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认识不明确,理解有偏颇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对企业审计认识不清,很多企业认为审计是给别人看的,找个声誉好的会计事务所出具一份审计报告,能够通过金融机构的融资审核就行;审计了财务就会带来更多的税务支出;内部审计就是个形式,起不到什么作用,可有可无;加之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没有良好的贯彻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财务工作人员多为由企业所有者的近亲担任,审计会增加内部不信任感甚至导致矛盾;审计就是在生产经营中增加一个不必要的流程,增加经营成本和人力资本;更有甚者认为内部审计就是让员工去找老板的麻烦;部分审计人员也认为自己的工作并不重要,走个过场就行,别给自己和单位找不痛快。
(二)审计无保障,工作开展难
在很多中小企业中内部审计不是独立部门,没有制度依据和工作支持,审计的独立性、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没有保障;有的企业审计设立在财务部门之中,人员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兼职,不能独立开展工作,只是在需要时临时抽调,应负场面,审计变成了自己查账;内部审计从业人员不具备审计资质或者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审计工作无法达目的;审计结果和出具的报告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问题,更提不出改进建议,失去审计的意义,不为企业所有者信任;有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无法提供审计所需的真实、完善信息,导致审计风险;内部审计结果本身不具备公信力,导致审计工作既不能服务于企业的融资需要,又不能为经营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为决策提供咨询;尴尬的处境和不明确的作用是中小企业审计难以发挥作用的症结所在;内部审计工作局限在对财务数据的查证上,缺乏事前了解、调查经济活动的前沿,没有参与经济活动管理过程,难以发现问题;当涉及下属单位的绩效考核、年薪兑现等切身利益时,就淡化管理审计,使工作具有片面性。
(三)制度不健全,作用难发挥
在建立审计单位或设立了审计岗位的中小企业中,很多单位在审计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存在问题,审计的参与度不高,很多部门和员工不配合审计工作;领导层对审计结果的利用不充分,难以实现以审计促管理的目的;发现问题不是设法推诿、掩盖,就是“炒鱿鱼”了事;没有从根本上分析症结,完善管理。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给出以下建议:
(一)正确认识,全员参与
从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开始,自上而下推行内审工作,端正对内部审计的态度,正确认识内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明确内审的职责;改变错误认知,真正把内审工作纳入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发挥内部审计的过程监督、风险控制、决策咨询服务、效率评价作用。全员参与不是大家都来审计,而是全员支持审计工作,为之提供全面、完善、详实的资料和信息;主动咨询,发挥审计的服务作用;对于发现的问题和建议认真落实,实现流程改进、效率提升、管理优化的目的。这就要求企业的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具备清醒的头脑和较高的管理素养,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管理者主动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提升自身素质;促使全体员工主动关注、融入企业,与企业共成长。
(二)建立机制,保证良好运行
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使之直接隶属最高决策层。比如董事会,直接对其负责;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使内部审计工作做到独立、公正、客观;同时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制定内部审计流程和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奖惩,最好与经营绩效挂钩;促使全体人员配合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本着查漏补缺、完善管理、提升效能的原则认真分析原因、冷静处理,不能简单粗暴,不能依据未定性的结论做出有碍内部和谐的决定,更不能借机生事。
(三)提升从业者素质,实现提升管理,服务企业发展的目标
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对审计有很大的影响,是其履职的保证。就当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而言,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需要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一方面要引进人才,特别是专业技能人才——注册会计师,这是内部审计得以实现的基础之一;另一方面要培养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是他们为企业提供高质量审计成果、深入发现分析问题,综合分析行业发展、社会环境、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为企业提供咨询建议,促进企业完善管理,提升竞争力的保证。
(四)引进企业内审工作外包机制
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内审员确有难度。由于企业的规模、发展状态(企业的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区间)等原因,许多企业不能拥有自己的内审机构和团队,又要保证内审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实施内部审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内审外包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首选,它解决了中小企业成立内审团队的经费、人员、工作流程、工作效率、独立性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小企业带来了便利的内审服务;甚至延伸合作,为企业出具具有高诚信度的审计报告,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便利。
三、结语
【关键词】内部审计 中小企业 问题 策略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内审工作缺乏独立性
在多数中小企业中,管理层未能充分意识到内部审计的潜在价值,有些企业不提倡设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者让企业会计人员兼职内部审计,有些企业虽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但将内部审计部门设立在财务部门之内,造成的结果就是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客观的监督财务部门,受其地位及独立性的限制,内部审计人员也很难监督到企业其他部门。这就导致了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只停留在对财务数据的查错防弊,未曾涉及到企业内部控制及管理,更不必说为企业内部管理提出改革性建议了。
(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内部审计工作者
一个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自身是否带来更优质的经营及管理策略,要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有专业的审计知识、技能以及职业判断能力,是否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是否了解相关行业的市场或发展前景,还要有较强的管理沟通能力。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自于财会部门,缺乏一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经验,这就使企业内部审计仅仅局限于对财务数据审计,不能为企业内部控制及经营管理出谋划策。
(三)对内部审计工作带有偏见性认识,缺乏对职业的客观判断
由于在中小企业中普遍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仅仅是查账,该工作性质直接导致了企业其他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误解,造成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其他人员之间人际关系紧张,内部审计人员长期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工作,使其感觉到不能实现自身价值,久而久之,出现内部审计人员离职,内部审计部门无人接管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内部审计职业的健康发展,加大内部审计职业缺口,也不利于调动在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在这种恶性循环的状态下,不利于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改进策略分析
(一)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层的内审意识
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意识到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应积极配合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为内部审计人员配置适宜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积极组织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让内部审计人员高效的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当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更新内部审计方法
我国中小企业在规模、资本及技术方面各有千秋,每个企业都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适宜自身发展需求的内部审计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对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提出了挑战,中小企业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将传统内部审计方法向新的分析技术以及评价内部控制管理的内部审计转变,通过利用各种分析技术,建立模型,投资分析等数据加工技术和管理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技术,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制度的现代化管理。
