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早恋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早恋调查报告

第1篇

60后:最反对男性婚前有性 90后:最反对女性婚前失贞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西方思想的影响,“女性婚前应保持性纯洁”的观念正在减弱。而对于男性的观,则提上了调查问卷。 “男性应该保持结婚前性行为”这个观点,有61%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只有9.9%的市民认为男性可以不保持有婚前性纯洁,8%的人表示反对女性持有观。

60后的人在所有调查群体中,有39%的人反对男性婚前性行为,为比例最高。但从职业角度看,从事商业、服务行业的人不赞同男性拥有婚前观。

90后在女性观中,40%的人觉得需要坚持,是三代人群中,投票数最多的群体。80后对男、女性婚前性纯洁的支持率最低。从收入来看,以3000元分界,收入小于3000元的人群比大于3000元的人群,更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

结婚观

80后:夫妻满意度最低 70后:夫妻满意度最高离婚率高、草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吃苦,这是社会人士对80后的总结。而在这份报告中,80后却集体吼出了:“我们空虚,我们成天奔波,我们为结婚忙碌,我们却没有钱!”诸多调查中,80后夫妻满意度最低,他们在结婚前,需要太多准备。

80后作为结婚主力,“闪婚+闪离”早已给人留下草率的印象。其实,他们结婚更累。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80后表示,要结婚,有房子是前提。

于是,才出校门没多久,工作还未稳定的80后,开始日夜为票子、房子、车子奔波。多数80后青年都只能挣个首付,未来的日子已“卖身”给银行还贷。“穷忙族”成为80后自我解嘲的口号。

所以,80后夫妻在“夫妻关系满意度”调查中,只有38%的人觉得比较满意,是满意度最低的一个群体。72%的80后还觉得生活孤单,感觉生活痛苦、不快乐的80后则占68%,只有25%的80后觉得自己“运气好”。

评价自己的婚姻时,70后夫妻满意度最高,超过40%;60后则感觉生活很热闹、快乐。

结论:80后是最迷惘、最愤世的一代,如何引导90后一代不步80后的后尘,应是全社会都来关心的问题。 离婚观

90后、60后:多不赞同“感觉合不来就离婚”

80后、70后:离婚观倾向注重自身感觉

自私、网虫、早恋、、炫富……这是网络上众口一词对90后的评价。不过,“居民婚恋家庭观研究”调查报告却显示:咱们误读90后了,他们积极向上,离婚观保守,更赞成家庭利益比个人得失重要。

60%的90后不赞同“感觉合不来就离婚”的观点,60后持这种观点的人则只有5成。80后和70后的被访者意见比较一致,离婚观更倾向于注重自身的感觉。

90后被调查者们觉得,“家庭和谐比个人得失更重要”,占43%。90后普遍表示,“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 由于90后的人年龄最大者才22岁,并没有步入婚姻殿堂,多数只是与异性在交往,对待一些夫妻问题上存在理想化。“当夫妻利益和父母利益发生矛盾时,愿意牺牲夫妻利益”,80后的认同度最高。

家庭观

60后:多数不赞同“活得太苦不如不活”

70后:只有1/4的人感受到生活是在享受

60年后出生的人,最小的也已经迈入40多岁,最大的已经53岁。这部分人大多事业有成,家庭比较稳定。

“人生离不开享乐,活得太苦不如不活。”有42.4%的60后被访者表示不赞同这样的观点,大部分人依然具有革命性的奋斗精神。同时有30%的人表示赞同享乐观,说明被调查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更在意自己过得好不好,不希望自己过得太苦。

从不同的年龄段来看,在对待享乐主义的观点上,60后有将近30%的人表示十分赞同“活得太苦不如不活”,80后和90后紧跟其后,70后享受程度则最低,只有26.5%的人感受

到生活是在享受。

31%的60后觉得在最近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活得很有意义,家庭比较美满,生活是振奋人心的。此调查选项满意度较70后、80后、90后都高。

在支持享乐的同时,60后同时觉得,“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有26%的60后觉得,“如果政策允许,我就会多生一个孩子。”拥有兄弟姐妹的60后普遍表示,“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像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很孤单。”

四个年龄层画像

调查报告给四个年龄层分别“画像”。

90后:对待恋爱的目的看法更广泛,并不单单为了结婚;对与婚外情认同度最高;较其他年龄段来说更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

80后:80后较其他年龄段来说更不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80年后出生的人较其他年龄层的人来说,更感到孤独、迷茫,不快乐。

70后:对与婚外情的态度较为保守。

60后:在对待享乐主义的观点上比其他三个年龄层持更多的赞成意见,更反对男性的婚前性行为。

再生缘幸福婚恋网婚姻专家解读 90后被“前辈”误解社会上对90后的评价与报告结果截然相反,看上去好像是两个

第2篇

近日,成都第52中学公布了《“问题学生”调查报告》,通过对部分“问题学生”全面细致的调查,科学分析了导致“问题学生”的原因,其中家长啰唆取代了父母离异,成为“问题学生”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对象:教师吕红霞

问题之源 啰唆甚于离异

在成都52中的这份调查报告中,导致孩子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大因素。

负责此次调查的成都52中校长助理吕红霞说,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父母啰唆(46.85%)、学习压力大(40.56%)、网络环境的影响(28.67%)、个人贪玩(43.85%)是导致学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根据以往对‘问题学生’家庭的调查,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是造成孩子出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

对家长啰唆感到极度反感的,不只有“问题学生”,其他绝大多数中学生也表示不满。

吕红霞说:“我們做这个调查的目的是希望找出一些症结,让我們的家长、学校、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生这样说

调查对象:初中生

“啰唆不是病,哕唆起来真要命!”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初一学生黄瑞(化名)说,自己平时住校,但周末一回家,母亲就会不停地念叨:要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不要早恋;学习上有不懂的一定要多问老师;每天早上必须喝牛奶……“妈妈很爱我,但像这样的话至少说了几百遍,听得我耳朵都起了茧子。”黄瑞不满地说。

记者在对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树德中学光华校区、成都七中高新校区的初中生调查发现,早恋、考试、学习、饮食、服饰等话题,是初中家长最爱“哕唆”的。一些中学生受不了家长的这种“过分关心”,发帖在网上求助——怎么才能让家长不哕唆。在各大网站的论坛里,类似于这样的求助帖数不胜数。

家长那样说

调查对象:家长吴女士

对自己的啰唆,家长們意识到了吗?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对自己的哕唆毫无知觉,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爱和责任。少部分家长虽然意识到自己很哕唆,但认为“如今的孩子必须时刻敲打、时刻提醒”。

对于家长哕唆会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这样的结果,大多数家长表示不能接受。“这只是孩子們简单的理解,无非是希望家长能给他們更多的自由空间。”家长赵女士说,“谁想哕唆?”

家长們也面临生活和工作等压力,每天下班回到家中已非常疲惫,没事谁又愿意多说话?!

吴女士的儿子在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读初一,她是一个典型的“啰唆妈”。“儿子已经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又加上如今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很多,儿子还单纯,做家长的肯定操心,自然少不了对他的提醒。”吴女士把自己对儿子的哕唆总结为“强迫症”,一见到儿子,就要反复不停地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印象深刻。”

课堂内外青少年成长调查表——关于中学生的叛逆调查

1 你现在的年龄阶段?

A.90后 B.95后 C.00后

2 你的性别?

A.男 B.女 C.保密

3 你是住校还是走读?

A.住校 B.走读 C.全托

4 你的思想很赶潮流吗?

A.是的 B.不是 C.还可以

5 你对你的父母很反感吗?

A.是的 B.还可以 C.不反感

6 你认为你在哪方面和他們不和?

A.性格 B.金钱 C.自由

7 你认为自己是否有叛逆心理?

A.有 B.从来没有 C.以前有,现在没有 D.不清楚

8 你认为什么是造成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

A.社会 B.父母与家庭 C.学校与学习 D.同学与朋友

9 你是否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大人看?

A.是 B.否

10,你的叛逆表现在?

A.不理睬他們 B.什么事都和他們对着干 C.不回家

11 当你和别人意见不一样时,你通常会怎么样?

A.听取别人的意见 B.与别人重新协商 C.沉默,但心里不服气

D.认为他們故意与你作对,一定要他們听你的

12 一个星期以来,你大概有多少次跟你父母静下心来聊天?

A.一次都没有 B.两次 C.多次

13 当你感到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有困难的时候,你是如何处理的?

A.置之不理 B.有想过办法解决,但是解决不了 C.尽力解决问题,相处融洽

14 你有心事的时候,会主动向父母倾诉吗?

A.不会 B.经常 C.偶尔,视情况而定

15,面对你父母的教育,你的态度怎么样?

A.虚心听取,表示接受

B.不认真听父母说什么,坚持自己的想法

C.厌恶,并表示抗议

D.不耐烦,总觉得听不进去

16 当你知道自己有了叛逆心理的倾向时,你会采取下面哪种方法去克服?

