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力工程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为了确保发挥出理想的电能输送、调配的结果,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周期性原则,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该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对于一些大型的大力系统规划应该制定全面、较完善的规划方案,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避免给用户正常使用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首要条件,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杜绝安全隐患,在必要的时候应该配备长期性的系统检测功能;三是成本原则,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师为了实现系统功能,但也需要衡量系统设计成本,寻找系统功能效应与投入成本的平衡点,节约成本。
二、电力工程中涉及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对电力系统长期、中期的规划设计。在我国电力工程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在进行电力工程规划设计的时候,涉及到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有:分析预测电力工程建设现场的电力负荷指数;处理周边地区电源规划情况;分析电力负荷数据,完善电源规划机构,平衡电力与电量;选择科学的电力工程接入方案;正确计算电力工程介入方案,确保方案的准确性;深入分析计算结果,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方案技术的关系;主义考虑电力设计相关学科,借鉴电力学科资料。
(一)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
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重要的准备工作,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有巨大意义。电力负荷需要经过相关人员周密的计算分析,才可以给予电网规划设计获得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与信息。对中短期负荷的预测,应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分析近几年来经济数据,知道我国经济大概发展情况,从而对电力最大负荷的层次进行分析。另外,规划设计人才可以参考已经完成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情况,参考其电力负荷数据,对其进行分析,预测电力负荷,这种方式是我国电力负荷预测常采用的方法。预测电力负荷的方式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是预测方法、专家预测和模糊理论等。我国电力工程运用这些方法来预测分析电力负荷。分析负荷增长原因,从而可以分析出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电力系统设计。
(二)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
电源规划是对即将建设工程供电量分析,其周围的电网建设的规划研究,实现电力工程建设目标,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电源可以分为统一的调度电源和地方性电源两种,其中统一的调度电源是指电网调度统一的大型发电站;而地方电源是具有专用的发电设备的小型的地方性的水电站或发电站,每种电源发挥着作用是不同的,另外电源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看出电力系统规划的资金使用情况,对电源的出力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三)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是具有制约作用的,根据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出力分析,电力工程项目所在的供电区域、所在地区的电力与电量进行计算,平衡计算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电力电量的平衡需要考虑分区间的电力电量的交换情况,这样就可以将电力工程的规模与布局确定下来。根据分析预测的电力系统各水平年的最大负荷,再根据各类电源的出力情况,可以计算出电力电量的盈亏,确定电力工程系统所需要的变电设备容量、所需要的发电量。确定的电力工程系统需要的容量应该是要加上系统需要的备用容量。
(四)接入系统方案
接入系统方案拟定的过程需要考虑电力工程的特点和电网的发展情况来确定,还需要考虑政府部门的相关意见及电网规划来进行方案的比较,使得拟定的方案时效性与实用性更强。接入系统方案要注意节远近结合,综合考虑节能降耗、节约用地,并运用电网新技术。同时需要提出电力工程项目各方案的规模与布局,终期近区电网结构、供电电压及运行方式等内容。
(五)电气计算
电气计算主要包括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短路流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潮流计算是对电力网中电压分布和功率的计算。潮流计算可以计算中电网各网络原件电力损耗、电网各节点电压和电力潮流的分布情况,可以分析各接入系统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可靠性。稳定计算是对电力工程西戎的各故障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确定电力工程系统稳定水平和稳定问题,稳定计算是以潮流计算为基础的,可以校验电力工程系统各个接入系统方案运营是否满足稳定性的要求。短路电流计算是验证故障短路在给定的网架中电气元件产生的不正常的电流值。短路电流计算可以校验电气设备,在发生故障的时候切断短路电流,减少短路带来的损失。无功补偿计算可以减少由于传输无功功率的各网络元件造成的电能损耗。
(六)方案比较
分析比较方案可以使得运算结果符合实际需要,确保电力系统更加可靠、安全,对方案进行横向纵向多层次的分析比较,可以形成最优化的方案,得到的方案设计是最符合实际需求的。
(七)系统专业提资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可靠的系统电气计算,选出综合条件最优的推荐接入系统方案中,确定电力工程项目的投产时间和建设规模,为电力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和有效的设计依据。
三、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经验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更好的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工程规划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本人认为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准备阶段应该了解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收集附近地区电力系统情况,并将其录入数据库,作为电网现状的基础资料,了解附近区域电网发展变化情况,将其发展规划录入数据库中,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在电力系统设计的时候应该时刻注意电力系统发展变化,收集更新数据资料库,掌握附近地区变电站、电厂和电力路线的数据资料和分布情况,收集当地负荷情况,计算各类系统电气,配合电力项目工程项目工作,不断更新完善基础数据。
四、总结
实际设计工作中,初步设计可以不涉及主要设备的详细参数数据,在设计时间节点上基本是可控的。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后,由于土建设计的部分图纸必须在电气提供相关图纸(如:平面定位和预埋件布置等)后才能实施,设计时间的逻辑关系受到主设备招标时间的制约。所以,施工图设计阶段常常出现滞后现象,滞后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土建专业图纸未能按业主要求的进度及时提供上。列举具体范例如下:
1.1126kVGIS设备
国网公司技术规范要求,GIS间隔宽度可为0.8~1.5mGIS间隔长度(不含汇控柜)为不大于6.0m(摘自国网物资采购标准及范本“126kV~550kV组合电器通用技术规范”P64)。根据以上描述,GIS设备没有唯一的外形尺寸。若确定中标厂家未确定,设备则无法准确定位,导致土建建筑结构承重梁位置无法确定,结构受力传递途径不清晰,无法进行结构计算。
1.2变压器
国网公司技术规范要求,主变基础采用条形基础,基础数量统一为两条,基础间距统一为2.04m,基础表面预埋钢板,变压器底座宜采用点焊方式固定在基础的预埋钢板上。主变基础周围设置储油池,油坑长、宽尺寸应比主变外廓尺寸每边大1m(摘自国网物资采购标准及范本“110kV变压器通用技术规范”P17)。根据以上描述及《110kV变电站工程创优设计图集》对主变基础的要求,虽可以设计通用的主变基础图,不过,国网通用技术规范没有对主变的外廓尺寸,110kV套管、35kV套管、10kV套管等具置做出规定,因此,若没确定中标厂家,则将会产生以下问题:(1)110kVGIS出线套管与主变110kV套管的连接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倾斜度,无法满足风偏要求;(2)10kV主变进线开关柜与主变10kV套管的连接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而无法做成封闭式(户内GIS变电站);(3)主变中性点及10kV母线桥无法准确定位。
1.3电容器
国网公司技术规范要求,并联电容器装置(组装框架式),围栏尺寸宜满足以下要求:10kV,1000、2000、3000、3600、4000kvar为3.5m×5m;10kV,4800、5000、6000kvar为3.5m×6m;10kV,8000、10000kvar为3.5m×7m。围栏焊接在预埋钢板上,当围栏内安装有串联电抗器时,围栏不应成闭环回路,应由绝缘子或绝缘材料进行隔离,以免产生环流(摘自国网物资采购标准及范本“66kV-750kV变电站用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通用技术规范”P16)。根据以上描述,国网公司没有强制要求厂家要有统一的围栏尺寸(对应的容量),因此无法设计基础预埋图。且该变电站方案将电容器布置在综合楼二层,若没确定中标厂家,设备则无法准确定位,影响到土建工艺部分电缆沟道布置、基础预埋槽钢及一、二次电缆预埋管无法准确实施。
2节点时间参数的确定
分析了事项内容和其逻辑关系后,接下来考虑的是网络图各节点的时间参数确定。根据经验对每个专业设计时间进行估算,通过计划评审法(PERT)来确定各专业节点“最乐观估计时间”及“最悲观估计时间”。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主设备招标定标的不确定因素,电气布置图位置的提供是土建平面图出图的紧前工序,在土建设计时间参数上给予适度延长,并增加“平面草图”分部节点(即先采用常规设计,待主设备提资后进行设计修改),以满足业主方在土建开工场地平整时间上的需求,同时在管理上加强电气主设与土建主设及业主方的沟通,做好紧前紧后工序的有效衔接。
3网络图的绘制
确定了事项工序和节点时间参数后,就可以按照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原则进行网络图的绘制,继而在此基础上确定出关键线路,并根据计划时间与关键路线工期进行比较,计算各专业设计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ES)、最迟开始时间(LS)、最早结束时间(EF)、最迟结束时间(LF)、总时差(TF)和自由时差(FF),并对项目设计进行网络图优化。
4网络图优化
网络计划技术理论的运用,重点在于工效的提高及资源的节省,即在网络优化中达到项目“工期优化、费用优化、资源优化”的目的。
