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科学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比较广泛,在课程学习中涉及到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联系生活等内容,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综合实践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还存问题,制约综合实践活动发挥出价值。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为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发展学生的学习、创新、创造、综合能力,视频案例的运用,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创设有效的条件。鉴于此,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综合实践活动中视频案例教学的运用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一、视频案例教学的概念及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的优势
1.视频案例教学
视频案例,从名字上就可以知道,就是依据多媒体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提供教学的案例,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重要就是选择与教学内容一致的视频资料,视频案例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特点,运用视频案例对教学进行辅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大多数的学校中已经得到普及,为视频案例教学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平台,如何正确认识这种教学手段,是当前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2.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视频案例教学的优势
首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些知识实践性比较强,如何将这些实践知识信息化、通俗化,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通过视频案例教学,将知识形象的展示出出来,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教学环境,增强知识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第二,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综合实践活动中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社会热点与实践的内容,这些都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何攻克这些复杂性、抽象性的知识,利用视频教学创设情境,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轻松的教学环境,让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达到深入浅出、事半功倍、生动活泼的学习效果。第三,有利于改变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与弊端。在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许多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缺少重视、教学理念陈旧、目标设置随意不明确,教学内容缺少科学性、合理性,教学方式机械传统、教学评价单一,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些教学方式的存在,不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视频案例教学,有利于推进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下去。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视频案例教学的运用
1.建设基于视频案例教学的网络资源库
视频案例教学是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特点的,这与综合实践活动也是相互一致的,因此,教师可以将需要运用到的视频案例或者自己制作的视频放在网络中,建设一个网站,将这些案例全都运用到其中,师生都可以观察案例,找到自己综合实践中的不足之处,然后在通过对视频案例的观察、感悟与思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相互讨论,将原来自己知识体系中没有的知识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来,形成庞大的、巨大的、科学的、合理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源,促进食品资源的共享,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
2.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
学校要强化教师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程度,强化学生的认识,改变原有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发展,教师需要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实施课程教学,尊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视频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素养与能力,适应综合实践活动的新要求。因此,视频案例教W的运用,需要结合正确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对视频案例教学的运用产生指导意义,逐渐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3.以活动为依托,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实践活动为依托,实施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活动,视频案例教学的运用要以实践活动为依托,让活动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视频案例教学的运用,需要从实践活动出发,创设有效的情境,创设高效的学习方式,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将实践活动的主题明确下来,然后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视频案例模式,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在学习《对蚂蚁生活习性的管擦》中,教师需要在网络上选择一些对蚂蚁观察的视频,网上有大量的教学视频与案例,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视频,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布置好综合实践活动,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运用视频案例教学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视频案例教学会对学生的视频造成冲击,直接对学生的情绪、情感造成冲击,有的时候视频选择的不合适、视频画面不讲究,画面偏色严重都会让学生产生不好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对视频案例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兴趣产生重要的影响。视频案例的选取要关注到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学效果,让课程内容科学展现出来,视频画面的构图要均衡,画面整洁简单,突出重点难点,难免学生出现心理上的厌烦、焦虑、烦躁等情绪。
参考文献:
[1]李进.关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2):7-10.
[2]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对建构主义的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5(4):56-59.
关键词 体育实践课教案 教学目标 教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59
0 前言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经颁布,既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体育新课程实施大讨论的热潮,其结果也带来了体育教案的不断推陈与出新,各种风格与形式的教案不断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新课程的体育实践课教案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也并非说明一切毫无章法的教案都能适应新课程对体育课的要求。这是由于:体育教案的风格与形式,是一定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领域的体现,因而总是表现出相应的价值取向,既体育教案的风格与形式必须体现《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理念对体育课的要求。
然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13年以来,福州市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情况如何?是否能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欲通过对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情况进行调查,以期发现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案编写的现状,为福州市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实证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调查了福州市自体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市、区级公开课教案75份。
1.2 研究方法
(1)文本分析法。本研究通过对收集的公开课教案的文本材料进行分析,以求发现教案文本的特征。
(2)文献资料法。本研究以“体育教案”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查阅有关体育编写方法的相关研究论文12篇,通过查阅《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课程标准解读》等相关书籍,了解关于体育教案编写的相关知识,为研究的分析做好理论的准备。
(3)比较分析法。通过分析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将其所体现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比较,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探讨与分析,以期发现福州市小学体育实践课教案文本中的问题。
(4)结构访谈法。为了解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案编写的设计过程情况,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收集的教案中随机抽取15位编写者,对其公开课教案设计的过程情况进行结构访谈,访谈采用电话访谈和当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对访谈结果进行记录。
(5)数理统计法。对本研究的调查数据与收集的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福州市小学体育实践课教案文本的客观信息。
对部分访谈结果的可视化处理,本研究采用Pajet程序进行分析,以直观地展示体育教师在进行公开课教案设计时的咨询对象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材料的典型性分析
为了解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设计公开课教案的过程情况,以“您公开课的教案是独立完成的还是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果是集体备课,有谁参与?”为问题,对15位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结构访谈,访谈结果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15位被访的体育教师的公开课教案,都是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完成的,是集体智慧的成果。进一步的访谈发现,参与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设计,即体育教师进行公开课教案设计时的咨询对象,主要有区市教研员、组内教师、兄弟校专家或其他人员,具体情况如图2。
从图1、图2反映的情况来看,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的设计,基本上都不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都是在开课教师与市、区教研员以及开课教师所在教研组全体教师的集体备课下完成的,教案体现得是有代表性的教师的备课智慧,因此,从这个现状来看,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具备较好的典型性,能反映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的普遍倾向与认识水平。
2.2 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设计的现状
2.2.1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目标维度设计的现状
教学目标的维度是指教学目标内容的结构,它从总体上反映教学目标所应包含的几个方面。对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的教学目标的维度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
从教学目标维度发展的历史来看,“教育、发展、教养”三维度,是我国全面模仿前苏联教育模式,沿袭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维度,而随着教育社会的发展,美国布鲁姆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角度提出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度更能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在1979年后,我国有部分地区开始采用布鲁姆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度教学目标,然而,2001年的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将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因此,季浏等人认为:“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进行准确的逻辑分类,应根据体育课程领域目标的设置来制定。年级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都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c,完整制定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在制定课时目标时也应以领域为标准加以分类。①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设计“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维度。
表1反映了75份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维度设计的情况,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其维度设计大部分停留在“教育、发展、教养”的三个维度上,少部分采用“知识、技能、情感”的三维度,这与体育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阐述不尽相同。
2.2.2 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目标描述的现状
教学目标的描述是指教学目标的书面化撰写,它反映人们对教学目标的本质认识。对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的教学目标描述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表2。
在教学目标的描述方面,体育新课程采用的是一种综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取向模式。根据体育的实践性特征和体育知识的操作性特征,它对教学目标的描述采取了以行为目标为主,并根据领域差异同时采用其他三种目标取向模式的方式。②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尽可能外显化,以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③以行为目标为主的教学目标描述方法,新课程认椋骸坝γ魅纺勘甑男形主体是学生;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对不同层次学习结果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以加强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质量的可测度性。④
表2反映了75份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描述的情况,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对教学目标的描述, 在行为主体方面,采用的是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方式、在行为动词方面,采用的是模糊的和不易观察和测评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这不符合体育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描述方法的精神。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的教学目标设计,在维度设计方面,主要采用“教育、发展、教养”三维度设计;在描述方面,主要采用以教师为行为主体、使用模糊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这不符合体育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
3.2 对策
(1)教育行政部门应多举办一些业务指导活动,组织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学习,以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2)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公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多参阅体育新课程的一些指导用书,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的《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的《体育教育展望》等,并根据这些著作关于教案设计的精神来设计教案。
注释
① 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1.
