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针灸医学论文范文

针灸医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针灸医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针灸医学论文

第1篇

《内经》认为大小便的病变与肾的关系密切。而《针灸甲乙经·卷之九·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第十》则云:“三焦约,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又有《针灸甲乙经·卷之八·五脏六腑胀第三》论述:“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以及《针灸甲乙经·卷之九·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场中鸣短气第七》论述:“饮食不下,鬲塞不通,邪在胃脘。”可见《针灸甲乙经》认为其与胃及三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治疗便秘,应从治疗胃及三焦的功能开始。正常的饮食,是保护胃肠的重要途径,是保持正常排便的重要因素,从而保持身体健康,达到长寿的理想境界。

2针灸医学《针灸甲乙经》对便秘病因的认识

宋代《圣济总录·卷第九十七·大便干涩》将便秘按病因分类,分为五种证型,并将各种证型出现的症状进行详细描述。而《针灸甲乙经·卷之六·逆顺病本末方宜形志大论第二》则有“曰:便病奈何?曰: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色,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少腹痛胀。”因此,《针灸甲乙经》认为便秘主要与胃肠的寒热虚实有关,与《圣济总录》有相似的认识,可指导我们在治疗时对补泻手法的选择。

3针灸医学《针灸甲乙经》中治疗便秘的治则与穴位

3.1《针灸甲乙经》治疗便秘的总则《针灸甲乙经·卷之九·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第七》曰:“腹中不便,取三里,盛则泻之,虚则补之。”这也符合了中医治疗的原则“实则补其母,虚则泻其子”。在选用时,我们可以结合对便秘病因的认识,对选穴及手法进行调整,以达到治疗效果。

3.1.1循经取穴《针灸甲乙经·卷之九·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第十》曰:“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骶上以长针。气逆取其太阴。厥甚,取少阴、阳明动者之经。”《景岳全书·秘结》[5]亦云:“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知斯二者即知秘结之纲领矣。”循经取穴主要是根据其病因,选取相应经络上的穴位,以达到去除病因,解决病痛。

3.1.2常用穴位《针灸甲乙经·卷之九·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第十》曰:“三焦约,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大便难,中渚及太白主之。大便难,大钟主之。”以上则是根据病症,选取治疗便秘的常用穴位,即对症取穴。

3.2《针灸甲乙经》对便秘的辨证取穴《针灸甲乙经》中,便秘多次作为其他疾病引发的常见病出现。因此,我们在治疗便秘时,不能仅根据便秘的症状,而应该从便秘的病因入手,就如现代医学把便秘分为功能性便秘与器质性便秘,并专门提出了老年性便秘,产后便秘这两种常见便秘。而中医将其病因归纳为四点,分别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并将其分为实秘和虚秘,实秘分为热秘、气秘、冷秘,虚秘分为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这样详细的分类,为我们治疗便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2.1循经取穴《针灸甲乙经》治疗便秘是根据不同的病因选取经络,主要有四条: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如文中提到:“厥气走喉而不言,手足微满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厥而腹膨膨,多寒气,腹中(音最,《九墟》作荣),便溲难,取足太阴。”前面曾提到《针灸甲乙经》认为便秘和脾胃及三焦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所以治疗便秘主要取足太阴脾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调理脾胃,通调三焦,便可预防及治愈便秘。

3.2.2常用穴位经初步统计,《针灸甲乙经》共提出20个治疗便秘的相关穴位。现归纳如下:飞扬、承山、石关、京门、承筋、太白、太冲、中脘、意舍、肓俞、阳纲、商丘、漏谷、大钟、昆仑、涌泉、太溪、水道、中渚、委阳。其中四个穴位出现2次,分别是:太白、太冲、大钟、水道。以上穴位全部分布于身体躯干,主要是下肢部。每个穴位的提出均有具体病症解释,如其云:“大肠寒中,大便干,腹中切痛,肓俞主之。”可见,我们在治疗便秘时,可以通过选取主穴加上根据各种病因选取的穴位,配合脏腑调理的循经取穴,以达到最好的效果。通过运用现代检索方法,对《针灸甲乙经》论述便秘的条目进行检索、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针灸甲乙经》治疗便秘的穴位主要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7个),足少阴肾经(5个),足太阴脾经(3个)。而手少阳三焦经仅出现一个穴位———中渚。笔者认为,《针灸甲乙经》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便秘的病因进行分析治疗,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探寻疾病的内外因,结合分析,归纳出以上的穴位。综上所述,便秘主要与三焦的关系密切,但在由其他疾病引起便秘症状出现时,却主要是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为主。治疗便秘的首选穴,如手少阳三焦经之中渚穴。此外,水道、太溪、中脘等也广泛应用。值得指出的是:在便秘的治疗中,《针灸甲乙经》在选用四肢腧穴时,大部分选用的是特定穴,但具体治疗方法仍欠缺。笔者认为,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①《针灸甲乙经》所处的时代便秘仍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治疗便秘的相关篇章较少。②皇甫谧本人对便秘还是有一定的认识,并在诊断疾病是充分考虑了该病,所以虽然专篇论述较少,但在其他篇章中多处出现,使其对便秘的认识更加全面。

