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帮扶调研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正常的基本住房需求,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在**、**等市就切实帮扶城市低收入人群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 当前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特点、主要困难及帮扶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
(一) 当前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特点和主要困难
一是家庭人口较多、就业比重小,经济负担重。据调查,我省低收入家庭中,每一个就业者平均要负担2.5个家庭成员的生活。**市10%低收入家庭的就业者其负担系数高达3.08人。**市低收入家庭劳动适龄人口的就业率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6.3个百分点,无业和失业率却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3倍。**市去年享受城市低保的5.4万人中,有重病患者3552人、残疾人3821人。
二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劳动技能差。低收入者大多文化水平低。据**市调查,低收入家庭6周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占13.3%,小学、初中占68%,高中、中专占14.9%,大专以上只占3.7%。**
市**公司低收入职工的家庭成员中,中专、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初中占2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则占到了60%。此外,低收入者一般年龄偏大,掌握技能单一,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任何实用技能,因而选择就业的空间相对狭小,市场竞争力较差。
三是生活质量差,精神压力大。据调查,2004年我省10%城镇低收入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8.5%,人均消费支出为2500元,其中用于吃、穿方面的支出就占了57%。不少的低收入家庭甚至在低保金的资助下,才勉强维持了最低生活。由于收入太低,很多低收入家庭几年都不添臵新衣,餐桌上长时间见不到荤菜。甚至个别家庭靠傍晚捡一些菜贩丢弃的菜叶为生。为了节约,有的低收入家庭有电不用,有气不用,而使用燃煤,甚至捡柴火做饭。不仅生活困难,低收人家庭成员的思想负担也十分沉重,他们承受着自然、经济、社会多方面的巨大压力。一些人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有的自卑感强烈,自暴自弃,有的怕亲戚朋友间人情往来,主动与其他人群、同社会分割,不少人整天提心吊胆,怕子女上学学校收费,怕家人生病就医等等。
四是子女受教育难。近年来,教育费用不断上涨,给低收入家庭带来了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低收入人群家庭收入太低,难以承担子女的教育开支。据**市对50名城市低收入人群家庭的调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子女辍学的26人,其他也多靠贷款借钱供孩子上学。
五是家庭成员生病就医难。由于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较窄,不少低收入者所在的企业大都经营非常困难,无力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一旦低收入家庭成员患病特别是重大疾病,他们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但是,由于长期生活质量差,低收入家庭成员大多体质差,家庭成员患病现象普遍。由于没钱,看不起病,他们往往是小病抗、大病拖,以致不少的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残疾甚至死亡,给家庭生活带来更大困难。据统计,2003年**市困难职工家庭中,患特、重疾病的6700人,其中就有5800人因家庭困难而无力就医。
(二)帮扶城市低收入人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市低收入群体有增加趋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制度远远未到达全覆盖。据省民政厅调查,1999年,我省享受低保的人员为19万人,今年3月,已增至152.5万人。据统计,**市人口总数为150万,截至2004年12月,非农业人口(即城镇居民)31万人。目前,人均月收入在200元以下的城市低收入人群约为4.3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13.87%。近年来,党委政府在帮助城市低收入人群解决实际困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明显。但是,有些地方对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收入分配不当带来的社会收入明显两极分化的矛盾和逐年增长的低收入人群问题及其影响、后果重视不够,缺乏对低收入人群问题系统、深入地研究。对于如何面向整个低收入群体,有效地开展助学、助医、提高就业技能、实现就业再就
业,从而由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生活向帮助增加收入转变,最终帮助低收入人群脱贫致富等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
二是经济欠发达,资金支持乏力。无论是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就业问题、生活困难问题、子女入学困难问题、家庭成员生病就医困难等问题,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2004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仅7000余元,人均财政收入仅800余元。由于资金困难,我省一直未能出台统一的帮扶政策。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未能享受国有企业同类人员的待遇;许多市、县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经费投入城市低收入人群,不少地方几年来一直没有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形成事实上的低保不能保障最低生活。目前人均低保标准为139元/人〃月,累计月人均补差59.5元。
三是政策不成体系,救助机制需要完善。近年来,全省各地在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实际困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或帮扶措施,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子女就学、家庭成员生病就医等实际困难。但是,大量的政策和帮扶措施的覆盖面都非常窄,往往局限于享受低保的群体而不是低收入人群。同时,一些政策由于缺乏配套的可操作性措施,很难真正落实。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低收入家庭的困难解决得比较好的,往往是重大节日党政主要领导访贫问苦时遇见的或者是有关新闻媒体给予报道,引起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的个案,帮助低收入群体解决实际困难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救助机制尚不健全。
四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没有实现全覆盖,部分个体从业人员和民营企业职工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金缺口严重, 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还将持续居高不减,确保发放压力巨大;一部分困难企业职工及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等低收入群体没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尚未实现低水平、广覆盖的目标,同时随着参保人数的大幅度上升,抚养比越来越高,基金管理运营的风险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地方财政投入不足,低保补差水平偏低,导致部分低保家庭生活仍很困难;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城市低保人数不断增加,给低保资金造成巨大压力。据我们调查,有一部分前期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低保对象因无力续交保险金而无奈退出保险。
