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级职称公示报告范文

中级职称公示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级职称公示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级职称公示报告

第1篇

年8月,经学校办公会研究决定,本人主要负责以工作:一是负责学校的卫生防疫工作;二是负责初二级部管理工作兼初二四班班主任;三是负责初二四班政治教学初二(二三四)班体育教学工作。

任现职以来,本人能够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刻领会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决策。能够积极参加教体局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和业务培训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服从领导分配并积极配合其他领导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做到团结同事、关心学生,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能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一、工作方面:

1、学校卫生防疫工作:

(1)防疫工作:

(2)卫生方面

2、初二级部管理工作方面:本人根据级部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积极协调教师关系,激发教师干劲,争取领导支持,努力组织全组教师按照教体局的精神要求,关起门来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使教育教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赞誉。另一方面,在级部工作中下大力气进行了学生管理工作,通过班主任负责制,全员班主任制及每周五学生集中总结会制等方法,使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政治课教学工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教好自己的学生”,为了努力做到这一点,本人积极研究教材、钻研教法和分析学生,利用各种时间来指导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初二四班学生的政治成绩由升级时的全市21名上升为期末考试时的全市第3名,受到了学校的表扬,初二级部的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本人还积极参加了市教育体育局组织的多项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

第2篇

船舶建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船舶的使用寿命和营运安全。船舶建造质量主要由图纸设计、建造工艺和检验监督三方面决定,而船舶在建造过程中是否按图施工、是否按认可或先进工艺施工,等等,这些都与验船师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有关,可见验船师的检验工作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建造质量。在1993年至1996年实习和工作初期,我分别在XXXX船厂、XXX船厂、XX船厂对船舶设计、放样、装配焊接等等船舶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实践。并跟随验船师对包括千吨级“XXX五运司8”等几十艘建造船舶进行了实践检验,掌握了辖区内船舶的建造检验技能。在任助理工程师几年来,独立检验建造船舶二十余艘,其中包括客船、货船、工作船等类型。在工作中,我充分认识到科学的工作程序和严格的管理是保证船舶建造质量的重要,原来部分船厂管理较为混乱,检验发现问题,产生返工现象较多,影响了船舶建造速度和船厂的效益,在工作中我经过思考,与船厂协商,制定出“技术工人-----船厂质检员-------验船师”的三级报检制度,有针对性的把规范要求发放到技术工人手中,在船舶建造中的几个重要步骤按三级报

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检制通过检验后,方能进行下步施工,实践证明,采用这个措施后,返工现象大大降低,提高质量和效益,收到了船厂的欢迎。船舶检验过程其实是执行规范的过程,但执行规范决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充分理解规范条文的基础上对问题做出恰当的处理。在检验工作中,我常常在保证满足规范的情况下,尽量考虑到船厂和船东的利益。一次在船舶改建检验中,该船进行加长、加宽,原实肋板强度不能满足要求,设计图纸原设计采用增加实肋板腹板高度的做法来满足要求,但在实际施工中,该设计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质量无法保证。我经过研究,提出在原实肋板面板上增加一扁铁,达到增加实肋板面板尺寸,满足强度要求的变更设计,该变更设计得到上级检验部门的审核通过,施工上大大减少了强度,加快了施工进程,船东、厂方均很满意。

在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想方设法解决它。一次在“XXX181”倾斜试验中,把移动到船舶另一舷的压铁移回原处时,船舶没能完全回复到原先平衡位置,保持倾斜了一个很小角度。开始以为船上物体滑移所至,但检查后没有。虽然只是很小角度,我并没有放过,相信其中必定有原因。打开舱室仔细检查,发现该船在尾舱内有一隔离空仓,为了让船舶试航时能在空载情况螺旋桨不露出水面保持航行性能,船东对该舱进行灌水压载,使船尾部加大吃水。倾斜试验前船舶曾进行排出仓底水但没干净。倾斜试验时,该舱内积水移向了另一边,在将移动到船舶另一舷的压铁移回原处时,由于船底纵向骨架的阻拦,虽然在骨架间有流水孔,但回流速度缓慢,致使仓内一边积水使船舶没能回到原平衡位置

,保持了一个很小的倾斜角度。问题缘由找到了,我即要求船舶清空该仓内积水后重做试验,结

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果令人很满意。在检验隆安船厂建造的“隆安水运12”船时,进行操舵试验过程中,发现左右满舵时舵杆明显摆动,经反复试验观察,发现产生摆动的原因是由于尾封板结构布局不太合理,下舵承座安装位置处于扶强材之间,在满舵时舵杆牵拉尾封板产生较大弹性变形所致。考虑到内河船操舵频繁,经常大角度操舵,受力较大,故提出在下舵承位置的尾封板内侧加设舱壁水平桁的措施,厂方采纳了我的意见。后经重新试验,情况良好,该船营运多年来,舵系从未发生问题

二、营运检验

营运船舶的检验是船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船舶检验的实际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对营运船舶的检验,而且营运船舶的技术状况较之新建船舶更为复杂,在业务技术水平方面对验船人员的要求更高。因此,从事营运船舶检验的验船人员不但要掌握和运用有关新建及营运船舶检验的所有规范规则和规程,而且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任助理工程师以来,我共对船舶进行营运检验1000艘次,包括客船、普通货船、油船、工程船、拖轮、汽车渡船、砂石船、乡镇圩横渡船等船舶类型,在工作中,一如既往的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及时加与解决,清除了大量事故隐患,保证了船舶的安全航行。九七年十一月,我在检验“XXX水运001”船时,发现货舱口纵桁有变形现象,仔细查看,发现舱口端横梁尺寸较小,强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我提出在货舱区左右增设支柱的办法来进行解决,经过这些年的跟踪检验,没发现该船货舱区出现变形现象。二00一年八月,我在检验“XXX水运188”船时,凭我对规范的熟悉和经验,敏锐的感觉到这条长度在30余米的船舶所核定的B级300mm干舷值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翻阅该船的干舷计算书,果然发

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第3篇

一、运营模式现状

1、集体建管,半市场化运营模式。

即:在集体经济较好,有村办养殖企业或养殖小区的村,以村集体为主体筹资建设粪便沼气工程,或以秸秆为原料建设纯秸秆沼气工程,集体聘请专人管理,补贴气站部分运行费用,向本村民半市场半福利供气,或向邻村有偿供气,实行资源共享。如:泽州县南山西张村,高平市酒务村、川起村等大型沼气工程。

有两种收费方式:

(1)定量免费、超额计费、不足村补模式。

每户每月在定额内无偿供气,超出部分收取适当费用。它适用于集体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原来每年村集体发给村民福利性煤炭或煤球,现由集体投资兴建沼气工程,集中管理,集中供气,改分煤炭或煤球为分燃气。例如:南山村沼气工程每户每月用沼气30m3内免费,每超1m3按0.8元收费。

(2)足量供气、按量收费、不足村补模式。

每天不限量供气,根据农户用气量的多少进行收费,卖气收入如不能满足气站开支,不足部分由村集体负担。

2、企业建管,市场化运营模式。

即:以养殖企业或公司为主体筹资建设,实行公司化管理,向一村或多村供气。所有沼气户都安装流量表,根据生产成本和当地其它商品能源行情合理确定沼气价格,用多少气交多少钱。如泽州县晋宏、康鑫、高平市正易、尖草坪绿森等公司,都实行的是这种建设模式。

根据收费方式又可分为两种:

(1)沼气生产企业直接面对农户方式。

例如:下村镇晋宏沼气定价为1.3元/m3,气费直接向用气户收取,缺点是气站和供气农户之间如有矛盾难以调解。

(2)沼气站产气、村集体销售收费方式。

例如:康鑫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沼气站实行的是合作社管理气站、村管理供气,气站负责站内管理和维修,保证按时供气,以31元/m3的价格与高都镇保福村进行结算;保福村以31.2元/m3价格为农户供气,村里委托专人管理,做好供气管路的巡查、沼气灶具的维修等服务,利用价差解决管理人员工资待遇。此模式有效地利用了村组织便利性,避免了沼气站与农户之间发生矛盾时无法解决的尴尬。

二、存在问题

我省在大型沼气工程发展初期,研究多集中在技术工艺方面。随着技术工艺的逐步完善,沼气工程的经济效益及运营管理等问题凸现出来。

1、建站投资大。

建设大型沼气工程的村、企业多为经济实力强的村、企业。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对于经济基础较弱的村或企业就更是困难。据调查,建设一处200m3大型沼气工程供全村120户,需投资100~120万元,而目前省财政补助标准仅40万元;建设一处600m3型大型沼气工程供400~600户,需投资300~320万元,而目前省财政或中央补助标准仅100万元,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资金严重短缺问题。

2、生产费用高。

沼气气站运行的主要费用开支有:固定资产折旧费、加温用煤开支、日常电费、操作人员工资、维修费、因粪源不足买发酵原料费。

以200m3沼气工程为例,

(1)折旧费4万元:建设一处200m3的沼气工程供气120户,投资120万元,按使用30年计算,每年的折旧费为4万元。

(2)因加温用煤开支需1.74万元:冬季150kg×120天=18t,春、夏、秋45kg×245天=11t,每吨市场价600元,计1.74万元。

(3)日常电费开支1.0446万元:每天用20度,每度0.477元。

(4)操作人员工资2.4万元:气站日常需2名工人,每人月工资1000元,全年计2.4万元。

(5)日常维修费2万元:定子、转子需换两次,每次5600元,再加上其它零配件。

(6)因粪源不足买发酵原料费:受养殖业市场的波动,当养殖业处于低谷时段,有时需到外地购买粪便。每年运行管理费投入十几万元,企业负担较重。

3、经济效益低。

沼气工程建成后,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效益,就必须对“三沼”(沼气、沼渣、沼液)进行综合利用,只有进行综合利用,沼气工程的经济效益才能发挥出来,而多数沼气工程的产生的沼渣、沼液没有充分利用,多数只是靠农户自觉的用于大田作物的浇灌。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农产品经济价值低,沼肥效益难体现;二是沼肥比化肥使用麻烦,农民不愿用;三是农田灌溉、配肥设施不完善,使用成本高。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大资金补助及政策扶持力度。

养殖业属于微利行业,还承担着较大的市场和自然风险,建议国家制定大型沼气工程有关税收、土地租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提高建设补助标准,积极引导企业增加养殖场污染治理投入。

2、工程运营管理模式以行政干预、市场运作、政策补贴为主。

行政干预就是要加强建成气站的组织领导和安全监管,防止过度收费,不维检设备不顾安全的掠夺式经营现象。市场化运作就是将沼气商品化,实行有偿供气。政策补贴主要考虑沼气建设属于环保公益性事业,消费对象主要为农户,因农户经济承受力有限,一般气费收取较低,大部分建成运行的工程都处在微利或亏损的状态,为保证工程持续稳定运行,正常生产供气,政府按年度实际供气指标给予适当的补贴,有助于工程正常维检或更换配件。

第4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院委会及全院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来院检查的各位均是各专业的专家,这次检查是我们难得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诚恳各位通过检查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指导意见建议。