第2篇

1.1对象

参加远航的某舰全体官兵,其中女军人3名,年龄18~57岁,平均(27.2±5.5)岁。连续航行或漂泊89d。远航前体检均无明显的躯体性疾病,符合远航健康要求。航行前对舰艇进行消毒、灭蚊、灭蝇、灭鼠、灭蟑和饮用水水质检验,符合防疫要求。

1.2方法

对远航期间全舰官兵发病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有针灸适应证的患者进行针刺、耳穴贴压或针药治疗。针刺治疗时采用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相结合,补虚泻实,根据病症留针或不留针。耳穴贴压治疗时采用辨证取穴和根据病变部位在耳部的投影取穴相结合,用王不留行籽耳贴贴压耳穴,嘱咐患者每小时压迫耳穴1次,每次1min,感觉到酸胀痛为宜。所有患者均在24~72h后评价疗效。

1.3疗效评价

针刺或耳穴贴压24h后评判疗效。痊愈:症状消失,无不适主诉;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仅有轻微不适感;有效:症状减轻,不影响日常生活;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2结果

2.1患病情况

全舰官兵89d内共患病343人次(复诊除外,下同)。具体如下:出航阶段9d共患病63人次(18.4%),其中晕船(中度A级以上)18人次(5.2%);执行任务阶段72d共患病270人次(78.7%),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09人次(31.8%);返航阶段9d共患病10人次(2.9%)。任务前期(第0~30天)患病165人次(48.1%),其中上呼吸道感染89人次(25.9%),中度A级以上晕船22人次(6.4%);中期(第31~60天)共患病92人次(26.8%),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9人次(5.5%),腰腿痛13人次(3.8%),真菌性皮炎10人次(2.9%);后期(第61~89天)86人次(25.1%),其中腰腿痛12人次(3.5%),功能性消化不良11人次(3.2%)。

2.2针灸治疗或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的应用情况

总患病343人次,有针灸适应证者208人次(60.6%),疼痛性疾患如腰腿痛、功能性疾患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感染性疾患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均给予对症治疗,其中129人次(37.6%)接受针灸或者针药治疗,占有针灸适应证的62.0%。共发生晕针1人次,立即停止针刺,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接受针灸或针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见表1。

3讨论

舰艇长时间远航执行训练、演习、护航等任务,远离大陆,补给困难,人员密集,空间狭小,气象海况条件复杂,医药器材有限,因此做好远航期间卫勤保障和医疗服务相对困难。笔者利用此次远航,对一些病种进行针灸或针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认为针灸在舰艇远航卫勤保障中有以下特点:

3.1适应证广,操作简便

针灸是在中医经络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床治疗科学,它通过辨证取穴、循经取穴或者经验取穴,施以针刺、穴位贴压和一定的手法,以疏通经络气血,平衡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的目的。它不仅适用于各种躯体疼痛性疾病如颈、肩、背、腰、腿疼痛[1],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2]、便秘[3],以及一些疾病的对症治疗,如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4]和咽部疼痛[5]、急性胃肠炎和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腹部绞痛[6],而且也适用于急重症如昏迷、晕厥、虚脱、中风、小儿高热惊厥[7-8]等的抢救,这是现代医学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针刺和耳穴贴压操作简单,理论也不是很复杂,仅需短期的学习和培训就可以掌握,便于基层军医运用。

3.2成本低廉,疗效确切

针灸成本低廉,不需要大型设备和昂贵的药品,有利于利用有限的卫生经费发挥更大的效益。针灸治疗病症,只要辨证合理,取穴准确,一般“得气”后即刻就能缓解大半,总有效率多在90%以上。

3.3诊治结合,利于鉴别

针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同时也是鉴别诊断的手段。一个部位的疾病往往在相应的经络或穴位上有所反映,可以通过视诊、触诊、针刺等方法,运用中医理论辨证分析,来判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如在耳穴方面,目前已发现有80多个耳穴对应着人体的80多个解剖部位,这些部位发生病变往往在其相应的耳穴上反映出来,表现为耳穴皮肤颜色变化、软骨增生、变形、水肿、脱屑、压痛、电阻变化等,而对这些耳穴进行贴压又能缓解和治疗相应部位的病痛。一些特异性耳穴的阳性反应还有助于某些疾病性质的鉴别。譬如耳朵的过敏区是诊断过敏性疾病、判断是否过敏体质的要穴,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肺穴、支气管穴、平喘穴和过敏区都出现阳性反应,而在支气管炎等疾病,过敏区就不会出现阳性反应[9]。在体穴方面,一些部位的疾患往往在特定穴位上压痛十分明显。譬如胃痛在足三里、小肠绞痛在上巨虚、大肠绞痛在下巨虚、阑尾炎在阑尾穴、胆囊炎在胆囊穴、肾绞痛在三阴交和阴凌泉会出现明显压痛[10]。在缺少辅助手段的情况下,对这些阳性反应点的触诊有助于判断急腹症的病变部位,而在这些穴位施以针刺,又能缓解甚至治愈腹痛。

