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精神科检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前言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事件难免发生,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痛苦,而且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还给医护人员的自信心带来危机。针对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不安全事件开展品管圈活动,精神科护理部的医护人员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控制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目标开展品管圈活动。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间精神科共有86名病患,病区共有护士23名,其中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13名;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9.3±5.4)岁。
2.2 方法
2.2.1 组织团队并选定主题。由精神科护理部的23名护理人员组织品管圈活动,圈长由主任护师担任。针对2015年全年精神科护理质量报告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较高的结果,确定以“控制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
2.2.2 实施对策品管圈活动。每周由圈长安排进行1次,每次活动可由不同的品管圈成员主持,大家互相交流护理心得、工作过程中遇到难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法以及检验方法的实施效果、讨论方法改善措施。对2015年全年护理质量检查报告的总结中发现,精神科护理中精神卫生知识缺乏、安全防范工作不完善以及心理o理不到位这三个问题引起的不安全事件比较严重,特针对这三个方面制定改善措施。
2.2.2.1 加强学习,提高认知。虽然精神科护士都收到过专业知识、技术的教育与训练,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精神卫生知识的不足以及在精神病区工作的医护人员得不到社会正确的理解与支持,部分精神科护理人员难免会认为精神科护理只不过是简单的看管,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品管圈小组在每次活动时,专门预留30min至1个小时的时间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可由不同成员以PPT或书面报告的方式进行,讲解精神科护理的技巧、案例或行业进展等,不仅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认知,而且使大家保持工作积极性。
2.2.2.2 安全管理,防范风险。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具备意外事件的应急能力,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或严重后果。安全管理措施包括病房、病区内危险物品、各个病人精神状况特点等,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安全宣传,让家属协助观察、发现病人的不安全行为。对精神科护士进行自身安全防护培训,对有攻击或严重自杀危险的患者应掌握接触技巧和防范技巧等。
2.2.2.3 重视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和关心的态度满足病患希望受到尊重的心理,容易克服患者紧张、情绪不稳定的心理状态。督促患者按时检查,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疾病对身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希望患者及其家属对观察治疗和紧急处理能够积极配合。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注意倾听,学会有原则的妥协;保持温和的态度,不要频繁变动;注意沟通技巧,不要问敏感的话题。
2.3 效果评价
统计品管圈活动组织期间不安全事件的例数并计算发生率,与2015年护理质量报告中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
2.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
3.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由于护理人员、护理设施或病患引起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由2015年的30.59%降低到2016年的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近年来,精神疾病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模式正朝着社会-医学-心理模式转变。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成员可自发进行品质管理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工作质量。目前,品管圈活动已经在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医疗机构广泛开展,并收获了满意的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精神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常规操作合格率、护士精神疾病知识考核优秀率、护患沟通合格率明显上升(P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基层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激励护理人员释放潜能,提高集体凝聚力,也能提升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精神科服务质量,减少护理风险。本研究品管圈活动中,应用人性化应用沟通技巧,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精神病患者对护士的抵触感,降低护理难度;加强职业教育,强化查对制度可提高护士职业技能及应急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可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及综合护理,帮助提升精神科护理质量,最终帮助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5.结束语
精神科护理是一项比较特殊的护理工作,精神病人,特别是重症精神病患者由于其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常处于幻觉、妄想之中,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和镇静作用,导致某些行为不能自控也不计后果或因患者感觉迟钝,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品管圈护理重在调动成员积极性,强化各级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盛彩华.精神科护理安全论析[J].当代医学.2016(10):60-62.
[关键词] 阿立哌唑;肠梗阻;精神科
[中图分类号] R57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a)-156-01
精神科药物的安全性一直为广大精神科医生所关注。本文就阿立哌唑致肠梗阻1例进行分析,旨在对临床治疗提供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36岁,汉族,小学文化,贵州盘县农民。因自言自语,疑夫外遇,疑人迫害,外跑10个月,第1次住院。患者于2008年3月不明原因出现疑夫外遇,为此夫妻常吵架,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看到电视中有小男孩,就怪丈夫没本事不让她生儿子,常常失眠,渐出现自言自语,无故哭泣,向家人说“有人议论我,他们都嘲笑我”。病情时好时坏,称家中灰尘太多,味道太浓,常用水去泼洒灰尘。近来又称家中有煤气味,有人想害死她,常外出不归,曾跑到云南省宣威市被家人找回,整天带着女儿出去玩,不料理家务,易发脾气骂丈夫,打自己的妹妹,自言自语,无故痛哭,问其原因不回答,睡眠差,未诊治过,家人认为不正常送来我院就诊。既往史:1996年患“脊柱结核”,已治愈。2008年曾做“鼻窦炎手术”,已治愈。无消化道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个人史:无特殊。家族史:姨母患精神病已故;舅舅有精神病史,闲居不会劳作,未诊治过。
1.2 体格检查
脊柱先天畸形,向右侧弯曲,余无特殊。辅助检查:心电图正常,脑电图正常,B超腹部检查报告未见异常。
1.3 精神检查
意识清晰,定向准确,仪表普通,卫生稍差,接触交谈一般,否认病中异常表现,内心不愿暴露,有戒备心理,凭空闻到灰尘味、煤气味、药味等,引出幻嗅,其他幻觉未引出。疑人迫害,认为别人用煤气毒害她,疑夫外遇,认为有一股力量控制她,但说不清是什么力量。情感反应不协调,情感淡漠,对住院无所谓,意志要求减退,生活懒散,睡眠差,智能及记忆正常,无自知力。
诊断:精神分裂症。
1.4 方法
于2009年1月19日入院,用阿立哌唑(国产)5 mg,2次/d,劳拉西泮2 mg,每晚治疗,3 d时阿立哌唑加至10 mg,2次/d,9 d时加至15 mg,2次/d,因出现双手细颤,加用苯海索2 mg,2次/d,对症处理,精神症状有所改善。治疗36 d时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解黄色稀便数次,腹部隐痛。查体:腹肌紧张,脐周及左下腹压痛、反跳痛,余无特殊,急查血细胞分析WBC为12.4×109/L,GRAN为10.8×109/L,LYM为0.9×109/L,B腹部超检查提示左下腹肠管轻度扩张,肠腔积液声像。给予抗菌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缓解不明显,第37天急查血生化提示: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肌酶学(-),电解质:K+为2.91 mmol/L,Na+为133.0 mmol/L,Cl-为197.1 mmol/L,即给予静脉补钾及口服氯化钾缓释片补钾,减阿立哌唑为10 mg,2次/d,至下午患者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未解大便。查体:T为37.4℃,HR为112次/min,Bp为100/75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心率为112次/min,律齐,腹软,无压痛,肠鸣音减少,麦氏点无压痛,墨菲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血生化报告示:K+为3.19 mmol/L,Na+为133.0 mmol/L,Cl-为l93.7 mmol/L,诊断为高位肠梗阻。
2 结果
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改善,复查血象及血生化均较前有明显好转,由于精神病复发,因此第45天加阿立哌唑至15 mg,2次/d,第47天再次出现呕吐等上述症状,家属带患者到综合医院消化科诊治,诊断为高位肠梗阻,住院1周好转出院。出院后改用喹地平治疗精神病,随访1年未再出现呕吐等上述症状。
3 讨论
阿立哌唑为一种非典型的精神抑制药,通过对多巴胺D2和5-羟色胺1A受体的部分激动作用及对5-羟色胺2A受体的拮抗作用而产生抗精神分裂症作用[1]。阿立哌唑胃肠道不良反应常见的有便秘、畏食、恶心、呕吐。少见的不良反应中提到有肠梗阻[2-4]。本例患者用阿立哌唑在正常剂量治疗中,出现肠梗阻,减量和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减轻,加大剂量后肠梗阻加重,停用此药,对症治疗后肠梗阻消除。肠梗阻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临床工作应用阿立哌唑时要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防止肠梗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沈渔.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8-413.
[2]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244-1245.
[3]梁小赤.精神科常用药物副反应及其处理[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 10(3):182-184.
79%的老年病房安装中心呼叫装置,21%的病房无中心呼叫装置,没有床头按铃,患者如需服务,依靠护工或身边人员的呼叫;另外,78%的老年护理病房未在卫生间安装紧急呼叫;10家老年护理病房的氧气瓶使用存在几个病区合用的状况,如需使用,病区和病区之间辗转推行,1家单位的氧气瓶存储于单独房间内,房门上锁,专人保管,存在着严重的管理问题。
2家老年护理病房收治的精神障碍者324例,按照精神科要求统一管理,但普通病房收治的的病人,没有按照精神科要求管理,时常出现患者的人身伤害、走失、甚至死亡等事件,造成医疗安全上的重大隐患,甚至影响整个病区的安全。
现场抽查病史资料580份。其中,68份病史的病程记录不及时、26份病史的上级医师修改无注明时间及签名、59份医嘱单修改后无医师签名、394份辅助检查报告单无报告人签名或盖章;15家老年护理病房的长期医嘱由护士排药后交护工发放,4家老年护理病房从不排药,整盒整瓶发放。
收治精神病患者的老年护理病房,对热水瓶等危险物品统一管理,其他老年护理病房对此类危险物品无统一管理,病房内热水瓶随意放置,有的放在门口、过道、床边、桌面边缘等等,曾发生过老年患者热水瓶打翻烫伤事件。有些患者自带电饭煲、电热毯、电扇、电水捂等等。
19家医疗机构均设有食堂,有证经营,食堂人员均持证上岗,所有食堂均有食品储存库,但有2家仓储库通风不良;所有病房的三餐均由护工送至病房,其中,5家配置全封闭运餐车,14家无全封闭装置,由护工直接送至病房,饭餐都是敞开式的。
老年护理病房的开设,解决了不少的社会现实问题和家庭矛盾,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存在的问题还不少,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1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病史记录是整个医疗文件中的重要内容,是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和患者治病的真实记录,也是解决医患矛盾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力,但目前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病史书写不全、随意涂改、记录不全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坚持落实上级医师查房制、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制,要规范病史、处方、医嘱的书写,及时完成病程记录、抢救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病危通知、家属谈话等等。护理工作是体现整个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有研究[1]显示,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不少医患矛盾或事故的引发与护士的个人的素质与能力有关,因此,要坚持“三基、三严”训练,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书写护士记录,特别是危重及抢救病人的护理记录要及时完整,杜绝错记、漏写等现象,对智障、意识模糊、记忆力差、超高龄患者要加强日夜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告知;要建立健全老年病护理风险管理的应急预案[2],完善住院设施及风险预案的培训与落实。调查发现,老年护理病房的医护人员的配置严重不合理,医患之比、护士患者之比、护工患者之比都达不到国家制定标准,比例明显失衡,影响了老年护理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也是引发安全问题的重要根源,需引起卫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应重新调整老年护理病房的医护力量,满足护理病房的工作需要,避免因缺少人员而引发的医疗安全问题。
2完善病房设施避免意外伤害
老年护理病房必须设置中心呼叫和床头按铃及卫生间的紧急呼叫装置,一旦患者出现问题,就能及时呼救。提倡中心供氧,或每个病区放置几个氧气瓶待用,杜绝氧气瓶存储于单独房间,更不能上锁和专人保管。加强生活用品的日常管理,特别像热水瓶、玻璃杯等这类危险的日常用品需加强管理,应配备专放箱子,放在较为隐蔽的地方,并加盖处理;对自带的家用电器设备应定期聘请专业人员予以检测,防止漏电,引发意外事件。食堂人员应注意食品卫生、保证食品质量和储藏室的通风保鲜,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注重手卫生[3],提倡做任何操作都带手套,防止院内感染。运送食品时采用全封闭运餐车,减少二次污染的机会。
3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
普通老年护理病房中收治的一些精神障碍患者,在治疗上应请精神科医师及时会诊,制定治疗方案,必要时转精神病房治疗,在管理上参照精神科要求严格管理,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检查结果大致正常,心电图稍有异常,但属于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那种。随口问:“你哪里不舒服?”她答:“胸闷,老想叹口气才舒服。”问:“你什么情况下会闷?”她说不清。
我问她:“你工作压力大吗?”她愣了一下。一看就是典型劳动妇女,衣服都是打粗穿做粗工的。我耐着性子换个问法:“你干活吗?”“干。”“什么活?”“我卖废品,收钢铁。”我愣了一下,女人收钢铁?厉害。
她局促地坐在我面前,头发浓黑,梳得整整齐齐,只是额头有一缕突兀的白发,五官挺端正,也没有什么皱纹,不大看得出年龄――我瞟一眼电脑,显示54岁,只有一双手是吃过许多苦的样貌:粗大,满布裂纹和伤疤,指甲没有修剪,里面还有黑垢。
我本来是想问她干活时会不会胸闷,突然发现她在不断抹泪,不像哭,只是眼泪一直涌出来。我以为她担心病,宽她的心说:“怎么了,还没得病呢,不用急。哭什么?是眼睛不好吗?”她边摇头边擦泪:“不知道,只是眼泪自己就流出来了,总是这样。”
我正想再问点儿问题,进来一个男人,满脸皱纹,个子矮矮的,站在她身边。我第一反应是她父亲,又觉得不像,问他:“你是……”她答:“我男人。”我语塞。也太不般配了,不管年龄还是相貌,我还是客气地冲他点点头,说:“你爱人可能心脏有点小问题。”他没搭理我,也没搭理她,自顾自走了出去。我同情地问她:“是你后老公吗?”她摇头。还在揩那止不住的泪。
我知道,她的胸闷多半不是心脏问题,只是心理问题。别的病人都已走光,还有时间,我把笔和检查报告扔在一边,看着她,试探地问:“干活累吗?”她摇头。“孩子好吗?”她点头。我索性不再问她,自己说:“我不是精神科医生,但我觉得你的病是心病。你也许会承认,也许不愿意承认,但心结总在那里,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但你自己应该知道,要么接受并忍受,要么试着去改变,要么……”我忽然说不下去了,心病就像生活中的其他疾病一样,不会无中生有,一定有所缘由,可是,要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掉那些缘由呢?