A.找亲人、老师、朋友谈心,希望得到他們的帮助

B.找心理老师

第3篇

日前,郑州一家幼儿园向家长承诺孩子入园后“2 岁识字,3岁阅读,7岁读初中,15岁上大学”,同时开出了一年十万零一元的学费,保证培养出“神童”。还有更为惊人的是,该园创办人认为“头圆的孩子聪明,肯定能成神童”,所以该园只接收头圆的孩子,否则,给再多钱也不接收。但是,天价幼儿园就真的可以打造出智力超常的“神童”吗?头圆的孩子就一定聪明吗?如果真能如此的话,我想即使要20万元也有人愿意出的,毕竟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超群绝伦。但事实上收费的多少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更何况根据头形决定学生能否入园的做法根本就没有科学依据,是一个较为荒谬的做法,因为从医学来说,人的聪明与否与头形是没有直接联系的。那这所幼儿园如此高调出场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想,正如该园创办人所说:“办这个幼儿园就是要‘赚富人的钱’”。所以什么十万零一元的学费,什么“圆脑袋理论”,这些只不过是其精心谋划的噱头而已,以吸引众人眼球,最终目的只是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已。(张吟丰)

《牛郎织女》催生了小学生早恋?

在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落选新学期小学语文教材,教研员称新课本删去牛郎织女可能担心催生早恋。《牛郎织女》会使孩子早恋?也太敏感了吧!现在的孩子虽有早恋倾向,但这能怪民间故事吗?如今的网络、影视、报刊,哪一项没有诱发早恋的因素?我们总不能因噎废食吧。如果牛郎织女能催生早恋,那可以推算,这个故事流传了多少年,我们的祖辈就有多少年的早恋历史――何其荒唐!照此理论,格林童话也不能看了,什么王子公主的,有伤风化。退一步讲,就算担心早恋有理,难道不担心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吗?顾此失彼,孰轻孰重?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过西方的情人节而不过中国的七夕节?自家经典的不断扔掉,外来文化的不断入侵,弄得端午节还要来保护,真不知教材的删改者对此作何感想。在细枝末节上吹毛求疵,专家们也太低估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今精得跟猴一样的孩子会分不清神话与现实?不管怎样说,如此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都不该打着教改的旗号而被遗忘。如果非要认定它会催生早恋,干脆把课文都改成佛经好了,不仅可以防止早恋,还能杜绝一切坏习惯!(梁恕俭)

当今男子,三十难立?

最近的《中国社会婚恋调查报告》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女性眼中最理想的男性结婚年龄推迟至31岁,而女性的结婚机会从25岁起逐年递减……说实话,面对这份报告,我又喜又悲。喜的是,男性宜婚的推迟似乎符合我个人的判断,因为社会竞争越来越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许多男性在30岁之前大抵是没有“结婚资格”的;悲的是,这个宜婚年龄是“女性眼中最理想的”,而这一点,不仅说明年轻女性对男性成熟度的不信任,而且间接地,我也从中看到了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感正在不断强化。但在常识里,我们却早已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中国女性越来越倾向于寻找比她成熟很多的男性,而“大龄女青年找对象”的问题也越来越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为什么会这样?这份报告的内容是否已经足够说明当今中国社会男权倾向被逐步强化的“历史趋势”?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妇女是否再也无力或不愿去“撑起半边天”了呢?总之,如今是一个财富和资本开始说话的时代,女性眼里宜婚年龄的提升折射的不仅仅是她们对男性成熟度的重视,更能折射出的,是她们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务实”――少些公平,少些负担,不当“半边天”,那又如何?(侯宁)

第4篇

调研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是武汉大学各院系新生中的800名新生,调查内容涉及消费、心理、社交、学习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该报告是继全社会对“70后”、“80后”全面关注后,中国高校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较为权威的解读。

在被调查学生中,仅有10.9%的人热衷于标新立异的文字或者装扮,这与社会上流传的大部分“90后”喜欢使用“火星文”和“非主流装扮”的说法大相径庭。与前几届大学生相比,“90后”新生不仅对生活质量和品位有更高追求,还注重社交与审美。除此之外,他们的情感经历却超出人们的想像,这与父母、老师希望的“不问感情、多问学业”有些出入。

热爱读书、出手大方、电子产品不离左右

调查显示,在“90后”新生中,有62.3%的学生保持读书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涉猎范围超过“前辈”。在这些“90后”大学生中,每月消费主要用于购买书籍、文具等学习方面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5.6%;而每月主要消费在娱乐性支出、电子产品以及化妆服饰等方面的学生,比“80后”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分别为38.8%、22.8%和20.1%。其中,手机、电脑、相机等数码产品非常普及。“90后”新生中,91.9%的学生配有手机或小灵通,几乎实现“人手一机”,近七成学生拥有电脑,而购买了MP3、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的学生接近六成,甚至有8.1%的学生拥有汽车等奢侈消费品。

报告认为,这表明“90后”的大学生更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和自己的外在美,但其中娱乐性支出比例较高,也隐含着部分奢侈消费的成分。

此外,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烟酒消费的比例竟达5.4%。这一数据既表明“90后”的一代学生在社会监督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缺位,也反映了这一代大学新生比以往的大学生更早接触社会,体验了社会生活。但即使这样,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仍然比较传统。在被调查学生中,有66%的人倾向于“月月有余”的消费方式,选择透支消费的仅占不到5%。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与此前社会多数人群所认为的“90后”“消费观念超前”的情况相反、这表明依靠真才实学考入名牌大学的“90后”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更加理性、务实,而对有信用风险的消费持谨慎态度。

经济独立意识差 心理抗挫能力弱

对新生每月生活费的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间贫富差距拉大,最低不足每月300元,最高超过每月2000元;但近半数新生的月生活费在501元至1000元间。这表明家境十分贫寒的学生仍然存在,也说明高校助学贷款和各种奖学金助学金扶助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查中确51.4%的“90后”新生表示:若生活费透支,将向家人索要;只有18.1%的学生打算通过打工赚钱、自力更生的方式弥补。这反映出“90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依旧很大,经济独立性方面的意识比较缺乏,自力更生的念头萌生较晚。高校和社会应该重视给“90后”大学生更多锻炼自我、参加实践的机会。

关于“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心态开放易接受新鲜事物

在调查中,有64.7%的学生认为责任就是“要为自己做的、决定的每件事情坚持下去并承担后果”,体现了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责任”的概念,敢于承担责任;但也有9%的“90后”认为“应该摆脱责任的束缚,做人开心快乐就好”。

调查显示,有34.5%的新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规划;32.2%的人不相信梦想和信念对人生的影响;但却有77%的“90后”新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在接受调查的“90后”新生中,有64.8%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这表明,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淀和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90后”大学生不因循守旧,崇尚创新精神、探索精神。

恋爱不稀奇 崇拜政界商界成功人士

调查发现,家长制和与长辈间的代沟是“90后”与家人沟通的最大障碍,近四成学生认为“家长限制自己的行为自由,不重视自己心里的想法”是与家人沟通不畅的原因:还有25.5%的学生则认为自己与家长问存在“代沟”。但在关于偶像和榜样的调查中,八成“90后”大学生在选择文体明星为偶像的同时,还表示自己崇拜政界、商界的成功人士,并以他们为偶像或榜样。

此次调查还发现,有50.6%的“90后”新生承认,自己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一次“恋爱”,其中接近10%的同学谈过多次。令人关注的是,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对于青少年早恋和婚前问题的看法,不会“谈虎色变”。在受调查学生中,约有22.7%的新生表示赞成,并认为“自由快乐就好”;另有37.5%的新生在表示赞同的同时,认为“不可轻率、应有责任感”;还有近四成新生表示反对或不愿表态。调查报告认为,这充分表明了“90后”大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方式。另有专家表示,当代青少年对于“早恋和婚前”赞同者居多的趋势,必须引起各方关注。

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而传统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90后”青睐,仅有17.4%和13.8%的“90后”愿以这种方式交朋友。同时,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

法学专家忠告 要在大学毕业前建立独立人格

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肖永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个性更加独立,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90后”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自信张扬,充满激情。他们对个人的发展更有计划性。“90后”大学生意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很少有什么口号,而是更注重实际、实用,他们蔑视形式,不屑口号。这些都是“90后”大学生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显著特点。

第5篇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对策;提升效率

【中国分类法】:G635.1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在初中教学工作中更是如此。考虑到初中学生尚未成年,人生经历不足,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处理个人学习、生活等问题的时候也更加容易迷茫无措,班主任老师就更有必要提升管理效果,促进教学成果的良性转化。

一、做好调查,了解班级学生的易发问题

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讲,要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先要确保班主任对班级内存在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以镇级初中来说,班主任所面对的是一群初中生。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分析了解初中生经常遇到的问题。除了常规的学习上的问题比如动力不足、积极性不够、自卑、盲目自大、精力不集中之外,还有关于生活和心理上的问题比如人际关系不好、处世消极、盲目乐观、不遵守秩序、早恋、情绪抑郁等,也需要关注。能够清楚的了解所管理的学生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才能保持敏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与有效的引导,促进学生从不良状态中调整过来。

二、改变管理思路,强制不如引导

传统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以强制、命令的形式要求学生如何做、如何做的情况比较多见。从学生的心理上来说,对这种情况是有很强的逆反情绪的。因此很多班主任会发现这种强制教学管理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总是难以实现管理效果的理想化。

老师们要改变管理现状,就要先改换自己的管理思路,认识到强制说教管制的弊端,建立以引导、教育为主导的管理理念。在学生出现学习问题、心理问题或生活上的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给与引导,而不是强制管理,这更有利于提升管理工作的效果。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无法有效的处理,容易迷茫,老师的强制管制管理更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如果能够以引导为主,让学生了解和判断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就比强制管理更有效一些。