4.1工期优化
工期的优化是建立在对每个设计阶段(节点)都有设计周期要求,如果一个项目其中一个设计阶段的工期超出了预计的工期要求,就要通过调整(压缩)计算工期(关键活动)来实现,但前提是要保证关键活动被压缩后仍为关键活动。本例中作为乙方的设计单位必须按合同期限来调整设计工期。
4.2费用优化
费用优化是建立在业务承接的基础上来考虑的。对于工程设计而言,直接费用主要体现在人力成本(人工工资及加班费等)上。项目工期优化总工期的缩短,直接费用会上升、间接费用(设计管理费用等)会相应下降,这里就存在一个工期、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总体最优的问题——即总费用最小的最优工期。
4.3资源优化
在设计阶段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的调配与工期目标的关系上,理论上可以通过利用人力资源的有效调配,调整节点自由时差不为零的活动和改变该节点的开始时间以达到资源均衡来实现。实际工作中,因设计单位专业分工细密,个别专业设计人员有限,本例主要通过改变节点的开始时间来实现资源与工期目标的优化为主。
5过程管控
笔者注意到,设计阶段一些情况突变或因素的变化(如设备订货滞后、设备技术参数变动、线路路径变更等),都将导致设计进度计划的偏差和调整,所以,过程管控是网络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是通过组织、经济、技术、合同几方面措施来保证和围绕关键线路的运行,以确保工期的导向。定期(每周)召开各专业主设协调会,建立内部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土建与电气各专业的设计进度,讨论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及时进行设计网络计划的调整和偏差分析。在网络计划的调整中,如涉及到关键线路,需对网络图关健线路重新计算时间参数;如涉及非关键工作时差的调整,需注意非关键线路调整后是否影响到关键线路的时差。增减项目内容,可能会对原网络图产生影响,需注意增减项目相关事项的顺序和逻辑关系,应尽量不打乱整体而只调整局部。
6总结与分析
1.档案保管方式不同。传统的项目图纸等实物档案,按照卷册号有序地存放于库房的档案排架上,依照档案库的防火、防霉、防盗等规定进行保管。数字档案的安全保管建立在数据中心的系统安全管理、设备操作管理、访问权限管理、数据备份管理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之上,侧重于防病毒、防攻击、防灾害等数据安全管理,其安全性明显高于传统档案。
2.档案利用方式不同。传统档案利用需要设计人员亲自到档案馆借阅,且受限于实体档案的数量、档案的借阅情况、档案馆的开馆时间等,利用率较低。数字档案充分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和实时性,随时为用户提供浏览或下载档案服务。数字档案的使用率远远高于纸质档案,使档案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但是,数字档案的频繁访问也对档案系统的健壮性、数据结构的合理性、档案编研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对策
1.加强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建设。档案管理服务于电力工程设计工作,所以,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协同设计平台集成于同一工作平台。电力设计院的设计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都使用该平台进行设计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并通过该平台实时在线沟通。在协同设计平台上设计完成的电力工程,其电子档案基于网络审核合格后,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接收、整理和网上归档。应用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实现在线档案收集,保证了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并能定期对电子文档进行版本更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构建各类档案信息库。档案数字化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底图和文书档案需进行扫描,声像档案可采用录像转视频文件、照片生成电子图片等方式,集中进行数字化处理。工程档案采用大流水工作方式数字化后,需进一步进行网上编目,自动生成流水号、文档挂接等工作,构建各类档案信息库。档案管理平台具有电子档案密级和权限划分功能,可以根据密级和权限划分规则,对全部电子档案进行密级和权限划分,从而实现了档案信息库的自动安全管理。
1、深覆盖层地基
深覆盖层地基是我们在河流流域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最常见的一种地基,其主要是因为河流的冲击使得各种碎石、砂石或者是泥石等长时间的堆积,进而造成该地域堆积厚度过大,影响了地基的稳定性和防渗性,并且也不容易进行后期的处理,置换或者是填充的难度都较大,需要我们格外关注。
2、饱和松散砂土
饱和松散砂土的承载力强度和稳定性都是很差的,一旦受到外力的作用就很可能产生错位或者是变形,严重的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采取必要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加固处理。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注意事项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些较难处理的地基类型,在地基处理技术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准备工作一定要到位
在准备工作中对于工程地质的勘探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工程所处的具体地质状况才能够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设计,如果对于当地地质勘探不明的话就会严重的影响设计方案和工程质量及工程建设进度。
2、合理选择处理方案
针对工程的地基具体状况选择出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案,尤其是在地基处理机械、材料和成本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控制,综合各个方面的状况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确保地基处理的效果和质量达到规范设计标准。
3、注重后期的检测
在具体施工完毕后还需要根据我们的设计要求,对地基处理部位进行评估和检测,确保施工的质量。
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地基处理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设计中,常用到的地基处理技术主要由以下几种:预压技术、强透水层防渗处理技术、可液化土层处理技术、深覆盖层处理技术、置换技术、灌浆技术和振动水冲技术。
1、强透水层防渗处理技术
强透水层防渗处理技术主要就是在强透水层清除完成后,采用混凝土或者是粘土回填,然后利用混凝土和水泥在地基四周构建建筑防渗墙和建筑截水墙等设施来达到防渗目的。工程案例:新疆英吉沙县青年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平原丘陵区水库,除险加固后设计库容145.23万m3,由坝体、放水涵洞和放水闸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桩号0-400~0-300段坝基存在粉细砂层透水层,形成坝基渗漏通道。本次设计将粉砂层透水层挖断截渗,将上游坝坡土工膜防渗斜墙延伸至粉砂层以下1.0m,伸入相对不透水层1.0m,与坝体防渗土工膜紧密结合,形成完整闭合防渗体,开挖槽底宽0.5m,边坡1:1,开挖面采用原状土回填夯实。坝基经过防渗处理后,现状坝体运行良好,坝后未有渗水现象。
2、置换技术
置换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具体的操作方法:
(1)振冲置换技术,主要就是采用振冲机来打孔,然后注入粗粒材料,最后使其凝聚成基桩增强稳定性;
(2)换填技术,即通过清理劣质土质,然后填充优质稳定土壤来增强承载力。工程案例:新疆呼图壁县红山下水库为一座拦河式水库,由大坝、放水涵洞,导流冲沙涵洞、溢洪道等建筑物组成。导流冲沙涵洞布置在坝体桩号0+000处,全长184m,由进口段、有压洞身段、闸井段、无压洞身段、陡坡段、消力池段组成,洞身为一孔城门洞型,净宽2.5m,高2.8m。最大泄流量70m3/s。根据地质勘探,导流冲砂涵洞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卵石混合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地基承载力比较差,设计时考虑将导流冲砂涵洞下卵石混合土层换填成2~6m厚C15素砼,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换填后满足涵洞承载力设计要求。
(3)挤(夯)置换技术。
3、预压技术
预压技术是我们在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过程中最常用到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具体来说,预压技术主要包括三种:
(1)真空预压技术,这种处理技术主要就是通过在需要我们进行处理的地基表面铺设塑料薄膜的方法来隔绝处理地基和外界的联系,然后采用真空泵针对隔绝起来的处理地基进行操作以抽取出地基内的空气和水分,进而可以达到提高处理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的目的,一般说来,在处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处理效果,我们还可以采取添加塑料排水板的方法来更快的实现效果,如果是针对面积较大的地基进行处理的话我们可以采取分区的方法逐一进行处理;
(2)堆载预压技术,这种预压技术主要是在需要处理的地基之上堆积一定量的预压物,使得地基能够在预压物的作用下提高自身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在预压物量的计算时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使得其重量稍大一些,进而使得我们的预压效果更好一些,在堆积的过程中尤其是要注意如果是碰到超软土基时,需要我们采用一些轻型的机械进行处理,避免大型机械的使用造成软土地基的破坏甚至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降水技术,这里的降水主要是降的地下水,地下水位的降低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基的预压产生较大的效果,并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和其他一些处理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
4、可液化土层处理技术
可液化土层处理技术就是首先清除可液化土层,然后在回填的一些承载力强的材料上设置反滤层,通过添加一定的砂桩之后就可以进行压实操作,主要的压实方法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分层振动技术。
5、深覆盖层处理技术
深覆盖层处理技术主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灌浆施工;
(2)高压喷射构建防渗墙;
(3)构建混凝土截水墙;
(4)强夯法;
(5)摩擦桩和沉重桩。
6、灌浆技术
灌浆技术即采用灌浆机将一些浆类化学材料注入到地基内,使其更为稳定。
7、振动水冲技术
振动水冲技术主要就是利用振冲器来夯实地基土壤,以增强其稳定性的方法。
四、结束语
1、发电过程中的运用
