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

第1篇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生命健康教育;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传统生物教学过多地重视生物的“双基”教学,对生物学科所蕴含的生命意识认识不足。在新教材生命健康教育是主题之一。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思想意识,生物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必须利用生物学科的自身优势,把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之中。

1.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

课堂教学,作为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因而,可以把生命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1.1结合教材进行生命健康教育

如:在学习“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一节课后的“科学技术社会――脱缰之马癌细胞”时,结合教材所阐述的概念原理,通过讲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癌症的发病情况:癌症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癌症正在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目前,我国癌症每年要花掉数百亿元,每死亡5人中就有一个是死于癌症。讲到这,引起同学们的高度注意进而很关注致病原因和预防措施:(1)教育同学们不要吸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控烟是预防和控制癌症的主要策略,因为控烟可以消除大约80%以上的肺癌和30%的总癌死亡。(2)我国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达到60%,乙肝病毒的携带率大于10%,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所以每一位同学要注意饮食卫生,公共碗筷要消毒。预防还应该从新生儿接种乙肝病毒疫苗开始,切断母婴传播。(3)饮食不合理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重要,而且是可避免的癌症发生原因。癌症约有1/3的膳食不当有关系。比如超重和肥胖与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有关,而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不足又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及食管癌等切相关。我们平时饮食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食物尽量多样化,少吃腌制食品和食盐。(4)尽量避免接触物理的(电脑辐射、X射线、紫外线)、化学的(砷、苯、煤焦油)等各种致癌因子,防止原癌基因从抑制状态转化为激活状态。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知识,是同学们认识癌症,并与之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在学习“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中,新教材不仅介绍了“营养膳食宝塔”,合理营养的有关知识。而且还要学生设计一份营养午餐。这个活动学生十分感兴趣。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的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的不合理状况,中超重和肥胖正在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首要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胖子那么多呢?尝试让学生结合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肥胖的原理:一个人多食少动,消耗的少很多营养物质就转变成脂肪储存于体内,导致了肥胖。所以要预防,要注意几个方面:(1)合理搭配饮食,不要吃高脂脑、高糖膳食,减少能量的输入。(2)加强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增加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持体内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3)少年儿童由于生长的需要一定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4)平时要注意摄取富含纤维素的薯类等食物。

1.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生命健康教育

1.2.1教师可提出一些联系生活实际方面的例子,并加以拓展和分析,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学知识也有立竿见影的益处,又富有生活情趣。

例如,平时我们发现有些同学爱喝一些饮料,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色彩鲜艳,往往是添加了人工合成的色素,现在吃下去没有什么副作用,但毕竟不是自然的东西,应该是自然的食品比较好,比较环保,至少也应该是植物色素才比较让人放心,色素本身又没有什么营养,还不如喝白开水对身体好!还有现在市场上烧烤的食品对学生也很有诱惑力,烧焦的食品含有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比较多。炒菜时不要放加碘盐太快,以免碘升华而使人缺碘,易导致大脖子病。又如,酶的催化效率是受到温度影响的,让学生知识在37℃左右人体内的酶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温度过高时就影响酶发挥作用。生病时出现发热现象,认为这是坏事,很多人就想到要马上退烧。其实,一定程序的发热,是身体代谢加强,杀菌能力增强的表现,应该是好事,。因此要正确认识发热现象,一点点发热就惊慌失措是没有必要的。如果长期的高烧不退,则要引起高度重视。领会和运用这些保健知识对自己身体健康终生有益。

1.2.2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避免意外伤害和遇险急救的方法,更是生物学教师应尽的职责

新教材中已经在关注这方面的教育,把《用药和急救》作为生物教材中第八个主题下的一章进行学习。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这些知识、弄清原理外。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急救技能,我们专门安排了课外活动时间利用模型让学生练习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处理危机的方法。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才能使学生在紧急时刻有救助他人的技能。

2.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在实验室里,学生免不了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药品和实验器材。作为老师,我们更多的是强调“损坏赔偿”而不是“小心使用”,这种警示带给学生的作用常常都是负面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会学生正确的安全急救措施。实验结束时,对环境和人类有危害的一些废弃物或废弃液,要将它们进行回收、集中处理,达到有毒物质的零排放,并且要用香皂把手清洗干净。结合人体解剖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用哪只手开启电器更为安全。心脏位于人胸膛的左侧,距离左手指端较近,用电器泄露的电流易从肢体左侧侵犯人的心脏,因此用右手开启电源较为安全。又因人具有非条件发射的缩手活动,故最好用右手的指端或手背接触用电器。

对学生进行健康安全教育,促进了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形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以及自珍自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关注了学科知识,更体现了生物学科关注人体健康,以人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健康课;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面对突发的状况时人所做出的应激的反应,其中包括自我的应急和保护,避免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损失。中学体育和健康课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质的必修课,不仅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中学生必经的道路。生命安全教育的最初目的就是最终目标一直都是培养中学生的求生能力并且加大对于自己的保护力度。

一、当前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的数据统计不难显示,中国学生由于意外伤害而导致死亡的概率普遍为发达国家学生由于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率的3-11倍。2014年,昆明市的明通小学就发生了一起踩踏事故,这次事故一共造成了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其原因是体育老师将教学所用的海绵垫放置在宿舍楼的过道处,学生蜂拥而出的时候,先下楼的学生跌倒在海绵垫上,后续小学生不明情况,相互积压,造成了学生的严重伤亡。这起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从侧面证明了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力。虽然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一系列教育和课程的改革。此时有关的教育部门才开始慢慢正视生命安全教育问题,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健康课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中学存在升学率的问题,生命安全教育在落实到实际的过程中并没有引起校方和老师足够的关注。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存在于理论的层面,并没有提高身体素质和求生技能。可以这么说,中国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尚且处于初级阶段,整个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尚未达成,但是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却已经迫在眉睫,不容许我们再忽视了。

二、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的一部分,不仅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进一步阐述,而且影响着中学的基础教育。但是目前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纯理论层面,中学生本身缺乏实践的应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受年龄的限制,中学生仍然没有更好的应急性。如何更好地在体育和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中,要努力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教学目标

我们首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目标,明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课程改革的探索,而且是学校落实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的模式。我们应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的能力。学校作为特殊的群体在面临突发事件中应该将合理的疏散作为自身的必要课程。

2.加大对于师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的重视力度

中学校方要明白生命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老师必须思想上有着清晰的认识,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正确面对突发事件或者意外伤害事故的重要性,增强中学生对于生命安全的意识,真正做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明白生而为人真正的价值。善于利用合法的科学的手段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的质量。要在体育课程中明确运动的危险性,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练习。

3.在教学内容上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1)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导学生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如人工呼吸和紧急外伤的处理。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并不是中学体育课的考试内容,关于逃生技巧的理论学习,很多学生不重视,没有认真听。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善于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诸如火灾、水灾、地震、食物中毒等危险,遇到这些危险时应该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接着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比单纯老师说理要更深刻。关于自救互救的方法,不能光让老师示范给学生看,教师必须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训练,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自救互救的办法,当危险来临时,学生才能很好地应对。(2)要善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展开生存技巧的训练。生存技巧训练包括生存训练和逃生拓展训练,经过之前的理论学习,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各种生存训练和拓展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与选择或把学生的错误做法与选择记录下来,训练结束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经验。通过这样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使中学生在灾难中得以生存并且提高生存能力和应急避险能力,相信这些求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3)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力。面临突发状况的时候,心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求生,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属于弱势群体,但是如果过于慌乱,就会降低应急避险能力。教师要在平时练习中注意对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突发灾难面前沉着、冷静,并且积极施救,从而降低这个突发灾难对于自身的影响,才能真正面对险情,提高应急避险能力。

