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司内部审计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房地产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30日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后出具的审计报告。根据中国证监会联合财政部颁布的《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自2014年起,所有主板上市公司均应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虽然根据我国证监会和财政部的政策要求,2014年所有主板上市公司均应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但是只有深市较好地执行了这一政策,而沪市的披露比例只有95.65%,中小板由于还未进入强制披露范围,因此披露积极性不高,披露比例只有11.11%。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总体披露比例达到了91.67%,相关强制性政策的积极作用较为明显。(表1)
二、非标准审计意见原因解析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包括标准无保留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其中,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具体有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2014年度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7家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中,3家为否定意见,4家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表2)
(一)“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原因解析
1、荣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存在部分事项未履行董事会审议程序,也未及时履行披露义务。结合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发现,公司于往年存在资产认购协议、对外财务资助、重大合作协议未及时履行披露义务的违规行为,受到深交所通报批评处分。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两个层面均存有重大缺陷,缺陷内容集中在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方面。
2、上海新梅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内部审计部不能对公司的整体内部控制作出有效的评价和监督;且由于存在股权纠纷,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职能部分受到限制,股东大会不能正常召开和通过议程,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无法即时的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通过并实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收益带来重大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两个层面均存有重大缺陷,缺陷内容集中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内部监督方面。
3、上海多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原因为:(1)对外担保未履行审议、披露等程序。未及时确认子公司对外担保事项,未履行授权审批、信息披露等程序,对发生的重大诉讼事项未及时进行披露;对重要子公司疏于管理,对实物资产未定期检查所有权属证书,重要的实物资产权属证书使用、外借手续运行存在缺陷,未严格执行合同管理业务流程及印鉴管理规定;(2)重大资金支付未履行审议、披露等程序。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有部分资金支付未按照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及信息披露等程序,未签署相关与资金支付相对应的合同或协议;(3)重大投资未履行审议、披露等程序。公司设立金融服务公司的投资增加部分未履行正常授权审批以及信息披露等程序。公司内控机制和内控制度在完整性、合理性等方面不存在重大缺陷;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重大偏差,在有效性方面亦存在重大缺陷,缺陷内容集中在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方面。
(二)“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原因解析
1、深圳大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项目工期延误,导致承担延期交房违约责任,出现支付违约金情况。结合《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信息,该缺陷属于风险评估方面的一般缺陷。
2、海南亚太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其控股子公司所经营的房地产开发业务活动由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关联方组织实施和管理,同时公司与该关联方存在经营相同业务的情况,公司控制环境存在重大缺陷。此外,公司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没有执行内部控制监督制度。该缺陷属于控制环境、内部监督方面的缺陷。
3、天津松江股份有限公司。其三级子公司恒通建设公司出纳利用职权挪用公司银行存款,私自开设基金账户申购基金并将基金转至个人名下,现案件尚处于刑事侦查阶段。该缺陷属于控制活动、内部监督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一般缺陷。
4、大连大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2013年为控股股东大连大显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太平洋电子有限公司分别提供1.5亿元和2亿元担保,该行为未履行相关审批、披露程序;公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将募集资金3.4亿元从募集资金专用账户转入子公司其他定期存款账户,该行为未履行相关审批、披露程序。上述缺陷属于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方面的一般缺陷。
三、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分析
(一)设计缺陷与运行缺陷。企业制度和流程的缺失会带来设计有效性缺陷,使得相关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无法达成控制目标,必然会对企业带来不利影响。设计有效性缺陷重于运行有效性缺陷,它应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运行性缺陷,一方面是由于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如联合舞弊、管理层逾权、疏忽大意等)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造成的。即使企业不存在设计有效性缺陷,也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确保企业制度及流程的有效运行,以防运行性缺陷可能导致的重大风险。
就房地产业上市公司201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的信息来看:在被出具否定意见的3家公司中,除了多伦股份明确表明公司设计层面并无重大缺陷,荣丰控股和新梅置业均在设计层面和运行层面存在重大缺陷;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意见的4家公司均在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表示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也不存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多为运行层面的一般缺陷。
(二)缺陷内容分析。从被出具了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房地产业公司的内控缺陷来看,这些缺陷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均有涉及,其中控制活动方面的缺陷最多,其次是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方面,较少出现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方面的内控缺陷,如表3所示。控制活动方面的内控缺陷具体来说主要是制度建设、授权审批、合同管理、投资控制等一般控制活动方面的缺陷,也有财产安全、关联方控制等关键控制活动方面的缺陷。信息与沟通方面的缺陷主要是信息披露相关缺陷,内部监督方面主要是监督机制和内部审计方面的缺陷。(表3)
此外,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已披露的内控缺陷大多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只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只有在存在重大缺陷时才会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内部控制审计更加关注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关政策可以进一步完善,提高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注。
(三)缺陷认定标准。结合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企业在重大缺陷的认定方面标准各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会计事务所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时,对重大缺陷的认定标准也只有定性描述,而在认定内控重大缺陷时除了定性标准,还有重大错报、重大损失等可以具体量化的标准,企业在自评报告中多是根据公司自身利润额或资产额的一定比例来界定重大错报或重大损失,但随意性较大,企业可以自由操作,导致各公司之间可比性不高。
四、相关建议
对房地产企业来说,由于设计层面的重大缺陷往往导致企业相关内部控制的失效,因此企业应当重视设计层面的内部控制,确保既有的制度和流程是规范的、可执行的,并监督及强化制度执行,尤其要高度关注企业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对各类控制活动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有所忽略。
对监管部门来说,建议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提高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要求,使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更加全面,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的积极作用;同时,重大缺陷的评价标准应逐步量化、统一,从而增加不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晓情.论施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积极作用――基于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内控审计报告的视角[J].时代金融,2015.2.
[2]何芹.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及内部控制自评结论――比较分析与数据检验[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2.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 运营能力 市场反应
一、引言
证监会《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中要求中央和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并且于2011年12月31日公司总市值(证监会算法)在50亿元以上,同时2009年至2011年平均净利润在3 000万元以上的,应在披露2013年公司年报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其他主板上市公司,应在披露2014年公司年报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截至2013年4月15日,沪深两市A股主板已有1 053家出具已审计的财务报告,其中有662家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从证监会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强制披露要求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建设对一个企业的重要程度。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减少公司出现违规操作的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被出具无保留意见的标准审计报告能够说明公司运行情况良好,提高投资者的信任。由此可见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于上市公司本身和投资者、监管者都是十分有必要的规定。
二、文献综述与提出假设
(一)内部控制审计对上市公司的市场影响
池国华等(2012)在研究内控缺陷信息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的影响中发现,内控缺陷严重程度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有显著影响。内控审计报告对投资者的风险认知程度影响较大,对内控审计报告利用程度越高,投资者风险认知水平与内控审计报告存在缺陷的关联程度越大。张然等(2012)在研究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0年年度报告中发现,上市公司公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后,公司筹资资本成本会降低,若进一步提供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其资本成本会更加降低。这是由于企业管理者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完善和自我评价会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方红星、刘丹(2013)以2010年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与其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中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差,越倾向于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师的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审计需求概率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变化显示出倒U型关系:先上升后下降。并得出当内部控制足够有效时,高质量审计与内部控制存在替代关系。胡娜(2010)论述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中强调,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上市公司会增大审计风险,审计师易与上市公司发生意见不一致,进而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同时,接任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不了解内控环境,会导致审计成本上升和审计质量下降。为此,政府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同时充分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原因。沈菊琴(2013)通过分析2010年中小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市场反应中发现,上市公司披露内控自评报告信息量越大,投资者获得的超额收益越多;并且公司财务状况越好、经营能力越强、内部审计越完善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披露内控自评报告。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在公司运营和审计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大,内控较好的公司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投资者对于内控完善的公司更加青睐。但是,加强内控建设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在具体指标上体现的研究较少,公司出具内控审计报告后对公司的整体效果有提高,但是具体环节上的有效验证研究较少。为此,笔者将针对2012年出具内控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数据量化分析。
(二)提出假设
由于上市公司要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为达到审计师的要求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建设会提高公司的运营效果,会导致公司的经营效果大幅提高。为此提出假设1。
H1: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2012年的经营效果比2011年显著提高。
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后会使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增强,并且显示出公司的管理运行机制良好,根据信号传递理论,投资者会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增强,公司的财务报告真实性会显著增强,投资者会倾向于选择出具内控审计报告的公司,进而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故出具内控审计报告会产生一定的市场反应。
H2:上市公司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日后市场反应会出现显著变化。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择了沪深A股主板出具2012年内控审计报告的50家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市场反应分别作为研究对象来验证H1和H2。在选取样本时,对年报公布后有重大事项发生的公司、发生合并或新设立公司、ST公司、金融保险行业公司进行剔除,最后符合标准的沪深两市各选25家上市公司。数据来源有国泰安数据库、巨潮资讯网、中注协以及证监会网站。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
(二)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
1.模型设定。H1的因变量选取为“是否出具内控审计报告”作为虚拟因变量。H1的自变量共有7个:营运能力指标中选择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率作为自变量,盈利能力选择市盈率和资产收益率作为自变量,财务能力选择现金比率作为偿债指标保证,发展能力选择资本积累率作为自变量。见表1。
H1假设通过构建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是否出具内控审计报告对各因素的拟合分析,建立如下模型:
Internal control=β0+β1 ×inventory+β2 ×AR+β3×AP+β4×PE+β5×ROE+β6×cashratio+β7 ×capaccumu+ε
其中,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4、β5、β6、β7为自变量系数,ε为误差项。
2.样本处理。由于50家公司所处行业和规模有差异,在对H1进行logistic回归时,将样本处理为相对规模,其中2012年指标为2012年期末规模/2011年年末规模,2011年指标为2011年期末规模/2010年年末规模。鉴于文章的篇幅,本文未列出所有样本处理后原始数据。
3.logistic回归结果。见表2。
4.结果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1)出具内控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的运营能力影响显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后会提高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是由于内控完善会减少库存并及时催收客户欠款,使公司的运营能力大幅提高。但是内控完善后对公司的应付账款周转率有反向作用且影响不显著,这是由于内控制度建设会使公司最大程度利用商业信用,最大限度利用公司自有现金流。
(2)出具内控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正向影响。上市公司内控制度越完善,上市公司市盈率会越高,且影响显著,这是由于内控完善后会使成本降低,投资者会倾向于选择内控制度完善的公司,引起公司股价上升,市盈率上升。但是对净资产收益率会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且作用不显著。原因在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需要一定的成本,为此会带来一定的净利润降低。
(3)内控制度完善后对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影响为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效果不显著。这表明内控制度完善后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状况,并对公司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事件分析法
1.研究过程。
(1)定义事件。本文针对H2假设定义上市公司出具内控审计报告为研究事件,定义内控审计报告披露日为t=0。
(2)定义窗口期。2012年内控审计报告基本于2013年4月披露,本文选取截至4月15日之前出具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窗口长度确定为10天,事件窗定义为(-10,10),清洁期定义为(-60,-11)。
(3)确定超额收益率ARit。超额收益率是实际收益率与正常收益率的差额。本文事件窗的实际收益率由样本公司的实际股价确定Rir;正常收益率由CAPM确定――通过线性回归模型以沪深两股指数为基准确立的正常收益率Rim。ARit=Rir-Rim。
(4)计算所有样本在t时刻平均资本收益率 AARit=(1/N)ARit,计算单个样本在某时间区间的累计超额收益率CARi(t1,t2)=ARit和整个样本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CAR=AARt。
2.检验思路。H2 因变量为累计资产回报率CAR,检验累计超额收益率CAR(t1,t2)是否显著异于0:利用单样本t检验进行检验,如果显著异于零,则表明出具内控审计报告会在披露日产生一定的市场影响,引起股票价格的显著变化。
3.实证数据检验结果。见表3。
(1)检验结果。根据表3样本公司CAR的t值检验结果来看,出具内控审计报告对市场会产生影响,除出具当日的一组数据影响为相反,出具内控审计报告的市场反应总体上呈促进作用。图1为样本公司在披露内控审计报告后的平均超额收益率AAR的变化趋势;图2为累计平均超额收益变化图。从CAR整体变化趋势上来看,出具内控审计报告这一事件在一定期间内会产生正向的导向作用,会为投资者带来短期内的超额收益。由于t=10时CAR趋于0,说明该事件的影响期间较短。
(2) 结果分析。根据图中所示具体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出具内控审计报告之前会出现超额收益趋势,在内控报告出具前阶段t=-6开始,在t=-2时会达到峰值,这说明投资者对于内控审计报告的预期较高,投资者此时会存在一定的套利行为。出具内控审计报告之后,t=-2到t=1阶段,CAR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落,并于t=1时停止下降,次阶段的下降可能原因是由于不同的投资者对于内控审计报告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公司的价值被高估,进而转手。但在出具内控审计报告之后超额收益会出现波动,但在t=10时CAR趋于0,说明出具内控审计报告的超额收益于10天后基本消失。
四、小结
本文针对2012年上市公司出具内控审计报告这一披露规范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论证。通过对样本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一是上市公司应证监会要求披露内控审计报告,为了取得无保留的标准审计报告,在加大了对内部控制的建设的同时自身获益,表现为运营能力的显著提高。完善内控建设对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财务状况上虽然没有显著改善,但会带来正面的积极影响;二是上市公司出具内控审计报告后,投资者对内控报告和内控建设存在利好预期,由于不同投资者对于内控预期值不同,故公司在披露内控审计报告会产生一定市场反应,并在较短时期内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出具报告一定时期后,超额收益消失,投资者只能获取正常收益。
总体来说,证监会的相关要求对于上市公司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影响比较积极,并且收效良好。尽管会使上市公司加大披露成本,但上市公司会因自身制度建设的完善获得显化和未显化的制度红利;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披露制度的完善,增加了公司的透明度,有效降低了成本,故披露内控审计报告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市场反应。J
参考文献:
1.池国华,张传财,韩洪灵.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的影响:一项实验研究[J].审计研究,2012,(2).
