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范文

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环境监测工作要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环境监测工作要点

第1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 验收监测 问题

Webblogs for 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procedures and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 problems

ZOUMin

(Chongqing Envio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Chongqing 400084,china)

Abstract: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s the current human faces two themes. Since the 1960s, the world economy, urbanization advancement, on the one h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lso brings a series of urban energ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t some of the city'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re exist only short-term economic benefits and ignore the long-term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behavior, causes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waste of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an on-site investigation, Monitoring plan compiling, on-site monitoring, report writing and contents of th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problems and propose reports etc, for the 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fies monitoring work procedure is expounded,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opinions only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

Keywords: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problem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重要手段,是保证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并有效运行的最后一道关口,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国务院第25号[199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环保局环监字[1991]088号《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若干规定》及[2000]38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及竣工验收的有关要求。总的来说,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主要工作程序为业务委托、现场勘查、方案编写及审核、签订合同、现场监测报告编写及报告报出。

1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工作包括对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即生产设施)的勘察和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的勘察和检查,是检查建设项目是否能够开展验收监测、确定验收监测范围和制定验收监测方案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验收监测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的一个组成部分。

2监测方案的编写及需注意的问题

2.1验收监测方案的编制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方案是对一个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环评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和环保设施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测的计划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2.1.1前言部分

一般是简述建设项目和验收监测任务的由来,建设项目的历史沿革,工程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的时间,委托单位,负责验收监测的单位,现场踏勘的时间等等。

2.1.2验收监测的依据

国家和地方有关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的法规、办法、技术规定;与本建设项目有关的环保技术文件;国家、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对本项目有关的批复意见;建设项目方有关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的自检报告及委托验收监测的委托书。

2.1.3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概况,建设项目工程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情况、生产的原辅材料,主要污染源,环保设施的情况,并交代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和建议,以及各级主管部门对环评报告书批复要点及审查意见。

2.1.4验收监测评价标准和监测内容

评价标准应列出国家或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环评当时适用的和现行的)。监测内容应按照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分类,全面简要地说明监测因子、频次、监测点位布设情况,并附示意图,采样、监测分析方法,验收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等,能有监测点位照片附上更好。

2.1.5环境管理检查

项目建设初期、建设期间和试生产阶段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情况;环保设施、竣工及运行情况潜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情况;工业固液体废物处置和回收利用情况;生态恢复、绿化建设及植被保护情况;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保护办法落实情况;施工期、运行期扰民现象调查;环保组织机构及规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

2.2编制验收监测方案需注意的问题

建设项目实际建成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和初步设计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异都应在验收监测方案中列表对照说明;验收监测的执行标准要选择正确;验收监测因子和频次选择合理;环境管理检查内容要反映项目特性,筛选出主要环境因子,确定调点。

3签订合同

关于合同经费问题,我们应该根据收费标准和所测项目核定收费明细。其中收费明细应在各级环境监测部门不影响上级下达的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任务的前提下制定,并签订监测合同。

4现场监测及注意的问题

4.1现场监测情况

监测职能科室项目负责人应明确怎么监测,包括出发前定员、联系车辆、安排仪器与实验室准备,把握现场监测情况及人员安排,及时向业务室项目负责人反映产生的可疑数据。

4.2现场监测时需注意的问题

现场采样期间应经常查看工况是否正常。另外,在写报告时需要的资料在现场要及时收集,包括工艺情况、设备运转情况、环保处理设施设计参数及运转参数、环保处理设施清单、环境保护管理内容资料、文件档案检查等内容;有关敏感点监测时要讲策略,不要因为测试引起新的纠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监测职能科室现场发现问题,可以补测,业务室项目负责人应分清是本站责任还是企业责任后安排补测,如是企业责任,应收取一定监测费。

5报告内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验收监测报告应根据验收监测结果和环保验收工作的需要进行编制。前言、验收监测依据、建设项目工程概况、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意见及其批复的要求和验收监测评价标准部分的编写,除在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加入需要补充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5.1监测期间工况分析

主要交代在监测期间该厂的生产是否正常运行,生产负荷有否达到竣工验收监测要求。

5.2监测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介绍监测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执行情况和结果。

5.3验收监测结果及评价

验收监测结果,包括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废气量、年排放量等以及无组织排放监测值,厂区周围环境特别是敏感区环境质量的监测值等。验收监测由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站负责组织实施。验收监测参照标准应参照国家标准、地方现行标准以及参照执行的其他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及企业污染防治整改提供的判定标准。根据验收监测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对各种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

5.4编写监测报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设项目实际建成与初步设计、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异都应在验收监测报告中说明;验收监测的执行标准及其应用要合理;验收监测结果的评价应准确;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核算;环境管理检查结果详细、公正;发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建议。

6提出报告

报告完成后应及时制作报告的多媒体演示讲稿,并及时建档,移交科室档案管理员。

总之,随着环境管理的深化和加强,我们还会遇到新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技术,需要不断完善有关标准和管理规定,但总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客观公正的反应企业环境污染状况,有利于“三同时”制度执行,有利于控制污染,有利于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确保新建项目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工程技术措施的维持、提高和生态效益的共享性,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也可得到具体实践,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编,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1:75-80.

[2] 赵文平,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时的环境管理检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4):36-37.

第2篇

一、深入开展核安全文化宣贯推进专项行动。按照省环保厅要求,全面启动我市核安全文化宣贯推进专项行动,大力宣贯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提高核技术利用单位学法、知法、用法、守法,进一步提升核技术利用单位内部管理能力,强化其切实加强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诚信意识、敬畏意识和守法意识,同时提升环保部门辐射安全监管人员自身的核安全文化。各区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在本辖区开展核安全文化宣贯推进专项行动。

二、理顺电磁辐射项目审批管理,做好对接工作。主动适应“权力下放”后的新常态,做好与省环保厅的对接工作,制定移动基站、110千伏输变电类电磁辐射设施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管理指南,指导督促涉电磁辐射类企事业单位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预防“未批先建、久拖不验”现象发生。

三、突出重点,强化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环境安全监管。 按照我局下发的《2015年度__市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德环发[2015]45号)要求,突出重点,强化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执法,严查辐射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加强核技术单位日常监管。6-7月集中组织各地核与辐射执法人员开展联合交叉执法检查,9月对各地核与辐射工作情况督查指导。

四、积极协助省环保厅推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网级平台建设,使我市重点放射源单位纳入全省放射源在线监管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放射源安全可靠性,提高全市核与辐射监管水平。

五、抓好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继续抓好核与辐射从作业人员辐射安全与防护人员培(复)训,严格持上岗制度。争取省环保厅在__组织1期400余人的辐射安全培训班,各县(市、区)环保局要做好应参加培训人员的统计,确保100%持证上岗。

六、开展__市区电磁环境质量与电磁辐射水平调查研究,争取做好__市区电磁环境与城市规划环评试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第3篇

关键词:环境检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

0引言

当前,我国水污染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而水质采样工作作为水质环境监测的最基础工作,其规范性严重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整体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

1基本概念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中,水质采样作为一项最基础的工作,能够为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1]。因此,需要通过水质采样,质量管理来提高环境监测的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及规范性。在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环境监测数据信息能够为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数据信息,为我国改善环境的基本行为做导向,为我国水资源的快速有效发展提供一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整体水质污染治理效果的有效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人们还需要认识到水质采样管理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资质证明,在经过专业培训审核过后持证上岗,要保持优良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进一步为现场采集工作提供精准数据信息,提高水质采样精度的准确性,为我国环境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2存在的问题

2.1设备维护保养问题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之中,需要对基本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如果维护保养不到位,很容易影响水质采样工作,甚至还可能造成一些不可预估的损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及时地维护好基本设备,提升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使其认识到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在实际的设备维护检测中,还要以相关的数据作为基本参数的目标设定,保证在水质检测中,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2.2水质样本保存问题

水质采样是整个环境检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样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环境检测结果。目前样本在运输过程中破坏的概率较大,工作中样本随意存放,也会导致样本破坏,使一些基本参数发生改变,降低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

2.3水质采样点设置管理规范性问题

在开展采样工作的过程之中,需要科学地设定采样点,并确保这些采样点符合现阶段的环境准则。由于水质点设置中没有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采样过程设置随意,调研和监控过程不全面。因此,在实际检测中,水质采样参数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另外,在检测过程中,很多采样地点没有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水质进行勘测,导致水质采样准确性较差,因此,需提升水质采样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3解决措施

3.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在采样过程中,必须要提高水质采样标准,确认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落实前期准备工作,为环境监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人员要严格依照环境监管规范,明确水质采样各环节的工作要点,保证水质采样工作的顺利开展。水质采样工作要认真规范项目重点,做好准备工作,详细核对清单,通过各方面的检查,确保设备都是处于较好的使用状态。

3.2规范水质标本的保存和运输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水质的样本保存和运输要严格规范,提高水质样品的质量,确保实际环境检测的精准度。通常水质采样点与环境监测之间的距离较远,如果样本保存不合理会使参数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依照技术标准对样本进行保存和运输。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先进定位设备的应用价值,通过水质采样点的准确定位和科学管理,为后期的采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我国现阶段技术的更新升级。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的水质采样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规范水质的采样流程,完善样本保存方案,确保我国水质采样准确度和合理性,为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第4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有机会在这里发言,感到十分荣幸,同时也非常激动。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参加工作不久,就受到了领导与同事们的关心和爱护,获得了先进个人并在工作中给予信任,支持与帮助,使我能够专心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请允许我向关心,培养我的各位领导表示由衷的敬意。向一直以来帮助,支持我的同事表示由衷的感谢。

