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物学习计划范文

生物学习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物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物学习计划

第1篇

Chemolithoautotrophic

Bacteria

2009

Hardcover

ISBN 9784431785408

山中建男著

我们所熟悉的生命,除了植物之外,大多是以有机物质为营养的,它们的食物来源于植物、动物或者微生物。但还有一类生命,它们并非植物,但却能够以无机元素为能量和营养的来源,它们就是化能无机自养细菌。本书涵盖了化能无机自养细菌在生物化学和生理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与相关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书共分7章。1-2.背景和基础知识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本书后面的内容。1.作者简单而系统的介绍了微生物生长和代谢,以及微生物所采用的各种营养类型的特点;2.介绍了一种细菌用来氧化无机化合物的细胞色素,这种细胞色素就是化能无机自养细菌生长代谢的关键物质。氮、硫和碳是自然界中所有生命所必须的,生命的繁衍和生长的过程同时伴随着这些元素的循环,正是这从未停止的循环造就了万物的生生不息。本书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在这三种元素的循环过程中,化能无机自养细菌是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3.地球上的氮循环。参与氮循环的细菌主要是氨氧化细菌、亚硝酸盐氧化菌、反硝化细菌,以及固氮细菌。对氨和亚硝酸盐的细菌氧化机制详加说明。介绍了硝化细菌的应用(即氨氧化、亚硝酸盐氧化菌),如利用细菌进行火药生产或是从污水脱氨氮。提到了在人体组织中的一氧化氮和它的生理功能;4-5.介绍的是地球上的硫循环相关的知识,包括硫酸盐还原菌对硫酸盐的还原和硫氧化细菌对硫化物的氧化,还有人类是如何利用参与其中的微生物的;5.阐述细菌氧化铁的机制,以及对这种细菌应用的描述:细菌浸出、生物浸出等其他应用。此外,本章还描述了由硫酸盐还原菌、硫氧化细菌和嗜酸铁氧化细菌的“合作”所引起的房屋地基冻胀;6.描述了地球上的碳循环过程的一部分,即化能无机自养细菌的碳素利用。作者对细菌由二氧化碳组生成机化合物的途径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因为化能无机自养细菌必须由二氧化碳为材料产生细胞物质。虽然光合作用的描述省略,但细致的描述了细菌产甲烷,说明了产甲烷菌产生甲烷不是由发酵,而是通过呼吸进行的;7.描述了那些被认为是最接近生命起源的细菌,嗜热细菌是被公认最可能的生命的起源。许多嗜热细菌是厌氧的化能无机自养细菌。这里主要讨论的是那些被认为在生命演化阶段早期的生物如何取得生命所需的能源的。作者认为无论是埃姆登-迈耶霍夫-帕尔纳斯途径还是恩特纳- 多特洛夫途径都不是早期生命获得能量的方式。

本书作者山中建男教授一直参与各种生物细胞色素和化能无机自养细菌的生理和生化研究,其先后在东京工业大学和日本大学任职,期间近百篇,目前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荣誉教授。

祝金星,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第2篇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提高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物科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日益发展,以生物学科为基础的各种发明创造在不断地改变着世界。因此,努力培养生物学科的人才,是每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的教育任务,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具备一定的生物素养也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面对如此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初中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却没有太大的兴趣,这样就导致了生物教学活动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其实施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兴趣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动力,它的存在与否将直接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目前摆在每个生物老师面前的重要工作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之下提高整个生物教学工作的质量。

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重视课前导入技巧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开展生物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那么对于学生的生物学习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用一个恰当的导入语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为接下来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起了个好头。由此可以看出,课前导入技巧的运用也是反映一个教师综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用的导入方式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法、谚语导入法、设疑导入法、以旧引新导入法、生活实例导入法,等等。总之,要想使得课前导入起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导入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导入的内容也要紧紧围绕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蒸腾作用”的知识时,就在讲课之前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观察过,即使是晴朗的没有露水的早晨,很多植物叶尖或叶缘上依然会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对于这个现象,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见到过,但是却很少有学生能够说出原因。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就会被激发起来。借助于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我们就可以顺利地导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由此可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导入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二、教师要学会利用语言的技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综合素质对于教学质量往往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作用。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语言是一种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什么风格的教学语言往往决定了教师的整个教学风格。例如,有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在语言的使用上强调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而有的教师则习惯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进行教学活动。而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学会利用语言的技巧,在讲课的时候尝试一些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等,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将会大有用处。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的时候,有的教师就利用比喻的方式把光合作用的过程比喻成食品加工厂的生产过程,绿叶就是“工厂”,而叶肉细胞就是工作的“车间”, 叶绿体则是生产的“机器”, 光则是生产的“动力”, 二氧化碳和水则是生产需要的“原料”。通过这个形象而贴切的比喻,原本较为抽象的知识立刻变得形象具体起来,这样显然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这种有趣的比喻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是大有益处。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反映教师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语言修养,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努力通过生动的语言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三、适当利用挂图、标本、模型,以及多媒体工具

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形式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换句话说,相较于文字化的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喜欢直观化的、具体化的知识。了解了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工作的时候就要学会利用身边的教学工具,如挂图、标本、模型,以及多媒体工具,当教师把这些直观化、形象化的知识展示在学生眼前时,大部分的学生都会为之吸引。例如,在讲骨骼的知识时,当我把一副人体骨骼的模型拿出来以后,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来。很多学生还照着模型在自己的身上找出相应的骨骼。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型展示就成功地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演示实验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很多的生物知识如果用语言来表达可能会显得枯燥乏味,并且很抽象让学生难以理解,而一旦用实验的方式来展示,知识就会变得鲜活立体起来。例如,在讲到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原理时,如果仅仅依靠枯燥的语言讲授不但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一旦教师结合着简单的小实验,一边做实验一边讲解,不但使得知识更具说服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有所改善。

总之,生物学科作为三大基础自然学科之一,它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体现。可以说,我们人类社会每一次进步都印刻着生物科学的足迹。因此,作为生物老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这样在兴趣的推动之下,我们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生物人才,我们的生物教学工作才会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成瑜.浅谈初中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2).

