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运维工程师工作计划范文

运维工程师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运维工程师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运维工程师工作计划

第1篇

Abstract: The quality issue of I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s has drawn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customers and service providers. The service quality improvement can start from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for customer needs and the status of services, through the analysis for the service quality problems and their root cause, to find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Quality improvement using project-oriented approach to manage and implement, through the project plan and start meeting for formal confirmation of quality improvement objective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work smoothly. IT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focus and fundament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according PPMT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to define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fundamentally improve I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quality.

关键词: IT服务管理;运维服务管理;服务质量改进;管理体系建设;PPMT实施框架

Key words: IT service management;operation service management;service quality improvement;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PPMT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中图分类号:C931.2;C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168-04

0 引言

当前,国内已经步入“服务经济”的发展阶段,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信息化在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使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IT运维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因此,IT运维服务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的重视。在IT运维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同时,IT运维服务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相关客户和服务提供商的关注。

笔者有幸参加了W公司所承接的广州市某信息中心网络平台与IT设备维护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的IT运维服务质量改进工作。在提供本项目的服务过程中,W公司收到了客户方领导层对服务质量的严重不满和投诉。笔者作为公司后端的IT服务管理咨询顾问,受命启动专门针对本项目的IT运维服务质量改进项目(以下简称本质量改进项目),着手改进其服务质量并提高客户满意度。本文将笔者在本质量改进项目中的主要实施方法和过程进行介绍和展现,希望能够给同样关注IT运维服务质量的同行们一点启发和帮助。

1 对客户需求与服务现状的调研和分析

任何服务质量的改进都是源于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和对服务现状的调研和分析[1]。笔者在介入本项目之初,就将重点工作放在对客户需求的调查了解、以及对IT运维服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两个方面。

通过与客户方和前端一线服务团队的充分交流、以及对服务情况的现场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阅和分析了本项目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项目合同书等关键资料,笔者了解到W公司在IT运维服务提供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需要进行重点质量改进,以尽快提高用户的服务体验和客户满意度。

①没有为客户提供针对三年服务期的一整套目标明确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没有帮助客户理清和优化IT服务管理业务流程;在日常服务过程中没有认真落实IT资产管理办法,没有为客户提供一套定制的IT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并有效使用起来,最终导致客户的IT资产失去应有的管理,过去一年中IT资产数据基本没有与实际情况同步变更,目前整个IT资产数据不全不实。②客户需要对全区电子政务网络提供系统化的诊断和保养,解决目前该网络可靠性不高、上网速度慢的隐患,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开展;客户强调提供服务的应当是一个有技术梯度的专业网络团队,而不仅仅是一名前端服务工程师。③提供服务的IT服务工程师技术能力不足,一个故障要反复上门几次才能解决,服务只能依赖于个别技能较好的服务工程师。④每月例会上客户提出的服务目标和要求尽快改进的重大问题基本无法实现,计划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没有开展,用户的真实需求没有上传到公司,造成公司的决策偏差。

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运维服务计划和实施方案、资产普查、IT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的定制开发与应用、专业网络团队的诊断和保养、知识管理和业务培训、团队管理、问题管理、会议管理等方法分别予以解决。但是,如果只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也很难真正解决客户在未来可能遇到的其它问题,只有充分挖掘上述四个方面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这些问题的本质原因,才能真正保证以后的服务能够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笔者对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W公司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偏差和沟通不畅,二是W公司没有一整套严格的标准化的IT运维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由于沟通不畅和需求理解偏差,所以客户的重点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实现;由于缺乏标准化的IT运维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所以需求理解偏差没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计划和检查没有开展、不能发挥团队能力。而这两个方面的最根本原因,则是W公司没有真正建立科学的标准化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因此,笔者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重点放在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2 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计划与项目启动

在明确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重点以后,在着手开始质量改进工作之前,首先要得到客户和W公司双方领导的确认,以保证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能够真正实现对运维服务质量的改进目标。因此,笔者在前期调研和分析基础上,草拟了《运维服务质量改进工作计划书》,在征求双方领导和运维服务团队负责人等主要项目干系人的意见并获得通过后,召开了“运维服务质量改进工作项目启动会”。启动会上有客户方领导、W公司高层领导、运维服务团队负责人(包括运维服务项目经理和W公司运维服务中心项目总监)、运维服务质量改进项目负责人(笔者)和其他项目干系人到会参加。通过项目启动会的召开,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项目目标和工作范围、项目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项目团队成员和分工、项目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项目进度计划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和确认,从而正式将质量改进工作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确立下来,并使本质量改进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得到各方面的正式确认,从而为质量改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管理基础。

根据项目启动会上确定的质量改进工作计划书,本质量改进项目的总体目标包括完善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IT资产与运维管理系统软件的定制开发、IT资产普查与资产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网络诊断和优化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加强对IT服务工程师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完善运维知识管理和知识库、对用户提供常用软件使用和常见故障处理的培训等七个方面。在这七个方面的总体目标中,第一个目标“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是重点,其它六个目标在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后,都要将其工作内容形成规范和制度,并集成到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中去,从而保证W公司在今后的IT运维服务过程中、以及其他的IT运维服务项目中,能够始终保持改进后的服务质量,并使本项目的经验得以固化和重复使用。因此,笔者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重点集中在“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这个目标上,其他目标的实现则根据任务类型由其他项目干系人分工负责。例如,“IT资产与运维管理系统软件的定制开发”由W公司软件研发中心负责人负责完成;“IT资产普查与资产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和“对用户提供常用软件使用和常见故障处理的培训”由运维服务项目经理负责完成;“网络诊断和优化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由W公司运维服务中心二线专家团队负责、“加强对IT服务工程师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和“进一步完善运维知识管理和知识库”由W公司运维服务中心后端的IT运维服务管理咨询团队负责。这样分工负责后,质量改进项目的七个目标就得以落地执行。

3 IT运维服务管理的实施框架与体系建设

在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首先需要确定一个科学的IT运维服务管理实施框架。目前实施IT运维服务管理的较成熟和普遍的方法是ITIL最佳实践[2]和ISO 20000国际标准。综合企业再造理论[3]、多层BPR实施体系结构[4]和技术管理咨询的PPT模型,IT运维服务管理的规划与实施,需要从作业流程(Process)、组织架构(People)、管理与评估系统(Management)、IT技术和工具(Technology & Tool)、企业文化和观念(Culture)这五个方面进行考虑[5];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前四个方面(即PPMT实施框架)实施IT运维服务管理,然后逐渐向第五个方面(即企业文化)渗透(如图2所示)。因此,在本质量改进项目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中,笔者采用PPMT实施框架进行服务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

根据PPMT实施框架及项目需求,本质量改进项目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IT运维服务管理业务流程及其配套的数据表单和统计报表的设计、运维服务管理组织结构及其岗位职责的设计、运维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的建立、IT资产管理及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四个方面,在完成上述四个方面的设计以后,再将设计结果在IT运维服务项目过程中实施和应用。在设计和实施时,均要遵守“作业流程组织架构管理与评估系统技术和工具企业文化”的先后顺序。

4 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

根据W公司与客户的项目合同及其招标文件要求和投标文件承诺,在本质量改进项目中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可以从本项目的IT运维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与服务级别、运维体系框架和各服务管理工作流程、运维服务组织结构及岗位职责、相关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相关数据表单的格式设计与填写说明、相关统计报表的格式设计与数据来源、IT资产管理和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的需求分析与设计说明等七个方面进行展开。在这七个方面的设计过程中,要兼顾考虑吸收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另外六个目标在工作中形成的规范和制度,将其经验和成果集成到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中来。

4.1 IT运维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与服务级别一般是由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投标文件的承诺所决定的,然后再结合IT运维服务提供商(例如W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现状进行设计和规定。

4.2 运维服务体系框架主要对所有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总体规划和说明,并通过服务管理流程关系图对各流程的前后衔接关系进行描述和说明;然后通过各服务管理工作流程的详细流程图对各工作流程在各种情况下的处理规则进行描述和说明。在本项目中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主要包括服务级别管理、IT资产管理、日常工作管理、常用服务流程、备件管理流程、桌面运维流程、网络运维流程、其他工作流程等八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括多个服务管理流程,总共包括21种管理流程。究竟应当包括哪些流程,应当根据具体运维服务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结合ITIL最佳实践和ISO 20000标准进行梳理和设计。

4.3 运维服务组织结构一般由IT运维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双方参与本项目的人员组成,一般可以分为一线、二线、后台支持、第三方支持等四个级别;运维服务项目经理一般介于一线和二线之间,作为一线服务团队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二线服务团队的成员之一。在确定了服务组织结构后,再根据所设计的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的需要进行岗位分工,再根据岗位分工确定各个岗位的职责;通常可以分为客户方管理人员、运维服务项目经理、服务台、服务工程师、配置管理员和服务助理等岗位或角色。

4.4 相关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一般是指在IT运维服务管理流程以外、无法或不便于通过流程方式进行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它作为运维服务管理流程的有效补充,使IT运维服务的提供过程实现进一步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在本项目中的相关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服务台工作规范、日常运维服务规范、网络运维服务规范、资产普查工作规范等方面。其中服务台工作规范又包括服务热线接听规范、故障判断技术规范、事件类别判断方法、事件优先级判断方法、服务单回访规范等;日常运维服务规范又包括上门维护服务规范、备件库管理规范、运维档案管理规范等;网络运维服务规范又包括网络设备日常维护规范、网络安全运维规范等;资产普查工作规范又包括普查工作组织架构、普查人员上门服务要求、普查准备工作、普查工作注意事项、普查数据检查标准、普查数据录入和统计规范等。具体应当包括哪些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也没有一定之规,主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服务管理需要而制定,制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服务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经验。

4.5 相关数据表单的格式设计主要是根据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的需要,在某些服务管理流程的某些环节需要工作人员填写相应的数据表单,则根据该环节和整个流程的需要、以及后期统计报表采集数据的需要进行表单内容和格式的设计。在本项目中的数据表单包括了常用数据表单、备件管理表单、桌面运维表单、网络运维表单、资产普查表单和其他表单等六大类。其中常用数据表单包括服务单、用户投诉处理单、收款服务单等;备件管理表单包括备件借用登记表、备件清单、备件出入库登记表等;桌面运维表单包括设备采购验收单、设备采购汇总表、设备采购明细表、资产报废登记表、资产报废意见书、供应商维修设备回执单、设备维修回执单、设备维修报价单、设备采购报价单、升级换件登记表、用户入网申请单等;网络运维表单包括网络故障报告、网络系统端口登记表、配线间钥匙借用登记表、网络巡检报告表等;资产普查表单包括资产登记表、资产普查汇总表、资产普查明细表、资产标签等;其他表单包括知识库表单、配置变更登记表、日报检查问题记录表等。

4.6 相关统计报表的格式设计主要是根据IT运维服务管理的各种管理需要,从各服务管理流程和相关数据表单及数据库等数据源中采集数据,从而对需要生成的相关统计报表的格式和数据来源进行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供运维服务团队的管理者和客户方管理人员了解运维服务状况,并据此进行服务管理。在本项目中的统计报表主要包括服务单统计报表、故障报修统计报表、硬件故障统计报表、网络故障统计报表、软件故障统计报表、服务质量统计报表、资产统计报表、服务费用统计报表、运维服务周报和月报表等九大类,在每个大类中又包括多种具体的统计报表,共计有45种统计报表需要进行格式设计和说明。

4.7 IT资产管理和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是对前述的服务管理流程、服务组织结构、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数据表单、统计报表等内容的固化,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方式将其固化到计算机程序中,从而保证这些管理规则的严格执行。因此,对该系统软件的需求分析与设计应当在前述各个方面的设计基础上进行,同时兼顾今后可能存在的变革,并适当考虑软件系统的灵活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根据本项目的具体需求,其IT资产管理和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个性化视图、事件管理、网络运维管理、资产管理、运维档案管理、厂商资料管理、知识库、统计分析报表、用户意见反馈、系统管理等。

5 项目实施结果与结论

笔者根据本文前述的实施方法和过程,对本项目的运维服务质量进行化化和改进。由于本项目的服务质量对客户和W公司双方都有较大影响,所以本质量改进项目得到了双方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从而较顺利地完成了质量改进工作任务,取得了预期的质量改进效果。

本质量改进项目的成功实施,验证了笔者在实施过程中所应用的项目化管理和实施方法、PPMT运维服务管理实施框架、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等,在IT运维服务管理及其质量改进中是行之有效的。IT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服务提供商“建立起一套持续改进的机制,使自己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服务质量问题。这对关注IT运维服务管理及其服务质量的其他同行们,无论是客户还是服务提供商,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戴颖达.质量管理实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荷兰]Jan van Bon.IT服务管理——基于ITIL的全球最佳实践[M].章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李福海.管理学新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

