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考研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A
1项目研究和实践情况
1.1前期准备
调研小组在网上搜集了大量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考研的资料,并且进行了分析,决定发放调查问卷,旨在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在校考研与就业意向,根据情况制定了试调查问卷,在与指导老师交流后,对试调查问卷进行了多次修改并形成正式调查问卷,随网上调查问卷并进行了问卷的发放调查工作。
1.2问卷调研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针对合肥工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共抽取148人作为本次调研的样本总体。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共22题,其中关于考研方面的有8题,就业方面的9题,发放160份,回收率98.75%,无效问卷10份,有效率92.5%。
2项目调研总结和收获
2.1总结
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专业201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与考研情况如下:
上述数据显示:工程力学与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读研比例相当,约为35%,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考研比例约为5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人数约占总人数的40%。可据此推测:我校工科专业考研比例较理科专业考研比例低,相反就业人数工科多于理科。这一结果和理工科类院校也是相符的。
2.1.1大学生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原因
(1)想继续考研深造;(2)为适应社会需求而考研。各行各业相继出现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3)通过考研究生脱离自己本科时不专业领域,转换到别的专业;(4)逃避就业。
2.1.2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原因
(1)先找工作到社会上去锻炼一下,有了工作经验后再考研,这样读研更有针对性;(2)考研压力大,不想考研;(3)考研需要成研需要时间,三年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是一样的。
2.1.3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与考研的几点建议
(1)考研还是就业,应该从实际出发。(2)“先就业再考研”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3)无论考研还是就业都要适应社会发。
2.2收获
(1)大量的数据及其分析要求我们熟练运用相关软件,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对word、excel、PPT这些常用的软件的使用变得得心应。(2)上网查阅资料时,学会了有针对性的搜索和筛选,而非盲目的大海捞针。(3)考虑问题、设计表格学会了从多角度进行全面考虑,注重细节,充分研究其科学性与合理性。(4)对大量数据的统计与处理,磨练了我们的细心与耐心程度,锻炼了我们对数据的敏感程度。(5)通过这次项目的实施,我们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开展工作前先对工作进行计划和安排,制定工作安排表;开展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并保持每个星期写工作总结等。
3研究中的不足和思考
3.1本次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调研范围略小,样本容量不够大,数据不够多,分析起来略显艰难。因为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难免受地域和数量的限制,但结果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2)在数据分析时,没能很好地进行地域、性别之间的比较。(3)在调查过程中配合的不够协调出现了时间浪费,没有很好的统筹兼顾。
3.2规划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无论是实地调查还是问卷调查工作开展之前,项目组都会事先做好工作计划与分工,这样,每次实施起来,所作都会有条不紊的进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每次调查统计好的数都按照要求及时记录并且做好整理工作,这样后期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工作量就能大大减少了,处理起来也会更方便。
3.3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
因为是调研类项目,对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而言要求较高。团队合作难免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产生碰撞,这时候需要我们以团队为重,为项目主,全身心投入,并充分尊重团队中的成员。同时,在面对庞大的数据统计工作时,应该合理分工,高效率的完成统计工作。当项目遇到瓶颈的时候,通过分工合作和讨论,问题也总能迎刃而解。
4结束语
在处理和分析问题方面,项目组成员听从姚禄仕教授的教诲,逐渐培养了严谨的思维和周密的逻辑能力,遇到问题可以做到有条不紊。在创新方面,明白了灵感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任何创新问题最终都归于实践。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载优秀调查报告。本期推出关于“大学生考研目的”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考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获得高学位,便于就业(共6162人,占总数的56.28%)和提高自身素质(共3360人,占总数的30.69%);其他的学生表示考研是为搞学术研究或因为从重心理、顺大流(分别占总数的8.08%及2.23%)。
面对“考研热”,学子们有以下感言:
甲:考研人数的剧增,从现实来看“获高学位,找好工作”所占的因素我认为多得多,但我不否认还有别的因素。
就我而言,我可以说从小到大还没认真想过我究竟是为何而读的书,或确切的说我不能说清。从外表看来好象不外乎为了今后的立足。
可从自身感觉来说好象又不是,我隐约感觉到我是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前提的。
因为自小到大我的学习动力就来自那无形的感觉,我学的东西除了那学校要求的外,课外的学习都是自己所感兴趣。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载优秀调查报告。本期推出关于“大学生考研目的”的调查。
面对“考研热”,学子们有以下感言:
甲:考研人数的剧增,从现实来看“获高学位,找好工作”所占的因素我认为多得多,但我不否认还有别的因素。
就我而言,我可以说从小到大还没认真想过我究竟是为何而读的书,或确切的说我不能说清。从外表看来好象不外乎为了今后的立足。
可从自身感觉来说好象又不是,我隐约感觉到我是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前提的。
因为自小到大我的学习动力就来自那无形的感觉,我学的东西除了那学校要求的外,课外的学习都是自己所感兴趣。
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种理想,一种无形的理想。
关键词: 中文系 专业素质 综合训练
一、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教育背景
198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要求新生一年内读100本书,写出读书笔记;到1986年,又做出一个令全国高校同行都为之震惊的硬性规定——所有入学新生在一年级期间必须写150篇题材自由的作文。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该系开始逐步形成一个贯穿大学4年的强化基本功系统——一年级100篇作文,二年级8篇读书报告,三年级写学年论文,四年级写毕业论文(后来还增加了一项内容——要求全体学生精读100篇古文,背诵其中的50篇,并列入学习考核内容。)。为配合学生基本功强化训练,中大中文系在近二十年前就同时推出另一项在全国上下引起更大震动的创举——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一二年级,导师和学生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关系,每个学生都有固定的导师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个别辅导,三年级以后则由学生自己选导师。这项在全国大学中从没有过的制度,彻底改变了老师们的教学观念。这种专业素质强化训练带给老师们的是成倍增长的工作量,也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再认识。在与学生的互相交流中,老师们受益无穷,有助于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例如中大中文系的萧德明教授在指导十几届学生100篇作文的基础上,就写下《大学生写作》这样一本深受好评的专著(参见薛晓峰、秦晖、邱瑞贤《大学生要补“童子功”,成才先打国学基础》一文及中山大学中文系网站相关文章介绍。)。
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相关教学成果《强化写作训练,着眼提高素质》获广东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抓好教学实习,培养综合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全程导师制》、《加强科研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专业人才》分别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四、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目前,中山大学的专业素质(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做法为全国很多高校所采用。我系通过实地考察、当面访谈、电话咨询、网络查看等方式调研过全国十几所高校,了解到这些高校中文系早就开展一系列加强学生专业基础与综合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例如建立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系统、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等,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们需要向兄弟院校看齐。
二、我系为什么要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
1.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大都很早就会电脑打字,却写不好中国字,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却写不好作文,对西方文化津津乐道,对中华文化却缺乏了解,热衷于感官刺激的网络读图,却冷待有思想艺术高度的名篇佳作。尽管他们有幸从高中考上大学,高考成绩及外语分数很高,但没看过或看不懂中外经典名著。以致有教育者戏称之为文化文盲,因为看起来实在不像是中文系的学生。
2.大学生在中学期间经历的基本上是应试教育,他们进入大学后松了一口气,学习与生活变得茫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成才观念。这些学生的知识结构普遍“虚弱”,只会应试做题,没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3.本系学生在社会活动和就业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专业基本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缺陷。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
三、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大体做法
我系参考外院校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配合学校的素质拓展活动,制定了有自己特色的训练宗旨、训练目标和操作方式、操作程序,编成《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大体内容如下:
1.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2.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3.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会、读书报告会、调研心得会、诗文朗诵会、时事评论会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4.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各指导老师在培养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特长生、优秀生并向系上推荐。本系可在特长生大四时继续为其提供导师或为其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经过前三年培养已具备考研潜力的优秀生,本系在其大四时为其配备考研导师(或由其自由选择导师)。
