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金融市场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市场经理
直接上司:市场总监
主要工作:组织部门人员完成市场策划工作,监督管理销售部门的工作进度。
岗位职责:
(1)组织编制公司年、季、月度销售计划及销售费用预算,并监督实施(为销售部设计指标);
(2)组织公司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情况的调查,综合客户的反馈意见,组织市场调查分析,市场机会开拓和合作伙伴开发;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提交公司管理层;
(3)编制与销售直接相关的广告宣传计划,提交总经理办公室;
(4)制定本部门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下属人员的执行情况;
(5)对下属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考核;
(6)组织建立销售情况统计台账,定期报送财务统计部。
职位要求:
对市场营销工作有较深刻认知;
有较强的市场感知能力,敏锐地把握市场动态、市场方向的能力;
有密切的媒体合作关系,具备大型活动的现场管理能力;
工作努力,积极进取,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
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较强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广告企划主管
直接上司:市场部经理
主要工作:策划设计广告、制作广告、CI设计实施以及终端POP美工等
岗位职责:
(1)开发和维护公司与政府有关机构、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
(2)组织企业各种资格认证、技术鉴定、政府科研基金申请申报、各种荣誉申报等工作;
(3)协助组织公司市场活动;
(4)协助创建企业品牌,传播企业文化;
(5)主持公司媒体公关活动,制定并组织执行媒体公关活动计划;
(6)负责竞争品牌广告信息的搜集、整理,行业推广费用的分析,主持制定产品不同时期的广告策略,制定年、季、月度广告费用计划;
(7)正确地选择广告公司,督导广告及制作公司的工作;
(8)进行广告检测与统计,及时进行广告、公关活动的效果评估。
职位要求:
对市场营销工作有较深刻认知;
熟悉业务策划活动程序;
熟悉企业项目投标、竞标流程及运作者优先考虑。
产品主管
直接上司:市场部经理
主要工作:主要工作是了解同类产品的市场动态以及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大胆设想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畅想未来产品,为生产部门提供设计思路)
岗位职责:
(1)制定竞争对手、行业信息、公司产品信息等市场调研计划,全面展开市场调研工作;
(2)分析总结调研信息,确定调研结果,为公司的总体战略制定提供相关依据;
(3)策划、组织市场活动,安排公司产品宣传,并反馈总结所有信息、收集和应用产品市场信息;
(4)策划新品的上市和已有产品的更新换代,包括:计划的制定、实施,广告创意,宣传文章的撰写及活动的策划、实施;
(5)协助销售部门的销售工作,维护供方关系。
职位要求:
熟悉所在产业、行业的生产过程;
具备宏观规划能力,优秀的信息分析能力;
具备较强的口头及书面沟通能力和商务洽谈能力;
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积极主动、灵活应变、认真负责;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035-01
中间业务是银行三大主营业务之一,由银行作为活动主体,以第三方或者为身份,以为客户办理、委托、担保和信息咨询等为服务手段并收取相关款项的银行业务。具有资本要求低、安全系数高、回报率高、服务灵活,可行性强等特点,中间业务是农信社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国际金融市场来看,中间业务以其独有的特点,在整个国际银行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开展中间业务已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从国内金融市场来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按照承诺逐步全方位放开银行业务市场,银行业和世界各大银行进行直接竞争,中间业务领域已成为竞争的焦点。从金融市场来看,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遂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产品、服务等优势,利用其在代客理财等投资银行业务、担保承诺及金融衍生产品等表外业务方面的丰富管理经经验,进一步抢占市内中间业务市场。当前金融竞争日益激烈,农村信用社盈利空间缩小,因此,为了发展农村信用社,必须要推陈出新,及时更改业务服务类型,采取必要的措施,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虽然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但农村信用社刚刚萌芽,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业务种类还比较单一,统观全国,农村信用社推出的中间业务大部分上都是基本业务及其延伸,基本限于结算业务、保险及一些代收代付业务,业务种类单调,高端的资源节约型产品较少,多为以体力劳动为基础的相关产品。中间业务营利少、回报率低,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度不高
此外,缺少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人才结构不合理,办公自动化程度低下,错误率高。硬件设施匮乏。由于中间业务服务类型的多样化,要求从业人员具有雄厚的业务知识储备、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良好的个人素质。而从当前农村信用社人员结构、数量和质量上看,员工的专业涵养低,个人素质差,复合型高质量人才短缺,目前的人力资源水平很难促进中间业务发展,业务创新难度大,与现实所需的经营管理水平发生“断层”。同时,农村信用社计算配备与使用不健全,办公自动化水平低。应用现代通讯、电子技术管理中间业务的能力不足,大量的工作处于手工操作状态,费时费力,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农村信用社走向成熟,实现快速发展。
当前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在服务种类、产业规模、发展水平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大银行,因此,要想发展农村信用社,银行内部要详细规划,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收益。加大投资力度,实现资金的重复利用,促进中间业务快速崛起、扩大市场占有率,稳定优质客户群。
针对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种类单调的现状,结合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特点,充分利用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已形成的优势和客户群体,对现有的业务进行推陈出新是重中之重。业务种类创新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抓住主要的服务群体和客户,投消费者所好。此外农村信用社本身还要踏实稳健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业务能力承受范围之内的新产品,实现农村信用社和客户群体的双赢。充分考虑农村信用社的硬件设施条件,选择消费群体喜爱、有活力、安全性高、投资少,市场回报率高的中间业务服务类型。要根据企业的市场调查报告按部就班的推出新型业务。此外信用社要做好横向对比分析,找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要利用企业分布广,农民客户群体数量庞大的竞争优势,对企业内部现经营的主要业务范围进行有深度的改革、对尚未涉足的业务进行业务评估和市场调查,做到可攻可守。要注重改革营销策略,吸收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借鉴西方的产品促销方案,做到有点及面,由小到大逐步推进,注重宣传,加深客户群体对农村信用社服务的了解,注重社会效益,努力改善服务水平,提升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使中间业务实现质的飞跃。
购进并使用现代设备、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中间业务萌芽起步阶段,信用社必须根据业务特点,务实的加大人力资源投资,注重人才培养,要有长期发展战略,要加快推进先进设备的实用,提高业务的电子化水平和办公自动化水平、减小错误率,扫清中间业务的发展障碍。必须吸收一批知识储备量大、银行业务实践经验丰富、计算机水平过关、懂国际金融惯例和国内外相关政策法律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到企业中来,相关管理机构要负起责任,做好监督管理及培训,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和学习,严格把握行业门槛和人员从业资格,为农村信用社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促进行业整体发展。
发展中间业务是农村信用社来发展的曙光和未来,政府要完善立法,出台相关的扶持发展政策,为农村信用社发展与改革排除后顾之忧。同时信用社内部也应改革经营理念以及营销体制,增强内部活力。中间业务既然能给农村信用社带来广阔的效益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农村信用社就应该立足有利的发展空间,利用自身的特点及优势,放眼未来,有效规划,保证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在今后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廖红. 拓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J].广西金融研究, 2004,(09)
[2]王树祥. 农村信用社应积极拓展中间业务[N].金融时报, 2005-06-30.
