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语文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及aieiui及它们的四声,达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练习拼读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正确书写规定的音节。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复韵母aieiui的音,认清复韵母的形。教学难点是拼读音节。
三、教具拼音卡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学习复韵母ai
师:小朋友互相看一看,你前后左右都挨着谁?自己先说一说,然后告诉我。
(生说略)
师:老师听见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小朋友挨在一起学习,多好哇!
哪个韵母发“挨着”的“挨”这个音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
师:先看黑板。(贴上单韵母“a”的卡片,让学生认读,离“a”卡片远一点贴单韵韵母i的卡片,让学生认读。)
师:单韵母的本事可大,你知道它有哪些本事吗?
(学生回答略)
师:单韵母有的可以自成音节,都能跟声母组成音节。还能自己单独韵母,还可以组成新的韵母,叫复韵母。
(老师挪动“i”的卡片紧挨在卡片“a”的右边,就组成了复韵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第九课,学习三个复韵母aieiui。
(1)师范读ai。教发音方法:先发a的音,声音响亮,中间气不断,逐渐向i滑动,一口气读成ai。
(2)学生练习发音。
师:请同学们看书,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小朋友比高矮的矮的音是复韵母ai的三声。)
(3)在语言环境中学ai的四声练习。
(4)说话或组词,其中要有ai的音。(几声都可。)
(5)学生尝试拼读音节。
(6)老师检查纠正。
(二)学习复韵母ei
师:你们同桌谁的力气大?咱们扳手腕比赛比一比,好不好?(学生扳手腕比赛。)
师:(喊加油)刚才听到小朋友憋足了劲,拉长声音都发ei的音。声音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韵母的发音。
1.师写
师:比赛时,嘴里喊着ei,是不是能给自己加点油,增加一点力气?
刚才谁胜了?咱们再来一次,这会看谁能赢?可别忘了喊ei,给自己加油。
2.看图,谁说说怎么利用图来记住音和形?
3.教发音方法
师:与ai的发音方法相同,先发e,再滑向i。学生练发音。
4.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四声练习。
5.拼读右面的音节,说含有这些音节的词或句。
(三)学习复韵母ui
1.打电话的小游戏
师:小朋友都会打电话吧?下面开展打电话的游戏(伸出大拇指和小指作电话状放在耳朵上。)
师:丁呤呤,电话铃响了,小朋友接电话。(喂,你好,请问您是谁?)
师:我是妈妈。
生:您有事吗?
师:没什么事,想问你这一班学了哪几个复韵母?
生:我们学了aiei。
师:还有一个吧?
师:对,还有一个,你们已经会了,就是“喂”,板书ui。
2.谁能利用图来记住复韵母ui的音和形?
3.发音方法:先发u的音,接着发i的音,中间气不断。
4.四声练习。
5.说话或组词,其中有ui的音,
6.师:快打电话告诉妈妈,一共学了三个复韵母aieiui。
7.拼读音节。
(四)课中休息
五、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六、学写音节
1.学生自己试拼音节。
师:哪些词句含有以上三个音节的音?
2.指导书写。
3.读儿歌,找出会拼的音节。
一、小学语文教案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2.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符合课标和学生实际。
3.目标要由浅入深,由前到后,体现层次性。目标制定要难易适度,不能因为目标过低而造成课堂学习的低效,又不能因为目标过高而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4.要遵循具体行为目标明朗化和隐性目标暗示化相结合的表述策略。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写在教案上,部分过程目标、情感目标等隐性目标隐含在显性目标中,可以不在教案上体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要准确。重点是对教材而言的,难点是对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的。一般来说,重点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难点是学生难理解、难辨析、难解答、不易接受的学习内容,由学生现有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引起的,通常教材中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困难,或者比较隐蔽、需要用新方法去认识的内容,构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步骤:教学环节组合要灵活、恰当,符合教材内容。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步骤自然、流畅,不僵化。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时间安排要合理。
2.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制定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将目标具体化,为目标的达成服务。教学任务难易要适中,内容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可操作性。各教学任务在内容上要相互衔接,由易到难,由先到后,环环相扣,教学任务之下的任务设计与学案问题要协调一致。
3.教师活动:教师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教师活动的设计要依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且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体现较强的针对性。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选择精讲内容,精讲时间安排适时、适当。
4.学生活动:学生在每一个环节及步骤中应做些什么,如何做,教师要有具体的设计,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学生活动的设计要依据不同教学任务且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体现较强的针对性。
5.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对学生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测。对学生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相应的解决策略。
(四)教学反思
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进行理性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调整、修改、完善教案,调整教学策略。
二、小学语文教案的应用
1.灵活使用教案。教案以书面形式对课程进行认真梳理,把一条有效路径预设出来,以一种直观的形式为教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人是个性化的,共性永远代替不了个性,共性只有通过个性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案的过程中,无论是自己编写的还是别人编写的,都应当结合实际进行再认识,用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化有形为无形,使课堂教学具有一条个性化的明晰的线路,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学。
2.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找感觉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去感觉,在感觉中去提升和完善。知识只有在纳入人的认知系统时才真正属于个人,并能积极参与个人知识体系的构建。教案的应用,实际上就是要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引领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品味,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和能力的内化。所以教师在落实教案时,一定要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给学生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充分激l学生的潜能,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形成。
3.注重引领和点拨。使用教案,在客观上减少了教师的话语,突出学生的学和成果展示。用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来激发学生的灵性,从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能力的形成。在对教案的使用上,需要教师在认真钻研,对课标、教材做内化处理,完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与设计。因此,教案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法上的引领和思想上的点拨,要通过精讲点拨,启迪学生的潜在认知,引领学生打开创造性的思维。
4.注重教案的修订与传递。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广泛积累素材,针对课程和学生实际认真思考预设问题,在教案设计中要体现出课前备课、课中备课、课后备课等环节。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小朋友们还记得吗?