4.教师教学过程一定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

体育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注重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要组织中学生井然有序地进行准备活动,并且让中学生从根本上明白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从心里做到真正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味地突飞猛进,要尊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拒绝毫无意义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真正含义。最后,体育老师要排除器械的不确定的故障,经历从根本上克服不安全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并且树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5.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近年来,由于中学生命安全教育的不到位,由此而来的相关民事诉讼大大增加。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的目的在于增强老师责任感和法制观念,真心实意地关心中学生,老师要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时候会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不难发现,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迫切的。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有助于中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中学生命安全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构建,还要有丰富的技能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不能仅仅做到纸上谈兵。正是基于此点,在新课改中完善生命安全教育是中国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并且责无旁贷的责任。

作者:周明 单位:钦州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第3篇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具体目标为: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中学教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人员在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中学阶段所面素质临的任务,素质和个别差异,施加一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学生心理素质贩妥善解决,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从而预防各类身心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宗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5、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是人生中最不平凡的时期,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一些特殊的生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性成熟问题,经常困挠着他们,因此,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二)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

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预防无效的情况下,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给予直接指导,诊断和矫治,帮助他们克服困挠,恢复心理健康。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这部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处理学生的教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矫正。不良习惯对学生身心的危害及指导,不良个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纠正等,这部分内容强调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补救,避免问题的加重,逐步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2、以心理治疗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主要是对中学生中常见心理疾病的咨询和诊断、治疗和护理等。从而让学生消除某些心理疾病,得以健康地成长。

四、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丰富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

2、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做到全员育心。

3、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活动,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健康成长。

5、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文学社,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 安全工作 形式 方法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竞争力的日益加剧,受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和竞争机制的影响,使越不越多的大学生感到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在其成长过程中,遭遇到了来自学习、交往、爱情、就业、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乃至发生安全事件。如:“复旦大学投毒案”;“南航学生被室友刺死”;“北京理工大学女生宿舍缢亡”等。接连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多数是由于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引起的。因此,应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各种心理问题,从而杜绝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使其成为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以切实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一个重要的成长环境,它会对人一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影响很大。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教育方式有专制式、溺爱式、放任式和民主式四种。这几种方式,有的会导致孩子产生任性、散漫、无纪律和顽皮等性格特点;有的会导致孩子形成盲从、懦弱、胆怯、不灵活和缺乏自尊自信的心理倾向;有的会导致孩子自私、依赖、骄横和情绪不稳定;有的会促使孩子形成热情、诚实、自信等良好的个性。总之,家庭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应该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使他们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2.学习环境的影响。社会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竞争力的日益加剧,社会发展对学历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加之许多家长几乎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子女将来能找到好的工作,能为其家庭争光。把督促孩子学习放到了不可动摇的第一位上,而疏忽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给予的心理帮助。从幼儿开始,许多家长就教育孩子不能输给别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学习最重要。必须成功,不许失败等。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孩子一味地埋头学习,甚至只知道学习,失去了很多在其年龄段应有的成长经历。由于对学习的错误理解,使孩子对学习的理解进入了误区,再加上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疏导,从而干扰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破坏了对幸福感、荣誉感的认知等,诱发了个性缺陷、价值观模糊、心理承受力差等许多心理问题。在不良学习环境的影响下,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只有学习好,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学习一旦不令自己满意,就产生不良心理倾向,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因此,不断加强对学习目的的正确引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3.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社会风气、家庭条件等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消极的作用。积极的作用,在于社会正确的导向。同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受到良好的心理疏导,他们在其学习、生活中,易形成良好的心态且易具备各种应对困难的承受能力等。消极的作用,在于社会错误的导向。因良好教育的缺失,使其法律观念、道德观念等淡薄,甚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较严重的扭曲,社会责任感趋于淡漠等,易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如黄、赌、毒等,从而滑入歧途。总之,在求学的道路上,他们背负着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重担,却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认知理念。因此,当他们力不从心,在迷茫中前进,在困惑中求胜时,给予及时的心理抚慰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二、齐抓共管,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学校有一个正常且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使学校安全且稳定。近年来,在学校中由学生心理问题引起的各类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人员及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以及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首先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切实杜绝或减少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其间,领导要重视、部门要重视、辅导员要重视,要将其作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第一要务来狠抓和落实。其二,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决不能有松懈和思想。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必须牢固树立起“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人人有责”、“严防心理战线,夯实心理大堤”的观念,做到齐抓共管,重在落实,为学校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三、认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的关系

促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完美的人格魅力,建立优化的人际关系等,必然带来学校环境的稳定。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作支撑。一味地强化安全教育,用刚性的制度约束人,而不作软性的心理疏导,即使力度再大,也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2.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溶入到安全教育中去,促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学生具有了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杜绝心理性安全事件的发生,它是保障学校安全稳定的内在因素。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溶入到安全教育中去十分重要,不可小视。

四、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一对一的心理健康疏导机制”,促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知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学校可开设心理门诊、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等,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采用的形式可以可灵活多样,如:广泛利用板报、广播、宣传栏、网络等媒介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并在“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月”以小品、话剧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的心理咨询对象,因人而宜,对症下药。如:通过心理咨询对有违纪行为或思想上有轻生苗头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之心悦诚服。还可以在学校每个班级确定一名学生作为心理小辅导员,建立起信息收集反馈机制,随时可以掌握学生中的思想状况。如:同学间发生的矛盾、可能激化的苗头、影响安定的隐患及存在的心理问题等。这样一来,就可以打破被动局面。主动去让他们打开心扉,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抑,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能“看得清、想得明”,促使其珍爱生命、关心集体、善待他人等。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就能把严重事态处理在萌芽状态。正确地处理各类心理问题,是管理者应该做的和必须做好的工作。总之,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努力营造和蔼的校园环境,已刻不容缓。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安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大学生通过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自我,才能解决好各种问题与矛盾,才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释放心理压力。寻求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及时疏导和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得好,才能促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上成才之道。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总之,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使其功效最大化。

参考文献:

第5篇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覆盖全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其教学方法要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和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依托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该课程中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案例教学载体有机结合,逐步增加实践性案例教学环节,可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以“课堂为中心”转向“课内课外并重”,促进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迁移,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案例教学;信息化;Blackboard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3-0068-03

一、前言

2011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各高校应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其内容必须包含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1]在传统的案例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师讲述案例费时费力,学生接受程度也相当有限,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在当前数字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中,借助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进行实践改革,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关系,又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良性迁移。

二、信息化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

信息化案例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有其广泛和深刻的理论依据:

从知识传授的角度,建构主义是信息化案例教学的核心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建构的过程,也是活动的过程。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2]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全过程中,教师遵循“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学环节注重“知识情境”、“协作学习”和“辨析讨论”,知识传授是学生与外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景及社会生活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一定的信息化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是整个课程中知识与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任课教师是学习过程中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和灌输者。

从知识获取的角度,认知主义是信息化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Treicher的著名实验显示,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而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视听兼收即既看到又听到内容的50%,而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占70%。[3]信息化案例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或教学情境的创设,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大脑主体的知识获取。另外,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实现学生的“发现学习”。这一过程中,学生直觉思维对发现学习活动极为重要,即映象或图像性质的材料更有助于发现学习。[4]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提供的案例把心理健康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大学生的形式,学生自己挖掘或编制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边做边学的机会,信息化的手段或技术则使这些案例更具直观性,帮助大学生认知的成长。

三、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案例教学实践

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TM)是一套专门用于加强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三大功能模块:(1)教学。涉及课程制作、编辑、和管理,同时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2)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该模块的异步交流和同步交流,确保学习和项目分工高效顺利地进行;(3)评价。该模块是教与学成果检验最全面直接的方式,教师通过创建测验试题和作业工具,进行评分统计,生成成绩报告,学生则可以通过平台直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5]这些功能模块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设了便捷的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分享自主、开放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1.教学设计

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笔者以Blackboard平台功能模块为基础,对课程进行了以下构建(如图1)。