2.张然,王会娟,许超.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鉴证报告会降低资本成本吗?[J].审计研究,2012,(1).
3.方红星,刘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师变更―――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控制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117-02
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与问
题
1.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
1.1.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环境困境
自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我国仍然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整体表现不佳,利润减少,或大幅度下滑的企业不在少数。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容回避的是上市公司在上市过程中操纵财务造假,粉墨登场,然后就是一系列的违规运作,无所顾及。尤其是在资产重组和控制权变更等重大资本运作中,操纵股东大会及董监事会,占用和挪用大量资金,并编造和篡改财务报表的内容,使财报内控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地展开。
1.1.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面临更多的挑战
一是上市公司业务发展迅速,跨行业经营渠道有增无减,业务多元化的发展造成财务处理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内部审计水平要求升高。二是部分公司会计制度不完善、有缺陷,信息系统不规范、不严肃。三是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薄弱,基础较差,跟不上新金融工具的使用和推广。
1.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的问题剖析
1.2.1 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统一的政策
这有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滞后,与美国相对成熟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主要是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具体表现是:实施范围有限,基本还是针对金融系统和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政策性不强,审计师的执行方式、报告内容、文本格式也不一致,造成师出多门。基础性工作薄弱,审计主体职业性欠缺,惩戒力度不够。
1.2.2 上市公司对财报内控建设重视不够
企业未能随着形势的变化推进审计工作,有的仍然沿袭着旧有的运行模式。国外著名学者德勤对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调查分析后得出结论,中国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审核的重要意义,“内部控制审计存在一些误区”,执行的目的仅仅“为了满足监管要求”。
所以,导致一些企业建立内控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已建设的也是问题多多。其内控审计机构还是隶属于董事会或监事会,或者直接接受总经理领导,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和独立性受到质疑。
1.2.3 社会审计机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准则一般是原则性的,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操作起来难度增加。二是负责审计工作的会计事务所对新准则的宣传、解读、培训缺乏新意,执行起来照猫画虎,不严谨、不到位。三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独立性。企业一般依赖于管理层推荐的、熟悉的审计公司,轻易不肯变更,难以对审计水平和质量进行横向比较,选取更加优秀的审计单位。四是缺乏职业怀疑精神。这与客观的审计环境有关,也与审计师的职业精神有关。由于水平不高,经验不足看不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因为外在压力和内部制约不敢彻查赢私舞弊的违法行为和相互矛盾的造假行为是另一方面。
1.3 社会公众对财务报告内控审计报告的有效需求不足
内控审计报告的需求主要来自管理部门,一般股市投资者兴趣有限,更不会就财务报告进行细致的解读,他们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证券公司的专业机构和金融专家的研究报告来确定自己的投资方向。
实际情况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本身具有相当的政策性和专业性,对审计单位和审计师都具有挑战意义,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更难掌握和解读,对于股市的交易操作参考价值不大,不受重视也就在所难免了。
1.4 财务报告内控审计本身存在诸多问题
1.4.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一般特点是时效性和针
对性
其一,如果不是身在其中,我们只能对企业内控机制的有效性做出判断,却不能监察到执行的全貌和最终结果。其二,在执行的过程中,内控活动随着生产的各个流程、阶段、时间进行,呈现出流动性、推进性、段落性,不可能付出巨大的成本来跟踪。
1.4.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效果有待提高
审计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审计效率的高低。如果因为审计报告的缺陷导致IPO被拒,甚至遭到证监会的谴责和调查,只能说明内控审计的质量不高,急需进一步地提高。
1.4.3 增加了企业成本
上市公司通过种种努力,最终因审计问题上市失败,前期的审计努力和为此付出的成本都会付之东流。这就从某个角度体现了审计质量的重要性,质量就是效率,质量就是金钱在这里得到了验证。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一定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在某些方面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一方面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加大了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的成本,无形中摊薄了利润水平;另一方面公司必须耗费时间和精力详细记录和测试内部控制程序,弥补控制缺陷,正常生产秩序势必受到影响,上市失败又无法补充和调整,无疑雪上加霜。
2 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相关建议
2.1 政府监管部门要规范监管政策,转变方式
政府主管部门要肩负其政策责任,进一步强化实施内部审计管理,推动其顺利、规范、有效地实施和落实。
一要在证监会审核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有融资需求时,以及企业公开发行债券时,必须要求企业无条件地提供内部控制的报告和实施方案,并引入审计部门对财务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可创新性地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验收,并对该方面对企业信用的评级影响做出判断。
二要与政府相关的审计部门也要转变工作模式,从源头上寻找彻底避免出现问题的办法。学习、探讨、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政策法令的形式强化企业实施的自觉性。
三要监管部门要在此项工作中处于主导和指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程地监管,组织和协调注册会计师在财务审核理念及审核标准等问题上的讨论论证,提高其执业能力和水平。要下沉工作落脚点,积极地与企业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财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监督和推进执行进展,考察执行效果。
2.2 上市公司需重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施行以来,对企业内控制度建立的要求由主板公司逐渐向中小板、创业板全面过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依法履行职务,尽职尽责,责无旁贷地健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体系,不打折扣地模范执行。
目前的上市公司多数是以企业集团的形式存在的,呈现出组织结构庞大而复杂,经营业务包罗万象的特点,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程。然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正是其向一个更高层次跃进的保证,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夯实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有着重大意义。
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公司效益,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构建不能只是形式主义的虚构,要和企业的业务运转、机制运行、市场经营相结合,还要建立考查和评价的监督机构予以保证。同时,该系统还要接受相关部门对该系统进行监察,对是否运行有效进行评估,对运行状况提出意见,督促其不断地调整和改进。
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监管机构的评估报告是上市公司公开的重要文件之一,也是上市公司展现自身管理水平的标的,重视与否,报告是否靓丽,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形象,应该引起高管们足够的重视。
2.3 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
首先,执业人员要自觉地参加培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在实务操作中正确把握和运用文件精神,学以致用。
其次,组织有关部门,调动社会资源对执业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测试,完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监控体系,尤其要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进行复核。
最后,会计师事务所在从事审计工作中要注意积累资料,有针对性地对典型案例进行搜集和研究。
2.4 改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
美国POAOB的AS5制定的相关审计准则还是具有相当指导性的,我们应该实行拿来主义,并根据国情和企业的实际状况予以参考,对我们现行的制度予以改进,和国际社会的审计标准接轨,探索出适应我国现实发展阶段的,带有自己特色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改进和提高主要还是要依靠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提升,要求他们在开展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要站在相对的高度,具有大视野、全局观,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尤其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审计过程中和专业项目组要加强合作,经常沟通,信息共享,协同运作。对于关系到最终结论确定不一致的问题,要按照相应的审计程序,秉公办理,公平公正,使审计报告更具权威性和正确性,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3 总 结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和审计理念创新的制度完善,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内控审计就是把监管的时间提前,防范于未然。这样,就可以披露企业财务报表背后的误区,曝光利用会计准则理解差异的违规操作,在国家和企业的利益遭到损害之前及时介入,将监管范围由事后提前到事前,可谓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张海梅.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基础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2,(02).
