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服务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服务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服务市场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服务市场调查报告

第1篇

随团旅游:不满意

旅游服务一直以纷争不断而出名,从调查显示的结果看,人们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高。在有随团旅游经验的受访者中,有五分之一的人对其最近一次随团旅游表示不满意,而表示满意的只有三分之一,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服务一般。

导致受访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导游未尽职责”和旅行社“降低等级标准”。这两项的比例分别达到30.8%。其次是“擅自变更行程安排”占23.1%,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占15.4%。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行社的接触更多的在出游前期的报名环节。而在旅行途中,导游则很大成分上充当了旅行社的代表。游客对旅行社服务的不满意在得不到导游的妥善处理后,则很容易转化成对导游的不满。

科思瑞智的研究人员认为,旅游作为一个服务行业,消费者花钱购买的既是旅游社和导游提供的服务。对服务的满意程度的高低是保持回头客的关键所在。对于旅行社来说,其所提供的服务并非杀鸡取卵的短期利益行为,所带来的回报应是长期收益。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入,国外旅行社加入竞争,必然会使旅行社的客源结构发生变化。对于某些愿意尝新,或更加信任外国货的人来说,参加外国旅行社出游具有不小的诱惑力。国内旅行社可能会发现,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很简单,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

费用和信誉:参团出游的主要障碍

受访者中,有7成的人没有随团出游过。其中,近一半的人是由于 “没有时间”,而三分之一左右的受访者则是因为“费用较高”。还有7%的受访者表示不随团旅游是因为“对旅行社不信任”。从这一结果看,费用和旅行社的信誉问题是阻碍人们参团旅游的重要因素。

第2篇

一、全市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现状

建区设市以来,我市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随着城市商业发展总体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趋扩大而迅速发展,已成为流通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连接产需、引导消费、促进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加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0亿元,比07年增长22.9%。全市现有商业网点12903个(其中宾馆106家,餐饮店635家,美容美发洗浴242家,批发、零售商店7890家,连锁经营企业94家,物流配送中心50家,电子商务100家,社区商业网点总数1313家),建筑面积132.5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0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8万人。其中:年交易额3000万元以上的交易市场26个,2009—2012年规划建设28个;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设施16个,2009—2012年规划建设7个;商业特色街14条,总长度9560米,2009-2012年规划建设8条,总长度2600米。截止2008年底,全市累计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595个(日用消费品农家店1519家,农资农家店1076家),新增销售收入12732万元、营业面积87811平方米、解决就业人口8795人、上缴税1304.5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市市场服务体系发展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市场体系很不健全、很不完善,有场无市和有市无场现象并存,主要表现是:专业市场缺、综合市场小、便民市场少。

1、规模不大。我市市场服务体系相关业态每年都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但各种业态规模不大。一是批发零售业规模以上企业占的比例很小,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很低,不到5%;二是缺乏在全省乃至有影响力,对地方经济起带动作用的大型市场。主要原因是我市现有消费品市场缺乏地方产业依托,新建大型市场也以“买进卖出”的初级市场为多,使市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受到限制。同时,传统的市场交易方式仍占主流,市场集约化组织化程度较低。我市市场投资管理主体缺乏创新意识和现代流通理念,合作空间小,经营方式因循守旧。受自身实力所限,又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和短期投资回报,因而仍以传统的商铺式交易为主。单体市场分散,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步伐缓慢。如*市西城市场虽然列为国家“双百市场”工程项目,但无论交易额还是交易方式与省内其他市州重点市场比都有一定差距。截止2008年,我市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成交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只有26家。

2、结构不优。我市各类商业网点传统业态如餐饮业、零售业、批发业、住宿业等传统行业稳步发展,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也较大,而新兴商业业态发展比较滞后,所占比重不高,仍处于分散、规模小、单打独斗的局面,导致市场服务体系结构不尽合理。一是具有现代产业结构特征的现代物流、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文化、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所占比重低,制约了一、二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壮大。二是我市从事商业经营的企业、个体户大多层次低、规模小,经营实力较弱,竞争能力不强,即使新办的企业和个体也是经营单一,缺乏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的经营,缺少竞争力较强的服务类企业。在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业、生活服务及交通运输业方面,存在设施滞后,规模不大,档次不高,链条不长,运营机制不灵活,运营方式陈旧,服务环境差,经营领域狭窄,安于小打小闹有利即欢的问题。在物流业方面,市内的一些物流服务只能承担简单运输,缺少装卸、仓储、存货管理及分拨、分销、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

3、发展不平衡。2007年,市政府了《*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巴府发[2007]18号),对*市主城区和恩阳、清江、兴文等3个组团城镇的各类商业网点、生活服务业发展都做了科学的规划,这对于完善我市城区市场服务体系、理顺流通管理职能、增强流通业的活力和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市场网络建设和扩大农民消费重视不够,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发育不健全,商品流通网络相对薄弱,商品双向流通渠道十分不畅,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从我市情况看:一是农村流通网络不健全。我市188个乡镇中目前有近70%的乡镇没有集贸市场,许多乡镇特别是边远乡镇仍沿袭千年来逢单双日“赶集”或“赶场”的交易习惯进行商品交易,既阻塞交通又不安全。有60%以上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和生活资料不方便。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深入,过去国有商业、供销社在农村设立的商业网点已基本退出,加上现在到乡镇开连锁店的大型流通企业还不多,农民购入的消费品及农业生产资料95%以上来自流通方式落后的“夫妻店”、代销店、流动商贩和集市,农民很难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二是农村商品流通成本高。由于农村交通条件落后,市场分散,商品运输等费用较之城市要高,农村流通企业资金周转较慢,综合成本普遍高于城市。三是农村商品监管工作薄弱。目前假冒伪劣农资及日用消费品大量流向农村,农村市场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价格欺诈的事件时有发生。

4、资源挖掘不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旅游、房产等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但由于这些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各种商业网点配套还不完善,新兴商业业态还没有很好的和旅游资源开发结合,如我市光雾山、诺水河景区各种商业配套设施还不完善,缺少上档次的餐厅、宾馆,对游客吸引力不强。

5、管理体制不顺。由于市场服务体系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门类多、范围广,管理职能分散在各部门,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政出多门,只强调部门和行业发展,没有把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大产业从全局高度进行指导,对于社会亟需发展的行业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和监督,如商业网点和市区集贸市场规划管理,物业服务管理,居民服务业管理等。缺乏币场调节、资金滚动发展的激励机制,难以从整体上制定统一的规划和发展政策,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6、政策引导不够。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对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要象发展工业一样重视,才能把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起来。二是政策引导不够。在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方面,缺乏政策引导,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还有待加大。

三、加快推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1、加快市场服务体系灾后重建。一是深化认识,把握机遇。一方面,我们既要增强危机意识,又要积极从危机中发掘机遇、把握机遇,一方面我们又牢固树立项目意识,努力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工作。二是尊重科学,统筹推进。在灾后恢复重建和重大项目建设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科学制订规划、统筹推进建设,确保又好又快。三是加强协调,加快建设。要建立专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审批、资金筹措、建设用地、环境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严格落实促进项目开工建设的相关政策,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加快建设。四是严格管理,严肃纪律。要严格质量管理,每个项目都切实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项目的规划、建设标准、设计方案和国家技术规范,力争把每一项工程都建设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2、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强力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按照“续建项目提前完工、新上项目提前开工、储备项目提前立项、前期工作提前完成”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分解细化工作目标,落实重点建设项目的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加大统筹协调和要素保障力度,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督促检查、定期通报、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做出积极的贡献。二是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今明两年再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重点建设村级店,切实扩大农家店覆盖面,2009年,全市新建和改造1000个农家店,其中直营店建设比例不低于50%,确保农家店基本覆盖全市所有的乡镇和行政村,初步形成农村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回收、农业生产资料、商务信息服务、村民生活服务的“六大”新型流通网络体系。

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支持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为生产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以两个市级商贸物流园建设为龙头,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开展运输、仓储、装卸、分类、包装、加工、配送等一条龙服务,发展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物流体系。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技术改造投入,完善功能,培养人才,提高现代物流的组织及装备水平,促进传统运输、贸易服务业由经营型向综合物流服务型转变

4、加快启动乡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启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整合全市现有农产品流通、加工、仓储等资源,利用3—5年左右时间,各县(区)新建或改造一个上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一户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省双示范工程),带动全市100个左右乡镇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初步形成通畅的农产品流通网络。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加强信息系统、检验检测系统和冷藏保鲜、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物流配送等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进产销衔接。

5、加快实施市场服务体系“十个一”工程。按照定位准确、布局合理、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原则,积极培育发展城市区域商业中心,提升商圈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到2011年,各县(区)基本实现商贸“十个一”目标,即至少培育一个中心商圈(销售金额3-5亿元)、一条商业特色街、一个综合批发市场、一条餐饮娱乐夜市、一个商业示范社区、一批物流配送中心、一家龙头商贸企业、一家三星级宾馆、一家餐饮名店、一批星级农家乐,以满足区域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商业可持续发展。

6、加快制度、规划建设进程。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快制度建设进程。一是建立规划的实施机制。根据《*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立年度跟踪监督制度、中期评估制度和终期检查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分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要与规划协调一致,市场服务体系的重要建设项目,应符合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和领域。各县(区)要尽快启动商业网点编制工作,充分考虑市场培育发展的规律性和中长期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全市的大局,按严格把关,谨慎布点。杜绝“先上车后买票”、“先建设再规划”,赶时间,追求短期效应的倾向。二是加快政策研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尽快研究出台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发展秩序。

四、加快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要健全组织领导。成立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市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协调解决市场服务体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要加快整体规划。对全市市场服务体系和商业网点情况进行普查和评估,聘请专家高起点编制市场服务体系发展总体规划,把服务半径做大,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第3篇

一、婚庆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受市场经营主体自身实力、从业经验、仪器设备、收费标准、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不同市场主体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质量也不相一致。部分资质健全、从业经验丰富的市场主体给消费者提供的婚庆服务质量相对较高,而部分无照的“黑婚庆”和实力一般的“草台班子”服务质量则无法让消费者满意。

(二)消费纠纷相对集中。仔细梳理2010年度婚庆服务行业投诉,发现消费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质量较差,婚庆公司未依照合同履行承诺;二是合同条款涉嫌侵权;三是收费项目不透明,质价不符。2010年,荣成市消费者协会共调解婚庆服务投诉47起,其中服务质量投诉18起,霸王条款等合同类投诉15起,价格收费类投诉7起,其他投诉7起。消费投诉呈现明显集中的趋势。

(三)市场经营秩序混乱。由于婚庆服务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目前为止尚未成立行业协会。大部分市场主体都是半路出家加入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法律法规知识贫乏、自律意识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利益的驱使下,市场主体欺诈消费者现象时有发生。总的来说,婚庆服务行业尚处于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经营秩序较为混乱,亟待政府部门进行规范。

二、婚庆服务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市场主经营体违反注册登记规定。一是无照经营。调研发现,某些提供婚庆礼仪的市场主体属于典型的“黑婚庆”,一般只有一个或两个从业人员,一台简陋的摄像机,未办理任何登记手续。个别提供汽车租赁的市场主体也涉嫌无照经营:如由某品牌汽车车友自发组织的车会友在未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的情况下对外提供婚车租赁服务;二是超范围经营。如个别酒店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为“主食、热菜、凉菜、酒水及饮料销售、住宿(凭有效许可证经营)”,可在承接婚庆喜宴的同时,还对外提供婚庆礼仪服务,涉嫌超范围经营;三是冒用公司名义经营。部分性质为个体和个人独资企业的婚庆服务市场主体以“婚庆公司”的名义对外宣传或承揽业务,涉嫌冒用公司名义经营。

(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由于婚庆服务行业门槛低,对专业要求度不高,再加上市场主体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措施跟不上,使得目前婚庆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往往无法给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婚庆行业的整体发展。

(三)行业之间恶性竞争较多。由于婚庆行业市场主体数量爆发式的增长,同行之间为争夺市场、承揽业务,往往存在恶性竞争行为。一是虚假宣传,夸大自有实力,对消费者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诱骗消费者购买其服务;二是诋毁竞争对手,散播不利于竞争对手的信息,损害对手声誉,市场经营秩序较为混乱。

(四)合同欺诈损害消费者利益。一是霸王条款为难消费者。如个别酒店规定,凡在其酒店预订婚庆喜宴,必须打包接受酒店提供的婚庆礼仪服务,否则不接受消费者喜宴预订;二是合同条款约定不明,婚庆服务缩水严重。有的婚庆公司与消费者签订的服务合同约定:“公司租赁给新人婚车6辆,并负责为新人提供婚车鲜花装饰”,消费者按租赁6辆婚车加上6个车用装饰花篮的价格将款项付给婚庆公司,但婚庆公司却利用合同漏洞,只给消费者提供一辆婚车的鲜花装饰;三是婚庆商品概不退换。很多消费者在预定上述婚庆商品时为保险起见,往往多订一些,等喜宴结束,想将剩余的烟酒、喜饼、喜糖等退还给婚庆商店时,对方往往拒不接受。

