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运维工程师工作计划范文

运维工程师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运维工程师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运维工程师工作计划

第1篇

Abstract: The quality issue of I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s has drawn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customers and service providers. The service quality improvement can start from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for customer needs and the status of services, through the analysis for the service quality problems and their root cause, to find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Quality improvement using project-oriented approach to manage and implement, through the project plan and start meeting for formal confirmation of quality improvement objective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work smoothly. IT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focus and fundament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according PPMT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to define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fundamentally improve I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quality.

关键词: IT服务管理;运维服务管理;服务质量改进;管理体系建设;PPMT实施框架

Key words: IT service management;operation service management;service quality improvement;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PPMT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中图分类号:C931.2;C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168-04

0 引言

当前,国内已经步入“服务经济”的发展阶段,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信息化在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使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IT运维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因此,IT运维服务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的重视。在IT运维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同时,IT运维服务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相关客户和服务提供商的关注。

笔者有幸参加了W公司所承接的广州市某信息中心网络平台与IT设备维护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的IT运维服务质量改进工作。在提供本项目的服务过程中,W公司收到了客户方领导层对服务质量的严重不满和投诉。笔者作为公司后端的IT服务管理咨询顾问,受命启动专门针对本项目的IT运维服务质量改进项目(以下简称本质量改进项目),着手改进其服务质量并提高客户满意度。本文将笔者在本质量改进项目中的主要实施方法和过程进行介绍和展现,希望能够给同样关注IT运维服务质量的同行们一点启发和帮助。

1 对客户需求与服务现状的调研和分析

任何服务质量的改进都是源于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和对服务现状的调研和分析[1]。笔者在介入本项目之初,就将重点工作放在对客户需求的调查了解、以及对IT运维服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两个方面。

通过与客户方和前端一线服务团队的充分交流、以及对服务情况的现场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阅和分析了本项目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项目合同书等关键资料,笔者了解到W公司在IT运维服务提供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需要进行重点质量改进,以尽快提高用户的服务体验和客户满意度。

①没有为客户提供针对三年服务期的一整套目标明确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没有帮助客户理清和优化IT服务管理业务流程;在日常服务过程中没有认真落实IT资产管理办法,没有为客户提供一套定制的IT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并有效使用起来,最终导致客户的IT资产失去应有的管理,过去一年中IT资产数据基本没有与实际情况同步变更,目前整个IT资产数据不全不实。②客户需要对全区电子政务网络提供系统化的诊断和保养,解决目前该网络可靠性不高、上网速度慢的隐患,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开展;客户强调提供服务的应当是一个有技术梯度的专业网络团队,而不仅仅是一名前端服务工程师。③提供服务的IT服务工程师技术能力不足,一个故障要反复上门几次才能解决,服务只能依赖于个别技能较好的服务工程师。④每月例会上客户提出的服务目标和要求尽快改进的重大问题基本无法实现,计划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没有开展,用户的真实需求没有上传到公司,造成公司的决策偏差。

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运维服务计划和实施方案、资产普查、IT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的定制开发与应用、专业网络团队的诊断和保养、知识管理和业务培训、团队管理、问题管理、会议管理等方法分别予以解决。但是,如果只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也很难真正解决客户在未来可能遇到的其它问题,只有充分挖掘上述四个方面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这些问题的本质原因,才能真正保证以后的服务能够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笔者对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W公司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偏差和沟通不畅,二是W公司没有一整套严格的标准化的IT运维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由于沟通不畅和需求理解偏差,所以客户的重点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实现;由于缺乏标准化的IT运维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所以需求理解偏差没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计划和检查没有开展、不能发挥团队能力。而这两个方面的最根本原因,则是W公司没有真正建立科学的标准化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因此,笔者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重点放在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2 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计划与项目启动

