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篇

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了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基本能力,让学生了解或使用信息技术就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心理和生理特点的限制,不应一开始就向学生介绍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本文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在多年的实践、研究中探索出的信息技术教学的规律,对小学三年级提出以下的教学总体安排。

初步认识计算机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与计算机

2.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3.让学生感受计算机,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对信息的初步认识

2.计算机的组成、应用、类型、发展

3.机房规则,使用计算机的道德。开机、关机,会用快捷方式打开应用程序

4.用计算器计算,查看日历和时钟

教学建议

将学生带入机房,让学生看看、摸摸、开开、用用计算机,用视频和动画演示、讲解信息及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了解计算机的应用,或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实地参观考察。

鼠标操作4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鼠标

2.比较熟练地操作鼠标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鼠标的种类

2.鼠标指针

3.鼠标的指向、左单击、双击、拖动、右单击

教学建议

鼠标操作是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础,学生一定要比较熟练地掌握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和拖动。为了使学生在练习时不觉枯燥,可以用纸牌游戏,或游戏式的其他学科的学习软件,让学生在游戏和学习中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

画图 8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绘图软件,并能用一些简单的工具绘画

2.将美术课和信息技术课进行有机地整合,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会从快捷方式进入“画图”并会退出;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

2.用彩色铅笔绘画、写字并用橡皮进行修改

3.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刷子进行绘画、写字。新建画图区、在默认位置下打开和保存画图文件

4.调整画布的大小和位置,用喷枪喷彩色颜料,撤销与重复

5.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彩色画,放大镜的使用,设置画图的背景色。隐藏与恢复工具箱、颜料盒和状态栏

6.用矩形工具、圆形工具、圆角矩形工具画几何图形

7.用直线、曲线、多边形工具绘图

8.学会使用帮助功能,提高操作技巧,综合练习

教学建议

绘画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可以很直观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建议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并与美术、语文教学紧密结合,比如将语文课中的语言描述用画表现出来;或者让学生创作一幅有故事情节的画,然后将故事讲出来;绘画时要与已有的美术知识如构图、色彩等结合起来。

键盘操作6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键盘

2.能正确地操作键盘

3.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了解键盘的分区:打字键区、功能键区、编辑区、小键盘区。主要掌握打字键区。操作键盘的正确姿势和指法

2.基准键的练习

3.基准键和上排键的练习

4.基准键和下排键的练习

5.Shift键和常用符号!、@、#、$、(、)、、?、%和数字键的练习

6.综合练习

教学建议

键盘操作是学习、应用信息的基础和关键,但又是最枯燥、单调的练习。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选择一些专为小学生设计的、画面精美的并将打字练习融于故事中、竞赛中的软件,练习设计难易适度,有梯度,学生可以随意选择练习内容、能满足学生个性的软件,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汉字录入10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Win98

2.学会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3.初步认识字处理软件Word

4.深入学习绘图软件,提高绘画的技巧与能力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认识Win98桌面及组成,桌面图标的打开和关闭,认识窗口及对窗口进行操作,“开始”和软件的启动

2.会用两种方法打开Word,认识Word窗口, 进入和退出中文输入法状态

3.用全拼方式输入单个汉字

4.用全拼方式输入词组,自造词

5.用智能ABC的简拼方式输入词组及标点符号的输入

6.用计算机写作文,在桌面上建立自已的文件夹,并将所写的作文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7.打开保存的作文,对作文进行文字修饰,设置字体、字号、修饰,文字对齐

8.用文字工具在画图中输入汉字并对汉字进行字体字号的设置

9.选定、裁剪工具的使用,对画进行剪切、复制、粘贴,透明与不透明处理

10.进行翻转、拉抻、扭曲、反色等特殊处理

教学建议

汉字录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练习比较枯燥,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以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用有趣的练习软件,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将绘图和汉字录入结合起来,比如自编连环图等。

对以上安排的几点说明

1.教学内容的确定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习兴趣,感受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社会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而不是系统地学习计算机原理。上述教学内容的确定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但又不是完全按照《纲要》所指定的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六个模块来选定教学内容,而是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教学起点来组织教学内容的。

2.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

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的这种编排打破了《纲要》中六个模块的顺序,重新建立起新的顺序。

3.计算机知识本身的特点

以上六个模块之间没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除了必要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开关机、鼠标操作、汉字录入等)外,这几个模块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之分,可以把任何一个模块作为学习的起始切入点。本安排将画画儿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对小学生来说,模块内是有难易之分的,入门学习都比较简单,但是学习越深入就越困难,对文化知识基础的要求也越高,所以我们打破了模块化的教学安排。

4.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应遵循教学论的原理,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形象后抽象的原则来安排顺序。如果按六个模块分开单独学习,对学生来说将是简单―复杂―简单―复杂这样一个循环过程。这就违背了教学论的原理。应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先学习一个模块中简单的能接受的部分,然后放下这一模块,再去学习其他内容。

在初始阶段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去感受计算机,体验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打一些益智的游戏,用一些辅助学习的软件去改变常规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游戏中逐渐认识计算机,掌握鼠标的操作,并体会到计算机在学科学习方面的初步作用,对计算机的几大部分,操作系统的桌面等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让学生学习用计算机画画儿,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丰富,而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低,他们很善于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的思想。过去他们都是用笔和纸来表达他们的思想,现在将计算机交给他们,作为展示自己思想的大舞台,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渡,他们会发现计算机是那么神奇。计算机绘画的色彩鲜艳,操作方便,表现丰富,便于修改,还有丰富的素材供他们选用,真是神奇。他们会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愿望更强。

第三阶段,可以进行键盘操作、汉字输入、文字处理的教学。键盘操作和汉字输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练习比较枯燥又比较难,但又是学生日后应用信息技术的关键,如果汉字录入速度太慢将是以后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一大障碍,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浓,此时如果教师采用寓练于乐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潜力也是很大的。在这个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引入相关操作系统的知识和比较抽象的文件、文件夹等的概念及相关操作,学生会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学到相关的知识。因为这时他们已经有一些文件的感性认识,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件,全校同学都放在相同的地方,会不好管理,就有将自己的作品分类存放在自己的地方的要求。这时,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样教学,虽然打破了信息技术学科体系本身的惯例,但为学生建立起了科学的学习顺序。