电力工程技术得技术含量很高,它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实现电能的转化和控制,大大降低电能的消耗和机电设备的损耗,极大的提高了发电机和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当前,电力工程技术中还涌现出同步开断技术的智能开关、新型超高压输变电技术的高压直流输电、电气传动技术的高压变频等一大批高精尖技术。
2、电源领域的运用
不同用户,尤其是大用户往往采用不同的电子设备和电器元件,为了满足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电力工程技术为接入智能电网的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电源供应,如直流电源、交流电源、恒定频率的交流电源等等。
3、输电过程中的运用
因为智能电网的运营需要具备电能质量高、电网工作状稳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的满足需要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谐波抑制技术和无功补偿技术作为支撑。随着电力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完善,大批适应智能电网发展需求的新型装置应运而生,比如超导无功补偿装置和薄型交流变换器。对于线路较长、输电容量较大的输电工程,一些国家通常采用直流电的输电方式。而我国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晶闸管变流装置来作为送电和受电两端的整流阀和逆变阀装置,对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采用,极大的提高的电网输送的容量,同时在极端天气下还增强了输电网络的稳定性。这些装置技术含量高,有效地解决了电力输送过程中电网突然断电和电压的不稳定等现象,极大的提高了输电网络的可靠性。因此,高技术含量和高效率的电力工程技术和相关的配套装置是我国新型智能电网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1、电能质量优化技术
该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需要建立在电能的质量等级划分以及评估方法体系的完善的基础上,对供用电的接口所具备的经济性能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用户经济性以及技术等级这两个评估体系,并借助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来促使智能电网的建设向经济且优质的方向发展。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的运用,具体涵盖了直流有源滤波器相关技术、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电气化铁道平衡供电技术、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以及连续调谐滤波器关键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使得电能的质量大大提高,并且降低了其使用的成本,从而具有较大的运用市场。
2、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首先,线路造价低,节省电缆费用。其次,运行电能损耗小,传输节能效果显著。直流输电导线根数少,电阻发热损耗小,没有感抗和容抗的无功损耗,且传输功率的增加使单位损耗降低,大大提高了电力传输中的节能效果。最后,线路走廊窄,其节约的土地量是很可观的。除了经济性,直流输电调节速度快,运行可靠。在正常情况下能保证稳定输出,在事故情况下可实现紧急支援,因为直流输电可通过可控硅换流器快速调整功率、实现潮流翻转。此外,直流输电线路无电容充电电流,直流线路无电容充电电流,电压分布平稳,负载大小不发生电压异常不需并联电抗。
3、能源转换技术
目前国家下大力度整治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到2020年较200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40%,而我国发电系统仍主要依赖于热力发电。因此大力开发和利用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使用先进技术进行能源的转换和高效利用已经成为了现代低碳经济能源利用的核心。目前,我国着重开发大规模电厂并网技术。电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范围大、运行可靠的光伏发电技术等。但是,我国的能源转换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高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加大相关的技术和资金投入,进一步研发能源转换的核心技术。比如智能电网建设中能量转换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各种并网技术的效率等。
三、总结
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在提水过程中,各类设备所发挥出其本身效能就是它的基本功能。如变压器能改变电压,电动机能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水泵能将机械能转换为水的压力能等。基本功能反映的是机电设备的使用价值,如果丧失了基本功能,它也就不存在使用价值了,设备本身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那么如何对机电设备的功能进行管理呢?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它的功能指标进行测试。例如按照水利电力部颁发的《泵站现场测试规程》,对功率、转速、扬程、流量等进行定期测量,判断是否达到额定指标,如果低于额定指标则认为功能已经下降,就要通过维修手段来弥补,如果功能下降严重,各种维修手段都无法弥补,并且耗资太大时,则考虑更换问题。但必须注意的是许多设备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有安全裕度,并遵循标准化,系列化技术政策中尺寸选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使设备的功能有冗裕,即设备可能实现的最大功能大于铭牌额定功能,这是考虑设备可靠性而增加的,事实上所测定的指标已经有所下降的功能。
2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
2.1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机械设备的可靠性首先决定于组成元件和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变化,也就是决定于构件和零部件在运转过程中的有形磨损(在机械学中,零件构成构件、构件构成机构,机构构成机器),磨损使它们的点、线、面等几何形态发生改变,从而破坏了传递运载的品质;其次,由于零部件和构件在工作中过度变形、断裂、表面锈蚀和内部机械物理性质变化等导致的失效;最后,零部件材质低劣,安装、检修时误差影响,运转时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变化,影响零部件、构件本身的可靠性。例如:(1)水泵轴承受传递载荷,在轴瓦内磨擦,要保持在规定时间内发挥正常功能。第一要求基本的质量指标全部合格,第二要求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即良好的、平稳的启动运行、限制倒转等;(2)水泵叶轮承受气蚀和冲刷,本身的材质和运行时间决定它的可靠性。
2.2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1)电气设备的绝缘: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电气设备长期处在正常工作电压——额定电压下。但由于系统中某些参数的突然变化,有可能出现超过绝缘能力的电压使设备的绝缘击穿。又由于绝缘物受潮湿、污物、粉尘等侵害,使设备的绝缘强度下降;(2)导体的发热:电气设备的主导电回路长期通过额定工作电流,这时由于导体本身存在电阻和导体接头处的接触电阻,使导体发热,这些热量使导体绝缘老化,破坏电器性能;(3)电力系统的故障: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其中短路故障是最严重的一种,由于发热及动力等效应,可能使电气设备遭严重破坏。根据类似特征,我们在对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时,首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对绝缘问题,按水利电力部颁布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每年春检进行扎实细致的试验,发现薄弱环节立即消除。同时下功夫改善电气设备的工作条件和使用环境;对发热问题,在电气设备使用前把导体的接头加强技术管理,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接触精度和光洁度,增大接触压力等技术手段来保证接触质量,在运行中加强通风冷却,将导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对电力系统的故障,针对经常性发生的问题设法在预防性检修中加以消除;对于短路故障,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杜绝发生的一切隐患,另一方面要校验维护好自动保护装置,一旦短路发生,就要快速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出去。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就是在预计期限内不允许设备发生任何故障。可靠性管理的中心就是预防故障的发生,无故障设备就肯定可靠。所以平时加强保养维护,加强设备状态检查,在事故尚未出现之前就安排定期检修,以便消除隐患,并且通过试验测试仪器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对各类设备进行试验和测试,然后将检查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再通过空载试验来验证,从而得出具有置信度的可靠性结果。
3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
机电设备的维修是设备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技术任务。保证设备的可靠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适时进行设备维修,是设备使用期间管理的首要大事。维修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唯一途径。设备在运行中由于磨擦、冲击、振动、疲劳、锈蚀、断裂、变形、变质、潮湿、发热、老化等影响,都会使它的功能降低或丧失。维修它的目的就是完善设备系统,提高或恢复设备的功能。修理的本质就是在物质形态给予补偿的同时,也补偿了它的使用价值。维修的核心就是根据设备损坏情况,结合提水灌溉任务和作物生长的特点,对具体的设备选择正确的维修期限、维修方式和维修层次,安排维修计划并付诸实施。同时对维修技术、维修组织、物资材料供应等方面进行合理布局。返修、更换和改装是设备维修的三种形式,针对损坏的程度对症使用。根据修理的内容、范围、工作量可把维修分为大修、中修、小修、项修(专项维修)和改造等几种层次。大修是对设备进行全部或大部分解体,重点在于修复或更换基础大件。通过大修使其功能基本达到出厂水平;中修是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小修是更换或修复即将失效的零部件或元器件;项修是专门针对发生故障或将发生故障的零部件,电气元件进行事先或事后修复的层次;设备改造是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原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布局改进,以提高其功能和可靠性的层次。电力提灌工程机电设备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运行时昼夜连续,不容间断,维修内容广泛,技术复杂、项目繁杂、环节众多、工序临乱、工种较多,因而吃透所有设备的状况,编制切实可行的维修计划、规定适宜的修理期限、选择合理的维修方式、制定正确的维修方案和维修人员专责制的组织形式,工具器材的合理运用,修后质量的验收标准,通过维修所达到的目标等都要形成严格的制度。用制度来约束设备的维修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一切维修工作都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在各个环节,各种因素上进行质量把关。树立人人重视维修质量,全员管理维修质量的良好风尚。在设备使用阶段,维修管理工作有两个基本职能,第一个基本职能是对维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预测、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以保证不间断地、最经济地按预定计划和要求进行维修工作,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总之,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时,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拥有的资料进行预测,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以质量控制为关键,制定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为核心。