第3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卫校;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因为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所以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掌握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然而,生物化学的自身特点影响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基本概念多、大分子结构复杂、理论深奥、代谢复杂、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直接感知,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如何针对卫校学生特点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化学学习效率,笔者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了解卫校学生特点,培养学生自信心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和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选择上普通高中,而选择卫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没考上高中或受家长之命被迫来的,他们往往有着一定的自卑感和压抑感。所以,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主动性,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卫校学生仅在初中学过无机化学课程,而生物化学这门课程,许多内容是与医学知识相联系的,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质疑、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此外,教师应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面对回答错误、回答不上来甚至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循循善诱,多方面引导,千万不可斥责挖苦;要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闪光点,肯定他、鼓励他。

2加强生物化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的联系,增加教学内容的普及性与趣味性

生物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与生物化学有关,充分利用这些事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益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1]。例如,在讲到蛋白质互补作用时,若按教材直接讲述,内容空洞乏味,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此时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问“有的同学小的时候偏食,为什么家长会说,不能偏食,要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学生回答“要营养均衡”。接着,教师再问“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什么”,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进行提示“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学习的内容,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氨基酸”。教师再问“必需氨基酸有几种”,学生进行回答,此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最后给学生举个汉堡和豆浆搭配食用的例子,说明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理。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与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相结合,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通过启发式教学,在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多媒体教学已是一种较普遍的教学手段。然而,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传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述法、讨论法、活动法,等等。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应取长补短、完美结合[2]。首先,在形式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内容上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手段,避免了因形式上的完美掩盖内容贫乏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时,需要教师先用传统教学法讲解,然后配合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其次,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及学生实际来决定使用何种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对于一些需要用感官去认识的内容,最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这部分内容,过程非常复杂,参与反应的生物因子也比较多,学生单凭想象来理解,会非常困难,用Flas来演示整个过程,会吸引学生注意力,给学生留下直观生动的印象,从而大大降低学习难度。

4课堂穿插讨论、答辩及演讲,注重课堂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实质上就是课堂上师生群体的心理气氛,是洋溢于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情调和氛围,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包括心理负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讨论,每次提前确定3~5个主讲人,针对主要知识点,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先积极思考,给出答案,而后引导全体学生对其答案进行讨论、研究,最后教师补充、纠正、强化与完善,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氛围[3]。这样不但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材料,以演讲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根据卫校学生特点,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合理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化学学习兴趣,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刘志明 单位:临夏州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戚之琳,毕富勇.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2):62-63.

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双边互动 生物统计学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C002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53-01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1]提出的,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2-3],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这种改革和变化是把教与学的互动作为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指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4]。笔者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做一份努力。

一、让学生拥有课堂自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进行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知识的传输者,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的。而忽视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就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及独立创造性的发挥。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是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工具,为了提高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效果,我们利用多媒体和学校的机房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听课的同时可以随着老师的演示自行操作、给学生创造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环境,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传授知识,发展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课堂生动活泼,教学事半功倍。

二、构建双向通道,实现有效教学互动

“师生互动设计”变传统的单向教学信息传递为双向传递,教师重在引导、启发和点拨[3]。如“方差分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设计”为:①教师请学生先说明当样本数较多时t检验的繁琐;②教师进一步引出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③教师使用相关程序演示利用宏分析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的快速获得;④学生自行操作,熟练程序,此时学生会好奇结果如何得到的;⑤教师再分解方差分析的每一个求解过程,也就是总体方差的各个分解过程。显而易见,这样的师生互动设计中,教师没有将较枯燥的原理强加给学生,而是从学生的实验经验入手,提供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自由表达、质疑、探讨的机会,精心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师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效果及意义

近两年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机房,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引入了Origin和EXCEL软件的实验环节,师生的反映效果都很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本例题提供的数据来进行实践教学,采用相同的统计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与课本的结果进行比对,以加强学生对软件分析结果的接受度;而且课堂上当场进行练习,学生直接上机操作和课后学生在电脑上练习相结合,对课后习题进行统计分析,加深对统计方法应用条件的判断和认识。而且在学生平时参加的校级科研立项或大四毕业设计论文的数据统计处理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得以深刻理解和应用,使得论文数据更有说服力,论文质量水平也明显提高,更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研究严谨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德亮. 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中国电化教育,2002, 1: 5-8.

[2]刘桦. 论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优化, 新西部, 2012, 18: 160-163.

[3]李倩.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第5篇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自主学习;信息选择;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234-0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学生由高中到大学存在很多方面的转变,包括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而大一的时候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时期.高中时期,学生主要注重知识的积累、理解,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实验现象的感官认知主要是靠观察教师的演示性实验,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较薄弱.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地方恰恰是高校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原理的唯一标准,而无机化学实验是基础实验的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是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它是与理论课《无机化学》相辅相成的,同时也是化工,物化、材料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其他后续理论与实验课程的基础和示范,《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对于化学等专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和实际意义.该课程开设时间在新生大学一年级,对于实现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转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该具有自己的培养目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的目标是: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是学生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动手能力,我们在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基础实验:包括基础操作和验证性实验,其目的是使学生规范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及一些常见仪器的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能准确诚实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

2.无机材料的合成:如过氧化钙的制备,硫酸亚铁铵的制备等,利用多种方法制备常见的无机材料,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与自主思考的能力.

3.综合实验: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优缺点的比较,确定实验方案,及最后实验的确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通过基础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开课的,由于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缺乏扎实而系统的基础实验理论的学习,比如仪器的清洗,学生并不清楚什么样的污渍应该选用怎么样的清洗方式,而且对于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判断标准也不是很清楚,因此,在无机化学实验开课前,应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操作之间缺乏一致性,比如,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同学都知道滴加的时候应该垂直、悬空,而且试管中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二分之一,烧杯等一些玻璃仪器在加热时不能直接加热,但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由于紧张等原因,并未垂直、悬空,而且有时候现象不明显的时候学生会不断滴加液体,使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二分之一.所以,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及理论与实验操作的一致性,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规范操作、药品用量精确、仪器操作规范,避免由于错误操作或不规范操作而造成试剂的浪费.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主讲教师在教学中对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具体操作步骤等细节进行详细讲解,而且还要为学生进行实验示范演示,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实验示范“依葫芦画瓢”.如在减压抽滤的基本操作,实验老师要讲解基本操作并示范:修剪滤纸,使其略小于布式漏斗,但要覆盖所有的虑孔,并滴加蒸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连接紧密,过滤完之后,先拔掉抽滤瓶接管,后关抽气泵;然后学生依照老师的讲解进行操作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也仅限于老师的讲解.这样就会使一些学生不主动思考,也就更谈不上寻求创新了,因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状态,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勇于探索、不怕失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归纳提炼出新思路的能力.实践也充分证实了只有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实验过程中实验台面的整洁程度、时间的统筹安排.