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指导,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让我有了一个发挥自己的空间,使我的各个方面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示,使我能够在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等许多方面逐渐走向成熟。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进。感谢所有同事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给予支持,协作和配合。使我能够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灰心,不气馁,积极找出不足,总结教训,解决问题。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重金属监测员,因为深知水质分析的结果关系到广大居民的用水安全。所以为了求得真实可靠的监测结果,用科学的数据说话,我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以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待分析工作,始终要秉承严谨的工作态度,当分析中出现异常的情况时,我总会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去验证分析,直至找出原因为止。回想这一年自己所做的工作,以干一行,爱一行的理念,我们踏实工作,勤奋学习。不断学习拆分岗位的工作要点和操作要点,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仪器操作水平。把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努力争取做好每项工作。。

第5篇

关键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程序;工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TK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进行实时监视和测定,它强调的是对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前、中、后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监测。只有做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才能掌握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及变化情况,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和安全隐患,及时完善防治措施,协助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下面,就主要探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有关规定

《水土保持法》第十九条规定,“……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单位应设立专项监测点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并定期向项目所在地县级监测管理机构报告监测成果”;第十六条规定,“开发建设项目的专项监测点,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接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水土保持设施符合下列条件的,方可确定为验收合格:

(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完备,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财务支出、水土流失监测报告等资料齐全;

(二)水土保持设施按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符合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三)治理程度、拦渣率、植被恢复率、水土流失控制量等指标达到了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批复文件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技术标准

;(四)水土保持设施具备正常运行条件,且能持续、安全、有效运转,符合交付使用要求,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维护措施落实”;第十二条规定,“……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报告编制单位应当参加现场验收”。

这些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法律基础,确定了开发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形式(监测阶段报告、监测总报告)和具体程序(建设和生产全过程),也对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提出了要求,即从前期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施工结束后的验收各个环节进行监控。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程序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贯穿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作为建设单位、监测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了解自己在各阶段的主要职责,以确保监测工作的实施,主要工作程序见图1。

图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程序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要点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过程监测,监测时段应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建设生产类项目还应在生产运行期进行监测。

3.1 施工准备期

(1)编写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监测单位在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后,应及时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相关资料,建立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本底值,编写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项目业主报送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作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正常开展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的依据。

(2)建立水土流失本底数据库

工程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监测的核心内容是水土流失因子本底数据监测,具体包括: ①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土壤容重、有效土层厚度、植被种类和覆盖度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典型抽样调查;②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水文、气象、社会经济等相关资料的收集;③对已经开工的项目,应进行项目区现状水土流失调查,对施工中遗留的水土保持问题提出整治建议。

(3)进行监测点布设

项目开工后,监测单位应按照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安排监测人员,确定监测的重点区域,设置水土保持监测点,建立监测设施。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一般有弃土弃渣场、取料场(包括采石场、取土场)、土石方临时转运场、大型开挖填筑面、施工便道、特殊地质地段以及跨河施工区域。监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扰动地表的面积、涉及的水土流失、土石方堆积形态、植被状况、水土保持设施及其布局,以及交通、通信等条件综合确定。每个监测点都要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所在水土流失类型区和监测重点要有代表意义,并注意原地貌与扰动地貌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3.2 施工期

(10了解工程进度

在每一监测时段,监测人员应对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重点是项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数量、质量以及实施效果,主要通过查阅施工和监理进度报告、环境监测报告以及与各参建单位沟通等途径来了解。

(2)现场监测

施工期现场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对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监测以及水土保持各项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调查。

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监测。施工期每个监测时段对工程各扰动类型区的扰动地表面积,挖、填、弃土(渣)方量和堆放、运移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同时对定位监测点水土流失量进行量测,对防治责任范围内各重点监测区域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监测。主要监测内容及方法见表1。

表1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监测内容及方法

注:打“√”的为可选方法。

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落实情况。通过实地调查、现场量测、查阅设计资料等方法,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主体设计中已考虑的各项措施和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特别是对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取料场、弃渣场、拆迁安置区等区域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质量和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主要监测内容及方法见表2。

表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内容及方法

注:打“√”的为可选方法。

(3)提交阶段报告

根据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监测工作告一段落后,应定期编制监测阶段报告,提交项目业主。阶段报告中应评价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落实情况,对本阶段遗留的水土保持问题提出建议。

监测阶段报告由业主报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和项目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及水土流失主要发生时段,阶段报告在土建工程施工期应分季度、年度报告编写,土建工程完工后可只作年度报告。

3.3 自然恢复期

(1)水土保持措施的运行情况调查

土建工程完成后,监测单位应在对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定位观测来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的运行情况。包括: ①林草措施布置情况,林草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情况;②防护工程自身的稳定情况;③弃渣场拦渣墙、排水沟等的实施效果;④土地生产力恢复情况。

(2)监测结果分析

通过各项内容的监测,在施工末期计算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6项指标,判断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是否达到水土保持方案中拟定的目标值。

(3)编写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

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监测单位汇总所有的数据和资料,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对各项水土保持治理达标情况进行评价,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工作的依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强调的是项目建设前、中、后全过程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监控。同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而本文只是对现阶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一个总结和探索,随着水土保持监测制度、监测技术、监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与提高,水土保持各项监测技术和方法将更具有可操作性,监测成果也将有效地指导同类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设计,将更有力地推进国家和地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农业;环境监测;安全生产

目前,若想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大力发展各种安全生产技术,就必须要提高农业生产环境的安全性,这也是农业安全生产中能够不容忽视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得出,没有一个优质、可靠的农业生产环境,就无法达到农业安全生产的要求,更是无法生产出高质、安全、可靠的农业产品,同时失去了这个基础前提,那么农业生产安全也必然是一纸空文,犹如无源之水、无土之木。

1.农业环境监测机制概述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也呈现了出巨大的变革,农业环境监测机制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在社会发展中农业环境监测机制逐步与通信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监测系统和体制,为农业生产的正常持续进行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指导基础。

1.1农业环境监测机制

随着全球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农业生产技术呈现出巨大的变化态势,逐步将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套综合、先进和现代化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集规模化、综合化、智能化、自动化和现代化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方式。在这种社会发展基础上,以设施农业为主的新型技术出现促使新概念、新思想的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目前社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一项涉及到多种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是通过将信息世界与客观世界融合一体来反应农业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要点,从而改变传统人与自然交互方式。

1.2农业环境监测机制的发展

环境监测机制也被人们统称为环境监测网络,是通过以传统的农业环境监测机制为基础,结合现有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环境监测措施。这种环境监测机制的应用是通过传感器将环境中存在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各个监测中心,并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反馈是技术人员需要的数据。截至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农业环境监测机制已经形成了有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共同组成的工作模式,其优势在于网络稳定、传输速度高、信息稳定性能好。但是主要的缺陷在于减少成本大、传感器的节点位置不固定以及对于需要变动测定的环节有着一定的制约和限制。

2.完善农业环境监测机制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我国明确的提出了发展优质、高产、生态、高效和安全的农业生产目标,并经过几年的努力和钻研逐步实现了这一发展流程。时至今日,我国农业产品质量与过去相比较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实现了安全、高产和优质的生产要求。根据总结分析,这一农业生产制度的实现其主要基础在于农业环境监测机制的完善与优化。

2.1建立农业环境常规监测建档制度

各地的农业环保监测部门,应对本地区的农业环境,做一整体而又十分细致合理的布局。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地设立常规监测点位,并定期对这些监测点位的环境因子水、土、大气等做常规监测,以便全面掌握全地区内的环境变化趋势;同时掌握了解第一手资料,包括历史的、现今的、环境背景值及水文资料、气象资料等重要相关数据,一并建档保存。有了这些资料,就可以对全地区内的农业环境的优劣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全面分析,就可以为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基地选择提供具有权威性的明确意见,将基地检测失败的可能性降到最小,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可以为突发环境事故的处理提供参考,便于其快速有效地解决。因此,常规监测,数据存档,是农田环境监测制的基本工作,应常抓不懈。

2.2建立农业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度

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农业生产基地内的工业新、改、扩建等项目工程也随之大量上马。然而,在这些工程的规划之初,往往忽略了农业环保部门的评估意见,其结果必然造成无法挽回的农业环境污染损失。因此,在农业基地内及其周边环境所开设的工业项目,农业环保部门对其是否应该存在和继续,应该具有一票否决权。这项制度是保护农业环境的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一个最有力的保障。

2.3建立重点生产基地重点监测制

目前各地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蓬勃发展。这些基地,从申报、评估、环境监测直至产品检测合格,最后准予挂牌生产,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它们的生产环境应得到绝对安全的监测和保护,其生产环境一旦遭到污染和破坏,那将意味着一个良好的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被废止,大量的人、财、物损失及各方面的负面影响都将无法弥补,损失更是难以估算。更重要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块基地是不会被允许重新申报的。为此,应在这些重点基地及其周边环境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监测制度,重点基地、重点监测、重点保护,要时刻掌握其环境变化趋势,决不能允许其环境有所恶化,更不能允许环境污染事故在此发生。