二、几点建议
(一)积极发展经济,努力扩大就业
解决低收入人群的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可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减少低收入者,才可能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提供更有效的社会救助。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各级政府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措施,进一步优化就业再就业环境,努力扩大就业。首先,要规范失业统计口径,取消登记失业率的概念,将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失业统计范围,确保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进一步增加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扩大实施范围,将失地农民、集体
企业下岗人员等低收入人群纳入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范围。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消除影响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的体制障碍。第四,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面向公众的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完善培训和就业服务网络,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第五,要广开就业门路,特别做好对低收入人群的就业服务工作。针对低收入群的特点,通过宏观政策调控促进第三产业和个体经济的发展及增加社区就业岗位等作为解决低收入群体新的就业渠道。
(二)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一是根据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矛盾已经相当突出的实际,加大国家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在初次分配中理顺劳资关系和收入分配的秩序,遏制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减少贫困和低收入群体。同时,要通过强化税收征管特别是强化和完善征收个人所得税等措施,搞好二次分配,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二是按照公共财政的客观要求,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使社会保障资金的增长率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率不低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增长率不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使低收入群体也能分享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成果。政府要继续加大帮扶低收入群体的支出力度,切实为他们解决就业、就医、子女教育和住房上的实际困难,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三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多渠道解决低收入人群保障资金来源问题。可从扩大税源,
加强税收征管;有选择地变现国有资产,发行一定规模的社会保障专项国债以及发行社会保障彩券,发展慈善事业等多种方式加以解决。四是希望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我省西部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我省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困难。同时要争取中央在我省投资重大项目,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我省的投资环境,带动我省经济发展,缓解因经济发展滞后带来的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的压力。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减震器、安全网,只有保持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健康运行,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为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覆盖面广、有实效为特征的初级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要将私营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作为社会保险扩面的重点,努力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力争实现全覆盖。同时将困难企业及其职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要逐步探索建立单位缴费同个人缴费相分离的社会保险制度,避免因单位过失而影响个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总结近年来低保工作的经验,确保最后一道保障线的功能正常发挥。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地方政府低保资金投入
到位,使低保标准能随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而适时调整。防止和解决保障资金不到位、保障对象有遗漏、保障水平长期不变,不能保障最低生活等问题,切实保障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合理确定低保的标准。
(四)努力构建城市低收入人群救助体系,切实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针对低收入人群制定在就医、就业、子女就学、住房、水电气供应、工商、税务、信贷、司法援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助办法,整合部门力量,发动社会援助,多渠道帮助低收入人群摆脱贫困,使他们的生活质量真正得到改善。二是要以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子女就学和家庭成员生病就医为重点,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实际困难。建议省里出台统一的帮扶政策,对于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就学,要免除一切费用,并酌情给予特殊的生活帮助;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就学,要免收学费,酌情减免杂费,同时要积极探索信贷支持和个人信用相结合的扶助模式。要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降低医疗消费水平,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要积极探索建立城市人口医疗互助体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面向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救助体系,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生病就医难问题。
(五)积极动员民间力量,大力扶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乐善好施、扶弱济困、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扶