根据市、县卫生工作部署及医院工作安排,我院“两好一满意”活动已进行到整改提高阶段,在此阶段,我院重点在加强依法执业、各项规范制度的建立落实、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等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整改,尤其是对今年7月份全市卫生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逐一整改落实,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各科,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了整改。

下面,根据本次检查标准所涉及的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医院概况

我院始建于1949年,现占地面积4.5 万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设置临床、医技、职能等34个科室,开放床位336张,现有在职职工466名,其中高级职称73人,中级职称202人。年门诊量近26万人次,年出院近1.9万人次,资产7500万元。

二、依法执业和病历处方管理

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定期校验,医院所开展的诊疗项目严格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进行。独立执业人员均具备执业资格,按注册专业依法诚信服务。无违法出租科室、承包科室、违规医疗广告现象,无超范围执业问题,未安排无执业资格人员或未在本单位注册的医护人员独立执业。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医疗规章制度,我院除编印了《医院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员工手册》人手一册外,今年5月份,又完善了医院各科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制订服务流程标准,重新修订了《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病历复印、借阅制度》、《医患沟通制度》、《抗生素的使用》、《各类疾病的用药指南》、《手术分级管理》、《输血管理规定》等核心制度,对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医疗纠纷处置与防范,医院感染,科研与教学管理,药事管理等诸方面进行了规范。医院成立了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各科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根据医院评审要求,医院对各管理委员会进一步调整充实到15个,明确了各自的责、权、利,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并纳入年终的综合考核内容。按照卫生厅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结合我院实际工作情况,新近制定了院内《科室“千分制”评价标准考核细则》。新的《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下发后,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使大家熟练掌握了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规范了各种申请单,明确了必须履行知情同意的有创检查及治疗项目,增强了大家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

07年4月份,我们对门诊和住院处方按照标准格式重新印制,并对处方书写要求多次予以强调,处方开具符合要求。处方调剂按照“四查十对”规定,严格把关。医院门诊发药采取双复核制度,每个处方两人核对,确保所发出药品准确无误。

三、特殊药品管理

医院制定完善了《关于毒麻药品的管理规定》,加强了对麻醉、的管理。毒麻药品采购入库验收实行双人签字,专簿登记,毒麻药品储存实行专人负责、专库存放,库房配置符合要求。严格杜冷丁等规定特殊药品的处方限量,实行麻醉处方管理,各种处方按规定保管期限保存。严格毒麻和发药登记签字和空瓶回收等制度,做到了帐物相符。在每个库房均安装了空调,有效保障了药品储存的质量。

另外,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我院制定了临床用药管理办法,认真实施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及管理,严格抗菌治疗前标本送检及细菌药敏培养工作,避免了乱用、滥用、盲目使用抗菌药物现象。建立健全了临床合理用药三项公示通报制度,医院每月对单品种用药总量进行监控公示,对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为明显不合理的品种及时予以淘汰。

母婴保健人员均有《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所开展项目完全符合《许可证》规定要求。医院一贯加强对接生和b超机的管理,严格执行责任书规定,杜绝使用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和终止妊娠手术,未发生违规事件。

四、性病诊疗和医疗美容管理

医院性病诊疗工作隶属皮肤科,该科从业人员3名,均为中级职称,且从业在10年以上。所有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山东省性病诊疗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合格证》,持证上岗。有专门的门诊诊疗室,疫情报告及时,且有登记。医院未开展医疗美容项目。

病理科现为独立的科室,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科室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各类人员职责健全并落实到位。诊断室、技术室、标本检查室、资料室等分室合理,整洁卫生。科室配有石蜡切片机、脱水机、磨刀机、摊片机、图像分析系统等仪器设备,科室配置通过了山东省质控达标要求。

五、临床用血管理

医院有输血委员会管理组织,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健全。 设有专用血库,配有储血用专用冰箱和血浆解冻设备,血浆储存符合规定。工作人员2名,相对固定。血液使用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血液出库有病人签字,交叉配血进行复核并记录完整。医院血库负责全县临床用血的申请、保管与存储,无自采血现象。

六、传染病和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设有感染科,分病房和门诊,病房设置床位20 张,医护人员14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6人,配有呼吸机、心电监护、心电除颤器、腹水回输机等抢救设备。

门诊执行预检分诊制度,配有分诊台,安排有专职分诊导医人员,设有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专家门诊,胃镜、肠镜分室操作管理。传染病病例登记规范、及时,疫情报告由医保科专人负责,疫情报告采取日报制度,无漏报、瞒报、缓报现象。

工作人员定期接受传染病防治法律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

院内感染监控,有医院感染委员会,专职人员2名,负责医院感染预防、监测、控制管理和业务工作,各种制度健全,记录完善,医疗器械、用品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等工作扎实开展。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用后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由总务科具体负责,感染办严格监督,护理部全面指导。一次性医用垃圾每天有专人收集后放入临时中转站,分类收集,每两天由市医用垃圾处理站统一处置,避免了一次性医疗用品流向社会。医技科室执行了首查负责制,加强了检查报告质量管理。

第5篇

第一条德才兼备原则。按照评审标准条件,全面考察申报人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和任期业绩。通过评审工作的导向作用,引导专业技术人员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

第二条客观公正原则。评审工作以各系列(专业)评审条件和申报人的参评材料为依据,通过评议、量化打分等形式,对申报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条民主评议原则。坚持民主程序,走群众路线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审期间,评委会委员一律平等,评委不得以在原单位的行政职务影响评审工作。

第四条责权统一原则。评审工作由主任委员主持,按照程序和要求开展工作。实行评审工作责任制,评委会组成人员分别对其评审结果负责。

第五条坚持标准原则。严把标准条件关和评审质量关,坚持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确保评审结果准确、公正、客观。

第二章评审组织

第六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设置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评议委员会(以下简称推评会)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初评会)。

第七条推评会和初评会按以下原则组建:

统一管理的原则;

各司其职的原则;

因事组建、调整、撤消的原则。

第八条推评会和初评会在县职改办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执行评委由县职改办从各专业评委信息库中随机抽取。

第九条建立评委信息库。

(一)评委信息库建立的原则:

中、高级推评会由本专业高级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初评会由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二)评委信息库人员条件:

政治素质好,职业道德高尚;

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是本系统、本单位、本行业的技术骨干;

坚持原则,办事公正,群众基础好。

(三)评委信息库必须及时更新。

入库评委中如有工作调动、离退休、亡故或受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等情况,其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应立即向县职改办报告,并重新推荐入库人选,以便及时调整、补充。

第十条推评会和初评会一般由7——11人组成(不等于2的倍数),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部分专业根据评审工作的需要,可设立专业评议组。专业评议组隶属于推评会和初评会,组长由推评会和初评会委员担任,人员由5——7人组成(不等于2的倍数)。

第十一条推评会和初评会当年组建,当年有效,下个年度重新组建。其组成人员连续参加推评会或初评会原则不超过两次。

第十二条推评会和初评会的工作职责:

1、推评会的工作职责是依据国家、省、市关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申报材料进行评议评价,确定是否推荐;

2、初评会的工作职责是依据国家、省、市关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申报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申报材料按照评审条件进行审查并评审,确定是否通过。

第十三条召开推评会和初评会议时,县职改办将采用一定的联系方式,分别通知参会评委的会议时间和会议地点。

第十四条推评会和初评会在主任委员主持下开展工作,主任委员因故缺席时,由主任委员委托一名副主任委员主持。评委无特殊原因必须出席会议,不允许委托他人、也不允许补投票。

第十五条职称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执行评委及工作人员在涉及评审其直系亲属时,应主动回避或被告知回避。

第十六条参与评审的执行评委和工作人员,不得泄露评委会组成人员名单、会议时间、地点和各评委的评审意见。

第十七条对利用职务之便营私舞弊、泄露内部讨论情况、干扰评审工作造成不良后果的,除取消其评委资格外,并要严肃处理。

第十八条评审工作结束后,本次执行评委的职责即行终止。

第三章岗位审核

第十九条事业单位评审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必须有空缺专业技术岗位职数(评聘分开事业单位不受此条款限制)。

第二十条县职改办依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及《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聘状况表》进行岗位审核。有空缺专业技术岗位职数的,方可同意开展职称评审工作。未进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单位,不予开展职称评审工作。

第四章职称申报

第二十一条县职改办根据市职改办职称评审文件,安排当年度职称评审工作。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公示本年度单位应评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和评审条件。

第二十三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依据岗位职数和评审条件向单位提交书面申请书。

第二十四条申报单位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向本单位全体人员进行公示,征求群众意见,公示期为7天。

第二十五条经公示无异议人员的评审材料,由主管部门以正式文件报送县职改办进行初审,对材料不完整、填写不清楚的,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完善。

第二十六条对初审合格人员的评审材料,主管部门按照评委会的上会要求进行归类整理,同时填写《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参评人员名册》。条件成熟后提交推评会或初评会。

第二十七条对不符合职称申报规定程序、群众意见较大及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不得推荐上报参加评审。

第五章评审程序

第二十八条推评会或初评会召开会议时,由评委会或县职改办通知相关人员及会议时间和地点。

第二十九条召开评委会时,评委会委员出席人数不得少于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第三十条推评会或初评会按以下工作程序开展工作:

1、宣读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2、职改办领导对评委会评审工作提出要求;

3、评委会主任主持评审工作,在列席人员中提名并表决产生监票、唱票、计票人员;

4、组织学习职称评审办法、评审条件和评审纪律;

5、按照定性、定量或量化打分的办法,对评审人员的评审条件、评审材料进行逐一审查,采取表决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评审。评审人员同意票数超过到会评委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即为通过;

6、评审表决后,评委会主任当会公布评审结果,到会评委在评审结果和会议记录上分别签名。评委会应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中写明评审结论,由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签字,并加盖评委会印章;

7、会议结束后,评委会要以正式文件,将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应到评委人数、实到评委人数、评审结果等情况报送县职改办,并附《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结果花名册》;

8、为提高评审质量,推评会或初评会当年未通过者,不再进行复议,下年度重新申报;

9、县职改办领导及有关同志全程列席评审会议,但不参与表决投票,不做导向性发言或表态。只负责对评审政策的解释、对评审程序的指导和对评审纪律的监督;

10、推评会和初评会建立会议记录制度。记录内容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应到评委人数、实到评委人数、评委姓名、会议议程、评审对象评议情况、评委发言摘要、投票结果等。会议记录应做好归档保密工作。

第六章评审材料

第三十一条符合职称评审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时需准备评审材料。评审材料必须真实、规范、完备。

第三十二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二)《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一式2份;

(三)证书:

1、第一学历和第二学历毕业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任现职以来的聘任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在有效期内的外语合格证书或外语免试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或免试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四)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按以下内容撰写:

1、工作简历。简要说明参加工作以来的经历;

2、学历情况。包括参加培训和进修情况;

3、工作实绩。任现职前简要写,任现职后重点写,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任现职以来专业论文、专业论著的发表情况及参加专业学术交流会议情况等;

5、申报理由。

(五)任现职以来在国家、省、市正式刊物或规定刊号上发表的专业论文、论著。期刊必须具有ISSN(国际统一刊号)或CN(国内统一刊号)刊号。论著必须具有ISBN书号,合著的需提供本人著作部分

