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灯笼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仔细研读了陈伟骏老师的教学案例,笔者认为,这节课的教学与“新课标”倡导的诸多理念不谋而合,而且这种统一是自然的对接,而非形式的外显。这是一节教师精心准备的好课,也是一节广受学生欢迎的好课。
1.可取之处
(1)因地制宜,有效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
新课程实施以来,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既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也是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的有力保障。陈老师以来自民间的“侗乡稻草龙”为切入点,将相关资料进行有机整合,提炼了稻草龙的特征、稻草龙的制作方法等若干知识点,并通过讲授稻草龙的文化历史,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进而引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关注细节,成就一节厚重的美术课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陈老师对细节的关注贯穿始终。从口诀导入、视频播放、造型分析、制作引导、鼓励创新、展示体验到拓展延伸等环节,都体现出教师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如,导入环节采用猜谜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导入后的小结适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而稻草龙的视频画面展现了生动的舞龙场景。此外,如何引导学生完成稻草龙的制作是比较难处理的,教师却有收有放,张弛有度……在教师的努力下,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到位的细节处理,打造了一节高质量的美术课。
(3)抓住本质,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面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教师通常会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制作或设计上,而陈老师在处理好工艺制作的基础上,要求并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创新,“编制出有创意的龙头造型”,这种理念在展示环节得以延续。而“说一说作品的独特创意之处”,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目标。
2.商榷之处
通过阅读本课教学案例文本,笔者认为,本课不管是教学资源,还是师生的教和学生的活动,都是相当丰富的,但是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应该不会太从容。因此,教师对本课的设计还需适当地进行“瘦身”。举一小例,拓展环节的替换材料的研究可以删除,其实,突出稻草本身的价值、合理利用身边可用的“废旧”物的价值,就足以启发学生去主动关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并为我所用了。
点评二(张敏玉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丰士中心小学)
《侗乡稻草龙》一课对于沈阳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因为该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而我们中国人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教师以侗族稻草龙的文化内涵和编制方法的学习为抓手,突破了地域限制和时空阻隔,促进南北两地“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具有学习价值。
1.可取之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侗族稻草龙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会简单的编制方法,尝试运用不同的编制方法进行创意造型,教师借助图片、文字、实物和微视频搭建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在感知、理解和创作视觉形象的过程中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师多次运用微视频来帮助学生逐层攀登:第一次在文化学习时,通过微视频展示了侗族民间艺人舞龙的场景,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了侗族龙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习兴趣;第二次在方法初学时,播放了演示基本编制方法的视频,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借鉴;第三次在自主尝试时,再次播放上述视频,巩固强化,同时也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第四次在创意探究时,播放演示创意编制方法的视频,拓展学生思维,突破学习难点;第五次在自主创作时,再次播放上述视频,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降低了学习难度。这种阶梯式的设置,就如建筑中的“脚手架”,前一次的学习是后一次学习的基础,后一次学习是前一次学习的深化,帮助学生一步步走进视觉形象,达成目标。
2.商榷之处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师运用糯谷草这一新颖的制作媒材,引导学生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教师十分关注编制方法的学习,但是对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激发得不够。
如何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呢?笔者认为想象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师生合作完成创意编制、明确创意步骤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想象:这是一条怎样的龙?它正在干什么?如果这是一条腾空而起、直入云霄、吼声如雷鸣般的威武的龙,你准备设计怎样的造型?如果这是一条正在嬉戏玩闹的龙宝宝,你又准备如何设计呢?……当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作品创作中时,就会赋予稻草龙充盈的生命力,会为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创造良好的契机,这可能比案例中“导入新课”环节的直白说教效果更好。
本课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凸显,但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果教师能遵循著名教育家怀特海的论断—一“学习是由浪漫、精确和概括这三种显著的特征构成的有节律的循环”——来进行开放的任务设计,让学习起始阶段的重心“落在自由而不是其他,只有如此,儿童才可能实现自己的观察和自己的行动”。如感受侗族稻草龙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小组合作,上网查找资料,并用PPT的形式介绍侗族的概况、稻草龙的历史和工艺制作的特点;课堂上先进行小组交流,让学习在“自由和浪漫”中快乐前行,教师再进行总结、提升,让学习向“精确和概括”迈进。如编制方法的学习,教师为每组提供几个运用不同编制方法编制的龙头,然后布置任务:先拆一拆,再组一组,你学会了吗?这里教师将基本编制方法和创意编制方法的学习合并成一个环节,通过搭建任务单式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联系旧知,自主吸纳、自主建构,用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实现新的跨越。
点评三(蒋春燕江苏省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
陈老师执教的《侗乡稻草龙》一课,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领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技法;基于学情的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层层推进的环节,不仅把学生领进门,更引导他们走向深入。
1.本课亮点
(1)关注学情,有效引导
由于沈阳的学生没有接触过侗族稻草龙,对制作材料和编制工艺不熟悉,陈老师关注到了这一点,基于学情开展教学,用稻草龙特有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到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尤其是陈老师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引人人胜的表述、简洁凝练的讲析、适时有效的点拨,感染着学生的情绪、激荡着学生的思维、启迪着学生的心灵,带领学生在稻草龙的世界里探索知识、体验技法。教师时刻关注学情,并给予有效的反馈,体现了较高的教学机智。学生在老师智慧的推动下奋力前行,勇于表达,积极思考,勤于表现。
(2)技法指导,半扶半放
美术的“术”是学科的根,是学科价值的最大体现。陈老师在执教时能聚焦于“稻草龙是怎样编制的”这一点上,着手于指导的有效性,关注于学生技能的习得。这一课难就难在学生没有相关的稻草龙的知识积累和技能积累,因而教师在指导技法时,能在重点分析学情、重视讲解技法的基础上,用半扶半放的教学形式,既教给学生编制的方法,又讲清操作的步骤。他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优势,将自己的演示拍成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演示媒体既有动态的操作过程,也有静态的图片解析,使学生能按照自身学习需求,在关键处、要点处反复观摩和练习,最终掌握技法难点。
上这一类手工制作的技法课,具有相当的难度,教师往往会采用示范式、讲授式的灌输型教学方法。难能可贵的是,陈老师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不是一味地传授,而是引导学生大胆地发现、大胆地探究,将接受式学习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比如,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孩子们自然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指导时,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带着思考、带着探索的需求去看、去听、去学。
(3)活动设计,层层推进
该课设计了“猜谜语”“析造型”“学方法”“求创新”等学习活动,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路径逐渐深入,有导向、有台阶、有抓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带着兴趣,由易到难地探索新知,既学有所乐,更学有所得。当学生制作龙头遇到障碍时,教师就适时地降低难度、分解步骤;当学生都能掌握技法时,就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最后,学生都能运用稻草龙的编制技法进行快乐体验。活动的设计,层层推进,很好地体现了“体用结合”的理念,即学习技法最终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业。
2.商榷之处
笔者也提出一点疑问与陈老师商榷:美术课的时间非常宝贵,既有老师讲课,又有学生创作,还有师生一起展评作品,因此,教师要思考如何处理好各环节的时间。这节课,教师在前面的教学环节所费时间较多,导致后来学生体验、评价作品的时间有些紧张,未能充分展开。笔者建议两点:第一要把握“前紧后松”的原则,越到后面越要充分展开,留足学生制作和评价的时间,这是将学习内化的一个重要过程;第二要围绕教学目标,处理好教学节奏的“轻重缓急”,有的环节一笔带过,有的重要环节要浓墨重彩,进行强调,在学生心中留下痕迹。
点评四(向衍湖南省汨罗市第一中学)
首先,我要为《侗乡稻草龙》这节课点个赞。陈老师以敏锐的眼光,因地制宜地将稻草引入美术课堂,创造性地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美术课。在当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资源短缺、学生视野不太开阔、各种美术学具配备还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充分利用当地美术教学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既能让学生倍感亲切,又能使教学行之有效,值得大力提倡和发扬。
本课教学严谨、沉稳,教学目标落实得很好,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谜语导入后,教师介绍了“龙”这个中华民族的图腾的文化内涵,不但注重了美术知识的学习,更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民族自豪感。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处理好掌握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精神的关系,以及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
陈老师从桂林到沈阳为毫无准备的学生授课,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稻草龙龙头的手工制作任务,很不容易。为了使教学更加高效,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课前准备还可以再充分些。教师可以编制几个龙头的上领、下颌,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既可以触摸实物,了解其造型、大小比例关系,又可以拆开,分解其制作步骤,使教学更为直观。
2.在学生学习编制的过程中,如果能让小组成员的分工更明确,将龙头的上颌、下颌、龙眼、龙舌和龙角等各个部位的制作分配到个人,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更高,组装时间会更充分,展示体验和拓展延伸阶段的课堂可调控范围也会更大。
3.课堂小结环节,教师送给学生一副对联,但对仗不太工整。笔者建议这样来结束本课:“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天涯何处无芳草,艺术创造出真龙。请同学们记住句子末尾的两个字——草、龙,也记住今天这节课,在今后的日子里,奋发图强,报效祖国,让中华民族这条巨龙永远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点评五(沈立鲲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八小学)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着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围绕着侗族稻草龙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1.本课亮点
(1)民族文化情境浓厚
“新课标”提倡教师合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新课程。陈老师把侗乡极具民族特色的稻草龙作为课程载体,将龙文化、稻草龙实物、图片、视频资料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营造出极其浓厚的民族文化情境。
(2)“土”味十足
本课充满了质朴、原生态的美感,让人充满了好奇和期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的稻草龙图片、视频和实物也都“土”昧十足,引人人胜。用侗乡土生土长的糯谷草作为学习材料,让学生感到新奇,充满了学习兴趣。这些“土”味为本课赋予了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2.值得商榷之处
(1)导入新课环节和课堂延伸环节用时过长,内容过多。简单的谜语导入有点勉强,七年级学生应该很容易知道谜底是“龙”,如果用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法也未尝不可。另外,课堂的延伸和小结安排的内容过多,可以更加简洁。
(2)龙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图腾文化,在各种版本的小学美术、语文教科书中都有关于龙的课程,对龙的特征和文化有较为详细的描述。比如在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中国龙》一课中,对龙的形成、发展、特征、文化,以及有关龙的活动等内容都有涉及。各地的中学生应该对龙的基本知识和文化都有所了解,教师在课中可不作赘述。
(3)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不充分。七年级学生经历了小学美术学习阶段的学习,应该具备了一定的制作能力。笔者上网搜索有关稻草龙的资料,发现很多地方都开展过类似的课程,既有中学的、也有小学的,甚至幼儿园都有过制作稻草龙的实例。比如,无锡教育网上的“胡埭中心幼儿园:传承传统手艺——稻草龙”,就是介绍该园教师通过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制作简单的稻草龙头,让孩子们体验编制、捆扎的过程。由此可见,本课的难点不是掌握稻草龙的编制和捆扎技术,而是对稻草龙头的创意和装饰。教师可以先制作出几种不同的稻草龙头,让学生分小组,通过自主拆开、组合的方式探究折法和捆法等,对于龙头装饰的多样性也可以探究。教师还可以选一些制作相对简单但有创意的稻草龙头作品,以降低学习难度,扩充学习广度,增强学生制作的兴趣和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本课安排了舞龙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但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制作的结果和场地来看,都不具备舞龙的条件,活动安排得有点牵强。如果在评价环节设置不同奖项,从创意、做工、装饰等方面设奖,也是实现有效评价的方法。
