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灯笼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仔细研读了陈伟骏老师的教学案例,笔者认为,这节课的教学与“新课标”倡导的诸多理念不谋而合,而且这种统一是自然的对接,而非形式的外显。这是一节教师精心准备的好课,也是一节广受学生欢迎的好课。
1.可取之处
(1)因地制宜,有效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
新课程实施以来,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既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也是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的有力保障。陈老师以来自民间的“侗乡稻草龙”为切入点,将相关资料进行有机整合,提炼了稻草龙的特征、稻草龙的制作方法等若干知识点,并通过讲授稻草龙的文化历史,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进而引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关注细节,成就一节厚重的美术课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陈老师对细节的关注贯穿始终。从口诀导入、视频播放、造型分析、制作引导、鼓励创新、展示体验到拓展延伸等环节,都体现出教师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如,导入环节采用猜谜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导入后的小结适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而稻草龙的视频画面展现了生动的舞龙场景。此外,如何引导学生完成稻草龙的制作是比较难处理的,教师却有收有放,张弛有度……在教师的努力下,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到位的细节处理,打造了一节高质量的美术课。
(3)抓住本质,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面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教师通常会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制作或设计上,而陈老师在处理好工艺制作的基础上,要求并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创新,“编制出有创意的龙头造型”,这种理念在展示环节得以延续。而“说一说作品的独特创意之处”,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目标。
2.商榷之处
通过阅读本课教学案例文本,笔者认为,本课不管是教学资源,还是师生的教和学生的活动,都是相当丰富的,但是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应该不会太从容。因此,教师对本课的设计还需适当地进行“瘦身”。举一小例,拓展环节的替换材料的研究可以删除,其实,突出稻草本身的价值、合理利用身边可用的“废旧”物的价值,就足以启发学生去主动关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并为我所用了。
点评二(张敏玉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丰士中心小学)
《侗乡稻草龙》一课对于沈阳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因为该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而我们中国人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教师以侗族稻草龙的文化内涵和编制方法的学习为抓手,突破了地域限制和时空阻隔,促进南北两地“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具有学习价值。
1.可取之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侗族稻草龙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会简单的编制方法,尝试运用不同的编制方法进行创意造型,教师借助图片、文字、实物和微视频搭建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在感知、理解和创作视觉形象的过程中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师多次运用微视频来帮助学生逐层攀登:第一次在文化学习时,通过微视频展示了侗族民间艺人舞龙的场景,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了侗族龙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习兴趣;第二次在方法初学时,播放了演示基本编制方法的视频,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借鉴;第三次在自主尝试时,再次播放上述视频,巩固强化,同时也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第四次在创意探究时,播放演示创意编制方法的视频,拓展学生思维,突破学习难点;第五次在自主创作时,再次播放上述视频,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降低了学习难度。这种阶梯式的设置,就如建筑中的“脚手架”,前一次的学习是后一次学习的基础,后一次学习是前一次学习的深化,帮助学生一步步走进视觉形象,达成目标。
2.商榷之处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师运用糯谷草这一新颖的制作媒材,引导学生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教师十分关注编制方法的学习,但是对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激发得不够。
