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院师范生工作计划范文

学院师范生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院师范生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学院师范生工作计划

第1篇

一、深化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系学生会将紧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工作,增强团的凝聚力。发挥党员、团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更好的带动同学们的政治学习热情,做好“学生党支部”的创建工作,发挥党支部和团总支的政治优势,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做好入团、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认真负责的完成“推优”入党的任务。

二、学生会各部门加强配合,认真负责的完成好日常工作。

各部门紧扣本年度工作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同时浓厚我系的学习风气,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水平:

1.办公室做好例会会议记录,认真评估、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开展,完成好上传下达的任务。对各部门工作情况的反馈,下阶段工作的开展计划及遇到的困难记录在案,使活动能更好的开展,能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

2.学习部狠抓学风建设,加强同各班级学习委员的交流,经常性的联系讲座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风气,严格管理使同学们的纪律得到加强。

3.公关策划部加强同校团委、各系学生会的联系,促进我系学生会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不断吸取进步经验。扩大我系知名度。

4.社会实践部要以“创新、开拓”的实干精神,配合校学生会实践部实施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尽心尽力的为同学们迫切渴望实践机会的希望得以实现。

5.宣教部组织好各班级出好班级版报,开展版报评比活动,对外宣传我系的活动成果,并注意加强宣传的规范性。以积极、热情的完成好任务。

6.体育部应组织同学们进行经常性的锻炼,组织开展各项比赛,使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

7.文艺部与校、各系的文娱团体加强联系,培养我系文艺骨干,以便开展工作,让活动的丰富多彩,开创我系文艺工作的新局面。

8.女生部积极组织开展适合女生特点的各项活动,丰富女生生活,深入关心女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向系院有关部门和老师反映女同学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做好本系礼仪队的组织和建设,加强本系对外形象宣传工作。

9.科创部做好例行每月一次的宿舍卫生检查,并监督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做好记录评比结果,强化与校宿管科,自律会的联系,争创更多的“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10.编辑部和记者团负责系报和信息的对外,并且进行一期积极向上的征文。

11.青年志愿者部将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日”、“便民服务”和“市区交通执勤”等活动。

三、强化学生会管理工作

1.调整和完善学生会原有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学生会成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充分调动其活动的积极性.

2.严格执行《体育系学生会成员行为准则及赏罚制度》和《体育系学生会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权责分明,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落实学生会每周一次的主席团例会,两周一次的学生会全体例会制度.

4.各部在举办活动时应做好工作计划及总结,并上报存档.

四、加强工作交流

1.积极配合院团委、院学生会、院社团联合会及各兄弟学生会的各项工作.

第2篇

【关键词】挪威;学前师资教育;实习;高校;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7/08-0092-04

在挪威的幼儿师范院校,每学年都会为师范生安排必须参加的实习活动。2003年开始实施的《幼儿师范教育大纲》(以下简称《教育大纲》)明确规定了学前师资教育中实习的重要性,“学生的实习要占大约20周时间。学生们将通过实习,熟悉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和面临的挑战,获得与不同年龄、背景、资质的儿童和儿童群体交流的经验,还应通过亲身体验来积累领导儿童和其他成人的经验”。《教育大纲》强调实习的目的是让师范生获得与将从事的工作(幼儿园教师)相关的经验。2006年颁布的《幼儿园法》规定幼儿园有义务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提供实习场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有责任在师范生实习期间为其提供指导。《幼儿园法》还强调师范生在实习期间会为幼儿园带来新气息,有助于幼儿园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是说,实习可以让师范生、幼儿园均从中受益。本文拟详细介绍挪威学前师资教育中的实习活动,供中国同行参考。

一、实习目标

挪威学前师资教育一直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实习的目的是让师范生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累相关经验,为毕业后正式踏上工作岗位打基础。因此,促进师范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是实习培训的重要任务。

挪威学前师资教育要求师范生在正式成为幼儿园教师时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教学能力。这意味着教师必须了解儿童,能带领儿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还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儿童的发展状况,以便选择适宜的教育策略,促进儿童发展。二是评估能力。《教育大纲》强调教师应该有能力评价和反思教学工作。三是社交能力。幼儿园里的各种关系相互影响,教师必须有能力在社会互动中评估自己和他人,利用社会资源完成工作任务。四是应变能力。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对幼儿园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教师要具备应变的能力,根据社会和幼儿园的变化改进教学。五是专业道德。教师要遵守相应的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对师范生来说,参加实习可以让他们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就了解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什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重新评估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以便尽早确立适宜的专业发展方向。有了实践经验,师范生还可以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作准备。

学前师资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师范生提供一个毕业证,更是要提高师范生的职业素养。实习对师范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实习与平时上课不同。在实习过程中,师范生既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也有机会接受资深教师的专业指导。有学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环境的合理参与。〔1〕因此,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应该亲身体验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也就是说,师范生不应该只做正式教师的助手,也不应该只做被动的观察者,而是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承担具体工作任务,如与儿童游戏互动,与其他教职员工一起组织活动等。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既要重视观察记录,又要不断反思。观察记录是指师范生要坚持观察儿童的活动情况,收集儿童发展的信息,也要观察教师、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情况,体验各种不同的观察记录方式,积累实践经验。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则有利于师范生对自己提出新的挑战和改进策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2〕《教育大纲》非常强调提高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师范生在与儿童个体或儿童群体互动时应该坚持反思自己的工作。与带教教师谈话,完成实习报告等,都对师范生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有帮助。在实习结束后,师范生要把自己的实习经历与已有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对自己的实习活动进行反思,以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实习安排

笔者以卑尔根大学学院为例,介绍实习活动的具体安排。

1.相关人员

在挪威,学前师资教育为期3年,毕业生获学士学位。在卑尔根大学学院,教育学是师范生3年都要学习的一门主课。教育学有助于提高师范生对教师专业的认识。教育学的执教教师对师范生的实习活动负主要责任。

师范生每学年都有实习安排。第一学年有7周在幼儿园实习。第二学年有5周在幼儿园实习,还有2周在小学实习。第三学年在幼儿园实习4周,其中2周的实习必须与自选主修课挂钩,如音乐、戏剧、户外运动等。

学前师资教育注重让师范生在高校接受各个学科的系统培训,获取丰富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以便在实习过程中从容应对各种工作挑战。

卑尔根大学学院安排了一位实习课程负责人专门负责师范生的实习安排。实习课程负责人要确保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接受师范生实习的幼儿园,同时也负责与各个幼儿园达成接受师范生实习的协议,还负责根据学前师资教育的总目标和各个科目的具体教学目标制订师范生的实习计划。师范生实习计划的制订还要考虑到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安排。

教育学的执教教师担任师范生的实习指导教师。一名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大约30名师范生的实习。在师范生实习之前,实习指导教师会专门授课,指导师范生进行实习准备。在实习开始前,实习指导教师还会安排师范生和他即将去实习的幼儿园中的带教教师会面。在师范生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要到师范生的实习幼儿园去与师范生和带教教师开小组指导会议,在师范生实习结束后开总结研讨会。实习指导教师有责任确保师范生的实习培训和教学指导大纲的目标保持一致,还要帮助有困难的师范生完成实习任务。

其他学科的执教教师①有责任根据本学科内容确定师范生的实习任务,在师范生实习期间到实习幼儿园去与师范生和带教教师开小组指导会议,还需要参加卑尔根大学学院在师范生实习前组织的师范生与带教教师的见面会。

卑尔根大学学院是与幼儿园,而不是与带教教师签订师范生实习的正式协议的,因此,幼儿园园长承担师范生在幼儿园实习的主要管理责任。园长有责任在幼儿园组织召开由实习指导教师、师范生、带教教师参加的小组指导会议。一名带教教师负责1~2名师范生。如果接受师范生实习的幼儿园规模较小,卑尔根大学学院会付给幼儿园或带教教师一定的费用。

师范生的实习应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师范生能否在实习中受益,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和带教教师专业指导的质量。幼儿园和带教教师应该为师范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师范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带教教师是师范生在幼儿园实习时的指导教师,他有义务为师范生的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师范生实习结束后,由带教教师评判其是否合格。

师范生应接受实习指导教师和带教教师的指导,按教师的要求工作。师范生应自己掌握实习的进程,把握机会进行观察记录,学习写教案,实施教学计划,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其他员工合作并对教学工作提出改进建议等。

2.实习目标和内容

每一学年的实习都有不同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学年实习的目的是帮助师范生提高与儿童个体、儿童群体互动的能力。师范生要学习组织、计划和评估自己的教学工作,还要学习处理简单的教学文件,填写儿童行为观察记录表和场景观察记录表。各个学科的实习内容不同。教育学的主要实习任务是与儿童互动,观察儿童的游戏以及了解如何在幼儿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数学课要求师范生在实习期间体验数学的本质及其对儿童的意义,开展和数量、空间、形状有关的教学活动。手工课强调师范生要学习使用儿童化的语言在幼儿园组织艺术活动,了解如何创建有艺术氛围的幼儿园。体育课则强调师范生要带领儿童在室内外开展体育活动,学习如何把体育活动变成儿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自然科学课要求师范生为儿童讲述他们感兴趣的自然现象。

在第二学年的实习中,师范生要更独立地工作,工作的重点是尝试领导整个儿童群体并与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合作。师范生应为儿童规划各种活动和学习场景,获得相关教学经验。戏剧课要求师范生将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加以运用,并为儿童排练一场戏剧。音乐课要求师范生利用他们学到的教学方法组织儿童开展音乐活动。挪威语课要求师范生熟悉儿童文化,为儿童介绍文学作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宗教、价值观与伦理课要求师范生试着与儿童谈论信仰问题,并维护儿童的,联系实际分析伦理问题。所有科目都要求师范生尝试制订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活动,同时也要求在工作结束后进行书面总结。

第三学年的实习重点是要求师范生在幼儿园积累管理经验。和前两年相比,师范生在第三学年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角色和幼儿园的职能有更清楚的认识。师范生应该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合作,共同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师范生应注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讨论儿童的成长问题,阐述幼儿园作为社会机构应承担的职能,还要组织一次以社会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3.对师范生的指导

幼儿园带教教师每周要抽出1.5个小时来指导师范生的实习工作。在接受指导之前,师范生应进行相关准备,例如,列出一些希望带教教师帮助自己解答的问题。带教教师可以一对一指导,也可以对几名师范生一起进行指导。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师范生对工作进行反思。每次指导结束后,师范生应写一份总结,记录指导中谈到的问题。指导中可能涉及的问题包括师范生和儿童的互动、师范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教学活动、针对有特殊需要儿童开展的教学活动等。卑尔根大学学院安排的实习指导教师应参加至少一次这样的指导活动。

4.对师范生的评估

三个学年的评估标准不同。对师范生的评估要和每学年的实习目标挂钩。第一学年强调师范生要有能力在幼儿园与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沟通,第二学年要评价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领导儿童以及与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合作的能力,第三学年的重点是评估师范生与幼儿园工作人员合作改进幼儿园工作和反思职业伦理的能力。评估的参与者包括师范生、幼儿园带教教师、卑尔根大学学院安排的实习指导教师以及各个学科的执教教师。评估内容和形式见下表。

除了对实习工作的评估外,师范生还需要接受适宜性评估。适宜性评估是对师范生的全面评价,包括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个人资质等,目的是评估师范生是否适合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对于儿童的权利、安全和身心健康有可能构成危险的师范生是不能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的。

5.高校和实习幼儿园之间的合作

卑尔根大学学院和大约80所实习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涉及多个领域。在师范生开始实习前,卑尔根大学学院邀请幼儿园带教教师到学院与师范生和各科执教教师见面。在见面会上,大家一起讨论实习的目标、内容、任务以及幼儿园带教教师、学院实习指导教师与师范生的角色分工。学院会专门安排1天的时间,为第一次担任带教工作的教师介绍带教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学院还会为带教教师安排30个学分的课程,详细介绍如何指导师范生实习。此外,学院每年2次邀请带教教师到学院参加能促进带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等活动。

实习是挪威学前师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师范院校为师范生布置的实习任务很重要,能为师范生指出实习重点,便于师范生集中精力完成实习任务。但是,学校布置的实习任务有时会与幼儿园的工作计划产生冲突,以致干扰幼儿园的正常工作。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和带教教师有必要经常讨论师范生到底在实习时应该做什么以及应该由谁来确定实习内容等问题。这种讨论有助于提高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LAVE J.Learning a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ies of practice〔R〕.San Francisco,CA: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1992.

〔2〕SCHON D.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R〕.New York: Basic Books,1983.

Teaching Practice in Norway’s 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

Asta Birkeland

(Bergen University College, Norway)

第3篇

师范生实习介绍信(一)

_____________中学:

我校__级本科班学生__将于__年__月中旬至__年__月中旬进行为期_____________周的顶岗实习.

回 函

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现已接纳你校_____________学院(系)学生__________进行实习,特此证明。

实习单位(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师范生实习介绍信(二)

_______________学校:

兹介绍我校______________学院(系)_____________专业20__届______学历毕业生________________同学去贵校实习,请接洽。

(校或院、系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回 函

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现已接纳你校_____________学院(系)学生__________进行实习,特此证明。

实习单位(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师范生实习介绍信(三)

________________:

现介绍我院20XX级_________师范专业同学前来贵校顶岗实习,为期__周。

望贵校提供实习条件,并按照学校规定对学员严格要求,督促其完成实习任务,并对其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鉴定意见。

谢谢支持!