四、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取得的效果
本素质拓展综合训练活动遵循专业学习、素质拓展、考研升学和系务管理一体化的思路设计。其主要功能是为本系学生拓展专业素质提供思路和方法,为本系学生考研提供知识线索和学习指导,同时为改进本系教师的专业教学和本系的系务管理提供摸索途径。本活动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出发,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导向,以读书写作、调研交流、学行并进为方法,以学生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促进为侧重,把中文系师生组织起来搞好教学工作,借此改变学生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一种新型的学风、教风和系风,尝试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师生双向交流大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大为提高。
五、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的不足
1.教学、学习观念改变的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仅仅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上,未能创造更广阔更自由的教学大平台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部分学生缺乏自觉的学习观念和成才观念,仍然处于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未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部分懒散畏难的学生,采用敷衍应付的态度对待训练活动,系里给出的训练要求和训练方式,到了他们手里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扭曲变形。
3.活动组织不力的问题:个别小组,由于组员们的素质的问题,也由于指导老师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一盘散沙,活动难以高质量开展。
六、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需要解决的困难
1.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统筹安排的问题:希望学校能为中文系配备一间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活动工作间或实验室;希望学校排课时能为本系专业素质拓展提供较为统一的活动时间。
2.学生活动经费和教师指导报酬的问题:希望学校能提供长远保障。
七、结论
在兄弟院校普遍进行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本系如果不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教学质量只会与兄弟院校拉开更大的距离。所以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势在必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出明显效果。我们应该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地推进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2010-10-30)
八、附《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方案》
1.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是本系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属必修课,学生须用三个学年完成本课程的修习。每学期计0.5学分,三个学年共计3学分。
2.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3.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4.本课程分阶段任务:一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例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占50%,应用文类(例如新闻通讯稿、计划总结、对联、各种报告、各种公文等)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精读(泛读另计,下同)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5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一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学生社团举办的专业性课外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含创作与评论)占50%,应用文类占30%,社会评论和其他类别占2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下学期的写作、阅读、背诵任务同上学期,另外应个人单独完成或多人合作完成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并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调查报告(多人合作完成的社会调查由各人单独执笔行文报告)。三年级学生上学期任务与二年级学生下学期同。三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理论类(含文艺评论、文艺理论、社会评论和其他理论性文体)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9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四年级学生在前三年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检验自己大学学习的最终成果。
5.本课程其他要求:学生的所有写作、阅读、背诵、社会调查、第二课堂活动等成果均需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点、检查(例如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复印好分发给同学们评点,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检查背诵和第二课堂活动情况)。学生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必须用钢笔、圆珠笔或毛笔书写,与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训练相结合。学生应每学期把自己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编好目录、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学生应在《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上做好阅读书目和背诵篇目的记录以备同学、老师检查(建议每个学生在大学毕业前把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习作、各科目作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结集成自己的大学学习成果集。)。
6.本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是相互并立、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他专业课程的作业、练习不能计入本课程的写作、练量。各专业课任课老师应在课堂上高质量上好自己所任教的专业课程,为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专业基本功训练的各项任务打好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学生应认真学好老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课堂外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中去,高质量完成本方案的各项任务。确有某方面写作特长或其他特长的同学,经指导老师同意,并经主管实训工作的系领导批准,可以在不违背本课程训练宗旨的前提下,对本课程训练方案作出改动,为自己制订特别的训练方案。
7.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听、说、读写等专业基本功,训练办文、办事、办会等专业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拓展阅历等提升把握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就业或考研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读书报告、调查研究、诗文朗诵、时事评论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8.本课程实行如下考核办法:平时考查可通过导师检查、组长检查、组员自查、组员互查等方式进行。每学期末导师按写作占40%、读书报告占30%、背诵占10%(没有社会调查任务的学期,此项占20%)、社会调查占10%、课外活动占5%、考勤占5%的比例为学生评定综合成绩。任何一项缺成绩则整个课程考核不予通过,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一项须经有关活动组织者确认。
9.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本系鼓励学生积极向报纸杂志投稿,争取习作公开发表。本系定期编辑学生优秀作品集出版发行。鼓励热心同学尤其是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相关系务管理,担负起组织、督促、检查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的部分任务。本系学生应组织各种专业性社团并积极开展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参与专业性课外活动以获得相应成绩的机会。
10.各导师、各小组、各学生社团应及时收集同学们专业基本功训练的成果和重要信息,例如公开发表的文章、各种获奖情况和有影响的活动等,向系上汇报以便汇总、公布、存档。
下面将逐个分析了解到的滨州医学院、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学院和滨州技师学院的就业情况及未就业毕业生的思想现状。
通过与这些大五的学生进行交谈,我们了解到,医学类院校中普遍存在着站就业难的问题(原因已经在前文中分析过了),大部分人选择考研。如该校一个70人的临床医学专业的班级会有50-60人选择考研,最终大约能考上20-30人,除此之外,还会有4-5人选择从事医药代表的行业,2-3人选择与公立医院签订五年工作合同的合同工(每月工资800-1000元),4-5人在个人诊所等地临时就业以及3-5人其它选择,也就是说未就业毕业生大约占45%的比率。这些未就业毕业生还会有一半选择继续考研,另外一半的同学通过降低对工作环境、薪水的要求(如选择在乡镇医院就业等)临时就业。据了解,私立医院对医学类毕业的同学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但考虑到其不稳定性且没有五险一费的劳动保障,因此,几乎没有同学选择去私立医院工作。择业时大部分人选择回家乡就业。就该校来说,影像专业和护理专业站就业率高,能达到50%-60%。总的来说,与其他几所学校相比,滨州医学院的同学承受的就业压力最大。
大学毕业生落户问题的调查报告
44.6%的人表示,如果可以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有没有户口不重要
连续两年考研失利后,中国人民大学届毕业生小高今年3月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辛苦寻觅了一个多月,她发现自己面前已经横起了一道怎么也迈不过去的门槛。他们要的要么是应届生,要么是拥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本地户口的,而我都不具备。小高开始后悔毕业时把户口迁回了家乡,她也明白了为什么当初同学们都千方百计把户口留在__。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超过700万人,历年毕业后未及时就业的大学生超过100万人。对于非应届生来说,在大城市里找到工作并落户尤为艰难,尤其是__,几乎没可能。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腾讯网针对就业人群(112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参加显示,58.5%的人认为应该打破往届毕业生落户的限制。92.8%的人期望,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应届生和往届生在落户问题上应该一视同仁。
往届生落户有多难?