2通过简单无机材料的合成培养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

所谓信息收集就是学生观察记录社会显性现象的过程,是科学绘图、信息分析的前提条件.在社会活动中,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参与者,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知社会、适应社会.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收集的信息主要是各种操作所带来的实验改变.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主要体现在“三理解一掌握”,即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收集信息,收集什么样的信息,明白收集的信息是否有效,掌握规范的信息记录方法.其中,“三理解”相对容易理解,需要强调的是“一掌握”.众所周知,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载体,其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等表达形式.因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及习惯上的差异,要想让别人了解数据所承载的信息,收集者就必须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人们能够读懂的数据,并对数据背景进行相应地解读,即掌握规范的信息记录方法.对于无机化学实验,信息主要是以表格的形式记录,虽然表格对于大多数大学生都不陌生,但真正掌握其中要点的还是少数.一个完整的表格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表格标题、边框、表头、行标题、列标题、数据项等,其中表格标题不能忽略,同时为了方便上下文引用,应在标题前注明表格编号;表格边框应采用实线表示,如果是三线式表格,标题行必须加边框;表格表头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形式;表格行标题及列标题要归类清晰,有单位的物理量必须注明相应的单位.此外,如有必要,还需要注明数据收集的环境参数,比如室温、大气压等.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三理解一掌握”等情况的落实,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的向学生讲述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增强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有利于后续综合设计型实验及本科毕业论文的进行.

3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针对无机实验部分,验证性实验较多,实验药品的加入量、加入顺序、每一步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教材上都有明确的说明,实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和提升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进而对课本知识进行验证,学生自己主动动脑思考的机会较少,应多开展综合性实验.首先,实验研究项目的选择是关键,选题原则是与实验内容有关但难度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即为学生设置适当高度的台阶通过努力就能迈过,这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性.然后,教师的指导作用有几方面: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指导学习如何分析资料,找出能为自己所用的有用资料;指导学生如何分析与筛选资料.最后,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方案,并按优化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现行的无机化学验教材中,内容多为服务于理论教学而设.而自主创新型实验则能很好地弥补这种缺陷,使学生逐步发展为能够自觉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进而寻求方法解决问题,成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学校可以设立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并拟定实验内容,再将内容交由教师审定并给出指导意见,在学生独立操作的前提下,于实验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辅导和帮助,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在研科研项目也是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法.课堂实验以经典和验证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记录现象的能力.通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在研项目,可以让他们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养成.

4在实验过程推行微型化实验的进行

无机化学实验对仪器设备的要求非常低,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化学试剂,特别是一些性质实验,如:离子的鉴定与分离,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除了在实验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信息收集的能力、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应培养学生把绿色化学的观点贯穿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节约药品,降低实验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保护大家的身体健康.为了既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实验过程中,除了妥善处理废气、废液,也应该推行微型化实验,比如在离子的分离与鉴定的实验中,最初用到的是试管,药品的用量较多,实验后期的要处理的废液也比较多,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重金属离子污染,后来改用井穴板,根据沉淀的颜色选用不同颜色的井穴板,既可以明显的看到实验现象,又可以减少药品的用量,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在实验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每次实验结束的时候,最好应该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环节、现象进行思考,与老师探讨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与同学分享,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继续关注大学化学实验的改革,不再将化学实验明确的分为无机实验、有机实验、分析及物理化学实验,而是按照实验的难以程度及对仪器的依赖程度,将实验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等,在基础实验中主要是基本知识的学习、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如天平、烘箱以及一些蒸馏装置的搭建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这样避免像酸碱滴定此类的实验重复开展.

5结语

总之,虽然无机化学实验作为一门与中学化学教学密切联系的基础课程,但是在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实验内容的调整,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王佩华.改革“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s1):231-233.

〔2〕周立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8,2(1):113-115.

〔3〕季长春.关于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75-77.

〔4〕黄成华.无机化学实验改革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16(4):68-72.

〔5〕宋仲荣,等.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1):96-98.

〔6〕王海启.新课程下的创新教育[J].吉林:考试周刊,2010(5):1-2.

〔7〕吕玲,刘根起,张诚,等.改革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239(3):86-88.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应用策略

一、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关于这方面在国内以及国外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并且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育教学理论。其中著名的英国教育家杜威,他提出了关于教育和生活的著名理论,明确指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原则,在世界范围内强调了教育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此外,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师从杜威,在杜威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并且将这个理论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延伸出生活即数学的言论,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除此之外,世界上很多著名的教育家比如洛克、赞可夫等都做出了关于教育和生活之间联系的理论研究。苏教版的数学教学课程教学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所以,苏教版的数学教材很多都是取自于生活,添加了很多“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比如生活中的图形变化、观察生活中的物体等。

二、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生活化应用策略分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应该更加突出生活中的元素,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际元素和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分析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1.采用生活案例,理解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显示:采用生活中的教学案例,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的容易,并且印象更为深刻。所以,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或者将教材中的案例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教材中有着很多的教学案例,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对其进行调整,使其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比如小学五年级的数学中有很多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占一天的几分之几?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不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锻炼了自身的计算能力。用生活中的例子充实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能够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的兴趣

创设情境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更多生活化的情境,对生活中的元素进行调整以适应数学教材,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W习环境。比如,在苏教版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本中有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引出教学内容,比如:将一根常为30公分的长方体木块截成3段,其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公米,请问这个长方体木块的体积是多少?通过这个生活中的问题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物直观地呈现出与教学有关的知识,或者是以游戏的方式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更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3.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善于用数学思维去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将生活中的教学案例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因此会变得更加的生动与有趣,真正实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回归到生活。比如,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接触统计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班级里需要投票选举数学课代表和语文课代表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呢?学生就能够从生活实践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也可以在暑假和寒假添加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内容。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中,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不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变得更加重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和探索,在数学的世界中逐渐形成基本的思维方式,形成数学思维,最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生物学困生;转化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人的教育。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优生,还要给学困生更多地关爱,做到教育为了一切学生。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处理好整体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困生转化。

一、生物学困生的心理

由于人们的传统认识及对生物学科的各种误解,一直以来,社会上、家庭里和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中对生物学科的种种偏见,对生物学科的重程度并不高,片面地认为生物是副科,没有语文数学那般重要,所以,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失去了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上课不认真听讲,于是出现了很多生物学困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上述所说的学生对生物的重视度不高以外,还包括其他因素。学困生通常存在以下几种心理问题:(1)自卑心理。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会变得有些茫然,急于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并不擅长学习。正是由于其自卑心理,当教师批评时,会觉得自尊心受损,认为自己脑子笨,并以此为由而放弃学习,从而生物课程成绩越来越差。(2)逆反心理。初中阶段的学生,当一件事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理解,在课堂上受到教师的批评时,会直接与之对立,对立情绪越高,在课堂上的逆反行为就表现的越明显,与教师过意不去,甚至直接刁难教师。生物学困生几乎没有学习的主动性,都是在被动的情况进行学习,因此,如果一味的批评,就会激化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更不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二、生物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1.培养学困生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良师益友,也是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突破口,更是学生战胜学习困难的强大动力。只有当学困生对生物产生了兴趣之后,才愿意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因此,教师在促进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物资源培养他们的生物学习兴趣。如在讲解问题时,尽量采用生动的语气,讲课时联系学困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问题,掌握生物知识的重点内容。同时,教师要充分地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将生物学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也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吸引学困生的上课注意力,让学困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例如:在《汗液的形成与排出》这一内容时,教师上课前,为引起学困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我们每天通过吃饭方式输入营养,但是我们身体也会输出、排出一些东西以促进新陈代谢。同学们知道我们人体有哪几种代谢方式吗?这时候学困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师可以专门让学困生发言。学生肯定会提到一种方式――汗液,以此引入本节课堂学习。通过播放PPT的方式为学生直观地展现人体汗液的排出方式。通过这样有趣提问与直观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困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2.小组间合作促进学困生转化

