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诚信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对策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会计经济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可靠与否,是会计信息使用人能否作出正确决策的关键。经济活动越复杂,会计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越大。然而,由于受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会计信息生成系统自身因素的影响,已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种社会痼疾与国际性现象。
一、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一) 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驱使 现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并存,经济利益多元化。企业领导从个人或企业的利益出发,为了获取贷款,减少纳税,吸收投资等,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甚至一个单位设立几套账。如给合作伙伴的是“如意表”;给贷款银行的是“放心表”;给税务部门的是“叫苦表”;给企业主管的是“业绩表”,这使财务报表成为无所不能的“万能表”。从另一个方面考虑,目前对企业领导的考核往往以实现的利润等指标为主要依据,某些领导为了捞取政治资本、骗取经济指标等,置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于不顾,指使会计人员采用非法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技术加工”,这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二)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有可选择性 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准则只能对企业的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样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就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计价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何种方法才算“如实反映”?此外,会计准则的制订颁布常落后于会计时间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会计处理“无法可依”。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事业单位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考核和评价而制订的制度、方法和措施的总称。然而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或因两个不相容职务缺乏相互制约而发生舞弊;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内控制度一应俱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不少企事业单位以及管理人员对这方面认识不足,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过于马虎、简单,各种错账不能即使被察觉和抑制,其反映的会计信息自然不可能真实可靠。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对要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但目前有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有些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平时又不加强学习,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由于对会计核算规范掌握不透,对新的理论和刚出台的经济法规研究应用较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日常核算工作不符合规范,对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判断不准确,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水平;有些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为了个人的私利,知法犯法。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探讨 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也要采取综合治理对策。除了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外,对于会计工作失误的主要对策是建立和健全内部的控制,加强内部检查;对会计舞弊的主要对策是强化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其处罚力度。此外,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素。
(一)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正、经济业务合规合法,并提高经济效率。健全内部控制,通过适当授权和职责划分,确保经济业务合规合法;通过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及审核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以此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这也是新《会计法》中增加了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理论依据,实际上也是反映了国家希望通过相关法律促进各单位内部建立内部控制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愿望。健全的内部控制能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础,各单位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稽核制度等,以便会计人员遵照执行,减少漏洞。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监督检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外部监督体系。审计组织是进行经济监督的专职部门,它们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方面具有其他经济监督管理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国家审计机关重点作好财政、税收、国有金融机构、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主要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及审计,其他单位交由民间审计组织进行审计;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应充分体现其职能和作用;提高审计覆盖率,逐渐做到有关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均经过审计。同时,也充分利用和发挥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和社会力量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做到齐抓共管,形成综合的会计信息监督体系。
(三)依法处置会计舞弊者。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刑法》等规定了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处理处罚规定。只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计舞弊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会计信息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张忠诚:试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几个因素[J].上海会计2000,(12) [2]李威:试论会计信息失真[J].商业现代化,2006,(2)
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但绝大多数学者都把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局限在会计作弊上,我们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应该比会计作弊更广泛,只要是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会计信息,就可以说是一种会计信息失真,它包括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
一、引起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上的缺陷
1.从会计学的同性来看。会计学的属性有理论属性和方法局性两方面。从会计学的理论同性看,它研究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一门社会科学,从会计学的方法属性看,它又是一门以严密的数学逻辑关系为计量原理的精等科学。