的公证证明。对非本专业论文或在境外、港澳出版的中文刊物以及繁体字印刷刊物和在增刊中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评论文。刊稿单位出具的刊稿证明不予采用(初级职称评审人员不受此条件限制)。

(六)评审中、高级职称所需论文的篇数、字数,合著论文所需的排名,根据省、市职改办的文件规定办理。

(七)推荐报告及公示材料。

(八)报送材料目录

第三十三条评审材料及证书复印件必须统一用标准A4纸张形成。

第三十四条论文、论著的复印件必须包括刊物封面、目录及论文、论著所在页面。

第三十五条评审政策涉及工龄条件的,必须以个人原始档案的记录予以佐证。

第三十六条无学历证书的,以个人学籍档案进行佐证,院校出具的学历证明函件一般不予采用。

第三十七条评审材料的内容及所有证件的复印件,都必须经过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签字、盖章,以确定其真实性。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评审材料不予接收;对于伪造学历、资历及相关证书,剽窃他人技术成果,抄袭他人论文论著及其他违纪违规的参评人员,一经查实,取消其参评资格。已经评审通过的,取消评审结果并收回证书,其本人三个年度内不得参加职称评审。

第七章资格审批

第三十八条各系列各级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取得必须经县级推评会或初评会进行推荐或评审。

第三十九条初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由县职改办审批;

第四十条中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由市职改办审批;

第四十一条高级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由省职改办审批。

第八章破格评审

第四十二条不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学历、任职年限条件,但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具有真才实学并符合其它评审条件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

第四十三条破格评审职称人员,占用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

第四十四条中、高级职称破格评审条件。

中级职称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计算机合格证书(或免试证)及外语免试证,且任现职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评审中级职称。

1、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含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并持有证书者;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企业技术创新奖、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前三名、二等奖前二名、三等奖第一名并持有证书者;

2、获国家级农业技术推广奖、科技成果奖并持有证书者;省部级农业技术推广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前二名、二等奖第一名并持有证书者;

3、获地市或省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前二名、二等奖第一名并持有证书者;获农业技术推广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名并持有证书者;

4、在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获市级以上先进(优秀)教育工作者、劳模、优秀班主任,或获得一次省级教学能手,两次市级教学能手,或出版教育教学专著3万字以上;

5、在危难险重各类突发事件中做出重大技术贡献的人员;

6、在高新技术成果引进转化推广工作中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或在企业管理中求实创新、锐意改革取得了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级经营管理者。

高级职称破格评审条件。

取得计算机合格证(或免试证)及外语免试证且任现职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评审高级职称。

1、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含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三名、二等奖前两名、三等奖第一名,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企业技术创新奖、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2、在危难险重各类突发事件中做出重大技术贡献的人员;

3、在高新技术成果引进转化推广工作中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或在企业管理中求实创新、锐意改革取得了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级经营管理者;

4、引进的急需特殊人才;

5、在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获得省级以上先进(优秀)教育工作者、劳模、优秀班主任,或获得两次以上省级教学能手,或出版教育教学专著5万字以上。

第四十五条申请破格评审职称人员,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一式2份,《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花名册》1份,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职称、学历、获奖证书、业绩材料等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复印件须经单位、主管部门盖章)。

第九章资格考试

第四十六条全国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及计算机考试工作,由县职改办统一组织实施。

第四十七条考试报名工作在县职改办统一指导下由下列具体部门组织实施:

1、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财政局具体组织实施;

2、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职改办具体组织实施;

3、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审计局具体组织实施;

4、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统计局具体组织实施;

5、卫生专业中、初级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卫生局具体组织实施;

6、计划生育专业中、初级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由县计生局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十八条全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人员,授予人事部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全国有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以及职称计算机、职称外语免试证由县职改办负责办理。

第四十九条应试人员不能替考、代考,不能借用他人相片隐形报名。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报考资格或应试资格,三年内不得报考。

第五十条报考人员的报考资格须经县职改办进行审查。未经县职改办审查的,考后有关业务县职改办不予受理。

第五十一条在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可免试外语(需办外语免试证)。

第五十二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计算机: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初次认定专业技术资格者;

(二)取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国家统招全日制院校毕业证书者;

(三)取得国家计算机与软件资格考试合格证书,在单位受聘职称时免考;

(四)山区县及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称者;

(五)年满45周岁者。

第五十三条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填写《省职称外语考试免试申请表》或《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免试审批表》各一式三份,一寸彩照各一张,附本人相关免试条件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复印

件须经单位、主管部门审核盖章),经县职改办审核盖章后,上报市职改办履行审批手批。

第五十四条高级证书办理需填写《省专业技术人员领取任职资格证书登记表》。

第十章职称转换(评)

第五十五条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岗位变动从事其它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职称转换(评)。

第五十六条初级职称的转换,由县职改办审批;中级职称的转换,报市职改办审批;高级职称的转换(评),报省职改办审批。

第五十七条职称转换按照“同档次、同系列或相近系列”的原则进行。高级职称及“同档次、不同系列”的职称转换需进行评审,按职称评审申报程序上报评审材料。

第五十八条工作岗位变动后从事不同专业的人员,需在新的岗位连续工作满一年(卫生系列满2年)以上,经单位综合考核优秀方可参加职称转换(评)或考试。职称转换时本人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原单位所属人事(职改)部门审批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文件的原件和复印件;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原件和复印件;

(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四)《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转换审批表》一式三份;

(五)所转换系列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规定的学历证书、外语、计算机合格证(免试证)及其它硬件证明材料。

第十一章调入确认

第五十九条由外县调入我县的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外省、市调入我县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人员除外),其职称必须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并换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六十条初级职称确认由县职改办审批,中级职称确认由市职改办审批,高级职称确认由省职改办审批。

第六十一条审核调入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本人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原单位所属人事(职改)部门审批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文件的原件和复印件;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原件和复印件;

(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四)《调入和军队转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核登记表》一式三份。

第六十二条单位对调入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及时报送审核。在职称评审工作过程中报送审核的,县职改办不予办理。

第六十三条调入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未经审核确认的,单位不能聘任其专业技术职务、不能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二章职务聘任

第六十四条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必须在单位核定岗位职数限额内进行。

第六十五条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按下列程序进行:

1、单位公示岗位名称、岗位任职条件、岗位工作职责、岗位工作标准;

2、应聘人员根据岗位名称、岗位任职条件、岗位工作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向单位提交应聘申请书;

3、单位成立聘任委员会,对应聘人员的应聘资格和应聘条件进行审查,按照“应聘岗位名称与应聘资格名称相一致”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逐级聘任;

4、受聘人员与单位签订专业技术职务《聘约书》,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

5、聘任结果单位要以文件形式报送县职改办备案。受聘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聘任证书》须经县职改办加盖公章后,方可与有关待遇挂钩。聘期内,对不能履行岗位职责,达不到岗位工作标准者,可转聘相当职务,或低聘、解聘。转聘、低聘、解聘人员享受新的岗位工资待遇。

第六十六条聘任期限为三年,三年后重新续聘。

第六十七条实行了以考代评或评聘分开的单位,聘任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时,须向县职改办报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状况表》,经县职改办审核确有空缺岗位职数时,方可批准按照聘任程序进行聘任。聘期执行时间从单位聘任委员会研究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六十八条凡符合规定的报考条件,通过参加全国不分助理级和员级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了《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按下列条件进行聘任:

①大专毕业担任员级职务2年以上;中专毕业担任员级职务4年以上;不具备规定学历担任员级职务5年以上,经单位考核合格,可聘任为助理级职务;

②其他人员可聘任为员级职务。

第十三章监督

第六十九条县职改办对授权组建评委会的各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受理举报、申诉,接受业务上级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七十条对不执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违反申报、评审程序和规定,以及组织不严、评审质量无法保证、或因评委及工作人员工作失误导致评审结果错误的评委会或专业组,停止其评审工作,评审结果无效。

第七十一条对,打击压制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委和工作人员,撤销其评委或工作人员资格。对在职称评审工作中违犯规定和程序、弄虚作假等违纪行为,将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十四章附则

第6篇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规模逐渐扩大,大多数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编制数已十分紧张,讲师指标数的不足问题已日趋严重.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合理地开展高校讲师资格评审工作,黄山学院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高校讲师;职称评审;评分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74-02

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是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的基础,也是实现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不但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由于中级职称由高校自主评审并聘任,因此高校可根据省职称评审的有关文件,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办学规模、学术水平,制定本校职称评审标准和评审推荐办法.随着高校规模扩张,讲师指标不足情况已日趋严重.本文以黄山学院讲师资格评审为例,探讨了现阶段开展讲师资格评审工作的对策和办法.

1 高校讲师资格评审工作现状

1.1 讲师指标不足现象日益突出

目前,安徽省高校的职称评审工作遵循“评聘合一”原则,一方面,意味着教师评审通过即可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另一方面,高校必须在省人社厅核定的岗位限额内开展职评工作.近十余年,安徽省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0年前后,全省新建了一批本科院校,2005年,省编办根据当时的在校生规模核定了各高校教师的编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规模逐渐扩大,现有的编制数难以满足当前需要.安徽省于2008年底启动了岗位设置工作,大多数高校于2010年基本完成首次岗位设置,按照岗位设置工作精神,各高校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基本控制在3:4:3,虽然大多数高校按4:4:2左右设置了结构比例,但在高层次人才较为密集的高校系统,随着近年来高校引进人才层次的提高,讲师指标不足现象日益突出.

1.2 职称评审条件有待进一步改进

讲师是一个以“讲”为主的教学岗位,其工作重心和考核重点更应该侧重于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好坏是衡量讲师工作的主要标准,也是讲师职务评审聘任的关键条件.在评审条件中,对科研项目和论文的级别、数量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对教学效果方面的量化不够,这种偏重科研业绩现象,会使得教师教学积极性降低,缺乏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尤其对于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讲,应该更加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养学生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包括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引导学生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知识提升之路;能够教育学生形成行业的职业素养[2].

1.3 职称评审推荐办法有待进一步优化

职称评审工作涉及教师的政治思想修养、业务素质及资历等多项因素,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多以定性评议和鉴定式方法进行抽象的描述,评审的分辨率较低,教师之间业绩及资历的比较,缺乏衡量的标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性.为了克服主观评价、定性考核机制的弊端,对被评审对象采用一种较全面反映其思想觉悟水平、教学科研能力、学术成就及工作业绩的量化考核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2 黄山学院讲师资格评审工作的探索

学校按照个人申报、职能部门审核、二级学院推荐、校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的程序开展评审推荐工作.在评审工作中,严格学校、二级学院两级公示制度,采用量化评分标准,采取实名投票方式,将“公平、公正、公开”贯穿评审工作始终.

2.1 严格评审推荐环节,确保评审结果真实有效

2.1.1 公布岗位职数,合理分配讲师指标

按照优先考虑高层次人才,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注重调整师资队伍职称结构,适当倾斜特色专业、新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原则,结合各二级学院师资队伍具体情况,将拟用指标进行切块.首先将相应指标数分配给新近来校的经考察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的博士研究生,然后将剩余指标分成两部分,其中约2/3指标分至各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评审推荐产生直接晋升人选,另约1/3指标由学校统筹,供各二级学院推荐人选参与学校竞争.

