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育器材管理制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学校各项体育器材,分类摆放,造册等级,专人专管。
二、教师上课所用器材,需办理登记手续,课后按数量归还,并放回原处。
三、课余时间如需用到小学体育器材,应办理借出手续,使用完毕后按时归还,如有丢失损坏,应追究其责任,照价赔偿。
四、每学期全面查点一次小学体育器材,逐年购置和自制,保证按省规定的体育器材要求达标。
五、放置体育器材的地点应搞好室内卫生,保持室内整洁。
六、注意安全,做好防盗防失工作。
小学体育器材保管制度
一、体育器材室是体育器材存放、保管的重要场所,其主要管理者为体育教师。
二、室内各类体育器材应分类存放有序,注册登记,以便于借取和使用。
三、凡使用本室内体育器材,应由各班级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统一借取、存放,体育教师有责任经常检查、整理。
四、借用本室器材,凡有损坏的,体育教师有权根据损坏程度、性质做出赔偿决定。
五、体育教师有责任经常检查室内器材的完好程度,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淘汰不能使用的器材须经管理人员同意。管理人员根据省器材标准提出添置器材的要求,以达到及时补充器材的目的。
六、体育器材室室内保持干燥,经常清扫,做到器材摆放有序、整洁、整齐。
体育器材借用制度
一、爱护运动器材,在指定运动场上活动。
二、由各班级体育委员提前五分钟到体育教师或体育器材管理员处领取体育器材。
三、学生未经教师或者班主任允许不得擅自进入体育器材室,违者视后果予以教育。
四、活动课教师或体育教师应按课表借用器材,不得擅自他用,所借器材应清点登记后归还器材室,如有发现器材数量不齐,查明情况,酌情处理。
五、损坏器材、丢失器材应及时向体育教师上报,视情况作相应的赔偿和处罚。
1. 学校各项体育器材,分类摆放,造册登记,专人管理。
2. 教师上课所用器材,需办理登记手续,课后按数按量归还,放回原处
。未经体育室管理人员的同意,不准任何人进入室内拿玩体育器材。
3. 课余时间,需用器材,应办理借出手续,并按时送还,如有遗失损坏
,追查责任按价赔偿。
4. 体育器材及场地设施器械,任何人不得随意损坏。违者,一经发现,
追究赔偿责任。
5. 体育器材,每学期全面查点一次。逐年购置和自制,保证按省规定的
器材达标。
6. 搞好室内卫生,保持室内整洁。
为使学校阳光体育活动顺利开展,制定如下制度:
1、五年级每周二到周五分别举行跳绳、60米接力赛、运球投篮、足球带球绕杆4项活动。
2、足球、篮球、跳绳3样体育器材由每个同学每天按需自行携带,器材由学生自己保管;球类需用袋子装好,挂在座位的钩子上;跳绳整理好放在抽屉里;非阳光体育活动时间不得私自玩耍。
3、公用体育器材由学校提供,由班级专人负责借出和归还。未经学校批准,不得随意外借,借用期间一律不得转借。下课后须按时归还,如有丢失或损坏,一律由班主任负责追回或令其原价赔偿。
4、阳光体育活动期间,学生离开教室,要做到切断电源,关闭好门窗,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2009年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改革之年,分为原制度考试和新制度考试。以下就今年新制度下《财务成本管理》命题情况做简要点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特点是考试涉及知识面广、实务性强,难度较大,层次较高。今年的财务成本管理总体难度与往年相比虽有所下降,更注重基础知识,但客观题较偏,主观题计算量太大。本文就有关具体命题特点分析如下:
一、近三年命题内容分值分布及考题内容分析
(一)近三年考试题目类型及分值由表1可见,今年的《财务成本管理》考试题型仍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但客观题只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新考生制度取消了判断题);主观题仍包括计算题和综合题。根据今年的新考纲,本科目的题型、题量发生了变化,客观题分数比重上升,主观题分数比重下降,其中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也相应变各占50%的比重,但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的《财务成本管理》题量一直不稳定,通过本课程第一次命题机会,力争使今后本课程的考试题型、题量和分值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既利于广大考生复习又便于命题。2009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辅导教材具有内容更新量大、知识量多、计算分析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
(二)新考试制度下考试大纲及考题分析今年的考试大纲已经出台,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考试大纲列出了能力等级,共分三级。一级是专业知识理解能力,要求考生掌握构成注册会计师知识主体的基本原理和内容;二级是基本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在职业环境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态度,能够解决基本的实务问题;三级是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考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态度,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实务问题。这些能力等级与后续的测试内容直接对应。在大纲的“测试内容与能力等级”部分,测试内容实际是教材各个章节的目录,每个章节都对应一个能力等级,这是对考生提出此章节的学习要求,即告知考生此章节需要考生具备什么能力,是具备基本理解能力、基本应用能力还是综合运用能力。这部分内容学员了解一下要求即可,将能力等级与各章节内容挂钩,会体现出该章节可能命题的深度,是一种对各章节考试范围和内容的程度上的描述。同时,能力等级也会限制命题的难度,3级的题目比重多大、l级的题目多少等,从而成为中注协约束考试命题难度的标准之一。
从今年的考试题型来看,对第一层次的要求主要出了客观题,虽有点客观题的难度不大,但考得比较灵活,大多数测试了应知应会的知识,但有些题明显超纲,并没有体现“基本原理和内容”的考察。
如多选题第18题:下列关于企业筹资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发行包含美式期权的可转债的资本成本要高于包含欧式期权的可转债的资本成本
b 由于经营租赁的承租人不能将租赁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因此资本结构决策不需要考虑经营性租赁的影响
c 由于普通债券的特点是依约按时还本付息,因此评级机构下调债券的信用等级,并不会影响该债券的资本成本
d 由于债券的信用评级是对企业发行债券的评级,因此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也可能发行低信用等级的债券
参考答案 b、d
详细解析 美式期权可以随时执行,而欧式期权只能在到期日执行,因此,包含美式期权的可转债持有人承受的风险要小于包含欧式期权的可转债持有人,相应地要求的报酬率也要低一些。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发行包含美式期权的可转债的资本成本要低于包含欧式期权的可转债的资本成本。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评级机构下调债券的信用等级,说明信用等级下降,偿债风险增加,所以,会影响该债券的资本成本。即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
本文由收集整理
点评 此题考察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教材的范围。其难度系数较高。
对第二层次的要求出了客观题和计算题,对第三层次的要求出了客观题,计算题和综合题。应该说财务管理大纲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属于第二、三层次的内容。今年考卷中的计算题的第一题“项目投资决策”和第三题“标准成本计算”比较简单且符合考纲中第二、三层次的内容的要求,但第二题“布莱克一斯科尔斯模型的计算”和第四题“企业价值评估及其相关参数的计算”不仅计算量大而且计算数字刁钻。综合题第一题是成本计算,其中也有不少陷阱,多数考生在判断产成品和在产品的数量时出现了失误;综合题第二题改进的报表分析体系,给出的数据量更大,并且重复性的计算太多,可以说出的非常失败,且考不出考生的水平,与考纲第二、三层次的要求相差甚远。通过上面分析可知,2009年财管应试过关在掌握好教材的基础上,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准备“科学计算器”并能熟练的运用;(2)仔细阅读题目给出的资料和题目的要求,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表述,意义就大不一样;(3)小数点的保留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是中间计算过程保留四位,结果保留两位;(4)遇到“简单”的题目千万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很可能你连陷阱都没有看到。值得一提的是,考生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指定的辅导教材认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且要对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情况和要求有所了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准备,这才是广大考生过关的有力保障。
二、2010年cpa考生应试启示
(一)命题覆盖面宽,重点突出,与注册会计师执业联系密切从近年试题分析中,不难看出,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知识覆盖面广,指定辅导教材中的几乎各章都有考题。因此,考生一定要按大纲规定范围全面复习准备,放弃盲目猜题押题的侥幸心理。但是,财务成本管理知识体系本身是有重点的,考生应当在全面熟悉辅导教材的基础上,善于从中归纳出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再进一步地进行有重点的学习和准备。教材的重点内容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在学习时,对重点内容要多看、多做练习,力求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往往是学习备考过程中的绊脚石,要花功夫突破难点。难点内容有些是共同性的,有些内容则因人而异。突破难点的方法是,认真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理解教材的思路。同时对教材的例题反复阅读、体会。