【关键词】 生产变电检修监控督导分级监督

1 工作描述

以每月生产平衡会确认的月度停电工作计划(包括预试、定检、大修、技改项目)为依据,由安监部对确认的停电工作计划逐条进行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划分确认。并落实每条计划工作的监督人(运维、安监专责)后下发各部门实施。监督工作实施由运维部生产调度月度计划下达时,通知监督人提前做好到位准备,根据实施由运维部、安监部专责现场监督(包括调度下令、变电操作、工作票办理、施工过程、标准化作业开展情况、各单位领导到位情况等)进行全过程现场监控并记录,于次月生产平衡会由监督人对现场进行点评,并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形成闭环,对于临时工作,在工作申请批准后履行上述程序。

2 主要做法

2.1 现场分级定义的划分

(1)I级工作现场:1)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多间隔设备集中检修工作;2)500千伏线路检修的停送电操作;3)500千伏母线的停送电操作;4)上级明确要求的必须领导到位的工作。

(2)II级工作现场:1)大型复杂的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母线大修(如多处支持瓷瓶更换);2)110千伏及以上主变等大型设备吊装等复杂的工作;3)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多间隔设备集中检修等;4)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主变大修(或技改)工作;5)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技改、大修及清扫工作;6)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主变和母线检修的停送电倒闸操作;7)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母线检修的停送电操作;8)220千伏及以上的母线倒换操作。

(3)III级工作现场:1)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单一设备大修、更换工作;2)110千伏以下电压等级多间隔设备集中检修等;220千伏及以上母线、主变保护定检(或综自改造)工作;3)110千伏线路大修、技改及清扫工程;4)110千伏电压等级母线及主变检修的停送电操作;5)220千伏电压等级线路停送电操作;6)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单一设备(如: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电容器等母线附属设备)检修的停送电操作。

(4)Ⅳ级工作现场:1)110千伏电压等级单一设备(如: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电容器等母线附属设备)的检修(或技改)、预试及保护定检工作。2)10千伏带电作业项目(除绝缘子检零、红外线测温项目外)。配网更换配变、开关、杆塔、更换绝缘子等技改项目;3)110千伏电压等级单一设备检修的停送电操作;4)10千伏~35千伏电压等级母线的停送电操作。

(5)Ⅴ级工作现场:1)10~35千伏电压等级单一设备检修(或技改)、试验和保护定检工作;2)变电站内(或配电台区)非生产土木工程等;3)10~35千伏单一设备(母线除外)检修的停送电操作。

2.2 现场监督工作开展方式

(1)以每月生产平衡会确认的月度停电工作计划(包括预试、定检、大修、技改项目)为依据,由安监部对确认的停电工作计划逐条进行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划分确认,运维部根据专业落实每条计划工作的监督人(运维、安监专责)后下发各部门实施。监督工作实施由运维部生产调度月度计划下达时邮件通知监督人提前做好到位准备,根据实施由运维部、安监部专责现场监督(包括调度下令、变电操作、工作票办理、施工过程、标准化作业开展情况、各单位领导到位情况等)进行全过程现场监控并记录,于次月生产平衡会由监督人对现场进行点评,并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形成闭环,对于临时工作,在工作申请批准后履行上述程序。

(2)Ⅴ级工作现场由实施部门开展全过程监督管理。

(3)当多个现场发生工作冲突时,应以高级别督导为主。

(4)到位人员应提前了解操作和检修任务,了解“三措”、危险点及预控措施、事故预想及应急处理预案。

2.3 重点监督检查项目

2.3.1 运行操作监督检查项目

(1)调度下令是否及时、下令方式是否合适;

(2)是否按规定工作准备操作票;

(3)操作是否及时;

(4)是否按照规定全过程录音。

2.3.2 现场安措布置

(1)是否按照规定装设接地线和装设围栏,围栏装设是否规范;

(2)安全措施是否完善,是否满足现场需要。

2.3.3 工作许可过程监督检查项目

(1)工作许可是否及时、是否会同工作负责人到现场确认所做的安全措施;

(2)工作票办理是否及时。

2.3.4 作业过程监督检查项目

(1)是否召开班前会、告知危险点、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规定分别签字;

(2)工作安排是否有序;

(3)是否有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并经过相关领导审批;

(4)标准化作业书是否按照项目逐项进行;

(5)所列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措施是否完善。

2.3.5 工作终结过程监督检查项目

(1)工作终结是否填写工作票备注栏;

(2)全部工作完毕后,工作班是否清扫、整理工作现场;

(3)工作班成员是否已经全部撤离工作现场;

(4)工作负责人是否会同工作许可人对工作现场进行检查;

(5)工作票上所列临时安措是否拆除;

(6)工作许可人是否向调度及时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

2.3.6 工作现场文明生产方面

(1)物品摆放是否整齐,是否分区摆放;

(2)地面是否保持干净,清洁。

2.3.7 送电操作及其它监督检查项目

(1)送电操作是否及时;

(2)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是否按要求到岗到位。

3 特色亮点

使安全生产组织有效运行,采用过程方法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对公司属变电站内的调度下令、运行操作、检修、维护及改造施工全过程跟踪督导、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和持续的改进,使各级领导、各部门对现场工作加强全程监控,以实现检修过程可控、在控、能控,工作行为更加规范,实施现场管理标准化,达到提高工作标准和提升输变电设备可靠性管理水平的目的。

变电检修全过程管理PDCA循环。过程管理是指: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部分,即PDCA循环四阶段。

3.1 过程策划(P)

以每月生产平衡会确认的月度停电工作计划(包括预试、定检、大修、技改项目)为依据,由安监部对确认的停电工作计划逐条进行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划分确认,运维部根据专业落实每条计划工作的监督人(运维、安监专责)后下发各部门实施。

3.2 过程实施(D)

监督工作实施由运维部生产调度月度计划下达时邮件通知监督人提前做好到位准备,根据实施由运维部、安监部专责现场监督(包括调度下令、变电操作、工作票办理、施工过程、标准化作业开展情况、各单位领导到位情况等)进行全过程现场监控并记录,于次月生产平衡会由监督人对现场进行点评,并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形成闭环,对于临时工作,在工作申请批准后履行上述程序。

3.3 过程监测(C)

监督人将现场调度下令时间、操作时间、检修人员到位时间、办理工作票时间、开始工作时间、工作办理结束时间、送电操作时间及变电人员到位情况、检修到位情况、检修现场标准化作业开展情况、安全措施设置情况、录音笔使用情况等现场实际情况写入表格中作为次月点评依据,不断总结现场检修过程中好的地方,改进不足。

3.4 过程改进(A)

过程改进分为两大类:“突破性改进”是对现有过程的重大变更或用全新的过程来取代现有过程(即创新);而“渐进性改进”是对现有过程进行的持续性改进,是集腋成裘式的改进。通过不断地总结改进,促进公司属变电站内的调度下令、运行操作、检修、维护及改造施工全过程标准化作业,不断提高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及技术水平,加强风险管控、现场危险辨识、作业质量控制,确保了生产现场安全有序。

4 实践效果

4.1 确定方位、找准坐标

督促生产各部门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级人员安全责任,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做好日常的生产管理工作。专业管理人员深入基层及时了解、发现生产过程中威胁人身、设备安全问题并协调解决或向领导回报为基层服务。

4.2 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安全监督的地位

安全监督在现场主要是监督、检查和指导作业,发现未知作业及时纠正,并按规章处理,目的是促进大家遵章守纪,安全作业。

4.3 加强信息交流,工作中取长补短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实行变电检修“五级”控制法全过程管理,加强各专业、各级生产人员的信息交流,工作中取长补短,也是安全生产人员取得进步的一种有效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有利于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企业自身的有关信息传达到基层,并得到贯彻和执行,有利于领导掌握生产动态,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第3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175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而电力资源确实有限的,电力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将电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化设备,将电力资源有效地进行转变,发挥电力资源的作用。近年来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进程加快,智能变电站技术也逐步提升,它对变电站中运维系统提出了多种的解决方案,尤其是提出的“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新模式,对促进变电站的可靠运行和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 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内涵

智能变电站具有智能控制、技术先进、低碳环保、资源节约、过程监测的特点,在不断的实际应用当中,技术逐渐完善趋于成熟。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的管理实践,是为智能变电站有效运行而不断实施的。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包含了变电站的建设、设施周期、日常维护、工程验收以及设施检修等整个工程的管理。这个系统利用专业、规范的管理,将过程管理进行控制,完成工作安排,在完善管理规范和电力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对过程中的各种客观因素进行控制,做到有章可循。在主观因素方面确保执行工作流程、明确员工责任、定期进行培训都能够到位,保证监管体系的正常运行。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实质上就是将智能变电站的维护和运行工作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把工作流程中的每个具体细节执行到位,做到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人监督。通过对传统设备和智能化设备的研究对比,实施更为细致规范的管理措施,是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的主要创新内容[1]。

2 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制定详实有效的计划

在电力企业内部制定一个详实有效的工作计划,将企业内部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纳入到这个工作计划当中,要求不仅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了解知道这个工作计划,还要所有参与到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员工都对这个工作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当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对需要负责管辖的工作范围足够熟悉,才能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在这个总体的工作计划之下,还可以将其分割成不同的阶段性计划,可以详细地分为季度计划或月度计划。同时对于每个详细的小计划明确专门的负责人,划分工作重点,设计制定计划横道图,将工程的规模和工作进度都在这个横道图上进行标注说明,使得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对需要负责的工作以及智能变电站中的建设情况有所了解[2]。

2.2 确立保障安全的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第一位的工作,电力企业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但是智能变电站长周期的安全运行容易让工作人员产生懈怠心理,尤其是对智能变电站中运行和维护工作经验并不丰富的员工来说,以为相对安全的运行环境就足以让人放心松懈。在电力企业内部树立起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断在实际情况中对其进行完善改进,使得这些规章制度能够真正地保障智能变电站内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智能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定期对智能变电站的危险点、易出现突发状况的风险点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处理解决,有效降低智能变电站中的运行风险,搭建一个规范化安全生产的平台。

2.3 保证运行和维护工作有效结合

运行和维护工作的相互有效结合,是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的重要要求。《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中规定了智能变电站的设备巡视分为正常巡视、熄灯巡视、全面巡视、特殊巡视和远程巡视。从这个规范当中,不难发现巡视工作的重要性,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巡视工作将运行和维护工作联系到一起。对于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不断进行巡视,能够及时发现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时发现能够及时进行维护处理。维护工作的展开首先要有实际运行中问题的存在。将运行和维护两项工作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将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3]。

3 实行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实施过程当中,对实际运行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实时控制运行当中的种种故障风险点,及时对其进行维护工作,提高了智能变电站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增强了运行当中的安全效果。智能变电站在不断实施和改进运维系统化管理的进程中,加大了对于规范用电的宣传力度,加强了舆论监管的作用,起到规范电力市场运行的良好效果。运维系统化管理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提升了运维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实现了运维管理的专业经验的积累,为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促进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都做出重要贡献。

4 总结

电力企业处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之下,面临着新的竞争和挑战,想要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之中赢得更加长远的发展空间,就要不断探索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不断提高为电力企业提供了新型的运维系统化管理的发展方向。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对增强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有重要影响,同时增加了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进行管理实践时,运维系统化管理运行效果良好,为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和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起到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振国,吴杰.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169-173.

[2]郑瑞峰.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的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183.