回 函

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现已接纳你校_____________学院(系)学生__________进行实习,特此证明。

实习单位(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师范生实习介绍信(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兹介绍我校______________学院(系)_____________专业20__届______学历毕业生__名同学去贵校教育实习,请接洽。

名单:(略)

(校或院、系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回 函

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现已接纳你校_____________学院(系)学生__________进行实习,特此证明。

实习单位(盖章)

20__年__月__日

延伸阅读:师范生实习注意事项

(一)准备阶段

做好教育实习的各种准备工作,学习备课,写教案,练好师范基本功。在实习出发前,上交一个主题班会课教案、一份第二课堂方案、一份个人实习计划以及一份实习前的准备总结。

(二) 见习阶段

到达实习学校后,尽快安顿好各队员的住宿问题,再由该校负责老师带队员熟悉学校环境,购买宿舍公用物品。第二天,与学校召开见面会,请学校领导、科组老师、班主任介绍学校、科组、班级的基本情况,请优秀老师介绍教育、教学的好经验,了解实习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种规章制度,为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做好准备。

A、教育见习

1、多听原科任老师的课,提倡跨年级、跨专业听课,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

2、了解各科目的上课进度,把握任课班级的成绩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3、在原科任老师指导下,准备上课教案,进行试讲。

4、认真做好批改作业和下班辅导学生的工作。

B、班主任见习

1、与学生见面,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

2、用3-5天时间记住所带班级的学生名字,召开班委会。

3、确定一名待进生,从各方面去帮助此生。

4、结合初一新生的军训活动,协助学校和原班主任做好这项工作。

C、教育调查

1、从实习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初步确定调查主题。

2、初步确定分工名单。

3、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三)实习阶段

A、教育实习

1、争取早上课、多上课。一般要求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

2、每节课上课前必须进行检查性预讲,同组实习生参加听课,可以邀请原科任教师参加。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科任教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

3、鼓励不同科组的同学互相听课,作好记录,多沟通交流,共同进步;同科组的同学可集体备课、轮流负责。

4、及时批改作业,了解教学效果,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B、班主任实习

1、熟悉班主任常规工作,独立处理班上问题,经常与指导老师沟通。

2、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设计好主题班会的方案和第二课堂活动的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

3、深入了解学生,继续落实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C、教育调查

1、确定调查题目,初步拟定调查问卷,明确各项分工

2、进行调查(如问卷、采访、座谈等),请求实习学校配合,保证不影响实习学校的教学工作。

3、统计问卷,整理、分析采访座谈等调查活动的资料

4、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

A、教育实习

1、每位实习生写工作总结和个人鉴定。

2、请原科任老师填写实习生鉴定,初步评出教学的实习成绩。

3、与原科任老师进行座谈,请求老师批评指点,找出存在问题,力求改进。

4、向原科任老师送上小礼品,表示敬意与谢意。

B、班主任实习

1、请原班主任老师填写班主任工作鉴定,初步评出班主任工作的实习成绩

2、与原班主任交谈,送上小礼品,致以敬意和谢意,并处理好最后的班主任工作

C、教育调查

修改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并交给实习队长

后期工作:

① 实习队长组织全队同学根据《教育实习纪律、调查与总结评分标准》评定每个同学的教育实习纪律、调查与总结的成绩。

② 实习队长收集每位实习生个人总结与专题总结、调查报告等材料,写好实习队工作总结(执笔者免写个人总结),回校后三天内将实习队的总结以及推荐2篇写得较好的专题总结或调查报告交回教务处教育实践科。

③ 实习队长负责写出全体队员的小组鉴定,填写好队员的考勤表。

④ 原科任教师和原班主任写好实习生鉴定,初步评出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实习成绩后,由实习学校签写意见和加盖公章,交领队教师带回教务处教育实习科。

⑤ 召开总结座谈会,征求实习学校领导、师生对我校实习工作的意见,整理好送回教务处教育实习科。

⑥ 研究如何为实习学校做好事。

⑦ 离校前,清退各种借用的材料、物品、用品,付清各种实习费用。

⑧ 认真写好感谢信,做好返校交通安排

⑨ 回校后三天内将调查报告和个人总结或专题总结、《教育实习学生工作本》、班主任工作计划、班或团课讲稿交给本系教学法教师。

⑩ 实习结束后,三天内评选出教育实习积极分子(人数不超过全队1/3),交回教务处教育实习科审批。

(四)、教育实习的成绩考核

第4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 合作共建 双导师 双主讲

[作者简介]叶萍恺(1960- ),男,浙江义乌人,丽水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Finsler几何、矩阵理论和教师教育;梁国建(1956- ),男,浙江丽水人,丽水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文教育、教师教育。(浙江 丽水 32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立项课题“高师小学教育专业与地方小学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浙教师[2009]202号)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79-02

中小学教师培养,经历了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变,实践教学也从单纯的“教学实践”演变成今天的“合作共建”,中小学教师培养跨入了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时期。

传统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一种“大学主导型”的师资培养模式。一方面,师范本科生在校四年,除见习两周和实习六周之外,其他时间基本上不再与中小学有什么联系。除教学法教师与中小学有较多联系之外,一般教师最多只是在学生见实习期间到中小学听几节课,很少有更深入的联系。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处在职前阶段的师范生,对中小学的认识模糊,专业知识技能与教学实践相脱节。另一方面,已经在教学一线工作的中小学教师,也因为与高校没有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遇到教育理论研究瓶颈。

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形成,特别是学科教学技能的形成,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也需要在教育一线的观摩、实践与反思。近几年,一些高校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改革,提出了“双导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关于小学教育本科学生推行双导师制的思考》和《基础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携手发展》,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实践与理论思考,认为这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架起了高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共建平台,拓宽了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渠道,为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双导师、双主讲”是“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和发展,本文从教师教育平台建设的角度探讨其内涵特征和运作方式。

一、“双导师、双主讲”合作共建平台的主要内容

相对于“大学主导型”的师资培养模式,20世纪 80年代美国提出了由大学和中小学共同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又称“伙伴学校”)的概念,彻底改变了传统中小学师资培养模式。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概念的核心思想之一,通过大学和中小学的联合办学,把教师教育的职前职后融合为一体,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融合为一体,大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出更好的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形成一个崭新的教师教育体系。我们把这样的体系称为“合作共建型”的师资培养模式。

教师教育的“合作共建型”师资培养模式,涉及合作学校、实践教学、教师教科研交流等多个方面。“双导师、双主讲”针对师范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和师生交流而设计,是高校与中小学合作共建师范专业的一个实践教学工作平台。

(一)“双导师”的含义

“双导师”的含义有许多表述,百度百科这样描述,“双导师制”的含义就是在大二时配备校内导师,实施导师制,在大三时配备校外导师,实施“双导师制”。朱华在《关于小学教育本科学生推行双导师制的思考》中指出:在小教本科学生中实施双导师制, 就是要引入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 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离校每学期均配备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为其提供参与科研实践和其他实践工作的机会, 关心并指导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哲学思辨的乐趣, 加强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达到学以致用, 以提高小教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确切地说,教师教育的“双导师”做法,就是要求师范专业学生除了在校内有指导师之外,让中小学的教师也成为其指导师,同时要求学生抽出一定时间,以新教师身份参与校外指导师班级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形成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来培养学生的“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学校期间接受以校内指导师为主的专业学习,在校外接受以校外指导师为主的专业实践。从安排校外指导师开始,正式进入“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直至学生毕业。

(二)“双主讲”的含义

“双主讲”是“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的补充和延续,是指师范专业的一些教法类课程由校内指导师和校外指导师共同主讲的教学形式。

脱离中小学一线教学、注重教学理论教学是师范专业教学法课程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中小学一线教学名师走上师范专业讲台,发挥他们熟悉中小学实际、掌握第一手教学素材和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效果,使教学法课程教学紧密联系中小学实际,让学生在教法课中直接感受来自教学一线的鲜活实例。

同时,通过“双主讲”教学形式实行,可以有效促进大学和中小学相关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双导师、双主讲”合作共建平台的现实意义

加强高师院校与地方中小学的合作共建,不仅能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和中小学校各自在培养师资力量中的不同作用,而且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为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一)能有效地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

在这一模式中,师范生获得了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参与中小学正常教学的机会,他们可以较多地接触教育实际,尤其是获得了同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并得到他们指导的机会。师范生在参与备课、观摩教学、参加各种研讨会等过程中,认识了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发展了必备的教学技能和处理日常教育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对教学工作的自信心和专业意识,为日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素质基础。

(二)能大力促进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根据要求,大学指导教师要经常到合作的学校去听课、指导,与中小学教师进行交流并开展一些合作研究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大学教师把自己的学术研究与中小学的教学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大学教师在参与中小学的研究、与中小学教师合作、指导师范生等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及时了解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为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提供一线的材料。

(三)能有力地推动中小学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于中小学教师要经常性地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指导,参与教学法课程的教学,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挑战自己的教学假设,改变和纠正自身当前的教学实践,这为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有效的途径。另外,小学在职教师通过参与这一平台建设,增大了参加学术交流、业务进修等活动的机会,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修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双导师、双主讲”合作共建平台的运作机制

(一)参与对象确定

参与对象包括师范专业学生、校内外指导师和其他相关人员。一般情况下,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双导师、双主讲”合作共建平台运作,条件允许时可以涵盖全体学生,也可以有选择鼓励性的挑选学生参加,每4~6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参加活动,直至学生毕业。据文献记载,“双导师”工作也有从大二开始启动,但一般限于配备校内指导师。

校内指导师主要来自本年级课程主讲教师,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校内指导师与被指导学生的关系,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学年论文和毕业设计。校外指导师主要来自教育实践基地的优秀教师,根据学生意愿由工作小组指派校外指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强化专业技能和专业意识、熟悉中小学日常教学工作。进入大四后,教学计划安排的学习课程和教学活动都会有较大的变化,可以根据这些变化适当调整校内外指导师的配置。

(二)“双导师”工作方式

校外指导师的工作,从指导学生层面上理解更像是师傅带徒弟。我们不能像要求校内指导师一样规定他们教些什么,更多的是让他们在学生需要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在带领学生参与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学到需要学的知识技能,体验教师的工作过程,逐渐树立切合实际的专业意识。按“双导师、双主讲”工作计划安排,部分校外指导师还要参与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校内指导师的工作,由指导学生专业学习、联系校外指导师和全面掌握所带学生情况等组成。一般要求校内指导师通过开展个性化培养工作,指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及指导学年论文和毕业设计等具体工作指导学生专业学习;通过带领学生深入中小学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联合备课上课,及座谈会等交流方式与校外指导师进行联系与交流;为了方便“双导师”这样的联系交流与协作指导工作,更好地把握他们所带学生的学习实践情况,根据一些高校的实践经验,同一小组学生的“双导师”要求相对固定,由一位校内指导师和一位校外指导师组成。

(三)“双主讲”教学计划

“双主讲”教学计划与平常教学相比较,主要区别在于要对教学法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划分,根据两位主讲教师的特点安排教学。一般情况下偏重理论的教学内容安排给校内主讲教师,偏重实践应用的教学内容更适合校外主讲教师。另外要注意两位主讲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执行教学计划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点,达到1+1>2的预设效果。

(四)考核办法与激励机制

每学期每位同学根据实践期间的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填写学生、指导师基本情况、学生自我小结、校外指导师意见和综合成绩评定的“双导师、双主讲”实践成绩鉴定表,综合成绩由“双导师、双主讲”工作小组评定。考核成绩与实习成绩挂钩。

校内导师的激励、考核,可采取导师自评、学生评教、学院评估以及学校职能部门评估等方式进行。给校外导师发放导师证、鼓励校内外教师教科研交流合作、提供学习进修机会等做法,是吸引校外教师积极参与“双导师、双主讲”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蔡志良,赵青文.教师教育校地合作模式探微[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2).

[2]经柏龙.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ABC[J].教育科学,2008(5).

[3]金奉.基础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携手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

[4]潘煜双.“双导师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嘉兴学院财会本科专业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08(4).

[5]王平.名师名校长培训中“双导师制”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2).

第5篇

师范生应聘个人评价范文一

**学院**系**(师范)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为人诚实守信、安静祥和,平时最爱看看书上上网听听音乐,我的同学都说我是最适合读中文的人。上大学时偏爱现当代文学,最爱看潘军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手势与独白》三部曲;而张爱玲、张小娴、安妮宝贝等也是我偏爱的一些作家,她们的文集前前后后我倒也看得差不多了。因为专业关系与个性的偏好,另外一些现当代的名家我也是很关注的,像贾平凹、林语堂、格非、阿来、马原、王蒙、张洁等,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

自小学六年级以来,一直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偶尔有情致时,我也会写写小文章练练笔,师范专业的我在学校通过专业学习与教师技能的培训、测试,实习时也真枪实弹地给学生们上过十来堂的语文课,自我感觉口头表达能力还是不错的。但是,我自认为,我的书面表达能力较口头表达能力更强。

我也是爱读诗的,我的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是《论“第三代”诗的创作追求》,通过近一年的阅读、收集资料与具体的写作,这让我在大学最后的时间里对现代先锋诗歌的认识更为全面了。另外,席慕容的诗我也看了不少,曾经就很为她的一首《一棵开花的树》着迷,甚至写下了读后感类的文章,惹得一男人感动了,不住地游说我,傻傻地说:你去当作家,好么?并坚信如果我能一直坚持写下去,终有一天能成为作家的。

总的来说,我自认为我是完全符合贵公司招聘网络文员的要求——“有良好的书写、表达,以及文章的鉴赏能力”。可能,目前我没有多少的工作经验,但是我年轻,学习能力强,也愿意刻苦学习,我完全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一份工作!