(1)课程通知:该课程开课信息、作业、课外活动、讨论、测试等课程动向。

(2)课程概况:介绍该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条件和方法等。

(3)教学师资:介绍该课程教师的相关信息,如教师个人基本情况、研究方向、联系方式、师资结构等。

(4)课堂教学:包括教学文档、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电子教材等。

(5)案例教学:设置了不同途径或来源的教学案例,主要包括引自书籍的案例、个体心理咨询实例、朋辈心理咨询案例、学生自拍的案例、引自电影的案例、引自媒体的案例,还链接了讨论版块中的“案例分享讨论”区。

(6)扩展学习:为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该模块设置了心灵书单、心理漫画、从心解闻等专栏,为学生提供书籍、论文、课题、漫画、网站等资源。

(7)课程作业:提供该课程作业要求、复习思考题及历年精品作业展示。

(8)课程考核:包括考试大纲、历年考题、考核体系、参考资料等。

(9)班级分享:发挥毕博平台“小组页面”的功能,提供各自然班级交流的平台。

(10)互动交流:为所有该课程的师生提供交流平台,设置了案例分享、测评专区、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社会热点等讨论区。

(11)朋辈心理咨询:包括校内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信息及咨询个案。

(12)学生心理协会:包括心理协会介绍、各类活动情况、心理读物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具体教学组织形式如图2。

(1)课堂讲授

第一周开课前,任课教师完成学生名单注册,通过“课程通知”信息,要求学生了解“课程概况”和“教学师资”的内容。正式授课中,按照“课堂教学”模块中的“教学课件”和“教学文档”进行讲授。

(2)案例分析

课堂授课中讲授理论知识,更注重案例分析。围绕Blackboard平台中“案例教学”模块的“引自书籍的案例”、“个体心理咨询实例”和“朋辈心理咨询案例”,教师详细阐述心理健康知识。

(3)小组实践

课后布置小组作业,仍然是案例教学的信息化延伸。要求学生围绕本章节内容搜索或制作心理健康案例,并将作品分别上传至“案例教学”模块的“引自媒体的案例”、“引自电影的案例”和“学生自拍的案例”。

(4)案例展示

课程中所有授课案例、小组实践案例在毕博平台中展示,师生互动交流,并结合案例完成每一章的课程作业。

(5)课外扩展

学生根据自我需求,通过“扩展学习”、“朋辈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协会”模块中丰富多样的资源进行知识扩展,巩固课程内容。

(6)考核反馈

学生完成学习后,可以通过“课程考核”进行自我评估,并通过“互动交流”,提出课程建议和意见,优化课程建设效果。

2.实践效果

该课程自应用Blackboard平台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对教学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传统案例教学普遍采用集中讨论的方式,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并从不同角度对案例展开分析。而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在网络上进行案例教学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将讨论内容保留在网络上,供学生反复观摩,对案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深入探究。

(2)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信息化网络案例教学可以扩大学生规模。传统的案例教学,最大规模通常在40-50个学生之间。然而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大班制授课,很多班级甚至达到200-300人,传统的案例教学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而借助信息化的案例教学,可以突破学生规模的限制,将课堂讲授教学中不能有效完成的案例教学内容放到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3)构建了新型的教学关系。信息化案例教学遵循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在教学各环节的“导学、助学、促学”作用。特别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可以突破跨校区跨地域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充分交流。教师不仅可以回答每位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得到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关系有利于课程知识的积极迁移。

3.问题对策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中的优势得以体现,其共享性与开放性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赋予该课程教学以直观形象和灵活多样性。但是随着平台应用的深入,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首先是学生使用方面。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方式,学生对于Blackboard平台的使用主要来自任课老师的要求,功能模块上也主要局限于上传下载的简易功能,缺乏对平台主动积极的利用。针对这一状况,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加强Blackboard平台的教学培训,每个班级培养1-2名学生助教,全面掌握平台的各项功能模块。其次是教师操作方面。作为Blackboard平台教学资源管理的主体,任课教师的操作水平直接影响网络教学效果。而当前高校任课教师由于教学科研等任务繁重,往往不愿意花时间自己摸索平台的操作技巧。所以学校可以适时组织教师培训,帮助任课教师掌握平台操作;同时,平台的后台管理部门可以为每个学院或几个学院配备一名工作人员,作为平台管理员,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任课教师可以直接联系管理员,协助该课程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最后是网络及设备运行方面。校园网络及设备的不稳定,是影响Blackboard平台运行效果的基础因素,也是学生对平台使用率低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本课程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过程中,因校园网速慢,导致许多学生课余时间对案例的学习迟缓。学校要积极投入资金,保证网络设备充足有序,满足学生使用Blackboard平台的时间和空间需求。

四、结束语

依托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该课程中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案例教学载体有机结合,并增加了实践性案例教学环节,可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以“课堂为中心”转向“课内课外并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但是由于网络平台使用的主客体因素带来的问题,需要学校给予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为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良性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2011.

[2]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徐继凯.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利于创新教学[J].教育导刊.2000(Z2).

第6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心理健康 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的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它是指运用一定的教学案例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现代许多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我国最早可在《史记》《春秋》等著作中发现,作者会借助一些经典的、生动的民间故事来阐述事理。我国《教育大辞典》中认为案例教学法是:“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大中小学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课程教学计划,以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贵州大学也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主要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他知识性的课程教学有所不同,心理健康的教学包含了大量内隐性的知识和社会技能,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应该提倡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中的优势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案例教学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优势,它弥补了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的不足。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化

案例的呈现能够为大学生创建一种寓教于乐的真实情景,案例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先看到教师设计好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问题情境,运用他们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去理解案例情境中的现象和问题,教师逐步引导大学生形成对一些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的认知,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情感体验和思考这些问题,这对提高大学生探究自省能力的同时可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深层理解,达到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化。

(二)促进大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由于具有课堂教学的观察者和旁观者的角色特点,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需要解惑的情境,从多个角度引导大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对心理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在大学生阐述某些心理学观点时,应尽可能留些思考问题的空间,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如果发现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较大的观点时,师生可一起进行分析研究。由于调动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更有助于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融洽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允许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在讨论中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互动与交流。这种对话讨论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时能增进师生的合作,协调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弱点,从大学生那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师生之间的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也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精选与慎选心理学案例

选择一个好案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案例时一定要精选和慎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学案例的典型与普遍性

教师所选的案例要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映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大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实际环境中。贵州大学地处西南,四季如春,但冬天阴冷潮湿,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的同学在生活方面很不能适应。其次,贫困生在贵大有一定的比例,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可小觑;最后,许多外省的高分同学调剂在贵州大学后心理落差很大,建议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前应该进行相关的心理案例调查,使课程中所列举的案例更接近贵州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案例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

(二)心理学案例的真实与时代性

案例应来自大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不同时代和地域背景下的案例会反映出不同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等都会发生改变。以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为例,虽然失恋、暗恋、如何表达爱、性与爱等是大学生困惑的问题,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其内涵有很大的改变,同性恋、网恋、裸婚、婚前、闪婚已是当代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案例不与时俱进,不能体现时代性与真实性,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

(三)心理学案例的丰富与多层次性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不同年级上存在一定差异。据对贵州大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明:从大一到大四依次表现为:适应问题、人际交往与恋爱问题、学习问题、情绪调节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等。这表明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心理需求既有共同的问题也有个体差异。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分配不平衡所产生的贫富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中也较突出,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会大学生对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四)心理学案例的慎选性

大学生智力发达,思维敏捷,喜欢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心理变化,同时观察仔细、善于分析,但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加上阅历还浅,往往对心理学中的某个概念误解,喜欢往自己或某个同学身上贴标签。例如在讲到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强迫症”或“抑郁症”时,许多同学会根据症状的描述往自己身上贴标签,班上一下子会涌出很多“抑郁症”和“强迫症”。所以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一定要讲清楚是“强迫症倾向”或“抑郁症倾向”,阐述清楚该症一定要通过专业机构的鉴定,要注意症状的程度、时间和对工作生活的影响程度等许多因素,否则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增加不必要的烦恼,没有心理问题上了心理学课以后反而有了心理问题。