4机电设备的故障管理
故障是设备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丧失规定功能的状况。故障是设备在使用中必然发生的现象,它的危害使设备暂时或永久地丧失功能。由于设备自身的原因,工作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设备的损坏是难免的。加上操作的偶然失误,都会造成设备的病态,所以故障管理就成为机电设备管理的一个部分。高扬程提灌工程的设备故障,有下面四个类型:
4.1突发性的破坏故障
如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击穿、放电、起弧、烧毁设备本身的现象。
4.2磨损性的危险故障
如大型电动机的轴瓦磨松后会发生扫膛的危险故障。
4.3间断性的临时故障
它多半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如人工误操作,气温升高、载荷超量、小动物的危害等。消除这些外部干扰后,设备仍能正常运行。
4.4固有薄弱性故障
在制造和维修时使用的材料质量偏低,造成的先天不足,导致运行时所发生的故障。机电设备的故障管理,就是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检查、巡视、诊断、分析和评价。努力增大对故障的预防性,以便利用相应的手段。另外,在对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中,尽量寻找减少和延缓故障的办法。
5结语
1.1电力工程技术在电网建设中的总体应用
1.1.1电力工程技术在电源领域的应用电力工程技术可以为电网建设中的各种相关设备提供电源,具体包括恒频、变频的交流电、直流电。在实践中,变电所既可以使用直流电源,也可以使用变流电源;一般采用直流电源给蓄电池充电;小型或者大型计算机采用高频的开关电源。
1.1.2电力工程技术在数电中的应用电网对于电能的稳定性以及电网稳定的工作状态要求比较高,要达到这种目的,需要电力工程技术中的无功补偿技术以及谐波抑制技术来配合和支持。为了提高电网的稳定性,电力工程中也要不断研发出新的装置,例如,薄型交流变化器以及超导无功补偿装置等。
1.1.3电力工程技术在发电中的应用电力工程技术通过电力以及电子设备来实现电能的转化和控制,既降低了能源消耗,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适应当代的新技术。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半导体的功率原件提高了容量,并且向着耐高压以及特高压的方向发展。
1.2电力工程技术在电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2.1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在电网中应用该优化技术需要建立的基础是电能的质量等级划分以及评估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供用电的经济性能,建立用户经济型评估体系以及技术等级评估体系,促进电网建设向着既优质又经济的方向发展。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具体包括以下电力工程技术,即电气化铁道平衡供电技术、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以及连续调谐过滤器关键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能的质量,降低了电能的使用成本。
1.2.2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直流输电系统在输电过程中采用直流电,但是在很多其他环节上都采用交流电。采用该项电力工程技术通过利用控制器来实现逆变的工作状态或者整流的工作状态。换流器在质量比较轻的直流输电系统中通常是由若干可以关断的元件构成,该换流器具有较高的电能使用经济效能,并且有利于提高电能输送的稳定性。该换流器的应用比较广泛,既可以在远距离的直流输电工程中应用,也可以在近距离直流输电工程中应用,还可以为孤立的地域供电。目前为止,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远距离输电中,并且正在向着更大容量与更远距离的工程发展。
1.2.3能源转换技术节能减排是当前能源使用的主流指导理念。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电能能量的转化是电能方面的低碳经济能源的核心所在。当今社会,风能以及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已经广泛成为能量转换的新能源,并且正在探索其他新能源。
1.2.4柔流输电技术低压和高压输变电是我国的电网建设的主要基础,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输进新的清洁能源,并且要实现能源的隔离,柔流输电可以实现上述要求。柔流输电是将先进的控制技术与电力工程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来实现控制和调整电网中的各种参数,达到促进电网稳定运行的目的。在电网的建设中,柔流输电技术的使用不仅降低了输电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同时也提高了输电线路的输送电力的能力。
2结语
关键词:小城镇;电力;工程;设计
电是工农业生产的动力,也是城镇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因此,供电系统对于城镇的发展建设十分重要。供电工程规划,一般以区域动力资源、区域供电系统规划为基础,调查搜集城镇电源、输电线路及电力负荷等现状资料,并分析其发展要求,对城镇供电进行统筹安排,以满足城镇各部门用电增长的要求。
确定出电力系统的负荷及发展水平之后,如何满足负荷的需要、用户的需要,这就需要进行电力、电量平衡,电源规划设计以及电力网规划设计,其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电源的选择
电源是电力网的核心,小城镇供电电源的选择是小城镇电力工程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的合理与否,对于充分利用和开发当地动力资源,减少工程建设投资,降低发电成本和电网运行费用,满足小城镇的用电需要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电源的第一种类型为发电站。目前我国小城镇主要有水力发电站、火力发电站、风力发电站,还有沼气发电站等。水力发电一次性建造投资虽然比较高,但运行费用低廉,是比较经济的能源。目前我国小城镇的自建电站中,小水电站占绝大部分。火力发电是燃烧煤、石油或天然气发电,其一次性建造投资高,运行费用也高,我国小城镇除少数产煤区外,很少建造这种电站。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发电,沼气发电是燃烧沼气发电,这两种发电的方法,还处于研究阶段,目前在小城镇还未大规模应用。
电源的第二种类型为变电所。变电所是指电力系统内,装有电力变压器,能改变电网电压等级的设施与建筑物。变电所可采用区域网供电方式将区域电网上的高压变成低压,再分配到各用户。这种供电方式具有运行稳定、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好、容量大,能够满足用户多种负荷增长的需要以及安全经济等优点。因此,在有条件的小城镇,应优先选用这种供电方式.
2变电所的选址
变电所选址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主要着眼于提高供电的可靠程度,减少运行中的电能损失,降低运行和投资的费用,同时还要考虑工作人员的运行操作安全,养护维修的方便等。所以必须从技术上和经济上做慎重选择。
3确定送配电线路的电压
小城镇电力网送配电线路的电压,按国家标准主要有220 kV, 110 kV, 60 kV,35 kV, 10 kV, 6 kV, 3 kV, 380V, 220 V等几个等级。采用哪个电压等级供电适当,应做全面衡量,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
3.1电力线路输送容量与输送距离.在电力线路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一定的条件下,传输的电压等级越高,则导线中电流就越小,线路中功率损耗或电能损耗也就越小,这就可以采用较小截面的导线。但是电压等级越高,线路的绝缘费用就越高,杆塔、变电所的构架尺寸增大,投资就要增加。因此,对应一定的输电距离和输送容量,要有一个在技术、经济上均较合理的电压。
3.2用电等级与供电的可靠性。用户的用电等级是根据其用电性质的重要程度确定的,重要用户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高,用电等级就高。
用电负荷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分为三级。
一级负荷:对此种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重大政治影响、重大经济损失、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
二级负荷:对此种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政治影响、较大经济损失、公共场所秩序混乱等。
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用电负荷。一级负荷的供电要求有两个以上电源供电,两电源之间应无联系,或虽有联系但能保证不同时受到损坏;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是做到故障时不中断供电;或中断后能迅速恢复);三级负荷对电源无特殊要求。
电压等级与可靠性是相关的,电压等级越高,可靠性也越高。但是,在同一电压等级中,供电的条件越好,可靠性越高。
3.3用电设备的电压等级。用电设备的电压等级直接确定了对供电线路的电压等级要求,一般可设置与之相当的电力线路供电。当条件允许设置变配电装置,而用电的可靠性要求较高时,也可以提高一级电压等级向用户供电。
选择电网电压时,应根据输送容量和输电距离,以及周围电网的额定电压情况,拟定几个方案,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如果两个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相近,或较低电压等级的方案优点不太明显时,宜采用电压等级较高的方案。
4电力线路的布置
电力线路按结构可分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两大类。架空线路是将导线和避雷线等架设在露天的线路杆塔上;电缆线路一般直接埋设在地下,或敷设在地沟中。小城镇电力网多采用架空线路,其建设费用比电缆线路要低得多,且施工简单、工期短、维护及检修方便。
电力线路的布置,应满足用户的用电量及各级负荷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同时应考虑在未来负荷增加时留有发展余地.