2、开火车认读5个前鼻韵母。
3、强调前鼻韵母一定要读准“”的另外一种读音。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叫做后鼻韵母,小朋友知道什么叫做后鼻韵母吗?
我们来看看今天要学的后鼻韵母和前鼻韵母有什么区别呢?(出示“”和“”)
要学好后鼻韵母首先要发好“”的音。
2、学习“”
①学会了后鼻韵母的发音要领之后呢,我们来看看这四幅图,(出示图片)。先请小朋友来说说图上的内容。
②出示ang,“羊”的韵母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一个后鼻韵母,先请小朋友注意把“”发准确,在把“”带上去。
③练习“”的发音,正音。
④“”的四声:请小朋友给“”带上声调小帽子,自己试着读一读。老师抽读检查。
⑤给后鼻韵母“”找几个朋友,两拼音示范,三拼音师范。
⑥随机抽一写小朋友来练习音节(拓展)
3、学习“”
①后鼻韵母“”呢就是我们看到的图上的“灯”当中的韵母了。小朋友记得后鼻韵母发音的秘诀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②再次强调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先发“”再发“”。
③小组比赛读,正音。
④学习“”的四声。
⑤音节拼读,说词语练习,巩固。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齐读)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图片)
(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
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1、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2、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二.新授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
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4、教师小结: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出示关联词练习:
1、()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3、(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
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
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
齐读练习
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5、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A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
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B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C归纳,集体解答
6、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三.结束
1、练习: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
(先看一遍影片,讨论后确定解说词)
(边看影片边配音)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板书
太阳(大火球)
远
特点大
热
动植物的生长
与地球关系密切天气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及aieiui及它们的四声,达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练习拼读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正确书写规定的音节。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复韵母aieiui的音,认清复韵母的形。教学难点是拼读音节。
三、教具拼音卡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学习复韵母ai
师:小朋友互相看一看,你前后左右都挨着谁?自己先说一说,然后告诉我。
(生说略)
师:老师听见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小朋友挨在一起学习,多好哇!
哪个韵母发“挨着”的“挨”这个音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
师:先看黑板。(贴上单韵母“a”的卡片,让学生认读,离“a”卡片远一点贴单韵韵母i的卡片,让学生认读。)
师:单韵母的本事可大,你知道它有哪些本事吗?
(学生回答略)
师:单韵母有的可以自成音节,都能跟声母组成音节。还能自己单独韵母,还可以组成新的韵母,叫复韵母。
(老师挪动“i”的卡片紧挨在卡片“a”的右边,就组成了复韵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第九课,学习三个复韵母aieiui。
(1)师范读ai。教发音方法:先发a的音,声音响亮,中间气不断,逐渐向i滑动,一口气读成ai。
(2)学生练习发音。
师:请同学们看书,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小朋友比高矮的矮的音是复韵母ai的三声。)
(3)在语言环境中学ai的四声练习。
(4)说话或组词,其中要有ai的音。(几声都可。)
(5)学生尝试拼读音节。
(6)老师检查纠正。
(二)学习复韵母ei
师:你们同桌谁的力气大?咱们扳手腕比赛比一比,好不好?(学生扳手腕比赛。)
师:(喊加油)刚才听到小朋友憋足了劲,拉长声音都发ei的音。声音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韵母的发音。
1.师写
师:比赛时,嘴里喊着ei,是不是能给自己加点油,增加一点力气?
刚才谁胜了?咱们再来一次,这会看谁能赢?可别忘了喊ei,给自己加油。
2.看图,谁说说怎么利用图来记住音和形?