如何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呢?笔者认为想象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师生合作完成创意编制、明确创意步骤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想象:这是一条怎样的龙?它正在干什么?如果这是一条腾空而起、直入云霄、吼声如雷鸣般的威武的龙,你准备设计怎样的造型?如果这是一条正在嬉戏玩闹的龙宝宝,你又准备如何设计呢?……当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作品创作中时,就会赋予稻草龙充盈的生命力,会为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创造良好的契机,这可能比案例中“导入新课”环节的直白说教效果更好。
本课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凸显,但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果教师能遵循著名教育家怀特海的论断—一“学习是由浪漫、精确和概括这三种显著的特征构成的有节律的循环”——来进行开放的任务设计,让学习起始阶段的重心“落在自由而不是其他,只有如此,儿童才可能实现自己的观察和自己的行动”。如感受侗族稻草龙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小组合作,上网查找资料,并用PPT的形式介绍侗族的概况、稻草龙的历史和工艺制作的特点;课堂上先进行小组交流,让学习在“自由和浪漫”中快乐前行,教师再进行总结、提升,让学习向“精确和概括”迈进。如编制方法的学习,教师为每组提供几个运用不同编制方法编制的龙头,然后布置任务:先拆一拆,再组一组,你学会了吗?这里教师将基本编制方法和创意编制方法的学习合并成一个环节,通过搭建任务单式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联系旧知,自主吸纳、自主建构,用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实现新的跨越。
点评三(蒋春燕江苏省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
陈老师执教的《侗乡稻草龙》一课,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领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技法;基于学情的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层层推进的环节,不仅把学生领进门,更引导他们走向深入。
1.本课亮点
(1)关注学情,有效引导
由于沈阳的学生没有接触过侗族稻草龙,对制作材料和编制工艺不熟悉,陈老师关注到了这一点,基于学情开展教学,用稻草龙特有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到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尤其是陈老师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引人人胜的表述、简洁凝练的讲析、适时有效的点拨,感染着学生的情绪、激荡着学生的思维、启迪着学生的心灵,带领学生在稻草龙的世界里探索知识、体验技法。教师时刻关注学情,并给予有效的反馈,体现了较高的教学机智。学生在老师智慧的推动下奋力前行,勇于表达,积极思考,勤于表现。
(2)技法指导,半扶半放
美术的“术”是学科的根,是学科价值的最大体现。陈老师在执教时能聚焦于“稻草龙是怎样编制的”这一点上,着手于指导的有效性,关注于学生技能的习得。这一课难就难在学生没有相关的稻草龙的知识积累和技能积累,因而教师在指导技法时,能在重点分析学情、重视讲解技法的基础上,用半扶半放的教学形式,既教给学生编制的方法,又讲清操作的步骤。他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优势,将自己的演示拍成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演示媒体既有动态的操作过程,也有静态的图片解析,使学生能按照自身学习需求,在关键处、要点处反复观摩和练习,最终掌握技法难点。
上这一类手工制作的技法课,具有相当的难度,教师往往会采用示范式、讲授式的灌输型教学方法。难能可贵的是,陈老师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不是一味地传授,而是引导学生大胆地发现、大胆地探究,将接受式学习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比如,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孩子们自然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指导时,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带着思考、带着探索的需求去看、去听、去学。
(3)活动设计,层层推进
该课设计了“猜谜语”“析造型”“学方法”“求创新”等学习活动,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路径逐渐深入,有导向、有台阶、有抓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带着兴趣,由易到难地探索新知,既学有所乐,更学有所得。当学生制作龙头遇到障碍时,教师就适时地降低难度、分解步骤;当学生都能掌握技法时,就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最后,学生都能运用稻草龙的编制技法进行快乐体验。活动的设计,层层推进,很好地体现了“体用结合”的理念,即学习技法最终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业。
2.商榷之处
笔者也提出一点疑问与陈老师商榷:美术课的时间非常宝贵,既有老师讲课,又有学生创作,还有师生一起展评作品,因此,教师要思考如何处理好各环节的时间。这节课,教师在前面的教学环节所费时间较多,导致后来学生体验、评价作品的时间有些紧张,未能充分展开。笔者建议两点:第一要把握“前紧后松”的原则,越到后面越要充分展开,留足学生制作和评价的时间,这是将学习内化的一个重要过程;第二要围绕教学目标,处理好教学节奏的“轻重缓急”,有的环节一笔带过,有的重要环节要浓墨重彩,进行强调,在学生心中留下痕迹。
点评四(向衍湖南省汨罗市第一中学)