5小城镇道路照明
道路照明方式有:杆柱照明方式、高杆照明方式、悬索照明方式和高栏照明方式等4种。其中杆柱照明方式运用最广。近年来,有的小城镇在道路交叉路口开始采用高杆照明。现仅就杆柱照明和高杆照明作一简介。
5.1杆柱照明方式
在杆柱的顶端安装照明器,杆柱沿道路配置,这种道路照明布置方式为杆柱照明方式。其特点是照明器可以沿线形任意布置,并能有效地照在路面上,经济性、诱导性较好,因而运用最广泛。
5.2光源的选择
选择光源既要考虑其效率高、寿命长、光色和显色性好,又要考虑经济性。道路照明常用的光源有:低压钠灯、荧光高压汞灯、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灯。
其中高、低压钠灯的光效率最高。
5.3照明器安装高度
灯具安装越高,眩光越少,整个照明的舒适性增加,但照明的利用率下降。一般气体放电灯的杆高在10―15 m是经济的。
5.4照明器的排列方式
要使路面照度分布均匀经济,灯具的合理配置是很重要的。最基本的排列方式有5种:一侧排列、交错排列、相对矩形排列、中央悬挂排列和中央分离带排列布置方式。其中一侧排列其经济性较好,加之小城镇道路宽度不大,故较常采用。如果道路中间安装间隔,道路的宽度之间的比率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5.5高杆照明方式
在一个较高的杆子上,安装有由多个高功率和高效率的光源组装在一起的照明器,在广阔范围内进行大面积照明,称为高杆照明。
高杆照明的光源选择也应考虑效率、容量、寿命、显色性等,一般采用高功率、高效率光源。多数采用大容量氖灯、水银灯、荧光水银灯、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在小城镇使用时,对显色性要求不高,一般可采用高压钠灯或荧光高压汞灯。
6结语
发展小城镇,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借鉴国外城市化发展趋势做出的战略选择。发展小城镇,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城乡与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在为小城镇设计电力工程时,要具有大局观战略眼光,考虑深远,贴近实际情况。从而建设出可使用、可进化的电力工程。
参考文献
[1]王超.《新农村建设中的小城镇发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1.1电力工程的施工特点
首先,电力工程的施工规模相对较大,工程体积也相对厚重,难以采用流水线的施工方式展开施工,这就导致其施工过程牵涉到更多的复杂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增加了控制施工质量的难度。其次,电力工程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会和其他工程产生诸多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施工的具体范围,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一般情况下,电力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材料、机械、水文、地质、气象、施工工艺、控制工作等因素对施工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即使出现细小的问题,也会导致质量事故。最后,电力工程施工的一次性特点较为显著,在完成该项工程之后就难以对其进行随意修正或更改,这就容易使日常的质量问题积累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1.2当前电力工程的质量控制问题
首先,工程项目部多为临时筹建,难以充分审核人员素质,导致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施工合同意识、造价控制意识以及投资效益观念不强,最终就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难以保证源源不断的施工附属设备供应,还会导致设备造价的增加。其次,电力工程的建设同时涉及用电和供电公司,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用电和供电公司起着牵头作用,但这两种公司的工程管理部、财务部和业务部都有本部职责划分,在向供应商支付技术费用和工程款等多个环节存在职能重合现象,可能对正常施工形成阻碍。
2电力基础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2.1促使质量目标发挥作用
第一,就目标制定工作而言,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将基础质量目标制定出来,同时还要结合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遇到的质量通病、一些悬而未决的施工质量问题、还没有被纳入质量控制当中的缺失环节、不具备具体使用说明和经验的新产品应用等来强化目标,从而确保施工人员拥有全面的质量控制理念。第二,要全面开展目标推进工作,一方面,要结合质量控制人员的人数分布情况以及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的频率来分解目标,使目标具体而清晰,之后再将其分配给相关部门及人员,确保每一项施工质量控制工作都有具体人员负责。另一方面,为了有效推动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需要制定出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切实落实各项管控工作。第三,就实现控制目标来说,所有的施工人员,施工专业以及施工工序都要为促使施工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2.2严格落实施工材料控制工作
第一,具体项目中的工程师和采购工程师要加强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在工程材料采购工作上达成一致,采购人员应该就材料数量、规格以及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及时地征求项目施工工程人员的意见,工程施工师也要积极主动地将相关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持提供给采购人员。第二,施工人员和采购人员都需要对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负责,根据具体的采购方案展开数目、大小、规格、说明等各种直观的审核,同时还要按照电力工程施工标准的强制性质量要求对展开工程质量检验工作,及时替换或清退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并做好相关检查的记录工作。第三,就材料的管理来说,在完成材料的各项检测之后,相关的负责人员应该根据每项材料的具体放置要求来展开材料的入库存放工作。
3促使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项目业主经常在机电设备工程实施前期咨询(如生产工艺选择、成本预测、生产设备的选型、招标书审查、招标、评标、定标及合同谈判等)所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在工程实施后期则采用自行管理的工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经常造成前靠设计商,后靠设备生产商,整个过程都依靠合同另一方的后果。专家提咨询意见供参考,接不接纳看项目业主,最后还是看设计商。项目业主后期采用的自行管理模式,配备的技术人员重专业技术而轻工程管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重视单体质量,重视局部质量,轻总体配合,轻目标与目标之间的协调,最后造成所有目标都只能靠设备承包商自身来保证。可见,无论是采用专家咨询方法还是采用自行管理模式都无法控制机电设备工程的建设目标。要控制工程的建设目标,就必须引入工程监理。工程监理就是对目标进行控制,监理工程师的任务是通过定期检查,把计划目标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就采取控制措施,通过对各方面的科学调整,确保工程目标始终处于最优状态。从机电设备工程管理各阶段的任务可以看到,无论是工程的实施前期还是实施后期,都存在工程目标的管理,而且各个目标都是相互制约的,对目标的控制应采取跟踪检查,定期取样,定期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的监理手段。因此,机电设备工程引入全过程监理是必要的。
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全程监理的主要任务
2.1全程监理设计标书。工艺选择和设备选型是一个集专业技术、成本经济、环境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管理过程,对机电设备工程建设的投资目标、工期目标、最终质量目标影响最大。设计商作为工艺设备选型方案的承包商,与项目业主存在合同关系,作为合同的承包方有其自身利益所在,因此对设计商的整个设计过程、设计结果都应根据设定的投资、工期、质量目标对设计方案选用的可行性(事前),设计的合理性(事中)及方案执行的有效性(事后)进行控制,以保证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受控。
2.2组织论证。工程招标书是实现工艺选择、延续设备选型的关键阶段,其编写的质量关系到各投标商能否尽其所能提供技术先进可靠、费用合理、工期合适、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产品的关键环节。因此,项目业主必须对设计商提供的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或专家对其进行审查论证。对招标书编写单位的选择、编写过程所采用信息资料及其搜集渠道的控制、标书的最终审查等是关系到工程的招投标、评标、定标、合同谈判以及最终授予合同的成败过程。
2.3设备制造监理。设备设计与制造是机电设备工程实施阶段的实质性执行过程,对设备承包商控制的依据包括设备承包合同、现行技术标准、规范等。设备承包合同中的技术规格书只能作为较详细的设备设计任务书,合同中包括的图纸也只是总体工艺、设备总图、总布局等,真正体现设备质量还是设备的详细设计。对设备详细设计过程的控制牵涉到工艺材料选择、加工工艺选择、各系统的匹配程度复核、结构合理性复核、电气及控制设计适用性、可靠性复核、工艺设备间接口复核以及信息交流等各环节的控制。