3.教发音方法
师:与ai的发音方法相同,先发e,再滑向i。学生练发音。
4.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四声练习。
5.拼读右面的音节,说含有这些音节的词或句。
(三)学习复韵母ui
1.打电话的小游戏
师:小朋友都会打电话吧?下面开展打电话的游戏(伸出大拇指和小指作电话状放在耳朵上。)
师:丁呤呤,电话铃响了,小朋友接电话。(喂,你好,请问您是谁?)
师:我是妈妈。
生:您有事吗?
师:没什么事,想问你这一班学了哪几个复韵母?
生:我们学了aiei。
师:还有一个吧?
师:对,还有一个,你们已经会了,就是“喂”,板书ui。
2.谁能利用图来记住复韵母ui的音和形?
3.发音方法:先发u的音,接着发i的音,中间气不断。
4.四声练习。
5.说话或组词,其中有ui的音,
6.师:快打电话告诉妈妈,一共学了三个复韵母aieiui。
7.拼读音节。
(四)课中休息
五、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六、学写音节
1.学生自己试拼音节。
师:哪些词句含有以上三个音节的音?
2.指导书写。
3.读儿歌,找出会拼的音节。
活动目的
1、认识汉字:狮子、骆驼、斑马、丹顶鹤、鹦鹉
2、拓展识字动物类认字:雄鹰等等
3、能结合自己收集的动物玩具,动物卡片,用所学新字。词讲一个故
事或者说一句完整的话。
4、能结合自己收集的动物玩具、卡片朗诵表演自编或收集的儿歌。
5、培养学生利用进行拓展识字的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识字意识,锻
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资料收集,有关动物挂图,一至二幅,学生自做的词卡、资料卡、小报等。
2.歌曲磁带、实物投影仪、动物头饰、生字卡片、奖品、教师自编短文(同在一片蓝天)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播放歌曲)
美丽富饶的松嫩平原,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一望无尽的芦苇展现在地平线上,姿态优美的丹顶鹤时而嬉戏,时而引颈高歌,时而翱翔蓝天翩翩起舞,远处一只罪恶的猎枪伸向丹顶鹤,砰的一声,一只丹顶鹤受伤跌进了芦苇荡里,它痛苦地挣扎,发出绝望的哀鸣。这时,一个小女孩勇敢的跳进芦苇荡抱起丹顶鹤向岸边划去。然而,芦苇下边的沼泽地使小姑娘越陷越深,在这生死关头,小姑娘用平身的力气,托起受伤的丹顶鹤,丹顶鹤得救了。可是,勇敢的小女孩却永远没有回来。
二、观察图画
1、图上画了什么?教师出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拼读正音。
2、分析字形。A、读一读。B、小组自组学习。C、游戏一:做找朋友游戏。
游戏二:带上头饰表演,巩固所学生字。
四、拓展识字
提问:1、你还喜欢哪些动物?
2、你喜欢它的什么?叫声、动作、生活习性。
提问:1、你收集了什么动物资料?新认识了哪些字?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
提问:4、现在你最想对你的心朋友说些什么呢?
五、学生读短文,根据你自己的理解作画。
1、老师指导读段文。
2、学生有感情的读短文。
3、学生理解做画。(回家请家长评议)。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母亲,在看到对方的账单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清澈新鲜劳累竟然哀伤舔水反正
涌出喜出望外匆匆忙忙递给忍住凑上去咽唾沫
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孩子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我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教学目标
1.读懂句子,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晴天的夜空中有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认识一个新偏旁:小字头。学会5个生字。
3.能正确书写生字。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句义、词义。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读懂每句话,理解词义。
(二)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晴天的夜空中有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和小船的关系;小孩和小船的关系。对句子中叠词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导入新课。
1.课题中说小小的什么?(船)小船和小小的船,有什么不同?(表示这个船很小很小的意思)
2.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是怎样讲这个很小很小的船的。
(二)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了解小诗共有几句话。
1.出示卡片、读准字音。
t$u
ji1n
l!
zu^
ji4n
两
头
尖
里
坐
看见
小小的星星月儿
2.认识多音节。
zh9zh!