关键词: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0―0009―03
前言
新升本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具体体现,该类高校已经成为我国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是地方中小学师资的后备军,是推进地方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其教学技能直接影响地方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新升本院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不长,尚处于本科建设初期,对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建构和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借鉴老本科院校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得根据自身的特色,立足本土,基于区域性和地方性,逐步凝练自身的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教学技能培养的内涵、英语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的原则,以期为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教学技能训练方案、教学技能评价体系建构等提供指导性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
一、英语教学技能的内涵
教学技能是师范教育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术语,提到教师必然提到教学技能,缘于教学技能是一个教师生存和发展的看家本事。然而,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技能”的理解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国内学者胡淑珍认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的行为方式”。[1]李克东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2]澳大利亚学者Cliff.Turng认为“基本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3]《教育心理学》中对技能概念的阐述:“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4]莫里逊等认为教学技能是“为了达到教学上规定的某些目标所采取的一种行为常用的,一般认为是有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斯诺(R.F.Snow)认为“教学技能是由与行为及认知有关的事项的结构系列组成”。 [5]也有学者将教学技能理解为“用于具体情境(教学情境)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包括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6]
从上述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技能的理解来看,他们对什么是“教学技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而是基于各自的理解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学技能的内涵,可大致概括为“行为方式说”(如胡淑珍、李克东、Cliff.Turng)、“活动方式说”(如莫里逊等)、“结构说”(如斯诺)、“知识说”(如荀渊)。学界尚且如此,平日中人们提到的教学技能更是概念不一,有人认为它与教学方法无异,有人将它与教学水平或者教学能力混为一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或缩小、或扩大、或泛化等理解偏颇现象。
综合众多学者的教学技能观,笔者认为,教学技能是教师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基于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效的教学手段,组织课内和课外教学活动并促进学生学习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英语教学技能就是融英语和教学为一体,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为专业,以教学为途径,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完成既定英语教学目标的教学技能。
二、英语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
英语教学技能就是“英语+教学”的复合技能,该技能既包括基本教学技能的要素,如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教学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6]、多媒体使用技能等,同时又涵盖英语作为一个学科的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即听说读写的训练技能和语音、词汇、句法、课文的教学技能。为了明确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范畴,为改革课程设置、制定可操作的训练体系和建构合理的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基于《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1994)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中的教学技能的内容,结合英语教学中所运用的实际技能,将英语教学技能的内容归结为五大板块:教学表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组织技能、教学手段运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
(一)教学表达技能
教学表达技能指的是教态和语言面貌,即教师的仪表风格,包括表情、眼神、手势、站姿、服饰以及教师的语言表达,即普通话和英语口语表达技能、英语书写规范和书面表达技能、英语课堂用语中语音、语调、语体的把握技能。教师应该做到面带微笑、眼望学生、手势自然、站姿平稳、服饰整洁,语音标准、语调正确、用语恰当,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和高效。
(二)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技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整合和优化各教学环节,梳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教具,基于课型确定授课形式和板书设计,从而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该教学设计的最终成果就是教案,教案设计要科学、完整,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因为教案“是教师上课前对课堂上所教内容、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活动的系统安排及决策,是一堂课的框架”。[7]教案分为授课教案和说课教案。授课教案是教师为上课而准备的授课框架,说课教案是教师就一节课如何操作且为何如此操作进行阐释而形成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组织技能
教学组织技能就是教师为保证课堂各环节顺利有序运行而调用各种教学技巧的过程,比如,如何通过导入、提问、对子或小组活动等,灵活处理新授课、巩固课、阅读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使用正确的英语课堂用语,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互动性,适时处理突发事件等,以体现课堂的驾驭和调控能力。
(四)教学手段运用技能
教学手段运用技能指的是教师利用黑板、实物和简笔画以及多媒体等进行教学的技能。板书是课堂教学中辅助交流的教学技能,要提纲挈领、突出重难点。简笔画是利用简笔画勾勒教学内容,使之生动形象、简单明了。课件制作是教师的必要技能,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立体、动态处理词汇、句法和课文,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五)教学研究技能
教学研究技能就是教师基于具体的教学环境,以学生、教材等为研究对象,借鉴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等教学改革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所采取的种种举措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体现教师研究的能力,直接影响一个教师的发展后劲。如说课教案的设计、教改项目的组织等,均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研究技能。
三、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原则
(一)凸显实践
新升本院校的英语专业师范教育是培养该类院校所在地方的基础教育英语师资的中坚力量,如何培养英语基础扎实且具有较好的教师基本功、熟悉英语新课标的英语师范生是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英语口语好、教学技能精应该是该类院校英语师范教育的目标,要实现该目标需要在贯穿四年的人才培养中凸显实践。从顶层设计到每个教学环节实施,都应该基于“英语+师范”的复合技能理念,即凸显英语技能和教学技能的实践。
新升本院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相对短暂,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还有待加强,不可能盲目地硬搬硬套老本科的办学经验和培养模式。该类院校必须基于自身的具体情况,看菜吃饭,培养方案中要加大实践性、技能性课时的比重,统筹规划技能实践,加强技能锻炼平台建设。在第一到第五学期进行英语技能即听说读写强化实践,举行英语诵读、英语配音、英语播报、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原著阅读等竞赛活动,每个项目配备指导教师且要求学生务必参与,纳入相应课程的平时考核。教学技能项目化和模块化训练,贯穿第一到第六学期,见习和研习穿插其中,第七学期实习和研习,第八学期顶岗实习,建构英语技能和教学技能共同提高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师范生技能进行全程化、系统化、个性化和专业化指导。
(二)建构模式
当前,新升本院校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常局限于“三笔一话”,教师仪表及备课讲课说课技能的训练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该类英语专业师范生技能训练常放在英语教学法课程的课堂讲授中完成,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训练和实践平台,没有形成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新升本院校的历史使命是为地方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师资,该类院校有必要立足本土,定位好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培养目标落实于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就课程开设、教学计划、实践平台、教学评价等进行切合实际的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要合理,突出技能的培养,健全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技能训练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形成“理论-课程-实践-评价”四位交互的培养模式。理论要够用,即一定的英语语言理论和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所需的教学理论;课程要合理,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要适中,确保技能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不缺位;实践要凸显,要建构技能实践平台,包括技能训练方案和“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教学评价要科学,建立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的新型的多元化的教学技能评价体系。
(三)建立实践基地
顺应社会发展升格的本科院校肩负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使命,诸项技能中英语口语和教学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新升本院校应该为英语师范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空间,促进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自动转化,除了课内课外提供足够的技能发展舞台,还需在见习、实习、研习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提高效率。该类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地方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的教学实践基地,积极探索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让实践基地成为师范生见习、实习、研习的最佳平台,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四、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21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履行服务社会的功能,一批又一批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为了增强社会知名度,新升本院校加快步伐,从硬件设施到软件设施,从师资建设到人才培养,不断加深教育教学改革。然而,由于本科办学历史不长,改革多停留在宏观和中观层面,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属于微观层面,系部管理层的主任们由于管理、教学、科研的压力,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暇纵观全局去建构比较科学合理的体系,而一线教师疲于上课完成科研工作量,只凭感觉和经验指导学生,不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系统全局观念。老本科院校倒是有很多模式,却不是针对新升本院校的,可借鉴,但是实用性不强。基于新升本院校实际,探讨适用于建构该层次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意义重大。英语教学技能的内涵、构成要素以及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应该遵循的原则等理论探讨为该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改革、技能训练方案的制定和教学技能评价体系的建构等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该类院校深入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见解。
[参考文献]
[1]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郭友.大学教师教学技能概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1994(03).
[4]潘寂.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5]胡淑珍,胡清薇.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0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试行)》,根据洛江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区小学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的通知》(泉洛教初[2005]33号)通知精神,我们抽调各基层小学教导主任协同中心小学领导、教研人员等组成两个评估组,于2005年11月2日至3日对全镇小学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评估。通过随堂听课、查阅材料、实地考察、个别交流、小组评议等形式进行检查评估,进一步规范我镇小学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强化教学管理意识和教学质量意识,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全面提高教学教研质量。
一、主要成绩:
(一)学校管理工作常规
重视课程计划管理。各小学做到严格按省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创造条件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材和教师,并能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和执行课程计划及课程标准,力求在课程开设上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不偏向。敬德中心小学是这方面的典型,一直坚持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其他一类区和建兴小学相对来说也较规范。