那男人晃进来,看看她,也不说话,又晃了出去。
她突然开了口,压抑着,小小抽搐了一下:“我只是感觉不到爱,从来没有人爱。”
我震了一下,这种文学腔的语言,我一直以为只有那些养尊处优、不识生活艰难的女人才说得出来。再一想:无论贫与富,贵与贱,女人都是女人呀。不是因为她底层劳动,她五十多,她就不应该有爱的渴望。
我心疼她。想问:难道你的孩子不爱你吗?又想,她要的爱应该不是这个。想安慰她,觉得语言真是苍白。
为了治疗自己的“心脏病”,35岁的龙燕7个月来已经跑遍了全城的三甲医院,透视、脑电图、心电图、超声波、纤维胃镜……能做的检查都做遍了,都没查出有什么异常。虽然医院的检查报告都说是没病,但龙燕还是总感觉心慌、失眠、精神烦躁、手脚发麻,还常常有胸痛和头颈部疼痛。于是继续一次又一次地往医院跑,因为自己的“病情”而忧心忡忡,一再要求医生不要隐瞒自己的病情。
专家看法:
龙燕的问题并不在身体,而是在于精神方面。她可能患了神经官能症中的疑病症。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心身疾病,既包括心理障碍以躯体的形式表现,但在躯体检查方面无任何器质性病变的某些神经症性疾病:也包括有器质性病变但疾病的发生是源于精神方面的原因。现代医学认为,神经症是以素质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大脑功能轻微失调的心身疾病。疑病症是其中比较复杂的一种类型。疑病症往往病程很长,尽管神经症患者可以出现许多躯体上的不适,但是相应的检查没有发现有器质性改变
而且遇到不愉快或者有挫折感时会加重。
根源是不安全感
疑病症的病因主要是一系列的社会心理因素:
生活因素:如婚姻改变、遭遇意外变故,朋友交往少,孤独、缺乏安全感
医源性因素:
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引起的多疑。
诊断不确切,滥用检查,造成怀疑。
发生不明症状后,自我暗示或者联想而生疑。
素质因素和人格特征因素:
疑病症患者往往性格较为敏感、多疑、主观,固执,为人处世谨小慎微。
对身体过分关注,对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
总怀疑自己有病
1 感觉身体某部位敏感度增加,但病痛部位不确定。
2 有疼痛或者其他疾病感受,也能准确描述身体出现的不适感,但实际病变并不存在。
3 主动要求做各种检查但又怀疑检查结果或者怀疑医生对自己隐瞒了病情因此惶惶不安。
4 2/3的疑病症患者会感觉疼痛症状,最常见的是头痛,腰痛等,也有感觉全身疼痛的。
5 多种躯体症状:如口内特殊气味,恶心,吞咽困难;反酸、胀气:腹痛:心悸胸痛,呼吸困难;还有少数患者怀疑自己五官不正,鼻子形状异样,或者身体有异味、出汗。
6 坚定的疑病观念对身体健康状况或者疾病过分担心,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把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或者异常感觉解释为疾病,而且观念非常坚定,不相信检查的结果和医生的解释。
去“疑”有办法
1 耐心倾听,理解他们
患疑病症的人通常主观性比较强,而且细心谨慎,非常注意关注自身的细微变化,过分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会使他们对身边亲人的依赖心理增强,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否则会产生孤独自怜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康复,
耐心倾听疑病人的诉述,细心护理,取得他们的信任。
恰当地应用以接受、支持、保证为三原则的简易心理疗法,给他们“我接受你对自己健康的顾虑,也支持你寻求治疗的努力,保证会帮助你寻求健康”的心理暗示。
2 给他毫不含糊的正确信息
疑病症患者的性格特征多敏感多疑,而这种猜疑心理大都是一种自我消极暗示,因此,“疑病人”常常表现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不安,难以适应环境,在身体出现一些不明状况时产生紧张或恐惧的内心体验并有相应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对这些“疑病人”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改变原来的认识结构,解除歪曲的想法,从而改变其行为为重点。
改变疑病人的疑病需要给他正确的知识。比如疑狂犬病的疑病人,常常会害怕水传染狂犬病,如果只依赖别人给的保证是无法打消疑虑的,给他毫不含糊的相关信息,让他自己认识,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
疑病人常见的问题是“那万一呢?”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反向思考,“就算疑的病症成为事实,又会怎样呢?”帮助他分析解决的办法消除不安全感。
3 主动沟通,找到疑病人真正恐惧的问题
疑病人恐惧的都是大病,他们怀疑自己有病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恐惧疾病所带来的未知世界。因此,证明自己确实有病对他们来说并没有意义,首先要找到病人恐惧的点是什么。不管是怀疑哪种病的疑病,往往是疾病把患者心中真正的恐惧折射出来了,疑病人害怕的其实不是疾病的本身而是疾病的意义。因此,如果已经经历过看病无果之后,真正要找出的是患者真正害怕的原因。
疑病人害怕的是疾病所带来的死亡,比如怀疑自己患中风、心脏病等重大疾病的疑病人,对得病的可能过分高估,这就需要提供相关的知识,诱导他认识生活中的安全与不安全因素,从而打消顾虑。
害怕疾病所带来的对未来的影响,比较典型的是怀疑自己患性病艾滋病等等的疑病人,这类疑病人一般真正担忧的是一旦自己患病,身边的人会如何看待自己,这种情况下需要鼓励他带着担忧生活,帮助他转移注意力,增加与其他人的交往,把疑病人的精力外化而不是内化,这样用在担忧上的精力减少,则用于正常生活的精力就会增加。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患病率;影响因素
1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研究历史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目前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精神疾病,是目前导致精神残疾的最主要的精神障碍之一。从全球范围看,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居于总疾病负担的前列位置,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精神卫生和社会问题。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原因复杂,目前尚无确切的学说可以完整的概括。其常见症状包括幻觉妄想综合征及言行紊乱。严重者出现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可能对其他人的生命安全或身体造成损害[1]。
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历史中,精神病学的理论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筛查工具和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针对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也逐渐建立起相应的研究系统。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均针对精神分裂症,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但随着资料及数据的增加,依然存在较多的疑问,无法有效解答。
需要明确诊断精神分裂症,在临床工作中一般由精神科专业人员,如门诊医生或住院医师,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精神检查及相关的诊断标准,以明确诊断,而其中根据精神科专业医师的临床经验及病史资料的收集,保证诊断的正确性,就尤为重要。而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最理想化的模式是,经过规范化培训的精神专业临床医师,参考既定程序,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群进行样本量的逐一筛查,然后依据国际上较为广泛应用的分类诊断标准进行判别。已有相关文献报道,虽然该方法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目前针对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的研究较少采用,因为此方法需要较大的样本量[2],为此,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也经历了下述的发展。
最早期的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信度及代表性不高。在同一个社区中其他关键信息人、医师等提供的信息资料代表性不强,方法并不适合推广,国内外暂时无类似形式展开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没有有效展开。研究者不能根据量表的结果来判断调查对象是否有临床意义上的精神疾病,是这种方法面临的最大问题。
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种改良的方法。首先在第一阶段,可以由非精神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在社区人群中采用量表筛查。在完成此阶段后,由精神科临床专业医生对筛查阳性者和部分筛查阴性者进行访谈和诊断。此方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多次重复访谈,第二阶段的应答率不高,同时也增加了其他的后续费用。此方法只能在配合度高的人群中开展,在一般群体中进行时,容易出现不愿意继续访谈的情况。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非精神专业的访谈者使用专业的诊断访谈方法,如美国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设计的诊断工具表[3]最先用于美国流行病学责任区(ECA)研究项目中。后陆续发展出其它诊断访谈工具。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CIDI)[4]以及DSM-Ⅳ[5-6]、SCID[7-8]。
我国的专家学者们万纯等人[9]于通过对宜春市1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研究,17779人研究对象中,终生患病率为6.5‰,时点患病率为5.3‰。王世纪等人[10]于通过对安徽阜阳地区的280037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4.8‰,时点患病率为4.1‰。
2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工具
我国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调查方法,与国外的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国外相比,我国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精神障碍患病率相对偏低。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与调查方法、筛查工具、分类与诊断标准等有关,也与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及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不一致相关。
SCID是根据DSM-Ⅳ开发而成的诊断工具,要求使用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用于对DSM-Ⅳ大多数精神障碍进行诊断的半定式检查[11],也可以用作筛选研究对象。临床医生或受过训练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在熟悉DSM-Ⅳ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使用,对SCID-I中的问题均可以做出有效回答。但是,SCID-I不适合用于激越、严重认知缺陷或严重精神症状的个体。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诊断量表或其他方式代替SCID-I以获得想要的信息。总体而言,SCID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CIDI是一种完全定式的交谈检查问卷,精神科医生和非专业人员均容易掌握,在经过简单培训后,能熟练操作。但需要受检者高度的配合[12-13]。CIDI是研究精神疾病的较为理想的社区调查工具。CIDI-3.0的诊断依赖对象的正确回答,通过非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以访谈方式获取相应信息。其效度不如半定式访谈,但比临床半定式的访谈具有更高的重测信度。
CCMD分类诊断系统是一种通用的调查工具。其中CCMD-3是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而编写,适合中国人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但通过CCMD-3而明确诊断的精神障碍,与国外的统计情况仍有差异。一些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的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有升高的趋势,这可能与我国经济水平的及患者就诊意识提高有关[14]。国际疾病分类(ICD-10)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临床描述与诊断精神障碍的诊断要点,便于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ICD-10作为适用于国际上各国精神障碍的诊断,却不能含括我国全部精神疾病的患病情况,仍考虑与我国的国情有关。
3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点
3.1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影响因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因素有社会心理及生物因素。但目前尚无确切的结论。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与精神分裂症的起病有密切联系,越来越受到重视[15-16]。
国内外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密切相关[17-19]。总体来说,不稳定婚姻状况(分居、离婚、再婚、丧偶)、家庭经济收入偏低、受教育程度低等特征的人群患病率较高。家庭经济收入低,导致绝大部份患者不能及时就诊或者支付治疗费用。另外,文化程度低可能使患者在疾病初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问题,延误就诊时机有关。
有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因素,已经有大量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中脑-边缘通路的多巴胺系统活动亢进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这主要通过激动突触后膜D2受体亢进引起[20]。中脑-皮质通路的多巴胺能不足,可引起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生活懒散等),这主要因为激动突触后膜上的D1受体不足引起[21]。