师范生应聘个人评价范文二

我生性比较内向,平时孤言寡语,不善于表达,在公共场合很少说话,只是一个倾听者,更不愿成为被人关注的焦点。所以第一次试讲时,我根本不敢上讲台,上去之后畏畏缩缩,都不知道自己在做深。在同组实习老师和指导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我慢慢放开了一些,从心理上不再害怕成为焦点,不怕出错,终于可以去讲了。由此,我觉得人必须首先敢于去表达自己,不要担心出丑、丢面子,上了讲台以后,下面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你,期待着你的表演,所以一定不能胆怯,要镇定从容,大胆地去说去讲,自信地去说去奖。即使自己并不确定某些知识点正确与否,带了讲台之后也不能表现出来。在课堂上要有这种思想:我是老师,我是权威,我是老大,我说的是对的。决不能犹犹豫豫,粘粘糊糊。师范生实习个人的自我评价。讲话要做到一点——敢于表达自己。我可能说的有一点片剂,但这对我来说,对于那些不敢表达自己的人来说,是必须要认识的一点,首先要做到的一点。

在教学工作计划情况,针对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课堂上积极面对,教学语言表达清晰流畅,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弥补自己在教学工作上的不足。

第6篇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及考试 问题 改革探索

一、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及考试存在的问题

物理教学论课程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仅仅靠有限学时的课堂讲解一些理论,安排一些中学物理实验训练,在实习前安排几周的课外试讲训练和见习来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显然不能适应新课程对师范生素质的要求。在教育实习中,师范生无论是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的能力、课堂教学技能、课堂管理能力,还是班集体管理能力,都较为薄弱。

物理教学论课程考试常采用闭卷方式,试卷以解释概念,运用概念简答,判断正误等客观题为主,论述主观题偏少,注重评分的客观性和学生解答结果的对或错,因而80%为 记忆性知识考查。试题也是按知识点给分,学生通过背论点的办法来应付考试。因此,只能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失去了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在教育试讲和教育实习中我们看到,不少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师范技能并不是太好,而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好的师范技能。从本学科的教学目标看,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教育理念,真正掌握物理教学理论,具备从事物理教学的基本技能和物理教学研究能力,必须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系教学实际的问题情境,在理论指导下加强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学理论得到深化,也只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保持作为学科课程的理论体系和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在教师教育中的巨大作用。然而,学生往往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技能培养。充分利用考试的“杠杆”作用,可以有效促使学生训练技能,提高师范技能,培养合格师资。

二、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及考试改革的探索

1.技能考核纳入课程成绩。

物理教学论课程成绩分为3部分:理论考试50%,技能考核30%,试讲试教20%。考试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了使学生师范技能训练落到实处,强化对学生技能的训练,把好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我系制定9个项目的考核,即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语言、中学物理解题、板书板画、编写教案、普通话、课件制作、试讲试教、班主任工作。中学物理解题、粉笔字、钢笔字、物理板画等项目在每期的12周进行考核,教学语言、课件制作、班主任工作以平时训练成绩与期末考核结合,普通话则以等级考试结果作为成绩,这些项目占物理教学论课程成绩的30%。试讲试教也纳入物理教学论课程考核,占20%。9项考核均合格,才可以安排教育实习,否则必须参加暑期师范技能强化训练,直至合格。

2.注重过程评价,拓展物理教学论课堂。

依托“师范技能协会”,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导师,“协会”制定整个大学阶段师范技能训练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师范技能训练。在试讲试教和师范技能评价中,由任课老师、中学教师、学生三结合进行试讲评价,是多角度立体化的评价方法。我院教学论任课老师与市教科所、乐山一中、乐山一职中、乐山实验中学、乐山六中、乐山五中、乐山草堂高中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学校在安排教学工作计划的时候,把我院教学论课程也纳入其中,学生可以听到优秀教师的课、优秀班主任的报告,直接参与见习学校的教研活动,面对面与优秀班主任交流互动、解惑释疑,提高了教学论课堂的效益。同时将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情况做好记载,纳入考核。学院还特聘了一些中学优秀教师为学科教学法顾问,参与学生学业评价和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有效拓展了物理教学论课堂。

3.在教育学课程中整合物理教学法和物理教育学的相关内容。

学科教育学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建立在社会对教育科学的新需求和教育科学本身向纵深发展的交叉点上。教育改革的实践反映到理论上,就是教育科学的发展,学科教育学是学科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总结。学科教育学是教育科学最新成果和学科本身的新发展在教学实际中的反映的产物。从目前我国物理教学发展的情况来看,高中新课程即将全面实施,物理新课程对物理教师在教育科学领域的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学课程已难以适应新物理课程对物理师范生的要求。另外,培训学生教学技能需要教学时间,学时又偏紧,计划学时数是刚性的,所以我们认为,对于教育学与物理教育学、物理教学法部分相同、相近、相关的内容,可以考虑在教育学课程中整合物理教育学和物理教学法的相关内容,避免重复教学。此举可谓“一石二鸟”。心理学课程也可以考虑整合物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让教法课有更多的时间来培训学生师范技能。

4.结合学科特点,完善师范技能考核标准。

根据学院已经出台的《乐山师范学院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制定适合物理学科特点的可操作的教师职业技能的考核标准,进一步完善、实施师范技能培训计划,对达到要求的学生发给合格证书。制定课堂教学技能中师范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板画技能”、“讲解技能”、“实验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结束技能”等考核标准。虽然原来也制定过相关的考核要求,但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下一步工作就是要量化或部分量化考核标准。例如,就物理板画中对“斜面上放一个物体”,原来的考核标准是:“大小适中,比例协调。”现在就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在40cm2见方的版面上,用20秒的时间完成,物体宽度为斜面长度的―。”如果我们对常用的八十几种物理板画都这样制定具体、可测量的标准,对学生的物理板画技能就可以评价了,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也有了参照系。对于其它的课堂教学技能项目也可以类似地制定考核标准。今后,对于各项技能达标的学生,发给《师范技能合格证》,只有取得《师范技能合格证》的学生才能参加教育实习,否则只能以准实习生名义到实习学校听课见习。

5.编写实用的技能培训教材。

学生反映缺乏具有学科特点的实用的师范技能培训教材,我院准备组织人员,将已经编写的《物理教学技能训练》重新调整结构,充实内容,使其成为更加适合学科特点,更具“实战”性的师范技能培训教材。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的教育引导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心理教育技能、教育调查及分析技能等;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组织和指导课外教学活动的技能、教学研究的技能等,侧重于教学设计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在使用中不断充实完善,使其成为有一定特色的校本教材。

6.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网络平台。

不断丰富和完善我系物理师范技能培训网内容,充实与《物理教学技能训练》配套的案例素材,汇集整个中学物理各章节优秀教学设计和多媒体备课素材,建设中学物理虚拟实验平台,力争将内容扩充到300G,给学生创造一个自学平台,有空就学,有空就练。

参考文献:

[1]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田杰.素质教育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4,(4).

[4]勒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俞国良.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0,(5).

[6]申继良.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7]袁海泉.高等理科教育[J].2001,(3):37.

第7篇

快乐是糖,在你郁闷时,这颗果糖便会悄然推进你的嘴里,有那么一瞬间,你的世界沸腾了!朵朵甜蜜丝的花开放在你的嘴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大学师范生自我鉴定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师范生自我鉴定1

四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的为人之道——以诚待人,待事、坚持信念行动创造价值、自我创新。

如今回首,是对过去的审视和总结,亦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即将踏出校门的我,满心期待大千世界的挑战和磨练。

深知性命相托的重要,从踏入学校门槛的那天起,在良师的精心指导下,自己奋力拼搏,自强不息,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大学生,并为做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活方面,自从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我的生活充满了爱,充满了情。同学之间的情犹如亲情但更胜亲情,朋友之间的情犹如手足之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事我都很是关心,就这样我爱上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每个人,每件事物。同时独立自主的生活在我的美好的大学三年中也就这样成熟了起来,我也就体会到了大学独立自主的生活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生活的根本。

学习方面,自我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忘记我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目的——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虽然我在有些方面得到了肯定,但我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还需要更加努力,读到到老,学到老也就成了我最基本的思想。

思想方面,我经过班级的初选,到系审核,再到院的批准,我成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第12期入积极分子党培训中的一员,并经过学习与考核,成绩合格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我就由一个对我们党了解一点到了解了我们党的人。

工作方面,在寒暑假期实习中,我知道了事业的伟大和一个人的付出与成就。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得到了找工作比较难的启发,启发我要克服困难勇于直前。

而今我年轻有知识还有这一颗永远求真求实的心,我就能够去创造我的价值并去认真实现自我的价值,让我的生活充满生机,充满永恒的爱!

师范生自我鉴定2

我实习所在的学校是京郊的一所乡村学校。我的教育实习自我鉴定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如下鉴定: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五份,试讲次数为五次,上课节数为五节。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迎奥运主题班会》观摩课。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

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实习的班主任工作计划中,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通过和学生的接触也使得我对班上的一些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班上有几个同学家庭相当困难,于是有人向我提议:在主题班会上为这些同学献爱心——为他们捐款。可是,经过我的再四考虑,我还是把他否定了。因为,为贫困生捐款献爱心动机非常好,可是这样做却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没有了自尊,也就很难再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了。最终,我还是把班会主题敲定为一个十分时尚的主题——迎奥运。

为了办好这个班会,我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结果,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班会的节目花样繁多,唱歌、跳舞等应有尽有,而且还组织一次辩论会。

论题为:体育是否可以创造友谊。辩论中双方各执异词,辩论深刻到位。另外,为了普及奥运知识,我还在班会上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奥运知识有奖抢答活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浓烈、热情也很高涨。

最后一曲笛子独奏——歌唱祖国将班会推向了。

当然,在开展班会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曾经问过班上的同学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尽管我一再“放水”,可是人有为数不少的人回答:“当然是一斤铁重了!”

最近,我还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这样的句子:“除夕之夜,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除夕之夜,天空中又怎么可能出现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呢?严重失真,近乎荒谬。其实,这仅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好,问题似乎就变得复杂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了:不懂得这些常识的学生,又怎能拥有完整的人生?这样的教育能被称作素质教育吗?

此外在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教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从教师的高尚责任来看教师都不应该弄虚作假。而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富于魅力。

2、针对学生所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教师应该科学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

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很有必要把教育的着眼点放低一些。让他们发现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爱就在儿女亲情里;爱就在柴米油盐中。为此,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别开生面的作业——亲情作业。即让孩子在吃饭时给他的父母夹夹菜、在晚上睡觉前为他的长辈们洗洗脚。

总之,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

师范生自我鉴定3

在北陀中学这两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担任两个班级的数学老师。作为实习老师,我积极做好各项工作,配合学校领导、老师的工作,尽自己所能做好每一件事。这次实习我感受颇深。一方面,我深感身为人师的压力,不仅要在知识方面要有很好的储备,在平时生活中,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另一方面,我也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内涵,学无止境,我们时刻都在学习着,孩子们让我们学到很多。对于学生的指导与教育,学会引导,因材施教,用心去与他交流,去感化学生。

第8篇

关键词:欧盟国家;教师教育;启示

一、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

高质量的教师是保证受教育人群接受优质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的期望和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是欧洲各国教育决策争论的焦点。巴塞罗纳欧洲委员会(BarcelonaEuropeanCouncil)在2002年至2010年间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计划中,把提高教师教育和培训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正如该计划所说,教师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行动者”。

21世纪是知识性社会,经济和社会处在巨大的变革当中,欧委会教育与文化委员瑞汀(VivianeReding)提出,教师要树立“忍让”(tolerance)和“分享”(sharing)的人生价值观(humanvalues)。她说,“社会对教师职业(teachingprofession)寄予厚望,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交给年青一代融入大千世界的各种工具。正如戴勒斯(JacquesDelors,1996)所说,‘教师是变革的有生力量,教师的重要作用就是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忍让,这一点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突出。在21世纪,更加有必要体现理解和忍让。’”

欧洲各国尽管情况不同,但教师教育主要面临两大共性问题:1)教师应该掌握的技能;2)如何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教学,但欧洲许多国家已不再要求教师只是简单地学习教学方法和学习心理(psychologyoflearning),而要求教师更多地参与学校管理与发展,更多地把信息技术使用在教学中,并且还要求教师在提升人权和国民素质方面多做贡献,同时要求学生应该从身边的生活世界中获取知识。欧洲大部分国家要求普通初中(generallowersecondarylevel)教师必须是学科教师(specialistteacher)(主教一门课,如果教两门或多门课,这些课是辅助的),只有丹麦、瑞典和冰岛要求是准学科教师(semi-specialistteacher)(至少教三门课),但小学教师不分科,都是“通识”教师(什么课都教)(generalteacher)。在英国、芬兰和波兰等国家对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有统一的要求,也就是说,只要达到合格,在这三个层次的学校都可从事教学工作。