(5)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提到学生“显得拘谨”“有些缺乏自信”,这就要求教师在调动学生情绪和对课堂的掌控上还要多留意方法和策略。
点评六(黄思法安徽省亳州市丹华小学)
读完本课教学案例,笔者认为,陈老师既注重对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挖掘,也注重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现谈一谈个人的几点感受。
1.可取之处
(1)以地方民间艺术资源为载体,开发校本美术课程
陈老师对“新课标”理念的把握和理解很深、很透,他立足于地方美术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校本美术课程,以侗族人创造的稻草龙为课程载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启发性。
(2)注重整体把握,以点带面,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指导和训练
陈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稻草龙的整体造型,了解其基本结构与特点,然后通过分析、讲解、示范,传授编制方法。稻草龙编制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对比分析,又从局部回到整体,再引导学生从整体回到龙头局部的基本编制方法的学习。通过整体把握,以点带面地学习了捆、折、扳、抽、拉、剪等稻草龙基本的编制手法,达到了掌握方法、运用方法、自主练习创作作品的目标。
2.有待改进之处
(1)教师展示的单独龙头造型在精美程度上的不足影响了学生的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中国早期的龙的图腾图案,如帛画、汉画像石上龙的造型等启发学生,向学生介绍:早期的龙的造型十分简洁,但是龙的特征十分明显,所谓简单中见精神,简单的造型也能突出龙的造型特点和精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此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龙的造型的创新表现上的指导还略显不足
创新表现是本课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也被教师确定为教学难点之一。从学生作品展示结果来看,作品创意还有欠缺。本课在学习编制龙头的过程中,把上下颌合并成龙头雏形的基本造型之后,将龙头的进一步编制作为创意制作指导环节,这是一个完整的稻草龙头制作步骤中间的一环。在这一环节里,老师没有向学生提出创新点在哪里。教师在这里应该明确提出运用夸张、变形、综合材料添加等方法进行创意制作,创意的制作点就在龙的眼睛、龙须、龙角、龙舌等多处。
点评七(何军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1.可取之处
(1)本课精心“嫁接”当地独特的“稻草龙”美术资源,使其成为学生美术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不亦乐乎地“畅游”其中,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从制作材料来看,稻草作为龙造型的载体,既古朴又新颖,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两者的巧妙结合,体现出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古朴、原始、传统、精神、民族、创意、生产、生活”等文化元素,也与“新课标”中倡导的“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相契合,这一做法值得不同地区的一线教师借鉴和学习。
(2)人文渗透“润物细无声”。稻谷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之一,古人在实用的基础上,制作出“稻草龙”在田间地头舞动,认为这样可以驱走虫害,带来丰收。而今,稻草龙主要用于祈福和节日庆典上的表演。教师这样的介绍能让学生了解稻草功能的转变过程,这是一种文化的熏陶。
(3)分层的教学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从民间的稻草龙到七年级美术课堂中的稻草龙,二者之间落差较大,主要体现在制作者的年龄、经验有差异,课堂中稻草龙制作的时间、作品的大小都受限制,因而制作技术需删繁就简。陈老师从龙头基本形的制作到龙头的创意加工,降低难度,分层落实教学技能,完成了将稻草变成“龙”的变废为宝的转变,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了制作稻草龙的技能,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发展成长。
2.值得商榷之处
(1)导入环节,学生因缺少事先的准备,猜谜不够顺利。教师对龙文化的介绍不够到位,未能完全达到“调动学生情绪”的预期效果。紧接着,教师进行的德育渗透也略显生硬。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做相关资料的收集准备工作,如,收集龙的图片、龙的传说、龙的信仰、龙的精神象征意义等,课上用自己的话介绍。这样,学生对龙文化的内涵会了解得更透彻。
(2)拓展延伸环节,教师请学生思考哪些材料可以替代稻草,意图是让学生寻找其他材料来学习稻草龙的编制。笔者认为大可不必,因为本课的教学是基于地方特色的材料利用,稻草与“龙”之间有着生活上的必然联系。侗乡人是根据稻草材料来定“龙”的造型以及制作技法(折、捆等)的。如果换—个城市或地区,人们可能会选择其他材料和技法,做个不同类型的作品。因而在这个环节,教师应强调的是在生活中,哪些材料简便易得,由此可以生发出“龙”的造型创意,而不是“按图索骥”,寻找替代草的材料。培养学生根植于身边的日常生活,依据意图选材料,依据材料定造型,依据材料定创意,依据材料定技法,才能更加突出“设计·应用”课的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
点评八(周春晖山东省济南市第二十中学)
陈老师的《侗乡稻草龙》一课令我耳目一新,认真品读案例文本之后感受颇深,现谈一下个人看法,盼望同仁们交流指正。
1.本课亮点
(1)本课充分发掘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引导学生感受侗族稻草龙文化的内涵,同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足见陈老师在平日教学中的用心和勤奋。
(2)以谜语导入,既能在—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巧妙通过谜语的谜面简单明确地讲出本课中心形象“龙”的造型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事半功倍。
(3)让学生初步掌握稻草龙的编制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对稻草这种制作材料比较陌生,陈老师采用课件出示视频与现场分步骤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看得明白,易于掌握,作业效果良好。
2.值得商榷之处
(1)导入环节过长
在本课开始9分钟后,教师才板书课题,明确学习任务,导入时间过长。导入环节的内容应简单、有趣,能很快切入主题,让学生及早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提升课堂效率,为接下来的学习争取时间。
(2)有的环节略显凌乱
陈老师在向学生展示稻草龙的图片时告诉学生,稻草龙的制作材料就是摆放在学生桌上的糯米草。望着桌上的材料,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正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触摸、分析稻草特性,自主讨论总结制作方法的好时机。而陈老师却错过了这个时机:他话锋一转,讲起了龙的结构,包括龙头、龙身和龙尾;还讲了龙头的结构,包括眼、角、须、嘴等;然后再转回来,直接灌输制作方法。这样不但费力,而且很明显,学生刚被激发的求知热情也已经被打断,继而消退了。
(3)评价语言单一,缺乏激励性和指导性
陈老师在展示学生完成的稻草龙作品时只用了“很不错”来评价,过于简单笼统。教师应该在肯定学生作品的优点之后,对作品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去思考和完善。笔者建议采用“自评一互评一师评”的评价方法。
(4)草草结束,没有拓展和要求
一节课的总结、拓展部分无疑是这节课知识的提炼和延伸,以及对学生继续深入了解、探索本课知识的一个方向性的指导。而陈老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只是提示学生下课后要对龙头的编制方法多加练习,以一句话草草结束,更没有什么拓展,给人一种没有把握好课堂时间的感觉。
此外,笔者认为,本课的作业练习也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创新,学生完全只是在教师的讲授下完成作业。教师是不是可以用更有指导性的语言启发学生去发现和探索呢?
点评九(李燕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侗乡稻草龙》是一节很成功的“设计·应用”课,体现出“新课标”对“设计·应用”课型的要求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1.本课亮点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教学中,教师能让学生的兴趣始终集中在“龙”身上,运用愉快教学法,如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2)教师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环节,先后运用了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对“龙”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通过看视频、教师示范展示、学生动手实践等讨论解决难点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效果有目共睹。
(3)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稻草龙的编制艺术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陈教师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实现了有效教学。
(4)课堂采用了“互助互动”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分工制作稻草龙,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学习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这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2.建议之处
(1)要让学生在美术课上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动、好问、好说的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如果本课设置小组问答或制作竞赛等环节,使各个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能更大程度地促进组内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抓住重点与难点,展开“互助互动”。例如,在动手编制稻草龙环节,小组学生都可以动手体验,在扳下颌、捆龙头,加龙眼、龙须、龙角、龙舌时,小组成员可以讨论如何做得更好,最后每组选出最佳作品展示,有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3)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点评十(陈娟娟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可取之处
(1)校本引领,文化推广
本课既是一节手工制作课,又是一节传统文化的推介课。教师不但引导学生学习了侗族稻草龙的编制方法,还介绍了稻草龙的艺术表现形式,突出其视觉传达的艺术语言,探析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2)谜语接龙,着重教学
老师以谜语形式激趣教学,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并引出本课教学的主题—一“龙”的造型特征,继而引出龙的精神。接下来的教师介绍让学生了解稻草龙的结构特征。通过教师浓缩提炼做成的稻草龙实物的展示,引出本节课着重学习编制最能体现龙的特征的部分—一龙头。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教师可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他有序降低了稻草龙的制作难度,让制作技术的学习可以在课堂中实现,让学生获得更多体验,提升了学习乐趣。
(3)巧用媒体,直观形象
本课巧妙运用编制手法的学习与应用的演示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编制手法,和每次增添稻草的根数的变化,从而为接下来的学生小组合作按步骤编制打好基础。龙头的创意性编制方法视频,引导学生有创意地完成本课的制作要求,让龙头的造型更加美观。在学生制作时,教师循环播放创意编制方法演示视频,巡视指导,降低了编制难度。
(4)立德树人,学科育人
本课始终贯穿着一条人文线,在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下,有机渗透了立德树人教育。教师对龙文化的介绍,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等,无不激发起学生学习与创作的激情,美育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商榷之处
刑事裁定书
(2000)内刑终字第333号
原公诉机关 乌海市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 曹海生(别名曹飞),男,现年24岁,1977年8月21日出生,汉族,内蒙古杭锦后旗人,文盲,捕前租住乌海市海勃湾区117队家属房,系厨师。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辩护人 王国胜,内蒙古民胜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人 李海龙,男,现年25岁(1975年1月2日出生),满族,辽宁省丹东市人,小学文化,捕前住内蒙古多伦县福寿街42号,无职业。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原审被告人 孙玉柱,男,现年28岁(1972年2月26日出生),汉族,山东省昌乐县人,初中文化,捕前住乌海市海勃湾区市政公司家属房,无职业。1993年3月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原审被告人 李改成,男,现年23岁(1977年5月5日出生),汉族,陕西省榆林市人,捕前租住乌海市海勃湾区117队家属房,系厨师。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原审被告人 杨长顺(别名杨长安、杨长命、那申乌日塔),男,现年28岁(1971年12月15日出生),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捕前住乌海市海勃湾矿务局二完小南河槽边自建房,无职业。1992年1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零6个月。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原审被告人 秦金龙,男,1980年8月5日出生,汉族,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人,初中文化,捕前住陕西省府谷县,无职业。1998年5月8日因涉嫌交通肇事被刑事拘留,同日脱逃。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原审被告人 王勇,男,现年19岁,1980年9月11日出生,汉族,内蒙古杭锦后旗人,中技文化,捕前住乌海市海勃湾区海晶集团对面家属区,系个体司机,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原审被告人李云峰,男,现年23岁,1977年7月9日出生,汉族,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人,小学文化,捕前住乌拉特前旗,系厨师。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乌海市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曹海生、李海龙、孙玉柱、李改成、杨长顺、秦金龙、王勇、李云峰犯抢劫罪,秦金龙犯交通肇事罪、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吴新华、孔志刚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案,于2000年8月18日作出乌法(2000)刑初字第9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曹海生对刑事部分判决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辩护人的意见,认为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认定,被告人曹海生于1999年8月18日被解除劳动教养后,到被告人王勇家开的“紫玉饭店”打工。同年9月5日,被告人孙玉柱被解除劳教,二人即相互勾结,于1999年12月28日曾实施抢劫。随后被告人杨长顺、李改成、李海龙亦陆续被解除劳教,自此,六被告人勾结在一起,先后在海勃湾矿务局、印刷厂、电业大楼、302市场、玻璃厂、农林技校、“渔人码头”、百纺集团及乌海市气象局、广电局、人民医院等地,多次实施抢劫犯罪。其中,被告人曹海生抢劫作案15起,抢劫数额7348.50元;被告人李海龙抢劫作案11起,抢劫数额4296.50元;被告人孙玉柱抢劫作案9起,抢劫数额3359元;被告人李改成抢劫作案6起,抢劫数额3934.50元;被告人杨长顺抢劫作案3起,抢劫数额1325元;被告人王勇抢劫作案2起,抢劫数额1288.50元。在此期间,被告人秦金龙、李云峰伙同被告人李改成、王勇在海勃湾矿务局四中东墙处抢劫作案1起,抢劫数额15元。另外,被告人秦金龙在1998年4月3日晚8时许,酒后驾驶1辆时风牌农用车,由西向东行驶至110国道667公里处,将对面骑自行车正常行走的孔飞撞死后逃逸,同年5月8日被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公安局刑事拘留,同日又脱逃。