第2篇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微课案例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浪潮中,信息技术逐渐影响着社会大众的生活、工作。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如何高效处理一系列数据、信息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渐显现,需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与质量,确保一系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微课概述

微课属于精短视频,是指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视频的核心形式准确记录某一知识点,详细讲解全过程。通常情况下,视频播放时间在5~10分钟。也就是说时间短是微课的显著特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等,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微课内容单一,教师以某一知识点、技能目标等为基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这些视频,准确理解新的知识点,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微课资源容量并不大,师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观看,甚至可以下载观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逐渐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在微课作用下,课堂教学环节得以优化,能进一步延伸、补充课堂教学,确保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二、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应用实践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好奇心、探索欲极强,对信息技术课程充满了好奇。该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师不能一味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否则将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在小学三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章节内容,全方位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科学设计、制作并使用微课。以“认识键盘”为例,学生可以根据微课所提供的步骤自行操作,完成教师在微课中设置的作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协作者、引导者等角色,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讲解教学重点、难点,适当点拨学生,有效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准确把握新的知识点,使其能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理论知识,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在微课作用下,教师得以解放,而学生也置身在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中,有利于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手段

微课是一种针对性特别强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围绕信息技术课程特征,优化利用微课优势,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研究的重要平台,充分显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以“文件与文件夹操作”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资料包中的微课自主学习相关知识――都是一些关于“文件与文件夹操作”的方法。学生需要一一观看这些视频,还要亲自进行操作,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再次观看对应的视频,重新操作,直到准确掌握新知识点为止,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这样可以增加师生、生生的互动,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好铺垫。对于发放任务单形式来说,体现了任务驱动理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学习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坚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设置的任务要有坡度,要符合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促使他们都能提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逐渐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优化利用多项功能,比如,快进、暂停,观看相关的视频片段,自主操作,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初识‘画图’软件”为例,在学习相关章节内容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边看边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在微课作用下,教师要全方位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各方面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以

此促进他们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第3篇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可选择的学习空间和个性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使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一些基本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形式和主要措施:

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社会的体验性学习,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学习,生活技能的操作性学习等。在每一项活动中,学生要自主设计活动内容,勤于搜集资料、整理笔记,乐于调查考察、参观访问、观察实验,善于表演交流、社会宣传、反思答辩,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主要措施:

1、选定主题。 根据本校实际,可参照以下主题选定: 劳技教育、学科整合、网络环境、社会生活、班队会、文体科技等活动,然后有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教研指导。健全组织,学习理论;明确任务,制定计划;编写实施指导方案的框架;检查实施情况,总结评比。

四、具体工作:

1、 开发资源:一是开发学校资源,如开放图书室、阅览室;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二是开发社区资源,定期组织学生社会中进行采访、调查,聘请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设计教案。根据教研室实践活动方案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拟订实施教案。

教学进度如下:

三年级:主题活动有.....

四年级:主题活动有.....

五年级:主题活动有....

六年级:主题活动有....

三年级,四年级本学期各8个主题,全乡统一五个主题活动,其他的三个由学生自己确定.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使教学准备资源丰富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教师备课可以利用的资源不断丰富。首先是搜集资料更加便捷,以前只能查阅书籍,手写教案,现在互联网上可以查找到图片、视频等各种资料,特别是小学美术教学这种需要的资料比较丰富、备课时遇到共性问题较多的科目,互联网上可以搜索到许多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供备课者参考利用,使备课能够在比较好的基础上进行。例如,二年级美术课程中的《鱼儿游游》这节内容,教材上已经有几幅鱼儿的图片,但是还远远不足。教师就可以从互联网上搜寻相关的图片,如鲤鱼、青鱼、草鱼、鲢鱼、河豚、金枪鱼、比目鱼、热带鱼、金鱼等不同的鱼类品种,有静态的图片,还有鱼儿游动的视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缩放比例。搜集到比较丰富的资料后,教师就可以在其中进行从容的挑选,课件内容可以比教材更加丰富多彩,能够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不同鱼儿的特征,鱼儿游动时身体的动作,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这就好比我要包饺子,不需要再去种麦子、养猪、种韭菜,而只要到市场上采购这些材料。

其次,是备课手段更加丰富,教师不但可以利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图片、视频等资源直接制作课件,还可以利用各种软件对资源进行精度加工。例如,二年级美术课程中的《蜻蜓飞飞》这节课的内容,网络上可以搜索到蜻蜓飞飞这首歌曲的视频,但是如果视频直接采用,重点不够突出,也不利于学生观察。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Camerastudio录屏软件对视频进行剪辑整合,减少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部分,使得重点更加突出,利用cooledit对声音进行加工制作等,将部分需要强调的内容直接合成配音,最后使用flash软件对进行动画制作,将蜻蜓飞翔近景的镜头放慢,甚至将画面进行定格,使学生能够更看清蜻蜓的各个动作,将配音与画面调整同步,达到声像合一的效果,更有利于吸引W生的注意力。通过各种软件资源的应用,可以使教师制作的课件更加生动,也更加精确,有针对性。

二、信息技术使教学实施手段多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工具的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网络教室逐渐在中小学推广,电子白版成为教师上课的常用工具,教师进行授课的手段方法不断丰富。首先是网络教室的使用,在小学美术课的教学中,往往是课堂讲授和学生实施先后进行,教师讲完以后,学生再去实施本节内容。这样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想要观察教师的动作,却失去了参照物,特别是一些相对复杂的过程,例如,四年级美术课程中的《藏书票制作》这节内容,讲述藏书票橡皮章的制作,需要构思、反写、拓印、雕刻、印制五个步骤,反写和拓印的过程还相对复杂,四年级的学生观察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学生一旦在这个步骤上掉队,后续步骤都无法完成。有了网络教室之后,教师可以将反写、拓印这两个整节课重点难点的内容制作成视频,授课时从网络教室主机进行局域网共享,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的分机上获得内容,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播放,或定格到某个画面,由老师主导课堂变成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堂的“翻转”,更利于学生的观察学习。