第4篇

关键词:一体化;风险分析;安全管理

作者简介:纪会争(1974-),男,河北文安人,廊坊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王宏(1974-),男,内蒙古杭锦后旗人,廊坊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105-02

一、集控一体化改革

廊坊电网2010年12月进行了集中监控改革,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由改革前的集控站(包括监控班和操作队)和常规站(有人值班变电站)相结合的模式,变为改革后的“集控班+运维操作班”的集控一体化的变电管理模式。全区主网82座变电站全部采用无人值班方式,由集控班集中监控。集控班承担全区所有变电站监视、控制和特殊情况下紧急遥控操作等职责(目前,集控班与地区调度同台办公,已初步具备调控一体化条件)。运行维护班则负责所辖变电站倒闸操作、事故处理、巡视以及其它日常管理工作。运维操作班设三个类型组:第一类型组为应急巡视组,采用24小时值班方式,负责所辖变电站的夜巡及应急处置;第二类型组为正常巡视组,上白班,负责所辖变电站有计划的白天巡视、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及应急处置;第三类型组为计划操作组,负责所辖变电站有计划的操作、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及应急处置。

集控一体化改革,完成了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和事故处理效率。利用自动化、信息化、可视化等技术实现对区域内变电设备的集中监控、绩效分析和风险预控,逐步提升了变电运行科技含量。进行集约化管理,减少了变电运行人员数量需求,降低了运维成本,更加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和统筹调配。

二、安全风险分析

1.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关键在于人员素质

变电运行部现有职工296人,肩负着廊坊地区主网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工作。变电运行人员除承担传统的运行管理工作之外,逐步增加部分设备的试验维护工作。同时,变电站数量逐年增加(2011年与2010年相比数量增加10%),在未来几年内随着运维一体化的深入、调控一体化改革,工作中会不断出现新的安全问题,不断面临新的安全风险。在运行人员总体数量不会增加的前提下,对运行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在工作态度作风、主动学习意愿和能力、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等方面,必须跟得上安全管理和运行的要求。

2.班组层面的安全管理工作仍然是重点

改革既是对机构和人员的重组,也是对班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管理机制的再造。在改革前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机构变动对班组人员的心理影响和班组管理的波动是必然存在的,改革是把双刃剑,带来进步发展的同时,细节处理不当,就可能在局部引起工作的失误。同时,变电运行部班组由改革前的23个改为改革后的10个。单班组人数增多,其中3个班组人数突破50人,单个班组人员数量居公司班组之首,比如大屯运维班共有人员61人,其中运行人员53人、司机8人。人数众多的班组之间如果在工作计划、人员管理、车辆调配等方面工作不到位,就会形成混乱局面,在某个现场或某个环节就会出现问题,形成隐患。比如集控班是新成立的班,目前负责地区变电站的日常监控、单一开关操作工作。遥控操作断路器时,如果断路器发生故障造成爆炸,当现场该断路器附近有运行巡视或检修人员时,就会危及现场的人员安全。避免事故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监控人员与现场运行、检修人员的有效沟通机制,消除安全隐患。

3.设备升级改造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刀闸电动化改造,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为实现对刀闸的远方遥控操作,对变电站老旧刀闸进行电动化升级改造。改造过程中,涉及变电站数量多,且许多站是重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一是倒闸操作。由于现场改造使部分五防锁具漏锁或五防系统与实际设备不一致而又未发现,造成倒闸操作过程中五防失效。二是特殊运行方式。由于改造,母线频繁停电,单电源或单母线长期运行,外来或内部的事故引发停电,易造成违反《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理》的事件发生。三是外部因素。外来施工队伍和频繁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在现场存在安全隐患。

4.交通安全压力增加

部分运维班巡视人员和操作人员每天从市区出发,相比以前从驻地站出发,无论在车辆的数量,还是在行驶距离的里程上,都成倍增加。尤其是倒闸操作停电开始时间一般安排在清晨,送电也一般在检修工作完成后的傍晚,运行及管理人员在规定的操作时间前到达变电站。起早贪黑,车辆交通存在的安全风险是必须注意的。

三、集控一体化改革后一年多的安全管理工作实践

1.认真总结、不断改进,加强对班组的管控

通过集控一体化及之前的机构改革,车间一级的生产管理逐步扁平化,减少了对班组管理的部门和层级,与以前相比,更加强调班组工作的主动性,而班组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对工作的布置、执行和落实。针对集控一体化改革在工作流程、资源配备等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举行了公司、运行部到班组各级层面的9次集控一体化改革总结会议,认真总结梳理存在的工作亮点和问题,群策群力、务实工作,对亮点和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问题和不足,共同研究、不断改进。通过有形的流程梳理、培训教育、安全管理等工作,积极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积极发挥班组的整体合力,努力在班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上下工夫,切实实现对班组安全工作的全面管控,达到改革的目的。

2.到岗到位履行监督职责

全面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将安全管理重心下移,重点放在倒闸操作现场和变电站日常管理检查上。严格执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制度,做到所有现场都在控。对现场发现的苗头问题深入分析和研究,属于运维班管理的,督促运维班落实整改;属于个性问题的,要求运行人员现场整改;总结到岗到位的经验和不足,将到岗到位反馈表提出的问题及班站整改措施作为运行部月度安全例会一项重点内容,对整改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使到岗到位实现闭环管理。同时,认真听取一线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工作流程细节和运行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

3.安全培训管理工作注重实效

2011年,以开展月考为主线,按照考试与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了针对变电运行人员的月度培训和月度考试工作,实现培训的目的。月度培训由运行部兼职教师和技术负责人为运行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内容紧密联系生产运行。每月的抽考工作,选取12%的运行人员参加。考试内容包括安全规程、事故处理、日常工作、电工基础等,对不及格者给予罚款,考试结果与班组绩效工资挂钩。同时,利用SG186培训系统,每月对全体运行人员进行在线普考,主要内容有《安规》、紧急救护法等。通过提高考试的频次,达到提高班组培训实效和员工自学的目的。通过绩效、奖罚等考核手段传递培训压力,从根本上加强和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增强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的学习动力。

4.变电运行应急管理

变电运行人员第一时间面对变电站的突发事件,安全风险概率远远高于其他专业。一是电网停电事故。梳理各种运行方式下事故停电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确保协助调度及时恢复负荷或切除故障,保证电网安全。二是设备爆炸火灾事故。及时、正确、有效地判断事故苗头或已发生的设备问题。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编制和完善《10(35)千伏高压室电气火灾现场应急处置方案》、《触电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等应急预案,提高可操作性,防止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时出现错误判断,处置失当或惊慌失措,使小事故变成大事故,给设备和人员安全带来更大的危害。

第5篇

【关键词】烟叶收购;信息化;管理体系

近年来,郴州烟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年收购量超过100万担,随着烟叶收购量的快速增长及管理水平不断进步,烟叶收购精益管理和精准控制日益强化。为提升企业效益,增加烟农收益,全市要求基层站在60天内完成收购工作,进一步加快收购进度,缩短烟叶调运存周期。烟叶收购信息系统作为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技撑,直接影响着收购质量和进度。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的烟叶收购信息化管理体系,对烟叶收购工作正常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烟叶收购信息系统介绍

郴州烟叶信息化应用主要有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烟叶收购远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基层站信息化应用防雷系统。1.1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是国家烟草专卖开发的管理系统,其管理模块和功能涵盖烟叶生产、收购、物流、仓储及报表查询等,通过“省、市、县、站”四级联网,全面实现烟叶生产、收购工作网络化管理,微机化操作。1.2烟叶收购远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在烟叶收购“分级、定级、过磅、成包”四个重点岗位和区域安装高清视频摄像机、拾音器及音箱,对收购现场生产、操作及管理进行监控、指挥和录像,实现烟叶收购“现场监控、实时预警、集中监管、分级管控”功能。1.3基层站信息化应用防雷系统郴州各产烟区处于雷电灾害多发区,基层站信息化应用防雷系统通过加固烟站机房(视频监控室)、网络及信息系统防雷措施,作为烟站整体防雷的一项重要补充,将信息化防雷纳入到烟站整体防雷体系,从而大幅提升信息化防雷保障能力和水平[1]。

二、烟叶收购信息化管理原则

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郴州烟草按照“一统两专三时段”的原则建立了烟叶收购信息化管理体系。“一统”:市公司对全市烟叶收购信息系统运维工作统一进行管理,制定统一标准,聘请同一运维服务商,确保服务的一致性,对基层站信息系统进行运维管护,保障操作人员及财产安全,确保信息系统软、硬件设备正常应用,建立并完善全市统一的信息化“建管用”运维管理体系2。“两专”:第一专是“专业队伍”。市公司成立烟叶收购信息化保障小组,各产烟县分公司建立一支专职的烟叶信息技术员队伍,发挥系统管护主体作用,实行“上下联动、专业巡检、驻站驻点”,做到既能指导培训基层站操作员按规程操作,又能及时排除生产、收购中出现的软硬件故障。第二专是“专家鉴定”。针对信息化应用防雷系统,聘请防雷主管单位气象局防雷中心进行专业检测和鉴定,检测完成后出具鉴定报告,确保防雷系统安全、有效3。“三时段”:烟叶收购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季节性特点,按照烟叶收购前、收购期间、收购结束后三个时间段,根据工作性质和要求不同区分工作重点,分别抓好烟叶收购前期准备工作、收购期间驻站驻点维护工作和收购结束后扫尾工作。

三、信息化管理具体措施

按照“一统两专三时段”管理原则,对烟叶收购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管理要求和工作措施逐项细化,将工作安排到岗,落实责任到人,层层分解至基层站“精神末梢”。

3.1烟叶收购前信息化准备

烟叶收购前阶段在每年5至7月份,市公司首先下达巡检计划,督导各产烟县分公司烟叶信息技术员队伍发挥主体作用,按照“属地管理、自主维护”要求,落实烟叶信息化巡检、培训。3.1.1加强工作计划协调业务部门是烟叶收购的主管部门,要做好烟叶信息化巡检和维护,各单位专业队伍需要与业务部门主动做好协调,做到通力合作,并与运维服务商协调沟通一致,严格按照市公司计划制定本单位工作实施细则,严格按计划执行到基层站。3.1.2做好维护现场管理烟叶收购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各单位明确有专人负责,并加强对基层站的现场管理与协调,并提前做好人员、车辆等方面组织保障,才能确保系统巡检的进度、质量和安全。3.1.3强化技术支撑保障(1)加强系统测试,确保系统运行正常。在烟叶收购信息系统巡检过程中,要根据各系统的特点“区分重点、统筹安排、分别测试、同步执行”。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基础软件巡检维护为期2个月,每年在6至7月进行,主要对烟叶收购线软硬件、网络、电路进行全面检修、安装和测试,并模拟正常收购场景对“分级、定级、过磅、成包”四个环节进行全流程操作,确保收购程序稳定、高效运转。烟叶收购远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高清视频系统巡检维护分为两期进行,每年5月进行初检,发现故障及时进行修复;每116InternetApplication互联网+应用年7月进行复检,检查系统运行效果,为烟叶收购监控做好最终检验。在巡检维护过程中,信息技术员要与烟站工作人员共同确认视频图像是否在线、图像是否清晰、角度是否正常、名称是否正确,发现问题需做好记录,并及时进行处理。基层站信息化应用防雷系统:防雷系统巡检维护分为两期进行,每年5月进行专家检测鉴定,聘请气象局防雷中心对信息化防雷系统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出具检测报告,检测合格要颁发防雷装置合格证,检测不合格将责成运维服务商根据检测报告进行整改,直至取得防雷装置合格证,并将有关资料整理归档;每年7月进行中期维护,由信息技术员带领专业运维服务商对基层站开展一次全面检测维护,重点检测机房、仓库、收购线、配电房等关键部位,保障烟叶收购软硬件系统正常运行,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并做好痕迹化记录。(2)加强网络测试,确保数据传输高效。在巡检过程中做好办公局域网和视频专网两个网络的测试,确保各基层站在烟叶收购期间收购数据与视频数据传输双畅通。基层站有网络新增或变更需求的,提前做好计划、提前施工、提前测试,确保网络安装应用到位。(3)加强保障能力,建立设备安全库存。对烟叶信息系统关键重要设备及备品备件,原则上按照总量10%左右建立安全库存,重点做好烟叶收购信息设备的备品备件工作。(4)加强信息核对,确保系统数据正确。业务部门明确1名专人,在烟叶收购前对烟叶收购系统中的合同、收购价、补贴价以及烟农身份证、银行账号等信息进行核对和确认;信息部门明确1名专人,更新并核对烟叶收购系统、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用户账号、基础档案、参数配置等信息,为系统应用人员安装报表及视频插件,确保系统数据正确,正常应用。3.1.4确保系统培训效果系统培训是确保应用的重要环节,各县级单位分别制定烟叶信息系统培训计划,培训重点是做好烟站微机操作员和县局烟叶信息技术员队伍等关键岗位的操作与技能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或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在系统巡检过程中同步进行。为保证培训效果,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并建立培训档案。

3.2烟叶收购期间实时维护

烟叶收购期间在每年8至9月份,各基层站收购时间控制在60天以内,信息化管理的重点任务就是做好实时保障,确保烟叶收购正常秩序。3.2.1分片布防驻站驻点郴州烟草有7个产烟区,地域分布广阔。按照地域分布情况,将全市分为3个收购片区,安排市公司烟叶信息技术员和运维服务工程师分片驻站驻点,分批巡检巡查,实行“中心驻点、辐射片区、重点督导、协调资源”的保障模式。3.2.2全天候值勤保障烟叶收购期间,各单位烟叶信息技术员同时兼任联络员,实行上下互动,7×8小时值勤维护,在巡检巡查过程中一旦检测到异常问题或接到故障报修任务,信息技术员与运维服务工程师要在30分钟内进行响应,1小时内赶到现场,2小时内修复故障。针对高清视频系统,安排专人值守监控,每天上班时间对视频监控系统图像和状态进行轮询查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系统故障问题,并通知烟叶信息技术员及时修复故障。3.2.3执行信息通报制度对烟叶收购情况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每月2次信息通报。信息通报内容主要包括烟叶收购的基本情况、故障类型与次数、经验总结等;下阶段工作计划与安排;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等。