三、多媒体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无法完成的要求多媒体却可以,许多视频、音频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需要电脑完成。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便于大学生思考和感悟。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案例的课前准备

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有关视频时可以包括情景剧、专家讲解,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技能。有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类的多媒体案例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来说,一段视频在10-20分钟左右,学生讨论时间10-15分钟,教师总结时间大约在5分钟作用较为合适。例如,在“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应对”的案例教学时,首先

(二)课堂中多媒体案例呈现

在呈现多媒体案例之前,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多媒体案例,要先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所了解,知道本次课的内容,也就是说不要马上呈现多媒体案例,而是教师还需要设定课程相关的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认识到基本原理。例如,在“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应对”的案例教学时,首先教师对挫折、升华、退化、幻想等概念做专业的讲解后才呈现多媒体案例,否则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解读案例,起不到以新的思维来提升心理素质的目的。

(三)在案例学习中提升迁移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传授人的身心发展的常识、关于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心理健康的维护等专业知识,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一定要注意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样才有助于将课堂中案例中的技能广泛迁移到现实环境。以“大学生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可以图片或故事的形式,列举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2-3个不同处理方式呈现,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大学生由于对人际矛盾的认知不同,处理方式也会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的人际关系结果。为达到此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要多样,教师可以同时穿插讲授、提问、讨论等多方式进行,在呈现多媒体案例采用幻灯、教学录像、图片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心理学案例的讨论与反思

大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教师的总结是案例教学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总结可以是讨论进行中进行阶段性小结,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结束时的总结小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一)学生的分析讨论

看完相关的心理学案例之后,教师应就案例并结合教学目标,给出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题目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脱节。在小组讨论中,要求每位同学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并通过讨论获得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集思广益,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师的总结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尤为关键。

(二)教师的小结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和案例联系起来,但由于学生的已有认知不同,导致学生会依据自身的主观经验来理解案例,如此每个学生的结论就会存在差异。教师在总结时应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对学生讨论观点的视角正确与否,对学生讨论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进行的概括、理论知识的提升,归纳案例中获得的启示、方法和思路,以及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处理类似的问题等内容作为重心,这是对学生知识内化和提升的一个关键。

(三)教师总结能力的培养

整个课堂教学总结许多教师不做是一个失败点,但总结能力驾驭不好更会影响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成效,就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丰富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

综合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可以用下表表示:

当然,案例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主要是选出的案例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个别不典型但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反映出来。其次是教师由于能力问题把握不住案例教学的时间。最后是在讨论阶段容易陷入个别同学参与而大多数同学无事可做的局面。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课,完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世纲,李枭鹰. 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 教学与管理,2004(16).

[2]解春苓,金永涛;创新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探析[J]. 教育探索,2005(08).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4]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第7篇

创新工作思路    强化培训指导

——扎实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办公室)

摘要:【目标】到2007年底,全县所有中学开设艾滋病预防知识生活技能教育课程,在校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方法】重视组织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师资培训,开设艾滋病预防知识生活技能教育课程,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建立考核制度。【结果与成效】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全县19所中学已全部开设了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课程,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项目实施前的47.8 %提高到83.66%。

实施者:**县教育局。

一、背景

**县地处秦岭南麓、**西省东南角,**、豫、**三省八县结合部。全县230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总人口238534人,每年有5万余人青壮年流向外地务工,属国家级贫困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口流动频繁,娱乐服务业繁荣,2004年我县先后被列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

截至2008年3月底,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5例,其中本县籍4例,外县籍1例;男性3例,女性2例;2例死亡,1例服刑监管,2例失访。5例中3例为性接触感染,2例为血液感染。

全县共有19所中学,现在校学生23031人。2004年基线调查显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7.8%。可见提高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从青少年抓起已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县教育局根据艾滋病项目工作要求和全县各中学实际,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和工作检查指导,扎实开展了师资培训和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宣传教育活动。

二、做法: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落实工作目标管理

为保证艾滋病防治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县各中小学广泛有效扎实开展,切实提高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中学生的自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培养他们自信、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一是县教育局自项目工作启动之时,就成立了由主管局长任组长,普教、人事、教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普教股负责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及办公。二是结合学校实际,编制年度《**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实施方案》,并印发全县各中学,明确目标任务,对师资培训、教育内容与方式、工作阶段划分与措施等作出了详细的安排部署,组织、指导全县各中学工作实施与活动开展。各中学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相关领导配合抓,团队干部及班主任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三是县教育局将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为中小学德育和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校长三年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与其它工作同安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评,形成了科学规范的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列入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健康教育课程计划,进教材、上课表、进课堂,年终考评与其他工作一同严格考核奖评,真正使此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实效。

<二>、重视培训,强化管理,加强项目工作队伍建设

中小学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关键是建设一支责任心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热爱此项工作的教师队伍。为此,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三年来,在全县16个乡镇和县直教育单位选派了45名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种艾滋病师资培训班,通过集中学习培训,使受训教师迅速成为各乡镇中小学艾滋病防治宣传的骨干和中坚。同时还积极选派教师先后赴外县、市参观学习,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我县中小学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土专家”。二是充分发挥培训者的作用,广泛开展县、乡(校)两级培训。教育局每年举办一至二期培训班,对学校团队干部、班主任、生物、健康教育教师分批培训,回校后担任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教师,自项目实施以来共培训团队干部32人、班主任117人、学科教师214人。同时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节假日或暑期对全体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对艾滋病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骨干引领、全员参与的强大教师队伍。三是加强队伍管理,教育局要求凡参加县级以上培训的教师,必须担任学校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否则学校将被全县通报,为各中学校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稳固优良的师资保障。

<三>、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努力提高宣传教育工作实效

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宣传教育的重要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大纲》,做到课堂教育四落实:落实了专题教育课时,即初中6学时,高中4学时;落实了教师,由市、县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分别担任各中学的授课教师;落实了教材,将《预防艾滋病,抗拒生活技能教育指南》和《综合教育读本》中的预防艾滋病专章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列入课堂教学计划;落实了检查考核,各中学校将艾滋病宣传教育作为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局定期检查,量化考核,并将工作实施情况记录存档。

其次,积极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广泛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扩大宣传教育的广度。一是把“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同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教育中学生远离,自觉抵制黄赌毒,以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法制意识,各学校还通过暑假中学生道德实践和创新实践活动,扩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二是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同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学校在利用课堂教学渗透预防知识的同时,还充分利用知识讲座、主题报告、团队活动、班会、俱乐部活动等时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佩戴红丝带,编演小节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做为中学生年度考试的一个内容纳入试卷,进一步巩固、深化了教育效果。三是同“青春红丝带”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小手牵大手”,组织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区、家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的义务宣传员作用,扩大了宣传教育的辐射面。四是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以中小学艺术节或艺术展演活动为载体,组织全县中小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演讲、文艺表演等艺术形式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五是同“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实施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项目设备,搜集下载相关预防宣传艾滋病知识的资料和课件,特别是利用中央10套“科教频道”和“空中课堂”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了项目工作的扎实实施。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和活动的开展,有力保证了宣传教育的效果。

<四>、加强协作,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环境

在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中,县教育局十分重视部门协作,加强行业配合,致力形成合力,确保宣传教育效果。一是配合省教育厅和省项目办,在县高中、县高职中、县初中、富水镇初中、清油河镇初中,试马镇初中、党马乡初中、梁家湾九年制、太吉河镇初中、过风楼镇初中、**镇初中等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调研工作,共培训教师50名,学生900名,发放问卷2000份,扩大了培训面,强化了培训效果。二是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等单位,到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图片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后写心得,谈感想,深化教育效果。三是积极加强同团县委、县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利用"三八"妇女节等重大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集中时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四是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农村发放宣传单、刷写宣传标语,扩大宣传面,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作,共同努力,齐抓共教的工作机制,为艾防工作实施取得实效,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三、结果与成效。