其次,是电子白板的运用,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使用更加经常,也更加灵活。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美术课程《脚印的联想》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游戏中,屏幕上下两排分别排列若干种不同的动物和不同的脚印,让学生以连线或者拖拽的形式将脚印和动物配对,这样可以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氛围更加生动灵活。

三、信息技术使作业评判便捷精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希沃助手、电子书包等工具走进小学课堂,使得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判和学生的自评、互评也更加便捷,更加精准有效。首先讲希沃助手,希沃助手主要帮助教师进行随堂作业的展示和点评。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迷人的动画片》这节课中,学生作业时是画出两幅带有一定动作变化的图画,但是在学生的作业纸上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动画的效果。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就可以利用希沃助手,将手机与讲台电脑的联机,并实现屏显同步。这样,用手机拍下学生的作业,教师就可以在其中选出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在教室的大屏幕上展示,让全体学生观察作业的效果,学生就可以在大屏幕上观察到绘画的动态效果,直观的看到作业中的动作是否妥帖,教师再此基础上进行点评和课堂小结,效果更佳显著。

第5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案例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列入了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并依次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与学科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技术。可以说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我的工作而言,三年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年前,我们的教学就是教与学,没有互动,没有合作,没有独立自学。学生所学的知识完全依靠课本与教师的口头讲述。三年后,信息技术覆盖了我市的教育系统,学生的学习已没有那么单调,教师备课由教案变成了导学案,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互动、合作成为了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成了真正的引导者,这是教育改革的进步。

由于信息技术本质上是一门工具性课程,最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同时,信息技术的普及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性。教育的信息化能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是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到每一所学校,让“校校通”从物理通到管理通、教学通,并突现信息技术与各科的整合,使所有学生接受公平、优质教育。

信息技术对于学生不仅是一门工具性课程,对于教师它更是良师益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进而使信息文化与人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构成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人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知识的整合”、“经验的整合”、“价值的整合”和“课程研制的整合”。就我教学中的一个案例来讲,六年级数学《平移与旋转》,在以前,老师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利用教具为学生演示平移或者旋转,缺乏形象、生动,对学生常常容易产生误导。现在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做成的动画,可以让学生形象、生动、立体的去感知到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以及相关知识,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去做这些动画,对于学生而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的掌握事半功倍。而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小组协作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建松知识的促进者、学习的评价者。下面针对《平移与旋转》教学案例中的问题来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

《平移与旋转》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变化位置的方式,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空间观念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接触过图形的变换,本课时的教学是帮助学生认识生活里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加深这一课时的教学,学生的立体感知能力有限,需要借助一些技术手段来学习。

教学目标:

1、会区分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能想象出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会用分类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观察、对比,体验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1、观看课件。(奔驰的汽车)

2、谈一下看到了哪些现象。

在这一环节学生不仅看到旋转还看到了平移现象。虽然形象、生动,但缺乏了立体感。

3、做风车。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纸做风车。

4、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展示。

在这一环节就补充了旋转的立体感,圆满的完成了形象、生动、立体等旋转特点。

5、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6、说一说,根据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1、还是观看《奔驰的汽车》课件。

2、师生共同操作。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三、练一练:

1、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2、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做一个简单的平移与旋转的动画。

第6篇

坚持以教研工作为抓手,以规范、落实教学工作为主线,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加强学习,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追求实效,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探索学校特色建设路径。

二、工作目标:

1逐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措施。在硬件建设逐步达到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学校软件建设的标准化。

2依托校本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通过扎实有效地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现、培养一支思想端正,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4探索学校音体美特色发展之路。

5期末教学成绩有明显突破.

三、主要工作:

(一)规范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备课

任课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扎实备课,超前备课(三课时),吃透教材,就是明确本节课所学知识在整个单元和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梳理各知识点的关系,做到每节课重难点了然于胸。吃透学生,是要求教师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水平,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教案内容要求包括:教材地位,学生状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后反思。

2听评课

任课教师学期听课不低于20节,包课领导和教研组长不低于25节。评课要及时,做好相应的评课记录。包课领导、教研组长对本组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听课,并及时对做课教师提出教学建议。听评课记录要填写完整。(公开课与推门课相结合)

3学习笔记

提倡教师读书,并有学习笔记,学习笔记字数不低于5000字。

4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统筹安排,同头教师加强合作,少而精,政史地生要求没有书面课外作业(三年级除外)。

5常规检查

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前集中进行检查,并伴随不定期抽查。

(二)以说教材,听评课为载体的教研工作:

1.日常教研活动安排注意几点:(1)说教材。(2)同课异构

数学组七、八年级推行学案导学

2.校级公开课。1是推动教研工作的抓手,是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体现,和学科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成果的展示,有利于发现教师,培养教师。2要求:本学科教师全部参加,其它学科教师在没有上课任务的情况下也全部参加。包课领导要做好考勤、记录、卫生、照相等安排。3校级公开课纳入教师考核。

3.基本功展示。各学科教研组以基本功展示为契机,本着推出一个带动一批的思想营造本组教研氛围。善于将教师的个人行为转化为教研组的团队行为,充分调动组内教师的合作意识。包课领导和教研组长分工合作,搞好配合。

(三)毕业班的系列工作。毕业班工作是本学期的学校重点工作之一,它又一系列的考试组成:开学第一周的摸底考试、毕业班全体师生动员会、4月份的模拟考试、理化生实验考试、信息技术考试、体育测试、中考。无论是那一种考试,一定要精心准备,认真复习,中考必然会水到渠成。在这个过程中,三年级老师还要认真关注中考研讨会,明确考试方向,把握中考动态。