在明确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重点以后,在着手开始质量改进工作之前,首先要得到客户和W公司双方领导的确认,以保证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能够真正实现对运维服务质量的改进目标。因此,笔者在前期调研和分析基础上,草拟了《运维服务质量改进工作计划书》,在征求双方领导和运维服务团队负责人等主要项目干系人的意见并获得通过后,召开了“运维服务质量改进工作项目启动会”。启动会上有客户方领导、W公司高层领导、运维服务团队负责人(包括运维服务项目经理和W公司运维服务中心项目总监)、运维服务质量改进项目负责人(笔者)和其他项目干系人到会参加。通过项目启动会的召开,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项目目标和工作范围、项目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项目团队成员和分工、项目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项目进度计划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和确认,从而正式将质量改进工作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确立下来,并使本质量改进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得到各方面的正式确认,从而为质量改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管理基础。

根据项目启动会上确定的质量改进工作计划书,本质量改进项目的总体目标包括完善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IT资产与运维管理系统软件的定制开发、IT资产普查与资产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网络诊断和优化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加强对IT服务工程师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完善运维知识管理和知识库、对用户提供常用软件使用和常见故障处理的培训等七个方面。在这七个方面的总体目标中,第一个目标“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是重点,其它六个目标在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后,都要将其工作内容形成规范和制度,并集成到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中去,从而保证W公司在今后的IT运维服务过程中、以及其他的IT运维服务项目中,能够始终保持改进后的服务质量,并使本项目的经验得以固化和重复使用。因此,笔者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重点集中在“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这个目标上,其他目标的实现则根据任务类型由其他项目干系人分工负责。例如,“IT资产与运维管理系统软件的定制开发”由W公司软件研发中心负责人负责完成;“IT资产普查与资产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和“对用户提供常用软件使用和常见故障处理的培训”由运维服务项目经理负责完成;“网络诊断和优化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由W公司运维服务中心二线专家团队负责、“加强对IT服务工程师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和“进一步完善运维知识管理和知识库”由W公司运维服务中心后端的IT运维服务管理咨询团队负责。这样分工负责后,质量改进项目的七个目标就得以落地执行。

3 IT运维服务管理的实施框架与体系建设

在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首先需要确定一个科学的IT运维服务管理实施框架。目前实施IT运维服务管理的较成熟和普遍的方法是ITIL最佳实践[2]和ISO 20000国际标准。综合企业再造理论[3]、多层BPR实施体系结构[4]和技术管理咨询的PPT模型,IT运维服务管理的规划与实施,需要从作业流程(Process)、组织架构(People)、管理与评估系统(Management)、IT技术和工具(Technology & Tool)、企业文化和观念(Culture)这五个方面进行考虑[5];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前四个方面(即PPMT实施框架)实施IT运维服务管理,然后逐渐向第五个方面(即企业文化)渗透(如图2所示)。因此,在本质量改进项目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中,笔者采用PPMT实施框架进行服务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

根据PPMT实施框架及项目需求,本质量改进项目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IT运维服务管理业务流程及其配套的数据表单和统计报表的设计、运维服务管理组织结构及其岗位职责的设计、运维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的建立、IT资产管理及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四个方面,在完成上述四个方面的设计以后,再将设计结果在IT运维服务项目过程中实施和应用。在设计和实施时,均要遵守“作业流程组织架构管理与评估系统技术和工具企业文化”的先后顺序。

4 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

根据W公司与客户的项目合同及其招标文件要求和投标文件承诺,在本质量改进项目中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可以从本项目的IT运维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与服务级别、运维体系框架和各服务管理工作流程、运维服务组织结构及岗位职责、相关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相关数据表单的格式设计与填写说明、相关统计报表的格式设计与数据来源、IT资产管理和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的需求分析与设计说明等七个方面进行展开。在这七个方面的设计过程中,要兼顾考虑吸收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另外六个目标在工作中形成的规范和制度,将其经验和成果集成到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中来。

4.1 IT运维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与服务级别一般是由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投标文件的承诺所决定的,然后再结合IT运维服务提供商(例如W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现状进行设计和规定。

4.2 运维服务体系框架主要对所有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总体规划和说明,并通过服务管理流程关系图对各流程的前后衔接关系进行描述和说明;然后通过各服务管理工作流程的详细流程图对各工作流程在各种情况下的处理规则进行描述和说明。在本项目中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主要包括服务级别管理、IT资产管理、日常工作管理、常用服务流程、备件管理流程、桌面运维流程、网络运维流程、其他工作流程等八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括多个服务管理流程,总共包括21种管理流程。究竟应当包括哪些流程,应当根据具体运维服务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结合ITIL最佳实践和ISO 20000标准进行梳理和设计。