3.2精神分裂症的人群分布国内外报道较多显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往往低于女性[22-23],说明女性是精神分裂症的高风险人群。性别差异的可能原因包括人为因素[24]、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三个方面。生物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涉及内分泌[25-26]、性激素[27]、遗传因素[28]等。目前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差,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据得出定论。在国内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所有女性都面临类似的问题,如受教育程度低、角色压力大、家庭地位低下、缺乏社会权力等等。工作对于男性或者女性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实际情况中,女性承担的社会角色过多,女性需要同时完成职员、母亲、家庭主妇的转变,其对人际关系紧张的影响更敏感,而离婚、分离、工作问题对男性的伤害更大[29-30]。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婚姻状况、邻里关系有关。国内外报道中均有提及,在众多生活应激事件中,丧偶或者离婚,是对个体产生应激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增加了精神分裂症的患病可能性。另一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后。已经不能正常地维系婚姻关系及社会人际关系,导致离婚增加,社会生活功能下降。在缺乏工作对个体的保护性作用,以及缺少家庭成员,包括配偶或者关键亲属的支持,提示与配偶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加强患者对应激事件的承受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文化程度也有密切联系。受教育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表明教育程度低的患者,面对生活中出现问题时,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不能进行及时的预警,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不清楚是否有及时就诊需要等有密切关系。可见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是目前有效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3.3精神分裂症的地区分布精神分裂症在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报道,以连续性的资料观察显示,我国人群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明显增大其城乡间的差异正减小[31]。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流行病学方法;患病率;人口学特征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Somatoform Disorders in the People Aged 18 and Older in Hebei Province. Cui Lijun, Li Keqing, Jiang Qinpu, et al. HeBei Mental Health Center, Baoding 07100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preval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somatoform disorders in Hebei Province. Methods From Oct.2004 to Mar.2005, Stratified multi-stage cluster randomizat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24,000 subjects who are 18 and older in Hebei Province. An expanded version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dentify subgroups of subjects at high, moderate and low risk of having a mental disorder, then psychiatrists determined their diagnoses by administering a structured psychiatric examination (SCID) that employs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Fourth edition. DSM-Ⅳ). Results 20,716 subjects completed the screening, prevalence of somatoform disorders was 6.92‰ (95%CI=5.79‰~8.05‰). Somatization 0.48‰, pain disorder 3.86‰, unspecified somatoform disorders 1.57‰, hypochondriasis 1.02‰; The prevalence of somatoform disorders in rural (7.55‰)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urban areas (2.62‰), the prevalence of somatoform in wome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en(1.87‰), P
【Key words】 Somatoform disorders; Epidemiologic; Prevalence; Demology characters
近年来,躯体形式障碍受到临床医学、精神病学及临床心理学的普遍关注,国外已见有关躯体化障碍或疼痛障碍患病率的报道[1-4],国内有数个关于躯体形式障碍在综合医院的调查[5,6],但国内外有关此症患病率的大样本调查较少见,为此,我们于2004~2005年进行了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就有关躯体形式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大小的确定 根据河北省经济年鉴2003[7],将地级及以上城市确定为城市框架,共11个;县或县级市确定为农村框架,共137个。根据国外相关资料[8],估计我省精神疾病总时点患病率为15%左右,期望调查的精确率达到1%,由此所需样本量约20000人。考虑到城市与农村、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需进行分层分析及个别精神疾病患病率低等因素,将样本确定为24000人。
1.2 框架样本的确定 按随机原则抽取11个地级城市的4个框架区域,具有在地理、人口、经济等方面的代表性。按照4个行政区划的总人口比例分配24000样本,共抽取城区12个;县(县级市2个)11个。其中居委会28个、乡镇40个、147个村,覆盖框架人口915.55万,占河北省总人口的13.59%。
1.3 抽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体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年龄为18岁及其以上人群。根据样本大小,按不同城区从公安分局中随机抽取1~2个派出所,根据每个派出所所辖居委会,随机抽取1~3个居委会。乡镇抽样:本次调查将县城作为1个乡镇计数,首先将该县所有乡镇排列,采用随机数码表抽取该县1/5所辖乡镇,再根据乡镇所辖人口,按人口比例确定该乡样本量,然后根据该乡样本量确定所抽行政村数,每村根据人口数量抽取样本100~200人。
1.4 样本个体的抽取 根据当地公安部门提供的人口学资料计算出该抽样点(村、居委会)18岁以上成年人的总人口数,按出生日期排列,并按该抽样点样本数计算抽样间隔,按抽样间隔随机抽样。在全省范围内共抽取样本24000人,其中农村框架样本20696人(86.23%),城市框架样本3304人(13.77%)。其人口学特征与全省近似[7]。实际完成调查20716人,完成率86.32%,其中男10303人(49.9%),女10373人(50.1%)。共脱落3284人,脱落率13.68%。
1.5 替代样本 由于各种原因,调查时的样本连续3次无法找到定为样本脱落,进行样本的替代;替代方法:以性别一致,年龄±2岁为原则进行替代;最后主样本完成14734人(61.39%),替代样本完成5982人(24.93%)。
1.6 调查工具和诊断方法 调查工具采用改编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为本次调查的筛选工具[9],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为诊断标准;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翻译、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修订的《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为本次调查的诊断工具[10]。根据被调查者GHQ总得分,把被调查者分为高危人群、中危人群、低危人群3类。根据2004年9月在保定市市区抽取600人样本,农村抽取1000人样本进行预试验,按预试验调查结果确定三段危险人群的分界分:GHQ≥4分者属于高危人群,100%进行SCID-I/P检查;2~3分属中危人群,约40%需进行SCID-I/P检查,0~1即属低危人群,10%需进行SCID-I/P检查。改编后的GHQ-12其分数及内容不变,另外增加8个问题均为高危因素,并进行SCID-I/P检查。
1.7 调查人员 参加本次调查的调查人员均来源于现在河北省内市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工作的医生和护士,在正式调查前于2004年9月在保定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培训,共有27名护士、42名医生参加,所有医生SCID诊断取得了良好的一致性,Kappa=0.88。最后25名护士、34名医生参加了本次流行病学的正式调查。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调组的有关人员作为领队负责做好有关联络、协调、组织管理和总质量控制等工作。
1.8 统计分析 所获资料在EPI Data下采用双人双重录入计算机,转入SPSS 11.0进行数据合并,合并为总数据库后,进行逻辑纠错,最后在SPSS 11.0下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各种躯体形式障碍的患病率 在调查的20716人中,共发现各种躯体形式障碍患者111例,原始患病率为5.34‰,按高、中、低危险因素调整后患病率为6.92‰,95%可信限为5.79‰~8.0‰,见表1示,4种不同躯体形式障碍的患病率以疼痛障碍的患病率最高。
2.2 患病率的性别、城乡、年龄比较 见表2、表3示总的躯体形式障碍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有显著差异;各种类型女性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6.36;城乡比较仅疼痛障碍的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其他类型未见差异。从年龄的特点来看躯体形式障碍以40~60岁患病率最高,疼痛障碍以此特点为主,而疑病症以40~49岁为常见。
2.3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见表4、表5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女性多见,读书年限较常人少,其他未见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患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30~39岁(OR=2.31;P<0.01),年龄40~49岁(OR=3.83;P<0.001),年龄50~59岁(OR=2.79;P<0.01);保护性因素有家庭年收入5001~10000元(OR=0.49;P<0.02),年收入10001~20000元(OR=0.49;P<0.02)。
3 讨 论
躯体形式障碍主要特征是病人反复求医,反复向医生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即使患者有时存在某种躯体疾病,但其所患躯体疾病并不能解释其症状的性质和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躯体形式障碍按DSM-Ⅳ分为躯体化障碍、疼痛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躯体变形障碍。本次流调各种躯体形式障碍的总的患病率为6.92‰,其中躯体化障碍0.48‰、,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1.57‰,疑病症1.02‰。与浙江省的调查比较,躯体化障碍患病率相似[5],但低于Karvonen1.1%报道[11];持续的躯体疼痛障碍,本次调查疼痛障碍患病率为3.86‰,明显高于浙江省0.58‰的报道[5],而与美国社区调查显示其终生患病率为6‰相近[12],而明显低于Grabe等在一个4075名的普通人群样本的调查的12.3%[4]。
本次调查女性躯体形式障碍患病率为11.89‰,男性为1.87‰,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与Karvonen报道男女比为1:5相似[11],一般认为,躯体化障碍患者以女性多见,起病多在30岁之前,Eggor[2]认为女孩的躯体化症状与情感障碍有较强相关,男孩则与行为分裂相关,表明男性与女性的精神生物学过程可能不同。本位调查40~60岁患病率较高,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30~60岁有较高的患病危险,反映出该病的年龄特点,提醒我们当患者进入中年后,更多的关注自己的躯体微小变化,对疾病的敏感性增加;邱亚峰等[13]研究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发现患者较多的使用中间型和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如退缩、投射、躯体化、否认、同一化、防御机制。同时也发现家庭年收入5000~20000元者是相对的保护性因素,其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由于躯体形式障碍的表现涉及躯体各个系统,导致患者多在内外科就诊,经过反复检查未见相应器质性病变,且应用有关治疗症状难以缓解,只有少数患者到精神科和心理科就诊;孟凡强等[6]调查发现综合医院门诊就诊患者18.2%为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占门诊总就诊数的7.4%。Fink在392名内科住院病人中,患躯体化障碍患病率为1.5%。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为10%[14],Portegijs对频繁就医的患者调查发现躯体化障碍占45%[1],Gureji报道的在基层医疗机构中16.7%[15],因此,应加强精神卫生的宣传,加强对综合医院医生就有关躯体形式障碍知识的培训,提高对该疾病的识别能力,以便更好的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4 参考文献
[1]Portegijs PJM, Vander-Horst FG, Proot IM, et al. Somatization in frequent attender of general practice.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y Epidemiology,1996,31:29-37
[2]Egger, Helen link MD. Somatic complains and Psychopatholog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tomach Aches, Musculoskeletal Pains, and Headach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dolescent Psychiatry,1999,38:852
[3]Mde Waal MW, Arnold IA, Eekhof JA, et al. Somatoform disorders in general practice: prevalence, functional impairment and comorbidity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s. Br J Psychiatry,2004,184:470
[4]Grabe HJ, Meyer C, Hapkeoll, et al.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 in general population. Psychother Psychosom,2003,72:88
[5]石其昌,章建民,徐方中,等.浙江省15岁以上人群各类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39:229-236
[6]孟凡强,崔玉华,沈渔村,等.综合医院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特点的初步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67
[7]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经济年鉴2003.第1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458
[8]Regier DA, Boyd JH, Burke JD, et al. One-month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 in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five epidemiologic catchment area sites.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88,45:977-986
[9]Goldberg DP, Gater R, Sartorius N, et al. The validity of two version of the GHQ in the WHO study of mental illness in general health care. Psychol Med,1997,27:191-197
[10]李涛,周茹英,胡峻梅,等译.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2004
[11]Karvonen JT, Veijola J, Jokelaimen J, et al. Somatization disorder in youngpopulation. Gen Hosp Psychiatry,2004,26:9
[12]骆艳丽,吴文源,李春波,等.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药物疗效.上海精神医学,2003,15(增刊):42-44
[13]邱亚峰,马丽霞.躯体化障碍患者防御方式与行为类型的相关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196-197
[关键词] 求助者中心疗法;急性冠脉综合症;焦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0(b)-0168-03
[Abstract] Objective Using the Client Centered therapy for case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care. Methods Convenient chose 60 patiens who in hospital in Februry to Octorber of 2015,using of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patient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in two weeks, using the Client Centered therapy for case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care. Rusluts Former nursing HAMD (25±1)score, HAMD (18 ± 1)score, after two weeks of treatment, HAMD, HAMA score was(11 ± 1)score,(7 ± 1)score.Concultion Client Centered therapy help for Patient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Key words] Callers centered therapy;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xiety; Nursing Care