2.4建立隔离带强制管理监测制度

要想确保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安全,其周边环境的监测管理也绝不能忽视。在这些基地周边强制划出隔离带,并对其间的肥水药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上述各种安全生产基地内的农业生产,是按照各自的生产方式按规程进行生产的,其肥水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都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不会对农业环境造成危害。而其周边(即划定的隔离带区域)的农业环境内的农业生产,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主要是在用药品种、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方面,则未必都是合理的,安全的。如果不加以强制性的监控,就完全有可能对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造成危害。例如,隔离区内的农业生产中有不当的用药行为,就完全有可能通过灌溉水、空气等污染途径进入到安全生产基地内,造成该基地生产环境的污染或致使其产品受到污染。因此,在这个被划定的隔离带内,对其农业投入品及生产方式都有必要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管理,要随时监测监督,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危害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2.5建立重点企业重点监测制度

对于农业生产环境内的重点企业,尤其是曾发生过污染事故的企业,要着重加以监测。对其生产要常规监测、抽测、重点时期监测3个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一起抓,一环也不能放松。严防其跑、冒、滴、漏等污染事故的发生。

第7篇

这是一个绿富双赢的目标――惠州发展“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生态建设率先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这是一份具体而详实的工作要点――39个领域、100项任务,件件落实到各个科室。

近日,惠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黄水祥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围绕惠州市新的发展目标和今年环保工作要点,介绍当前惠州环保形势和工作情况。

目标与底气

去年2月,省委书记在惠州调研时指出,惠州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的关键时期,必须乘势而上,争先进位,尽快跻身包括佛山、东莞在内的广东发展第二梯队。他同时强调,要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绿色低碳增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保持良好生态和优美环境。

时隔3个月后,省长朱小丹在惠州调研时又指出,“惠州的生态现在领先其他地方,将来还要保持领先地位!惠州值得期待,值得等候。”

为实现上述目标,惠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加快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到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万元,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到2017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成为国家生态市,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社会要发展,生态环境要保护。从一名环保局长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惠州确实有底气实现这个目标。

一是因为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以近年来环保投入为例,高投入带来了环境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这点对于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十分重要。目前,惠州全市共建成72座日处理能力达144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些地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已超过净水供给规模。为实现“进二”目标,市委书记陈奕威提出,惠州要走“五位一体”、绿色跨越道路,实现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努力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更高水平的惠民。

二是这些年来惠州通过大项目、大基地带动,走出一条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道路。与“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小企业相比,重化工行业规模更大、门槛更高、管理更好。“十一五”期间,惠州经济总量实现1000亿到2000亿元的跨越,期间环境一直保护得很好。“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惠州过去能做到,今后也一定能做到。”

三是惠州是一个有着较好环保氛围的城市,环保工作能做到部门联动、全民参与。惠州地处东江流域,历来对环保十分“敏感”。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海壳牌石化项目建设过程亦是环境宣传和环境教育的过程,包括为保护一个鸟窝,小心翼翼处理灌木丛;花75万元为珊瑚搬家,保护珊瑚改造……这一次次环境教育,对于惠州的绿色发展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四是多年来惠州发展打下的良好环保基础。其实,在全省环保责任综合考核中,惠州连续七年排名为优秀。2013年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后,惠州全年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5,在珠三角排名第一。

思路与举措

谈到惠州今后环保工作的方向,黄水祥表示,为实现“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和“生态建设率先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奋斗目标 ,今年惠州环保工作将大力推进生态环保五项工程。

一是推进源头控污工程,倒逼发展转型升级。加强环保规划引导,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按全市10%、“两河”流域20%目标推进重污染企业清退工作。

二是推进治污减排工程,强化发展环境容量保障。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尽快实现生活污水处理一镇一厂。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确保超额完成省下达的黄标车淘汰任务;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完成24座规模化养殖场治污工程建设。

三是推进环境安全工程,保障全市环境安全。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监测监控,加强环境调处,加强环境应急管理。

四是推进环境整治工程,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实施“惠州水更清”工程,按每个镇“一年一条河”目标,推进内河涌污染整治工作。实施清洁大气工程。全面完成锅炉淘汰和改造工作,建设污染源排放过程监控系统,完成省、市控重点VOC企业废气治理,实施国华和平海电厂烟尘深度治理、深能源丰达电厂低氮燃烧改造和中海壳牌脱硫脱硝工程改造。实施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工程。

五是推进生态创建工程,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力争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乡镇30个。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开展惠城水口和仲恺潼湖农村连片整治示范工程。

黄水祥还说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地级市环保部门,作为政府组成部门,要深入有效地推进环保工作,要联系实际做好以下四点:做好规划计划;做好检查督查;做好通报报告;做好环保执法。

近年来惠州环保工作如污水处理厂建设、减排任务、生态创建、两河整治等等,都是在年初通过市政府发文部署。这需要环保部门提前做好准备。另外,还要做好检查督查,落实各项工作。目前,环保部门每月督查一次,每两月联合监察部门督查一次。

改革与创新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黄水祥认为,作为基层环保部门,推进环保改革势在必行,但同时又必须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结合惠州实际,惠州在环评和环保执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果。

比如在环评方面,政府正在制定惠州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意见。实行正、负面清单制度。对列入正面清单的项目,建设单位可直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环保局窗口登记,签盖申请单位公章后,立即办理许可手续。对列入负面清单的项目,不得建设,各级环保部门不得审批其环评文件。简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管理。实行并联审批,项目环评涉及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核意见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征求海洋等相关部门意见,环境保护部门内部审核与征求意见同步办理。

第8篇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7404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峻,且农村环境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等特征[1]。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其环境质量的恶化已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2009〕11号),同年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指导意见》(环办[2009]150号)。2014年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环发〔2014〕125号)。截止目前,全国除港、澳、台外的 31 个省(区、市)均已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

为确保在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获得准确、可靠、科学的监测数据,在监测前期就必须依据“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全程序的质量控制,以期保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潜在的风险。本文在介绍河北省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各环节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

2河北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概况

2.1“以奖促治”村庄环境试点监测阶段

河北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正式开展始于2009年的“以奖促治”村庄环境试点监测工作,该项工作一直持续到2013年,这五年期间,河北省每年在11个设区市内选取11~14个村庄作为“以奖促治”村庄环境监测试点。根据农村主要生产方式和主要污染来源,又将这些村庄划分为生态型、现代种植型、养殖型、工矿企业型和其他型等4 个类型。

按照各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相关要求,对试点村庄的河流水库、地表饮用水源地、地下饮用水源地、环境空气和土壤环境开展监测工作。自2009年开展典型“以奖促治”村庄环境质量工作以来,该省农村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部分农村环境质量略有好转。

2.2全面推进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阶段

2014年,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环发〔2014〕125号)。该方案明确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范围、对象以及具体的监测内容。河北省按照文件中的具体要求在全省11个设区市内的61个村庄开展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监测对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包括县域监测和村庄监测 2 个层次。

在县域监测层次上,以县域全境为监测区域,优先选择了已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评价与考核的县域以及参加“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所在县域。此次监测共选取20个县域进行监测,其中已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评价与考核的县域有6个;参加“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所在县域有6个。该层次上主要开展了地表水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其中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主要通过遥感手段开展监测。

在村庄监测层次上:一种是静态村庄,共11个,即每年都开展监测,用于村庄环境质量年际间比较;另一种是动态村庄,即地方根据需要每年新增的监测村庄,共50个。村庄类型,在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程度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基础上,选取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分布相对集中的代表性村庄共61个。其中生态型村庄16个,种植型村庄35个,养殖型村庄3个,旅游型村庄2个,其他类型村庄5个。从监测对象来看,具体包括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和自然生态质量。尽管该省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开展近7年,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诸如监测能力不足、监测技术体系不完善、业务化运行缺乏必要性的保障、监测村庄数量不足及缺乏代表性等[2]。

3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质量要求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从“说清农村污染源、环境质量状况,掌握潜在的环境风险”出发。为保证监测数据结果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或规范的要求,应对此项工作从技术方案的制定到技术报告编制等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必要时,编制现场工作手册以及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针对各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保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数据质量,提交科学准确的技术报告。

4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保证

4.1监测机构的资质

监测机构必须经国家认监委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取得相应的资质认定证书,并在其能力范围内开展监测活动。

4.2人员

所有从事监测活动的人员应具备与其承担工作相适应的能力,接受业务技术培训,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持证上岗,考核合格后取得上岗资格。持有上岗合格证的人员,方能从事相应的监测工作;未取得上岗合格证的人员,其工作应该在持证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完成工作,监测质量由持证人员负责。

4.3仪器设备

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监测仪器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均应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必要时可在两次检定或校准间隔期内进行期间核查。对于已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在有效期内关键部件出现故障,经修复、更换后应重新检定、校准合格后方能使用。监测分析仪器设备都应张贴表明其状态的标识,在使用前应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校准或检查。

4.4试剂及材料

监测活动中所涉及的试剂及材料在投入使用前,应做符合性检验,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4.5分析方法

优先选择国家和行业标准分析方法,也可选用国际标准方法,但应经过验证,保证其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达到相应方法性能要求;或者选用环保行业统一的分析方法,例如《土壤元素近代分析方法》等。监测分析选用的方法均应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受控和现行有效。按照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选择的监测分析方法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4.6环境设施条件

现场监测、样品采集和用于样品分析的实验室,其设施和环境条件,应满足实验室和分析方法的相关技术要求,确保环境条件不会对监测结果及人员安全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5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

5.1技术方案的质量控制

技术方案的制定是项目实施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关系到最终技术报告是否能够满足预期目标,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农村环境质量状况。