(五)收费标准弹性极大。由于婚庆服务属于居民服务业,婚庆公司如何收费完全按照市场行情,加上整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收费弹性极大。一是每逢结婚黄金季节,如五一、国情和元旦期间,新人扎堆结婚较多,婚庆公司往往大幅度提高婚庆服务的价格;二是各婚庆公司之间,提供同样服务所收取的费用也有很大差别,同样是礼仪主持,有的婚庆公司只收取600元,有的却高达3000元。

(六)服务转包致使质量打折。“五一”、国庆期间新人扎堆结婚,一些知名的婚庆公司每天可以接到十几、二十几个婚庆礼仪服务订单。可由于人员、设备有限,婚庆公司可能只具备向消费者提供五单服务的能力。婚庆公司自然不想讲到嘴的肥肉再吐出来,这个时候他们往往选择将剩余的订单转包给外面的婚庆“游击队”或缺乏专业性质的“草台班子”。这些被转单的消费者所消费的婚庆服务质量可想而知。

三、工商部门在婚庆市场监管中的主要困难。

(一)法律盲区造成监管失位。由于目前并没有调整和规范婚庆行业的全国性法律和法规,导致工商部门对婚庆行业进行监管时,只能针对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等消保方面法律法规对婚庆市场主体进行适当约束,处罚力度有限,惩戒效果不佳。

(二)查处欺诈行为取证困难。工商部门在查处婚庆公司欺诈消费者行为时,受供消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合同条款约定不明、消费者未保存书面合同等因素影响,工商部门调查取证相对困难,严重影响执法监管效果。

(三)服务质量缺乏统一衡量标准。由于婚庆服务属于典型的居民服务业,服务质量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以婚庆现场摄影服务为例,新人和婚庆公司之间约定婚庆公司服务全程摄影,将新人结婚仪式的场景全部拍下来,以作纪念。婚庆公司确实将新人结婚仪式的场景全部拍了下来,但因为摄影机质量不佳、摄影师技术有限和会场布局不合适,拍摄效果十分不理想,跟消费者预期差别极大。可由于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工商部门无法判定婚庆公司违约。

四、工商部门加强婚庆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市场主体的规范力度。一是规范市场主体资格。建议对婚纱影楼、婚礼服务公司、婚庆用品店、鲜花店、汽车租赁公司等与婚庆活动相关的经营主体定期检查,严厉打击无照经营的“黑婚庆”,对兼营或超范围经营的市场主体,责令限期整顿或变更登记。二是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严肃查处婚纱影楼、婚礼服务公司、婚礼酒店不履行合约,漫天要价、野蛮服务、婚宴霸王条款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规范市场主体宣传行为。对在婚纱影楼、婚庆用品经营场所张贴的宣传图片和广告进行检查,对虚假宣传或含有误导性词语的婚庆广告坚决予以查处。

(二)加强对合同文本的规范力度。根据当前婚庆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议由工商部门统一制定《婚庆服务合同》样本,对婚庆公司和消费者各自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对婚庆服务的具体内容、类别、方式、期限、标准和费用做出详细规定,并对家政婚庆服务工作中出现的合同纠纷处理、事故责任追究、人身财产损害赔偿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三)畅通举报投诉渠道。选择典型案例曝光,通过媒体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同时,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机制,增派专人24小时接听消费者投诉,对举报案件及时予以核查、反馈,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四)成立婚庆行业协会。建议由工商部门牵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联合民政、劳动保障和个体私营协会等职能部门,组织婚庆市场主要成员成立婚庆行业协会。建立健全婚庆服务从业人员配套服务体系,开展婚庆服务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行业准入制度,统一婚庆服务标准,实行持证上岗。推行行业自律,加强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开展“诚信婚庆市场主体”评选,促进婚庆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4篇

美国市场调查机构Jupiter Research新近的报告显示,分得美国在线旅游市场最大收入份额的,并不是美国最大的在线旅游预订网站Expedia(类似于中国的携程),而是Google、Yahoo这两大搜索引擎,Expedia仅名列第三。

而正处在网络旅游成长期的中国市场,通过网络搜索而带动的旅游业务,也已开始争夺一些传统的网站式旅游服务市场。

网络改变传统旅游市场

据国家旅游局的2004年旅游市场年度报告显示, 2004年全年旅游的总收入达到了684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的5.01%。据预测,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省略数据统计,自7月上旬以来,百度用户流量已超越新浪,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9月的《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城市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逐渐上升。以北京为例,86%的北京网民使用搜索引擎。在用户上网的天数里:39%的用户每天都会多次用到搜索;55%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搜索;超过80%的用户每周至少会用到一次搜索。在搜索引擎的选用上,更多的网民倾向于百度与GOOGLE,两家公司合计的市场份额在北京和上海均超过80%的市场份额,而百度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市场份额均超过GOOGLE。以北京为例,百度在北京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10.8个百分点,上升至52%,而GOOGLE的市场占有率为33%。

案例篇:搜索实现消费者与企业的对接

“根据目前百度竞价排名给我们带来的效果,我们公司以后肯定会一直使用百度竞价排名,除非我们不做旅游了。”南京旅游热线散客部门经理王美娟女士对竞价搜索的营销效果非常满意。南京旅游热线主要经营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等业务,并且承办各类团队会议、展览会以及各种形式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专项旅游业务。

销售业绩的提升是一个硬道理。简单地说,百度的“竞价排名”是一种按效果付费的网络推广方式,由百度在国内率先推出。企业在购买该项服务后,通过注册一定数量的关键词,其推广信息就会率先出现在网民相应的搜索结果中。每吸引一个潜在客户访问,企业只需要为此支付最低3毛钱的费用。如企业在百度注册“张家界旅游”这个关键词,当消费者寻找“张家界旅游”的信息时,企业就会优先被找到并显示在搜索结果靠前的位置,百度按照给企业带去的新客户访问数来收费,没有达成访问的不计费。由于投资回报率高、针对性强,而且效果非常明显,百度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营销平台。

对此,王美娟认为:“访问百度的网民,他们的教育程度以及收入程度普遍都比较高,购买力比较强。而能成为我们游客的人,也应该是相对来说比较有文化、比较有经济实力的一群。从这一点来说,百度覆盖的人群恰恰是我们公司的诉求对象。另外一方面,百度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用户覆盖非常高,只在百度做竞价排名,就能影响到绝大部分网民,投资性价比高。”

网络营销专家指出,旅游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之分,对于推广方式的灵活性要求较大。比如在黄金周,就需要关键词的排位放在前面,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时添加、减少关键词,并适当配合其它的广告形式,比如网络广告、平面广告等。由于百度的竞价排名具有按效果付费、针对性强、不限关键词、以及可以分地域投放等特点,比较适合众多旅游行业整个产业链各类企业的营销需求,百度竞价排名对于这类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相关链接:在线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

一位资深电子营销专家认为,在线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模式的环节包括四个方面:寻找信息、分析信息、制定计划和实施购买。

Forrester Research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为期两周的调查中,有73%的消费者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旅游方面的相关信息,其中超过75%的消费者使用分类术语检索,而不是旅游服务提供商的品牌名称(图表1)。

该项研究还表明,大多数在线旅游消费者使用搜索引擎来搜索目的地相关方面的信息,排在第二位的是旅游服务优惠和促销信息。另外还有旅游价格方面的信息,超过半数的个人和单位旅游人士搜索旅游价格信息(图表2)。

同时,Forrester Research的调查发现,很少有在线旅游消费者使用分类检索方式检索信息,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类信息的存在。

另外,根据Nielsen/NetRatings的研究,当消费者从收集旅游信息转向制定旅游计划时,有54%的人开始使用在线旅游服务网站,这是因为这类网站可以提供“一站完成”式服务的便利。

第5篇

提到中国茶文化,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而茶饮类产品作为茶文化的现代分支,其生产企业逐渐在消费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茶产品种类以及相关的市面店铺越来越多,饮茶(新型茶饮产品)成为大众消费的主要潮流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针对茶饮企业的未来发展,结合新时代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对茶饮企业的市场进行深入地调查,再由此研究中国茶饮企业的营销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茶饮企业;市场调查;营销策略;研究

1中国茶饮企业与市场营销概述

市场营销,是指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场所,用合适的价格提供商品的一种手段,其范围内容所涉及面极广,绝非只是广告,也不是纯粹的为了市场调研,研究市场营销者往往在此混淆,故此笔者在此加以强调。通常情况下,市场营销分为三种:消费市场营销、工业品市场营销与服务市场营销。通过对消费品市场营销,即通过零售渠道直接销售给公众的特点定义,我们可以将中国茶饮企业定义为消费品市场营销的范围。对于中国茶饮企业的定义,许多研究者单调地、僵硬地以市面上的奶茶店、茶餐厅对之进行范围定义,这是不对的。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与实地考察,中国的茶饮业虽在注重于快餐消费的当代,以奶茶店、茶餐厅、茶楼为主,但是也不乏茶馆、室内茶空间等的存在。而且,更有许多综合类型的茶饮企业存在,这些企业划分了功能区,例如,在大型的茶文化商城内,划分商业区、饮食区、休息区等,这些都是现在大型茶饮企业存在的多功能化、多服务化现象。笔者在此着重强调茶饮企业的分类与市场类型,是因为只有深入研究中国茶饮企业在市场上的类型,才可比较出近十年来茶饮企业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才可得出切中肯綮的营销策略,这点尤为值得注意之处。故此,笔者的市场调研创见是,以大型企业的多功能化为启示,将会引领其他企业的营销方式转变趋向,针对此,营销策略的转变,当从以开发新产品或采取某种营销方式为主,趋向于综合策略为主。

2中国茶饮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

根据市场调查,迅速做出营销策略改变,是市场营销的重点。市场上的信息是迅息万变的,如何得到信息,筛选信息,并在真实可信的信息的基础上得出初步结论,是策略研究的第一步。针对市场信息进行策略研究,再由之定出产品的开发创新方向,决定试销、实销的地点,设计销售组合,这是任何企业进行实际运营的第二步。茶饮企业在消费品型营销范围内,其决定性因素便是其产品更新与服务跟进,故此,对之进行深入的营销策略研究,包括具体的茶饮企业市场调查研究、茶饮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茶饮企业渠道营销策略研究意义重大。笔者在下文中,将对之进行深入探索,以供参考。

2.1中国茶饮企业市场调查研究

在市场调查领域,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与市场营销的目标相结合。原因在于,市场营销的目标往往便是企业的商业目标,即产品的市场份额,得到了详细的市场份额信息,进而定出详细的调查步骤,才能完满地完成市场调查活动。

一,调查目标。以中国茶饮企业为例,调查目标当定为茶饮在中国消费市场上的比例,由此可见中国茶饮业有多少市场份额。在既定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再订小目标,便是具体的营销目标,例如某种品牌的具体生产量,以实例举明,如格兰仕微波炉的营销方式,就是在既定45%的市场份额目标上,通过一系列降价措施所完成。故此,中国茶饮业在进行具体市场调查方面,不妨向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企业学习其经验。

二,详细步骤。在总体的、抽象的大目标的基础上,将之分为详细的具象的小型目标逐个解决,可以提高茶饮企业的销售效率。而且,此种小型目标策略的重要性还在于,市场是变化无端的,单纯的制定单一计划,往往跟不上市场情况的变化,而小目标却可以自主修改,例如,一号奶茶产品在市场上不受欢迎,那么在一号奶茶产品的生产线上可以减少生产,避免产品积压,增加成本支出,这是其一;又如,既定的实销地点因为政策因素会导致销售成本大幅增加,那么针对此种情况实行早已备好的B方案,可以很快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制定详细步骤的优点。

三,具体调查方法。市场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情况可以分为普查和抽查。普查耗费的人工和成本较大,只有大型企业特别是高新科技行业采用,抽查则比较适宜于茶饮类企业的市场调查。应注意抽查的人群和所用的方法。在茶饮企业方面,人群的设定,主要以青少年为主,在青少年中又以女性顾客为主,因为根据已有的二手信息,女生对茶产品情有独钟,所以人群选择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而采取的抽查方法,则可以是内部抽查,或是外部抽查。外部抽查存在成本支出大,抽查对象有时不配合的弊端,而内部抽查,又往往不能客观地看待产品,故此,如何在两者间选择契合点,是所有茶饮企业应该因时因地做出适应的事,笔者在此不能盖棺定论。综上所述,调查目标、具体步骤、具体调查方法,是茶饮企业展开市场调查所需研究和注意的三个方面。