(二)试卷题量大,难度较高,具有较强灵活性,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熟练运用综合知识财务成本管理以后试题平均在46题,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试题,不仅要求考生要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关公式和典型例题,而且还要求考生要多做练习,通过练习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对计算题要求熟练运用公式,简捷清晰地列出解题步骤。对综合题要求具备分析运用能力,熟悉各章节知识体系的衔接。这些都要求考前学习时有所练习和准备,才能在考试中快捷地作出判断和处理。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考生要学好财务成本管理这门学科,总体上须掌握三个基本:第一,要掌握财管的基本理论,主要指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基本特点,如时间价值、风险、最佳资金结构等。这些内容是掌握财务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必须下功夫反复的记
忆和理解;第二,要掌握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财务决策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以及财务评价等方法,如企业价值评估、改进后财务分析体系等这些内容会涉及到一些较深奥的数学、统计知识,对某些考生有一定难度,考生要下一定的功夫;第三,要掌握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技能,考生对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应系统的掌握其计算前提,步骤及注意点,弄清业务处理的原理,公式的演变,数据的来源,方法的选择,理论的获取以及案例的启示等。通过记忆公式一案例练习一总结公式,不断反复,从而提高自身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务操作能力。
一、财政局财务管理问题
(一)预算控制不严
预算管理作为财政局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存在着预算编制质量不高、预算执行控制不严等情况,在预算执行中,会偶尔出现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降低了预算执行的刚性。尤其在“三公”经费预算控制方面,经费使用的透明度不足。
(二)资产管理不到位
财政局的资产管理观念落后,相关制度建设不全面,存在着重资产获取、轻资产使用管理的问题,易出现账实不符现象,埋下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财政局不重视资产定期清查,未能全面了解资产使用情况,经常发生资产闲置问题。
(三)信息化程度低
财政局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尽管建立了财务系统,但是却没有形成财务一体化平台,难以做到财务信息实时共享。在财务系统中,存在着财务运作效率偏低、系统操作不便捷的情况,如需要手工编制决算报表、手工审核签批、手工进行银行对账等,如此一来增加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不利于财务工作效率的提升,使得财务系统在操作中暴露出诸多局限性。
(四)财政监督弱化
财政局的财政监督力度不足,针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督,易滋生擅自挪用财政资金、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等情况。财政局内部的审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加之外部审计局、监察局等机关的联合监督不到位,从而导致财政局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及时。
二、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为做好新会计制度的落实工作,财政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认清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以及提出的新要求,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一)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在新会计制度下,财务局要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按照项目和流程编制预算,全面控制预算资金调配,确保资金得以高效利用。首先,在预算编制时采用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以考量上一年预算履行状况为前提,预测本年度各项目的实际支出。其次,保证预算执行的刚性,杜绝随意调整预算,若预算与执行存在明显差异,则必须及时找寻产生差异的原因。对于因公共紧急事件、政策改变等客观原因造成的预算执行差异,允许向上级提交并审核预算整改方案。再次,财政局要将收入与预算管控相结合,对财政拨款和其他类收入进行严格管控,加强对财政拨款的监督,对资金流向进行全程把控,避免资金浪费的情况发生。最后,财政局要强化“三公”经费管控,严格执行“三公”经费预算,及时对外经费的有关信息,实现对经费使用的有效监督。
(二)对资产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下,财政局要做好资产核算工作,同时加强资产控制,确保账实相符,杜绝国有资产流失。首先,财政局应健全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使其覆盖资产购置、获取、验证、使用、维护、处置、转移等各个环节,并根据统一的固定资产目录进行核算,保证核算信息的可靠性。其次,财政局要摸清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优化资产配置,减少固定资产闲置。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固定资产产权登记、产权变更、资产维护,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消除管理漏洞。再次,财政局要定期或不定期清查固定资产,根据清查情况编制汇报书。同时,对通过拍卖、置换、转让等途径获得的固定资产,以及租赁给非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出具资产评估报告。
(三)对财务系统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要求财政局必须进一步完善财务系统功能,提高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构建起财务一体化平台,为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提供技术支撑。在对业务流程和财务系统进行规划的基础上,拓展系统实用性功能,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分布式办公功能。财政局财务系统要为预算单位提供办公终端,通过系统录入报账的相关数据,提交到财政局领导进行审批,预算单位打印审批通过的报账单并办理相关业务,提高办公效率。二是自动记账功能。会计人员录入相关信息可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自动完成对账以及账簿、报表编制等工作,提高会计处理效率。三是业务对接功能。财务系统要实现同一相关业务在各个环节业务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增强业务处理的连贯性。四是安全防护功能。财务系统要支持自动备份和容灾处理,以确保系统在遇到异常状况后能够恢复所有数据。同时,还要在财务系统中引入数字签名、电子签名印章等技术,增强系统运作的安全性。
(四)对财政监管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对财政局的财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加强对财政局财务工作的内外部监督,不断提高财政局的财务管理水平。在内部监督中,财政局要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对财务管控、专项资金使用、财会收支、财务信息质量等方面进行审查监督,并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议,为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提供依据。在外部监督中,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要联合起来,对财政局的财政情况进行审计监管,及时对外公布监督信息,促进政务透明化,如实披露财政拨款和利用的状况,使财政局的资金运作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财政局要认真执行新会计制度,正确面对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结合财政局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为此,财政局要强化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财政监督,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堵塞管理漏洞,为财政局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创建良好财务环境。