三、情绪控制理论的应用

班主任面对的问题总是非常庞杂的,尤其是很多班主任可能会兼顾好几个班级。这样一来,班主任的工作就非常繁重、工作压力很大,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存在负面情绪。比如最常见的初中生中有学生不爱学习,经常打扰其他学生,扰乱课堂秩序。对于班主任来说,面对这样的学生很容易生气,然后就会严厉的批评教育甚至指责。这种教育方式本身就对解决问题有不利影响。如果老师能够良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面对这样的学生或问题的时候尽量不要指责、责骂、批评,而是引导学生去改进,或许会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而言,差不多是90后到00后过渡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老师严厉的批评指责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厌烦、反感,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班主任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就要方便有效得多。

四、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适当的以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提升管理工作的效果有更重要的意义。比如学生存在早恋问题,作为老师来说一味的制止或许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老师们可以尝试把两个人叫到一起,大家坐下来分析早恋的风险和问题。从初中生的学业、考试成绩、未来可能遭遇的变化、人生前景、家庭的责任、生活的负担等方面入手,理性的探讨早恋可能引发的风险和弊端,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早恋的不足之处。尤其是班主任作为过来人,可以对早恋的学生讲述自己的见闻和经历,以此来带动学生深刻的认识自己现在无力承担恋爱的责任,也无法满足对方在恋爱中寻求的依赖感和安全感等。

再比如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经常被同学孤立。那么班主任就要针对学生平时的性格表现来考虑问题,了解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是因为自卑、害怕、不信任还是其他一些问题而不能很好的和同学相处。针对学生的问题症结去解决,去开导,鼓励学生积极改变自己的心态,让学生以一种乐观、健康的心态重新审视生活,审视自己的同学。此外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处理消极心态的方法,比如有些学生容易冲动,经常和同学吵架,老师就可以教给他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鼓励学生压制自己的冲动;如果学生和人交流的时候表现的非常胆怯,则可以鼓励他大胆微笑,或者在课堂上给他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交流交际能力。

五、保障师生关系融洽

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注意调节和学生的关系,利用班会或私下交流的时间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从交流话题、交流方式、贴心的小举动、小提示等方面拉近和学生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师生关系的融洽可以通过很多形式来促成,任何与学生交流的机会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比如班会、周会、考试总结、学校文件传达、班级秩序维护、早自习或者晚自习、宿舍管理等。

班主任可以尝试以自我批评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教师产生新的认识。比如班级中出现了某个问题之后,班主任先站出来反省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让学生感觉自己没有被追究责任,激发学生自身的羞耻感,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是否也存在不足和缺陷,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改进自己的不足,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班级氛围的良性转化。

六、总结:

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大胆创新思路,改进管理思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提升管理效果有更积极地作用。班主任要善于调节自己和学生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一起维持良好的班级氛围,提升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兴平,艾楚君.高校“艺术类学生个性”的内涵及成因解读[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6)

[2] 张晓岚.城市高中体育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浙江省温州市直高中为例[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10)

[3] 朱红梅,尹建斌.新课程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西北农村中学新课程师资培训情况调查报告[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6(06)

第6篇

所谓突然,是指孩子上初中时,爸妈叮嘱不可跟异性同学黏黏糊糊;上了高中,严令不准早恋;走进大学还没上第一节课,爸妈的微信啊短信啊电话啊什么的就来了,搞对象没呀?然后这句话就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并扩大化为你奶你爷你外婆你外公你姑你叔你舅你姨的家常问候语。

至少那些被逼婚的小年轻这样认为,并反驳:你当我们会法术啊?

于是,据说有一个女孩是被逼婚跳楼死了后,百个千个万个逼婚案例就都拱了出来;网上声音哇啦哇啦,颇像架秧子起哄;纸媒不甘落后,连篇累牍,二部和声;有几个小年轻的还搞出个什么“反逼婚联盟”;某机构更厉害,弄出一《中国逼婚调查报告》,说中国25~35岁被调查青年被逼婚率高达86%。可北京大学历史系一教授很不屑,“说得跟真的似的。”

这通乱!乱了好,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说的。可要一不留神乱了自己,你说傻不傻二不二!所以,我们就要把逼婚摊开了瞧瞧。

啥叫逼婚?一问这,马上让人想起来,祝英台跟梁山伯人俩处得挺好的,可祝英台他爸非让女儿嫁给马文才不可。祝英台不乐意呀!啪啪,跟梁山伯双双化蝶,不知飞哪儿去了。这叫惹不起躲得起,躲不起飞得起。

老实告诉你,祝英台他爸祝公远搞的那套,就叫逼婚。

这就明白了,这逼婚啊,得有几个条件,这一呀,你至少得有一个适龄儿女,二一个你得选中一位或娶或嫁的小年轻,三一个你孩子死活不愿意,四一个是你死活逼着嫁娶。两头就杠上了。这,才叫那什么逼婚!

我知道,拿梁祝跟你论理,你肯定不服,那是传说,那是文学,欺负俺是理工男啊!那我就说个眼巴前儿的。今年3月29日《重庆晚报》上有一小文老招笑了,说张大爷出门遛弯儿,见一老太坐路边嗷嗷直呼救,很可怜,就把老太搀回了家。谁料,老太竟不走了,还说什么,她在张大爷家过得挺好,不想回儿子家了,想跟张大爷住一起,死了也要埋一起。

听明白没?这叫逼婚。把概念捋清了再来跟我哔哔。

不信是不是?回头你再看看那些报道,大多是父亲来一句:啥时带个小伙子来,让他陪我喝两口;母亲整一句:还没碰上中意的呀?奶奶哆嗦一句:该处了;爷爷扑棱一句:我盼着四世同堂呢!他们没有目标男女,更谈不上你非他不嫁,非她不娶,他们是让你赶紧的、麻溜的自己找!

列位,这叫逼婚吗?拜托了您呐,这顶多叫――催婚!

偷换概念,把抵制肯德基说成爱国,把催婚说成逼婚,这就是这个浮躁年代的脑炎、夜盲、失聪。一字之差,意思全拧,全民迷路哇!

当然喽,除了道东言西、指南攻北、拐弯抹角、指桑说槐的温文尔雅式催婚,大呼小叫、步步紧逼、声色俱厉、咄咄逼人的鱼死网破式催婚,也还是存在的。去年末就有这么档子事儿。有个叫程旭亮的重庆小伙儿,这天正跟客户小樊谈摩托车凸轮轴与燃油箱等配件价格,突然,店里闯进两位老人,不由分说将客人赶走,指着程旭亮,“说,啥时把对象领来?”

陕西咸阳一老爸脾气更大。儿子怕他,店都要关了,还打印了一张告示,上书:家长逼婚,暂停营业,带来不便,敬请谅解。老爸这个气,恶向胆边生,把小店收银台上的电脑砸了;还想砸店,被大家挡住了。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班主任工作学生指导德育

一、学习指导

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长期依赖于父母,并在祖父母的溺爱和呵护下长大的,自立自主能力相对不足,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学生会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痛苦流涕,为和同学因一件小事而自寻烦恼,为做错一件事就灰心丧气,为损坏公物而不敢承担责任,在学习和生活中经不起挫折,缺乏自信、自强、自立的能力。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勇敢面对挫折,迎难而上,克服学习上、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学会快乐生活、快乐成长。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导致对他人甚至亲人的冷漠、误解。如果不了解研究学生,就很难教育学生。了解研究学生就需要“摸底测温”,了解学生的性格、行为、成长环境等。教师要善于捕捉和点燃学生思想及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弱的进步火花,促进前行的力量,使他们在人生的重要时期,学会自立自强。班主任还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的班主任在班级内建立学习激励机制,采用小组共生的模式,形成小组学习互助制,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开展“一帮一,差对好”的结对子活动,优等生和学困生结成对子,使学困生受到优良品德、良好学习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从而激发全班同学学习动机。

二、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指导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培养、自我心理修养指导和性心理教育。班主任心理健康指导能力是在“大心理”视野下,依据学生个人特点和需求发展,在团体心理辅导、家庭教育、心育科研、个体心理辅导、心理测评、教师团队发展等方面需要的具体能力。特别是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既是人天性的自然流露,也是智慧火花和创造的源泉。班主任开设心理健康课和专题讲座,通过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专题讲座等,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如马鞍山二中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不怕困难、好学上进的良好心理素质。矫正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包括:学习适应问题,如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紧张焦虑等,常见行为问题,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心理健康辅导活动的步骤包括:多引导、少教导,多心知、少认知,多交流、少记录,多理解、少判定,多升华、少概括。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独生子女高中生抗压能力普遍堪忧,一旦遭遇挫折,往往容易滋生心理问题。但相比挫折教育,多数家长更青睐“赞美教育”与“鼓励式教育”,更愿意给孩子“甜枣”。问题生需要班主任耐心指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能力,特别是后进生、特困生、学困生、留守儿童、优等生、单亲孩子教育。此外,培养高中生认同感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良好习惯,激发内部动机,激励不断成才成功。

三、交友指导

高中生正处在自我认识的重要转变时期,他们的自我发现不可能通过自身来完成,需要借助于他人的参照。只有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才会最终完成这一过程。班级中出现榜样人格,会成为学生塑造自我的范例,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利用学生做榜样示范教育,有时效果优于老师说教。对此,班主任合理安排座位,关注同伴交往。在交友中,加强自尊自爱教育。自尊就是正视、并接纳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自爱就是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名誉。高中生正处于积极接近异性的时期,但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在与异往中难以建立自然、适度的关系,因此很容易陷入早恋。班主任应该加强高中生青春期教育,指导学生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让学生明白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但是要适度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及感情流露要自然、顺畅、不冲动、不造作,要自尊自爱,培养独立人格。班主任对于高中生早恋问题应该正确引导,影视作品中爱情镜头,网上太多又露又透的画面等,由于缺乏正面引导,不少学生形成了畸形的爱情观念。班主任不仅在学业上将学生培养成才,还应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此外,在自媒体时代,多数人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碎片式电子阅读,扮演小时代的主角,成为“局外人”。加强学生网络时代自律能力教育,正确对待网络社交圈。