2.2中国茶饮企业的产品营销策略

无论研究何种企业的营销策略,首先都要从其产品着手,而结合茶饮企业对于产品的依赖度,研究其产品的营销的策略。其实产品的营销策略,不外乎分为产品的制作,产品的定价,以及产品的销售三个主要方面。下面,笔者将围绕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其一,产品的制作。产品的定义极广,既可以是成型的商品,亦可以是不成型的服务,但是严格来说,服务亦可以定义为商品。在论述茶饮市场时,笔者注意到,商品市场是无时无刻在产生变化的,就像流水般不会滞留。故此企业产品的制作,亦应不断创新,以此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在制作新产品的过程中,市场调研的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简直是中流砥柱。笔者认为,新产品的制作:1.要符合科技的未来潮流;2.要符合消费者的现时心理,过时、过于新异的产品,大部分消费者都不会有好感;3.要考虑销售量与成本的关系。而这三个重要信息,都要从市场调查中得到,故此前文中论述市场调研的重要性,从此处可以发现,亦可相互佐证。其二,产品的定价。价格战几乎成了现代企业必打的一战。但是据笔者分析,价格战的打法,则根据不同企业有不同体现。在大型高新科技企业上,体现为高定价,缓降价,稳低价;而在茶饮企业上,笔者认为亦应高定价,缓降价,但是不要稳低价。首先,茶饮产品,例如红茶类饮料,其内部价格弹性的变化小,通俗来讲,其价格幅度变动的大小都不会对消费人群造成太大影响,这点与手机企业是不一样的。故此,茶饮企业的定价,可以偏高。其三,产品的销售。此处的产品销售不等同于市场营销,只能说包含于市场营销之中。茶产品初期的销售,以试点营销为主,例如宗庆后在测试哇哈哈奶茶时,便选择只出一条生产线,试点定点并且是免费提供来促销其产品。

2.3中国茶饮企业的渠道营销策略

前面从理论层面,深入研究了市场营销的各个方面,即茶饮产品的市场,市场调查方法,以及具体产品制作与促销策略,在此,笔者将以实际方法论述茶饮企业实行市场营销的渠道。第一,产业促销。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因为茶饮企业所卖的茶类产品,不管是奶茶等新型产品,还是绿茶、红茶等古已有之的产品,都包含了一定的茶文化在内,因此在产品现场,一定要结合茶产品的文化内涵。而在之前,也可以采取饥饿营销策略。第二,消费者促销。此处重在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与服务方式。在茶饮企业中,生产茶产品,所考虑的不仅仅在于茶产品,而更应注重于茶产品的售后服务等。甚至,相较于茶产品本身的促销,研究如何使茶产品门店为消费者所接受,更显得实际与合理。第三,贸易促销。茶饮企业作为生产企业,除非极大型的茶饮企业,不然其生产端与销售端是要区分开来的。那么,研究如何同零售商和批发商连线,并说服他们销售茶类产品就是贸易促销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在此阶段,亦要强调茶饮产品的文化性,则茶文化的内涵,如此更可使零售商和批发商发现茶饮产品的内在市场潜能。

3结束语

茶产品中包含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涵,因此,在当代对之进行创新性的加工发展,使之重受大众喜欢,成为日常饮料中的主要潮流,既是商业行为,亦是文化传播行为。中国茶饮企业作为肩负传播茶文化与打造中国茶文化品牌的企业,任重而道远。在新时代的全球性经济竞争下,中国茶饮企业唯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才能屹立于全球茶饮企业中而不败。

参考文献:

[1]王慧.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消费导刊,2010(2):89+91.

[2]吴佩耘.后WTO时代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3):8.

[3]李雪岩.中国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的营销策略探索[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5):18-23.

[4]汪五一.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32-35+150.

[5]彭雷清.谷一茶饮市场调查报告[J].销售与市场,1995(8):44-46.

[6]毛国勇,洪长青.全球经济紧缩形势下出口型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09(15):54-56.

[7]张大义.论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改革与开放,2009(11):107-108.

[8]王骢.我国茶饮料企业市场营销策略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3(8):28-29.

第6篇

一、国内外家电维修服务业发展现状

1、家电维修服务业发展概况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粹的制造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中维护保养、物流与营销等服务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使得在价值链中,利润发生了从中间加工制造环节向上下游服务环节转移的趋势。这一趋势在家电行业也越来越明显。在家用电器专业连锁销售的企业中,有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不仅把销售作为主营业务,而且开始把家用电器维修服务作为主营业务,通过股份制、特许加盟连锁经营的形式,深入到维修服务市场,力求抓住市场新的盈利契机,从而促进了家电维修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电子电器维修服务行业正处于全面发展的上升时期。根据中国家电维修行业协会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家电服务维修行业的总体水平仍偏低,服务维修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营能力弱化。全国家电服务维修部年营业收入20万元以下的占59.9%;100万元至500万元的占9.9%;1000万元以上的仅占4.3%。营业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含50平方米)的占20.5%;10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占32.6%;500平方米~800平方米的占1.4%;1000平方米以上的仅占1.9%。在从业人员中,管理和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0%~80%,其他人员占20%~30%。

目前的家电售后维修服务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厂家委托商家的维修站对顾客提供该产品的售后服务,一些中小品牌企业大多采用这种方式;二是厂家投资建立售后服务站,直接向顾客提供售后服务。大品牌企业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也多委托特约维修站。

2、家电维修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家用电器行业已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随着用户数量的激增,特别是许多城市家庭的家用电器进入了“更新换代期”,越发使得家电售后服务的问题凸现出来。

(1)行业散、小、乱、差,市场秩序混乱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家电维修市场的经营额达上百亿元,但是与家电制造业和销售业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的情况明显不同的是,家电维修业多年来的散乱格局仍未得到改观。目前,在上百亿元的大家电市场中,由厂商建立的成系统的售后服务机构仅占20%左右的市场份额,初具业态雏形的连锁维修商在依附或独立于生产企业之间游离,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众多的个体维修店不是夫妻店就是师傅徒弟店。此外,还有更多的无证、无固定经营场所的维修者。

(2)维修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这类问题多发生在一些资质不高或者根本没有维修资质的维修部身上,修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根本不具备上岗资格。据中国家电维修协会的《家电服务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基本状况抽样调查报告》显示,维修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高中以下学历者高达80%以上(见表1)。而且现有培训设备和师资水平落后于家电行业发展至少2019年,特别是高端产品工作原理及维修技术培训教材严重滞后。同时,维修技术差还表现在无法正确诊断故障。甚至一些厂家的专业售后维修人员对自家的产品的“病情”也往往“诊断”不准。随着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故障的查找、定位和排除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亟需维修人员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3)家电维修存在欺诈行为

由于家电专业性较强,一般消费者缺乏家电方面的知识,许多维修人员在提供维修服务时存在恶意欺骗消费者行为。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偷换原装元件再卖钱。这类事件多发生在新机型上,维修人员在维修时把进口原装或新零件,换成国产的或陈旧的,而换下的零部件重新卖钱。二是虚列部件索取维修费,一般本来有些10元20元就可以修好的小故障,而一些维修部总会以种种借口开机检查,列出一系列故障,以获取更多的维修费。三是虚假宣传。一些家电维修企业捏造一些子虚乌有的概念糊弄消费者。

(4)产品售后难保障

一是企业倒闭后维修商难找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家电行业中因企业倒闭、并购、重组等引发的品牌消失为数不少。品牌消失后尚在包修期内的产品售后服务常常找不到维修商,成了整个家电行业的难题。二是售后服务网点难找到。表现为售后服务电话不是空号就是无人接听。许多保修卡上的电话,因换号码或其他因素,空号或无人接听已无法兑现承诺,售后服务电话形同虚设。三是地址变更通知难。在消费者中经常出现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地址上门寻维修服务,而维修网点早已迁址,导致消费者在寻求服务的时候上当受骗的事,屡见不鲜。

3.家电维修服务业发展趋势

(1)维修服务外延将不断扩展,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家电行业在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之后,新一轮的竞争形式将是服务竞争。随着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重视售后服务,把售后服务、维修服务部作为发展战略资源的企业,注重维修服务部数量与产品销售区域相匹配,维修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扩展。一般维修服务包括维修服务部、零部件供应、咨询服务、使用设计、维修服务培训学校,而广义维修服务将扩展到为用户提供最便利舒适的场所、为用户提供最恰当的结算方式、为用户提供最快速的送货安装、为用户提供最及时的维护修理和为用户提供最科学的使用保养等。维修服务将成为企业盈利的新契机,市场的潜力巨大。目前,全国家电服务市场蕴藏着100多亿元的商机。就以北京按400万户家庭计算,每户每年家电服务支出100元,则有4亿元的家电服务市场。

(2)跨国家电企业向维修服务拓展,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

面对巨大的家电维修市场,自20**年12月11日,我国电子电器维修服务行业全面向外资开放、外商开始享有独立设立维修服务机构的权利后,飞利浦、索尼等外资家电企业纷纷向维修服务拓展,加快了进入我国家电维修领域的步伐。同时,LG、夏普等外资企业产品的维修采用了外包的方式。随着外资企业在维修服务领域的大举进入,国内家电维修企业面临的将是一场实力的较量。外资家电企业具有几十年国际化的家电服务经验和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完整的服务模式,而国内企业则更懂得中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体系。双方各有所长,在家电服务方面的竞争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占有率。

(3)产品技术更新,将对维修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技术发展提高了服务质量,丰富了服务方式,也增加了服务难度。如电话、传真、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上门服务的推广,丰富了售前服务、售后服务方式,缩短了维修服务时间,但也对维修服务人员素质和维修服务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产品不断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以及改进和更新,不同的厂家不断推出不同种类、型号、批号的产品,对维修服务部和维修服务人员将提出更高要求,要求维修人员提高自身专项知识和综合技能,不断进行跟进式的专门培训并逐步积累维修服务经验,需要使用专门的仪器仪表、检修设备以及维修替换零部件。

(4)相关管理规范出台,行业发展将日趋规范化

为了进一步推进家电服务维修行业标准化工作,改变家电维修行业给人的散、乱、小、弱、无工作标准可依的局面,我国将进行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对服务商的上门服务、前台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卖场服务、结算服务、送货服务、安装服务、渠道服务等进行规范和实现标准化。《家用电器服务维修业管理标准》、《家用电器服务维修业工作标准》、《家用电器服务维修业技术标准》等系列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必将极大的推进行业的发展。同时,《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家用电器维修服务部等级评定规范》(SB/T10349-20**)正式实施,家用电器维修服务部等级评定全国委员会和地方评定机构正在开展评定工作。另外,国家正在加快制定与有关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资质规范等政策法规标准工作。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必将促进行业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家电维修业人才市场的需求

1、门槛提高急需人才

当前,整个家电行业正处于技术更新换代期,维修行业的技术门槛也快速提升。

随着这些高端产品的快速普及,提高维修技工的技术水平迫在眉睫。目前,康佳与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了国内首家家电维修技术培训基地,长期合作,培养3年制专业维修技术、服务管理人才。据了解,康佳还计划在明年再寻求3-5家大专院校的合作。

据悉,索尼、松下、TCL等企业看好此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有意尝试类似的合作项目。

2、中外品牌“跑马圈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电服务方面的竞争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占有率,这使中外家电制造和流通企业竞相争夺优质资源。

外资企业已经开始加大了在家电服务维修领域的动作力度,开始上演一场对家电维修服务企业的“收编”大战。索尼、松下、三星等跨国公司也相继宣称在中国“掌控”了数百家乃至近千家特约维修网点,并计划投资在中国建立全国性客户咨询服务中心。

相比外资品牌的“跑马圈地”,占据着强大资源优势的国内企业也在加大网络整合力度。康佳宣布启动“大拇指服务工程”服务新体系,长虹也宣布全面启动新阳光网络,进一步完善维修工程师、特约维修网点认证制度,以提高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占据渠道优势的国美、苏宁也欲分一杯羹,分别宣布启动“阳光服务工程”和“彩虹服务计划”。

三、校园内电子产品维修服务业发展现状

手机、MP3、MP4、Pad等数码产品早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这些电子产品也是很多年轻人追求时尚和个性的体现。大学是年轻人的聚集中心,大学生作为最有活力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是电子产品的重要追逐者和使用者,这些电子产品的数量更是尤为众多。这些电子产品或多或少都可能出现一些故障,但是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另外大学生时间观念较强,如果能够就近享受到较为优质的维修服务,哪怕价格较高也应该能够接受。现在大学周边的电子产品维修店面大都是主营电脑维修,并不十分专业,服务质量也不高,很多店主依靠地理位置优势,任意定价,使得同学们不太愿意在那里进行电子产品的维修。因此在大学内部开设电子产品维修店将拥有十分巨大的商业机会。而且淮南地区高校内部的电子产品维修市场也整体处于被发掘状态,如果能将“eFIX”这一电子产品专业维修品牌打响,那么其市场收益必将是十分可观的。

我们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

①技术较高,提升空间较大

②品种多样,产品多样

③规模大,价格合理

④服务态度好

劣势:

①如果投资较大,需要资金多

②产品刚投入市场,还无稳定顾客,将品牌打出需要一定的精力和好的营销策略

③经营和管理经验不足

④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市场机会:

①大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成为巨大的具有潜力的消费群体

②大学生对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的需求日易增长,不仅惠及大学生,还有学校的老师及附近的居民

③大学生群体消费能力强。

电子产品市场调查报告(二)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一月份数码摄像机产品品牌榜的情况,同数码相机市场多家厂商平分市场的情况略有不同,DV产品中数码电子领域的霸主索尼在这里占有绝对优势。凭借着雄厚的资金支持,索尼的产品在性能研发方面要领先于其他厂商,因此反映在产品性能上优势明显。同时,索尼在数码摄像机领域产品种类繁多同时还不时有新品上市,能够不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此次调查中,索尼的DV产品凭借着三十六个百分点的市场关注度排在了品牌榜的首位。