首先,我要为《侗乡稻草龙》这节课点个赞。陈老师以敏锐的眼光,因地制宜地将稻草引入美术课堂,创造性地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美术课。在当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资源短缺、学生视野不太开阔、各种美术学具配备还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充分利用当地美术教学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既能让学生倍感亲切,又能使教学行之有效,值得大力提倡和发扬。
本课教学严谨、沉稳,教学目标落实得很好,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谜语导入后,教师介绍了“龙”这个中华民族的图腾的文化内涵,不但注重了美术知识的学习,更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民族自豪感。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处理好掌握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精神的关系,以及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
陈老师从桂林到沈阳为毫无准备的学生授课,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稻草龙龙头的手工制作任务,很不容易。为了使教学更加高效,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课前准备还可以再充分些。教师可以编制几个龙头的上领、下颌,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既可以触摸实物,了解其造型、大小比例关系,又可以拆开,分解其制作步骤,使教学更为直观。
2.在学生学习编制的过程中,如果能让小组成员的分工更明确,将龙头的上颌、下颌、龙眼、龙舌和龙角等各个部位的制作分配到个人,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更高,组装时间会更充分,展示体验和拓展延伸阶段的课堂可调控范围也会更大。
3.课堂小结环节,教师送给学生一副对联,但对仗不太工整。笔者建议这样来结束本课:“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天涯何处无芳草,艺术创造出真龙。请同学们记住句子末尾的两个字——草、龙,也记住今天这节课,在今后的日子里,奋发图强,报效祖国,让中华民族这条巨龙永远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点评五(沈立鲲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八小学)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着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围绕着侗族稻草龙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1.本课亮点
(1)民族文化情境浓厚
“新课标”提倡教师合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新课程。陈老师把侗乡极具民族特色的稻草龙作为课程载体,将龙文化、稻草龙实物、图片、视频资料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营造出极其浓厚的民族文化情境。
(2)“土”味十足
本课充满了质朴、原生态的美感,让人充满了好奇和期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的稻草龙图片、视频和实物也都“土”昧十足,引人人胜。用侗乡土生土长的糯谷草作为学习材料,让学生感到新奇,充满了学习兴趣。这些“土”味为本课赋予了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2.值得商榷之处
(1)导入新课环节和课堂延伸环节用时过长,内容过多。简单的谜语导入有点勉强,七年级学生应该很容易知道谜底是“龙”,如果用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法也未尝不可。另外,课堂的延伸和小结安排的内容过多,可以更加简洁。
(2)龙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图腾文化,在各种版本的小学美术、语文教科书中都有关于龙的课程,对龙的特征和文化有较为详细的描述。比如在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中国龙》一课中,对龙的形成、发展、特征、文化,以及有关龙的活动等内容都有涉及。各地的中学生应该对龙的基本知识和文化都有所了解,教师在课中可不作赘述。
(3)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不充分。七年级学生经历了小学美术学习阶段的学习,应该具备了一定的制作能力。笔者上网搜索有关稻草龙的资料,发现很多地方都开展过类似的课程,既有中学的、也有小学的,甚至幼儿园都有过制作稻草龙的实例。比如,无锡教育网上的“胡埭中心幼儿园:传承传统手艺——稻草龙”,就是介绍该园教师通过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制作简单的稻草龙头,让孩子们体验编制、捆扎的过程。由此可见,本课的难点不是掌握稻草龙的编制和捆扎技术,而是对稻草龙头的创意和装饰。教师可以先制作出几种不同的稻草龙头,让学生分小组,通过自主拆开、组合的方式探究折法和捆法等,对于龙头装饰的多样性也可以探究。教师还可以选一些制作相对简单但有创意的稻草龙头作品,以降低学习难度,扩充学习广度,增强学生制作的兴趣和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本课安排了舞龙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但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制作的结果和场地来看,都不具备舞龙的条件,活动安排得有点牵强。如果在评价环节设置不同奖项,从创意、做工、装饰等方面设奖,也是实现有效评价的方法。
(5)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提到学生“显得拘谨”“有些缺乏自信”,这就要求教师在调动学生情绪和对课堂的掌控上还要多留意方法和策略。
点评六(黄思法安徽省亳州市丹华小学)