二、研究方法

(一)聚焦访谈

在布鲁塞尔欧洲委员会会议室(RueBelliardNo.7),由教育培训董事会(DirectorateforEducationandTraining)负责人介绍欧盟教师教育及苏格拉底项目(SocratesProgram),由欧律狄刻欧洲组织(EurydiceEuropeanUnit)协调员在其会议室(240AvenueLouise)介绍教师教育研究成果,在此期间双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二)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芬兰赫尔辛基科技大学终生教育研究所(Dipoli)、芬兰拉普兰大学(Lanpland)教师培训学院、两所小学(Koskenkylankoulu,Kilpisjarvi),访谈了小学校校长和部分教师并观察了课堂教学情况。在德国实地考察了海德堡教育大学、法兰克福大学远程教育中心。

(三)文献分析

欧盟目前有25个成员国,在2001年对中小学开展这项研究时,只有16个成员国。为摸清各国教师教育现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欧律狄刻网络联盟(EurydiceNetwork)从16个成员国的国家研究机构中选择代表组成工作小组,该工作小组首先确定了研究课题,界定了研究的范围和所要采集的相关数据。数据采集的重点,首先是职前培养、新教师过渡和就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其次是教师的工作条件。欧律狄刻欧洲组织(EurydiceEuropeanUnit,EEU)设计了5种问卷并对使用的专业术语下了明确、统一的定义,然后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要求问卷的项目必须与已有的可比性数据在逻辑上保持一致。该组织(EEU)还负责协调参入欧律狄刻网络联盟的各国研究机构,并与苏格拉底委员会(SocratesCommittee)任命的国家级专家一起审核研究小组报告。研究成果及相关数据上传欧委会统计局(StatisticsOfficeoftheEuropeanCommittee),作为官方数据供决策者参考。欧律狄刻网络联盟为我们提供了教师教育研究的相关数据资料,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

三、教师教育的特点及挑战

(一)教师教育模式

1.模式的概念

欧盟国家主要存在两种教师教育模式:时间顺序模式(consecutivemodel)和同时发生模式(concurrentmodel)。时间顺序模式是学生入学后,先接受普通教育(generaleducation),获得某一特定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学位,在学习结束后或即将结束时,再接受职前专业训练(initialprofessionaltraining),以保证他们能胜任教学,而这一阶段仍然要学习一些普通教育类课程。同时发生模式是学生一入学就把某一或多个学科的普通教育与以理论和实践为主导的专业教师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教学。

2.模式改革的背景

近10年来,在终身学习理念,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以自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改革,以及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影响下,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关键技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改革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呼声越来越高。欧盟专家强调,在职前培养中要增加实践专业技能的比例,并且还要采取一些支持性措施(由其他教师为刚到教学岗位的教师正式提供的一种入门性帮助,有严密的组织制度,其目的是让新教师尽快适应专业生活并满足他们专业发展的特殊需求)以确保师范生将来能胜任教学。并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支持性培训就是在师范生刚从事教师职业时应该接受的培训,而这一阶段的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忽视。

为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欧盟还专门成立教师教育政策欧洲网络联盟(EuropeanNetworkonTeacherEducationPolicies,简称ENTEP),并在2000年召开了教师教育大会,会上要求各校教师间加强合作,提倡大学聘请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为在校师范生开展专题讲座和角色培训,以加强师范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3.模式改革的进展

自1970年以来,欧洲大部分国家对初中教师的培养进行了结构调整,调整的重点是教师培养年限、学历合格标准以及培养模式。培养模式逐渐从同时发生模式向时间顺序模式过渡,如意大利在1999年明确规定,学生在接受了普通本科教育后还必须接受2年专业课培训并达到教育国际等级标准(InternationalStandardClassificationforEducation,简称ISCED)的5A标准;希腊在1993年规定,从2003年起所有初中教师在接受了普通教育后还必须接受1年的专业教师培训,这种专业培训仍由所在学校提供。欧盟大部分国家要求,高中教师(uppersecondaryschool)的培养先接受同时发生模式的教育,然后再接受时间顺序模式的教育,而后者相当于专业教师培养(postgraduateprofessionalteachertraining)的研究生层次。

同时发生模式的培养年限为3-5年,时间顺序模式1年到1年半。在1970年到2000年间大部分欧洲国家都采用同时发生模式,为达到ISCED5A标准,大部分国家都采取了提高学历水平或延长培养时间的办法。凡使用时间顺序模式的国家,教师可以直接达到ISCED5A标准。英国、冰岛等早在1970年就使用了同时发生模式,西班牙起初使用同时发生模式,后来改为时间顺序模式。

4.模式改革的目的

各国对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和尽量统一培养标准。提高培养质量就是把重点放在专业(professionalfocus)上,侧重于理论和实践教师培养(theoreticalandpracticalteachertraining),而不是学术内容(academicfocus)上。近十年来,欧盟的中等教育(secondaryeducation)已由以专业为导向的培养(professional-orientedtraining)转向技能培养,即某一特定学科的教学能力,以帮助师范生掌握如何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些欧洲国家关注培养模式改革,而有些更关注培养内容改革,但共同趋势是关注师范生的专业培养而不是学术理论教育。

(二)新教师补充

1.创新的录用形式

欧盟国家认为,教师的入口是教师专业生涯发展的连续体(continuum),教师的入口决定新教师的质量。目前,欧盟多数国家教师培养的数量供大于求,而只有个别国家如英国等教师略显不足。当然,不同学科和不同地区还存在不足或过剩的情况。从中长期看,由于教师年龄老化,补充新教师的任务还很重。有些国家已经采取非传统的方法(non-traditionalapproaches),如半脱产、远程学习等形式培养教师,而最根本的变革是以教师就业为导向的培养计划(employment-basedtrainingprogrammes)培养学校真正需要的、有能力的合格教师,鼓励学校与大学形成伙伴关系联合培养新教师。如英国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小学参与新教师培养,凡愿意承担教师培养的高校必须和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而中小学则成为教师培养的基地(schoolcentredinitialteachertraining,简称SCTT),同时还成立了中小学教师培养署(teachertrainingagency,简称TTA)以协调大学和中小学的关系,并负责经费分配、评估和验收。其他国家如芬兰、斯洛伐克(2002)、瑞典(2001)也和英国的作法相似。

2.录用的质量监控

教师就业为导向的教师培养计划和传统的教师培养计划执行统一的质量标准,重点是把好入口关(录用机制)和出口关(合格证)。目前,欧盟国家主要依据中学的学业成绩或高考成绩录取师范生,通过面试录用师范生的不到一半。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计划虽然使师范生取得了与传统教师培养相当的合格学历,但人们仍然担心这种培养方式的质量,因为他们没有接受全面系统的教师教育。目前,评价的重点已从考察师范生的学科知识转向考察师范生的实际能力,而且各国都有各自统一的标准。

3.校本培养计划的实施

中小学和大学联合培养新教师是一种良好的培养方式。校本培养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双方都有法定的义务,也就是说,双方原有的关系要进行调整,其目的就是力争使学校与大学处在平等的地位。在英国,中小学教师培养署(TTA)负责管理资源和经费,参与合作的中小学通过大学间获得部分经费,教师培养署还提供指导手册并任命地方关系协调人(RegionalPartnershipManagers)。在荷兰,参与合作的中小学校则从本校的机动经费中拿出一部分支持新教师的培养。在这种合作中大学对培养内容承担主要责任并且尽可能接近学校的需求。

在欧洲许多国家,这种教师培养方式深受欢迎,而这种新方式已对传统的教师培养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专家认为,组织合作培养中,只要有严格的入口要求、统一量化的评价标准,就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最近在与传统的培养方式比较之后,坚持认为,必须要有统一的质量监督和评价标准。

(三)新教师的过渡培训

工作胜任期也称见习期(provisionalortemporarystatus),指师范生毕业后开始,从事专业工作到变为羽毛完全丰满(fully-fledged)期间。由于新教师还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故又称作竞争者(candidate)或受训者(trainee),只有见习期满并符合评估标准才能被同行所认可,才能成为完全合格的教师。在这一阶段,要给新教师提供支持、并且监督和评估他们的教学技能是否达到要求。新教师所在学校专门为其配备了辅导员(tutor)。这期间的部分培训内容是强制性的,而且该培训与新教师曾经接受培养的大学有密切的合作关系。有些国家,如德国、法国和卢森堡把见习期纳入到职前培养(initialtraining),形成有机的整体。见习期至少为1年,但德国和英国的某些学校要求达到2年。不是所有的师范生都能顺利进入见习期,很多欧盟国家除对入门的第一学历有硬性要求外,还要参加选拔考试。

在见习期内,对新教师提供的辅导(tutoring)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接受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接受同事的关怀和指点;接受评估,通过评估肯定新教师的进步并随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为新教师提供的支持培训主要有:如何备课、如何课堂管理、如何评价学生、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学生家长如何打交道,以及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知识等)。对新教师的支持力度取决于教学任务量的多少,一般以日或周为单位。如卢森堡规定,新教师每周至少要有6次接受辅导员(tutor)的指点,不同国家对辅导员的称谓不同,主要有tutor、counselor、coordinator、mentoretc.,但职责大体一样。辅导员是有经验的高级教师并且要接受相关的培训者培训,他们的辅导工作计入正常教学工作量,并有物质奖励。

(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化

有一半以上的欧盟国家都设法在职前培养阶段给学生传授更多的职业技能,但是职后培训仍就不可缺少(Eurydice,2002b;Chapter3),因为职前培养不可能对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做出迅速反应,况且在这一阶段更注重的是学术(academic)而不是实践。在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部分欧盟国家使用了继续专业发展(continuingprofessionaldevelopment)而不再使用在职培训(in-servicetraining)。使用这一术语旨在强调专业生涯每个阶段的连续性(continuity)和一致性(coherence)。也就是说,职前培养、见习期培训和职后培训是人为地把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体割裂开了。很多欧盟国家已制定了保持教师专业成长一致性的教师教育政策。欧盟国家主要有两项措施:一是以满足教师的真正需求和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框图(profiles)和以技能为基础的国家标准。当然,专业框图和标准只陈述教师应该达到的能力或资格而不是一个详尽的培训计划,如英国在1998年制定了教师教育课程纲要,其中规定了教师未来应达到的能力和标准,这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发展,罗马尼亚在2001年制定了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发展目标。二是合并教师培训机构(含大学)。把一些地理位置较近的培训机构联合起来,不仅可以方便一线教师学到本学科最新的知识,而且可以及时向培训机构汇报他们的实践活动和培训需求,当然,也会促进教学研究的发展。目前,很多欧盟国家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强联系,如德国在大学里建立教师教育中心,瑞典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有意安排在一所培训机构以保证这两个阶段的连续性。

四、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教师教育模式的多元化

如果以欧盟提出的教师教育模式做比照,我国教师教育的传统模式应该是同时发生模式。在我国的传统模式中,在公共课课时不能减少的情况下,要突出师范生的职业特点,如增加普通话和“三笔字”技能课时,只好压缩专业课,加之教学实习又很短,造成培养的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我国应该在保持传统培养模式的前提下,探索使用时间顺序模式或对传统培养模式进行改造,形成一种综合性模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必须坚持以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和提高教学实习效果为重点。

(二)使见习期真正发挥作用

我国对新教师上岗有明确的规定,见习期一年。为保证教师质量,应对师范生进入实习期前进行二次选拔。目前,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师范生供大于求,已经开始了二次选拔。但是对教师严重短缺的农村学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优秀师范生通过选拔留到了大城市,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财力有限,即使是二流、三流的师范生,农村学校也不敢要。针对新教师上岗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新教师上岗的统一标准和见习期教师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及评价和考核机制,明确辅导员的职责,而且还应对担任辅导员任务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

(三)严格师范生的入口关

所谓的“严格”并不完全指通过严格的选拔考试把优秀学生选出来,而是指要严格按照学校的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培养合格教师。目前,我国师范生毕业后的走向基本上是以市场为导向。师范院校只负责出产品,至于产品的去向就不管了。也就是说,师范院校与学校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没有任何联系,师范院校根本不了解学校最近的教学事件,师范生在大学以偏重于学术的理论学习为主,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只是从书本到书本,而且师范生只有到最后一学期的教学实习期间才能有机会到学校去几次。师范院校的招生计划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决定的,而上级主管部门又是从基层教育部门上报的需求计划中决定的,当然,基层教育部门的需求计划来自学校。从理论上讲,这些需求计划也反映了学校的需求,但是明显滞后于学校的需求。欧盟国家不断加强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培养,但我国不可能实现。在现实条件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加强中小学和师范院校的联系,如召开培养目标、内容研讨会等,让中小学校长和师范院校的负责人直接见面洽谈,以保证培养计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重新认识和加强校本培训