<一>、技能教育活动覆盖面广。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全县19所中学已全部开设了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课程,45000余名中学生和2700余名中小学教师接受了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包括已毕业的高中、职中学生),全县培训骨干教师158人。

<二>、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通过2007年度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项目实施前的47.8 %提高到83.66%。

<三>、中小学校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一是健全完善了工作组织机构,从计划制定到具体实施,层层有人抓,校校有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实行了目标管理,艾滋病工作被列入校长三年任期制目标任务书,作为中小学德育和健康教育的一项长期而基本的工作,得到了重视和落实;三是艾滋病知识已作为生物、健康教育等课程的重要内容进入中小学课堂;四是建立完善了检查督导制度,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促进了各中小学项目工作的均衡开展。

<四>中学生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成绩显著。2006年**市“校园红丝带,你我同行动”读报征文活动中,我县试马镇初中和**镇初中20名师生的征文分获市级一、二、三等奖;2007年**市中小学艾滋病教案征评活动中,我县高级中学教师石显武的《生活技能与做出安全行动》等8篇教案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案;2008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征集活动”中,我县富水镇初级中学选送的《识别危险性行为》一文,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学活动”,拟收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案集。

四、经验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关键。认识决定行动,领导决定成败。提高中小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生活技能宣传教育的认识,是搞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思想基础。我县教育局及各中小学,正是从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关乎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这一历史的高度,来认识并安排此项工作的。

<二>、建立长效机制、狠抓过程管理是根本。没有规范、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和扎实的过程管理,再好的措施、再灵活的形式,都只能是一时之功,不能收到长久之效。

<三>、创新思路、灵活教育形式是前提。仅仅靠几节课、几次活动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需要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变化、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达到长教长新,坚持不懈。

<四>、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是搞好项目工作的必要保障。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才会取得广泛而持久的教育效果。

总之,艾滋病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坚持常抓不懈,虽然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但我们有信心,在上级领导的帮助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多想办法,再添措施,把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确保中小学校园这块“净土”不受侵害,并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辐射教育作用,促进全县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第8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健康教育 微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在中学实施健康教育是实行全国健康教育的重要h节。健康教育包括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社会适应健康教育三块内容,与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渗透是中学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但由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繁重,加上健康教育不是生物教学要求的内容,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因此,寻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势在必行。

1 微课

微课是以5~8 min的微视频为核心,配以“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等一系列配套资源的课程。由于微课只针对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因此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等特点。除此之外,微课的出现能满足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的要求,为其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这种优点,以此为教学载体,解决高中生物课时紧张、难以进行健康教育渗透等问题。

2 利用微课渗透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渗透内容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为例。本节内容分别介绍了糖类与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让学生在学完本节内容后能认识到生物物质在组成上的统一性。明确课本内容后,对比《中学生健康教育大纲》,确定健康教育渗透内容为“合理营养与健康”模块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2.2 健康教育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2.2.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糖类的功能与作用;必需脂肪酸(以DHA为例)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者的关系。

能力目标:能说出糖类、脂肪的作用,以及能对“为什么提倡食用植物油”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糖类和脂肪有更全面的认识,不盲目减肥。

2.2.2 教学重难点

必需脂肪酸对人体的作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者的关系。

2.2.3 微课的制作

按照教学设计搜集材料,进行微课件的制作(表1)。微课件制作好后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微课的录制。在录制之前需要调试好音调、录屏范围等,录制完毕后需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如字幕的添加等,最后生成微课。

2.3 健康教育微课的实施

将制作好的健康教育微课推送到微信公众平台、学生QQ群、微博等,让学生进行观看。对于无法便利使用网络的学生,可以让其拷贝回家进行观看。或者在讲完“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节新课后,利用课后几分钟空余的时间播放给学生观看。

3 优点与展望

3.1 解决课时紧张、健康教育难以实施等实际问题

生物课程中所蕴含的知识与中学生健康教育内容有密切关系,因此生物课程可以作为普及健康教育的载体。但由于高中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紧张,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时间普及健康知识,导致健康教育难以进行。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将所对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制作成微课,在课后播放给学生观看,不仅解决了课时紧张、健康教育难以实施的问题,还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观看,可以达到普及健康教育的效果。

3.2 结合教材制作而成的健康教育微课有望成为一种课后资源

王竹立表示“微课难以改变传统课堂模式,但却可以被传统课堂利用”。像这样一种结合教材内容制作而成的健康教育微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学到健康知识的同时,还能回顾教材中的生物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生物知识去解释与日常生活健康相关的问题。因此,结合高中生物知识制作而成的一系列健康教育微课可以成为一种课后资源供给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物教学;渗透;分析

对学生渗透心理性教育主要是指在实际教育中自动运行的心理基本素质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并且有针对性的帮助每名学生处理生活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十分有效的发挥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他的职责就是教学育人,但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者,而生物教学的渗透教育是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过程,本文依据几个不同的方面给予了探讨。相关的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对相应知识的培养上,并且还要深入到对学生的健康进行关注,同时也要积极的处理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渗透才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进行全面的发展。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给予了一定的思考。下文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渗透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提供参考。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实际的生物课的教学中相关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社会角色,努力变成和学生们变成十分平等的关系,并尊重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在实际的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和认知等进行互动。相关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合作、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相关的生物教师应该做到平易近人的好态度,对所有的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给予相同的爱护和关爱。

比如: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在人格上让学生感觉到平等。可以经常性的使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进行探讨”“该问题你是可以回答的,不信你可以试一试,你可以的”等激励性的语句,而千万不要使用具有批评性的语句。

二、进行集体备课的教学策略

相关生物教师可以采用四步法的方式进行轮流备课,进行个人钻研集体探讨的方式来学习。个人的钻研就是为集体备课而准备的,尤其是相关教案的主备人,要将教案的全部内容进行完整的分析,并充分阅读并思考教学参考。将教学的重点内容突出出来,将教学的环节和方法进行从新的安排,在进行集体的探讨时将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安排进去,在这个基础上来进行个人的复备工作。

依据个人来说,基本性的策略有很多方面主要有:标、改、选、增和删等。所谓的标就是指:在共同形成的草案上来形成标识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选,就是主要选择认为自己适合的情境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案。而其中的增,就是要不断增加重要的案例和方法。所以的改,就是将原来教案中不适合的地方进行删减。调,就是要依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相关的教学特点,将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环节进行顺序的调整等。

三、要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性教育

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冲动性、脆弱性以及一定程度上的不稳定性甚至会对外界环境产生的过激反应等。当那些不良的情绪累计过多之后,最后会直接导致一些生理疾病的发生。学生们在初中教学中曾经学过生理卫生课。其对自身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因为应试性教育,很多学校也基本是不上,换句话说会让非本专业的老师照本宣科。当遇到有关青春期的问题时还是难以启口。让学生对自身出现的变化和一些性知识严重缺乏认知,所以就造成了不能自己调节、疏导,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心理性问题。当学生面对来自生理上的不同变化时,比如:遗精、月经等多种现象又渴望了解时,往往不好意思向教师和家长进行咨询,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心理阴影。很多学生并不能得到正面的接触和回答,这就严重的造成了部分学生直接从网络上进行了解从而进入到了一些不良的网站,同时加上学生的辨别能力比较差,最后学到不该学到的“知识”。

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在讲解发育和生殖时,经过和卵巢所产生的过程,同时并结合受精卵的过程形成,甚至相关胎儿的产生,并向学生解释遗精和月经的生理现象,实际消除学生心中的自卑感和神秘感,进一步用好的态度去面对。

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内容

心理教学的设计主要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位置,并注重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适应心理,在相应教师引导之下的学习十分有利于学生们的自觉主动性,积极开发学生的好奇性心理和主动学习的品质,都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与此同时,这就强烈的要求了教师提供自主性学习,促使了学生的目标明确,不断的激发了学习的学习经验等。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积极的思考能力和自,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来了学生的好学心理。