[3]杨代平,龚卫东. 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障碍与策略[J].南方金融, 2004,(01).
[4]马素玲. 农村信用社改革之路[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4,(10).
[5]袁护平,沈平春. 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J].价格月刊, 2004
[6]何羽.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 2004,(07).
[7]林峰. 对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现状的思考[J].江苏商论, 2004,(07).
[8]高彬,孙宝林.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内在因素及其治理[J]. 中国金融, 2004,(18).
[9]李梦觉,曾小玲.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03).
为了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在从2009年到现在的短短两年时间里,中国移动所做的战略性尝试似乎比过去十年都要多。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无线城市、移动商务、SNS……其中移动支付是中国移动最关注的战略性业务之一。
移动支付被称为互联网的新起点,它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商机。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必然趋势。移动支付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它还是商业价值的创新。中国移动的介入,有可能动摇传统支付方式。因为无论是从技术、资金、网络,还是用户基础、可信度方面来讲,中国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如果移动支付被人们接受,它将伴随人们生活的分分秒秒。它为中国移动创造的价值,也将是之前任何业务无法比的。
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98亿元,比2009年增长308%。由于3G网络发展及整体支付环境的改善,手机支付在未来两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2012年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试运营已经有了数年历史,2010年又加大了投入力度。2月6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与物美集团联合宣布,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2000万客户当日起可在物美和美廉美的门店刷于机结账。尽管在中国移动的大力推动下,移动支付产业出现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势态,市场上关于移动支付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但从目前的产业市场现状来看,移动支付的广泛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影响中国移动“支付”梦落地的主要原凶有以下几点。
一、移动支付技术。移动支付业务对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移动支付需要一种既操作简单,又安全、准确的可靠验证机制。但中国的市场环境比其它任何国家都要复杂,移动支付技术引入后的本土化工作任重道远。
二、安全性。移动支付安全性问题与上面所讲的移动支付技术有一定的交叉。之所以把它单独提出来讲,是因为安全性在移动支付领域是一个关键性问题。移动支付要想有所发展必须在安全性、可信性方面有所突破。
三、 深度合作。中国移动要想做好移动支付,必然要与各大银行、银联等金融机构合作。而中国移动在金融领域涉足较少,进入金融市场后的新做法、新规矩都需要从头学起。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
2008 年9 月以来,五大投资银行的破产及转型、美国国际保险公司和花旗集团陷入财务困境,次债危机成为全局性的金融危机。同时,美国的危机通过国际金融乘数效用,不仅影响到其它国家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状况,而且触发了主要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持续暴跌,终于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在市场极度恐慌抛售 、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极度恶化的情况下,稳定金融体系成为各国政府最重要的任务。国有化或暂时国有化、加强对银行的政治控制成为稳定金融体系的最后手段。银行的核心功能是金融风险管理,其作用在于保证其提供的金融产品质量,即通过控制高风险资产与降低不良资产,创造与提高收益。银行治理的改造与重建将是消除道德风险、降低不良资产、恢复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任务。当前的环境下,虽然银行国有化与政治控制难以避免,在短期内甚至可能是稳定金融市场唯一选择,但是,深入研究银行不良资产,对于我们充分认识银行业的未来方向与改革前景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
根据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来源的不同,将其分别归纳为三大种类:
第一类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周期波动、资产价格、利率、汇率变动、制度法律变化等。这些外生变量均可能影响银行资产质量,从而直接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变化发生;
第二类在政治控制条件下,由政府指令性政策贷款产生的不良资产。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国有银行贷款成为政府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和弥补政府财政资金短缺的重要渠道。政府出于各种政治性需要,对银行实行“指令性贷款”和其他多方面干预。樊纲等(1993) 指出,在商业化改革前,由于专业银行与国有企业是“兄弟关系”,因而并不存在严格市场意义上的借贷关系和清偿压力。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集聚承担了大部分经济转轨成本;
第三类由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引致的不良资产。Kornai (1986) 认为,国有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政府通过财政补贴、贷款支持等方法,解救亏损的国有企业。这些解救措施将带来“预算软约束”问题,造成企业经理的道德风险、银行呆坏帐、财政负担等问题。
国有银行软预算约束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软预算约束增加了银行机会主义行为,即冒更高风险追求更大收益加大产生不良资产的概率;也可能增加银行的消极性,即由于国有银行知道政府会事后干预,从而产生对坏项目“复活的投机”。二是银行的软预算约束可能会强化借款者寻租和事后不履约的动机,即软预算约束不仅会强化银行自身的道德风险,而且也会强化借款人的道德风险。由于银行预期政府将予以拯救,这使其没有积极性清算坏项目而产生“对营救的投机”。当出现金融市场的失灵时(如银行间拆借市场的失败) ,政府就有必要介入进来,提供流动性以防止银行挤兑的蔓延。而且,银行贷方和借方都知道那些贷款很可能成为“不良资产”,贷方知道这些贷款很可能无法收回,借方也知道他们会还不起贷款。事实上,这些贷款是对国有企业亏损的一种政府补贴,这正是政策性贷款的实质所在。金融约束的基本功能是创造银行租金。金融约束的基本前提是真实利率为正而通货膨胀保持低水平且可以预测,这为政府控制存贷利率提供了合理性。而在金融压抑体制下,政府没收了这些租金。中国从1995 年开始实施金融约束政策,金融系统开始了重要转变,且一直持续存贷利率差为正。银行租金收益率的提高反映了政府对注销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支持。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变动情况