四、小结

在校期间,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同时又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班主任德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因而,无论从班主任专业发展、班级有效管理方面,还是从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研究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都具有必要性。文章以学生指导为出发点,探究高中德育提升的新策略,希望对未来的高中班主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管仪平.略谈教师德育能力的提高[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第8篇

1.情绪稳定性差,缺乏自控力。调查显示,40%的学生情绪起伏过大,易动怒,急躁,常烦躁不安,情绪反复无常,不能控制不适宜行为的发生。例如,两个学生因买小吃不小心后退时踩了对方的脚,一句话没有说好,导致放学后殴斗,造成双方重伤。中学生的这类行为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他们处于青春发育高峰期,富于激情,容易冲动,加之自身心理素质不够成熟,意志力不强,无法很好地控制自身行为,从而造成了这些不计后果的行为。

2.焦虑。50%的学生过于担心将来发生的事情,过度的焦虑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发展为生理疾病,产生恐惧感。比如:一个学生潜入教师宿舍,偷走教师的一个MP3。他觉得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心里产生了严重的负罪感,她担心此事被学校知道后自己会被开除,不能继续上学,终日惴惴不安。心理压力特别大,焦虑心理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导致精神上出现疾病。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是由于知识贫乏和对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无法从心理上排除等原因所造成的。

3.胆小、害羞、心存自卑。缺乏自信和感到自卑的学生占中学生的40%。这类学生在生活中退缩,疑虑重重,想与人交往又担心被拒绝,不敢迎接他人和时代的挑战,遇事面红耳赤,做事前总担心自己不行,或推举别人先去干。这些主要是由于这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贫乏和缺乏实际锻炼有关;自身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方面主要有缺陷,或与比尔相比有不如人的地方,比如说,身材矮小。心理方面,认为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比别人差,对自身缺乏正确、客观的评价。

4.抑郁、性格内向、孤僻。有些学生平时话语不多,也不善言辞,不习惯于他人交往,心事重重,且不轻易向他人透露,常有自卫的戒备心。这类学生虽然在中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非常严重。例如,一个学生日记被家人看后就自杀。这类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家庭教育所造成的,家长对孩子有不切合实际的过高要求,就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形成了抑郁、内向、孤僻、敏感的个性。

5.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溺爱中长大,比较任性。因此,他们中有些人的意志比较脆弱,娇气十足,缺乏在逆境中的锻炼,经不起挫折。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比方说学生成绩不好,受到了批评,竞选班干部失败,或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就会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有的甚至不能自拔。

6.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合作精神。部分中学生想交往但又不知道怎么交往。他们在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手足无措,沉默拘谨,感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漠,难以沟通。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固执、自私、自负的学生,他们自我意识中消极的因素太多,如逞强好胜,缺乏宽容、理解和助人为乐的品质,在社会交往中不能与人合作,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第9篇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意识

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已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可,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没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以自己的教学为中心,让学生围绕着自己转,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参与讨论或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这纯粹是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二政治上册第三课第二框讲到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时,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中学生谈恋爱利大还是弊大”。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中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反方则认为中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会到了主人翁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中学生早恋的害处,不要试图去尝试。

2.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及现状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森林资源情况。 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森林的作用”“森林保护及招毁之现状”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通过这种活动教育学生如何去珍惜和保护森林资源,特别是从我们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各种植树造林活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只是听的多说的少,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没能充分地得到发展。

对此,作为教师应该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要教学生这样,还不如教学生为什么这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快乐学”。

1.教会学生如何“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有的同学认为,开卷考试不必看书,考试时再带书进考场“翻”就得了,这是错误的想法。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如何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科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追溯问题的根源,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社会上的各种热点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10篇

射手网上的欢乐时间

人人影视和射手网这两个网站,对爱看美剧的人来说都不陌生。前者提供各种加了中文字幕的美剧资源,后者则为不熟英语的同学观看美剧提供了方便法门――把美剧上的英语字幕翻译成汉语。这就是传说中的字幕组了。

美剧靠“人人”,电影有“射手”,已经成为不少影视迷观剧的正确模式。两个网站关闭的消息一出,网络世界顿时一片哭声:“以后,还能不能喻快地看剧?”

在观众角度来看,“字幕组”是―群因为喜爱翻译,并希望推荐给更多人而自发进行翻译的“义务劳动者”。字幕爱好者们制作字幕,只是因为自己对某部作品的喜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兴趣,字幕组同时也成了许多人锻炼自己外 语水平的一个平台。字幕组可以仰望,可以吐槽,却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字幕组成员大都来自民间,他们生于互联网时代,自由开放,成员普遍年轻,喜欢使用流行语言,并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因此来自字幕组的翻译更加接地气,也更互联网化。

以美剧为例,很多网友认为,字幕组的翻译不像专业的翻译那么生硬。比如在《生活大爆炸》里就出现了“给

力”、“为毛”、“坑爹”等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再比如,他们会将“What do you think”翻译为“元芳,你怎么看”,将“my office,my rule”翻译为“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样的“神翻译”也总会博得网友们会心一笑。

神―般的字幕组是如何翻译美剧的

一般来说,美剧的翻译要经过片源、字幕、时间轴、校对、特效、压片、几个环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字幕组首先需要的原材料是片源。片源一般从国外的网站获取。字幕组里有专门负责“搬运”片源的,其片源很多来自于国外的“O-day”组织。

“O-day”旨在将新发行的软件、电影、游戏等在“零”天

内进行破解,放在网上供全世界免费分享。他们利用电视卡将美剧录制下来,以BT等点对点的传输方式对外。

通常一集热门美剧播出后不久,O-day组织就会在国外的BT网站上这集电视剧视频,但是没有字幕,这就是字幕组的片源。

对于一些热播美剧,字幕组里身在国外的成员专门负责录制英文字幕。录制人员将英文字幕传给字幕总监,字幕总监将英文字幕交给翻译,翻译负责译出中文。有些美剧能在国外的论坛下载到字幕。如果没有现成的字幕,那字幕组只能选择最痛苦的翻译方式―一听译。

翻译完成之后,接手的是负责时间轴的人。字幕需要配上时间轴,即“从几分几秒到几分几秒,某个角色说了什么话”。做时间轴需要耐心和细致,一不小心就可能对错时间点。

校对是出片前最后的把关。一般由几名翻译完成,要求语言风格尽量统一,而且还要修改一些不够口语化的句子。

由时间轴完成,到压制完成中间可能需要增加特效。比如制作歌词和LOGO的特殊效果,添加字幕字体出现或消失等动画效果,或变更字体颜色等静态效果,使视频看起来更加美观。

将片源和翻译校对好的字幕交给压制人员,用相关的软件即可压制成片。压制出成片后,人员使用各种P2P软件或FTP等空间将视频文件或相应的字幕文件,以供用户下载。

“热爱”是免费时代最稀缺的资源

字幕网站正收拾行囊,准备黯然谢幕,在“无利不起早”的年代,从“80后”字幕君到“90后”字幕君,十几年来,他们用青春与坚持,书写了这个时代越发稀缺的两个字――热爱。

在他们离去的身后,是整个互联网行业和模式的变化。

悬在字幕组头上的,一直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那就是无法逾越的版权。美国电影协会不久前公布了一份全球范围内的音像盗版调查报告,其中就包括人人影视涉嫌侵权。这也被视为两家网站关闭的直接原因。

随着大版权时代即将来临,监管措施日益严格,即使像优酷、搜狐等视频网站斥巨资引入的美剧,可能都会面临内容删减、不能过审的情况,如“人人”和“射手”这种类型网站的关闭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之初,字幕组与字幕君,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岁月。尽管射手散了、人人关了,互联网影视分享与传播,总会换种活法而存在。而互联网已经让地球变成了真正的地球村,对每一个村民的劳动成果,都应该予以尊重。人人都可以成为射手,在劳动赋予价值之后,人人方能成为好射手。

(综合整理自新华网、光明网、《钱江晚报》)

声音Voice

“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没有胸怀天下,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清华男神”梁植参加某节目找工作的视频走红网络。节目里,梁植说自己拥有法律、金融、新闻传播等专业的名校学历,却不知道毕业应该做什么,希望三位导师支招。其中一位导师高晓松直言梁植的表现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培养。

“人为造成了大学的三六九等,人为拉开了大学之间的差距。各地区拥有‘985’、‘211’高校的数量差别很大,河南那么多人口,仅有一所‘211’高校,而‘985’高校一所都没有,这些人口大省的公民难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这无疑是不公平的。”

――北二外校长表示坚决赞成取消杀贫济富的“985”、“211”工程。日前,有网友曝出国家将废除“211”、“985”工程,全国大学面临重新洗牌的命运。虽在一天之后,教育部澄清为谣言,但人们对于“985”、“211”工程的设立所带来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讨论却没有就此结束。

“这些‘败家’的女人,你们查一下统计,我没看到这个数据,但我可以保证很多女人是为孩子、为老公买的,为爸爸妈妈买的,女人挺厉害,女人比男人考虑别人多多了。”