技术方案的制定,应根据《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以及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文件的要求进行编写,内容应全面、准确、科学。方案应包括任务来源、目的意义、监测范围、村庄类型、各环境要素的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方法,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指标要求、评价标准、数据管理以及组织实施等内容。如果样品需委托其他实验室进行测定时,应制定样品分析质量控制方案,向被委托的实验室提出样品测定的质量控制要求。方案经本单位人员编制完成后,经单位审核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5.2点位布设的质量控制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应根据其监测目的和要求、监测对象及污染物性质以及所选县域的环境特点和村庄的实际情况,按照各环境要素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技术要求、质量控制等规定进行点位设置。监测点位的布设除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外,还应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点位确定后,应按对采样点位逐一核查。对不满足技术规定和监测目的要求的,应及时更换监测点位。

5.3采样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

明确现场监测项目负责人。收集现场资料且尽可能全面(包括监测区域周围的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水系、土壤类型、区域气候、气象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特征、植被及生态系统情况等信息[3]);根据检测项目和实施方案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采样器具和样品容器等,以及所需的材料或物品,例如样品保存剂、吸收液、滤膜、GPS、地图等。

所有准备完成后,应有专门人员对所带物品进行清点核查,以保证能满足样品的采集工作要求。

5.4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是项目监测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实施的第一步。样品采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及技术报告的科学与准确与否。

5.4.1环境空气采样质量控制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中明确指出环境空气监测的质量控制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技术要求执行。每次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进行气密性检查;流量需校准且采样时须稳定;使用气袋或真空瓶采样时用气样重复洗涤3次,采样后应有防漏气措施;颗粒物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孔和破损,滤膜的毛面应向上,采集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3 ℃条件下冷藏保存;使用吸附采样管采样时,采样前应做气样中污染物穿透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每批样品采集过程中应保证采集10 %的现场平行样或至少2个现场空白样。

除上述要求外,实施过程中还应满足各监测项目标准分析方法中规定的质控措施要求,例如《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指出,采样时吸收液的温度控制在23~29 ℃,吸收效率为100 %。

5.4.2水质采样质量控制

水质采样的质量控制主要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执行。地表水采样断面应有明显的标识物,必要时用GPS定位核实,采样人员不得擅自改动采样位置;采样时应保证采样点位置准确,注意避开油污,漂浮物、水草等,避免搅动底部沉积物;地下水采样时应同时测地下水位,采样前应将抽水管中存水放净,泉水在涌口处出水水流的中心采样。污水采样时应调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相关情况。此外,还应根据各分析项目的具体要求实施采样,例如:细菌类、油类应单独定量采样。根据待测污染物的性质,现场采集10 %-20 %的平行样或全程序空白样。地下水、地表水和污水采样的容器应分开使用。

5.4.3土壤采样质量控制

农村村庄周边土壤采样质量控制要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保证技术规定》中的相关规定执行。按照规范的采样方法,选用合适的采样工具,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采集、包装和保存样品,应避免在施用化肥、农药后立即采样,同时保证一次性获得足够重量的样品,严防交叉污染;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农田土壤的采样点要避开田埂、地头及堆肥处等明显缺乏代表性的地点,有垅的农田要在垅间采样。在采样前清除表层植被及其根系、砾石;测定金属的土壤样品采集时不能使用金属工具和金属容器,要用竹铲、竹片采取样品;每个分点等重量采集土样,土样混合缩分后每个样品重量应满足样品制备要求。

5.5样品保存、运输与交接

现场采集的样品选用符合要求的包装或容器保存,需加入保存剂的按要求加入。采集的样品包装要完好,保证运输途中不破损,样品不受外界污染和交叉污染。样品标签应有足够的信息量且正确、完整,其中土壤标签应一式二份,一份在内,一份在外。

样品运输中的贮存环境条件应保证待测组分含量不受影响。交接时双方要对数量、标签、重量、样品的冷藏温度、采样记录或送样单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分别在样品流转单上签字。对编号不清、重量不足、盛样容器破损、受沾污的样品,样品管理员应拒绝接受、指出问题,必要时重新采样。

5.6样品分析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样品分析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或河北省技术方案中规定的方法执行。

5.6.1空白试验

每批样品至少分析1~2个全程序空白样和实验室空白样(含前处理),其检测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4]。

5.6.2准确度控制

通常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分析或加标回收样分析的方式来实现。对于有国家标准物质的项目可以直接使用质控样品控制准确度,每批样品至少分析1~2个标准物质(明码或密码)。

对于没有国家标准物质的项目通常选用加标回收样分析来进行准确度控制。加标回收试验又分为空白加标或基体加标,建议首选基体加标回收试验的方式进行,此分析结果的可信度更大。加标样分析时应和实际样品采用同样的前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分析。每批样品随机抽取10 %样品做加标回收试验。

5.6.3精密度控制

通过测定平行样品进行控制,每批进行不少于10 %的实验室平行样品分析,再加上10 %的现场平行样分析,因此样品分析过程中至少分析20 %的平行样品(明码平行+密码平行)。平行样结果的判定一般执行相关技术规范或各自方法标准中的规定限值,通常密码平行样的标准偏差可以适当比明码平行样的标准偏差略大一些。

5.6.4校准曲线的检验

应在每次分析样品的同时,同步绘制校准曲线。若确有困难且校准曲线的斜率较为稳定的方法,至少应在分析样品的同时,测定两个适当浓度(高、低)及空白各2份,分别取均值,减去空白均值后,与校准曲线的相同浓度点校核,相对偏差须

5.6.5其他质控措施

上述质控措施多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进行外部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间的能力比对或能力验证,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质控考核。

5.7数据处理

分析测试结果应以规范的格式填写,注意数据的有效位数应按相应规则进行处理,单位均采用国际制单位,现场平行或实验室平行样品分析结果取其平均值以及数据结果低于检出限时,以未检出或ND的形式上报,同时注明相应的检出限值。所有数据结果均应进行三级审核后报出。

5.8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应按照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编写,至少包含任务来源、目的意义、县域和村庄社会、经济、人口等基本状况,年度监测开展情况、不同要素环境质量状况及年际变化、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等内容。必要时,可附县域/村庄布点图片、现场采样照片或相关工作图、表加以说明情况。同时根据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及年度监测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编制该年度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报告。技术报告须经本单位审核通过后提交至上级主管部门。

6结语

第9篇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市委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大局,扎实做好项目服务,强力推进污染减排,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执法监督,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具体目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饮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高于80%;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出现危险废物和辐射安全事故。全市整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三、主要任务

(一)围绕发展第一要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充分发挥环评在优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类建设项目,要特事特办,加快审批。对重大项目,要加大与环保部、省环保局的协调联络,进一步畅通“绿色通道”。前移环评审批介入位置,对建设项目选择、选址、建设等环节,全方位地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使项目建设和企业环境管理少走弯路。

全面启动规划环评,完成X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并通过相关部门评审。严格环境准入,新建和技改项目以及各种规划等,必须按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依法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信息沟通和部门协作,促进审批、验收、监管的内部衔接和过程管理。强化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检查,重点纠正擅自变更环评批复、污染防治设施不落实或不完全落实等违法行为,对近年来一批建设项目“三同时”集中开展清理验收,提高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

规范建设项目分级分类审批管理。建立环评机构诚信档案,强化环评文件审查,切实提高环评文件质量。

(二)科学谋划,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

; 站内范文搜索 划,并分解落实责任。在市节能减排委员会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减排分解调度、检查核查、评估考核等制度,确保减排工作按时序促进。

进一步发挥骨干减排工程的作用,提高持续减排能力。督促加快蔡田铺一期续建、望塘二期、十五里河等污水处理重点工程建设进度,确保龚响堂等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建成XXX联合发电公司2台350MW发电机组脱硫项目。实施清洁生产,争取安徽佳通等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支持企业以“以新代老”“以大代小”方式,更新改造生产工艺或污染防治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严格管理减排。实行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总量管理,把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落实污染物总量来源,建设项目不得审批。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完成水、气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提高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严肃查处偷排漏排等违法排污行为。继续配合做好结构减排工作。

(三)着眼于基本不让一滴污水进入巢湖,深入抓好水环境治理。

评估《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中期目标任务,协调重点项目按规划进度实施。加强巢湖蓝藻监测预警,建立蓝藻防控长效机制,严防巢湖蓝藻大面积发生。

建立城市河道“河长”制度,开展全市重点河流水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实行“一河一策”,加强水质监测和排污监管,推动二十埠河、十五里河、板桥河等重点河道全面截污,力争水质有所好转。继续在杏花、黑池坝、花冲等公园试点应用水生态修复技术。适时实施河道生态补水。积极推进王小郢、朱砖井等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改造,争取出水标准达到一级A标。

巩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成果。推进董铺水库科学岛污水处理厂污水接管进程,控制水源水库网箱养殖规模,确保群众饮用水源安全。划定三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并建立防护措施。

(四)统筹推进城乡环境保护,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划定扬尘污染控制区,联合建设、市容部门出台措施改进建筑施工、市容保洁作业方式,控制扬尘污染。划定禁燃区,逐步取缔二环以内和金寨路高架沿线燃煤锅炉。研究出台《XXX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开展汽车尾气路(抽)检工作,对超标排放的汽车尾气进行整治。

继续做好放射源和危险废物监管。做好Ⅳ、Ⅴ类放射性同位素和

; 站内范文搜索 Ⅲ类射线装置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核发,建立放射源数据库,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确保不出现辐射安全事故。全面推进小型医疗机构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开展工业企业危险废物调查登记,加强医疗机构废水监管。