2.1.2 重视教学质量评价,开展教学考核工作

讲师评审工作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凡教学工作量不满、教学考核不达标者,不予评定或推荐高一级职称.高校组织专家通过听课、教案评价等环节对申报人进行考核.教案评价、专家听课成绩以及学生评教成绩是中评会评分的重要依据.

2.1.3 主客观相结合,组织评审推荐工作

学校层面的评审推荐工作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科组评议,同学科专家对课堂教学活动、教材及对教师的要求都比较熟悉,最能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方面做出准确的判断.由学科组专家对申报人员材料进行初步评议,按照评分标准对申报人材料进行评分,学科组的评议意见作为校中级职称评委会评审的重要依据.第二个环节是学校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根据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平时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等确定评分标准中的主观分项,然后结合学科组的评议意见及客观项评分,得出申报人员的最终得分并排名,最后以实名投票方式确定晋升人员.

2.2 制定量化评分标准,力求评审结果客观公正

2.2.1 评分标准总体设计思路

量化评分标准,有利于全面考察教师的情况,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业绩对比,能为职称评审提供可靠的依据[3].评分标准中考核内容的设计和各项指标的的赋分是该项工作的关键,因为其结果对教师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黄山学院讲师评分指导标准分为三大项,分别是思想政治及工作表现、教研科研工作、学历任职年限,权重分别为0.3、0.4、0.3,每一大项中包含若干评分指标,如思想政治及工作表现考项中,评分指标分别有年度考核、教学工作量、学生测评、教案评价等;教研科研工作考项中,评分指标有科研论文、学术专著、教材、科研课题、科研奖励、教学成果、教学效果等;学历任职年限考项中,评分指标有任职年限、取得学历学位年限.评分标准中每一个细化的指标,都有具体的评分等级和每个等级的分值.每一个大项基分为60分,满分100分,超过100分以100分计.评审专家根据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客观评价,明确各指标项的得分,汇总得出每一大项的得分,再加权平均得申报人的最终得分.此得分是专家评审推荐的排名依据.

2.2.2 合理设定各指标项分值

评分标准制定的依据是省厅及学校的职称评审条件,因此,如何将职称评审条件中的各条件量化体现,各指标项分值设定是否合理,相互之间是否平衡,是设计讲师评分标准的关键.一方面,注意各指标项分值的平衡,另一方面,注意同一类型业绩成果分值的级差.

2.2.3 突出实际工作表现

除了教研科研业绩外,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及工作表现也是评聘讲师资格重要的考量依据.因此,在评审标准中,制定了关于“年度考核”、“获得双能型教师资格”、“微课大赛获奖”、“体育教师说课比赛获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奖”等方面的评分指标,根据所获奖项的等级给予相应的加分.

2.2.4 体现评委主观意见

在评分标准中,除了客观量化指标以外,还制定了主观评价指标,需要评审委员会专家对申报人员进行主观评分,例如:评委根据申报人提交的述职报告和其它业务材料的质量与充实情况,分别加、扣0-5分;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及群众反映,视申报人工作表现分别加、扣0-5分.还可以根据专业建设的情况,向特色专业专业、新办专业倾斜,酌情加0-5分.除此之外,专家还可以根据主观判断对各大项的权重进行适当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测评标准时,应坚持全面考核,易于操作的原则,在对考核指标的重点处理上,把握政策导向作用,尽量使评审结果客观、公正、合理[4].并且标准的核心部分需要保持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黄山学院制定的讲师资格评分标准虽然在推进评审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指标的分值设定,权重安排以及内容完整度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改进.

3 结语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是影响高校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5].高校讲师资格评审工作自主性强,由各高校在省职称评审文件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评审条件,设计评价体系,明确评审程序.因此,应当把握好自主评审的机会,正视评审工作中出现的弊端,不断修订符合校情的评审条件,切实完善和改进评审机制,提高中级职称评审工作的质量,使之真正起到促进高校师资健康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峨腾荣.论新建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规划应服从学校特色战略[J].龙岩学院学报,2006,24(5):106-109.

〔2〕安石英.地方高校职称评审中的漏洞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5):38-39.

〔3〕孙文胜.高校职称制度改革刍议[J].合作科技与经济,2010(7):110-114.

第7篇

消防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也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广大师生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养正确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在危急情况下的生存技能,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校主动申报xx市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并参照市消防大队和教育局的《xx市创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评分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启动了创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的工作。

经过二年的积极创建,在全面总结消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自评分99。呈上《xx第三中学创建xx市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自查自评报告》敬请评审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农村初级中学,创办于1990年,现有15个班,在校生510人(其中民工子弟居多),教职员工

55人,具有中高职称教师3人,中级职称的教师37人,具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有

46

人,占全体教师的83%;校园占地面积约55

亩,校舍建筑面积5267平方米,学校建有教学楼两幢,综合楼、餐厅各一幢,各功能室一应俱全,还建有艺术特色专用剪纸和陶泥教室两个。校园环境优美,视野开阔,绿草成茵,绿树成行,千年塘河的活水从校内流过,具有不可多得的“小桥流水”独特景致。学校总面积和人均占地面积皆多,是一所很有发展前景的学校。

我校以“团结、奉献、拼搏、争先”为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先后被授予“市级平安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市级绿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特别是近半年以来,学校各项建设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是自信的表现,更是力求上进的表现。

在我校的办学历史上,有过一段辉煌的体育运动史:我校赛艇队曾代表温州市参加浙江省第九届运动会,赛艇项目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运动员陈爱娜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两枚赛艇金牌。

二、工作绩效

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目的是提升学校“四个能力”建设(提高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提高消防宣传教育的能力),

因此我校创建工作的开展也以此为标杆,以切实可行的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把消防安全的责任、培训、教育和宣传工作细化到实处。

建设制度,强化责任(本项20分,自评20分)

自xx3月创建领导小组成立后,各项工作就有条不紊地展开,先着手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任命消防安全责任人林初淦,消防安全管理人金文亮,消防安全监督人李建波,消防安全宣传人林邦华,落实重点部位的消防责任人(在显眼的地方张贴标牌公示),编制《xx三中消防安全教育校本教材》,成立由李建波等9名教师参加的消防应急救援队和钱丽等11名学生组成的学生消防志愿宣传队,对学校所有的消防设施进行全面调查并登记造册,按制度由值日教师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创建领导小组指定有关责任人进行季度隐患大排查,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上报,并责成总务处及时维护和整改,确保消防设施完好以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消防培训、注重实效(本项20分,自评20分)

教师培训强调灭火器的使用、逃生自救技能、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同时培养人员疏散和火灾隐患的排查能力,因此我们制订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开展强力培训,

第8篇

经过二年的积极创建,在全面总结消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自评分99。呈上《xx第三中学创建xx市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自查自评报告》敬请评审。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农村初级中学,创办于1990年,现有15个班,在校生510人(其中民工子弟居多),教职员工 55人,具有中高职称教师3人,中级职称的教师37人,具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有 46 人,占全体教师的83%;校园占地面积约55 亩,校舍建筑面积5267平方米,学校建有教学楼两幢,综合楼、餐厅各一幢,各功能室一应俱全,还建有艺术特色专用剪纸和陶泥教室两个。校园环境优美,视野开阔,绿草成茵,绿树成行,千年塘河的活水从校内流过,具有不可多得的“小桥流水”独特景致。学校总面积和人均占地面积皆多,是一所很有发展前景的学校。

我校以“团结、奉献、拼搏、争先”为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先后被授予“市级平安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市级绿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特别是近半年以来,学校各项建设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是自信的表现,更是力求上进的表现。

在我校的办学历史上,有过一段辉煌的体育运动史:我校赛艇队曾代表温州市参加浙江省第九届运动会,赛艇项目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运动员陈爱娜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两枚赛艇金牌。

二、工作绩效

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目的是提升学校“四个能力”建设(提高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提高消防宣传教育的能力), 因此我校创建工作的开展也以此为标杆,以切实可行的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把消防安全的责任、培训、教育和宣传工作细化到实处。

建设制度,强化责任(本项20分,自评20分)

自XX年3月创建领导小组成立后,各项工作就有条不紊地展开,先着手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任命消防安全责任人林初淦,消防安全管理人金文亮,消防安全监督人李建波,消防安全宣传人林邦华,落实重点部位的消防责任人(在显眼的地方张贴标牌公示),编制《xx三中消防安全教育校本教材》,成立由李建波等9名教师参加的消防应急救援队和钱丽等11名学生组成的学生消防志愿宣传队,对学校所有的消防设施进行全面调查并登记造册,按制度由值日教师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创建领导小组指定有关责任人进行季度隐患大排查,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上报,并责成总务处及时维护和整改,确保消防设施完好以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消防培训、注重实效(本项20分,自评20分)

教师培训强调灭火器的使用、逃生自救技能、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同时培养人员疏散和火灾隐患的排查能力,因此我们制订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开展强力培训,

第9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8年6月5日成立,是全市第一家军民共建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为1238平米,业务面积1150余平米。现有员工40人,服务**街道8个社区(辖区常住居民52000人,另有流动人口2万余人)。中心紧紧围绕创建要求和标准,努力打造医疗技术过硬、服务水平提升、百姓真正受益的一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机构管理

(一)机构布局 中心严格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五统一”的要求进行了统一的环境打造。坚持开展“六位一体”服务项目,设置了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理疗室、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输液观察室、预防接种室等,现有诊室7间,床位20张。安置了直达电梯方便无障碍出行,为居民及时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在大厅候诊区域设置了咨询台。为创造整洁的内环境,中心与物业公司签订绿化、清洁外包合同,定期对绿色植物实行更换和养护;按照5S标准对清洁卫生进行管理;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理流程,严格执行垃圾袋装化,保证了中心环境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我中心是“无烟单位”,在醒目位置张贴禁烟标示,达到“四无”的要求。

(二)人力资源管理 中心现有卫生技术人员34名,包含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5名,执业中医师4名,公卫医师1名,其中注册为全科专业的执业(助理)医师2名,另有注册护士14名。在所有医护人员中,中级职称中医类执业医师1名,中级职称临床执业医师3名,14名护士均为护师或护士职称,未取得职称人员4名。全部人员均按劳动合同法签订了劳动(或劳务)合同,履行了相应的用人职责。中心从2008年开始制定并完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每月定时开展了绩效考核,并严格按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奖金。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制定了人员外派进修学习规定、人员培训规划及年度计划,每年组织员工按要求完成了继续教育任务。因人员均属临聘人员,流动性较大,现具有省级以上培训合格证书的员工仅有8名,仅占所有医护人员的28%。

(三)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等各种财务制度。严格规范会计人员职业行为,设置了内审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设置了物价管理员。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财政专项收入专款专用。中心所有医疗收费项目、药品价格明细目录每天通过门诊大厅电视滚动播出。对成本进行医疗成本核算和药品成本核算,开展的业务活动所需费用全部按科室分类,月末逐笔核实核算并按支出明细逐项向各科室进行分配。

(四)文化建设 制定《综合管理办法》及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加强对员工行为规范、诊疗规范、职业道德的管理,严明工作纪律。设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政务管理委员会等监督考核机构,每月进行精神文明查房、绩效考核,并针对各科室及岗位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仪容仪表、精神风貌等项目进行政府、群众、病人、内部顾客满意度的测评,听取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员工诊疗规范、职业素质、行为规范。

