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安全市场调研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当前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当前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施工现场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首先是思想上不重视,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众所诸知,目前施工企业雇用的劳务工基本上都是一些没有组织的散工,而且多是刚参加工作的农民工,他们安全意识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建筑行业70%以上的事故都是因“三违”造成的。
2、岗前系统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
时间短,效果差。岗前安全教育没有真正落实,即使有也多是流于形式,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民工的流动性大,往往一个民工同时在几个工地干活,没有相对的稳定,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3、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减少,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控。工地上虽都配备了一定比例的专职安全员,但有的安全员责任心不强,没有真正履行职责起到巡查纠错的作用。
4、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工期,安全资金不到位。
当前,不少工程由于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工期,使得本已紧张的工期变得更加紧迫,无形中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不少加班时间,特别是大量夜间施工频繁,增加了安全隐患。有的建设单位安全资金不到位,使得必要的安全投入捉襟见肘,安防设施大打折扣,甚至不符合安全规范。
二、面对现状。如何规范劳务市场
加强安全的管理,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笔者以为:培育劳务公司是方向,安全培训教育是重点。
1、成立一批劳务公司。
政策扶持培育劳务市场,让劳务市场真正自由发育,为施工企业提供劳务用工。
1)由劳务公司与施工单位签订劳务用工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劳务公司与劳务工人签订安全方面的协议,让工人真正意识到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与工人签订劳动协议,为民工购买保费较低的集体人身意外险,无事保平安,一旦发生意外,民工也可获得一定的补偿,企业亦可减少损失。责任的明确也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
一、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情况
(一)食品经营企业单位现状
我区现有与食品有关各类经营企业单位4769户。农贸市场28家(较规范11个,设施较简陋的有17个;总摊位数2554个,从业人员近万人);餐饮单位1137户,目前在816户餐饮单位(集体食堂321户除外),现已完成量化分级的647户,其中A级29户,占4.5%;B级113户,占17.5%;C级468户,占72.3%;D级37户,占5.7%。
(二)调研结果显示
居民普遍掌握一定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居民在选择餐馆和购买食品时,根据收入情况而定。大部分工薪阶层首选超市购买熟食食品或鲜肉;就近到农贸市场购买蔬菜;选择中型以上、大众化既干净又实惠或有一定品牌特色的餐馆就餐。但大部分老年人、低收入者和外来务工人员在购买熟食品和肉食品时更喜欢到农贸市场;在外就餐则喜欢到方便低廉的小餐馆。老百姓普遍对加快建设规范化农贸市场呼声较高,对无照经营、食品加工的卫生状况及食品质量表示不满,对小餐馆及大排档食品卫生安全表示担心。特别是对居民区周边的大排档要求对其“严格监管”的呼声强烈。
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规范执法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食品卫生安全领域法律支持不够。存在法律法规滞后和处罚偏轻,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现象。对违法生产加工经营者打击力度不够。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涉及多部门监管,职能交叉重叠。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无缝隙监管,不能形成较强的合力,影响工作效率。
推行和宣传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力度不够。强化明示餐馆执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措施也不够到位。
(二)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在餐饮业推行的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中,部分餐馆没有按照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要求明示A、B、C、D等级牌;部分中小餐馆不知道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大部分老百姓不知道其作用。
卫生状况级别档次低的餐馆数量占绝大多数,与食品卫生安全要求有较大的差距。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讲究饮食健康、营养、卫生和安全。但是,目前我区上档次有规模有特色,或大众化既干净又卫生的餐馆数量少,达到A、B级标准仅占22%;而低档次、无特色、卫生环境差,需整改或应取缔的餐馆数量多,评定为C、D级标准的达到78%。