3.3烟叶收购后期信息化扫尾

烟叶收购后阶段在每年10月份,信息化扫尾工作主要是做好设备保养管护,确保软硬件设备财产安全,为第二年的烟叶收购提前打好基础。3.3.1核对基层软件系统数据烟叶收购结束后,核对基础软件收购数据,确保各报表数据正确无误,并仔细核对电子支付记录,查看是否存在漏付或错付的情况,如发现数据错误必须立即进行处理,确保数据准确无误。3.3.2开展信息系统终期维护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将收购电脑、工控机、二代身份证读卡器、电子秤、显示屏等收购设备进行保洁处理和保养维护,电脑要开机箱清洁,烟叶收购集控台要盖上防尘罩。零散收购设备要进行包装并集中保管,保管场地要求防潮、防鼠、防火、防盗。所有烟叶收购信息设备为专用设备,不得挪作他用。烟叶收购远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对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摄像机、硬盘录像机、监控显示屏、网络交换机、矩阵、操作终端等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保养,摄像机还需盖上防护罩。基层站信息化应用防雷系统:对防雷系统第二次全面检测维护,重点检查信息化防雷系统软硬件设备运行状况,确保节假日期间信息化设备、人员和财产安全。3.3.3建立信息系统运行档案对烟叶收购信息设备进行登记和建档,分县、分站、分点、分线进行统计,方便查漏补缺,制定第二年烟叶收购信息设备维修维护与备品备件计划。同时,对系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新需求进行分析和汇总,作为下一年度对系统进行改进完善和优化升级的依据,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结语

通过建立完善的烟叶收购信息管理体系,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平稳高效运行,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千里眼”和“顺风耳”作用,信息化防雷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提升至99.99%,实现了“信息技术上水平,服务管理大提升”目标,为烟叶收购成功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雷茹,仇丽凤.建筑智能信息系统防雷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8)

[2]曹常义,智慧城市行业应用建设运营经验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2014(10)47-52

第6篇

〔关键词〕项目制;网格化管理;设备管理;人才培养

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等行业文件,医学装备管理的工作范畴明确为“医用含源仪器(装置)”。我院为建筑面积达23万多平方米,内设38个临床科室、8个门急诊科室、10个辅助功能科室,开放床位1534张,技术人员约2400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健教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甲公立医院。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科)的工作对象除年增长率大于10%的医学装备(总值逾4亿元)外,还包括空调、层流净化系统、医用氧供应系统、医用纯水系统等非医学装备,此类设备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工程技术人员涵盖设备、后勤、信息等领域,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有关要求,医院中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应基本控制在全院技术人员总数的1%~2%之间,但我院设备科仅有10名医学工程师及5名机电工程师,人力资源仅与许多中小型医院相仿。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做好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是设备科必须关注及研究的问题[1-2]。本研究在整体引入项目制的基础上,针对运维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尝试加强责任制建设及专业技能培养,促使工程师在提高与所负责临床科室的沟通互动的同时,建立系统化工作思维,从而更好地开展设备管理工作[3-6]。

1项目分组及网格化管理的实施

1.1梳理工作范畴及人力资源情况

在参考《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对于“医学装备管理”的定义及要求的基础上,全面梳理设备科负责的工作并划分为15个板块,同时统计了工程技术人员的类别、职称(学历)及专长,为构建项目组,划定网格分工做好准备。设备科工作内容及人力资源表见表1。

1.2引入项目制,构建项目分组并设定目标

在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的基础上,首先,将设备的生命周期统分为采购、运维、资产3大板块;其次,结合上述工作内容,添加工程配套(含改造)、法定评价及检测管理两大板块;随后,根据人力资源情况,将人员划分至各板块中承担具体工作任务,从而完成采购管理、运维管理、资产管理、工程配套(含改造)管理、法定评价及检测管理的5个项目组的构建(见图1);最后,在汇总各项目组以往各项工作数据的基础上,参考《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条款要求,分别组织项目组组内研讨确定年度工作目标。

1.3针对运维实行网格化管理

鉴于运维管理的工作内容较多,其对象涵盖医学装备、层流净化系统、空调、纯水系统、办公及机电设备、医用气体系统,且分配给该项目组的人员也较多,而各人专长亦有所区别,因此,需进一步细化管理办法,经研讨特采取网格化管理办法。(1)制定网格化管理方案:以“医学装备按业务部门片区化、非医学装备按所属类别片区化”为原则,结合各人专长情况,进行网格划分,每网格安排1名人员为网格管理员,并且按“技术带教、新老搭档”的原则进行A、B角结对,每年轮换一次;同时,由设备科负责人及2名技术骨干组成保障小组,为网格管理员提供全面支持;研讨明确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与具体工作要求,要求网格员参与辖区内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环节[9-10]。(2)召开动员会:向全体工作人员(含非网格管理员)解读网格化管理方案,要求全员充分认识医学发展趋势和对医疗从业人员的要求,必须摒弃工作不积极、不进取、混日子的错误理念,积极履行职责,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努力成为设备管理专业人才[11-12]。(3)要求各网格管理员分别对半年、全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汇报,同时积极分享述职周期内的工作亮点、教训和感悟,激发全员展开脑力风暴,共同研究工作改进办法[13-14]。

2项目分组及网格化管理的成效

通过实行项目分组及运维网格化管理,制定明确目标,并以达成目标为导向。经过实践,设备科工作成效整体提升,科内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均明显提高。

2.1项目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逐项核查项目组各目标的执行情况,大部分目标均能按计划完成。其中,执行情况超出预期较多的为预算执行率超过95%(目标90%);已开展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注射泵及微量输液泵的质控检测工作;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包括新开展的诊疗项目(因其配套专科类的设备论证涉及职能科室较多、周期较长,难以在1个月内完成申购审批手续)及全院配置较少、既往维修经验欠缺的医学装备(其自修时间难以控制在2个工作日内);无法按预期目标开展工作的为未能每月统计验收时效并分析公示,只做到每季度或半年统计验收时效。基于工作目标的细化及整体较好的完成率,设备管理工作获得了业务部门的广泛肯定,在十大职能科室的年度先进评比中位列第3,较以往排名第8、9取得了长足进步。

2.2人才成长情况

2.2.1工作责任心明显加强

划定管理区域、明晰工作范围及工作内容、明确责任后,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责任心明显加强,能主动核查并及时更新责任区域内的设备资产清单,巡检设备性能和使用情况,指出业务部门在管理和使用设备上的不规范行为,重视维护保养,及时排查隐患,确切减少故障,大大提升设备的安全运行率。

2.2.2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网格管理员从设备论证开始介入,参与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各管理环节中。为做好上述工作,网格管理员会根据自身不足,自觉学习相关知识来补足短板,以使自己在做好运维管理的同时,也能在用户需求制定、安装验收、安全风险预防等环节提出专业意见;此外,在跟进大型贵重设备维修时,能一改过去仅仅负责通知公司维修人员到场处理的做法,转变为陪同维修过程,及时请教和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主动学习,快速提升专业技能;每半年一次的述职工作中,每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心得体会,分享经验与教训,也可起到很好地促进主动学习的作用。

2.2.3沟通协调能力提高

管理区域的相对固定有利于网格管理员与辖区内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相互熟悉,随着对辖区业务运作与设备使用管理情况的了解,能及时有效指出业务部门在设备使用及管理上的漏洞,业务部门也能向网格管理员提出相关管理和培训要求,从而使工科出生的网格管理员在与业务部门沟通互动、任务跟进、落实情况反馈的过程中,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也得到锻炼、提高。

2.2.4在工作中形成系统思维

网格管理员为了保障设备正常使用,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工作量,保障临床业务正常开展,必须转变以往只需修复当次故障的观念,进而调整为不仅应尽快修复故障,还需检视在运行质量、使用规范、日常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造成故障的隐患并逐一排除。实行网格化管理,定人定责,加强故障处理及后续的问题分析、整改落实及工作反馈,促使网格管理员从只满足排除每次报障设备的故障向综合解决造成故障的根本原因转变,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

2.2.5整体职称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第7篇

【关键词】ITSSIT运维 IT服务 整体运维

1 引言

随着国家电网“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落幕,其信息化建设核心是致力于打造新一代集团企业级信息系统,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最终建成信息化企业。整个“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朝着“覆盖面更广、集成度更深、智能化更高、安全性更强、互动性更好和可视化更优”的方向上阔步向前。整整5年的信息化大建设后,留给我们更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如何让这些成果保值、增值?”。处于大建设向大运维转变阶段,我们只有把所购买的设备,搭建的应用系统管理好、维护好,确保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才能保障建设成果保值、增效。鉴于此,引进和吸收科学、先进的IT运维方法论,并构建合理、有效的适用于电力行业的IT运维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ITS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tandard,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是我国自主研发的IT服务标准库,它借鉴了ITIL、ISO20000、COBIT等国外各种先进的IT服务管理理论,集合我国各类IT服务企业的最佳实践和资深IT服务专家的智慧,覆盖IT服务咨询评估、系统集成、运行维护和服务运营等各类IT服务类型,是充分适合我国IT发展现状的先进IT服务管理理论。实践证明,ITSS理论的良好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对IT服务的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等服务要素进行良好的规划和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提供规范和优质的服务,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还有利于企业规范服务工作流程,降低IT服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效提升IT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和个人IT服务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ITSS在某电力企业整体运维中的应用,阐述了ITSS与整体运维模式有效结合所产生的“火花”效应。

2 当前电力企业ITSS的应用情况

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是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简称:ITSS分会)研制的一套IT服务领域的标准库和一套提供IT服务的方法论。2013年全国开始开展《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符合性评估工作,并于当年7月19日公布第一批通过符合性评估的企业名单。截止到当前,全国共有230家企业获得符合性评估证书。

2014年,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对信息服务厂商服务能力的重视,致力于服务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运维的企业也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IT服务能力,被业界普遍认可的ITSS标准无疑是制胜法宝。国家电网重要IT服务厂商东软集团、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公司、安徽南瑞继远软件和山东鲁能软件技术等多家企业先后通过了ITSS认证。实施并获得ITSS认证的企业均指出:ITSS是符合我国国情的IT服务标准方法论,通过实施ITSS,有助于企业提升IT服务质量、优化IT服务成本、强化IT效能,以及降低IT服务风险等。

3 基于ITSS的整体运维体系建设

本文以国内一家致力于服务电力企业的IT公司为例,集中阐述ITSS体系的整体建设过程及应用情况。

3.1 案例背景

2011年,该公司开始为电力行业用户提供运行维护服务。目前承担了某网、省电力公司IT整体运维服务业务,服务对象涵盖直属单位和地市电力公司,服务内容包括基础环境、应用系统、桌面和服务台、网络、主机、存储、数据库、安全和整体运维管理,以及通过基础服务衍生出的增值服务、个性化服务等。随着运维服务业务的飞速发展和业主单位对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该公司也意识到提升运维服务能力的重要性。

2012年底,该公司开始组织学习ITSS,2013年7月正式导入ITSS服务管理体系,2014年11月通过现场符合性评估,2015年12月答辩,2015年1月获得ITSS符合性证书。

3.2 体系建设目标

建立基于ITSS的整体运维体系,探索集中的IT服务及管理模式,梳理、规范运维服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和运维服务队伍,强化整体运维经济优势。

3.3 建设过程

ITSS《通用要求》实施前,该公司特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实施小组组长由运维业务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决策指导、资源协调、成果评估、检查和考核等。实施小组主要负责ITSS体系建设、实施和完善等。

实施分四个阶段,分别是现状评估和需求调研、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优化改进。

3.3.1 现状评估和需求调研

ITSS体系建设、实施小组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材料分析以及管理体系评估等方式对公司IT服务管理体系现状进行调研,除此之外,小组还就相似的外部单位相关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其次是对公司IT服务管理现状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比最佳实践和国际标准,从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同时,根据业务需求,在诊断报告中还对各改进项进行优先级排序,对改进方法和成本绩效进行说明,作为管理决策和总体规划的参考。

3.3.2 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前,组织各参与体系建设方开展ITSS理论和最佳实践专项培训,确保有关各方对ITSS标准足够认知和理解,为整体规划设计的成功奠定基础。规划设计阶段主要包括人员管理、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过程管理等程序流程和整体运维模型设计。