本文系统的分析了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
从表一可以看出,1999年之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下降,不良贷款余额明显减少。不良贷款占GDP的比重也表明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严重程度。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来看,2003年前四行不仅不良贷款率非常高, 而且不良贷款余额占GDP比重也很大。而在2006年开始其中不良贷款率越来越低于GDP增长的比率。表明了不良贷款的下降,我国银行整体的资产质量也得到明显的改善。表二是从国有上市商业银行不良情况近三年的变动情况。
注:2007年以前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
2007年以后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又称大型商业银行;
2007年国有商业银行范围与2006年不同,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数据与2006年数据不可比。
从表一可以看出,2004年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的款率下降出现两次较大的拐点,一次为2004-2005年间,另一次是2008年第四季度。截至 2008年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5681.8亿元, 比2007年末减少7002.4亿元;不良贷款率2.45%,比2007年末降低3.72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58.2%,拨备覆盖率115.3%。贷款的迁徙变化是针对向上迁徙和向下迁徙,是为了能更直观地看出贷款质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和不良贷款的增减变化。贷款迁徙率大体向上迁徙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断优化。但是据处置不良资产为主的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认为,多数受访者认为银行账面风险与实际风险相比存在“低估”现象。在风险偏差最大的选项中,部分受访者从“可疑类”(2008年)转移到“关注类”和“次级类”(2009年)。这意味着,2008年可能有不少实际上属于损失类的贷款被放在可疑类,而今年将有不少实际上属于可疑类或次级类的贷款被放在次级类或关注类,即2009年不少银行资产质量可能下降。未来几年不良资产呈上升趋势。2009年后不良贷款的处置将进入另一个周期,即不良贷款处置遭遇寒流,收购良机会更多的出现。而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下半年不良贷款规模将增加,根据不良贷款滞后经济下滑两年的经验,如果2008年、2009年是经济低谷,则2010年和2011年以后才是不良贷款集中形成的时点。
第一次拐点主要是因为1999年和2003年、2004年中央政府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政策性剥离。第一次是1999年, 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近1.4万亿元的不良贷款。第二次是2003年底在对中、建两行注资进行股份制改造时,核销了建行569亿元、中行1400亿元损失类贷款,在2004年将建行1289亿元、中行1498亿元的可疑类不良贷款以50%的价格剥离给信达资产管理公司;2005年5月工商银行4590亿元损失类不良贷款被等值剥离给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2005年6月工商银行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按地区分为个资产包, 出售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两次大规模的剥离大大减少了四行各自的账面不良贷款余额, 从而降低了有关行的不良贷款率。
第二次拐点是因为,截至2007年年底,农行按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达8179.7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50%。根据中国农业银行2008年年报显示,去年不良贷款率下降19.2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财务重组时剥离了8000多亿元不良资产。根据银监会2008年年报披露,2008年11月21日,经财政部批准,农行以2007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按账面值剥离处置不良资产8156.95亿元,其中可疑类贷款2173.23亿元、损失类贷款5494.45亿元、非信贷资产489.27亿元。而从2008年第二季度的贷款总额以及不良贷款数额来看,贷款规模只增加1011亿元,增长幅度为4.97%,如果不剥离农行8156.95亿元的不良资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是上升,不良贷款反弹压力明显加大。
三、国有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建议与措施
(一)国有银行要全力做好新增不良贷款控制工作, 加强监管,防范处置中的风险
在目前的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切实做好贷款风险管理。国家所采取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等一列手段主要是针对的是不良贷款存量,对不良贷款增量缺乏实施有效防范措施。政策性剥离就是主要解决不良贷款的存量问题,而这种方式也是是导致04-05以及08年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显著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行政策性剥离等改革措施对于中国的金融稳定和下一步金融改革意义重大。但是今后国有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正如学术界一般认为的那样,防止不断新增的不良贷款增量比化解存量更重要。樊纲认为,以D代表不良贷款;以gd代表不良贷款增长率;以g代表GDP增长率;以B代表“不良贷款/GDP”比率,t代表时间,0代表初始年份,则有以下关系式;
从上面的关系可以看出,只要控制住了不良贷款的增长率gd,使它低于经济增长率g,则不管最初的不良贷款D0有多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贷款与GDP的比率都会逐步降低,处理起来会越来越容易,不良贷款问题就会最不得到缓解,并随着改革的进展而逐步消除。这足以说明不良贷款的消饵最重要是增量而不是存量。
(二)商业银行积极探索提高不良贷款处置和消化能力
进行证券化,特别是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特别是对我国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处置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吸收存款,而存款的期限大多以短期为主。当银行存款放贷出去后变为不良贷款,那么这部分贷款就会沉淀下来,造成银行资金不足。若银行持续以短期的负债融通长期不良贷款,容易造成流动性不足,从而对银行经营造成风险。所以如果将不良资产证券化,就可将权重较高的不良资产变为权重较低的债券,使风险资产的数额下降,从而明显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三)建立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监管机制