[2] 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3] 李军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为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第三条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内部审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等,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独立进行审计监督,对本单位内部审计领导小组和上级审计机构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二章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第四条集团公司设投资审计部为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
第五条为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力量,成立由集团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和聘任兼职内部审计人员组成的集团内部审计队伍,在投资审计部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第六条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严格遵守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保密。审计人员与办理的审计事项或与被审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七条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审计人员的专业任职资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审计职责和权限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对下列单位进行审计:
(一)集团公司本部;
(二)集团公司投资的全资子公司;
(三)集团公司投资的控股公司经征得该公司董事会同意的;
(四)集团公司指定的其他单位。
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对下列事项进行审计:
(一)年度财务预算、投资计划及其执行情况;
(二)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
(三)年度经济目标考核责任制完成情况,经营者年薪及职工工资总额使用情况;
(四)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五)固定资产投资及技改项目;
(六)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情况;
(七)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
(八)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内部审计领导小组及上级审计机构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重大事项开展审计调查,提出加强调控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具有以下职权
(一)参加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参与研究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提出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由集团公司审定公布后施行。
(二)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报送生产、经营、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三)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该项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办公场所等工作条件,如实反映情况,按要求提供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资料,不得拒绝和阻挠。
(四)检查被审计单位有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账簿、资料、文件、电子数据和现场勘察实物;
(五)对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有权向集团公司内部的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文件、资料等证明材料;
(六)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严重损失浪费行为,作出临时制止决定;对可能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经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领导小组同意,有权予以暂时封存;
(七)视实际情况,组织具有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或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审计;或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和具备审计资格的集团公司所属的有关单位进行审计;
(八)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及纠正、处理违规行为的意见;
(九)督促被审计单位严格执行审计决定;
(十)对违反财经法纪和严重失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有权向集团公司领导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
第四章审计工作程序
第十二条审计工作计划。内部审计机构根据上级内审机构的要求和集团公司的具体情况,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点,拟定审计项目计划,报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根据集团公司特殊需要,也可实行临时专项审计。
第十三条审计方案。按照审计项目计划,根据被审单位具体情况,制定审计工作方案。
第十四条审计通知。根据审计计划确定审计事项并组成项目审计组,提前三日向被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临时审计除外)。
第十五条实施审计。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经济合同,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获取各类审计证据,包括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电子证据、口头证据等,并及时编制工作底稿。
第十六条审计报告。审计组应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出具审计报告(初稿),审计组提交审计报告(初稿)前应当征求被审单位意见,被审单位应在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初稿)经审核后出具审计报告,报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领导小组批准后下达被审单位和有关单位执行。内部审计机构将根据有关要求将审计结果报送上级审计机构。
第十七条被审单位应根据审计报告及时作出处理,并在审计报告规定时间内将处理结果报告集团内部审计机构。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如有异议,可以向集团公司董事会提请裁决处理。
第十八条后续审计。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后续审计范围,实行后续审计,一般在审计报告下达执行一定时期后进行,检查审计报告的执行情况。
第十九条集团内审机构对办理的审计事项建立审计档案,按照规定管理。
第五章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一条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应加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积极配合内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各单位的内审结果作为年度经济责任考核及有关先进评比的依据之一。
第二十二条对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报集团公司批准后对被审单位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对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内部审计人员,将给予奖励。
对、、、泄漏机密的内部审计人员,将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规定与本单位原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关键词]内部审计;供电公司;风险;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073-01
经济新常态的下的供电公司不断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的艰巨挑战,加上公司面临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对公司内部的财务审计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深入分析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系统中存在的弊端,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可提升公司的审计风险防控水平,同时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内部审计风险指的是由于公司审计人员工作时的疏忽或者是私下减少工作程序而造成的公司财务出现问题,公司本身的管理制度和财务规划漏洞等也是造成不合格审计报告的原因之一。由于以上原因造成的审计报告未能反映出公司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致使相关决策者依此做出错误的判断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关内部审计人员需承担责任。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持久性、可控性、特殊性、隐蔽性。
客观性指的是公司内部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问题,由于企业本身的地位、规章制度、经营管理、部门架构设置等都决定了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同于社会审计机构可以自主选择审计的项目,内部审计则必须按照所在公司的制度进行审计,且审计对象不论内控、经营管理或者会计工作薄弱就拒绝审计。隐蔽性指的是由于审计报告出现差错造成的问题不会立刻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可控性指的是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审计报告出现带来的问题,适当控制风险。
二、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的风险
1、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很多供电公司普遍存在经营管理随意化,内部控制力度不足,因此容易造成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出现错误或者差错的风险。例如有的供电公司在进行营销财务划归时期,内部的财务内控管理就会变的松散。造成后期审计人员审计电费经费管理时,发现资金被挪用,并且存在账外电费账户的现象。
2、绩效指标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供电公司在内部都会模拟电力市场运营机制,从而为公司的内部单位设置相应的指标,并进行考核,用功效来决定考核结果。供电公司一般的任务指标有:成本、售电量、利润率、线损率等。然而很多供电公司的下管单位为了能够达到绩效考核要求,不经合理计算,直接向下分派指标任务,更有甚者直接修改相关的财务数据(调节电量、提前抄表、挤占成本、突击花钱)等,最后造成财务数据混乱,增加会计工作难度。供电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还需对这些数据进行核算,导致工作量大大加大,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
3、公司内部审计方式不当
目前,我国还有很多供电公司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审计方式,就是指只审计公司账单、财务管理以及记账凭证等的规范性,审计职能具有局限性。在审计过程中很少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方式,往往采用的是判断抽样审计而没有应用统计抽样技术,造成很多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现象较严重。不适宜的审计方法会造成审计结果的偏差和错误,最后引起内部审计风险。比如供电公司在进行抄表审计工作时,只是随机抽查了少量用电客户的资料,并没有对资料的真实性和来源进行仔细审查,最后造成审计结果误判。
4、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风险导向审计是现在内部审计方法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该审计方法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具备良好的审计和财务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同时,还要对公司以及本行业的管理和业务工作流程。所以目前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风险导向审计人才比较稀缺。此外供电公司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主要偏向传统的审计方式,难以满足风险导向审计的严格要求。
三、审计风险的防控策略
1、转换工作理念
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从财务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移,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是:运用全新的战略管理理念,深入分析公司的内外部环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出详细的审计计划,并且和公司当年的经营计划和战略规划相一致,客观评估公司实际运转情况、财务管理、风险管控和财务绩效考核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2、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
随着公司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今审计工作的需求。因此运用先进的风险导向审计的技术方法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供电公司审计工作人员应在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的同时,还需要信息化的审计方式,比如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挖掘,充分分析数据而获取数据背后的蕴含的信息,从而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此外在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熟悉公司的内控环境,从而在此基础上做出评估,估算出风险等级制度,再采用统计抽样审计方法,来降低公司内部审计的风险。客观评估供电公司的风险预控能力、自身存在的固有风险等因素,界定实质性的测试重点,来保证及时发现公司内部的审计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3、完善公司审计工作环境
健全公司内部的审计制度,改进工作环境,完善审计质控。例如积极构建项目质量管控以及整体质量管控的审计控制系统,再根据公司自身的管理制度、组织、架构设置以及其他风险因素,建立并严格执行高效的炔可蠹浦士鼗制。严格执行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一级、二级审计复核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主观因素造成的审计错误。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提升供电公司内部审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就需要深入分析公司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转换工作理念,与时俱进,制定出相应的防控策略,促进供电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倪绍辉.论供电公司内部审计风险的防控策略[J].中国内部审计,2016,(10):33-35.
[2] 魏宁.刍议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及其策略[J].新经济,2016,(9):92.
[3] 林丽娟.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讨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30.
一、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工作概述
(一)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工作的内容
内部控制,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如股东利益最大化、尽可能保护所有利害关系人的权利等。通过内部控制,达到兴利与防弊,特别是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内部审计不仅仅只是一种保证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咨询活动,并且内部审计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增加组织价值。
(二)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研究工作现状
在借鉴西方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的同时,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研究与实践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从2006年起,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进入了快车道,我国力求在借鉴SOX法案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了《内控基本规范》,这标志着中国版的SOX法案的诞生。由于这一基本规范是原则性的,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指南性文件以使规范更具操作性,2009年,《内控基本规范》配套指引(征求意见稿)应运而生。2010年4月26日,在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配套指引。至此,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完善,为企业评价内部控制工作、注册会计师执行内控审计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
二、我国审计规范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制定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国内部分审计师以多种不同的执业准则为依据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活动。受诸多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部分执业准则在目标定位方面已严重脱离现行实际状况,无法满足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2010年,我国政府部门出台《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这一政策虽然对审计师能够更好的执行内部控制审计起到借鉴意义,但仍然未明确审计师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所要依据的准则和规范,只是在后附中简单的提到“审计师已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执行了内部控制审计”。
一方面,《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仅在部分方面对内部控制审计具有指导作用,而未对审计方法的选择、审计计划的审核及审计过程中的评价等方面做到明确指导,可想而知,其指导作用也就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正因如此,使得国内多数事务所只能够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内部控制审计指导意见》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第1211号》等准则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活动。另一方面,主动将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业务从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脱离出来,这一举动打破了传统的一次性业务或面向特定企业的业务,实现了与财务报表审计并列的经常性业务。尤为注意的是在《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背景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已成为注册会计师的法定业务。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存在着问题
1.内部审计报告中缺乏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报告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共同构成。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制定内部审计报告时,过于重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而忽略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2.内部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大都为标准审计意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中主要具有四种参考格式:标准格式、否定意见格式、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格式以及无法表示意见格式。在样本数据中,我国上市公司均采取无保留审计意见格式,究其根本在于上市公司大都不愿意自主披露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报告,同时,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保持独立性,多为附和被审计公司的要求而出具无保留意见,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其职能。
(三)我国当前存在准则并非内部控制审计的恰当执业标准
在查阅的内部控制审计师报告中,事务所主要提及了以下执业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于2002年2月15日单独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中注协2006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010年财政部等部门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2008―2010年间为《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
《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本意见所称内部控制审核,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就被审核单位管理当局对特定日期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并发表审核意见。”第二十九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与评价审核证据,形成审核意见,出具审核报告。”《指导意见》对于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核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雏形。但《指导意见》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审核”业务在程序、对证据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保证水平方面都不及“审计”业务的要求高。目前,内部控制审计已经从财务报表审计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项单独的审计鉴证业务,显然《指导意见》已不适合作为恰当的执业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是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而制定的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属于鉴证业务的一种特定类别,审计师以此为执业准则,具有原则指导性,但针对性明显不足。