每个优生的优势各有不同,让其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指导也有利于促进学困生知识增长。同时,学困生能直接感觉到温暖,觉得自己不是被歧视的。

例如:在讲解《物质的运输管道》这一内容时,本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动脉、静脉以及毛细血管的特点,并区分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的流动状况。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共同学习,首先进行合作完成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状况,让小组成员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三种血管。学困生不懂的地方,优生应及时地指导。然后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书本上的表格,将内容填写好。小组间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教学方法。

3.关爱学生,降低学困生的作业难度

上课时,教师可多用目光关注学困生,一个亲切的目光、责备的眼神或不经意的一瞥,都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都会给他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在课外,因为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较落后,生物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此,布置作业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困生的知识水平,并以此为依据布置作业,而不能按照同一个标准布置生物课程作业。作业的难易度要在学困生可接受范围以内,让学困生体会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要认真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并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严禁学生抄袭,不会的可以留白,使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在促进学困生转换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差而不平等地对待他们,因此,教师要多尊重与关心学困生。当学困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也应该提供帮助,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树立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应该寻求家长的帮助,让家长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以及学校生活学习环境,有效地达到学困生转化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初中生物学困生的教育,是一个复杂而长期艰巨的任务,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摸索经验,尊重与关爱学生,让学困生产生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从心坎里热爱学生,以爱动其心,以理服其人,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行为,他们的学习不良情况是完全可以改变的,从而可转化成为优等生。

参考文献:

[1]张丽娟. 初中生物学困生的心理及转化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上),2011,06:126.

[2]龚志洪. 初中生物“学困生”学习指导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何成瑜. 初中生物“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的心理初探[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1:55-56.

[4]鲍小兵.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第8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医学生物化学;自主式学习

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涉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糖、脂类、蛋白质等物质在体内的代谢。但由于护理专业学时少,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学生水平不一,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一些学生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如何在学时少的情况下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开展自主式学习的必要性

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快速掌握学科主要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缺乏参与感。如果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其学习兴趣,那么,其对知识的掌握自然水到渠成。而自主式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

二、开展自主式学习的主要方法

自主式学习不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后完全让其自学,而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其今后脱离学校进入社会后, 也能自主地进行终身学习。开展自主式学习时,教师并非提出问题后就不再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应作为一个引导者,阶段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指导。学生可以围绕所提的问题发散思维,并制订学习计划;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资料,回答教师所提问题;后由教师或学生总结要点。教师不再是学习的主导者,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

三、 开展自主式学习的实例

下面举例介绍如何开展自主式学习。学习内容不一定以整章为单位,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如在讲糖代谢知识时,可提出以下问题: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糖尿病,是哪类代谢紊乱?又为什么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调节血糖的激素有哪些?等等。

以脂肪分解代谢为例,课前教师先告知学生本节要掌握脂肪分解代谢的部位、过程及催化反应的酶,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减肥所消耗的脂肪最后转化成什么?减肥过程中人为什么会越来越瘦?左旋肉碱是否真有减肥的功效?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后阅读教材,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也可以出练习题。此外,为了进一步了解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反馈性问题,或是让学生画出这部分内容的概念图,概念之间的关系用连线来表示,使学生形成更清晰、更完整的印象。除了在课堂上直接反馈,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也是自主学习的方式之一 。以维生素这章为例,维生素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学生也或多或少有所了解,所以这章节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但要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掌握维生素知识,还要了解维生素的结构及功能。教师可从比较容易理解的维生素缺乏症这节内容出发来提出问题,再根据班级人数平均分组,由小组长分配任务,查阅资料。最后,结果的反馈可由教师或学生主持,小组解答,其他同学还可向该组提问。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制作成课件演示最后的成果。这种自主式学习方式结合了讨论式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不断思考,可拓展思维,锻炼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

总之,自主式学习从表面上看是让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实则是在有教师指导的前提下,经过精心设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的学习过程。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也是自主式学习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设计 系统优化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理论体系封闭,缺乏科学思想;技术至上,忽视情感和目的;对学生关注不够,忽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缺乏对教学设计目的性的认识。科学思想指导教学设计,并不是照搬全抄所构建的模式,而是要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必须结合当今一些主流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以及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去借鉴。理论和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优化设计时应该从整体出发,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因此,在构建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笔者归纳出了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并提出了一些策略。

1.把握好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有序性特点。整体性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系统地优化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逐级展开教学设计。其次,还要把握教学进度、教学难度和广度等因素,在此基础上适度地加以组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整体控制。如,在学习必修I中相关蛋白质、糖类、核酸等高分子化合物时,传统的教学就是逐个逐节从基本单位-聚合方式-空间结构,从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进行。学生在学习时感觉枯燥无味,原因是教师缺乏对知识系统的优化设计。教师应该先给学生引入生物体内高分子化合物的共性,再开始强调蛋白质、淀粉和核酸等都是由小分子聚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空间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剩余的完全可以交给学生研究讨论,逐级解决,老师只需要每节课给出相应的提纲,在学生出现困难和遗漏时能够“锦上添花”就足够了,既节省了时间,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与合作。

我们还要把握好教学设计的有序性。如,在基因表达和中心法则的讲解时,完全可以设计一个基因,在黑板上画出细胞核和细胞质,让学生在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基础上自行演练基因的表达,体验基因表达的有序性,教师再从参与的细胞结构和载体等方面综合表述,让学生体验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和有序性,实现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2.把握好教学优化设计的开放性和有机关联性。教学设计过程需要考虑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也要考虑教学环境。生物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坚固的实体,生物教学过程中各要素都是开放的,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应是封闭的和僵化的体系,课堂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接受知识也是多渠道的。针对不同的课时内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各要素又是相关联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带动学生,学生之间也相互带动、相互影响。教师和学生等教学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生物教学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如,针对学习目标,教学设计要监测教学过程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效果。