一只小鸟只看见
3.这首小诗一共有几句话,分为几行?(一共有三句话,分为4行)
(三)读课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出示蓝天月儿图。
(1)这一句说的是谁?(月儿)月儿什么形状?(弯弯的)
①“小小的船”是指谁说的?(指月儿)
②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呢?它们有什么地方相似呢?(启发学生把月儿和小船的形状联系起来理解,月儿是弯弯的,像一只弯弯的小船,写出月儿很可爱)
(2)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3)理解词语。
①指名读第1句。问:你们比一比,“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和“弯的月儿小的船”有什么不同?(“弯弯”比“弯”还弯,“小小”比“小”还小)
②这里“小小的船”是指月儿说的,为什么要说“小小的”呢?(让学生知道月亮离我们太远了)
(4)朗读第1句,读出对月儿的爱。
2.读第2句,理解词义、句义。
(1)指名读第2句,思考问题,这句里“小小的船”和第1句里“小小的船”意思有没有不同?(这句里指的是月儿,第1句指的是真的小船)
(2)月儿的形状除了是弯的,还有什么特点?(两头尖)教师让学生看图,问:月儿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弯弯的,两头尖尖的)
3.读第1、2句,让同学思考,这两句话讲的是什么?
(这两句话讲了月儿的形状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一只小船)
指导朗读,“/”要停顿,加粗字读重音。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两点尖。
4.学习第3句话,理解词义、句义。
(1)读第3句(三、四行)话。读通顺。
(2)理解句义、词义。
①“我”指的谁?(坐在月儿上的小朋友)
②“我”真的坐在月儿上了吗?(这是“我”的想象)
③“我”坐在“小小的船里”看见什么了?(星星和天)什么样的星星?(闪闪的星星)“闪闪”什么意思?(星光不停地一闪一闪的)你看见过“闪闪的星星吗”?它是什么样子的?“蓝蓝”是什么意思?(很蓝很蓝的意思)在什么时间才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在晴天的夜里)“只看见”的“只”是什么意思?(因为在晴天的夜晚,观看天空除了看得见蓝蓝的天和星星外,别的什么也看不见,所以说“只看见”,“只”是唯独的意思)
5.练习朗读。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四)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想象着自己也跟图上的小女孩一样,坐在弯弯的月儿上,看到蓝蓝的天空中一闪一闪的群星,有什么感觉?(星空美,月儿可爱)
2.带着感情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5个生字:头、尖、里、坐、见。认识一个新偏旁:小字头。
(二)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生字卡片:头尖里坐见
2.朗读课文。
(二)学会5个生字。
1.头,t$u,拼读音节,读词语:两头。
(1)识记字形。启发学生自学后,说出自己的识记方法。(指名说)
头,t$u,用数笔画方法记,一笔点(丶),二笔点(),三笔横(),四笔竖撇(),五笔长点(头)。一共5笔。
(2)学生书空练习,口述识记方法。
(3)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口头组词。
两头东头西头人头一头牛
(4)指导书写。
找准该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①整置:下紧下松。
②笔画位置。第一笔点,写在坚中线上半格二分之一的地方。第二笔点,点在左上格的右下角。第三笔横,从左半格中间横中线下一点儿起笔,写斜横,到右半格中间横中线上收笔。第四笔竖撇,从离边线三分之一,竖中线右边起笔,写斜竖到中心点撇向左下格中心点。第五笔长点,从中心点右下方起笔,点向右下格中心点,收笔要圆,点要上尖下圆。
③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2.尖,ji1n,拼读音节,读词语:两头尖。
(1)识记字形,自学,指名说识记方法。(尖ji1n,上下结构,上面小字头,下面“大”字,两头尖的尖,一共6笔)“尖”字上面的小字头,和“小”字有什么不同?(尖字上面的小字头,第一笔是竖,“小”字第一笔是竖钩)
(2)练习书空,记字形。
(3)口头组词语,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两头尖铅笔尖刀尖心眼尖尖锐
(4)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整置(上小下大);笔画位置(一笔竖压竖中线。二、三笔左点、侧点,两边对称,四笔横,斜压横中线,五笔斜撇,从中心点上对齐一笔竖起笔,撇向左下格中心点,第六笔捺从横与撇交叉点起笔捺向右下格中心点顿笔写捺脚)。
②教师示范,学生仿写字头。
3.里,l!,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按数笔画方法记字形,一笔竖“丨”,二笔横折“”,三笔横“”,四笔横“曰”五笔横“”,六笔竖“”,七笔大横“里”。共7笔)
(2)练习书空,口述识记方法。
(3)口头组词语。
里头里面手里门里地里水里
(4)指导书写。
①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上半部斜压横中线,最后大横在下半格一少半的地方。五个横与横中间距离相等。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小横不靠两边。
②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4.坐,z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
①用顺口溜记字形:左、右两个小人,坐在土台上。
②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两个“人”字,下面“土”字。(人字做部件,捺改为点)
(2)练习记字形。
(3)口头组词语。
坐下坐在坐车坐船
(4)指导书写。
①找准部件位置,左边的“人”写在左上格的右下角,右边的“人”略比左边“人”高一点儿。下面上第一横起在横中线下,收在横中线上。竖压竖中线,第七笔大横占下半格一少半的地方。
②教师示范带写,学生写字头。
5.见,ji4n,拼读音节,读词语:看见。
(1)识记字形。
用数笔画方法记字形,一笔竖(丨),二笔横折(),三笔竖撇(),四笔竖弯钩(见)。一共4笔。
(2)书空记字形。
(3)口头组词语:
看见见到再见会见见面
(4)指导书写。
①找准笔画位置,第一笔在离边线三分之二靠近竖中线写竖,到横中线收笔。第二笔横折,斜横折到与第一笔对称的位置。(有的学生把上面“”写得太宽)第三笔压竖中线起笔,过横中线向左撇到左下格中心点靠右一点儿的地方。第四笔竖弯钩,从中心点起笔,压竖中线,在下半格一半的地方写弯,横向右下格,过中心点写钩。
②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三)指导背诵。
1.用问答方式练习背诵。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月儿还有什么地方像小船?