《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而制定的准则。该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对拟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显然,该准则定位于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是作为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辅助部分展开的,而非为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而进行的全面指引。显然,该准则也不完全适合于独立的鉴证业务――内部控制审计。
三、我国审计规范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以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高效性职能无法充分发挥。针对于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我国相关部门需吸取发达国家的优秀作法,结合我国的市场特点和需求,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鉴证业务准则》中新增更为全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之后将其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相融合,最终将其确定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准则》。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可结合实际状况,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更名为《中国注册师财务报表审计准则》。为满足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需求,相关部门也可依据美国的PCAOB AS No.5,结合国内市场现状,制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相整合的审计准则》。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可构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从而为完善和调整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提供有力平台。
美国PCAOB AS No.5中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作出了规定,我国相关部门可依据这一规定,结合国内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格式,推进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改革。在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改革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将《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后附中的“审计师已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执行了内部控制审计”改为“审计师已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执行了内部控制审计”。现阶段,对于跨国的上市公司而言,要求其注册会计师严格依据国际审计准则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活动;对于在中美同时上市的公司而言,要求其注册会计师严格依据PCAOB AS No.5下的审计准则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活动,以此才能够确保公司平稳而快速的发展。
(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
1.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保持独立性多为附和被审计公司的要求而出具无保留意见,针对其现象,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需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相关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和再教育,实现注册会计师思想和能力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需定期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和管理,保证会计师充分的独立性。
2.转变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会计师事务所都应该树立其正确的内部控制审计观,在充分认识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条件下,确保上市公司能够立足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基础之上开展内部审计报告制定工作,从而,全面调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3.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大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职能。该环境下,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不容忽视,即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完善需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加大内部审计报告披露力度,推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名称和格式的统一性。
(三)防范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措施
1.研究制定获取第三方信息的程序和规范。制定完善的《审计机关获取第三方信息操作规范》须立足于下述方面:首先,应该统一第三方信息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其次是制定健全的第三方信息操作步骤和标准;再次是明确第三方信息的使用范围;最后是规范第三方信息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 重大缺陷 审计意见 自我评价报告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规定于2012年1 月1 日起在深沪主板上市的公司开始施行。2012年作为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元年,分析2012年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现状以及解决相关问题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现状
(一) 披露总体情况
在2012年年度报告披露期间,深交所、上交所共有948家主板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以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其中22家出具了非无保留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有19家,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有3家。研究发现,与2011年比较,非标准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提高,说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已取得一定成效。笔者将对这22家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进行简要描述,希望有所启发。
(二) 行业特征
赵秀侠(2011)发现,工业企业大多是由国家或集体控股,比起经济因素,企业更加关注的是企业所面临的政治因素。国有股的“一股独大”,使得企业内部很难产生相应的制衡关系,更不用说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笔者对22家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发现22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大部分出现在第二产业,这主要是因为从事商品生产与流通的企业与其他产业的企业比较,规模更为庞大,成本费用核算更为复杂,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方面更具有挑战性,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这与赵秀侠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三) 披露时间
内部控制缺陷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个“污点”,所以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态度总是尽量的隐瞒或者规避。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披露年报及自我评价报告的时间都比较晚。经过统计发现在22家非无保留审计意见上市公司中有5家是3月末出具内控审计报告,17家均在4月才出具年报和审计报告。根据胡为民(2012)研究,内部控制指数排名靠前的中国上市公司大部分在1月、2月、3月年报和审计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内部控制审计越好的公司,其年报的时间就越早。
(四)内部控制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明确规定,内部控制有五大基础目标:战略目标、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维护资产安全、经营合法合规、财务报告目标。对22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分析,发现除深天地A停产整顿1年、ST宜纸整体搬迁、ST凤凰亏损巨大、ST长油亏损等原因使得这4家上市公司持续经营情况存在重大不确定外,江淮汽车由于汽车召回事件出具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同时又对其余17家违反内部控制目标的公司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内部控制违反最高层次战略的目标有1家,是因为香梨股份在2012年涉足了新市场棉花市场,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最直接的体现,经营效率的高低可以看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和变现能力、现金回笼能力、获利能力,违反经营目标的上市公司有 12家,占70.59%,所以内部控制的经营管理极为重要,否则容易导致重大风险的发生,降低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缺陷按照控制目标的不同分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指针对财务报告目标而设计和实施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不能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完整性、合理性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缺陷。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不能合理保证实现资产安全、经营效率效益、合法合规等其他目标的控制活动缺陷。对出具否定意见的3家上市公司和出具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的19家上市公司分别进行统计,笔者发现,存在非财务内部控制缺陷而使得内控有效性不足的公司比例达到50%,在11家非财务内控缺陷的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部门存在问题的有4家,内部监督方面存在缺陷的有5家,这也说明内部控制建设的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非常重要,要从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入手,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五)内部控制要素
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1992年9月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一文,指出内部控制五大要素,分别为:内部坏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传递和监督五要素。2013年5月份又了最新的内部控制框架,引入了17条核心内控原则、17项核心原则,使得内部控制五要素更具有操作性。笔者对19家出具强调事项和3家出具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归纳总结。由于ST宜纸全面停产、上海机电可豁免并购企业内控评价、凤凰光学歇业多年、深天地A停产整顿1年、ST凤凰亏损导致这5家公司出具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因此,笔者对其余17家内部控制失效涉及的领域进行了分析归纳。
研究发现,存在内控缺陷的这些公司中,内部环境要素有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控制活动要素失效最多,主要有审批权限不清晰、子公司管控、营运资金管理、采购管理,关联方交易等方面,涉及会计系统控制的主要是应收账款、收入成本的确认、资产的保管与减值等方面;内部监督主要是内审部门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这些也给我们很多启示,会计师事务所在以后年度的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以上风险高发的审计领域。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
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自我认定并进行披露,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林斌(2012年)研究发现,2011年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内控缺陷公司研究仅有156家,其中有3家披露了重大缺陷,仅占所有披露内控自我评估报告的上市公司总数的0.16%,有11家披露了重要缺陷,有149家披露了一般缺陷。而深圳迪博(2013年)研究发现,2012年有503家(占22.63%)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其中4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1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3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一般缺陷;8家公司仅披露内部控制重要缺陷,27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460家公司仅披露内部控制一般缺陷。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数量有所提高,但是比例没有上升,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比率达15%)情况相差甚远。在这非无保留内控审计意见的22家上市公司中,披露具体重大缺陷的有2家,分别为出具否定意见的北大荒和出具强调事项无保留意见的ST长油,重要缺陷的有5家,披露一般缺陷的有6家,而笼统地阐述企业存在缺陷而且已经整改的有9家,占到40.91%,包括出具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的天津磁卡和贵糖股份两家上市公司。贵糖股份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说明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有效,但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对此贵糖股份针对此差异专门出具了说明;天津磁卡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董事长签字页,并未对其他进行披露,简要说明内部控制整体有效,而华寅五洲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天津磁卡未对此进行说明。这也说明了对于企业存在的内控缺陷,企业和审计机构由于考虑角度不同,评价会出现差异。
笔者再通过对这22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阅读分析,发现一部分公司没有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7家公司没有公布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标准,只是用“合理”“适用”等模糊性词语来替代详细的定性或者定量标准,没有实质性内容,使得认定标准不好界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另外15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其中凤凰光学还用了枚举法进行认定。运用定性标准进行认定运用了缺陷列举法和风险矩阵法,缺陷列举法是从公司层面、业务层面和信息层面分别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进行列举;而风险矩阵法是从缺陷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程度两维度出发,利用“高、中、低”风险评级法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笔者发现22家上市公司由于行业性质差别、自身性质等原因,缺陷的认定标准存在很大不同,也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很多公司都缺乏现实的、科学的数据和手段。至于定量标准,大多数公司根据公司行业类型、规模、业务负责程度等各种因素,用资产总额或者总收入、净利润、税前利润或息税前利润乘以一定百分比,作为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临界值。定量标准的百分比由公司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百分比,但对确定的这个“百分数”大多数公司没能有说服力的理由,因此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可靠性存在一定质疑。
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
以上对 2012年22家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主要从事务所出具的内控审计报告和企业出具的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内容和格式不统一
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出现参差不齐的局面,较大比例的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缺陷陈述过于笼统,缺少实质性内容,信息含量较低。这主要是因为作为第一年强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其动机主要是监管层的监管压力,主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动力较少。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很多公司对缺陷的认定各有版本。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存在虚假陈述和隐瞒的现象
部分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不恰当。比如贵糖股份公司在成本核算、财务报告方面均存在重大缺陷,但其在自我评价报告中并未认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事实上该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已经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重大影响,应该认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五、建议和对策
(一)对上市公司的建议
首先,上市公司必须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设计、执行、审计和评价。建立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判断内部控制缺陷,防止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的基础性工作,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工作,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务,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能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谨慎,基于有效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针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争取内部控制在整个财务报告涵盖期间均真实、有效。
其次,上市公司应该规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提高内部控制缺陷陈述的信息含量和可靠性。
(二)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五部委应该加强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三个配套指引工作的落实情况,加强监管力度。尽快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格式规范化处理,便于投资者进行横向比较。及时审核上市公司是否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情况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关注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是否有效。
还应加快强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进程,尽快建立一套内部控制缺陷权威的判别标准,将标准细化分配至企业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环节中,构建完整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体系,降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随意性。
(三)对投资者的建议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相关的信息须认真对待,投资者应该理性对待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因其增加了上市公司经营的透明度,对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应辩证地对待,认识到有能力且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可能已经做好了整改或者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准备。只有投资者理性对待,才能积极发挥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从根本上激发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
六、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过去相比已有很大改进,但总体来说仍不容乐观,虽然基本上都遵照了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指引和准则,但是执行力度不够,大多数是流于形式。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自我评价报告两个角度提出建议。应国际新趋势要求,做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刻不容缓,这要求上市公司、监管者甚至投资者在关注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以及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上下功夫,共同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缺陷披露体系。
参考文献
[1] 赵秀侠.浅谈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1(4):76-79.
[2] 林斌,刘春丽,舒伟,等.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2(9):9-16.
[3] 陈芸.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以医药制造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3(5):64-68.
[4] 孔敏.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与陈述的问题分析――基于*ST大地案例的分析[J].商业会计,2012(12):27-29.
[5] 李璇.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3(3):30-33.