我国经常谈论的校本培训实际是指在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而欧洲国家所指的校本培训还包括职前培养,即学历教育阶段。这种教师培养方式增加了师范生联系教学实际的机会,他们的见习期可以缩短或取消,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但是操作起来较难。然而,我们可以组织安排部分在校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和一线教师座谈、听课甚至讲课等。每学期2-3次,这些学生返校后,给全班同学传授他们的体验。

第9篇

关键词:欧盟国家;教师教育;启示

一、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

高质量的教师是保证受教育人群接受优质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的期望和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是欧洲各国教育决策争论的焦点。巴塞罗纳欧洲委员会(BarcelonaEuropeanCouncil)在2002年至2010年间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计划中,把提高教师教育和培训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正如该计划所说,教师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行动者”。

21世纪是知识性社会,经济和社会处在巨大的变革当中,欧委会教育与文化委员瑞汀(VivianeReding)提出,教师要树立“忍让”(tolerance)和“分享”(sharing)的人生价值观(humanvalues)。她说,“社会对教师职业(teachingprofession)寄予厚望,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交给年青一代融入大千世界的各种工具。正如戴勒斯(JacquesDelors,1996)所说,‘教师是变革的有生力量,教师的重要作用就是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忍让,这一点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突出。在21世纪,更加有必要体现理解和忍让。’”

欧洲各国尽管情况不同,但教师教育主要面临两大共性问题:1)教师应该掌握的技能;2)如何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教学,但欧洲许多国家已不再要求教师只是简单地学习教学方法和学习心理(psychologyoflearning),而要求教师更多地参与学校管理与发展,更多地把信息技术使用在教学中,并且还要求教师在提升人权和国民素质方面多做贡献,同时要求学生应该从身边的生活世界中获取知识。欧洲大部分国家要求普通初中(generallowersecondarylevel)教师必须是学科教师(specialistteacher)(主教一门课,如果教两门或多门课,这些课是辅助的),只有丹麦、瑞典和冰岛要求是准学科教师(semi-specialistteacher)(至少教三门课),但小学教师不分科,都是“通识”教师(什么课都教)(generalteacher)。在英国、芬兰和波兰等国家对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有统一的要求,也就是说,只要达到合格,在这三个层次的学校都可从事教学工作。

二、研究方法

(一)聚焦访谈

在布鲁塞尔欧洲委员会会议室(RueBelliardNo.7),由教育培训董事会(DirectorateforEducationandTraining)负责人介绍欧盟教师教育及苏格拉底项目(SocratesProgram),由欧律狄刻欧洲组织(EurydiceEuropeanUnit)协调员在其会议室(240AvenueLouise)介绍教师教育研究成果,在此期间双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二)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芬兰赫尔辛基科技大学终生教育研究所(Dipoli)、芬兰拉普兰大学(Lanpland)教师培训学院、两所小学(Koskenkylankoulu,Kilpisjarvi),访谈了小学校校长和部分教师并观察了课堂教学情况。在德国实地考察了海德堡教育大学、法兰克福大学远程教育中心。

(三)文献分析

欧盟目前有25个成员国,在2001年对中小学开展这项研究时,只有16个成员国。为摸清各国教师教育现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欧律狄刻网络联盟(EurydiceNetwork)从16个成员国的国家研究机构中选择代表组成工作小组,该工作小组首先确定了研究课题,界定了研究的范围和所要采集的相关数据。数据采集的重点,首先是职前培养、新教师过渡和就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其次是教师的工作条件。欧律狄刻欧洲组织(EurydiceEuropeanUnit,EEU)设计了5种问卷并对使用的专业术语下了明确、统一的定义,然后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要求问卷的项目必须与已有的可比性数据在逻辑上保持一致。该组织(EEU)还负责协调参入欧律狄刻网络联盟的各国研究机构,并与苏格拉底委员会(SocratesCommittee)任命的国家级专家一起审核研究小组报告。研究成果及相关数据上传欧委会统计局(StatisticsOfficeoftheEuropeanCommittee),作为官方数据供决策者参考。欧律狄刻网络联盟为我们提供了教师教育研究的相关数据资料,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

三、教师教育的特点及挑战

(一)教师教育模式

1.模式的概念

欧盟国家主要存在两种教师教育模式:时间顺序模式(consecutivemodel)和同时发生模式(concurrentmodel)。时间顺序模式是学生入学后,先接受普通教育(generaleducation),获得某一特定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学位,在学习结束后或即将结束时,再接受职前专业训练(initialprofessionaltraining),以保证他们能胜任教学,而这一阶段仍然要学习一些普通教育类课程。同时发生模式是学生一入学就把某一或多个学科的普通教育与以理论和实践为主导的专业教师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教学。

2.模式改革的背景

近10年来,在终身学习理念,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以自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改革,以及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影响下,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关键技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改革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呼声越来越高。欧盟专家强调,在职前培养中要增加实践专业技能的比例,并且还要采取一些支持性措施(由其他教师为刚到教学岗位的教师正式提供的一种入门性帮助,有严密的组织制度,其目的是让新教师尽快适应专业生活并满足他们专业发展的特殊需求)以确保师范生将来能胜任教学。并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支持性培训就是在师范生刚从事教师职业时应该接受的培训,而这一阶段的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忽视。

为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欧盟还专门成立教师教育政策欧洲网络联盟(EuropeanNetworkonTeacherEducationPolicies,简称ENTEP),并在2000年召开了教师教育大会,会上要求各校教师间加强合作,提倡大学聘请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为在校师范生开展专题讲座和角色培训,以加强师范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3.模式改革的进展

自1970年以来,欧洲大部分国家对初中教师的培养进行了结构调整,调整的重点是教师培养年限、学历合格标准以及培养模式。培养模式逐渐从同时发生模式向时间顺序模式过渡,如意大利在1999年明确规定,学生在接受了普通本科教育后还必须接受2年专业课培训并达到教育国际等级标准(InternationalStandardClassificationforEducation,简称ISCED)的5A标准;希腊在1993年规定,从2003年起所有初中教师在接受了普通教育后还必须接受1年的专业教师培训,这种专业培训仍由所在学校提供。欧盟大部分国家要求,高中教师(uppersecondaryschool)的培养先接受同时发生模式的教育,然后再接受时间顺序模式的教育,而后者相当于专业教师培养(postgraduateprofessionalteachertraining)的研究生层次。

同时发生模式的培养年限为3-5年,时间顺序模式1年到1年半。在1970年到2000年间大部分欧洲国家都采用同时发生模式,为达到ISCED5A标准,大部分国家都采取了提高学历水平或延长培养时间的办法。凡使用时间顺序模式的国家,教师可以直接达到ISCED5A标准。英国、冰岛等早在1970年就使用了同时发生模式,西班牙起初使用同时发生模式,后来改为时间顺序模式。

4.模式改革的目的

各国对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和尽量统一培养标准。提高培养质量就是把重点放在专业(professionalfocus)上,侧重于理论和实践教师培养(theoreticalandpracticalteachertraining),而不是学术内容(academicfocus)上。近十年来,欧盟的中等教育(secondaryeducation)已由以专业为导向的培养(professional-orientedtraining)转向技能培养,即某一特定学科的教学能力,以帮助师范生掌握如何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些欧洲国家关注培养模式改革,而有些更关注培养内容改革,但共同趋势是关注师范生的专业培养而不是学术理论教育。

(二)新教师补充

1.创新的录用形式

欧盟国家认为,教师的入口是教师专业生涯发展的连续体(continuum),教师的入口决定新教师的质量。目前,欧盟多数国家教师培养的数量供大于求,而只有个别国家如英国等教师略显不足。当然,不同学科和不同地区还存在不足或过剩的情况。从中长期看,由于教师年龄老化,补充新教师的任务还很重。有些国家已经采取非传统的方法(non-traditionalapproaches),如半脱产、远程学习等形式培养教师,而最根本的变革是以教师就业为导向的培养计划(employment-basedtrainingprogrammes)培养学校真正需要的、有能力的合格教师,鼓励学校与大学形成伙伴关系联合培养新教师。如英国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小学参与新教师培养,凡愿意承担教师培养的高校必须和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而中小学则成为教师培养的基地(schoolcentredinitialteachertraining,简称SCTT),同时还成立了中小学教师培养署(teachertrainingagency,简称TTA)以协调大学和中小学的关系,并负责经费分配、评估和验收。其他国家如芬兰、斯洛伐克(2002)、瑞典(2001)也和英国的作法相似。

2.录用的质量监控

教师就业为导向的教师培养计划和传统的教师培养计划执行统一的质量标准,重点是把好入口关(录用机制)和出口关(合格证)。目前,欧盟国家主要依据中学的学业成绩或高考成绩录取师范生,通过面试录用师范生的不到一半。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计划虽然使师范生取得了与传统教师培养相当的合格学历,但人们仍然担心这种培养方式的质量,因为他们没有接受全面系统的教师教育。目前,评价的重点已从考察师范生的学科知识转向考察师范生的实际能力,而且各国都有各自统一的标准。

3.校本培养计划的实施

中小学和大学联合培养新教师是一种良好的培养方式。校本培养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双方都有法定的义务,也就是说,双方原有的关系要进行调整,其目的就是力争使学校与大学处在平等的地位。在英国,中小学教师培养署(TTA)负责管理资源和经费,参与合作的中小学通过大学间获得部分经费,教师培养署还提供指导手册并任命地方关系协调人(RegionalPartnershipManagers)。在荷兰,参与合作的中小学校则从本校的机动经费中拿出一部分支持新教师的培养。在这种合作中大学对培养内容承担主要责任并且尽可能接近学校的需求。

在欧洲许多国家,这种教师培养方式深受欢迎,而这种新方式已对传统的教师培养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专家认为,组织合作培养中,只要有严格的入口要求、统一量化的评价标准,就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最近在与传统的培养方式比较之后,坚持认为,必须要有统一的质量监督和评价标准。

(三)新教师的过渡培训

工作胜任期也称见习期(provisionalortemporarystatus),指师范生毕业后开始,从事专业工作到变为羽毛完全丰满(fully-fledged)期间。由于新教师还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故又称作竞争者(candidate)或受训者(trainee),只有见习期满并符合评估标准才能被同行所认可,才能成为完全合格的教师。在这一阶段,要给新教师提供支持、并且监督和评估他们的教学技能是否达到要求。新教师所在学校专门为其配备了辅导员(tutor)。这期间的部分培训内容是强制性的,而且该培训与新教师曾经接受培养的大学有密切的合作关系。有些国家,如德国、法国和卢森堡把见习期纳入到职前培养(initialtraining),形成有机的整体。见习期至少为1年,但德国和英国的某些学校要求达到2年。不是所有的师范生都能顺利进入见习期,很多欧盟国家除对入门的第一学历有硬性要求外,还要参加选拔考试。

在见习期内,对新教师提供的辅导(tutoring)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接受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接受同事的关怀和指点;接受评估,通过评估肯定新教师的进步并随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为新教师提供的支持培训主要有:如何备课、如何课堂管理、如何评价学生、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学生家长如何打交道,以及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知识等)。对新教师的支持力度取决于教学任务量的多少,一般以日或周为单位。如卢森堡规定,新教师每周至少要有6次接受辅导员(tutor)的指点,不同国家对辅导员的称谓不同,主要有tutor、counselor、coordinator、mentoretc.,但职责大体一样。辅导员是有经验的高级教师并且要接受相关的培训者培训,他们的辅导工作计入正常教学工作量,并有物质奖励。

(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化

有一半以上的欧盟国家都设法在职前培养阶段给学生传授更多的职业技能,但是职后培训仍就不可缺少(Eurydice,2002b;Chapter3),因为职前培养不可能对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做出迅速反应,况且在这一阶段更注重的是学术(academic)而不是实践。在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部分欧盟国家使用了继续专业发展(continuingprofessionaldevelopment)而不再使用在职培训(in-servicetraining)。使用这一术语旨在强调专业生涯每个阶段的连续性(continuity)和一致性(coherence)。也就是说,职前培养、见习期培训和职后培训是人为地把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体割裂开了。很多欧盟国家已制定了保持教师专业成长一致性的教师教育政策。欧盟国家主要有两项措施:一是以满足教师的真正需求和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框图(profiles)和以技能为基础的国家标准。当然,专业框图和标准只陈述教师应该达到的能力或资格而不是一个详尽的培训计划,如英国在1998年制定了教师教育课程纲要,其中规定了教师未来应达到的能力和标准,这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发展,罗马尼亚在2001年制定了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发展目标。二是合并教师培训机构(含大学)。把一些地理位置较近的培训机构联合起来,不仅可以方便一线教师学到本学科最新的知识,而且可以及时向培训机构汇报他们的实践活动和培训需求,当然,也会促进教学研究的发展。目前,很多欧盟国家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强联系,如德国在大学里建立教师教育中心,瑞典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有意安排在一所培训机构以保证这两个阶段的连续性。

四、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教师教育模式的多元化

如果以欧盟提出的教师教育模式做比照,我国教师教育的传统模式应该是同时发生模式。在我国的传统模式中,在公共课课时不能减少的情况下,要突出师范生的职业特点,如增加普通话和“三笔字”技能课时,只好压缩专业课,加之教学实习又很短,造成培养的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我国应该在保持传统培养模式的前提下,探索使用时间顺序模式或对传统培养模式进行改造,形成一种综合性模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必须坚持以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和提高教学实习效果为重点。