读完本课教学案例,笔者认为,陈老师既注重对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挖掘,也注重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现谈一谈个人的几点感受。
1.可取之处
(1)以地方民间艺术资源为载体,开发校本美术课程
陈老师对“新课标”理念的把握和理解很深、很透,他立足于地方美术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校本美术课程,以侗族人创造的稻草龙为课程载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启发性。
(2)注重整体把握,以点带面,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指导和训练
陈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稻草龙的整体造型,了解其基本结构与特点,然后通过分析、讲解、示范,传授编制方法。稻草龙编制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对比分析,又从局部回到整体,再引导学生从整体回到龙头局部的基本编制方法的学习。通过整体把握,以点带面地学习了捆、折、扳、抽、拉、剪等稻草龙基本的编制手法,达到了掌握方法、运用方法、自主练习创作作品的目标。
2.有待改进之处
(1)教师展示的单独龙头造型在精美程度上的不足影响了学生的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中国早期的龙的图腾图案,如帛画、汉画像石上龙的造型等启发学生,向学生介绍:早期的龙的造型十分简洁,但是龙的特征十分明显,所谓简单中见精神,简单的造型也能突出龙的造型特点和精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此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龙的造型的创新表现上的指导还略显不足
创新表现是本课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也被教师确定为教学难点之一。从学生作品展示结果来看,作品创意还有欠缺。本课在学习编制龙头的过程中,把上下颌合并成龙头雏形的基本造型之后,将龙头的进一步编制作为创意制作指导环节,这是一个完整的稻草龙头制作步骤中间的一环。在这一环节里,老师没有向学生提出创新点在哪里。教师在这里应该明确提出运用夸张、变形、综合材料添加等方法进行创意制作,创意的制作点就在龙的眼睛、龙须、龙角、龙舌等多处。
点评七(何军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1.可取之处
(1)本课精心“嫁接”当地独特的“稻草龙”美术资源,使其成为学生美术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不亦乐乎地“畅游”其中,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从制作材料来看,稻草作为龙造型的载体,既古朴又新颖,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两者的巧妙结合,体现出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古朴、原始、传统、精神、民族、创意、生产、生活”等文化元素,也与“新课标”中倡导的“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相契合,这一做法值得不同地区的一线教师借鉴和学习。
(2)人文渗透“润物细无声”。稻谷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之一,古人在实用的基础上,制作出“稻草龙”在田间地头舞动,认为这样可以驱走虫害,带来丰收。而今,稻草龙主要用于祈福和节日庆典上的表演。教师这样的介绍能让学生了解稻草功能的转变过程,这是一种文化的熏陶。
(3)分层的教学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从民间的稻草龙到七年级美术课堂中的稻草龙,二者之间落差较大,主要体现在制作者的年龄、经验有差异,课堂中稻草龙制作的时间、作品的大小都受限制,因而制作技术需删繁就简。陈老师从龙头基本形的制作到龙头的创意加工,降低难度,分层落实教学技能,完成了将稻草变成“龙”的变废为宝的转变,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了制作稻草龙的技能,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发展成长。
2.值得商榷之处
(1)导入环节,学生因缺少事先的准备,猜谜不够顺利。教师对龙文化的介绍不够到位,未能完全达到“调动学生情绪”的预期效果。紧接着,教师进行的德育渗透也略显生硬。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做相关资料的收集准备工作,如,收集龙的图片、龙的传说、龙的信仰、龙的精神象征意义等,课上用自己的话介绍。这样,学生对龙文化的内涵会了解得更透彻。
(2)拓展延伸环节,教师请学生思考哪些材料可以替代稻草,意图是让学生寻找其他材料来学习稻草龙的编制。笔者认为大可不必,因为本课的教学是基于地方特色的材料利用,稻草与“龙”之间有着生活上的必然联系。侗乡人是根据稻草材料来定“龙”的造型以及制作技法(折、捆等)的。如果换—个城市或地区,人们可能会选择其他材料和技法,做个不同类型的作品。因而在这个环节,教师应强调的是在生活中,哪些材料简便易得,由此可以生发出“龙”的造型创意,而不是“按图索骥”,寻找替代草的材料。培养学生根植于身边的日常生活,依据意图选材料,依据材料定造型,依据材料定创意,依据材料定技法,才能更加突出“设计·应用”课的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
点评八(周春晖山东省济南市第二十中学)
陈老师的《侗乡稻草龙》一课令我耳目一新,认真品读案例文本之后感受颇深,现谈一下个人看法,盼望同仁们交流指正。
1.本课亮点
(1)本课充分发掘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引导学生感受侗族稻草龙文化的内涵,同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足见陈老师在平日教学中的用心和勤奋。
(2)以谜语导入,既能在—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巧妙通过谜语的谜面简单明确地讲出本课中心形象“龙”的造型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事半功倍。
