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导师推荐意见范文

导师推荐意见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导师推荐意见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导师推荐意见

第1篇

交换生导师同意推荐信 范例1x校长雅鉴: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唯愿一切康适。辛卯之秋,x月之初,贵我两校首度合作顺利完成,我校袁旭、代凤娇两位学生如期赴台。观其往来书信,学海徜徉,怡然自得,大师教诲,如沐春风。非兄慷慨盛情,不知何时方有今日。

为继续深化两校合作,第二批赴台项目近日启动。经层层遴选,反复斟酌,特推荐我院vxxxxx两位同学赴台参加奖学金研修生项目。

xxxx系我院机械工程系xxxxx专业学生。该生思想端正,在xxxx-xxxx学年度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年度平均成绩位列班级第一名,数控技术专业第二名,荣获校级一等奖学金。其中,数学成绩获得满分,工程力学成绩获得99分,均为专业第一名。在我院xxxx年度校园艺术节的英语口语大赛中,他还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是一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xxxx系我院机械工程系xxxx专业学生。其学习态度认真踏实,刻苦严谨,xxxx-xxxx年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并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担任机械系学生会副主席,积极组织并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表现突出,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实为学生之楷模,校园之骨干。故推荐此二人,望贵校予以接纳。

此番选派学生,是两校之再次牵手,惟愿精诚合作,勤勉共进,奠定互信之基础,拓宽合作之领域,在交流生及专业建设等方面建立崭新的合作关系,开拓两校交流之新疆界。

耑此 敬请

学院院长

敬上

xxxx年xx月xx日

交换生导师同意推荐信 范例2尊敬的校领导:

我院XX级XX专业的学生XX申请到贵校去做交换生,我是他的专业课老师,愿意作为他的介绍老师推荐他去贵校交换。

XX同学自入校以来,学习态度认真踏实,刻苦严谨,善于思考,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并侧重自己团队精神的培养。在课堂上的表现良好,并经常主动与老师交流问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做事细心,团队意识强,敢于创新,在小组作业中表现出了他的团队意识及他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XX同学综合素质高,社会实践能力强,极具团队意识。且学习目标明确,基础扎实,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课外知识的积累,细心认真,责任心强。

相信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会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刻苦钻研。

仅此,诚挚希望贵校能同意XX同学的交换申请,我们不甚感谢。

XX大学 XX学院

第2篇

关键词:数学公式;推导;教学

数学公式是数学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数学理论的应用. 对公式的理解必须从数学的认知特征以及学生学习心理出发,促进学生对数学公式和法则的学习及其意义的内化. 但一些教师不注重公式的推导或者推导不到位,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公式一知半解,没有弄清楚公式的来龙去脉,应用起来只会生搬硬套,不能理解掌握这些数学公式的结构特征、推导过程,更不能理解渗透在这些公式、定理中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形成. 教师应充分关注公式教学,注重公式的推导过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公式推导的一点体会.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已知点P0(x0,y0),直线l:Ax+By+C=0,如何求点P0到直线l的距离?

人教版《数学2》P106分析了最普通的思路:设点P0到直线l的垂线段为P0Q,垂足为Q,由P0Ql可知,直线P0Q的斜率为(A≠0),根据点斜式写出直线P0Q的方程,并由l与P0Q的方程求出点Q的坐标;由此根据两点距离公式求出P0Q,得到点P0到直线l的距离为P0Q.?摇

课本说“上述方法虽然思路十分自然,但具体运算较繁.” 既然思路十分自然,那应该是一种好的解法,

不能因为计算烦琐而被放弃,本节的重点是公式的推导,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推导此公式是值得的,由已知可以得到直线P0Q的方程是y-y0=(x-x0),解方程组得到垂足Q,,进而求出垂线段的长P0Q=.