4.3 运维服务组织结构一般由IT运维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双方参与本项目的人员组成,一般可以分为一线、二线、后台支持、第三方支持等四个级别;运维服务项目经理一般介于一线和二线之间,作为一线服务团队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二线服务团队的成员之一。在确定了服务组织结构后,再根据所设计的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的需要进行岗位分工,再根据岗位分工确定各个岗位的职责;通常可以分为客户方管理人员、运维服务项目经理、服务台、服务工程师、配置管理员和服务助理等岗位或角色。

4.4 相关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一般是指在IT运维服务管理流程以外、无法或不便于通过流程方式进行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它作为运维服务管理流程的有效补充,使IT运维服务的提供过程实现进一步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在本项目中的相关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服务台工作规范、日常运维服务规范、网络运维服务规范、资产普查工作规范等方面。其中服务台工作规范又包括服务热线接听规范、故障判断技术规范、事件类别判断方法、事件优先级判断方法、服务单回访规范等;日常运维服务规范又包括上门维护服务规范、备件库管理规范、运维档案管理规范等;网络运维服务规范又包括网络设备日常维护规范、网络安全运维规范等;资产普查工作规范又包括普查工作组织架构、普查人员上门服务要求、普查准备工作、普查工作注意事项、普查数据检查标准、普查数据录入和统计规范等。具体应当包括哪些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也没有一定之规,主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服务管理需要而制定,制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服务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经验。

4.5 相关数据表单的格式设计主要是根据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的需要,在某些服务管理流程的某些环节需要工作人员填写相应的数据表单,则根据该环节和整个流程的需要、以及后期统计报表采集数据的需要进行表单内容和格式的设计。在本项目中的数据表单包括了常用数据表单、备件管理表单、桌面运维表单、网络运维表单、资产普查表单和其他表单等六大类。其中常用数据表单包括服务单、用户投诉处理单、收款服务单等;备件管理表单包括备件借用登记表、备件清单、备件出入库登记表等;桌面运维表单包括设备采购验收单、设备采购汇总表、设备采购明细表、资产报废登记表、资产报废意见书、供应商维修设备回执单、设备维修回执单、设备维修报价单、设备采购报价单、升级换件登记表、用户入网申请单等;网络运维表单包括网络故障报告、网络系统端口登记表、配线间钥匙借用登记表、网络巡检报告表等;资产普查表单包括资产登记表、资产普查汇总表、资产普查明细表、资产标签等;其他表单包括知识库表单、配置变更登记表、日报检查问题记录表等。

4.6 相关统计报表的格式设计主要是根据IT运维服务管理的各种管理需要,从各服务管理流程和相关数据表单及数据库等数据源中采集数据,从而对需要生成的相关统计报表的格式和数据来源进行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供运维服务团队的管理者和客户方管理人员了解运维服务状况,并据此进行服务管理。在本项目中的统计报表主要包括服务单统计报表、故障报修统计报表、硬件故障统计报表、网络故障统计报表、软件故障统计报表、服务质量统计报表、资产统计报表、服务费用统计报表、运维服务周报和月报表等九大类,在每个大类中又包括多种具体的统计报表,共计有45种统计报表需要进行格式设计和说明。

4.7 IT资产管理和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是对前述的服务管理流程、服务组织结构、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数据表单、统计报表等内容的固化,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方式将其固化到计算机程序中,从而保证这些管理规则的严格执行。因此,对该系统软件的需求分析与设计应当在前述各个方面的设计基础上进行,同时兼顾今后可能存在的变革,并适当考虑软件系统的灵活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根据本项目的具体需求,其IT资产管理和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个性化视图、事件管理、网络运维管理、资产管理、运维档案管理、厂商资料管理、知识库、统计分析报表、用户意见反馈、系统管理等。