目前,抑郁症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关系已有许多文献报道,抑郁症或抑郁状态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及愈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ACS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显示ACS伴抑郁症发病率为17%~27%[1]。有研究表明,84%焦虑患者共病抑郁,51.2%~79%抑郁患者共病焦虑[2]。求助者中心疗法是由心理学家罗杰斯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建立的心理咨询疗法,其基本假设为:人性本善,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3]。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2―10月接收60例ACS病人,病人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求助者中心疗法护理患者不良情绪,护理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焦虑量表(HAMA)[4]评定患者忧郁和焦虑程度,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各项检查报告,心电图报告,既往史,婚育史。选择患者发育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无忧郁症病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到情况:很多患者治疗时感到紧张,总以健忘为由不按时服药,不与护士沟通,自知力存在,夜间睡眠较差。患者入院后予以降压、控制心率的治疗等常规治疗,化验指标逐步恢复正常,但患者自述症状无好转,伴有较强烈的焦虑情绪。制定护理计划,预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护理前HAMD和HAMA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评分结果见表1、表2。
总分:(18±1)备注:总分≥14分,提示被评估者具有临床意义的焦虑症状结果为:HAMD(25±1)分,HAMA(18±1)分。
原因分析:①生理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胸闷,气促;②社会原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第一次住院;无家属陪伴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对疾病不了解。护患沟通少。③心理原因:患者被焦虑情绪所困扰,自己不能缓解,对治疗没有信心;患者性格内向。
2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护理
2.1 设身处地的理解患者
第一次交谈,先了解了患者一般情况,接着开始与患者交流。护士面带微笑,常到患者床边与患者交谈,与患者进行一些寒暄,聊聊和疾病无关的话题,在轻松的氛围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谈话内容包括:家住哪里 有什么爱好 喜欢看电视吗 家里有什么人等。主动介绍自己姓名,并询问患者喜欢被称呼的方式,如:您喜欢我称呼您什么 交谈时运用面部表情和躯体姿势表示出对患者感受的关注,与患者进行目光接触以及一定数量的点头回应,表达出对患者的理解和关注。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理解患者表达的情感和认知,并用自己的言语准确表达出患者主诉潜在的含义,以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感受,主动寻求帮助。
2.2 与患者坦诚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暂时抛开自己的专业者的角色,与患者交流如同在生活中一样,并与自己的情感一致。和患者交流自己的感情,使患者流畅、自由地表达出对疾病的感受。交流关于疾病的看法,治疗的理解程度、效果和对周围环境的看法。交流过程中注重倾听患者的主诉,多使用开放式提问如:您最近感觉怎样 您对治疗有什么看法 多用启发式提问,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
在交谈中,患者说出了对治疗的看法,对医生护士的不满意的地方,也谈到对于环境不适应。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角色不是医务工作者,更多的是一个倾听者,对患者的表达给与真实的情感,不去评价患者对于治疗、护理及对疾病的认识的对错。
2.3 对患者表达无条件关注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尊重、接受、理解、关心患者。对患者的问题和情感表示关注,并持有非评判性的态度,对患者的情感表达不予评价,使负面情绪得到宣泄,看到积极的意义,让患者看到自己的潜能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能力,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并接受自己的真实情感。
3 结果
经过2周的心理针对性的干预后,结果为:HAMD (11±1)分,HAMA(7±1)分。结果分析表明,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自己的患病事实,夜间睡眠转好,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4 讨论
运用求助者中心疗法进行心理护理,ACS患者HAMD和HAMA评分明显降低,合理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忧郁和焦虑。国外把研究心脏和精神疾病的医学称为:心脏心理学。李学永等人[5]将148例ACS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结果干预组ACS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94.59% vs.78. 38%,P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于ACS患者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的缓解更为有效,能够显著提升疗效,而求助者中心疗法更能体现现代护理观念,值得推广应用。可广泛应用于疏导各种疾病病人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Rudish B,Nemeroff CB.Epidemiology of comorbid artery disease anddepression [J].BiolPsychiatry, 2015, 54:227-240.
[2] 黄希庭,郑涌.国家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 陈黎,陈胤结.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焦虑患者血压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25(6):935-937.
[4] 张明圆,何燕玲.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21-126.
[5] 李学永,孙毅.合并焦虑抑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2)158-160.
[6] 包凤娟.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257-258.
[7] 刘静波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 2015,30(12):34-35.
[8] 谢芙蓉.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焦虑心理护理及对策[J].中外医疗, 2015,34(21):153.
[9] 姚向荣,秦勉,王海燕. 综合心理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伴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3(10):1199-1201
[10] 王伟才,黎敏如,陈峰.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及心理干预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19):156-157
[11] 秦春.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心理干预治疗及意义[J].中外健康文摘, 2015,9(24):22-23.
[12] 倪俊芝,张嵩.考前焦虑不同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28(6):435.
[13] 李丽娟,刑爱红.护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4] 王丽芬.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院前急救与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4, 36(7):534-535
l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我院116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一5{岁,其中20一25岁33名,占28.45%,26—35岁50名,占43.10%,36—45岁18名,占15.52%,46岁以上15名,占12.93%。学历:中专36名,占31.06%,大专64名,占55.15%,本科16名,占13.79%。职称:护士43名,占37.07%,护师47名,占40.52%,主管护师26名,占22.4l%。婚姻:已婚69名,占59.49%,未婚47名,占40.5l%。将53名妇产科护士作为观察组,其他科室护士63名作为对照组。两组护士年龄、学历、职称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调查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两组护士进行调查,填表前请护士在统一的指导下仔细阅读每一个项目,以不记名形式独立填写。此表共包含90个项目,概括为9个因子,每个项目根据其有无及严重程度,依次记为l、2、3、4、5分,分别表示无、轻、中、重、极重,以因子分作为评价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总分大于160分,阳性项目多于43项,或任一因子大于2分为筛查阳性。比较两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1.O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表1)
表l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CL一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阳性均分显著增高,因子分评定,除躯体化、偏执、恐怖分外,余项因子分均显著增高(P<0.01);观察组护士SCL一90评定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对照组护士SCL一90各项指标评分,除阳性症状均分、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外,余项与常模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3讨论
3.1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临床护士较一般人群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为许多调查研究所证实,一些对精神科专业护士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也证实某些特殊专业护士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通过对116名护士心理健康调查,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科室护士及全国常模。本研究采用SCL一90量表对妇产科护士的调查显示,多项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特别是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症状表现较为突出。妇产科护士评分结果多项指标高于非妇产科护士,而非妇产科护士与常模比较并无明显增高,显示不同专业护士人群中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差异。
3.2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讨论
3.2.1职业高应激性护士由其职业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工作环境的高应激性。护理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职业,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既要面对各种病人病痛折磨和死亡的残酷现实,又要面对与各种各样病人和家属沟通的考验。尤其是妇产科护士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应激源,病人疾病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体验和情绪反应,如临产的产妇由于产痛而发出的痛苦声;产妇、新生儿病情变化需随时抢救时由于家属不理解而与医护人员发生矛盾冲突;畸形较明显的婴儿或死胎的娩出;潜在的乙型肝炎、尖锐湿疣、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影响,都极易导致妇产科护士心理负荷的加重。
3.2.2职业认同感差在人们的观念中,重医轻护的现象普遍存在,护理人员短缺、超负荷工作、待遇差、地位低是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旧1。护理工作有职业服务的性质,护理工作较为紧张、繁重,与其他职业相比,护理人员需要更多的忍耐和付出。护士不但要付出体力、脑力劳动,而且要付出更多的宽容和爱心,然而护士的付出得不到等同的报酬,这种反差导致护士的心理不平衡,致使对职业产生厌恶,从而极大程度地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3.2.3护士缺编护理工作的倒班制,打乱了护士的正常生物钟,不利于有效及良好的生活规律的形成,从而扰乱正常生活作息,造成内分泌失调,精神压抑紧张,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3.2.4社会压力护士需要充当家庭、社会、医院三个不同的角色,要面对同时来自三方面的压力,随着整体护理的实施,对妇产科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造成妇产科护士的心理负担过重。
3.2.5另外,护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临床要求较严格,“三查七对”、认真细致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准则之一,这容易使护士养成反复检查核对的习惯。多数的研究显示护士人群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的强迫因子分较高。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中图分类号:R743.3; 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3-0027-04
Research progres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aphasia*
SUN Changhui1**, BAI Yulong 1,2***(1.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Huashan Hospital North,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901; 2.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ABSTRACT Aphasia is one of the common functional disorders and sequelae of stroke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with aphasia is 21%-38%. Aphasia seriously hinders the normal communication and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brings in a heavy burden to the family and society.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speech language training is the main therapeutic method, but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not ideal.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has some effects on aphasia.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aphasia.