2.4现场安装调试阶段是建设工程完成建设期的最后阶段,具有工期紧、各方面协调关系复杂等特点。设备的安装质量是保证设备调试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按安装施工技术、厂内拼装资料制定并执行的安装调试施工工艺设计进行安装调试,以保证其质量与工期目标的实现。对设备的调整、现场开箱、就位、预调试、设备接口处理、参数检验、及时审查有关整改方案等安装过程,对设备运行过程有关参数记录、调整情况记录等调试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设备的安装调试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三、机电设备安装监理的目标控制内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监理的三大目标工作原则为:以工程质量控制为前提和基础,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施工全过程和全面的动态控制;要以预防控制为前提和基础,加强对工程三大目标的过程控制。在三大目标控制中,要把质量控制和进度、投资控制紧密结合起来。监理工程师将采用事前、过程、结果及信息反馈的动态控制方法,对工程建设目标实施全过程控制。
3.1质量控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实现设计及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水平,监理的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措施对工程质量严格检查、监督和控制,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①承包商的监督、管理。质量控制是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一项最经常最繁重的工作,必须对承包商的各个施工阶段严格做到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把关。将从以下几点严格把关,对承包商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达标投产,建精品工程”的要求:审查开工条件;审查承包商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根据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有关规定审查承包商选定的分包商;对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技术措施设计以及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等进行严格审查;对承包商的施工机具、设备等进行检查;组织有关单位对设计图纸、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安装说明书和技术标准等向承包商进行交底。②建立机电设备工程监理部的质量监控体系,审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即建立质量检验工作制度;制定质量检验工作程序;严格把好事前技术报告审批关;审核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设计;审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手册》,审核承包商提交的反映工程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图表;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文件;审核有关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审核有关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技术鉴定报告等;进行现场跟踪检查。
3.2进度控制。监理工程师对进度控制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的监理措施协助业主对工程进度进行动态控制。安装单位应根据合同规定的内容和工期,编制安装总进度计划及安装进度网络图报监理部审批。经批准的安装进度计划及网络图,作为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工程开工,对承包商的施工总进度进行细致严格审批;组织或参加各种会议对进度进行协调对按合同规定应由业主提供的施工条件进行落实,必要时向业主提出建议;对承包人提出的合理的工期索赔进行客观公正的处理。
3.3投资控制。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投资控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协助业主编制投资控制目标和分年度投资计划;审查承包商提交的资金流计划;按照合同规定进行现场计量和签认;严格审核承包商的月计量报告,签发工程款支付凭证,建立支付台账,及时与工程量报价单和批准的资金流计划进行对比,发现偏差立即分析原因并报告业主;严格审查并确定新增项目和变更项目的单价,当业主有要求时,报业主批准;根据业主授权确定并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的费用;尽可能向业主提供节约投资的设计、施工等优化方案;制定避免或减少费用索赔措施;受理索赔申请,按照合同文件进行索赔调查和评价,确定进度延期赔偿或应支付给承包商的赶工费用供业主审批。认真做好“材料差价”和“费用补差”的审核工作;编制工程完工后的最终计量支付报告;协助业主编制竣工决算报告。3.4合同管理。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承包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管理工程承包合同,对合同条款负责解释;对承包商选择的分包单位资格及分包项目进行审查提议;协助业主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文件和施工图供应协议;受理索赔申请,进行索赔调查和评价;协助业主进行有争议的谈判;依据业主授权处理合同变更事宜,当发生重大工程变更时,报业主批准后实施。
3.5信息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信息资料归档保存工作,收集工程资料和监理档案并按有关档案管理或业主的要求进行整编,待工程竣工验收前或监理服务期结束退场前移交给业主;建立例会制度,整理好会议纪要;建立完善的各项报告制度,规范各种报告或报表格式为项目监理提供技术、管理方面的信息。
3.6安全生产。审批承包商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资格,检查、督促承包商建立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定期召开安全例会,检查总结安全工作,参加重大安全事故调查,并协助业主审查有关单位提出的事故报告;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加强现场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
3.7设备管理。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是安装质量控制的前提。因此,机电设备到货验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参加验收的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进行验收,质量不合格的设备决不能入库。因此,监理工程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担此重任,为保证设备安装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做好设备安装监理工作要点
4.1深刻领会设计文件
作为监理,受业主委托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要完满的完成监理合同中业主授权委托的任务,监理工程师必须深刻领会设计文件、图纸的设计意图,这是监理预先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熟悉图纸,了解工程特点、工程关键部位的安装方法、施工要求,掌握对重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要求,才能督促安装单位按图保质保量施工。
4.2高度重视图纸会审
工程质量主要取决于设计质量、材料设备的质量和施工质量。所以图纸会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安装工程监理工程师除应熟悉和掌握国家规范、强制性规定外,还应熟悉地方法规和规范。要想能指出施工图的不规范之处,就要求监理工程师对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强制性规定非常熟悉。由于审图时,是各专业分开审查,不易综合考虑,所以在施工前的最后一关———图纸交底、会审,一定要把问题发现,请设计部门修改。必要时请原审图部门重新审核。安装工程图纸会审时,常见有以下几个问题,安装监理工程师一定要注意。一是与土建施工图不统一,在图纸会审时,由于专业分工,监理工程师常常只是熟悉各自的专业施工图,忽略了水电安装与土建施工图的比照,从而给以后施工过程中留下隐患。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问题:给排水、消防、空调工程中立管的位置是否影响门、窗的安装和使用功能;水平管的坡度是否受到层高、门洞大梁的限制;消防喷淋头、烟感在公共部位的位置是否合理;生活水管与消防水管的标高是否合理,是否会发生管子打架的现象;电缆桥架的走向是否合理,平行;地下室出墙洞的预留位置是否合理等。二是设计图纸的不规范,有些安装工程的图纸可能不是原创,而是经其他图纸修改来的,在更改过程中忽略了强制性规定。同样,如上诉工程,由于设计与土建脱节,空调管线布置不当,导致冷凝水的排放立管在走道的门边,影响美观,更无法施工。同时,泻水排向一头,而不是两头向中间排,由于大梁的限制,导致冷凝水管的泻水坡度无法达到规范要求。另外,由于圈梁很高,致使空调管道从走廊进入两边办公室时,不得不降低高度(同时走廊内还聚集了强、弱电桥架、吊顶龙骨等)这样又影响了走廊的吊顶高度,致使采光和装潢效果受到影响。三是设计图纸中的不尽人性之处,建筑物最终是让人来使用的,但在结构设计方面,设计师更多的是考虑安全第一,而照顾使用上的人性化是有限的。因此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应尽量的满足用户的使用方便、行为习惯、地方特点等要求。比如插座的分配,电话和电视插孔的位置应根据房间的形式、大小,在一般常规情况下作出合理布置,而不是仅仅考虑施工方便,随意布置。
4.3施工过程中加强巡查、平行检查
实际工作中,由于安装工程的特殊性,一个单位工程中,安装监理人员的工作量要比土建监理少很多,而且还有时段性。因此,往往是一个安装监理工程师同时监理几个单位工程,在现场巡查的时间相对较少,这就容易造成对工程情况了解不及时,不详细的后果,事前控制的工作做不到位。因此,安装监理工程师要经常到现场多看,多了解工程的进展、计划,对重点部位、重点工序、重要材料进场等严格把关,并要求施工单位加强对工人的技术交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返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许芝草.公伯峡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的监理[J].西北水电,2005(4):66270.