第3篇

1.1开设情况4月20日10:00,接到国家正式命令后,移动医院准备人员2h内集结完毕。12:12分从重庆出发。17:30到达雅安,24:00时到达芦山县城,行程超过500公里(其中,雅安至芦山段,因道路损毁、车辆拥堵,耗时较多)。4月21日凌晨1:40,经初步选址,移动医院在芦山县城四环路(体育馆附近)进行第1次开设,3:00时左右初步展开完毕。主要医疗方舱和车辆沿芦山县四环路一字排开(X线车因电力需要连结市电摆放路口除外),整体宽度约8m,长度约40m。4月21日晚,根据卫生指挥部指令,移动医院转移至芦山县人民医院门诊部门前进行第2次开设,4月22日2:00时展开完毕。展开场地基本呈长方形,宽度约20m(含花坛),长度约40m。4月29日,接国家指令,整体安全撤回重庆。

1.2人员组成移动医院设指挥组3人,联络组2人,信息组2人,医疗组55人,防疫组8人,后勤组20人。其中,医疗组包括分诊帐篷医师3人,护士2人;神经外科门诊医师2人,护士1人;心胸外科门诊医师2人,护士1人;骨科门诊医师2人,护士1人;普外科门诊医师2人,护士1人;内科门诊医师3人,护士1人;儿科门诊医师2人,护士2人;留察帐篷、急诊换药医师3人,护士9人;手术车医师4人,护士4人;特检车医师2人;药械车医师1人,护士2人;X线车医师1人,护士2人;血库医师2人;器械消毒1人。后勤组包括电工、炊事员、杂工、驾驶员等。

1.3主要装备组成卫星通讯指挥车1台,手术车2台,普通门诊车1台,专科门诊车1台,X线车1台,特检车1台,药械车2台,采供血车1台、消毒车1台。开设分诊帐篷1顶(面积12m2),儿科帐篷和留察帐篷各1顶(每顶面积40m2),含普通观察床位8张,监护床位2张。此外,另有油电车、净水车、宿营车、物资运输车、生活保障车、淋浴厕所车等7台后勤保障车辆。

1.4物资保障移动医院开设早期,主要立足自我保障,药品、器械、耗材由各组成单位携带,水、电、油依靠自身的后勤保障系统。移动医院开设后期,主要依靠芦山县城当地卫生指挥部统筹供应、地方支援和自我筹措保障,特别是消耗性药品、器材、油料均由当地卫生指挥部协调供应,保证了移动医院的正常运转。

1.5基本工作流程分诊组初步检查伤病员后,分到内科或外科门诊车进行救治,如需特殊检查,转入特检车或X线车进行特殊检查。经处理后,病情平稳转入留察帐篷住院治疗。如需长期治疗,转送至雅安或成都医院进一步治疗。

2开展的工作

2.1院内救治4月21日,因开设位置太偏,就诊伤病员较少。4月22日调整位置后,开始大量收治地震伤员,并同时为灾区群众和其他救援队伍提供医疗服务。截至4月28日,移动医院累计救治伤病员1760人次(其中,重症38人),开展各类手术71台次。

2.2医技支撑利用携带的特检车、X线车、采供血车、器械消毒车为移动医院周边的医疗救援队提供医技支持和保障。包括常规体液检查、X线检查、B超检查血液以及器械保障。截至4月28日,移动医院累计开展生化检查382人次,X线检查230人次,B超检查19人次,并为抢救1名大出血产妇提供血液。

2.3卫生防疫4月21日起,利用携带的当时灾区惟一的卫生防疫消杀车对县城受灾区域、灾民安置点、垃圾堆放点进行消毒杀虫工作,承担了芦山县最大的居民安置点(体育场周边,安置灾民7000余人)的疾病监测、消毒杀虫等卫生防疫工作。4月22日,主动请缨开始承担芦山县最大垃圾场的环境消杀任务,有效控制垃圾场蚊蝇滋生。截至4月28日,累计开展环境消杀36.8万平方米,开展灾区群众症状监测3283人次,指导群众建立临时厕所16处。