公募基金行业经历了20年的发展,受托净资产规模已突破2.5万亿元,这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监督防范风险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基金管理公司将稽核审计职能从监察稽核部门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的审计部。成立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为基金管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赋予了新的含义。首先,与第一、二线职能相比,独立的内部审计提供给公司治理机构的确认具有最高水平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内部审计需要为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工作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提供独立且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支持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推动并协助公司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其次,与原先单纯的合规稽核审计职能相比,独立的内部审计须向价值创造审计转变。内部审计要着眼于公司的整体治理,参与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不仅要关注公司的法律合规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确保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保住已有价值,还要关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向、操作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和和声誉风险等风险,协助公司各职能更好的了解并抓住风险管理和控制中创造价值的机遇,维护良好的风险管理和治理,使公司有信心追求并实现更大的价值,在价值创造上有所突破。
基金管理公司内部审计的价值实现路径
(一)注重与职能部门的充分沟通、配合与协作。虽然基金管理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相对独立,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意味着完全孤立”。基金管理公内部审计部门应借鉴内审最佳实践,除了与管理层保持良好的沟通,还应始终与职能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了解业务需求,避免工作上的交叉、重复或空白,使内部审计工作获得认可、肯定和支持,从而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益。一是打破偏见,与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审计计划。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应创造信任和尊重的气氛,让被审计单位充分了解审计的目标、重点和具体工作安排,并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的合理意见,使对方打消顾虑,在不影响审计目标的前提下,可适当对审计计划进行调整,增加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度。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在关注相关监管法规和公司制度的基础上,应充分与第二线沟通,了解其风险管理工作及成果,充分听取第二线对审计计划的建议,有效识别审计重点。二是重视审前访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不同,内部审计人员通常被认为是公司业务的“万事通”。审前访谈更是体现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对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在实践中,很多内审人员不重视审前访谈,经常问及业务常识性问题,给被审计对象造成了内审人员不专业的印象,使得被审计对象不愿再花费时间与内审人员进行沟通,也为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不好的基础。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访谈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审计计划,专业、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三是敢于创新,在不增加审计风险的情况下,让被审计对象参与审计过程。审计人员执行的项目中,曾请被审计对象协助完成对某个存疑线索的跟进排查,最终不仅快速证实了审计人员的存疑,而且通过被审计对象的有效跟进,使存疑事项得到了部分解决,减轻了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因为被审计对象参与了审计过程,增加了对审计结果的认同度,很快接受了该审计发现。四是重质轻量,对于在审计结束前可以改正的问题,应允许被审计对象及时进行整改。在审计报告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向被审计对象反馈审计发现问题,充分听取对方的合理解释,允许小问题即查即改。审计报告应重质轻量,多反映有价值的系统性问题。审计人员不应过于追求审计业绩,将已改正的审计发现都写入审计报告,这样一方面使得审计报告中无价值的负面评价太多,不利于双方对审计报告达成一致意见;另一方面容易给被审计对象造成审计人员难于沟通的印象,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开展。从规避审计风险的角度,审计人员完全可以将已整改完的审计发现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作为备查。
(二)配备专业IT审计人员,持续提升内审团队业务素质。首先,配备专业的IT审计人员是基金管理公司内审团队建设的当务之急。信息技术管理对基金管理公司举足轻重,基金的投资、交易和运作均需通过信息系统执行,信息技术风险是基金管理公司的重要风险之一。从当前实践经验来看,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多以法律、财务背景为主,IT专业背景的内审人员明显不足。近年来,证监会强化基金管理公司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安全工作,于2018年底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将基金管理公司信息技术治理上升为公司战略,从管理层职责提升为董事会职责。因此,基金管理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急需配备专业的IT审计人员,作为对公司信息技术管理内部审计的技术支持,满足IT审计工作的需要。其次,基金管理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注重加强团队人员胜任能力的持续培养。以外部招聘的方式只能暂时满足新发展趋势下基金管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唯有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内审团队胜任能力的持续提升,才能实现内部审计为公司战略发展提供增值服务的目标。以某团队的实践经验为例,通过近两年建立学习和研究业务流程的机制,很好地提升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内审人员平时即注重熟悉业务流程,通过编制所负责审计项目涉及的业务流程图,不仅及时掌握了业务变化,而且为其他审计人员提供了业务方面的学习指导。
(三)推进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避审计操作风险。基金管理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后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内审业务流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以及内审人员难以快速适应新功能定位下的工作方式,存在制度制定和执行两张皮的现象,造成了审计项目工作底稿编制不规范、档案不完整等问题,给内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推进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规范审计工作、规避审计操作风险的有效方式。基金管理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考虑将内审规范流程嵌入审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自动化管控的方式,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严格遵照内审规章制度开展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既可以考虑外购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也可以考虑借助公司自研平台自主研发。自主研发的好处之一是,在开发过程中,内审人员经常需要与IT部门沟通系统需求,对内审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目前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第一期已上线,实现了审计全流程覆盖。未来,系统还将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建设方面进行优化。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缺陷 成因 对策
企业良好有序的发展离不开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为了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正在加紧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标志着我国基本建成了结合自身特点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尽管近年来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有其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上市公司日益重视内部控制建设
自2008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用,严格按照基本规范执行相关工作,努力探索和建立健全符合上市公司自身实际的内部控制应用体系。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重视内部控制,主要表现在更全面地了解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通过进行公司治理结构和业务流程的梳理,强化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意识,提高员工的能力和责任意识,以应对风险,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更加标准化
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反应,立即开展相应工作,查找并分析原因,对公司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出具评价报告,改善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内部控制评价更加规范和标准,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督作用逐渐显现
为了增强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上市公司需要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规定审核内部控制流程,坚守职业道德,运用专业知识和素养,致力于找出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同时发现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根据2016年5月17日,中注协的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第十五期)披露:2016年1月1日~4月30日,40家事务所共为1530家上市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其中,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444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70份,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6份。相关的上市公司也了相应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了自身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进行的相应的整改具体措施。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内部控制审计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分析
本文主要就2015年度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违规进行关联交易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关联方及其交易行为,防范关联交易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确保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合法权益,上市公司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与关联交易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在规范关联方及其交易行为时,至少应关注涉及关联交易业务的以下风险:一是关联交易及其披露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二是关联交易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三是关联方界定不准确,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四是关联交易定价不合理,可能导致公司资产损失或中小股东权益受损。五是关联交易执行不当,可能导致公司经营效率低下或资产遭受损失。不恰当的关联交易会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也会损害公司股东的利益。
从2015年度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所发现的相关内部控制缺陷问题来看,与关联交易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问题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情况。例如:禾嘉股份关联交易管理中对主动识别、获取及确认关联方信息的控制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导致公司控股子公司云南滇中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及深圳滇中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发生关联方交易未被及时识别,未履行相关的审批和披露事宜。长春一汽富维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议案未获股东大会通过,但是该公司仍在未获得股东大会授权的情况下与关联方进行了该议案所涉及的日常关联交易。一汽富维公司董事会认为公司主营业务90%以上来自关联交易,公司无法停止该关联交易。该公司认为该关联交易没有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但是从内部控制的制度要求来说,关联交易必须获得股东大会的通过方才可行。
(二)不重视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内部审计虽然不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但随着集团公司的规模扩大,内部审计作为集团公司的经济监督机构,其作用越来越重要。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不同与社会审计,同样内部审计报告与社会审计报告存在较大差别,社会审计遵循的是《独立审基准则》,而内部审计遵循的是《内部审基准则》。因此两者在审计的独立性上、审计方式、审计重点、审计目的、审计职责作用是不同的,从而使内部审计报告对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经营绩效,经济责任及经营合规性等进行检查、监督、评价、整改及奖惩建议,内部审计报告作为改进内控管理的参考依据只对集团公司本单位、本部门、股东负责并对外保密。而社会审计主要围绕会计报表进行,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对外出具《审计报告》,具有鉴证作用,需要对股东、债权人、及社会公众使用人负责,社会审计出具的《管理建议书》仅仅指出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不足,出具建议。
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有一致之处。因此《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某些要求,值得我们再写内部审计报告时参考,如审计的目的、审计对象、审计依据、审计责任、审计的实施过程等在内部审计报告中也需要体现。需要指出的是内部审计报告更突出对内部控制的关注,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不足提出具体审计意见及处罚建议,这与社会审计的《管理建议书》也有相同之处。以下是abc集团公司出具的分公司审计报告部分内容,目的是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一、封面
***公司机密内部审计报告
报告名称:关于abc的审计报告
报告编号:abc集团内审字[200x]第0xx号出具
报告时间:200x年xx月xx日
报告抄送:董事长、各副总裁、董事长助理、财务总监、xx部门
二、报告正文
关于abc分公司的审计报告
abc集团内审字[200x]第0xx号
我们于200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对abc分公司进行了审计。abc分公司资料的提供和编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是分公司财务及xx管理部门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发表审计意见。
我们按照《内部审计准则》有关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通过审计目的在于掌握分公司经营情况、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以便进行分析,从中评价出经营中存在的差距及揭示主要问题,针对重大缺陷提出审计意见。本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及审计意见,请各分公司及公司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认真进行自查、完善、整改,后续审计中再发现此类问题按abc规定及本次审计意见进行处罚。
abc分公司的基本情况……
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审计意见
一、abc分公司资金管理不规范
1.职工借款随意性,借款金额大期限长,有的借款理由不充分,甚至有的旧账不结又填新账,截至审计日借款金额情况……。借款超三月的有……借款超一年的有……
审计意见:对超三月的借款一律无条件收回,收不回来的分公司经理、会计按4:6承担责任。以后不准出现超三月的借款,不准出现业务理由以外的借款,职工辞职要清理,否则分公司经理、会计按4:6承担责任,并从借款之日起按月1%的利率计算利息并按借款额的20%处以罚金。
2.xx金存在不能及时上缴公司账户的现象,如abc分公司200x年xx月xx日的xx金abcx元,截至200x年xx月xx日尚未上缴,时间长达近xx个月。
审计意见:严格财务控制制度,对不执行财务规定的分公司经理、会计各承担违规金额25%的处罚。
二、存货管理、库龄、结构存在不足
1、业务员借货现象普遍存在,数量之大日期之长令人费解。截至审计日借出存货xx件,折算成金额xx元,为库存金额的xx%。
时间超三月的有xx件,折算金额xx元,其中超一年的有xx件套,折算金额xx元。而且有些业务员已离职,如xx借货xx件折算金额为xx元,已于去年辞职。
审计意见:现有不超一月无损的借货加强催收力度尽快收回;超一月及损坏的借货落实责任人按售价的7折收回现金,没有责任人的分公司经理(或原经理)、会计、保管人员按3:3:4的比例扣款。通过本次清理以后,以后借货理由要充分,分公司经理要审批,分公司会计随时监督,不准出现一个月以上借货,职工辞职要清理借货。否则分公司经理会计保管人员分别按零售价承担3:3:4的责任。
2、存货盘点账实不符严重
存货盘点的目的在于查找错误指出问题,以便管理控制的改进与提高。根据重要性原则,考虑成本效益,本次审计差错的定义为:只要同种类成品,实 盘与账面不符即为账实不符,核对中并不进行合并调整。具体的财务操作必须根据本次审计盘点情况另行仔细盘点,该合并的合并,该调整的进行调整。
(1)盘点对账具体情况
按总数种类差错相抵后计算的差错率为xx%。
账实核对不符情况:
品种
盘盈
盘亏
盈亏绝对值合计
(2)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分析具体原因如下……
3、按库龄分析
根据最后一次进货测算,超3个月的库存,占全部库存的xx%;超6个月的库存,占全部库存的xx%;超1年的库存,占全部库存的xx%。超龄库存不但每年耗费较大的资金成本,更重要的是已成为困扰资金周转的桎梏。
库龄种类明细:
品种合计
1-3月3-6月6-12月1-2年2-3年3年上
分析原因……
4、按存货结构周转情况分析,全部xx存货去年同期销售xx件,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为xx件,abc分公司库存xx件,测算需xx个月销完。