KEY WORDS stroke; aphasia;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据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上升,随着我国脑卒中患者日益增多,卒中后失语症的发生也在逐年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资料显示,失语症的恢复往往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且仅有20%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复[1]。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疾病患者中,16.6%患有失语症[2],国外报道为21%~38%[1]。有失语症的患者通常比没有失语症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参与的活动更少,生活质量更低。
失语症是一种由于大脑局部神经受损导致患者后天习得的语言能力受损或丧失的一种获得性语言综合障碍。典型的失语症包括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传导性失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经皮质混合型失语、完全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八类[3]。
目前,卒中后失语症尚无公认有效的药物治疗。传统的语言训练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但起效缓慢,效率偏低,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另外,缺乏一对一训练模式的专业语言师等因素使得该治疗难以广泛实施[4-5]。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1992年在TMS的基础上新近发展的一种无痛、无创、简单快捷的非侵入性神经电生理治疗技术[6],在促进精神疾病[7]、癫痫[8]、\动障碍疾病[9]、脊髓损伤[10]等疾病的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近年来有小样本研究报道表明rTMS治疗对卒中后失语症有一定成效[11]。本文就rTMS 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1 rTMS治疗失语症的机制
生理状态下双侧大脑半球存在交互抑制机制,其目的就是保持双侧脑功能的平衡。大脑左侧半球损伤后,这种平衡被打破,左侧大脑半球的抑制减弱,导致右侧大脑半球兴奋性相对增加,这不利于语言恢复。TMS是一种无创性的、在颅外对中枢神经进行干预的电生理调控技术,一般根据皮层刺激的频率进行划分。研究表明,高频rTMS作用于患侧脑区(左侧大脑半球)及低频rTMS作用于健侧脑区(右侧大脑半球)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是积极有利的[12-14]。因为高频率rTMS有易化局部神经细胞的作用,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增加;低频率rTMS有抑制局部皮质神经细胞的作用,使皮质的兴奋性下降,从而使大脑皮质发生可塑性改变,在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的前提下,大脑言语代偿区神经网络能够重建,进而恢复患者的言语功能[15]。
2 临床应用
2.1 低频rTMS对失语症患者右侧大脑半球作用
Martin等[16]对非流利失语患者(左侧大脑半球卒中后5~6年)给予右侧Broca区频率为1 Hz的低频刺激,治疗后发现患者图命名能力明显改善。国内也有相关研究:陈芳等[5]对左半球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右利手患者的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给予1 Hz、80%运动阈值的rTMS治疗,发现对患者的言语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樊影娜等[17]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予以右侧Broca区,刺激频率为1 Hz,磁刺激强度为健侧肢体运动阈值的80%、每序列50次脉冲、每天10个序列、序列间隔120 s的治疗,患者的语言功能有较明显改善。Kakuda等[18]将rTMS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结合,对2例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两侧额叶给予1 200个脉冲的低频rTMS刺激,结果显示,2例患者的语言功能都有所进步。同时,国内学者还将其他方法与rTMS结合,肖卫民等[19]将90例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语言训练的基础上,对照1组再给予针灸治疗,对照2组给予rTMS(1 Hz)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加rTMS(1 Hz)治疗。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失语指数及自发言语、复述、命名等项目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将rTMS与其他治疗相结合可提高治疗效果。同样的,Kakuda等[20]对4例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rTMS联合每天60 min的强化言语训练,具体方案是予以每个病人10 min 6 Hz的启动刺激加20 min 1 Hz的低频rTMS,刺激部位为右额叶,每位患者接受18次治疗。发现治疗后患者的表达和听理解能力均得到有效提高。肖军等[21]对Wernicke失语症和传导性失语症者选取右侧大脑半球相应语言区为刺激中心点,采用刺激频率为1 Hz、80个序列、每个序列10次脉冲、间隔10 d、刺激强度40%~90%(具体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耐受程度调整),共10次治疗。发现其中图命名改善最明显,自发性言语次之,听理解和复述较差。
2.2 高频rTMS对失语症患者左侧大脑半球作用
多数实验结果支持高频rTMS可易化兴奋失语症患者左侧大脑半球,对语言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王甜甜等[22]对24例脑卒中后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为对照组,低频组以及高频组,对患者左侧半球Broca 区进行高频rTMS治疗。采用运动阈值的80%为刺激强度、频率为5 Hz,治疗20 min,每周5次,共2周,对患者的视图命名成绩及反应时间均有明显的改善。Szsflarski等[23]对8例中重度慢性失语症患者的左半球Broca^给予80%运动阈值的刺激强度、为期2周、每周5 d的刺激,在左半球Broca区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结果发现,有6例患者的语义流利度提高,提示左半球额颞顶叶语言相关功能区活动增强。陈芳等[24]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采用高频rTMS,刺激频率为10 Hz、每序列50次脉冲、每天10个序列、序列间隔120 s,刺激部位为左侧半球Broca区,连续治疗10次,对患者的失语情况有一定的治疗作用。Khedr等[25]应用3 Hz刺激左侧大脑半球语言区,观察到患者语言功能提高,但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后患者语言功能没有明显提高。
2.3 高频rTMS对失语症患者右侧大脑半球作用
胡雪艳等[26]对失语症患者右侧大脑半球Broca镜像区进行10 Hz rTMS治疗,发现对比在同一部位给予1 Hz刺激及无刺激对照组患者,高频刺激对语言功能改善程度更好。可能是患者的Broca区损伤较严重,不能很好进行功能代偿。由此可以表明对右侧大脑半球进行高频刺激可促进右侧大脑皮层相应部位功能重组,从而促进语言功能恢复。Winhuisen等[27]对11例左侧梗死后失语症症的患者(均为右利手)的右侧额下回以4 Hz高频刺激,采用正电子断层显像(PET)测得治疗后右侧额下回呈高代谢,但发现患者语言出错率上升,流畅性下降,表明高频rTMS刺激非优势半球不利于言语恢复。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而对于流利性失语症患者的研究非常少,同时主要集中于低频rTMS刺激治疗方面。
3 TMS治疗副作用及的安全性
rTMS治疗临床比较安全,主要副作用是可以引发癫痫,但迄今为止未见明显长期副作用的报道。Muller等[28]研究表明,大部份的影响是轻度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占16.7%;最严重的副作用是诱发癫痫,其中癫痫患者的阳性率是0.16%。Seniow等[29]和Kakuda等[20]的研究也均证实rTMS用于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治疗是安全的。但至今尚无针对TMS操作安全系数及远期安全情况等的完善报道。2009年Rossi等[30]针对TMS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刺激参数、使用伦理问题及癫痫、眩晕副作用的预防措施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但对失语症尚无定论,随着研究的逐渐增多将有更充分的数据提供最佳刺激参数以及安全指南。
4 TMS治疗的局限性
Martin等[31]对5例慢性期失语患者进行右侧三角部抑制性磁刺激治疗,干预前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检查,发现其中一名患者对rTMS治疗效果较好,其他几个失语较严重的患者TMS反应较差。作者认为,进行rTMS患者语言功能至少要达到波士顿命名测验(Boston Naming Test, BNT)前20个平均正确命名3个,否则rTMs治疗后不会观察到患者命名能力的明显提高。由此可见,损伤较严重的失语症患者进行rTMS 没有明显效果。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可见某些损伤较严重的患者进行治疗后效果不明显。
5 讨论与总结
尽管目前的研究表明,rTMS可改善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促进大脑语言功能网络重组,且rTMS副作用较少,但部分损伤较严重的患者对某些方案rTMS治疗效果不佳。还有很多疑问等待研究和探索,如失语症患者类型及刺激部位选择问题;TMS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最佳介入时间;以及如何将目前研究结果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等。相信rTMS将有望成为失语症患者的新福音。
参考文献
[1] Berthier ML. Poststroke aphasia.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J]. Drugs Aging, 2005, 22(2): 163-182.
[2] 王新德, 陈海波. 急性脑血管疾病言语障碍的研究[J].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88, 21(4): 201-203.
[3] 李胜利. 失语症康复[C]//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 北京: 中国康复医学会, 2006: 3.
[4] Weiduschat N, ThieI A, Rubi-Fessen I, et al.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aphasic stro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J]. Stroke. 2011, 42(2): 409-415.
[5] 陈芳, 王晓明, 孙祥荣, 等.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失语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脑电活动的影响[J].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1, 5(2): 7-10.
[6] Platz T, Rothwell JC. Brain stimulation and brain repairrTMS: from animal experiment to clinical trials ― what do we know?[J]. Restor Neural Neurosci, 2010, 28(4): 387-398.
[7] Schutter DJ.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s a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J]. Tijdschr Psychiatr, 2011, 53(6): 343-353.
[8] Sun W, Fu W, Mao W, et al.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partial epilepsy[J]. Clin EEG Neurosci, 2011, 42(1): 40-44.
[9] Kodama M, Kasahara T, Hyodo M, et al. Effect of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physical therapy on L-dopa-induced painful off-period dystonia in Parkinson’s disease[J].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11, 90(2): 150-155.
[10] T新红, 崔丽英. 经颅重复磁刺激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 37(6): 535-538.
[11] 汪洁, 吴东宇, 袁英, 等. 应用在线经颅直流电刺激探查外侧裂后部对失语症恢复的作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6(5): 406-410.
[12] Hamilton RH, Sanders L, Benson J, et al. Stimulating conversation: enhancement of elicited propositional speech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 non-fluent aphasia following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J]. Brain Lang, 2010, 113(1): 45-50.
[13] Murdoch BE, Barwood CH.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a new frontier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ogenic speech-language disorders[J]. Int J speech lang Patrol, 2013, 15(3): 234-244.
[14] Cotelli M, Fertonani A, Miozzo A, et al. Anomia training and brain stimulation in chronic aphasia[J]. Neuropsychol Rehabil, 2011, 21(5): 717-741.
[15] Málly J.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rTMS and tDCS) in patients with aphasia: mode of action at the cellular level[J]. Brain Res Bull, 2013, 98: 30-35.
[16] Martin PL, Nasser MA, Theoret H, et al.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s a complementary treatment for aphasia[J]. Semin Speech Lang, 2004, 25(2): 181-91.
[17] 樊影娜, 赵佳. 低频rTMS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 2016, 31(1): 28-30.
[18] Kakuda W, Abo M, Kaito N, et al. Functional MRI-based therapeutic rTMS strategy for aphasic stroke patients : a case series pilot study[J]. Int J Neurosci, 2010, 120, (1): 60-66.
[19] 肖l民, 李爱萍. 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与语言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疗效[J]. 广东医学, 2014, 18(7): 2132-2134.
[20] Kakuda W, Abo M, Momosaki R, et 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6-Hz-primed low-frequency rTMS combined with intensive speech therapy for post-stroke aphasia[J]. Brain Inj, 2011, 25(12): 1242-1248.
[21] 肖军, 冯园, 易刚, 等.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外侧裂周失语症的疗效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 11(3): 119-120.
[22] 王甜甜, 陆芳, 李霖荣, 等.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的影响[J]. 中国康复, 2016, 31(6): 412-413.
[23] Szsflarski JP, Vannest J, Wu SW, et al. Excitator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duces improvements in chronic post-stroke aphasia[J/OL]. Med Sci Monit, 2011, 17(3): CR132-139. doi: 10.12659/MSM.881446.
[24] 陈芳, 詹成, 杨玲, 等. 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失语的疗效研究[J]. 世界临床医学, 2015, 9(11): 4.
[25] Khedr EM, Ahmed MA, Fathy N, et al. Therapeutic trial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J]. Neurology. 2005, 65(3): 466-468.
[26] 胡雪艳, 张通, 刘丽旭, 等.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左侧大脑中动脉梗死后失语症患者的影响[C]//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 北京: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2014: 1.
[27] Winhuisen L, Thiel A, Schumacher B, et al. The right inferior frontal gyrus and poststroke aphasia: a follow-up investigation[J]. Stroke, 2007, 38(4): 1286-1292.
[28] Muller PA, Pascual-Leone A, Rotenberg A.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 positive sensory phenomena: a review of literature[J]. Brain Stimul, 2012, 5(3): 320-329.
[29] Seniow J, Waldowski K, Lesniak M, et al.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speech and language training in early aphasia rehabilitation: 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controlled pilot study[J]. Top Stroke Rehabil, 2013, 20(3): 250-261.