严格教学环节管理。①落实要求。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中,对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试考核)都作明确的要求。②加强检查。各校重视对教学环节的检查和指导,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普检或抽查等形式,检查教师备课教案和学生作批改情况;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教师听课节数达到要求。
养成教育与“三风”建设有成效。各校能重视养成教育与“三风”建设,有日常规范评比细则,坚持每日评比,周小结,学期表彰。升国旗制度健全,国旗下讲话材料归档完整。
规范资料档案管理。各校都能重视档案管理。学籍档案设置齐全,有专人管理。重视把教学教研资料作为学校常规管理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有专门的资料柜,分类建档工作较为规范。敬德中心小学还建立了资料索引目录,便于教学教研资料的归类存档和查找,取得良好成效。
后勤管理规范。各校环境卫生整洁,各室设置规范,器材排列有序。学校财产登记造册,大部分专用教室使用率高,有使用记录。
(二)教科研工作常规
教研氛围渐为浓厚。绝大部分的基层学校都能根据《洛江区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结合自己实际,制订可操作性强、各具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每学期初认真制订教研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常规的教研活动;各校还能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洛江区小学校本教研专题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切实有效地开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敬德中心小学认真抓好区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即将接受结题验收;敬德、世壁、翁山、建兴还各有一个课题也正争取区级立项研究。各校还能认真落实《洛江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稿)》,积极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途径,着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特别是奕聪小学能发挥教师特长,开发并实施了“南音教学”这一校本课程,取得良好成效。
活动开展渐趋正常。各学校都能以教研组为载体,组织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听课、评课、议课活动,举行公开课、研讨课等活动,一类区5所学校教研活动形式相对来说较为丰富,既有听课评课、读书活动、经验交流,也有录像课的观摩研讨,还有针对某些教学实际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等。
评价机制初步形成。各校都能积极探索对师生发展的评价,评价机制初步形成。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等级加鼓励性评语加特长进行多元评价。
(三)教师教学工作常规
计划制订。各学校的教师对计划的制订基本养成了一种习惯,开学前或第一周就拟订好学科教学计划,大部分的教学计划具备了规定的项目,措施也较为具体,有效规范了教学计划的拟订与撰写。
课前备课。检查中发现,大部份教师都能做到提前备课,并有一周以上的储备课。教师对备课工作都非常认真,教案写得比较详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备课项目相对来说也较全,课时数较足。大部分教师逐步重视教学反思,能按要求认真进行,不仅中青年教师写教后记,老教师也能认真撰写,对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师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
课堂教学。这次评估虽未深入课堂听课,但从巡视、检查教师教案及平时的听课检查中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在新理念指导下,在课改春风吹拂下,不断学习、模仿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一些新鲜血液,也逐步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桎梏,推动着课改前进的步伐。
作业批改。很多教师能根据年段要求、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课堂作业;绝大多数教师作业批改及时,有的还采取等级加鼓励性评语,并做好批改后的反馈和补救;作文批改注重面批面改。柏山小学语文教师对作业的设置和批改都比较有特色,是本次评估发现做得最好的一所学校。
课业辅导。很多教师都重视培优扶弱工作,做到计划、对象、时间、措施落实,并把主阵地落实在课堂,切实加强个别性指导。大多数学校在差生转化方面一直都较为重视,辅导差生工作到位,效果也较好,培优扶弱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考试考核。各校教师都能认真做好平时的单元检测,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各校教师都能自觉地严格遵守期中、期末考试及评卷的有关规定,近几年的期末检测和评卷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作弊行为。老师对试卷的评改较为认真,有批也有改,重视语言激励,个别老师连部分考试作文都附上了批语。对考试、检测后的简单质量分析,各校教师都能重视,不仅期中、期末试有较为详细的试卷质量分析,成文备案,平时的单元检测后的质量分析也逐步引起了重视。
二、存在问题:
1、规章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①相当部分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各校虽能积极探索对师生发展的评价,评价机制初步形成。但还很不成熟,可操作性不强。②有些学校的规章制度未结合本校实际,只是草草订出来或是从别的学校复制一份过来应付检查;③部分学校领导忙于事务,检查督促不到位,一些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形同虚设。
2、教师校本业务培训工作有待加强。①一些学校业务学习无目的、无计划,随意性大,次数不足,记录也不规范,有个别赶造充数的现象;②有不少学校未能认真结合本校实际,组织学习有针对性的业务理论;③教师专业成长记录未能做到持之以恒,流于形式,且参差不齐。
3、教研科研活动针对性、实效性不强。①相当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仍停留在听课、评课等常规活动上,且大多局限于语文、数学,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很少或根本没有开展;②教研活动未能结合学校实际定出研究专题,未能抓住本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来进行研究;③少数学校领导忙于事务,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少,部分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有些教师甚至把教研活动时间用来拉家常、谈时事等。
4、部分教师落实教学常规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①教学计划和备课方面。部分教师教学计划不规范,备课教案项目不全,课时数不足,有偷工减料行为;教案基本步骤不明晰,重知识罗列,轻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以抄代备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体育、音乐、美术、自然、思品、社会等综合科目的计划、备课教案较少,或是编写过于简单;有部分教师把写教后记看作是一种负担,敷??了事;②课堂教学方面。一是有些教师教学行为不很规范,不坚持用普通话上课,坐着上课,个别教师教育学生欠耐心,有讽刺、挖苦学生现象;二是部分教师不思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模式陈旧,教学效率低;③作业布置与批改方面。部分教师的作业设计流于形式;有的教师批改作业粗枝大叶,批语过于成人化、公式化、雷同化,没有针对性和鼓励性;有部分教师对作业错漏的补救不到位;④课业辅导方面。部分教师培优扶弱工作计划不周,措施不力,方法不灵,差生面大。
5、资料积累和建档工作仍要进一步加强。①个别学校不重视平时资料的积累,教学、教研方面的资料欠缺较多,为应付检查,生造、补写档案资料;②个别学校未设立有专门的资料柜,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建档工作不够规范。
三、努力方向:
1、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教学意识。一是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要抓好业务学习,立足校本培训,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的途径和方法。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领会课改精神,了解学科改革的新信息、新理论、新成果。向教师推荐课改方面论著,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1本教育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5000字以上,以进一步提高业务素养。二是抓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要求经常对自己的读书笔记、教案、教后小记、工作总结等进行反思,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总结的基础上提高。
2、严格教学常规,重视管理创新。教学常规的管理,是教学管理中一种相对稳定的管理形式,也是教学管理中最基本、最经常的管理活动。①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继续修订、完善《洛江区罗溪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洛江区罗溪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检查评估工作实施意见》和《罗溪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估细则》。各校要结合自己学校实际,完善或重建质量指标、奖惩方案及教师德、能、勤、绩考核实施细则,努力改革教师评价制度。②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各校要认真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课外活动、考核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全学期普查不少于三次,每月开展一次“四查”(查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听课笔记)工作,检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工作量化评估及奖惩挂钩。中心小学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组织人员到基层小学进行常规检查评估。抽查的项目重在上课、备课、辅导与作业批改,抽查的形式以听课、走访学生为主。学校检查与中心小学抽查的情况及时通报、反馈,对被督查教师的常规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反馈给学校,真正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③创新集体备课。各校一定要认真抓好集体备课工作,不求花样,务求实效。针对大部分学校每个年段只有一个班的实际,我们拟以整个中心小学一个年段为试点进行集体备课,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通过研讨,集大家智慧,设计出比较完善的教学设计,并输入电脑,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实际,设计出富有个性的教案,并允许不用手写本的教案,减轻教师写教案的负担,让他们更有时间研究教学,从根本上摆脱教案与课堂教学相脱节的现象。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镇小学的教学质量调查,统一命卷、统一考务、统一评卷。对调查结果及时认真进行分析,写出诊断性的质量分析报告,并汇编给各学校,以利于及时整改,共同提高。
3、推进教科研,深化教学改革。①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要明确教育教学科研的功能与作用,把握好教育科研的运行过程,使之行之有效,真正实现“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办学思想。②营造教师参与研究的氛围。各校要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健全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机制,重视科研骨干的培养,围绕学校教学实际,积极开展研讨与实践活动。要特别抓好教研组活动,加强教研组工作管理,使教研组真正成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阵地。要求教师在执行常规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也就是提倡教师在常规工作中进行“行动研究”,常规工作中“行动研究”意识的树立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③认真抓好校本教研。认真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和专题研究。有区级以上立项(或申报立项)课题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课题管理,认真开展好研究与实验;没有区级以上立项课题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进行申报。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案例研究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重点研讨课堂教学和课程实验中教师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把学习、设计、行动、反思贯穿始终。教师应当在案例研究中研究学生、反思自己,既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又要借鉴、分享他人的经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专题研究要从本校实际出发,重点针对教学中遇到的有代表性和探讨价值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和实践。
4、规范档案管理,加强资料积累。档案资料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校要设立专门的资料柜,有条件的要设立资料室,对教学教研方面的资料,教导主任要亲自负责管理;要重视原始的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及时收集、整理和分类归档。
一、小学教师的备课现状
1.认识“备课”,有失偏颇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现实中,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备课仅仅理解为写好教案。谁的教案写得越详细,项目填得越齐全,谁的备课就越优秀。这样,把备课活动狭义化了。
2.完成“备课”,敷衍了事
大部分小学教师教学工作繁忙,班务管理繁杂,对学生的关爱、疏导事无巨细,根本没有时间去研读文本,钻研教学理念;备课一般都要利用晚上时间或其他休息时间;备课笔记基本上是写给领导看的,东抄西抄,应付检查;相关的教学资料、课件、教具学具、课前准备活动准备非常不够;上课时课案分离,无法突破重难点;长时间的职业倦怠,对改变自己的教学现状缺乏源动力等。
3.检查“备课”,方式单一
很多地区、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六认真”工作的检查,往往一个学期要组织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检查,而检查备课的方式就是查阅教师的备课笔记。
二、小学教师有效备课的实践与探索
1.正确认识有效备课的内涵
切实改变教师的备课观念:备课不等于写教案。于永正老师的《个性化备课经验》一书,介绍了备课中的几条宝贵经验:一是“备课不等于写教案,但教案一定要写。”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
2.小学教师有效备课的内容改革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有效备课的内容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备重实效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目标要明确,要实在。
(2)备教材和教法:要求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重新进行结构的组织、脉络的把握以及内在规律的揭示;要求教师对各种教学因素,科学地选择取舍,巧妙地调整组合。
(3)备教学资源、教具学具:课前把课件、挂图、小黑板、小卡片等相关辅助材料准备齐全,上课时就不会手忙脚乱,使教学过程井然有序。
(4)备课前准备活动:布置好相关的课前准备活动,如学生课前调查、查阅资料,收发材料、簿本等。
(5)备学情和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知识储量、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已知程度,教学才有依据,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讲解才能讲到点子上,解到关节处。