(二)使见习期真正发挥作用

我国对新教师上岗有明确的规定,见习期一年。为保证教师质量,应对师范生进入实习期前进行二次选拔。目前,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师范生供大于求,已经开始了二次选拔。但是对教师严重短缺的农村学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优秀师范生通过选拔留到了大城市,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财力有限,即使是二流、三流的师范生,农村学校也不敢要。针对新教师上岗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新教师上岗的统一标准和见习期教师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及评价和考核机制,明确辅导员的职责,而且还应对担任辅导员任务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

(三)严格师范生的入口关

所谓的“严格”并不完全指通过严格的选拔考试把优秀学生选出来,而是指要严格按照学校的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培养合格教师。目前,我国师范生毕业后的走向基本上是以市场为导向。师范院校只负责出产品,至于产品的去向就不管了。也就是说,师范院校与学校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没有任何联系,师范院校根本不了解学校最近的教学事件,师范生在大学以偏重于学术的理论学习为主,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只是从书本到书本,而且师范生只有到最后一学期的教学实习期间才能有机会到学校去几次。师范院校的招生计划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决定的,而上级主管部门又是从基层教育部门上报的需求计划中决定的,当然,基层教育部门的需求计划来自学校。从理论上讲,这些需求计划也反映了学校的需求,但是明显滞后于学校的需求。欧盟国家不断加强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培养,但我国不可能实现。在现实条件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加强中小学和师范院校的联系,如召开培养目标、内容研讨会等,让中小学校长和师范院校的负责人直接见面洽谈,以保证培养计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重新认识和加强校本培训

我国经常谈论的校本培训实际是指在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而欧洲国家所指的校本培训还包括职前培养,即学历教育阶段。这种教师培养方式增加了师范生联系教学实际的机会,他们的见习期可以缩短或取消,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但是操作起来较难。然而,我们可以组织安排部分在校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和一线教师座谈、听课甚至讲课等。每学期2-3次,这些学生返校后,给全班同学传授他们的体验。

第10篇

体育专业 实习鉴定 新体系

作为师范类专业,体育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其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学校体育问题,发展学生正确的体育教育观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教育价值。自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对加强教育学科课程和教育实践环节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以来,我国高师实习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一些专家、学者对体育教育实习做了诸多的研究,提出不同的体育教育实习新模式,将体育教育实习作为一个系统的、全方位培养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但因国家教育部门并未对教育实习内容、任务、方式出台统一办法,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成绩鉴定无法考证,没有规范化的考核标准,导致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各行其道,实习鉴定方法参差不齐,实习质量无法保障。对此如何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体育专业教育实习鉴定新体系,以保证本专业教育实习规范化、效能化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1.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

教育实习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基层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竞赛组织等能力,初步掌握体育工作的指导、组织与管理方法。从学校层面上,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检验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质量,及时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和不足的一个标准。从教师层面上,学生的教育实习也是指导教师能力的一大展示。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是在学校和实习学校双重管理和指导下的岗位实践过程,实习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指导教师教学经验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问题。同时,实习期间的全程教学实践体系,使指导教师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成为贯穿大学生教育实习活动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2.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00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只有24%的学生没有实习背景,57%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有教育实习背景,且实习内容与专业有关。多方实践证明:有专业实习背景的学生在就业时更占优势。通过实习,能够使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弥补在校学习的不足,寻找自身的问题,增进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从而缩短毕业生从课堂到岗位的适用期。就体育专业而言,其教育实习时间较长,从前期10天的校内实习前培训到中期40天的进驻各实习点教育实习至后期3天的实结。学生们通过实践其专业学习能力、操作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思想观念能力、心态调整能力、适应生存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3.锻炼学生专业技能

实习,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人们的专业能力。就专业能力来讲,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可以找到所学理论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差距,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化教育实习的实践性地位,培养师范生的从教能力尤为重要。许多参加过教育实习的学生感言,短短的40多天实习期比整个大学4年学到的东西还多,通过实习可以了解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查缺补漏,在返校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地学习以更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二、体育专业教育实习鉴定的弊端

1.实习鉴定内容空泛

实习鉴定应包括组织管理、实习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考核管理评价指标,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参与强调保障实习组织有序化,构建高效实习鉴定评价体系平台和支撑。实习学生强调整个实习过程的主体和重点,纳入考核范围中利于实习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指导教师是整个教育实习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实习工作需师范学校带队教师和实习点指导老师的通力合作两方面完成,师范生进驻实习点后,指导教师的作用可见一斑。另外,实习单位和考核管理评价也是作为实现教育职能的支撑条件和保证。从我校体育专业实习鉴定内容可知,参与者是管理部门与指导教师,并未将被管理者列入考核的范围内,在鉴定时可能会存在由于对评价对象工作职能、工作绩效不熟悉,或是评价面趋于狭隘、个人主观性强的情况。

2.实习鉴定形式单一

实习鉴定标准必须遵循管理学、教育学理论和统计学的有关要求,针对学科专业特点,形成环环相扣、逻辑性强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实习鉴定的目的。所以,实习鉴定应具备科学性、指导性、有效性、全面性和操作性原则。就目前我校体育专业实习鉴定过程情况来看,形式过于单一,仅包括学生个人小结、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评语、实习学校班主任意见、实习学校意见、学校指导教师意见和学校意见等6大内容。各个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在填写意见时,执行者未明确,是由指定人员填写抑或是评议小组共同拟定未提出详实操作办法,使实习鉴定变成走程序的一纸材料。再者,实习鉴定表上对等级考核没有详细的参考条件,对评分依据没有恒定的标准,导致实习鉴定结果虚化,未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三、体育专业教育实习鉴定新体系的构建

有鉴于此,必须结合学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因地制宜的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实习鉴定体系,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实习鉴定内容详细化

体育专业教育的实习应包括课堂教学、班主任管理、第二课堂指导、带队实训等四大内容。

课堂教学是师范生参加教育实习的首要任务,内容包括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与等教学环节,上课是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按照体育课要求,课堂教学实习鉴定内容应有课程准备工作、课中教学工作,课后辅导三项。特别是高校的体育专业师范生,工作对象一般以中学为主,有的甚至是农村小学,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比较,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使学生能够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意识与心理品质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应围绕上内容制定。

班主任管理是教育实习的另一主要部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事情繁冗,处理事项包括组织管理班集体、调查研究学生情况、处理相关事宜,总的来说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引导学生健康成才的指路人。体育专业实习班主任工作与其他师范类专业基本相同。在进行实习鉴定时可以班主任工作计划、组织主题班会、组织班级常规活动、开展班级工作、班主任工作小结等作为考核支撑材料。

第二课堂指导与带队实训两个块面也不容忽视。特别是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的开展,使得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他们不仅要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还要深入到第二课堂中,带动学生加强体能训练,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相对于高校,中小学的课外活动因学习任务重、自由时间少、环境制约和器材限制等原因显得比较单调,而学生的体育锻炼愿望非常强烈,所以,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课堂以外的教辅与指导也是一项评价指标。

2.实习鉴定形式多样化

体育专业教育的实习鉴定应涵盖职能部门和参与人两大内容。具体来说,即是实习对象、实习学生、带队教师、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师范学校六个参考面。

实习对象是被服务者,是接收者。从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来看,实习对象即是上体育课的学生和被管理的班级同学。实习教师(即我校实习学生)上课是否培养学生对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及行为习惯的掌握,是否尊重学生的纵向发展,可以通过实习对象的评价来衡量。评价可涉及以下几点:教师是否举止文明、为人师表,有榜样示范作用;在评比活动中能否公平、公开、公正;学生需要帮助时是否热心为之解决;是否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善于交流沟通;是否能够经常与学生谈心;是否积极组织和参加班级的活动;是否经常下宿舍检查学生生活情况等。

实习学生是实施者、操作者。实习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建立在同级别、同层面上的认定。在体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增加了看课的部分,看与听是同时进行的。通过对教学课程的观摩,可以看对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对对方在教学、管理上的评价,可以发扬优秀做法,吸取好的经验,同时检查自身问题,查缺补漏。评价的内容可包括:学生的兴奋点是否被拨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教案与教师上课内容是否相同;教师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否有感染力和应变力;教师是否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材规定的任务。

带队教师是连接师范学校和实习学校的纽带,是搭建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沟通的桥梁。带队教师负责与实习单位联系对接,商定实习事宜,组织学生前期的培训,在实习过程中入驻实习学校随队管理,保证学生的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教学指导和生活辅导。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完成实习任务至关重要,带队老师在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可从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目标入手,对实习学生的投入状况进行鉴定。如在见习中的个人态度,专业技能训练掌握程度,试教时的水平,常规基本功训练情况,在学生反复练习、反馈学习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评价,作为日后实习结束时综合考评的一个参数。

指导老师是由实习学校选派出的具有德才兼备、事业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思想作风好的教师作为学生的辅导者,他们有一定的教育实习指导经验,熟悉教育实习各项规定,掌握教育实习评分标准。在实习过程中,全程参与学生的备课、上课、讨论、训练、竞赛,对学生的评议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指导老师都应配有实习指导工作计划和批改教案、听课、评议课的记录。

实习学校和示范学校起着统筹的作用。学校的鉴定是基于上述各项鉴定之后做出的综合性的、全局性的、重要性的判断,从宏观的角度去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各学校均有多种有效的办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利,丁亚兰.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4).

第11篇

毕业之后很多人会在想要怎么找工作,简历上要写点什么才会好一点呢?特别在自我评价那里特别头疼。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师范生讲课的自我评价的内容,欢迎阅读!

师范生讲课的自我评价范文一我们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等。现对我实习队在附中实习的情况鉴定如下:

一、实习综述

1、班主任工作

在此次班主任实习中,每两名实习生负责一个班级,都能积极配合本班班主任的工作,从班级考勤、纪律、卫生、主题班会到班级活动,乃至于协调学生间的关系,都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友谊。如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能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赢得了他们的信赖和友谊,也令他们能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参与班级活动。

每一个班级还围绕“加强班级整体凝聚力”、“学习方法的借鉴”“中秋一家亲”等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这些主题班会,各班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有知识抢答、编图比赛、表演、唱歌、以及辩论等。得到年段段长以及高二各班老师的好评。

每天早上7点左右,每一个实习生都能够到班上协助班主任教师做督导早读、检查班级卫生等工作。课间操也能随时间到我们实习队员的身影,大家都能够按照实习对的整体要求去做,积极的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把自己融入到班级中。个别的队员还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解答,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

总之通过班主任实习,使我们对中学生有了更为恰当的了解,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锻炼了我们对问题的协调、组织能力。

2、教学工作

第一周是见习周,我们每天坚持听四位任课老师(陈琳、叶海燕、章雪华、王云慧)的课,做好听课笔记,课后积极向老师请教有关教学问题,并召集大家讨论,做到每听课后都有一定的收获和经验总结。

得到领导、老师、同学的积极肯定,评价是对教材能很好的理解和组织;讲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深入浅出;表达、教态良好,上课顺利、流畅,课堂气氛活跃、自然。总体反映良好。

在第四个实习周,针对各位实习生上课的表现,先经实习队成员自己报名,带队老师审核,指导老师听课,最终确定了王朝荷同学开一场观摩公开课,并定于第五个实习周周三上午第四节举行。开课之前,全体实习队成员都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全力帮助朝荷同学备课,准备上课的用具等,并在其他班级试讲,评课,自我分析和同学意见结合等方法,使本次的公开课开的很成功,

总之在教学实习中,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指导教师悉心指导帮助,无论在教学技能方面还是教学经验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3、活动系列

在我们进实习学校的第一周时,德育处的老师就和我们说,希望我们能够为附中作一次墙报。对于这项工作,全体队员都热情参与,积极贡献。最终完成了以“十七大”为主题的墙报展,得到了附中领导和老师的肯定。

4、生活

由于我们住在新校区,距离实习的学校附中比较远,每天要很早起床,作半个多小时的校车,但这种繁忙和艰苦,并未打扰我们正常的生活。有句话叫“年青的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同学们通过认真教学,与同实习队的同学的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很多同学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去提醒同学起床,晚上大家一起挤着拥挤的公交回寝室,此时连热乎乎的晚饭都很难买到了,但是大家都以一种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作为行为支柱,流血流汗不流泪,有很多同学因为过于劳累而病倒,队友都能够主动的去照顾帮忙。两个月的生活让我们彼此都靠的更近,联的更紧,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二、实习效果

通过实习,大家普遍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提高。

1、通过实习,同学们对中学的现状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更为恰当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从心理上抹去了对教学的畏惧。

4、通过实习,同学们增强了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如何处理与实习学校领导和指导老师、学生以及同小组同学的关系,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难题。而同学们也用诚信、谦虚、好学、负责的态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个相处的过程中同学们也提高了自身的交际与沟通能力。一节课40分钟,这样讲下来,也极大地锻炼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实习,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师范技能,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在一次次的和指导老师的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教学水平和对教学认识已经提高了许多。

3、通过实习,同学们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和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任,因而他是光荣的。每当上课时,看着台下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同学们无不感到一种光荣,同时也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因此,备更好的课,讲更多的知识,并且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都是同学们实习期间的共同愿望。