比如:

相关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时,要不断创设新的学习情境,要不断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同时在不断提出假设之后进行相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同时也要注意在课内外活动的结合,不断重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

五、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

在生物课的实际教学中,相关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性心理,来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要依据相关的特点来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愉快的学习。失败和成功不仅可以积极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还会对后来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相关的教师要不断的运用样板练习和进行课堂上提问的方法,进行评价性鼓励,同时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积极的引导学生面对学生的失败和挫折,要不断鼓励学习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

六、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相关的教师要不断的了解并观察学生的情感。对那些在学习中经常出现的紧张、烦躁、疲劳和厌倦等情绪等,教师都要给予一定的调节,要让学生保持愉快而平静的心态。对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个别的帮助,教导其改进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技能。对于中学生来说它完全处在青春期。学生青春期的特点很多,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所以很多学生并没有在比较正规的途径对知识进行获取,而形成比较健康的心理状态,所以就不能正确的抑制自己的冲动性和对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就阻碍的学生的健康发展。

七、高度重视相关教师的人格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还处在一个人格形成的不稳定时期,相关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相关教师的人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性作用。所以,相关教师不应该只是片面的注重知识的教授,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注重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将自己的诚实善良以及积极上进和认真负责等良好人格直接传给学生,积极的促进学生在个人格上的发展。

生物教师运用心理教学以及其相应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能力和理论的素养。让生物教师积极的渗透自己的心理教育,十分有利于在学校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主要的任务就是教育知识,但同时育人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核心。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而在整个生物学中积极的渗透健康教育一直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上,并且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科学处理水平进行较好的处理,同时要进行适时的渗透,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和知识以及相应的行为素质等进行全面而又和谐的发展。

结语: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生物教学中主要渗透心理健康是解决和预防心理问题和积极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如今的管理教育中也是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总而言之,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十分迅速的科学,由于生物科学的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健康有着直接的管理,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将直接的进入生物科学的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人际关系的不断复杂,每个人的心理都承担着诸多的压力以及严峻的考验。因此,心理健康的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让生物教师积极的渗透自己的心理教育,十分有利于在学校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主要的任务就是教育知识,但同时育人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核心。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所以,在生物教学中积极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预防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现代教育中不能忽视的问题。生物科学中渗透健康教育主要是在主要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原理以及相应的心理辅导。十分有效的发挥学科健康教育的作用。所以,本文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渗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给相关的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希望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金燕,陈志伟.高中生物新教材中透视出的性教育问题――道德教育缺失与教育模式匮乏[J].中学生物学,2008,10(05).

[2]范荣.高中生物教学渗透性健康教育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0(02).

[3]郝秀尧.在高中生命科学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8(03).

[4]吕林海,汪霞.当前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征及其启示:课程政策设计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9,4(07).

[5]王英.生物教学中进行青春期早期性健康教育的初步尝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12(06).

[6]李艳辉.高中生物学科渗透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4(06).

[7]武德甲.新手与专家型中学生物教师课堂方法型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14(09).

第10篇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健身效果;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1―0035―04

投稿日期:2005-03-15

基金项目: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国家体育总局应用基础课题,并获200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专题报告。通讯作者:邢文华。

作者简介:甄志平(1975-),女,河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质与健康。

本研究通过在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锻炼)中实施健身运动处方锻炼的教育实验,探讨应用健身运动处方进行体质与健康干预的可行性,以期有助于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化及定量化,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实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石家庄市3所中学初二、高二年级l 453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15.73±3.42岁。

1.2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调查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数理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研究中主要运动处方及教学方法选取体操(含健美操)、武术、球类(篮排球为主,结合各种小球的选修)为主体课程资源,结合素质练习和各种体育游戏设计Ⅰ型健身(身体素质)系列运动处方和Ⅱ型健身(运动技能及健康教育)系列运动处方。

在教育干预过程中,把课程分为3个阶段,每阶段6―8周;其中穿插理论和知识的室内课6次,开展全校性健康讲座6次。理论课教案全部制成PowerPoint、Flash或Action课件的形式,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新颖性。

2.1.1 Ⅰ型健身(身体素质)运动处方主要内容及操作要点

实验前,对学生进行综合体质测试,并按体质标准分和学生性别,将实验班学生分成6组,即男,女体质优组、男/女体质中等组和男/女体质弱组,每组10~12人。

1)跑跳组合和力速组合。2)操化组合。3)球类组合。4)健身路径组合练习。5)综合练习。6)趣味组合。

2.1.2 Ⅱ型健身(运动技能及健康教育)运动处方主要内容及操作要点根据美国健康教育学家凯尔曼(1981)的“服从、同化、内化”的态度转变三阶段理论,将体育课教学与课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相结合,在体育课上学习新知(技),发展能力;在俱乐部中巩固技能,提高素质。

2.1.3实验研究中主要教学方法及操作要点 本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种常用教学方法,并将其特点和操作要点加以归纳(表3)。

10.03%提高到18.73%,良好率由26.99%提高到45.13%,不及格率由16.96%下降到8.11%。对照组学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幅度没有实验组大,实验后两组的测试结果组间差异显著(P<0.05)。回测时,学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都有一定的下降,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仍然显著。

干预后的锻炼感觉测试表明,实验组学生在精神振作感和积极参与感两个维度的比较中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同时安静感均值下降而疲劳感上升,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学生积极的锻炼感觉表明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心理状态,也是运动习惯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2.1.2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对学生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影响表6表明,实验组学生干预后知识得分增长最为显著。

2.2.2对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教育干预过程的评价结果显示,有83.26%的学生认为这门课可以接受,89.32%的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上这门课,通过学习,共有94.74%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收获,其中分别有52.19%、23.71%和18.84%的学生表示有“很多”、“较多”和“一些”收获。

2.2.2.1专家教师对干预教育过程的评价干预过程中,聘请实验学校中三位高级教师(教育巡视员)对实验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具体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学习状态、课上紧急或特殊情况处理能力、课后小结情况等进行评分(表7)。

2.2.2.2学生对干预教育过程的评价实验结束后,由实验组学生填写《体育与健康教育综合评价表》,对实验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情况进行评分(表8)。

3 结论

1)在课内外体育锻炼中,应用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健康身心的自我锻炼技能。

2)采用多种器械和运动组合,结合实用健身技能和时尚健身方式的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是受学生欢迎的、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

第11篇

一、健康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内涵

长时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是十分狭隘的,认为身体没有生病、没有损缺便是健康,更多地把健康与身体、生理健康完全等同起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现代健康观对健康衡量的标准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要求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状态。目前多数学者同意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安宁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个定义明确地告诉我们,健康包含生理健康(身体健康和健全)、心理健康(心理没有问题与疾病)、社会健康(个体具有正常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只有具备这三种健康者,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中学时期,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同时又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身、心两个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和支配他的社会行为。针对中学生的特点,结合健康的内涵,从教育的因素来理解,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二、目前学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式化倾向严重。在我国大部分中学里,尽管也在进行健康体育的改革和实践,但是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其实很多的中学体育锻炼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过是形式的东西,走走过场罢了,从前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案、备课方法却还在原版套用。对中学体育健康教学的检查考核工作没有科学规范的体系和标准是主要的问题。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评价也仅仅从一些中学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作为评价的依据,没有到基层和教学第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缺乏真正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作为工作依据。同时,中学体育健康观念的对象过于单一化,缺乏全面性,没有真正全方位地转变中学体育健康教学思想。

