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改工作汇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开学以来,在镇教办领导的关心和**学校的指导下,我校五年级进行了课改尝试,现将两个月以来的一些不太成熟的做法总结结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重视学习
课改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因此,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我边改边学,边完善和边提升,并得到了特级教师****主任的关注和指点;同时,我还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效促进了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和谐与统一。
二、坚持科研
结合课改,我申报了市“十一五”课题“小学数学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并按照这个专题进行教学实验。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真正为推进课程改革服务,我积极参加镇课改研究活动,每月上课改汇报课不少于两次。课后,都能围绕“本课教学中反映了课题的哪些思想?体现了哪些新课程理念?”进行研讨。对教学中不到位或不够成熟的地方,进行了反思和整改,不断积累成功的做法。
三、关注课堂
相同的教学理念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再加上新课程理念给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开放度,教学设计也没有了固定化的模式,怎样实施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为此,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尝试“先悟后导,以悟定导”活动单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教学理念,提高实验能力。
1、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重视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
3、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四、评价激励
众所周知,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制约课改能否持续开展的瓶颈,因此,我在实践操作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有:
1、评价内容多样化。即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学生,力求从多角度来评价学生,
2、评价方式多样化。(1)口头评价。(2)作业评价。(3)档案袋评价。(4)阶段性评价。(5)终结性评价。
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让学生感到自己成长中的点滴进步都被老师发现并给予表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及时反思
两个月以来,我坚持一天一思,一周一思,一月一思,在反思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设计的一些活动单有多篇在**教育博客中被评为优秀文章,还有一些教学设计发表在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杂志上。
六、问题与困惑
1、课改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如何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双基教学有效统一,让学生在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的同时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2、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是学生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如何将开放程度高的新教材与起点较低村小学生水平合理衔接,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新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经过几年的课程教学实践,我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新课程理念和目标逐步得到体现(对新课程与教材的适应);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三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 ---- 合作、探究与交流的体现);四是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学校评价方式 ---- 对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的追求);五是新的校园文化正在形成(学校文化 ---- 教师合作的孕育与生成)。
二、近几年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健全机构,完善管理,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
课程改革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推动器”、“催化剂”。为此,我校花大力气建立健全课程改革运行机制,做到管理科学,制度合理,方法多样。
1 、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继教主任、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把教科室作为课改领导小组活动场所,由教务处专门负责课改工作。
2 、建立课改激励机制。每年开学,校领导就要召开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完善《青曲镇中心小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方案》,安排部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使全(区)校教师全部培训一遍。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学校还把课改成果作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时作为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课改热情,学校课改氛围日益浓厚。
3 、建立三级课改网络。学校建立了镇级、校级、教研组级课改网络,使课改实验在我校扎扎实实开展起来。
4 、保证三个落实。即时间、地点、内容的落实。
(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校本培训,为课程改革夯实基础。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个性的一代新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学校本着“教师人人是人才”的理念,积极推进校本培训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具体做法:
1 、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保证机制。
对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可以说是已做到了未雨绸缪,认真准备,迎接课改的到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广大教师逐步树立了课改理念,并积极把理论学习与日常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坚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探索优质育人的方法和规律。
( 1 ) . 把课程理念纳入教学管理,在研究中落实管理
我们认真分析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如何在教学管理体现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作了三个方面的调整:
1 要更多的注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灵活性、创新性。针对教师提出的“教案要不要写的问题”,我们明确提出三句话要求:“教案一定要写;要体现实效性;提倡写教学反思。”鼓励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生。学校还设立教师“创新奖”,鼓励教师创造具有鲜活个性的、时代性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等。
2 改变以往管理细则化的倾向,实施宏观管理。在探索阶段,我们把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进行了调整,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各项内容分步过关,循序渐进,给教师创设宽松的实践空间,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热情,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
3 教学管理模式由行政型向研究型转变。教学管理人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监控。同时,及时协助教师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优化,实现行政管理人员向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协调者、研究者方向发展。
( 2 ) . 建立与新课程标准目标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1 学校建立新的评价理念。我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作了调整,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导向。为防止教师在课改中“穿着新鞋走着老路”指出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的课程理念,对师生的教与行评价。
2 学校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上。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全体学生是否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 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我们力求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个价值目标,开展了“小学生学业成就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已逐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如在学科评价上我们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是测试的分项制:语文从朗读、背诵、听说、查字典、写字、说话、阅读、作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数学除基础知识、计算、应用题等笔试外,增加说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多项内容,自然学科注重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思想品德学科主要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等。