5 项目实施结果与结论

笔者根据本文前述的实施方法和过程,对本项目的运维服务质量进行化化和改进。由于本项目的服务质量对客户和W公司双方都有较大影响,所以本质量改进项目得到了双方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从而较顺利地完成了质量改进工作任务,取得了预期的质量改进效果。

本质量改进项目的成功实施,验证了笔者在实施过程中所应用的项目化管理和实施方法、PPMT运维服务管理实施框架、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等,在IT运维服务管理及其质量改进中是行之有效的。IT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服务提供商“建立起一套持续改进的机制,使自己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服务质量问题。这对关注IT运维服务管理及其服务质量的其他同行们,无论是客户还是服务提供商,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戴颖达.质量管理实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荷兰]Jan van Bon.IT服务管理——基于ITIL的全球最佳实践[M].章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李福海.管理学新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

【关键词】 生产变电检修监控督导分级监督

1 工作描述

以每月生产平衡会确认的月度停电工作计划(包括预试、定检、大修、技改项目)为依据,由安监部对确认的停电工作计划逐条进行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划分确认。并落实每条计划工作的监督人(运维、安监专责)后下发各部门实施。监督工作实施由运维部生产调度月度计划下达时,通知监督人提前做好到位准备,根据实施由运维部、安监部专责现场监督(包括调度下令、变电操作、工作票办理、施工过程、标准化作业开展情况、各单位领导到位情况等)进行全过程现场监控并记录,于次月生产平衡会由监督人对现场进行点评,并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形成闭环,对于临时工作,在工作申请批准后履行上述程序。

2 主要做法

2.1 现场分级定义的划分

(1)I级工作现场:1)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多间隔设备集中检修工作;2)500千伏线路检修的停送电操作;3)500千伏母线的停送电操作;4)上级明确要求的必须领导到位的工作。

(2)II级工作现场:1)大型复杂的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母线大修(如多处支持瓷瓶更换);2)110千伏及以上主变等大型设备吊装等复杂的工作;3)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多间隔设备集中检修等;4)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主变大修(或技改)工作;5)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技改、大修及清扫工作;6)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主变和母线检修的停送电倒闸操作;7)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母线检修的停送电操作;8)220千伏及以上的母线倒换操作。

(3)III级工作现场:1)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单一设备大修、更换工作;2)110千伏以下电压等级多间隔设备集中检修等;220千伏及以上母线、主变保护定检(或综自改造)工作;3)110千伏线路大修、技改及清扫工程;4)110千伏电压等级母线及主变检修的停送电操作;5)220千伏电压等级线路停送电操作;6)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单一设备(如: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电容器等母线附属设备)检修的停送电操作。

(4)Ⅳ级工作现场:1)110千伏电压等级单一设备(如: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电容器等母线附属设备)的检修(或技改)、预试及保护定检工作。2)10千伏带电作业项目(除绝缘子检零、红外线测温项目外)。配网更换配变、开关、杆塔、更换绝缘子等技改项目;3)110千伏电压等级单一设备检修的停送电操作;4)10千伏~35千伏电压等级母线的停送电操作。

(5)Ⅴ级工作现场:1)10~35千伏电压等级单一设备检修(或技改)、试验和保护定检工作;2)变电站内(或配电台区)非生产土木工程等;3)10~35千伏单一设备(母线除外)检修的停送电操作。

2.2 现场监督工作开展方式

(1)以每月生产平衡会确认的月度停电工作计划(包括预试、定检、大修、技改项目)为依据,由安监部对确认的停电工作计划逐条进行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划分确认,运维部根据专业落实每条计划工作的监督人(运维、安监专责)后下发各部门实施。监督工作实施由运维部生产调度月度计划下达时邮件通知监督人提前做好到位准备,根据实施由运维部、安监部专责现场监督(包括调度下令、变电操作、工作票办理、施工过程、标准化作业开展情况、各单位领导到位情况等)进行全过程现场监控并记录,于次月生产平衡会由监督人对现场进行点评,并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形成闭环,对于临时工作,在工作申请批准后履行上述程序。