――马云接受央视财经《对话》栏目采访时称,对于“双十一”的交易额他并不吃惊。在他看来,站在他身后的“败家”女人比男人们更能为他人着想。

“本人经过严格的训练,有能力控制好状况,有能力将大家安全送到陆地上。”

――日前,南航C23739航班直飞北京,起飞后约半小时一侧发动机起火。有空姐吓到默默流泪,机长发出此广播,多位乘客听见机长语气沉稳淡然。

“我们对儿子早恋的事情并不反对,希望以此来培养儿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性,尽快成为一个男子汉,只要不影响成绩就行。”

――高二学生林峰君(化名)与本班女同学恋爱一事,在全年级都是公开的秘密。班主任为了不影响两名学生的学习成绩,专门找家长进行沟通,但林峰君的父母却赞成儿子的早恋。

第11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校本;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2-0012-01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存在及发展意义的教育,其基本目的是避免个体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更高层次的目的是培养个体积极、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使个体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珍爱生命校本课程,以关爱生命、发展生命、享受生命为主线,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命教育活动序列。通过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学会面对险情做出理智选择,引导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生命”视野下高中生的心理状况分析

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生命”是很遥远的“事物”,受生活环境影响,他们不会对“生命”的概念产生很多的认识,不会刻意去思考生命的本质与演变,而对所谓“生命的意义”,很多高中生也是不求甚解,甚至是误解的。研究表明,很多高中生的心理状况主要具有两个特点。第一,轻视生命,自我意识强烈。近年来,我国高中生自杀个案时有报道。花朵一般的年龄,正如茁壮成长的小树,为何如此轻视生命?一份高中生心理调查报告指出,导致轻视生命的归因在于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强烈。生活、情感以及学习等高中生主观意识上的“压力源”,往往来自他们内心对某一事物的排斥,却又找不到排解的渠道,久而久之,则导致心理抑郁,出现自杀倾向。第二,缺乏对生命的客观认识。生命的宝贵,源于生命能够创造价值,而价值能使人对生命产生认同感,继而形成对生命的热爱。但对于高中生来说,很少有学生能将自己努力得到的收获与生命联系起来。正因如此,才导致高中生很难将创造的价值归因于生命,继而难以对生命产生客观认识。学生们不会想到,他们的学习过程是在创造价值,提升生命质量;也不会想到,他们沉迷于网络、早恋、厌学等等不仅不能让生命创造价值,更是在挥霍生命、浪费生命。

二、高中生命教育的校本实践探索

1. 引导学生走出“自我”,重视生命

高中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怪圈”,这些“怪圈”的具体表现为:(1)具有客观性特征,即高中生身边的一些事,或一些人;(2)具有隐蔽性特征,即很难在高中生的言行中觉察出来;(3)具有不稳定性特征,即有些易于被高中生自主消化,而有些则会演变为“顽症”,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严格来说,这些“怪圈”的产生源于高中生的性格特点、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换言之,是学生主观意识的一种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体验生命的过程,引导学生走出自我,也是让学生重视生命,而方法可围绕三个层面来开展。一是在校内定期组织开展师生、生生交流活动。仔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由教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单独对本班每一名学生定期进行交流,了解发生在每一名高中生身上的“怪圈”,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进行矫治。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前提,当高中生沉陷在自己的心理“怪圈”无法自拔时,容易产生心理疾病,而心理健康程度决定了学生能否自主从怪圈中走出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1)全方位优化学校环境,避免对高中生产生劣性刺激;(2)全面加强心理素质培训,提升高中生的心理素质;(3)在普通课程中渗透心理保健知识。三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培养高中生活泼的个性。青少年就应当充满活力和朝气,在生命教育中,教师可通过举办一些文艺活动来转移高中生在某一“怪圈”中的注意力,培养高中生活泼的个性。例如:定期在校内举办歌唱、朗诵、设计等比赛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不健康层面转移过来,从而消除高中生的心理阴暗面,提升生命质量。

2. 培养高中生对“生命”的客观认识

要培养高中生对生命的客观认识,教师需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认同感开始,注重引导学生将日常活动与生命联系起来,不断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理解,从而树立起生命意识。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日常活动进行分类。例如:健康的活动有学习、运动、交流、读书等等,而不健康的活动有玩游戏、早恋等等。其次,引导学生定期(如一周)对自己健康和不健康的日常活动进行总结,总结出健康活动和不健康活动分别所用的时间、得到的收获以及对自己的影响。最后,引导学生将得到的两种结果与个人的价值观、人生理想等联系起来,并用“生命理论”对其进行诠释。让高中生客观认识哪些活动是在“用生命创造价值”,能够提升生命质量,而哪些活动是在“挥霍生命”,会降低生命质量,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形成影响,最终对“生命”产生客观认识。

三、结束语

总之,生命教育至关重要,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对高中生的生命教育,不仅关系着教学质量,更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高中教师要打造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让生命教育伴随着知识教育共同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益的人,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思想品德 课外活动组织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思品课课外活动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在思品课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引导下,学生自愿地参加各种课外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个性、学生的实践、创新和探索的精神以及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为宗旨。同时由于开互动型教学方式以及合作探究型学习模式注重将理论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因此组织开展思品课课外活动也为当下思政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思品课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设计不同形式和特点的课外活动。笔者就以下几种基本的课外活动形式进行简要介绍:

(1)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常见的课外活动组织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在课后按照自己的喜好阅读有关思想品德理论知识读物的一种活动形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更多有关思品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在自学以及阅读方面的能力。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注意选择的书目类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知识水平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书目;二是在规划课外阅读活动时,必须注意简要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的目的以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后要有一个成果的展示和交流。例如初中思品课《让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扎根于学生心中》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阅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2)学科知识讲座

思品课学科知识讲座指根据思品课教学的需要以及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需要,围绕一定专题,通过组织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关思品修养方面的教育。这个形式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精神、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尤其是例如当前时事热点的专题讲座,对于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有着重要影响。在组织开展学科知识讲座活动时,要注意:一是讲座的内容。关于这一点,要求讲座的内容尽量不能太宽泛,尽量保证内容的专一性,同时也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组织。如可以结合某个国内外大事件、某种典型社会现象、学生兴趣爱好或者是学科知识来选取讲座的内容;二是关于讲座的人选,既可以是学校的教师或领导,也可以是校外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三是有关讲座的具体规划应该事先通知好学生,如讲座的内容、目的、时间、地点等,可以让学生有组织有准备地参与到讲座中来。

(3)实践活动模拟

这类课外活动主要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联系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在课后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类课外活动的设计,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第一,活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有不同的设计形式;第二,活动的设计应该是有准备有计划的,并且应该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保证活动的教育性意义;第三,对于活动的具体目的、意义等应事先告知学生,引导学生有准备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在讲授《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后,可以组织带领学生模拟一次选举人大代表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亲自体验一下现实当中选举的过程。

(4)课外辩论活动

以设计辩论赛的形式组织开展的课外活动称之为课外辩论活动。开展此类活动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在相互辩论的过程中不仅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看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中学生早恋该不该制止》课后,可以组织学生以一场辩论赛的形式来阐述各自的观点,指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设计该活动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辩论活动的主题;其次要制定好一个切实可行的辩论活动方案;第三,明确辩论活动的细则;最后,组织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活动,一定要注意课堂秩序,保证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第13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早恋、流产、堕胎、性犯罪等现象与以往相比明显增多,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不光给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危害,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都埋下隐患。产生这种社会问题的原因很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但性道德养成方面的教育缺失或不足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针对我国目前青少年性道德的现状,试图对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当今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一、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刻不容缓

(一)性道德养成教育是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营养状况比以前大大改善,再加上外界环境的不良信息的刺激,导致青少年发育提前。据有关专家测定,当代青少年生理发育普遍提前,提早进入了青春期。据有关资料显示,男孩初次遗精的年龄比l960年提早了2年左右。而上海l964年l2—13岁的女孩,出现月经初潮的占15%,l985年已达57.9%,15岁女孩已达96.95%。笔者于2004年对徐州某一私立中学初一女生作了调查,女孩的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是13.1岁。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性心理尤其是性道德发展却严重滞后于生理发展。青少年对与性相关的责任、义务等没有清楚的认识。往往对生理上的变化更多是好奇,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再加上本来这个年龄就缺乏自制力等原因,容易做出一些超出他们年龄应当做的事情。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性心理特别是性道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性道德养成教育是填充性道德领域真空状态的需要。近年来,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们的道德滑坡,特别是人们关于性方面的道德滑坡,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更是明显。造成这种滑坡的原因很多,其中社会公认的性价值标准多元化、实际上缺失化,即所谓的“性道德真空”是其主要原因。在传统经济社会,经济形式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的。适应这种需要,传统的道德规范尤其是性道德规范也是为这种家族经济服务的。它不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接受,社会还赋予其政治和法律的意义。而商品经济条件下,以家庭为依附关系的经济形式已不复存在,因此传统性道德规范也就自然丧失了其政治和法律的后盾,并且正变得日益不适合社会需要。再加上以往我们对传统道德规范打击、排斥过于强烈,近年来又受西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性解放、性自由观念的影响等原因,导致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性道德标准多元化以至缺失化。传统性道德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适应新形势的新的性道德标准又尚未确立,使得目前在性道德领域出现了混乱或多元化状态,即所谓“性道德真空”。而一个健全的社会是需要一种主流价值规范的,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性道德教育,对于建构一个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性道德规范体系有重要意义。