3.重视教学设计的目的性,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在生物教学设计全过程中,教学设计的目的性是第一位的,它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定向、定量、定度的作用,即教学设计向哪个方向走,它怎样符合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否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设计中关于学生的交流,教师必须抛弃“竞争―淘汰”的观点,让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正确的“竞争―合作”的循环机制。

4.一些具体的教学优化

(1)优化语言。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求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鲜明的教育性、丰富的情感性,生动形象,具有节奏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加上巧问巧答,精妙的过渡语,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并产生对自己语言优化的渴望和行动。

(2)优化课堂内容,突显重难点。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重构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难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容易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掌握。

(3)优化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安排时间,努力给学生创造各种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课堂和教学资源。

(4)优化教学反馈。教学中可通过课堂后的巩固练习或单元测试来达到教学反馈的目的。教师应注意选用典型的题目、紧扣重难点和考点的适量题目优化教学反馈。

总之,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和总结,发掘生物课程教学的潜在资源,并在实践中完善与应用,实现教学设计的优化。

参考文献:

第10篇

Abstract: After nearly half a century of development,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has a great progress. Field trials a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can better fit a certain type of reservoir, and is easy to operate, and its cost is lower, and it has no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so it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has been concerned at home and abroad. Oilfield chemical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the microbial metabolism. How to play the role of chemicals in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 and minimize its negative effec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油田化学剂;影响

Key words: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oilfield chemicals;impact

中图分类号:O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290-02

0 引言

微生物采油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声场代谢改善油藏中残余油的流动性,提高其采收率与产出率的技术。因此,微生物生长的生长情况是影响才有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微生物生长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地层中的微生物不但受到地层环境(如矿化度、温度和压力等)的影响,还会受到油田在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剂的影响。本文就影响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化学剂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业内人士提供借鉴。

1 影响微生物采油的化学剂及其影响

油田开发的很多环节都需要使用化学剂,只是因不同环节目的不同,所使用的化学剂种类也不同,如在钻井,完井,堵水,固沙中所使用的的化学剂,在生产中使用的防垢,杀菌剂,油田开采后期使用的驱油剂,不同的化学剂因其性质与浓度的不同对微生物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微生物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注入水处理剂与三次采油驱油剂。化学剂对微生物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具表面活性的物质直接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致其死亡;其次,化学剂成分与微生物细胞内的物质发生反应,使其失去原有的功能,无法正常代谢,导致死亡。不管是何种影响,都和化学剂的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剂对微生物的作用有两种: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1.1 直接作用是指直接改变微生物的生理,影响其生长,其包括以下方面:①影响微生物的呼吸系统:微生物呼吸时需要消耗碳水化合物来生成体内的各种成分,在此过程中,对酶的代谢分解十分重要,如果化学剂影响了酶的活性,则微生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油田注水时使用的氧化杀菌剂均会影响微生物的呼吸。②影响微生物蛋白质、核算及结构大分子的合成:氨基酸分子可通过肽键缩合为肽链,成为生命的基础,若进入微生物的化学剂阻碍了某肽键的合成,则会破坏蛋白质的合成,或破坏其中的水膜、电荷,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甚至致死。核酸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如果侵入生物体的化学剂破坏了核酸分子,改变其特异结构,则会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中的结构大分子有很多,如细菌中的磷壁酸、肽聚糖、脂多糖等,化学剂能够影响其在合成中的酶,从而抑制结构大分子的合成。

1.2 间接影响是指化学剂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可分为以下方面:①渗透压:微生物细胞的半透性膜能够通过对细胞内外压力的调节使压力趋于平衡,维持微生物的正常代谢。如果微生物的渗透压超出细胞内的渗透压,则细胞外的水分会渗入细胞内,使细胞膨胀、破裂,若细胞内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外的渗透压,则会使细胞内的液体渗出,细胞萎缩,抑制微生物生长,致其死亡。钻井、完井、油水井防砂作业时使用的多种离子型化学剂如油酸钠、氯化钾等都会改变微生物所在环境的渗透压,影响其生长。②氧化还原电位:不同的微生物对氧化还原电位的需求也不同,油田开发中所使用的硫酸、注水井调剖等各种酸以及异抗坏血酸、联氨等换原化学剂能够明显影响氧化还原电位,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或刺激。③pH值:pH能够显著影响微生物细胞质膜上的电荷,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此外,酶只有在一定的pH下才能发挥最大效果,pH改变后,部分酶的作用会减弱甚至消失。碱驱、碱强化聚合物驱等会使pH升高,而乙酸乙酯等会降低pH,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2 如何消除化学剂对微生物的不利影响

要从根本上消除油井化学剂对微生物的影响,必须从微生物的筛选和育种上着手。

首先,在含有油井化学剂的地层水肿,通常存在已自发突变,能够抵抗化学剂影响的微生物,从产出液中筛选出这些微生物,再进行二次筛选即可得到满足微生物采油所需的微生物。

其次,利用基因重组或右边对微生物菌株进行改造,增加其性状,能够获得在不利化学剂影响下仍能良好存活的菌种,从而消除油井化学剂对微生物的不利影响。

3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发展,微生物采油已成为油田开采的重要方向。虽然油井化学剂对微生物有直接影响,但在地层中,环境的复杂使该影响大为减小,因此,只要做好微生物菌种的筛选训育,完全能够避免化学剂产生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宋红霞,罗金海,王彦龙,黎力,杨易凡.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子长油田的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2]宋春玲.对于石油开采中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8).

第11篇

关键词:无纸化考试系统;教学;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6-1354-03

Application of Non- paper Tests in Microbiology’s Teaching

LI Qin, DU Lin

(METC,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 China)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on-paper Tests" system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Meanwhile, we also de? scribed the application of non- paper tests in microbiology’s teaching.

Key words:non-paper tests system; teaching;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高校校园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师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以纸和笔为主的传统的考试形式在现代实际教学中显现出制作环节多、保密性差等缺陷。基于网络的无纸化考试系统,因其具有公正性、安全性、准确性、灵活性、随机性、及时性、方便性等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优势。

1无纸化考试系统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卷面答题考试方式,无纸化网络考试具有它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充分体现考试的安全性、公正性、准确性

传统考试模式中试卷在制作及保管中涉及环节较多,相应地,考试内容安全性就有所降低。而基于网络的无纸化考试模式其参与的人相对较少,系统也有自动组卷功能,可以有很好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因此,考试的公正性、公平性可得到保障;同时,考生提交考试答案后,系统自动会根据教师设定的正确答案评分,从而减少了错判和漏判的发生,更体现了公正性与准确性。

