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一年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10个班信息技术教学,并且还兼任学校多媒体设备网络维护和传媒类专业生(播音与主持与主持专业)辅导工作,因为课时不足,本学期计划上完《信息技术基础》中等1、2音以及第3章的第一、二节内容,其它内容将放到下个学期讲解。重点讲解第3章中的文本和数据信息的加工。《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本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我充分利用教材,以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与应用与主要内容,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讲练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切实利用好教村,紧跟时代步代对学生实施现代化信息教育,尤其利用本书配送的辅助教学光盘进行直观教学,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打好基础,也很好地解决了本书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思相教育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通力;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3、知识传授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要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的不同来源,根据信息需求确定来源;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方法;了解有关信息获取方面的伦理道德要求;能根据任务需求,对信息加工作初步的整体规划;能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了解作品的交流方式,能规范使用因特网等媒介信息,表达思想;并了解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
三、教学分析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而信息技术知识就像语文、数学、英语一样,已经成为现代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信息技术的知识与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能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重要因素。所以,学好信息技术,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今后继续学习、参加工作的需要。信息技术课目前在学校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是我们在上课时应该把它当作主科一样看待,有责任上好每一节课。
1、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是学习好第3章的基础和前提。
2、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这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四、具体措施
1、以实例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为主线,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在讲课过程,除了部分理论在教室上课外,其余的时间到机房进行实际操作,同时还可以利用上课时用大屏幕播放最新的高科技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他们学习高科技信息的兴趣。
2、在上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一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3、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多练,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课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利用课件提出研究课题、讲解简单思路、学生实践、知识总结。每次讲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留出30分钟让学上机实践,充分保证学生的动手时间。
4、灵活运用教材,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如果完全按照其进程来实施教学,知识反而不能更好地连贯,而且在课时不足的客观条件上要对其有一定的筛选,选择实际应用比较多的知识作为重点来教。
5、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把各种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让学生坐上信息技术调整发展的列车,而不至于闭门造车,总是学习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
6、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以及各种竞赛,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7、经常检修学校多媒体设备,维护好校园网络,为远程教育教学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学校网络设备正常运行。
8、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其它学科教学的不断应用,为了让教师能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对我校的骨干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各学科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通力。
五、教活动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第1周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第2周
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发展
第3周
信息需求及信息来源的确定
第4周
网络信息检索
第5周
国庆放假
第6周
网络信息下载
第7周
信息价值的判断
第8周
信息加工的需求确定
第9周
文本信息的加工
第10周
中考
第11周
数据信息的加工
一、工作目标:
坚持 “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校管理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指导思想,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契机,不断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完善校园网络、学校网站等系列工作;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力度,提高常规管理工作水平。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常规管理
1.根据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定期对学校的电子办公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设备、校内资源库、校外网站信息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以确保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做好各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工作,进一步提高各种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
2.配合学校做好各种信息设备的资产登记及管理工作。各室设备出现故障须及时上报信息中心维修,并作好记载,保证各设备能正常运行。
3.做好学校内外网的设置、代码维护、日志管理、用户帐号管理和权限管理,确保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
(二)加强网络、机房及多媒体教室的安全管理
1.确立“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获取有益信息”的网络。严格禁止传送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不健康资料,发现不能处理的问题应立即报学校领导。
2.做好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防火、防盗、防触(漏)电保护措施,确保计算机操作人员及室内设备的安全。
(三)组织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指导七年级、八年级上好信息技术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级各类的相关活动。
(四)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1.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网作为学校信息平台的作用,加强学校在网络平台上的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校园网站,及时更新信息,充实栏目内容。
2.通过技术、制度等多种手段建立校内信息资源平台,实现校内信息资源共享(如教师教案、课件制作系统等),为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和各级各类活动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3.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各尽其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共同承担校园电教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附工作安排:
1.排查学校多媒体教室及机房等设备的安全隐患工作;
2.做好教育现代化验收工作;
3.检查多媒体教师使用情况,督促电教室责任人尽职尽责;
4.规划校园网IP地址分配及内外网的用户设置,实现校内外信息资源共享;