3.3.3 建设实施

本过程首先制定详细实施计划,建立运维体系组织架构并确定职责,其次是制定体系文件,体系文件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运维服务能力管理。编制整体运维服务管理手册,对服务能力进行整体策划;制定年度IT整体运维服务管理计划,要求每个季度对年度计划进行跟踪,形成季度报告,对不符合项提出整改计划和措施,纳入下一季度工作计划,持续改进;

(2)人员管理。制定人员管理、岗位结构和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安全意识等方面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公司提供运行维护服务的人员具备应有的能力,确保故障响应、问题解决和成果交付可控;

(3)资源管理。整合资源,搭建IT整体运维管理平台,建立集中式服务台、知识库和备件库;

(4)技术管理。通过制定运维技术管理制度,确保公司能根据客户要求或技术发展趋势,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风险控制、技术储备以及研发、应用新技术和前沿技术的能力;

(5)过程管理。建立服务级别管理策略和流程,并根据服务类型制定标准服务级别协议模版(SLA、UC、OLA),建立事件、问题、配置、变更、和信息安全管理策略与流程,定义相关代码,制定各类模版。

3.3.4 优化改进

通过对体系建设成果进行3个月的试运行,对新体系的执行效果和标准符合性进行验证,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发现不符合项,采用PDCA的持续改进方法,对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持续改进。如图1所示。

4 应用成效

4.1 转变服务模式,分散式向集中、整体运维的转变

搭建基于ITSS整体运维模型,将基础环境、设备、安全和软件运行维护整体按照统一的制度、规范和流程进行管理;研发IT整体运维管理平台,将事件、问题、变更等过程纳入统一化管理,并建立集中式服务台,知识库和两级备品备件库和运维人才专家库,整合并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运维业务数据的集中更便于对整体运维服务指标的分析,从而完成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从单项优势向整体优势、从运行管理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转变,为用户提供了“管家式”服务。如图2所示。

4.2 提升了IT服务质量,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制定56个过程文件,涵盖服务级别管理、服务报告、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八个方面,固化过程,规范做事,并借助运维服务工具实现过程管理流程化、可视化,服务质量的提升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从而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如图3所示。

4.3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建立集中式服务台,实现服务需求统一响应、服务任务统一分配、服务资源统一调度、服务质量统一监控。搭建两级备件库、知识库和运维人才专家库,现场级和公司级备件库很好的支撑了备品备件更换和硬件故障处理效率,节约了运维成本;知识库共入库条目2246条,2014年总访问量已超过10000次;专家人才库的建立,有效拓宽了用人选人视野,防止人才断层,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4.4 提高了运维服务团队的能力和水平

人员方面,从人员管理制度建设、人员岗位设定、人员的知识、技能、绩效考核等对团队进行全方位管理。每年年初制定人员储备机制,关键岗位设立AB岗(AB岗互备),建设岗位与运维岗位轮岗;培训方面,按照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内容覆盖ITSS整体运维体系架构、专业技能、服务能力提升、工具使用等。

4.5 推动了运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IT整体运维管理平台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了运维实施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运维管理平台研发的投入产出,极大地鼓舞了IT运维服务组织,推动其投入人力和技术力量,做好运维服务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使运维服务技术要素逐步实现体系化和规范化。

5 结语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十三五”信息规划工作的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步伐。系统智能化、大数据和云的使用,对信息运维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满足电力企业信息运维管理需要的运维服务体系,是电力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为了和国际接轨,为了向国家标准靠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

参考文献

[1]GB/T 28827.1-2012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

[2]ITIL Version 3 Service Design.

[3]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论ITSS的实施[Z].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

[4]刘亿舟.中国IT服务管理指南(第二版)-实践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中国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白皮书.

作者简介

宋蓝云(1973-),女,湖北潜江人,工程师,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应用专业,从事电力行业IT运维服务相关工作,1998年至今任职于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吴传强(1984-),男,湖北武汉人,高级项目经理,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应用专业,目前从事电力行业IT运维服务相关工作,2008年至今任职于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第8篇

【关键词】智能巡检机器人 三维实景 变电站

【Abateact】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robot on real three-dimensional platform for substation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e technology of virtual reality (VR) and intelligent substation inspection robot system was highly integrated,which wassupplemented by integration of existing auxiliary monitoring system and SCADA system.A well interactive, immersive, multi perspective substation real three-dimensional intelligent robot platform was built.The efficiency of substation monitoring can be reduced and personnel burden based on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also overcoming the various systems of data fragmentation and the drawbacks associated with artificial load,which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Key words】Intelligent robot,real three-dimensional,substation

1 引言

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是为适应智能化变电站以及无人值守变电站发展需求,全面提高变电站智能化水平发展而来。它以智能巡检机器人为核心,整合机器人技术、电力设备非接触检测技术、导航定位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能够实现变电站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智能巡检和监控[1]。

在变电站运行中,单一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的应用确实给变电站巡检工作带来了一些实际便利,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系统相对孤立、难以实现全覆盖、极端环境适应能力不强、难以开展较复杂工作[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变电站三维实景巡检系统,通过3D实景监控平台融合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消除机器人巡检系统孤立运行的历史,可实现与安防视频、火灾报警、PMIS系统等实现数据关联和共享,实现多系统的异常联动的功能[3],如图1。

2 技术方案

2.1硬件构成

基于机器人的变电站三维实景巡检系统为网络分布式架构,整体分为三层,分别为集控层、基站层和终端层。集控层可以对多个变电站的三维实景机器人巡检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包括三维实景监控平台;基站层由机器人后台、智能管理机、控制和分析软件系统组成;终端层包括智能巡检机器人、固定点热红外摄像机、固定点可见光摄像机、在线监测设备、红外传感器等。

2.2 系统策略

通过3D平台还原变电站现场的真实场景,将机器人巡检的路径在三维平台系统中真实展示并进行标注;在3D场景中实时展示机器人巡检位置移动,实现对机器人现场巡检情况的直观真实反映。

智能机器人结合3D实景平台针对重点巡检点设定巡检预置位,确定巡检预置位与3D实景电气设备对应关系。

针对机器人无法巡检到的区域,借助于3D平台融合的其他系统如SCADA系统、辅助监控系统等进行填补。

设定所需巡检的设备点以及关注的数据量、视频图像外观、热红外成像等必要的巡检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巡检路径,巡视人员通过平台随机或定时进行远程巡检,当进入已设定的巡检设备点时,系统将相关的设备相关在线监测数据,进行集中展示,并对实时巡检的结果、过去时间短的变化趋势等进行正常与否进行巡视、判定,形成远程综合分析巡检结果记录,如图2。

3 应用范围

针对500kV变电站,越来越多的综合监控、监测系统带来地运行新课题,提出的了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交互性好、沉浸式、多视野的统一监控平台,可以无缝融合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SCADA、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各种在线监测系统等等,从变电站实际指挥、运行诊断、检修操作等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实现变电运行设备数据准确及时的采集,电气设备、各种监控装置等真实位置场景及实时状态以及历史运行记录、历史变化趋势等进行直观、立体、逼真的集中再现,形成真正的良好交互性的沉浸式统一智能监控平台,提高监控效率,减轻监控人员的监控负担,克服过去各系统数据条块分割、人工关联的弊端,完全契合国网公司“大运行、大检修”的体系建设理念。

该平台提出了全新的巡视方法,优化了电力现有巡检方法,通过优化目前传统的现场巡检模式,通过在该平台上设定巡检路线、巡检设备、巡检数据量、设备外观等不同巡检内容,巡视人员在定时或随机通过该平台上进行远程巡检,当进入巡检设备点时,系统将相关的设备相关在线监测数据,进行集中展示,并对实时巡检的结果、过去时间短的变化趋势等进行正常与否进行巡视、判定,形成综合分析结果记录,能远程、高效进行电气设备多系统、跨平台巡测,减少现场巡检频次,形成和现场巡检的高度互补、统一。

3.1 远程巡检

设定所需巡检的设备点以及关注的数据量、视频图像外观、热红外成像等必要的巡检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巡检路径,巡视人员通过平台随机或定时进行远程巡检,当进入已设定的巡检设备点时,系统将相关的设备相关在线监测数据,进行集中展示,并对实时巡检的结果、过去时间短的变化趋势等进行正常与否进行巡视、判定,形成远程综合分析巡检结果记录。

(1)按照规划路线,设定巡视的兴趣点设备、兴趣点内容,进行远程自动巡视。

(2)采集在线巡检系统中的每次巡检数据,然后将数据和设备模型绑定,方便检索和规范巡检作业记录,并且可以将自己关注的设备信息设置成常用巡检点进行自动巡检。

(3)自动巡检,规划路线,选择要巡检的设备,如主变、PT、开关,设置设备停留时间。

(4)场景内手动平视巡检。

(5)通过场景中的设备,直观检索在线巡检系统中的历次巡检数据。

3.2 智能机器人室外巡检

智能巡检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室外设备巡检,巡检内容包括主变、开关、刀闸、母线、PT、CT、避雷器、电抗器、电容器、站用变等一次设备及其附件的外观检测;仪表数据读取;主变、高抗等设备声音采集;所有电压及电流致热型设备的红外精确测温等。

在变电站运行中,智能机器人的应用确实给变电站巡检工作带来了一些实际便利,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系统相对孤立、难以实现全覆盖、极端环境适应能力不强、难以开展较复杂工作。

本次项目通过3D实景监控平台融合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消除机器人巡检系统孤立运行的历史,可实现与安防视频、火灾报警、PMIS系统等实现数据关联和共享,实现多系统的异常联动的功能。

具体功能实现如下:

(1)通过3D平台还原变电站现场的真实场景,将机器人巡检的路径在三维平台系统中真实展示并进行标注;

(2)在3D场景中实时展示机器人巡检位置移动,实现对机器人现场巡检情况的直观真实反映,如图3;

(3)在3D实景平台中反应机器人的自主巡检工作计划,实时反馈报警信息,并将巡检的结果进行分类保存,方便后续查询,如图4;

(4)在3D实景平台中嵌入机器人行走系统和检测系统等的控制权,通过3D实景平台上的操作来远程遥控机器人对特定设备进行特检;

(5)针对机器人无法巡检到的区域,借助于3D平台融合的其他系统如SCADA系统、辅助监控系统等进行填补。

3.3开关柜内等隐蔽区域巡检

针对日常巡检工作,可能无法掌握开关柜、环网柜内、电缆沟内等隐蔽区域的具体情况,通过在变电站内各个重要柜体内、电缆沟内部署集成红外传感器、LED灯的智能小巧网络摄像机,传感器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作为工作人员现场巡检、机器人现场巡检无法巡检到的隐蔽区域,我们通过在3D实景平台巡检功能设置将这些日常很难巡检到的兴趣点加入到巡检计划当中,最终达到对变电站进行全方位的巡检的目的。

3.4智能告警

在整个三维场景中,每个设备模型会随着实时采集来的数据,智能判断设备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对于出现异常的,三维场景会自动将设备渲染成红色告警模式并定位,不断提示操作人员及时排除故障;

整个三维场景中,每个设备模型会随着实时采集来的数据,智能判断设备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对于出现异常的,三维场景会自动将设备渲染成告警模式并定位,不断提示操作人员及4 结语

本平台提出了全新的运行、监控方法和思路,提高了运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运检效率,促进了安全生产运行管理工作,保障设备健康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为智能电力的电力智能物联网奠定坚实的平台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国凯,韩刚.《变电站巡检方式对比及其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研究与设计》.《电气时代》,2008年07期.

[2]谢伟杰.《智能巡检系统在变电站中的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25期.

[3]张.《500kV变电站实行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通讯世界》,2014年17期.

第9篇

网络工程师是一个公司的关键,他保障了公司网络的正常。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网络工程师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网络工程师的自我评价范文一:非常感谢您能给我这次面试机会。我叫XXX.今天我应聘的职位是贵公司的网络工程师。我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我对计算机网络非常感兴趣,所以来到北大青鸟华腾中心,学习网络工程师这门技能。在读期间拿到了信息系统专家证书,以及国家劳动部OSTA网络工程师的认证。

在北大青鸟华腾中心学习期间,负责了北京中搜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改建企业网络的项目 .该公司的几家分公司网络采用的ADSL方式上网带宽较低传输数据不稳定,很难实现数据同步;各公司通过Internet传输业务相关数据,财务数据相当不安全;公司内网完全暴露于Internet,没有安装任何网络安全设备,很容易遭到黑客的攻击,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

我们的解决方法是配置Vlan及IP地址规划;让防火墙过滤流量;STP和HSRP技术实现流量负载分担和设备冗余;以太网通道设计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QoS设计保证重要数据优先传输;OSPF路由规划,收敛快无环路,支持多条链路的负载分担;在ASA上配置NAT地址转换,设置AAA服务SSH等服务还增加网络安全性;配置IPSec 和SSL 实现不同地区的安全数据传输。项目中,我主要负责Vlan及IP地址规划 并且 能够让防火墙过滤流量;STP和HSRP技术实现流量负载分担和设备冗余;实现以太网通道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配置IPSec 和SSL 实现不同地区的安全数据传输。

我本人性格随和,善于沟通,做事稳重,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愿意吃苦,能够出差。如果我能够应聘上该职位,我会尽我所能为公司多做贡献。谢谢经理!