对于监管者而言, 在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实施股份制改造后, 如何从机制上控制国有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形成和累积, 进一步增强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和手段, 是决定未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走势、从而保持金融稳定的关键, 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监管的效果。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加强整个贷款流程程序化控制,在贷款业务过程中,通过良好的风险测算和严格的内部监控,降低操作风险,通过实时监控、反馈分析和预警体系,控制贷款向不良转化,严格建立和执行科学有效地责任管理机制,做到出了问题科学衡量负责,该负责时有人负责;完善不良资产追讨和处理机制,将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采取标准化程度更高、易执行的担保方式。制定易于执行、审慎严格的信贷政策,确保战略的正确性。加强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行为的外部监督管理控制,在治理历史不良资产问题的同时,有效防止新的不良资产继续滋生。
参考文献:
[1]张晓艳.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
[2]耿同劲.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7)
[3]沈炳熙,马贱阳.关于我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几点认识[J].金融研究,2007(12)
[4]赵超.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研究[J].经济师,2008(12)
[5]俞乔,赵昌文.政治控制、财政补贴与道德风险: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09(6)
而且,银达集团还是广东第一家民间担保机构,它的出现一举颠覆了曾在“珠三角”广为流传的民谚――不做中(中间人),不做保(担保),不做媒人三代好。
其掌舵人就是“民间金融开拓者”李思聪。
时至今日,在广东金融界纵横捭阖10余年的李思聪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跳跃――正努力着力集团整体上市步入资本市场,率先成为中国担保行业的首家上市企业,最终将银达打造成华南地区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对于这盘金融棋局,李思聪似乎早已胸有成竹,因为在其规划中,他的金融战斗生涯必须在5年内画上句号。彼时,他将解甲归田,过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而这也是他多年未实现的梦想。
情系金融
李思聪的金融生涯有点纠结。数次选择离开,最终却发现这原本是他的宿命,他的性格,第一份职业都决定他无法逃脱。
李思聪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金融系统。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21岁的李思聪被分配到安徽省银行系统工作。13年的银行工作经历,他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计划信贷、银行会计、金融管理、外汇管理及金融证券管理与运作……当时银行所有的业务都摸了个遍。
只是,骨子里骄傲激进的性格决定了李思聪无法成为一个体制内的人。正如其当年某些领导所言,“小李这个人能力挺强,但是工作中主张多,不放心。”于是,李思聪发现了一个无法调和的问题:即使有一流的专业知识,但机关环境并不适合自我能力的发挥。
对于一个骄傲且充分相信自己的人来说,这种桎梏是痛苦的。
此时,血气方刚的李思聪选择了离去,跳出银行。1993年中,李思聪辞职南下广州“闯天下”。起初,他投身于广州一家民营企业。不料数月之后,中国因经济过热实施宏观调控,无数企业难以为继,他只好黯然离开。
其实在当时的广州乃至广东,仍然是机会遍地,许多企业难以为继只是因为他们都缺钱,而且不知道如何去找钱。
在银行浸10余年的李思聪,凭借多年的专业经验,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也找到了机会――帮人找钱筹资。此时,距离其第一次脱离金融仅仅半年多时间。
能救命的钱是最值钱的钱。金融背景、政策悟性、深厚的专业功底,加上闲置在社会上的大量资金――李思聪逐渐成为一些企业老板的座上嘉宾。他开始为这些企业提供关于融资的咨询,例如国债回购、资金拆借、证券买卖,或者和金融机构配合做衍生金融的生意。短短半年时间,李思聪获得的“劳务回报”就突破了数百万元。
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初阶时期,资本的一级市场和一级半市场十分活跃,加之一哄而上的混业经营使回归金融圈的李思聪如鱼得水。他往返于广州、上海、天津、武汉、沈阳等地,四处收购原始股,再到一级半市场交易,或等待二级市场上市。前后一年多时间,李思聪的个人资产得以迅速膨胀,原始积累初步完成。
不过,几年后,李思聪又一次选择了离开。从1996年开始,李思聪以其成立的广州银业发展有限公司,准备在实业领域大干一场。他开始投资做交通运输,石油化工,酒店,生物制药……从1996年到2000年,他几乎在实业的圈子里兜兜转转,从没离开,通过努力和历练,他的银业公司也发展成为集多种经营为一体的银业集团,资产突破三个亿。
不过,这在富豪云集的广东,在李思聪的视野内,却并不是一份值得骄傲的业绩。这也让李思聪产生了怀疑:实业真的是自己的梦想吗?
李思聪对《徽商》说,“当时已经产生了一个感觉――干实业就好像干体力活,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找不到成就感。我应该做更富有挑战性的、能把个人智慧和知识发挥到极限的事情。”
而这个事情正是他的老本行金融。
就在1999年前后,他的银业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开始有了贷款需求。但是现实让银行系统出身的李思聪颇为尴尬:因为没有合适的抵押物,他需要的贷款求而不得。
当时的社会现实就是如此,尽管金融机构大力推行市场化运作,但其信贷传统并没根本性的改变,中小企业贷款难仍然是痼疾。纵观当时整个广东省民营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李思聪决定彻底回归金融,在民间担保这个别人没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不敢做的市场里一试身手。
一个关于民营企业出资做担保的大胆想法由此而生。可是,他的此次回归之旅注定了无法像前两次一般一路坦途。因为当时在广东,由民营企业出资来做担保公司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政府会支持吗?银行会认可吗?市场能接受吗?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过去,在“珠三角”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不做中(中间人),不做保(但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可以说,在广州,民间担保公司是一个新鲜得发亮的事物。
李思聪的这个举动在许多人眼里,也基本就是玩命。不过他本人却对担保行业很是看好。他对《徽商》表示,“担保行业面向的是一个庞大的可再生市场,因为担保绝不是一锤子买卖,层出不穷的中小企业在其存续期内都会不断产生贷款需求。”
不过,李也坦言,“能不能办好,并没有十足把握”。只是在他的商业逻辑中,任何投资都不可能想得太完美,总会有一定的冒险或者盲目,一旦想做一件事情就得付诸行动,否则最终只能“半夜想了千条路,明朝依然卖豆腐”,广阔的市场、专业操控能力决定了李思聪的决心。
2000年11月,银达担保开业。开业广告打出去,两类人蜂拥而至:一个是中国金融领域有追求有抱负的精英们,看好担保行业巨大的衍生前景,前来应聘;一个是急需资金的广州中小企业老板们,突然看到居然这里还有一家担保公司,病急乱投医地找上门来。
然而,李思聪很快发现,这仅仅是虚假繁荣,对于起步的银达而言,最紧缺的并不是人才与客户,而是银行的信任。
这一关并不容易过。首先是概念之关一整个“珠三角”的很多银行工作者几乎从没有接触过民间担保公司,对银达担保持观望怀疑态度。
即便是概念清楚之后,又会碰到信任的门槛。有人说:“你搞信用担保?那谁来担保你?”