5.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包括《微机室使用制度》、《学生上机制度》、《校园网管理制度》等;
6.对学校网络及学校监控系统进行维护,保证正常运行;
7.对电教设备出现故障及时上报维修,并作好记载,保证各设备能正常运行;
8.优化网络速度,力争让学校网络扩容100M光纤,建立校园无线网络共享资源,服务于全体教师;
9.组织好老师和学生进行相关的省市各种竞赛工作;
关键词 移动学习 自然拼读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38
近年来,随着移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迈向了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无线通信网络以及移动电子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及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拓展了学习的时空环境,能够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有益互补,被认为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
1 移动学习的定义
移动学习研究始于上世纪 90年代末期,之后发展迅速,但不同领域的学者对移动学习的定义至今仍没有定论。O’Malley等(2005)把移动学习定义为“任何一种发生在学习者不在固定的或预先确定好的地点的学习,或学习者利用移动技术提供的学习机会的学习”。胡通海(2010)认为,移动学习是使用移动终端,呈现微型学习内容,并利用片段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魏雪峰等(2014)指出,移动学习是通过社会和内容的交互、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跨情境学习,强调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自定步调的个性化学习。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移动学习的技术基础是移动互连网络通讯技术,而设备基础是便携性高的移动电子设备,其学习的形式强调移动性,学习者可以自由自在、按照自身的水平和需求,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
2 移动学习的特征
(1)学习时间碎片化。据斯坦福大学实验室的研究表明:人在移动的环境中,注意力高度分散,学习者利用零散时间学习,移动带来的各种情景关联与固定、大容量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因此,移动学习要求学习内容要小规模,要注重短时性(王霞峰,2012)。对于学习者而言,移动学习是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按照个性化需求而进行的一种有效学习。
(2)学习资源微型化。由于学习时间的碎片化,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往往聚焦于一个知识点,内容短小精悍,注重实效性与趣味性,以此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因此,建设移动学习资源时,采用打碎的方式,将原本系统的知识切块化处理,化整为零,细化知识点,从而把学习内容分割成最适合于零碎时间学习、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微小的学习组块,以小片段、松散连接、一直处于动态重组中的信息单元即微型内容来呈现学习资源(刘刚等,2014)。
(3)学习需求的自主性。在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学习需求各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的时间及地点,同时构建新型多样的互动形式。
3 基于移动学习理念的自然拼读法信息化教学设计
自然拼读法(Phonics)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如美国、 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受到政府的普遍重视。它不仅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孩子学习英语读音与拼字,增进阅读能力与理解力的教学法,更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学习者学习发音规则与拼读技巧的教学方法。美国史丹福大学曾用计算机分析字母与音位的对应关系,得出的数据显示,84%的字母与其读音是完全对应的(黄燕珍,2015)。而自然拼读法的核心正是通过学习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效果。对于英语基础薄弱,单词记忆困难的高职学生来说,掌握自然拼读法将显著提高学生的单词听写能力和单词拼读能力,进而提高阅读效率。本次基于移动学习理念的自然拼读法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如下要素:
3.1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评价考核的依据所在。本次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a.知识目标:掌握8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b.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发音规律进行单词拼读与听写;c.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2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是大二学前英语方向的47名高职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音标的知识,善于电脑、手机的操作使用,经常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自主获取信息。
3.3 移动学习媒介应用
在本次信息化教学中,移动学习的硬件学习媒介主要集中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而所需用到软件如表1所示:
3.4 移动学习资源构建
移动学习资源是根据本次教学需要解决的任务和问题来构建,既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建设的移动学习资源,也可以提供W络上现有的资源给学生。
3.5 教学活动设计
3.5.1 课前
课前,教师在大学城空间《十分钟详解英国自然拼读法》微课视频,利用世界大学城app的推送功能,告知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并评论留言,针对视频内容提出问题。此后,教师浏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挑选典型问题,课堂上进行讲解。
3.5.2 课中
第一环节是远程答疑。教师通过QQ远程连线合作企业的自然拼读专职教师,由企业人士回答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自然拼读法的概念有着更为详细和全面的了解。
第二环节是26个字母发音的学习。在教师讲解了26个字母的发音之后,开展微信小视频发音口型秀的活动。全班同学即时拿起手机,30秒内把重点字母发音视频发送到微信群聊里,师生共评,评选发音口型秀优秀者,获得课堂加分。
第三环节,字母发音组合的讲解。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将纷繁复杂的60个字母组合,按照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分类讲解各个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字母组合,如ou和au,进行头脑风暴活动,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以前学过的单词或者利用手机搜索,迅速找到含有对应字母组合的例词,在规定的2分钟时间以内,找到的单词例词更多的小组获胜,获得加分。
3.5.3 课后
任务1:字母及字母组合电子卡片认读。PPT电子卡片是由两位学生利用WPS软件制作完成,并上传到QQ群共享。全班同学下载电子卡片到手机,实现随时随地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复习巩固。
任务2:Phonics kids视频配音。全班同学下载英语趣配音app,从中选择Phonics kids教材视频,一方面更直观地了解拼读的概念,另一方面起到了纠正语音的效果。
任务3(选做):Phonics Genius拼读练习。Phonics Genius适用于苹果手机或平板,它对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的概括是最为详尽,并且为每个字母组合配备了例词,可进行拼读,学习者的拼读可录音回放,与软件发音进行对比,进行自我检测。这个任务的难度较高,涉及的有些字母组合是课上没有教授的,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此app进一步内化和提升自然拼读法的知识。
3.6 考核评价设计
本次教学采取的是多元化评价方式,课前微课评论占10%,课堂微信口型秀占20%,课后任务占20%,而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单独的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认读测验占到50%。其中,一对一测试的结果表明:47%的同学取得A的成绩,达到1秒1个的认读速度,其他52%的同学能在2秒以内说出字母组合的正确读法。
4 结语
移动学习代表着一种新的学习趋势,教师需要建设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并且把移动学习、传统课堂及其他的信息化手段相互融合,创造最适合学生学情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丰富已有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打破时空限制,但如何记录学习者移动学习的过程,怎样科学考核移动学习的效果,这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魏雪峰,杨现民.移动学习:国际研究实践与展望――访英国开放大学迈克・沙普尔斯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4(1).
[2] 胡通海.移动学习的定义、特征和结构[J].件导刊理,2010(7).
[3] 田剪秋.移动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09(3).
[4] 王霞峰.新型学习: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N].学习时报,2012-10-15(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