(三)性道德养成教育是保证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我国每年刑事案件几百万起,其中青少年犯罪就占了大约50%。一项调查表明:从14岁开始犯罪人数逐渐增加,l5—18岁是犯罪的高峰,约占犯罪青少年总人数的69.7%,而其中涉及性犯罪占了很大的比重。况且,伴随性犯罪、婚前、未成年人等问题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计划生育和国民素质问题,性疾病的传播与控制、婚姻家庭等诸多问题。其中AIDS的威胁是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据WHO报告,绝大多数AIDS病人及感染者处在l8—45岁年龄段。l998年世界新感染HIV人数为580万,其中l5—24岁的青少年占一半。截至l998年6月,全球3400万感染者中50%以上是青少年。我国云南省宏州民族医学院对皮肤科门诊病人为期4年半的血清抗HIV检查,8例阳性病人全部是18—25岁的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决定我国未来的国民素质和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因此,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是关系社会安定、和谐的一件大事。

二、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所谓性道德,即是人们关于性方面的道德,它的高低是由人们的道德水平决定的。因此,性道德养成教育的根本是加强青少年的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即“修身”。而传统性教育仅仅局限于性知识的教育,涉及性心理和性道德的很少。西方对青少年性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西方社会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性革命”思潮的影响,青少年早恋、婚前、性犯罪、少女流产等问题相当严重,他们针对这种现象向青少年传授性知识,希望消除他们对于性的神秘感。事实证明,这种生理性的性教育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的性问题。因此,他们吸取教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主要加强性道德教育,这被认为是治本之举。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据美国《新闻周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表的一项民意调查指出,认为发生婚外是羞耻的占62%;而根据芝加哥大学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性调查,对婚外,美国人多视为例外,而不是常态,有75%的丈夫和85%的妻子都说他们从未有过婚外。中国儒家文化历来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修身”是个人立身处世乃至“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时代虽然不同了,“修身”的内容特别是关于性方面的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同,但是其中对于性的理性认识是不会变的。人与动物的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对于性是有理性的,它不光是男女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它还具有社会性和伦理性,它是与责任、义务、荣辱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青少年在性问题上,应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严守道德规范,正确认识由于性而带来的伦理责任与义务。在遇到外界不良刺激的时候,能够用理性去分析外界的诱惑,使内心无邪念而归于善。能够做到自尊自爱,坚守,自觉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家庭的稳定。

(二)树立正确的爱情现、婚姻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也是当前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的题中之义。伴随性自由观念而来的就是青少年对于爱情观和婚姻观的错误认识,他们视爱情和婚姻为儿戏。现在青少年早恋现象非常严重。北京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32.8%的学生认为高二以后没有异性朋友会被同学瞧不起,另据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最近对广州市青少年的婚恋状况的调查数据表明,在中学时期就谈恋爱的就占19.5%,其中15岁及以下就恋爱的竞有3.7%。有31.1%的学生不仅认为“性解放”、“性自由”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完全可以接受”,而且认为“这是人类爱情发展的必然结果”

,有21.9%的学生认为婚前是“可以理解的”,55.9%的学生认为婚前“只要相爱,毋须指责”,甚至有5%的学生认为“只要两人愿意、没有爱情也行”。很显然,这些青少年对于爱情和婚姻没有清醒和正确的认识,因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至关重要。所谓爱情,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状态下,两性间以共同的生活理想为基础,以平等地互爱和自愿承担相应义务为前提,以渴求结成终身伴侣为目的,而按一定道德标准自主地结成的一种具有排他性和持久性的特殊社会关系。“’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爱情并非两个人的私事,它是以一定的责任、义务为前提的,以婚姻和组织家庭为目的,是受一定标准约束和规范的,是一种社会性的关系。有了爱情不意味着就可以有性的行为,必须等到缔结婚姻之后。在缔结婚姻之前,男女双方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感情,对自己和对方负责。就像列宁所说的:“克己自律不是奴隶主义,即使在恋爱上也必须克己自律。”而婚姻是指两性基于当时社会制度或风俗公认的结合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婚姻是家庭的基础,而爱情又是婚姻的基础。因此,婚姻家庭道德的第一个要求便是“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爱慕应当高于其他一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75页)。其次,婚姻应当有公证,在我国目前的合法缔结婚姻的方式就是到民政部门正式登记结婚,其他婚姻形式不承认。再次,夫妻双方必须忠实于婚姻,自觉维护和增殖夫妻双方的爱情,一切婚外情、婚外恋都是违背这一要求的。最后,坚决捍卫一夫一妻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理论和事实都已证明一夫一妻不光适应现在的社会,它也必定是未来社会的婚姻模式。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它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就像它过去那样……我们可以推想:它还能更加完善,直到达到两性间的平等为止。如果由于文明将继续进步,一夫一妻制家庭在遥远的将来不再能符合社会需要的话,那就不可能预言它的后继者将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了。”

(三)弘扬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观。中国传统社会也提倡和弘扬观念,但那只是片面针对女性的,实质是钳制女性婚姻自由的思想枷锁。女性丝毫没有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权利,她们的婚姻实质是包办买卖的婚姻。传统观显然早已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应该建构一种新的适合时代要求的观。它不光针对女性,同样适用于男性。观在当今社会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在当今这个婚前日益增多和少女怀孕、不安全流产事件的频发,性病、爱滋病肆虐的时代尤其重要。新观对于青少年来说,主要要求他们严肃对待和珍惜自己的童贞。童贞是指不滥用不成熟的感情,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持身心的纯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那些追求,而且在思想上也不想成为真正男子汉的小伙子是无知的,随意在不负责任的感情的海浪中嬉戏的姑娘也是无知的。”童贞对于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不光能使他们保持良知与身体的纯洁性,保持情感与心理的完美性,还能使他们有发展人格和学业的充分空间。保持性纯洁更能给人以健康,这是人类以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经验。就连曾经倡导性自由的美国,也掀起了大规模的性纯洁教育活动(又称禁欲教育)。

三、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最终代表人类进步和文明高度发达的不是原子弹和经济指数而是道德指数。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因此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是关系未来社会能否安定、和谐的大事,因此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多方形成合力,共同完成。

(一)学校层面。学校是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因为学校的任务不光是教书,更应该是育人。学校在青少年性道德教育方面应努力做到:首先,应构建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应把性道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教育及法制教育的课程体系,逐渐完善课程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学校应从战略上重视青少年的性道德养成教育,配备专业的、优秀的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并把该课的考核标准作为青少年平时道德测评和评优的重要依据。其次,在性道德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方法。应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如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辩论会、讨论会等形式组织学生一起讨论,以达到集体教育的效果。由于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真正参与进去,亲身体会,况且最终的讨论结果是绝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具有权威性,因此,往往效果较好。对于个别有早恋倾向的学生,教师应找其谈心,做好心灵疏导工作,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替学生保密。再次,在性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分层教育。青少年的年龄段一般认为是13—25岁,这其中既有未成年人又有成年青年,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分层教育是很必要的。如对小学高年级男女生进行互尊互爱的教育;对初中生在性生理、心理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自尊自爱、自我保护、珍视童贞的教育;对高中生进行性道德、性法制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婚姻家庭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教育。

(二)家庭层面。家庭的性道德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面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不应对性教育问题避而不谈。在主动给孩子讲授性生理知识的同时,应当主要给孩子灌输性道德观念。应给孩子讲自己年轻时遇到的性的困惑,帮助孩子走出疑团。还应给孩子讲授正确处理男女两性问题的道德规范和原则。应主动关心、体贴孩子,及时发现孩子在性方面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和老师沟通,配合老师共同解决好孩子的问题。同时,家长平时要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在爱情、婚姻方面要忠贞,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且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社会层面。当今青少年性问题如此严重的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社会不良传媒信息的影响,因此,社会为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首先,应对大众传媒市场加强整顿和指导,使它成为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阵地。善于利用大众传媒的多种形式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提供有益的信息。坚决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其次,社会还应培育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舆论氛围,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不良以及危害青少年身心和道德健康发展的人和事进行监督和谴责。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一个成熟的社会是需要一种成熟的社会舆论的。

第14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早恋、流产、堕胎、性犯罪等现象与以往相比明显增多,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不光给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危害,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都埋下隐患。产生这种社会问题的原因很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但性道德养成方面的教育缺失或不足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针对我国目前青少年性道德的现状,试图对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当今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一、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刻不容缓

(一)性道德养成教育是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营养状况比以前大大改善,再加上外界环境的不良信息的刺激,导致青少年发育提前。据有关专家测定,当代青少年生理发育普遍提前,提早进入了青春期。据有关资料显示,男孩初次遗精的年龄比l960年提早了2年左右。而上海l964年l2—13岁的女孩,出现月经初潮的占15%,l985年已达57.9%,15岁女孩已达96.95%。笔者于2004年对徐州某一私立中学初一女生作了调查,女孩的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是13.1岁。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性心理尤其是性道德发展却严重滞后于生理发展。青少年对与性相关的责任、义务等没有清楚的认识。往往对生理上的变化更多是好奇,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再加上本来这个年龄就缺乏自制力等原因,容易做出一些超出他们年龄应当做的事情。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性心理特别是性道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性道德养成教育是填充性道德领域真空状态的需要。近年来,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们的道德滑坡,特别是人们关于性方面的道德滑坡,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更是明显。造成这种滑坡的原因很多,其中社会公认的性价值标准多元化、实际上缺失化,即所谓的“性道德真空”是其主要原因。在传统经济社会,经济形式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的。适应这种需要,传统的道德规范尤其是性道德规范也是为这种家族经济服务的。它不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接受,社会还赋予其政治和法律的意义。而商品经济条件下,以家庭为依附关系的经济形式已不复存在,因此传统性道德规范也就自然丧失了其政治和法律的后盾,并且正变得日益不适合社会需要。再加上以往我们对传统道德规范打击、排斥过于强烈,近年来又受西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性解放、性自由观念的影响等原因,导致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性道德标准多元化以至缺失化。传统性道德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适应新形势的新的性道德标准又尚未确立,使得目前在性道德领域出现了混乱或多元化状态,即所谓“性道德真空”。而一个健全的社会是需要一种主流价值规范的,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性道德教育,对于建构一个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性道德规范体系有重要意义。