关 键 字:医学鉴定 精神病鉴定 鉴定人 鉴定机构
精神病的医学鉴定,是我国公安和司法机关办案中的一大难题,一直困扰着案件承办人,其中主要的问题在于我国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本文在分析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定提出改革的建议。
一、司法精神病鉴定概述
在维护精神病患者的权益与保障免于受危险精神病患者之危害间,存在了相当大的矛盾与冲突。司法精神病学致力的就是要解决因精神障碍而导致的种种社会与法律法律问题,而司法精神病学在司法活动中的运用集中体现在精神病的司法鉴定上,事实上司法精神病学也将因精神疾患涉及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事件而导致与法律发生之关联之精神医学纳入其领域。 简单的讲,司法精神病鉴定也称为精神病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由一定的机关、组织或单位运用法精神病病学的知识对被鉴定人的精神病状况作出客观判断的活动。对司法精神病鉴定界还有人称其为法精神病学鉴定即“利用法精神病学学科专业知识对一定人是否有精神疾病进行的鉴定” 。我国《司法鉴定职业分类规定(试行)》将司法精神病鉴定称为“法医精神病鉴定”即“运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如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精神损伤程度、智能障碍等问题进行鉴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使用的是“精神病的医学鉴定”这个概念,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从以前的理论界看来是有区别的。其区别主要在于二者所解决的问题的不同,认为精神病司法鉴定是指用精神病学的理论和实践,解决法律上的有关问题。当所要解决的是法律上的问题时,写出的鉴定结论就叫精神病司法鉴定书。如果所要解决的不是法律上的问题,一般的就叫做精神病医学鉴定。在我国的刑诉法明确使用“精神病的医学鉴定”这个概念后,也有学者认为二者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对此本文认为这两个概念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指对司法活动中的特定的人是否有精神病或精神病的程度运用一定的专门知识所作出的鉴定,当然对精神病的鉴定中还有一种情况游离于本文所要讨论的范畴之外,区别这一点主要从其鉴定的直接目的上来看,目的是为了解决司法活动中碰到的情况的属于本文讨论的范畴。
二、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之现状
我国对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的规定主要体现在1989年8月1日开始施行的《精神病私法决定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以及散见于《刑事诉讼法》等中的相关规定。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现状进行简单的评析。
第一,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管理体制。“司法坚定的管理体制类型通常于一国的行政权利作用领域、社会权利发育程度以及司法鉴定的业务范围等方面紧密相连。” 作为司法鉴定的一部分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也不例外。从管理主题的权利类型上看,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管理体制属于行政权利管理型体制,即司法精神病鉴定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社会准入与推出等有国家行政机关直接管理。根据《暂行规定》的规定,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由地市以上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统一运作,其成员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司法、卫生机关的有关负责干部和若干专家构成。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活动中的精神病鉴定机构作出了不同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精神病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进行。无论是由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还是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来进行鉴定,其共同的内涵都体现为鉴定机构选择由国家公权利来运作。
第二,鉴定人制度。鉴定人制度是司法鉴定制度的核心,主要包含鉴定人的类型、地位、资格、能力、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等内容。从我国的相关规定看,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主要是由一定的组织来承担的。个人基本上没有可能直接接受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工作,个人进行精神病鉴定的资格主要是由其作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成员或政府制定医院的工作人员的身份来获得。当然作为鉴定者其本身还需要满足一定的资格条件,必须是具有五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并具有司法精神病学知识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或是具有司法精神病学知识、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主检法医师以上人员。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人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了解相关案情、了解被鉴定人的工作单位和亲属以及有关证人的情况、要求得到鉴定工作所需要的配合以及获取鉴定后的处理情况。当然,权利和义务是相连的,在鉴定工作中有关鉴定人必须进到相应的义务,主要有正确及时的作出鉴定结论、解答委托鉴定机关提出的与鉴定结论有关的问题、保守秘密、遵守有关回避的法律规定等。对于鉴定人在诉讼中的地位,我国是将其作为中立的诉讼参与人对待的。鉴定人在鉴定工作中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定,否则将要承担的一定的法律后果,严重的将受到刑法的制裁。
第三,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启动制度。司法鉴定的启动是司法鉴定工作的开始,而司法鉴定的实质开始始于鉴定人的选任。应当注意的是鉴定的启动不同于鉴定的申请,在我国的规定下,申请人的鉴定申请并不必然的会使得鉴定活动开始运行,也就是说在我国鉴定活动的启动与否其决定权在于司法机关。在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实施人员、实施内容、实施时间等方面的内容由法院决定。这一点在《暂行规定》中也有体现,在《暂行规定》第五章规定委托鉴定时仅仅列出了司法机关作为委托鉴定的唯一主体,考虑到现实中鉴定活动的开始不可能由鉴定机构自己发动这一情况也就是说鉴定活动的开始必须由委托机关的委托作为根据,因此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单一的司法官启动制度。
第四.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程序制度。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程序制度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保证鉴定工作的化、规范化,保障鉴定活动所涉及的相关人员的人格尊严,实现鉴定工的公正和效率的目标。在我国,诉讼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司法精神病鉴定,但是由于鉴定活动的启动权实际上由法院掌握,加上法院可以依职权要求鉴定,因此关于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申请不是鉴定的必经程序。司法机关在委托鉴定的时候必须出具《委托鉴定书》并提供相关材料,鉴定机关在鉴定结束后应当制作《鉴定书》。
第五,司法精神病鉴定的范围。根据《暂行规定》,在诉讼中需要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情况有:刑事案件中主要有(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实施危害行为时的 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和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刑事责任能力;(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三)确定被鉴定人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应当采取的法律措施的建议。民事案件中有(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以及有无民事行为能力;(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调解或审理阶段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此外在对待各类案件的被害人等,在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侵犯行为有无辨认能力或者自我防卫、保护能力的情况以及确定案件中有关证人的精神状态,有无作证能力。
此外,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三、其它国家或地区相关制度简介
综观世界上其它国家或地区有关鉴定制度的规定,大多数国家对于司法精神病鉴定都没有作出特别的规定,而是适用有关司法鉴定的一般规定。美国对司法活动的涉及的需要判断当事人的精神病的状况是由专家证人制度解决的,由专家对当事人的精神状况作出意见供法庭采纳,当事人可以自己选择专家证人,但是否采纳专家意见的权利在于法庭。俄罗斯《联邦喜果那时素法》中涉及司法精神病鉴定的规定只有一条,即规定了两种情况下必须进行鉴定,这两种情况为:其一是对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在进行诉讼时是否具有责任能力或是否具有辨认自己行为和加以控制的能力而发生疑问时,为了判明他们的精神状态必须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其二是当对证人或被害人是否具有正确理解对案件具有意义的情况和对这种情况作正确陈述的能力发生疑问时,为了判明他们的精神状态或生理状态时必须进行鉴定。 日本《刑事诉讼法》第167条规定:“对被告人的精神或身体进行鉴定而有必要时,法院可以规定期间,将被告人留置在或其它适当的场所。”;“前款的留置,应当签发鉴定留置证”;“第一款的留置,早未决羁押日数的上,视为羁押。”且本条其它款还规定了法院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基于医院或其他收容被告人的场所管理人的申请命令司法警察看守被留置者,另外法院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延长或缩短留置的期间。 联邦德国的诉讼法中也没有对精神病的鉴定作出单独的规定而是适用于对司法鉴定所作出的一般规定,但是《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81条有这样的规定,“为了准备对被指控人作精神状态鉴定,在听取鉴定人、辩护人意见后,法院可以命令将被指控人移送公立精神病院,在那里对他进行观察”,而且规定只有在被指控人具有重大犯罪嫌疑时才可以作出这样的命令,且期限不超过6周,被告对这个命令有提起抗告的权利,抗告具有推延效力。本条还规定对侦查中这样的情况的决定权属于法院。
在英国,根据1983年精神健康法第35条的规定要求有一名经批准的执业医师出具证明,证明有理由怀疑被告人患有四种明确规定的精神失常状况之一,并且说明如该被告人被关押在狱中,则检查报告很难完成。第36条要求两名医生(其中一名经批准的)证明该被告患有较严重的精神失常,只有还押医院接受才对其适用。(该报告的效力在于使得被告可还押医院候审等候治疗或接受治疗)。此外,第48条规定只要有两名医生(其中一名经批准的)报告说被告患有精神疾病或存在严重的精神缺陷而必须接受入院治疗,则内政部有权指示将该人移送到医院。此外英国的刑事法庭法第3条规定如果有一名医生当庭作出陈述认为犯罪人的精神状况需要接受,在此情况下法庭可以指定缓刑令。此外在英国法庭的入院令以及在因为精神不正常而提出的辩护中都作出了类似的规定。 可以看出,在英国对于司法进行中精神病的状况的判定是采纳的医生的证明,实际上医生在此活动中的作用是作为证人即专家证人出现的。
就笔者能够查阅的资料来看,我国澳门地区与我国相似,对司法精神病鉴定作出了单独的规定,当然与我过大陆地区适用的相关规定一样,澳门也只是对司法精神病鉴定相对于其它司法鉴定所不同的或需要加以特别规定的作出了规定,没有作出特殊规定的还是要适用有关司法鉴定的一般规定。《澳门刑事诉讼法典》第145条对法医学及精神病学鉴定作出了规定,其为:“一、与法医学有关之鉴定须交由医学鉴定人进行;如此为不可能或不适宜,则交由任何专科医生或相关专科之医务所进行。二,上款之规定,响应适用于与精神病学问题有关之鉴定,而该鉴定亦得有心及犯罪学专家之参与。”《澳门民事诉讼法典》第496条规定:“一、法医学鉴定须由医学鉴定人依据进行。二、医学鉴定人由法官从官方医学鉴定人中指定;如官方医学鉴定人不能或须回避进行鉴定,则从其余医学鉴定人中指定。三、在第490条第3款 所指之情况下,法医学鉴定得以合议方式进行,而各医学鉴定人由法官指定。四、第491条、492条及493条 之规定适用于法医学鉴定。”
比较我国澳门地区与大陆地区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发现,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启动权利都在于司法官,不同的是我国大陆地区对鉴定人的选择范围作出了比澳门地区更为严格的限制,这种限制在我国司法鉴定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是必要的,当然随着情况的改善这种限制应当逐步放宽。至于对是否有多哥鉴定人存在的情况,大陆的相关规定中没有涉及,笔者以为这与我国大陆地区对鉴定人在诉讼中的地位的界定是相关联的,我国大陆在诉讼中是单独列出了鉴定人这一角色与证人并列于诉讼参加人之列。而综观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普遍的做法是将鉴定人作为证人对待,因为作为证人要在法庭上面对双方的质证,因此就涉及到鉴定人为多数的情况,而我国大陆地区虽然也规定鉴定人在一定情况下出庭参加诉讼,但是因为其角色并非证人,只是说明鉴定中的一些情况而不接受质证,再加上我国限定的鉴定机构的种类的先天的有限,这些有限的鉴定机构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都实行的整体负责制,因而我国不存在其它国家或地区所具有的鉴定人对鉴定后果自己负责的情况。
另外我国地区对于司法精神病的鉴定的范围与我国大陆地区的范围几近相同,在这里本文就不加以论述。
四、我国司法精神病坚定制度的改革建议
结合分析其它国家或地区对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存在着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作为。
其一,统一名称。抛开学术界的不同见解,单就现在仍在适用的相关规定来看,对司法活动中精神病的鉴定这一情况就有精神病的医学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精神病司法鉴定等几种不同的叫法,笔者以为,从这个活动的性质以及目的来看,使用司法精神病鉴定这个概念更为合适。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大学生临床医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报告1作为一名医学生,临床实践是我们必须经历的,而且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阶段,因为这是我们从医学生过渡到医生的必经之路,对我们以后从事临床工作起一个引导性的作用。
实践之前,学校的老师简单地给我们讲述了实践时的注意事项。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科室都要铭记以下几点:1、用眼:在实践期间要想真正地学习到基础临床知识或经验,必须把自己的眼睛擦亮,认真观察指导老师的言行,举止,并与自己的对比后加以改正。2、用手:主动帮助指导医师干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务,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记录好一些好的经验笔记,以便以后的学习。3、用心:把看到、听到及记录的临床经验铭记在心里,反复琢磨推敲,转化为自己的经验。4、用嘴: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勤问指导医师,及时化解,及时消化。另外,医学生实践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论结合实践。例如遇见一个病例不能单单满足于从其临床表现作出正确诊断,我们还应该结合理论知识,深层的考虑其例如在病理、生理等方面机体所出现的变化,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对以前的基础知识查缺补漏的作用。也可以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临床实践分不同的科室,所以不同科室实践前,我们应该对对应科室的常见疾病有一个大致了解。进入科室后,我们会面对不同的带教医师,不同的医师有不同的性格及工作习惯,我们要学会去适应,不要一味的抱怨,那是没有用的。有时会遇到什么都不讲、什么都不叫教的医师,这时就需要你主动出击了,请他讲,请他教,凡事主动点。不同的科室也有自己不同的规章制度,实践时要稍作了解并严格遵守。例如科室要求实践生不得对病人及其家属交代与病情相关的信息,这一点我们要格外注意。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另外,我们实践生也要学会如何书写病历。病历的书写要体现以下几个部分:1、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年龄,职业,籍贯,住所等等。2、主诉情况。即患者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的情况。3、患者的现病史。患者提供的有关自己的现在患病情况。4、患者的既往史。患者或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以前患病的情况。5、患者个人史。包含有顺产与否,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烟酒史,婚姻史,家族史等等。6、生命体征测表,b超、__光检查报告、化验报告等等。病历可以反映医师确诊的主体思路,换句话说就是医师的思路落实到哪一步,才能给眼前的疾病定性的问题。以这样的思路书写病历,给人以严肃,认真,科学,严谨的感觉,是值得患者信任的负责任态度。病历的严谨与否还能体现一个医院,一个医师医术水平的高低。也严重关系到确诊的准确性,直接涉及患者的就诊与治疗,干系重大。