为做好我市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各企业单位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现将财政部《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0〕295号)转发给你们,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做如下补充规定,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转发文件中第五条涉及企业发放一次性住房补贴的有关政策问题待我市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方案的有关住房补贴政策出台后按规定执行。
二、企业出售现住公房所取得的货币资金,应单独核算,同时在售房收入中扣除住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剩余资金应主要用于单位发放职工住房补贴。
一、借鉴超市摆放规律,使体育器材摆放条理化
大型超市由于商品种类众多,客流量大,商品的摆放、货架的陈列都有规律。体育器材室如同小型超市。当前,多数中小学没有设置体育器材管理员,班级数众多,所需器材多。体育器材如能借鉴超市摆放原理,教师就能有目标地选择所需器材。因此,体育器材摆放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器材摆放布局要分门别类,做到系统化、条理化,有利于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经常性使用的器材要置于易取易放处,可用货架进行摆放,并在货架上贴上器材名称,便能一目了然地拿取与回收(图1、图2);对于较容易在货架上混乱的器材,如板羽球、乒乓球、羽毛球、小沙包、小垒球等器材可将其放置于储物桶内,并贴上标签,再放置于货架上(图3),以便管理;对不常使用的大器材,如跳箱、山羊、摸高架等应尽量立于场地的边角和面积较小的地方。
二、建立行政管理机构,使器材管理制度化
科学地摆放器材是体育器材室井然有序的前提,器材管理制度化是体育器材室运行有条不紊的根本。在管理上,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器材监督和管理制度,使器材管理合理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公正、公平、安全、高效。如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体育器材管理机构,行政领导监督管理器材,教导处负责教师专业培训与提高、调控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总务处定期对体育器材、场地设施维护检修;副校长监管体育组的正常教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兴趣小组课余训练、体育节与运动会等器材设施的借用与回收,制定了器材使用登记表、器材维修登记情况表。正是有了此机构的合理运行管理,体育器材室的功能才得以最大化的体现。
三、发挥体育骨干作用,使器材管理和使用合理化
要提高器材管理的有效性,除了教师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外,还可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让体育骨干参与器材管理,教会他们常用器材的整理方法,使他们养成一个好的使用和整理器材的习惯,以便于在日后的体育活动中能积极主动的带领学生协助教师收拾、整理器材,保证体育器材干净、整齐、完好地入室。如我校在每个学年初,体育组主动与班主任沟通,让各班主任结合班级情况挑选男女各一名担任体育器材出借员,并将全校体育器材出借员姓名及照片上墙公示(图4),日后在班级借用器材时,必须是体育器材出借员才能借用器材,体育教师让出借员明确其职责,提出统一规范的管理要求,组织体育器材出借员参观体育器材室,了解器材摆放情况,并定期集中培训,让学生掌握整理方法,器材的清洁方法以及摆放常识,加强对学生管理意识的培养,以保证器材在体育课、课外活动、课外训练、大课间等活动中全面、高效的利用,又能在活动结束后使其快速、整齐、高质量的归还,逐步形成一种由体育教师负责,学生协助管理,师生共同享用器材和管理器材的良好机制,使器材管理和使用更加合理化,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对体育运动的日益重视,现时高校的各类体育器材越来越多,但是在使用器材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校体育器材损耗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运动的开展。为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体育器材管理的工作经验,以及走访调查其他高校的体育器材管理情况,深入分析器材损坏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1 把好体育器材质量关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同一种体育器材,价格相对低廉的往往也容易损坏,有的器材甚至本身就是质量不合格产品,属于“三无”产品。所以,在选购体育器材时,不单单要考虑器材经费与价格上,同时也要把好质量关,可以和体育教师协商,并听取学生使用者的意见,综合各种条件来考虑器材购买的合理性。在采购一些易损的体育器材时,也可采用试用期制度,对不同的产品进行一定时间的试用,以选取更好的器材。如果能从源头上保证体育器材的质量,就可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也确保器材使用的安全性。
2 严格推行体育器材管理
虽然各高校都设置有专职的体育器材管理人员,甚至还有专门的科室。但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体育器材管理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能力等个人原因,导致体育器材在借出过程中丢失,而甲借乙还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这就使得高校体育器材无故流失、损坏。再者,由于借出时没有对器材新旧给予核定,致使在归还时无法核实器材的损坏度和新旧度,还容易导致借新还旧的现象出现。还有就是由于管理不严格,致使器材乱放现象,部分器材在堆放的过程中被其他器材压迫、摩擦而损坏,部分器材则是在存放过程中发霉损坏。
针对以上情况,要加强体育器材的管理。例如:建立上课体育器材借用制度、课余体育器材借用制度、运动训练体育器材借用制度、器材损坏赔偿制度、器材维护制度、体育器材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等条例,使器材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再者,好的制度要有好的执行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学校应按照所制订的管理制度对管理器材的工作人员进行评估考核,工作人员也要要严格器材管理制度开展工作,严格管理,热情服务,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个人或集体要依规惩处。
3 正确使用体育器材
合理的使用可以延长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致命的损坏。例如把足球、篮球、排球等当成凳子坐,容易使球变形;给各种球类等器材充气过多,导致爆裂损坏;用力拉扯篮网、羽毛球网、排球网等导致其断裂。拿着球拍球杆等嬉戏打闹,往往使其折断损坏。在这些不合理的使用过程中,无疑使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
每一种体育器材都有其正确的使用方法,教师要能掌握器材的合理使用方法。在每次体育课前,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教育,要告知学生正确使用课堂器材的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注意对体育器材的保护,避免不合理使用导致的损耗。
4 加强体育器材的保管
体育器材的制作原料主要有:木质类、电子仪器类、皮胶质类、纤维类、复合质类、金属质类之区分,要针对体育器材的制作原料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存放,才有利于提高器材的使用寿命。但现实中,有很多体育器材由于存放不当,从而造成器材损耗、腐烂、不能使用等。例如纤维类器材的球网、旗帜、服装、拔河绳、海绵垫等,易潮易燃,存放时要注意防潮防火,定期晾晒。电子仪器类器材要有专门的存放地点,避免由于堆压、碰撞、吸潮而失灵。
再者,管理人员要熟悉体育器材的用途、特性、规格、使用密度、类别、项目,才能有计划地进行统筹安排和定位存放,避免因堆放杂乱无章,在搬运时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和器材的损伤。使用密度大的体育器材应该尽量放置在取放方便的地方,以免在取放的时候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大而重的器材应放在离运动场地尽量近的地方,方便器材的搬运与使用。
5 及时对器材进行维护保养
体育器材在其使用过程中,会因为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局部损坏,如果管理员能及早发现并及时维修,大部分可以使体育器材恢复原有功能。例如:体操垫、跨栏架、起跑器等,容易出现局部损坏,但如能及时维修,可恢复原有功能。
体育器材的日常维护好坏对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的长度非常重要。正确、定期的日常维护可延长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一倍以上,同时也可以减轻学校体育器材的维持费用的开支。要加强对体育器材的日常维护工作,要做到定期检修、定期维护。如对电子仪器类器材是现代体育教学和比赛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种器材结构复杂、抗震抗压性能差,在运输过程中要小心轻放,根据其使用说明书等进行专业的维护。
体育器材是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物质支撑。为了更好地配备体育器材、提高体育器材的使用率、更科学地管理学校现有体育器材,发挥体育器材最大效能,本文笔者提出关于体育器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今后制定体育器材配备措施提供参考。
二、体育器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教师交流得出体育器材存在主要质量问题集中在:
1.体育器材数量不足
这是体育器材存在问题之一,说明学校体育器材的配备有待加强。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跳绳、羽毛球等,由于这些都是一线体育教师常用的器材,因此如果这些器材质量较差,就会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2.缺少场地来安装体育器材