(2)Ⅴ级工作现场由实施部门开展全过程监督管理。

(3)当多个现场发生工作冲突时,应以高级别督导为主。

(4)到位人员应提前了解操作和检修任务,了解“三措”、危险点及预控措施、事故预想及应急处理预案。

2.3 重点监督检查项目

2.3.1 运行操作监督检查项目

(1)调度下令是否及时、下令方式是否合适;

(2)是否按规定工作准备操作票;

(3)操作是否及时;

(4)是否按照规定全过程录音。

2.3.2 现场安措布置

(1)是否按照规定装设接地线和装设围栏,围栏装设是否规范;

(2)安全措施是否完善,是否满足现场需要。

2.3.3 工作许可过程监督检查项目

(1)工作许可是否及时、是否会同工作负责人到现场确认所做的安全措施;

(2)工作票办理是否及时。

2.3.4 作业过程监督检查项目

(1)是否召开班前会、告知危险点、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规定分别签字;

(2)工作安排是否有序;

(3)是否有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并经过相关领导审批;

(4)标准化作业书是否按照项目逐项进行;

(5)所列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措施是否完善。

2.3.5 工作终结过程监督检查项目

(1)工作终结是否填写工作票备注栏;

(2)全部工作完毕后,工作班是否清扫、整理工作现场;

(3)工作班成员是否已经全部撤离工作现场;

(4)工作负责人是否会同工作许可人对工作现场进行检查;

(5)工作票上所列临时安措是否拆除;

(6)工作许可人是否向调度及时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

2.3.6 工作现场文明生产方面

(1)物品摆放是否整齐,是否分区摆放;

(2)地面是否保持干净,清洁。

2.3.7 送电操作及其它监督检查项目

(1)送电操作是否及时;

(2)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是否按要求到岗到位。

3 特色亮点

使安全生产组织有效运行,采用过程方法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对公司属变电站内的调度下令、运行操作、检修、维护及改造施工全过程跟踪督导、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和持续的改进,使各级领导、各部门对现场工作加强全程监控,以实现检修过程可控、在控、能控,工作行为更加规范,实施现场管理标准化,达到提高工作标准和提升输变电设备可靠性管理水平的目的。

变电检修全过程管理PDCA循环。过程管理是指: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部分,即PDCA循环四阶段。

3.1 过程策划(P)

以每月生产平衡会确认的月度停电工作计划(包括预试、定检、大修、技改项目)为依据,由安监部对确认的停电工作计划逐条进行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划分确认,运维部根据专业落实每条计划工作的监督人(运维、安监专责)后下发各部门实施。

3.2 过程实施(D)

监督工作实施由运维部生产调度月度计划下达时邮件通知监督人提前做好到位准备,根据实施由运维部、安监部专责现场监督(包括调度下令、变电操作、工作票办理、施工过程、标准化作业开展情况、各单位领导到位情况等)进行全过程现场监控并记录,于次月生产平衡会由监督人对现场进行点评,并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形成闭环,对于临时工作,在工作申请批准后履行上述程序。

3.3 过程监测(C)

监督人将现场调度下令时间、操作时间、检修人员到位时间、办理工作票时间、开始工作时间、工作办理结束时间、送电操作时间及变电人员到位情况、检修到位情况、检修现场标准化作业开展情况、安全措施设置情况、录音笔使用情况等现场实际情况写入表格中作为次月点评依据,不断总结现场检修过程中好的地方,改进不足。

3.4 过程改进(A)

过程改进分为两大类:“突破性改进”是对现有过程的重大变更或用全新的过程来取代现有过程(即创新);而“渐进性改进”是对现有过程进行的持续性改进,是集腋成裘式的改进。通过不断地总结改进,促进公司属变电站内的调度下令、运行操作、检修、维护及改造施工全过程标准化作业,不断提高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及技术水平,加强风险管控、现场危险辨识、作业质量控制,确保了生产现场安全有序。

4 实践效果

4.1 确定方位、找准坐标

督促生产各部门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级人员安全责任,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做好日常的生产管理工作。专业管理人员深入基层及时了解、发现生产过程中威胁人身、设备安全问题并协调解决或向领导回报为基层服务。