除索尼之外,还有几个厂商在这方面有着出众的研发实力,他们分别是松下、三星以及JVC。虽然论产品种类这些品牌还无法同索尼相媲美,但是单论主流产品性能方面他们旗下的产品也都非常出色,在技术水平上可以与索尼相抗衡。这次调查中这三个品牌产品的市场关注度也都超过了十个百分点,分别以百分之十四、百分之十三以及百分之十的关注度比例分列二到四名。

此外还有一些品牌的产品凭借着出色的产品性能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关注度。这些品牌分别是佳能、夏普、东芝、日立以及理光他们所占的市场关注度比例分别从八个百分点到两个百分点不等。除上述品牌之外,其他品牌的产品能够获得的市场关注度极为有限,这次调查表明其他品牌产品的总体关注比例仅为百分之四。

不同像素产品市场关注程度对于数码摄像机而言,产品的像素等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呈像质量,因此这一指标往往会成为人们选购这类产品时的首选因素。然而由于显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的限制,一般一款一百万像素等级的数码摄像机产品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反映在产品市场关注情况方面,一百到两百万像素等级的DV产品占有着绝对的优势。在这次调查统计中,这类产品获得了四十七个百分点的市场关注度,排在各类像素产品之首。

此外,由于价格方面的限制,一百万像素以下等级的DV产品也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从上面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这类入门级低端产品的市场关注程度也很高,达到了三十八个百分点。可见消费者在选购这类产品时表现的还是非常理智的,实用性以及高性价比才是他们追求的重点。

对于两百到三百万像素以及三百万以上像素级的高端专业产品来说,现在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还不在这些产品身上,这类产品只属于特定的专业发烧级用户去选择。这两类产品的市场关注度情况分别为六个与九个百分点。不同光学变焦倍数产品市场关注度。

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一下不同光学变焦倍数的数码摄像机产品的市场关注度情况如何。一款产品光学变焦的倍数越大,就能够保证再不损失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拍摄到更远的距离。因此对于每一个消费者来说都希望去选择一款更高光学变焦倍数的产品,但是这也意味着更高的资金投入,所以对于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来说,一款具有十倍或十二倍光学变焦能力的DV产品已经足够用了。

这次调查统计的结果也能够客观的反映出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具有十倍光学变焦能力的DV产品在这一段时间内还是具有极高的人气,所占的市场关注度已经超过了半数以上,达到了五十四个百分点之多。可见大多数消费者在选购DV产品时还是本着够用就好的原则,而并非一味追求高性能。

除此之外,十二倍光学变焦能力的DV产品的市场关注程度也很高,在这次统计中占据了三十三个百分点的关注度份额。而相比起来,拥有十六倍以上光学变焦的产品所受到的关注度是成反比例的增长态势。其中十六倍产品关注度为百分之六,二十和二十二倍产品的关注度分别为百分之三和百分之二。

十大最受关注产品

在本次十大最受网友关注DV产品排名中,索尼一个品牌就有四款产品入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索尼产品在种类以及性能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在这些产品之中索尼最新的DCR-PC350E所受到的关注度最高,这款产品采用了331万像素的单CCD,具有10倍光学变焦能力以及120倍数码变焦,使用了顶级的卡尔蔡司的Vario-SonnarT透镜。其自上市以来就广受消费者的关注,这次更是以二十四个百分点的关注度荣登产品榜的首位。

排在此次产品榜第二和第三位的数码摄像机分别是JVC新品GZ-MC500和另一款索尼的产品DCR-HC15E。这两款产品获得的网友关注度比例分别为十七个百分点和十五个百分点,同样表现的非常出色。

第7篇

一、物流成本研究的目的

无论如何,企业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物流总成本(TotalLogisticsCosts)。我们之所以要研究企业物流管理,就是要寻求降低物流总成本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客户具有终极话语权。因此,企业要保证其市场地位,就必须尽可能满足客户服务要求。显然,满足客户服务要求的过程还受到企业投入资源的能力制约。所以,企业必须在物流服务成本和客户服务要求之间进行技术经济权衡。

对企业物流经理来说,合理的控制存货——既不能损害客户服务水平,也不能使企业因为持有过多的存货而增加成本——就成为物流管理或物流成本控制的首要任务。所以,把物流管理理解为“对处于运动(运输)和静止(仓储)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就更具有物流成本控制的操作性意义。

织梦好,好织梦

因为物流成本不是面向企业经营结果,而是面向客户服务过程的,所以,物流成本的大小就具有了以客户服务需求为基准的相对性特点。这是物流成本与企业其它成本在性质上的最大区别。

毫无疑问,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和维护客户关系的重要的战略决策资源。我们对物流成本的研究就是为了掌控这一战略资源。

二、跨越物流成本研究的障碍

由于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所以在企业的“损益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物料回运成本常常包含在货物的购入成本或产品销售成本之中;厂内运输成本常常是计入生产成本的;订单处理成本可能包含在销售费用之中;部分存货持有成本又可能包含在财务费用之中,等等。可是,如果我们不知道企业现在的物流成本是多少,所谓的节约物流成本又从何谈起呢?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是物流成本管理巨大潜力的诱人前景,另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在现行会计制度的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所以,至少是在现阶段,物流成本仍然是物流业界的一个“无法承受的爱”。

1、开发物流成本测算的可操作性模型

从物流管理理论研究或学科体系建立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物流成本是与物流管理,物流系统,物流功能,客户服务,物流信息和物流绩效等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基本概念。显然,如果没有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物流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是难以建立的。本文来自织梦

一个学界普遍认同的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概念性公式为:

企业物流总成本(TotalLogisticsCosts)=运输成本(TransportationCost)+存货持有成本(InventoryCarryingCost)+物流行政管理成本(LogisticsAdministrationCost)

显然,这是根据物流管理的基本功能活动来分类考虑的。

但是,由于物流管理运作具有跨边界(由普遍的协同运作要求所决定)和开放性(由客户服务要求所决定)的特点,使得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物流活动产生的物流总成本既分布在企业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中,又分布在企业外部的不同合作伙伴那里。从企业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来看,物流成本既与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管理有关——实现产品的场所(Place)和时间(Time)效用,又与客户的物流服务要求直接相关——作为与客户互动的界面要让客户满意。所以,即使有了这样一个看起来简单明了的概念性公式,但企业对物流总成本的准确把握实际上的难度很大。

现实的来看,我国企业物流总成本管理的概念比较淡薄,往往只关心直接的仓储和运输成本,而不考虑存货持有成本的其它部分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Mercer,2002)。这不仅是现代物流管理知识普及不够的问题,把握物流总成本在实际操作上的难度恐怕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顺便指出,基于活动的物流成本测算(Activity-BasedCosting)方法也是为了适应物流服务的过程特点和跨越现行会计制度的缺陷而被采用的。但是,这种管理会计方法的有效使用首先必须弄清楚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行为的互动关系,其次必须有一套能够控制物流活动过程的预算体系和物流服务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相配套。

如RayMundy教授(2002)给出的一个基于ABC管理原理的物流总成本计算的概念性公式为:

物流总成本=物流费用+所动用的物流服务资产的总价值x资产占用费率

虽然这一类方法为我们研究物流总成本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它们的实际应用离物流成本管理实践的要求还存在相当的距离(Bowersox,1998)。

2、跨越现行会计核算体系的障碍

尽管发达国家的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额中的比重平均在9.5~10%之间(一般认为,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在20~40%之间),但还是有专家认为这个水平不仅是太高了,而且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未来发展构成了最大的挑战(Caltagirone2002)。

更为严重的是,自从管理大师PeterDrucker(1962)首次提出物流管理是“一块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以来,已经过去整整40年。虽然从那时以来物流管理理论,企业的物流管理运作和物流服务市场均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如美国的物流成本占当年GDP的比重从1962年的14.9%降到了2001年的9.5%,同时,第三方物流(3PL)市场的份额在2001年也已经达到了6.3%的份额,即608亿美元的规模。但是,我们不无遗憾的看到,即使在美国这样一个物流管理比较成熟,其物流支出占当年GDP的比重几乎成为我们进行物流研究的唯一参照系的国家,在《工业周刊》(IndustryWeek)杂志于2002年进行的一项关于价值链(Value-Chain)的调查中仍然发现,有40%的被调查者回答说不知道本企业的物流成本是多少。不知道物流成本的大小和结构,企业管理者又是依据什么来决策降低物流成本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我们也不能过于迷信。

内容来自dedecms

由此可见,恐怕不少美国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也是采取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而且一摸就是40年。只不过河水清一些,摸的经验比我们多一些罢了。应该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利本质,市场经济体系的竞争压力和比较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美国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模糊控制能力。

这实际上也给我们的物流成本研究以启示:

(1)、物流成本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对企业物流成本数值的精确性的追求上,还是应该放在对物流成本关系的研究上呢?显然,答案应该是后者。

(2)、物流成本的总量研究不能代替微观的企业物流成本的支出研究。

正如“黑箱理论”告诉我们的:当我们由于知识的局限性还无法弄清一个系统的内部结构的时候,我们就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其行为的观察上。确定系统的输入,测定系统的输出,建立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推断该系统的内部结构。这类输入/输出关系即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系统行为之间的关系往往就是各种经验性的数据积累和模型建构,以及由这些模型给出的所谓物流成本结构或分配公式。

虽然IT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更准确的测算物流成本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但现实的来看,对物流成本的正确把握比精确计算更为重要。

3、物流成本测算的三要素

物流成本的测算,就如同企业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一样,必须要有材料——数据,工艺设备——模型,和最重要的设计——物流管理知识这三个资源要素的共同投入。如果说在物流成本的研究过程中也有管理要素在起作用的话,那就是以为企业提供物流管理决策依据为目的的三要素之间的互动权衡——物流成本研究技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的物流成本研究在这三个方面的条件都还比较欠缺。

三、物流成本总量的测算

为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物流成本总量的测算方法,我们还是选择信息披露比较充分的美国物流成本研究为例。

我们经常引用美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来评判我国总体的物流管理水平。这本身就是一种现实可行的比较管理方法——标杆管理法或基准管理法(BenchmarkManagement)。那么,美国的宏观物流成本数据是怎么测算出来的呢?

众所周知,美国权威的物流市场年度报告撰稿人RobertV.Delaney先生已经连续13年编纂出版《美国物流年度报告》(Annual“StateOfLogisticsReport”),而对美国物流成本测算的年代则已经上溯到1960年。

Delaney先生给出的美国2001年的物流总成本的结构如表1所示。

*

下面我们就结合《报告》的内容对这些数据的来源做一简要的分析,以期从中获得我们研究物流成本总量的线索和借鉴。

1、有关物流成本管理知识

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构成。这就是Delaney先生一贯所持有的物流总成本研究的基本理念。

我们还注意到Delaney先生在给出物流成本结构时,特别注明了所使用的方法来自于哈佛大学教授JamesL.Heskett博士等的专著《BusinessLogistics》第二版,还用了一个“方法论”(Methodology)这样的大词。可见该书的内容对其研究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事实上,Heskett教授等(1973)在《BusinessLogistics》一书中阐述的研究物流的方法就是系统论的方法。其主要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企业的各种物流活动之间,企业物流活动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客户服务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内在联系。所以,在考察个别物流系统要素的行为变化时,应尽可能的进行多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发现相关系统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2)、企业物流系统管理的模型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系统要素:存货设施,运输设施,物流费率和服务。二是系统关系:采购策略,产品定价策略和客户服务标准。三是系统设计:系统需求,存货模型,选址模型,调度模型和整合模型。四是系统管理:订单处理,包装和物料搬运,从此,交通和运输,组织结构,绩效评估和控制,以及跨组织边界的管理。

(3)、所谓对物流活动的系统管理就是在进行物流管理决策时,要对各种物流活动成本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在既定客户服务水平的约束下,进行有效的技术经济权衡(Trade-off)。换句话说,所有的物流活动和结果都可以换算成物流运作成本,不管是直接的运输成本,还是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还是客户“用脚投票”所产生的缺货成本。本文来自织梦

由此可见,Delaney先生在研究报告中使用“美国商业物流系统”(U.S.BusinessLogisticsSystem)这个术语,并以全部商业系统的存货管理水平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影响为始终不变的研究主题就毫不奇怪了。

2、有关数据来源

就运输成本而言,Delaney先生是直接从美国ENO运输基金会(ENOTransportationFoundation)出版的《美国运输年度报告》(TransportationinAmerica)中获取得。ENO运输基金会是一个成立于1921年的非盈利的慈善组织。该基金会的定期出版物为《运输季刊》。迄今,已经出了第19版《美国运输年度报告》(TransportationinAmerica)(2002)。其中,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包括了货主企业运输管理部门的运营费用和货物装卸费用。虽然该项物流成本的份额比较小,但该项成本是如何估计和测算的,目前还不得而知。

就存货持有成本而言,注明的数据来源包括美国商务部的“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报告”(NationalIncomeandProductAccount),《当前商业状况调查》(SurveyofCurrentBusinessMarch2002)和《美国统计摘要》(U.S.StatisticalAbstract)等。但是,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仓储成本测算时涉及到公共仓库和企业自有仓库这两块。公共仓库的仓储成本数据可以从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U.S.DepartmentofCommerce,CensusBureau)的《服务业年度调查报告》(ServiceAnnualSurveyReport)中获取。而企业自有仓库的仓储成本数据则是Delaney先生自己测算的。二是全部商业存货,包括了农业,采矿业,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批发业和零售业的数据。