有教师认为缺少场地来安装体育器材,体育器材室成为制约体育器材配备的又一原因。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很多学校都缺少田径场地,有的学校器材大都在器材室堆放着,并没有安装使用。
3.器材维修、保养、更换不及时
通过教师研究证明,一方面,教师对有些体育器材不知道如何安装、调试、维修、保养以及更换,教师没有经过上级厂商的培训,安装标准不知道,没有专业的安装工具,特别是那些大型体育器材如篮球架,足球架,乒乓球台等。
4.体育器材购置经费拨付不足
2013年-2014年,教育局拨付了大量的体育器材到各个学校,导致学校对体育器材购置经费相对减少。同时学校体育器材购置经费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体育器材购置经费被挪用。
5.体育器材管理混乱
大部分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制度没有认真落实到位,主要表现在体育器材借还登记不及时,体育器材维修资金不足,体育器材室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同时,管理不到位,也使体育器材存在安全问题。体育器材的安全隐患问题主要表现在质量不好和体育器材安装、调试、维修、保养不到位等方面。
三、中学体育器材改善的对策
1.合理规划器材数量
针对体育器材数量缺乏,上级部门应该督促学校体育器材配备和有关部门的检查力度,制定详细体育器材配备考核量化标准,并加大体育器材与学校年度考核挂钩,促使学校体育器材配备达到国家《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标准》要求。
2.场地合理规划
学校体育器材缺少场地安装,本人认为首先应该根据学校现有体育场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种场地规划,使学校体育场地做到合理运用的最大化。其次根据每个学校外在环境的实际情况,通过与周边土地协商合理解决学校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的问题。最后教师应根据体育器材合理开发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设计学校场地,解决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不足的问题。
3.保养及时有效
体育器材保养、维修、更换不及时,学校应该建立体育器材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维护保养,以保障体育器材正常的使用,为全校师生服务。对于体育器材的维修,学校应该拿出一定量的体育器材维修资金,在充分考虑体育器材维修经济性的基础上,使已损坏的体育器材在维修完成后,更好的被全校师生使用。建立体育器材损坏赔偿制度,减少体育器材的非正常损坏。建立体育器材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保管体育器材,定期清点体育器材,防止体育器材丢失。针对体育器材更换不及时的问题,本人认为第一,体育教师对于急需或者己损坏的体育器材应该及时向学校提出更换申请。第二,学校应该根据学校体育器材现有情况和教师、学生常用和需求体育器材实际情况,合理、及时更换体育器材,以免耽误体育教学进展。第三,学校应该考虑体育器材使用寿命长短,提前合理做好某些种类的体育器材更换。第四,学校每年应该设立一定量的体育器材维修资金。在考虑体育器材维修经济性的基础上,对已损坏的体育器材进行维修。
4.合理利用现有资金
学校体育器材购置经费不足,第一,扩大体育器材购置经费在每所学校所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并且制定学校体育器材购置监督机制,上级领导定期审核,做到专款专用,预防腐败。第二,要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运用社会资金以支持补充学校体育器材购置经费。
5.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安全问题;对策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由于体育本身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危险性,所以,为了让体育的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学校和教师应当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很少有学校会针对体育教学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就会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生安全问题的几率大大提高。
2.资金投入不充足
由于许多学校在对体育器材进行购买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资金,导致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无法保证按需分配,这样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会大大降低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教师管理能力较差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及时进行的引导和监督,很容易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例如,在进行球类运动时,学生会由于过于投入而发生身体碰撞、摔倒等情况。
4.师生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体育属于相对来说不重要的学科,所以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就会缺乏对相应保护措施的了解,导致课堂上出现安全问题的几率有所增加。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对策
1.健全管理制度
想要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安全系数,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家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降低体育教学中发生安全问题的几率,通过责任机制让教师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由于各个学校存在差异性,所以国家的政策无法与每一所学校的实际情况达到完美的契合,这就需要学校在遵守相关政策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使学校对体育教学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
2.增加资金投入
学校在购买体育器材时,应该将器材的质量放在首位,并且定期对需要使用的体育器材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器材存在损坏或安全隐患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同时,学校还应当对体育安全防范的设施进行完善,不仅要购买学生所使用的护具,还要通过设置安全护栏,并且对危险区域进行划定等方式,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系数。
3.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
体育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教师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应的体育规则,同时对学生例如穿牛仔裤、高跟鞋等违规情况进行严肃处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在课程开始前对需要使用的体育器材以及体育场地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安全性,杜绝由于器材受到损坏或场地存在危险而发生安全问题的情况出现。最后,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详细了解体育器材的使用规则,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体育器材,所以对其使用方法没有清晰的认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体育教学,很容易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
4.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想要从根本上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增加师生的安全意识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因此,学校应当定期给师生安排体育安全的培训和讲座,在强调安全意识重要性的同时,通过实践的方法让教师和学生掌握必备的安全技能,以确保当出现危险状况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除此之外,学校应当在招聘体育教师的时候,对教师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安全技能的储备量。
5.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是降低在体育教学中发生安全问题的重要条件之一,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所以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系数,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会由于自身的身体原因而受到伤害。
综上所述,学生的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只有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学校和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对体育教学中所存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且采取与之相关的对策,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器材,管理对策