认真贯彻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深入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推进长丰县生态县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支持大圩、三河镇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新创15个省市级生态村。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投入,在三县各选择1家畜禽养殖企业开展综合治理试点。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五)着力构建环境监管长效机制,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实行企业环保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对手续齐备、稳定排放的企业要给予资金、技术支持;对设施运转不正常、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要加大检查频次;对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企业要及时预警,积极防范违法排污行为发生。

完善环境监管机制。加强与供水、供电、工商、建设和法院等部门联系,逐步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制定环境执法考评办法,强化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逐步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督促重点企业修订完善应急工作预案和环境安全制度,加强信息收集与沟通,及时排查处理环境安全隐患,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严格执行《XXX市排污收费工作考核办法》,加大征缴、稽查力度,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

(六)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开展环境执法后督察,对2012年环境违法行为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专项整治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将交通噪声禁鸣区扩大到二环。开展城区小锅炉房专项整治。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突出环境违法企业。

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环保问题。学习贯彻《XXX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着力控制油烟噪声污染,重点治理联片污染区和群众投诉强烈的企业。努力协调解决王小郢污水处理厂臭气污染问题。

完善环境接听、转办、查处、反馈、办结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继续实行局领导接待日和包案制度,加大环境污染隐患的排查调处力度,注重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环境污

; 站内范文搜索 染纠纷。

(七)做好环境宣教工作,形成全民参与环保的强大合力。

深入落实外宣“一岗双责”举措,在《中国环境报》《安徽日报》《XXX晚报》及安徽电视台、XXX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组织专栏专版专题宣传,制作环保电视片,编印环保宣传手册。

举办“中国(XXX)首届环保展”、“全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组织开展“六五”重大环保专题宣传。继续创建绿色学校,完成一批绿色学校评审,推荐一批创建先进单位。积极开展各类环保活动,支持民间环保社团、环保志愿者发挥作用。

加强政务公开。重点公开环境质量、环评等与公众关系密切的信息,及时披露行政处罚、排污费征收、排污情况等企业环境行为,严格企业融资、评先评优方面的环保审查。

(八)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和基础工作,提高保障水平。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的有利机遇,进一步创新方式,做好项目储备和报批工作,积极争取巢湖治理、农村环境保护、工业污染防治和环保能力建设方面项目。配合落实国家重大科技水专项。

完成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开发应用普查成果。加强国内外先进水环境治理技术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应用。开展南淝河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实施环境监察、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争取市环境监察支队、肥西县环境监察大队分别通过环境监察一级标准化和三级标准化验收。空气监测自动子站、巢湖入湖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站建成投入使用。

建成污染源在线视频监控信息系统、噪声在线监控系统和环境监测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继续做好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规范管理和稳定运行,确保在线监测设备发挥作用。

(九)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增强履行职责能力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的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制约环保工作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有利于环保工作的体制机制。

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工作落实。严格执行效能建设各项制度,加大服务后评价、递送名片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塑造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环保卫士新形象。加大电子政务推广力度,优化内部流程,加强督促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工作执行。

加强党建和

; 站内范文搜索 党风廉政工作。加大对扩大内需环保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环保系统“六项禁令”、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严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加大文明单位创建力度,积极开展群团活动。

第10篇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此作了充分阐述,并明确要求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加强领导 全力推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些要求,都是对节能减排的促进、引导和保障。

污染减排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首要任务。全省各级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时,都将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其中,并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主要从七个方面加强了环保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减排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把完成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列为2007年度工作要点;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省长办公会议专门研究了节能减排工作;省政府印发了《全省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王金山省长担任组长,三位副省长为副组长,全面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省委、省政府还召开全省污染减排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电视电话会议,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把环保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的部署,省环保局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作为中心任务,成立了总量控制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省污染减排的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制定了《安徽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对减排的认定、计算及日常核查、年终考核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并对减排工作进展定期督查、核查。

(二)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减排责任。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和要求,我省把“十一五”COD、SO2总量控制目标,分别按流域和行业分解到17个省辖市。在2006年省政府召开的第六次全省环保大会上,省政府与17个省辖市政府签订了“十一五”环境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市主要污染物减排、环境质量等目标任务,并要求分解落实到辖区县(市)和重点企业,纳入各地的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以此强化各级政府环保责任,层层抓好落实。对于各市目标责任书的落实情况,省政府实行年度考核、评估。

(三)严格环境准入,着力控制污染增量。按照省政府“不要牺牲环境的发展,不要浪费资源的增长,不要未经环评的建设”的要求,省环保局要求各级环保部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加强“三同时”管理,把总量削减与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和“三同时”验收挂钩,加强区域环评工作,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污染增量。

对建设项目实行“四不批”,即:凡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选线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在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对增加排污总量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从严审批限制类和产能过剩类项目。按照《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对淮河流域产生水污染的新建、扩建、改造项目实行预审。目前,全省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为96.4%,“三同时”执行合格率为95.8%。

(四)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努力削减污染存量。推进重点流域治污项目进度。按照省政府关于切实提高淮河、巢湖流域计划项目“四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和污水处理收费率)的总体要求,省发改委、建设、环保等部门联动,加强调度和督察,合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十五”以来,淮河、巢湖流域共投入76.7亿元,先后建成了90个工业点源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等治污项目。

(五)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加强环境执法监督。2003年以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连续5年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今年,我省围绕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工业园区环境违法问题、造纸和涉铅行业环境违法问题,以及化工化肥行业企业违法排污问题,开展了集中整治,有力地推进了污染减排工作。

(六)强化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降耗减污。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一些企业实现了污染从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的转变,物料流失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削减,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全省累计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系统50套,城市空气监测自动化程度达85%。淮河流域已经建成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另有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年内有望建成投运。到今年底,全省214家国控重点污染源和有条件的80家省控重点污染源将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针对问题 重点突破

安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增长高于预期,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增加,加重了减排任务。此外,我省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进展还比较缓慢;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产业比重大,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污染也比较严重。为进一步推进污染减排工作,我们制定了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污染减排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全省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二是实施重点减排工程。实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项目,督促燃煤新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设施,并同步投入运行,加快老机组脱硫改造步伐;完成一批非电行业重点脱硫工程。深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为工业发展腾出总量资源。

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淘汰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推动企业改造升级;推动产学研联合,研发重点行业减排、巢湖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等技术;健全价格和税收机制,压缩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利润空间,促进关停并转和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产生量。

四是严格环境准入。严把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关,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项目环评从严审批。

五是加强环境立法。制定并出台《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对淮河、巢湖等重点流域区域和化工等重污染行业,制定严于国家污染排放标准的地方标准,正确引导招商引资,优化区域工业布局,减轻淮河等重点流域、区域的污染压力,让巢湖休养生息。

六是加强执法监督。加强对占全省污染负荷85%以上的487家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环境执法监督,确保废水、废气稳定达标排放。每月对主要减排工程开展一次现场监察与监测,确保按时建成投运并满负荷运转。

第11篇

安全环保工作总结怎么写?而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那么安全环保工作总结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安全环保工作总结最新2020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安全环保工作总结一

一年来,在业主、监理处的领导支持和指导下,根据公司的总体布署,紧紧围绕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的工作原则和人文理念,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认真觉彻《安全生产法》、《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项目部安全生产的各项安全措施,实行“人员、机构

、经费、责任、权限”五同时及建设项目与安全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放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原则,项目各项工程全面铺开,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指标,确保项目各项工程顺利进行,实现了安全年。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

一、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安全、环保管理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安全管理体制和环保制度建设。

1、我部根据公司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小组组长,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和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按标准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分部门分岗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考核制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及奖罚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管理“一岗双责”制度,安全经费按标准提取,使用到位,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

2、项目部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以项目经理为环保第一负责人,项目副经理为直接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环保组织管理机构。配备了环保专干负责日常环保管理工作,并分部门、分岗位建立健全了环保责任及管理办法,确保环保工作“三同时“得到落实。

3、根据上级领导要求和项目实际情况,项目部建立了安全教育学习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制度、重大伤亡事故管理制度、危爆物品管理制度、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及各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发展不断充实完善。

4、认真执行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今年项目的主要工作是桥梁下部构造、桥面吊装和土方施工工作,每项工程开工前,对工程负责人、班组长及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根据施工过程中人员增减、工程变化等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多次交底,横到边,纵到底,不漏一个工序,不漏一个人,详细讲解施工方案、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严格履行个人签字手续,交底率达到了100%,做到上下明白,人人清楚,按章做事,循规作业。

二、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切实搞好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工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1、安全是相对的,事故隐患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会不断地出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发现,紧急应对,立即排除。我们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各项工程事故紧急救援预案,组织新有人员认真学习,定期举行实地紧急救援的综合素质,及时准确的排除事故,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我项目部为了认真觉彻落实“岗前教育培训”和“规范操作”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年度和季度各工种的培训计划,分期实施。特殊工程、各工种车辆及机构操作手由相关部门组织培训学习,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合格证书,由项目部组织技术交底,进行安全教育后,方可持证上岗操作,特殊工程、各项车辆和机构操作手的持证上岗率100%,对车辆驾驶员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和职责,对安全行车做了特别规定,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确保零交通事。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资质证书定期进行审查、复审和年审工作,统一管理。

3、今年,项目部的主要任务是桥梁下部构造、砼梁吊装、桥面铺装、土方施工工作,我们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和领导要求,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桥梁下部构造、砼梁吊装、桥面铺装、土方等施工人员进行了不少于7天岗前培训,学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法律、本工种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和注意事项。此外,我们利用雨天和工余时间不间断地组织学习培训,做到警钟长鸣,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三、认真做好基础工作,切实搞好现场管理工作。