网络工程师的自我评价范文二:本人有扎实的工作经验,局域网建设,规化,维护,运维有长期的工作积累,从windows平台,offcie办公支持,常用设备管理,pc-server管理搭建,MS exchange邮箱服务器的建设应用(RPConHTTP MS outlook),ERP系统数据库MS_SQL支持维护(用友U8系统和电子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流程),有实际工作经验,对于linux的redhat系统及服务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及强烈学习应用兴趣给烦与渴望实践实战,了解学习了VMware的服务器方面的应用,EXSI3.5在PCserver应用及win2008 Hype-v有实验经。 对cisco的路由及PIX 及网络三层交换及VLAN应用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熟悉台资工作环境及工作模式, 热衷于网络维护及计算机应用方面工作.系统管理员,网络工程师,IT engineer,信息主管岗位,有软件开发数据库应用基础.

网络工程师的自我评价范文三:紧张而有序的半年又要过去了,忙碌的半年里,在公司领导及各同事的帮助下,我有序开展工作进度。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计算机管理工作内容如下:

工作内容:工作中包括工厂官方网站维护,网站文章和图片实时更新。工厂厂内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及管理,保证工厂厂计算机及相关网络产品的正常工作。对工厂厂内部员工上网流量监管,对各个部门上网IP分配管理。工厂厂计算机上软件的安装及维护,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防治机器及整个网络被病毒攻击,及工厂厂资源共享设置等。

二、计算机硬件维护及系统与软件维护

工厂厂电脑共有110台,日常维护的基本为100台。由于机器较多,日常出现故障的情况较为常见,主要的电脑故障有:系统故障,网络故障,软件故障,硬件故障及电脑周边设备如打印机和路由器等。很多机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垃圾文件,系统文件也有部分受到损坏,从而导致系统崩溃,重装系统,另外有一些属网络故障,线路问题等。其他软件问题主要包括杀毒软件的安装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

硬件故障维护相对复杂一些,由于部分电脑使用年限过长导致电子元件老化,引起电脑反应慢,频繁死机,数据丢失,出现这些情况电脑需要耐心的维护。

三、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网络维护情况

目前网络计算机病毒较多,传播途径也较为广泛,可以通过浏览网页、下载程序、邮件传播,为了做好防范措施,工厂厂的每台机器都安装了360安全卫士和金山毒霸杀毒软件,并定期自动升级,对发现病毒的机器及时的进行处理。工厂厂机器中毒情况较为严重的主要有一次,财务部机器出现大面积office宏病毒中毒情况,主要涉财务部及相关部门的机器,中毒后office宏病毒会将该机器的excel数据篡改或丢失数据,并且电脑中office宏病毒会随着U盘传播,导致病毒扩散到各个部门电脑。

解决的方法:网络编辑工作总结1、先将电脑重要文件资料备份到移动硬盘,以防在维护中丢失资料。

1、下载office宏病毒专杀软件,对财务部及相关部门电脑进行全面杀毒。

2、安装360电脑卫士和金山毒霸,对电脑维护及电脑病毒的防护

3、升级office办公软件,防止病毒再次病发。

4、减少电脑之间互相使用U盘,尽量使用电子邮件工作(电子邮箱具备杀毒功能)。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工厂厂计算机及网络方面的管理情况较为复杂管理不够到位。

2、工厂厂目前软硬件使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维护管理中仍存在问题。

五、工作计划:

1、紧紧围绕工厂厂工作,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2、对公司内部局域网进一步维护和管理,如:IP细致维护。

3、对每天公司员工上网流量进行监控,并做好每天流量记录。

4、做好每一天工作记录,对经常出现问题进行关注。

5、积极完成领导安排的有关工作,做到工作上有问题及时向领导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懂就问,努力把工作做好。

第10篇

关键词:文档管理;ERP

Research of Document Management in ERP Project Implementation

Wu Shan

(Beijing Richf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Beijing10000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RP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cument concept,and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ERP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cess,focus on analysis of project documentation management to the existence of common problems,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thods in order to supply help in ERP application jobs.

Keywords:Document management;ERP

一、引言

文档管理是一个项目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其重要性往往会被实施人员所忽略。通过在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所实施的几个项目,本人从管理的角度总结了关于项目实施文档的编写经验。

二、项目实施文档的概念

实施文档过程中形式来描述、定义、规划及报告活动过程或结果。文档随着ERP的实施而逐渐完善,同时也反映了整个ERP实施的过程。文档管理就是项目管理的核心[1]。

(一)项目文档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按照内容划分,项目文档可以分为成果文档和过程文档两大类。成果文档是项目交付品的一个部分,作用自然很重要。过程文档主要记录了项目管理进程中的信息,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从而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二)项目文档是项目成果的体现。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每项工作的事前计划、事中实施记录、事后分析结果都需要形成相应的包括与项目相关的资源及使用情况的文档。因此,实施文档是ERP项目的组成部分,规范的ERP实施必须是有正式文档的项目实施。在ERP的实施中文档的编制和管理占有相当的地位和工作量,如果想要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必须进行高质量的编制、变更、修正、管理和维护文档。

三、ERP项目实施的阶段

做好项目文档工作,首先要了解ERP项目的实施过程,只有了解了ERP的实施过程才能将文档工作融入其中。一般的,ERP项目的实施主要分为初次调研阶段、系统培训、制定蓝图、确定编码规则、主数据收集、流程测试、期初数据导入、上线支持八个阶段[2]:

(一)调研阶段:主要的目的就是实施顾问通过对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访谈沟通,从而对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有所了解,并能收集到各个部门业务流的所有单据,了解他们对ERP的认识和期望,以便制订工作计划。

(二)系统培训:系统培训主要是为了让企业人员了解ERP的基本知识,能后认识到ERP能够给企业所带来的效益。与此同时,还可以做各个功能模块的概览知识培训。

(三)制定蓝图:实施人员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并联系自身的行业积累经验,结合ERP系统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需求的业务流程,并且这些流程能够在系统中得到合理的体现。蓝图制定是整个项目进行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项目以后的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四)确定编码原则:确定编码原则主要是企业在实施顾问的指导下,确定各种主数据的编码规则,其中包括物料、供应商、客户的编码原则、产品结构(包括BOM架阶)的分阶建立等。

(五)主数据收集:主数据收集主要的目的是企业的人员在熟悉了各项编码原则的基础上,收集企业应用ERP系统所需要的基本资料,包括物料、供应商、客户等收集。

(六)流程测试:包括分模块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权限测试等,主要的目的是测试前期蓝图所划定的系统功能是否能够在ERP中实现,包括ERP系统的功能完善性和操作的方便性。

(七)期初数据导入:主要的目的是搜集ERP系统上线的期初数据,并在实施顾问的指导下录入ERP系统,为企业正式应用ERP系统奠定夯实的基础。

(八)上线支持:主要的目的是将企业的实际业务数据在ERP系统中处理,一般在系统上线的前三个月的时间里面,以防止企业人员在上线期初操作不熟练而造成错误。

四、ER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文档缺陷

一般来说,评价ERP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实施文档是否规范和专业。文档中可能会存在着某种缺陷,从而使项目实施存在着风险。这些缺陷主要存在于以下几点:

(一)文档编制不规范:主要体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分层次整理和管理每一阶段的文档,缺少统一的模板。

(二)文档内容描述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实施文档或过于简单,内容不完整;或流于形式,没有实际价值;或与实施过程不相符,不能真实记录实施过程。

(三)没有统一的文档服务器:随着ERP项目的实施,不断产生新的变化,新的需求,由此积累的文档也越来越多,如果没有一个文档资料库,对后期使用和运维人员查询文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四)实施文档过于形式化,适用性不强。在编写项目文档的过程中,文档编写人员可能只是按照要求过于形式化的完成文档的编写,并没有考虑到今后文档使用的实用性,这不但阻碍ERP实施的可执行性,而且还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

五、实施文档管理的策略

综上所述,实施文档对于ERP实施项目管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文档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规范的文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制定统一的文档模板以及对各种项目文档的管理程序,如批准、、修订、标识、密级、贮存、传递、查阅等。

(二)注重文档的版本管理。文档的版次管理对一个项目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混乱的版本会影响项目实施的质量以及后期的运维效果,因此一定要注重文档的版本管理。

(三)建立文档服务器。通常来说一个较大的ERP项目实施,在调研,配置,测试,运维等阶段都会产生大量的文档,这些文档根据需求不断更新,这就需要一个文档服务器分门别类的统一存放管理这些不同版本的项目文档。

总之,编写实施文档是ERP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是项目实施规范性的体现,并且为以后系统的使用和运维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项目文档的编写。

参考文献:

[1]周玉清,刘伯莹,杨宝刚,王新铃.ERP原理与应用[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第11篇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监理;电力运输体系;线路建设;电力输送工程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1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0-012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0.067

众所周知,电力输送工程中输电线路的架设属于野外作业工程,因此很多因素都会对施工工程造成影响,并且施工的工期是既定的,加上施工设备的质量问题等,会对输电线路的建设质量产生不好的影响。而对施工工程进行监理,就要降低甚至消除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对输电线路建设质量造成的劣性作用。总之,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做好输电线路架设的前提。

1 输电线路监理概述

1.1 监理工作的科学依据

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的监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对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也很高。首先,监理工程师应该熟悉与监理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施工标准、施工设计、工程合同等理论性的东西,不能简单地仅凭个人以往的施工或者监理经验来对现场进行监管,确定现场的问题时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处理相关的问题时要以一定的技术规范为标准。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要熟练掌握与该工程相关的所有技术规范,并且要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避免造成由于自己对理论知识的不掌握而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降低工程质量;其次,监理工程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技术经验,对电线架设的各个技术规范都能熟练掌握,在电线架设的过程中,在特殊的情况下,发现施工人员存在技术上的隐患时可以对其进行指导。并且监理工程师要明确施工检验的各种方法,以便有效地控制施工工程的建设质量。

1.2 监理控制的标准化

监理控制标准化是指对于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部分都要有一个统一的定性衡量标准。这一衡量标准是进行线路施工的保障,在进行输电线路的架设时会有不同的施工工艺,由于对电压强度不同而对电线的施工工艺要求也不同,因此制定同一类型的施工工艺的统一标准,有助于施工技术的规范化、施工监理的规范化,增强监理工作对质量的控制。

2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监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监理市场尚不规范

目前我国的电力建设监理市场并不规范,在监理工作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恶性的市场竞争,还有一些监理中的不良行为,如转包、证书挂靠等。这些不良行为造成了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监理市场的紊乱,致使施工监理工作无法将其原有的良性作用发挥出来。此外,监理工作其本质上是属于服务行业的,且在服务行业中属于知识指向型,但是在线路架设工程中,监理工程师所得到的报酬往往是比较低的,这使得很多监理工程师由于没有得到应得的报酬而放松监理的工作,并且很多监理人才由于待遇较低不愿从事监理工作,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监理工作的规范化。

2.2 监理师的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的监理师从业资格证的取得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考取从业资格证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对一些理论知识的测验,因此导致了我国的监理工程师中出现了一种高分低能的情况,即很多监理师具有很高的理论成绩,但是其对工程的监理能力却不高。监理师队伍在不断壮大,然而却出现了数量上升而质量下降的情况。很多监理人员通过记熟考试内容而取得了监理师资格,但是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没有监理经验的,工程施工中遇到问题时,其不能采取灵活的手段对问题进行处理,并且很多人员不熟悉输电线路的架设,对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也不能提出优质的解决方案。应该说,监理师的素质较低是我国监理人员中普遍存在的

问题。

2.3 传统监理观念的束缚

我国部分法律以及规章规律中对监理师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监理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必须要保证监理工作的有效性。但是,在输电线路架设的实际操作中,传统的重视施工而轻视监理工作的理念一直存在,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阻碍了监理师指令的落实,不利于输电线路建设监理的规范