(3)让学生初步掌握稻草龙的编制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对稻草这种制作材料比较陌生,陈老师采用课件出示视频与现场分步骤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看得明白,易于掌握,作业效果良好。
2.值得商榷之处
(1)导入环节过长
在本课开始9分钟后,教师才板书课题,明确学习任务,导入时间过长。导入环节的内容应简单、有趣,能很快切入主题,让学生及早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提升课堂效率,为接下来的学习争取时间。
(2)有的环节略显凌乱
陈老师在向学生展示稻草龙的图片时告诉学生,稻草龙的制作材料就是摆放在学生桌上的糯米草。望着桌上的材料,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正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触摸、分析稻草特性,自主讨论总结制作方法的好时机。而陈老师却错过了这个时机:他话锋一转,讲起了龙的结构,包括龙头、龙身和龙尾;还讲了龙头的结构,包括眼、角、须、嘴等;然后再转回来,直接灌输制作方法。这样不但费力,而且很明显,学生刚被激发的求知热情也已经被打断,继而消退了。
(3)评价语言单一,缺乏激励性和指导性
陈老师在展示学生完成的稻草龙作品时只用了“很不错”来评价,过于简单笼统。教师应该在肯定学生作品的优点之后,对作品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去思考和完善。笔者建议采用“自评一互评一师评”的评价方法。
(4)草草结束,没有拓展和要求
一节课的总结、拓展部分无疑是这节课知识的提炼和延伸,以及对学生继续深入了解、探索本课知识的一个方向性的指导。而陈老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只是提示学生下课后要对龙头的编制方法多加练习,以一句话草草结束,更没有什么拓展,给人一种没有把握好课堂时间的感觉。
此外,笔者认为,本课的作业练习也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创新,学生完全只是在教师的讲授下完成作业。教师是不是可以用更有指导性的语言启发学生去发现和探索呢?
点评九(李燕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侗乡稻草龙》是一节很成功的“设计·应用”课,体现出“新课标”对“设计·应用”课型的要求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1.本课亮点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教学中,教师能让学生的兴趣始终集中在“龙”身上,运用愉快教学法,如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2)教师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环节,先后运用了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对“龙”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通过看视频、教师示范展示、学生动手实践等讨论解决难点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效果有目共睹。
(3)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稻草龙的编制艺术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陈教师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实现了有效教学。
(4)课堂采用了“互助互动”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分工制作稻草龙,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学习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这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2.建议之处
(1)要让学生在美术课上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动、好问、好说的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如果本课设置小组问答或制作竞赛等环节,使各个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能更大程度地促进组内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抓住重点与难点,展开“互助互动”。例如,在动手编制稻草龙环节,小组学生都可以动手体验,在扳下颌、捆龙头,加龙眼、龙须、龙角、龙舌时,小组成员可以讨论如何做得更好,最后每组选出最佳作品展示,有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3)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点评十(陈娟娟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可取之处
(1)校本引领,文化推广
本课既是一节手工制作课,又是一节传统文化的推介课。教师不但引导学生学习了侗族稻草龙的编制方法,还介绍了稻草龙的艺术表现形式,突出其视觉传达的艺术语言,探析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2)谜语接龙,着重教学
老师以谜语形式激趣教学,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并引出本课教学的主题—一“龙”的造型特征,继而引出龙的精神。接下来的教师介绍让学生了解稻草龙的结构特征。通过教师浓缩提炼做成的稻草龙实物的展示,引出本节课着重学习编制最能体现龙的特征的部分—一龙头。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教师可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他有序降低了稻草龙的制作难度,让制作技术的学习可以在课堂中实现,让学生获得更多体验,提升了学习乐趣。