1.2充分体现考试的及时性、方便性、经济性

在基于网络的无纸化考试中,题库和答案已保存到专用计算机中,考试时只需要从题库中调用,避免了以往制卷、印刷、分发试卷等众多环节,考务工作得以简化。由于减少了纸质化环节,可节省打印、制版和印刷等费用,同时还节省了纸张。考试完成后系统自动批改,可节省阅卷人的时间。考试完成后考生可即时查询相关题型考试成绩。同时,无纸化考试系统还可快速分析该考生各题型的得分情况,及时统计出及格率、优秀率等情况,以便老师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章节,可以相应做出补习等措施使学生全面掌握教学计划中应掌握的知识。从而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一目了然。

无纸化考试系统不但应用于考试时,在平时学习过程也可应用,如学习完一章课程内容,老师便可以就本章知识内容形成一些课后习题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加以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兴趣。1.3充分体现考试的灵活性、随机性、全面性

传统的考试模式基本上是将考试题目出好后再行印刷在纸上,考试内容是固定的,每个考生面对的题目都是相同的,尽管教师在出题时会尽量考虑到重要知识点,但一份试卷不可能全部包括整本书的重要知识点。而考试系统则可以通过自动组卷来形成考卷,这样就可以让考生所考的试卷不同,这可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该学科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避免了考试作弊等情况的发生。

2《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介绍

目前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类型较多,根据硬件、网络、应用要求等情况我们选择建立适合自己的考试系统即《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现对该考试系统进行简单介绍。

2.1建立《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基本流程

2.2《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结构特点

该无纸化考试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程序,管理端可以添加题库,按需要可选择手动和自动组卷等方式,手动方式管理员可以从题库中抽取适合考生的题目,自动组卷方式则随机抽取试题;本系统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填空题等题型,该系统题库试题可以按难易程度分类,在考试结束后可以自动统计单选题、填空题、多选题得分,并给出正确答案,简答题提交到管理端由老师打分后统计出总分;管理端可以修改、删除题库中的试题。

2.3《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该无纸化考试系统分为三大模块:用户注册模块、考试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其中系统管理模块是进行题目的添加、存储和删除,是系统运行的基础。考试模块是客户端学生或教师通过自己的姓名和学号登陆系统,进入界面时由系统按照出题教师预先设置好的试卷结构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适合的题目。

2.4《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操作介绍

本考试系统可以两种安装方式:一种是在教师机或者专用服务器上安装软件的服务器端,在学生机上安装客户端,考试时通过局域网将二者联系起来,由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个人信息后,服务器端收到信息核查无误后,考生则可以开始考试,同时开始计时,考试结束时将考生数据保存在服务器端;另外一种方式是服务器端和客户机端都安装在服务器或教师控制机上,将客户端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并给出适当的访问权限,学生机通过“网上邻居”来访问服务器(教师机)端的共享资源来调取考试题目,答题结果可保存在服务器(教师机)端,也可以在交卷时直接在学生机端显示考试成绩。以下就共享操作方式做简单介绍:

(1)下载测试系统压缩文件,并解压。

(2)双击Exam.exe,进入测试系统客户端,点击登录,在“网上邻居”上选择相应题库。

(3)出现登录信息,要求输入学生姓名、学号,选择新的测试按钮,则可进入测试界面(如图1所示)

(4)进入测试界面,则选择开始答题,进入正式答题,开始倒记时间。在测试时可以自由选择题目类型及题目,做完试题后,便可交卷,若考试时间已结束考生还未交卷,则系统会自动交卷。(如图2所示)

(5)在交卷后点击成绩统计即可查询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得分情况。(如图3所示)

2.4《微生物学无纸化考试系统》应用情况

在微生物学的这门课程中,涉及到许多如需学生理解、识记、应用等要求的知识点,需要识记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在每讲授完一章的课程后,我们便把各章相应的知识点,设计成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题型的试卷,然后存储在服务器上,学生可以在用到校园网的地方,用我们服务器上指定路径的数据源来进行自我测试,测试完后马上知道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对还未掌握的知识点,加以强化学习,这样逐章的学习,形成了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掌握的知识也扎实,增加学习的效果。在期末时,我们选了一间网络机房作为考试场地,设计成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题型的试卷,为了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综合掌握的情况,我们选择了自动组卷方式,考试结束后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题型的分数在学生考试完后就自动显示出来,同时也把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信息反馈给他们,简答题则由我们批改完后才和主观题型的分数相累计这样才能得出各个学生的期末成绩。

3推广无纸化考试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深入及校园网络的普遍应用,考试形态也逐步向自动化迈进。结合《微生物学考试系统》的应用情况,无纸化考试日益显示其公正性、安全性、准确性、灵活性、随机性、及时性、方便性、经济性等特点,使教师在考试这一环节中节约了大量时间,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无纸化考试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个新的教育和学习观念。教师可围绕教学大纲开展个性化教学,可以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也可以书本同电脑相结合,从以前被动学习而发展为主动学习。把教学和学习变成一件有趣而轻松的事。

4结束语

无纸化考试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下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无纸化考试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考试的灵活性、公正性、公平性、及时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能力的提高,无纸化考试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无纸化考试有很多优点,但是,在现阶段还存在一些如:主观题无法进行阅卷、受环境限制、影响因素较多等方面缺陷不容我们忽视,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笔试,所以当前作为考试手段还要两种考试方式加以结合,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洋,史鑫.浅议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J].科技创新导报, 2008(34):30.

[2]程道光.推广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07(11):217.

第12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物理成绩;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22-01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的主要渠道,更是培养学生具有探索精神、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现代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验教学过程中,体现了这种要求,而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优化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合理划分实验小组,奠定合作学习基础

哥拉斯的选择理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需要的就是自尊和归属。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自尊感和归属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据此,分组时首先要根据内容灵活确定每组的人数以及组数。对于相对简单的实验划分较小的组,难度大的实验划分较大的组,任务多的实验可以采取大组套小组,各自分担一部分实验内容的方法,以此来减少实验中的“闲杂人员”。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并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组长,负责组内具体工作,避免按座位就近搭配分组和按学习好中差搭配分组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给合作学习带来的障碍。

2.利用投影技术,增强演示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或创设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总结,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结论。但是,有的演示实验观察目标个,现象细微,且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后排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这就增加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利用投影器将演示现象放大,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从而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

例如,在测定物质的密度这个实验中,其实验目的就是练习使用天平,学习使用量筒,学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在这个实验中,学生第一次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测量小金属块的体积。因此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应先教学生如何使用量筒,如何正确读数。而量筒的刻度较小,教师演示讲解,大部分学生看不清楚。这时可利用投影技术,将刻度放大,学生就容易看清。方法一:用立式投影器对圆形量筒进行投影时,会产生聚光作用,在银幕上形成一条竖直亮线,无法看清演示刻度。为了消除圆形量筒的聚光作用,可将量筒放在透明的水槽里进行投影演示。方法二:用立式投影器和专门作投影用的方形量筒。方法三:用卧式投影器和抽拉式量筒投影片(在教学生学习温度计、安培计、伏特计的正确读数时,也可用抽拉式温度计投影片,旋转式安培计、伏特计投影片进行投影演示)。