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曹海生、李海龙、李改成、杨长顺在解除劳教,孙玉柱刑满释放后,均不思悔改,相互勾结在一起,并伙同被告人王勇、秦金龙、李云峰先后大肆进行抢劫犯罪活动,其行为均已构成抢劫犯罪,其中,被告人曹海生在抢劫作案中起主导作用,系主犯,应予依法严惩。被告人李海龙在解除劳教的当日便开始抢劫犯罪活动,且作案多起,犯罪气焰十分嚣张,本应依法严惩,被告人孙玉柱刑满释放不满五年又重新犯罪,系累犯,本应从重处罚,但其能揭发他人犯罪,有立功表现,可以从轻处罚。被告人李改成、杨长顺参与抢劫作案多次,又系劳教解教人员,本应从重处罚,念其系从犯,可从轻处罚。被告人秦金龙参与抢劫作案一起,系从犯,另犯交通肇事罪时不满18周岁,应从轻、减轻处罚。被告人王勇、李云峰参与抢劫犯罪,情节较轻,又系从犯,应从轻、减轻处罚。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吴新华要求被告人曹海生、孙玉柱赔偿其被打伤后的医疗费及经济损失的请求合法,予以支持。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孔志刚经合法传唤未到庭参与诉讼,按自动撤诉处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百一十六条、第十七条三款、第六十九条、第六十三条之规定,认定被告人曹海生犯抢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1000元;被告人李海龙犯抢劫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1000元;被告人孙玉柱犯抢劫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1000元;被告人李改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1000元;被告人杨长顺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被告人秦金龙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犯脱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1000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000元;被告人王勇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000元;被告人李云峰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1000元。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吴新华被打伤所花医疗费218.50元,经济损失87元,合计315.50元,经当庭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由被告人曹海生、孙玉柱各赔偿一半的协议有效,予以确认。
宣判后,被告人曹海生上诉提出的主要理由为:1.不是主犯,2.量刑重,不应判处死刑。曹海生的辩护人辩护意见为:被告人曹海生不能成为共同犯罪的主犯,量刑畸重。
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判决中列举了认定本案事实的证据有李峥等多名被害人的报案材料,被害人魏勇文、陈国庆等人的证言,现场勘查笔录、技术鉴定、物证及照片等证据证实。上列上诉人、被告人对乌海市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犯罪事实均供认不讳,且各被告人之间的供述相互印证。在本院审理中,上诉人曹海生及其辩护人均未提出新的证据。本院对一审判决书所列证据予以确认。本院经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对于上述人曹海生及其辩护人提出的曹海生不是主犯,量刑重的辩解和辩护意见,从审查确认的事实情节看,上诉人曹海生在一系列的抢劫作案中,是犯意的积极主张者和主要使用暴力实施抢劫者,抢得赃款且多由其支配并给同案人员均分,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确系主犯,且其在抢劫中多次使用暴力,情节特别恶劣,社会危害性大,应予依法严惩。上诉人曹海生及其辩护人提出的辩解和辩护意见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
本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上诉人曹海生,被告人李海龙、孙玉柱、李改成、杨长顺、秦金龙、王勇、李云峰犯抢劫罪、被告人秦金龙犯交通肇事罪、脱逃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四款、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百一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三款、第六十九条第一款、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曹海生的上诉,维持原判。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授权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本裁定即为核准以抢劫罪判处被告人曹海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抢劫罪判处被告人李海龙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裁定。
审判长 杨 文
审判员 何建全
审判员 孙 炜
全体教职工
活动目标:
1、邀请家长进校,参观校区环境,了解学校课程并预约相关课程。
2、通过本次活动,与家长相互添加微信,增进今后客户与学校之间的粘性。
3、回馈老学员,尽可能的发挥老学员影响力,老带新预约相关课程。
活动流程:
一、前台签到 负责人:前台教师 时间:9:00
高:(纸质签到) 李:添加微信更改备注名
签到流程:1、签到----留电-----2、加前台小手机微信-------3、()
二、中秋制作灯笼活动 执教教师: 配班教师: 时间:9:30
引导教师:徐老师 将幼儿带到开始灯笼制作 ()
教学准备:教案、教学PPT、中秋灯笼活动材料、桌椅。()
三、课程宣讲 主讲: 场地: 引导教师: 时间:9:30
1、引导家长进入405 ()
2、课程宣讲PPT ()
3、参观学校 ()
4、现场预约试听课程()
5、亲子合影留念()
四、前台再次确定预约课程 负责人:前台教师
五、活动结束后,查漏补缺,一一添加家长微信。 负责人:高老师、李教师
20xx幼儿园国庆节主题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知道国庆节是的日子,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回顾国庆节的欢乐.
活动准备:国庆节照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国庆节照片
提问:小朋友照片上的你们在干什么你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2、回顾国庆节
提问:(1)前几天就是国庆长假,国庆节是谁过节呀?(幼儿巩固国庆节是的日子,大家都很高兴地为自己的国家庆祝生日)
(2)你们知道哪一天是我们的国庆节? (学说: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3)大家是怎么来庆祝我们国家生日的呢?(启发鼓励幼儿讲述部分照片内容和环境)
3、谈话小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大家很高兴,用彩灯、彩旗、彩球鲜花把我们的周围装扮得非常美丽。大家还开各种庆祝会,祝贺祖国的生日。大家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幼儿园国庆教案《五星红旗在飘扬》
计意图:
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一年一度的中秋、国庆佳节的来临,使得国人各个喜气洋洋,也使我们的孩子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氛围中。每当这个时候,到处都张灯结彩,洋溢着一片愉悦的氛围,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会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报道、介绍,给我们的爱国教育的实施带来很多的便利条件,因此,这是一个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的良好契机。
通过主题知识的积累,孩子们都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十月一日国庆节。孩子们对这个节日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有关国庆的、祖国的知识,这些可从孩子的日常交谈中发现。如很多孩子会问:为什么会有国庆节?国旗上为什么会有五颗星?五颗星星代表什么意思?于是,在这个节日来临之即,我们建议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关于国庆节的书籍、图片,多带幼儿外出游玩。借助家长的资源,我认为,幼儿在七天长假后肯定能经历很多,积累很多有关的知识、经验。这样,就能通过幼儿间的生生互动来让他们一起分享、一起整理、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情感,进一步增强幼儿情感的体验,使幼儿更加了解我们的国庆,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内容与要求:
1、了解我们的祖国,认识国旗、学唱国歌,了解升旗仪式。
2、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能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有关的经历与认识,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国庆节前,徐老师给了你们一个任务,是什么任务?
(寻找并记录五星红旗在哪里飘扬)
二、翻盖乐:
1、师出示翻盖乐:
1)师:我想翻红色的第四个,怎么说?(第一排,第四个)
翻开后:看,五星红旗在哪里飘扬?
2)师请幼儿翻下面的右边的一张是哪张?(第二排,第五个)
翻开后:五星红旗在哪里高高飘扬?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请幼儿说,说清楚你要翻哪张?看看五星红旗在哪里飘扬?
4)师请幼儿翻第四排,第四张。
翻开后,是空白的。
师:你准备怎样让它不空白,你准备画些什么?(扩散幼儿的经验)。
三、观看升旗仪式:
1、你在哪里看到过升旗仪式?
2、幼儿观看升旗仪式的视屏。
提问:
a、你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在进行升旗仪式?升旗时人们是怎样的?(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语句来形容)
b、为什么升国旗时人们一动也不动?
四、观看幻灯:
1、当我们看到国旗在各个地方飘扬时,你的心情如何?
观看幻灯: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中国地质勘察队在南极升起的五星红旗;运动员刘翔身上裹住的五星红旗。等
2、你怎样为国争光?
五、辨别国旗
1、四面国旗中到底哪面国旗是正确的、标准的。
2、认识五星红旗。
第四个、幼儿园国庆节主题教案《祖国妈妈的生日》
活动目标:
1、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2、通过制作生日蛋糕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
3、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关国庆节的图片、橡皮泥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从明天开始,我们就要放假了。要放七天呢!(带幼儿扳手指点数,幼儿不能正确感知七天,让其感到可以放好多天。)
小朋友,开不开心呀?
那你知道因为什么放假?
2、教师通过各种图片介绍国庆节。
小结:国庆节是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到了,我们对祖国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3、请幼儿讨论:
A小朋友过生日时,爸爸妈妈给小朋友准备了什么礼物?
B那我们给祖国妈妈怎么庆祝生日呢?
4、教师出示生日蛋糕,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制作方法。
看看这个生日蛋糕是用什么做的?
5、教师示范讲解蛋糕的制作方法。
先撮成一个圆球,再轻轻地压一压。最后搓一根小棒做生日蜡烛。
6、幼儿制作,教师辅导。
7、展示幼儿作品,教师评价作品
谁的生日蛋糕最漂亮?
20xx幼儿园国庆节主题活动方案2内容与要求:
1、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全中国人民的节日。
2、体验庆祝国庆的欢乐情绪。
活动设计思路:
环境,是对孩子影响最为深刻的老师。时值国庆,街上热闹的场景,高高升起的彩旗,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节日夜晚里的焰火等等,自然而然地将幼儿置身于主题需要的氛围中。对国庆节的好奇,对节日的渴盼,就是孩子参与主题的原动力。欢腾的国庆节其活动时间可安排在国庆节前夕开始,一直延续到节后回园。
节日前夕,活动组织以感受节日气氛、装点节日环境为主。而在节日过程中,则可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功效,家长可给予幼儿最即时的回应以及最自然状态下的一些国庆常识的授予。同时幼儿在节日里的见闻则成了节后活动的自然切入点,比如文艺节目中关于焰火及京剧脸谱、中国工夫的一些图象。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幼儿一些关键经验的获得,如5以内的加减运算等。如有共性问题,可以组织集体活动。尤其是对于大班初期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国庆问答赛中,教师可以作为一名组员参与到团队中去,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
活动具体内容:
活动提示:欢腾的国庆节,我爱中国
国庆前夕:
家园互动
去附近街道观看节日布置,了解和感受人们迎国庆的欢乐情绪。讨论怎样布置活动室迎接国庆,并一起分工制作和布置活动室,准备和排练迎国庆的节目。
了不起的中国人:
区域活动
师生共同收集材料,在区域中安排如奥运会国旗、国歌京剧脸谱中国功夫等内容。了解我国许多有名的人和事,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五星红旗我爱你:
区域活动
了解国旗的外形特征及简单意义,提供美工材料,在看看做做中增进热爱中国、热爱国旗的情感。大胆画出升国旗的场景,初步掌握抬头背面人的绘画技巧。
国庆真热闹:挂灯笼
区域活动
通过挂灯笼庆国庆活动,比较灯笼的不同特征,从而学习5的加法,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试着按照画面上的式题,在大门和墙上挂上灯笼,说出理由。
愉快的国庆节:
区域活动
1、知道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回忆国庆节的热闹情景,感受国庆节的欢乐气氛。
2、观察讨论画有国庆情景的窗口,并在空白窗口内按照自己的想象画出欢庆的情景,把各自的窗口贴在活动室内的高楼上互相观赏讨论,进一步体验节日的热闹。
节日的夜晚:
区域活动
提供焰火影象资料及各种美工材料如火柴、胶水、彩纸等,描述国庆礼花的品种、颜色、燃放过程,交谈观看礼花的感受。用各种材料表现礼花,学习用火柴粘贴礼花和楼房的方法。
国庆问答赛:
大家来组队
小组活动
根据活动要求,自由组合成竞赛小组,有规则意识和团队精神。为自己的小组取名收集问答资料,互相学习。制订比赛规则等。
超级问答赛:
集体活动
通过问答赛的形式,以轮换问答的方式进行比赛,问答的问题须与国庆有关,在游戏氛围中展开。使幼儿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国庆节以及祖国的一些常识。
20xx幼儿园国庆节主题活动方案3活动意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当生日来临的时候,家人都会给他庆祝。祖国也有自己的生日,此次活动,我们通过国庆节主题活动,帮助幼儿知道祖国的生日,以自己的方式庆祝,激发幼儿对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的:
1、知道每年的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2、感受节日的气氛,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炮竹的图片(没有烟花)人手一份中国地图一张五星红旗一面关于人们庆祝国庆节的场景图片 解放军阅兵的光碟或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观看解放军阅兵的碟子,为什么到处有鲜花?