持低收入人群工作中,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特别是社会组织的作用。要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团组织和慈善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帮扶活动,解决低收入人群的生产生活困难。要鼓励民间机构,开展捐资助困等慈善事业,形成政府、民间力量、家庭成员内部等多方努力,共同帮助低收入群体的局面。
(六)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基础工作
我国和我省的基尼系数突破0.4的警戒线以后,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达到收入的和谐,要加强对不同收入群体统计监测,以便为动态把握收入走向,采取政策措施调控收入差距创造条件。同时要高度关注城市低收入人群的问题,加强对低收入群体问题的调研工作,积极探索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对策措施,逐步建立健全适合中国特色的长效保障制度,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实行对低收入人群的动态管理。
个人帮扶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市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关精神,按照区工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坚持真心为民,真情帮扶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组织形式。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以局长XXX任组长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主抓此项工作,局办公室为具体联系单位,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有、五落实,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
二、调查摸底,确保结对帮扶工作有序进行
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为吃透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我们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一是坚持不吃请、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二是通过召开座谈
会、走访群众,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农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做好帮扶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结对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一是开展为帮扶村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3户老党员、老革命送去慰问品、慰问金等,为贫困群众解除后顾之忧。二是与村领导班子讨论后,由我局邀请医疗单位的专家,在村委会准备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村民看病,解决部分村民看病的问题。
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针对农村个别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学习教育作为村级班子建设要害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党的农村工作
政策。二是坚持各种会议、座谈会形式学习教育。每逢村委、支部重大事宜,以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等,我们集中党员进行各项有关文件内容的学习。三是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利用冬季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返家休息的时间,进行了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让外出务工的村民学习到安全知识,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打算
X月X日,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调研组对X村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调研。
共走访贫困户X户、脱贫户X户,同时在X村村委会与X村“五人小组”成员、驻村干部进行了座谈。
一、基本情况
X村X年有精准贫困户X户X人,其中X户一般贫困户、X户低保户、X户五保户,X年底共脱贫X户X人,均为易地扶贫搬迁户。
二、做法与成效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由县市场监管局出资X万元帮助修通八组至九组通组公路,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是强化精准识别。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扎实开展第三次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X月X日至X月X日期间,“五人小组”共在X村开展进村入户调查X余户次,召开村级共商会X次,召开组级共商会X次。经过精准识别,X村精准贫困户在原来名单的基础上共退出X户X人、新增X户X人,X年实有精准贫困户X户X人,切实摸清了X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抓好干部结对帮扶工作。
由县市场监管局、X村驻村工作人员、包村干部对X村X户精准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按照一户一策要求制定并落实了帮扶措施。X年,共开展进村入户走访X余户次,帮扶干部在与精准贫困户共商的基础上,强化帮扶措施的具体落实,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四是强化产业建设,按照“三变四化”模式,由本村农民出资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蔬菜种植大棚X个,所得收入已分配给参股农民;
五是抓好资金、物资帮扶工作,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X年初,市场监管局在开展春节慰问时,共向X村贫困户发放棉衣X件、被子X床、帮扶资金X元;在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时,市场监管局共向X村X户计生贫困户发放帮扶资金X元;X年底,市场监管局对X村贫困户每户共发放棉衣X件、被子X床、资金X.X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是自身动力不足,贫困户对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要怎样脱贫存在盲目性,无发展计划。
二是贫困户增收门路窄,主要收入靠打零工,收入不稳定。
三是贫困户自身存在不良嗜好。
部分贫困户因喜欢喝酒,无法从事一些高收入的工作,如建筑行业、运输业等,导致自身只能靠打零工生活。
四是缺乏技术和资金,部分贫困户想发展养殖,但无启动资,难以修建房屋等基础设施。
同时,因缺乏技术,养殖周期较长,除去饲料、仔猪购买、粮食等成本,基本赚不了钱。
五是帮扶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
在干部结对帮扶工作中,部分干部制定的帮扶措施因各方面原因未得到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
四、意见建议
一是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再“精准”帮扶措施,使之符合贫困户自身实际;