(3)“我”到了什么地方?
(4)“我”看见些什么?
2.用填空方式练习背诵。弯弯的月儿____________。小小的船___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_。只看见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写生字。
3.写出下面各字的笔顺。两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坐____________。
4.填空。
弯弯的()()
闪闪的()()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为我们展示了学习的广阔天地。使用之,教师们便会自觉地把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观念渗透于教学之中。下面就以第二册语文第三单元《春天的手》一课中两个教学片断为例,与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使课堂开放些,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自然,更具有活力。
片断(一)
师:今天早上,风和日丽,老师带你们到操场上语文课好吗?
生:“好!”(小朋友们个个欢呼雀跃,手舞足蹈。)
(师生一起来到绿树环抱的操场上,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沐浴着和照的春风。)
师:小朋友们,你们站在阳光下,站在春风里,有什么感觉吗?
生A:我感到风吹到脸上不冷。
生B:这风吹来与冬天的风不一样。我不会缩脖子。
生C:风轻轻地吹,树校轻轻地摇动。
生D:我还有补充,这风轻轻的,吹到脸上很舒服。
师:形容春风用“柔柔的”更准确。
(还有一些小朋友想说,老师让他们在自己组合的小组中交流,老师巡视、倾听、点拨。)
师:小朋友们都讲得很好。春风就是那样,轻轻的,柔柔的。让我们把脸转到迎风的
这一面,再露出你们的小胳膊,让春风吹一吹好吗?
(小朋友们有的仰起脸,有的伸出小胳膊,有的扭扭腰说:“真爽!”)
师:我们在春风中觉得神清气爽。让我们看看操场四周的花草树木在春风吹拂下有什么变化?
(小朋友们自由结合纷纷散开,各自观察,然后交流。)
生A:我们这组的同学发现操场四周的树上都长出嫩叶。有的是青青的,有的是嫩黄黄的,有的是嫩红红的。
生B:我们小组的同学发现墙角下的小草冒出来了,草芽是浅黄的,几片草叶是浅绿的。
生C:我们小组的同学栏杆外、草地上开着粉红的、淡黄的小花。
(还有其他小组的代表说观察到围栏外木棉树开出火红的花,银桦树开着黄褐色的花,批把树结出小果子……)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春风一吹,树儿绿了,草儿青了,花儿开了,把大地打
扮得五彩缤纷。在这美丽的春光中谁快活地唱起歌来?
(小朋友们静下来,顷刻间又七嘴八舌地说是小鸟在叫。)
生A:听“瞅……瞅瞅……”
生B:“还有,还有,叽喳,叽喳,叽……喳喳……(小朋友欢快地学鸟叫)
评析:
英国科学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他们兴致高的时候。”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让孩子走进自然,充分感受春风的温暖轻柔:春色多姿多彩:春声悦耳动听。小朋友们个个眉飞色舞,争先恐后地向老师、同学倾吐自己的观察所得,自己的体验。师生互动、交流、共享沐浴在春风中的喜悦,又领悟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为同学们进一步学习课了很好的铺垫。
片断〈二〉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题,想一想,春天的手指的是什么?
生:(纷纷抢答)是春风。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春风吹过,我觉得就像一只手轻轻地摸着我的脸。
师:是吗?请每一位同学用手轻轻地摸着小伙伴的脸。
生:互相做抚摩的动作。(小朋友都笑了)师:感觉如何?
生:温暖轻柔。
师:请一位同学把这首儿歌的第一句读一读。
生A:(响亮地读)春天的手,温暖轻柔。
生B:我有意见,刚才*同学读得不够轻柔。
师:请你读一读,好吗?