2、介绍国庆节。
(1)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国庆节是谁的节日呀?
(2)学说: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祖国的生日。
(3)大家会怎样庆祝呢?
(4)欣赏人们庆祝国庆节的场景图片。
(5)带领幼儿参观中国地图,认识祖国的首都和国旗。
3、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庆祝祖国的生日。
4、幼儿作画,添画烟花。
5、将作品送给祖国。
活动延伸:
请家长在国庆节时带孩子外出游玩,体验国庆节欢乐的气氛。
活动反思:
幼儿年龄小,语言和行动的表达方式不强,且由于自身的已有知识极度缺乏,只知道过节了,我们可以玩了。所以设计此活动时,根据幼儿的情况,让幼儿通过看、听,对国庆节有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幼儿现有的能力,添画烟花,让他们动手参与到庆祝活动中,从中感到节日的气氛。
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们认识了祖国的生日,对中国地图也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国旗是红色的,有一颗大星星,四颗小星星,最后,幼儿纷纷给祖国送礼,表达庆祝,将活动推向。
20xx幼儿园国庆节主题活动方案4活动来源:
托小班幼儿能力有限,自制玩具比较困难,为让幼儿感受国庆氛围,特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制作。制作内容结合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而定,考虑到孩子年龄小,固制作物均为软性玩具。
托班制作内容:圆圆的月饼(结合中秋节)
小班制作内容:红红的太阳(寓意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
活动目的:
1、结合国庆,让幼儿体验与家长共同制作玩具的喜悦心情。
2、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让家长更了解幼儿园的生活。
活动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各种碎布,棉花,毛线团。(针、线家长自备,注意安全)
活动内容:
一、教师简单介绍家长的来意。
二、引出制作内容。
三、交代制作过程。
四、各班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近几年来,我们以我国最重要的六个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了“欢乐闹元宵”“清明寄哀思”“浓情话端午”“团员享中秋”“感恩献重阳”和“祈福迎新春”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以触动学生心灵的体验教育为载体,让学生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进而使学生认同中国文化、热爱中华民族,并以实际行动来继承和发扬悠久的民族文化。
在分析每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时,我们引领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挖掘节日的由来、各地风俗、传说故事、节日庆典、特色食品等几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调查、实地考察、上网搜集资料、亲手制作等方式进行调查,汇集资料,通过分工与合作提取有效信息,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积累素材。
我们本着“同社区”和“同兴趣”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活动内容给学生分组,4-5人一组,分别开展活动。比如,元宵节时,我们共设计了10个活动小组,即:“上元节”小组、“闹元宵”小组、“元宵诗”小组、“团圆年”小组、“猜灯谜”小组、“赏花灯”小组、“做花灯”小组、“话元宵”小组、“颂饺子”小组和“包饺子”小组。学生利用假期,以小组为单位,在社区内调查、走访、收集相关的资料。从邻居门上的对联、节日期间门口悬挂的灯笼,到汤圆与元宵的不同做法、各家饺子的馅料及包法等,展开了全面调查。这样的方式拓展了活动的空间、丰富了活动的内涵,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参与合作、收集整理信息等能力。
我们充分挖掘家庭、社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参与体验提供空间。我们学校有8名少数民族教师,有来自10个少数民族的223名学生,我们充分发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优势,通过整合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优势互补,逐步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形成,进而打造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如中秋节校本课程的社会实践中,在学生家长的帮助下,学生们邀请月饼磨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亲自来学校教打月饼。我们还聘请了顺义区著名的民间剪纸艺人、北京大红灯笼厂的非遗传承人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指导学校的社团活动。
经过和同行其他教师的商议和准备,我好不容易确定了教学内容,第一天介绍一些中国民间文化。如写书法、做灯笼并通过视频了解中国的新年风俗。第二天以户外民间游戏活动为主,例如踩高跷、踢毽子、练武术操、跳绳、跳牛皮筋等。
出发前,我们将各类操作材料。例如笔墨纸砚、民间运动器材等装箱。这些材料也将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的孩子们。
一、参观幼儿园
我所在的Soule early Childhood Center建于90年代末,他们以瑞吉欧教育及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相信童年是快乐的,孩子需要空间去探索、实践技能并学习如何发展社会能力。
幼儿园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幼儿园处于Soule公园的核心地带,他们拥有庞大的自然活动区,一块自然草皮、一块人工草皮,一个体育馆、一个户外游戏器械区、一个游泳馆、一个溜冰场,甚至有一个有着兔子、松鼠、秃鹫以及熊的后山,在这里幼儿可以尽情探索自然。
Soule每个教室都有自己独特的氛围,能够为幼儿提供开放的空间、通透的照明以及丰富的活动材料。通过对环境的精心打造,幼儿园希望为幼儿与教师创设一个充满脑力激荡、充满吸引力、温馨舒适的文化氛围。
二、班级的见习时光
我所在班级为混龄班,班上14名3岁。4岁的幼儿,2位专职教师,一位叫Sharon,一位叫Nancy。班级划分为前后两个区,前面为多元活动区。后面为安静活动区。
早晨刚进入班级,幼儿都在区域里活动。开放的区域有美工区、识字区、数学区、阅读区、工具探索区。其中大部分材料为蒙氏材料。Sharon与Nancy则在教室里巡回观摩,偶尔走进区域里与幼儿互动。Sharon不停地用手机拍摄幼儿的活动场景。
区域活动之后是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内容十分简单,有的是讨论活动中的规则、有的是讨论某个话题。这些内容大多为生成性内容,没有特别严格的课程计划。
集体活动之后才是他们一天最主要的活动——户外活动。就sharon班上的情况而言,他们每天上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户外度过。在外出前,孩子们自己开始换外套,当我想要帮一个孩子拉上衣服时。那个孩子却拒绝了我。这时Nancy走过来对我说:“如果你要想帮助他们,可以问‘Can I help you?’这样如果他们有需要,会向你求助的。”这时,我才明白,这里孩子的独立性都很强,除非他们觉得确实需要你的帮助,否则不会轻易求助的。
在出发前,sharon与Nancy为每个孩子戴上了一个望远镜,看来这一路要看的东西不少。在路上,sharon随身带着一个背包,我问她里面是什么,她告诉我,里面是水、点心、医药箱、放大镜、压舌板等。我大吃一惊,怎么看起来像远足?果然,这一路的活动非常丰富。我们先去了后山,孩子们完成了给熊搭房子的工作,接着坐在山坡上休息了一会儿,用望远镜观察树上的秃鹫。我们走过树林来到人工草场,看着孩子们在草地上跑来跑去,而教师则远远地观望,接着孩子们在草坪上用放大镜研究蚂蚁。当完成了这些工作后、我们回到园所,并在体育馆里玩了会运动器械,才结束长达35分钟的户外活动。第二天,我们则是在外走了快45分钟,来到湖区喂水鸭和小鱼,去山坡捡树叶、树枝,在足球场奔来奔去,最后才来到幼儿园门前的大草坪上听教师讲五月花节的故事。
在幼儿园见习的这两天里,让我贴近了美国的一线教学,这里看似开放,但却很重视常规,特别关注幼儿的人格与社会能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我深深感到这所幼儿园对于幼儿自然探索与户外活动的推崇,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他们也充分利用了这片丰厚的资源,为幼儿的多元成长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三、第一天实习经历
真正考验自己的时刻到了,第一天的活动我主要给幼儿分享具有中国特色的三项内容:十二生肖及年的故事、制作灯笼、写书法。讲完步骤后,我便请幼儿操作。
为了让孩子们明白自己说的话,我在国内就把活动变成了教案,然后翻译成了英文。同时以防忘词,我还把一些需要在活动中说的词汇总结了一下,写在了一张纸上,在去幼儿园的路上还一直回顾。
区域活动时,我开始进行活动的准备,把制作灯笼的纸张、剪刀分类摆放。把墨磨好、水放好、笔头舔匀,班上的教师也不停地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让我很感动。
到了属于我的circle time,我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了教学。介绍十二生肖时,幼儿对于十二种动物都非常感兴趣,也能够根据图片自己说出动物的名字。我也有意识地提示他们跟着我重复几遍动物的名字,巩固他们的经验。单个介绍还不错,可是接下来却感觉没那么顺了。当我试图讲解十二种动物应用的规律时,孩子们都比较费解,我也感觉很难向这群孩子表达清楚这十二种动物是每十二年循环一次,每一年都是一种小动物。而当我想尽办法去讲解时,这群孩子开始不老实了,不停地动来动去,有的孩子只是在重复几个小动物的名字,而不愿意再听我讲了。由于语言转化不太顺畅,我也感觉越解释越说不清,于是只能仓促地问了几个孩子的年龄,帮他们推算出属相,两位教师也在帮我圆场,也把自己年龄报出来,请我解释属相。可是这时候,场面已经较为混乱了,我也慌了手脚,只能草草结束第一个活动。
第二个活动更为仓促,当我介绍中国关于年的传说及风俗时,我发觉可能是文化差异和内容选择的问题,他们对这个话题并不是很理解。我问知道什么是焰火吗?有没有吃过饺子?舞龙是什么?并没有人回答我。反而是两位教师显得更加有兴趣,不停地回答我的问题。而当我尝试问孩子们,在圣诞节大家会做什么时?照理这个问题应当会有很多孩子能够回答出来,竟然只有一个韩国小朋友回答我。我纳闷了,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自己的亲和力不强?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把活动上完。虽然整个过程是按照方案结束了,但是缺少互动,让我感觉自己很像在上一堂无人在场的演示课。
第三个活动是制作灯笼。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制作类的活动却受到了班上孩子的欢迎,其实灯笼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不同颜色的纸,教师事先描出一根根线条作为灯笼的穗。用剪刀剪开,然后将纸围成一个环,加上纸把手,就完成了。我实地演示了灯笼的制作方式给孩子们看,他们听得非常仔细,在实际操作环节也做得非常好。
第四个活动是书法,基于对前面活动的意外,我临时将书法的步骤做了精简,只告诉孩子几个简单的书写步骤:执笔——蘸墨——舔笔——书写,并且我书写了日、月两个字供幼儿学习书写,但实际操作时。幼儿并未按照教师提供的方案书写,而是去用毛笔在宣纸上乱画,沉浸于感受宣纸被墨水浸透晕染的效果与乐趣。
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
1 由于国内外文化的差异,同时,由于年龄发展水平与国内幼儿的差异,一些教学内容设计得过于复杂,理论性过强,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吸纳经验。同时这里的幼儿善于接受的是直接经验或操作经验,所以应避免理论性环节,多提供直接体验的机会。
2 这里幼儿喜欢操作,应多提供一些操作性的活动,特别是一些手工方面的内容,这样更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 由于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幼儿对我有陌生感,在互动上存在着距离,难以产生亲近感,影响了互动的质量。
4 活动目标性不用过强,幼儿感受宣纸与墨水之间的关系,同样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也有利于掌握一些科学的经验,并发现纸的特性。
回去以后、我对第二天的活动进行调整。精简了讲解时间,增加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时间。
四、第二天的实习故事
第二天的活动包括武术操,游戏“老鹰捉小鸡”,以及跳绳、踩高跷、牛皮筋、踢毽子四项民间游戏。
武术操环节。我将动作尽可能精简,不做具体讲解。而通过同步演示的方式,带着幼儿听着音乐一起学习冲拳、马步、推掌、踢腿等动作,一方面感受中国武术的一些基本动作,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热身。果然,孩子们非常喜欢,一招一式煞有介事,连女孩子也“嘿、嘿”的大声喊着口令。
接下来大家玩“老鹰捉小鸡”,我简单讲解了规则。幼儿很快就听明白规则,我先做老鹰、再做鸡爸爸,同时请两位教师也参与进来,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其他几项民间游戏。我也一一用动作做了示范。孩子们也很快学会,自由玩起来了。不一会。另一个大年龄班的孩子也来到操场。于是很快两个班就玩到了一起,其他班实习的中国教师也参与进来。和班上老师一起教幼儿换着花样跳皮筋、跳绳,两个班孩子们玩得非常尽兴,连教师们也非常投入。还创新了好几种玩法。
一、教学目标
(一)复习音节,看图学习音节词,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并说出图意,读句子,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字。
(三)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读儿歌。
二、教学重点
复习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
三、教学难点
能按顺序观察图、说图意。
四、教学方法
游戏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韵母卡片an、en、in、un、ün。
2.出示两拼音,三拼音卡片。开火车读;(小兔小兔快开门,谁来开?)指名读、齐读。
(二)导学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1.看图学音节词。
方法:找一人敲鼓,鼓停时,拿花环的同学上台抽一张音节词卡片,读两遍。
(1)做游戏“传花环”。
(2)师出示音节词卡片。
(3)出示实物图、铅笔盒、字典、转笔刀。
大家读一读,用一两个词说话。学生上台抽卡片贴图。
(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快!为了放松一下,让我们大家坐上氢气球一起到郊外玩一玩吧!