餐饮业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部分中小餐馆、小加工、小卖店的操作间面积狭小,操作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生、熟食品储藏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和管理规定;厨房卫生环境脏、乱、差;部分经营人员及从业人员无健康证;部分餐馆、摊点无餐具消毒措施;部分单位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超范围经营。
大排档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突出。部分在路边或是居民楼底层经营大排档的餐馆,经营者自己没有执照,使用的是借或租来的经营执照;不具备食品卫生条件,食品的冷、热制作加工、储藏等设施都是临时性的。
食品准入存在漏洞。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虽然大部分餐馆能够按照食品准入制度要求,从指定供销厂家和市场采购猪肉、蔬菜、水产品等重点商品。但部分餐馆仍然存在不按指定渠道私下进货问题。
(三)不规范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不到位
我区农贸市场的总体设施状况列在城八区之末。由于不规范的农贸市场管理不到位,为市场内的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1.市场投入及管理不到位。由于市场不规范,市场的主办方不愿意进行投资建设或配备相应的设施,市场内经营食品的条件和卫生环境差。市场管理人员只管收取摊位费,对市场缺少有效的管理。
2.对食品经营及从业人员管理不到位。市场内从事食品加工经营的小餐馆、小加工的人员及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无食品卫生许可证、无执照、无健康证的情况;熟食品、干货制品暴露经营,卫生环境条件差;超范围经营;食品进货渠道混乱,票、证不全;餐饮服务人员主要是外地务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偏低且流动性大。
3.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其他问题。我区衙门口地区的向丰宝龙农贸市场无证经营的现象较为严重。另外我区部分自然村外来人口居住的大杂院,成为伪劣假冒食品的制作窝点。制作加工和供应的“烤鸭、肉馅、鸡排、腊肠、酒”等食品和饮料令人担忧。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力度
建立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理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职能,形成高效、统一、权威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增加食品卫生安全专项资金投入。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解决监管人员不足等问题;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监管人员整体职业素质和规范执法水平。
加快对我区现有不规范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争取市有关部门对不规范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资金的支持,用足对新建社区菜市场的政策。政府应对投资建设经营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的社会单位或个人,给予分级的政策优惠或资金补贴。研究制定食品卫生安全长远规划。
(二)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监管执行力
一是严把食品卫生安全准入关。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源头的控制,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安全准入制度。抓责任的落实、加大日常监督的频次。
二是强化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量化分级管理。对所有参加卫生质量量化分级管理的餐馆,要求在门口挂A、B、C、D等级牌,定期进行检查,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对达到A、B级标准的餐饮单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将监督重点放在级别低、风险度较大的餐馆;依法规范中小餐馆,促使其上档次、上水平;对卫生环境差餐馆限期整改,提高级别档次。在我区奥运场馆周边地区进行试点,参照卫生部在海淀区试点实行的公示餐馆卫生状况的脸谱方式,强制执行餐馆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强化餐饮业自律意识。指导建立餐饮行业协会、商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餐饮行业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与服务,使其成为行业治理的主体。强化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行业形象,促进餐饮行业发展与管理。
结合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高标准的《管理办法》或《保障服务奥运行动规划》。重点对奥运会场馆周边的餐馆和大排档等进行24小时食品卫生安全“无缝隙”监管。确保在奥运会期间不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三是加强对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对现有不规范农贸市场内的食品加工、经营者及摊位,进行重新审核登记建立档案;严格实行每日对农贸市场所经营的食品、蔬菜、水果检查进货渠道及检测票证和台帐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市场主办方合法经营,对出现超范围经营和管理不到位的,要依法处罚;坚决取缔不规范农贸市场内临时性、无执照、无上下水、无消毒保障的食品餐饮摊点;建立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保证金制度,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提高市场的自我约束力。为所有的农贸市场配备相应的简易检测(箱)设施,让大家买着放心,吃着安心。