(四)精心准备县春季运动会。

1.选拔队员2.做好训练计划3.团结协作4.注意安全5.争取好成绩

(五)电教工作

1.做好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2.多媒体的保养与网络维护3.网站建设

第7篇

以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为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意见,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树立管理保障的观念,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夯实教育技术的硬件基础,同时,注重实效,积极挖掘现有教育技术装备的潜力,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技术的管理水平、应用水平和综合效益。

二、工作要点

1.围绕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这一中心,完善现代设施,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水平

(1)充分认识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的指标,认真做好台帐记录,同时,对过去二年的台帐记录进行全面的检查,做好整理和完善工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通过涉及教育技术的各项指标。

(2)加强对高二和高三年级教室多媒体设备的维护,确保教室的现代化实施正常运转,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硬件基础。

(3)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广播系统和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维护,同时,完善科技楼二个多媒体教室的设备,为高一新课程改革做好设备保障。

(4)根据《省中学理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试行)》标准,对照现行教材的新增或调整实验,增补好教育仪器设备,确保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开设率均为100%;学生分组实验仪器按一人一组配备,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应用层次,拓展应用范围,优化应用环境

(1)提升教育技术应用的层次。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逐步从现有的自发的、分散的应用实践向有目的、有意识的整合实践转化。

(2)拓展教育技术应用范围。努力推动教育技术在学生的科技活动、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及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3)优化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多渠道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力度,增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的数量,同时,逐步形成学校学科教学的素材库、教学软件库、教师自制、校际交流的课件库、教师的优秀教案库。

3.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全面促进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

(1)加强学习,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工作中做到开拓创新、积极主动、踏实有效、相互配合和服务教学。

(2)通过学习提高教技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管理好校园网、广播电视系统和教室的终端显示。注意网络安全,确保先进实施高效运行。

(3)加强对学校实验室的管理力度,重点抓“软件”建设,切实做好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

(4)加强音像资料、实验仪器及用品催交制度。

4、人员安排

、:负责教技处工作。

、:管理物理实验室

、:管理化学实验室

、:管理生物实验室

:管理广播电视系统、音像资料、班级终端设备

:管理科技楼一、二楼多媒体教室,并协助马斌教师的工作

:管理网络教室,负责网络技术工作

:管理网络教室,

:管理网络教室,做好网络管理工作,协助办公室建好校园网

5、工作安排

九月份:

1.高二和高三年级普通教室多媒体设备的维护

2.高一、高二年级电教科代表培训

3.网络教室、班级终端设备、广播电视系统的质量验收

4.高二教师使用显示终端的培训

5.完善科技楼二个多媒体教室的设备

6.检查过去二年的台帐记录

7.增补好实验室教育仪器设备

十月份:

1.整理、完善过去二年的台帐记录

2.音像资料的整理归类

3、修订、完善各室的规章制度和岗位制度

4、协助教务处做好公开教学的准备工作

十一月份:

1.做好公开教学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检查本学期的台帐记录

十二月份:

1.各专用教室和电教设备的归档工作

2.完善本学期的台帐记录

一月份: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结合;自主探究学习;手段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注重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以其他学科学生的学习内容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把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完成其他学科学习任务的必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学以致用,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一、以学定教,信息技术以任务驱动进行教学

学习方式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高低的重要条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和其他学科教师合作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特别是和语文学科的合作特别多,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组内容是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当五年级语文老师讲这一单元时,很是发愁,于是找到了我,让我看看这个部分的教材内容,怎样才能把这个单元的课上好,经过商议,我们决定把五年级下学期的信息技术课与这个内容结合起来上,于是我们开始了“信息技术+语文”的备课,我把五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网络信使E-mail、天涯若知己比邻、网络论坛初体验、相逢何必曾相识、系统安全小卫士”这部分内容整个和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组教材内容《走进信息世界》合并起来进行教学,我和语文老师一起设计,把语文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任务或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信息技术,我们把语文课和信息技术课调到一起,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浏览网站,在语文课上正好用来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涨,接下来的语文课效果倍增。

二、从课内到课外,信息技术助力学生语文拓展学习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拓展教学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对于解决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讲过后,语文老师布置了让学生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专题网站的任务,此时我刚好讲《建造网上小天地》等关于网站制作的内容,于是,我们合作,这时我调整了我的教案,把本课的教学改成了以这个专题网站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课上帮助学生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专题网站,来完成语文老师的任务,学生热情相当高,教学进行得异常顺利,这时的信息技术学习真正做到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问问题寻求帮助,我应接不暇,一周后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都完成了任务,而且质量非常高,于是我趁热打铁,进行了小专题网站评比,获得优秀的,我超链接到了学校的网站上,学生家长也能看到,获得优秀的孩子们真是高兴极了。

三、丰富师生交流方式,信息技术让师生敞开心扉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在课上或课外将为师生、生生创设更为宽广的交流区域,能促进和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教学博客的形式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自己当天的学习效果,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同时也可以使一些不好意思当面和老师交流的学困生在课后有机会对自己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想法等与老师进行充分、平等、大胆的交流。如,我校三年级马老师,在教学作文时,他利用自己的教学博客来展示批阅学生的作文,于是,我在信息技术课上重点强化教学打字和Word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在练习打字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习作录入电子稿,然后马老师把电子稿发到博客上并进行批改留言,学生不仅能看到自己的作文和老师的批语,还能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取长补短,修改后誊写到作文本上,这样学生的打字和运用Word的水平提高的同时,作文水平也提高很快,信息技术+作文模式,相得益彰,一举两得。

总之,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或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以学生其他学科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各有所得、相得益彰,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又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真正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参考文献:

[1]于曼莎.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教育实践研究,2014(5A).