2.看图按顺序说图意,学句子,识字。
(1)逐步演示山、田、树、果园出现的课件,问:“谁愿意当个小导游,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郊外美丽的风景?
生说:远处、近处、左边、右边各有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图说话的能力。)
用“郁郁葱葱”“广阔”“又大又红的苹果像红灯笼一样”等词句,按顺序介绍一下美丽的大草原。
(丰富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①先给小伙伴介绍。
②上台指图说一说。
(2)教师贴小动物图(小鱼、老鹰、小兔等)。
师:(准备图)美丽的大草原准备开个盛大的宴会。看!大草原来了哪些小动物?
(3)想当导游的同学赶快把这个热闹的场面介绍给各位老师和你的小伙伴吧!
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按一定的顺序给老师和小伙伴说一说。然后让想说的学生上台看图说说。
(让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
师:大家玩得高兴吗?可是你们知道林文、孙燕会在哪里游玩呢?
3.学习儿歌识字。
(1)出示投影片(儿歌)。
小组合作读,不会的问小老师。指名读。
(2)出示课件演示爬山的过程并范读(配乐)。
(把抽象内容具体可感地展示给学生。)
(3)教师指要求认识的汉字。
指名说并组词说话,学生做动作有表情地读儿歌。
(4)师出示假山、小人的实物图演示爬山的过程。
师:看!老师画了一棵大苹果树,看谁能帮老师把大苹果挂在树上?
(三)巩固新知
1.出示大苹果卡片。
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堂进行之前对学生、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制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任务、设计教学过程、记录教学反思等环节预设课堂内容. 教师作为设计者,会以不同的教学技巧去改进教学,以期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设计对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对象制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是运用系统的方法来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将生硬的教学原理转化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材料和课堂教学计划,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与决策性. 教学设计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安排布局,使教学有创造性地发展,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起到了系统指导的作用,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
误区
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教师设计案例的时候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误区.
1. 教学设计流于形式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教师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大多采用合作小组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教师盲目选择这一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2. 教学设计前后脱节
教学课程知识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构建的,强调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但现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不能整体把握课程内容,这源自教师对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没有透彻了解,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没有准确把握,过分依赖教学参考及教学建议,造成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内容严重脱节,有时高年级所讲的某些内容,低年级已经讲过,甚至是低年级忽略的基础知识,这使得教授的知识不全面、不合理.
3. 教学设计模式单一
有的教师认为,在教授一段时间后,很多教学过程、教学模式都成了统一的定式,很少去改变,也不思创新.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除了教学内容变化外,看不到学科或者教师的特色,这就造成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模式都一样. 可以说,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还不够丰富,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有待优化,教师应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按照学生的特色进行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是教学设计中最常用的手段,即教师利用各种情境,解析教学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从而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知识相冲突的情景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出问题. 如学习“找规律”这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时,引用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 首先,以动物王国也要举行运动会为情景导入,设计两个人物形象小鹿和大象,为了布置会场,小鹿和大象分别设计了两个方案――用课件展示两个方案,即小鹿以灯笼和花盆间隔排列的方式,小象则灯笼和花盆无规则地摆放,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谁的设计方案显得更加整齐、有序?”以此导出课题“小鹿在设计方案时运用了我们数学上有关规律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找找这里究竟有着怎样的规律!”接着,让学生按照小鹿的设计方案,用简单的图画表现出来,这时候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好,我们再一起来画一画. 1,2,3,…,14,15,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画图的策略. 学生可以用(表示灯笼,表示花盆)来表示,第15个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出来了. 在提倡运用多种策略解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逐步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觉地实现策略优化,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 设置活动,引导探究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预设活动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有效手段.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课时的教学中,会设置1~2个教学活动,且活动的设计有一定的层次性,以期将学生引入探究活动中. 学习“确定位置”时,教师设置的活动是根据班级的座位找数对. 教师首先设计了根据位置写数对的活动――“你能说出班上某某的具置吗?”学生独立书写,全班交流. 这是比较简单的活动引入. 深入探究时,教师设计了根据数对找位置,分别写出了下面的数对:(7,2),(5,3),(8,3),(3,4),(7,4),(5,4),学生则根据数对,准确地找出同学的位置.
3. 自主探究,观察记录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不能遗忘的是根据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活动下的小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特色,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记录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探究方法获得知识. 学习低年级的“十几减9”时,为了启发小学生的自主算数能力,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探究,首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以“怎样才能准确地算出13-9”这一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让学生开动脑筋,借助自己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想一想,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动手操作的结果. 教师的这一设计,旨在让每个组先派代表上台演示,发表意见,并解释自己的想法. 随后,允许同一小组的其他同学对自己组中发言的同学作补充,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记录,有的同学从13个小圆片中一个一个地连续减去9个,还剩4个――逐个记录,减去一个画一笔;有的学生从10个一堆里减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3个合在一起,得出剩下4个――他们记录时,先记录分成一堆的10个,然后减去9,最后记录剩下的部分及合在一起的部分;有的学生先减去3个,再从10个一堆里拿走6个,剩下4个――记录时,先记录3个的部分,然后再记录从10个中拿走的部分;有的学生这样想:因为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 最后,教师设计教学总结时,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如“在那么多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让学生知道这种算法的优点,归纳学习特点,了解自身思维的特色,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 启发思考,交流归纳
关键词:幼儿教师反思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园在本学期开展早期阅读教学活动,教师们认真地准备教案,并进行媒体教学。教师们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把教学活动展现在大家面前。笔者是位小班教师,考虑到小班孩子刚入园,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依照《纲要》精神,运用新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大胆自主地投入活动,得到发展。考虑到以上因素,教师找到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故事中的角色、情节非常感兴趣,还时不时地与故事中的小白兔“对话”。笔者以《小兔找太阳》这个故事为例,展开教学活动反思的探讨。
案例:在上《小兔找太阳》的故事中,教师用一幅画引题:图中的小兔去找什么?小朋友开始猜想,去找蘑菇、去找妈妈。教师告诉幼儿小兔去找太阳。激发孩子的兴趣,一起听听小兔找太阳的故事。教师采用边出示一幅图片边讲述每一幅图片的故事内容,小朋友认真的听教师讲故事。不时地插嘴,有的小朋友跟着老师讲述。当教师问幼儿:“小兔为什么把红灯笼、红萝卜、红气球当作太阳?”幼儿乱回答,教师启发幼儿。这时候,有的幼儿坐不住。教师匆匆地作了补充,就开始下一个环节:和太阳跳舞,音乐响起,教师和幼儿一起跳起舞来……在上完课后,我发现效果不理想。我开始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二、反思的定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的探究、质疑,找到其中的问题和答案,审慎地考虑教学实践并不断矫正不正确的教学行为,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使自我经验型的教师发展成为学者型的教师的过程。教学反思之所以引起理论界和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主要在于它带来了一种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新理念,体现出教师自主进行思考和批判分析的态度与方法。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说,反思是一种复杂的内部认知过程。对教学而言,教师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有可能带来外显的教学行为的改进。
三、教师活动反思的行为探究
反思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再认识的过程,是一个升华提高的过程。反思的内容很多,每一次反思都要选择好切入点。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师反思的内容
1.教学活动中的反思。
①对教材选择上的反思:在教材选择上,我选择了内容活泼、有趣,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适合小班孩子年龄的特点。在活动中孩子能说出这些东西的名称、颜色和形状。并教孩子们一些新的词,提升幼儿已有的经验。
②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全面,教师应多思考“本节活动课幼儿应该掌握什么?”教师要根据整节课的教学实践及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思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教材的特点,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
③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在实践教学中,有时会发觉教学过程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的差异,原因在于设计教学是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我们所预想的作用。
④对教具的反思:在制作教具时,我考虑到小班孩子刚入园,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画了一本大的图书,在听故事时,有意识引导孩子们正确阅读的方法,使用书本的方式,孩子更容易安静的听故事,对每一页的内容观察的明白。可是最后,我采用了图片的形式,由于图片小,孩子看不清楚,导致孩子都往中间靠。常规有点乱。
2.教学活动后的反思
①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班级中有些幼儿让你头疼,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自己管自己聊天,对于老师要讲的内容插一下嘴,老师反复地提醒,也没用。教师只有大声的点孩子的名字。在教学中,发现自己设计的活动没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不听你上课,教师束手无策。因为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只有短短的几分钟,看上去几乎不听。但听到精彩的时候,会拍手。在小兔找不到太阳的时候,孩子们跺起脚、来回搓手表现出着急的样子。在提问小兔找到太阳了吗?不专心的幼儿回答“没有找到太阳 。”于是我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②对“再教设计”的思考。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何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术;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在小兔找太阳的故事中,我采用了从静到动的过程;以和太阳跳舞来结尾。在欢快的曲子中让幼儿尽情地表露。唯一遗憾的是我不敢用媒体教学。前面反思流程中提到的教学案例,便是对再教设计思考的一个最好典范。
(二)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
教师选择反思的切入点之后,通过怎样的方法进行反思呢?