2.传统的中学体育的教学观念与认识没有真正转变。由于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仍然还在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对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负面影响较大,教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学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怪圈内,“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普遍存在。同时受“重竞技成绩,轻学生体质”的误导,“重竞技轻普及,重课内轻课外”,“重尖子轻全体学生体育”的现象严重。一条竞技运动技术结构的组成贯穿于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之中,导致了中学体育教学总是片面强调以传统体育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大部分学生体质的增加、健身意识的形成、健身能力的培养、健身文化的陶冶、健身习惯的养成往往被忽略,更影响了中学生个性、人格、尊严、价值及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

3.教学方法陈旧。当前,制约中学体育健康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仅仅只是从形式上进行了简单的改革,没有将体育健康教学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过程变化不大,单一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没有活力,课堂气氛较差;同时由于过分地强调“统一”,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体育课缺乏生机。

三、中学体育健康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认为,只有加强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全面的健康,他们才会精力充沛、信心百倍地去接受各种教育;反之,如果忽视健康教育,学生的身心问题与疾病很多,那我们的教育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不能达到既定的目的。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中学体育教学只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与任务,必然要受到社会整个教育观念的影响与冲击。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1)对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并用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检验和论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到教学的一线去解决问题,使中学体育健康的教学有自己规范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施和设置,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建立不同的内容体系,以便进行不同的考核,避免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的“吃不饱,不够吃,吃不消”的现象。

(2)把体育技术的教学和健康知识观念的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用教师的言传身教,用教师的体育健康思想去教育人、感染人、影响人,从而让学生树立自己的终生健康体育的思想。

第12篇

传统的体育观念里。某些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单调的课堂理论课上,不重视心理教育教学或缺乏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虽然身体练习仍然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心理疏导和课件的匮乏,或研究人员对体育科目这两项的开发重视不够,致使在众多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日益丰富的今天,体育教学对这两项却极为匮乏。其实结合心理疏导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人性化、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这两项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感性化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 我从事体育教学后,在一次篮球课上讲到传切、空切、联防等篮球战术配合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篮球基本战术知之甚少,因此学生在配合教师进行战术示范时表现迟钝、紧张,结果花费了许多时间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又组织学生看录像,由于没有专门的篮球赛进行讲解,结果学生往往被录像中的扣篮等精采场面所吸引,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教学效果自然不容乐观。图解法教学不直观且繁琐,与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不吻合,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总结几次对篮球战术配合教学的失败教训,我开始尝试运用心理疏导趣味性和多媒体游戏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我采用由广东一家电脑公司制作的“篮球”多媒体游戏光盘,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致。课外活动时许多学生主动模仿练习,并且在班组篮球赛中能够作出精彩的战术配合。同时,还模拟裁判。将球类的比赛场面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作裁判,利用键盘对画面中出现的犯规情况进行裁决,在规定的时间内电脑会对裁判员的水平进行打分。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球类裁判法的了解。

另外,我还针对校本特点提出了心理健康活动周方案和教案,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开展得很成功,相信此次项目的开发会一直延续下去并变成我校体育教学的特色。下面是具体方案和教案:

德保县巴头中学第一届心理健康活动周方案

一、活动宗旨

本着以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特策划巴头初中第一届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

二、活动主题

构建和谐校园,让心灵充满阳光

三、活动目的

1、普及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提高师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

2、营造校园心理教育的氛围,扩大心理教育的影响;

3、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四、领导小组

组 长:黄世伟(全面负责)

副组长:梁明友 (负责宣传、策划工作)

周珍义 (负责师生趣味运动会的组织工作)

组 员:李昌镇、黄翠引 (具体负责师生趣味运动会的组织工作)

隆雨辰、陆慧明 (负责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的组织工作)

陆 毅、许英者(负责横幅、标语等的悬挂、张贴,舞台的布置)

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五、活动时间

2012年5月14日——5月18日

六、主要活动内容

1、第一届心理健康活动周启动仪式(时间:星期一升旗仪式时)

2、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时间:星期一班会课、参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3、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⑴、中考考前心理辅导讲座(时间:星期一班会课、参加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

⑵、考试心态的调节讲座(时间:星期三晚自习第三节、参加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

⑶、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讲座(时间:星期三晚自习第三节、参加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4、“呵护心灵,健康成长”黑板报比赛(七年级)

5、“健康心理,美丽人生”手抄报比赛(以八年级为主,其他各年级均可自由参加)

6、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展(5月14日——5月18日)

7、心愿墙(5月14日星期一第八节)

8、师生趣味运动会(5月14日——5月18日17:10——18:10)

9、心理教育影片欣赏(5月18日星期五晚上20:10——22:10)

10、心理健康活动周颁奖典礼及总结(5月18日星期五晚19:00——20:00)

七、具体活动安排

(一)、第一届心理健康活动周启动仪式

1、时间:5月14日(星期一升旗仪式)

2、地点:学校操场

3、参加对象:全校师生

4、活动内容:校领导讲话致辞、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同时将活动方案张贴于校园宣传栏,在师生中宣传第一届心理健康周活动,为其它系列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5、要求:横幅一条“德保县巴头初中第一届心理健康活动周”。

(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活动时间:5月14日 第七节班会课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活动内容:各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主题,开展内容积极、形式丰富多彩的心理主题班会。

(三)、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1、2012年中考考前心理辅导

活动时间及地点:5月14日下午第七节、大多媒体教室

参与人员:九年级全体学生

负责人:梁明友、黄芝采、黄科兴

2、考试心态的调节讲座

时间及地点:星期三晚自习第三节、大多媒体教室

参加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

负责人:黄子蛮、言天堂、李世秋

第13篇

关键词 走进 构建 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111-01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萌动期,逆反心理极强,情绪容易激动。有的破罐破摔,什么也不学;有的与教师“对着干”,在很多农村中学,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学生的不良表现,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效果总是不佳,学生似乎很不配合,互动不起来,更别说合作探究了。为此,我在教育教学中,借鉴一些优秀教师的方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觉得,只要我们能抓住学生的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正确的给予引导,还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

一、走进学生,抓住学生的心

1.走进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走进学生,熟悉他们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个性特征等,帮助我们因材施教。同时也让学生熟悉老师,理解老师。初中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辨析能力,也会对老师的人品、才能有所评论,这是正常的。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会让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力所能及的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大朋友”,这样,学生有什么心里话就敢对教师叙说,教师课堂教学中也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了。

2.走进学生,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们。人都希望别人在乎自己,学生也一样,教师经常与他们交流,他们会觉得教师很“在乎”自己,其实也就是尊重自己,因为觉得老师尊重自己,自己也就特别的尊重这个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到,学生在路上跟自己打个招呼,就是他们表达对教师尊重的方式了,我们一定要在意学生的那一声招呼并点头回应,要知道那可是一颗稚嫩的心正在走向成熟。师生互相的尊重,会让学生容易接纳教师。

3.走进学生,会让我们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哪些地方还需要学习。也许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很多东西是超越自己的,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充电”。好教师素质来源于自身的不断学习。教师能吸引学生,除了人格的魅力,还有才能的吸引,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材的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这些能力也是受学生喜欢的主要条件。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强,学生的成绩就好;反之学生的成绩就差。教师的才能是吸引学生的最主要的条件,如果在展示自己能力的基础上,更能够以亲切、和蔼、理解的形象出现,使学生感到教师就如同自己的父母,是那样的普通和真实,令人可亲,将会增加我们作为教师自身的吸引力。

二、走进学生,用“心”教学

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有一项是大家觉得费神的事情:写教案。教案写与不写,是学校检查教师课堂教学常规的必要手段,但在农村学校,由于教师缺编,所以,每个教师担任的课头都多,有的教师一星期有十五六节课,若一个学期按20周算,要写300来个课时的教案,即使选择一科主科来些,也要一百四五十节,这个工作量是不小的。为了完成工作,老师们大多采取“补教案”“赶教案”的应付方式,我也不例外,但每一次在补写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从网上、参考资料上查阅到的很多知识点很丰富、很具体,课堂上根本没有跟学生讲深、讲透、讲到位,于是在新的课堂上又重新“复习”一遍,似乎有点“浪费”了时间,顿觉自己“疏忽”了学生了。我想,书写教案并不等同于备课,真正要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好课”,老师还真的要去“用心”,用心去了解学生、用心去查阅资料、用心去设计教学方法,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授业解惑”,以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认为,多年从事某一学科教学的老师,可以用他原有的教案进行丰富,在原有的教案上或课本上进行圈点批注,或准备一些资料卡片等带入课堂,用以支撑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思想观点。教师精准的教学内容、适宜的教学方法会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重的,课余时间教师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走访学生。