医学生实践期间还应学习如何处理医患关系。在医院实践期间,我了解到医患关系愈演愈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医学原因。虽然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不少医学难题迎刃而解,但现阶段医学未攻克的难题还有很多。很多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医学的特殊性与无奈,一遇到不满意的事情,不考虑科学事实,就认为是医院及医生的问题。2、患者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患者对于自己花很多钱但病未得到改善的情况无法接受。3、医患双方缺乏沟通。4、部分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的过激报道。有些患者会因此对医生产生质疑心理,医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我觉得处理好医患关系不是一方的问题,而是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患方应该做到的是信任医生,多与医生沟通。同时,医生也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相信医患之间可以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患者是可以交流、沟通的。2、不以个人的价值观评判患者,要尊重患者。3、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出发,理解患者的疾病行为和情绪反应。4、多关心患者,给患者切实的医疗帮助。5、理解医患关系的变化性,医生应根据情况调整。作为实践生,在医患关系上我们也应做到以下几点:1、待人真诚,学会微笑;2、善于沟通,对病人要细致耐心。
医德医风也是我们实践期间要学习的。它是指执业医师应具有的医学道德和风尚。属于医师执业道德的范畴。医务工作者承担着“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因此,医生必然要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同时更要具有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在我实践期间的观察中,每位医护人员的真诚笑容,对病人和家属的亲切问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存在。要做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好的品德。我一定会牢记于心的。
另外,通过实践,我感觉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个人形象。这个问题似乎从来都没有在入科教育中提到过,不过,大家印象中的医生都应该是玉树临风的——虽然,实际情况可能让你大跌眼镜。跨进病房那一天起,你就应该以准医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尽管医生在中国的地位并不高,但是,我们不能自己把自己给看扁了,更何况,没有病人会一开始就充分信任一个胡子拉碴、白大衣皱巴巴的医生吧。所以,请注意你的形象,从头到脚,从外到里,干净整齐,清爽精神。最最关键的,就是那一袭白衣。第二,不要迟到。没有时间观念会让人觉得你不靠谱。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报告2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各专业学科的总称。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消除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
现代临床医学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不断进步。基础医学的众多学科日益深入地阐明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推动了临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许多分科和专业.如传染病科、神经科、心脏科、肾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呼吸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矫形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儿科、妇产科、老年病科、放射科、急症医学科和重症监护学科等。目前至少包括50余个学科、专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临床医学的地位与研究生培养在整个医学范围中,临床医学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引导医学方向的作用。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包括临床医学研究生和临床实验研究生。前者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严格训练为主,以培养临床专门人才为目的;后者以与临床有关的科学研究训练为主培养能在临床实验室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趋势
现状:近二三十年来临床医学在不少领域取得了许多进展。较为突出的是:(l)计算机断层摄影(CT)、磁共振(MRI)、二维超声、血管造影、核医学显像、内镜技术等用于临床,使许多疾病的诊断以直观的图像代替了单纯根据临床症状和简单的理学检查的推理,使疾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极为显着地提高;(2)介入治疗、内镜治疗、放射治疗的发展,微创外科的兴起使许多疾病的治疗水平有了显着的进步;(3)器官、组织和细胞移植,人工器官、人工组织的研究使器官功能衰竭、组织严重损伤的治疗有了新的转机;(4)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化学、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发展在阐明病因、发病机理以及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了重要的前景。
发展趋势: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的结合将更密切。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新技术、新材科和新药(包括基因重组生物因子等)将有力地推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初级医疗保健,即使全国人民得到良好的第一线医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也在悄然兴起。
相关考试
临床医学专业可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临床执业医师证是成为临床医师的必备条件之
一。
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
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方式,考区设有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根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考站,考生依次通过考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试。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的考站进行测试。
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于9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时间为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时间为2天,分4个单元,每单元均为两个半小时。
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采用A型和B型题,共有A
1、A
2、A
3、A
4、B1五种题型,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约为600题。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专业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专业代码:1002
51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中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常见病名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
3.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安排一般不少于48周。
相近专业
麻醉学 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 放射医学 视光学 康复治疗学 精神医学 医学技术 听力学 医学实验学 临床医学 医疗美容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
开设院校
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汕头大学、南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青岛大学、河南大学、青海大学、苏州大学、河北大学、西藏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延边大学、吉首大学、大同大学、宁波大学、北华大学、大连大学、延安大学、深圳大学、湖北科技学院、江汉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石河子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湖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佳木斯大学、郑州大学、兰州大学、海南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山西医科大晋祠学院、大同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蚌埠医学院、湖北医药学院、九江学院等。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从业领域就业前景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但是在全国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就业现状
1、毕业生人数在增加,就业难度逐渐加大
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就业难度日趋加大。由于高等医学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加剧了就业竞争。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发展重点不在扩大规模而是以急需的、具备一定资历的专业人才为主,大量接收毕业生的状况将不存在。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
2、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很多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确定性比较强,就业形势一直较好,使他们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多少有一点优越感。多数毕业生看好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把择业定位在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就业的期望值过高。然而,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大中城市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医疗机构原则上都需要硕士,其次就是获得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证书。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就业难现象。
3、毕业生供需矛盾
主要表现为:1.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足。2.学历层次供需不平衡,各级医疗单位都有精简机构和分流人员的趋势,使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接收能力有所下降,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出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上升。3.地区之间供需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医疗机构需求量不多,但要求高,想去的毕业生多,而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少;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乡镇医院需求量多,但愿意去的毕业生少。
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在校学生不仅应努力完善自己的基础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各方面的知识技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注意在人际交往、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动手等综合能力上不断提高。在应聘时,不少医院都要求求职者具备复合型能力,不仅要对外科熟识,动过多例手术,而且还要在内科或者是专科干过几年。而近几年新兴起的整形外科也是求才若渴。传统意义上比较小却很实用的专业,例如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人才需求也是持续增长。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医院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会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
尽管当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总的就业形势严峻,但由于人们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人的患病率也在增加,现有的医疗系统还不能满足更多病人的需要,只要每一位毕业生不断努力、找准定位,还是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医学类专业体系医学体系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尽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等
基础医学
包括:医学生物数、医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物理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组织学、人体胚胎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病毒学、人体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信息学、急救学、护病学
临床医学
包括: 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诊断学、临床治疗学、职能治疗学、化学治疗学、生物治疗学、血液治疗学、组织器官治疗学、饮食治疗学、物理治疗学、语言治疗学、心理治疗学、内科学、外科学、泌尿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口腔医学、传染病学、皮肤医学、神经医学、精神病学、肿瘤医学、急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家庭医学、性医学、临终关怀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听力学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报告3我们____届的学生开始到医院实习了,有的同学经过应聘到本省或外省医院实习了。而我没有联系上别的医院,就由学校安排到了______市中心医院______分院实习了。在这个医院实习的临床和护理专业的实习生有二十五个,而我就是学校任命的组长,就成了首要的人了,所以我做什么都得认真,比如遵守医院的各制度,认真实习,团结同学,为了解决有些同学没有找到住宿的问题,我也主动给他们找好了,大家都放心去实习了。
________年7月6日(星期一)我们一起到医院报到,刚离开生活了二年多的学校,来到一个陌生的单位实习面对的是一张张不熟人的面孔,自己难免不自在,心里总有某些想法。我和同班的一个男生安排到了儿科实习。带我的老师刚工作将近2年,年龄和我相差不多,在心灵上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所以我就很快和老师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说到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我实习的效果和成果,就是因为自己不懂才来实的,师生关系很僵硬,我们实习生就没心思去实习了。另外作为实习生就应该做好充分准备,不仅要复习和巩固好基础知识而且积极请教别人的经验,做到不耻下问,也不要等老师叫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如果真的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去做,或没事情做的时候,要主动请缨。还有不仅和老师搞好关系还得和护士搞好关系,要积极和病人沟通,我们只有认识到这点才能做到在实习的时候少碰钉子,效果好收获大啊。
我刚到儿科,老师正在交班呢,接着老师就带我去查了,查房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中国有个传统,老师走在前,我在后。当老师和病人沟通的时候,我就认真的地在旁边听讲,有不懂的地方等老师有空的时候就问他。与此同时,老师针对病人的某个某问题提问了我们,不要不好意思回答哦,假如我们什么都懂了还来医院实习干什么呢。记得老师就问过我这个问题了:小儿生理黄疸怎么诊断,结果我就回答了三点了,虽然内容不全面,但是老师在心里就知道了我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了,就给我详细分析了。第一天实习接触不认识老师和表情冷暖不定的病人,及病人的亲属,先是紧张,我慢慢地在心里给自己打气,终于坚强过来了,以后就没什么顾滤了,查完房,就跟老师回办公室,老师先叫我看看病例,先了解病人的情况,进行了什么治疗。接下来的实习时间里,老师让我写病例,虽然很简单,单纯是抄首次病情记录,但是自己动手写了才能好好记下病人的病情,这也是医生的入门环节。再接下来老师让我开各种化验单,比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ECG,__片和B超...等等。我在儿科接触到了很多小儿的常见疾病,比如肺炎,黄疸(生理和病理性黄疸),急慢性支气管炎,贫血...等等。其中我在儿科接触最多的是小儿肺炎了,老师也跟我说了,要想做好一个儿科医生,一定要会诊断肺炎,儿科医生就是肺炎医生了(呵呵...老师挺默契哦)我在儿科就由什么都不懂到大概了解,一晃时间就过了两月.