1.自我反思
① 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教研成员共同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根据幼儿的反馈信息,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写反思日记能针对性地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计划。
②课堂实录。教师凭借实录找出自己大量的体态和言语上的不足,通过教学实录像审视自己在课堂上的全部行为,反思隐藏在这些行为后面的假定,并对此进行验证和修改。这次教学录像客观、全面的记录了我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教态不自然,故事的描述中语句不准确等缺点。使我在以后的教育中能修正自己。
2.互助反思
① 交流对话。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读、教材处理、教学策略、上课不肯学习的幼儿等方面遇到的疑点与困惑,请大家帮助分析、诊断、反思,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办法。这样合作反思、联合攻关,可达到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的。
② 课堂观摩。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以后教这一课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提高。
经过领导、同事的听课评议,我决定第二次借班上课。在教学上,我使用了多媒体进行上课。通过两次上课的比较,我进行了思考:
1.教学过程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增加了一个讨论的环节。“小朋友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喜欢”。让幼儿从日常生活中出发,去解决问题。小朋友有的说:“下雨了,不可以玩滑滑梯,太阳可以把雨水晒干”。有的说:“经常晒太阳,不容易生病等”。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出太阳有许多好处,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太阳。
2.对教具的反思。教具准备的较充分,本次活动运用了幻灯片的形式给孩子们看,给幼儿呈现了较直观较深刻的视觉感受,因此课堂上指导幼儿看图说话,进而引导幼儿想象说话,显得很得心应手。还准备了有关故事里的各种图片,有利于孩子记忆,这些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孩子们的表现也让我很满意。
3.对情感教育的反思。教学中教师扮演小兔妈妈,小朋友扮演小兔,遇到问题都问妈妈;妈妈总是耐心地解释,用启发的语言,一次又一次地帮助小兔找太阳。在寻找过程中认识了灯笼、萝卜、气球,并告诉小兔太阳只有一个在天上,还会发光。通过师生同演的表演方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孩子的兴趣都非常浓。
4.对活动的常规反思。这个班的幼儿常规好,一上课眼睛就看着多媒体,对出现一幅又一幅的画面。幼儿没有特别得激动,他们好奇;寻求答案,幼儿能遵守纪律。而自己班里的幼儿好动,年龄偏小,又没有上过幼儿园。上课纪律有点涣散,在常规上进一步加强。
5.对教学成效的反思。在第二次上课中,教师没有紧张,教态自然,教师把自己的情感柔和到教学之中。真正地做到教育教学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整堂课气氛活跃,就像在玩;轻松而又愉快。幼儿表现积极,思维活跃,对活动中的词语掌握较快,对故事情节能根据图片描述出来。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对故事很感兴趣,注意力很集中,句式掌握不错。活动时间掌握好,在游戏时间可以再一次开展阅读,让幼儿在细节中去了解更多的秘密,并尝试拓展故事。
四、结束语
经过这个教学活动的反思实践,使我认识到: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思考、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高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最终才能使教师全面发展。
[参考书目]
1.熊川武:说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幼儿园外出培训时我听了特级教师邵乃济讲座,《解读童心共同成长――课改实践与思考》是关于“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的思考与实践。把对“主题日”的探索作为孩子新经验构建的重点,并在关注分析幼儿记录、表达等现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经验拓展和整合的机会。讲座《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家雄主持。内容包括:斯波代克对早期教育课程反思,儿童发展的理论,“发展适宜性教育”,“教育适合性教育”,走向生态的幼儿园的成长,幼儿课程的再思考,高品质的好操作的幼儿园课程。
举例:消费者3・15、爱牙日,这个日子和我们的关系是什么?从而拓展自己班的特殊日子“主题日”“分享日”。案例分析《数小鸟》从故事中可获得的经验,能从中得到关于“数”的一些知识和经验,确认数量有不同的分法,要努力学习与别人分享的方法,做错了要纠正,和朋友一起互相帮助。
举例:活动设计“微笑”,大班“小雨点这样想”,活动“狼和人”,活动设计“有趣的植物”。分主题“树林里”,枫树的烦恼,落叶,树真好,苹果树。
举例:活动设计:“小熊的故事”“小熊赏月”“幸运的小熊”“小马过河”。大班活动“比尾巴”,小班活动“秋叶伙伴”。选择的材料要经典,目标要清晰可操作,过程明确有弹性。课程期望达成的目标。加强教育的社会责任,提高活动材料的品质。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华东师范大学主任周合教授的讲座《幼儿园的艺术化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艺术化教学?从本质上对儿童审美观的教学方式,艺术化教学鼓励儿童用视觉语言来实现他们的探索性学习活动。阅读、音乐和美术是诱发主题学习的主要艺术媒介。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互动交流和互补。实现融洽胜于差异,共性与个性的情感社会化教育。
举例:主题“我的朋友”设计一个海报,分六组从各个方向组合,讲故事讲述设计的内容。有春夏秋冬的故事、地球的朋友、爱心天使、我们身边的朋友等。音乐表演《停机坪》、美术活动《设计一个钟》、阅读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
举例:小班活动:宝宝停车场,这节课用多媒体让幼儿认识标志“P”,用看信号开汽车游戏开始,认识警车、救护车、洒水车。用帮助小动物的方法来进一步了解车子的特征和用途。最后播放洒水车音乐结束活动。活动设计比较合理,结合了音乐、语言的整合。但教师在上课时按教案教学,洒水车的环节在幼儿认识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前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孩子在认识洒水车时认为是油罐车。中班活动――方脸和圆脸。这节课是感知生活中许多物体是方和圆的组合,用故事的形式来鼓励幼儿寻找、发现周围环境中方和圆组合的物体。方脸爷爷和圆脸奶奶各自喜欢不同的形状的东西,要分家不能分。再用寻找、记录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方和圆的组合是不能分的。
举例:小班活动:好听的声音。生活中的声音,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接着玩小瓶子装豆子,放音乐引导幼儿为大鼓和小鼓伴奏。分组大鼓和小鼓边唱边伴奏。教师用装一粒豆和装满豆,让幼儿体验大鼓和小鼓声。最后用糖果来探索大鼓和小鼓声。这节课比较生动和适合小班的孩子操作。
幼儿园主题教学案例分析。主题活动的展开比较深入,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开展主题活动。例:小班“我的家”布置真实的场景,幼儿操作欲望强。客厅、厨房、卧室。“汽车主题”有汽车图片、玩具、废旧材料自制汽车,汽车品牌标志区域。“饮料吧”冲饮料的操作流程,用具、果珍、奶粉、乐口福。“我是中国人”内容有风味小吃,少数民族、京剧脸谱、挂灯笼、放气球、制作神舟六号、航天基地、组合画拼画。“服装店”、“我们的银行”“休闲角”等。
举例:中班活动:我们的鞋子,了解各种各样的鞋,体验穿合适鞋的乐趣。幼儿观察鞋子、穿大人的鞋子,听音乐“大鞋和小鞋”,比较大鞋和小鞋,说说自己的鞋,鞋子分类,数鞋子,设计欣赏鞋。最后故事“皮鞋的由来”。树立了整合的教育观,实现教学目标的整合。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动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举例:大班活动:蔬菜馆。在游戏中积累灵活运用数数、加法运算的经验。游戏报菜名、逛菜场、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开蔬菜馆。按数序寻找蔬菜。买蔬菜,总价格不超过8元。幼儿游戏说菜名。整个活动,孩子有前知识准备,兴趣很高。发展了讲述能力和计算的能力,关注过程,回归生活。
本学期,自己积极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事们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班级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教学
按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玩具。
二、坚持学玩结合
在工作中,自己努力增强上课技能,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活动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动静结合,寓学于玩,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谦虚虚心请教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教学中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 教育教学工作
1、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虽然本学期我们的教室场地较小,但我们还是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利用有限的场地着力创设了数学区、美术区、识字区等各区角。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投放活动材料,根据主题开展设计了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并及时增添活动材料,引导幼儿积极认识参与区域活动,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针对幼儿个别差异、兴趣、能力投放了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
2、结合主题教育内容,师生共同收集大量的资料布置主题墙饰,我们收集了各种挂饰、拉花、等,师幼一起进行迎新年节日布置,渲染迎新年气氛,制作一些灯笼,窗花等迎新年的到来,激发幼儿对新年的期盼心情。
3、 做了一些幼小衔接特色工作,如看图学成语、学会倾听故事、每天一练、提高幼儿讲述和理解能力,,充分利用餐前、离园前这段时间加强了幼儿阅读、识字、数数、讲故事、等各方面的培养,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五、根据幼儿发展情况,正确实施教育
我班的小朋友属于新生,他们还很小,不懂事。别说自理能力了,就连一点的纪律概念都没有,可以说是很乱。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我们班的纪律及自立能力要一起抓、同时抓。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班小朋友可以说进步很快,家长反映也不错。自立能力方面:我们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以表扬为主,强化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改变他们的依赖思想。对幼儿好的行为或表现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使幼儿能够更信心,更积极地做好事情,完成任务。而我们老师做到适时帮助,以提高幼儿的自立能力,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就纪律方面:对少部分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我采取的是及时分析原因,该批评的批评,并给予适度的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的做到遵守纪律。
六、研读幼儿、支持幼儿的活动