二是发展性评价:通过设立“家校联系卡”、“学生成长袋”等作出关于学生的学习进展的信息反馈,在发展中评估学生个性的学习质量;
三是发现性评价:如学校设立“品德奖”、“特长奖”、“学业奖”、“进步奖”等项目,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和激励学生的成长。
2 、锻造一支适应课程改革的师资队伍,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关键。
我校采取有利于鼓励和促进教师的学习与研究,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做法。
( 1 ) . 落实制度,更新理念,提升教师课程理论素养
1 理论性学习方面。每周二下午第三节作为全体教师课程理论学习时间,以讲座、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讨新教材,及时帮助教师掌握教育信息、动态,充分认识教育教学面临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吸收现代教学信息,逐步确立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学校每学年还组织教师进行基础知识、业务能力的综合测试,强化了教师学习。
2 实践方面。组织教师观摩示范课、汇报课,进行案例分析等活动。教师还必须做到有记录、有评价、有体会,参与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以制度的形式促使教师通过学习讨论、观摩实践,自觉更新观念、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 2 ) . 制定校本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一是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开设主体性教育等实验班,选拔青年教师担任教学实验工作,使他们尽快成长;
二是建立帮带制度,将专家请进学校或由本校的骨干教师给年轻教师听课、评课,点拨指导,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是建立教学示范制度,学校主动承担各级各类示范课、教改研讨课、汇报课,大胆对外展促进教学交流,树立典型。
促使教师通过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在实践中得到磨练、提高自己。
3 、以研促改,推进课程改革发展
学校对教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应该着眼于课程改革的全局发展,建立校本课程研究,信息技术运用研究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 1 ) . 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近年来,我校设置一些“校本课程”,如电脑课、鉴赏课、学科活动课以及根据学生实际开设的兴趣班,在发现和培养学生特长等方面显示出成效与活力。
( 2 )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实验工作的效率,推进基础教育课改
充分利用校网络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为新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小学教育新的“生长点”,更是课改实验工作的“生长点”。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配备较为完善,通过多方筹措资金 30 余万元,千方百计为课改实验创造条件。两年来学校改扩建了电教室一个,微机室一个,“红领巾”电视台一个,班班配有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等设备。教师每两人一台微机,初步实现了教师办公自动化,教师都能熟练操作电脑,这些给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保障。
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涌现了一大批成熟的教师。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变成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促成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课堂教学大变样,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了学生成长的实际,贴近了社会生活的实际,课堂变得更大、更活、更新。学校面对现实,狠抓了校本培训,取得显著成绩,这是学校教育的一大亮点。
(三)、发挥校本培训的核心作用,确保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全面实施。
1 、明确“三级课程”的价值和相互关系。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三级课程”具有互补性,是缺一不可的统一体。
2 、严格执行《郧县 2005 至 2006 学年度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按照地方实际和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识规律,根据时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调整与增加。
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一直以来,__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思路,突出引领示范,向课堂要质量,构建高效课堂,强力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了全县课改工作持续、深入、有效。
创新教育观念,反对“说空话”,让课改理念更入心
__县坚持走“理论引导实践”、“模式带动课改”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坚决反对课改“喊空口号”,按照“学一家,融百家,成自家”的思路,借鉴国内外新课程改革成功经验,制定了《岳池县教育局深入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县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改革思路、工作安排、工作要求,提出了“以学定教,三效同堂”课改总要求,制定了“目标导航,问题引领”教改模式和基本思路。全县多次召开课改工作专题会、推进会、报告会,在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中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才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课改理念,并敦促在实践中抓落实。
“今后的‘通识性培训’、‘学科培训’等继续教育的重点都要放在课改上!”该县教育局对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确保全县课改工作谋实事、做实功、务实效,全县坚持在课改理论宣讲、培训带动上下工夫,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努力畅通师资培训渠道,推动教师素质持续提升,让创新课堂教学理念的深入人心。与省、市教科所等教育科研机构和课改先进地区教研部门、学校取得了长期联系,积极派遣教师外出学习,转变课改教育理念,践行高效课堂;在近两年的暑期培训中,实现全员教师课改培训,连续邀请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课改专家或名师来岳池培训指导,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课改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持续提升。
创新推进举措,反对“假大空”,让课改行动更有效
据介绍,在课改推进中,最大的困难是大部分教师缺少课程意识,备课方式未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教研不能从学生学习的细节中去深入研究真问题。于是,全县紧盯困难,找准症结,增添措施,深化“以学定教,三效同堂”的课改总思路,鼓励各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了课改工作从“有形”向“有效”的转变,推动了高效课堂的进程。
组建“献课团”,推动示范引领。全县挑选了观念新、方法新、效果好,在竞教中荣获县级一等奖或市级二等奖及以上的教师34人,组建了岳池县课改“献课团”。在今年6月、7月的全县教师课改技能培训中,全县邀请700余名骨干教师观摩了县课改献课团成员的三堂课改观摩课。“三位献课团老师的课改示范课很成功,特色鲜明,效果显著,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三效同堂“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是开了眼界,有信心上好一堂课改课了!”参加培训的赛龙初中骨干教师余贵林感慨道。该县还积极组织录制献课团成员的课堂教学实录,预计今年12月底前将视频资源上挂网站供教师下载观摩学习。
展示“示范课”,推动全员参与。去年10月至12月,全县学校先后召开了课改工作汇报会,促进了基层校际间的互动交流。全县共有52所学校承办了校际间课改展示活动,参与教师3200余人,展示课改示范课700余节。各校还从本校教师中挑选一名优秀教师作为典型为全校上示范课,并邀请联系股室、教科室、课改办人员参会指导,形成了全员培训效应,全县共有112人开展了引领性示范课,以评带培人员5000余人。
编制《教与学设计案》,推动资源共享。从2014年秋季开始,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全部试用县教育局统一编写的《教与学设计案》,它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应用深化三个阶段,充分体现了课改的基本特征。该书通过“以案导学”,实现“先学后教”,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课堂效力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坚持“以赛促改”,推动互通融合。全县结合各校实际,以教改为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开课活动,探索设计案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新教师的“三年成长课”(第一年后上成合格课、第二年后能上优质课、第三年后能上示范课)、骨干教师的风采展示课、基于电子白板应用下的教学大赛等活动,已成为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举措,推动了学校的学科教学,优选了教学能手,激发了教师课改热情。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教学论坛”、“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学校课改工作搭建有深度意义的交流平台,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增添了活力。
优选“先进典型”,推动示范带领。通过2年多的不断努力,全县共优选31所课改示范校。涌现出了__中学的“三环六步教学法”、岳池一中的“问题引领,三段教学”、罗渡中学的“三课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