在讲“磁潮”和“电流的磁潮”这两节课时,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条形磁铁、U形磁铁、同名磁极之间和异名磁极之间的磁感线分布以及直线电溢的磁场的磁感线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形状各不相同。传统的演示方法一股是:将玻璃板放在磁铁上面,将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轻轻敲动玻璃板,使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形成平面的磁感线分布图形。因平面放置,学生看不清楚,教师只好端着玻璃板走到讲台下,让一部分学生看看,这样既浪费时间,还是有许多学生看不清楚。利用投影技术,则完全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将课本上所讲的几种演示情况投影到银慕上,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各种情况的磁感线分布。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磁潮”的认识,使抽象的问题容易理解。

2.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型实验

网上资源为物理实验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学生不但可以看到、听到各种信息,而且可以进入学习内容中去。课程教学中,可不定期在校园网上公布一些“探索研究”的课题,以激励学生试着去设计实验、解决特定的问题。学生可以围绕选题,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也可利用电子邮件、BBS等,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解疑、争辩和评价,相互合作解决各种问题。在网络上提出和设计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文字资料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然后利用网络进行跨时空交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能大大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学习与研究能力。

3.利用网络的交互优势进行实验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在实验复习课中,引入多媒体加强人机交互性,增加学生个体学习机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扩充实验复习课容量,而且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将《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的全部演示实验录制成教学片,在复习教学中结合放映相关实验,顺序讲述电磁波的产生、调制发射以及传播、接收等一系列过程,收效甚佳。又例如:各种实验装置的装配,电路的连接复习,可以利用CAI课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自行组装连接,当出现错误时给出提示信息。另外,还可以将各种分组实验的重点、难点剪辑成录像,播放同学们观看,并适当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回答,这样利用电脑进行教学增加课堂容量,克服了利用黑板迟缓不连续的弊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应掌握的知识,大大提高。

第13篇

1通过介绍生产生活实践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机化学知识点多,定理、定律、公式多,初学这门课的学生常常疑惑,这些知识有什么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化学动力学时,提出怎样估算陨石或矿物的年龄;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原理时,讨论溶洞及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化学时,思考为什么不可使用铝钉铆接铜板;学习分子间力时,解释为什么酒精与水可以任何比例混溶。

2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真实、直观的化学实验,使抽象内容具体化,让化学原理形象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从实验现象中获得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原电池的知识教学中,我们用锌片作负极并插入硫酸锌溶液,用铜片作正极并插入硫酸铜溶液,用导线连接两极,用一根充满饱和氯化钾溶液的盐桥连接两种电解质溶液,这样组成的原电池可以点亮小灯泡,也可以从伏特计读出读数。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并总结出形成原电池的必要条件。

通常而言,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相对较高,但导致其学习兴趣下降的主要原因仍以对于知识学习不了解为主。由于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与理解,教师又无法在第一之间内对学生不理解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分析讲解,这便导致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该情况不断恶性循环,最终使其形成学生想学习,却学不懂的情况,此时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兴趣便有所下降,所以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过程中,需重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消化与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的学习兴趣。

3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技术应用是提高教师教学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方法。现代教学技术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即机械设备教学技术,该类教学技术应用主要以多媒体设备为主,通过利用多媒体绘声绘色的教学特点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认识,使其改变传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方法,此时教学若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管理,则可有效的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的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现代机械教学设备的应用主要目的在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并吸引学生融入到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以教师自由主动教学为主体,同时充分的发挥出多媒体设备教学优势,使教师主动教学与多媒体设备教学能够得到有机结合,此时便能够进一步提高现代教学技术在化学知识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二即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应用。现阶段,部分地区的化学教学工作开展仍沿用传统的化学教学技巧,未能充分的将学生学习兴趣问题考虑在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有效的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认识,继而对学生知识的学习构成不利影响,所以在当前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应引用部分先进教学技术,通过组织化学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猎奇心里,此时便可进一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基本兴趣,并为学生未来阶段化学知识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4结合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意识有着重要作用,是化学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需在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即提高学生化学学习主动性,通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来使学生能够长期保持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此时教师不仅要及时的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同时需及时的烘托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该氛围下逐步的加强主动学习意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便能够在最基础的环节上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提升。其次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将素质教育有效的融入到现有教学环境中来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环境,继而一方面避免化学知识学习的恶性竞争,同时亦能够保障学生化学知识学习有效性,以此为?W生知识学习与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教师要在学生表达能力及思维逻辑能力等方面加以提升,使其能够对多个模块的化学致使进行充分理解,此时便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有动力不断的对化学知识学习进行研究与探索,以此为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便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热情与兴趣。

5结语

第14篇

关键词:基于问题学习;生物化学教学;PBL教学法

所谓的“基于问题学习”模式也就是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应用该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水平。在高职院校生物教学中,生物化学知识是医药学生所必需的素质,但是受到生物化学学科的限制,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点是很难把握的,应用“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一、“基于问题学习”理念在高职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应用PBL教学模式,我们要就生物化学工程的应用特点展开分析。该课程的教学主要集中于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模块和生物体的分子结构及其应用功能模块,这是医药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随着生物科学界知识体系的健全,生物化学知识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生物化学知识体系也愈加复杂,这加大了日常教学的难度。为了满足高职现阶段教学的需要,展开“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我们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小组,以此提升该专业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现阶段生物化学教学的需要。

在生物化学教学模式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将基础医药知识学习与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相结合,并针对相关发病机制问题、疾病防治问题等展开分析。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生物化学的教学要把握好不同基础课程教学及其临床学科教学的协调,就要积极做好基础理论课程及其临床应用技能的教学工作。教师需要结合具体课程的临床实践知识,运用以疾病问题探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在该环节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教学角色,组成以导师引导、学生探索为主的知识探讨小组,就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病例进行诊断、剖析,提出疾病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假设,确保论证环节的正常进行。对上述教学环节的协调,可以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医学病例解决技巧,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高职生物化学课堂PBL教学模式的完善

高职生物化学课堂上,教师在应用PBL教学模式时,积极做好相关的课程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开展教学,提升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该课程各个章节的学习中,进行基础课程与临床技能实践课程的交叉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生物化学知识。在每一具体章节结束教学时,教师需要遵循PBL教学法的基本应用原则,实现与学生的积极讨论,对整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PBL教学模式要讲究病例设计与问题设计模块的规范性、真实性