>> 川东南的悟道之旅 “川东苗王”的反哺深情 巴山渠水孕育的“川东明珠” 川东教案的运行态势研究 最后的猎熊人 川东发展红色旅游的SWOT分析与对策 川东地区茄子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老君洞异香弥漫的川东第一道观 教会发展对川东教案的影响 巴中:快速崛起的川东北现代城市 川东民居建筑的生态设计及其发展探究 川东北钻井过程井漏的机理及对策 川东北文化品牌的传播学研究 让人感动的床 悬崖古树猎蜜人 老年人床的设计 会将人“射”出去的闹钟床 三人床的故事 浅析效能监察在川东北油气勘探中的应有之义 利用川东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川东“猎床人”林泽绿的古床收藏 川东“猎床人”林泽绿的古床收藏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唐李媛莎")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标题
床榻是人们形影相伴的器物,“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于此”。古人往往花费很多心思,精心设计床榻,工艺不厌其精,工本不惜之巨,有时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制作出一张床。林泽绿当属这古床收藏迷中的“重度患者”。
拜访林泽绿当天恰逢春分,当车驶至重庆北碚区山野中的静观镇时,花开枝头,碧水幽幽。我们随意挑了一间铺面打听消息,镇上无人不知“林古董”,人人都习惯这么称呼他。他是镇民们口中神秘的古董床民间收藏家。
一处1000多平方米的仓库,放满了花式、形状各异的古董床。林泽绿自14岁起就爱上古董收藏,近30年里耗资上百万元,跑遍全国,淘得了150张明清时期的古董床。
拜访林泽绿当天也正好赶上“龙抬头”,44岁的他梳着长发马尾,没有心思修剪,太忙,近来电话特别多。前几日由于雨水漏进了仓库,林泽绿便请相关单位前去解决问题。当他“哗啦”一下掀起卷帘时,库内的雕工古床震惊了在场所有人。人们奔走相告,一夜之间,林家那个不起眼的仓库火了。
风雨往来人:一辆“簸簸车”走川东
“小时候家境不好,没读多少书,10来岁就外出打工了,后来在静观镇上摆摊卖杂货。”14岁时,林泽绿接触到了银元,渐渐迷上古董,“最开始淘到东西会变卖,后来有点积蓄了才开始收藏古董床。古董床里有文化,也有很多故事。”林泽绿如今做花卉与仿古家具生意,每当去外地谈生意,他都会到处打听古董床,“全国几乎走遍了。”
回首当年,林泽绿用了“苦尽甘来”四个字。“最初开始收古董得顶着很大的生活压力,出去一天就得考虑到家里一天的柴米油盐。”他感慨着,如今的日子过宽裕了些,能开着小面包车四处淘宝,但每每回想起自己年轻时骑着一辆“簸簸车”(重庆人对“手扶拖拉机”的戏称),寻遍了川东村镇上家家户户的老床时,依旧能嗅到那丝尘土味儿。
“曾经为了买下一张心爱的床,没太能照料到老婆孩子。有一次儿子交学费差钱,我只好翻箱倒柜地捡出一个收来的老花瓶,拿到朋友那儿去抵了15块钱救急。”林泽绿的寻床路有着一般藏家未曾体会过的辛酸,他出身清贫,背景草根,他每一次外出,除了怀揣着阅尽天下床的梦,还担负着养活一家人的责任。
“简直是个床痴。有好多次为了买床,搞得我们生意周转的资金都紧张。每次淘到与众不同的新床,甚至睡觉时也会突然在半夜‘嘿嘿’笑两声。”虽有怨言,妻子成福琴仍然支持丈夫的爱好,“总比赌博强。”
“这间仓库1年租金10万元,租了十来年了。”林泽绿说,如今他收集的150张古董床,收购成本约50万元左右,但加上多年来搬运费、为了搜集床的差旅费、托人打听的人际交往费、古董床维护费、仓库租金等费用,粗算就有20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没有身家起底的藏家而言已然是一笔巨款。“遇到好的古董床,你让我放手,我肯定晚上睡不好。”林泽绿称,他还曾背着家人借钱去买,“事后再给老婆说,她也没办法。”
逍遥自在事:喝一碗菜稀饭,睡几张古董床
随林泽绿从仓库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不时地收到乡亲们热情的招呼,妇人,老头儿,青壮年……“林老师,我家有张古床,您来看看可以收么……”他都亲和地点点头:“好,有空来店里坐坐,慢慢聊。”
刚跨进他家门,就飘来冬寒菜稀饭的清香,成福琴正在厨房内准备午餐,食材很是新鲜,她切着从早集上买来的水芹菜,锅里翻煮着自家熏的土猪腊肉,蒜苗配炒。“日子过好了,但我仍不习惯在外用餐,还是在家吃得舒坦。今天咱们就将就着喝一碗我家的稀饭。”林泽绿吮了一口冬寒菜,微闭着眼回味着。“他经常在外,却常常嘴馋我的菜,所以我会很用心做。再怎么忙,回到家也要把饭吃好。”成福琴甜笑着附和,一家人在摆满古董及仿古家具的饭厅里乐悠悠地享用着朴实却丰盛的一餐。
坐在仿古檀木椅上喝一碗清淡的菜稀饭,抬头即见林泽绿从全国各地淘回的神龛、牌匾等老玩意儿,充盈着一种别样的喜悦与惬意。
用完餐,林泽绿带我们走进了他的主卧。一张镶嵌了7颗绿宝石、有12只鎏金凤凰的二檐六柱镂空雕楠木拔步床,长和高为2.6米,宽2.3米,有两个凳子。这是他20年前在北碚区柳荫镇淘得,卖家口传为著名实业家唐建章(1890-1951年)之物。饭后,他总会在床上休憩片刻,定定心神。
而林泽绿最心爱的一张床,放在次卧,给儿子公干回家后睡的。十多年前,林泽绿闯到广东潮州,一眼就相中了此宝贝。晚清官室架子床,榉木材质,通体朱红着色,配饰中镶嵌着天然贝壳。床檐如同古代建筑屋檐造型,整张床雕刻了150多位神态各异的刀马人。床内四周有大小各九幅绘画,床顶七幅绘画,全是彩色,有代表吉祥的牡丹和喜鹊,也有代表权势的麒麟与猛虎。这些画大概讲述了一个人的成长故事:从出生到习字,而后金榜题名,安享晚年。
中国古床素来形式多样,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富丽堂皇,在众多的古床中,几乎张张有雕刻,件件有画工,这些雕刻画工取材广泛,大多包含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祝福性含义,观看古床上的雕刻,就像在欣赏一幅幅历史人物故事画,亦是研究民情风俗的珍贵资料。林泽绿的家中“宝床”正是这其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一张床就是一个谜。
一席床梦:在老建筑里开个古床博物馆
“睡在古董床上,这些年我的身体很好。”林泽绿称,现在的人都爱买新床,既不环保,又很单调。他建议人们还是多挑老床为好,做工精致考究,选材富有质感,寓意丰富深刻。而如今的床则缺乏文化厚度,越来越没意思,“快餐文化生产太多垃圾,什么泡沫、合成夹板之类的用料,最好别碰。”而据他了解,在古时制作一张床需要至少五六年,“工匠们选好木床的原材料后,需要花至少两年的时间对它进行浸泡、蒸煮、裁剪等定型加工,以保证在日后的使用中不变形、变质,之后再开始精雕细琢地完善造型,这又需要约三年的时间。”曾有古董床发烧友惊叹林泽绿的藏品多是上乘精品,分别从榫、雕工、年代、包浆等几个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林泽绿坚信,明清古床该有川东匠人的绝活儿展艺。
林泽绿仓库内中藏有一张淘得最辛苦的川东精品床。清代喜鹊闹梅架子床,柏木材质,床檐贴有金箔,喜鹊站在梅花丛间飞舞歌唱。有寿桃、石榴、牡丹等植物,寓意富贵吉祥、多子多福。十余年前,他为买到这张床,花了七年时间,七次往返贵州桐梓,千方百计地说服一位老人把床转让给他,最终打动了买家。林泽绿说,这张床金箔保存完好,木质雕刻惟妙惟肖,值得他日思夜想七年,也算是为川东的做床匠人留个念想。
“有三个外地老板来看过,要出高价全部收购我的床,我一口拒绝了。如果要靠这个赚钱,我早就干起这个生意了。张张都是我花了心血买回来的,要我卖掉,舍不得啊。这些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聊起自己的收床心得,林泽绿透着剪不断的痴爱,“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非常注重床的文化,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却渐渐弱化了,这是很悲哀的退步。床作为家具的重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建筑文化,家具文化,民族文化,包括我们生活、经济、艺术文化都在里面都能够体现,所以它是每户人家里镇宅大器。”他虽是在朝天门批发市场摆摊时入的行,书本知识较少,无法用太多辞藻堆砌成理论,却懂得守住古床工艺真正的珍贵与精气神。
身行万里路只为求得好床,林泽绿在这浮浮沉沉的试炼中仿佛让自己跟古床有了心意相通的灵气,一眼便能辨真假,一触便能知晓其中乾坤。而他目前最大的心愿便是找到默契的合作方,将自己数十年的心血在一个有历史韵味的老建筑里展列。“这个仓库比较潮湿,不是最佳存放地点。我想开一家博物馆,让山城老百姓能看看这些古董床。”
世间少狂人,林泽绿自嘲虽不识几个字,却心怀成为“猎床怪才”的大志。书店里堆放着许多鉴宝参考书籍,却没有一本能够道尽一位民间藏家的悲欢,林泽绿多年的收床经历正是这最生动真实的写照。
随着人们对精美的手工古床包含的文化不断的深入了解,古典床的收藏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而林泽绿正是这门传统工艺的民间传承人、历史见证者,捧着,护着,爱惜着。
[对话林泽绿]
每张床都有自己的故事
记者:古床最让你着迷之处是什么?
林泽绿:它有魂儿,每一张床都好像会讲话,体现出了古床主人的形象气质。如一张灯笼小姐床,柏木材质,造型似灯笼,床体瘦高,雕刻为木质镂空工艺。床檐贴有瓷片与铜镜装饰,显得床体精巧别致。应该能判断出此床拥有者是一位未出阁小姐。而另一张类似造型的床,若以六只仙鹤及荷花为浮雕主题,配以蝙蝠、狐狸的辅饰,则应该是一张出自书香门第的陪嫁床。每张床都是独一无二的,紧扣时代,有着古人特有的情韵及最贴心的祈愿。
记者:作为一个民间收藏家,你最自豪的事是什么?
林泽绿:带着宝贝们回到清净的小村镇,躺在古董床上乘凉摆龙门阵(重庆方言,话家常的意思),坐在古董椅上吃着老婆亲手做的农家下饭菜,这是最朴素也是最奢侈的享乐。
记者:如何辨别一张古床的真伪?
林泽绿:古时候的整件家具没有一颗钉子,更不可能有胶水存在。因此,一张床的榫是否嵌接得天衣无缝很是关键;其次看雕工,过去工匠讲究精雕细刻,心态平稳,技艺娴熟,现代仿制家具形更多只是形似,而缺了“神”;再次,看风格辨年代。我主要收藏明清古床。明代家具素雅,简易但不简单。清代出现不同流派,主要有京、广、苏式风格。京派大气庄重,花式多以龙为主;广式结合西洋风格,且因好木料供应较足,结构上多呈现用料大的特征;苏式风格较细腻,又因好木料供应稀缺,用料上比较精打细算。最后就是看包浆,即使用痕迹,经常能够接触到的位置,一般会出现自然形成的包浆。仿古家具通常包浆做得不够自然,或在不常接触的地方也刻意做出包浆。
林泽绿 重庆北碚静观镇和睦村六组人,外号“林古董”,民间收藏家。近30年里,收集了1000多件明清时的床榻、神龛、牌匾、桌椅等古物。
这张清朝中期的六柱四檐古床,虽然没有鎏金,但从牡丹花雕刻工艺来看也尤为精湛。
这是一张清中期六柱五檐八步床的局部特写,通过镂空深浮雕满鎏金工艺制作,树木动物栩栩如生,是当时工艺最好的古床之一,也是典型的川东雕刻工艺。
左/右 清中期光绪年间闺房小姐出嫁时的喜床特写,四柱两檐,满贴金箔,麒麟与花瓶的浮雕设计,寓意花开富贵、平平安安。
一、教学互动存在误区
教学互动误区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领与学生的交流、探究“走过场”的一种表面形式,学习活动开展有效性量少。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
1.互动浮于教学简单的形式中。常看到课堂教学时,教师虽努力创设一个“互动”平台,但缺乏对“互动”蕴含丰富内涵的理解,简单地把它等同于一般活动,形式的“小组合作”、“小组讨论”、“游戏”、“比赛”等,表面上学生活跃,场面热闹,而这只是少数学生在游戏,多数学生在看,活动的目的、作用,得出什么结果、有什么发现等,学生不知,形式地按着教师讲的、安排的作罢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思维的含量不高,教师对教授的知识与创设的互动情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有这么一段“找规律”教学活动片段: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说话引出内容主题图。
师:同桌合作,仔细观察图,你们发现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
生1:(观察后回答)发现图上有彩旗。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排列。
师:真聪明。还有谁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灯笼。是粉红、蓝,粉红、蓝的排列。
师:观察得真认真。还有谁发现了什么?
生3:我发现有同学围成一个圈。有高,有矮,有拍手,有唱歌。
师:(提示)这是男,下边是?
生齐说:是女,是按男女、男女排列。
师:刚才这些排列就是按规律排列起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课题。
师:(出示四面按红黄、红黄排列的小旗)有规律吗?
生:有。是按红黄、红黄排列。
师:指向最后一面黄旗,问它后面应是什么旗?
生:是红旗,再后是黄旗。
师用同方法出示灯笼和花等。
这段教学片段,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把握不准教学与所授知识“怎样引导发现规律,什么是规律”的关键,而浮动于“一个(或一组)按一定要求重复出现”规律表面形式中。
2.互动流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问一答。课堂中的“问”和“答”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主要方式。“问”要准确,有启发性,激发探索。“答”语言要流畅,表述清楚明了。简单的泛泛而问,只能产生无须思考低效的答、解,这在无形地消减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激情。学生的求知欲,来自于对问题的兴趣、冲动,这种亢奋激发学生积极去探究、去发现。下面是“单位换算,物品价格的表现形式”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你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吗?