二是加强宣传动员,做好贫困户思想动员工作,摒弃不良嗜好,有效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是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对接,主动出击,利用“特惠贷”等政策,帮助贫困户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2017关于个人帮扶的调研报告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正常的基本住房需求,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在**、**等市就切实帮扶城市低收入人群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 当前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特点、主要困难及帮扶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
(一) 当前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特点和主要困难
一是家庭人口较多、就业比重小,经济负担重。据调查,我省低收入家庭中,每一个就业者平均要负担2.5个家庭成员的生活。**市10%低收入家庭的就业者其负担系数高达3.08人。**市低收入家庭劳动适龄人口的就业率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6.3个百分点,无业和失业率却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3倍。**市去年享受城市低保的5.4万人中,有重病患者3552人、残疾人3821人。
二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劳动技能差。低收入者大多文化水平低。据**市调查,低收入家庭6周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占13.3%,小学、初中占68%,高中、中专占14.9%,大专以上只占3.7%。**
市**公司低收入职工的家庭成员中,中专、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初中占2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则占到了60%。此外,低收入者一般年龄偏大,掌握技能单一,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任何实用技能,因而选择就业的空间相对狭小,市场竞争力较差。
三是生活质量差,精神压力大。据调查,2004年我省10%城镇低收入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8.5%,人均消费支出为2500元,其中用于吃、穿方面的支出就占了57%。不少的低收入家庭甚至在低保金的资助下,才勉强维持了最低生活。由于收入太低,很多低收入家庭几年都不添臵新衣,餐桌上长时间见不到荤菜。甚至个别家庭靠傍晚捡一些菜贩丢弃的菜叶为生。为了节约,有的低收入家庭有电不用,有气不用,而使用燃煤,甚至捡柴火做饭。不仅生活困难,低收人家庭成员的思想负担也十分沉重,他们承受着自然、经济、社会多方面的巨大压力。一些人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有的自卑感强烈,自暴自弃,有的怕亲戚朋友间人情往来,主动与其他人群、同社会分割,不少人整天提心吊胆,怕子女上学学校收费,怕家人生病就医等等。
四是子女受教育难。近年来,教育费用不断上涨,给低收入家庭带来了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低收入人群家庭收入太低,难以承担子女的教育开支。据**市对50名城市低收入人群家庭的调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子女辍学的26人,其他也多靠贷款借钱供孩子上学。
五是家庭成员生病就医难。由于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较窄,不少低收入者所在的企业大都经营非常困难,无力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一旦低收入家庭成员患病特别是重大疾病,他们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但是,由于长期生活质量差,低收入家庭成员大多体质差,家庭成员患病现象普遍。由于没钱,看不起病,他们往往是小病抗、大病拖,以致不少的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残疾甚至死亡,给家庭生活带来更大困难。据统计,2003年**市困难职工家庭中,患特、重疾病的6700人,其中就有5800人因家庭困难而无力就医。
(二)帮扶城市低收入人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市低收入群体有增加趋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制度远远未到达全覆盖。据省民政厅调查,1999年,我省享受低保的人员为19万人,今年3月,已增至152.5万人。据统计,**市人口总数为150万,截至2004年12月,非农业人口(即城镇居民)31万人。目前,人均月收入在200元以下的城市低收入人群约为4.3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13.87%。近年来,党委政府在帮助城市低收入人群解决实际困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明显。但是,有些地方对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收入分配不当带来的社会收入明显两极分化的矛盾和逐年增长的低收入人群问题及其影响、后果重视不够,缺乏对低收入人群问题系统、深入地研究。对于如何面向整个低收入群体,有效地开展助学、助医、提高就业技能、实现就业再就
业,从而由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生活向帮助增加收入转变,最终帮助低收入人群脱贫致富等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
二是经济欠发达,资金支持乏力。无论是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就业问题、生活困难问题、子女入学困难问题、家庭成员生病就医困难等问题,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2004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仅7000余元,人均财政收入仅800余元。由于资金困难,我省一直未能出台统一的帮扶政策。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未能享受国有企业同类人员的待遇;许多市、县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经费投入城市低收入人群,不少地方几年来一直没有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形成事实上的低保不能保障最低生活。目前人均低保标准为139元/人〃月,累计月人均补差59.5元。
三是政策不成体系,救助机制需要完善。近年来,全省各地在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实际困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或帮扶措施,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子女就学、家庭成员生病就医等实际困难。但是,大量的政策和帮扶措施的覆盖面都非常窄,往往局限于享受低保的群体而不是低收入人群。同时,一些政策由于缺乏配套的可操作性措施,很难真正落实。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低收入家庭的困难解决得比较好的,往往是重大节日党政主要领导访贫问苦时遇见的或者是有关新闻媒体给予报道,引起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的个案,帮助低收入群体解决实际困难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救助机制尚不健全。
四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没有实现全覆盖,部分个体从业人员和民营企业职工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金缺口严重, 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还将持续居高不减,确保发放压力巨大;一部分困难企业职工及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等低收入群体没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尚未实现低水平、广覆盖的目标,同时随着参保人数的大幅度上升,抚养比越来越高,基金管理运营的风险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地方财政投入不足,低保补差水平偏低,导致部分低保家庭生活仍很困难;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城市低保人数不断增加,给低保资金造成巨大压力。据我们调查,有一部分前期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低保对象因无力续交保险金而无奈退出保险。