(3)巧用媒体,直观形象
本课巧妙运用编制手法的学习与应用的演示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编制手法,和每次增添稻草的根数的变化,从而为接下来的学生小组合作按步骤编制打好基础。龙头的创意性编制方法视频,引导学生有创意地完成本课的制作要求,让龙头的造型更加美观。在学生制作时,教师循环播放创意编制方法演示视频,巡视指导,降低了编制难度。
(4)立德树人,学科育人
本课始终贯穿着一条人文线,在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下,有机渗透了立德树人教育。教师对龙文化的介绍,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等,无不激发起学生学习与创作的激情,美育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商榷之处
刑事裁定书
(2000)内刑终字第333号
原公诉机关 乌海市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 曹海生(别名曹飞),男,现年24岁,1977年8月21日出生,汉族,内蒙古杭锦后旗人,文盲,捕前租住乌海市海勃湾区117队家属房,系厨师。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辩护人 王国胜,内蒙古民胜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人 李海龙,男,现年25岁(1975年1月2日出生),满族,辽宁省丹东市人,小学文化,捕前住内蒙古多伦县福寿街42号,无职业。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原审被告人 孙玉柱,男,现年28岁(1972年2月26日出生),汉族,山东省昌乐县人,初中文化,捕前住乌海市海勃湾区市政公司家属房,无职业。1993年3月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原审被告人 李改成,男,现年23岁(1977年5月5日出生),汉族,陕西省榆林市人,捕前租住乌海市海勃湾区117队家属房,系厨师。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原审被告人 杨长顺(别名杨长安、杨长命、那申乌日塔),男,现年28岁(1971年12月15日出生),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捕前住乌海市海勃湾矿务局二完小南河槽边自建房,无职业。1992年1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零6个月。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原审被告人 秦金龙,男,1980年8月5日出生,汉族,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人,初中文化,捕前住陕西省府谷县,无职业。1998年5月8日因涉嫌交通肇事被刑事拘留,同日脱逃。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原审被告人 王勇,男,现年19岁,1980年9月11日出生,汉族,内蒙古杭锦后旗人,中技文化,捕前住乌海市海勃湾区海晶集团对面家属区,系个体司机,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原审被告人李云峰,男,现年23岁,1977年7月9日出生,汉族,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人,小学文化,捕前住乌拉特前旗,系厨师。因本案于2000年2月16日被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区分局刑事拘留,经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海勃湾区分局于同年2月25日执行逮捕,现在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羁押。
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乌海市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曹海生、李海龙、孙玉柱、李改成、杨长顺、秦金龙、王勇、李云峰犯抢劫罪,秦金龙犯交通肇事罪、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吴新华、孔志刚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案,于2000年8月18日作出乌法(2000)刑初字第9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曹海生对刑事部分判决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辩护人的意见,认为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认定,被告人曹海生于1999年8月18日被解除劳动教养后,到被告人王勇家开的“紫玉饭店”打工。同年9月5日,被告人孙玉柱被解除劳教,二人即相互勾结,于1999年12月28日曾实施抢劫。随后被告人杨长顺、李改成、李海龙亦陆续被解除劳教,自此,六被告人勾结在一起,先后在海勃湾矿务局、印刷厂、电业大楼、302市场、玻璃厂、农林技校、“渔人码头”、百纺集团及乌海市气象局、广电局、人民医院等地,多次实施抢劫犯罪。其中,被告人曹海生抢劫作案15起,抢劫数额7348.50元;被告人李海龙抢劫作案11起,抢劫数额4296.50元;被告人孙玉柱抢劫作案9起,抢劫数额3359元;被告人李改成抢劫作案6起,抢劫数额3934.50元;被告人杨长顺抢劫作案3起,抢劫数额1325元;被告人王勇抢劫作案2起,抢劫数额1288.50元。在此期间,被告人秦金龙、李云峰伙同被告人李改成、王勇在海勃湾矿务局四中东墙处抢劫作案1起,抢劫数额15元。另外,被告人秦金龙在1998年4月3日晚8时许,酒后驾驶1辆时风牌农用车,由西向东行驶至110国道667公里处,将对面骑自行车正常行走的孔飞撞死后逃逸,同年5月8日被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公安局刑事拘留,同日又脱逃。