生:元、角、分。
师:边出示边问“1元2角= 角”。
生:等于12角。
师:12角= 元 分。
生:等于1元2角。
师:边出示边问“3元8角= 角”。
生:等于38角。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3元就是30角,30角加上8角就是38角。
师:出示“瓶子1.2元”、“气球0.5元”等,问是“几元几角?”等。
这段教学罗列是学生跟着教师的问题排列简单的“一问一答”,学生在其中无须去探索、思考,更谈不上激情、冲动,课堂呆直。
3.互动限于教师预先备好的思路里。“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这道出了课前备课的重要性,然而我们老师往往就因此“定制”,“定”于教材、参考书、自己的认知,满足于主观编拟的教案,对“逆越”学生和突如其来的问题不知所措,而牵强附会地硬套,使本来活生的课堂、激情的火花葬于课前备好的思路里,课堂效率低下,师生关系失和。
4.互动泛于问题探索、思考的表象。课堂中,我们教师怕乱,拘谨于教材和参考答案,不敢大胆地创造和挖掘,按教材编排按部就班,给出的问题比较经验传统,思维拓展性不强,这表象的知识师生显得很轻松,场面热烈。但到高年级,知识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就不那样“生动有趣”,玩中学的成份相对减少,师生互动就显得枯燥乏味,慢慢的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减少,课堂留连于问题形式。如两位教师教《圆锥的体积》时,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
5.互动乏于情感、评价的投入和导向。新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场所,数学过程成了师生情感交流、沟通认识的过程。课堂中,我们教师常忽视学生在过程中倾注的情感,对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生生间的交流、明辨,对问题的态度、感知远超于教师的授予。过程中教师的时适导向显得更加深动、深刻。
二、误区引发的思考
1.正确理解“教学互动”内涵。教学互动顾名思义就是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师生、生生间的互助活动。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那么学生就是教学活动的主动者。教师课前要充分备好课,有目的适时地组织、指导、启发和参与教学,使教学互动具有效性,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去合作、交流和探究,使学习处于亢奋状态。只有不断地一次次有效性互动,才能构建学生知识的基石。
2.积极创设互动情境。数学课堂教学,教师积极创设一个有效的互动情境,一种平等的交流平台,可有效地转移和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促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拓展思维,掀起课堂教学的,也能使课堂生动和谐。互动情境的创设还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抓好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给予,在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情感态度,即建立在“三维度”能力上。
我在“倍数、约数”导入教学中,通过复习“有余
数、除不尽、除尽、整除”四道不同的除法算式,在质疑、互动中引出“倍数、约数”,再进行多层次的练习加以巩固,整个活动创设平等、和谐,学生学习积极,效果令人满意。
3.善于捕捉互动亮点,把握好互动时适性。
课堂教学的互动生成,靠教师机敏地把握好学生即时学习情境和认知需要,灵活地组织教学互动活动的开展。教师机智的一语点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如久雍顿开的泉水汩汩流淌。
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导出的“互动活动”教学环节,当学生为给出的不同物体:硬币、小三角形、回针、小正方形等测量数学课本一边得出的结果不同而议论纷纷时,一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测得结果不一样?”(测量:硬币用7枚,小三角形用4个,回针用5个,小正方形用15个)。教师紧抓住该生的问题,要学生讨论,得出:测量的标准不同,测得的结果自然不一。所以,测量需有一个标准——尺子,再在尺子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该生的问题就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问题,也是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能适时把握,并紧抓不放,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探索。
4.互动要充满爱心和信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自尊心,给予爱心和信任,它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源泉。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有诗道:“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触及内心迸发的力才是最强劲的力。教师在参与学习互动过程中,要善于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在肯定学生取得成绩同时,耐心地启发、引导、质疑,让学生带着教师的“信任”去进一步地探索、去发现,在成功中享受喜悦,感受学习的快乐。
苏路熙书中对近代温州地方的英语译名十分美妙:温州,“南方之城”(City.Of—The—South);乐清,“清乐之城”(City-Of—Clear—Music);瑞安,“祥和之城(city•Of—AuspiCiOHS-Peace)。从清朝的温州城坊图和书中的老照片来看,近代温、I''''I城区的确是“一渠一坊,舟楫毕达”,因此苏誉之为“中国的威尼斯”。但在江南美丽水乡的背后,温州的卫生状况并不十分乐观。苏路熙写道:“这里的人们对公共卫生一无所知,排水系统根本不存在,污水只能排进运河。”[1在狭窄拥挤的街道,粪池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臭味。因此,“像霍乱和痢疾等流行疾病在温州肆虐,几乎每年都会死很多人。”_1]当时,温州人把天花称作“大客人”(BigGuest),麻疹称作“小客人”(LittleGuest)。苏路熙这样感慨道:“我曾想统计一下见过的人会有多少长着麻子脸,但在我统计到几十个的时候就放弃了,多得实在数不清啊!”I1不过,得过天花的妇女在婚配时很受欢迎,因为她们可以保证以后不会再得。当时人们认为,得天花要外出,而得麻疹须呆在家里。霍乱通常发生在每年的9月和10月,当时就连在温的外国人也对此谈虎色变。苏路熙记录道:“许多棺材从受感染的院子里抬出,隔壁邻居都说道,‘外国人都快死光了’。”_1据书中记载,190年9月到10月之间,霍乱使温州城区六千人丧生,农村两万人死亡。当时人们对于这些疾病的防治还比较困难,因此采取了一些迷信的办法。他们认为疾病是恶魔缠身所致,因此要靠作法来解除。
苏路熙在书中记录了当时人们祛除病魔的三种方法:其一,病者家属先去寺庙问神,由法师作法获知病人丢失的魂灵是被住在哪座庙宇后面山洞的魔鬼掠去。接着,亲属一边念着咒语,一边摊开病者的衣服对着洞口哭喊“回来!回来!”。待到魂灵被召回,他们便合上衣服,将其藏在自己身上,打开伞护送魂灵并一路说话给予抚慰。回到家后,紧闭门窗,把衣服盖在病者身上,这样失去的魂灵便重回体内,病人就会痊愈。如果病情有加重的话,他们会认为是找错了庙,这样的求神仪式就会不断重复下去。其二,病人家属会半夜起床,将所有吃的东西放在屋外,然后关上门窗来到街上大声哭喊,以期把病魔吓走。其三,霍乱和伤寒被认为是最邪恶的魔鬼,在霍乱来袭的季节,人们主要通过“送船”仪式来驱魔。当城里有人得霍乱而亡时,人们就会募捐造船。不过大船除了龙骨是竹子外,其余部分都由纸制成,船上也摆满了纸做的各种供品。在人死后的头七天,船停放在一座寺庙里,其他庙宇的神像被请出,抬着经过它们庇护的街巷,最后送到停船的庙里,整个仪式十分隆重。七天过后的一个夜晚,人们排成长队将大船护送到城外。在瓯江岸边,人们对着船喊道,这里太穷了,快到下游去吧,那里的城市很富饶会使你享福的。之后,船被划到下游的一个山脚下烧掉,然后人们灭掉灯笼,以防恶魔会跟着潜回城内。进城后,城门立即关闭,人们重新点亮灯笼回家,暗自庆贺魔鬼已远离了这座城池。近代温H的医疗条件也十分有限。据书中所载,苏慧廉和苏路熙在他们女儿和儿子快要出生时都只能乘船一路颠簸地赶往宁波,其中儿子还降生在船上,所以取小名为“海生”。
他们女儿天花疫苗的接种是由瓯海关的英国职员靠业余之手来完成的,而苏慧廉只能通过他的女儿来接种,但却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之后一周苏的嘴唇无法动弹,他的妻子甚至担心他会丧失那只接种的手臂。当然,在一些疾病上中医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比如一次苏的女儿得了一种皮肤病,一位美国医生开药毫无效果,然而感染了相同疾病的邻居小孩服了中药便治愈了,苏路熙赶紧叫人去买。“真是药到病除(Itcame,itconquered)”,苏后来这样感慨道。她想不到“治愈中国小孩的中药在白皮肤的外国小孩身上也起到了相同的效果。”
2西医的传入和医院的创建
西医在近代温州的传入和医院的创建与基督教在温州的传播关系密切。自《中英烟台条约》温州开埠以来,一批外国传教士来到温州,来自英国循道公会的苏慧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苏慧廉在书中坦承,温州的医疗工作始于他这个不远万里,对医学不甚通晓的年轻传教士。在传教初期,由于当时紧张的中外关系和地域原因,温州仇洋排外的心态十分明显,比如苏路熙到达温外f之前就发生了“甲申教案”,烧毁了几乎所有外国人的住所。另外当时温州的上层阶级信奉儒教和地方神,大多抵制基督教,因此苏慧廉等传教的对象开始都是面向乞丐、农民和鸦片抽食者等贫苦人群。苏慧廉采取了许多有效的传教策略,其中西医治病和创办医院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离开英国之前苏慧廉便依照顺势疗法,物以类治行医原则准备了一大箱的药剂,这种疗法后来在他治病过程中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他曾尝试做过两次外科小手术,一次是拔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牙也没拔掉;另一次是睑内翻,手术的过程也很紧张。苏慧廉经常去偏僻的农村传教布道,背上总是背着他的医药箱子。在布道结束后,他总会给穷人看病,这为他在农村发展传教人员和建立教堂打开了局面。当时在温州,抽食鸦片者十分普遍,瘾君子者痛苦不堪。由于抽吸鸦片与基督教义不符,苏于1886年期间在教堂旁设立了鸦片收容所。苏使用奎宁和热敷等法为收容病人减轻病痛,这使他的名声远扬。
1891年,海和德(J•W•Heywood)来温协助苏传教。海牧师曾在曼切斯特医院接受过六个月医疗课程培训,苏便将医疗工作转托给他,同时还有瓯海关的J•H•Lowry医生志愿来帮忙。书中记载,海牧师除了给患者治病,有时还资助病人回家的路费。他曾治疗过的一个麻风病人,有所好转,但是当时对于麻风病的治愈还很困难。海牧师在城西教堂旁临时建立了一个诊所,但是住院病人只能住在苏慧廉鸦片收容所的一两个房间里。在鸦片收容所改为诊所后,看病人数日益增多,为了能解决偏远地区的病患,苏慧廉希望他们一些人能来温州城区接受几个月的常规医药和手术培训。形势的发展使得温州迫切需要专业的医生。在1893年末,霍厚福医生(Dr.AlfredHogg)来到温州,专门负责医疗工作,由于看病人多,异常拥挤,另建医院迫在眉睫。在苏慧廉的好友A•J•Walkden推荐下,约翰•定理(JohnDingleY)决定资助医院的筹建,1897年定理医院建成,霍厚福担任院长。书中记载:“土地购买后,修建了能够容纳1t,男性和10t,女性并带有外屋、厨房、门房等附属设施的病房。由于主要是在门诊治疗,因此也建立了宽敞的门诊所、礼拜堂或者候诊室。”l1903年医学博士鲍理茂医生(Dr.P1ummer)来温,并于1904年接替霍厚福担任院长。之后病房增加了一倍以上,连地下室都安置了病床,女性患者不得不被移到别处为男性患者腾出空位。在定理医院使用了九年之后,约翰•定理的朋友,曾经修建过宁波华美医院的亨利•白累德(HenryBlyth)决定出资修建新的医院。1905年,白累德捐资1650英镑建造的医院完工。
医院由英国人G•E•Bolshaw设计,风格沿袭伦敦著名的盖斯医院(Guy’SHospita1)。新医院可以容纳150张病床,附属设施完备,后不久改为白累德医院。阳这所医院就是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苏慧廉在完成《一个传教使团在中国》一书时白累德医院即将交付使用。白累德医院于1906年开业,直到1953年由温州市人民政府接办止,经营47年,门诊病人约达三百万人次,为温州培养了一大批西医医务人员。通过对苏慧廉夫妇文献的细读,我们可以厘清近代温州西医传入和医院建立的基本轨迹:①1883年苏慧廉开始传教治病;②1886年鸦片收容所建立;③1891年海和德开始诊所治病;④1893年霍厚福开始专职诊治;⑤1897年定理医院建立,霍厚福任院长;⑥1904年医学博士鲍理茂接任院长;⑦1906年白累德医院建立,鲍理茂继任院长。关于定理医院的运作和治病救人,苏慧廉在书中也有详细的记载。定理医院每年有1万多病人看病,700多住院病人,400多个手术。其中1905年,看病人数达到11630人,5740人在医院附属的药店买药,有740位住院病人。这样自定理医院建立9年以来,门诊病人多达t万人次,住院病人超过四千人次。鲍理茂医生一年中有九个月需要每天指导1O个左右的温州学生和助手,医务工作十分繁忙。医院除了每年由教会提供的1O0英镑资金外主要通过自身的经营来维持。每天,病人先在医院门房处领取一块竹签,上面写着自己的号,每个号大约花费3O个铜板。病人大多早上7点便来排队,到了9点医院已经人满为患。医生到了后,先是由他的学生分发圣歌传单和看病指南小册子。
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讨论: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为什么?②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
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
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
②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
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想像过程(板书):
街灯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讨论时老师可以通过提示帮助学生,如讨论为什么要对传统的神话故事情节加以改动时,可让学生想,神话中的牛郎织女被分隔天河两岸不得相聚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王母娘娘为什么硬要拆散他们?王母娘娘象征的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结合小组代表的发
言,教师可以明确:
a.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b.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c.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另外,在讨论中也可以穿插介绍一下郭沫若的生平及1921年前后的时代背景,但是要简略,不能涉及得过多过深。
②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诗歌,注意声音不要太高,语气舒缓,要带出轻松神往之意。
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①引导学生讨论: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为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以上内容,学生讨论时可能说不全面,教师可以提示,要帮助学生明白产生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②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
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说,如,a.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d.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不要对学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么理论化,学生能结合诗歌把体会说出来就行了。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小结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布置作业
①背诵这首诗,会默写。
②发挥想像,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要注意具体情节的描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静夜》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与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们再面对月光淡淡的《静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产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可配背景音乐:钢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读节奏、重音。
学生边听边注意老师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和语气的轻松舒缓。
②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集体朗读。
探究学习
①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
a.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b.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c.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d.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
a.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像。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b.第二小节开头的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叫咱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像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像着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c.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d.第4小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如喜欢第二小节的诗句“天河何处”,则可以抓住诗人跳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飞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欢后两句的则又可以把思维转换到想像的角度,为什么流珠?喜极而泣?伤心落泪?抑或无穷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②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a.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轻柔地、舒缓地、带点神秘味的反复朗读最后两句,再讨论翻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想像世界。可让学生对鲛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选择《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话加以描绘。
这个练习也属于开放性的,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说,互相补充,培养学生联想与想像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总结课文
①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②教师小结。
“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启示我们,多关注身边的生活,热爱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
布置作业
①熟练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②想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