2.4心理干预和健康体检4月21日,对伤病员救治的同时,积极开展对伤病员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4月24日起,抽调精神卫生医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截至4月28日,共心理辅导89人次,健康教育2308人次。4月27日,与志愿者机构对214名志愿者开展健康体检。2.5生活服务震后芦山县供水管道受损,自来水供应中断,生活饮水和洗澡困难。4月21日,救援队积极经与当地卫生部门联系,利用移动医院自我保障用的、当时芦山县城惟一的净水车、淋浴车,为周边灾区群众和救援队伍提供清洁的生活饮用水、淋浴场所,截至4月28日累计提供净水394吨,提供淋浴1400余人次。

3救援工作特点

3.1准备充分反应迅速此次救援,移动医院人员装备2h内集结完毕,成建制进行快速、远距离、大规模队伍机动,5.5h行进460余公里(到达雅安)。移动医院先后2次展开,每次所用时间均不超过2h。各项工作开展迅速,整体应急响应快速有力。

3.2组织管理科学有序移动医院建立了一个层次清晰、高效畅通的组织结构。建立了指挥组、医疗组、后勤组、联络组、宣传信息组,建立了临时党支部。确定了日常管理制度、定期会议制度,编制了工作方案、后勤保障方案、队伍轮换方案和队伍撤离方案。由于组织有力,整个救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安全。

3.3任务准确定位清晰指挥组定期与芦山当地卫生指挥部、重庆市卫生局以及国家卫计委后方联系,沟通工作信息、主动请领任务。4月22日,发现普通日常伤病员明显增多后,及时将移动医院工作重心转变为灾区群众日常医疗保障,同时调整内部科室设置和人员配置,补充内科医师人数、调整儿科诊疗位置(单独设置儿科帐篷)、增加病房力量、规范管理留察帐篷,以适应新的需求。

3.4装备精良保障有力此次救援过程中,移动医院先进的装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确保移动医院各种特殊检查、紧急手术、伤病员留察、血液保障、器械消毒等功能的实现,使移动医院技术水平基本达到二级医院水平,是震中芦山装备规模最大、业务和保障系统最为齐备的移动医院,展现出的综合保障能力甚至强于同时期同地区军队野战医院。完整齐备的后勤保障系统为全体应急队员提供了较好的生活条件,保证其有充足的体力,全身心投入救援工作,也为周边其他应急队伍和群众提供了很多方便。

4讨论

4.1移动医院的救援任务需结合地震特点确定我国以往的野战医疗主要承担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重庆移动医院由于配套完善,任务范围明显拓展,可以持续为灾区提供日常医疗服务。汶川地震由于受灾面积大,伤病员多,交通困难,在地震发生1周左右救援工作重心才逐渐由地震伤员救治转为灾区医疗服务。芦山地震总体受灾情况较轻,伤亡人数较少,各受灾县交通在1~2d内相继恢复,地震伤员2d内基本已被转移至成都后方医院治疗。加之雅安地区多变的天气,震后第3天,群众的日常医疗需求就大量出现,移动医院的主要工作任务即转为代替当地受损医疗机构,为灾区群众提供日常医疗服务。移动医院需要根据不同的地震特点,确定不同阶段的任务重心,及时调整医疗力量配置,以满足灾区群众需求。

4.2移动医院的快速开设需要充分的应急准备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能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反应,迅速集结队伍人员装备、大规模远距离拉动、有序开设移动医院,得益于重庆市多年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在预案、队伍、装备、培训、演练等方面充分做好各种应急准备。2012年,移动医院主要装备到位后,抓紧时间组织人员培训和装备训练,特别组织了一次针对地震的大型卫生应急综合演练,重点训练和演练了移动医院的开设,使队伍在短时间内熟悉了装备,形成了战斗力,为此次抗震救灾医学救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移动医院的展开形式必须灵活多变四川地震灾区地形复杂,平地较少,不适宜移动医院的大面积展开。特别是大量救援队伍涌入后,更不易找到适合的开设场地。军队2代卫生装备在芦山抗震救灾医学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机动性能、野外适应性能和信息化程度仍需进一步改进。重庆移动医院核心医疗部分先后展开2次,第1次沿公路依次排开,第2次在一块面积较小的停车场(及花坛)内。2次展开的形式完全不同,所占面积均不大,但功能布局及医疗流程基本都能满足需要。侧面印证了重庆移动医院采取车载方舱为主、充气帐篷为辅的组建形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能够满足地震灾区救援工作的需要。

4.4移动医院内部管理需进一步规范细化地方移动医院的建设和管理还处于初创和探索阶段,此次首次执行跨省支援任务,也暴露出内部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与军队野战医院在管理上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地震前期的病房管理比较混乱,需要进一步改进、规范和细化[5]。此外,此次芦山地震发生时,重庆移动医院的内部信息化系统尚未建设完成,也对救援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在未来的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加强重大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医疗救援的信息资料电子化录入、自动化搜集整理等方面的研究,从而节约人力资源,实现应急医疗救援的迅速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