湖南某高校届研究生张茜(化名)毕业后应聘到__一家外企,户口却只能留在湖南。最近公司安排她出国办事,办理护照需要户口本,她为此专门请了几天假,湖南、__两地跑。
像张茜遇到的麻烦,在北漂一族中并不少见。调查显示,33.1%的人认同不解决户口问题,会带来很多不便。
比起这些,也许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无法落户带来的盲目感和漂泊感。调查中,28.3%的人觉得解决户口可以获得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感,还有14.9%的人认为解决户口比高薪、福利待遇更能吸引人才。
如果大学毕业时没找到能解决本地户口的单位,你会怎么做?34.2%的人表示会将户口迁回家乡;25.0%的人会将户口在院校所在地集体户口保留两年;20.0%的人会留下来,不要户口了;14.6%的人不知道怎么办;仅有10.3%的人表示会去另一个城市就业。
根据XX年年__市关于大学生户口及档案滞留问题调查报告,自XX年以来,超过保留期两年依然不符合留京条件的户口滞留在京的毕业生约有3万人,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9.5%,其中近一半是女生。
__某高校户籍科王老师说,一般情况下,学生毕业后要全部迁出学校的集体户口,对于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学校也建议他们从学校集体户口中迁出,自行解决户口和档案的接收问题。
王老师坦言,虽然原则上规定,非京籍大学生毕业后户口可以在学校集体户滞留两年。但是户口留在学校就不准再调出了,以后想办理什么手续都没法借出户籍卡,反而会耽误事。而且毕业时滞留在学校的户口,最终转为__户口的几乎没有。
在__市海淀区人事局的官方上,记者发现不少询问非应届毕业生是否可以落户的留言,绝大多数得到的回答都是不能,或者是一句话,现行的毕业生进京政策的受理范围只是符合进京条件的应届毕业生。记者随即致电该办公室,对于非应届外地生源毕业生来京工作的落户政策,工作人员均表示不清楚。
自考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状况好于科班生
超三成自考毕业后才参加工作的自考毕业生工资在XX元以上;六成自考毕业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XX年自考毕业生就业状况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这是省自考办昨日向媒体的最新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据悉,这是我省首份关于自考毕业生就业的调查报告。
自考后就业三成月薪超XX
调查数据:多数自考毕业生工作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在工作后选择自考的被调查者中,40%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46.44%月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13.7%。自考毕业后才就业的自考毕业生收入情况比在职自考毕业生更好,18.5%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月收入XX元以上的占34.8%,56.17%的被调查者的月收入在1000元至XX元之间,而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9%。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分析认为,在目前大学毕业生起薪越来越低的现实下,自考生的工资水平却出现了增长。这是因为自考生很多是在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工作经验后,去考取更高的学历。在拥有了经验和学历之后,他们肯定会选择高于原来岗位工资的目标跳槽,工资也就实现了步步高。
就业状况好于“科班生”
调查数据:数据显示,我省XX年毕业后才就业的自考毕业生绝大多数在毕业当年就实现了就业。95.2%被调查者在毕业当年就实现了就业,3.3%于XX年就业,1.5%于XX年实现了就业。
部门分析:根据调查数据,省自考办分析认为,XX年我省自考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不少自考毕业生原本是专科在读生,在学校里一边上大专课程,一边通过自考拿本科文凭,毕业时就有了两本文凭。这是不少自考毕业生找工作容易的原因之一。
近两成毕业后得到升迁
调查数据:18.3%的被调查者自考毕业后在工作职务上有了提升。高级管理人员的比例由毕业前的0.7%上升到1.9%,中级管理人员比例由毕业前的14%提高到毕业后的22.3%,一般员工由毕业前的79.1%下降为69.6%。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有关人士认为,现在不少自考生来自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自考所学专业对个人的就业或职务(职称)升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地位仍不如“科班生”
调查数据:在47.2%的被调查者对自考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持乐观看法的同时,有16.5%认为“将会越来越困难”。同时,依然有4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考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考毕业生的当前的社会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不如全日制重点大学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摘要: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一行13人组建了温州大学与我同行共访校友足迹暑期社会实践考察队,走进温州乐清,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从点线面角度寻求相关信息。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XX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XX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XX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来。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我们在温州做调查的局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五.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命运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经过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我从中体会到现在的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实践机会却是少之又少,而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现实高校体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现状下,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多利用大学生活的空闲时间走进社会多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我们应该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与其他相关知识,为在踏入社会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前多做准暑期社会实践XX年的暑期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回顾短暂而又充实的实_实践生活,大学生总会有很多感触。通过不同方式的暑期锻炼,大学生不仅认识了社会、锻炼了能力,而且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实践经历。
近年来,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成为企业选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也主动走出象牙塔,参与到暑期实践中去。除了传统的实践途径外,今年的大学生暑期实践的途径还有很多,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以往总觉得暑期实_只是参加学校或者院里组织的一些服务团,今年突然发现身边的同学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多了,有的通过联系企业兼职去了,有的还到四川当志愿者了。王雪是重庆工商大学大三的学生,她所在的学院组织了18支暑期实践分队,带领着几百名学生分赴全国各地进行暑期调研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有的到贫困山区支教去了,有的深入农村了解民情,等等。
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罗辑这个暑假也忙得不亦乐乎。真没想到我也能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行使自己的否决权。挂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广电局局长助理的罗辑刚一上任,就连续参加了几次局里的高端会议,会上她还有否决的权利。今年暑假,重庆工商大学向邻水派遣16名研究生挂职邻水局、国土资源局等13个局局长助理以及邻水鼎屏镇等3个镇镇长助理。以挂职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这在重庆高校中还是第一次。
据了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上,一些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的知名企业都会实_兼职的信息,通过对应聘的大学生层层筛选,企业选择专业对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线。这也为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以往,大学生参与暑期实践存在不在乎具体的实践过程的现象,参加服务团只为了宣传、评奖,到企业也只是走个过场。今年,笔者发现,大学生开始转变观念,开始注重实_的质量,重视实际过程,切身参与其中,认知社会、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国人,也激发了大学生服务四川,为灾区尽一份力的决心。许多大学生放弃休假外出旅游、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积极加入到支援灾区的志愿者的行列中去。黄武强是一名支援四川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没到暑假,他就开始准备组建一个志愿者服务团。平时他通过网络和电视了解灾区的具体情况,并与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起讨论,详细制定服务团的目标、服务对象以及实施步骤。在他的周密准备下,他的服务团最后得到审批通过。
【关键词】高职 毕业生 就业思想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09-02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迅速扩展,现今高职教育已具备相当大的规模。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思想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毕业生的特点
相较于本科毕业生,高职毕业生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学历层次较低。高职毕业生的学历层次要比本科毕业生低一个档次,主要以专科为主,专升本逐年有所增加。
第二,理论知识薄弱。高职生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职高和中专毕业生以及一部分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社会人员,虽然他们实际操作能力较强,但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则相对薄弱。
第三,职业定位往往过高。高职毕业生较高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期望与用人单位提供的从事一线工作的职位有较大差距。
第三,社会认可度较低,容易受挫。一般来说,高职毕业生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来说社会认可度较低,高职毕业生较本科毕业生更易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
二、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思想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与修养方面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高职生过于追求拥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较强的能力,急于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德行修养和理想追求,这导致他们毕业后在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素养方面有所欠缺。
高职毕业生修养方面有所欠缺也体现在诚信意识方面。有些高职生的诚信意识有所缺失,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如一般的学生编造自己是班干部,而班干部编造自己是学生会主席;成绩一般的编造平均分八九十分,并多次获得奖学金;没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并多次实践经历,却编造参加了活动、有实践经历等。2008年东北三省高校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47.5%的学生对大学生在求职材料中造假的看法表示理解,说明这种不诚信意识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基础牢固。
(二)就业意向方面
一方面,在就业地域期望上,高职毕业生往往不愿意选择去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基层就业,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就业地域上首选经济发达地区。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秦皇岛高校毕业生中选择去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占20%,2010年江苏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占52.3%,2013年石家庄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占70%,而2011年新疆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更是高达88.89%。这也真实反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期望。
另一方面,在就业意向单位上,相当数量的高职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私营企业或规模较小的公司就业,还是以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为择业理想。2013年石家庄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择去事业单位或大型国有企业就业的占56.8%,其中高职生也占了较大比例,同年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中这一选择占69%。
(三)就业月薪要求方面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份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19.4%的毕业生期望月薪值为3000元以上,43.5%的毕业生期望月薪值为2000元以上。而2009年北京专科毕业生期望月薪值为2000元以上的占21.3%。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月薪要求往往高于企业能提供的待遇,造成毕业生就业难。