审计意见:在以上盘点的基础上,对现有库存进行库龄的统一排查,在查清库龄的基础上,完善财务软件或xx系统对存货的实时监控,为公司库存管理、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同时为盘活库存,加强资金流转,节约财务费用,缓解公司资金紧张的压力,请公司决策层针对公司库存目前的库龄、销售前景预测情况,在消化调整库存结构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清仓利库管理制度,并作为一个长期的策略贯彻下去。
三、费用合理性的难以界定
费用单据报销不规范,如招待费有的未注明为何事招待何人;有的经办人、分公司审签人仅经理一人,审计无法界定是否合理合法。
审计意见……
四、低值易耗品管理存在差距
abc分公司,低值易耗品台账记录无规格型号、无产地、无购入日期或调入日期等,不详细、不及时、不全面、不规范;分公司低值易耗品管理存在缺陷,有的随处乱方、有的损坏不及时修理,如有两张办公桌抽屉、门子损坏无修理,一台转椅损坏放在四楼迎门处。
审计意见:……对丢失、损坏的要落实原因,是责任人原因的要追究责任,加强日常维护、维修工作,分管领导承担管理责任。
五、销售审计情况分析
1、x-x月销售额构成分析
200x年x-x月份abc分公司xx销售金额同比增长xx%。从构成情况看……
2、x-x月销售量分析
从销量及增长幅度可以看出xx、xx、xx增长较快,xx销售增长缓慢,具体分析……
审计意见……
六、1-6月销售费用构成及销售费用率分析
分公司费用构成及销费用率对比情况……
七、店面门头形象、店内布局,专卖店管理制度不健全
……
审计意见……
九、存货进销存、财务收支明细账记录不规范、不全面
abc分公司的存货进销存明细账没有月结、累计;用红字记录出库,商场与商场、专卖店调货不经仓库调账;财务收支明细账无月结、累计,有的不按财务记账规则涂改……
审计意见……
十、礼品卡管理存在漏洞
1、借支礼品卡时间较长,截至xx年xx月xx日,借支礼品卡如下……
2、有效期问题……
3、礼品卡注明一次消费,但实际中存在分次消费或变相分次消费(换卡)的现象……
4、面值、有效日期标注不规范,有的用电脑打印纸条粘贴在卡上,有的在卡上直接圆珠笔或碳素笔书写,有损害于一个知名品牌的形象。
审计意见:规范礼品卡及消费的管理,面值、有效日期标注直接印刷在卡上或统一用电脑打印纸条打印;礼品卡有效期问题严格按卡面上标注执行,个别卡超期一律到总公司核验后处理或折价后换卡消费,分公司无权接受自行处理;如同有效期一样,在维护公司形象及严肃性前提下,严格按礼品卡标注使用;除特殊情况经总公司财务部长批准外不准借出,对私自借出的一律按面值追究分公司经理及会计各50%的责任。本次审计查出的借卡,请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尽快进行财务帐务或收款处理。
十一、分公司财务基础薄弱,不能适应财务管理的要求
库龄分析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但分公司不能提供出存货的库龄,也从未进行过库龄、库存结构的分析,更无从谈起为公司存货决策提供信息……
合同签订、跟踪管理……
审计意见:以集团公司财务部牵头,组织xx部、xx部共同对存货管理、合同管理等基础性的财务管理工作……
十二、分公司财务核算架构不合理
财务收支控制的高度集中并不等于核算的集中。目前分公司大多有独立的营业执照且为独立的纳税主体,从财税制度上应为独立经营、独立纳税的独立核算单位,但结合分公司的审计情况看,分公司并未形成为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分公司会计行使的职责相当于部门核算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计……
审计意见:……
附注:1.abc分公司基本情况表;
2.abc分公司职工借款情况表;
3.abc分公司借货明细表;
4.abc分公司销售分析表;
5.abc分公司费用分析表。
abc集团有限公司总审计师:xxx
助理审计员:xxx
英美国家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股东投资,所以公司规模宏大,但资金来源分散,股权分散。这就决定了英美国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程度较高。英美国家上市公司最高的权利机构是董事会,董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其中之一便是审计委员会,而内部审计一般由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委员会的成员主要由公司外部的独立董事组成,以保证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因此,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对公司的经营活动、重大项目等实施监控,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对经营管理的合理性与风险等发表评价,促使管理层加强管理,认真履行受托责任。并且,英美模式下的内部审计不仅具有合理性和风险的“确认”职能,还具有对公司经营管理等提供“咨询”的职能。
英美国家内部审计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市场景气状况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生产工艺审计,产品推销(包括广告促销效果)审计、研究与开发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后勤服务系统效率审计、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审计等。一些企业内审机构甚至连环境污染、社区关系等因素对企业商业利益和持续经营的影响也进行评估,“绿色”审计、社会责任审计也都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据全美天然气协会和爱迪生电力协会调查显示,1989年美国公用行业的企业内审工作时间只有19%用于财务审计上(且还侧重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其余时间都转向了经营审计。以经营审计(经营活动的评价和改进)为主导,是西方企业现代内部审计理念最显著的特点。
从审计策略看,英美国家内部审计多采取参与、合作的方式进行。参与式审计主要体现在:征求被审部门的意见,寻求他们的合作;及时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被审部门报告期中审计结果,期中审计报告可以是口头的,非正式的,以便及时就地解决和改正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提出最终审计报告时,采用建设性的语调,重点放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改进的可能性和改进措施上,被审部门已经采取的改进行动也包括在审计报告中,以反映他们对审计工作的积极态度。英美国家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审计报告主要是向管理当局提供服务和帮助,审计报告特别重视事实的准确性、清晰性、建议的可行性、内容的重要性及报送的及时性。
二、德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运行
与英美国家不同,德日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单一,股权比较集中,一般由几个股东共同控制。德日上市公司设立权利机构董事会,而公司的监督职能多由监事会履行,执行董事人选一般由监事会确定。德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监事会处于核心的地位,因此,内部审计组织的特点是内部审计机构由公司经营管理者领导,监事则对公司管理者进行审计,显然这样的内部审计机构难以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地位不如英美国家。德日的内部审计对财务方面的监督审计尤其严格。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德日的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财务审计,经营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审计范围逐步推广,审计内容越来越多,审计时注重于管理层参与合作,提供咨询服务。
德日现代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定位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包括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预测和控制企业风险、保证企业有效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要求等。内部审计人员不仅是监督者,更是企业风险防护者,内部审计的发展与公司治理的完善处于良好的互动循环中。此外,德日的内部审计还可为外部审计师就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状况等一些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向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企业风险管理等一些信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三、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英美国家内部审计实行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和评价。公司治理中,由于存在委托关系以及信息不对称,为规避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违约风险,所有者需实施各种约束机制来达到监督目的,同时,需要对经营者的管理效果进行考评以予奖励或惩罚。上述监管过程离不开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沟通,为了确保各主体获得对称、公允、真实的会计信息,就必须加强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而英美国家内部审计模式与公司治理机制形成了比较完美的互动关系。
德日两国是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代表。两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员工和股东选举产生监事会共同对公司实施治理,公司的日常运作由董事会负责。在公司治理过程别强调雇主和雇员结成利益结合体,更加注重长远利益,法人股东希望公司获得长远发展以增加利润或是为了保持业务上的联系,公司的日常运作都是依靠兼任公司董事的内部管理当局,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股东很少干预公司的经营活动。
四、国外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运行对我国启示
(一)根据公司治理结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如何设置,取决于公司的治理结构。英美上市公司与德日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相同,所以其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呈现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这与各国的国情密切相关。我国的上市公司很大一部分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内部审计机构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执行审计职能,难以满足公司发展需要。此类公司治理结构比较混乱,“一股独大”现象严重,内部审计行政色彩过浓,履行审计职能常常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走过场。另一种情况与国有企业转制而来的上市公司相似,由民营家族企业转制而来。此类公司内部控制具有较多的“家长式”作风,内部审计部门从业人员由公司领导亲信组成,严重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自己人审自己人”的倾向严重。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有外部人员参与审计,工作也难以开展,常常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审计效果可想而知。我国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由股东大会任命董事组成。而监事会是由股东大会任命的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选举的职工代表组成监事会。在这种治理机制下,管理层主要由董事会任命,由监事会监督。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如何设置需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公司具有自己的行业特点与历史情况等因素,区别对待。
(二)内部审计必须明确方向和目标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为上市公司出主意、想办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就公司经营目标是否明确、合理、完整、系统,经营决策的原则、程序、方法是否正确、科学,实现经营目标的措施是否落实等方面进行综合审计。还应根据经济活动发生的频繁程度以及职能部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物资采购供应、资金审批、成本费用控制、企业联营、工资奖金分配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评价,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帮助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防止公司经济效益流失,同时也督促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守法经营、清廉从政,在经济活动中少犯错误。公司经营者做出的决策影响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为防止决策失误,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开展决策审计。这类审计活动属于事前审计,可以对即将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减少损失浪费,降低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为公司经营者当好参谋。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只要审计人员付出艰苦努力,再运用特有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审计工作的成效就会显现出来。如果企业内审工作不是通过监督发现问题,帮助公司领导解决问题,就会脱离企业的中心工作,审计的路就会越走越窄,体现不出审计的作用与效果,结果使得审计部门不是被撤并就是形同虚设。
(三)内部审计必须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世界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经营风险也不断增大。公司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顺利实现其经营目标,提升公司价值,与公司能否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密切相关。因此,要“师夷长技以自强”,充分学习国外内部审计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 风险导向审计正是目前发达国家盛行的内部审计发展前沿,其遵循“目标——风险——控制”的审计逻辑,特别对公司的高风险项目实施特定的审计策略,从而分散、降低甚至消除风险,以利于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内部审计能力更是逊色较多。如:我国公司的内部审计大部分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财务审计,一部分公司也实行业务审计,而管理审计的公司比例较低,就更别说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了。但是,公司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诸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决策风险、外部风险等常常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危机,我国公司实行风险导向审计已迫在睫。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也要求各单位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化解单位面临的各类风险。虽然,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也强化了风险的观念,但对风险认识的高度还不够,应将风险管理提升到内部控制的核心。风险导向审计实际上是在综合以前内部审计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公司面临的发展环境,渗透先进的管理知识而形成的综合内部审计类型,而不是对以前的内部审计的否定,糅合了防弊、兴利和增值三个目标。因此,上市公司应率先引进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结合公司实情展开内部审计活动,为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四)内部审计必须拓展审计职能 20世纪40年代以前,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盛行,由于当时经济发展不甚发达,公司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实现利润相对比较容易。但是,现代的市场经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司面临的竞争对手日益增多,产品往往供过于求,顾客的要求也日益挑剔,仅仅靠产品性能往往已经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公司生存的关键已经不仅仅是需要把产品卖出去那么简单了,而要想方设法提升顾客的满意度,这不仅仅只靠产品本身,服务质量也显得尤其重要。与此适应,公司内部控制的职能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监督和评价,而是向确证与咨询转变。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需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确证顾客的满意度标准,从而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相关的信息,为经营管理者做出准确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有时就象专家顾问一样,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把脉问诊,以顾客满意度为导向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机构在这些方面还非常欠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在一系列的改革基础上,拓展内部审计职能,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参与经营管理活动,使内部审计成为公司发展的“推进器”;另外,内部审计机构应积极宣传内部审计的功效,不仅让公司管理者也让公司的顾客知道内部审计的服务增值作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职能。
(五)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具备优秀人才 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和制度,如果没有优秀的审计人才去执行,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内部审计效果。现代内部审计的高标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对企业管理、经济税务、网络技术等知识都要有所熟悉。另外,内部审计人员经常需要与各层管理人员沟通交流,需要与顾客打交道,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管理处理能力,将会是内部控制陷入僵局。国外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机构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不仅要求他们具备相应的学历,更加注重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实践经历,提高他们的内部审计执行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大多数来自会计岗位,人员匹配不合理,对经营管理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往往难以开展。因此,我国上市公司首先必须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现有审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招聘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甚至可以招聘其他专业的人才补充内审机构的新鲜血液。公司还应该建立良好的用人制度和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成就感,吸引高级审计人才加盟,同时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参与相关职称考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治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再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自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下降趋势,国内需求不足,市场萎缩,订单减少,使得国内大中型企业越发的生存困难,很多企业都出现了不盈利、亏损或者是利润率很低的情况。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的企业要想克服困境、继续发展,除了政策扶持等外部环境的促进,还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制度,降低成本,开拓创新。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核心内容