前言:现在国家对体育尤其是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个学校都下大力气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素质。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学校体育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对于体育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器材的管理,是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的高职院校,多数是从中专升格建成的。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学生人数、办学规模、体育设施、器材及教辅人员配置等都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但从纵向看,升格后,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学生人数相对中专来讲均有成倍的增长。如何对体育器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养维护,发挥最佳使用效果,成为高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高校体育器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对体育器材的管理不够重视,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体育器材的使用是学校体育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各学校非常重视教学环节,而忽视了体育器材的管理,导致了一些体育器材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器材管理人员,一些学校外聘了器材管理人员,因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人员对器材的基本材质都不清楚,不知道如何的保养,更不用说现代化的数字管理系统。导致了大量体育器材的破损、丢失,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个不利用体育课程、体育活动的开展。
1.2体育器材丢失。体育器材的丢失情况在体育器材管理过程中经常发生,尤其出现在三大球,三小球上面,基本的情况就是丢球、丢拍子。一个学期刚刚拿出来的新球没用多久,就全被学生换完了,或者丢失了,这个严重的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开展。
1.3体育器材的破损。体育器材属于易耗品,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器材报废,这个属于正常范围,所以每年都要有专门的器材添置费用。目前,大多高校非常重视体育器材的购买,但是对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工作重视不够。高校缺乏专业维修、保养的教师,管理教师未能及时排除会造成体育器材损坏的因素,如仓库不通风,胡乱堆放,垫子的霉烂、杠铃哑铃因潮湿锈损、拍子、板子被虫蛀等等;学生使用不科学,故意损坏,如足球网、羽毛球网、乒乓球网因学生不爱惜,乱拉乱拽,使网子破损;学生屁股坐球、以器械当武器玩耍、垫子的撕扯乱拖等。这些不完善、不及时的管理都会对体育器材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1.4体育器材存在安全隐患。对于体育器材,有时因质量不过关,或者长时间缺乏管理、保养维护,这样在课内课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高校出现的因体育器材不合格而引发的学生的运动伤害并不鲜见。例如,有些足球、篮球、排球使用质量不过关的材料来制作,球的弹性和质量都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学生容易伤到手指;篮球、排球架上未安装防护垫,学生在运动时易发生碰撞受伤,在学生进行跳高活动时,体操垫的缓冲性不佳,容易受伤;篮球框和篮板等的体育器材质量不达标,当受到外力的影响或是时间稍长时易破损命,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2、高职院校体育器材管理漏洞原因
2.1缺乏专业人才。没有引起学校足够重视,缺乏应用高科技软件管理器材的专业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有制度没有人去执行,关键还是缺人。
2.2体育器材管理陋习。体育器材的丢失主要存在以下情况:(1)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的器材借用制度,缺乏相关登记,借者没有遵守归还时间,事后归还时,管理人员如果不在导致归还未果,是器材丢失的又一原因;(2)个别体育教师教学存在随意性,上课前借用器材时,常忽略借用器材的登记,下课时,忘记归还或是忘记归还后的登记手续,这些都会导致体育器材的丢失。(3)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把关,最常见的就是篮球、排球、足球的借用之后归还时的数目清点工作出现的问题,这些也容易导致管理记录失误。(4)教学过程中,很多班级同时上课,许多同学同时使用体育器材,在体育器材借用过程中来不及统计,或者统计不完整。这样就容易导致在课后交还器材时出现错放和乱放的事件,甚至丢失的现象。(5)偷盗事件的发生也是体育器材容易丢失的常见因素。常见的就是球拍的损毁,这时候很多学生害怕担当责任就往往拿别人的器材,或者偷换器材,导致在归还过程中出现丢失的现象。
3、增强高职院校体育器材管理的对策
3.1提高管理的意识,加强制度建设。由于现在高职院校都存在着人多、场地少、器材少的矛盾,如何科学地安排场地器材,使其达到最大的利用效果,就需要制度来保证。结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条文,制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有关体育器材管理等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如体育器材出借制度、体育场所借用制度、体育器材保管制度、体育场所保养制度等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应加强体育器材管理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对待体育器材的管理工作,提高体育器材管理者的专业技和专业知识,使管理者和使用者真正的意识到体育器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要作用。
3.2多措并举,防止出现器材丢失情况。条件允许的话,运用体育器材管理软件,对体育器材的存储、使用、损耗情况进行管理,可以及时了解器材的各种情况。对于使用体育器材的教师和学生,涉及到上课使用体育器材的,教师提前与器材管理者进行沟通,了解其所需器材,做好体育器材的统计、发放和回收工作就,教师也要切实提高责任,做好器材的督促检查工作。每年找专门时间,对新同学进行体育器材管理知识简短的培训,讲清体育器材安全管理和安全使用条例,要求学生切实负起责任,尽量减少课上丢失体育器材的情况发生。
3.3对体育器材进行科学、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对体育器材进行科学、及时的维修和保养能够延长其使用命,可以提高其使用性能,减少因体育器材老化、引起的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应重视提高运动器材管理人员维修保养运动器材的能力,保证维修和保养工作的正常开展。例如,体操垫易受潮发霉,要放置的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下面要放支架;对于铅球、标枪、杠铃、哑铃等金属类器材,要保证其干燥,防止生锈;对于棋类、毽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轻器材,应放到远离金属器材的地方.防止碰撞而损坏。对于球类要注意胎压,除尘除湿,防止变形。
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体育器材维修保养计划,规定体育器材管理者责任,及时处理各类问题,统计各类体育器材的保修期,保证在保修期内发现问题,通过厂家来解决体育器材的维修和保养问题,这样就会减小体育器材维修和保养的经济压力。
3.4定期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管理人员应定期、不定期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器材设施进行检查。主动去发现体育器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维修,保证体育器材的安性,从而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例如,定期排查足球框、篮球架、单双杠等器材上存在的安全隐患。体育教师在上课、训练之前和过程中,也应对所使用运动器材设备的安全状况保持注意,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请器材管理人员修复。对于运动器材本身质量不佳导致的安全隐患,体育教师应及时向学校管理部门反映,以便采取改进措施。
4、结语
体育器材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保障和工具。性能良好的体育器材对体育教学的效果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高校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减少学生意外伤害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应加强体育器材管理工作,建立科学、完善的体育器材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韩亚军.高校体育器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4)03-0180-01.
[2]徐凯.高职院校体育器材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运动,2013年5月总第65期.