(四)职业发展规划方面
部分毕业生就业目光短浅,很少就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考虑。东北三省高校的一份2008年调查报告中,35.5%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甚至认为不重要。2010年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78.8%的学生对未来职业无明确的规划。
(五)就业法律意识方面
很多毕业生缺乏契约意识,首先表现在就业协议书的随意签订与毁约。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认为可以违约的占到43.2%。其次表现在被用人单位侵权。如有的毕业生轻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有的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合同中的模糊条款毫无戒备之心,等等。此外,毕业生常常忽视对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了解,缺乏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较少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就业制度、就业政策及就业工作流程等。
(六)求职心理方面
首先是自卑和自傲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自卑心理严重,不能很好地推销和展示自己。2010年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88.4%的毕业生就业准备一般,自信心不足。与自卑相反,有些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出现了自负和孤傲的心理。其次是焦虑心理。部分毕业生既担心找不到适合自己成长与发展的岗位和单位,又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等。再次是不同程度的依赖和攀比心理。一些毕业生过分依赖学校、父母和亲友,不愿主动去市场中求职、择业;一些毕业生相互攀比选择企事业单位、知名的公司等。
三、对策分析
(一)政府与社会方面
为缓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思想问题,政府与社会应共同作出努力。第一,政府应鼓励就业形式多样化,包括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就业,自主创业等。第二,政府应致力于消除就业市场不规范行为,如任意压低毕业生工资,不给毕业生应该享有的福利待遇,性别、身高歧视等。第三,政府就业服务机构应联合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构建就业信息平台。第四,国家财政拨款为无法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失业保险、失业救助、社会救助等。第五,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应改变对高职毕业生的认识。不少用人单位都存在错位的人才观:一是人才高消费,各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具有实际技能的高职生,却直接招聘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二是不愿接收应届毕业生;三是提出应届毕业生无法达到的招聘条件等。
(二)学校方面
第一,高校要注重培养学习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和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并不一定能完全对口,更多的是利用学习能力更好更快地适应自己现任的工作岗位。第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包括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面向基层的就业意识和诚信教育。第三,强化就业观念引导。首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一新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指导临近毕业的学生认真地进行自我分析,如分析自己有什么才干、能力和专业特点,适合做什么工作与职业等。其次通过模拟招聘现场、面试等,让毕业生亲身实践,积累经验。再次加强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教育。第四,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学校要强化毕业生对“就业协议书”的认识,强化其维权意识。第五,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杜绝就业简历中的舞弊造假行为。第六,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受挫能力、心理调适能力。
(三)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正确认识自我。高职生在择业前,要学会全面客观分析和认识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要自暴自弃,确立切实可行的工作岗位和择业目标。第二,转变就业观念。高职毕业大学生要调适就业期望值,树立“到基层工作”,“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第三,培养综合素质。高职生在校期间除要认真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强化竞争意识。第四,树立创业意识,尝试走创业之路。学生应该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入了解,及时了解国家对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支持,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学会理财等。
【参考文献】
[1]申晓敏.高职毕业生就业思想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
[2]王新刚,肖继新,马金锁.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现状调查报告[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
[3]徐静.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
[4]王辉,贾鹏.大学生就业思想动态调查――基于河北省驻石家庄高校学生的实证研究[J].就业,2013(4)
[5]陈访贤,刘向阳,胡登雄.当前大学生就业思想现状分析――基于新疆三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高教论坛,2011(2)
[6]白冰,于昕.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2013(4)
[7]孙艳,王育.关于专科毕业生就业思想准备的调查研究报告[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2)
[8]李慧静,高玉娟.当代大学生就业思想调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关键词]大学生;考研动机;Probit模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55
1引言
中国教育在线《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1994年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为114万,2004年为945万,2014年这一数字上升为172万。虽然在2008年和2014年报考人数虽有少量下滑,但毋庸置疑的是,从总体上看,在过去的30年里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因此,研究清楚影响本科生毕业后考研的因素,并分清各个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不但有利于教育部门制定合理的政策,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而且对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也有着重要意义。故本文以2015年3月对重庆大学生考研原因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Probit模型对影响大学生考研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后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概述了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第三部分中,对数据的来源作了简要说明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性描述;第四部分阐述了根据实证研究的需要建立的模型;第五部分对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六部分中对上述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中,总结了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
2文献综述
在对本科生考研问题的研究中,国内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成果。李静、左栋[2]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考研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认为影响大学生是否考研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依次是提高自己身价、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经济条件的允许。李月荣等[3]把考研的原因分为为了进入感兴趣的领域学习、向往理想的学府、缓解就业压力、挑战自我和跟风随大流五大类,并对考生在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建议。郭敏娟[4]对湖南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实证验证了本科生考研最重要的原因是想继续深造提高自身学历。王染、姚楠[5]从考研的必要性出发,揭示了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考研的大环境比较公平、考研的过程有助于提升自我和学历考试在中国由来已久是大学生考研的重要原因。翁少娟[6]以对16名大学生的访谈得到的资料为基础,从动机自我调节论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大学生的考研动机进行研究。其研究发现,考研动机的构建过程是动态的,影响考研的因素是复杂的,而且不同的考研动机会带来迥异的结果。
总结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其大都从定性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考研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刻揭示了大学生毕业后为什么要考研这一问题,并得到了许多重要结论和建议。然而,已有研究对大学生考研因素的定量研究并不多,专门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对大学生考研原因进行研究的就更少了,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贡献之一。本文的另一个贡献是,在明确了影响大学生考研的因素后,对各因素进行了边际分析,揭示了什么是影响大学生考研与否的最重要因素。
3数据收集与整理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2015年3月对重庆地区大学生考研原因的调查问卷。在借鉴文献综述部分涉及的可能会影响大学生考研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对影响因素的观点,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学生的成绩、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父母的受教育情况、家庭收入情况、父母对考研是否支持、家庭居住地、本科毕业院校、本科院校是否对考研进行了积极引导以及是否要考研共9个方面的内容。问卷采用随机发放的形式,其发放涵盖了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在内的十所院校。除去无效问卷,本文的最终样本数量为249个。不同特征的大学生考研与否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49名大学生中,考研人数要略高于不考研人数,其中有141名要考研,占接受调查总人数的5663%。大学生的考研意愿与目前的学习成绩呈波动关系,无明显相关性。对所学专业就业形势不乐观的大学生比对就业形势乐观的大学生的考研意愿强烈。此外,家庭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考研的概率就越大。同时,大学生的考研意愿随着家庭收入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而父母支持考研的大学生比父母不支持的大学生的考研率要高将近50个百分点。在城市居住的大学生中,有6286%的同学都已决定考研,而家庭居住在农村的大学生只有不足一半的人要考研。最后如果大学生本科在名校就读的话,那么其考研意愿要远远低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而且,倘若本科院校对大学生考研进行过积极引导,则其学生的考研比例要高于未引导过的院校。
4模型的建立
Probit模型是一个非线性回归模型(广义线性模型),是现代统计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之一。它源自于生物实验,但随着Probit模型自身的不断发展,Probit模型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种领域。尤其是在生物统计和金融统计等方面,Probit模型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7]。鉴于本文研究的实际背景,本文中采用的Probit模型为:
P(Yi=1)=Ф(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
其中Ф(x)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根据调查问卷和对调查结果的简要分析,本文的Probit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名称、变量含义及赋值如表2所示。
5实证结果分析
对上述模型,通过极大似然函数法,利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其结果如表3所示。
对于该模型,因为对各个系数已经有了拟合结果,则某变量对大学生考研决策的边际效应,即某变量的变化导致大学生考研可能性的上升或下降的水平也可求出。其表达式为:Φ(・)Xj=βjΦ(・), 其中Xj为第j个变量, βj为其系数,Φ(・)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所以利用Stata可求得各个变量的边际效应如表4所示。
通过上述拟合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分析结果:
第一,从上面的拟合结果可以看到,本科时期的学习成绩变量、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变量以及本科院校是否对考研进行过积极引导变量均是不显著的。首先,本科时期的学习成绩变量不显著意味着本科时的学习成绩对考研决策的影响不大。这不但可以印证我们身边一些成绩并不是很优秀同学要考研的现象,也印证了跨专业考研这一现象。其次,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变量不显著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就业形势良好的专业其研究生的报考也非常火爆的现实情况。以管理类的研究生为例,据中国教育在线的《2014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属于管理类的财务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946%和943%。而2015年在报考北京院校研究生的考生中,从报考专业分布看,报考人数位居前十的专业管理类就占3个,分别位列第1、2、5名。本文的研究也恰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本科生并不把本科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作为报考研究生与否的重要考量因素。最后,本科院校是否对考研进行过积极引导变量不显著说明本科院校是否对大学生考研进行积极引导对大学生考研与否的影响不大,考虑到大部分面临考研与否抉择的大学生都早已成年,并且也接受了三年的高等教育,基本具备了规划人生道路的能力,所以上述结论也是符合逻辑的。