这让李思聪非常苦闷,毕竟“银行不认可你的担保,不给你合作的机会,天大的客户找上门来也做不成业务。”
整整3个月时间,当地十几家银行没有一家和银达签署合作协议。即使李思聪和他的团队天天往银行跑,也没能顺利打开局面。难道银达的担保模式只是一种“乌托邦”的美好愿景,完全没有实际生存的空间?
2001年4月,李思聪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在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砸开了第一个“口子”:授权银达了一笔100万元个人股票质押的担保业务,不过由于单子过小,并没有在银行界产生影响。
银达的真正起步是在两个月后。当时,广东工商银行正在推广新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因为此类业务新、笔数多、调查难且银行认为有较大的风险,因此需
要找一个第三方担保来转嫁风险,当时唯一的民间担保公司银达自然进入了工商银行的视野之中。
按照担保行业的理解,这不是一单优质业务,因为贷款手续和风险控制比较琐碎复杂,而保费收入仅为投保额的千分之一,纯粹是“不赚钱只赚吆喝的生意”。
比如替某大学生一台分期付款价值5000元的电脑做担保,保费收入仅50元,而学生的违约率是5~10%。但李思聪毫不犹豫就和工商银行签了约,敲定了这一宗看上去并不赚钱的生意。
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意,却做出了巨大影响――工商银行大张旗鼓地派出行长来公司考察它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们岂甘落后?于是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行长也陆续到银达来考察。考察的结果让所有行长们形成共识:这家公司尽管规模不大,但从风险控制、规范管理的流程上,都远远地超越了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
而这对银达而言,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行业口碑。
远离风险
李思聪也对自身的风险控制流程颇为自豪。“如果说银达有什么成功的秘诀,那就是我们的流程和风险控制文化。不夸张地讲,我们把信用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
据李思聪介绍,担保业是一个以承担巨额负债来获取利润的行业,它的风险是许多行业无法比拟的。首先,存在外部风险,担保公司面对的客户都是中小企业,他们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合乎标准的贷款抵押物、没有足够的企业现金流……随时都有违约的可能;其次,还存在着内部人员的判断水平、责任心、工作不到位等风险。
谈起银达的风控制度时,李思聪眉飞色舞。“我们对企业信用审核极其严格。首先由项目经理进行详细调查,甚至对一般银行不会关注的水电费的缴纳,企业职工工资表分析等都会有一定的调查分析;然后由风控部门进行独立的调查评审;最后由风险评审委员会进行担保业务的集体决策。我们还有一个最大的‘法宝’――独立评审委员会,其成员则由各行各业的资深人士构成,为银达对不同行业的个性化大额担保提供参考。”
在控制内部风险上,李思聪也有其独到之处。据其介绍,银达建立了一个科学的组织架构,让每一个环节都有互补,同时每一个环节都受到监督。比如“三员互补”制。针对某一个项目,银达同时设立A、B两个项目经理,并为两个项目经理配备一个助手:A角一般是对客户及行业比较熟悉,B角则着重了解财务制度,助手则协助处理日常事务及落实反担保手续。三员互补,既分工明确,又规避道德风险,同时还有效防止主观臆断。
正因为有了完善的风控制度,迄今为止,银达已经做了超过330亿人民币的担保额度,整个坏账率却仅为2/1000。这样的风险控制成绩不仅远远优于银行,也堪称国内担保行业里的佼佼者。
银达担保模式
然而,当时的银达若要成为担保行业的翘楚,仍缺少两个东西――首先是规模;其次,是在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下,一个各方都能认可的公信力。
扩大规模则必须增资扩股一当经营开始上路,企业看到希望的时候,这不是一件难事。然而如何增资扩股,将什么样的资本引进银达更有利于长远发展,李思聪却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和艰难的抉择。
最后,他将目标锁定在广州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一家广州市政府出资的国有企业,注册资金达6亿元。
而这家企业也正在苦恼当中:我投资的这么多高科技企业,都是固定资产很少,银行信贷不畅,如何解决这个发展中的难题?李思聪恰好登门拜访,于是两个老总第一次见面就言谈甚欢,第二次见面就握手言“合”。
2001年8月,银达第一次增资扩股,吸纳广州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为股东,注册资本变更为了4000万元人民币。
从民营担保公司到混合所有制担保公司;从一个人说了算,变成了和别人商量着办,关键是和国有资本商量着办―_这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银达担保模式”引起业界大哗。有人认为李思聪想钱想疯了,“这哪里是在找资本,简直是在找麻烦”。
但是李思聪对此充耳不闻,因为在他看来,担保作为一个社会公共服务行业,需要强大的社会公信力,而这就应该借助政府的力量。
事实证明,李思聪的决策是正确的。银达借国有股东的政府背景,轻轻松松就敲开了昔日紧闭的大门,和当地几乎所有银行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同年11月,银达作为广州市惟一一家担保企业,成为“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机构”。
“‘银达担保模式’的特征在什么地方?”李思聪总结道,“就在于这种混合所有制模式,透明度高,又有一定的‘民办官助’。性质。避免了纯民营普遍存在的暗箱操作,同时也避免了纯国有受政府意志左右的僵化问题。”
2002年7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突然带队考察银达公司,对银达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原本“自生自灭”的广东担保行业,终于迎来高层领导的第一次表态。