师范生讲课的自我评价范文二教学工作实习。教学实习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及课件规范,内容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语言表达清楚、流畅,课外辅导耐心细致,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区别情况,因材施教,答疑解惑正确而有启发性,批改作业仔细正确。刚到XX中学时,第一周,我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开始熟悉实习学校、班级的情况,并随班听课(不少于六节课),作好听课笔记。另外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熟悉教材、大纲。写出一课详细完整的教案、课件。经指导教师审阅后,先进行试讲。若试讲不合格,经帮助达不到要求者不能上台讲课。

班主任工作实习。实习期间,我能很好地掌握和熟悉全班学生姓名、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思想情况、组织情况(干部、团、队员)以及班级特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善于做思想工作,处理日常事务灵活而不拖沓,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工作计划,独立工作能力强,教育效果好。

很快,教育实习活动已经结束了,实习中,我也发现自己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有时上课还有点紧张的现象,授课过程中,声音不够洪亮等情况。

关于教育实习的具体安排,我做了以下总结。第一周:熟悉实习学校、班级的情况,随班听课(不少于六节课),作好听课笔记。另外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熟悉教材、大纲。写出一课详细完整的教案。经指导教师审阅后,先进行试讲。若试讲不合格,经帮助达不到要求者不能上台讲课。第二、三周:分别为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周。课堂教学每人二——四课时,最好是在四课时内完整地讲授一课。讲课应力求讲练结合,方法得当,语言要规范。需讲授汉语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板书工整,教态自然,要参加课外辅导和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实习须在了解班级情况的基础上写出一份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在指导教师帮助下,了解如何做好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了解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如何评定学生操行。

以上就是我对这几个月在学校实习的鉴定,我会努力提高自己,争取做个优秀的教师。

师范生教学实习鉴定范文三我是xx师范学院学生,转眼大学即将毕业,我们也都开始了不同种形式的实习。作为师范专业的我们,跟队到高校实习是普遍,而整个实习的经历却是难忘的。

200x年x月x日,我按照学校的要求,抵达xx中学进行为期xx天的教育实习活动。一阶段来,在xx中学校领导和有关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一下,我就实习期间自己在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实习等方面的工作做一个自我鉴定:

教学工作实习。教学实习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及课件规范,内容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语言表达清楚、流畅,课外辅导耐心细致,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区别情况,因材施教,答疑解惑正确而有启发性,批改作业仔细正确。刚到xx中学时,第一周,我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开始熟悉实习学校、班级的情况,并随班听课(不少于六节课),作好听课笔记。另外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熟悉教材、大纲。写出一课详细完整的教案、课件。经指导教师审阅后,先进行试讲。若试讲不合格,经帮助达不到要求者不能上台讲课。

班主任工作实习。实习期间,我能很好地掌握和熟悉全班学生姓名、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转载自,请保留此标记。)思想情况、组织情况(干部、团、队员)以及班级特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善于做思想工作,处理日常事务灵活而不拖沓,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工作计划,独立工作能力强,教育效果好。

很快,教育实习活动已经结束了,实习中,我也发现自己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有时上课还有点紧张的现象,授课过程中,声音不够洪亮等情况。

关于教育实习的具体安排,我做了以下总结。第一周:熟悉实习学校、班级的情况,随班听课(不少于六节课),作好听课笔记。另外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熟悉教材、大纲。写出一课详细完整的教案。经指导教师审阅后,先进行试讲。若试讲不合格,经帮助达不到要求者不能上台讲课。第二、三周:分别为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周。课堂教学每人二——四课时,最好是在四课时内完整地讲授一课。讲课应力求讲练结合,方法得当,语言要规范。需讲授汉语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板书工整,教态自然,要参加课外辅导和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实习须在了解班级情况的基础上写出一份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在指导教师帮助下,了解如何做好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了解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如何评定学生操行。

师范生讲课的自我评价范文四实习中,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外,还必须积极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成功。针对我实习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必须尽量使课堂生动活泼,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多与学生互动,比如尽量多抽取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尽管有些问题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另外,在试教过程中,要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否则,教师就不可能成为指导者和助学者。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兴趣以后,才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爱上物理课,让学生自愿去学。

实习期间,在武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我总计听了8节课,上了32节课。教学实习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规范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重点突出,明确,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课外辅导耐心细致,批改作业仔细认真,还经常请武老师指出缺点和不足,以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堂课容易,但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课很难!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在教学之前,我都认真听了指导老师的课。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我都准备好每次课的详细教案和课件资料,并全部交给指导老师修改。

我在实习期间,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表现出了极其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努力实现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育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工作和班级治理两个方面。在原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出色地完成了教育实习的各项工作。

实习期间,作为实习班主任,每天课间操时维持秩序,监督到位,耐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节期间,我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支持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下,筹办了以"尊师重教"为主题的班刊展览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极大肯定。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是高等师范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当前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师资培养过程中,“人情式”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使实践教学遭遇瓶颈,地方小学在与师范院校合作共建专业实践基地中表现普遍消极。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受阻,严重制约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当前师范专科学校发展的关键。本文拟探索师范院校与小学开展校际合作共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效机制,力图寻找既可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又可提高合作基地的办学水平、促进教师能力提高,实现多方共赢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为师范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可行性参考。

一、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遭遇发展瓶颈

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首先考虑便捷原则,“就近、交通便利,便于师范院校师范专业领导和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与管理,也利于节约实习经费”[1]。基于此,师范院校通过各种途径与目标小学沟通,让其“自愿”签署协议,承接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师范实践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试做、实操等手段,在小学教师和师范教师双重指导下,学习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活动组织、作业批改甚至学校管理等多方面技能技巧。这就要求师范生的实践活动要深入到小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基地领导和教师态度不积极,师范院校在安排实践活动时不敢做过多或过高要求,在工作开展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实践基地领导缺乏重视

师范院校为了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更多的是考虑自身实践教学的需要,较少甚至没有考虑基地的需求,没实现“双赢”。许多基地领导认为是为师范院校提供廉价的实践教学场所,基地没有从中受益,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还要承担实习学生的安全及本身教学质量下滑的风险,所以小学(特别是在当地有些声誉的小学)不愿签署基地建设协议。大部分基地是师范院校通过校友、师生、朋友等关系进行沟通,小学碍于情面勉强接受,进行实践教学安排时,基地领导多不会尽心尽力。这样的基地,当关系人还在校时,基地使用可能还比较顺畅,一旦关系人离校,基地也就流失了,难以长久稳定。

(二)教师参与实践指导的动力不足

教师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在基地小学教师和师范院校指导教师中都存在。由于基地对实习学生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安排实践教学任务时,多是安排临时性任务,指派给有关班级的任课老师或班主任,且往往没有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劳动报酬或其他形式的表彰。“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学校下拨的教学经费基本只能维持正常的课堂理论教学,没有更多的剩余用于实习基地建设”[2],师范院校能给予指导教师的报酬非常有限,这造成许多承接任务的小学老师认为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工作上消极应对。而对于师范院校指导教师来说,由于实习基地态度消极,使他们觉得到基地指导实践教学是一种有求于人的事情,工作难以开展,难免也会产生畏难情绪,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三)基地使用功能单一

师范的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基本上都停留在提供见习、实习场所的层次上,没有更深层次的合作。虽然签署的协议中也有师范院校为基地小学提供服务和帮助,但多数此类条款设定的都比较模糊,比如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等,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双方对基地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财力保障,教师积极性不高。基地小学为师范院校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场所,小学从中没有受益,这也是教师们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新思路:由“人情式”到“共赢式”转变

当前“人情”式的基地建设模式,使小学被动接受师范院校的邀约,基地建设仅师范院校受益,这是制约基地长期稳定发展和高效利用的症结所在。有研究者提到“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后需要尽可能巩固、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做到‘双赢’”[3],只有双方都能从合作中获得益,合作关系才能长久维系,基地建设才能得到良性发展,所以在建设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时,可从满足参与单位、教师、学生不同利益诉求的方向进行考虑,寻求利益共同点,采取“共赢式”的方式设计共建模式。

(一)以师范院校、基地小学共同发展为出发点

地方政府的参与可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获得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能更好地调动各方建设的积极性,使基地的发展更稳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具有管理、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职责。教育发展离不开智力支持和优秀师资,而这正是师范院校可以提供的。师范院校可以为当地基础教育出谋划策,为小学师资能力提高建言献策,把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之一,可使师范院校的智力成果服务于社会,又可获得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提高小学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二)以师范教师与小学教师共同成长为基础

师范院校专业教师和小学老师能否受益,是基地能否良性发展的基础。教师的受益包括物质奖励和职业发展两个方面,大规模的物质奖励各方都难以做到,但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却是可行的。比如,对师范院校与小学教师共同开展的课题研究给予优先支持、把师范院校教师在基地的工作与挂职锻炼相结合、把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与小学教师的在岗研修相结合等等。此外,将促进在职教师职业成长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建设规划中。

(三)以师范生与小学生共同进步为目标

师范生及小学生是实践教学的施行者和受体,在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师范生的实践对象就是小学生,实践的内容涉及教育活动的多个方面,比如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班级管理等等,而很多师范院校在设计实践教学实施计划时,关注的是师范院校学生,基本没有关注到小学生,许多参与实践活动的小学老师都认为,基地的建设收获最大的就是师范院校学生,这也是许多小学不愿意成为基地的原因。毕竟参与实践的师范生由于经验、能力方面的不足,如果在实践过程中不注意加以引导,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严重的会造成小学教学质量下滑,甚至引起小学生家长反对。因此,在基地建设使用过程中,要统筹兼顾,认真设计实践教学实施计划,要把负面影响转变为正面影响,使师范院校学生和小学生都有收获,共同进步。

三、“共赢式”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步骤

(一)争取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扶持

市县级政府具体管辖小学,又有一定的制定政策并进行实施的权力,也有一定的财政话语权,且市县所拥有的小学数量基本上能满足师范院校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需要,节省师范院校成本,同时市县政府对本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发展往往也有迫切的需求,易于沟通达成共识。在选定好目标市县后,师范院校需组织精干队伍,对拟合作开展基地建设的区域进行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了解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如果是师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师范院校可以提出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搭配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补充,使结构趋于合理;如果是师资能力不足,师范院校可以提出在基地建设中送训到校,开展师资培训等。总之要找出市县政府最希望解决的教育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并把这些对策融入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这样就易于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获得支持。

(二)与政府、小学基地共建管理队伍和师资团队

要让实践基地稳定发展并良好运转,离不开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在取得当地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应马上组建队伍,其中管理队伍可设两级:第一级为中心领导组,可由市县分管教育的副县(市)长或教育局长任组长,师范院校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师范院校教务处长、各专业系主任及各拟建实践基地的小学校长为成员,指导整个市县的基地建设,并制定有关政策。第二级为实践基地小学工作领导小组,可由小学校长任组长,师范院校专业系主任及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两校各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组成,具体承担起基地各项实践教学工作。许多师范院校都会安排学科专业教师承担,学科专业教师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可能是佼佼者,但指导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却并不一定在行,同样的,小学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但如何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参加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初次接受指导任务的老师也备感吃力。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48.6%的师范院校学科教师和60.5%的小学教师认为自己能指导大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但有些吃力,需要必要的辅导。因此,组建起队伍后,首要任务就是对两校的各学科骨干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一支能为学生实训提供指导的师资队伍。

(三)共同制定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和计划

管理团队建立起来后,双方就应根据师范院校的需要和小学的实际,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给予的政策,着手制定基地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规定各方的责、权、利,有明确工作任务,要使参与人员了解做什么、怎么做。比如,可以制定小学教师在岗研修制度,规定师范院校每学期有责任为基地教师送训到校一次,基地小学老师有免费获得培训机会的权利,同时,小学老师在岗接受培训研修期间,有指导大学生开展教育实践的义务等。这些条款通过制度规定下来后,即使参与人员变更,其他人员开展工作时也有章可循,能顺利实施。师范院校和小学根据制度规定,结合学校的教学和工作需要,以一学期为单位,把需要在基地中完成的任务,在学期初就列入各自的学期工作计划中,双方人员都能提前做准备,且能提前设计和规划。

(四)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丰富工作内涵

师范院校与小学的互动交流越频繁,越能相互了解,联系才会越紧密,才能促进基地的稳定发展。而要高频率地使用基地,就要充分了解双方需求,挖掘基地资源,丰富基地工作内容。比如增加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使其既面向大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又面向师范院校教师、小学教师,承担其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师资培训等任务。甚至是面向家长和小学生,承担起家校联谊,亲子课外活动的任务,有任务就会有活动,基地承担的任务多样,活动就会丰富多彩,各方也能通过活动受益,基地的发展就会充满活力。另外,也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教育实践模式来加强与小学基地的长期互动。比如,对于实践基地离师范院校区较近的,可改变原来的阵风式集中见习模式为师徒制的分散见习模式,由基地小学老师带3-5位师范院校学生做徒弟,每周固定的时间(师范院校学生校内无课)到小学基地跟随师父学习,并在师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作业批改、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组织甚至是课堂教学活动。

(五)加强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反馈和评价机制

实践教育基地各项工作任务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以及及时反馈和准确评价,是基地运行效率的保障,也是基地稳定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管理和评价的对象众多,时间跨度长,要做到有效、及时和准确,仅用常规的驻点指导、巡查、座谈等方式,确实难以做到。当前便利的互联网技术为监督和管理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远程监控、指导和管理,同时在实习结束时,利用系统的管理数据,对学生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实践教学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教育实践要求必须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共赢式”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使所建设的基地真正做到长期、稳定高效运行,并能更好地培养小学师资。

参考文献:

[1]李斌.对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认识[J].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114.