(6)备教师自己: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课前充分熟悉教学预设,不能边上课边不停地看教案,或者把预设的教学内容丢三落四、颠三倒四,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甚至要把平常课当作公开课来上。
3.小学教师有效备课的形式改革
(1)独立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传统的备课都是教师一个人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缺少合作与交流。这显然已经不符合当前的时代要求。为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要提倡教师个体劳动的基础上,备课组、教研组内同伴互助,加强各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教学资源的共享等,既节省时间,又共同进步提高团队精神。
(2)独立备课与借鉴备课相结合:在网络、通讯便捷的时代,小学教师的有效备课更应该具有开放性,要善于借鉴名师经验,不断丰富提升自己的备课水平。可以模仿名师、适当修改,这种尝试很有乐趣。
(3)独立备课与反思备课相结合:教师要珍惜自己已有的劳动成果,善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时修改原有的教学设计,以备下一轮教学中提高有效性。
(4)手写备课与电子备课相结合:现在的年轻老师越来越离不开电脑,硬性要求手写,也是不现实的。电子备课教案易于修改,搜集资料、制作演示课件一体化操作,便于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5)统一要求与个性化操作相结合:对于教师备课不要过分追求形式的完美。备课笔记应该允许采用剪贴、修改、手写、打印相结合的各种方式,简便有实效就行。每一位成功的名师都有自己独特而有效的备课方式。
4.检查、评价小学语文教师有效备课的改革
(1)以教学效果评价是否有效备课。有效备课的目的是有效教学,所以教学效果最具有说服力。
(2)以各种听课为契机检查、评价是否有效备课。这样可以综合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是否都完善,更具有科学性。
(3)以同伴互查、领导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评价是否有效备课。同伴之间最清楚每个人的工作认真情况,所以同伴参与互查更能体现过程性。
三、结论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微课;教学改革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153
1 引 言
近年来,微课、翻转课堂、慕课成为教育领域的时髦话题,其本质都是混合式学习的具体表现形式。其中,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学习内容涉及面广,课程综合了建筑构造、力学和建筑材料等多门课程的知识。不仅内容多,而且跨度大,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现有的混凝土结构教学一般采用课堂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由于该课程涉及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对课程中的重、难点把握不准。同时混凝土结构课程又是和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老师在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往往不能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因此,基于混凝土结构课程的上述特点,可在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混凝土结构教学中微课的作用
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程问题的处理有重要影响。该课程知识量较大,学生在掌握混凝土基本原理和理论的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规范要求,以及相应的结构构造要求。
现有的混凝土结构教学一般采用课堂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多媒体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混凝土结构由于知识点多,难点多,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不容易找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混凝土结构课程中结构及构件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的学习和工程紧密相关,结构构造的要求仅仅通过课堂理论讲解,学生往往对结构性能及构造问题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理解不深刻。同时,由于课程教学课时的限制,又不允许学生离开课堂到工程现场学习。因此可借助微课平台建设一些主题明确,能详细展示该课程重点和难点及工程实例的多媒体片段及视频,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并加深对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的理解。微课在课程学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制作生动的微课教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视频调动学生兴趣,延长学生注意力。混凝土结构课程由于涉及知识点较多,课时时间紧,一节课往往包含多个知识点的讲解和应用,较长时间的理论推导和学习,使得部分学生学习注意力下降。这时,通过插入微课视频教学,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2 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可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对典型题目的统一答疑,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复习和巩固。通过简短的视频配以相应的重难点和作业讲解,使学生在课余复习该部分知识点时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微课的,学生可以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同时也是学生课外延伸和学习的最好载体,从而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2. 3 加强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结合工程实例或试验过程制作微课教案,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理论知识在工程中应用的感性认识。混凝土结构课程包括很多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内容,仅仅通过课堂的理论讲解,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而通过微课教案中的工程实例视频资料,并结合语音讲解,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 4 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研组统一制作经典的微课教案,集各老师教学所长,可方便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通过微课这种形式实现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从而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及教学水平。教师和学生在真实、具体、典型案例的教与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观念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 混凝土结构课程微课设计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针对混凝土结构课程,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3. 1 根据课程特点选题
微课作为媒体视频,内容的设计要适合多媒体特性。因此首先要分析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授课对象特征分析、知识点和可用资源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确定微课主题。对于混凝土结构课程来说,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可作为选题标准。同时,由于该课程和实践结合紧密,因此在选题上,如果教学内容和工程关系紧密或者和试验教学相关,而这些内容仅靠课堂理论讲解又不能使学生有直观认识,那么这些教学内容也可以作为微课选题范围。例如,对“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性能”一节,为更清楚阐述受力性能的理论分析,可将教学中涉及的试验内容与实际试验过程视频相结合,作为微课内容。而对于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和破坏问题,则可结合相关的实际工程问题,作为微课的一个主题。
3. 2 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确定微课选题后,就要根据教案进行微课教学设计。一般一节微课涉及一个知识点,因此首先针对该知识点积累素材课件,收集典型的工程图片、视频动画等辅助资料,补充到教案中。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解惑、启惑作用。课程设计内容结合动态视频,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3 微课实施和评价
微课设计好后,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融入到传统课堂教学中。比如案例教学法、演示法、启发教学方法讲解工程实践问题和课程的重难点;采用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对典型例题和习题讲解反复的听讲和练习来提高能力。
在完成混凝土结构课堂教学后,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巩固课堂上的重难点和知识点,通过典型例题和习题讲解完成答疑解惑。学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微课资源的“练习测试”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教师则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反馈教学效果,以便进一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4 结 论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方式的出现将不断促进教学改革。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文章通过分析课堂教学和微课教学的特点,提出将微课模式融入到现有的课堂教学中,希望通过微课对传统教学不足的补充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加强其在工程应用中的直观认识,从而更好地学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桂耀荣. 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2013(5):41-42.
[2]焦建利. 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3-14.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备课提纲。(2)集体交流,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3)修正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4)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5)课后交流,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新晨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3、十一月份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冰场浇制工作。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备课提纲。(2)集体交流,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3)修正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4)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5)课后交流,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3、十一月份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冰场浇制工作。
关键词:健美操运动;体育教育;发展
1.前言
健美操运动这一融合了体育的“力”、文化的“和”、艺术的“美”和教育的“育”等诸多元素的,富有朝气的新兴健身运动项目,它可以充分的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健身、健美、健心的运动理念。然而不管什么样的课程,教师在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充分的课前准备中最终要的一点就是教案的准备和编写,因为教案承载着整个课程计划、课程内容、课程执行、以及课后总结等多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健美操课程也不例外。健美操课程教案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课时为单位编写的供健美操课堂教学所使用的具体实施方案。
2.相关概念
(1)我国对健美操的定义。想要构成健美操这一具体事物的概念,就应该遵守概念的运动性这一要求,一切客观事物本就与运动这一词语紧密相关。通过分析整理,本文认为健美操运动发展到今天,其概念应当定义为:健美操是在鲜明的音乐节奏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在保持身体标准姿态的基础上实现身体控制节律性弹动技术,达到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实现人类追求以健身、健心与健美为锻炼目的的一门体育学科。本文所研究的“健美操”所指的是现代健美操运动,并非包括健美操的起源形态。
(2)教案的概念。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①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关于什么是教案,即教案的内涵这一问题的论述,常见于许多教育学、教学论方面的著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四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将课程分为学期备课、课题备课和课时备课这三种备课方式较为科学。教案是教师将课时内容以文字、图形等形式呈现出来,这里也称教案为课时计划;第二,人们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教学应遵循的规律,也是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教学步骤设计的目的是为学习的发生和进行创设内部和外部条件,想要使教学过程有序、有效的进行就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技术;第三,有学者他们认为,教案可以按照模式分为表格式教案与条目式教案两种不同模式的教案,也可以按照写作篇幅的长短分为详细教案和简要教案两种;最后,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课前准备的教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以前对课上教学活动的一种策划和准备,并且可以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体会如何将收集来的信息进行组织和编排,如何安排学生的课上活动以及学生的活动顺序和课堂时间的掌控,逐渐培养出“教学惯性”和“教学智慧”。
经过对以上几种教案的归纳和其内涵的阐述,我认为教案是指教师以教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授课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教师自身所拥有的授课风格、授课经验以及教学观念,运用科学的方法与系统的观点,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不同的教学需要,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方法步骤,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和安排,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而制定的实施方案。
(3)健美操教案的概念。当前健美操作为我国高校体育课教学中极其热门的一种体育活动和健身方式正在迅速的蔓延和普及当中。健美操包含内容广泛,他包含了体育、艺术、文化等多个领域,其涉猎之广泛是其他运动无可比拟的,是一项让学生身体、心理、审美都能得到良好发展的平台。而学校的健美操教学的完成就是以健美操教案的编写为前提的。