如果我们把会计学的理论属性和方法属性结合起来看,会发现两者的冲突和矛盾。会计核算中每个数据的计算都在严密的数学规则下进行,而某些支持数据的数字来源,却往往是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的货币化,经历了一系列估计和判断的过程,这就使得某些数据的产生不是依赖于客观世界的真实,而是来自于主观世界的意识和经验判断,使得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结果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产生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2.从会计报告的目的来看。西方一些国家在对会计报告目标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学派,即“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这两个学派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有显著的差别。“受托责任学派”首先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决策有用学派”则首先强调相关性。从逻辑上来说,相关的信息应该是可靠的,但是相关性毕竟不等同于可靠性,两者往往互相冲突,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可靠性可能会有所削弱。而且目前一些经济和会计都比较发达的国家,“决策有用学派”逐渐占上风,成为一种主流观点,对相关性的重视超过了可靠性,这就有可能出现为了强调相关性而牺牲可靠性的现象,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因此加大。
3.从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来看。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即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主观确认“量”的机会越来越多,比如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摊销、金融资产、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等。所以,经济越发展,这种主观性确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会计确认除了要界定确认的量以外,还要界定确认的时间,即在什么时刻确认才能最恰当地反映经济业务对企业的影响。这种时间确认的界定也会产生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4.从会计计量理论来看。首先是计量单位问题。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假设,但货币计量本身具有局限性。一是这一假设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而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所描述的财务成果和经营业绩就会受到扭曲,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二是财务报告中许多数据都是通过合计、汇总而来,是若干交易或事项的金额汇总。抵销所形成的。这种汇总抵销也不可避免地掩盖了某些矛盾与问题。三是当前有不少尚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其次是计量属性问题。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是历史成本计价法,而使用者的决策总是希望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多面向未来的信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信息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决策对信息的相关性的要求。
5.从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基础看。会计信息是建立在稳健性原则基础上的,它有利于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增加企业营利能力。但它也有局限性:首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不性质量特征都要求会计信息符合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采取稳健性原则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偏离实际;其次,企业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采取稳健原则确认的计量常会使企业会计报表的信息偏于保守。
重要性原则允许企业对不重要项目可以例外处理或灵活处理,但对于哪些项目是重要的,哪些项目是不重要的,无论从质的方面或从量的方面都未能作出规定。这样,如果企业将重要的项目按不重要的项目处理,势必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公允表达,使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偏离企业的实际情况。6.从会计信息本身含有估计的因素来看。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总是力求准确性,但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具有不可确定性,因而需要根据经验判断作出估计,另外,又存在许多不可确知和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因此,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这就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常常具有近似的性质。因而,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精确地与客观价值运动相符合。这也会加大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
(二)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
1.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首先,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众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具有较长意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既是会计准则定义、释义的准确性,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①。以上这些会计准则制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美。当前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也会加大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国家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人们在制定这些法规、制度的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掺杂进一些个人的主观判断,还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使得各种规范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在这些法规、规范、准则的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情息就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3.会计准则与制度中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这些重要信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对表外业务的技在规范很少或根本没有。但事实上它们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二是对于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也没有恰当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三是对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息,现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没有要求对之加以反映。
4.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是导致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引起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会计反映的结果往往是利自分配方案的依据,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指标有时是其使用人利害得失的关键,利益关系人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干预这一反映结果,当其中一方隐蔽地实施干预后,就会使其偏高原来的客观情况。会计信息提供者(如经理阶层)因占有信息优势和直接参与会计活动而最有条件实施干预,在追求本身利益最大化驱动下,总能作出使自己得益的选择。
5.新旧法规以及各个法规之间存在着矛盾及不协调。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所导致的会计环境的频繁变动,使会计法规的建设明显滞后,而且现行会计法规中还残存着不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会计法》中的内容有的落后于经济现实,有的缺乏可操作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的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会计准则的缺位使得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另外,各会计法规之间也存在着不协调,如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都使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加大。
(三)要个会计环境