注重实施人文管理,与员工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和利益与中心的目标和利益统一起来,着重了以“自励、奉献、感恩”等为核心内涵的团队精神的培养。

改进了员工医德医风档案,将医德医风纳入每月绩效考核中,考核结果记入员工医德医风档案,并与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对出现问题的科室或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实行一票否决。在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实施过程中缺乏计划性,还需进一步改进。

(五)信息管理 以“亲人般的全面关怀,朋友式的服务关系”为服务理念,坚持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和便民性,制定了信息公开制度,利用大厅电视公示中心诊疗项目、诊疗价格、药品价格、医生信息、就诊流程、免费公共卫生服务等关键信息。网络接入沙坪坝区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医生诊疗及公卫服务电子化、系统化、动态化。

二、公共卫生服务

(一)居民健康管理 2011年1-12月通过门诊患者就诊、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入户筛查等形式共为辖区12091 人建立、更新了居民健康档案,截止2011年12月31日辖区居民建档率达88.76%,健康档案合格率为90%,电子建档率达90%以上。

现存在的主要问题:辖区人口数统计局的数据与街道派出所提供的数据不一致,增加了筛查建档难度。我中心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众对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理解,出现建档不配合甚至提供虚假个人信息等情况。另外,因系统问题,居民健康档案更新等一些情况不能很好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子档案建档率。

(二)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中心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展板、健康小屋、多媒体播放设备等工具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每天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至少8小时。举办44次健康教育讲座,6次重大节日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共惠及24594人次。

存在的问题:社区居民对疾病形成因素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力度。

(三)预防接种 0-6岁儿童建证率100%,疫苗接种率99.2%,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率100%。

(四)传染病管理 辖区全年无聚集性传染病的爆发,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及时率均达到100%。

(五)儿童保健 新生儿访视率95%,儿童健康管理率99.5%,儿童系统管理率较好的完成预定目标。

(六)孕产妇管理 孕产妇健康管理早孕建册率因辖区孕妇流动性大,又可以自由选择待产医院,信息渠道目前存在遗漏。产前健康管理率也因辖区流动人口多,孕妇流动性大,管理存在一定困难,人员意识和经济状况不均衡。产后访视率95%。

(七)老年人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2.68%。65岁以上老年人年检率较低,主要是辖区人口流动性大,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很多老年人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免费体检政策存在顾虑而不愿年检。

(八)慢病患者健康管理 2011年中心高血压建档率为65%,规范管理人数2883人,血压控制理想人数2943人。糖尿病建档率100%,规范管理人数1399人,血糖控制理想人数1604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较低,主要是辖区人口基数较大,如按沙坪坝区社区诊断报告19.5%和4.8%的发病率计算,截止到2011年底还无法完成。现因公共卫生人员不足,加之一部分居民为获得免费体检而故意捏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回访时却否定病史,造成规范管理率下降。

(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建档率24.7%。规范管理率94%,患者显好率92%。

(十)中医药应用 中医体质辨识率100%,但因为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有自由选择药物的权利,且中医药在针对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的使用时疗效较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使用。

(十一)卫生应急管理 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并开展了培训与演练,但在相应记录上还有待完善。

三、基本医疗服务

(一)医疗费用

     2009年,业务收入1492277元,服务25306人次;2010年,业务收入1994922元,服务31248人次;2011年,业务收入2786327元,服务39141人次。门诊次均诊疗费用增长了15%。

(二)质量管理 认真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医护质量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了符合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方案,改进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严格遵守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通过每月行政查房、院科两级督查,突发应急事件演练,组织岗位技术练兵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医护管理质量。医疗文书书写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护理质量方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检验室的各项检验试剂质量均符合要求,并开展了实验室室内质控工作,院感方面指派专人负责。不足之处是各种申请单书写的规范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三)合理用药 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国家规定基本配备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完全实行零差率销售。落实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每月处方点评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用药。不足之处为抗生素处方比例和静脉点滴处方比例偶有超标现象,还需加强改进。

(四)康复服务 建立了残疾人工作康复小组,配有专门的康复理疗医师,制定了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三个一”工作方针,为残疾人服务。为克服业务用房紧张的困难,将康复设备转移到原有的一条闲置走廊,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康复长廊”。不足之处是还要加强完善残疾人健康档案。

(五)中医药服务 单独设置了中医诊室、康复理疗室,通过悬挂标语和名老中医画像、健教宣传等方式提高中医药知晓率。聘请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副教授到中心坐诊,很受辖区居民欢迎,中医门诊量不断增加。近期又聘请了专职中医师,满足辖区居民需求。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中医内容的健康教育,发放中医健康教育资料,宣传中医药防病和保健知识。制定了一系列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展了中药、针灸、推拿、火罐、刮痧、穴位注射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各项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为辖区居民服务。不足之处是利用中医药开展康复工作有待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目标

下阶段,我们将根据重庆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项指标要求,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完善各项资料,做好各项工作,打造百姓受益的示范化中心。

第10篇

一、*全市人事人才工作回顾

20*年,全市各级人事部门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

(一)优化人才环境,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成果丰硕

一是招才引智并举,人才总量不断壮大。在人才引进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全年共举办24场人才交流会,32场周六人才集市,156*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近*人进场应聘,达成意向1.*余人次。组团8批共12*用人单位赴东北、中西部地区招聘人才,达成意向150*人次。大力开展网络招聘,接收网上登记求职900*人次。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制定《*市“专项事业编制”人才派遣实施办法》,利用“专项事业编制”引进急需人才22*。在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会同组织部门开展“百名专家兴百企”活动,组织申报3*企业46项技术需求,聘请32位专家教授担任企业技术与发展顾问,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在外引智力方面,成功申报了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信联花卉有限公司为省农引推基地。全年共申报引进国外智力17项,有1*引智单位引进了外国专家执行项目,帮助项目单位解决技术难题20项,实施推广项目2项,培训项目1项。

二是开展人才培养,人才素质明显提升。制定实施《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若干规定》,全市共有2.*人参加培训考试取得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考试合格证书。组织1*企事业单位人员赴香港参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培训班。联系确定4*人才为第二批“百名教授育百才”拜师结对培养对象。在*、*分别举办花木产业新技术高研班、杨树新品种栽培与管理和畜禽标准化养殖新技术高研班,培训实用人才66*名。会同南京理工大学成人学院举办三个专业证书班,培训技能人才20*名。

三是创新评价机制,人才激励效果明显。将农村实用人才纳入职称工作的整体管理之中,制定实施了《*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实施意见》,创新评审方式,全市共有70*名农村人才申报了专业技术职称,通过评审,有6*获得高级技师职称,62*获得技师及以下级别职称,有效调动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生产积极性。将企业和社会技能人才纳入机关事业单位技术等级考核范围,拓展了人才服务新领域。扩大考评结合范围,会同教育部门组织228*名申报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人员参加统一考试,有215*人通过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加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为68*企业技术人员评审了专业技术职称。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制定出台《*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暂行办法》,推进专业技术职务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开展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聘工作,确定1*中学高级教师为晋升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人选。开展公安机关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共有3*公安人员获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全年共评审通过高级职称89*、中级职称270*人。

四是优化人才环境,人才竞争优势得以体现。首先,落实人才待遇。会同组织和财政部门,扎实做好引进人才专项资金申报、审核、审批工作,对引进的9*人才发放20*元专项补助资金。审核上报“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3*,*项目获得了资助。会同组织部门组织部分优秀专家、“135工程”培养对象参加体检及外出考察疗养。其次,开展市级以上优秀专家选拔推荐工作。推荐*人选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人员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候选人,以市政府名义评选表彰5*市优秀科技专家,首次评选表彰了机关事业单位3*技能人才标兵。再次,打造人才竞争平台。制定实施人事考试定点巡考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遏制了“考场腐败”现象的发生,顺利完成54类执(职)业资格、水平等级考试1.*多人次。广泛征求转业干部对安置办法改革的意见,采取“积分考试”办法,圆满完成14*军

转干部安置任务,保证了安置工作的公平和公正。第四,优化各项服务措施。拓展人事服务范围,完善服务项目,全年新增人事人员近200*。开展人事争议仲裁,维护人才合法权益,受理、调解人事争议仲裁案件1*。完成“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市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为全市人才资源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强化依法管理,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首先,认真做好公务员法实施前各项准备工作。对全市党政机关行政编制、自定编制和人员情况以及参照(依照)管理单位人员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按时完成全市公务员职务与级别调查统计、汇总上报工作。对已实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和拟申请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依据政策法规进行了核定。根据上级精神,完成了我市公务员工资套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其次,规范开展公务员登记。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对照政策,严格把关,对上报人员进行逐人逐项审核,顺利完成全市1101*公务员的登记审批工作。

第三,扎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务员培训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启动了“5*”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组织我市4*乡镇科级干部和“双强型”村支书参加南北公务员对口培训;会同市委组织部完成330*名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新英语900句培训、考核工作;对20*年新录用的10*公务员进行了初任培训。公务员考核奖惩工作严谨规范,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结果备案工作;全年参与审核、审批的表彰奖励事项,国家级11批次,省级18批次,市级5批次。公务员招录工作顺利完成,全市共招录公务员10*。公务员作风建设不断深入,及时组织新录用公务员宣誓活动,公务员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宗旨意识得到了增强。

(三)统筹协调推进,各项人事工作运转高效

一是完成了市属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争取支持,加强沟通协调,主动帮助未完成改革任务的部门理顺关系、解决问题,顺利完成了改革任务。通过改革,理顺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转换了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激活了事业单位内生动力,改革取得了预期成效。对县(区)属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指导、帮助县(区)积极推进县(区)属事业单位改革。

二是对机关后勤人员用人制度实施新办法。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市市级机关工勤人员聘用制管理暂行办法》,对市直机关新补充的工勤人员,一律实行“进岗不进编、用人市场化、管理合同化、工资契约化、保险社会化”的管理办法,实现了机关后勤人员用人方式上的创新。

三是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进展有序。我们建立了毕业生需求信息统计、分析、制度。积极参加“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百日行动”和省人事厅组织的“人事局长校园行活动”,面向毕业生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活动。我们还确定洋河集团、秀强玻璃等*企业为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

四是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工资福利及退休管理工作更加严谨,全年共办理工资审核126*次,办理退休手续7*;全面落实企业干部各项政策和配套措施,企业干部思想疏导和“重点工作对象”稳控工作得到加强;严谨细致地做好因公出国人员政审工作,全年共办理39批5*次因公出国人员政审工作;妥善处理来信来访,共接待处理来信来访86批18*人次;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扶贫、绿化任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人事部门的应有贡献。

(四)注重自身建设,人事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年来,全市各级人事部门围绕“强素质、创一流、树形象”的目标要求,着力抓好学习调研,继续推进政(行)风建设,进一步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促进了自身建设,推动了人事人才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是认真开展学习调研活动。坚持每周一次全员学习制度、每月一次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积极参加省人事厅组织的大规模调研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户,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使人事人才工作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明显提高。11月份,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抢抓发展机遇,实现人事工作更大突破”大讨论活动,专题研究如何提高新形势下人事部门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收到讨论文章26篇,对谋划新一年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对局机关、事业单位学习制度、公示制度、财务制度等进行修订,量化了工作指标。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编制人事政务公开目录,细化各项服务内容和工作规程,严格按照办事公开事项的条件、程序、时限提供服务,有效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发生。