4.2 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安全监督的地位

安全监督在现场主要是监督、检查和指导作业,发现未知作业及时纠正,并按规章处理,目的是促进大家遵章守纪,安全作业。

4.3 加强信息交流,工作中取长补短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实行变电检修“五级”控制法全过程管理,加强各专业、各级生产人员的信息交流,工作中取长补短,也是安全生产人员取得进步的一种有效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有利于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企业自身的有关信息传达到基层,并得到贯彻和执行,有利于领导掌握生产动态,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第3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175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而电力资源确实有限的,电力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将电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化设备,将电力资源有效地进行转变,发挥电力资源的作用。近年来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进程加快,智能变电站技术也逐步提升,它对变电站中运维系统提出了多种的解决方案,尤其是提出的“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新模式,对促进变电站的可靠运行和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 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内涵

智能变电站具有智能控制、技术先进、低碳环保、资源节约、过程监测的特点,在不断的实际应用当中,技术逐渐完善趋于成熟。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的管理实践,是为智能变电站有效运行而不断实施的。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包含了变电站的建设、设施周期、日常维护、工程验收以及设施检修等整个工程的管理。这个系统利用专业、规范的管理,将过程管理进行控制,完成工作安排,在完善管理规范和电力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对过程中的各种客观因素进行控制,做到有章可循。在主观因素方面确保执行工作流程、明确员工责任、定期进行培训都能够到位,保证监管体系的正常运行。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实质上就是将智能变电站的维护和运行工作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把工作流程中的每个具体细节执行到位,做到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人监督。通过对传统设备和智能化设备的研究对比,实施更为细致规范的管理措施,是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的主要创新内容[1]。

2 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制定详实有效的计划

在电力企业内部制定一个详实有效的工作计划,将企业内部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纳入到这个工作计划当中,要求不仅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了解知道这个工作计划,还要所有参与到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员工都对这个工作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当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对需要负责管辖的工作范围足够熟悉,才能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在这个总体的工作计划之下,还可以将其分割成不同的阶段性计划,可以详细地分为季度计划或月度计划。同时对于每个详细的小计划明确专门的负责人,划分工作重点,设计制定计划横道图,将工程的规模和工作进度都在这个横道图上进行标注说明,使得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对需要负责的工作以及智能变电站中的建设情况有所了解[2]。

2.2 确立保障安全的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第一位的工作,电力企业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但是智能变电站长周期的安全运行容易让工作人员产生懈怠心理,尤其是对智能变电站中运行和维护工作经验并不丰富的员工来说,以为相对安全的运行环境就足以让人放心松懈。在电力企业内部树立起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断在实际情况中对其进行完善改进,使得这些规章制度能够真正地保障智能变电站内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智能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定期对智能变电站的危险点、易出现突发状况的风险点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处理解决,有效降低智能变电站中的运行风险,搭建一个规范化安全生产的平台。

2.3 保证运行和维护工作有效结合

运行和维护工作的相互有效结合,是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的重要要求。《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中规定了智能变电站的设备巡视分为正常巡视、熄灯巡视、全面巡视、特殊巡视和远程巡视。从这个规范当中,不难发现巡视工作的重要性,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巡视工作将运行和维护工作联系到一起。对于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不断进行巡视,能够及时发现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时发现能够及时进行维护处理。维护工作的展开首先要有实际运行中问题的存在。将运行和维护两项工作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将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3]。

3 实行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实施过程当中,对实际运行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实时控制运行当中的种种故障风险点,及时对其进行维护工作,提高了智能变电站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增强了运行当中的安全效果。智能变电站在不断实施和改进运维系统化管理的进程中,加大了对于规范用电的宣传力度,加强了舆论监管的作用,起到规范电力市场运行的良好效果。运维系统化管理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提升了运维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实现了运维管理的专业经验的积累,为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促进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都做出重要贡献。

4 总结

电力企业处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之下,面临着新的竞争和挑战,想要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之中赢得更加长远的发展空间,就要不断探索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不断提高为电力企业提供了新型的运维系统化管理的发展方向。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对增强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有重要影响,同时增加了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进行管理实践时,运维系统化管理运行效果良好,为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和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起到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振国,吴杰.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169-173.

[2]郑瑞峰.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的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