银达担保模式命运突变,短短的时间里,赢得了体制内外、行业上下的满堂喝彩。
而2009年,银达在业内再次引发了震动,成功引入了国外著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软银赛富基金,融资3亿元,成为广州首家中外合资担保公司。力争做中国首家上市担保企业
连续十年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银达已经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商业型信用担保机构之一。在业内,银达的表现绝对算是个“异类”。
不过李思聪的梦想远不止此。在他的计划中,两年内,银达集团要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商业担保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最终将银达打造成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而涉足银行、信托、证券都将是银达下一步目标。
尽管在李思聪看来,担保行业面向的是一个庞大的可再生市场,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担保行业一直是个高风险、低利润的行业。
一份担保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显示,62%的受访担保机构认为难以靠担保费收入维持生存发展,20%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勉强维持,只有12%的受访者认为可以正常经营发展。
而今年国家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银行慢慢拧紧信贷阀门后,担保行业的生存环境可能将进一步恶化。
因此,在拓展担保主业的同时,李思聪也早已将目光投向了担保以外的金融领域,李思聪的计划中,在担保主业开疆辟土的同时,银达集团将逐步增加其他金融领域的比重,比如典当、融资租赁、股权投资、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
“这样我们就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在各个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而这也是李思聪要成立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的目的所在。
他举例告诉记者,“比如我们在信用担保的同时还可以做股权投资,一家高科技企业想贷款,我为它担保500万,它给我10%的股权作反担保。若我看好这家企业可预签期权协议,贷款到期就由我司替它还上,而我继续持有10%股权。若今后这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操作,我把股权卖掉,收回的资金可能就是远高于500万了。”
要想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资金成了银达集团最大的掣肘,因此上市融资成了当前银达最大的战略需求。
“两年内,银达集团一定要成功上市。”李思聪对上市势在必得,只是,这并不容易,无论是国内上市抑或境外上市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启动境外上市,首先要做的是把银达内资股东转变为外资,这着实是个大工程;但如果选择国内的A股市场,也是琐碎得让人头痛,尤其是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不允许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高负债。可担保行业的特点恰恰两者兼具。因此很久以来,担保行业上市都摆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上。
不过,对于这盘外人看来难以人手的金融棋局,李思聪好像已胸有成竹。
他对《徽商》表示,在担保行业里高负债率不代表高不良贷款率。迄今为止,银达已经做了超过330亿人民币的担保额度,整个坏账率却仅为2/1000。而且,银达是个成长性非常好的企业。据李思聪介绍,前10年银达平均年成长率为30%~40%。而未来若上市成功,银达将投巨资打造担保、银行、风投产业链,同时还通过异地扩张成为全国性商业担保机构。
作为《首席财务官》杂志创刊以来的一项传统品牌活动,我们照例按照上述的年度脉络主线,以“重回上升通道,引领价值增长”为评选主题,于2012年4月12日成功在北京伯豪瑞廷酒店举办“2012年度中国CFO春季高峰论坛暨第六届中国杰出十大CFO颁奖盛典”。遴选出2011年度中国十大杰出CFO,以其卓越的示范作用进而推动中国CFO阶层的健康成长。在本次论坛上,150余位来自大型国企、民企、海内外上市公司的财务高管齐聚一堂,共享这一阶层的荣耀时刻。本刊特别将此次论坛上的精彩观点进行汇总,以飨更多未能亲临现场的CFO们。
财务渗透于业务,信息支撑流程化
中国联通财务部副总经理 陈沛
面对融合,正视集团面临的挑战
2008年进行的电信业重组,对中国联通是一次重大挑战。原联通和原网通两家公司规模实力相当,两个公司在企业文化、组织体系、管理流程、管理制度、风险体系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两个公司的管理模式各具特色、自成体系。这就决定了新联通的重组融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公司间的收购或兼并,无法直接套用任何一家的管理模式和体系。因此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融合,怎样以全新战略引领管理转型,最终取得 “1+1>2”的效果。
面对横向多部门、纵向多层次的组织架构,在如何管控好公司运营风险的基础上,提高公司运营效率,提升集团公司整体管控能力等方面,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何体现重组后“一个集团”的企业形象?如何将集团战略高效下达至各个层级?如何实时掌控下属各经营实体的运营情况?如何及时规避企业运营风险?