1. 改进

上述解法有一定的计算量,这时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由两点距离公式的P0Q=得到启发,是否可以用整体的思想求出呢?让Q点坐标“设而不求”,把直线P0Q的方程写成B(x-x0)-A(y-y0)=0 ①,直线l的方程Ax+By+C=0写成A(x-x0)+B(y-y0)= -Ax0-By0-C ②,由①②两式平方和得(A2+B2)[(x-x0)2+(y-y0)2]=(Ax0+By0+C)2,即P0Q=. 《想法是怎样形成的》一文介绍有九种解法,把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求三角形的高、求两点的距离、求线段的最小值、求数量积、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求原点到直线的距离、求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

2.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人教版选修2-1P39先由椭圆的定义得P={M|?摇MF1+MF2?摇=2a},即得+=2a(2a>2c)①,

化简成(a2-c2)x2+a2y2=a2(a2-c2)②,

再由椭圆的定义可知,2a>2c,即a2-c2>0,令a2-c2=b2(b>0),

得到+=1(a>b>0)③.

从逻辑上讲,上述过程无懈可击,但学生会认为,为什么要令a2-c2=b2(b>0),仅仅是为了使方程变得简洁优美吗?教学设计要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此,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将圆x2+y2=a2(a>0)沿纵向“压扁”得到椭圆,圆的方程可以写成+=1(a>0),(几何画板演示“压扁”的过程),请对照圆和椭圆与坐标轴的四个交点的坐标,你能猜想椭圆的方程吗?学生能得到椭圆的方程如③式,这样从②式到③式的转换就变得非常自然,学生对令a2-c2=b2(b>0)也会觉得非常合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当然整个推导过程要让学生切身体验,体验具体的计算过程. 章建跃老师曾指出:“‘老师板演学生看’的做法,忘记了‘饭要自己亲自吃’的常识,剥夺了学生自主实践、独立思考的机会,结果肯定是讲过练过的不一定会,没有讲过的肯定不会”.

1. 改进

学生学习的困难是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带根式的方程的化简学生感到困难,也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由M适合的条件所列出的方程为两个根式的和等于一个非0常数的形式,化简时要进行两次平方,方程中字母超过3个,且次数高、项数多.由于初中代数学习中这方面的知识准备不够充分,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类方程化简的方法. 化简过程的思路自然、直观,但运算量较大,学生觉得比较麻烦,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改进呢?

由①+=2a我们能否得到

+=?如果能得到,计算量就会小了很多,通过思考得恒等式:[(x+c)2+y2]-[(x-c)2+y2]=4cx④,

由④÷①得:-=⑤,

由⑤+①得:=a+⑥,

将⑥两边平方,整理得(a2-c2)x2+a2y2=a2(a2-c2).

这样通过“分之有理化”去掉了一个根号,只要一次两边平方就可以化简.

反思

将①式移项后两边平方得

(x+c)2+y2=4a2-4a+(x-c)2+y2,

即a2-cx=a,我们可以得到=,式子表示点M到定点F2的距离,而式子-x表示点M到定直线x=的距离,故动点M又可以描述为平面内到一定点F的距离和到一定直线l(F不在l上)的距离的比是一定值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这是P47例题6所揭示的椭圆“第二定义”).

将②式移项整理得,a2y2=(a2-x2)·(a2-c2),当x≠±a时,我们有

=,即·=(定值),故动点M还可以描述为平面内到两定点(不包括这两点)连线斜率之积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椭圆(除去两点). 只有我们对数学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使学生在运用知识时领会知识的要领,达到真正的掌握.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可以迁移到数学以外的各门学科和各种工作中去.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贯彻明确性的原则. 每一个数学公式的推导,都体现出某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必须揭示推导公式过程中隐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指出它的名称、内容和规律,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第3篇

回忆着小学那充满欢乐的日子,我不禁感到了丝丝遗憾。在六年的时光里我何曾留着像游丝般的痕迹呢?没有。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来填补种种遗憾。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我一定要学好英语和电脑。记得有一次,我与妈妈在商店买东西,看见一个老外正指手画脚,嘴里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可是没人知道他在说什么,急得售货员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可又束手无策。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位叔叔,经过叔叔与老外的一番谈话,我才知道,这个老外看上了一台电脑,想把它买下来,结果没人知道他在说什么,闹了大半天。哎!如果我懂英语,不就可以为他们当翻译吗?

电脑,也是我六年来的遗憾之一。每当看见同学们在打字课上“噼哩叭啦”地打字时,我总是羡慕万分,每次打字,别人只要一两节课就可以把老师的任务完成,而我总是要很多节课才能打完。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一定会好好学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