第二,从整体样本看,家庭收入情况变量和家庭居住地变量均不显著。这两个变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家庭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从一般意义上讲,由于考研是一项机会成本大且风险高的投资,所以家庭生活条件差的大学生一般不愿意考研而更倾向于毕业后就工作以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但基于本文的数据,我们得不到上述结论。所以对家庭收入情况变量和家庭居住地变量均不显著的可能解释是:国家对硕士研究生的奖学金力度较大,减少了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学费压力,使得家庭生活条件因素在影响大学生考研与否的决策中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第三,从对样本的拟合情况来看,家庭户主的受教育情况、父母是否支持考研、本科院校是否为“211”或“985”院校变量都是显著的。家庭户主的受教育情况对本科生考研选择的影响是正向的。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本科生毕业后考研的概率越大。这可以这样解释: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就对高学历的认同度越高,所以也希望子女像自己一样通过读研以获得高学历。此外,父母对考研的支持与否对大学生考不考研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倘若父母对子女考研持支持态度,那么其子女决定考研的概率要比父母不支持考研的大学生高4865%。从本文的结论可以看出,父母对考研的支持与否是影响大学生考不考研的最重要因素。这是因为现在的本科生多于90年代出生,那时正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年代,每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小孩,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很高,对其重要的人生决策的影响也大。最后,非名校本科毕业生考研的概率要比“211”“985”院校的本科毕业生高将近10%。其原因是:由于普通高校的师资水平、教学质量、学习氛围与名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就导致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难以和名校毕业生相竞争,故其就更渴望通过考研得到到名校继续深造的机会,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6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上述Probit模型变量的稳健性,故利用Logit模型对本文数据再一次拟合以进行稳健性检验。拟合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看到,利用Logit模型拟合出的结果,其变量的显著性与本文利用的Probit模型完全相同,即用本文的模型来描述影响大学生考研的因素是合理稳健的。
7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对重庆大学生考研原因的问卷调查和Probit模型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由父母是否支持子女考研和家庭户主的受教育情况变量的显著可以看出,父母对大学生的考研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本科时期的学分绩点变量不显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本科教学与考研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第三,本科院校是否为“211”或“985”院校变量显著说明大学生考研的主要个人动机是对更高和更好教育资源的追求。
参考文献:
世纪之交,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正式启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它在一定程度上将我国的发展重心从东部发达地区转向到相对落后的西部,使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也吸引大量的开发商和投资商涌向西部,同时带来了他们的资金技术。在这种天时地利都具备的情况下,对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对增加。尤其是在我国当前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的情况下,西部开发便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为各种各样的人才提供了展现他们的空间平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尤其是我们当前的大学生,更是这种人才的主流,是发展西部、建设西部的主力军。因此,西部的大学生,应当充分抓住当前的这种就业机遇,学好知识本领,投身道西部的建设中来。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在这种就业机遇好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是不是真的很乐观?社会尤其是公司企业对我们的大学生又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呢?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据调查统计表明,今年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212万人,与2000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比2002年(145万)净增67万人,增幅达46%。截至目前,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76%,除去一些自主创业和临时就业的毕业生没有履行签约手续,现在大约还有50万左右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比起2001年90.0%和2002年80%的就业率还差一截。据有关专家预计,2004高校毕业生达280万,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将很有可能突破340万,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我们重庆邮电学院今年共有1554名毕业生,目前就业率为88.16%(含考研学生),较往年同期也有所下降。为此,重庆邮电学院校团委组织进行了此次关于西部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调查,其目的终于能够了解西部地区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情况,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为高校教育提供参考意见,为大学生自身提高提供参考方向。
一、本次调查的综合情况:
■调查时间:2003年10月;
■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的形式;
■参与人群:各二级学院随即抽查同学,以参加2003年暑假三下乡活动的同学为主;
■参考资料:以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为主,另参考2003年的西部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调查背景:西部大开发为我们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仍然存在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调查目的:了解西部地区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情况,着重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为高校教育提供参考意见,为大学生自身提高提供发展方向;
摘 要:本文的前半部分从2004年至2014年全国HR薪酬的调查报告着手,全面分析地域、行业学历等因素对HR薪酬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能减少HRM专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困惑。而本文的后篇则主要阐述如何帮助HRM专业的大学生在了解人力资源相关专业的影响因素之后,为自己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希望这篇论文能给当代HRM专业的大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HRM;HR薪酬;职业生涯规划
一、引言
作为正在主修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毕业生应该都想知道毕业后,从事人力资源方面的相关工作到底有怎样的前景。因此出于这样的求知欲,打算写此篇论文,希望能够为与我有同样困惑的同学提供更多相关信息。本文在分析2004年至2014年的全国HR的薪酬调查报告中详细解析地域、行业、企业性质与规模、学历等因素对于HR薪酬的基础上,指导HRM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关于HR薪酬的统计以及分析
通过分析2004年至2014年我国HR的薪酬调查报告,由最初2004年的1221名HR到2014年的15580名的HR参与到调查中,调查的范围越来越广,调查的企业、行业、城市也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各行各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正逐渐加强。经分析,本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统计信息对HRM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不同地区的薪酬分布
2004年到2014年的报告显示不同地区HR的薪酬状况,而且每一份报告所显示的结果规律都一样。HR的平均薪酬上涨1400元左右,涨幅比较大。从横向上来看,东、中、西部城市HR的薪酬差距十分明显,2004年东西部之间的平均薪酬差距为1931元,而2014年东西部的平均薪酬差距则已经上升到了2516元。总的来说,上海HR在10年内的平均月薪一直高居中国各大主要城市之首,其次是北京、深圳、广州。如果自身是追求高工资、高挑战、高竞争的人,则可以选择到北上广这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
(二)不同行业的薪酬比较
不同的行业由于发展的需要、程度,对HR的需求以及重视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调查显示2004年至2014年,金融业、电信、房地产HR的收入一直都遥遥领先。2014年金融业的HR专员的月薪在4000元左右,而酒店/餐饮HR的月收入为3000元左右,两行业之间相差1000元。另外由于互联网这几年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对于HR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强,HR的薪酬在行业中已经排到第二位。
(三)企业的类型与规模影响HR的薪酬
据调查,企业的规模与类型对HR的薪酬具有重要影响。无论HR处于何种职位,外资企业HR的薪酬是最高的,其次是合资企业,最后是内资企业。这表明企业规模与HR的薪酬是成明显的正相关。HRM专业的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企业的类型和规模。应该在对自身未来有一个清晰定位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企业。
(四)不同学历以及证书对HR薪酬影响的比较
学历与HR的收入成正比,且随着学历的提高,HR的收入差距在逐渐的拉大。例如,硕士及以上学历的HR的年薪与本科的相比,整整高出91598元;超出了HR的平均年薪96036元。从业资格证的影响力,在近2年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公司开始将HR的从业证书纳入HR的薪酬中进行考虑。接近半数的HR从业人员没有任何资格证书,他们的平均收入略低于行业平均。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员和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这两类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不高,持有这两类证书的HR收入甚至低于无资格证书的HR。而人力资源管理师和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能帮助HR获得更为理想的收入水平。
三、HRM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
通过对不同城市、行业、企业的规模和性质等因素的调查,分析其对HR薪酬的影响,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些因素的重要意义。作为大学生,应该认识到一个HR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悟性和情商,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且还需要熟悉整个公司业务、流程,使自己成为该方面工作的专家。因此,HRM专业的大学生一定要考虑自身的特质,明确自己目前的知识水平找到自己的职业锚,制定一个专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才能获得期望满意的薪酬。具体的方法如下:
(一)正视自己,分析自身的潜能和适合的职业类型
作为HRM专业的大学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所处的状况,特别是认清自己是大学生的身份,凡是都应该以学习为重,根据自己的实际,担任一些学生工作;其次,要有理想有抱负,在进大学的时候,给自己制定一些目标和相关的要求;最后,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大学生经常会面对来自许多自我价值观相冲突的思想,因此要时刻的进行反思,才能更加深刻的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情绪智力、观察力等进行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类型。
(二)积极了解并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主动的了解外部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主动分析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并思考其对你想所从事行业的影响和要求。要想成为一名互联网行业成功的HR,就应该了解其对HR的要求,并努力的达到该行业的标准。从微观角度分析,随时关注自己想从事地域、行业、企业的相关政策以及对于HR的要求,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学习和实践,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确立成功的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
大学生职业规划最关键要确定职业目标,但对于没有工作实践的经验在校大学生,确定一个非常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不现实,我们应该是先定向再定位。根据现在所学的专业,来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考虑清楚是否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可以基本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一定要探索对其他专业的兴趣,可以通过转专业,或通过辅修专业,选择选修课程或者通过跨专业考研来调整和确定自己职业方向。定了向,接下来就可以考虑职业定位的问题了,而定位则是逐步地缩小的选择范围,需要通过提前参加招聘会、兼职和实习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和工作体验,感受意向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与个人的主观想象一致。在定位的过程中,定位的目标不宜过于具体,应该有一个选择的范围。