3、有关计算方法

就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而言,Delaney先生自1973年开始撰写《美国物流年度报告》时起就是按照全部物流成本的4%来测算的。即用4%乘以存货持有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和。

但是,有关存货持有成本的测算就不那么简单了。Delaney先生一直是用Alford-Bangs公式来测算存货持有成本的。所谓Alford-Bangs公式实际上是一个由L.P.AlfordandJohnR.Bangs创立于1955年的企业存货持有成本的分配模型。如表2所示。

*

虽然该公式问世已接近50年,虽然后来也有许多学者和咨询机构从不同的角度或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可以使用的修正公式,如认为仓储成本的费率被低估了,而贬值和过时费率却估高了。为了防止运输成本和存货持有成本的重复计算,公式中属于企业存货点之间的或仓库内部的运输成本,以及收发货时产生的搬倒成本可以不予考虑。应该用银行年均最优惠贷款利率的1.5倍来代替6%的利率取值等(Heskett,1973)。但是,大多数研究的结论都差不多,即企业存货持有成本约为其年均存货价值的25%左右。所以,该公式是一个目前仍被普遍接受的企业存货持有成本的测算公式。

内容来自dedecms

历史的来看,存货持有成本的波动主要是由于利率的波动引起的,所以,该公式在使用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的经济环境,企业类型和金融市场条件等因素对某些参数加以修正。这里主要是对利率取值的修正。Delaney先生选择的是当年商业汇票贴现率。在计算2001年存货占用资金利息时,就是根据当年商业汇票贴现率3.8%的水平测算的。2000年的取值是6.4%。1999年则为5.1%。显然,商业汇票贴现率是一个比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低的资金占用成本费用率。这种与存货变现能力相关的考虑似乎比银行贷款利率更符合企业资产管理和存货流动的实际情况。相应的,存货持有成本占存货价值的比例从1999~2001年分别为24.1%,25.4%和22.8%。

事实上,虽然Alford-Bangs公式是针对存货持有成本所给出的测算模型,但是其中所传递的思维方式和成本分配结构却对后来的物流成本研究,以及物流绩效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关于该公式的扩展的应用我们在本文的后面部分还会提及。

四、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规模的测算

随着企业竞争战略的变化和物流管理运作方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和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将不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范畴的物流业务外包(Outsourcing),使得所谓专业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ThirdPartyLogisticsServicesProvider)市场逐步形成。所以,从物流服务运作的市场关系来看,在美国的制造业和分销业所支出的9700亿美元的物流总成本中,有一部分是支付给了第三方物流公司。换句话说,物流成本的总量中也包括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贡献。

织梦好,好织梦

因此,所谓物流市场规模就是指第三方物流服务交易的规模,而不是物流成本支出的宏观总量。

对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量和结构的测算,Armstrong&Associates咨询服务公司的研究是比较权威的,如表3所示。Delaney先生也是直接引用其结论。

*

资料来源:10thWho’sWhoInLogistics?–Armstrong’sGuidetoThirdPartyLogisticsSerciceProviders,Armstrong&AssociatesInc.Stoughton,WI

该研究结论是基于对占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55%以上份额的38家核心样本企业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的结果。

有关数据是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自己填报名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简介》的调查问券的方式获取的。虽说是简介,但实际的内容要求却非常全面。包括公司背景,高管层人员,财务信息,资产状况(运输资产和仓储资产),所使用的信息系统,运输管理服务内容,仓储管理服务内容,国际化服务内容,其它3PL增值服务,客户群等。填报企业还可以随时进行有关数据的网上更新。

内容来自dedecms

顺便指出,该公司出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全——物流服务供应商指南》(Who’sWhoInLogistics?-Armstrong’sGuidetoThirdPartyLogisticsServiceProvider)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本百科全书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本情况、服务能力特点、优劣势比较和重大事项分析的评估报告。2002年的第10版已经从2001年的102家企业增加到2002年的130家。所包含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范围已经扩大到全球。

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测算,Mercer管理顾问公司采取的是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对我国8个行业的48个大型客户企业和至少24家知名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以及8家大企业的物流部门进行问券调查和深度访谈以后,得出了200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约为400亿元人民币的结论(2002)。

五、行业物流成本水平的标杆测算

由于直接计算企业物流成本存在着现实的困难,同时企业的市场竞争又要求建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参照系,以便对其进行控制,所以,采用标杆管理的理念,通过对企业的抽样调查或问券调查,应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来推断经验性的物流成本参考标准就成为业界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显然,建立分行业或分产品的物流成本参考标准,不仅在方法上可行,而且所给出的标杆数据会更接近企业的实际情况。

比如,Establish咨询公司就是通过《物流成本和服务数据库调查》(LogisticsCostAndServiceDatabaseSurvey)来获取行业分析数据,进而给出分行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重之标杆值的。如工业耐用品行业为7.7%;非耐用工业品行业为9.3%;非耐用消费品行业为7.6%;制药业为4.4%,等等(2000)。

迄今,该公司已经积累了包括30个行业,为期28年的基础数据。

为了鼓励企业参加调查,该公司承诺凡完成调查问券的企业都可以进入数据库,并获得一份保密的有关本行业的物流成本标杆报告。这就使得其物流成本数据库的信息量会越来越大,分析测算的物流成本标杆值的准确性会越来越高。

Establish咨询公司得出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企业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为7.65%,比2001年下降了近8%,是自1997年以来降幅最大的一年。相应的成本结构如表4所示。同期制造业企业的物流成本占其销售额的比重为7.36%,其成本结构如表5所示。

*

该公司还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制造业公司的物流成本支出水平随着产品单位重量价值的增加而下降;随着公司年销售额规模的下降而上升。

从该公司2002年调查问券的结构来看并不复杂,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公司业务性质:制造商还是批发商,所经营的产品主要是耐用品还是非耐用品;

(2)、客户:是消费者还是工业用户,营业额,发货量,发货点数目,发货线路数,订单数,和存货单位数(SKUs),运费自付和客户支付的比例等;

(3)、物流总成本:包括:a.成品运输费用,包括从工厂和供应商到配送中心的一次运输,和送到客户的二次运输;b.成品仓储费用;c.订单处理/客户服务成本;d.分销管理成本和e.成品存货持有成本(按平均存货价值的18%计算);

(4)、订货周期和成品的可得性,等。

综上所述,采用问券调查的方法来测算行业物流成本的支出水平,在理论和方法均合理的情况下,还要有长期持续一致的跟踪和积累。只有跟踪积累才能发现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内容来自dedecms

六、重要的是趋势

我们仍以Delaney先生的美国物流研究年度报告为例。

Delaney先生对物流成本总量研究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确定了物流成本总量与当年GDP的比例关系,而且在于他对这种关系的变化趋势的跟踪研究。相应的Delaney物流成本指数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1981~2001年美国商业物流系统成本

占GDP比重关系——Delaney物流成本指数的变化趋势图

对变化趋势的分析已经超出本文的范畴,故这里不准备展开对这张图的详细讨论。但根据Delaney物流成本指数变化趋势图,我们不难看出:自1981年以来,美国的运输成本占GDP的比重基本上处于平稳状态,导致物流成本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存货持有成本(ICC)。所以,对物流成本控制的重点应该是存货水平的控制。实际上,他所编纂的2001年美国物流年度报告的主标题就是《高度的保持对存货的好奇心》(UnderstandingInventory–StayCurious)。

七、物流成本节约效果的测算模型

无论如何,物流成本研究本身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角度来看,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但是,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立场来看,物流成本的研究是为了进行物流服务营销。事实上,客户企业购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首先还是从节约物流成本的角度来考虑的。那么,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向客户展示其物流服务的效果呢?

根据Heskett教授等关于所有的物流活动过程和结果都可以换算成物流运作成本的观点,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个基于Alford-Bangs公式的物流成本节约效果测算模型,以期进一步拓展我们物流成本研究的思路(SRIInternational,2002)。

SRI国际研究所为了计算FedEx的服务对客户物流成本节约的贡献,首先根据Alford-Bangs公式,测算其存货持有成本费率。

该公司认为:物流管理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FedEx所递送的货品或包裹都是客户企业的存货。由于FedEx的快速运输,以及定时和“门到门”的服务,缩短了这些存货的在途时间。因此,相对于那些非快递的、非定时的和非门到门的运送方式来说,FedEx为客户节约了物流成本——存货持有成本。这些在途存货的持有成本仍然服从Alford-Bangs模型。

根据使用FedEx快递业务的客户基本特点,该公司根据美国产业分类标准(StandardIndustryClasscification)将FedEx从1993~2000财政年度的运送业务数据分成高技术产业和非高技术产业两大类,同时还认为,高技术企业产品因为过时特别快和物流运作条件要求高,其存货持有成本应明显高于一般企业产品。据此,该公司建立了这两类企业物品递送的存货持有成本结构,如表6所示。所节约的时间如表7所示。

*

由此获得使用FedEx快递服务企业的存货持有成本节约公式为:

FedEx为客户节约的存货持有成本=

包裹的价值x(存货持有成本÷365)

x使用FedEx服务所节约的时间

据此,SRI计算出在2000财年,FedEx为其美国的客户节约的存

货持有成本价值2.68亿美元,为出口客户节约物流成本5700万美元。自1993年到2000年,FedEx累计为国内客户节约物流成本11亿美元,相应的为美国出口的物流运作节约成本2.56亿美元。

在数码物流的时代就是要用数字语言来说话。

本文来自织梦

八、我们需要行动

1、物流成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但要获取这一资源必须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知识化的提炼。相对而言,一次数据的获取并不难,难的是对一次数据或二手资料的进一步细化的处理、分析和判断。所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际上是知识的不对称问题。所以,对物流成本的研究不仅要掌握调查统计理论和物流管理理论,而且要具备相应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背景知识。

2、我们需要中国的物流成本指数。对物流成本的研究,无论是在宏观总量的层面上,还是在微观企业的层面上,重要的不在于时间断面的数据测算是不是那么精确,而在于历史过程数据测算的口径和方法是不是能够保持一致,在于所获得的数据是不是具有可比性。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物流成本都实施有效的控制。也不可能对每一个物流活动环节进行精确的成本测定或分配。所以,有关物流成本的关键变量的变化趋势比其在某个时点上的绝对值更有价值。

3、尽快建立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测算规则和方法的参考标准。主要的任务有两个:一是企业运输成本的确认和会计科目单列。二是统一存货持有成本的测算原则和方法。实际上,这不仅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变革——建立以预算和绩效评估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机制。显然,我国企业目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大背景下广泛展开的业务流程重组(BPR),实行“购销分离”和“运销分离”变革的实践为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

在这个事关我国物流产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问题上,有关的行业中介组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关各方应尽快建立协调机制,设计统计框架,确定物流成本指标,统一测算方法,研究数据挖掘和组织实施物流行业信息管理工作。不要等纳入政府统计序列以后再做,或者要求政府统计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去做。

4、加强对现行国民经济统计信息体系的物流管理数据接口研究。因为我国已经加入WTO和参照国际标准颁布了新的《国家经济行业分类》(2002)标准,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参照Delaney先生的方法来测算我国物流成本总量和编制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年度报告。并以此为参照系,充分利用现行统计体系和信息系统资源,

反向研究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体系的数据结构及其与物流管理基础数据的接口,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数据剥离、补充专项调查统计和分析测算解决方案。该项工作的展开应当有经济学家和经济统计和数据分析方面的专家直接参与。

5、选定行业领先企业,通过抽样调查或问券调查的方法来获得行业物流成本的标杆数据。这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方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获得各种有关物流服务市场发展变化的即时数据提供了很方便的工具。政府部门和企业应积极资助有关的行业中介组织,期刊杂志,咨询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开展对物流管理服务市场的抽样调查和分析研究工作。此外,也要创造条件展开与国外咨询机构等的合作。织梦好,好织梦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由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已经展示了良好的效果。即将出版的由国家经贸委和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2002年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将为我们的物流成本研究提供更加翔实和全面的研究资料。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编纂的《中国物流企业名录2001-2002》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市场调查报告,并且为进一步的分类调查或深度分析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料,其价值不可低估。

第8篇

“互联网+”如何改变出展

活动第一单元的主题为“‘互联网+’如何改变出展”。

万秀网刘志刚围绕“互联网思维下的会展营销”这一话题进行了发言。首先,刘总对互联网思维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互联网思维可以分为便捷思维、免费思维、参与和表达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用户体验思维和产品与服务升级迭代思维7部分组成。“互联网给展览业带来的并非颠覆,而是规范和助力。” 刘总说。

其次,刘总还指出了目前出展行业的痛点。第一是出展企业推广手段单一。现在出展企业主要使用的推广手段无外乎电话、邮件和面谈3种,但它们分别有拒绝率高、打开率低和成本高的缺点。第二是展商议价情况严重。因为展商经常同时受到多家的报价,最终导致整体价格被压得很低。第三是信息化程度低。线下订单的操作不便捷,而且两次催款难度较大,会耽误出展企业的工作时间。第四是部分展位难出手。如果优秀的项目资源招展业绩不好,会影响到出展企业与主办机构的下一次合作。第五是参展效果不能保障。客户的参展效果掌握在主办机构手上,出展企业在这方面比较被动。