(一)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内部为了保证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开展,保护资产安全,预防、发现、纠正企业风险,而在事务决策、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环节制定和实施的制度与程序。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是“制度与程序”,它存在的意义在于通过各项监督手段的设置来有效地规避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而这种手段包括的内容主要有风险预防、探究管理漏洞、风险纠正等。因此,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运转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这种制度的重要性,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作为企业构成的重要部分。新的《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企业自身的监管力量,再加上外部相关部门的监督,保证了企业的“会计安全”。
(二)内部审计的核心内容
内部审计主要指的是指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对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和提出建议,促使企业降低风险损失,改善运营效率和效果,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财务管理是公司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据此来进行设置的。这样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必然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是它的再控制。但在我国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呈弱化趋势。这种弱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审计的职能、责任不明确;二是内部审计的部门、人员独立性不强;三是审计的内容过于狭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最终导致企业规避风险能力的降低,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不仅是公司治理的内在需求,而且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永恒的命题,自始至终是一套相当严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企业生产要素、产权要素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的权、责、利得到合理匹配与分工。通过较为完整的制度安排和控制程序,使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能按照既定的流量、流速、流向在执行中起动、运行、停止。伴随着股份制公司的诞生和发展,所有权与控制权逐渐分离,上至股东,下到普通员工被层层授权成为,成为公司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中最为核心的关系。在这种企业利益重新铺排的情况下,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委托人与人的利益目标错位甚至背离,规避可能存在的人为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即所谓“道德风险”的发生,在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各种对人的经营管理、经营绩效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的制度安排和控制机制被设计和制定出来,并逐步形成了“关系框架+制度安排+控制机制”三者合一的公司治理架构。
根据大量实践证明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公司治理既是一个静态的组织架构和控制机制,也是一个动态的螺旋式不断趋向完善的过程。在公司治理初始,治理目标定位在防范“道德风险”,治理手段主要依靠资本市场的作用和社会中介的会计控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人们把关注的目光从道德风险转移到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被兼并风险上,因为这些风险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公司治理的目标也从股东和公司利益最大化,转变提升为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这些都迫切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约束、控制和监督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建立科学严密的公司治理机制、完成公司治理任务的重任。
三、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的再控制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活动形式,是企业风险评估的主要执行者,是企业信息收集与沟通的重要参与者,还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监督检查力量。总而言之,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的再控制。因此,在企业活动的实践中,为了提高公司内部审计的地位,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公司的内部审计,应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向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接受审计委员会的业务指导。任何重要的审计决策由审计委员会提出方案,董事会最终批准。这既保证了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对权威性,又保证了其相对独立性。这样,我们看到公司制企业的审计运行架构是:会计师事务所向现实和潜在的股东提供审计报告,主要监督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的决策过程;公司内部审计向董事会提供审计报告,主要监督各分支机构执行决策的过程。
由于公司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又着重于执行过程的监督,所以,必须将公司内部审计融入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过程,为此要求:一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公司内部审计的基本目标;二是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时,应尽可能把审计的职能设计与内部控制的各种流程、体系和框架中,使公司内部审计行为过程化,动态化、经常化;三是公司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董事会的决策能够真正实现,它应把决策执行的审计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发展壮大,这已经成为了很多企业必然的选择。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制度是我们当前应该考虑的首要大事。我们认为,首先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定,不能“生搬硬套”;其次公司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企业应该“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尽可能地使用综合性的手段。
参考文献:
一、案例介绍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家化)作为国内化妆品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是国内日化行业中少有的能够与国外企业开展全方位竞争的本土企业,具有国际水准的研发能力和品牌管理能力,创造了“六神”、“佰草集”、“美加净”、“清妃”、“高夫”等诸多中国著名品牌。2001年,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4年3月13日,上海家化2013年度财务报告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44.69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4%,其中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95%;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0.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亿元,同比增长28.76%。一同披露的,还有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普华)给出的一份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同时,公司自身出具了内部控制无效的自我评价报告。从会计师披露的报告来看,这三项重大缺陷分别表现在关联交易、财务报告、人员培训领域方面。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原因分析
企业设立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企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普华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理由包括:一是上海家化存在关联交易管理中缺少主动识别、获取及确认关联方信息的机制,也未明确关联方清单维护的频率;二是公司没有及时识别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影响财务报表中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完整性和披露准确性;三是部分子公司未能在2013年年度内对当期应付但未付的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等费用总金额进行统计和预提,影响其交易完整性、准确性和截止性。这样看来,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
(一)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 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性是其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是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条件,设计、执行并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是管理层的责任。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就从根本上断绝了内部控制行之有效的可能性。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控制以“人治”为主,缺乏合理的内部控制设计,很容易造成生产经营活动的混乱低效和会计信息的失真。上海家化部分子公司尚未建立在会计期末对当期应付但未付的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等费用总金额进行统计和预提的内部控制。这些重大缺陷影响财务报表中销售费用和运输费用的交易完整性、准确性和截止性的认定,与之相关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失效。除此之外,上海家化无法保证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被及时识别,并履行相关的审批和披露事宜,影响财务报表中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完整性和披露准确性,与之相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也失效。
(二)人员素质水平不高 内部控制的落实,最终要依靠具体执行的个人,因此,员工的素质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员工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和胜任能力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道德品质的员工,一旦把其智慧和能力运用在与企业目标相背离的方向上,将对企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个人道德水平再高,没有胜任能力的话,也不能很好地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应当在一开始甄选同时具备道德品质和胜任能力的员工,并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对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素质。上海家化的财务人员对最新会计准则的掌握不够准确、财务报告及披露流程中的审核存在部分运行失效,未能及时发现对委外加工业务、销售返利、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长期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分类、营销类费用在应付账款与其他应付款的分类等会计处理的差错,影响财务报表中多个会计科目的准确性。很明显,上海家化的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三)适应能力较差 成长性较强的企业,快速的增长带来的公司内部环境的变化和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原有的内部控制不再适用于企业最新的状况。而适应能力较差的企业,不能够及时、灵活地调整原先的内部控制以实施新的内部控制措施来应对发生的变化。内外环境变化剧烈,企业适应能力又差,没有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内部控制调整,就为内部控制的失效埋下了隐患。上海家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4%,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0.75%,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70%~80%。线上销售额的剧增导致运输费用和销售返利数额的改变,而上海家化没有建立对当期应付但未付的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等费用总金额进行统计和预提的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适应公司业务的变化。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完善建议
(一)上市公司提高自身内部控制有效性 具体有:
(1)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治理结构是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上市公司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才能使内部控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上市公司虽然在形式上有健全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治理结构,但是由于职责分工并不明晰,监事会并不能够很好地代表股东大会对董事会和管理层履行监督的职责。上市公司应当明确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权限和职责分工,按规定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战略决策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议事机构,并保证其独立性。提高独立董事在议事机构中的地位,建立科学的议事规则并严格遵守。
(2)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合理地配置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高效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必须全面涵盖人员聘任、后续培训、绩效考核、奖惩规则、辞退各个方面,从而促进企业形成高效的内部控制。首先企业应该聘请那些同时具备道德品质和胜任能力的人才,当公司业务发生变化时,及时地为相关人员提供恰当的培训。企业的绩效考核政策和奖惩规则应引导员工朝着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方向努力,不埋没德才兼备的人,也不提拔无用之人。当然,企业也应当果断地辞退甄别出的道德有瑕疵的人员,以免为日后内部控制失效埋下伏笔。
(3)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活动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中的定义是一种“确认”和“咨询”活动。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的监督方式,不仅可以找出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提供问题的解决办法。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测试,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关系密切,积极主动地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可以维护内部控制这一套机制的有效运行,使内部控制处于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良性状态。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应该创造有利的内部审计环境,建立由董事会主管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充分地发挥作用。
(4)加强风险管理。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风险意识仅仅停留在防范财务风险的阶段,这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的风险,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是企业生存之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要求企业不断地从所处的动态环境中主动地识别风险,并建立基于所识别风险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灵活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协同作用可以使企业防患于未然。
(二)监管部门引导上市公司提高其内部控制有效性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完善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框架。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框架,是衡量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尺,可以为上市公司规范其内部控制提供很好的引导作用。我国虽然在《公司法》、《证券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中对公司内部控制都有涉及,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成体系,对内部控制的规范作用有限。监管部门应建立《公司法》为主体的内容丰富、涵盖全面的法律框架,这样可以对推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化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应加大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其违规成本,以打消上市公司的侥幸心理和行为。
(2)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责任。五部委联合发文指导企业建设内部控制,开启了联合监管的时代。联合监管难免产生监管漏洞或重复监管。监管漏洞会给内部控制不健全的上市公司提供可乘之机,利用各部门的盲区浑水摸鱼。而重复监管不仅浪费监管部门的精力和资源,也大大地加重了被监管企业的负担。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责任,各部门各司其职,就可以避免监管漏洞和重复监管的存在,提高监管部门的效率和效果,减轻被监管方的负担。万一出现监管不力的情况,明确的责任分工也使责任可以准确地追究到具体部门,避免了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为监管部门积极承担各自的责任提供了动力。
(3)强制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强制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使其内部控制的优缺点曝光在社会公众关注的目光下,降低了上市公司掩盖其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直面其内部控制不完善的地方,为其提供改进内部控制的方向和动力。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检验,可以提高公司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内部控制是企业控制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投资者根据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来预测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从而进行理性的投资决策。这样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李明辉:《内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