1.会计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我国过去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处于这种环境下,会计以国家宏观管理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工作围绕企业经济效益,以向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由于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健全,使得会计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产生不确定性。即使是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也有局部政策调整变化问题,因而或多或少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2.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我国对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当客观的会计环境变化后,会计方法却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会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定,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度就越大。
3.科技因素的影响。会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经济运动的来要而发展,为经济运行的发展服务。而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的先进与发达及其在会计上的运用,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差异。如会计信息在搜集整理、汇总加工、传输过程中,不仅依靠财务会计本身的有关资料,在很大程度上还依据统计和业务核算等资料,科技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这些外部资料的精确性,从而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而我国的科学技术还不是特别发达,电子计算机运用到会计也只是刚刚开始,所以在会计工作中常常会退到一些科学技术无法精确解决的问题,这自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如何预防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一)从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缺陷上考虑
1.虽然说会计学的理论属性和方法属性的矛盾是无可避免的,但在进行估计和判断过程中,我们可以尽量克服太多的主观影响,在采集数据时尽量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使所得到的数据比较精确。
2.目前在一些经济和会计都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决策有用派”逐渐占上风,如当前美国会计界就倾向于优先考虑相关性,在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我们不应盲目认同,而应重视台计信息的可靠性。只有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看作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正如著名会计学家葛家越指出的那样:我们决不反对相关性的重要性,会计信息应当具有相关性,但相关性要有可靠性来落实。相关的信息若不可靠,等于不相关。会计信息总是只能满足大多数使用者的一般的决策的需要,而不可能满足每个使用者具体的决策保要。强调相关性不能牺牲可不性,不可对的信息只能误导使用者,很难说它有什么决策有用性。在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更应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本身有它的优点及存在的必要性。我们应努力做的是如何把规则制定得更具体和广泛。使得在现实经济业务中的各种应计项目或待摊费用等项目都能在法规中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避免受主观意图的影响。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特别留意企业会计人员是否有运用权责发生制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做法。
4.在一定的限度和范围之内修正历史成本原则,使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由于物价变动,历史成本会计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而物价变动会计则可以弥补历史性会计信息这一不足,能充分反映物价上涨或下跌对会计数据的影响。采用物价变动会计方法可以反映企业各类资产的实际价值,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以及各会计期间的实际收益,避免历史成本会计产生虚增收益,为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管理人员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会计信息。在具体选用何种物价变动会计模式时,我们可以借鉴美、加、英、澳和南美等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物价变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5.科学合理地运用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稳健性原则实质在于要求会计人员在反映带有不确定性因素的经济业务时采取审慎的态度。但这必然使会计信息偏离实际情况,所以为了避免给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也不能无所顾忌地应用稳健性原则,即使有必要运用,也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并且以不致于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误导为度。对于重要性原则,应在法规中详细规定界定重要性的量和度,并尽量考虑到各种不同何况,从而能做出比较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当然,现实经济生活是非常复杂多变的,所以对于哪些项目是重要或不重要的规定也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而长期的过程。
6.确定具体的会计确认标准。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出台了八项具体会计准则,许多会计处理都还没有具体的准则作为依据,使得会计信息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应尽快出台具体的会计准则,过立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使会计反映和监督有比较准确严格的判断标准,使会计信息不确定性和估计因素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从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美性角度考虑
1.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如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应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体;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和释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作一详细地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这样就不会使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另外,对一些会计概念成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规定上,尽可能少用“也可”、“或者”等模糊性词语,尽量使同一内容的规定一致。
2.法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是导致合法会计情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减少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就不能忽视这一问题。但是现实的矛盾是:我国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所以我们不能通过限制企业的选择权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应通过内部审计或一定的监督机构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另外,对于同一行业相类似的不同企业,其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应有所限制。
3.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内容需要不断改善,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如对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披露。以前报表中没有或不突出这些信息也无伤大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信息时决策者越来越重要,准则中必须对之作出明确的规定。当然也不能急于迈大步子,要求一下子制定十分完美的准则。我们认为目前可以先借鉴国外已有的对于这方面信息处理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定,以后再根据实际应用的反馈信息作进一步的修订。
4.如果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考虑了利益关系人各方面的利益问题,能够达到与利益协同完全一致,也就不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所以会计政策选择下的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信息提供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避免和克服的。避免会计政策选择下的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两个环节着手。一个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环节,另一个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环节。在制定环节,首先,应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其中既有学术界又有企业界,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民间组织,既有审计机关又有会计职业团体,以便使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确定的会计空间尽量与利益空间相吻合。制定出具有普遍认同的准则、制度,尽量消除对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差异过大现象。其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应扩大范围,审批条件应慎重严格。在选择环节,企业会计部门应尽量考虑各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以便使会计政策的选择符合利益协同的“一致”。