由于对健美操教案的研究,目前少之又少。但经过对教案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归纳,我认为健美操教案是指健美操教师以健美操教学理论为基础,根据具体的健美操教学人群的特质和健美操教师自身所具有的教学风格、教学经验,运用不同的观点与方法,分析出健美操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教学需要,确定其教学目标,拟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举措,恰当的安排健美操课程中的各种教学要素,为使健美操教学达到最优而拟定的教学组织方案。它既可以是健美操教师的一种授课方案,也应是教师成长的“锦囊”。通过健美操教案教师可以积累教学案例,反思健美操教学中的困惑和不足,综合分析解决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健美操发展。
3.健美操教案现状分析综述
健美操运动进入高校校园以急速发展的态势风靡高校体育课教学。但是对健美操教案的关注并不是很高,教案是完成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此对健美操教案的现状作如下分析。
(1)健美操教案的分类。健美操课程由于是一个近几年以来新兴并快速崛起的课程还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教案分类体系,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做出如下的健美操教案分类。按授课对象分类可大致分为:小学健美操课、初高中健美操课、高校健美操课;根据授课类型可分为:健美操专项课、健美操选修课、健美操普修课。而本文中所涉及的健美操课程教案就是针对高校的健美操选修课教案所进行的分析。当前高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意愿所开设,所以健美操选修课是针对广大在校大学生所开设的,涉及学生最为广泛。并且,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挑选、自主选择,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对健美操抱有很高的兴趣课求知欲来进行学习的,如此一来就保证了授课对象对教学内容有较高的积极。
(2)健美操教案的价值。经过对健美操以及教案两种概念价值的研究,健美操教案的价值就浅显易懂了。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需要与被需要关系,那么作为主体的人也就是教师以及授课对象,而作为客体的教案就需要满足主体的需要,也可以称之为教案的客体表现了教师主体的意愿与需要。由此可见健美操教案的价值在健美操授课过程中不容小觑,并且至关重要。
健美操教案对于教师是健美操教师步入健美操教师步入健美操教学的重要“起跑器”。健美操教师由教学初期直至教学后期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成长的过程,它是教师在教学中期遇到课堂教学问题时的“解药”。健美操教案可以辅助教师完成健美操课程并且使教师得到成长。
(3)健美操教案的设计。健美操教案是教师根据学期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并综合教学实际情况对一节健美操课做出的课时计划,是健美操教学课的基本教辅材料。
由于健美操课教学内容相对复杂,所以受场地、器材能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如果因课前准备不充分很有可能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出现无法预知的突况甚至是学生的伤寒事件,所以防患于未然的前期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健美操教案就是健美操课前准备的“对照表”,完整的“对照表”保证了课前准备的万无一失。此外健美操教案的编写也是体现教师业务素质、提高业务水平的很好途径。
总之,健美操教案对健美操课的开始直到结束做了全方位的预案展示,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是教学经验有限的年轻教师还是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健美操教案的认真编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邱影、王宏君.浅谈如何写好教学教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1
[2]李成武.高校教学应当重视教案编写[J].泰安师专学报.1997(3)
[3]吴忠义.关于体育课教案设计与编写规格的思考[J].体育学刊.1998(1)
[4]李淑芳.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04:44(4)
[5]李薇.体育教案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法的尝试[J].浙江体育科学.2002(2)
一、逐步抓实了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
一是落实了教育组提出的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十项工作内容与要求,建立健全了教师每学期一侧的工作留踪记录手册。每位教师把自己一年来按工作任务、教学进度,把自己完成的各项任务,逐项几时归档留踪,是自己工作的每一环节都留下了踏实的脚印。
二是学校检查及时,做到了至少每月落实常规检查一次。包括备课、课堂教学、单元考试情况、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练习、作业和预习情况。
三是定期组织各年级的阅读活动,促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做到了两周搞一次合班阅读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展示热情。
四是抓实了单元过关考试,使教师在教学、辅导上有的放矢。通过单元过关测试和过关分析,教师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生对本单元学习情况,对哪些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哪些学生能勉强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哪些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底码清楚,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落实辅导,减少掉队学生。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五是抓实了课堂后记,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执教能力。通过教师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师评课交流,让教师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优缺点,写出自己的课堂教学后记,从而达到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不断提高。
二、抓实了教研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
1、本学年我校听课实行了听、评、教学面对面。也就是在教师讲完课的同时,听课人就在课堂上与被听课教师,在课堂现场,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直面交流,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板书设计,练习设计、课堂用语、教态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加深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方法手段认识的进一步提升,使教师的受益得到提高,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空课、网上优秀课实现有机对接。本学期我校除及时收看县空中课堂播放外,学校从网上下载名师名课,统一存放学校名课库,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随时观看,同时也解决了小学校教师同时听课难于解决的问题。学校要求教师看后学习其精华,应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并且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自己满意的与空课对接的模仿课,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能力与素质。
3、学校要求五年以下教龄的新教师,要参考成教案、网上优秀教案,写出自己的教学教案和教学后记,促使教师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和运用教材。学校检查教案的同时还要教师说说某一课教案设计的理由,这样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材的开发、运用能力。
4、新老教师结对子,以老带新共同提高。本学年,骨干教师分别与新教师结为教学对子。做到了定期和随时听课,这样也解决教师听课前的有意准备,突出了常态课的特点,也更有利于解决常态课的问题。
5、中老年教师着重解决了,备课希勒糊涂的现象。对中老年教师使用的成教案、网上优秀教案进行月检查,均做到了“圈、点、勾、画,加批注、加修改。是老教师的老牛干山的做法得到了遏制。
三、养成教育效果显著,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一是加强了阅读课和课外阅读的活动,学校每两周组织一次一至六年级穿插合班阅读展示。通过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是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内容,以教材为中心,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是加强了课堂常规教育。学校统一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各年级的课堂常规,各科教师严格按课堂常规要求学生,促习惯的养成,为学习习惯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四、抓实了学校、班级的文化氛围的不知,改善了教师、学生的办公、学习环境,同时也发挥了隐性教育的功能,是学生处处能见到行为的提醒、警示。本年度,布置了橱窗,展板,楼道和教室,增强了育人功能。
五、落实了两课、两操、一活动,培养了学生做事有条理,讲效率的精神。一年来,我校的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和课外活动从不间断,只要能做就坚持做。并定期组织广播体操、眼保健操比赛,是学生在得到锻炼的同时,增强了集体主义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加强了音、体素质的培养,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打出了学校的知名度。
小篮球和艺术队坚持常年训练,学校小篮球连续几年在全县篮球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艺术汇演连续几年获得县级奖励。实现了学校有歌声、天天操场有运动,使学生在学校生活,有规律、有秩序。
七、存在的不足
1、在美术学科上由于师资缺少。学生的美术素质得不到培养和发展,只是学生在此方面的欠缺。
2、学校的各项检查工作有时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存在抓得不实、不透的现象。
3、后进生的辅导还欠力度,辅导措施有不到位的现象。
4、个别班级还有不管理不到位现象,学校检查就搞,不检查就拖。在一些教师中还存在懒惰思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使各项工作抓实、抓深入,把工作做好,是Xx小学的各项工作再创佳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存在问题;改进办法。
一、当前的现状和不足
(一)师资力量匮乏。现在大部分小学,特别是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小学的体育教师,一小部分来自体育师范院校毕业生,有良好的体育教学理论基础和训练技能,但覆盖面窄,影响力、号召力有限,起不到以点带面效应。一部分是来自当地体校或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部分人员的专业能力基本能胜任,但体育理论、文化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辅导水平都有短板,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二)受环境影响,爱岗敬业的意识不强。在当前教学环境中,学校追求升学率,家长追求分数线,从上到下都不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客观上对小学体育教师没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加上个别小学领导对体育老师不够重视,在经济待遇和业务考核上与其他老师有一定差距,对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的投入也不够,体育老师自然产生了怨气和不满,影响了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三)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不高。大家知道,我国的体育人才一般都是从小进专业或业余运动队,长年累月的进行集中训练和比赛,到了退役年龄,或进相关院校进修,或到学校任教,或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在这个循环过程中都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师本身就低子薄,专业背景差别较大,又没有机会进行“后天”的业务技能培训和系统学习,造成了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体育理论知识认知不深,专业训练技能不高,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小学体育教学整体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四)训练手段单一,创新步伐滞后。随着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不断发展和群众体育运动的变化与更新,小学体育教学也出现了新问题,是因循守旧重复以前跑跑步、做做操、打打球的老路子,还是要实践推广“快乐体育”这个新理念,基层体育教师因水平能力有限,对此都比较“头痛”,显得力不从心。
(五)团队教研和创新能力不够。我们知道,学校的文化课都设有教研室或教研组,形成合力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用集体智慧攻坚创新。而小学体育教师往往是单打独斗,既缺乏相互之间的竞争与借鉴,又缺少团队的协作与互动,形不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改进的方法和手段
(一)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教师队伍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重塑人民教师“为人师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良好形象。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教师,特别是小学体育老师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真心喜欢这份职业,把体育教学工作看作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甘情愿的去践行。相信随着国家对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改善和投入,未来的小学体育教学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二)不断丰富知识理论,提高教学能力。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说过:“体育是科学,也是艺术”。“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一个人的体魄,也能够影响人的悟性、性格和良心”。未来的体育教育必然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招鲜,吃遍天”的老观念已经过时,必须要掌握一些未来的、相邻的、相近的体育知识,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兴趣爱好和对新兴体育运动的好奇和了解,比如台球、保龄球、武术、轮滑、街舞、健美操等,我们可以用音乐配合,辅导学生编排一些简单的健美操进行展示和比赛,使他们的个性在充满节奏的韵律中得到呈现和张扬。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而且能更好地推广和实践“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身心愉悦的“动”起来。
(三)健全考评机制,严把教案编审。首先,健立一套适合体育老师操作执行的考评机制,让其能享受到同其他老师一样和待遇和奖惩,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比如体育成果展示、学生体育技能熟练成度评比、运动前后心理及生理变化跟踪、师生观摩评价等都可以纳入考核体系。同时,要从任课老师的备课教案抓起,杜绝个别老师因没有教案,或者教案简单潦草应付差事,导致语言表达不准确、动作演示不到位、课目安排不连贯、解决问题不彻底、场地器材准备不充分等问题。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对每节课的各个环节严教细抠,对出现问题都能针对性的预防和解决,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井井有条。