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曹海生、李海龙、李改成、杨长顺在解除劳教,孙玉柱刑满释放后,均不思悔改,相互勾结在一起,并伙同被告人王勇、秦金龙、李云峰先后大肆进行抢劫犯罪活动,其行为均已构成抢劫犯罪,其中,被告人曹海生在抢劫作案中起主导作用,系主犯,应予依法严惩。被告人李海龙在解除劳教的当日便开始抢劫犯罪活动,且作案多起,犯罪气焰十分嚣张,本应依法严惩,被告人孙玉柱刑满释放不满五年又重新犯罪,系累犯,本应从重处罚,但其能揭发他人犯罪,有立功表现,可以从轻处罚。被告人李改成、杨长顺参与抢劫作案多次,又系劳教解教人员,本应从重处罚,念其系从犯,可从轻处罚。被告人秦金龙参与抢劫作案一起,系从犯,另犯交通肇事罪时不满18周岁,应从轻、减轻处罚。被告人王勇、李云峰参与抢劫犯罪,情节较轻,又系从犯,应从轻、减轻处罚。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吴新华要求被告人曹海生、孙玉柱赔偿其被打伤后的医疗费及经济损失的请求合法,予以支持。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孔志刚经合法传唤未到庭参与诉讼,按自动撤诉处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百一十六条、第十七条三款、第六十九条、第六十三条之规定,认定被告人曹海生犯抢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1000元;被告人李海龙犯抢劫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1000元;被告人孙玉柱犯抢劫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1000元;被告人李改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1000元;被告人杨长顺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被告人秦金龙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犯脱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1000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000元;被告人王勇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000元;被告人李云峰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1000元。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吴新华被打伤所花医疗费218.50元,经济损失87元,合计315.50元,经当庭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由被告人曹海生、孙玉柱各赔偿一半的协议有效,予以确认。
宣判后,被告人曹海生上诉提出的主要理由为:1.不是主犯,2.量刑重,不应判处死刑。曹海生的辩护人辩护意见为:被告人曹海生不能成为共同犯罪的主犯,量刑畸重。
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判决中列举了认定本案事实的证据有李峥等多名被害人的报案材料,被害人魏勇文、陈国庆等人的证言,现场勘查笔录、技术鉴定、物证及照片等证据证实。上列上诉人、被告人对乌海市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犯罪事实均供认不讳,且各被告人之间的供述相互印证。在本院审理中,上诉人曹海生及其辩护人均未提出新的证据。本院对一审判决书所列证据予以确认。本院经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对于上述人曹海生及其辩护人提出的曹海生不是主犯,量刑重的辩解和辩护意见,从审查确认的事实情节看,上诉人曹海生在一系列的抢劫作案中,是犯意的积极主张者和主要使用暴力实施抢劫者,抢得赃款且多由其支配并给同案人员均分,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确系主犯,且其在抢劫中多次使用暴力,情节特别恶劣,社会危害性大,应予依法严惩。上诉人曹海生及其辩护人提出的辩解和辩护意见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
本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上诉人曹海生,被告人李海龙、孙玉柱、李改成、杨长顺、秦金龙、王勇、李云峰犯抢劫罪、被告人秦金龙犯交通肇事罪、脱逃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四款、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百一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三款、第六十九条第一款、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曹海生的上诉,维持原判。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授权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本裁定即为核准以抢劫罪判处被告人曹海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抢劫罪判处被告人李海龙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裁定。
审判长 杨 文
审判员 何建全
审判员 孙 炜
全体教职工
活动目标:
1、邀请家长进校,参观校区环境,了解学校课程并预约相关课程。
2、通过本次活动,与家长相互添加微信,增进今后客户与学校之间的粘性。
3、回馈老学员,尽可能的发挥老学员影响力,老带新预约相关课程。
活动流程:
一、前台签到 负责人:前台教师 时间:9:00
高:(纸质签到) 李:添加微信更改备注名
签到流程:1、签到----留电-----2、加前台小手机微信-------3、()
二、中秋制作灯笼活动 执教教师: 配班教师: 时间:9:30
引导教师:徐老师 将幼儿带到开始灯笼制作 ()
教学准备:教案、教学PPT、中秋灯笼活动材料、桌椅。()
三、课程宣讲 主讲: 场地: 引导教师: 时间:9:30
1、引导家长进入405 ()
2、课程宣讲PPT ()
3、参观学校 ()
4、现场预约试听课程()
5、亲子合影留念()
四、前台再次确定预约课程 负责人:前台教师
五、活动结束后,查漏补缺,一一添加家长微信。 负责人:高老师、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