最后,刘总向大家介绍了万秀网――一个集分享大数据、分享大服务和分享大技术的全球展会曙光和营销平台。

刘总的发言结束后,《进出口经理人》杂志邱源斌主编上台演讲。邱主编先对《进出口经理人》和借展出海刊中刊进行了介绍。《进出口经理人》杂志于1988年创刊,主要介绍环球市场、展览、认证、物流、金融和电商等方面的商务方法,是一本专门为出口企业服务的专业杂志。同时,《进出口经理人》办有借展出海刊中刊。借展出海每期涉及一个主题,专门推荐适合中国企业的商业展览,并介绍提高展览效率的方法。

接着,邱主编又介绍了借展出海全媒体平台。“在借展出海QQ群中聚集了约1500位出展业专业人士,他们每天都会在QQ群中进行出展资源交流。”邱主编说,“同时,进出口经理人借展出海俱乐部在2015年了《2015世界商展100大排行榜》,这是《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社第8次这一榜单,在出口企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此外,这个排行榜的意义还在于研究大型展览排名的升降,对于研究产业变迁、发现新的展览机会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据邱主编介绍,除了出展企业CEO岁末沙龙,借展出海还会在每年3月、6月、8月和11月分别举办春、夏、秋、冬四场项目会。出国展四季项目会现已成为业内项目交流的有效平台。

邱主编又公布了《2015年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服务质量、价格和信誉依然是外贸企业选择服务商的3大主要因素。企业选择展览的首要依据是公司拓展计划。与2014年相比,展览补贴和展览费用的影响因素在2015年均有所下降,而选择新兴市场的比例正在大幅提升。”邱主编介绍道,“展后行程方面,39%的企业会跟随展团的安排,37%的企业会自行安排,16%的企业不安排展后行程,8%的企业有展后高端定制行程的需求。其中,选择高端定制行程的企业较2014年增长2%。项目拓展成为2016年企业最需要提升的方面,员工、培训、宣传推广和渠道拓展则均以17%的占比并列第2。”

随后,邱主编对“互联网+出展”进行了阐述。邱主编认为,互联网不会颠覆展览业,出展企业也不会消亡。当前,在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下,出展企业需要一个可以降低销售成本、快速对接资源的应用。此外,这个应用只有小而专才能有效解决出展业的痛点。借展出海在此背景下推出了易展平台(微信号:jzchyzpt),这是一个依托微信与《进出口经理人》29年的实力,专门为出展企业设计,实现资源智能对接的平台。

最后,邱主编对出展企业提出了关注新兴市场、用好易展平台和服务标准化3条建议。

出展形势和趋势

活动第二单元的主题为“出展形势和趋势”。

米奥兰特潘建军对中国出国展览业务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培育几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境外展会。但国务院2015年5月11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要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展会。”潘总在演讲之初,对国家政策进行了解读,“从‘几个’到‘一批’,这说明国家对会展业重视程度的提高。”

然后,潘总又对中国“走出去”办展的现状发表了见解。潘总说,中国出国展群体基本属于国际展,即具备境内招展和展商服务的能力,没有境外招商、运营和策划展览的能力;境内展群体虽然有独立办展的能力,却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略有不足。因此,企业想在出国展中独立组展,就要具备主战能力、招商能力、境外运营能力、境外服务能力和项目策划能力。据潘总介绍,当前中国出展公司在国外举办的国别展中,以合作举办的展览、展中展和米奥全球自助品牌系列展为主;而内展公司在国外举办的专业中,则以涂料协会举办的涂料展与九州汽车用品展为代表。

与前面的演讲者持不同观点,潘总认为出国市场几近崩盘。“第一,企业国际化带来的随团人员连续降低,企业获取展位渠道的多样化使商的利润点不断减少。第二,业务的低门槛带来的市场扩张迅速,处于产能过剩阶段,因此,激烈的竞争使商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第三,国际展览的兼并使源集中在少数几家国际展览公司手中,商的话语逐渐降低,佣金空间也被严重挤压。第四,出国展览管理办法的即将取消使国际展览公司自营业务出现,商的产能将进一步迎来过剩的局面。”潘总说。

对于出展业未来趋势,潘总指出,行业公益组织出国组展崛起趋势日渐明显。首先,国家对行业商协会组织改革已经明确提出要求,一业多会、政府脱钩和归会于企已成定局。其次,华南地区行业组织的成功转型成为改革行业商协会组织改革的标杆。最后,国家政策的支持已经从政府自行使用向行业组织使用过度。因此,出展企业在10年黄金近期后再次面临选择。

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上,米奥兰特推出了全球展览孵化平台,希望将自己的境外招商优势与国内组展商联盟形成优势互补,成为服务中国制造“走出去”的营销服务平台。

本单元第二个上台演讲的嘉宾是展盟国际刘京东。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刘总对全球展览情况做出总结。据王总介绍,中国近3年的出国展会数量平均为1500个,约占全球知名展会的1/3。2013年,由于国际市场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等问题,中国出展情况有所下降。2014年,虽然欧洲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中国出展情况总体还是与往年发展水平持平的。2015年,由于自办展发展势头良好,王总预计2015年中国出展情况将继续持平。

“在主办单位、产管经营、施工搭建、物流运输和配套服务组成的会展业闭环中,我们商是在主办单位中的一个分支。”王总说,“我们主要靠赚取展位、组团和搭建运输的差价营利。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既不是渠道,也不是服务,而是团队。”

王总认为,商有着多重角色。商既可以是名义主办方,也可以是导游,更可以是搭建工、搬运工。“其实,我们只是帮助企业通过展览做好业务的人。”

最后,王总阐述了“以贸促展”和“结盟为赢”的发展观念。

拉码商务符杰对2016年出展巴西做出展望。符总认为,2016年以前,中国企业出展巴西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始开荒阶段(2008年以前)、缓慢发展阶段(2008~2010年)、野蛮增长阶段(2011~2013年)和回归理性阶段(2014~2016年)。

“2016年,中国企业出展巴西的数量在2015年基础上缩减15%。”符总说,“造成缩减的原因有两方面。巴西方面,雷亚尔大幅贬值、巴西经济增长乏力和贸易壁垒依然严重等成为主要原因;中国方面,投资和出口下滑明显、企业转型困难以及参展成本高昂也是导致缩减的因素所在。”在此背景下,据总杰分析,2016年中国企业出展巴西仍在下行探底过程中。“但是,2016年是决定中国企业未来出展的关键一年。”

符总认为,未来巴西市场将迎来市场容量大、地缘政治稳定、贸易壁垒减弱、中国产品与巴西市场需求契合度高以及巴西对南美市场辐射性强五大利好因素。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出展巴西将呈现四大趋势:第一,巴西本土更多专业展将对中国开放;第二,跨国展览机构将接纳更多民资并实行市场化运营;第三,中国自办展将从综合自办展向专业自办展转变;第四,巴西本土展会配套服务水平质量提高,且服务格局将出现新旧更替。

如何提升出展服务

活动第三单元的主题为如何提升出展服务。

泰德胜物流何缅芝对物流服务的标准化和差异化进行了讲解。何总首先介绍了参展运输的服务化和规范化流程(SOP)。随后,何总以视频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世界ATA联保体系。“ATA单证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可以加快货物通关效率,减少地域间的距离感。”何总介绍道。然后,何总介绍了泰德胜物流赴客户公司一对一培训、专题讲座等增值服务。

山水股份徐晨是本单元第二个演讲者。徐总首先对山水股份做了简要介绍。接着,何总又介绍了膳食股份出境机票和境外电子业务,以及覆盖欧洲、中东、非洲、北美、南美和东南亚的部分常规强势线路。最后,徐总展示了山水股份的会展业机票及售后服务保障体系。

最后,海天国际商旅申大海表示,在企业建立10周年之际,海天国际商旅特别来此回馈客户。同时,申总表示,出展企业CEO岁末沙龙的规模从最初的30人一直发展到今天的超过200人,与所有嘉宾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为领先服务商颁奖

3个演讲单元结束后,邱主编公布了2016年“最受出口企业信赖的出展服务商”名单并为获奖企业颁奖。该奖项旨在奖励进出口经理杂志社主办的“第10届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中,广受出口企业好评的服务商。

本届最受出口企业信赖的出展服务商的获奖企业为:励展博览集团国际销售部、中展海外展览有限公司、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西麦克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恒立伟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中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领汇国际展览有限公司、长城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嘉诺展览有限公司和厦门市盈拓商务有限公司。

质的飞跃

第9篇

外贸应充分享受大数据“红利”

总理在今年5月的大数据会议上表示,以大数据为代表的创新意识和传统产业长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结合,使新旧动能融合发展,并带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有力推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今天,数据应用能力时代就是智慧外贸时代,也是我们所说的外贸3.0时代。” 在近日举办的2016中国进出口经理人年会中,阿里巴巴集团总裁国际事业部北方大区副总经理相新风如是说。在他看来,智慧外贸可以使大数据技术在整个交易链条中得到充分的的应用,能够让企业的工作更加有前瞻性,让企业的决策能够有据可依,使企业的盈利能够更加简单,也让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变得越来越强。

相新风认为,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思维和整个交易链条等“智慧因子”构成了智慧贸易的平台。未来是整个互联网和数据系统与外贸相结合的时代,而到目前为止,外贸并没有完全地享受到数据的红利。“过去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做外贸,一笔定单完成以后,所有的单据锁在抽屉里面变成一个档案,但也仅仅是档案而已。如果这些档案能够变成数据,它将会发挥一完全不一样的作用。”他表示。

大数据能否解决当前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相新风表示,当数据一旦和企业发生关联,就会为企业提供贴心的服务。“例如,基于大数据的技术,现在在阿里巴巴每走一个订单就可以拿到1元钱贷款,每年走1000万笔就有1000万元的贷款,而且这个贷款是随支随用、循环往复的。”

硬蛋科技副总裁付可肯定了大数据对于新形势下外贸的重要性,并表示数据和知识一样,需要分享。他认为,智能需要大数据来支撑,但是真正算法已经不重要了,最最重要的是数据,只有分享才能获得,而在分享的过程中要注意信息和隐私的安全。

互联网思维下的质量管理

目前,作为智慧外贸平台的重要部分,线上外贸和跨境电商发展飞速,而互联网时代的质量管理愈来愈受到企业和消费者重视。

相新风介绍,我国外贸中小企业大约为500万家,创造了对外贸易总额的约60%,2015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48亿元。近年来,跨境电商逆势增长,2015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4.8万亿元,而到2020年将预计达到12万亿元。此外,《进出口经理人》近日的《2016年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电子商务的魅力无人能及,再次坐上“目前出口企业最需要的外贸服务”头把交椅,占比16.9%。根据报告,企业选择外贸服务商时重点考虑因素的前三名分别为服务质量、价格和信誉。

德国莱茵TUV集团大中华区市场研究副总经理郑勇表示,在智慧贸易的平台下,互联网思维首先应包含用户思维,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参与感和用户体验至上。衡量质量的指标,除了传统的测量产品的不良率、返工、保修成本之外,用户体验与参与度也是衡量质量的指标。

其次,郑勇认为企业还应具有极致思维,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例如诺基亚和iPhone的案例。诺基亚产品质量没问题,但你把产品质量做成100%就成为极致了吗?显然不是。细节是不是有人性化的设计?是不是符合客户需求?是不是超乎客户的需要?这些在未来都会成为质量管理的内容。”此外,郑勇认为迭代思维也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部分,企业应建立高效率的响应机制和灵活的柔性制造,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郑勇表示,互联网时代的质量管理应增加管理对象,用智能化的方式,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随着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的发展,质量的概念被外延,质量管理应对虚拟和现实的一致性进行验证。另外,要注重管理效率的提高。“到了大数据时代,很多工作模式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我们不需要抽取一项对它进行测试,而是对所有的产品进行全面的管控,通过数据的相关性来进行产品质量的判断。”

科技不在于高大上,而在于运用和普及

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导致全球价值链结构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中国正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计划,并鼓励企业采用创新技术,申请专利并保护知识产权,争取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梁海明表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还需调整战略思路,了解国际上的最新需求是什么,不能闭门造车;既要了解国际消费者的理性需求,更要掌握消费者的感望,打造更多读心、知心、暖心的产品。他表示,再尖端的、再具颠覆性的新科技,如果缺乏应用和普及,最终也只能束之高阁。