关键词: 微格教学 中师历史教学 运用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阿伦和他的同事伊芙首先开发的,是一种运用教育技术来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和提高在职教师业务水平的方法。微格教学原是为师范生在担任正式教师之前提供一个教学实践的机会而设计的,旨在简化正规教学过程的培训程序。阿伦和伊芙把微格教学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并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因此,它是一个建立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
微格教学在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事前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示范,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角色扮演,反馈和评价,教案修改后的角色扮演。中师微格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技能的培训,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就能为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具体地说,中师历史微格教育主要技能的培训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微格教学设计和教案的编写。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和计划,完成“教学设计”,便于将没有关联的诸教学要素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课后的反馈和评价,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系统的教学设计继承了人类对教学已获得的研究成果,是完善和落实这些研究成果的有效工具,这个工具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设计出不同风格和流派的教学。在微格教学训练中,训练重点是教学技能,并注意吸收各种教学风格和流派的精华,使训练者逐渐掌握教学技能,在综合运用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加深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因此特别重视对教学的实际设计和教案的编写。例如,在一般的历史教学中,微格教学训练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深入了解学生的主要特征和兴趣点,并结合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合理撰写微型课教案。
第二,说课技能的培训和运用。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通过说课训练,学生认识到中师历史课堂教学说课的作用,懂得说课的步骤与实施要领,说课要目的明确,概括一课的知识结构与重点,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言简洁、贴切、生动,富有感染力。
第三,导入、结束技能的培训。微格教学要求历史教师在讲解新课题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培养知识联系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中的导入技能还要求注重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做好必要准备,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上,引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的重新调度,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双方合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技能培训。例如,由经验导入生活,由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由故事传说导入课程内容,由诗词歌赋导入历史史实,等等。
第四,讲解技能的培训。讲解技能是教师口头语言的方式,是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历史过程,解释历史概念和阐明历史发展规律,启发学生思维,表达思想感情的教学行为。微格教学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与课程目标体系、课堂教学目标相一致,这就要求在讲解技能实施时必须明确知识联系,深入掌握各种讲解技能,熟知讲解内容的运用原则,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需要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切实有效地让教学讲解过程“渐入佳境”。具体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讲述法、示范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讲解技能的培训是中师历史微格教学的重点,需反复训练。
第五,微格教学还注重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等多方面手段的培训和运用。
如:导入、结束技能训练
[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师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结尾的重要性,懂得导入、结束语要目的明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括一课的知识结构与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语言简洁、贴切、生动,富有感染力,使学生认识到中师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结语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初步掌握导入技能、结束技能方法与具体要求。
[实验内容]
1.中师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技能、结束技能的种类。
2.中师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技能、结束技能的方法。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微格教学实验室、录像带。
附:微格教学历史导入技能训练教案。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课,学生在经过导入技能培训后,提出了不同的导课方法。如:黄磊同学采取了开门见山式的导课方法,他说:“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市民阶层关于文化方面的需求,出现了新的文化繁荣景象。”然后,导入课题。而李明同学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首先放映了电视剧《红楼梦》片段。放映结束后,他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同一时期还有哪些文学成就有待我们共同回味?”从而成功地导入课题“明清文化”。通过比较,李明使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声、行、色等更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中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中等专业学校。合格的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是靠教学技能的不断积累才形成的。所谓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技能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鉴于中师的培养目标及微格教学的作用与意义,在中师开展微格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缩短中师毕业生在实际教学中探索的时间,尽快进入角色,成为小学和幼儿园教学中的骨干教师。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对策
1.实习生教育实习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1.1课前准备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有19.3%的学生掌握中学教材评定结果较差,说明部分学生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了解不深,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影响了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有11.5%的学生编写理论课教案质量较差,实习生编写实践课教案质量较差的占6.6%,说明实习生实习课前准备对实践课教学较重视,而对理论课教学不够重视。反映了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在体育专业课教学中有重术科、轻学科的倾向,实习生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掌握得不透彻、学科能力不强,今后应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水平。
1.2课堂教学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实习生纠错能力、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并不强。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在观摩课时也发现,部分学生教案背的很熟,但照本宣科,或是抓不住关键,贪多求全,重点、要点、难点不突出,讲解的艺术性和技巧性较差。有77.4%的学生示范能力较好,这表明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与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体育教学基本功,但在实际观察中发现有部分学生的专项示范还不错,其它普修项目相对较弱。另外,对于复杂的动作、重点、难点抓不住,不能合理的运用多种示范来教授学生,掌握技术动作。
由于实习生刚从学生角色进入中小学课堂教师角色,初为人师,会有意无意的把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模式带入中小学课堂,并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及环境的不同。所以一开始并不适应,总是有意无意地习惯于大学老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练习的少,老师讲的很多,一堂课要讲一半多的时间,学生还没练习几次就下课了。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很多动作教完了,学生还是没有掌握,没有针对教学对象采用正确的教学模式。
1.3课外指导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显示:两届学生只有78人(33.9%)担任过辅导学生课外锻炼,有66.1%的实习生没有从事过这项工作。没有担任课外锻炼和训练的原因主要是实习学校没有安排,实习学校领导过分强调文化课的学习,缺乏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形同虚设,遇有比赛,也是临时组队应付了事。
1.4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组织参与体育竞赛活动情况
通过在实习学校组织参与体育竞赛活动,实习生的组织竞赛能力、竞赛裁判能力及综合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在调查中发现,07、08级实习生中,实习生直接组织参与了实习基地举行的校运会、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等体育竞赛活动,并担任教学、裁判工作,大幅度的提高了实习生的自信、组织能力、裁判能力及综合能力。课余进行功夫操《功夫青春》、趣味运动会、团体操、太极表演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了在体育活动中的乐趣,真正达到了师生同乐,共同进步。
1.5班主任工作情况
班主任实习工作是教育实习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调查中发现,在07、08两级实习学生中,只有31人担任过班主任实习工作,占总人数的11.4%。经过深入了解,就是这些担任过班主任实习工作的学生中,大部分也只是临时负责一下班级工作,并没有真正全面从事班主任工作。在中小学校,班主任工作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源,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导师作用。每一个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都应该学习和掌握这项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在掌握学生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人数、兴趣、纪律、身体发育、运动水平等);根据教学任务和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意志品质和体育道德作风的教育;善于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等,这对培养实习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育实习是培养优秀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高师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形式,也是检验学校办学方向和教学效果的一次重要实践。为优化教育实习的效果,除了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外,实习基地也需要在教育实习管理上进行一定的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湖南理工学院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小学校输送优秀的体育教育毕业生。
2.1加强实习前的培训工作,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动作技术的学习与规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先实习,将两个班级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大学里一个教学班级只有30人左右,而中学是以行政班级为单位,通常一个班有50 至80人左右。所以让实习生先在校内进行“合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胆量,又可以让他们摸索教法,使实习生尽快适应中小学的教育实习工作 。
2.2适当延长实习时间,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方式
调查表明,无论是在职体育教师、学校领导还是学生,都认为实习时间太短。在国外,如英国教育学院的学生要参加约15周的教育实习,并且实行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训教师的模式,第一阶段是大学负责的修业阶段,包括作为学校实践的教育实习三次共12周。第二阶段是教育行政当局负责的实习阶段,时间一般为18~24周。美国培养教师的院校从3年级开始,每周有2~4个半天接触学生,第8学期整个学期进行教育实习,实习时间最短为15周,最长为半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对教育实习的重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师院校的实习时间一般是专科6周,本科8周,时间较短。特别是体育专业,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全面训练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等综合能力,存在一定的困难。
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散与集中”的实习方式,将服从学校统一安排的实习生集中起来,再分配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而自主实习生则是由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学校进行实习。这样才能有效地安排所有的实习生进行实习,保证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
2.3完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指导教师队伍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习的效果。在实习中,能否按时完成实习任务与计划,实现教育实习的目的,需要指导教师的良好指导。指导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领域的知识外,还需具备教育理论素养,懂得教育教学技能。所以,有必要做好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培训工作,形成一批优秀的指导教师,顺利完成对教育实习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焦道利,田富鹏.参与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2):89-91.