纵横穿透,创建平面化管控模式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现有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现行的管理模式是以内部管理为导向,以部门职能分工为基础的资源分配型管理模式。组织架构设计和制度体系设计均是围绕“管住资源——风险”而设计;资源分配到不同的职能部门,导致部门职责分工壁垒鲜明;资源分配是被动分配,效率不高。
未来的的管理模式应该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流程化为基础的资源提供型管理模式。组织架构设计和制度体系设计均是围绕“发挥资源价值最大化”而设计。构建“三权分立”组织模式:制定业务运行和控制规则;按照授权进行决策;按照既定的业务规则进行业务处理;审查执行层面是否依据规则在执行;审查决策层是否依据授权进行决策和规则制定;评价业务执行质量和绩效;围绕业务全过程贯彻决策流程化、监管流程化、执行流程化;资源供给方式由“被动分配”转向“主动提供”。因此必须建立“需求和资源高效协同机制”。
一级平台,实现全方位管理协同
那么如何实现这样的管理机制?必须借助于IT手段。借助于IT手段固化了流程、规则等,实现资源的“需求、使用、评价”透明化管理,进而实现了“流程横向贯穿、信息纵向穿透”,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
针对一级平台和平面化我想多说几句,一级平台包括联通所有的应用系统平台,这就包括管理系统和生产系统。中国联通的一级平台,我们内部称之为大ERP系统,因为这个平台以ERP核心系统为基础,同时同步建设包括采购、项目、资金、合同、预算、报账等10多个子系统,紧密集成共同构成了一个超越了传统ERP方法和理念的信息系统。这个一级平台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平面化管理:能够实现全集团业务处理过程的统一、全集团数据信息的集中,让所有单位的管理过程全部放在一个桌面上,实现业务过程、数据信息等全部置于一个平面。
一级平台的核心成效体现为五大协同;
第一,全业务协同:这次大ERP方案的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围绕合同这条企业业务活动的主动脉,构建业务全过程精细管理和财务过程管控。因为合同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实质是合同履约过程,因此实现对合同全生命周期的管控,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核心所在。其体现的重点在于:统一签订与信息共享:总部及各省公司所有合同全部纳入合同管理系统中进行签订和审批。集中履行状态监控:合同全生命周期履行状态全部纳入合同系统中集中监控。财务需要管控的点全部纳入其中,譬如工程进展和成本信息、工程进度和付款进度匹配等等。统一付款控制:按合同付款条款进行付款控制。合同在履行过程必须达到付款条件,方可促发付款申请。
第二,业务和财务协同: 基于一级平台架构,中国联通实行“一套账、一套表”的应用。中国联通通过一级系统架构的搭建,从系统上将各类业务、财务数据实现集中化管理,将业务和财务归于统一的“一本账”管理,财务报告源于统一数据源,实现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用集中统一的“一套表” 管理,消除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脱节、数据不一致的弊端,改变了传统的分级汇总上报的报表加工模式,提高了数据加工效率和质量。
第三,财务管控和业务过程协同: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把财务管控要求和业务管理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财务控制渗透到经营活动每个环节。联通大ERP系统固化了内部核算和控制规则,财务核算按照会计规则自动归集,保障了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并通过系统间数据关联,做到数据可追溯,满足外部监管和内部管控要求。系统在固化会计核算规则和财务管控规则的同时,也避免了人为的财务风险,实现了对业务过程端到端的风险管控。
第四,风险控制和业务过程协同:以资金支付为例,通过系统的交叉验证和授权,保障资金支付的安全控制。系统的交叉验证和授权,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合同条款控制:合同必须履行达到付款条款条件时,项目经理在合同系统方可提交支付申请;报账发起控制:只有合同条款是可支付,报账才能发起付款申请,并且金额不得超过可支付额度;报账审批控制:支付按照授权在线审批,完整留下审批痕迹,可追溯、可查阅;先制证后支付:应付会计基于报账信息自动完成财务付款凭证,生成付款凭证号;唯一付款指令:报账系统发送付款指令到资金平台,作为唯一付款指令入口;资金平台交叉检查:资金平台检查付款指令中符合ERP核心付款凭证信息,确保账实一致;
第五,经营目标与业务过程协同:以“工程项目的预算控制和部门成本费用的预算控制”为例,大ERP的预算管理按照业务特点不同分为“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和“运营费用预算管理”两种,各有不同的管理特色。系统支持灵活的项目预算控制,允许按照项目管理层级进行项目的预算控制,譬如对于超出预算额度的专项采购将无法通过正常审批流程,需走超预算管控流程。同时实现了部门成本费用的预算控制,能够在合同签订或报账时,实时检查部门费用预算是否足够,为实现部门自我成本管控提供条件和基础。
TOP CFO 高峰对话(上半场)
对话主题:“十二五”转型下的战略机遇与财资优化特邀主持: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中国区首席代表白俊江
对话嘉宾:四川长虹财务总监叶洪林、辉瑞投资有限公司高级财务总监苗天祥、中软股份CFO 方军、利郎(中国)有限公司CFO黄明海
白俊江:
在今年3月份我们了一个市场调查报告,其中我们讲到在不断上升的挑战中财务会计部门的生产力,提出了如何面对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提升财务创造价值的理念。从财务部门我们调查了1726名IMA的会员,财务部门面对的挑战中有四项:第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二,通过改善业务流程提高效率;第三,改进战略措施,包括计划预算、预测、成本和盈利能力分析以及采用绩效报告制度;第四,实施升级促进全球高效的业务系统,将财务团队和业务团队结合起来。这项研究报告显示,财务部门往往先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自动化提高效益,很多企业通过内部整合提高绩效,并且通过这些途径来增强对顾客的回报。
叶洪林:
我们在绩效考核的时候,会把资产的运行效率,应收账款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来关注,关注现金流的状况,实现对企业良性发展的保障。所以在这方面长虹一直在持续的推进。在财务投资角度都希望今天投资明天就赚回钱,但是在目前的家电行业里,尤其往智能化发展时越来越艰难,今天投进的钱可能五年以后才能收回来。从财务总监的角度讲,我们要提供决策分析支持,一个是资源的承受能力,董事会决定要分析,比如长虹投入40亿元,如果这40亿元搞砸了,长虹能不能承受,我一定要说清楚;第二,投资以后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融资环境和危害要说清楚,我们应对这样的风险,同时要寻找更大的融资环境来拓宽,包括海外循环资本市场的运作,获取更好的平衡,来实现为企业的发展谋求更大的支持。