生B:(用舒缓的语调轻轻地读)
师:读得真好,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全班同学鼓掌)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像林同学一样继续读儿歌中的其他句子吗?一边读,一边想,读出感情。
(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各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他们有的商量,有的争议,有的请教老师。师生一起沉浸在课文描写的情景中)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认字:认识9个生字,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
2、写字:学习写6个生字。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发挥想象,仿照诗歌的内容尝试创作,体验创作及成果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观察夜空2、了有关银河的知识
教师准备:1、制作夜空银河的课件2、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
师:夏日的夜空,有条闪闪的银河,让我们去看看他们吧。(出示课件)
2、师:请你说说自己了解的银河。
[点评:导入简练,通过播放银河及夜空的图象,让学生感受银河、夜空的美丽与神秘。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兴趣。]
二、了解课文与识字的情况。
1、了解读文情况。
师:哪个同学会读这篇文章,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2、师:这篇文章写的真美,老师也想读。
教师范读。要求:(1)学生可以轻声跟着指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注意听清字音。(2)学生评读。
3、轻声指读,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问:“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反馈:说说自己学会了几个字?
4、了解识字情况:贴出本课生字,问:“这些字里有哪个是你不熟悉的,把它挑出来,贴在黑板右边。”先解决个别学生不会的生字。
[点评:这一环节设计了读文与识字的前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省了时间,使重点更突出。]
三、自主合作学习。
1、四人一组学习生字。教师巡视。
(1)各读一遍课文,另一名同学认真听他的字音是否读正确。
(2)互相介绍记字的方法。
(根据情况反馈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让互学时方法较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方法。)
2、游戏:贴苹果。方法:板绘一棵树,“同学们想让它结满大苹果吗?大家读对了一个,苹果树就会结一个大苹果。”贴完后问:“我们变个魔术好吗?哪个同学能用这上面的字组词或说一句话,大苹果就会对你们笑起来。”学生摘苹果,教师翻过另一面。3、小星星考考你。方法:请一名同学用鼠标点击,两人一组说悄悄话。(读子音。)
3、互查:读识字表里的字,全对了就请同桌奖励一个笑脸。
4、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认为哪段写得好就多练练,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5、指名读课文,评读。
四、扩编课文。
1、师: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银河,跟小组特性说一说。其他同学再帮助他仿照课文编一编。
2、反馈。(以小组形式进行)
[点评:这一环节鼓励学生扩编课文,“学以致用”,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兴趣很高。]
五、总结。
1、教师出式制作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实物投影)
师:这是老师设计编写的问银河,你们也试一试,一定会比老师编的还好。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彩纸。
2、师:回到家可以请家长一起设计制作,我们还要评选优秀作业进行展览。
板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词句。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图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帮助小同学的好品质。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雷锋生平,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二)读题,解题,请一位同学读题。
板书:14过桥
1.谁能说说“过桥”是什么意思?(从桥的这边走到那边)
2.这篇课文课题是“过桥”,我们看看课文围绕“过桥”这一词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读成句。(学生练习2~3遍)
1.这篇课文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2.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讲的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事)
3.拿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要又放起边过
(四)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句。
1.读第1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
(2)这句话讲的是谁?(雷锋)
(3)讲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
(4)他小时候怎么样?(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要走过一座小桥)板书:小桥
(5)看图,读课文,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小桥。(用木头架的很窄的小桥,没有桥栏)
(五)读第2自然段课文,理解思考题。教师出示小黑板:
1.读题,指名读题。
2.理解题意:①题目问在什么天气?(下雨天)②问雷锋做什么?(问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③我们读课文重点要思考什么?(雷锋怎样做的)
学生带着问题读2遍课文。
(六)认真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懂得词句意思。
1.这段课文一共有几句话?(5句)
2.读第1句话。(指名读)
(1)这一天天气情况怎样?(下大雨)大雨是什么样的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板书:下大雨
(2)这句话里讲的都有谁?(雷锋和小同学)小同学是一人,还是两人?(没有明确表明,但人数较多)
(3)雷锋和小同学做什么?(一起上学去)“一起”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一块儿走向学校)
3.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什么天气,谁和谁一起干什么。谁能读一读?(请2~3名同学读)
4.读第2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事?(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他们指的是谁?(雷锋和小同学)
(1)他们为什么要“走”到桥边?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因为他们上学要过小桥)
(2)他们来到桥边看见了什么?(看见了河水漫过了小桥)板书:水漫过桥面
(3)河水为什么会漫过小桥?(因为下大雨)“漫过”是什么意思?(指河水没过桥面,也就是说小桥的桥面在河水下面)
(4)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有什么困难?(小桥很窄,又没有扶栏,河水还在流过桥面,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既不好走,又有危险)
(5)雷锋要走过小桥有困难吗?(雷锋要在水流中踩稳桥面,很费力气地走)
师述:让我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下,雷锋是怎样做的?