[2]中国建筑监理协会,《建设工程监理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1做好各个环节的的设计
要建设一套高质量的配网系统,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系统的设计,万事开头难,设计环节也可以说是电力配网工程较难的环节,一旦出现设计不合理或设计疏忽的问题,都会对后期配网工程系统的运营和维护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保证配网工程系统设计合理性的同时,还要做好各个环节的设计工作。首先,要掌握220kv配网系统的组成,再根据地区、气候等因素来对电力配网工程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尤其是设计图纸画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这也是220kv配网工程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其次,在220kv配网工程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好风险预测和分析,尤其是对配网系统所在区域的地质地貌、人文条件、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分析,有效的规避风险因素,提高配网工程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再次,要加强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在一定的时期下要对原有的监督机制进行完善,进而提高220kv配电网后期运行的效率。
1.2在设计方案中对施工要求进行明确的规定
在设计方案中需要对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配网工程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当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更改设计方案,但要尽量控制设计方案的变动,避免方案变动对系统施工以及运行造成影响。首先,要考虑的是220kv电力配网工程系统施工的准备阶段,根据设计方案提供的机械设备、人员、材料、安全防护设施等方面的要求,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为后期配网工程顺利施工打下夯实的基础。另外,要派专门的监督人员,确保准备阶段中的各项材料、设备、器械等质量都满足设计方案中的要求。其次,在施工阶段,纵有质量再好的材料和设备,如果施工阶段出现问题的话,也会对工程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影响到配网系统的后期运行效率。因此,必须加强配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要求施工过程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实施。监督管理人员与方案设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配网工程系统的设计要点,再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监督,确保每项环节都能满足方案设计的质量要求,并对每个施工环节的实际情况以及测试情况进行记录,以便于对系统的优化调整,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电力配网工程系统设计的施工质量,对配网系统后期的运行效率也非常有利。再次,要做好220kv电力配网工程系统竣工阶段的工作,工程竣工检验合格之后就会投入到试运营阶段,如果检验工作出现问题的话,势必会造成配网系统的运行问题,会涉及到工程的维护费用,甚至会出现返工的现象,不仅延误了配网系统投入运营的时间,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在配网系统工程竣工检验期间,必须保证检验的质量,避免系统投入运营再引发故障。为了提高配网系统工程的检验质量,可以采取分段检验的方式,将各个系统分段区接入到总配网系统中测试,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区段的检验都能够按照设计方案中的要求进行检验,一方面能够对配网系统进行全面的检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段试运营的测试方式更好的对系统进行调整,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总结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由振动碾与装运工具结合发展的产物,它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不仅技术较为成熟,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因此,在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为了使寒冷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更为成熟,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实践研究,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寒冷地区的面板堆石坝技术,包括防冻止水技术、防裂混凝土技术及坝坡垫层施工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对寒冷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1面板抗冻配套施工技术
由于受冬季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的面板坝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橡胶板与混凝土不能紧密结合的现象,使止水结构不能发挥其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当角钢与橡胶板、橡胶板与混凝土的结合处遇到水后,会产生冷冻膨胀,增大拉拔力,对止水结构发挥作用产生很大的干扰;二是角钢与橡胶板止水盖受冰面沉降的影响,使止水结构的冻部在拉力及剪力的影响下对自身产生破坏。要对止水结构的材料及止水结构进行优选与优化,还要注意对橡胶盖板端头进行处理,同时还要拓展橡胶板的功能使用范围。这些技术的优化,不仅降低了来自寒区冰面的膨胀力与拉拔力,提升止水结构的抗渗性及防冻能力,还能延长止水结构的使用期限,对寒区坝体的长久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1.2混凝土面板石坝固坡技术
在传统的垫层料坡的施工过程中,通常用超填、削坡及碾压等方式完成对料坡的处理。具体操作为在垫层料坡超出设计线30厘米的时候进行碾压处理。在垫层料坡填土15米左右时进行削坡与碾压处理。但由于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施工工期较长,操作工序繁琐,而且对料坡的坡面也无防护设施处理,在受到雨水冲击的情况下,容易对料坡的垫层密度造成影响,从而不能保证寒区面板的稳定性。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可将固坡砂浆与垫层料施工紧密结合,使面板形成一个均匀稳定且高强度的工作面,这种工作基面的形成不仅能缓解汛期压力,发挥挡水的性能,还能提高寒区面板混凝提的抗裂、抗渗性能,增强设备的实用性。通过这项技术的实施,不仅能缩减施工工期、简化施工工序,还能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过程的灵活性。
1.3可控补偿防裂技术
由于混凝土堆石坝技术不仅具有取材简易、操作方便等特点,还能简化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对寒区面板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保障,因此,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因素对寒区面板的防裂、防渗性能造成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堆石坝的面板是一种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的薄板,由于在施工期间内受环境的温度、湿度及自身密度不均匀的影响,会使面板的混凝土产生干缩变形,对面板密度较小的部位产生较大的拉力应变,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对面板的防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通过采用膨胀剂及减缩剂的制配,实现对混凝土收缩的补偿,从而提升混凝土石坝的抗渗与抗裂心性能。
2寒区土石坝防渗心墙施工技术
2.1冬季低温施工技术
新型的冬季低温施工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对铺布碾压及对金属罩的覆盖利用等措施,实现对冬季施工的保温。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技术打破了施工规范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使其最低施工温度达到-17℃。而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的碾压施工能使芯样的孔隙率小于3%,且满足抗渗试验无渗漏的要求。该项技术通过提模施工工艺的使用,采用土工无纺布对混凝土砌块副墙的代替,不仅能解决寒区冬季低温施工造成的困难,降低施工成本,还对提高防渗心墙整体的防渗性及变形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2振捣式防渗心墙的施工技术
振捣式防渗心墙技术最早应用在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中。由于传统的防渗心墙技术主要采用沥青混凝土碾压式及浇筑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施工效果,但操作工序较为复杂,且施工成本较高,因此应用并不广泛。但振捣式防渗心墙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国内外防渗心墙技术的空白,还具有很好的施工效果。它与其他产品不同,不受沥青材料产品的制约,且具有设备简便,造价低廉的特点,在国内外防渗心墙技术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结语
1.1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
现代水电工程建设规模比较大,周期比较长,而且还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其经济和技术风险比较高,对社会和环境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此,相应的经济管理应该具有先进、科学的管理,还需要和科学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应用到概率统计、定量评价、数值模拟等多种科学方法。所以,计算机应用能够提高水电站经济管理的水平。
1.2提高经济管理的准确性
水电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信息收集、跟踪和处理在经济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水电站工程建设的信息量非常大、交互非常频繁,对于信息采集、存储和处理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都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就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从而有效提高经济管理的准确性。
1.3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
水电站工程的经济管理是要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不仅包括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合同、组织和协调等进行控制和管理,还应该包括对工程的采购、财务、风险管理和综合控制等。这些管理内容都离不开巨大的数据库系统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
2计算机在水电站工程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2.1计算机辅助评标
在水电站工程的经济管理中,标前审核、工程造价咨询、科学决策都是投标前重要的工作程序。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项目招标,可以按照分层理论来描述对项目的要求。在招标的文件中,水电站的业务需求是必须向投标人进行明确的阐述,这是招、投标双方进行交流、沟通和理解的基础。用户也需要向投标人说明自身的需求,这样就能帮助投标人从招标方的立场理解他们的需要,在标前的审核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投标方进行筛选和审核。采取完全开放的接口,以确保所有投标人都可以准确、完整、快速填写参与竞标的投标文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分析技术来分析水电站工程的历史数据和预测未来的内在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来做出更加科学权威的判断,从而使得水电站工程的投标价格更加科学合理。
2.2使用计算机来控制工程预算
近年来,在建设、设计、经济管理已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程序进行工程预算工作,可以根据概预算编制、审计程序和表格形式的相关要求,几乎可以生成并打印出的不同需求的预算文件。预算人员各个摆脱繁琐的手工作业,并且使得预算编制、审计人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工程经济分析。使用统一的程序软件、计算公式、计算规则规定的相关文件,这样就能够提高输入数据的准确性,使工程项目预算能够顺利进行,编制完整的概预算文件,使得数据齐全,而且还需要及时进行存储,方便以后进行修改。某水电站施工企业在以往都是采用人工做工程预算,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很大的影响。使用计算机来做工程预算,能够节省工程预算的时间,还能够使得工程预算更加科学合理,这样可以减少10%-15%的工程开支,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3计算机在水电站工程监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建设监理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与国际进行接轨。其结果就是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和监理,使得控制目标能够早入实现,使用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监理,原来一些个人判断和手工处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程发展的需要,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监理已经成为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监管的效率和监管水平,使得经济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水电站工程进行监理,可以在水电站施工现场安装一些电子摄像头,并且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对工程进行验收,这样就能够减少大约10%的工程开销。