二、几点建议
(一)积极发展经济,努力扩大就业
解决低收入人群的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可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减少低收入者,才可能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提供更有效的社会救助。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各级政府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措施,进一步优化就业再就业环境,努力扩大就业。首先,要规范失业统计口径,取消登记失业率的概念,将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失业统计范围,确保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进一步增加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扩大实施范围,将失地农民、集体
企业下岗人员等低收入人群纳入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范围。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消除影响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的体制障碍。第四,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面向公众的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完善培训和就业服务网络,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第五,要广开就业门路,特别做好对低收入人群的就业服务工作。针对低收入群的特点,通过宏观政策调控促进第三产业和个体经济的发展及增加社区就业岗位等作为解决低收入群体新的就业渠道。
(二)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一是根据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矛盾已经相当突出的实际,加大国家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在初次分配中理顺劳资关系和收入分配的秩序,遏制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减少贫困和低收入群体。同时,要通过强化税收征管特别是强化和完善征收个人所得税等措施,搞好二次分配,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二是按照公共财政的客观要求,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使社会保障资金的增长率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率不低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增长率不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使低收入群体也能分享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成果。政府要继续加大帮扶低收入群体的支出力度,切实为他们解决就业、就医、子女教育和住房上的实际困难,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三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多渠道解决低收入人群保障资金来源问题。可从扩大税源,
加强税收征管;有选择地变现国有资产,发行一定规模的社会保障专项国债以及发行社会保障彩券,发展慈善事业等多种方式加以解决。四是希望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我省西部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我省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困难。同时要争取中央在我省投资重大项目,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我省的投资环境,带动我省经济发展,缓解因经济发展滞后带来的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的压力。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减震器、安全网,只有保持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健康运行,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为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覆盖面广、有实效为特征的初级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要将私营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作为社会保险扩面的重点,努力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力争实现全覆盖。同时将困难企业及其职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要逐步探索建立单位缴费同个人缴费相分离的社会保险制度,避免因单位过失而影响个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总结近年来低保工作的经验,确保最后一道保障线的功能正常发挥。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地方政府低保资金投入
到位,使低保标准能随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而适时调整。防止和解决保障资金不到位、保障对象有遗漏、保障水平长期不变,不能保障最低生活等问题,切实保障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合理确定低保的标准。
(四)努力构建城市低收入人群救助体系,切实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针对低收入人群制定在就医、就业、子女就学、住房、水电气供应、工商、税务、信贷、司法援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助办法,整合部门力量,发动社会援助,多渠道帮助低收入人群摆脱贫困,使他们的生活质量真正得到改善。二是要以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子女就学和家庭成员生病就医为重点,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实际困难。建议省里出台统一的帮扶政策,对于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就学,要免除一切费用,并酌情给予特殊的生活帮助;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就学,要免收学费,酌情减免杂费,同时要积极探索信贷支持和个人信用相结合的扶助模式。要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降低医疗消费水平,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要积极探索建立城市人口医疗互助体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面向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救助体系,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生病就医难问题。
(五)积极动员民间力量,大力扶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乐善好施、扶弱济困、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扶