第9篇

一、基于认知兴趣的碎片类统整策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碎片化的知识已经不可否认地成为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部分。近几年,微信、微博成为人们阅读的重要内容了。同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碎片类知识更加感兴趣,在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面对“短平快”的新技巧、新的操作方式,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且能够自主探究学习,这就为我们开展“微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基础。

我们借用“非常5+1”来形容微课程框架。“1”是5~8 分钟的微视频,以此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5”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程。“5”部分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成完整的课堂,也可以单个分拆出来使用,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1.创建“视频”核心,调动儿童兴趣

在实践层面上,以“视频”为核心的微课资源,对于儿童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对于儿童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调动作用。其制作一般可以通过使用快课工具和PPT录制、使用拍摄设备直 接录制教学视频、 使用电子A板软件录制(案例)、使用平板电脑+“涂鸦”工具录制使用录 屏软件录制等来完成。

2.整合“五微”资源,完善碎片体系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开发出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的简明扼要的微问题,以此促进学生的思考。所以,微课程的设计一定要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5”个配套资源。

以教学 视频片段为主线,通过多媒体教学素材和课件、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相关的教学支持资源,营造一个比较真实的“微课程教学资源环境”。

3.提升“自悟”水平,强化操作能力

微课程中的碎片化统整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内驱力,而碎片化微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将学习指挥棒交到学生自己手上,哪里不会学哪里,实现学习的自我管理。在这样的自我管理、主动学习中,我们的“自我感悟”水平自然能够较快提升。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递进式分解策略

1.激活任务

要激活学生的任务意识,就需要构建“真实的任务”。所谓“真实的任务”,就是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和他们的经验相整合。如果设计的“任务”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追求形式,那样就失去了“任务驱动”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把生活中的某个实际现象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真实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

2.呈现问题

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外活动。例如,下节课要讲解表格制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调查自己家水电费的上交情况,也可以调查最近一个星期的天气状况等,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制作一个统计表格。这样既可以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实践,又能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逐层递进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这符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一般可按基本任务和探索任务两种要求来设计:最基本的任务要求十分明确,它包含了要学的新知识、新方法。这个基本任务一般是任务中较简单的,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探索任务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有发挥空间的任务。

例如:word的综合练习,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电子小报,要求有图、有文、有艺术字等,其内容和版面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教学中我们必须完成的是基本任务,而对于探索性任务只是鼓励、指导他们尝试操作。这样在保证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同时,还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确保了异质学生整体发展的目的。

4.评价激励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认真总结问题所在找出任务解决的技巧这个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在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具体的任务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和讲评要分析任务中运用到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在实践的时候根据课堂上的案例来发现和解决问题,把任务再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比如肖同学利用幻灯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就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一个小型的成果展示会。让每个小组都选择一个代表给大家介绍这个小组的作品河以让其他小组的成员提出意见,老师再针对这些意见进行点评。

第10篇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指定的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的课16节,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簿,作业批改抽样检查,召开座谈交流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②开始打破“教师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2.语文三个维度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教师的教学较扎实,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落实得较好;②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很多教师都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方面的知识;③重视发展性评价,课堂上激励性语言多了。

3.部分语文教师都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课方面做得较好,课件制作得很精美,教学中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4.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常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听课簿内容较详细。③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得较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和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三、存在问题

1.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三种倾向:一是重视朗读课文,忽视语言的运用,轻视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实践,不通过有效的练习来培养语感,只是一味的把课文读来读去;二是重视感悟,忽视质疑,这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三是课改年级的教学有弱化“双基”的倾向。

2.学生的语文作业停留在知识性的层面较多,中高年级缺乏思维性拓展练习。如造句、写话、日记、周记等。

3.阅读教学方面学生缺乏有效的练习,教师没有设计精读课文中的重点语段练习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书面练习。

4.课改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较普遍,很多教师的课只有温度而没有深度。

5.大部分忽视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有的教师拔高习作教学的要求。比如,某教师批改三年级的作文时写下“详略不得当、中心不突出”这样的评语,评分只有30、40分的作文也较多,打击了学生习作的信心。

6.课改年级出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弱化”现象,表现在教师一味放手,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过多进行意义不大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7.少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精读课文时还不能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8.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少部分教师的备课笔记(教案)太简单,有的滞后于教学进度。有的教师听课极少,一个月只听了一节课。

四、教学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加强“双基”教学。课改年级尤具要注意夯实“双基”。

2.加强语文实践,中高年级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富于多样性、创造性、选择性的书面练习。每篇精读课文学完后,课堂上要腾出5—8分钟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

3.加强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要举行习作教学研究活动。

4.重视教学案例研究。在学科教研活动中,可以通过观摩课例剖析个案让老师明确什么是该学习的,什么是该避免的。

5.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不是每课必写,起码一个学期要写一些有价值的课后反思。

第11篇

初三年级充分备好每一节课尤其关键。时间对我们来说是有限的,但是通过精心的备课我们可以把他的利用值达到最大,与此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有策略的备课也很重要,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自本学期起,我一改以往的备课方式,采用“先备略案,再补详案”的形式。感觉我的教案写得非常有实用价值。而且在每次听完组内外语教师的课以后,有了新的灵感、或是创意都可以随时补充到我的课堂中来。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的。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英语教学策略。有的老师已初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新教材的教学模式,他们的方法多,路子比较巧妙而有实效,给大家提供一种胜利的教学典范和一些新的想法。

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导教学任务。

在授课之余,把自己也融入学生中去,让他们把我看作是他们的大朋友。与学生们一起学歌,设计板报,给他们提建议,与他们谈心,走进学生的心里。

第12篇

初三年级充分备好每一节课尤其关键。时间对我们来说是有限的,但是通过精心的备课我们可以把他的利用值达到最大,与此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有策略的备课也很重要,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自本学期起,我一改以往的备课方式,采用“先备略案,再补详案”的形式。感觉我的教案写得非常有实用价值。而且在每次听完组内外语教师的课以后,有了新的灵感、或是创意都可以随时补充到我的课堂中来。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的。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英语教学策略。有的老师已初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新教材的教学模式,他们的方法多,路子比较巧妙而有实效,给大家提供一种成功的教学典范和一些新的想法。

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授课之余,把自己也融入学生中去,让他们把我看作是他们的大朋友。与学生们一起学歌,设计板报,给他们提建议,与他们谈心,走进学生的心里。