3计算机技术在水电站工程经济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满足不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要求
在水电站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尽管一些施工单位已经使用了一些计算机网络设备,甚至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但是没有改革传统的管理体系,使得这些经济管理模式不能够满足计算机管理的要求。没有适合应用信息技术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使这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能够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3.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还不成熟
使用经济管理软件来完成工程项目管理功能的一部分,不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对经济管理的支持作用。甚至一些先进的经济管理软件只是充当了打字机、计算器和绘图工具等,使得这些高端软件的功能得不到合理的应用,不能够实现综合的经济管理。
3.3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短缺
使用新技术就需要掌握新技术的人才,在水电站工程的经济管理工作者,缺乏掌握工程经济管理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才。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对经济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缺乏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就使得这些高端的软件得到了科学合理的应用,严重阻碍了经济计算机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4提高计算机技术在水电站工程经济管理中应用水平的措施
4.1基于水电工程经济管理特点来制定战略计划
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促进水电站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这是时展的需要。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理清经济管理工作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设置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能够得到高效的应用。因此,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水电建设经济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其核心就是需要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
4.2水电工程经济管理的全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网络
现代水电站工程建设规模比较大,参与的人员也比较多,还需要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是以纸质为载体,其信息传输的方式属于垂直沟通,这样传输效率效率,而且成本比较高。在水电工程经济管理的全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这样就能够对水电站工程项目进行系统的经济管理。
4.3加强对水电站工程经济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
良好的经济管理软件必须由专业的员工进行操作。水电站工程的经济管理人员中,懂水电工程经济管理和能熟练操作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人员比较缺乏。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培训,从而提高相关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而且,主要领导也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从而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水电工程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5结束语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环保。智能电网的建设主要的目的促进电能的合理、循环利用,从而将电网给环境所带来的污染降到最低点;第二,结构牢固性。我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给我国电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构建更为牢固的供电网络是保障电力运行的前提;第三,交互性。以往传统的供电模式缺乏与用户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得供电企业与市场严重脱节。通过构建智能电网,使得用户在用电的过程中实现和用户的交互,更为的为供电服务和用户的需求,以及未来的用电的合理安排提供决策的依据;第四,节约型。通过智能电网的构建,应充分结合我国严峻的资源贫乏的基础上,提高我国整体资源的利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第五,自动化。智能电网其不仅仅体现在上述的特点,同时还体现在对电网中存在的故障进行检测和自动处理,从而做到对电力故障的快速排查、分析和处理。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当中的具体的应用
第一,质量优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从电能的角度来看,对其进行质量的优化是比较重要的。通过在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对电能进行合理的等级划分,并通过一定的评估和判定方法,从而可有效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另外将对用电的经济性的原则纳入到质量优化的范围之内,从而对供电的接口方式进行合理确定。由此,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在电能的使用过程中构建合理的电能质量评估体系和客户评估体系。同时,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改进电力工程技术的法律、法规,促使智能电网建设经济化、智能化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第二,柔流输电技术。电力技术是以微电子和微处理作为基础的基础,同时结合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从而成功实现柔流输电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非常方便的对其中的交流输电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我国的智能电网的建设中,在电压过程中采用电子技术,着需要引入大量的清洁能源,并对其进行隔离。因此,通过将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融合的方式,可有效的提高对电网中各种参数的调节,并增强整个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同时还可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整体的电力消耗,提高输电网络输电的能力。
第三,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智能直流输电系统当中,交流电则被应用在各个不同的环节。但是在对用户进行供配电的过程中,则需要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的方式。因此,为实现将逆变或换流工序,则需要充分的发挥换流器在转换当中的作用,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所谓的换流器则是通过采用一些具备管段功能的原件,通过该设备实现对电能输送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同时在实践中通常也将该技术应用在长距离的输电线路中,从而将电力输送到比较偏远的山区。而此技术也被更多大容量和更远距离的输电工程所应用。第四,能源转换中的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其最为根本的目的则是降低当前的碳排放量,最大程度的提高电力公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新能源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当中泽水通过降低整体的损耗和污染。同时在对电能的转换过程中,通过运用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对电力工程当中的技术实现更新,更好的实现对新能源的利用。如当前内蒙古、新疆等通过风能的应用,实现将风能发电与全国电力输送并网,其中电力工程被大量的应用在其中。
3重要电力技术的应用
3.1常规电力技术的应用
当前在企业的电力供应当中,因为电力负载对电压的变化和电源突然中断非常敏感,而如果供电系统当中的电源在不稳定或者是出现断电的情况,则很可能给公司带来电力的负载带来很大的知名危害。因此,针对这类问题,通常制定不同的常规供电的方式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
3.2并联补偿的应用
当前智能电网中,无功补偿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尤其对电力工程技术当中。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的解决在电力设备当中出现的脉动负载而导致的各类问题。因此,先进电力设备的应用,可以保证电力工程运营的稳定性,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4总结
1.合理规划电网布局负荷功率一定的前提下,越小的供电半径出现越多,同hi线损程度也更低。以10kV配电线路为例,其深入至0.4kv线路负荷中心时可使0.4kv供电系统供电半径大幅缩短,线路损耗随之减少,电压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而在供电容量恒定以及网络总电阻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选择在负荷中心设置电源,分支越多则意味着损耗越低,且随着分支线平方而下降,因此单侧供电是不可取的。着眼于电网线路规划来看,3~4侧出线供电方案较为合理,既避免了单侧供电的弊端,又控制了因出线太多而增加的维修工作量。
2.变压器节能要点就输变电系统而言,变压器可谓是耗能大户,而在10kV配电系统构成中,小型以及中型变压器耗能量尤为明显,此类变压器具有较长的运行期限,且应用数量极多,所以应采取合理有效方案来降低此类设备实际能耗,以有效推进配电系统节能工作。在10kV配电线路中,要想做好节能设计工作,首先应合理选择变压器,并遵循如下内容:确定合理的变压器容量。为有效避免负载损耗以及空载损耗的增加,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变压器负荷量、变电对象负载率以及功率因数等因素,并通过科学计算来合理控制平均复合,此数值约为额定容量的50%~75%,以便于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确定合理的变压器用量。通常来说,如果一二级负荷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则应设置两个变压器。如果三级负荷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则应设置一个变压器。对于其他一些特殊情况,则尽量选择容量较小的多个变压器;确定合理的变压器类型。所选变压器应尽量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以SⅡ系列变压器为例,此类变压器可予以推广使用,因其较S9系列噪声更小、耗能量更低,同时抗短路性能更强,且空载电流更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线路节能要点实践证明,在导线型号以及外部温度无差异的前提下,导线横截面积与线路损害程度之间为反比关系。换而言之,越大的横截面积则意味着线路损坏程度越低。所以电力部门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导线横截面积适当增大,降低线路受损故障率,以实现节约电能的目的,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此外还应在10kV配电线路重视节能型金具的应用,以便于增强节能效果。以并沟线夹以及防震锤为代表的铁磁类金具往往存在磁场,造成大量电能消耗,甚至会损伤导线,因此作业工具应尽量以无磁或者低磁为主,以尽量减少电能消耗,同时延长线路寿命。此外还可应用架空绝缘导线,以便于在穿过狭小通道时节省空间,同时还可降低意外停电概率。
4.无功补偿节能要点在10kV配电线路中,无功补偿方式中常用的包括如下:L倘若设计对象属于负荷稳定且具有较大容量的高频炉以及感应电动机等用电设备,并对投入运行应有的经济性做了较多强调,则应以单独就地补偿方式为佳,在相应设备旁单独装设补偿装置,最大化改善补偿效果;就补偿效果而言,就地平衡补偿方式无疑是最理想的,将并联电容器安装在0.4kv母线侧,同时进行相配套的动态调节设备以及补偿柜的安装设置工作,低压端用户在此种情况下能够结合无功负荷变化来自动投切补偿电容器,这种方式既可保持线路无功电流处于最小化,同时也避免了高压线路反送无功电能,有效功率损耗得到良好控制。将并联电容器安装在10kv母线侧,则是补偿变压器以及配电线路运行中所产生的无功损耗,其主要利用降损来增加末端线路实际电压值,由此使电能利用率得以提升。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