5.首先应该修订和完善《会计法》,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应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表述,要注意会计法规之间的衔接一致,以免在推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从在个会计环境的影响来考虑
1.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制定尽量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要考虑到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新情况,还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2.建立适合我国经济特点的物价变动会计。在保证传统的会计核算与核等资料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的物价变动特点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程度,选择一些受价格影响较大的项目,如固定资产及其折旧额,依据重要成本理论的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并把调塑的情况在现行会计报表中附加说明,为领导决策服务。
3.依靠科技因素,加快经济发展。并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会计服务。如运用数学模型对会计对象进行定量分析,使会计信息更加精确。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由于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是基于一些客观因素之上,所以我们的预防对策也只能从提高准则。制度制订的完美性及改善外部会计环境者手,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注释:
①王华:《论会计信息失真》,《广东审计》,1997年第2期。
参考文献:
[l]陈志萍.会计信息[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7。
[2]孟凡利,周经昌.会计信息论[M].中国的价出版社。
一、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培养目标和特点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系统地掌握基本经济原理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会计规则和惯例,成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经济决策等综合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会计学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专业性强。二是创新性强。一系列新的会计理论的产生,都来自于会计活动实践,但又不等同于会计实践,它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学创新,论文中的某些观点必然反映会计学科的发展趋势。
二、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
目前,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安排在第二年的第四个学期来进行,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占本科教育时间的1/4左右。每个阶段都有严格的要求和具体的规定,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了保证。但是在实际执行中,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学生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导致论文质量不高。表现在:
(一)在创新方面: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会计理论、会计专业知识来撰写毕业论文。然而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主要是对书本知识或文献资料的简单重复,很少提出自己新的理论观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在写作方面: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的成人学生并没有围绕选题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阅读有关文献资料。而是只满足于图书资料、网上资料、专业教科书,闭门造车、拼凑论文。结果是撰写的毕业论文内容重复,结构不合理,格式不规范,缺乏说服力,更谈不上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三)在答辩方面:答辩是考察成人学生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和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按照正规的答辩程序,答辩人首先简要介绍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因、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及研宄价值,然后答辩委员会人员就论文中的相关问题向答辩人进行提问,以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只对论文中的问题进行说明,与论文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很难回答出来,答辩委员会人员只能根据答辩者的简要说明,简单地提一、两个问题了事,答 辩基本流于形式。
(四)在监管方面:首先,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实习期间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工作单位进行实习,学校基本失去对毕业生的监控和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其次,部分指导教师知识老化,科研能力差,指导水平低,对论文的内容似是而非,对论文的题目把握不准,也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再次,毕业论文评判标准过于宽松,并没有严格执行毕业论文的评定标准,而是对不合格的毕业论文持迁就态度,几乎没有不通过论文答辩的学生。
三、影响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因素
(一)成人学生对待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不认真。部分成人学生急功近利,诚信意识和学术道德意识缺失,对待毕业论文的撰写采取消极的应付态度,对学校布置的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写作进度和写作标准不以为然。在临近答辩时,匆匆应付,东拼西凑,网上下载、购买,甚至抄袭别人的文章等。
(二)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的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在论文指导工作上敷衍马虎,没有做到和学生定期的交流,缺乏对学生写作阶段的必要指导,审阅毕业论文时不认真,对毕业论文的内容没有深刻的理解。甚至个别指导教师答辩时才匆匆看一遍论文。因此,毕业论文的指导86工作常常流于形式。
(三)缺乏足够的专业训练。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一定要求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论文结构与内容展开要以会计实践为基础,以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为依据,经过缜密论证,得出科学结论。然而学生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对专业论文写作课程不重视,很少有学生把它当成一门专业课来学习,更不要说学以致用了。在选题时有的学生只选那些理论强的题目;有的学生只是把参考资料堆砌上去;还有的学生从期刊上或文献资料上摘录一些资料,然后把它们拼凑在一起就形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可以想象,如此形成的毕业论文很难有自己的观点和新意,加之理论水平有限,突破专家、学者的观点更难。
四、提高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一)要引导成人学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是成人本科教育最后一个正规的训练过程,是一个获知的过程,也是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创新知识、新见解的手段。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诚信教育,提高他们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在论文写作上加强自律,以诚实的态度做论文,并让指导教师落到实处,学校加强监督和检查。杜绝有些教师在答辩前才匆匆看一遍论文等现象的出现,对弄虚作假者给予严厉处罚。
(二)强化成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训练
在制定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时,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在教学中。比如,开设毕业论文的写作课程,从选题、搜集资料、确定论点、结构语言到表述方式等毕业论文的各个写作环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使他们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知识、写作规格、写作要求和写作方式,从而为写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三)规范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