5.读第3句话,自读2遍,想想雷锋是怎样说的?
(1)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雷锋是怎样说的?(来,我背你们过桥)
(2)“来”在这里表示什么?(招呼小同学过来)教师范读这句话,让学生体会雷锋的态度。(“来”不仅是招呼小同学过来,还表明了雷锋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3)“你们”指谁说的?(几个和雷锋一起上学的小同学)板书:来背
(4)雷锋为什么在自己走过小桥也很吃力的情况下要背小同学过去呢?(因为他看到河水漫过桥面,小同学过桥不仅困难,也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要背小同学过桥)
6.读第4句话,想想雷锋是怎样做的。
(1)读第5句话,回答雷锋是怎样做的?(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一个一个”和“一个”意思有什么不同?(“一个”只是一个,“一个一个”数量较多,几个的意思)板书:一个一个
(3)“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和“背过去”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地背过去”是背过去一个,又背第二个,第……的意思;“背过去”没说几个,只是讲背过桥去)
(4)在河水漫过桥面的情况下,雷锋自己过桥也很不容易,他背上又背着小同学,更增加了困难,想象一下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5)谁能把雷锋背小同学过桥时困难情景这句话读出来。(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了)
7.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自读,指名读)
(1)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时间?(放学的时候)什么事情?(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2)上学的时候雷锋和小同学怎么会一起上学去呢?(在路上碰到一起的)放学的时候呢?(雷锋把小同学找到一起的)
(3)认真读一读第4句话和第5句话中有哪几个词语不同?
板书:(一个一个)背过去
又背过来
(4)①“又”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再,还的意思,这里指放学的时候,雷锋再一次背小同学过桥)
②“背过去”和“背过来”有什么不同?(“背过去”是从家住的这边背到学校的那边;“背过来”,是从学校那边背到家住的这边)
8.读读第4~6句话,说说雷锋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1)从雷锋克服困难背小同学过桥这件事,你能看出雷锋是什么样的人?(雷锋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2)你要怎样向雷锋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二)学会6个生字:过要起边放又
(三)认识3个新偏旁:“”,西字头;“走”,走字旁;“攵”,反文旁。
(四)正确书写6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课文。
(二)学会6个生字。
1.过,gu^,拼读音节,读词语:过来。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
提示:想想“过”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先写什么部件,后写什么部件。(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半包围结构,走之旁。先写里边:一笔横“一”,二笔竖钩“”,三笔点“寸”,再写走之旁“过”,一共6笔。过去的过)
走之旁几笔,怎么写?(3笔,一笔点“丶”,二笔横折折撇“”,三笔捺“辶”)
(2)口头组词语。
过来来过过去过往走过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里边的“寸”一笔横,过竖中线,在横中线上面。二笔竖钩,占右半格离竖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三笔点,点在中心点上。外边的走之旁和“送”占同样的位置,写法相同。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走之旁,同学仿写字头。
2.要,y4o,拼读音节。
(1)认识新偏旁“”,西字头。
板书:—西,让学生区分“西”字作偏旁时笔画有什么变化?(“西”作偏旁,第4笔撇,“”第5笔竖弯“”,都改成竖“丨”)
(2)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要,y4o,上下结构,西字头,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西字头,下面“女”字,一共9笔)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整件位置:上窄下宽。部件位置:西字在上半格正中间,第一笔离边线三分之一。第6笔横,斜压横中线。下面“女”字,占下半格三分之二,第二笔撇点(),从中心点起笔,点到右中格中心点的斜右下方。第三笔斜撇在竖中线与第二笔交叉。,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下面的“女”,学生仿写字头。
3.起,q!,拼读音节,读词语:一起。
(1)认识新偏旁“走”,走字旁。看看“起”字,“走”字作偏旁笔画有什么变化?(把最后一笔捺写长。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走,z%u,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自己的“己”字加个走字旁,组合成起。一共10笔。一起的“起”)
(3)口头组词语。
一起起来起床起始起立
(4)指导书写。
①看准位置,“己”占右半格中间,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走”占左半格三分之二,三个横都到竖中线收笔。“捺”过竖中线在右下格下面三分之一处。
②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走”的占位。学生仿写字头。
4.边,bi1n,拼读音节,读词语:桥边。
(1)识记字形,自学,自说,互说互检。
(2)口头组词语:
桥边一边旁边两边
(3)指导书写。自学,看田字格字帖自己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5.放,f4ng,拼读音节,读词语:放学。
(二)认识新偏旁“攵”,反文旁,笔顺是:攵,一共4笔。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发言。
(3)口头组词语。
放学开放放手解放发放
(4)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左右相等。右边“方”字,占左半格右半边,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中间,不靠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起笔,写斜横到竖中线收笔。第四笔横折钩,写斜横折斜钩,折在中心点。右边反文旁,第一笔稍高于点起笔,在中心点收笔;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儿;第三笔撇,从横的中间起笔,过竖中线与“方”的钩对齐收笔。第四笔捺,从中心点起笔,过右下格中心点收笔。