第13篇

一、教学案,不仅是形式上的改变

全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进行了两次学案导学理论集中学习和反复的自主学习,开展了一次以“学案导学”为主题的研究课,目的是研讨“学案导学”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的可行性。在研究课后,全区信息技术教师普遍认为,相比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学案导学”教学方式能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中要求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精神。在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的研究和推广是可行的。

接下来区信息技术中心组成员一起研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案的统一格式,经过反复研讨,制定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案编写格式”: (1)电子档(如图1所示),包括教学案、帮助材料(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类型)和学习素材;(2)教学案格式(如图2所示)。同时还提出“学案导学”实施的简短建议:学生(学习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组织、引导、参与、指导[1]。

图1 信息技术学案要素

在教学案的统一格式要求下,由中心组成员首先编写出理论课和操作课的教学案范例,然后全区教师参照范例编写3~6年级共8分册的教学案。从2009年2月起,全区信息技术课堂开始使用统一的教学案,并在使用过程中对教学案不断修改和完善。

图2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案格式

教案向教学案的转变绝非仅仅是格式上的转变,而是教学案编写教师、实施教师在教学思想上的重大转变。信息技术教学案、帮助材料、学习素材是教师结合学习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充分考虑学生差异性基础上编制的用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2]。它主要是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怎样学,而不是教师怎样教。在“学案导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观念逐步得到转变,教师在课堂中成为学生运用教学案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他们在课堂中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先学后教过程中学生产生的一些奇特思维,在课堂中讲演学生学不懂的疑难点,适时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对学生评价进行引导,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

二、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合理运用教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自己才知道如何学习、学习什么。由于教学案图文并茂,简单明了,学生很容易就能够自主阅读,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正确使用教学案,不仅能对任务操作步骤自读自悟,而且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教学案的运用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保持探究的热情和信心。学案导学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对有些问题能够举一反三,无师自通。

2.学会掌控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一般采用演练法,课堂节奏由教师掌控。而在学案导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由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己调控学习节奏。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或操作任务后,完全可以先于其他学生进入下一个任务的学习中。当然,他也可以对自己刚才的操作进行小结和反思,还可以去帮助身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学会利用任务栏右边的电脑小时钟,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调控。

3.通过帮助材料超市,及时获取帮助

帮助材料是教师根据本堂课重难点而制作的视频演示文件,它根据知识点而设置和命名,在演示过程中对学生起到操作提示的作用。“帮助材料”文件夹就像一个提供帮助文件的“超市”,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而自主选择使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获取帮助的途径有以下三种:(1)看教材;(2)使用相关帮助文件;(3)请教教师或同学。比较这三种途径可以看出,视频演示形式的帮助文件比教材更生动,更形象直观,比请教教师或同学更快捷,运用更自由。对于某一项操作,会的学生可以不用获取帮助,而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帮助文件,直到自己完全弄懂为止。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实现了学生的因需学习和分层学习。

4.通过自我总结评价,品尝成功感受

在信息技术教学案中设置了“盘点学习成果”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对照评价量规,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评价量规表格项目根据本堂课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来设置,学生可以对照量规自查知识的学习情况,为自己比较科学全面地打分,最后根据总分评判本节课自己的学习状况级别。这样学生不仅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了梳理,而且通过自我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自主学习意识,学生更多地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功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动力受到有效激发。

在学案导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中逐步做到了学案让学生读,规律让学生找,操作让学生做,帮助让学生选,结论让学生得,评价让学生评,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能动的状态,学生想学,主动学,乐于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导学,教师教学能力不断增长

在信息技术学案导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们不仅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转变,教学能力也得到锻炼提高。从教学设计能力来看,教师们在教学案格式统一要求下进行教学设计,大部分教师能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信息技术学案导学的要求,灵活地运用教材、组织教材和处理教材,力求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手段,深入浅出地上好信息技术课。这一点在我区的几节学案导学研究课、示范课的教学设计中体现得特别明显,以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计算机的发展和种类》学案导学理论示范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书本材料运用、提供视频帮助文件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为避免计算机理论课的枯燥感,在本课教学设计中运用了图片、动画视频、基于Flash判断的选择题,这些素材的运用大大增加了理论课中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积极交流互动,使理论课不再枯燥。

从教师对学案导学材料的实际运用情况来看,他们对教学案及材料的使用并非按部就班,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调整,对教学素材的处理能力不断增强。例如:在五年级信息技术课堂中,有的教师针对教学案中帮助材料演示过快、学生不易了解和部分学习素材准备不够充分、学生练习过于单一的情况,结合教学案合理地穿插增补了一些内容,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学习。又如:有的教师会和三年级学生一起观看直观生动的视频帮助材料,这样学生感兴趣而且接受起来也容易得多,教学效果也很显著。

笔者在课堂中也会创造性地使用学案导学材料,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截取屏幕上的画面》一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介绍键盘上的[Print Screen]键(屏幕拷贝键)的使用。上课之前笔者观看了学案导学中的帮助材料,因为生成帮助材料文件的屏幕录像软件只能录制操作过程中屏幕上的变化过程,无法录制计算机操作者的手按下键盘上[Print Screen]键的过程,所以这段视频演示文件恰恰没有演示到最关键的步骤,如果直接拿给学生用的话,学生会对操作步骤感到茫然,起不到任何帮助作用。对于这个有缺陷的帮助文件,笔者想到了一个巧妙运用的办法。上课开始,笔者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把你们喜欢的纸牌游戏界面变到画图程序窗口里来。”然后播放这个缺少关键演示步骤的帮助文件。学生对 “纸牌” 游戏窗口突然自己“跑”到画图程序窗口感到大为惊奇。笔者又说:“你们想知道这个魔术的秘密吗?今天学习了《截取屏幕上的画面》一课,你们也能变这样的魔术。”学生带着神秘感和探究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发现原来键盘上的[Print Screen]键就是这个魔术的关键,因为它

(下转页)

(上接页)