1.建立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把学校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规范指导教师的指导责任、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要定期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另外,还要勤于检查,敢于批评,掌握好论文的写作进度,保证论文的质量。管理部门应对毕业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进行督促和检查,既要对学生检查,又要对指导教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毕业论文工作有序地进行。
2.严格把好命题关,逐步完善论文选题的管理办法。学生选题时,要根据本人的兴趣、基础和从事的职业选择恰当的题目,题目确定后,还要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避免题目过大难以完成论文,必要时可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论文题目。
3.严格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毕业论文答辩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毕业论文真实性的有效手段。因此,认真地选拔答辩委员会成员,在认真评阅学生论文的基础上,按照既定的答辩程序,公正合理地进行答辩,做好答辩记录,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论文成绩。对于优秀论文和不及格的论文实行复议制度。同时建立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以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对于不合格论文的指导教师所负的责任也要进行客观的评价。
(四)改革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增强服务,规范指导
写作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是实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是对学生学业水平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在校期间,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训练。这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保证合格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毕业生必须十分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确保毕业论文写作任务的完成。
二、毕业论文(设计)可选择三种类型:
1、毕业论文: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工作内容选择适当题目,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或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建议。
2、方案设计:对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某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较完善解决方案或制度设计。
3、调研报告:对与本专业相关的某一社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注意:无论哪种类型,都必须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实习工作岗位,最后成果要求对本单位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或对某一领域工作具有一定理论指导作用。
三、可选择的指导老师信息
教师姓名
联系电话
五、提醒
1、项目、提纲和文稿完成后及时以电子文档发给指导教师,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并在指导教师要求的时间内补充、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字数在3000字以上),要求结合实习单位和实习工作实际,主题突出,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分析现象探索实质,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
2、学生与指导老师双向选择;
3、论文题目仅供参考,具体请与指导老师商量沟通后定题;题目选定后,报经系上同意后最多可以改动一次。
4、选定指导老师后,非报经系上同意,不得随意变动;
5、请每位同学积极按时完成各阶段任务,凡有未及时完成的,警告一次,相应成绩降低一个等级,但仍需在15日内补齐;出现第二次,取消成绩。
6、如果不按规定时间完成论文写作步骤,或者在论文写作中不认真写作、敷衍了事,指导老师可以拒绝继续指导论文写作。
7、超过论文定稿时间一周,仍未定稿者,视为论文未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不及格。
六、参考题目
(一)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接合工作实际与指导老师共同确定,也可参考以下题:
会计部分
1、 会计假设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发展
2、 谈谈会计国际化问题
3、 略论我国会计模式的构建
4、 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重心的转移
5、 浅谈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
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
7、 浅谈市场经济与会计的服务职能
8、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特殊性
9、 从虚拟公司的兴起谈会计主体假设
10、 论环境会计主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11、 从会计环境的变化看我国实证会计范式的发展
12、 浅析实证会计理论
13、 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及管理
14、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
15、 论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面临新的挑战
16、 论会计控制对象──受托责任的完成过程和结果
17、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
18、 试论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19、 构建宏观会计与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
20、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2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22、 浅谈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方法
23、 切实加快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24、 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
25、 浅析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确定
26、 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探讨
27、 刍议权责发生制
28、 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
29、 论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30、 初探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平行、互动关系
31、 浅谈我国会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32、 虚拟公司对传统会计的挑战
33、 会计学与法学的边缘学科探析
34、 知识经济对会计报告模式的挑战
35、 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
36、 虚假会计信息探源与对策
37、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理论的挑战
38、 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及我们的对策
39、 浅谈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40、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41、 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42、 浅议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43、 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对策
44、 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
45、 我国会计现代化的哲学思考
46、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47、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48、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9、 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50、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51、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52、 关于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