持低收入人群工作中,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特别是社会组织的作用。要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团组织和慈善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帮扶活动,解决低收入人群的生产生活困难。要鼓励民间机构,开展捐资助困等慈善事业,形成政府、民间力量、家庭成员内部等多方努力,共同帮助低收入群体的局面。
(六)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基础工作
我国和我省的基尼系数突破0.4的警戒线以后,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达到收入的和谐,要加强对不同收入群体统计监测,以便为动态把握收入走向,采取政策措施调控收入差距创造条件。同时要高度关注城市低收入人群的问题,加强对低收入群体问题的调研工作,积极探索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对策措施,逐步建立健全适合中国特色的长效保障制度,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实行对低收入人群的动态管理。
2017关于个人帮扶的调研报告二
高新区安监局结对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关精神,按照区工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坚持真心为民,真情帮扶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组织形式。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以局长XXX任组长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主抓此项工作,局办公室为具体联系单位,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有、五落实,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
二、调查摸底,确保结对帮扶工作有序进行
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为吃透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我们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一是坚持不吃请、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二是通过召开座谈
会、走访群众,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农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做好帮扶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结对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一是开展为帮扶村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3户老党员、老革命送去慰问品、慰问金等,为贫困群众解除后顾之忧。二是与村领导班子讨论后,由我局邀请医疗单位的专家,在村委会准备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村民看病,解决部分村民看病的问题。
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针对农村个别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学习教育作为村级班子建设要害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党的农村工作
政策。二是坚持各种会议、座谈会形式学习教育。每逢村委、支部重大事宜,以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等,我们集中党员进行各项有关文件内容的学习。三是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利用冬季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返家休息的时间,进行了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让外出务工的村民学习到安全知识,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打算
虽然我们在上小站村结对帮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着不少问题:一是农村工作经验不足,有时工作方法简单;二是帮扶形式比较单一,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我局将继续按照区工委工作部署和要求,不断深化帮扶力度,以改善结对帮扶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改进工作方法,努力为村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高新区安监局结对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关精神,按照区工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坚持真心为民,真情帮扶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组织形式。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以局长XXX任组长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主抓此项工作,局办公室为具体联系单位,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有、五落实,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
二、调查摸底,确保结对帮扶工作有序进行
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为吃透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我们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一是坚持不吃请、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二是通过召开座谈
会、走访群众,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农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做好帮扶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结对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一是开展为帮扶村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3户老党员、老革命送去慰问品、慰问金等,为贫困群众解除后顾之忧。二是与村领导班子讨论后,由我局邀请医疗单位的专家,在村委会准备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村民看病,解决部分村民看病的问题。
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针对农村个别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学习教育作为村级班子建设要害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党的农村工作
政策。二是坚持各种会议、座谈会形式学习教育。每逢村委、支部重大事宜,以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等,我们集中党员进行各项有关文件内容的学习。三是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利用冬季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返家休息的时间,进行了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让外出务工的村民学习到安全知识,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