发展。

2.4 监理工作无序无计划

很多监理师在对输电线路架设工程开展监理工作时,并没有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没有将监理工作的职责落实到输电线路架设中,造成监理工作的不规范。没有对施工的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理,对施工工程的质量控制力度不强,将会导致输电线路架设过程中问题频发,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3 实现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监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理

由于输电线路架设工作大都是在野外进行,因此监理工程师要督促施工单位对一些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的因素进行排除,以线路架设工程的施工质量为基础,加强对施工工程的质量监管,全面提高整个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施工单位由于一些原因在工程中遗留下一定的质量问题,在工程投入使用后,会造成线路输电的不稳定,影响电网的平稳运行,造成变电故障,甚至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强化监理师的监管作用,严格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保证施工质量符合施工合同的要求,并且工程的质量还要达到工程验收的标准。在输电线路建设的实际监理工作中,监理师应该重视工程的质量建设,明确监理师的主要工作职责,明确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对整个输电线路工程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测试工程的质量等级,提出对工程质量的有关意见和建议,在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工艺上,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或者重新施工,确保每一个施工工序的质量都能达到要求水平。

3.2 加强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环境监理

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中,输电线路的架设一般具有跨区域、工期长、工程量大等特点,由于在架设线路时会跨越多个地区,因此监理人员就要提前处理好施工环境问题。在施工用地方面,监理人员应该提前与建设当地的政府进行协商,征用架设线路所必需的土地,并且根据征用的期限对土地的产权人做出相应的补偿,进行文明的施工。土地征用问题对施工工期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处理不好土地征用问题,很可能会造成工期的延误;在施工自然环境方面,监理人员要对施工地区的自然环境做好提前的调查,避开雨季,并且要根据施工当地的特殊自然环境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以免由于自然环境而造成工期延误。

3.3 加强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安全监理

由于输电线路架设工程施工的特殊性,施工人员在进行野外作业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还要进行高空作业,这就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鉴于此,施工监理人员在进行施工的前期,就要准备好安全救助工具,做好安全管理措施。此外,监理人员在发现施工人员违章施工操作时,应该对其严格处理,以便及时地消除施工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4 结语

在电力建设的整个工程中,施工监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而监理师又是施工监理的主体,因此,可以说,监理师在工程施工顺利收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邓明琛.试述电力工程监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

[2] 张大伟.电力工程监理风险[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9).

[3] 林传明.浅谈电力工程监理安全控制要点[J].安全与健康,2004,(1).

[4] 张险峰.浅议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管理

第12篇

关键词:电网风险;联动管控;三大风险;供电企业;风险管控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23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113

1 以往电网风险管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以往电网风险管控较为原始、粗放,未能形成联动管控的模式,除系统运行部之外,大都数部门都是被动地接受,参与度不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不足:

1.1 信息化支撑不足,效率低

以往基于问题的电网风险预警主要通过扫描、传真、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流转,一份电网风险预警往往耗时较长,所以大多数风险预警都存在不及时、控制措施落实反馈不及时、员工意见较多等问题。

1.2 部门联动不足,管控流于形式

以往基于问题的电网风险预警的编制、、落实、反馈过程都是调度部门从头忙到尾,其他部门都是被动地接受,参与度不高。整个电网风险管控的推动较为困难,问题较多,管控流于形式。

1.3 三大风险联动管控不足,电网风险管控遭遇瓶颈

随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应用的不断深入,电网、设备、作业三大风险的密切关系突显的越来越重要。而如何理顺三大风险关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联动管控机制,化解电网风险、减少损失、达到预期目标、提升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成为供电企业电网风险管控过程中的一道难题。

2 建立电网风险联动管控机制

2.1 部门横向协同机制

通过建立策划文件,明确电网风险管控过程中各方职责。建立风险会商机制,明确不同的风险等级由不同的部门组织召开,以提高各部门的参与度,共同管控电网风险,确保电网风险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功化解。例如来宾供电局编制了《来宾供电局系统运行风险管理业务指导书》,明确了电网风险管控中各部门的职责。对于预安排停电风险结合每月停电平衡会,由调度组织设备部、计划部、基建部、营销部、变管所、输电所及客户中心对停电计划涉及电网、设备、作业风险进行会商,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形成会议纪要。对于因自然灾害或外力破坏等原因造成电网设备非计划故障停运的,若三天内无法恢复,且可能造成三级及以上事故事件的电网风险,由设备部在故障停电后一天内组织召开专项电网风险协调会,联合调度、安监、营销、设备运维等部门以及施工单位参与风险控制协调,确保风险防控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2 电网、设备、作业三大风险联动管控机制

2.2.1 电网风险预警编制环节与设备、作业风险联动。2013年1月,南方电网了《南方电网运行安全风险量化评估技术规范》。此规范对基于问题的电网风险量化计算公式中,已充分考虑了设备类型、故障类别、设备缺陷、检修管理、检修时间、现场施工、操作风险等设备、作业因素的影响。从电网风险评估环节加强与设备、作业风险的联动管控。

编制电网风险控制措施时,要求设备部组织设备运维部门对关键设备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差异化的运维策略。例如,通过对关键设备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关键设备是属于Ⅰ级、Ⅱ级或Ⅲ级管控设备中的某一级,然后根据《设备差异化巡视管控策略》开展巡视、测温,从电网风险预警编制环节加强与设备风险的联动管控。

2.2.2 电网风险预警执行环节与设备、作业风险联动。电网风险预警执行环节与作业风险联动管控。2016年,来宾供电局了《来宾供电局生产作业风险联动管控界面(试行)》。此管控界面分为三个部分,涵盖变电、输电、配电三个专业的所有作业任务,根据不同的作业风险等级,编制了事前控制点(方案、作业过程控制文件),明确了事中局领导、各相关部门的部门领导、专责到位情况。此管控界面人员到位情况已涵盖了基于问题的电网风险预警所要求的相关部门人员到位情况。调度风险预警通知书时,在控制措施中要求设备部按照《来宾供电局生产作业风险联动管控界面(行)》要求,组织各相关部门开展现场安全监督。

电网风险预警执行环节与设备风险联动管控。电网风险持续期间要求设备运维部门根据停电前制定的差异化运维策略,继续对关键设备进行管控,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

3 具体运用

3.1 电网风险评估

每月编制月度停电计划时,同步开展基于问题的电网风险评估。每月调度运行方式专责根据停电预试定检计划、缺陷、电网运行方式安排等对月度停电计划进行初步平衡,根据平衡的结果对电网风险进行分析。分析时按照《南方电网运行安全风险量化评估技术规范》,着重结合设备健康度、施工影响因素等,充分运用设备、作业风险评估的结果,对电网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电网风险等级。

3.2 编制月度电网风险分析报告

每月底召开下一个月的月度平衡会,要求各相关部门(例如设备部、基建部、计划部、营销部、变管所、输电所、客户中心等)对调度运行方式专责初步平衡后的停电计划进行再次平衡,以确定最终的停电时间。同时对各风险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等级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可操作性进行初步讨论,最终形成月度电网风险分析报告。月度电网风险分析报告需在月底前,方便控制措施落实部门,特别是变管所、输电所一线班组员工提前安排好工作计划。

对于停电影响范围较大、风险较高的情况,需根据风险等级、影响范围的不同,由不同的部门组织召开专门的风险会商会,实现多部门协同作战,共同化解电网风险。例如,对于可能造成三级及以上事故事件的电网风险、可能造成一座110kV变电站全停且停电范围为城区中心区域等较大社会影响、持续时间较长(持续一天以上)的重大停电风险等,应由工程管理部门在停电前五个工作日以上组织调度、设备、安监、营销、设备运维等部门以及施工单位召开专项电网风险协调会,协调明确各部门(单位)风险管控落实措施,确保风险防控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对于因自然灾害或外力破坏等原因造成电网设备非计划故障停运的,若三天内无法恢复,且可能造成三级及以上事故事件的电网风险或可能造成一座110kV变电站全停且停电范围为城区中心区域等较大社会影响的重大风险,应由设备部在故障停电后一天内组织召开专项电网风险协调会,联合调度、设备、安监、营销、设备运维等部门以及施工单位参与风险控制协调,确保风险防控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3 电网风险预警通知书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编制风险预警通知书。风险预警通知书中明确风险名称、风险等级、风险开始时间、风险结束时间、电网危害辨识、电网风险停电前、停电期间的控制措施等。根据电网风险预警机制,不同的风险等级由不同的领导签发。

3.4 落实控制措施

目前来宾供电局电网风险预警通知书的整个流程都通过系统流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调度部门运行方式专责在OMS系统中录入电网风险预警通知书,并经部门领导签发后,在OMS系统进行。各风险控制措施落实部门进行签收,并对调度部门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承接、细化、分解。例如,调度部门要求设备部组织设备运维部门对关键设备进行风险评估,变管所、输电所对关键设备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关键设备是属于Ⅲ级管控设备,然后根据《设备差异化巡视管控策略》的巡视周期开展巡视、测温,并记录上传至系统,反馈给调度部门。

各相关部门根据《来宾供电局停电作业风险联动管控周计划》以及电网风险控制措施的要求,对电网风险预警期间各相关专业的现场作业进行联动管控。

3.5 回顾

调度部门运行方式专责在电网风险结束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对电网风险管控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有效性评价。每月对月度电网风险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解除的电网风险要从电网风险管控的整个环节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并对措施进行跟踪,确保能够按期整改,最后将分析的结果纳入月度电网风险分析报告。

4 结语

在供电企业,分工非常明_,必须通过协作才能完成工作任务。电网风险管控亦如此,必须通过多部门、多角度协同作战才能成功化解电网风险。电网风险的联动管控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逐步规范的过程。从无到有,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再进行探索、再实践,直至不断完善,从而实现电网风险的闭环管控,系统运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魏莉莉.电网运行风险管控浅析[J].通讯世界,2014,(4).

[2] 喇元,王红斌,董明,等.风险评估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广东电力,2011,(6).

第13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监理;发展

如今,通信工程的质量成为施工单位追逐的主要目的,因此,要想保证通信工程质量,必须注重通信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使施工过程每个环节发生的失误和错误现象降低,才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注重工程设计招投标的监管

1.设计单位的选择

通信工程施工的主要阶段是设计阶段,因此,设计单位好坏直接影响到通信工程的质量,要想保证通信同城的质量满足需求,必须选择经验丰富、工程资信相对较好的设计单位。对于设计单位好坏的判断,应该从设计单位完成建设单位或者受委托的工程监理单位在草拟设计招标文件时提出的通信工程招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以及设计资质等级、工程业绩和服务质量等要求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2.工程设计招投标的选择过程

现阶段,能够被建设部门认可的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已经有几百家, 但是技术水平相差还是较大,为了能够在众多工程设计单位中选择出相对好的设计单位,应该在发标之前对设计单位做好充分的调查,以能够有目的、有选择的发标书,并邀请符合标准的设计单位参加投标活动。同时,在开标之前,应该都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的监理单位组织相应的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的成员应该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只有各方面能力都符合相关标准的才能参加评标,此外,还应该设置相关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并使各方面专家的比例协调,从而保证评标的公正和客观。而评标结果的确定,应该对设计资质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再次审查和检验,并由评审人员根据设计内容提出相关意见和推荐中标单位建议。

3.工程设计的监督管理

选择好工程设计单位之后,应与其协商签订工程设计合同,合同签订以后便具体实施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应该根据通信工程设计任务、施工计划以及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等工作要求,与设计单位相协调,以保证设计单位的各方面工作满足建设单位的预计要求,与此同时,在工程设计的整个过程,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该对设计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检查。

二、加强安装施工的招投标监理

1.安装施工的招投标单位选择过程

通信工程设计阶段完成之后,便立即进入安装施工阶段,为此,建设单位应该编制相应的通信工程安装施工招标文件,并积极组织招投标的具体事宜。一般而言,通信工程的类型较多,涉及面较广,专业型也较强,技术要求自然很高,为了能够选择更好的招投标单位,必须对招投标单位进行严格考核,对于施工装备齐全、技术力量较强、工程质量较高和服务信誉较好的招投标单位应该发送招标邀请信函,并要求其如期交投标书。

2.安装施工的监理过程

安装施工监理的整个过程应该由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按照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要求,召开安装施工监理会议,会议中将施工现场中使用的相关技术进行交底,并向施工单位提出具体工程建设进度计划,对施工单位提高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具体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审查通过之后确定开工日期。

三、通信工程施工的发展

如今,社会对通信工程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业主的所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多。伴随着业主责任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通信工程之间的竞争力度越来越强,业主对通信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益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施工的监理工作。业主对施工监理工作要求的逐步提高,使得通信工程施工监管模式从单一逐步发展为多功能、全方位的模式。

伴随着各种运营商需求的变化,工程建设单位加强工程施工管理的任务越来越紧迫,以往的监理水平已经无法满足运营商的需求,为了使工程施工管理方式和方法与现阶段的管理水平相适应,必须聘请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丰富的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管,尤其是对施工过程中的采购、财务、技术等方面的监管,监管人员通过集成、范围、进度、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等管理手段,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资格预审和技术审查,从而保证项目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完成。

在当前的形势下,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诸多环节都必须进行相关调整,首先应对各个环节的相关体制进行调整和完善,其次是要对相关的管理体制进行健全,最后是要建立完整而持续的建立人员培训机制。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仅能够提高监理单位自身的竞争意识和能力,也能够提高监理单位的整体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从而满足业主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新时期通信工程评价的操作流程

1.计划和组织

首先按照评估单位选定的评价机构或者评估专家组成一个小组,通过评价机构和评估专家的分析,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估,以能够保证具体工作的实施。

2.执行与探究

通信工程施工单位应该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将自我评价的报告提交给相关管理人员,评价小组应该进行项目建设相关工作和生产经营情况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收集,然后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不确定的数据进行全面审核,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如果在评价之后出现若干问题,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有预防这些错误和问题的发生,组织相关专家人员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审核,并提出科学的建议,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项目后评价结论。

五、结束语

新时期下通信工程施工的发展,不是某一个环节的改革和变化,而是施工整个过程的发展,尤其是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管。工程设计的投标监理、安装施工的招投标监理和通信工程施工的发展趋势以及工程项目评价的操作流程等全面的研究分析,是促进促进新时期通信工程施工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海生.项目管理在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与电信;2008年09期.