(三)深入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宣传教育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方面的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的食品卫生安全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大向社会广泛宣传的力度。不仅让餐饮行业知道食品卫生质量A、B、C、D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也要向社会和老百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强化其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使其知法、懂法、守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借助迎奥运的宣传,使经营者树立石景山的主人形象意识。
关键词:条件价值评估法;安全液态奶;风险认知;支付意愿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5-0092-04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几乎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产奶国,中国的人均饮奶量从1999年的1.2升跃升为2014年14.3升。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中的“问题奶”事件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来源于海关总署数据表明进口乳制品数量是由2010年的1.59万吨激增到2015年的46万吨,数量激增近29倍。较多学者已经证明风险认知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由于风险认知是主观的感觉,故存在偏差。周菲认为,人的决策认知偏差形成的原因有认知和个性因素、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决策任务的特性[1]。支付意愿代表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与需求强调,在其著作中得到验证[2]。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支付意愿的大小是决定食品安全市场能否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3]。周应恒等指出,消费者对三聚氰胺事件的了解程度、消费者政府信任水平、个人月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其风险感知与恢复购买行为不一致的可能性具有显著影响[4]。
在我国食品安全背景下,一些二线城市消费者对目前的认知情况,他们的支付意愿又有什么表现形式,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支付意愿?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后的购买行为,同时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最终促进乳制品行业的发展。
二、调研方法及结果
调研数据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在2015年5―7月所做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南昌居民,通过面访的形式,获取相关数据,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90份。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受调查者的基本特征及其家庭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了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规模、家庭收入等方面;(2)关于在问题奶粉事件爆发后,受调查者奶制品消费情况,主要包括了对中国乳业的质量状况、对“问题奶”事件的了解程度、了解渠道以及对该事件的看法;(3)通过二项选择法来考察消费者对于安全系数更高液态奶的支付意愿,并配以开放式问题。询问支付意愿,并用250ml盒装液态奶,配以遮盖品牌和添加认知卡片。
1.根据有效问卷中,利用SPSS19.0软件按样本特征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发现了以下七个方面特征:从性别上来看,被访者中男性占22.6%,女性占77.4%,以女性居多,与我们预期寻找具体的女性为调查者相符。从消费年龄上来看,年龄区间以31~40岁居多,占27.9%;其次为26~30岁,占22.6%。从被访者的婚姻状况来看,已婚比例为73.2%,未婚为26.8%。从受教育程度上来看,大学(大专)占40.5%,居首位;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分别占比28.9%、24.8%。从职业分布情况来看,一般职工、其他如学生、自由职业者等占比超过50%,分别为37.4%、35.8%,政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别为13.1%、12.1%。从家庭人均月收入来看,2 001~3 000元和3 001~4 000元分别占26.3%、27.4%,其余均不到15%。从居住地来看,以城市为主,占72.6%;农村占27.4%。