学校教育技术与装备中心管理的装备室有实验室、体育室、多媒体教室及艺术教室。具体来说,有一个物理实验室,一个物理准备室;有一个化学实验室,一个化学准备室;有一个生物实验室,一个生物准备室;一个音乐教室和一个美术专用教室。
学校大力推进图书室建设,图书室(馆)藏书量、报刊总数、教学参考书、工具书达到《标准》要求。学校有藏书室3间,藏书共1万多册(生均35册)。阅览室2个(有一个学生阅览室和一个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报纸34份,各类期刊60份;阅览室座位50个,书刊柜架总数14个。
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完善校园网络、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软件制作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有计算机近100台,计算机教室2个,多媒体投影教室8个。
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场所建设、器材设施的配备工作。学校有一个体育器材室;室外装备有3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一个400米的环形跑道,10个室外乒乓球台和联合器械等。操场总面积9338平米,生均做操面积30m2。
二、装备建设
不断加大力度,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工作稳步推进。标准的教育技术装备,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一直以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课改,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长远奋斗目标,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提升我们学校办学品位,紧紧围绕教育技术装备“建设、配备、管理与使用”的四个重点,发挥管理职能,积极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各项工作。
尽管目前我们学校办公经费很紧张,我们尽量做到开源节流,并寻求多方支持,不断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上。
1、学校现在已有的多功能教室、仪器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和体育器材室,基本上能够满足我们目前的教学需求和学生活动需求。
2、学校每年利用寒暑假期,投入资金,对各类专用室和教室进行维修、粉刷与美化,做到宽敞明亮,窗明几净。
3、按照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进行设备的配备。我们学校每年都要投入一定量资金,配备实验器材,购置艺术、体育器材,添置新电脑,做到了年年有投入,年年有更新。
4.各仪器室通风、防火、防潮、防盗设施齐全。办公设备、管理用电脑、网络信息口及修理用必备工具齐全。
三、装备管理
我们学校在逐步更新硬件设施的同时,重点狠抓软件建设,规范制度,强化装备管理,发挥装备效应。我校从上到下,认识统一,十分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切实把教育技术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位置。在硬件建设逐步到位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装备效益,确保教育技术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发挥装备效应。
1、组织管理。实行“三级组织,层层落实”的教育技术组织运行机制。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行政人员组成的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规划设计学校教育技术工作蓝图,布置年度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目标任务,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由教务处牵头,专用室负责人组成的技术装备工作小组,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负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保养及为教育教学提供技术服务,做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及教师教育技术使用情况检查,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工作意见等;各教研组、课题组在教务处和教科室直接领导和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技术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
2、制度管理。我校制定各个专用室规章制度和管理人员职责,做到公布上墙并“铿锵”落地。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到人。在理化生实验室,我们先后制订了《延陵中学仪器设备保管使用制度》、《延陵中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延陵中学实验室危险品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及考核办法》、《延陵中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延陵中学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在体育器材室,我们分别制定了《延陵中学体育器材保管制度》、《延陵中学体育器材损坏赔偿制度》、《延陵中学体育器材报损制度》;在音乐室,我们制订了《延陵中学音乐教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延陵中学延陵中学音乐教室管理制度》、《音乐教师岗位职责》。这些制度的制定,保证了我校目前的装备设施的高效维护和利用,充分发挥了装备效益。
3、硬件管理。我们将教育技术装备硬件、软件按规范登记,学校有总帐,各室有明细帐,做到柜有柜签,物有标签,仪器分类存放,整齐规范,做到定期保养,损坏及时维修。
4、培训师资。为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将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培训的统一规划。先后举办了常规技术装备使用培训,特别是计算机操作培训、网络知识培训;学校选择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为兼职教师,提供尽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外出培训学习,提升管理与业务素质。并选派教师参加县,市级培训。
5、常规利用。配备好、管理好教育技术装备最终的目的是在于“用”好。多功能教室、实验仪器室、音乐室、体育器材都得到充分利用,课时覆盖率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正成为我校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环境保护
使用就一定会产生废物,旧物。对于淘汰下来的废旧物资我校一般处理给专业回收人员(店),请他们作专门处理。废液我们集中收集以后通过化学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
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师、学生和体育运动项目四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
(1)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不够,造成小学体育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体育教学混乱而且松散,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部分小学体育管理制度只是形式和摆设,并未努力去执行,甚至某些学校连体育管理制度都不存在。一些农村小学体育场地杂草丛生,体育器材简陋的仅有垫子、哑铃、篮球、乒乓球、口哨。体育设施极其陈旧、老化,一个学校体育室都没有设定,体育器材就直接放在体育老师的房间内。小学体育制度不健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都如此不完整,更谈不上对学生每天使用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定期检查、修理和更换,这就导致体育器材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某小学三年级在低单杠练习时,因单杠有点陈旧,固定高度的螺丝有点松动,在做杠上斜身引体时单杠一端突然下滑,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果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健全,对场地、器材进行定人、定时负责检查,体育教学中就可以避免很多伤害事故的发生[1]。
(2)学校的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体育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学校自筹和社会资助。然而大部分小学体育经费来源相当单一,仅靠政府拨款。小学体育经费主要是用于购买体育教学中所需的体育器材,维修陈旧的体育器材,还有就是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但是一些小学教育经费开支中居然没有体育经费这一项,即使有,也并未专款专用,开支的随意性大,常常被占用。小学体育经费的不足和被占用导致教学所需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老化的体育器材也不能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新,体育场地、跑道出现坑坑洼洼,且常年没有维修。体育教师只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利用仅有条件进行体育教学,极易导致小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器材没有及时改善,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案例层出不穷,如:山东某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正在打篮球时,篮球架突然翻到,学生躲闪不及时,篮板砸中一学生头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所以,必须加大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保障体育经费的落实,提高体育经费的利用效率,确保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
(3)缺乏安全知识教育和对伤害事故的分析总结
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加,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中小学安全教育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我们的邻国日本相比,小学安全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比如: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多为形式,讲解的内容太多,而实践操作性活动缺乏,甚至有些小学根本没有教学,仅直接把安全教育的书发给学生,让其自学。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机能正在发展,对伤害事故的预见能力,认知能力都有限,自我防范能力差,所以小学安全教育,特别是体育安全教育尤其重要,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且严格执行。如:1至2年级学生可以从基本的身体活动人手,学习健身的方法,掌握浅易的自我保护的技能,而3至5年级学生可以从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学习健身的安全常识和部分生存技能与方法,尝试合作与帮助,明白健身、保健和安全等所必备的常识[4]。大部分小学在出现伤害事故后,学校并没有立刻分析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用以避免类似伤害事故的发生。这与教育的宗旨,教师的道德都相违背,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4)学校对于特异体质或者特殊疾病的学生重视不够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2]目前国内学生长跑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无论是大学、中学、小学都有出现,猝死往往是因自身疾病所致,如缺血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等,运动超负荷和感冒等疾病常常是主要诱发因素。所以学校应对学生的健康状况非常熟悉,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并要区别对待。然而许多学校把入校体检作为一种形式,检查记录完后从不制定进一步的措施,造成学生体质监测数据贫乏,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无所知或了解不够,教学时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职业道德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职业态度上,体育教师要爱岗敬业,应该把这份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事业。但是,有部分小学体育教师不把心思放在教学上,不履行教师的职责,不爱惜自己的工作,在外面做兼职,甚至想要改行。也有部分老师不写教案,凭借自己的经验上课,写教案也是为了评职称完成任务。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故离岗的现象是常有的事,甚至某些教师居然根本不到岗。教师的这种态度使课堂组织散乱,对危险项目教学区没有进行检查和排除事故隐患,都可能引起伤害事故的发生。如:2005年某小学乒乓球的授课中,教师安排学生练习时,教师离开岗位到办公室和同事说话,两位学生互相扭打,使一学生后脑勺正好磕在乒乓球台边角,造成重伤。还有个别教师职业道德较低,师生关系不和谐,经常辱骂和体罚学生,给学生造成精神伤害,给教师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给体育教学造成不良后果。