第14篇

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智慧环保,是一种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来保护环境的方法。作为浙江省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之一的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有益探索。

记者在“推进智慧城市示范试点暨启动云工程与服务产业培育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于2012年8月正式启动,由衢州市人民政府与中电52所、浙江电信共同签署协议形成战略合作。目前,衢州建设完成一期项目,并已上线试运行。据统计,自2014年3月份以来,智慧环保平台累计共向重点污染企业负责人、环保员、运维人员和环境监察人员发送预警短信2792条,启动现场环境执法检查44批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9起,处罚金额达162.5万元。

高度重视 高效推进

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在建设伊始,就得到来自政企各方的高度重视。

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环保的保障工作。衢州市委书记陈新曾先后9次对项目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推进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争创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并在“五水共治”中发挥更大作用。衢州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智慧环保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沈仁康亲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同时,市环保局还专门增设环境监控信息中心,配备4名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来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市级各相关部门也积极配合项目的立项审批、方案评审、投资核价等事项的办理。此外,浙江省环保厅专门成立指导组,指定以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牵头负责,对衢州智慧环保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的技术指导服务。

根据省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衢州智慧环保项目采用了市场化运作和公司化运营,由衢州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浙江海康、浙江鸿程共同出资,组建了浙江海康安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今后的运维工作。为此,承建公司负责人多次来衢州调研,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项目组实施挂图作战方式,根据建设内容倒排工作计划。截至目前,已完成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感知网络、硬件云平台和监控指挥中心;完成智慧环保大型软件开发工作;完成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污染源综合管理、环境地理信息和环境移动执法等主要业务系统开发工作。

试点先行 强化应用

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以全面提升衢州环境监管水平为总体目标,以点带面、试点先行为原则,在结合衢州特殊地理位置和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把水环境的监管,衢州氟硅新材料高新区、巨化等区域监控以及危险废物全过程监控作为项目建设重点,特别是选取了氟硅新材料高新区企业作为项目的突破口,全面开展智慧环保“样板房”建设。截至2013年底,已完成高新片区36家市控企业的废水、废气以及清下水排放口前端感知系统和高清监控视频建设,并实现数据接入智慧环保平台,启动了高新片区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个大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开展高空望系统建设。此外,浙江省环保厅还将衢州列入首批全省危险废物监管信息化试点单位,全过程智能监管危险废物各个环节,努力解决危险废物管理不善造成的安全隐患。

在系统建设方面,衢州市致力于消除信息上不关联、不共享、不互换及流程和应用相脱节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了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统一。将污染源综合管理系统、环境综合执法与监察管理系统和电子处罚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了环境执法监管的一体化闭环融合,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反应、及时查处,有效地打击了企业违法排污行为。

在与市民互动宣传智慧环保方面,开发了爱环保APP,搭建公众互动平台,不仅能让市民实时查询全市环境质量和重点企业污染源的自动监测数据,还能及时掌握环保热点事件、学习了解环保相关知识,更能投诉反映环境污染问题,让每位市民成为参与环保、监督环保、支持环保的一份子。

进取完善 形成示范

通过近两年的建设,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切实完善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形成能够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应用的示范标准,衢州市政府提出“三步走”措施:

第一步,加大投资,完善感知网络建设。一是增加一批水质自动监测站。所有衢江一级支流入江口将全部建成水质自动站,全面监测江河湖排污口;各县市区新建1-2个乡镇(街道)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二是增加空气质量自动站。2014年衢州市将新建三个市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各县(市、区)新建1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三是扩大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施覆盖面。年内将新增200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做到省控、国控重点污染源全覆盖,并完成省控以上重点企业高清视频改造。四是继续完善氟硅新材料高新区智慧环保“样板房”建设,完成高新片区、巨化片区特征污染因子自动监测站建设,逐步消灭监管盲区,建立全区域、全要素、全覆盖的立体监管网络。

第1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废旧物资;管理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网建设持续投资,网架规模不断扩大、升级,必然存在大量更换和拆除下的设备、材料等物资,此类物资属于电力企业的退役物资。当前,随着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方法的越来越完善,依法治企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废旧物资的处置工作也是越来越重视,同时也突显出一些典型问题,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规范性提出严格要求。

二、废旧物资管理存在问题

1.对废旧物资管理缺乏重视

部分电力企业一定程度依旧存在着重视生产忽视管理的情况,加之多年内工程建设任务繁重,无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均致力于工程建设,对于废旧物资的管理不够严谨。近年来,随着三集五大统一改革,精益化管理要求的提高,也提出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企业员工逐渐对废旧物资的后续处置工作才有了初步认识。

2.对退役物资、废旧物资概念混淆

电力企业内部部分员工对退役物资、废旧物资概念混为一谈,对基本概念理解存在偏差。废旧物资是指已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手续的物资、已办理流动资产报废手续的库存物资、已办理非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属于列卡登记的低值易耗品、废弃材料及零配件等。退役物资经技术鉴定可用转为库存物资,进入利库环节;经技术鉴定不可用才转为废旧物资,进入报废环节。由于工作计划性不够等原因,设备退役前无废旧拆除计划,报废手续未办理,即使已下线退役的设备也不能作为废旧物资。部分员工对两者概念认知不清,必然导致退役物资处理工作中存在问题。

3.废旧物资管理制度落实走样、流程执行脱节

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制改革以来,大力推行通用制度、标准在全公司系统的统一执行、操作,制定了各项工作的衡量器,其中就包括《国家电网公司物资管理通则》、《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在办法中也明确了各级物资部门、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实物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建设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的职责,对处置流程也有基本介绍。以地市公司建设工程中的固定资产退役为例,地市建设部门拆除废旧物资、现场管理;地市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出具鉴定报告;经鉴定不可用,地市实物资产使用保管部门提出废旧物资处置需求申请,编制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单;地市、省级财务部门、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审批后,地市财务部门组织固定资产的评估工作;地市物资部门负责接收入库,上报处置计划;上级公司物资部门汇总竞价计划并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竞价拍卖;地市物资部门负责与中标回收商签订合同,金额入账,实物移交;审计监察部门负责过程中的专业监督。而在平常工作中,存在诸如技术鉴定环节遗漏、退役设备未经技术鉴定违规利用、审计监督不到位等现象。

4.废旧物资处置工作涉及部门众多

废旧物资处置工作涉及公司生产建设部门、运行维护部门、经营管理部门、审计监察部门等众多部门。在工作中的各个流程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间的相互配合、沟通,在某个环节出现停滞、延迟现象,将导致功亏一篑,在整个处置过程中更需要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推进。一定程度上,存在由于部门、员工态度、业务原因造成的处置工作拖延现象。

5.废旧物资存在较高遗失风险

退役设备要经历现场施工拆除、现场集中管理、路途运输、退库接收等多次搬运、移交。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人员众多、管理水平等原因,易发生设备损坏、丢失的现象,同时在搬送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设备破损、部件遗失的问题。由于管理粗放,有的人员将拆除废旧物资进行变卖,为了一己之利,存在侵吞国有资产的问题。而退役设备处置时限越长,固定资产遗失的风险也就越大。

6.废旧物资管理不当存在法律风险

废旧物资在拆除环节可能发生偷盗的违法现象,也可能发生未经退库直接利用的违规现象;在价值评估环节可能发生评估价值与实际价值偏差过大的现象;在回收商移交环节可能发生计划回收数量、设备型号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回收金额部分入账,部分抵销装卸费用的现象。如从业人员对管理办法不够清楚、法律意识淡薄,易发生违法违规现象,造成一定法律风险。

三、强化废旧物资管理的措施

1.提高对废旧物资管理的重视度

电力企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质,资产涉及面广,且多数在野外,电网改造中废旧物资管理有赖于职工的工作认真负责性,所以,对职工的进行职业道德与廉洁教育至关重要。唯有全体职工都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企业才会正常有序的健康发展。电力企业需大力推广宣传废旧物资的管理办法、标准,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使其主动自觉的参与企业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活动中,有效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准确制定并下达废旧物资拆除回收计划

废旧物资拆除回收计划是由资产使用保管单位根据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查询运行设备资产台账,核实退役物资的种类、型号,详细提出应拆除数量,并提出报废、利旧、留作备品、弃用等处置建议编制而成,并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审批下发,它是整个废旧物资管理工作的源头和关键,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执行。在年初时,各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可根据单位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综合计划,编制准确的年度工程废旧物资拆除回收计划,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批,下达给项目管理部门、资产使用保管部门、物资部门。这样既可以保证计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又可使物资部门实时掌握工程进度,便于废旧物资管理。

3.提升退役物资的再利用率

要利用技术鉴定工作,充分考虑退役物资的再利用问题,防止盲目、笼统将退役物资定性为废旧物资,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应挑选工作责任性强、专业技能娴熟的员工组成技术鉴定小组,对退役物资进行严格的检验,对退役物资可以继续使用的部件进行拆卸保留,用作备品备件,为生产运维工作降低成本,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做好重大、特殊的废旧物资处置工作

电力系统涉及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及通信信息装置等诸多类型,范围广、品类多。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物资部门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精确掌握各类废旧物资的处置方法,防止处置不当引起风险。如计算机以及涉及公司重要商业秘密的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数码复印机和移动硬盘等废旧物资应在处置前对存储介质销毁处理。电能表应集中销毁处理,变压器等重大废旧设备应进行拆解处理,防止回流进入电网。

5.充分利用废旧物资网上竞价管理方法

利用废旧物资电子商务平台网络竞价的方法,可防范暗箱操作,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提升废旧物资的销售金额,实现产品销售价值最大化。公司需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网上竞价系统的管理,明确类用户的权限设置和工作界面,严格执行竞价程序,防止发生由于系统漏洞造成信息泄露,引起投诉、纠纷。

6.加强废旧物资管理的审计监督

废旧物资处置计划是该项工作的龙头,强化计划的监督管理,既是规范废旧物资处置的需要,又是从根本上消除积压物资和废旧物资的需要。在监督处置计划时应重点关注所处置物资是否必须以及怎样实施处置、处置是否具备报废年限以及的确没有使用方向等。废旧物资移交是该项工作的收尾,在此环节,监察人员应在现场见证实物交接,由物资部门、实物使用保管部门、回收商共同盘点、称重,据实交接。在监督废旧物资移交时,应重点关注实际移交数量、型号与合同清单是否相符。

四、结束语

废旧物资工作具有涉及部门多、工作流程环节多,工作计划性要求高等特点,历来是企业管理的难点、审计的出血点。如何更好的进行资源整合和再利用,促使废旧物资处置成为公司效益的另一增长点,是公司工作计划精准性的试金石,也是现代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机制的核心。依法治企是电力企业的管理基石,而在废旧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如何更好、更有效的将审计监察工作融入该项工作,实现风险预控,也是废旧物资管理工作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新. 电力企业废旧物资管理模式探究.时代经贸,2013年24期:24

[2]朱红鹰.电力系统废旧物资管理.现代企业文化,2013年33期:103

[3]赵东彪.浅谈对废旧物资处置监督管理工作.市场周刊,2013年7期: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