53、 会计报表附注与表外信息问题研究
54、 机构投资者与委托投票权竞争研究
55、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治理问题
56、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财务管理部分
57、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58、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59、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60、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研究
61、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6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63、 企业重组与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64、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65、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66、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67、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68、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69、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70、 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71、 试论企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2、 企业并购与重组的风险研究
73、 企业投资决策结构体系研究
74、 关于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问题的探讨
75、 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76、 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77、 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78、 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79、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题目宜具体化)
80、 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81、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82、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
83、 对企业理财务目标再认识
84、 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85、 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86、 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87、 企业集团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88、 对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的探讨
89、 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90、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91、 企业税收筹划
92、 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93、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94、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95、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题目宜具体化)
96、 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探讨
97、 非盈利组织财务问题研究
98、 跨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99、 跨国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100、 试论资本市场与信息控制
101、 企业财务本质研究
102、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103、 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对策(企业负债经营问题的探索
104、 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
105、 家族式企业经营方式的优势
106、 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探索
107、 债券融资对我国公司治理影响研究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部分
108、 管理会计方法的创新
109、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110、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111、 论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112、 投资决策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113、 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114、 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115、 论成本的经济实质
116、 关于ABC法的研究
117、 责任会计的研究
118、 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119、 标准成本的研究
120、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121、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22、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123、 关于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探讨
124、 关于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25、 现代工业的特点及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126、 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财务危害
127、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28、 试论成本效益原则
129、 浅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制度设计部分
130、 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的探讨
131、 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32、 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133、 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134、 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135、 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136、 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37、 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138、 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139、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40、 企业对外担保内部会计制度研究
141、 论经济效益审计
142、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43、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44、 论会计报表及附注的设计
145、 独立审计风险问题探讨
146、 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47、 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148、 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149、 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150、 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151、 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52、 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153、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54、 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155、 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156、 注册会计师诚信建设研究
157、 论会计估计变更的审计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158、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设计