三是狠抓政(行)风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多途径、多形式对外公开本局各处室(中心)的职责权限,努力打造“阳光人事”。通过“政(行)风热线”、“市、县(区)长信箱”、“厅、局长信箱”等途径,搜集社会各界对人事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问题,增强了人事部门服务社会的自觉性。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坚持廉洁从政,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树立了人事部门和人事干部的良好形象。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各级人事部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展现了许多新举措、新经验。市人事局开展的“创新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价方式,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局开展的“实施‘五个一''''''''人才服务工程”被评为20*年度全省人事系统亮点工作。在20*年度全市人事系统亮点工作评选中,*人事局开展的“打造‘六型机关'''''''',构建和谐人事”;*人事局开展的“建立乡土人才工作站”;*人事局开展的“率先设立人才基金,大力吸引高层次人才”;*人事局开展的“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宿*人事局开展的“新录(聘)用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制度”等工作被评为年度全市人事系统亮点工作。市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做了大量的富有特色的工作,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共同为推进全市人事人才工作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受到,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部门通力协作的结果,也是全市人事系统干部职工求真务实、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事局党组向关心、支持、帮助人事部门工作的各地各部门党政领导,向兄弟部门和有关方面,向曾经为我市人事人才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全市人事系统的干部职工,特别是特邀行风监督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11篇

关键词:繁荣种畜场;干部;调研;

中图分类号:D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2

繁荣种畜场归属垦区时,管理人员超过300人,干部队伍老龄化趋势严重,工作激情衰退、缺乏创造性,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结构与农场的快速发展存在很大差距,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农场发展的速度。所以,引进大学生,改变人才结构,既是打造农场人才高地的捷径,也是农场尽快跟上垦区步伐,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人才队伍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场深入实施“人才强场、科教兴场”发展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力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整体层次、水平逐渐提高,在全场初步建立了一支数量比较充足、门类齐全、结构趋于合理的干部人才队伍。

(一)人才总量情况。到目前,拥有各类人才365人,占全场人口总数的 3.6 %,高级人才6 名,占人才总量的2 %;其中党政人才45 人,专业技术人才 188人,企业管理人才85 人。

(二)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党政人才队伍年龄结构逐渐年轻化,全场 3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中,35岁以下的有15人,45岁以下的有12人,分别占副科级以上干部总数的46%和37%;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4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125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66%。

(三)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各类人才的专业学历在岗位上利用有了明显变化,到目前,全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达到135人,本科学历的52人,专科学历的 83人;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得到改善,全场具有高级职称人数6人,中级职称79人,初级职称103人。

(四)人才作用发挥情况。在场党委的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人才吸引、培养、使用的环境不断优化,各类人才的智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各项事业的进步,促进了农场经济稳步发展。

二、引进和使用人才的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场党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紧紧围绕“经济强场、打造中心小城镇”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场战略,较好地发挥了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为发挥人才作用提供方便

场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断总结党政人才工作新经验、新做法,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深化党政干部公开选拔机制,用好的制度选人。本着群众公认的原则,拓宽群众参与的范围,实行干部工作公示制度、差额推荐、考察制度、干部试用期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了科学、民主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几年来,面向场内外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6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5名。二是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在场机关、管理区中层干部中实行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全场有5名年轻干部通过竞争走上机关中层领导岗位。三是实行机关进人考录制度。坚持公开、竞争、择优的进人原则,扩大选人视野,通过严格的考试和层层选拔,有4名本科毕业,35岁以下的干部进场机关工作。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努力改进人才培训方法、渠道和机制,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一是多渠道培养和锻炼党政人才。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基地作用,每年坚持有计划地组织党政领导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参加各类专题培训和短期轮训;注重培训层次和档次的提高,2012年以来,邀请各类专家为全场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农业、畜牧专业知识讲座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授课;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先后组织党政领导干部到先进农牧场参观学习,促进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取得较好效果。农场从2009年以来,党委开始探索选派年轻干部到管理区、基层任职的做法,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先后选派了8名机关干部到基层单位任职,使一大批年轻干部在基层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二是以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以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目的,不断创造条件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机会,鼓励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学习、培训。20011年以来,先后选送了6名同志到各种院校进修,有3人参加了研究生班学习,有10人通过进修取得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现在全场共有6人取得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79人评定了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三是不断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着眼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整体水平,通过参观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对企业管理人才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使企业管理人才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尽快与市场经济接轨,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三)健全人才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本着先进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实地考核与综合评议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通过群众测评、考核目标量化、考核项目审计的形式,每年对全场党政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全面了解掌握党政人才队伍的工作实绩,依据工作实绩奖惩和使用干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实行领导干部接待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对干部工作的意见;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运用审计结果监督领导干部。三是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评聘制度改革。加速推进职称改革工作进程,在全场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制,实行“科学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任,聘约管理”的管理办法,保证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有效地改变了“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的用人制度,建立了合同聘用、竞争上岗、科学评价、严格考核的用人机制。

(四)优化人才使用环境

近几年来,场党委按照“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的要求,不断探索人才使用机制,努力为人才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一是突出抓好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的发挥。把一批拔尖专业人才,通过制定和落实优惠的政策吸引进来。二是靠创建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通过大力宣传我场近年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我场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吸引了大批人才参与我场的经济建设。人事部门打开“通道”,完善了人才引进管理、交纳养老保险、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服务。经统计,近五年来,我场先后吸收引进农业、畜牧、农机方面人才6人。

三、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看,我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人才机制逐步健全,人才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为全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按照我场经济快速发展要求,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人才队伍要不断扩大。从学历上看,我场目前本科以上学历的52人,仅占人才总量的15%,从专业水平看,具有正高级职称的6人,副高级职称的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8%;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缺乏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的复合、外向型人才,高素质、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明显不足。

(二)要提供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我场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但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因素的制约,我场吸引人才的综合环境远远比不上城市和发达地区,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不占优势。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小、效益不突出,劳动密集型工作量大,技术密集型工作岗位少,缺少吸引专业人才的必要条件。

第12篇

【关键词】政府审计 结果 真实性

在前几年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各界人士、各类企业、公司、团体和个人纷纷慷慨解囊,全力资助灾区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走出来、重建家园、获得新生。这场发自于人类内心的空前大善举所堆积的捐赠之峰,是那样纯洁和晶莹,容不得任何的伤害和侵袭!国务院的英明决策——“政府审计”介入了“500多亿元捐赠款物”的审计——大快人心!紧接着一个个审计公告公示于全球,使我们真正看到了政府审计的威力,真正领悟到了政府审计的内涵。

一、政府审计结果的真实性的基本概念界定

1.政府,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

2.政府审计,是指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受人民委托对国家管理者承担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进行的经济监督行为。

3.政府审计机关,是指政府的专门经济监督机关,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国家统治阶级管理公共事务的机关,政府审计机关的根本职责是通过监督公共资金的保管、使用,为统治阶级服务。

4.公共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各部门对公共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责任。

5.公共事务,是指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所做的或要做的事情。

6.公共资产,是指一切公共资源(包括纳税人提供的税款)的所有权(属于人民)和管理权的分离,及公共管理者之间的分级分工形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是公共责任的基础。

7.政府审计结果,是重要的政府活动的信息,是政府审计机关对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审查的结果。

8.政府审计报告是政府审计机关及人员就发现的被审计单位有关问题的事实、结论意见和建议向其委托者进行报告的结果性文件,其核心功能在于提供真实(可靠)的鉴证信息。

9.真实性,又称为可靠性,是指政府审计报告要如实(真实性)表述被审计事项:(1)如实表述整个审计过程的性质、范围和时间;(2)如实表述审计的结果所发现问题的事实、结论、意见、建议;(3)其可验证得出相同结论。

二、研究政府审计结果真实性的原因

1.真实的审计报告、通告、公告的产生是政府审计机关履行职责、行使权利所应具备的基本标准。

2.真实的审计结果是国家和人民所期望的、体现民力、体现民意要求,维护和巩固民主政治体制的要求。

民主共和国的成立、成长和壮大需要无数的建设者、捍卫者;政府审计人员是无数建设者、捍卫者所信赖的共和国公有资产和公共事务的保护神,要履行职责让他们看到以真实的审计结果为基础的真实的审计公告、通告、报告,就会让国家放心让人民满意。

3.真实的审计结果也是对政府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能履行最好的检验。

政府审计职责规定政府审计既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又有经济评价职能。充分发挥多种职能,不仅需要审计人员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忠诚的责任感,还需有高超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

三、确保政府审计结果真实性的方法

1.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其财政资金的来源渠道,通过预(决)算书是很明确的,有“发源地”,经过支流、干流和主流,资金流逐步增大宽度和流量,最终流入“国库”这一财政资金的“湖泊”。这是一个资金流程图,政府审计机关应将这张流程图用在审计程序、审计方案设计的设计图中,要在头脑中时时装着这图,循着这图,将每一个细节都理清、理顺,理出结果,真实地反映出财政资金积累的全过程及积累量,不含一点虚、不掺一点假。

2.“国库”——财政资金存蓄的“湖泊”,有以前年度留存的,有本年度流入的,而且还有本年度流出的,甚至还有形成的出、入相抵以差额反映的。另外财政收支寅吃卯粮也是存在的。因此,将这许多形式的资金量划分清楚,各就各位,并与预算进行核对是紧要的任务,以确保其流出、流入量对、来源对、去向对以及结余对,为此政府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必须提供一份真实的审计结果,这样才能把好关。

3.财政资金存蓄的湖泊,按照财政支出的预算形成无数的资金主干渠、支干渠小溪,流向各项公共事务中去,流向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各个项目中去,使国家、人民得到实实在在、摸得着、看得见、亲身体会到的实惠。

4.从审清国有受资企业国有资产拥有量入手。国资委做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将国有资产投入企业,企业国有资产形成过程是很复杂的,包括国有土地行政划拨、国拨改贷、国有设备投资改贷、国有资产评估增值等等,家底必须审清,才能确定企业注册资金中、企业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中、国家应拥有的份额。由于国有企业的改组、分立、合并、联营、参股、甚至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产生,要审清国有资产拥有量,必须下大工夫!而且应是当务之急,越早越好!政府审计机关只有对国有资产的投入获取真实和完整的审计结果,才能真正分清经济责任,才能使利益相连也同时使利益相对的投资、受资双方,获得真实、完整的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以及真实、完整的财产资金运转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赵明.完善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开机制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6(05):23-26.