关键词:师范生;电子档案袋;专业技能成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53-03
引言
新课程的启动昭示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引发了教师角色定位的变革,对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师范生既是学习者,又是未来的教师,对于教师的专业生涯而言,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在这个阶段获得,基础的专业训练、专业道德的培养也在这个阶段进行。职前阶段夯实基础,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在入职后的专业发展。而影响师范生专业成长的因素中,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评价方式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师院校必须努力寻求新的、更有效的评价方式。
档案袋是一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资料、成果等有目的的收集。20世纪90年代后,档案袋评价方式得到了深入研究,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小学、中学、大学等各教育阶段,其后又迅速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档案袋评价很快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作为发展性评价中的一种,对中小学生和教师档案袋评价的研究正如火如荼。但是,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却少有人关注另一个群体——在校师范生。本文就将探讨电子档案袋评价在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中的应用,构建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
一、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含义
(一)档案袋和电子档案袋
“档案袋”(Portfolio)一词由Port(携带)与Folio(页码)组合而成,其本意是“带着走的作品集”,源于艺术领域,原指艺术家把自己满意的作品收集起来,带给委托人,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争取展览或者出版。它也是艺术家保存作品、记录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探索历程的一种方式,人们可以根据档案袋中的作品的变化沿革了解其成长过程。档案袋的这种功能引起了社会上其他领域研究者的注意,尤其是作为一种评价手段被广泛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应运而生。美国Helen C.Barren博士指出,电子档案袋是运用电子技术,档案开发者以各种格式(音频、视频、图片和文本等)来收集和组织内容和素材。2003年10月在法国举行的第一届电子档案国际会议(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Digital Port-folio)中,大会组织者指出电子档案袋是与网上数据库接驳的扩展性、动态履历。并强调它记录的是个人在学习、工作中与自身能力有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业发展的材料以及与人共享知识的机会。可以看出,电子档案袋是在电子技术环境下,档案袋制作者通过文本、数码照片、动画、视听文件、超文本链接和超媒体等多种媒介来收集、管理、组织以及呈现个人的信息和学习成果。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却不仅是技术含量的简单增加,相当于一般的纸质档案袋,电子档案袋节省存储空间,容易备份,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且存储时间长,易于接近,能提升制作者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
(二)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
起初在教育领域中使用档案袋,主要用于收集学生认为能够证明其在一个或多个方面成长与发展的作品,以及同伴、老师、家长对作品进行优劣评价的文档。主要作用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评价。1980年,加拿大大学教师协会首先出版了教学档案袋指南,将“档案袋”应用于大学教师评价。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师评价项目组的J.巴顿(James Barton)和A.柯林斯(Angelo Collins)第一次探索和尝试了在教师教育中使用档案袋进行评价的可能性。
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是教师在职前的专业技能成长记录,它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平台,依据师范院校开设的教师教育实验型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师范生相关电子作品和资料收集,并由学生本人、同伴、教师等多方进行分析与考核。
二、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的形式选择
电子档案袋的制作形式可以是在计算机硬盘或者局域网服务器上用电子文件夹的方式存储的Word文档或其他格式的文件,也可以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网站提供的空间传输的资料,还可以是利用专门的电子档案袋系统传输存储的资料。
师范生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成长电子档案袋制作的具体形式。一般来说前两种制作形式更利于操作。学生可以以计算机硬盘上的电子文件夹作为自己的成长档案袋的主要形式依托,承载自己成长档案袋的所有内容,使之成为自己成长的资料包和助推器,然后有选择地选取其中一些内容,利用网络空间的形式,如:QQ空间、个人博客、网站主题帖等方式展示出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获取更为广泛的评价和帮助。在确定电子档案袋的制作形式的时候,还要思考将来的展示形式,并根据展示形式来确定相关档案的存储方式。
三、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的内容设计
(一)电子档案袋的构成要素
1.个人信息档案
个人信息包括个人的常规信息和个性信息。前者包括姓名、年龄、毕业时间及所学专业、教师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级别、实习简历记录(包括任教学年、学期、任课年级、班级、所任学科)等;后者包括个人教育理念和教育格言(可以注明不同的时间段)等。随着在成长过程中认识的不断深化,其信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格言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和发展,其实反映的是师范生个体教学哲学的发展和变化。
2.个人成长档案
在这个专题中可以从规划、实施、总结回望的维度进行档案的归类整理。在学期个人专业成长规划中收集拟参加的进修或培训、拟阅读的相关书目、拟计划的听课或研讨等资料;在个人学习情况记录中收集所读书目、学习笔记、参加的讲座报告记录及心得、个人思考的随笔或杂记等资料。
3.学习评价档案
在学习评价档案中可以收集阶段学习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学校管理者的评价,不同评价者的评价视角不同,评价内容各有差异,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醒师范生对自我进行审视和思考。
(二)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内容结构
1.板块一(个人资料)
内容:个人情况简介。
具体项目:学号、所属系别、所属组别、手机、邮箱。
2.板块二(过程描述)
内容: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朗诵、演讲);形式:视频。
书写技能: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形式:图片、视频。
课堂教学分类技能:讲解、提问、演示、变化、强调、导入、结束、观察倾听、指导合作,微格教案、微格教学反思文本,微格教学课件;形式:视频、文本、PPT、PPS、EXE等。
课堂教学综合技能:15分钟以上的模拟授课,教学设计、完整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课件;形式:视频、文本、PPT、PPS、EXE等。
实习实录:普通课、汇报课、公开课,授课教案、听课记录、教学反思,教学课件;形式:视频、文本、PPT、PPS、EXE等。
3.板块三(成果展示)
内容设置与过程描述板块相同,所存作品为学生最喜欢的作品,有数量要求和限制。此板块为全校师范生共享空间。
4.板块四(作业评估)
内容设置与过程描述板块相同,所存作品为一定时段内学生最满意的、最符合课程要求的作品。此板块为受限板块,仅供教师浏览评价,做阶段成绩评分,为最终成绩提供一定依据。
5.板块五(他评板块)
内容:组内他评:浏览组内其他同学档案袋的一、二、三板块,可匿名评价二、三板块所有作品。
班级他评:浏览班级其他同学档案袋的一、二、三板块,可匿名评价二、三板块所有作品。
学校他评:浏览除本班外学校其他师范生档案袋的一、三板块,可匿名评价第三板块。
四、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的内容实施
在为每位师范生建立电子档案袋之前,首先建立学生互学互评小组。师范生进校之后,班级学生按5-8人一组进行分组,原则是各组都能有一位语言表达较为出色的学生和一位书写技能比较突出的学生。小组成员可以保持4年不变,也可以依据具体情况每学期进行一次调整。
教学语言表达技能:要求学生通过网上个人预约或班级集体预约,每月进入微格教室进行一次朗读或演讲训练并由自动录播系统进行录像,学生将所录视频转换格式进行压缩后上传。
书写技能:要求师范生从大一进校开始每日练字,每2周选择个人最满意的一张毛笔字和钢笔字作品进行拍照,将照片按规定尺寸大小上传。在照片上必须能清晰显示个人姓名和书写日期,同时,应有至少两位同学为其真实性进行证明。
课堂教学分类技能:该课程有5次课堂练习,在微格教室进行,实训内容超过8种课堂常用分类技能。学生在每次训练后应将视频、相配合的微格教案和微格教学课件整理上传。同时,也要不时地对微格教学进行自省和反思,并将这些思想形成文字上传,与大家分享。
课堂教学综合技能:主要有课堂练习和课外训练两个材料来源。课堂练习为教师教育实验型课程的当堂训练。课外训练次数可根据各学科不同情况而作下限规定。课内课外的实践训练均在微格教室完成,所生成资料有训练视频、相关完整教学设计或教案,这些材料均要上传到电子档案袋内,文件名为“时间+实验课程名(或课外)+课题”。同时,学生应定期写教学反思。
实习实录: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师范生必须要进行实习。实习期间会生成丰富的材料,如授课视频、授课教案、听课记录、教学小结等,学生对这些材料作系统的收集整理并上传到电子档案袋,使实习中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同学的评价,强化实践教学,进而形成一个庞大、实用的资源库,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五、小结
本文通过将电子档案袋技术应用于师范生培养,构建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的有效评价方式,并提出一定实施策略。要真正实施和推广电子档案袋评价不仅是时间和技术的问题,更重要的还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形成习惯与意识。另外,师范类院校及社会要努力为师范生电子档案袋评价方式的实施和推广提供良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莉.电子档案袋——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J].教师教育,2011,(12).
[2] 谢安邦,李晓.电子档案袋在教师评价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5,(11).
据笔者调查发现,也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尤其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亟待改善加强。一方面,音乐教研活动要有制度保证,不能可有可无。无论是教学管理上还是时间安排上,都要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音乐教研活动不能敷衍了事、摆摆形式、走走过场,要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学习新理论、转变新观念、掌握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唯有如此,音乐教研活动才能名副其实,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水平才可能整体提高。
以下,本文试就中小学校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谈谈个人粗浅想法。
一、音乐教研活动的内容
音乐教研活动的内容是中小学校音乐教研所要关注、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从我国现阶段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客观现实来看,音乐教研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十分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
(一)理论性音乐教研活动
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目的是提升音乐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和音乐理论水平。因此,活动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基础理论两个方面的学习与研究。
1、音乐教育理论方面的教研内容
主要包括: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社会学、音乐教育哲学、比较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论、学习理论、《音乐课程标准》研读、音乐教育文献研读等。
2、音乐基础理论方面的教研内容
主要包括:一是基础音乐知识,主要是基本乐理,以及基础性的和声学、曲式学、复调、配器、乐器法等;二是基础音乐史论,主要包括中外音乐发展简史,其中也包括对作家、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思潮的基本评价等;三是中外民族音乐,主要包括中外民族民间音乐常识或理论等;四是音乐作品的体裁,主要包括各类声乐、器乐作品的体裁与样式,以及与此相关联的音乐美学意蕴;五是音乐作品的风格,主要包括各类声乐、器乐作品的时代风格、地区风格、体裁风格和作家风格等;六是音乐与相关文化,主要包括各类歌曲(如民歌、创作歌曲、艺术歌曲、流行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舞蹈音乐、影视音乐等。
以上理论性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音乐教师学习和掌握新的音乐教育理论以及全面、准确的音乐基础知识,从而使音乐教学站得更高、想得更远、做得更好。
(二)技术性音乐教研活动
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目的是提升音乐教师教育技术和音乐创新能力。因此,活动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教育技术和音乐创作技术两个方面的学习与研究。
1、音乐教育技术方面的教研内容
(1)教案设计:主要包括音乐课教案的文本体例与样式设计。同时也包括教案内部结构(或环节)的设计与创新。例如,从教案文本体例及教案内部结构上看,主要包括:
①辅助部分。第一层次:课题、课型、教学对象、教学用时、选用教材、教具学具等;第二层次:教案设计思路、理论依据、教学创意、多媒体辅助教学说明等;第三层次: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问题设计、板书设计等。
②主体部分。第一层次:情景创设、教学导入;第二层次:复习旧课、基本练习、新课教学、练习巩固、教学拓展等;第三层次:教学反思、本课小结。
从教案样式设计上看,可以是常规陈述式,也可以是列表陈述式。