(四)对自己进行SWOT分析;并据分析结果,确立行动计划
通过SWOT的分析方法,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一方面要正视自己。另一方面要积极了解外部环境。从自己的目标着手,为自己制定一系列达成目标的方法。同时为了实现这些计划,自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改变日常行为的决心。此外,要有时间管理意识。再美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没有时间坐标,一切都将失去意义。在时间的框架下,一直坚持才是成功的关键。自我管理与激励、进行潜意识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应每一年做一个工作反思,回顾总结自己的工作。
(五)不断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反馈,并树立职业生涯逆商
最新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最新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 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 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 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 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 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19 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开支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给,不至于开学第一月就成为“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钱欲的人,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购品的大致价格带定量的钱。理性消费意识需加强,学会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费。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这会引起高消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最新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 XX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关键词 考研意向 独立学院 抽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89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Intention
ZUO Xiang, ZHANG Genxia, GUI Ziyuan, XIA Hui, LIU Yu
(Department of Scienc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Binjiang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44)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atus and trends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inten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in the form of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conducted a sample survey, and related data for analysis, hoping for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are more rational choice and postgraduate schools to develop appropriate strategies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to help.
Key words intention; independent college; sample survey
1 考研现状及研究目的
1.1 考研的背景及现状
根据历年《中国教育年鉴》资料可知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自1997年的5.1万人逐渐增加至2013年的53.9万人,在这一背景下,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也不断攀升,自1997年的24.2万人逐渐增加至2013年的176万人。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成立于1997年,发展于1999年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并于2003年8月正式冠名。我国当前的独立学院众多,其在校本科生在全国大学本科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故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另外,随着本科生数量的日益增加,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研究数据①显示: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在1999年招生人数还是6.5万人,而仅仅一年以后,到了2000年硕士研究生就扩招到46.5万人。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能有如此大的增幅,绝不可忽视独立学院这支后起之秀。以上这种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有关独立学院学生考研现状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笔者对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旨在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及考研工作提供参考。
1.2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我们试图通过这一研究来把握独立学院学生考研意向的基本情况,并探索出影响独立学院学生考研意向的因素,希望从中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考研意愿的调查分析,从而探析独立学院学生选择考研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考研行为的理性化;帮助和引导独立学院学生作出合理的选择,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深入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的考研意愿与考研现状,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学生提供一些信息。
2 考研意愿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独立学院学生考研的情况,本文对某独立学院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现状及考研的态度与倾向,并分析考研的利弊。在调查中,本科生当被问及“毕业后是否还继续深造?选择的途径是什么?”时,学生的回答结果由图1显示:大一到大四学生考研意向的比例分别为40.30%、31.50%、26.10%、20.40%,呈下降趋势;而有意向读在职研修班的比例呈增长的趋势,分别为21.60%、29.90%、24.60%、51.60%。本文试图从学生的考研目的、个人学习基础、就业压力三方面进行分析。
图1 考研意愿随学习阶段的变化
2.1 考研目的
在对大三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其中一个问题(表1)是:“请问你考研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请在下列选项中挑选出你所认为最重要的考研目的”。这是一个单选题,主要目的是考察大三学生对考研的目的,从而了解考研在大三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进而对我们所调查研究的学生考研意愿有所帮助。
通过随机调查40名大三学生完成此问卷的结果是,“便于找工作”排在了第一位,有24人选择;其次是“从事更深层次的研究,提高自己”,选择人数为12名;然后是“逃避就业压力”,选择它的有4人。
表1 你考研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
从我们获得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们的考研目的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针对以后的就业问题:大学生们希望能够通过考研来获得高学历,以此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有比人家更高的门槛以及在就业当中更具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关于自我提升问题:有些大学生们渴望通过继续读研来从事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从而提升自我的整体文化素养。
2.2 个人学习基础对考研意愿的影响
目前大学生大多都能正确面对自己的学习基础与状态,并对自己考研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调查资料显示,在已报名考研的大四学生中,曾经获得过奖学金的占68.4%,其中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占2.3%,获得一、二、三等奖学金的分别比例为11.7%、20.0%、34.4%(见图2)。
图2 大四考研同学获得奖学金的调查情况
当然,想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数学和英语是一个相对可靠的指标,其成绩必然影响着学生对考研的积极性。已过四级和六级的大三同学想考研的比例已达到60%。每学年以来,数学成绩理想的同学与徘徊在及格线周围的同学想考研的比例为65.5%。
以上分析结果说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极大的影响其考研意向的积极性。显然,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与扎实的学习基础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在学习生涯中更上一层,其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迫使他们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的自己,考研不仅是他们对自己进一步的深造,也是他们对未来的追求有着自己的态度与看法。
2.3 就业压力对考研意向的影响
文献②研究表明当前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考研意愿影响极大。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极不乐观,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近些年各高校的扩招导致大学生人数太多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另外,大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与实际工作差距较大以及就业期望太高等等都影响了大学生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由于就业形势的影响,图1显示在大四毕业生中约70%左右的学生选择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从而便于找到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在这部分学生中,有一小部分(约20.4%)其学习成绩相对较好,故选择了考研;而另一部分(约51.6%)其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他们希望通过读在职研修班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以望找到一份好工作。除此之外,还有很少一部分同学(约8.0%)选择出国深造。
3 考研意向随学习阶段的变化
通过图1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一学生对考取研究生持有非常大的热情,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考研意向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其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热情冷漠。另外,由于读在职研修班对学习基础的要求相对较低,且培训时间短而且直接面向工作,故其成为了半数以上毕业生继续深造的选择,图1显示:51.6%的学生愿意通过这个途径进行学习深造。可见,如果我们在平时能够很好地加强和保持同学们的考研意识与学习基础,相信会对考研人数的增加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表2 不同学习阶段学习成绩自我评价
另外,表2中不同学习阶段学习成绩自我评价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大一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大学,还比较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因此成绩自我评价较好的学生超过了60%。但是,在大二的学生中,自我评价较好的却只占45.3%,近半数的大学生都有1~2门补考科目,大三情况与大二相似,大四则更为严重。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成绩自我评价的高低随学年的升高呈递减趋势,这直接影响了其考研意向的下降。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步入大学后对大学的新鲜感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没有了高考的约束,自制能力下降,从而不能静下心去学习。而那些少部分人从步入大一开始就坚定自己的信念,决定考研的同学,逐渐适应了的大学生活后,成绩变得越来越好,能拿奖学金的人呈递增趋势,但只是少部分同学。对照图1与表2,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与是否考研有着密切正相关关系。因此,不同的学习阶段,对考研意向的影响甚大。
4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独立学院学生考研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就业,便于找工作,而影响独立学院学生考研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其主观因素为学生自己的学习基础与考研热情,学习基础好的学生选择考研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客观因素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从而刺激了半数以上的学生继续选择考研或通过在职研修班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除此之外,本文还纵向分析了考研意向随学生年级的升高呈递减趋势,而选择读在职研修班的比例呈增长的趋势。故当前独立学院的学生对于考研还是比较理性和慎重的,其目标比较明确,不盲目不随大流。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13982020X)
注释
① 1997-2007 年.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 冯冲.关于独立学院学生考研的现状及分析[J].大学教育,2013.12.