苗天祥:
资金怎么用是最优的使用,这个话题对于我们药品行业尤其重要。大家可能每年都会从媒体上看到国家发改委非常兴奋的通知全国人民又有几百种药品降价了,这几年已经累计20多次药品降价了。因为我们的产品线特别长,几乎每一次降价都会碰到。作为企业有责任为国家的医改做一些贡献。媒体上报出来以后,全国又节省了20亿元的开支。我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每一个产品是不一样的,我把钱放到哪里去,年初虽然是有预算的,情况发生变化以后,要重新分配一些资源,放到不同产品上面去,又要盘算一下这个钱用到人身上还是用到搞活动身上,还是做一些市场推广,是靠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智慧来探讨怎么样把钱用到最好的地方,这是我们天天都在考虑的问题。
方军:
资金是始终有限的,原来说的资本是要追求效益的,这当然会碰到很多矛盾,比如资本扩张和资金能力的矛盾,生产经营规模不断的扩大,这也是大股东和国资委要求的必须要不断的增长。经营班子里总觉得筹资是CFO的事,从公司发展来说,我今天要投这个,明天要投那个,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公司,一直在兼并收购当中不断的往前发展,第一首先要把握好时间点,时间点一旦掌握不好的话就比较麻烦。从CFO来说,更多的是要求提升很多的能力,在这当中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当企业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银行也愿意借你钱,企业越好他越愿意借给你钱,当你控制不住投资期望,或者规模扩张不匹配的时候,一旦银行“咳嗽”一下,企业就会发高烧了。我们一定要注意结构的问题,包括投资结构、运营结构、长期发展的结构。
黄明海:
关于现金流的问题,包括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都已经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我们公司的理念就是现金为王,家里有粮心中不慌,要做到这个其实是很难的,特别是民营企业。像我们地方周围有很多做得好的民营企业,一个是抵不住诱惑,一个是企业好的时候开始膨胀,现金流控制都没有到位。利郎现金流算是比较好的,从公司战略,包括财务系统,不该投的行业坚决不投,我们要做精,就是不要贪心,把这个行业做好就可以了。所以利郎上市以后,2009年到现在账上十几亿元现金我们都没考虑做别的,就是要把这个行业做透,做精一点。我们有一整套的管控体系,还是会把现金当成第一重要的方面去管理。
TOP CFO 高峰对话(下半场)
对话主题:制定有效的运营资本和现金管理策略特邀主持:北京毕威胜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丘创
对话嘉宾:财务经理人网创始人武学东、携程网商旅总监姚欣玉、奇虎360副总裁姚珏、京能清洁能源CFO朱保成、施耐德电气中国区CFO马晓云
丘创:
其实目前我们谈理论的最优资本结构,在一个金融市场不开放的情况下,不可能追求理论上的最佳成果,因为理论上根本就找不到,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是越来越开放,但是我看了一下,主要局限于所谓A级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央企业,民营企业根本够不着这个市场。当然我们也看到政府已经下决心在温州搞试点,是准备解决这个问题。金融市场的改革,包括我们融资、借款、其他的发债改革也好,它跟中国的汇率机制、利率机制有关系,因为它涉及到我国外汇管制的问题。民企是缺钱的,一方面他在国内的金融市场里面正规的行业,如银行借不到,逼着他们借高利贷。
武学东:
企业出现资金危机,这时候往往非常容易出事。第一,最容易出事的就是企业发展太快,业务做大的同时,必须匹配相应的现金;第二种,确实缺乏资金管理的能力,当企业做复杂的时候,资金要恶性往里添,就出现了现金流断裂;第三种,好多企业有个误区,说要发展到一定模式就能赚钱,现在我在路上,没到那个规模,所以现在亏损点没事,只要让我等到那一天,早晚能赚钱;最后一种,就是很多企业在正常发展的时候,赢余资金运作本来很好的,但是盈余资金的组成通常是企业自己出了一半,剩下是杠杆翘动别人,有欠上游企业的,有和银行借来的短期借款,用这些钱来维持企业的运转。这四种都是我的客户中出现的,所以我感受很深。
姚欣玉:
互联网行业,什么样的融资方式对于公司合适,对于匹配公司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互联网行业最有价值的就是人和人创造出来的无形资产和产权,这些是没法抵押给银行的。资金成本不是惟一的考量,其实在早期阶段,VC除了能给你钱,他能帮你介绍人脉,帮你搭建共赢的平台,这些附加值在钱以外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财务负责人是需要深度了解公司的战略,应该在这样高速发展的公司,很难做两到三年的模型,但是你要很现实地能够预估出未来一年到一年半公司的战略是什么样,匹配这样的战略需要多少钱,要帮助企业管理者预见到未来需要多少钱。好的财务应该帮助管理者和这个公司做一个很好的资金规划,这是另一种降低资本成本的方式。
姚珏:
360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直被做空,不断有各种各样的报告。我在互联网多年,但是在聚光灯下别人用放大镜去看一个公司,在这里面为什么他们做空了这么多轮,奇虎的股价一直在每股20块钱以上?财务人员要客观真实的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在报表上,这时无论遇到多少竞争机构,来多少封信,无论怎么说,到最后都会清者自清。所以我觉得财务一定要诚信客观的反映公司报表。互联网行业公司的发展太快了,对于人才的培养,在互联网这个行业变得特别重要,只有下面整个团队被培养出来,这个公司才能赶上企业的速度,更快速的往前跑。
朱保成:
在上市前还是依靠银行贷款、票据融资等传统的融资手段,确实是受国家政策变动的影响非常大。近期非常热的话题就是银行的利润非常高,尤其做产业的都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作为能源行业,利率的上升,就是利润的减少,财务管理精细化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2009年底开始启动资产重组的过程,2010年在上市前融入了13亿元的资金,一方面提供了建设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我们的负债水平。第二步,去年年底我们在香港上市,也融了20多亿港币的资金规模,同时我开始让下面比较有规模的企业做票据的发行。今年我们已经启动了公司债券,争取在上半年能有一个发行成功,大概不超过36亿元人民币的一个规模。从上市前、上市中、上市后都在围绕资金的工作进行不断的拓展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