第10篇

论现代物流服务与企业竞争力翁心刚魏新军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作为企业顾客服务的主要构成部分的物流服务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物流服务的概念及其特性,指出了物流服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企业物流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的途径及实现合理化的步骤。关键词物流服务客户服务企业竞争力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压力。商品在进入成熟期以后,顾客对于商品的比较不仅仅放在质量方面,而更侧重于伴随商品购买所得到的服务,服务在顾客决策中已占据重要地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客户服务,去主动靠近顾客,并以顾客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服务成为企业竞争力重要表现。作为顾客服务主要构成部分的物流服务,则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竞争的中心逐步转移为物流服务的竞争。目前许多大型制造业、零售业的跨国公司,为争夺全球市场,把物流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它们也从高效率、优质的顾客服务中获得巨额利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提升和确定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保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已成为企业需要关注的重大课题。一、物流服务的内涵物流服务是企业为了满足客户(包括内部和外部客户)的物流需求,开展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结果。物流的本质是服务,它本身并不创造商品的形质效用,而是产生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站在不同的经营实体上,物流服务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1、作为客户服务一部分的物流服务从工商企业的经营角度看,物流服务是企业物流系统(LogisticsSystem)的输出,是保证顾客对商品可得性的过程。企业物流服务属于客户服务的范畴,是客户服务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这里,物流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1)有顾客所期望的商品(备货保证)(2)在顾客所期望的时间内传递商品(输送保证)(3)符合顾客所期望的质量(品质保证)日本物流学者阿保荣司教授认为,用以解释物流概念的“距离理论”强调的是物流在克服空间距离方面发挥的作用,很难反映出物流的真正目的。应该用“到达理论”替代“距离理论”。“到达理论”强调物流服务的本质是将商品送达到用户手中,使其获得商品的“利用可能性”。利用可能性等于存货服务率与配送服务率的乘积。如果存货随时能够满足订货要求,则存货服务率为100%;所订货物在按规定的时间准确送达到用户手中,则配送服务率为100%。如两项服务率都是100%,则用户的商品利用可能性也就达到100%。这个观点实际上体现了logisticssystem(后勤保障系统)内涵。现代物流对于服务要求可以用5R(5个“合适”)来表示,即将合适的产品,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到合适的地点。2、作为物流企业产品的物流服务从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角度看,物流服务就是企业的产品,其产品内容就是物流服务的内容。物流企业的服务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在能力上满足货主需求,主要表现在适量性、多批次、广泛性(场所分散)等方面;在质量上满足货主需求,主要表现在安全、准确、迅速、经济等方面。物流企业的服务市场,来自于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因此,物流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开拓市场,首先要把握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内容和特征,将物流服务融入到工商企业的物流系统当中去,树立以货主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二、物流服务与工商企业竞争力作为企业客户服务一部分的物流服务,最终要通过顾客的满意度体现出来。客户对于企业物流服务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商品的库存保有率、订货周期和配送水平等方面。不久前,日本的日经BP社长篇连载,题为“战胜中国制造——日本企业的五张王牌”。该文提出,日本制造企业要在和中国制造的对抗中东山再起,可以在先进生产方式、及时响应客户、专利技术、质量品牌、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提升潜力。零售商伊藤洋华堂认为,日本的买家不应光把目光盯在国外市场上,忽略了日本制造的优势。虽然日本生产的服装比中国货要贵得多,但中国服装产品从下订单到摆上柜台的供货周期长达三周,而日本产品则只需一周,这一优势对日本洋华堂来说极富吸引力(中国经营报,2003-06-30)。上述例子说明,在市场瞬息万变,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需求个性化日趋明显的环境下,供应商的供货周期长短,直接关系到作为下游企业零售商经营效益的高低。零售商期望制造商能够对订单做出快速反应,以便在最终消费者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所需商品,以便把握每一个商机。供货周期的缩短,还有助于需求方降低库存,节约费用支出。同样,对于最终消费者来说,希望能够在零售商那里买到品种齐全的商品,并享受到良好配送等服务。供货周期和配送服务以及库存保有率正是构成企业物流服务的主要内容,物流服务是增强商品的差异性、提高商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运作水平,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物流服务的水平决定于企业的物流系统,而物流系统的工作涉及到众多的方面,如销售预测、结点网络设计、原材料采购供应、库存管理、运输和配送等。其中的每一项工作的质量,都会影响到作为系统输出的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首先必须提高物流系统中的每一项工作质量。现代企业物流系统不仅仅是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功能”的整合结果,而是基于采购、生产、销售、物流(PD)一体化的后勤保障系统(Logisticssystem),或者说商品供应系统。这个系统相当于企业的后方支援系统,前方就是市场。企业除了向市场提供合格的、可以让消费者接受的、具备一定功能的有形商品外,剩下的主要就是物流服务。有形产品通过生产系统制造出来,而物流服务则通过物流系统(Logisticssystem)产生。因此,现代企业物流系统所涉及的工作已远远不是用运输、仓储活动等可以涵盖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运输和仓储只是实现物流系统输出的手段和工具。三、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保证具有优势的物流服务水平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在适当的物流成本下提供最优的物流服务,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随着市场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因此,合理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对顾客服务进行调查。通过问卷、专访和座谈,收集物流服务的信息。了解顾客提出的服务要素是否重要,他们是否满意,与竞争对手相比是否具有优势。2、顾客服务水平设定。根据对顾客服务调查所得出的结果,对顾客服务的各环节的水准进行界定,初步设立水平标准。3、基准成本的感应性实验。基准成本的感应性是指顾客水平变化时成本的变化程度。4、根据顾客服务水准实施物流服务。5、反馈体系的建立。顾客评定是对物流服务质量的基本测量,而顾客一般不愿意主动提供自己对服务质量的评定,因此必须建立服务质量的反馈体系,及时了解顾客对物流服务的反应,这可以为改进物流服务质量提供帮助。6、业绩评价。在物流服务水平试行一段时间后,企业的有关部门应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检查有没有索赔、迟配、事故、破损等。通过顾客意见了解服务水平是否已经达到标准;成本的合理化达到何种程度,企业的利润是否增加,市场是否扩大等等。7、基准与计划的定期检查。物流服务水准不是一个静态标准,而是一种动态过程,也就是说,最初顾客物流服务水准一经确定,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经常定期核查、变更,以保证物流服务的效率化。8、标准修正。通过对物流服务标准的执行情况和效果的分析,如存在问题,需要对标准做出适当修正。

对顾客服务进行调查顾客服务水平设定基准成本的感应性实验实施物流服务反馈体系的建立业绩评价基准与计划的定期检查修正

图1物流服务水平确定步骤四、中国企业物流服务的现状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对生产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物流环节顾及较少,可控能力有限。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大而全、小而全”等传统观念和作法,使企业物流服务水平还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1、企业内部轻视物流服务,不能上下一致遵循物流服务规定,以至物流服务水平不能与需求方达成共识,物流服务不能获得顾客满意。2、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程序不清,高层管理人员不关心物流水平的确定,一味强调低成本运作,未从全局考虑就予以确定或直接交由物流部门确定物流服务水平,责任不清。3、在物流水平的确定过程中,未能详细了解顾客有关物流方面的需求,也缺乏对竞争对手物流服务水平的了解。4、企业对物流服务外包认识不到位。美智管理顾问公司(Mercer)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2年合作完成的中国专业物流市场调查报告中指出,企业对使用专业物流公司提供物流服务的态度,仍然是阻碍专业物流供应商吸引客户的最大的障碍之一。许多物流企业在开发潜在客户的过程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自己能做,包出去干什么"。这说明许多企业可能就没有将物流外包的想法,没有认识到使用外部物流服务是提高企业自身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的物流服务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物流服务没有融入到企业的竞争战略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影响企业的目标收益和长期的竞争优势。五、企业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加卓有成效地从事物流经营活动的能力。由于企业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竞争力能力的高低,因此,如何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升物流服务水平:1、转变观念,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不应只站在供给的一方考虑,而应把握顾客的要求,从产品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由于产品导向型的物流服务是根据供方自身需要所决定,难以适应顾客的需求,容易造成服务水平设定失误,同时也无法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格局及时加以调整。而市场导向型的物流服务则是根据经营部门的信息和竞争企业的服务水平有针对性的加以制定,因而更加接近客户的需求,并能对其及时进行控制。2、开发差别化物流服务企业在制定物流服务要素和服务水准时,应当保证服务的差别化,即与其他企业物流服务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这是保证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也是物流服务战略的重要特征。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具有对比性的物流服务观念,即重视了解和收集竞争对手的物流服务信息。3、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为了谋求物流服务的高效率与高质量,必须建立一个能够迅速传递和处理物流信息的信息系统,这是物流服务的中枢神经和支持保障。利用电子化、网络化手段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实现从网络前端到终端客户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4、借助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包已成为商业领域中的一大趋势。企业越来越重视集中自己的主要资源于主业,而把辅助外包给其他企业。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已逐步将物流功能委托给外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有些公司虽然还保留着物流功能,但越来越多地开始由外部合同服务来补充。物流功能外包方式对于企业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以及降低物流成本产生了积极作用。首先,外包能够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通常被认为是企业经营中较高的成本之一。工商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由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系统,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经验,有利于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企业可以不再保有仓库、车辆等物流设施和设备,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也可转嫁给专业物流企业来承担,从而可减少投资和物流运营成本。其次,外包能够使企业获得良好的服务。专业物流企业在帮助企业提高自身顾客服务水平上,有其独到之处。专业物流企业利用信息网络和结点网络,加快订单处理速度,缩短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进行门对门运输,实现货物的快速交付,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通过其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加强对在途货物的监控,及时发现、处理配送过程中的意外事件,保证货物及时、安全送达到目的地。另外,产品的售后服务、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等工作也可由专业物流企业来承担。六、合理设定企业物流服务水平>企业对其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并不是漫无止境的,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必须以高成本作为支撑,而过高的成本势必影响企业的收益,进而会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在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时,还应充分注意物流服务水平合理化的问题。在合理设定物流服务水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物流服务应与顾客的特点、层次相符由于顾客的需求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在确定物流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制定多等级的物流服务或服务组合势在必行。企业在决定物流服务时,应把物流服务当作有限的经营资源对待,根据顾客的经营规模、类型和对本企业的销售贡献度的大小,将顾客分成不同的层次,按顾客的层次确定服务水平。2、在确定物流服务水平时,要权衡服务、成本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由于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的关系,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必然导致较高的成本。合理的物流服务水平,应使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保持平衡,并实现物流服务的整体最优。3、对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要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对物流服务的实施情况,应根据市场形势、竞争对手状况、顾客的需求、商品特性等的变化,定期进行评估。检查有无索赔,有无误配、迟配、事故、破损等现象发生,了解当前服务水平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以便做出相应的改进。【参考文献】1.詹姆士.斯托克,莉萨.埃拉姆.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3.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4.阿保荣司.物流系统.(日)税务经理协会.1991年8月

第11篇

关键词物流服务客户服务企业竞争力

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压力。商品在进入成熟期以后,顾客对于商品的比较不仅仅放在质量方面,而更侧重于伴随商品购买所得到的服务,服务在顾客决策中已占据重要地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客户服务,去主动靠近顾客,并以顾客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服务成为企业竞争力重要表现。作为顾客服务主要构成部分的物流服务,则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竞争的中心逐步转移为物流服务的竞争。

目前许多大型制造业、零售业的跨国公司,为争夺全球市场,把物流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它们也从高效率、优质的顾客服务中获得巨额利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提升和确定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保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已成为企业需要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物流服务的内涵物流服务是企业为了满足客户(包括内部和外部客户)的物流需求,开展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结果。物流的本质是服务,它本身并不创造商品的形质效用,而是产生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站在不同的经营实体上,物流服务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1、作为客户服务一部分的物流服务从工商企业的经营角度看,物流服务是企业物流系统(LogisticsSystem)的输出,是保证顾客对商品可得性的过程。企业物流服务属于客户服务的范畴,是客户服务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这里,物流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1)有顾客所期望的商品(备货保证)(2)在顾客所期望的时间内传递商品(输送保证)(3)符合顾客所期望的质量(品质保证)日本物流学者阿保荣司教授认为,用以解释物流概念的“距离理论”强调的是物流在克服空间距离方面发挥的作用,很难反映出物流的真正目的。应该用“到达理论”替代“距离理论”。“到达理论”强调物流服务的本质是将商品送达到用户手中,使其获得商品的“利用可能性”。利用可能性等于存货服务率与配送服务率的乘积。

如果存货随时能够满足订货要求,则存货服务率为100%;所订货物在按规定的时间准确送达到用户手中,则配送服务率为100%。如两项服务率都是100%,则用户的商品利用可能性也就达到100%。这个观点实际上体现了logisticssystem(后勤保障系统)内涵。现代物流对于服务要求可以用5R(5个“合适”)来表示,即将合适的产品,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到合适的地点。2、作为物流企业产品的物流服务从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角度看,物流服务就是企业的产品,其产品内容就是物流服务的内容。物流企业的服务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在能力上满足货主需求,主要表现在适量性、多批次、广泛性(场所分散)等方面;在质量上满足货主需求,主要表现在安全、准确、迅速、经济等方面。物流企业的服务市场,来自于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因此,物流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开拓市场,首先要把握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内容和特征,将物流服务融入到工商企业的物流系统当中去,树立以货主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二、物流服务与工商企业竞争力作为企业客户服务一部分的物流服务,最终要通过顾客的满意度体现出来。客户对于企业物流服务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商品的库存保有率、订货周期和配送水平等方面。不久前,日本的日经BP社长篇连载,题为“战胜中国制造——日本企业的五张王牌”。该文提出,日本制造企业要在和中国制造的对抗中东山再起,可以在先进生产方式、及时响应客户、专利技术、质量品牌、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提升潜力。零售商伊藤洋华堂认为,日本的买家不应光把目光盯在国外市场上,忽略了日本制造的优势。虽然日本生产的服装比中国货要贵得多,但中国服装产品从下订单到摆上柜台的供货周期长达三周,而日本产品则只需一周,这一优势对日本洋华堂来说极富吸引力(中国经营报,2003-06-30)。上述例子说明,在市场瞬息万变,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需求个性化日趋明显的环境下,供应商的供货周期长短,直接关系到作为下游企业零售商经营效益的高低。