参考文献
王英杰同学在一个售酒公司做兼职,懂得了售酒的业务流程,并体会到了sell goods,sell yourself first的人生哲理;刘佳文在一家私营广告公司上班,拓展了自身知识面,扩大了与社会的接触面;许静在食品店打工,接触了不同的人和事物;朱北泉在亲戚开的电脑柜台帮忙卖货,开阔了视野。
还有刘银荣和毕晓龙等同学在饭店打工,黄彩暖在蛋糕房打工,李娟在茶店,他们深刻体悟到了劳动之艰辛,并意识到,在从事服务性的行业中最重要的就是以顾客为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好的服务质量完成客人要求,通过打工,他们增加了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2.关注社会实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班的白天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对济南长清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变化做了调查报告,调查结果真实客观,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王荣同学以家乡泰安市卫生和环境状况为主题进行了调查,虽然很普通,但是他认真去做,竭尽全力去调查和走访;樊红岩同学对春节的消费情况做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很少有学生把压岁钱捐给希望工程和贫困家庭;仇伟静和吴双月对大学生就业情况做了调查,她们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把眼光定在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3.以专业为出发点,从事教学实践
在结合自身专业的基础上,张天凤、代美静以及梁晓澜等同学在假期做起了家教,通过短期的家教,他们明白,只有做了学生的朋友,才能用心和他们沟通。孙世梅到潍坊临朐电视台生活娱乐频道实习,找到了当下在专业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回校后不断学习弥补,为以后工作做准备。
还有其他一部分同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实践,效果显著。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目前已经全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学校和大学生两个层面研究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就业事关高校的声誉与发展,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需要学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
一、学校方面
(一)学科专业建设要考虑社会需求。大学是专业教育,尽管每个人将来从事的不一定就是大学所学的专业,但专业对多数人今后的人生道路影响巨大,而且走出学门的第一步求职往往要求专业对口,所以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就业率的源头。高校的专业学科建设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就业面窄的专业可以适当压缩招生规模;新建专业从设立之初,就要考虑学生出路;同时,要有超前意识,能够预测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目前暂时需求量不大的专业,但如果有发展前途,也可以先把架子搭起来,如我校工商管理系的物流管理专业,前几年了解的人并不多,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抢手货,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了100%。
(二)教学模式要随社会对人才要求而变化。未来时代的发展,那些具备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再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既博又专、文理兼顾的复合型人才必然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大纲的修定、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作适当的调整,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不少大学开设了实验班,实行分层次教学;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创业训练;开辟第二课堂,加强素质培养;还有一些大学实行按类招生等都是培养能力的好途径。
(三)积极开展就业指导。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据调查,大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几个主要因素为:工作福利(21.02%),自我价值的实现(19.21%),专业及个人兴趣(19.45%),工作环境(14.63%),社会需要(7.20%),工作稳定性(6.25%),社会地位(4.31%)。笔者在多年指导大学生就业中发现,总有一部分学生希望或专业或待遇或地域一次性到位,如果满足不了,就一直等待。其实从国家人事管理角度讲,工资待遇、晋职晋级等往往都与参加工作的时间年限有关,如工资调整时,会规定某年某月某日前参加工作可能会提高一级工资,晚一天都不行;再如职务晋升,规定大学毕业工作满5年以上可以申报中级职称,中级职称满5年以上可以申报高级职称等,年限不够就没有资格。不少大学生总是以还没有找到最理想的单位为由,迟迟不就业,岂不知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为以后晋级埋下了障碍。
2、引导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智联招聘在全国各地的1.5万余名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日前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认为个人定位不清晰是就业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的占近40%。所以,不少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全面了解,找不到自己的最佳就业方向,盲目求职,成功率不高。求职前,帮助大学生全面分析一下自己,确定出我喜欢作什么(主要包括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个人爱好等)?我适合作什么(主要包括职业性格、气质、天赋才干、智商情商等)?我擅长作什么(主要是职业能力倾向,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字运算能力等)?我能够作什么(主要包括已掌握的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等)?通过对以上因素的综合分析,指导大学生确定出其职业目标。这对大学生调整择业期望,调适求职心理,规划好职业生涯,转变择业观念,提高求职成功率将起到极大的帮助。
3、引导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现代企业都讲究用人求“实”不求“高”,非常看重个人的实践能力。智联招聘日前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也显示,认为在找工作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占46.9%。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知识不等于就业能力,现在有些大学生为什么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就是因为缺乏就业素质,比如怎么打电话,怎么与人交往,怎么与人共事等,由一些年长的有社会经验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就业咨询,针对各层次学生实行个性化服务,进行必要的就业训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4、就业指导从一年级作起,坚持四年不断线。因为刚入校的大学生往往比较迷茫,不知道该学些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积累那些知识,从那些方面锻炼自己,每年请毕业生向低年纪学生讲讲他们在求职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谈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一些要求,有助于在校生有的放矢地培养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增强以后就业时的竞争力。
(四)广泛开拓就业渠道。
1、树立就业事关学校发展,教职员工人人关注就业的观念。建立学校为主导,各系院为基础,毕业班班主任负责任的就业指导体制,充分发挥教师在行业内声望高、社会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利用自己的影响,向社会推荐毕业生。
2、培育以校园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邀请企业进校园共商人才培养大计,积极牵线搭桥让毕业生和企业各取所好,自由结合。
3、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提前向社会毕业生信息,开展毕业生就业远程服务,进行网上双向选择,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管理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二、学生方面
(一)提高自身素质。据分析,具有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献身敬业、知识面广、适应性强、能与人合作共事、有团队精神、外语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心理素质良好、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是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在校大学生要在四年的时间内努力锻炼各种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累就业的砝码。近年校园内出现的各种考证热即源于此。
(二)克服错误观念。
下列几种错误观念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