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抓好病例设计环节是保证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环节。这需要做好准备,确保病例设计环节的内容与生物化学具体知识的结合,应该保证在病例设计环节中提供明确的线索。在临床问题探讨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基础教学方法的优化,保证生物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设计病例时,教师要进行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的串联,这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应用知识及病例设计经验。

应用此教学模式,仅仅进行高质量的病例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做好生物化学相关难题的设计工作,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要根据生物化学相关章节的知识,展开重点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做好相关的问题反馈工作,从而有利于串联该课程不同章节的知识,让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

2.利用好课上时间、空余时间,提升学生应用生物化学知识的能力

应用PBL教学模式,教师要提前将病例资料及其要研究的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进行具体问题,组成讨论小组,进而在较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各个小组要选出一个组长,配合导师进行问题解决方向的探讨。课上,教师要就病例资料展开简单的介绍,并且要让学生代表进行病例问题的分析,要针对课前提出的问题展开分析。在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之后,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且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点。此外,教师需要就一些应用难题进行讲解,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融洽课堂气氛,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总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病例问题的总结,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进行反思,巩固专业知识。

三、结语

运用PBL教学模式,教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朱裕生,袁光建,任云青.高职高专教育“案例教学”应用探索[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第15篇

1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教学中

的作用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一种决策,没有计划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计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的成败。研究计划的制订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将科学探究的这一重要要素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依据各种资料和以往相关经验,模仿科学家在正式开始研究前进行实验的设计,亲历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可自主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并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

1.2 确保实验或调查活动有序、有效地展开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式进行实验或调查活动前,合理恰当的计划可大量减少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不利因素。如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设计中,在正式实验前先设计一个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盲目展开实验带来不必要的时间和财物浪费。

1.3 提高学生探究性试题的解题能力

新课改后,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实验题中常给出已知的条件和实验试剂与仪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这类试题实则是对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能力的考查。实践教学中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使其形成科学的实验设计思路,必能提高学生对这类题目的解题能力。

1.4 将多元智力理论充分运用于中学课堂教学

现代社会处于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多元智力理论倡导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学以小组形式为载体,在实践教学中,使每个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充分发挥。

2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教学中

的实施步骤

2.1 查阅相关资料

依据提出的问题和合理的假设,学生需要进行实验具体步骤和方案的制定。在这之前,学生需要查阅一定的相关资料。

1)关于该探究内容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借鉴科学家的做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探究。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工作量,还能使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前期工作更具科学性。如沃森和克里克在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之初,就借鉴了威尔金斯和其同事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

2)相关科技书刊。科技书刊中有许多对科技知识的介绍,条件好的学校图书馆对相关书刊提供借阅。对中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较高、帮助较大的书刊有《环球科学》《牛顿科学世界》等。

3)教材中提供的资料。教材中涉及的探究性实验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模块常有一定的资料作为参考,如人教版必修三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就给出研究计划表的雏形供学生参考与进一步完善,对学生顺利进行实验设计提供了模板。

2.2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知条件,制定实验方案

要制定实验方案,必须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来自于科学理论上的猜测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实际上就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或假设具体化、程序化。如“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学生就必须明确探究目的是说明酶促反应都具有最适温度和最适pH,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失活。

根据探究假设来确定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的目的来思考实验的原理,按照实验的原理来设计实验的程序和步骤,这是构思实验方案的基本线索。在制定实验方案的实施技巧上,还可根据实验目的来分析实验需要解决的各个问题,然后提出解决每个问题的各种方法,经比较、选择、优化后,形成最终的实验方案。

2.3 尝试选择适宜的实验方法及所需要的材料和装置

按以上两步确定好实验方法后,要细化实验材料和装置的选择,该选择涉及的面很广,如实验原理、实验的误差要求、实验器材的功能、实验器材的安全、实验操作的方便性以及实验器材的代用品等,这些方面都会对实验材料和装置的选择产生影响。学生在具有多次选择实验经历以后,可以总结一些在选择实验器材方面的基本思路。

1)选择简便的实验材料。实验选材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在探究生物遗传规律时,选择豌豆作为研究的实验材料,正是因为豌豆相对性状明显、生长周期短,是实验材料的佳选;且为自花授粉,省去了套袋的麻烦。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探究性实验旨在培养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故同一实验可有不同的装置,但哪一装置更适合,学生就需要考虑到学校现有的设备水平、自己现有的操作能力等。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这一实验,人教版考虑到权衡各地实验条件,采用的是运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的方法;而浙教版则依据当地经济发达状况,采用比浊计测定菌液的浑浊度,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液的光密度,先测定菌液浑浊度与菌液密度之间的关系,再通过浑浊度间接反应菌液密度[3]。

2.4 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确定实验变量及其控制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单因子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设置对照原则、随机性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教师应在科学探究活动之前进行系统性讲解,供学生在具体实验设计中参照选择。例如在“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中,首先应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就是不同类型的洗衣粉,即蛋白酶洗衣粉、复合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因变量就是洗衣粉对油渍、汗渍、血渍的去污能力。然后,找出无关变量并制定控制措施。该实验中,实验所用的洗衣粉量、污渍的污染程度、洗涤材料的大小、水量的多少等,都是无关变量。在这一实验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保持各组中无关变量一致性,消除这些受控制的因子对实验可能引起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和实验设计

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3.1 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知识的引导者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有些问题学生自己讨论后,可以自行解决;有些问题学生较难解决。对于后者,教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用适当的方式点拨学生解决问题,指导疏通学生思路的中断点。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造成思路阻塞或中断的因素较多,主要是学生头脑中所形成的概念、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相互隔绝。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应该善于发现学习的难点,在点拨学生时,不宜讲得过多,只要把关键的问题点到即可。

3.2 给学生安排足够的设计时间

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设计实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实验方案后才能动手实验。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应先强调实验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再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最后课上让各小组分别汇报实验设计方案,教师给予评定和指导,学生进行改进后开展实验。

3.3 注意实验安全性问题

在设计实验的预实验环节中,教师必须格外重视实验室安全性问题,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教师可提前组织培训各小组组长,教给他们正确的安全事故应对措施,保证学生在自主预实验环节,能对突发性事故及时处理。

3.4 注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程倡导合作性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科学组建合作性小组,明确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让学生养成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和技能。

4 总结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随科学探究七大要素全面性的训练展开,也可设计具体问题,单独进行[1]。由于计划和方案易于书面表达,可测性强、评价简便,在国家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之际成为各类考试检测的热点,成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测试的重点。提高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研究生物及其相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增强综合决策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生物、从生物走向社会的新理念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赵承忠.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识与能力[J].学科教学,2003(2):40-43.

[2]黎云祥,赵广宇.新课标中学生物学教学实用教程[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1(10):95-96.

[3]赵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研究[J].生物学通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