要搞好安全工作,关键在夯实基础工作,切实抓好现场管理,我们结合公司和总监办关于“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努力推进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做了大量显著成效的工作。

1、为了确保施工现场和所有交通便道的安全运行,我们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力量在交叉路口、陡坡、弯道等事故易发地点建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牌,确保车辆和行人安全。

2、桥梁施工现场规范了安全警戒区和安全警示标志,规范了安全防护栏杆及安全防护网,路边险要段地点均围上了安全警示带。建立了相关的安全警示标牌,非工作人员和闲杂人员禁止进入施工现场,重要吊装工作专人挂牌指挥,确保施工安全。

3、隆家堡隧道洞口设置了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了各种相关标牌,值班室内建有“隧道施工日报表”、“外来人员进出隧道登记表”、施工人员进出隧道翻牌制度等相关制度。

安全环保工作总结二

__年度,我站仍然围绕国家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及《__省日常环境质量控制样品采集、分析控制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以增强职工质量意识、提高监测工作质量为目的,以国家、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相关技术规定和要求为依据,对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为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有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将本年度的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巩固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成果

__年初我站顺利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复评审和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两项工作。本年度我站以巩固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成果为目的,以质量体系文件为依据,全面学习、贯彻落实新版ISO/IEC17025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对本年度监督评审工作中的不符合项,进行了全面认真整改。保证了我站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对新购仪器设备也及时编写了相关的操作规程,确保我站的监测工作按照ISO/IEC17025认可准则持续有效运行。

二、组织业务学习岗位培训,提高全员的业务素质

根据本年度制定的业务学习计划和泰州市2008年度质管工作要点以及本站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开展了环境监测基础知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水污染防治法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同时组织全站人员继续学习ISO/IEC17025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通过加强监测人员的业务学习,业务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学习班、培训班。全年共有14人先后分别参加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审员培训》、《实验室资质评定》、《新闻稿件写作培训》、《机动车尾气检测培训》、《核与辐射监测培训》、《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比对监测实际应用》、《水、土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分析》等培训工作。为提高我站监测工作能力,拓宽监测领域打下了基础。

三、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比对和技能竞赛等活动

本年度,我站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分别参加了20__年度__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的水质中挥发酚、总氮的实验室比对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组织的水中五种无机盐检测的能力验证以及泰州市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技能竞赛,比对结果一次性全部合格,能力验证结果未下达通报,在监测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名,徐畅荣获理论竞赛第三名和监测技能竞赛优秀选手。

四、严把质量控制关,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为继续加强现场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两方面工作的规范化,使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今年,在上年度质控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施的环境监测质控样要求的具体规定,继续对现场采样、污染源监测实施相应的质控措施,通过实施现场全程序空白、现场平行样、室内平行样、加标回收、质量控制图和标准样品比对等质控措施的应用,使我站的监测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共完成质控数据7582个,检查率大于20%,合格率大于97%。其中,现场平行样2116个;室内平行样2327个;加标回收样1911个;标准样品9个;全程序空白1219个。全年质控样品的检查率和质控数据的合格率均达到省相关质控要求。

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好实验室日常质量管理工作

根据省、市质管工作要求及要点,按照本年度质控工作计划,每月不定期对监测工作进行质量抽查,站质量管理小组每季度对全站进行一次全面质量监督检查,从现场采样到实验室分析再到监测报告的编制、审核,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检定等方面各个环节的质量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按规定要求操作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检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监督检查,对存在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问题,查找原因,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及要求,责任室按整改措施及要求进行整改,然后由室监督员和站质量管理员进行跟踪验证,对在整改中整改不到位的的地方,验证人员提出警告,由责任室和责任人进行再次整改,站质量管理员进行二次跟踪验证,直至整改到位,通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了监测工作各环节的质量。

六、加强计量仪器管理,保证在用仪器持证运行

根据年初制订的计量仪器周检计划,技术业务室负责对在用的各类计量仪器进行了定期送检,同时对新购仪器设备也及时进行了送检;对出现故障的仪器设备加以标识,分开管理,由责任室负责进行了维修;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由责任室采取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使用情况,避免了计量仪器非正常情况下的使用,保证了在用仪器有效持证运行。

安全环保工作总结三

生产三车间是高线厂的生产队伍之一,现有员工21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6人,其中本科5人;三车间自2019年2月份组建以来,经过不断学习和生产实践,逐渐锻炼成了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

值逢岁末,回顾这一年的工作,真是几多欣喜,几多收获。2019年已经过去了,在这一年中,在分厂领导的指引下,我们三车间团结一致,发奋拼搏,开拓创新。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和管理目标的全面完成,我们在困境中谋发展,在挑战中寻机遇。面对取得的成绩,我们在感到由衷自豪和骄傲的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公司事业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现把一年来的工作从安全、班组建设、技能提高、培养锻炼储备人才等方面向领导作以汇报,具体如下:

一、齐抓共管,建立车间安全例会制度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企业的生命,是家庭的幸福,是工作的快乐,是单位的效益;是平安、也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珍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安全责任为天,生命诚贵无价;所以安全生产我们容不得半点马虎,从以往安全事例分析,教育职工安全事故一般会出现在以下几种人身上:

1.做事粗心、大意、马虎;

2.上班期间精神状态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

3.违章操作;

4.技术不够硬,对现场和设备情况了解不够;

针对以上情况,三车间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了一个车间安全员和两个班组安全员,定期召开安全专题会,对安全事例加以分析,借此提高员工安全技能,认真开展现场隐患排查、整改和自查自纠活动,出台了安全考核细则,加大对违规违纪人员的考核力度,我们的安全目标是:安全零隐患,全年工伤事故为零,工亡事故、重大火灾事故、污染事故为零。安全管理再严也不为过,所以安全管理一定要做到“三公”精神,即抓安全检查要有包公精神——铁面无私,抓安全管理要有愚公精神——矢志不移,抓安全督教要有济公精神——言传身教,严格遵循“三公”安全管理精神,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

二、班组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

班组是企事业的细胞,是企事业基础单位,是企事业单位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也是各级工会组织联系职工,履行维权责任的第一起点。加强班组建设,是工会落实工作方针的必然要求和基础工作。我车间的班组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是建立班组学习培训制度。班组人员综合素质决定着工作的质量、任务指标的完成和企业的发展速度。学习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基础工作。

2、是建立班组交流制度。公司的发展是通过全面工作水平提高来体现的。班组交流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统一工作方向,形成团结的氛围。

3、是建立班组考勤制度,班组内通过考勤的形式,考察记录班组成员的出勤情况、为选优和考评创造条件。

4、是建立班组考核制度。实践证明考核机制是非常有效的,是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班组考核制度的建立将有效的促进班组人员荣誉感、责任感的加强,有效的促进班组凝聚力和加强,有效的促进班组竞争意识和竞争本领的提高。

5、是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的监督保障职能,积极推行政务公示制。成立班组建设资金理财小组,成立公示制度实施以来,制度成立以来每位员工都能认真执行,详细填写,及时公布,堵塞了跑、冒、滴、漏现象,杜绝了弄虚作假行为,使班组建设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6、加大硬件建设,建设职工小家,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

为给职工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休息环境,车间加大了对职工休息室和办公室的美化,购买了花卉、盆景和方便职工用针线包、钟表、空气清新剂、烟灰缸等物品。并且车间全体肢体职工照了一个“全家福”,让每位员工都有家的感觉。

7、营造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团队精神在班组建设中犹为重要,看一个班组团不团结,有没有凝聚力,关键是看这个班组的劳动纪律抓的怎么样,人性化管理方法开展的是否到位,一把散沙是永远也捏不到一起的,那就不如做一把黄泥,紧紧的抱在一起,骨肉相连,唇亡齿寒,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上班就要有上班的样子,要做到职责明确,要求严格,赏罚公开公正,而日常生活就应做到对同事关心爱护,当以兄弟姐妹相称,亲如家人,上面几点,是赢得班组团结的有效途径。

8、制定有效的班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班组理念是班组文化的精髓和灵魂,班组理念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是班组成员对班组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的集中体现,是班组在管理过程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立场观点和精神支柱。“不讲借口,争创一流”,“细节决定成败,问题到我为止”,“励志点亮人生,奋斗改变命运”等等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如同马儿扬鞭,催人奋进。

班组管理需要人去完成,班组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班组长要与职工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增强凝聚力的作用。其次,要尊重职工,关心职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工作、学习、乃至家庭中出现的问题。第三要增强民主意识,对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要高度重视,能解决的要认真处理和答复。第四,班组要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增强班组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9、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

抓好班组长的选拔、培养与使用。一是对新任职班组长的选拔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班组长的任职条件,任命班组长为提升班组管理水平提供重要保证。二是全面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一方面应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自学管理知识、管理方法、拓宽知识面、增强管理意识;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三是注重业绩评价。班组长的业绩要同班组所承担的各项考核指标挂钩,采取对班组生产任务安全管理等方面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一流业绩是靠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来的;甚至有人认为员工>质量>品牌>效益,可见人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中国蒙牛乳业老总曾多次强调过他的用人标准,有才有德,坚决用之;有德无才,培养用之;无德有才,谨慎用之;无德无才,决不用之。动态竞争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的结合,让每位员工居安思危,让他们明白“能者上,庸者下”的道理,极大的加快了每个人的前进步伐。

