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信息技能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早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掌握了初步信息技术技能;而有些学生则在进入初中后才首次接触信息技术。所以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认知基础、个性品质和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对症下药地组织教学。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类型一般可分为全优型、认真型、松散型和全劣型。认真型学生在学习方面十分刻苦,但喜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松散型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学风不够踏实,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稳定;全优型和全劣型则是两个极端。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促使松散型学生夯实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基础;为认真型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全优型学生再接再厉;督促全劣型学生端正思想,改进态度,上课要认真听讲,必要时还要给全劣型学生“开小灶”,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力求促进学生牢固掌握信息技术技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二、构建“学习方法资源包”,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技术,个中所包含的知识日新月异,称其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一点也不为过。所以教师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远比将具体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他们来得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基础,确定自己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新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精加工学习策略巩固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这是通过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增添新信息的意义,使新信息更容易理解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将笔记策略传授给学生,即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记笔记,以便课后复习。教师要告诉学生记笔记时应该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达尽可能多的重要信息,尽量用自己的话概括新信息,这样可以使学习材料变得尤为有意义,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平时,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方法的资源包,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逐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如此,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即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将他们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各层次学生安排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好学生,可以安排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促使他们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对于“中、差”两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高于他们的现有水平,使学生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效果。当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加大表扬力度,以此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满足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再接再厉,再创成绩。
四、结语
除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上的差异,技能教学开展过程中有效教学方法的缺失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始终扮演着教学中的重要角色,从课程讲授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分析和运用,学生过多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这也导致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学习中,无法主动地接受知识并加以运用,被动性的知识灌输不仅阻碍了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问题的灵活思考,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技术的技能化培养。教师教学方法的缺失,也表现在课堂互动性的缺失中,教师在知识讲授及实践讲解的过程中,互动性的缺失使学生无法积极的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这也影响到了学生听课效率的提升,从而制约了其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信息技术技能培养教学策略探究
2.1制定实践性学习任务
由于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知识基础的差异较为明显,因此为了保证技能培养课程对学生的普遍适用性,就要在教学的同时全面开展实践性的知识学习,通过更多的接触计算机操作了解信息技术,并在完成实践性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技能水平的有效提升。在信息技术的技能性教学与培训中,为了使信息技术基础欠缺的学生能够跟上课程进度,实践性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应从基础学习开始,通过逐层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逐渐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技能,例如,在课程的初学过程中,布置的实践性学习任务可以是网络信息的检索与收集,以及office相关软件的基础操作等,随着技能教学课程知识的不断加深,实践性任务内容也要从基础转向深入,如办公软件的熟练运用以及网页制作等,通过安排不同内容的实践性学习任务,学生能够在掌握信心技术的同时,更多的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有效巩固与技术能力的迅速提升。
2.2引用案例分析法辅助技能培养
对于实际问题进行处理也是信息技术技能培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为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并完善其对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就要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处理信息技术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以此完善学生的技能实践能力。例如在网络认知这一课程的学习中,为了使学生在会使用互联网的同时全面了解网络数据的传输路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路由器,调制解调器以及网卡等网络部件,并通过阐明不同部件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其工作原理。为了使技能培训课程的开展更为切实,教师还要收集网络安装及调试的案例资料,并让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处理,并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总结出最为优化的处理方案,在这一教学策略下,学生不仅积极的参与到了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中,并且更多的掌握了实际应用技能,这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3建立信息技术学科探究小组
小组学习是信息技术技能培养课程的重要方式。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为了使技能培养课程更具开放性,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问题的分析与处理中。信息技术小组的创建,可以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实践问题的探究中相互协作,通过协商讨论等方式提高问题的分析效率,从而在保证处理方式正确性的同时,探究得出更为高效率的处理方法。在开展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制定信息技术课程问题,小组组长根据问题内容进行任务划分,不同学生负责处理对应的学习任务,在问题处理完成后,再通过讨论与交流相互学习,进而增进对信息技术问题的深入分析,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对应的信息处理技能,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性意识,为今后信息技术技能的深化与提高奠定了基础。
2.4结合基础差异开展针对性教学
1.2操作技能不规范
计算机是一门新课程,它是一门以实验和实际操作为基础的学科,在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操作和实验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必须要具有正确、规范、熟练的实验和操作技能,并且可以就相关内容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性操作,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部分教师在实验操作和演示方面表现出的不足有:一是常用设备使用不规范;二是实验课期间有时会忽略安全问题;三是缺乏思考和探索精神。
1.3多媒体课件应用不规范
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的有力辅助工具。但如果课件运用不当就可能给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往往会表现出以下不足之处:一是课件的信息超量;二是课件设计不合理;三是思维异步;四是过分依赖课件影响教学效果。
2针对问题,寻求出路
在教学过程中以上问题是普遍、真实存在的。其实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2.1加强教学过程的机动性
一节课上的好坏,主要表现在学生主观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光靠机械而呆板的“背课”,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恰当的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多累积教学经验;慢慢学会如何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
2.2语言技能和板书技能的训练
在语言表达上要求老师普通话字音正确;讲解把握要领,条理性好;语言有启发性,应变性。加强体态语言方面的练习,将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合理的结合到一起。关于板书,建议教师在课外时间多加练习,设计板书时要做到:一是内容要精准;二是形式要新颖;三是结构要清晰;四是书写要工整。
2.3实验操作技能的规范及强化
首先,计算机教师在思想上就要明确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操作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合理性和规范性。以实际表演和示范性操作,为学生提供操作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4更好发挥多媒体课件作用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作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桥梁而存在。但要注意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导,对于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度,不能过分依赖。要想更好的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应该做到:第一,加强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第二,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抓好信息技术培训;第三,中小学校要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第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精简,讲究实效。
2.5学会反思,在借鉴与独创中进步
作为计算机教师,对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行为都要进行积极的反思,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环节与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语言的组织、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教学任务与教学活动安排、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时间的分配等,并及时做好反思记录,写出反思笔记,为后面教学的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