零售商期望制造商能够对订单做出快速反应,以便在最终消费者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所需商品,以便把握每一个商机。供货周期的缩短,还有助于需求方降低库存,节约费用支出。同样,对于最终消费者来说,希望能够在零售商那里买到品种齐全的商品,并享受到良好配送等服务。供货周期和配送服务以及库存保有率正是构成企业物流服务的主要内容,物流服务是增强商品的差异性、提高商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运作水平,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物流服务的水平决定于企业的物流系统,而物流系统的工作涉及到众多的方面,如销售预测、结点网络设计、原材料采购供应、库存管理、运输和配送等。其中的每一项工作的质量,都会影响到作为系统输出的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首先必须提高物流系统中的每一项工作质量。现代企业物流系统不仅仅是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功能”的整合结果,而是基于采购、生产、销售、物流(PD)一体化的后勤保障系统(Logisticssystem),或者说商品供应系统。这个系统相当于企业的后方支援系统,前方就是市场。企业除了向市场提供合格的、可以让消费者接受的、具备一定功能的有形商品外,剩下的主要就是物流服务。有形产品通过生产系统制造出来,而物流服务则通过物流系统(Logisticssystem)产生。因此,现代企业物流系统所涉及的工作已远远不是用运输、仓储活动等可以涵盖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运输和仓储只是实现物流系统输出的手段和工具。

三、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保证具有优势的物流服务水平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在适当的物流成本下提供最优的物流服务,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随着市场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因此,合理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对顾客服务进行调查。通过问卷、专访和座谈,收集物流服务的信息。

了解顾客提出的服务要素是否重要,他们是否满意,与竞争对手相比是否具有优势。2、顾客服务水平设定。根据对顾客服务调查所得出的结果,对顾客服务的各环节的水准进行界定,初步设立水平标准。3、基准成本的感应性实验。基准成本的感应性是指顾客水平变化时成本的变化程度。4、根据顾客服务水准实施物流服务。5、反馈体系的建立。顾客评定是对物流服务质量的基本测量,而顾客一般不愿意主动提供自己对服务质量的评定,因此必须建立服务质量的反馈体系,及时了解顾客对物流服务的反应,这可以为改进物流服务质量提供帮助。6、业绩评价。在物流服务水平试行一段时间后,企业的有关部门应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检查有没有索赔、迟配、事故、破损等。通过顾客意见了解服务水平是否已经达到标准;成本的合理化达到何种程度,企业的利润是否增加,市场是否扩大等等。7、基准与计划的定期检查。物流服务水准不是一个静态标准,而是一种动态过程,也就是说,最初顾客物流服务水准一经确定,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经常定期核查、变更,以保证物流服务的效率化。8、标准修正。通过对物流服务标准的执行情况和效果的分析,如存在问题,需要对标准做出适当修正。

对顾客服务进行调查顾客服务水平设定基准成本的感应性实验实施物流服务反馈体系的建立业绩评价基准与计划的定期检查修正物流服务水平确定步骤

四、中国企业物流服务的现状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对生产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物流环节顾及较少,可控能力有限。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大而全、小而全”等传统观念和作法,使企业物流服务水平还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1、企业内部轻视物流服务,不能上下一致遵循物流服务规定,以至物流服务水平不能与需求方达成共识,物流服务不能获得顾客满意。2、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程序不清,高层管理人员不关心物流水平的确定,一味强调低成本运作,未从全局考虑就予以确定或直接交由物流部门确定物流服务水平,责任不清。

3、在物流水平的确定过程中,未能详细了解顾客有关物流方面的需求,也缺乏对竞争对手物流服务水平的了解。4、企业对物流服务外包认识不到位。美智管理顾问公司(Mercer)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2年合作完成的中国专业物流市场调查报告中指出,企业对使用专业物流公司提供物流服务的态度,仍然是阻碍专业物流供应商吸引客户的最大的障碍之一。许多物流企业在开发潜在客户的过程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自己能做,包出去干什么。这说明许多企业可能就没有将物流外包的想法,没有认识到使用外部物流服务是提高企业自身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的物流服务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物流服务没有融入到企业的竞争战略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影响企业的目标收益和长期的竞争优势。

五、企业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加卓有成效地从事物流经营活动的能力。由于企业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竞争力能力的高低,因此,如何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升物流服务水平:1、转变观念,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不应只站在供给的一方考虑,而应把握顾客的要求,从产品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由于产品导向型的物流服务是根据供方自身需要所决定,难以适应顾客的需求,容易造成服务水平设定失误,同时也无法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格局及时加以调整。而市场导向型的物流服务则是根据经营部门的信息和竞争企业的服务水平有针对性的加以制定,因而更加接近客户的需求,并能对其及时进行控制。2、开发差别化物流服务企业在制定物流服务要素和服务水准时,应当保证服务的差别化,即与其他企业物流服务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这是保证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也是物流服务战略的重要特征。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具有对比性的物流服务观念,即重视了解和收集竞争对手的物流服务信息。3、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为了谋求物流服务的高效率与高质量,必须建立一个能够迅速传递和处理物流信息的信息系统,这是物流服务的中枢神经和支持保障。利用电子化、网络化手段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实现从网络前端到终端客户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4、借助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包已成为商业领域中的一大趋势。企业越来越重视集中自己的主要资源于主业,而把辅助外包给其他企业。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已逐步将物流功能委托给外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有些公司虽然还保留着物流功能,但越来越多地开始由外部合同服务来补充。物流功能外包方式对于企业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以及降低物流成本产生了积极作用。

首先,外包能够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通常被认为是企业经营中较高的成本之一。工商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由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系统,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经验,有利于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企业可以不再保有仓库、车辆等物流设施和设备,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也可转嫁给专业物流企业来承担,从而可减少投资和物流运营成本。其次,外包能够使企业获得良好的服务。专业物流企业在帮助企业提高自身顾客服务水平上,有其独到之中客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信息监控系统提醒您:很抱歉,由于您提交的内容中或访问的内容中含有系统不允许的关键词或者您的IP受到了访问限制,本次操作无效,系统已记录您的IP及您提交的所有数据。请注意,不要提交任何违反国家规定的内容!本次拦截的相关信息为:

第12篇

《大数据行动纲要》的亮点与特色

首先,《大数据行动纲要》寄予大数据重要使命。国家对新兴的技术领域和产业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并对大数据在民生、经济、安全、科技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寄予了厚望,力争实现我国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的转变。《大数据行动纲要》全方位多层次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二十几个部委参与纲要编制,全方位发展大数据;中央到地方落实纲要任务,各个层面发展大数据;应用、产业、技术、数据共享等全链条发展大数据,并以产业为主体,积极布局应用引领下的产业体系。

其次,作为国家层面促进大数据应用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大数据行动纲要》涵盖大数据资源的采集、流通、分析和利用各个环节,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文件的出台为我国大数据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再次,《大数据行动纲要》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大数据产业的重视,将“推动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作为三大主要任务之一。文件充分体现了应用牵引和企业主体的作用,通过推动大数据在各行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形成成熟的技术产品体系,构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

最后,《大数据行动纲要》明确了主要任务,通过“十大工程”的方式来落实相应的任务。同时,按照《大数据行动纲要》的统筹部署,细化分解出75项具体任务,确定了每项任务的具体责任部门和进度安排,确保行动纲要的落实和实施。

《大数据行动纲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即围绕全面推动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这一总体目标,确定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二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三是强化安全支撑,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围绕这“三位一体”,具体明确了五大目标、七项措施、十大工程。

五个目标:一是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二是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三是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四是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五是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七项措施: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加快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市场发展机制、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十项工程: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万众创新大数据工程、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包括推进大数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产品体系、完善产业链和发展环境,推进工业及新兴产业大数据应用,同时做好信息安全和规范管理等的相关工作。

《大数据行动纲要》如何落实?

按照《大数据行动纲要》的统筹部署,细化分解出75项具体任务,确定了每项任务的具体责任部门和进度安排,确保行动纲要的落地和实施。未来工信部将向各地进行更细致的任务划分,协助各地认真做好行动纲要中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各地一是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合理定位、科学谋划,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二是制定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科技、人才、资金等各项资源向产业倾斜,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形成产业支撑能力。三是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效应强、影响范围广的行业和领域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充分发挥应用对产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四是加强数据资源建设和整合,避免信息孤岛和“烟囱”,促进数据资源合理有序流动,积极培育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通过中央和各地的协同推进,共同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我国大数据产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我国发展大数据的基础与优势

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国土广袤、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巨大、活跃度高、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将会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68亿,高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量将达到40ZB,其中我国所掌握的数据将占20%。

拥有广阔市场空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四化同步、两化深度融合以及促进信息消费、“互联网+”等,都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政府管理、企业经营、个人发展均需利用大数据加强创新和服务。

基于语言、文化特性的本土特色应用优势明显。依托中国语言和本土文化,在大数据领域有望再次实现互联网时代我国龙头企业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发展格局。

具备一定技术和产业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成为信息产业大国和互联网强国。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超过3.7万亿元,增长超过20%。全球10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占据4席,前30家中占30%以上。这些都为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基础。国内龙头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掌握大量数据资源的优势,不断创新和积累数据处理分析等关键技术,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优化提升现有业务、开拓新业务。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开发了数据仓库、数据库一体机等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

我国发展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信息孤岛普遍存在。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仍不顺畅,有价值的公共信息资源和商业数据开放程度低,基本处于死锁状态,无法顺畅流动。

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全社会尚未形成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科学的认识,一些地方误将数据中心建设视为大数据产业发展重点,盲目追逐硬件设施投资,轻视了数据资源汇聚、积累、处理与应用能力建设,未能主动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应用需求间的对接。

技术创新与支撑能力不足。大数据需要从底层芯片到基础软件再到应用分析软件等信息产业全产业链的支撑,无论是新型计算平台、分布式计算架构,还是大数据处理、分析和呈现方面与国外均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各行各业大数据应用需求。

数据资源建设和应用水平低。用户普遍不重视数据资源的建设,即使有数据意识的机构也大多只重视数据的简单存储,很少针对后续应用需求进行加工整理。数据资源普遍存在质量差、标准规范缺乏、管理能力弱、数据价值难以被有效挖掘利用。

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数据所有权、隐私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开放共享等标准规范缺乏,技术安全防范和管理能力不够,尚未建立起兼顾安全与发展的数据开放、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制约了大数据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综合掌握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及应用领域知识的综合性数据科学人才缺乏,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尤其是缺乏既熟悉行业业务需求,又掌握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怎么保障大数据安全?

加强基础保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广业务系统防攻击防入侵通用保护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引入并推广匿名技术、数据泄露保护模型技术等业已成熟的大数据安全保护专用技术。

加强基础保护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制定并组织实施适用于大数据安全保护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联盟规范指南,明确大数据安全保护的保护范畴、保护类型、保护级别、具体的技术保护要求和管理要求。

切实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做好大数据平台及服务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评测、应用安全评测、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军工科研生产等信息的保护。

开展大数据安全流动的风险评估和安全认证活动。建立大数据安全评估体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制定大数据安全保护的行业规范指南,组织签署大数据安全保护的行业自律公约,开展针对大数据交易平台数据安全保护状况的风险评估和安全认证活动,根据风险评估和安全认证结果大数据安全保护综合排名排序,督促行业企业做好大数据安全保护方面的自我约束工作。

采用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关键设备安全可靠水平。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信息汇聚共享和关联分析平台,促进网络安全相关数据融合和资源合理分配,提升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深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态势感知能力建设,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护和安全事件识别能力。开展安全监测和预警通报工作,加强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第13篇

现代物流企业是指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方式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合理化水平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企业制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以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的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

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和项目物流服务模式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每个行业或具体项目,物流服务是建立在对目标行业或项目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由于掌握了行业的运作特性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因此,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物流连锁经营模式和物流战略联盟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间横向联合或纵向联合的经营思想,通过行业内部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不同的经营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竞争策略和企业各自的特点,以及资源优势。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经营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

第14篇

现代物流企业是指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方式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合理化水平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企业制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以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的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

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和项目物流服务模式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每个行业或具体项目,物流服务是建立在对目标行业或项目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由于掌握了行业的运作特性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因此,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物流连锁经营模式和物流战略联盟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间横向联合或纵向联合的经营思想,通过行业内部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不同的经营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竞争策略和企业各自的特点,以及资源优势。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经营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

第15篇

现代物流企业是指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方式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合理化水平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企业制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以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的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

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和项目物流服务模式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每个行业或具体项目,物流服务是建立在对目标行业或项目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由于掌握了行业的运作特性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因此,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物流连锁经营模式和物流战略联盟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间横向联合或纵向联合的经营思想,通过行业内部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不同的经营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竞争策略和企业各自的特点,以及资源优势。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经营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