2.对问题奶事件的了解程度大部分体现为听说过,有效百分比为84.2%,没听说过和不知道分别是12.1%和3.7%,总计只占不到16%。50%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市场上液态奶的质量安全水平为一般,不怎么安全的有15.8%。调查结果还显示,消费者对整体购买和食用液态奶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食品风险问题(动物疾病、食物中毒等)严重程度认为一般的占52.6%,比较严重的占23.7%,非常严重的占3.7%,累计为80%;可以看出,受访者认为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很严重。可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很高,但对其近来购买的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并不理想。一般地,消费者通过判别这些因素如营养、生产日期来购买液态奶。其中,认为生产日期是购买时考虑的最重要的人数占比最高是76.3%,位居第二和第三的是营养、卖方声誉,分别占比为60.5%、50.5%。那么,企业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应该注重自身的声誉的恢复,将过期的食品下架。同时,政府在制定监管策略应以生产日期、营养为标准。
3.对购买不到安全液态奶的原因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五分评分法,得到的结果是,缺乏经验知识的认可较同意的占33.16%,对缺乏专业指导的认为较同意的是36.32%,认为缺乏社会的监督裁决机制非常同意的是39.47%。表明消费者对社会的监督裁决机制还是比较相信能够使食品变得更加安全,可以加大社会的监督裁决机制,促进消费者的主观上的购买安全液态奶的意识,同时不能放松对经验知识和专业上的指导消费者对食品购买和食用。
4.购买意愿即消费者愿意采取特定购买行为的几率高低。它可以看作消费者选择特定产品的主观倾向,并被证实可作为预测消费行为的重要指标。购买安全液态奶占比72.1%,购买普通液态奶占比27.9%,得到安全液态奶的购买意愿远远大于普通液态奶,市场上迫切需要安全液态奶。
(1)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进行的,这些约束条件如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水平等。2 000~4 000元购买安全液态奶的比例占39.5%,这与南昌当地的消费水平相关。收入的约束不是很明显,导致人们选择购买安全液态奶还是普通液态奶。
(2)下表是多元交叉表,是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地与购买意愿的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女性购买安全液态奶占55.8%,绝大多数的女性承担了家庭采购的任务,并且很关心食品安全。从受教育程度上来看,受教育程度越高,购买安全液态奶的概率越大,高中(中专)以上学历购买安全液态奶占比54.7%。政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般职工其他如学生、自由职业者等购买安全液态奶占比较大。在样本中56.3%的人居住地为城市,购买安全液态奶远大于居住地为农村。
5.支付意愿或称价格意愿,是指消费者接受一定数量的消费物品或劳务所愿意支付的金额。消费者对特定物品或劳务的个人估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评价成分。利用条件价值方法开放式提问,分别得到了认知卡片八个支付价格:
(1)在同样的国内品牌和政府认证的情况下,普通奶均值为2.73元/盒,相比而言安全奶均值却高出了1.09元,为3.82元/盒。前者的取值相对集中,但极大值与后者的极大值相差3元/盒,基本上前者集中于2~3元之间,后者集中于3~4元之间。
(2)在同样的国内品牌和第三方认证的情况下,普通奶均值为2.8元/盒,相比而言安全奶均值却高出了0.99元,为3.79元/盒。前者的取值相对集中,但极大值与后者的极大值相差4元/盒,基本上前者集中于2.5~3元之间,后者集中于3~4元之间。
(3)在同样的国外品牌和政府认证的情况下,普通奶均值为3.68元/盒,相比而言安全奶均值却高出了1.09元,为4.77元/盒。前者的取值相对集中,但极大值与后者的极小值相差0.8元/盒,基本上前者集中于3~4元之间,后者集中于3~6元之间,范围较大。
(4)在同样的国外品牌和第三方认证的情况下,普通奶均值为3.75元/盒,相比而言安全奶均值却高出了0.95元,为4.元/盒。后者的取值相对集中,但极大值与前者的极大值相差0.6元/盒,基本上前者集中于2.5~3元,后者集中于3~6元之间。(下转196页)
(5)消费者愿意为液态奶支付价格,比较国内和国外品牌的液态奶可以得到以下四个差值(元/盒),分别为0.95、0.95、0.94、0.91。我国液态奶的竞争力不足,且在消费者心里国外品牌的液态奶更优质和安全。
三、结论和建议
我国正处于重塑乳制品形象的新时期,如何提高国产品牌牛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显得尤为重要。从上述调研结果来看,我国乳制品的消费有以下特点:第一,消费者认识到市场上液态奶的质量并且能够对安全性进行评价,但是缺乏措施来购买安全液态奶,从结果可以看出,消费者特别需要政府有必要的监督裁决机制治理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企业;第二,消费者对购买因素的考虑主要集中在生产日期、营养和卖方声誉;第三,消费者购买安全液态奶的欲望强烈,同时收入约束作用不是很明显;第四,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购买安全液态奶,但是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相比,国内品牌的液态奶处于劣势,差值均在0.9元/盒。
为了振兴乳制品行业,以及为其他食品行业提供一些参考,故我们给出以下建议:首先,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监督管理乳制品行业,制定更为全面详细的法律制裁涉事企业,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对安全乳制品的认证;其次,企业要大力刺激消费者购买商品,例如对安全液态奶的宣传;再次,消费者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理性地看待国产奶和进口奶,不能盲目做决策。
参考文献:
[1] 周菲.决策认知偏差的认知心理学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5):75-79.
[2] 王常伟,顾海英.消费者食品安全感知、监管满意度与支付意愿[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9-95.
[3] 赵元凤.消费者安全乳品支付意愿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10):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