(三)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实行工资奖励政策
由于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性质的偏见,使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中小企业应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考取注册内审师职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企业应给予奖励。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性地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内部审计专业的受欢迎度。
(四)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
现行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大多限定在原则性的条款,可操作性欠缺。相关部门或企业应根据《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制定较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操作指南。此外,还应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现状制定《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让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有法可依,各个中小企业在此基础上,设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管理条例。
(五)适当地使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
对于有些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内部审计部门担当中介的角色,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外部审计与企业经营目标相背离,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企业机密。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过程,无形中增强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更有利于为以后的企业管理及内部控制等出谋划策,使企业在内部审计部门的协助下健康发展。
三、结论与思考
在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内部审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及管理措施的不断健全,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作为企业自我评价和约束的重要部门,内部审计应不受任何干扰,自始至终保持自身高度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不仅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有效性,也保障了企业内部治理与控制体系的高效性。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有效利用内部审计的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使企业屹立于世界经济大浪潮中。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一、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
1.复杂性。由于中小企业涉及的行业多样化以及规模大小不一,其内部审计没有统一规范的格式,可能导致审计工作内容比较复杂,范围较广。
2.内向性和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
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及控制,从而调整管理内部经济关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只属于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3.广泛性。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既包括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也包括现代的经济效益审计。既可进行事后审计,又可进行事前审计;基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其审计工作可以控制并影响整个企业的职能部门发展。
4.针对性和及时性。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内部审计机构能够针对企业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及时、有效地了解并分析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能够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由于中小企业
规模相对来说不大,企业管理者负责企业内部的H常事务,其
主观性较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主要由企业管理者来提出并决策。所以,不同的企业,审计工作的深入程度不同,有的企业甚至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必须性,形同虚设,没有将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深入到企业管理中去,阻碍企业发展。
2.内部审计定位不明确,独立性差。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独立性的大小决定了审计职能发挥作用范围和效果。中小企业的特殊经营模式决定了其内部审计,其机构设置及其他事项安排都由企业管理者来决定,这就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方向和重点,而普通的企业员工往往受制于他们的管制,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降低了审计效果和效率。
3.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通过有效的
事前工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而中小企业里的审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审计学习和研究,甚至不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难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这就使得审计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和信心,很难将工作做好,也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4.审计范围窄,审计手段落后。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只是停留在单纯的财务审计,即对企业资产、成本费
用、损益的真实性的审计查证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
步完善,企业的规模、经营环境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适应现
代化经济的发展,如何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如何降低企业生
产成本等成为企业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企业能否立足于同行业前列的关键所在。所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投资决策审计、管理效益审计等方向发展。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明确企业内部审计性质,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要确
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切实、有效地完成,并通过此项工作加强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大变化,就必须合理配置审计机构,明确机构内各项职责的分配制度,制度规范化,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就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设置而言,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以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存在业务指导关系。这样,内部审计机构相关的业务情况直接报告给审计委员会,行政上的事务直接汇报给经理层。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内部没有设置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就可以直接向董事会(或股东会)报告,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2.扩大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及作用。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审查,审计的对象针对的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等资料。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大多采用会计电算化方式进行财务管理,账面资料上的错误弊端会越来越少,审计工作就会显得不容易入手。所以,审计人员就必须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移到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上来,不能局限于财务领域的审查,而是要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应该相应转换工作角色,从以前的监督、检查工作角色向协助和服务的上作角色转变,这样有利于企业内部职能工作的相互协调配合,也可以促进各部门沟通交流,有利于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拓宽其职能空间。
3.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的方式和方法。企业内部审计方式大
多采用事后审计,对于一些重点投资项目会产生一些隐患,给企业融资带来风险。所以,要突破这种审计方式,结合事前、事中审计方式,可以对项目的预算、合同等做好监督评价,及时有效反馈信息,以防出现纰漏。这样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企业内部管理,减小企业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