②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6.又,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同桌互记互检。
(2)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第一笔横撇“”与二笔捺在中心点交叉,下面两笔对称。
②自己看田字格字帖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出示小黑板练习书后第二题:
(1)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
(2)(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
(3)(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1.读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读一读填好的句子,体会填上的词语的意思。
(1)河水漫过小桥的“过”字和背过来的“过”字意思有什么不同?(漫过的“过”是超过的意思,背过来的“过”是通过的意思)
(2)找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上学”“放学”)这表示两个什么时间?(早上,下午)
(3)找出表示相同动作不同方向的词。(过来、过去)
(四)巩固练习。
1.读一读,比一比。
(1)从字形上比一比。放(方—)要(西—)起(己—)(2)从字义上比一比,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词语。
2、写字: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3、熟读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措施,要通过努力实现。
教学重点:1、继续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识字的能力。
2、通过学习,初步了解这篇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的背景图、录音机、磁带。
课前活动:介绍自己读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画面,音乐响起,老师开始导入)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小时候,贠老师的愿望是当一名老师,通过努力,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么,你们的愿望是什么呢?(指名回答)[点评:老师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愿望激发了学生阐述自己愿望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学习。]
古时候有个种地的人,他的愿望是让自己的禾苗长的又快又高,(出示图画)
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板书:拔苗助长,学生随着老师的板书读出这个词。)他的这个办法到底怎样呢?这个小故事就藏在我们语文书的第41页。赶快打开书看一看。
二、学习新课:
1、标自然段号。学生自己标,全班用手势表示。
2、自己小声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出不认识的字。[点评: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记号,而不是老师给的记号,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先请一名学生给大家读,然后大家评价。再请学生带读课文,读后学生谈收获。(用随文识字,听读识字的方法解决一些生字。)
4、同桌互相读课文,不认识的字互相帮助。(用互相学习的办法在解决一部分生字。)如果一次就把课文读得很通顺,就奖励两颗星星,如果在同桌的帮助下读通了,就奖励一颗星星。[点评:同桌合作学习即能解决一部分生字,又锻炼了学生各种能力: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学会评价别人等。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5、过渡语:有哪些同学得到了同桌的表扬?真棒!这么快就把课文读会了,要是课文里的词娃娃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课件出示词语:(拔苗助长古时候总是终于筋疲力尽累坏非常枯死)要求:会读的同学大声读,每个词两遍。(不会读的同学自然就会小声跟着读)全班读后再请一名同学带读。
6、过渡语:看来还是难不倒你们,字宝宝向你们发出了挑战,想和你们做游戏,愿意吗?(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边画边说:这是一棵智慧树,这棵树上的果实叫聪明果。这个聪明果要靠你们四人小组的智慧来完成。有信心吗?)游戏:找朋友。(发给每个小组两个聪明果,上面有两个字的拼音。给每个小组一组字,让他们从中找出这两个字。)提要求:组长拿出学具,指定一名同学摆字,边摆大家边读。找出音节所表示的字,指定一名同学贴好,派一名同学上台组词带读。[点评:在游戏中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学习。同时,合作、探究、自主三方面有机结合,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7、用同学的聪明果测试大家的生字,全会的就直接摘到篮子里,不会的贴智慧树上。[点评:不会的生字是从学生中来,而不是老师认为哪个字该重点讲,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两人合作,四人合作,读书,查字表,分析字形等。如果时间够,就请同学当小老师一一教学;如果时间不够,就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较大的,让小老师来教学。[点评:充分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来教学生,给他们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
8、学生用书上的认字表互相检测,并评价。
9、字宝宝可真是服了你们了,这不,他们又跑回到课文中去了。你们还能读准吗?(课件出示全文,学生自由读文。)
三、小论台:
课件出示讨论问题: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他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学生讨论后如果还有时间,可以说一说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过渡:你们说得真不错,如果种地的人听了你们的建议一定会实现他的愿望。现在,贠老师有一个小愿望:你们不仅会认这课的生字,还能会写这课的必写字。你们能和我一起来实现这个愿望吗?[点评:始终围绕“愿望”这个主题,整个教学看起来轻松活跃,但是却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四、指导写字:
1、四人小组说说那个字需要指导。
2、大家共同学习,并指导书写。
3、写字姿势准备好后,在写字卡上写字。先写一个,同桌互相提提建议后再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