1.目标定位太高。这部分学生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知名度高,经济上实惠的就业岗位,其择业不是为了寻找用武之地,而是为了能有个令人羡慕的工作,能有个丰厚的收入,他们信奉的是“三到”,即到大城市、到大机关、到涉外单位去。有些毕业生为了能找到自己心中的职位,不惜经费和精力,整天坐车在各大城市赶招聘会,推销自己,认为只有这些大城市才能满足自我,因而错过了许多就业机会。
有些毕业生以考研、出国继续深造为自己的唯一目标,认为“不到长城非好汉”,只有通过继续深造才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因此一开始就放弃择业(也有是在择业中找不到满意单位的)而进入考研大军,成为专职考研员。
2. 盲目乐观。有些大学生因整日忙于学习,对社会了解缺少,因而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个人的就业目标,以及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好什么不甚了解,只是盲目地认为社会这么大,单位这么多,对自己一个已完成大学四年且无论成绩和表现都自我感觉良好的大学生来说,不是找不到单位,而是要挑选一个理想的单位,而目前我国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业状况并不乐观,盲目乐观的心理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障碍。
3.不恰当攀比。看到其他同学签到了好单位,心里出现不平衡,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为什么他能进大城市,好单位,拿高薪,而我只能去这个单位,我应当找一个更好的单位”,因此东攀西比,择业困难。
4.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认识不足,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缺乏自信,一旦求职时遭遇到打击,就会对在“双向选择”的竞争中求得满意的工作失去信心,于是听天由命地消极对待,等待自己被打回原籍。
(三)提高应聘能力。大学生为了提高应聘的成功率,必须打动用人单位,注意提高自己在求职时的表现,比如提前对用人单位作一深入了解,以便胸中有数;精心设计自己的求职信和简历,突出与应聘岗位相符合的素质和能力;平时注意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聘前对有可能提问的问题充分进行准备,使自己显得从容镇定;设计好应聘时的衣着打扮,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征服主考官等。
参考文献
蚁族是青年学者廉思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代表着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年轻人。从2007年开始,廉思对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蚁族进行持续调查,并主编了《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2010年,他又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重庆、南京七座城市同时撒网,搜罗回来近5000份调查问卷,并据此形成了第一份全国范围的蚁族生存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蚁族的学历层次整体上升,但向上流动依然困难,“三十而离”成为新趋势。
这种现状的背景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持续增长,但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并没相应地增加。
据2010年10月的《经济学人》杂志报道,2010年中国有630万大学生毕业,这个数据几乎是200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6倍。另有统计显示,2011年1月15日,全国将会有151万大学生考研,差不多每5名大四学生中就有1人。
廉思调查发现,以北京为例,2010年有研究生学历的蚁族从2009年的1.6%增加到7.2%,本科生蚁族则从31.9%上升到49.8%,本科生和研究生占据了蚁族群体的半数以上。而在学历层次整体上升的同时,30岁以上的蚁族比例也由去年的3.1%上升到5.5%。年龄向上攀升的趋势,反映出蚁族摆脱“聚居”的困境需要更长时间,从蚁族到精英的蜕变愈发艰难。虽然生存条件相对低劣,但总体上,蚁族们还是对能够在大城市中安身立命充满了向往。
然而,居高不下的房价和越来越局促的上升空间,让部分蚁族愈发失望。他们走出校门奋斗5年左右,如果依然找不到上升机会,也看不到希望,就会选择离开,退回到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这就是廉思提到的“三十而离”现象。
从“三十而立”到“三十而离”,背后又是怎样的无奈?
一份维持生活的工作,是这些“村二代”、“农二代”蚁族们混迹大城市的最基本需求。廉思和他的课题组成员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0年绝大多数刚走出大学校门的蚁族们能从事全职工作,全职工作的比例有所提高;失业比例也从18.6%下降到10.1%。这看似是个好兆头,但调查报告同样指出,这一年过半蚁族有过换工作的经历,近三成蚁族甚至换过两次。平均换工作的次数为1.7次,远高出普通就业群体。在本次调查的七座城市中,受访者主要为专业技术人员或商业服务业人员。个体经营、私/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是吸纳他们的主渠道。63.6%的蚁族就业于非公有制企业,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蚁族所占比例非常小,2009年仅为0.2%,2010年几乎为零。
工作欠佳,工资随之受影响。
【关键词】校园书店 网上书店 大学生 调查
一、校园实体书店现状分析
随着网购行为在校园内的盛行,校园实体书店的经营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根据所调查的安徽合肥、蚌埠等50家校园实体书店的数据显示,有66.3%书店的盈利每年处于下滑,只要33.7%的实体店处于盈利的状态。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店主认为对实体书店最大的威胁是电子书以及网上书店,其中,电子书的主要威胁来源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由于智能手机的便捷阅读,部分的大学生选择通过手机阅读器来进行书籍的阅读,进一步加重了实体书店的经营危机。
二、大学生的购书行为与经济状况的关系
为了了解安徽地区大学生对书籍消费情况,本次的问卷包含了大学生的经济状况是否影响了自身的购书习惯。安徽地区的大学生每学期的生活费用平均在4000元左右,然而80.7%的学生每学期在购买书籍方面的花费却低于200元,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书籍方面的整体消费水平并不高。另一方面也考虑了大学生对于不同图书种类的消费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在校的大学生购买的主要为考研、考证、以及辅导、娱乐类书籍,并且消费的金额中,考研的花费是最多的,每学期花费大约800元左右,考证花费在300元以下,辅导资料在200元以下、娱乐类在100元以下。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并不能决定图书消费,同时还要考虑每位学生对各类书籍的需求。
对于大学生的购书频率的调查显示,有83.5%的学生是在实体书店或者网店看到喜欢的书籍才会购买,有3.5%的同学会每月购买书籍,12%的同学会每学期购买一次书籍,由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并没有养成定期购买书籍的一种习惯,这主要是由于新型媒体的出现以及电子书籍的普及,减少了每位学生对书籍的需求,这就需要实体书店通过各类活动等方式来加强纸质版书籍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三、大学生对购买图书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实体书店印象
在大学书店里寻找自己喜欢的书以及看书,曾经是大学生的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校园书店经营业绩的下滑,接踵而至的是实体书店的倒闭,使得这种现象渐渐的离我们而去。当然,网购的兴起是校园书店衰退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调查报告显示的却是,51.6%大学生的购书首选地为校园书店,33.2%的大学生首选地为网购,15.2%的大学生选择到中华书店购买。其中主要是因为相比较网上书店而言校园书店能够保障印刷的质量,相对于新华书店而言校园书店在距离上更加便捷。因此,如果实体书店能够利用好这点优势的话,校园书店仍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当问及校园书店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时,其中45.3%的大学生表示“一般”,32.5%的大学生表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而“,满意”、“非常满意”只占22.2%。由此可见,虽然大学校园书店是大学生购买书籍的首选之地,但是校园书店的服务并不能够让每位同学满意。与网上书店和新华书店相比,校园书店并不具备专业的销售人员,并不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也是大学生对校园书店不满意的原因之一。
四、对校园书店的经营建议
针对调查所显示的结果,对校园书店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改善其经营环境。
(一)增加图书的种类
根据调查显示,校园书店内大部分的书籍为教学辅导用书,很少见到时尚杂志以及科研论文类的书籍。然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领域,而书店也要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并非都要经营同一类的书籍,如果有一家书店专门经营各类时尚杂志或者学术书籍,可能也会有不错的盈利。
(二)举办各类读书活动
校园书店可以选择和校内的社团一起举办读书会,学术沙龙等各类活动来吸引大学生来参加,从而起到推销品牌的效应,只有增加了自身的品牌影响以后才能够更大化的获得盈利。
(三)提供优质的服务
作为一名顾客,每位消费者都希望得到优质的服务,同样大学生购买书籍的同时也具有同样的想法,通过调查的报告也可以看出,大学校园书店的服务质量相对于网上书店和新华书店来说较差,所以服务态度的提升也是校园书店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提供优质的服务,校园书店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琰.新网络时代传统书店面临生存挑战[J].中国商报,2007.
[2]杨育芬.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难分难解 [J].全国新书目,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