具有神奇的作用,能截取屏幕上的画面。在认识了屏幕拷贝键后,学生争相对它操练起来。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网上论坛和网上讨论》时,当学生都兴高采烈地按照学案上的指导蜂拥登录基于互联网的“中国学生网论坛”时,网络却像老牛拉起了破车。面对这样的网速不给力的问题,笔者想到把BBS架构在学校自己的服务器上,创建了一个能在全校范围内使用的班级论坛,学生只在局域网内进行访问,不会受到外网网速的限制,交流就变得非常畅通。笔者先给学生介绍了中国学生网“学生社区”和主题发表的注意事项,再带领学生访问了“班级论坛”,由于没有外网网速的干扰,学生们很快完成了注册和登录。进入班级BBS后,学生们讨论话题,分组交流,对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复,课堂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学科实施“学案导学”四年多以来,无论是课堂面貌,还是师生观念,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效果,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也必然促进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第14篇

一、巧用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手段

1.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欣赏是美术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执教三年级美术“对称美、秩序美”一课中,当我用ppt出示“几片树叶”“一片花丛”“一条林荫道”“一群斑马”“一片茶园”这些高清晰的美丽图片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住了,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大家面前一幅幅展现时,学生大声赞叹:大自然真是位高超的艺术家。欣赏这些图片,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从而在美的熏陶下产生想要表现的欲望,激发出潜在的创造力。

2.感受美的世界,变抽象为形象

学生对“秩序”“对称”这些抽象概念一时不能理解,我搜索大自然和生活中各类典型的代表性图片,上课时,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不仅感受了秩序和对称带来的美感,还了解了有序和对称是美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拓展了学生的审美。良好的视听感觉和鲜明的色彩,使学生能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生用各种感官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展现美的画面,提高课堂效率

接下来学生通过欣赏大自然中的叶子,向日葵、老鹰、蜻蜓以及有代表性的中外建筑,感受到对称给人一种端庄、均衡的美。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对称的知识,我通过一段视频清晰地展示对称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镜面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这让学生大开眼界,没想到对称还有这么多种类型,真神奇。短短几分钟,就解决了一个教学难点。在视频中,有动画,有解说,可谓非常清晰、直观,学生一目了然,轻松地学到了关于对称的方法,也打开了原有的思维,丰富了美术知识。

二、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

1.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开展

电脑美术操作灵活多样,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业完成后学生很自然地产生成就感。运用电脑设计还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执教“漂亮的房间”一课时,我故意把家具零乱摆放,出示这样的图片问学生喜不喜欢这样的房间,然后我请一位学生上前,让他用白板软件的拖动笔直接移动家具位置,重新摆放。当有其他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我也请他再来摆一摆,随后发现有的家具体积太大,我示范用笔的放大缩小功能,调整家具的大小,使之和其他家具搭配协调。这一过程,就是利用白板软件方便拖动和缩放技术,引导学生探讨在房间内如何摆放家具的问题。

2.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把信息技术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不仅帮助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美术知识的海洋中,提高了美术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如,传统工艺图案中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反转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利用绘画工具呈现出来。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信息技术。

3.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表现作品

第15篇

二毛学校是北京市昌平区教委直属小学,成立25年来始终遵循“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学生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牢牢抓住两条主线:一是开展主题教科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

在教科研方面,目前学校有2个区级自主研究课题;有4个部级、2个市级参与研究课题。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可持续发展实验学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学习分化问题研究’项目学校”。

在信息技术方面,我校参加了市级网络环境下跨越式发展课题,有6个班级参与试验,是“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学校”,完成了北京市首批数字校园建设。

以上两条主线,形成了我校两个突出的特色。在特色形成过程中,涌现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9人,数量在全区小学中名列第一。学校连续5年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学校”荣誉称号。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特色,认真研究业务需求,以教科研业务为抓手,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首先,“教师集体备课、个人复备课”是我校坚持教科研改革形成的一项制度,即由同一教研组教师集体备课,再由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应用到教学中。

优势:通过教研活动集中大家的智慧,在认真进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电子教案,每位教师复制后进行个性化修改。

存在的问题:(1)教师复备课形成的教案只保存在教师个人电脑中,没有形成学校教育资源的系统化保存,不利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共享。(2)教师在集体备课和复备课后,还需要制作课件,编写导学提示、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耗费教师大量精力与时间。(3)集体备课时间短,形成的教案往往比较粗糙,但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先从备课抓起,因此学校需要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让教师们用最少的时间,尽可能达到最好的备课效果。

其次,“学生根据导学提示自主学习”是我校语文学科的一项科研课题。

优势:要求语文学科教师备课时必须为学生准备导学提示,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既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存在的问题:(1)导学提示内容比较多,教师通过抄写的形式出示给学生,比较麻烦。(2)学生提前预习时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只能等到课上解决,而课后练习结果也不能及时反馈,因此师生间不能及时沟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大障碍。(3)学生在课前学习、课后练习遇到的各类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记录和归纳,在增加教师重复指导工作量的同时,不能支持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1.针对集体备课问题提出电子备课系统解决方案

发挥教研组团队的优势,如三年级语文组有5位教师,把一本教材内容分给5位主备教师,每人承担5~6篇不同课文,不仅备教案和导学提示,还可以把本课的演示文稿,课堂练习、作业,相关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上传到系统。其他不是主备的教师可以参考、借鉴他人的备课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复备课,既减少了备课的时间,也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复备课人修改和补充后的资源还可供组内人再次参考,依此形成良性循环。改进后集体备课模式如下图所示。

(1)备课工作减轻。原来是全体教师对每本教材30多课都进行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修改完成复备。现在是按每个年级学科组教师人数对课程进行分工,每位教师仅需备5~6篇课文,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复备。在一个学期内,每位教师利用主要时间和精力备5~6篇课文,与原来的模式相比,备课质量大幅提升。

(2)备课内涵拓深。原来备课成果只有教案,现在可以把PPT演示文稿、导学提示、练习、作业,相关视频、音频、图片资源上传到课程对应的系统平台,极大程度丰富了备课资源的种类和拓展了备课深度。