(三)性道德养成教育是保证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我国每年刑事案件几百万起,其中青少年犯罪就占了大约50%。一项调查表明:从14岁开始犯罪人数逐渐增加,l5—18岁是犯罪的高峰,约占犯罪青少年总人数的69.7%,而其中涉及性犯罪占了很大的比重。况且,伴随性犯罪、婚前、未成年人等问题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计划生育和国民素质问题,性疾病的传播与控制、婚姻家庭等诸多问题。其中AIDS的威胁是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据WHO报告,绝大多数AIDS病人及感染者处在l8—45岁年龄段。l998年世界新感染HIV人数为580万,其中l5—24岁的青少年占一半。截至l998年6月,全球3400万感染者中50%以上是青少年。我国云南省宏州民族医学院对皮肤科门诊病人为期4年半的血清抗HIV检查,8例阳性病人全部是18—25岁的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决定我国未来的国民素质和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因此,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是关系社会安定、和谐的一件大事。

二、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所谓性道德,即是人们关于性方面的道德,它的高低是由人们的道德水平决定的。因此,性道德养成教育的根本是加强青少年的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即“修身”。而传统性教育仅仅局限于性知识的教育,涉及性心理和性道德的很少。西方对青少年性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西方社会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性革命”思潮的影响,青少年早恋、婚前、性犯罪、少女流产等问题相当严重,他们针对这种现象向青少年传授性知识,希望消除他们对于性的神秘感。事实证明,这种生理性的性教育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的性问题。因此,他们吸取教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主要加强性道德教育,这被认为是治本之举。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据美国《新闻周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表的一项民意调查指出,认为发生婚外是羞耻的占62%;而根据芝加哥大学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性调查,对婚外,美国人多视为例外,而不是常态,有75%的丈夫和85%的妻子都说他们从未有过婚外。中国儒家文化历来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修身”是个人立身处世乃至“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时代虽然不同了,“修身”的内容特别是关于性方面的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同,但是其中对于性的理性认识是不会变的。人与动物的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对于性是有理性的,它不光是男女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它还具有社会性和伦理性,它是与责任、义务、荣辱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青少年在性问题上,应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严守道德规范,正确认识由于性而带来的伦理责任与义务。在遇到外界不良刺激的时候,能够用理性去分析外界的诱惑,使内心无邪念而归于善。能够做到自尊自爱,坚守,自觉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家庭的稳定。

(二)树立正确的爱情现、婚姻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也是当前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的题中之义。伴随性自由观念而来的就是青少年对于爱情观和婚姻观的错误认识,他们视爱情和婚姻为儿戏。现在青少年早恋现象非常严重。北京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32.8%的学生认为高二以后没有异性朋友会被同学瞧不起,另据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最近对广州市青少年的婚恋状况的调查数据表明,在中学时期就谈恋爱的就占19.5%,其中15岁及以下就恋爱的竞有3.7%。有31.1%的学生不仅认为“性解放”、“性自由”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完全可以接受”,而且认为“这是人类爱情发展的必然结果”,有21.9%的学生认为婚前是“可以理解的”,55.9%的学生认为婚前“只要相爱,毋须指责”,甚至有5%的学生认为“只要两人愿意、没有爱情也行”。很显然,这些青少年对于爱情和婚姻没有清醒和正确的认识,因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至关重要。所谓爱情,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状态下,两性间以共同的生活理想为基础,以平等地互爱和自愿承担相应义务为前提,以渴求结成终身伴侣为目的,而按一定道德标准自主地结成的一种具有排他性和持久性的特殊社会关系。“’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爱情并非两个人的私事,它是以一定的责任、义务为前提的,以婚姻和组织家庭为目的,是受一定标准约束和规范的,是一种社会性的关系。有了爱情不意味着就可以有性的行为,必须等到缔结婚姻之后。在缔结婚姻之前,男女双方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感情,对自己和对方负责。就像列宁所说的:“克己自律不是奴隶主义,即使在恋爱上也必须克己自律。”而婚姻是指两性基于当时社会制度或风俗公认的结合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婚姻是家庭的基础,而爱情又是婚姻的基础。因此,婚姻家庭道德的第一个要求便是“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爱慕应当高于其他一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75页)。其次,婚姻应当有公证,在我国目前的合法缔结婚姻的方式就是到民政部门正式登记结婚,其他婚姻形式不承认。再次,夫妻双方必须忠实于婚姻,自觉维护和增殖夫妻双方的爱情,一切婚外情、婚外恋都是违背这一要求的。最后,坚决捍卫一夫一妻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理论和事实都已证明一夫一妻不光适应现在的社会,它也必定是未来社会的婚姻模式。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它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就像它过去那样……我们可以推想:它还能更加完善,直到达到两性间的平等为止。如果由于文明将继续进步,一夫一妻制家庭在遥远的将来不再能符合社会需要的话,那就不可能预言它的后继者将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了。”

(三)弘扬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观。中国传统社会也提倡和弘扬观念,但那只是片面针对女性的,实质是钳制女性婚姻自由的思想枷锁。女性丝毫没有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权利,她们的婚姻实质是包办买卖的婚姻。传统观显然早已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应该建构一种新的适合时代要求的观。它不光针对女性,同样适用于男性。观在当今社会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在当今这个婚前日益增多和少女怀孕、不安全流产事件的频发,性病、爱滋病肆虐的时代尤其重要。新观对于青少年来说,主要要求他们严肃对待和珍惜自己的童贞。童贞是指不滥用不成熟的感情,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持身心的纯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那些追求,而且在思想上也不想成为真正男子汉的小伙子是无知的,随意在不负责任的感情的海浪中嬉戏的姑娘也是无知的。”童贞对于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不光能使他们保持良知与身体的纯洁性,保持情感与心理的完美性,还能使他们有发展人格和学业的充分空间。保持性纯洁更能给人以健康,这是人类以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经验。就连曾经倡导性自由的美国,也掀起了大规模的性纯洁教育活动(又称禁欲教育)。

三、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最终代表人类进步和文明高度发达的不是原子弹和经济指数而是道德指数。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因此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是关系未来社会能否安定、和谐的大事,因此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多方形成合力,共同完成。

(一)学校层面。学校是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因为学校的任务不光是教书,更应该是育人。学校在青少年性道德教育方面应努力做到:首先,应构建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应把性道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教育及法制教育的课程体系,逐渐完善课程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学校应从战略上重视青少年的性道德养成教育,配备专业的、优秀的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并把该课的考核标准作为青少年平时道德测评和评优的重要依据。其次,在性道德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方法。应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如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辩论会、讨论会等形式组织学生一起讨论,以达到集体教育的效果。由于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真正参与进去,亲身体会,况且最终的讨论结果是绝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具有权威性,因此,往往效果较好。对于个别有早恋倾向的学生,教师应找其谈心,做好心灵疏导工作,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替学生保密。再次,在性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分层教育。青少年的年龄段一般认为是13—25岁,这其中既有未成年人又有成年青年,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分层教育是很必要的。如对小学高年级男女生进行互尊互爱的教育;对初中生在性生理、心理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自尊自爱、自我保护、珍视童贞的教育;对高中生进行性道德、性法制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婚姻家庭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教育。

(二)家庭层面。家庭的性道德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面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不应对性教育问题避而不谈。在主动给孩子讲授性生理知识的同时,应当主要给孩子灌输性道德观念。应给孩子讲自己年轻时遇到的性的困惑,帮助孩子走出疑团。还应给孩子讲授正确处理男女两性问题的道德规范和原则。应主动关心、体贴孩子,及时发现孩子在性方面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和老师沟通,配合老师共同解决好孩子的问题。同时,家长平时要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在爱情、婚姻方面要忠贞,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且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社会层面。当今青少年性问题如此严重的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社会不良传媒信息的影响,因此,社会为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首先,应对大众传媒市场加强整顿和指导,使它成为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阵地。善于利用大众传媒的多种形式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提供有益的信息。坚决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其次,社会还应培育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舆论氛围,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不良以及危害青少年身心和道德健康发展的人和事进行监督和谴责。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一个成熟的社会是需要一种成熟的社会舆论的。

第15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早恋、流产、堕胎、性犯罪等现象与以往相比明显增多,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不光给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危害,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都埋下隐患。产生这种社会问题的原因很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但性道德养成方面的教育缺失或不足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针对我国目前青少年性道德的现状,试图对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当今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一、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刻不容缓