(2)教师基本素养问题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学科知识素养、学科技能素养、教学策略素养和教学研究素养。小学体育教师是师范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并不多,兼职体育教师队伍十分庞大,特别是在农村小学,部分体育教师是由运动队退役后和部队退伍后分配到学校的。所以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存在严重的问题,他们对学科知识都不了解,更不用说对学科技能和教学研究了。这也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流行”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和学生都自由的教学现象。即使某些兼职体育教师工作敬业,也由于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原理、运动生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教学能力与体育专业毕业的专职体育教师相比也相差甚远。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体育教学规律,严格按大纲内容、教学步骤组织教学,这都可能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准备活动不充分,就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体的各器官不能得到良好的动员以致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就可能导致学生在进行负荷大内容练习时发生运动伤害事故。
(3)教师缺乏对伤害事故的预见能力
体育教学中有的危险是难以预测的,如学生隐性疾病等。而大部分的危险,体育教师都可以凭借经验预见到,并能加以有效的防范。小学体育教师这方面的能力极其缺乏,部分教师始终认为体育课就是教师的“休闲课”和学生的“玩课”,甚至有教师觉得体育课就是副科,可有可无。这些体育老师否定了体育学科的价值和功能,也正是这种随意性和松散性,使他们在体育教学中根本不会对场地、器械进行俭查,对学生的服装进行检查,尤其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服装过细地俭查,甚至连口袋、裤带和鞋带都问一问。不允许身带刀片、硬物和易使身体致伤的东西。北京市某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体育课上,教授的内容是前滚翻,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一名女生被裤兜里装的钩针扎伤小腹,造成重伤。教师在课前应对小学生携带物品做一定的要求和提醒,体育教师对潜在危险要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如果体育教师具备对危险的预见能力,那么这起伤害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三)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身心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同时,他们的心理能力也在迅速发展。此时的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不仅爱表现而且好胜心也强,多动、调皮、但是自控能力差。在运动中不知疲劳,不知冷热。常常累的大汗淋漓、大喘、咳嗽、面红耳赤[3]。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血管机能尚不完善,如果不节制大运动量,容易导致身体伤害。所以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量不能过大。
(2)不遵守上课纪律,安全意识淡薄
小学生生心理发育还不够完善,且注意力易分散。不遵守上课纪律,集合站在队伍中经常互相推拉,防伤害意识薄弱,安全隐患辨别能力也差,却喜欢盲目或冒失地参加活动,这往往是发生运动伤害的重要成因。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上体育课(前掷实心球),在老师指令下,一组投掷,一组听哨音后再捡回球,有一同学急着冲上前去,结果被一球砸中。这就是典型的不遵守纪律,安全意识淡薄。
(3)心理素质差或自我保护能力差
教师教学的方法并无不妥,但有些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紧张。而有的小学生在突发的情况下,不懂得自我保护或自我保护能力差,这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一大因素。如:某小学五年级一女生在山羊分腿腾越练习中,由于心里害怕,双手没支撑器械直接飞身腾越,一脚被山羊绊了一下,结果该同学直接用手支撑导致手臂骨折。如果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并能用自我保护的技能,头脑冷静,在落地时顺势团身滚动,就能减轻受伤程度[4]。
(4)体育运动项目的因素
体育教学中学生在踢足球或打篮球时,如果两名学生同时为了争球,在跑动中发生碰撞或身体接触,就很容易撞伤或摔伤。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在教学比赛中发生身体接触是难免的,有的甚至犯规都不是,规则允许的合理接触。有些伤害事故是学校不管怎样谨慎也无法避免的。如:2007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区某学校学生王某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王某在做带球转身动作时,被对方防守队员踢中支撑脚的脚跟部,王某左脚跟腱被踢断。这起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运动项目的特点是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属于意外伤害。而这时学校就不能因噎废食,减少体育活动、拆除容易造成伤害的运动器械,这与素质教育精神相悖。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防范
(一)加强体育安全教育,提高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意识
体育安全教育要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在思想上有清楚的认识,要明确伤害事故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体育安全意识以及对运动危险的预见能力。特别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机能水平尚未成熟,个体认知水平低,自我防范能力差,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意外安全事故[5]。因此,应提高小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尤其是体育教师,应加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的能力不断提高。
(二)加大小学体育经费投入,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
小学必须要拓宽体育经费的来源,不仅依靠政府拨款,而且要组织学校自筹和社会资助,这样才能加大经费的投入。并且确保体育经费专款专用,有效的利用体育经费。加强对体育设施安全的检查、维修和更新,努力完善体育器材,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使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防范于未然。
(三)完善体育管理制度,区别对待特异体质学生
由于小学生防范意识薄弱,不知道自己是否属于特异体质学生,即使知道,也不能确定自己不能参与某项运动,甚至都清楚,也有可能难以启齿,不敢告知老师。所以学校要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清楚掌握学生是否有不适宜剧烈运动的疾病,以便在教学中安排体育活动时区别对待。学校和家长要进行交流,共同保障学生健康。
(四)加大体育教师的引入和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
小学兼职体育教师队伍十分庞大,所以必须强化小学体育的师资力量,加大专职体育教师的配置和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使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素养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进入规范化和专职化。
(五)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技能,消除对运动项目的恐惧心理
小学生生心理发育不够完善,防范事故意识薄弱,而运动伤害事故与自我保护能力有密切的相关。所以,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教师要细心观察和研究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这样可以积极地消除或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正确的处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
作为教师,发生意外事故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不要因自己的惊慌而贻误时机,教师此时的表现往往左右着事态的发展。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把发生的事情如实地报告给相关的领导,以便学校及时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随后迅速通知家长,如实说明情况,避免发生误会。后期的安抚工作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打动家长的心,还可以温暖孩子的心。
四结语
关键词:合作学习;篮球基本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07
一、现状
1.体育器材数量不足
新乡市农村学校体育器材数量不足,部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只有计划和方案,没有真正实施,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是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以及文化课的教学。
2.体育器材损毁严重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新乡市农村很多学校的器材都是年久失修,没有人管理,要么没有器材,要么器材根本没法用。
3.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大部分没有管理条例,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已,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和维护人员,无论是器材的丢失还是损坏,都得不到妥善处理。对于体育器材的登记借用,没有系统的监督机制,器材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也没有人去真正处理该类问题。
二、应对措施
1.优化体育器材设施
体育器材种类是多样的,但是在目前体育器材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体育教师要发挥体育器材一样多用的功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一种器材中完成多项任务,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如在练习跨栏的时候用的栏架,不仅在学习跨栏的时候可以用,在进行足球教学时也可以当成球门用;在练习实心球的时候,练习之余可以让学生做做打保龄球的动作;在练习乒乓球的时候没有台案,可以在地上画一块场地,让空地发挥它的作用;打篮球的篮球不仅可以用来打篮球,运球、传球等,还可以让学生拿着篮球做游戏,这样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开发体育场地
在农村,可以利用土地本身的优势,农村地区土地面积广阔,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周边的环境,利用现成的土地,开展一些可以开展的活动。例如开展足球运动。学生在土地上踢球,摔一下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比在水泥地上安全;学校没有田径场,教师可以在周边找一块平时不用的土地,画上必要的线,完全可以进行体育课的教学。学生在广阔的田地上做活动,会觉得更亲近大自然,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3.学校应加大对体育器材设施的资金投入
学校的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不健全,其根本还是资金问题。学校可以去拉取一些赞助,比如,学生去校外参加比赛时没有装备,完全可以自己去外面拉赞助,在衣服上打上企业的名字,一来学生有了装备,二来企业也获得了好处,为企业做了进一步的宣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场地器材短缺的难题。
4.教师提高体育器材的利用率
教师在使用体育器材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器材的一材多用,要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周边的环境,开发一些新型的体育项目,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各项运动技能,让课堂充满欢乐,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真正学到必要的运动技能。
5.加强对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
任何一项物件如果没有专人管理,它的使用寿命都会缩短,体育器材也不例外。所以在有限的体育器材使用上,学校更应该珍惜这些器材,派专人去管理、维修,并建立一系列借用制度。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器材,把好监督关,以延长体育器材的使用时间。
最后,新乡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现有的体育设施进行全面的分类、整理、登记,并逐级上报上级领导部门,以引起上级对当地体育器材的重视,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只有体育器材充足,教师才有可能在体育课上大显身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才会更高,学生的体质才会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庞国斌,王东凌.关于高校综合改革的几点理论思考[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2,(2):6-7.