第13篇

[关键词]高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理财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的办学资金从原来政府拨款的单一型转化为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多元型,高校财务关系更加复杂,财务管理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迫切需要一批会核算、懂管理、有职业发展潜能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培养体系进行调研、分析,提出有效政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内涵及构成

会计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为保持自身具有的、在会计职业中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是指会计人员充分发掘自身的职业潜能,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职业能力。其基本内涵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把握。

一是具有满足会计职业发展需要的各种潜能。它是成功地进行会计执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价值观,这些能力的内涵是动态的,是基于特定的时期、特定的行业、特定的岗位,是随职业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

二是以满足会计职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即从事的岗位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工作从简单到复杂,知识、能力从单一到综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实现自主发展的能力。

会计人员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由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三个部分构成。职业知识是职业技能发挥的基础;职业技能通常是通过教育与执业经验相结合所获得的,是职业知识的内化、实践的升华;职业价值观是指职业道德、职业信念和职业精神,它是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灵魂,是职业能力框架得以稳固的保障。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高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培养体系现状

为了了解和分析高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培养体系现状,笔者进行了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调查问卷涉及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培养体系两方面,共28个问题,调查范围为浙江省20所公办高职院、3所民办高职院的在岗会计人员,分别占全省高职学院的58.82%、30%,收回有效问卷141份;同时实地走访下沙高教园区5所公办高职院,收集问卷中难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

(一)浙江高职学院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1.受教育的程度较高,职业知识结构认知度较低。被调查的会计人员中大专学历占23.4%,本科学历占65.2%,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占8.6%,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较高。但被调查的会计人员有中81.56%认为从事财会工作只需掌握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只有其中的47.51%、45.39%的会计人员认为还需要掌握财经法规、信息管理学知识,认为还需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会计人员仅占16.31%、14.89%,对职业所需知识结构的认知度较低。

2.职业价值取向明确,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化。被调查的会计人员都认同做会计要敬业爱岗,要遵循职业准则,在处理具体会计事务中保持公正、客观、独立的原则,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但要终身学习,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把职业作为使命的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在岗会计人员有22 7%对会计这个职业没有兴趣,只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提高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动力不足。

(二)浙江高职学院会计人员培养体系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1.鼓励会计人员进行业余学历教育。调查表明,大多数高职院鼓励会计人员进行业余的学历教育,其主要激励措施是完成高一级的、专业对口的学历教育,取得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全额或按一定比例报销学历教育的学费(不包括书费、论文辅导费)。

2.鼓励会计人员参加政府会计管理部门的继续教育。调查表明,浙江省高职院校的会计人员有59.5%参加浙江省会计管理处安排的继续教育;有35.5%参加隶属的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大多是企业会计内容);针对高校理财环境的变化及财会知识更新的需求,派送会计人员去各级、各类教育会计学会举办的培训班进行继续教育的仅占5%。

3.鼓励会计人员职称晋升。调查表明,浙江省高职院普遍重视职称晋升,大多数主管部门,会将会计职称评审的有关文件下发学院,送财务处传阅,学院对有专业职称的会计人员,要求每年填报《专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了解会计人员在教育、培训、工作业绩、论文、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情况,对符合专业职称晋升条件的会计人员在本人申请的基础上进行公示、推荐,对评上职称的在岗会计人员进行聘任,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调查的会计人员中有41.16%取得初级会计师资格,35.46%取得中级会计师资格,13.46%取得高级及以上会计师资格。

三、高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浙江高职学院会计人员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高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现状分析表明,高职院校对会计人员的培养,过度依赖于高等教育的成人学历教育和政府会计管理部门对会计人员的培养体系,没有构建具有高职学院特色的培养体系。

1.会计人员培养方案缺失。被调查的高职学院,无论是公办或是民办,对专任教师都有专门的培养规划、方案和具体的培养措施。会计人员虽然与教师一样是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高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但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被调查的高职学院,没有一所院校有会计人员的专门培养方案,甚至没有会计人员任职的岗位说明书,对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的举措。会计人员大多受学历、职称与收入挂钩的利益驱动而参加学历进修、职称考试,被调查会计人员中只有10%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有41.03%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因此,职业能力提升不快。

2.培养政策和措施不力。会计人员培养方案缺失,导致培养政策和措施不力。具体表现在:一是会计人员的数量与办学规模不匹配。调查表明,浙江省高职学院会计人员普遍少,学生人数与会计人员比例约为908:1,会计人员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二是研修没有时间保障,在走访的高职院校中,了解到会计人员学历进修基本是业余的,甚至许多高职学院会计人员的部门政治、业务学习也通常只能安排在休息时

间。三是专业发展没有导师指导的机会。四是多岗位锻炼机制缺失。被调查的高职院普遍没有会计人员岗位轮换机制,会计人员长期处于一个岗位或一类岗位上,职业潜能难以得到有效激发。

(二)浙江高职学院会计人员培养体系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1.管理体制分散、多头。高职学院大多从中专升格而来,系行业举办的事业单位。目前浙江省公办高职院的管理体制是财政厅管投入、支出,教育厅管业务,行业管人事,人权、事权、财权三权分离。财务管理由省财政厅分管各个行业的职能处室主管。管理的分散,加之高职院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在行业和省财政厅各职能处室中均不具有普遍性,没有一个部门把高职学院的财务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列入重点管理范围,致使高职学院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大大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2.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尽管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但现阶段,高职学院的财务处长及高级会计师极少参与项目的经济决策,调查中有68.3%会计人员认为财务处在学院经济决策中作用不大。走访中还了解到,高职院校事业发展规划中的招生规模、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大都没有要求财务部门做专门的论证方案并作为依据,大额投资决策。如基本建设,在论证阶段往往请社会上的专业中介机构作经济上是否可行的决策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高级会计人员相应的绩效考核,致使大部分高级会计人员不能作出有专业水准的、高质量的经济决策分析报告。

四、构建高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路径

以浙江省高职学院会计人员及培养体系为模本,分析提升高校会计人员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笔者提出了构建高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路径。

(一)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

基于目前浙江高职院分散、多头的财务管理体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形成合力。政府会计管理部门负责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会计人员管理工作;学院的主管部门主要是对学院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对所属高职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指导性的意见;省财政主要负责监督学院经费使用、财务管理的情况,提供反映会计人员工作绩效的相关情况;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员的使用单位,是会计人员的管理主体,学院的人事部门应该承担会计人员的招聘、使用、培训、激励、考核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制定会计人员培养方案,为提高会计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延长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管理。

(二)制定分层级的会计人员培养方案

会计人员从事不同的会计岗位,不同会计岗位归于不同的层级,不同层级的岗位对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分层级设计会计人员培养方案,分别对每一层级岗位提出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的要求,并按不同层级岗位制定岗位说明书,鼓励在岗会计人员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对下一层级的会计人员向上一层级会计岗位努力时,提供相关的实施条件,给予相应的激励。

(三)完善会计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是要根据办学规模、学院的管理体制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给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内部岗位轮换、兼课、参加学术交流等提供时间保障。二是根据分层级职业能力要求选聘会计人员,把热爱会计职业,有职业潜能的人员聘用到相应的岗位上。三是分层级给予一定额度的培训费用,定额内按实报销;进修上一级层级岗位所需学历或学位费用全额报销、四是鼓励中级职称以上的会计人员,利用暑假去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专业机构去顶岗锻炼。五是对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实行导师制培养,由高级会计人员根据岗位需要确定研究方向,选定相应的导师,导师的费用由学院承担。六是鼓励有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兼一门专业课,或为学生开设一个专业讲座。七是学院要创造条件让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不断地参与到学院的经济决策中来,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使命感,为其进一步施展职业才能提供平台。

(四)健全会计人才的能力测评机制

为有效地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引导会计人员确定职业发展目标的同时,应对其职业目标的实施进行动态的管理,对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评。测评应注重指标设计、组织实施、情况反馈、结果应用各个环节,要围绕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三大方面实行多指标测评,把学历教育、参加培训、工作业绩、撰写论文、课题研究、社会服务、岗位锻炼都列入测评,测评每年一次,测评情况要及时反馈,测评结果要作为不同层级岗位调动的主要依据,并与职称、职务、薪酬及先进的评选与优秀会计推荐等多方面挂钩,总之,要通过健全会计人才的测评机制,激发会计人员职业潜能,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宏,张巍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

第14篇

摘要: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谁就能在未来发展中赢得主动权,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全面了解某三甲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得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优势、劣势、机会、挑战,然后运用 SWOT 分析法的分析策略,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医院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才队伍建设 SWOT分析 对策 研究

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合理、梯队建设科学的人才队伍是医院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通过对某三甲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SWOT 分析, 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借鉴。

一、医院基本情况

该医院是河北西北部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1997年,经卫生部评审认证为“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0.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3.7万余平方米。编制床位1300张,人员编制1100人,现有员工17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27人。本文所研究的医院人才队伍是指截止到2014年12月,医院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共计1527人。

二、医院人才队伍分析

1.优势分析

(1)历史悠久,品牌美誉度高,对人才吸引力强。医院始建于1938年,已经走过了77年的风雨历程,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临床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疗单位,也是张家口市唯一一所省属三级甲等医院。在张家口及冀、晋、蒙毗邻地区甚至更远范围内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与地区内其它医院相比,对人才吸引力更强。

(2)学科建设处于领先地位,人才成长空间大。在重点学科建设上,医院立足省内,争创全国先进。神经内科和骨外科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妇产科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近年来,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等临床科室,已经确立了在张家口市的领先地位,部分科室已经在山西、内蒙古两省区的广大地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与地区内其他医院相比,人才成长空间大。

2.劣势分析

(1)结构分布不合理。学历结构上,博士6人,硕士以上289人,硕士以上人员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9.32%。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274人,中级职称407人,初级职称846人,初级职称占专业技术人员55.40%,比重较高。年龄结构上,46岁及以上人员316人,31至45岁601人,30岁及以下人员610人,30岁及以下人员占总数39.95%,比重较高。与省二院、三院等三甲医院相比,结构分布不合理。

(2)缺乏人才整体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医院目前人才数量逐步提高,但是尚无系统全面的整体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全面,部分科室甚至出现人才年龄和职称结构断档。与省内先进三甲医院相比,人才整体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建设滞后。

(3)人才使用不合理。医院目前重视人才引进,在人才使用上重视程度不够。在人才选拔、使用、评价、管理上尚不科学,人才的使用效率不高,尚不能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与省二院、三院等三甲医院相比,在人才使用上不合理。

3.机遇分析

(1)奥运推动。2015年7月31日,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为做好奥运医疗保障,张家口将大力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建设。该医院作为张家口市唯一的省属三甲医院,是提供医疗保障的主要单位,政府将加大支持力度,这为医院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外部动力。

(2)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2014年2月26日,召开座谈会,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至重大国家战略。随后,京津冀协同发展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入,优质医疗资源将以京津为中心向周边分散,医院处于京津辐射地区,这为医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威胁分析

(1)政府支持力度较小。医院地处张家口市,但属于省属医院。与地区内市属医院相比,市属医院在政策和财政方面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研究医院院属于省属医院,但由于距离省会较远,无论是省里还是市里,得到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较小,发展持续性不强。

(2)社区医疗服务的持续发展。“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这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随着医改政策出台和“双向转诊”制度不断推进,以及医保报销比例相对较低,大型综合性医院发展必将受到重要冲击。

三、对策分析

1.增强人才素质

借助奥运和京津冀一体化的机遇,不断增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选拔和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管理人才,造就培养一批可塑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人才队伍。