【关键词】 内审; 资源; 整合
内部审计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维护企业资金的安全、完整、企业健康发展以及加强完善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情况看,随着内部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宽,内部审计任务日益繁重,内部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更重要的是审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审计资源的科学整合已成为内部审计机构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内部审计资源的内容及整合的意义
进行审计资源整合,首先需要了解所拥有的审计资源是什么,要很好地“盘点”家底,总结审计工作的规律,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做到心中有数;要眼光向内,挖掘潜力,在此基础上合理有效地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审计资源的整合,提高审计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责。
(一)审计资源的内容
广义的审计资源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履行审计职责过程中拥有或能够支配的一切资源要素,包括审计力量、审计方法、审计成果、审计信息、审计环境等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要素。就目前而言,审计资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力资源。审计组织和人员是审计的主体,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并配备合格的审计人员,是实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前提和组织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按其性质可划分为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中介审计组织。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是指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所拥有的一定数量与素质的审计业务人员,是审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内部审计信息资源。审计信息是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和成果以及内部审计部门能够掌握和利用的各种企业信息。
3.内部审计技术资源。审计技术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4.内部审计环境资源。审计环境资源是指内部审计工作所面临的内部审计机构以外的人员对其的态度和行为。审计需要保持独立性,但企业领导者、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认知和支持度,对内部审计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外部审计环境。
(二)整合内部审计资源的现实意义
当前对审计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二是有利于扩大内部审计影响,提升审计实际效果;三是能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效能;四是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更大限度地提高审计质量;五是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威慑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但从审计资源的现状及配置利用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内部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和人员结构尚待加强
面对日益繁重的内部审计任务,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偏少、专业结构单一的矛盾比较突出。当前,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呈现出知识结构单一的特点,财务会计专业的人数占了大多数,而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法律专业、工程专业等方面的非财经类专业人员则比较缺乏,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内部审计队伍中有较大一部分人员只能是就审计而审计,缺乏全面分析、综合协调能力。究其原因,一是审计队伍一般由会计人员构成;二是内部审计部门和企业内部其他业务部门间缺乏交流与沟通;三是内部审计人员不注重知识拓展等观念问题。
(二)内部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有待提高
集团公司内部上下级审计机构的审计项目安排独立,许多同类问题散见于不同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之中,综合性审计报告少,最终审计结果缺少整体分析,从而不能针对带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提出系统而全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审计结果的综合利用不够,不能真正全面体现出审计的监督作用。
(三)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的运用相对滞后
现代审计是一种制度基础审计,审计的着眼点由单一的以账簿为基础转向了以账簿和内控制度两个着眼点为基础。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内部审计项目和审计人员仅仅停留在从查阅手工账跨越到查阅电子账的阶段,能真正利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的很少,离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四)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内部其他业务部门间的沟通和资源共享还存在差距
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被审单位及相关人员对审计的认知度还存在一些偏差,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偏见,因此对内部审计人员及时获得相关可靠的信息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内部审计的效率。
三、整合审计资源的方式
多年来,内部审计工作实践所形成的内部审计的组织基础、人员基础、业务基础、技术基础、管理基础和有关经验积累是一笔宝贵财富,也是今后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阵地和平台,在现有审计资源的条件下,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基础,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源整合。
(一)协调集团公司上下级内部审计机构行动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应该以审计项目为着眼点,实现内部审计机构上下级之间的统一协调,达到资源的最优开发和利用,加强上下级内部审计机构审计项目的联动。集团公司审计机构结合年度审计项目计划,适时安排“一条鞭”审计项目,放大审计效果。通过上下联动,使有限的审计力量形成“拳头”,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更大作用。
(二)整合集团公司内部人力资源,发挥整体效能
整合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关键是要在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调动审计人员工作主动性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合力及效能,以此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1.要建立长效的教育培训机制,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积极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统一培训与分层次、分类别培训相结合;在职自学与脱产轮训相结合;工作实践与输送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2.在集团公司内部要建立灵活多变的人员调配机制,在提高审计人力资源的利用上下功夫。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在集团公司内部实行审计人员的垂直领导。其次就是在审计项目安排上要打破上下级的界限,要从集团公司整体审计的全局统筹出发,将全年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平衡上下级审计部门的工作量,坚决避免上下级审计部门实施审计时的重复劳动,以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同时,在进行一个审计项目时,可以在集团公司内部公开选用审计组长,审计组长在集团公司范围内与内部审计人员双向选择组成审计组,并确立奖励机制,以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在一定条件下借助集团公司内部其他职能部室专业人员及社会审计力量
在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偏少与专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仍很突出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单打独斗,不能排斥其他部门专业人员、社会审计力量的参与。企业内审机构除了整合内部人力资源外,对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室专业人员、社会审计力量还应加以合理运用。这样,一是可以缓解自身力量不足的矛盾;二是审计人员组成多样化,可以弥补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
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室专业人员,具有熟悉企业内部专业业务、易沟通等优势,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与其进行多方面的情况交流,包括专业交流、作出指导性的工作规范等。
对社会审计力量,一方面应加强对其业务质量的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其审计成果,在审核把关的基础上为我所用,避免重复审计。同时,还可以采用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社会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组,或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协助审计,以解决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
(四)深度挖掘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提升审计效果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大对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程度,扩大审计影响。一是加强综合分析,对在审计中发现的在集团公司内部具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应出具详细的审计报告或调查报告,为领导掌握情况、进行决策提供信息。同时,对于集团公司本部的内部审计机构要将上述共性、普遍性问题在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之间进行交流,以达到扩大审计人员视野的作用。二是办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信息简报,发挥审计信息简报总结经验、交流情况、反映问题、宣传审计的功能。内部审计机构要善于将审计成果通过审计信息的方式转化为企业决策参考的依据,并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让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加强审计信息、技术的交流,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一是要搭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集团公司内部资源共享;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信息交换网络化拓宽信息共享渠道,实现集团内部上下级审计机构信息的畅通交流和共享。
二是积极推广和应用审计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审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技术、经验与方法等,加强审计技术与方法的交流,加强对审计人员审计业务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个别人特有的审计技术、方法变成集团内审计人员共同的财富,从一个人的个性经验形成一种审计能力。
三是总结经验,交流工作,探讨和完善集团公司内部上下级审计机构之间的工作交流机制。可以实行上下级审计机构人员之间、集团公司内部同级审计机构人员之间有计划的轮岗或带职锻炼,达到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六)协调内部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关系,优化审计环境资源
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得到企业内部管理层、其他职能部门、被审单位等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作用。
首先要紧扣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在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了作用,才会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即有为才有位。其次,在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力量,在进行审计项目时可以采用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由其他职能部门参与的联合审计机制,形成各方面、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最后,审计结果是审计机构审计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内部审计机构可通过向职代会作审计工作报告的方式逐步将审计结果公开,让企业职工了解审计结果,参与监督,将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职工监督结合起来,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审计; 质量; 控制
在公司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及公司管理层关心的是如何确保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水平。这是一个全面而又复杂的问题,是审计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因此,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必须在控制和提高审计质量上下功夫。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法治环境、管理认识和管理部门水平、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人员素质等。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有三点必须明确,第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报告―复核―整改等各个环节;第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体系,包括审计人员、审计组、审计部门、管理层在内的相关机构和人员;第三,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是分清责任,责任明确才能很好地对审计过程和各个层次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控制,也便于进行责任追究,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确定审计项目和制定审计工作计划
这一环节质量控制的目标主要是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所谓重要性,是指立项的项目必须是符合内部管理的需要,如企业内部管理的簿弱环节,或重点的领域、重点部门,重点投资领域,以及事关企业内部职工切身利益或关系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事项。所谓针对性,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和重要工作部署,二是审计立项的目的明确。所谓可行性,是指审计立项必须符合内部管理的需要,适合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的现状。
二、审前调查与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审前调查是制定审计工作方案的基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规范对审前调查的内容和编制方法都有详细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有的内审人员不搞审计调查,总以为是内部单位,比较了解,特别是因为每过两年又审的单位,自以为情况熟悉无须调查;还有就是自以为比较熟悉内部单位,虽搞调查也是蜻蜓点水不深不细,只了解一些基本的人员、机构和核算形式,而具体到如资金的划拔等运转情况了解得不够。由此使审计工作方案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
三、审计日记和审计底稿
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是两个适用于不同范围的内容。审计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问题,是需要被审计单位认可并签字画押的;而审计工作过程的记录,主要反映的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检查的范围和方法,它是不需要被审计单位签字认可的,这两方面的记录都是十分必要的。前者是编制审计报告、下达审计意见书和整改的依据,后者是检查审计人员工作状况、分清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所必不可少的。由于审计工作底稿记录两方面的内容,加上对工作过程的记录并没有具体的检查措施,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就只注重审计问题的记录而忽视审计工作过程的记录。审计人员不记录工作过程只记录查出的几个问题,不能很好地分清审计责任和防范审计风险,一旦经审计过的单位暴露出新的问题,便无法分清审计时是否检查过这个环节,是通过什么方式检查的,找过哪些人了解情况等等,因此,应该对目前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改进,实行审计日记和审计底稿两种文本,前者记录审计人员工作过程,包括查看了哪些账目、资料和文件,做了哪些取证工作,找哪些人了解过情况等等;后者主要记录审计成果,包括查出的主要问题,审计日记可以一日一记,也可以每一个工作段一记,审计底稿则应一事一记,同一类事项可做一个底稿,后面附上原始材料或取证材料。从审计日记应用情况来看,审计日记应由审计人员填写,审计组长审核签字,交审计组主审,与审计项目资料一起归档。审计底稿由审计人员编制,经审计主审审核后,交被审计单位签字,后由主审附在审计报告后面一并存档备查。
四、审计报告(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审计报告(意见)
审计报告(意见)是审计工作情况和结果的集中反映,它应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向管理层主管领导报告审计项目结果的文件,二是审计机构经主管领导签发后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结论的方式,三是载明审计机构要求被审计单位履行审计意见的作为。审计组实施审计后需起草审计意见书或审计报告初稿,以不同方式向被审计单位以书面方式送达征求意见。目前采用的是以审计机构名义征求意见的方式,比较合理,有利于有效控制审计质量。征求意见后,审计部门应对审计意见书或审计报告再行修改,向管理层或主管领导报告,经把关签发后,向被审计单位出具正式审计报告或审计意见书。内部审计出于管理控制目的,不再像政府审计似的出具审计处理处罚规定,但结果、效果、目的是同样的。所以审计意见书或报告包括对被审计单位审计出问题的处理、整改事项是比较合理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审计报告或审计意见的签发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审计工作多少年来一直比较突出这个环节,形成了一整套比较规范的做法,为审计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