接下来我到手术室实习一个月。这个月也是我最空闲最难受的阶段啊!每天按时上下班,当有手术时,老师交给我们任务,手术前把氧气灌准备好,给病人吸氧,安装心电导联,手术一开始就是观察ECG数据的变化。当一瓶液体输完了就加一瓶啦,一个手术过来只能偷偷瞄几眼,没有手术的时候,带我们的麻醉老师也不见了,护士叫我们到更衣室看看自己的书,不允许我们进入办公室,就是自己有问题也不知道跟谁说跟说学习啊。在手术室实习,我看过了,剖宫产,阑尾切除,骨折后复位,胆囊取石...等等。遗憾的是自己从没上过一次手术哦。
时间像奔马过隙,我就转到了外科实习,时间为三个月,在外科也是我遇到比较多问题的阶段。在以往的历史里是多个老师带单个实习生,而现在是单个老师带多个实习生哦。当我刚到外科的时候,老师已经带了一个实习生二个多月了,有许多事情都安排给那个女实习生。自己也努力向他们靠近哦,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在这个医院实习,手术并不多见,而且人们都是这样说的,手术室的护士最不好惹,脾气比较大的,不允许很多实习生进去看手术。上一台手术有一个主任一两个老师加上护士和实习生,人多的很热闹,连站的地方都没了,更说不上自己去手术了。记得自己争取了一个机会就是上手术帮老师拉拉钩啊。晕...寸尺难买寸光阴,为不浪费时间,平时我只有多看看书了,也争取更多的机会给病人换药和拆线啦,虽然是个很简单的操作,但是病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必须做到无菌操作哦,比如换药要带一次性手套,虽然平时看到老师没带,但是他们的地位和技术都是让病人相服的,我们是实习生啊,必须带上,这样够对病人负责了。还有拆线也是比较讲究的,为了避免伤口的裂开就得在拆线的时候往伤口拉线。
最后我在内科实习了,我比较紧张,认真,因为时间不多了,也是我收获比较大,过得比较足实的阶段。什么脑梗塞,心肌炎,冠心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肺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高BP,糖尿病...等等,都在内科接触了。能接触的疾病虽然多,但是真正明白病情和治疗就不简单了,我就得多问老师关于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查房的时候要认真听老师给病人分析病情,平时没事就多关心病人,和病人多沟通,多观察病人的病情,病情有不如意的时候自己就去解决,做不到的话就叫老师处理病情。而我每天上班先参加交班,接着,我拿上血压器和听诊器跟老师查房去,必要时给病人测次血压听听心音,有时候有些病人不是我们管的叫上我,我就给他们测量血压,我是十分乐意的,一来可以足实自己二来更好了解和熟悉病情,更受病人喜欢。记得我和老师给过病人做腰穿和腹穿,穿刺的人不是我,我也做个助理啦。在实习的时候不能大胆而全面和病人沟通,好好给病人分析病情,因为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是很好,也有自己其他的原因,给病人分析错了,病人告到老师那里就麻烦了,。还有自己对某些药物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知识不够深。不知不觉实习就结束咯,自己学到的东西很满意,但心里还不是很踏实,临床医学高深莫测有待我更深一步去学习。在以后或走上工作岗位后好好总结自己实习的经验,并纠正不足的地方,唯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做上一名有责任的合格医生。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报告4临床医学实习后,感想诸多,实习活动已经结束好长时间了,但是直到今天,实习留给我的思考还在脑子里面回想。我不知道那些感觉、那些思路要在我心里停留多长时间,也不知道这些思路留在心里面是好还是坏。自打有了那样一些经历之后,整个人都有所变化,现在仿佛还在变化着。对我来说这次实习心得作业仿佛比以往任何一次作业都要困难,犹豫了很长时间不能下笔。脑子里面的东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多,但是难以将它们定位。如果下面说得太乱,还希望大家见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教授讲的“结合临床量表治疗强迫症患者”。在那次课中,我第一次全面接触到了如何书写患者病历。
病历的书写要体现以下几个部分:
1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年龄,职业,籍贯,住所等等。
2主诉情况。即患者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的情况。
3患者的现病史。患者提供的有关自己的现在患病情况。
4患者的既往史。患者或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以前患病的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特别注意要确定,患者是否有器质性脑外伤,还要特别考虑患者是否有酒精依赖。
5患者个人史。包含有顺产与否,父母性格,生活环境,工作情况,学习情况,烟酒史,婚姻恋爱史,家族史等等6精神科检查。意识障碍检查,感知觉障碍检查,思维活动障碍检查,注意力障碍检查,记忆力障碍检查,智力活动障碍检查,有无自制力检查,情绪情感活动障碍检查,意志行为活动障碍检查等等。
7量表测评,B超检验报告,__光检验报告等等。
据王健老师介绍,全部报告要在72小时内全部写完,其中任何一项没有完成,都要打回去从做,不能给患者确诊。
这部分的病历誊写要求介绍,只占全部实习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大概只用了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但是我感觉它对我们医师来讲格外重要。它是医师确诊的主体思路,换句话说就是你医师的思路落实到哪一步,才能给眼前的个案定性的问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病历的严谨与否能体现一个医院,一个医师医术水平的高低。也严重关系到确诊的准确性,直接涉及患者的就诊与治疗,干系重大。
在以往的教科书上,只是简单谈到要了解求助者的一般情况,躯体症状,心理症状,家庭支持系统结构,要辅助量表测评。但是。书本上的介绍没有王教授的介绍全面。王教授在课堂上明确强调以下几点。
1要凸现既往史。特别要注意排除器质性脑病对神经症的影响。比如肺性脑病,肝性脑病还有腮腺炎。另外不要忘记考虑酒药依赖。
2在个人史部分。(首先老师的层次划分就十分细致,比书本上的周到。另外老师特别强调)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生活部分问得要细,几乎是只要患者有挫折就要问为什么。在家族史里,要问父母两系三代内成员近亲婚配情况。
3精神检查部分要充分重视检查患者自制力有无。
还有就是病历报告上面有B超检验报告,__光检验报告。
以上几点是教科书上没有的部分或者没有强调的部分,而那些部分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按照老师介绍的病历誊写思路,给人以严肃,认真,科学,严谨的感觉。体现了人本的科学精神,值得患者信任的负责任态度。
在王教授结合病历请来患者进行临床教学时,病历中所记述的各点基本全面覆盖了患者的情况,甚至比患者知道的还要多(因为有患者父母的补充在病历里)这一点明显让患者感到吃惊。
据患者陈述,“在入院的时间内,感到病情有所控制,是……吃对了药了……”
这就是让我感触颇深的小小的“病历报告”。
自己对能够体现“责任”的亮点格外关注。“病历报告”有感,就是这么体验出来的,如果没有那种情绪的铺垫,我很可能就写第一堂实习课上那个患者给我的印象了,那个印象绝对鲜活。两个月后的今天我还能想象得出五十多岁的他向我们敬少先队礼的样子。可是那个教学例子不能充分体现那种不愿意漏一滴水的严谨。我总觉得,只有这种严谨,才能暗暗的渗透出科学对人的负责。这种负责,有一种难以名状的魅力。
通过实习,我感觉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个人形象。这个问题似乎从来都没有在入科教育中提到过,不过,相信很多局外人,包括医学生印象中的医生都应该是如江口洋介般玉树临风的——虽然,实际情况可能让你大跌眼镜。跨进病房那一天起,你就成了一个准医生了。尽管医生在中国的地位并不高,尽管整个病房谁都想支使你,但是,咱不能自己把自己给看扁了,更何况,没有病人会一开始就充分信任一个胡子拉碴、白大衣皱巴巴的医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也没有MM会在第一眼就倾心于你这“披着白大衣的狼”的。
所以,请注意你的形象,从头到脚,从外到里,干净整齐,清爽精神。最最关键的,就是那一袭白衣。俺当年极其羡慕医生的衣服又挺刮又够白,每星期还能换两次。可是我无论是拿奥妙、汰渍还是白猫,洗出来的始终都差强人意。因为,医院里是统一送出去洗过浆过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白大褂混入其中呢?我们试过自己拿笔在白大衣上写个号码,(记住要用不褪色的笔)成功过几次,不过后来也懒了。男生们更是常常数星期也不洗一次。
第二,请不要迟到。这是个通病,有很多人都是踩着点冲进病房的,不论是实习的,本院的,还是进修的。在心内科实习的时候,施教授曾经要求实习同学7点进病房,住院医生7点半到,主治8点到,(至于教授吗——随便你爱几点到)
不过几天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现在虽不要求早到,但底线是不要迟到。当然,现在根本也没有带教会管你,有很多带教也是迟到的楷模。但是,提倡向外科医生学习,养成早起的好习惯,把该量的血压量好,向床位上的病人都问候一下“昨晚睡得好吗?早饭吃的什么?”,有时还可以帮带教把早饭买好。这样,带教会很欣赏很感激你决定中午请你喝珍珠奶茶,病人也都会把你当成床位医生而把你的带教晾在一边的(这种喧宾夺主的现象在实习中发生的概率是很大的)。
第三,口袋里的东西。白大衣口袋里首先要放个小本子。那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东西,有希奇古怪的医嘱、综合症、药名和用法,有今天要请的会诊要开的化验单要写的阶段小结,还有各种各样的电话、QQ号码、电邮和MSN.这是你实习的见证,那上面写满了你的快乐、伤心、钦佩和怀疑。(我至今都舍不得扔)记得不要拿医院里的纸张记东西,不好看,容易丢,更重要的是,被一些老教授看到了要狠狠K一顿的,比如外科的老张教授。其次有听诊器和钢笔。再次多半有手机,建议查房的时候放到震动或者关机。否则教授查房查得正起劲的时候被你的铃声打断了思路,那还了得!轻则瞪你一眼重则叫高年给你打不及格重实习!口袋里最好再装一只固体胶水,这样可以避免popo在骨科的不幸遭遇。病房里确实是经常找不到胶水的。
第四,如果可能的话(我强调的是如果可能,因为这属于小概率事件),在进一个科前先把相关的书本内容复习一下。事实证明要这么做是相当相当困难的!但是,还是有人做得到的。在实习的时候,一个小组的同学也可以经常交流一下大家的心得体会,这不失为一个偷懒的好办法。因为一个组里一般总有个把强人的。记得在呼吸科的时候,俺们那绝顶聪明的组长就总结了一个关于咯血病人的临时医嘱的口诀。“咯血待查原因多,收治入院查清楚。三大常规血尿粪,B超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黏度。结核抗体PPD,胸部CT加增强。纤支镜再加活检,实在不行开胸查。”(具体字句记不清了,比这个还精彩)组长还教我们用画图的办法学习那复杂的心电图。所以,再次体现了分组的重要性。一直心存感激能和组长共处了一年,尽管期间经常招人误会。
临床实习的几个月来,我接触了许多党员,他们之中有教授、有住院医生、有护士,他们职务虽不一样,但对工作的执着和热诚,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却是一样的且持之以恒的。与他们相比,我们相差甚远。我们对工作远没他们那么执着和热诚,那么精益求精。我们刚去实习的两个月兴致高昂,什么事都抢着干,每天去得早走得晚,渐渐地,有些同学就坚持不住,开始迟到了。而我,虽然从不迟到,但也不像以前去那么早,工作热情也没以前高了。想着刚去实习那会儿,只要听说哪个病人有异常体征,不管那病人是不是我管床或是不是我病区的,我都会去看,去摸,去听。可现在,除了我管床的病人外,其他的病人我都不怎么关心了。是自己都知道,不用看了吗?应该不是。往往是自己以为知道了,其实还不知道。医学博大精深,千变万化,同样一种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的表现往往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多接触病人,多思考,多总结。在与病人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可以获得对疾病诊断极有帮助的临床资料。在这方面,我还做得不够,今后我应与病人多接触,对工作保持激情。
我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够自信。我对于自己的能力总是怀疑,不敢主动争取承担某项任务,一般只是认真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这使得我做事很被动,失去了许多提高锻炼的机会。在现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不善于推销自己的人常常会失掉许多很好的机会,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在实习阶段,有许多动手的机会都要靠自己争取,因此今后我应更加自信,更加主动。
实习已经好多天了,对医院和科室的整个运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一边学习基本的临床操作,比如胸穿,换药,拆线等,一边向师兄师姐学习疾病的治疗和常用药物的使用。以前的诊断学和内科学是基础,不过和临床还是有些脱节。比如抗生素的使用,书本和实践真的差别非常大,而且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习惯和经验,在没有确切的病原学证据之前,都是经验用药的。药物最基本的药理机制都在大三的药理课上学过的,不过因为一直没有自己用过药所以以前花了很多时间背记的东西,现在几乎都还给老师了。不过,我想,如果经常用,应该很容易记住。呵呵,反正我对自己喋喋不休的提问从来不会觉得惭愧,师兄师姐也非常乐意给我解答。这就是实习生的优势——倚小卖小。带组的老师很忙,平时不是那么容易随时请教。这个时候,和师兄师姐搞好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帮忙加班多写个病历,晚一点回去也不要紧,反正年轻嘛,多跑跑腿就当时锻炼身体了。他们除了在临床的技能上面指导我,还教会我很多他们自己在实习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
第一次管床真的是没有什么经验,连输液计划都不会开,病人说他一直拉肚子,我知道该给点收敛剂了,但是具体用什么药,用法剂量都不知道,一切都得问,一点点学,一点点积累。
今天我们老总给全内科的实习生做了个小讲课。主要是教我们读CT片。以前都学过影像学的,所以听起来也不那么费力。平时科室里面经常有疑难的病案讨论,我们组里面也会搞一些小专题。读片的机会很多,不过真正病人的片子多半都没有讲课上面的那么典型。对一个几乎没有临床经验可言的实习生来说,要读好片子,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出来的。
实习了一段时间,我还学会了处理各种的人际关系。科室里面,医生和护士的关系,医生和医生之间的关系,医生和病人及家属的关系,下级医生和上级医生的关系……最大的体会就是低调——别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三人行,必有我师’,上级医生当然不用说,护士老师也相当棒。今天又有一个闭式引流,我去给水封瓶装生理盐水。钳子很不好使,那个金属的盖子怎么也打不开,护士老师上来几下就开了,真是帅呆了;病人也非常值得尊敬,需要我们的关心,大家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战胜我们共同的敌人——疾病。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报告5时光飞逝,转眼之间,20____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在经过烈日的烤验和台风的洗礼之后,一个个小分队满载着丰收的果实,用自己的行动在炎炎夏日里撑起一片片绿荫。
根据浙中团[20____]8号、12号文件,紧扣团中央今年的活动主题服务和谐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我院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既传承以往的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服务活动,又突出以广泛开展感知就业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就业紧密结合,开拓社会实践新领域。成立了三下乡实践小分队,突出送医送药下乡这一直是我院暑期社会实践的特色和重点,足迹遍布安徽、舟山、宁波、桐乡等地,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健康的春风。
活动特点:
特点一我院首次博士团暑期社会实践
在学院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研究生工作部组建的一支由博士研究生参加的暑期社会实践代表队本着弘扬中西医结合理念,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通过在丽水市中医院、遂昌县中医院、遂昌乡间等地开展多次大型会诊活动、中医学发展研讨会、以及学术讲座与交流会等活动,为提升中西医结合理念、服务地方医学、加强临床经验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达到了提升研究生中医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以科研优势为依托,服务地方经济和文教卫生事业的双赢的效果。
特点二创建首家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切实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不断增强民众的健康意识,并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全国百支大学生农村政策宣讲团、浙江省大学生医疗卫生服务实践团浙江中医学院紧密结合学生自身专业特长,广泛开展了增才干、长见识、做贡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经省派驻新碶街道驻贝碶村农村工作指导员彭建华、成信法老师牵引搭桥,浙江中医学院团委与新碶街道团工委认真协商,双方决定在新碶街道设立浙江中医学院大学生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特点三感知就业开创实践新领域
今年学校共确定了49支重点小分队调查用人单位,采访校友,一方面队员们收集到了大量的真实资料,充实学校就业信息库,增强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灵敏度,同时,调查实践也很好地培养了队员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队员们也意识到:要想尽快地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在整个社会中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