三、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和经验的积累

生产技能和生产经验是我们作为一个生产车间必备的本领;三车间历来把提升员工个人技能作为增强班组战斗力的的有力保证,在2019年这一年的学习当中,我们把理论、实践和生产经验相结合,多总结,多交流,多动手,老带新,学习效果明显,上岗后证明,这一段的努力均使每位员工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生产本领。详细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棒材厂实习阶段(2019年2月~4月);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前18架轧机的有关内容,从最基本的东西入手,苦练基本功,例如:割枪的正确使用与日常维护,打大榔头的动作要领,量料的正确姿势与站位,导卫的调整,轧机的调整,料型的控制,突发事故的预处理(停电、全线跳闸、失火、断辊等),在现场实践的同时,不忘记理论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一个倒班分调整和主操各出一套试卷,考试后认真讲解,在理论的指导下加速了现场疑惑问题的消化。

2、高线厂实习阶段(2019年5月);这一时期,高线厂的国内设备基本安装调试完毕,与棒材厂的前18架轧机有相同但也存在很大差别之处,基于在棒材厂学习的基础,我们认真观察研究短应力轧机的布置形式和轧机、导卫的结构形式,反复拆卸和安装,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熟练程度,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管坯生产阶段(2019年6月~7月);管坯的生产是设备的前期磨合,也是生产车间的前期磨合,岗位人员分配、生产协调、岗位工个人技能验证、交接班、质量保证、炉号管理等一切均是正常生产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使每位职工都有了全新的体验,也感受到了正常生产的紧张气氛,所以把这一阶段称为试生产前的一次大练兵一点也不为过。

第12篇

关键词:顶管施工、技术参数、作业要点、质量控制点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顶管施工技术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施工方法被采用,自来水管、煤气管、动力电缆、通信电缆和发电厂循环系统等许多管道也采用了顶管施工技术。尤其是污水治理工程中顶管施工技术得到了普遍使用。长距离大口径顶管、小口径微型顶管、曲线顶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顶管家族中的骄傲。

一、基本工作原理

人工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采用人工挖土掘进的方法,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其施工示意图如下: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认真学习和研究施工图纸及相关的施工文件,了解设计意图和要求,进行图纸会审,在设计交底时提出疑问,并根据设计交底编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还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了解施工范围,管道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址水文条件及各种原有设施。掌握施工工期,顶管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及要求,安全措施等。

2、进场材料

(1)管材:管材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生产厂家提供,进场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管材外表面应该平整,无蜂窝麻面,回弹检测强度应不小于该管道混凝土设计要求,承插口处不得有棱角缺失,必要时进行破坏检测。

(2)水泥:应采用合格厂家的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进场后应对水泥进行见证取样试验。

3、进场机具

对进场机具数量、性能进行审查,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三、顶管监理要点

人工顶管施工,控制顶进施工的重点工序如下:

1、测量

1.1、测量次数:在顶第一节管时及校正顶进偏差过程中,应每顶进20~30cm,即对中心和高程测量一次;在正常顶进中,应每顶进50~100cm时,测量一次。

1.2、中心测量:根据工作井内测设的中心桩、挂中心线,利用中心尺,测量头一节管前端的轴线中心偏差。

1.3、高程测量:使用水准仪和高程尺,测首节管前端内底高程,以控制顶进高程;同时,测首节管后端内底高程,以控制坡度。工作井内应设置两个水准点,以便闭合之用,经常校核水准点,提高精度。

1.4、一个管段顶完后,应对中心和高程再作一次竣工测量,一个接口测一点,有错口的测两点。

2、纠偏

当测量发现偏差在10~20mm时,采用超挖纠偏法,即在偏向的反侧适当超挖,在偏向侧不超挖,甚至留坎,形成阻力,施加顶力后,使偏差回归。当偏差大于20mm时,采用千斤顶纠偏法,当超挖纠偏不起作用时,用小型千斤顶顶在管端偏向的反侧内管壁上,另一端斜撑在有垫板的管前土壁上,支顶牢固后,即可施加顶力。同时配合超挖纠偏法,边顶边支,直至使偏差回归。管前挖土要求1、在道路和重要构筑物下,不得超越管段以外100mm,管周不得超挖,并随挖随顶。2、在一般顶管地段,如土质良好,可超挖管端300~500mm,在管周上面允许超挖15mm,下面135度范围内,不得超挖。

3、监理工作要点主要包括顶管施工准备、顶管工作井设置和设备的安装、施工方法及工序控制等。

3.1.对施工组织设计要全面、细致地研究并分析审查并有专家论证。

3.2.对洞口构造、中继环的设置、压浆孔的布置、稳定土层的措施要做好审核。

3.3.对工程保护措施和环境监测做好审查,特别是对有害气体的检测需要按照要求做到及时准确,此项工作要有认真负责的专职人员操作。

3.4.对施工方法及采取技术措施要认真审查并在执行中进行督促。

3.5.要了解施工机具性能,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具有顶管施工的实际经验。

3.6.对采用的顶管施工方法,应检查施工单位是否预先做出分析,估算应符合合同规定的保护环境的要求,当预计影响程度难以确保地面建筑物、道路、交通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时,应督促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进行监测和保护。

3.7.对顶管设备必须经维修保养,检验合作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开顶前对顶管设备及各类机具进行模拟操作,确保正常方可使用。

3.8.工作坑的平面位置应避免设置在高压电线下,在交通出入口及场地狭小处,要离开地下管线、建筑物、铁路等有一定距离。

3.9.工作坑与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最小平面距离,要根据土质及场地条件来考虑工作坑的施工方法。

3.10.工作井的施工机械设备或脚手架等装置,与架空输电线路之间的最小距离应满足有关电业规定。

3.11.顶进工作井的后背设施和土体的最大允许反力需经计算,并满足最大顶力的需要,必须保证结构物稳定、无位移,必要时对结构物后背及土体应予以加固。

3.12.顶管进出预留洞的一段距离范围,通常取10~20m,根据土体特性、周围的地下管线、建筑物的情况,应采取井点降水,土体加固等保护措施以防止土体流失。

3.13.工作井的洞口必须设置止水圈和封门板,止水圈应在整个顶管过程中能有效防止水土和触变泥浆的流失。

3.14.接收井平面位置应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尽量避免设置在高压电线下和交通繁忙处。地下管线与建筑物要有一定距离,必要时应采取井点降水、土体加固。综上所述,两种顶管施工工艺,机械顶管具有优越性,是值得推广及应用的施工方法,但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保证安全前提下,也可以采用人顶管。

四.质量控制点

1、管材与接口

(1)管材: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柔性企口钢筋砼管,接口采用橡胶密封圈。

(2)管材与接口验收:选用优良管材并处理好管子接口对顶管施工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成套管材,要按有关规范对管材作现场检查验收,如发现不合格品坚决予以退回。

(3)管材运送、起吊均应有专用夹具,搁置时应用方木垫高,防止F型管接口的套环受压变形。

(4)接管前再次检查管子接头的承插口尺寸,橡胶圈和衬垫板的外观和质地。确认合格后可在接口处均匀涂抹薄层硅油等对橡胶无侵蚀性的材料以减少摩阻力。承插接管时要保证与上节管的钢套环同轴度,并且加力要均匀,应保证橡胶圈不移位,不反转,不露出管外。顶管结束后要按设计要求在管内间隙处填充弹性密封膏,并与管口抹成一个光滑的渐变面。

2、顶进管道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严格执行《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6--2008。

(1)、管内清洁,管节无破损。

(2)、钢筋混凝土管道接口应填料饱满、密实,且与管节接口内侧表面齐平,接口套环对正管道,贴紧不脱落。

(3)、顶管时地面沉降或隆起的允许量应符合施工设计规定。

3、混凝土管施工质量控制

钢筋砼管最大偏角0.5°;管线轴线偏差L≤100m;50mm。标高偏差L≤100m+30∽-40;相邻管节错口≤15mm无碎裂;接口抗渗试验应达0.11MPa;内腰箍不渗漏,橡胶止水圈不脱出;顶管在纠偏过程中,应勤测量,多微调;对每项纠偏角度应保持10′-20′,不得大于1°。

第13篇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240-0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上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了一股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潮流,“应用型本科”也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提出:“今年将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高校已进去转型发展时期,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业已成为我国众多地方本科院校所普遍追求的办学目标。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应逐步进行,而不是同一时间所有地方高校全部实现转型;具体到某一个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也应该是某些应用型较强,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专业率先转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是根据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设置的新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基础理论并应用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专门人才,具有典型的“应用型”特征。本文以地方高校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对近几年该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探讨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 “应用型专业”的转变。

1 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起:“7+3+1”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宽口径+应用型+方向分流+有专长”的知识与能力的结构目标。即,以校内基础理论教学夯实专业理论与知识结构,校外多模式实训锻造专业技能,高年级按专业方向分流,以专业技能培养(实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专业特长培养为特色的专业教育模式。

即,第1~2学期重点完成大学通识课、科学基础素质教育和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地理科学导论、可持续发展概论、环境科学、有机化学、工程数学)的教学;第3~4学期重点完成专业理论基础理论与技术学科课程群(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环境化学、人文地理学、资源科学概论、测量与制图、3S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等课程)的教学,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第5~7学期重点完成专业方向分流课程群,环境评价与管理方向主要包括生态学、环境微生物、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法学、环境地理学、环境规划、环境工程、清洁生产、生态修复等,土地整理与规划方向主要包括,综合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经济学、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水文与水资源、经济地理学、土地保护学、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3”指,第1、2、3学年暑期小学期教学单元,通过校企、校地合作等多种产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开展专业技能、方法实习实训课程教学,第1学年暑期小学期教学单元以资源环境调查分析社会实践课为主,第2学年暑期小学期教学单元重点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自然地理学实习、3S技术实习、环境监测见习等课程,第3学年暑期小学期教学单元重点开展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按专业分流方向,环境评价与管理方向主要开展环境评价与管理实训课程,土地整理与规划方向主要开展土地管理与规划实训课程;0.5年指第8学期中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要求根据企事业合作单位指定的专业方向,在老师或者专业机构或者企业内部强化提高某一方面的专长。