[2]梅德平.影响实习基地稳定的因素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以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24):4.

第13篇

摘 要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和数量迅猛发展,因此,高校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实习基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民族院校由于地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如何结合民族地区资源,发挥其资源优势,建立具有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实习基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民族地区民族院校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通过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大学生实习基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大学生实习基地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基地建设发展建议,促进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民族院校 实习实训基地 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学生进行教育专业训练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保证培养合格的中学师资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教育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促进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可以检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规格和质量,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实习基地是大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重要载体,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实习实训基地功能的发挥,也关系到学生实习教学质量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将地区优势跟民族文化相结合,明确教育培养目标,突出民族院校的办学特色,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民族院校实习基地,进一步促进民族院校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审视民族地区民族院校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分析其发展存在问题,提出民族院校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和方法,积极推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教育实习基地的改革,为民族院校教育实习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建设的44个校内外实习基地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知网,学校图书馆查阅体育教学实习以及教育实习基地的相关资料,了解国内体育教学实习以及实习基地现状、发展以及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2.实地访谈法。对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主管领导、体育学院教师,各实习基地分管领导,实习基地教师以及学生进行访谈,详细了解实习基地建设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3.问卷调查法。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内容,对体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查内容,统计体育实习基地建设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4.实地考察法。随机抽取部分实习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习基地的实习资料以及管理文件资料,实习场地器材、学生后勤保障以及实习学生反馈信息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实习基地基本情况

湖北民族学院根据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和《湖北民族学院实习工作管理规定》,共建立了44个实习基地,分布在恩施州各县市,以及龙山县、黔江区、广水市和宜昌市。具体分布见表1

(二)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实习基地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面向基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人。师范生进行教学实习是高校培养人才计划中重要环节,教学实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专业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教学实习,而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是高校进行教育实习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建设一批示范教学基地和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湖北民族学院地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学校,创建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是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体育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实习基地的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基地建设的不系统、不均衡、不规范等问题。

1.实习基地建设困难。实习基地的建设,既要考虑基地能容实习生的数量,有要考虑教育实习的质量。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建立实习基地学校统一和实习基地签订协议的,由于经费紧张,建立适合体育学院学生实习的基地的学校就比较困难。

2.实习基地质量参差不齐。各个实习基地地理位置不同,有的是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不够,客观造成了与学院学生实习的质量下降;还有部分中小学对实习工作不重视,实习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学生实习的作用。

3.学生指导教师任务多,没有公平、合理的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考核。学校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一般是实习基地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通过调查了解到,除了指导实习学生,他们自己也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工作,所以平时对学生的指导一般较少,对最后实习结束学生的考核考核也不够客观。

4.实习学生管理体制不完善。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存在较大漏洞,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

为了使体育学院实习基地的建设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学实习需要,需要全面系统的建设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功能,适应当前教育实习改革的需要,不断深化和加强对体育学院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实习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1.建立健全实习基地规划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

传统的湖北民族学院教育实习管理方法是采用混合组队实习(各学科学生混合组队)和分散自主实习两种模式,但是这种实习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实习基地管理较为机械,对实习学生管理懒散等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教育实习基地制度及管理机制。首先建立新型实习基地管理体系,由湖北民族学院、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实习学校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其次,完善实习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学校选派优秀老师到实习学校,与学生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另外加强对实习指导老师的监督管理,对学生实习全程进行监督,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对实习学校对相关实习工作落实情况以及基地建设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建立实习基地评估体系

建立湖北民族学院实习基地评估体系,首先要研究实习基地评估指标及其内容,在评估内容和指标应该包含以下方面: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教学安排、基地建设的具体工作计划、基地建设需要的条件、实习实践场地,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制度、实习实践指导人员、双方合作目的、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实习师生的食宿、学习、交通等安排、协议合作年限等。

3.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

实习指导老师队伍建设直接决定了实习学生实习效果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派上要严格把关,选拔那些富有经验,具有责任心,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其次,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采用多种形式的会议、讲座等。第三,构建实习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多层次开展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一是对实习学生实习效果,比如讲课、说课等反馈实习指导教师培训质量;二是对实习指导教师综合素质,如业务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三是实习学生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谈话等方式了解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四是同行评价,在实习学生实习期间,有实习带队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之间互评。

参考文献:

第14篇

教育实习是师范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合格人民教师的基础。为使学生掌握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我们小组17名同学,自200x年9月14日至200x年10月27日,在xx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教育教学实习。现将我们小组的实习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我小组17名同学于200x年9月13日到达xx职业技术学院,原xx师范学校。由李老师带队,分别在一、二、三、五年级各班进行教育教学实习。

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兢兢业业,工作踏实。每位实习生均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虚心求教,实习期间每位实习生的上课课时在6节以上,承担了实习学校一年级到五年级个别班级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英语、政治等课程,并且每人都承担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上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同时积极互相学习,每位实习生的听课记录在10次以上,每位同学都有六个以上新教案,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其中xxx等人的教案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超过了学校规定的要求,xxx等人还以高质量的教学调查报告展示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在班主任工作上认真负责,每位实习老师都能深入学生了解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有的放矢的开展班主任工作。其中xxx等人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实习生。总之,每位同学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受到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赞扬和评价。

二.实习成绩

在教学实习上,我们严格按照学校对实习生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和学校对实习老师的部分规定,从准备教案(查资料)——备课——检查教案(指导老师签字)——试讲——上讲台。各个环节我们都能够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在锻炼自己的同时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另外,我们也能够与原任课老师配合,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作为原班主任老师的助手,从早上的跟早自习、查人、搞卫生、开主题班会等活动,以学生的自觉自愿的学习态度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为目标。我们在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别情况后,通过个别交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以自身的经历为突破口来教导学生和要求学生,让他们能够以更高的目标来要求自己。通过班主任实习,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提高了对学生整体情况和个别情况的了解能力,我们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在以老师的身份要求学生的同时又以一名学生的身份来反思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认识到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了用一颗宽容的心和平常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各方面的基本素质都能够得到提高。

通过实习,同学们普遍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提高。主要有:

1、通过实习,了解了本专业的前言科学及发展方向,为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通过实习,同学们对教学的现状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更为恰当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3、通过实习,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师范生从师任教技能,克服了胆怯心理,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4、通过实习,同学们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更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

5、通过实习,同学们增强了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5分钟的课堂讲授,无疑是口头表达的最好锻炼方式。

三.实习建议

1、应严把大学微格教学关,让所有实习生在走出校门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

2、同学们普遍感到应加强学生的信念教育,让他们树立更加明确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

3、到实习学校后,应争取多观摩优秀教师授课,明确职业学校教学的特点。

第15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专业;职前教育;就业力;创新性人才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变革,在人才培养的出口环节——大学生就业中,单一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竞争力相对较弱。作为“人才培养母机”的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数量面对基础教育阶段性生源逐年减少、各中小学处在定编阶段、就业岗位存在萎缩的趋势,以及综合性大学培养教师力度加大的冲击性压力,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有没有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能不能在教育岗位上发挥作用,有没有不断发展的潜在能力,成为社会需求与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因此,针对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高校职前教育的完善与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的职前教育形势

1.教师教育体制由封闭走向开放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国家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并”“转”“升”等方式将原有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整合为两级师范教育体系,以更优质的资源和更集中的精力建设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本科师范大学,从而完成了师范教育的整改和转型。根据国情,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理工院校也可以办师范学院和教育学院,参与中小学师资培训。由定向、封闭走向多元、开放已成为师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小学教师由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等多渠道培养已成为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尽快完成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变和发展,对现有师范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多样化综合教师培养体系便成为切实可行的创新点。

2.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为基点,实现学科与专业的整合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这是在终身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具体体现。相应地,教师教育资源整合问题也被提到了重要地位,其核心问题包括:更新专业设置,增强专业适应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标准,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重;在课程设置上,体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理念,根据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师范专业的教学质量的目标,调整课程结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奠定培养发展型教师的理论基础。

3.强化教育实习管理,建立科学完备的教育实习制度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前学习教学技能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目前,教育实习主要存在时间短、目标简单、形式化严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制度建设。具体而言,包括延长并将实习时间分期分段利用,明确实习地位与作用,赢取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与广泛协作,完善实习成绩的考评标准,健全实习过程的考评监控体系。

二、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职前教育的意义

1.促进高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大学生可以通过职前教育、培训得到发展和完善。为了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高校必须结合时展要求,合理设置专业培养方案,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2.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对自身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展特点和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职前教育是该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内容。帮助大学生总结自己从事教师职业所具备和不具备的职业特征,可以促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尽快缩短与在职教师之间的差距,为适应教师现实工作前景做好准备。

3.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师职前专业发展主要是指根据教师职业自身条件和培养体系,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措施,实施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紧密联系的整体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后备军,是即将担负起中小学生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群体。提升该专业大学生的职前职业教育能力,可以促进他们职前专业发展水平,为他们职后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针对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职前教育途径

1.实行专业分流,加强职业情感培养

一些学校对开展教师职业情感培养重视不够,使许多师范生对教师职业了解不多,对教师职业的喜爱度不高。所以,高校要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学生入学时按照学院招生,不再区分教师教育专业和非教师教育专业,实行学分制管理平台上的自主选择。大学生在修完一学年所在学科领域的基础课以后,再确定是否继续修读教师教育专业。他们一旦确定继续修读教师教育专业,除修完所在专业规定的专业课程外,还必须修完教师教育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所有理论及实践课程,并取得规定学分。同时,高校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实行专业分流,确保喜欢教师职业、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兴趣并且具有教师潜质的大学生进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该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后续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

在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要面向大学生积极开展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通过优秀中小学教师的观摩课、定期举行教学比赛等途径,开展教师职业荣誉感教育,增强他们的职业兴趣。也可以通过延长见习时间,将见习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师教育学习过程,为该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提升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优化课程内在结构,强化微格教学等方式,增强实践性技能

目前,导致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忽视大学生职前实践性知识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传统课程设置所导致的课程结构失衡等。因此,调整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结构和比例,在增加教育课程门类、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整合教育课程内容的同时,采用微格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教师职前实践性知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合格教师的培养,也为其职后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微格教学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或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是以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技能训练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信息反馈直观、形象、及时,有利于提高训练效率,也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思维。微格教学通过提供特定的训练环境,使较为复杂的课堂教学环节得以精简,并借助即时性的反馈意见,对于提高本专业大学生专业素养和信息搜集等职业能力有很大帮助。

3.改进教育实习模式,阶段性结合全程化,培养创新性人才

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的必经阶段,是检验和提高学生教学技能的最佳途径。教育实习应该建立在实习生的需要和兴趣上,将实习生视为一个准教师和正在成长中的学习者,鼓励他们在实习中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践自己的设想,思考并坚定自己的从教愿望。另外,高校应该增加实习课程比例,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同时,应该给学生建立创造性的环境,如设立一些教育实习方面的竞赛、科研评比等,增设相应的创新学分,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

尝试推行教育实习全程化,适当延长实习时间。例如:从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开始,每一个阶段(如一个月或一个学期)进行特定时间的教育见习,导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既有基础,对师范生教学的基本方法、基本环节、基本技能和教育技术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见习辅导,学生可以在自身知识层次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得到阶段性的收获。这样,最终化零为整,延长教育实时间,学生可以掌握安排教学计划和班级工作计划、备课、编写教案、试讲、上课、实验指导、课后指导、作业批改与讲评、考试与成绩评定、组织课外活动、进行教育专题等一系列工作的能力。这种教育实习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思维风格、人格特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创新型教育人才。

此外,高校还可以增加教学科研活动、行政工作实习等其他实习内容。学生参加教学科研活动,可以获得与其他在职教师直接对话和交流的机会,形成问题意识,把学习与实践过程视为一个研究过程。行政实习可以以实习学校的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行政部门为实习单位,全面了解中小学的教育运行方式,熟悉校园文化氛围,拓宽专业知识面。

4.加强对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大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及时与学生交流,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教育,所以教师必须具备与学生、家长、同事以及领导经营和谐关系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在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得到培养。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帮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尊重和接纳别人的方法,比如学校在寒暑假可组织支教或实习实践,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技能,又可缩短他们参加工作后的适应时间,增强就业竞争力。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功能,大力发挥师范学生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功能,举行师范技能比赛、组织师德论文撰写大赛等。指导学生借助各种社团活动锻炼交往能力,积极主动寻找发展资源,促进大学生与教师职业有关的服务性、持续性、反思性等能力的发展。

总之,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师素养为源头,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是提升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体现。高校通过努力拓展教育渠道与空间,有机整合教育资源与条件,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开放性、多元化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推动教师职业和教师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宏.提高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莫海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3]阚赤兵.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的构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4]胡惠闵.论我国教师就业市场的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