总的说来,教案设计既要注重体现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要注意音乐教学的特殊性,亦即充分考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世界优秀音乐教学法的学习与运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介绍到我国的世界优秀音乐教学法(或称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包括达尔克罗兹(瑞士)的体态律动教学法、奥尔夫(德国)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匈牙利)音乐教育体系和美国综合音乐感课程等。这些优秀的音乐教学法思想精髓何在?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开展有何借鉴作用?如何深入探讨这些优秀音乐教学法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等,需要教师思考、实践。
(3)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典型代表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生活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看到,音乐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际上是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的一种更新与超越,综合体现出当代学校音乐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和新颖性等。问题是,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教学?如何处理好听觉艺术与“视听”综合教学手段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既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出高水平的原创性课件?值得研究。
2、音乐创作技术方面的教研内容
(1)歌曲写作:作为音乐创作基本手段的歌曲写作(亦可视为旋律写作),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诸如指导学生音乐创作、本地民歌的收集与改编、课堂即兴音乐创编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一定的歌曲写作技术。音乐教师如果能够具备或钻研一定的歌曲写作技术,将对改善和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引导和培养学生音乐创作兴趣,大有裨益。
(2)钢琴伴奏: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必备手段或能力,对于音乐教师而言必不可少。不过,涉及到即兴伴奏技术,不得不清楚音乐作品的体裁、风格、调式调性、音调特征等,从而有效地安排和声、设计左手音型。当然,好的钢琴伴奏并非只是在歌唱中使用,在音乐知识教学、发声练习、音乐主题视唱与分析中,都可能用到钢琴伴奏技术。
(3)合唱指挥:合唱指挥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必备手段或能力,对于每一位音乐教师而言也是必不可少。原因在于,合唱指挥技术并非只适用于合唱教学,而是像钢琴弹奏一样,几乎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的始终。比如音乐知识教学、主题视唱与分析教学、齐唱齐奏教学、合唱合奏教学、综合音乐活动教学等,一般都离不开指挥。应该说,一位善于指挥的音乐教师,在控制音乐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启发学生的音乐情绪,表现作品的音乐情感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值得探讨。
(4)小乐队编配:鉴于小乐队编配技术说起来比较复杂,加之我国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在此方面本身开课不足之故,所以,大多数音乐教师对小乐队编配比较生疏。限于篇幅,本文在此只能提示几个有关小乐队编配技术的主要问题,即:乐队的音色组合(主要表现为乐器选用与组合);乐队的音响组合(主要表现为独奏、合奏等声部组合);和声运用(注意区别大小调和声及五声性和声);织体写作(包括复调写作);引子、连接句(段)、尾声的处理等。教师们有机会时,可以多关注或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
(三)专题性的音乐教研活动
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就某一音乐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活动开展主要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的问题研究。
1、课内教学方面的教研内容
(1)教师教学方面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材选择与整合;教法选择与整合;音乐文献与创作背景梳理;教学过程设计;课堂问题设计;课堂活动设计;教学拓展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生成处理;教师教学语言;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科综合与“音乐本位”的关系;“聆听音乐”的学习意义;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等。
(2)学生学习方面主要包括: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与能力分析;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障碍分析;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建构性学习;学生喜爱的音乐作品与风格分析;学生喜爱的音乐家分析;学生欢迎的音乐活动方式分析;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在音乐课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分析等。
2、课外活动方面的教研内容
主要包括:学生音乐兴趣小组的建设与活动开展;学生合唱团队的建设与活动开展;学生小乐队的建设与活动开展;学生校外艺术实践;学生课余音乐创作;师生音乐会等。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专题性的音乐教研活动,活动开展一定要有的放矢,要着力研讨和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主要问题和共性问题。并通过活动开展,力求让所有教师达成教学共识。
(四)项目性的音乐教研活动
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培养音乐教师的科研意识,锻炼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由于此类教研活动类似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其内容广泛而复杂,因此,教师(或教研组)可根据自身专业专长、学术背景以及职业兴趣,同时也可根据音乐教育长期或近期;宏观或微观发展状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比如以下选题,笔者以为即可作为项目性的音乐教研活动内容广泛开展、长期开展:以审美为核心的学校音乐教育研究;中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方法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音乐教育研究;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发展问题研究、中小学生音乐艺术实践研究;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学科综合方法研究;中小学生多元文化视野开拓研究;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情感培养研究;普通学校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研究;音乐学习与智力发展问题研究;音乐学习与人文精神形成问题研究;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研究;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研究等。
总体上看,学校音乐教研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一般来说反映出该地区、该学校的文化发展与教育视野,同时也综合反映出音乐教师对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新问题的熟悉程度、敏感程度和热衷程度。此不赘述。
二、音乐教研活动的方式
鉴于传统常规性的音乐教研活动开展常常比较单调乏味,有些时候甚至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起到音乐教学研究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中小学校的音乐教研活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一)主题讨论式
所谓“主题讨论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是指就某一主要或重要的音乐教育问题,教师们各抒己见、广泛展开讨论的一种音乐教研活动。
建议每周举行一次校内(或学区)音乐教研活动,可以由教研组长指定几位教师作专题发言(理论介绍、主题陈述皆可),然后集体讨论。要求可以是一个理论问题,比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音乐教学中的“双主体”问题;音乐教学中的“双基”问题;自主学习的理论来源;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实践;终生学习的学习意义;音乐教学评价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等。也可以是一个技术问题,比如:教学情景创设;教学中的范唱与范奏;即兴创编音乐;读谱教学方法;绘谱软件的使用;歌唱中的音准问题;启发想象联想;流行歌曲的伴奏;作品曲式分析;童声合唱训练;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是读书(重要的音乐教育理论著作)、读文章(具有独特见地或指导意义的音乐教育论文)心得交流、经验介绍等。
(二)专题讲座式
所谓“专题讲座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是指通过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到本学校、本学区,就音乐教育理论、技术、实践方面的重要问题开展讲学的一种音乐教研活动。
建议各地中小学校应与当地高等学校或教育科学研究院(所)联系,定期开展此类音乐教研活动。比如举办普通学校教育理论专题讲座;当代音乐教育发展专题讲座;当代音乐教育技术发展与实践专题讲座;音乐史论、音乐美学专题讲座;中外民族音乐、多元文化专题讲座;演奏、演唱、指挥、排练专题讲座;作曲技术、音乐分析、音乐欣赏专题讲座;媒体技术、远程教育发展与实践专题讲座;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专题讲座;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专题讲座等等。
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有利于中小学校与当地高校之间、科研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学团体”和“学习团体”的逐步形成,感召整个社会共同关心音乐教育;也有利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艺术视野不断开阔、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三)教学观摩式
所谓“教学观摩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是指通过学校内部或校际之间开展的音乐教学观摩所进行的音乐教研活动。
教学观摩式的音乐教研活动开展在我国各大中城市学校音乐教育中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业已积累了丰富的教研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效果。不过,以笔者之见,这种教研活动的方式还可以再拓展、再深入、再创新。建议如下:
1、以建设优秀音乐课范例(独立课或系列课)为切入点,开展观摩式音乐教研活动。
2、以推介或演示国内外优秀音乐教学法为切入点,开展观摩式音乐教研活动。
3、以培养和推出音乐教坛新秀为切入点,开展观摩式音乐教研活动。
4、以“同题”(即同一课题)教学创新为切入点,开展观摩式音乐教研活动。
5、以“教学比武”(或教学基本功比赛)为切入点,开展观摩式音乐教研活动等。
事实上,不同学段、不同课题、不同课型的音乐课观摩,常常能够起到重要的教学探索、教学示范甚至教学引领作用。长此以往,必然会对观摩教师的音乐教育思想和音乐教学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艺术实践式
所谓“艺术实践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是指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实践,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所开展的音乐教研活动。方式包括学校(或学区)合唱队、小乐队的指导与辅导;师生音乐作品听赏;师生音乐会等。
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实践,集中展示或观察音乐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比如:合唱队、小乐队的建设发展水平问题;教师指导与辅导的方式、方法问题;师生音乐创作(包括电脑作曲)能力、水平问题;音乐会开办的质量问题、参与性问题、社会影响问题等等,都可以凭借学校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反观音乐教育水平和质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实践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既是对学校音乐教育成就、特色、水平、质量的集中展示,也是对学校音乐教育思想、方法、能力、水平的全面检验,值得提倡。
(五)教育科研式
所谓“教育科研式”的音乐教研活动,是指学校音乐教育中,通过教学团队开展音乐教育研究所进行的音乐教研活动。具体方式主要包括优秀音乐课教案设计、原创音乐课件设计、音乐教育论文写作、教育科研项目申报以及项目申请书写作、学校艺术教育状况调查、社会艺术教育状况调查等。
严格说来,此类活动应该看作是较高层级的音乐教研活动,是一种具有学术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音乐教育科研行为,需要团队合作,更需要教师们具有丰富的、比较深厚的音乐教育文化积累和底蕴。
事实上,通过此类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的不仅仅是音乐教师们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也必将使音乐教师们逐步建立起牢固的职业信念,慢慢明白自身的音乐教育使命,坚定地担负起民族的音乐教育责任!
结语
本文从“音乐教研活动的内容”和“音乐教研活动的方式”两个方面,概要探讨了中小学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中小学校的音乐教研活动不仅是丰富多彩的,且也是引人入胜的。只要每一位音乐教师恪尽职守,真正用心地对待自己的音乐教学工作,音乐教研活动大有可为。
当然,也应该看到,开展好音乐教研活动,尤其是常态化的音乐教研活动,并非易事。其中,必需有教育主管部门(包括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等单位)的重视与支持,同时也还需要学校、教研员和广大音乐教师们的集思广益、密切配合,具体设计出音乐教研活动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而使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