[2]王 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学研究,2002,(2):68-72.
[关键词] 体育器材 教师 综合业务水平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离不开体育器材,就如同人们吃饭离不开碗筷,几乎天天在用。而用过之后的及时的整理与摆放,给体育教师无形中增加了一些负担。走进体育器材室,映入眼帘的通常是横七竖八散落一地的体育器材,俨然如同一个“百宝箱”。久而久之,不仅使体育器材容易丢失、加速损耗,更容易导致体育教师工作上形成懒散拖拉的坏习惯。俗话说,“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如何能够让体育室窗明几净,物品摆放井井有条,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综合业务能力,是对新时期体育教师提出的一项具体要求。
一、登记造册,分类摆放
体育教师在新学年初或者承担体育工作之际,应对体育器材分门别类登记造册,进行梳理统计。查看各类体育器材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准确掌握学生数目和器材配比情况,以便在课堂教学中科学的分配和使用体育器材。通过统计整理,有利于合理地制订教学进度,统筹安排学校各项体育活动,能有有效避免体育器材使用上的冲突。例如,高一、二年级都有篮球教学任务,但是篮球数量只能满足一个年级的需要,那么,体育教师在掌握相关情况后,就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计划,错开使用时间,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对体育器材登记造册后应尽量把器材放入相应的柜架里,并在柜门处粘贴标签,注明器材的名称、数量,方便其它人的查找和使用。切记不要把不同种类的器材堆积要一起,如把短绳、长绳、丈量绳、拔河绳等看似相似,其实用途差别很大的器材放到一处,学生取体育器材的时候很容易混淆,弄错,耽误使用,另外还应避免暴露摆放,防止阳光直射。
二、日清日结,培养骨干
一个整洁有序的体育器材室,需要教师的及时整理摆放才能规范。有的老师怕麻烦,在体育课中不使用体育器材或者少使体育器材。如在教授足球传接球,本来具备装备一个班级的足球,却只拿出五六个球,让七八个人用一只,这种做法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是不可取的。其实,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养成一个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做到日清日结,每天在上过体育课后,把体育器材清点入柜只是举手之劳,并不会耽误很长的时间。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体育骨干协助自己收发器材,可以大大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三、定期扫除,随时维护
体育器材经常在室外使用,难免会沾到很多灰尘泥土。如篮球、体操垫等经常同地面接触,很容易弄脏。同学们穿着崭新的衣服肯定不愿意在脏兮兮的体操垫上做动作,不愿意用干净的手去拍满是泥土的篮球,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除尘,清洗,晾晒。有些使用频繁的器材,则需要每周都要进行清洁。如对球类,山羊,跳箱等可以用抹布沾清水进行擦洗,体操垫入库前就要用笤帚拍打、扫净灰尘,特别脏的地方可以用肥皂水涮洗,晾干后折叠收好。体育教师要随时观察体育器材的破损情况,预防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不能因为体育器材出现的是小毛病而掉以轻心。如垒球开线,就容易在投掷的刹那把手指带进缝隙里折断。体育教师要转变体育器材定期修理为随时维护,看到螺丝松动,球皮龟裂等细微隐患都要及时排除,避免因小失大。
四、思想引导,固化意识
教师对器材的爱护思想行为上都有一致意识,做到有借有还,哪里借哪里还。树立良好的爱护好国家财产,节俭办学,不浪费资源的高尚品质。不故意损坏器材,学习了解各种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爱护维护常识,不乱使用,不乱破坏,损坏要赔偿。新生入学时,体育教师利用课堂组织学生学习器材管理制度、器材借还制度及维护器材设备的常识,明确违反受到的相应惩罚和赔偿制度要求等。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时有发现个别教师对器材做出一些违背维护保养的行为。例如,坐篮球、足球、栏架、踢排球等,而对学生做出一些有损器材的行为不进行阻止和劝说,或者置之不理。这都是体育教师自身对器材的保养维护意识薄弱的反映。体育器材的管理使用是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共同合作加强爱护意识才能达到的正规化、科学化。促使使用者、管理者都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减低损坏率,最终达到管理有条不紊,减轻学校的财政负担和国家财产的浪费。
五、进出有据,报废有凭
体育器材多且杂,是学校各项活动利用率最高的物品之一。除了上体育课要用以外,班级搞活动、平时训练、教师课余休闲也可能会要借用,每学期学校还会定期补充一些体育器材。随着时间的推移,器材的进进出出,体育教师难免会遗忘谁借出了,谁归还了,什么时候新进体育器材了,什么时候淘汰旧体育器材了。为此,体育教师需要专门设立体育器材的使用账本,把借出、收进体育器材时间、情况、数量、经手人记录清楚,做到进出有据,借还有凭。并根据体育器材的使用年限,及时对体育器材进行报废处理,切不可让报废器材带病工作,埋留隐患。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不能用的器材随便堆积在体育室,形同垃圾,占用了很多的空间,又不能扔掉,只是等到迎接检查时顶充数量。其实,体育教师大可发挥动手能力,变废为宝,把废弃的体育器材进行改造再利用,制作一些适宜的土器材。如把破损的体操垫切割成小块做成投掷用的小海绵球,把漏气的篮、排球,装上沙子缝合好,做成实心球等等,都是不错方法。
六、安全管理,警示教育
在器材设备上标明禁止行为的图标或印有标记。例如,对篮球架、足球门等设备找适当的位置喷上“禁止攀爬垂吊”等字样,起到警示作用。正如某些电器厂家在产品的包装上标有“小心轻放”、“防止潮湿”、“防止撞击”、“防止倒置”等的字样或图标,也可在器材上印上本校标记,如“xx学校”等字样,防止学生浑水摸鱼偷窃器材或以旧换新,更换学校器材等不法行为发生。教师定期检查各类场地器械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多功能器械安装地面铺上黄沙,在单、双杠地面铺上人造草皮,把沙坑里的黄沙添补到位,把体育教学事故排除在萌芽状态,也就不会发生因噎废食的事情了。
七、谏言献策,使用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