(一)性道德养成教育是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营养状况比以前大大改善,再加上外界环境的不良信息的刺激,导致青少年发育提前。据有关专家测定,当代青少年生理发育普遍提前,提早进入了青春期。据有关资料显示,男孩初次遗精的年龄比l960年提早了2年左右。而上海l964年l2—13岁的女孩,出现月经初潮的占15%,l985年已达57.9%,15岁女孩已达96.95%。笔者于2004年对徐州某一私立中学初一女生作了调查,女孩的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是13.1岁。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性心理尤其是性道德发展却严重滞后于生理发展。青少年对与性相关的责任、义务等没有清楚的认识。往往对生理上的变化更多是好奇,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再加上本来这个年龄就缺乏自制力等原因,容易做出一些超出他们年龄应当做的事情。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性心理特别是性道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性道德养成教育是填充性道德领域真空状态的需要。近年来,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们的道德滑坡,特别是人们关于性方面的道德滑坡,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更是明显。造成这种滑坡的原因很多,其中社会公认的性价值标准多元化、实际上缺失化,即所谓的“性道德真空”是其主要原因。在传统经济社会,经济形式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的。适应这种需要,传统的道德规范尤其是性道德规范也是为这种家族经济服务的。它不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接受,社会还赋予其政治和法律的意义。而商品经济条件下,以家庭为依附关系的经济形式已不复存在,因此传统性道德规范也就自然丧失了其政治和法律的后盾,并且正变得日益不适合社会需要。再加上以往我们对传统道德规范打击、排斥过于强烈,近年来又受西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性解放、性自由观念的影响等原因,导致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性道德标准多元化以至缺失化。传统性道德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适应新形势的新的性道德标准又尚未确立,使得目前在性道德领域出现了混乱或多元化状态,即所谓“性道德真空”。而一个健全的社会是需要一种主流价值规范的,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性道德教育,对于建构一个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性道德规范体系有重要意义。

(三)性道德养成教育是保证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我国每年刑事案件几百万起,其中青少年犯罪就占了大约50%。一项调查表明:从14岁开始犯罪人数逐渐增加,l5—18岁是犯罪的高峰,约占犯罪青少年总人数的69.7%,而其中涉及性犯罪占了很大的比重。况且,伴随性犯罪、婚前、未成年人等问题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计划生育和国民素质问题,性疾病的传播与控制、婚姻家庭等诸多问题。其中AIDS的威胁是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据WHO报告,绝大多数AIDS病人及感染者处在l8—45岁年龄段。l998年世界新感染HIV人数为580万,其中l5—24岁的青少年占一半。截至l998年6月,全球3400万感染者中50%以上是青少年。我国云南省宏州民族医学院对皮肤科门诊病人为期4年半的血清抗HIV检查,8例阳性病人全部是18—25岁的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决定我国未来的国民素质和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因此,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是关系社会安定、和谐的一件大事。

二、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所谓性道德,即是人们关于性方面的道德,它的高低是由人们的道德水平决定的。因此,性道德养成教育的根本是加强青少年的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即“修身”。而传统性教育仅仅局限于性知识的教育,涉及性心理和性道德的很少。西方对青少年性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西方社会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性革命”思潮的影响,青少年早恋、婚前、性犯罪、少女流产等问题相当严重,他们针对这种现象向青少年传授性知识,希望消除他们对于性的神秘感。事实证明,这种生理性的性教育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的性问题。因此,他们吸取教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主要加强性道德教育,这被认为是治本之举。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据美国《新闻周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表的一项民意调查指出,认为发生婚外是羞耻的占62%;而根据芝加哥大学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性调查,对婚外,美国人多视为例外,而不是常态,有75%的丈夫和85%的妻子都说他们从未有过婚外。中国儒家文化历来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修身”是个人立身处世乃至“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时代虽然不同了,“修身”的内容特别是关于性方面的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同,但是其中对于性的理性认识是不会变的。人与动物的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对于性是有理性的,它不光是男女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它还具有社会性和伦理性,它是与责任、义务、荣辱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青少年在性问题上,应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严守道德规范,正确认识由于性而带来的伦理责任与义务。在遇到外界不良刺激的时候,能够用理性去分析外界的诱惑,使内心无邪念而归于善。能够做到自尊自爱,坚守,自觉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家庭的稳定。

(二)树立正确的爱情现、婚姻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也是当前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的题中之义。伴随性自由观念而来的就是青少年对于爱情观和婚姻观的错误认识,他们视爱情和婚姻为儿戏。现在青少年早恋现象非常严重。北京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32.8%的学生认为高二以后没有异性朋友会被同学瞧不起,另据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最近对广州市青少年的婚恋状况的调查数据表明,在中学时期就谈恋爱的就占19.5%,其中15岁及以下就恋爱的竞有3.7%。有31.1%的学生不仅认为“性解放”、“性自由”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完全可以接受”,而且认为“这是人类爱情发展的必然结果”

,有21.9%的学生认为婚前是“可以理解的”,55.9%的学生认为婚前“只要相爱,毋须指责”,甚至有5%的学生认为“只要两人愿意、没有爱情也行”。很显然,这些青少年对于爱情和婚姻没有清醒和正确的认识,因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至关重要。所谓爱情,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状态下,两性间以共同的生活理想为基础,以平等地互爱和自愿承担相应义务为前提,以渴求结成终身伴侣为目的,而按一定道德标准自主地结成的一种具有排他性和持久性的特殊社会关系。“’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爱情并非两个人的私事,它是以一定的责任、义务为前提的,以婚姻和组织家庭为目的,是受一定标准约束和规范的,是一种社会性的关系。有了爱情不意味着就可以有性的行为,必须等到缔结婚姻之后。在缔结婚姻之前,男女双方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感情,对自己和对方负责。就像列宁所说的:“克己自律不是奴隶主义,即使在恋爱上也必须克己自律。”而婚姻是指两性基于当时社会制度或风俗公认的结合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婚姻是家庭的基础,而爱情又是婚姻的基础。因此,婚姻家庭道德的第一个要求便是“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爱慕应当高于其他一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75页)。其次,婚姻应当有公证,在我国目前的合法缔结婚姻的方式就是到民政部门正式登记结婚,其他婚姻形式不承认。再次,夫妻双方必须忠实于婚姻,自觉维护和增殖夫妻双方的爱情,一切婚外情、婚外恋都是违背这一要求的。最后,坚决捍卫一夫一妻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理论和事实都已证明一夫一妻不光适应现在的社会,它也必定是未来社会的婚姻模式。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它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就像它过去那样……我们可以推想:它还能更加完善,直到达到两性间的平等为止。如果由于文明将继续进步,一夫一妻制家庭在遥远的将来不再能符合社会需要的话,那就不可能预言它的后继者将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了。”

(三)弘扬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观。中国传统社会也提倡和弘扬观念,但那只是片面针对女性的,实质是钳制女性婚姻自由的思想枷锁。女性丝毫没有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权利,她们的婚姻实质是包办买卖的婚姻。传统观显然早已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应该建构一种新的适合时代要求的观。它不光针对女性,同样适用于男性。观在当今社会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在当今这个婚前日益增多和少女怀孕、不安全流产事件的频发,性病、爱滋病肆虐的时代尤其重要。新观对于青少年来说,主要要求他们严肃对待和珍惜自己的童贞。童贞是指不滥用不成熟的感情,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持身心的纯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那些追求,而且在思想上也不想成为真正男子汉的小伙子是无知的,随意在不负责任的感情的海浪中嬉戏的姑娘也是无知的。”童贞对于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不光能使他们保持良知与身体的纯洁性,保持情感与心理的完美性,还能使他们有发展人格和学业的充分空间。保持性纯洁更能给人以健康,这是人类以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经验。就连曾经倡导性自由的美国,也掀起了大规模的性纯洁教育活动(又称禁欲教育)。

三、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最终代表人类进步和文明高度发达的不是原子弹和经济指数而是道德指数。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因此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是关系未来社会能否安定、和谐的大事,因此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多方形成合力,共同完成。

(一)学校层面。学校是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因为学校的任务不光是教书,更应该是育人。学校在青少年性道德教育方面应努力做到:首先,应构建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应把性道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教育及法制教育的课程体系,逐渐完善课程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学校应从战略上重视青少年的性道德养成教育,配备专业的、优秀的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并把该课的考核标准作为青少年平时道德测评和评优的重要依据。其次,在性道德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方法。应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如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辩论会、讨论会等形式组织学生一起讨论,以达到集体教育的效果。由于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真正参与进去,亲身体会,况且最终的讨论结果是绝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具有权威性,因此,往往效果较好。对于个别有早恋倾向的学生,教师应找其谈心,做好心灵疏导工作,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替学生保密。再次,在性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分层教育。青少年的年龄段一般认为是13—25岁,这其中既有未成年人又有成年青年,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分层教育是很必要的。如对小学高年级男女生进行互尊互爱的教育;对初中生在性生理、心理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自尊自爱、自我保护、珍视童贞的教育;对高中生进行性道德、性法制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婚姻家庭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教育。

(二)家庭层面。家庭的性道德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面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不应对性教育问题避而不谈。在主动给孩子讲授性生理知识的同时,应当主要给孩子灌输性道德观念。应给孩子讲自己年轻时遇到的性的困惑,帮助孩子走出疑团。还应给孩子讲授正确处理男女两性问题的道德规范和原则。应主动关心、体贴孩子,及时发现孩子在性方面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和老师沟通,配合老师共同解决好孩子的问题。同时,家长平时要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在爱情、婚姻方面要忠贞,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且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社会层面。当今青少年性问题如此严重的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社会不良传媒信息的影响,因此,社会为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首先,应对大众传媒市场加强整顿和指导,使它成为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阵地。善于利用大众传媒的多种形式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提供有益的信息。坚决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其次,社会还应培育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舆论氛围,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不良以及危害青少年身心和道德健康发展的人和事进行监督和谴责。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一个成熟的社会是需要一种成熟的社会舆论的。

扩展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