第14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决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关怀女孩健康成长为重点,在全县学校特别在中学生中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青春期必备的知识,引导学生抵制不良的信息侵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目的

1、提高青少年的青春期健康知识水平,培养青少年科学的健康概念;

2、帮助青少年了解青春期身心的各种变化,认识这些变化的正常性和必然性,引导他们对这些变化持有正确的态度;

3、引导青少年逐步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及和谐交往的人际关系;

4、帮助青少年掌握有利于缓解青春期变化带来的压力,使他们具有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知识、技能;

5、培养青少年自尊、自信、自爱和维护基本权利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使其具有把握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的能力,为成年后安全、健康和负责任的行为打好基础;

6、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其珍惜生命、抵制诱惑,不吸烟、不喝酒,远离,塑造完整的健康人格。

三、教育对象及内容

(一)教育对象:青春期健康教育以青少年为主体,以小学高段为起始阶段,以初中段为重点阶段,以高中段为延续阶段。2006年起,全县先在初中二年级段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并纳入课程计划。其他年级段可结合各地各校实际,选择适宜的、针对性较强的青春期健康内容,运用影视录像、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满足其特有的服务需求。

(二)教育内容:开展系统的、科学的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保健教育,重点是性心理疏导和性伦理道德引导。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

1、小学高段(5-6年级):

(1)掌握必备的卫生知识,了解进入青春期身心变化的基本常识,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变化,肯定自己的价值;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点,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

(3)学习压力处理和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会应对挫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2、初中阶段:

初一年级:

(1)了解性传染疾病传播及预防的基本知识;认识并接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变化,感知生命的意义,体验成长的喜悦,克服成长的烦恼;

(2)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3)学习交往与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与同学融洽相处;掌握情绪调控方法,学习与家长、教师等成人沟通的方法。

初二年级:

(1)了解青春期烦恼产生的原因,掌握排解青春期烦恼和困惑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2)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与情感,了解自己的生活目标,学会排除忧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保持愉快的心境;

(3)乐于交往,主动交往,明确异往的准则与规范,合理开展异性间的交往,学习与成人保持良好的沟通。

初三年级:

(1)了解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明确人生的意义,初步形成独立的人格;

(2)学习舒解压力的做法,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保持情绪健康;

(3)把握与异往的准则,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学会负责任。

高中年级:

(1)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自觉矫正不良心理与行为;

(2)学会区分友谊与爱情,与异性健康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不断完善自我,学会选择人生目标与理想,保持稳定、健康的心态。

四、教育形式

1、初二年级段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每学期安排4课时,一学年不少于8课时。依据相关的教育内容,可以上大班教育,也可男、女分班教育。其他年级段学生可根据各校教育情况适当安排课时。

2、青春期健康教育重点放在生理卫生课、思想品德课、家庭生活指导课和主题班会等活动中开展。

3、可采用互动式教育,即师生互动、同伴互动、亲子互动,教师、家长、学生互动,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对话、交流。并可开展相关的倡导、咨询、答疑、关爱、援助等活动。

4、专题讲座:邀请心理、医学等相关专家、医生等上课。

5、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题宣传,有条件的学校可运用校内网络提供信息咨询、热线答题等活动。还可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阵地进行环境宣传。

6、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向家长宣传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教育内容与原则,普及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主动关心子女的健康与人格发展,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五、落实师资和培训

1、各校应统筹安排,在分管领导协调下,组织一支由班主任、心理教师、自然教师、团队干部、校医或社会医务人员等共同参加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参与此项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按照适时、适度、适量的要求,采用互动的、学生乐意接受的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育,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反馈。

2、各学校要在8月份落实好从事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教师,并于9月1日前将名单报县教育局普教科,9月份县教育局将组织对师资进行培训。

3、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协助教育部门收集、提供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材料、声像资料、宣传品等,并协同做好师资的培训工作。

六、青少年健康教育活动的保障

1、县人口计生局、计生协及各镇乡、街道计生办、计生协要把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人口计生日常工作。同时,应会同教育部门随时总结、研究、解决教育活动中的经验与问题。

2、县人口计生局建立“全县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中心”和“*县青少年生殖健康援助中心”。

3、县教育局把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具体内容,纳入教育管理范围。定期督促检查各校青春期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第15篇

——题记

作为老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外塑形象,内增学识,趋于好老师;作为学校,要尽一切办法努力打造好老师,留住好教师,谋学校发展。一周督导评估之旅,明白:

一、学校要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

1、制定好的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明确教育工作理念,明确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作风,提出学校发展要求,树立品牌打造意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师生精气神,抓好细节,由细致到精致进而到极致发展。

2、带头着力探寻教育教学新模式(八中“tst”,xx县四小“五步教学法”)。为新的教学理念作准备,安好班班通,作好用之前的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如课件制作,课堂上的使用等)。可请进来,带出去,学校要舍得花钱打造教师。

二、抓好常规教育:

1、注重教师敬业精神(增强责任心,增强服务意识,以当教师为乐,以当教师为荣,校兴我兴,校荣我荣,校耻我耻,有不苦不累,生活无味,不拼不后搏,此生白活的想法)和师德师风的培养(不上课,故意迟到、拖堂、懒散、麻将、抽烟、喝酒上课、乱丢乱扔等)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穿衣、饮食、午休、晚休、起床、说话、做事等);着力打造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要追求自身发展,做和尚就要撞钟。

2、学校制定相关的制度方案(教学、德育、后勤),然后按制度方案落实,着力督促,检查到位,记录详实,整改及时,总结诚恳。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方案的执行力。

3、备好课,写好教案:栏目填写清楚,书写要认真,必须带教案上课,可着力打造电子版教案,集体备课,装订成册,共同使用,将知识性错误在上课前消灭;上好课:(课前3分钟红歌提升精气神,提高学习效率)忌满堂灌,要改变教学模式,多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也要上好作文课和实验课;认真批改作业:量适中,批改认真,对错误处要有更正,要有评语,有等次,的批改日期。

4、着实开展好第二课堂(开展好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等课;开展好书法课(有书法课,有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的20分钟轻音乐书法练习);有科技创新课(合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进行再利用。)等;用好心理咨询室和少年宫、将图书室、实验室,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督查到位,管理精细。总之,这些有助于学生喜欢学习,喜欢学校,流失率会低。

5、督查用好早读和晚读:要齐读,要真读,不要用来上课和做作业等;班会课:不能用来上课,班会课是用来安排班务的,是用来对学生进行道德、纪律、安全、健康常识等的教育的,学生可以用好道德讲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升旗仪式和大课间:用实团委,用活少年宫,成立学生会(主持、音响、形式:师生齐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经典诵读、达体舞、跳绳、跑步、呼啦圈等)。

三、作好学校宣传

1、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利用网络、校刊、校报、电视媒体等),使教育面向社会,不流于形式的多开家长会,成立管委会,开好社区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的发展不公要让师生知道,让领导知道,还要让社区知道。让更多人了解学校,认识学校。

2、丰富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形式有写真、书法、绘画、玻璃板等;内容有:千字文、公民道德三字经、健康教育宣传、卫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行为习惯养成、名人名言;班级文化建设上,学校可适当出资帮助打造,有班规、班约、班歌、班级宣言、班训、班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

3、资料搜集:详实具体,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工明确细致,领导带队,分档案盒收集整理。力求真实,宣传到位,师生及家长共知学校所做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