(3)备课资源共享。原来教师各自保存的备课资源,现在通过备课系统,以学校课程设置、学科、学段、教学单元、课等为编目索引,形成了以教材和课文为核心的校本资源库。经过推优、加精后可供全体教师共享。

(4)备课时间自由。目前数字校园系统24小时运行,为集体备课、协同备课、个人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备课提供了便利。

2.针对学生导学提示问题提出自主学习系统解决方案

我校语文学科一直坚持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教师提前为学生设计导学提示,学生按照导学提示的要求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系统的开发让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得以深度融合。

(1)数字校园系统实现了教师备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完美结合。

在数字校园的自主学习系统中,当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某一课时,系统会自动从教师电子备课系统中提取导学提示。不仅如此,还会根据教师的控制提取课件、课堂练习、作业,以及与本课有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其他资源,为学生自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大大提高了自学的效果。

(2)自主学习系统方便了学生自学,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自主学习系统还为学生提供了在线作业、在线交流的功能,教师可以在这里为学生布置作业,设置作业完成的时间段,学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进行评价,填写评语。在交流平台内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自主学习系统极大程度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自主学习系统在教师备课、教学辅助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教与学过程互动的生成性资源,极大程度上对学校校本资源库进行了丰富,增强了校本资源生命力的同时,又减轻了教师重复辅导学业的工作负担,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3.教师电子备课系统与学生自主学习系统的应用效果

截止时间:2014年12月31日;参与学科及教师情况: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共计72名教师;参与年级及学生情况:一至六年级,共计1052名学生。

产生教学资源:以教材课文为载体共336课,教师合作编写形成教案、导学提示、练习、PPT课件等资源共计1875个。自主学习学生作业、反馈评语等记录3652条。

应用效果:

(1)依托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形成了新型备课模式,这种模式产生的效果主要有:①分工合作,减少劳动。教师备课能够集中精力,提高效率与质量。②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教师参考主备人的备课资源,既可以拿来就用,也可以根据自己授课特点和学生特点修改备课资源。③反复提炼,精益求精。主备人参考同组教师修改的教案或其他资源后可以再次修改自己的教案。④不断积累,形成特色。教师备课的所有资源会以教材的每一课为核心永久地保存在学校服务器中,形成特色资源库。

(2)自主学习系统与电子备课系统互联互通,又相对独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应用效果主要有:①提供线索,辅助自学。可自动提取教师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导学提示、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资源。学生通过参考教师备课中丰富的资源,扫清自学中的障碍,顺利地完成自学任务。②在线互动,彼此沟通。在线作业,在线交流,在线反馈,作业区可提交教师的拓展作业并能看到教师批改后的评语,交流区为师生交流、生生互动提供了论坛的功能,可以随时提问、解答遇到的问题。③生成资源,记录成长。自主学习系统在教师备课、教学辅助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教与学过程互动的生成性资源。记录了学生心理逐渐成熟,学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成长过程。

例如,一位三年级教师在学生学完《妈妈的账单》这一课时,布置了一次作业:“说一说你为父母做过什么事情,心里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有位学生写道:“我帮妈妈扫地,帮奶奶拎东西,因为太沉,奶奶会累,帮妈妈照顾弟弟,因为弟弟很淘气,会乱爬。总之,只要父母让,我能做好的我就会努力去做,因为我想做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写得很朴实也很真实,写出了真情实感。教师的评语:“你是个有爱心,懂得感恩、孝顺的孩子。”这组对话记录在数字校园的系统中,同时,教师的激励性评语也会深深地印记在孩子心里,成为其成长的动力。

这种随时产生的生成性资源不断积累,丰富了学校校本资源库,增强了校本资源的生命力。

以上两个系统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为中心,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学习效果,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系统会记录下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过程,为开展教学评价提供依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珍贵的教育与教学的生成性资源。

数字校园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后续思考

1.关注教与学关键过程的全面突破

数字校园的建设必须紧密围绕教与学这一学校工作的关键过程进行重点突破,为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发展,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改革进行有效的尝试。我校的数字校园建设主要考虑从教师入手,通过备课平台和学习平台辅助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加强学生预习、课堂和课后的参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增进学习效果。

目前受经费限制,我校课堂互动教学方面还有待加强。后续我校将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对课堂互动教学方面进行重点尝试,以全校重点年级为试点,形成教与学的全面突破。

2.注重课题引导,注重业务模式的提炼和提升

我们在数字校园规划、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紧密结合我校承担的十二五市区两级科研课题《数字校园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以教与学为直接突破口,根据教与学的信息化难题,在解决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教与学的信息化理论研究水平,通过课题的研究来引导和提升我校教师和学生信息化素养。

3.制定有效的培训策略和推进机制

为推动我校数字校园建设成果的广泛应用,我校一方面建立了由教学主管牵头的数字校园工作推进组,负责系统的建设、培训和应用推广,由教导处组织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系统规划和建设。另一方面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重点由教学骨干以点带面地在各学科组陆续推广使用电子备课和自主学习平台。

在培训工作方面,采取承建方对全校教师进行分层培训,教导处和教学骨干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使用引领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方式是按培训的范围分类,有全员培训、骨干培训(各教研组推荐出一名信息技术掌握较好的教师作为各组骨干)。开始试运行时,先对骨干进行培训,之后骨干再对本组教师进行培训,这样很快就能促使教师掌握应用方法。另外,还有分角色培训,对于教研组长和班主任,进行不同角色的使用操作培训。按培训的时机则有调研过程中的培训、上线后的培训、巩固培训等。

此外,抓住应用效果好的重点班级、重点教师进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更好地扩大了应用成果。

专家点评

1. 特点与优点:

该校数字校园建设紧扣一线教科研活动的需求,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诉求开展建设,数字校园与相关课题的结合,促进了学校关于数字校园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学校数字校园的核心围绕着教师备课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并以课程和教学资源为纽带,较好地实现了教师备课、学生自学的教与学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