2 专业教育模式创新

组建阶梯式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耦合型课程群,进行分阶段教学,搭建专业核心知识与能力架构,改革专业能力培养方式,专业课理论课程教学同时进行专业技术、能力实训,采取学校教学与企事业单位实践教学相结合、“双师”教学与导师制相结合等方式,确保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确保实践技能训练的系统性、强化性,确保基本学科方法、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渐进提高,确保专业理论在实践实训教学中得到强化与升华,确保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该模式中是采取的阶梯式耦合型培养模式,关键点在于, 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教育相结合,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该模式在传统分层次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改革,主要创新点在于一下几方面。

(1)通过耦合进阶式教学模式,将专业理论教育与专业方法技能训练结合,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受到专业方法和技能的训练。(2)实行导师制,学生自由选择指导教师,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学业规划及其实施,学生参与到导师相关科研课题中,促推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3)将课堂教育与校企(地)合作教育相结合,推动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提高,促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4)采取“双师”教学模式,专业老师主讲专业课,同时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工程师、一线管理者进课堂讲授部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5)压缩节约出半年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方向,进相关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基于前期培养的基础上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培养特长,结合毕业论文(设计),开展专业综合能力训练。

3 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整合课程实验、专业技术方法、实习实训,将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企(地)教学相结合,专业基础实践教学与专业方向分流实践教学相结合,确保能因材施教,充分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个人专长。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1)对自然地理学、3S技术、基础化学实验等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实行校内集中教学;对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等生产实践性强的课程,实行校外实习实训。(2)学生早进课题,选择导师进入课题组,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3)实习过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由实习课程负责老师统一安排,并由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由该专业专任教师或聘请的兼职教师组成)后,分配到本专业固定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实习。

4 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模式创新的基本举措

4.1 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

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并完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一是突出“宽口径+应用型+方向分流+有专长”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构建并完善专业有特色,形成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训练有素、个人专长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以专业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构建并完善实践教学、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等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体系。三是强化素质培养,构建并完善成人与成才教育有机结合的素质拓展培养体系。

4.2 结合专业人才国家基准和产业人才培养规格需求,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参照教育部专业人才培养基准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规格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既适用,又简练、精干的课程体系。(2)不断更新和调整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做到教学内容少而精、适度基础、重应用和能力。(3)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适当减少学科性教学内容,增加应用性、实践性教学内容。(4)围绕强化实践这一中心,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将理论教学融入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5)教学方法上改变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创造性。

4.3 以专业方法技能训练为核心,调动多种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根据“7+1+3”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加大校内专业基础实验内容,加强校内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用人单位的实际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建设、发展校企(地)实习实训基地,多平台综合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校育才企业用才的有效对接。

4.4 加强、拓展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撑

按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校内补强、借力校外优秀专业人才,搭建有效的教师队伍。该专业将在现有教学队伍的基础上,借助学校加大专业骨干教师和优秀人才引进力度的政策,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在未来5年内,争取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使专业教师队伍的人数保持一定规模增长,教师队伍的科研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通过引进和鼓励年轻教师(特别是无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短期实践锻炼,以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14篇

现将我区《2012年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下发你们,望结合本单位实际,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2012年我区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省农业厅、市农业局、区食安委和区安委办的各项工作部署和“平安”创建的要求,深入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抓大促小、控制源头、综合监管”的工作方针,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狠抓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着力加大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二、工作目标

在全区建立50个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示范点,通过示范点带动以点促面,全面提高优质农资覆盖率,农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控制在98%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区镇村三级监管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监管网络,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实施考核制度。根据《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浔政办发〔2010〕96号),区农林局内设农产品质量监管科,各镇(开发区)农服中心内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各行政村建立农业公共服务站,并要求落实农技员、防疫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兼职人员1名。各镇检测设备已全部到位,2012年一季度要确保监测工作正常开展。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形成区镇村联动、高效运转的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监管机制,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监管人员,明确监管责任,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及农产品检测经费,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警机制。

(二)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业安全良好氛围

各镇(开发区)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以及宣传单、宣传展板、农民信箱、组织培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社区、集市、农村、基地,广泛宣传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普及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增强生产者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大对动植物防疫、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及时公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和消费警示。为震慑制假售假不法分子违法行为,进一步净化农资市场,区农林局执法大队在“3.15”期间开展农资打假“绿剑护农”假劣农资集中行动,全面开展农资打假“绿剑”护农行动。并结合各级开展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全面开展农资打假“绿剑护农”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积极做好农业法律法规、农业知识的宣传咨询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努力营造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切实加强镇、村农产品质量监管负责人的业务知识培训,着力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

(三)加强监管监测,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12年,我区将继续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整治行动,突出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整治重点。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禁物农业投入品,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积极探索农资连锁配送机制,全面推行农资经营台帐制和索证索票制,严厉查处打击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将农业投入品监督抽检合格率稳定控制在90%以上。积极开展初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生产环节监管及动物防疫工作;组织农产品的监测监控,建立检测制度,实施定点定期监测,指导督促企业自检,认真配合上级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原则上对全区规模以上基地鲜活农产品上市前都要进行抽检,确保全年种植业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8%以上,畜产品检测合格率99%以上,水产品检测合格率98%以上,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四)加强技术指导,努力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

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和“抓大促小”的工作方针,在全区创建50个以上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点,重点加强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完善台账记录。各镇(开发区)和农林局局属各科站要深入基地,加强技术指导,规范生产秩序,督促完善基地生产台帐记录、投入品管理、有关票据管理、落实生产质量控制措施、生产操作规程、企业管理制度等有关软件建设,要努力完成年度“三品”目标任务,积极做好涉及有关镇的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农技推广示范项目、科技示范场项目的实施工作,并积极申报标准化项目,积极做好有关项目备案工作。

(五)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农业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第15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实施循环经济项目为抓手,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示范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工作,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新突破。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

(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5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55%、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

(三)实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20个,完成投资15亿元。20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0个项目当年竣工投入运行。

(四)加大项目调研储备力度,循环经济项目占全区当年调研储备项目总数的45%以上。其中:15%以上的项目具备下年度开工建设条件;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占25%以上。

(五)其它工作目标

1.推进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区建设,完成年度造林绿化目标任务。

2.协助完成葛洲坝水泥厂搬迁实施方案,启动新厂区建设前期工作。

3.重点推进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3×20万吨/年硫磺制酸余热回收利用、漳河湿地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项目建设工作目标。

4.推进城市节能改造工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完成城区及工业园主干道风光互补路灯安装(改造)。

5.抓好“九小”企业专项治理,完成年度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6.完成年度政府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和沼气建设目标任务。

7.高标准创建1-2个循环经济示范社区。

8.推进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漳河镇、漳河镇迎接村创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工作。

三、重点工作

1.加快特色园区建设步伐。全力支持荆门石化循环产业园建设,在总规通过评审的基础上,加快详规和供热、供电、供气、排污及固废处理等各项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建设工业园土地调规工作,保证入园项目用地需求;加大园区路网建设力度,按照城市社区标准规划建设好居民点。(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分局、区招商局、工业园、子陵铺镇、牌楼镇)

2.实施循环经济项目。重点抓好华能热电联产、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3×20万吨/年硫磺制酸余热回收利用、漳河湿地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林业局、各有关乡镇、街道)

3.争取国家及省专项资金。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及省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生态恢复治理等专项资金。(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水务局、区环境保护局、区农业局、国土资源分局)

4.推进结构调整。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或年耗电2000万千瓦时及以上的新建项目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环境保护局、各乡镇、街道)

5.实施重点行业、企业能耗季报告和全社会能耗半年报告制度。(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统计局)

6.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监管,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重要饮用水源地、重点流域水污染监控,依法加大环保执法检查力度。(责任单位:区环境保护局)

7.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排污许可制度,加强危化企业和辐射环境管理。(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分局)

8.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加大新型墙材及散装水泥推广力度;选择1—2个小区或建筑,开展太阳能、地热能及浅层地温能应用及小区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利用试点;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责任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9.改善城市环境。全面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推进义务植树,积极引导社会车辆参与“碳汇”造林活动。加大竹皮河综合治理力度,对辖区内竹皮河沿岸重点污染源及市、区政府下达“禁投令”的水库加强监管,严禁投肥养鱼;加强城镇集中饮用水源保护。综合治理中心城区()粉尘、废气、噪声、汽车尾气污染,启动粉尘重点污染源改造搬迁工作,力争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0%以上。大力防治畜禽集中养殖污染,有效降低农村面源污染。加大石膏矿采空区治理力度。(责任单位:区农业局、区水务局、区环境保护局、区林业局、区水产局、国土资源分局)

10.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抓好煤炭、石膏等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推进共伴生矿、尾矿及磷石膏、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大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力度,积极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局、区环境保护局、各乡镇、街道)

11.完成工业园主干道风光互补路灯安装。(责任单位:工业园)

12.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广洋丰、宝源等示范试点企业以及漳河镇迎接村、牌楼镇来龙村、子陵铺镇子陵村、石桥驿镇象河村等一批先进典型模式,扩大示范效应。(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乡镇、相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