2.优化人才结构

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人力资源配置。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要为我所用。充分体现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特别是要加快培养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高新技术人才以及复合型管理人才,逐步形成以医疗护理为主,药剂、设备、器材、管理、后勤保障相配套的使医院高效运行的合理的专业结构局面。

3.做好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规范其今后的发展

根据各类人才的特长及能力放在适当位置,做好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给予其施展才能的空间。根据各专业发展趋势及程度,对学科带头人和专业群体提供创新项目、科研经费和设备等方面的重点支持。制定好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确立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检验人才工作的成效。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注重发挥其特点和特长,不求全责备,营造一个“拴人留人”的宽松环境。

4.深化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

通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程序,进行各类人才的选拔使用。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选拔重在同行专家的公认。要以业绩为导向,通过考试、考核、专家评价等手段进行选拔。要按照德才兼备标准和群众公认原则,大力选拔靠得住、有本事、肯实干的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加快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紧缺管理人才。

5.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按照管理人才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专业技术及高技能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的限制,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由德、能、勤、绩、廉等要素构成的评价体系。要确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标准,扩大民意在考核评价中的作用。逐步形成个人申报、单位考核与民意测评相结合、单位聘用的人才评价和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 1 ] 洪燕萍. 综合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J ] . 现代医院,2014,14(2):131-132

[2]李莉,李建涛,郑建中.大型公立医院现状及其SWOT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6):445-447

[3]鲍子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探讨[J].现代医院,2012,12(10):136-137

[4]王聪,李成智.县级公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4):37-38

第15篇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招投标活动,实施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在其他市行政区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但由财政投资或财政投资占主体的招投标活动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房屋建筑工程,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及室内外装修工程。本办法所称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指城市道路的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环卫、污水处理、防洪、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土建、管道、设备安装等工程。

第四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的施工单项合同估价在200万元(含)人民币以上的必须进行施工招标。

政府投资项目或政府投资占主体的项目单项合同估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内的应当采用邀请招标;200万元(含)以上的必须采用公开招投标。

第六条工程招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已经履行审批手续;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四)工程报建;

(五)图纸审查报告;

(六)投标单位不拖欠工程款证明;

(七)银行出具的工程资金到位证明,建设工期超过一年的工程资金到位率应达到30%,不足一年的工程资金到位率应达到50%;

(八)招标方式核准意见书;

(九)有满足施工招标需要的设计文件及其他技术资料。

第七条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由招标人直接发包:

(一)工程施工单项合同估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下;

(二)停建或者缓建后恢复建设的单位工程,其承包人末发生变更的;

(三)施工企业自建自用的工程,且该施工企业资质等级符合工程要求的;

(四)在建工程追加的附属小型工程或者主体加层工程且承包人末发生变更的;

(五)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复杂或者特殊的专业要求,且只有两家以下潜在施工单位可供选择的;

(六)外商独资企业以及私人投资的工程,且属于非经营性自用的;

(七)抢险救灾等不适宜进行招标的特殊工程和涉及国家安全的保密工程。

第八条工程招标方式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应当公开招标;但经省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的重点工程除外,其它工程可以实行邀请招标。开标、评标时必须有招标人主管领导参加。

第九条外省(市)进入我市的施工企业,必须到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跨省施工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参加工程项目的投标活动,本省建筑企业可直接参与投标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因地域、行业、投标企业所有制不同而加以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参加投标;不得对潜在投标人提出与招标工程实际要求不符的过高的资质等级要求。

第十条工程招标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选择与拟招标工程规模相适应的有资质的工程招标机构;

(二)招标公告或发出投标邀请书;

(三)投标人报名;

(四)编制招标文件,公开招投标的还应编写资格预审文件,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企业领取招标文件;

(五)召开投标预备会,组织投标单位踏勘现场;

(六)编制和递交投标文件;

(七)组建评标组织机构;

(八)召开开标会议;

(九)评标并确定中标单位;

(十)提交招标情况书面报告;

(十一)发出中标通知书;

(十二)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

第十一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招标前招标人应当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下列材料:

(一)本细则第六条所列条件的证明材料;

(二)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

第十二条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当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

(一)有专门的工程招标组织机构;

(二)有与工程规模、复杂程度相适应并具有同类工程施工招标经验、熟悉有关工程施工招标法律法规的工程技术、概预算及工程管理的高、中级职称专业人员,招标工程投资总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应有5--8名,工程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应有9--12名。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招标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工程招标机构施工招标。

第十三条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当在招标公告或者发出投标邀请书5日前向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报送下列材料: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各项批准文件;

(二)本细则第十二条所列条件的证明材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名单、职称证书或者执业资格证书及其工作经历的证明材料;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材料。

招标人不具备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单位,严禁自行招投标。

第十四条依法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的工程,招标公告必须在*建设网上,除此以外还可在其他网站、报刊或者其他媒介上,招标公告应经*市招标办进行网上监管复核,通过后方可进行。

招标公告应当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地址、招标工程的性质、规模、地点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

招标公告应当在有关媒介上连续3天,招标公告至投标报名截止日至少应达到5天时间。

第十五条招标人采取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不少于3个以上符合资质条件的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书。

投标邀请书应当载明本细则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事项。

第十六条应公开招投标的工程必须进行资格预审。招标人应当在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中载明资格预审的条件和获取资格预审文件的办法。资格预审文件应当在发出前报送工程所在地县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资格预审必须由评标专家评审。评审专家在专家库中由随机抽签产生。

在召开资格预审评审会时必须有招标人主管领导参加。

资格预审文件包括资格预审申请书格式,申请人须知,以及需要投标申请人提供的企业资质;近三年企业业绩;技术装备;近三年企业财务审计报告;拟派出的项目经理与主要技术人员近三年的简历,业绩等证明材料。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投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内容的责令招标人改正。

第十七条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工程的特点和需要,自行或者委托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投标须知:包括工程概况,招标范围,工程资金来源或者落实情况(包括银行出具的资金证明),标段划分,工期要求,质量标准,现场踏勘和答疑安排,投标文件编制,提交,修改,撤回的要求,投标报价要求,投标有效期,开标的时间和地点,评标的方法和标准等;

(二)招标工程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文件;

(三)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应当提供工程量清单;

(四)投标函的格式及附录;

(五)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

(六)要求投标人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十八条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发出之前,将招标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招标文件有违反法律、法规内容的,责令招标人改正。改后的招标文件方可发放。

第十九条投标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为无效投标文件,不得进入评标:

(一)投标文件未按招标文件要求予以密封的;

(二)投标文件中的投标函未加盖投标人的企业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的,或者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人没有合法有效的委托书(原件)及委托人印章的;

(三)投标人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供投标保函或者投标保证金的;

(四)投标文件的关键内容字迹模糊,无法辨认的;

(五)组成联合投标未附联合体各方共同投标协议的;

(六)招标文件明确规定无效的其它情形的。

第二十条招标人对于发出的招标文件可以酌收工本费,其中的设计文件,招标人可以酌收押金,对于开标后将设计文件退还的,招标人应当退还押金。

第二十一条建筑工程施工招标人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提供投标担保。投标担保可以采取投标保函或者投标保证金的方式。投标保证金可以使用支票或者银行汇票,一般不得超过投标总价的百分之二,最高不得超过八十万元。

招标结束后十日内,招标人应当退还未中标单位投标保证金。中标人未按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和期限与招标人签订施工合同的其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

招标人设有标底的,标底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工程造价计价办法以及其他有关规定的市场价格信息进行编制。

招标标底参与评标时,标底应当保密,并在评标时作为参考,招标人不得将招标标底作为废标的直接依据。

第二十二条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时应采用工程量清单方式,其他项目招标时提倡采用工程量清单方式。工程量清单招标评标可采用综合评估法或者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为节约政府资金、减少招标过程中人为干扰,本实施细则建议采用“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

第二十三条工程量清单招标设有标底的,标底按以下依据编制:

(一)招标文件及其补充文件;

(二)工程量清单;

(三)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程消耗量定额、费用计算规则及计价方法;

(四)工程所在地造价管理机构的人工、材料、机械价格信息;

(五)施工设计图纸;

(六)施工现场条件或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十四条工程量清单招标不设标底的,招标人应设立最高限价。最高限价应随招标文件一同发售,或在投标截止日3天前公布并书面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最高限价需经建设局招标办审查后方可。

第二十五条最高限价只衡量投标报价的有效性,不计入投标标底的计算。

投标人认为最高限价低于其企业成本的,应不予投标,并向招标监管机构书面提交放弃投标的说明。

投标报价高于最高限价的投标文件应作废标处理。

第二十六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招标监管机构要求招标人重新编制并最高限价:

(一)投标企业认为最高限价低于企业成本放弃投标,导致投标企业少于3个的;

(二)最高限价中主要人工、材料、机械费单价低于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近期的市场指导价格的;

(三)监管机构认为存在其他异常情况需要复合的。

第二十七条投标人应对招标文件中各项内容和要求做出实质性响应。其投标报价应按照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企业定额或参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程消耗量定额、费用计算规则及计价办法、以及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人工、材料、机械费市场价格信息,并考虑风险因素,自主进行编制。投标人不得以低于其企业成本的投标报价竞标。

第二十八条投标人应将不可竞争费用足项足额列入投标报价,否则评标委员会应认定其投标报价低于成本价。不可竞争费是指:

(一)经国家或省政府批准,按规定须足额计取并上缴的规费;

(二)足额计取安全施工措施费;

(三)按国家规定计取的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附加费等。

第二十九条投标人不得采用总价优惠的方式进行投标报价。

第三十条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及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为5人以上的单数,其中招标人及机构以外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标专家成员应当由招标人从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名册中确定,专家成员应当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并在招投标监管机构监督下于开标前确定,特殊招标工程评标专家可以适当提前抽取确定。招标人及机构委派的评标专家必须具备中级以上的工程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并且在开标前将其职称证、身份证、招标人委托其参加评标的评标专家委托书报送到建设局招标办。如招标人及机构委派的评标专家不具备上述条件,则评标专家全部在专家库中抽取产生。

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得进入相关工程的评标委员会。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准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参加评标活动。评标委员会的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第三十一条依法招标的工程,招标人应在评标结束、自然公示5天后确定中标人、发放中标通知书,并在15日内将评标情况书面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要求原件),书面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施工招标的基本情况,包括施工招标范围,施工招标方式,资格审查,开标评标过程和确定中标人的方式及理由等;

(二)相关的文件资料,包括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投标报名表,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评标委员会专家名单及评标报告(设有标底的,应当附标底;无标底的,应附最高限价),中标人的投标文件。委托工程的还应当附施工招标委托合同,其他相关必要材料。

第三十二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招投标情况书面报告之日起5日内未通知招标人在招投标活动中有违法行为的,招标人履行备案手续后,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人。

第三十三条投标人与中标人应当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签订合同,签订合同后5日内,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

第三十四条*市的工程项目招标工作应严格按照《*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实施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有关条款按国家、省有关法律进行处罚。

第三十六条招标人在确定工程项目的同时,必须及时向建设局招标管理办公室报送相关材料。使招标管理工作能够早介入、早监督、早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确保招标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达到使整个招标投标过程全程接受招标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的目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逃避工程招标。否则招标人将承担一切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