159、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160、 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161、 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6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163、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164、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65、 网络会计研究
166、 论网络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67、 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168、 网络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169、 网络时代的会计发展
170、 电子商务时代会计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171、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
我国现阶段,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就是董事会中有一部分股东同时还兼任企业的高管职务,这一问题导致了股东在聘请事务所进行评价会计报告时,而变成了经理层的自我评估,由此而造成的道德风险就表现的更加突出。
1. 诚信价值的定义
所谓的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信价值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如良好的职业道德、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完美的服务质量以及良好的信誉。会计诚信除了上述的方面以外,还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会计人员要按照国家的相关制度、行业准则以及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规定,向企业利益的相关都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企业管理决策的基础,同时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债权人、投资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会计诚信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个人行为与企业行为,由于会计人员是为企业工作的,所以企业行为会占据主导地位。这就造成了会计人员的诚信是建立在企业诚信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使会计人员在生产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处于弱势的地位。
个别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参杂了过多的主观意愿。但是也存在着部分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也必须是诚信的经济;毕业论文 会计是一切经济运行的基础,所以会计行业也必然是一个诚信的行业。如果会计不是以诚信作为基础,那么独立的审计工作就会丧失其存在意义。现阶段,我国工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时期,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对评估方与被审计单位一味的迎合,高估或者低估资产的实际价值,编制虚假的会计审计报告,这不但对审计行业未来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也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但是目前,我国会计师行业已经出现了诚信危机,因为会计诚信的丧失通常都会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可,而虚假的会计信息对于被审计单位是有利的,这就是诚信问题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毕业论文 我们知道,所有的经济团体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利益相关参与,因此,信息的失真,其本质是源于利益相关者的重复博弈。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利益相关者会因为虚假信息而获得利益,同时还有部分利益相关者会因此而损失利益。那么利益相关者究竟是如何进行博弈的,笔者将在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2.会计审计中诚信价值问题分析
博弈论是目前经济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影响也最为深远的一种方法论,它主要是讨论博弈的双方或者多方之问的对抗、冲突以及在特殊环境下的各方所采取的策略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复杂的博弈关系,每一个参与者都会在博弈中扮演一个角色,但是参与者所占有的信息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比如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市场运行机制相对完善,信息流通迅速,各个参与者之间能够掌握对称的信息,博弈的结果则趋向均衡: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信息不畅通,谁掌握的有效信息多,博弈的结果就会偏向谁。这其实
就是非对称信息博弈的重要表现。
2.1会计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博弈
现代企业为了使权力达到制衡,因而采用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管理方式。这就让很多所有者远离企业,而聘请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来完成对企业的管理。很明显职业经理对企业的了解远大于股东对企业的了解,这就造成了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股东则处于弱势。经理人为了保住职位.避免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兼并以及自己被辞退,就可能会有机的通过会计报表来夸大自己的经营业绩,冈为会计报表是股东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股东为了对经理所提供的会计报告的信息进行确认,必须要聘请会计审计机构,比如像会计事务所,对会计报告迸行有效评价,以确认经理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经营目标。这就让事务所所提供的审计报告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它不仅是会计报告真实性的证明,同时也是股东衡量企业管理人员业绩的主要依据。我国现阶段,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就是董事会中有一部分股东同时还兼任企业的高管职务,这一问题导致了股东在聘请事务所进行评价会计报告时,而变成了经理层的自我评估,由此而造成的道德风险就表现的更加突出。如果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告提出了质疑,那么经理则会以董事会的身份向事务所施压。此刻,注册会计师则会在坚持执业准则与顾客购买审计意见间进行博弈。而多数的事务所会基于对生存与发展的考虑,而降低道德标准。
2.2会计审计机构之间的博弈 &nbs会计专业毕业论文p;
现阶段,我国会计审计机构之间的竞争还相当激烈,会计师事务所要考虑的除了拓展新的服务项目之外,就是在留住现有客户的基础上,发展新客户。客户资源一直都是会计师事务所争夺的对象。如果事务所之间,在规模、服务、技术等方面差距不大的情况下,降低审计成本无疑在竞争中会取得优势。因此,事务所之间的博弈变成了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客户资源而降低审计成本的博奔。如果事务所以提高质量、节约时间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这社会生产率发展的表现,是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如果事务所以省略审计程序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必然影响到审计效果,最终也会困审计不充分而致使审计失败,这是社会生产率倒退的表现,是消极的、不利于社会发展的。
当审计行业的竞争加剧,事务所间的博弈也便激烈的开始,表面上是大打价格战,实际上,有些事务所为了压缩成本,省略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增加了审计失败的风险,使会计宴席的诚信也受到了威胁。目前,我国独立审计行业在制度与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在这一背景下,事务所为了保住现有的客户群,对客户的无理要求或多或少的采取了屈服的态度,在与客户之间的博弈中处于弱势,但是这种弱势在短期内为事务所带来了收入,于是围绕着会计报告,事务所与客户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虽然这种“默契”是短时间的,但是它使审计人员背离了执业道德,也损害了诚信价值。总之,企业发展要以诚信为本,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诚信作为基础,诚信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道德准则。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变的时代背景下,诚信问题逐渐表露出来,笔者对会计统计诚信问题进行了分析。会计审计应将诚信作为执业的基本,这样我国的经济才能可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会计审计工作者应该坚持诚信为本,科学发展观,重视诚信价值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事务所也必将会在监督经济运行,实现社会平衡健康发展方向,体现会计统计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延丽.公司治理对会计透明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2008.
[2]杜洋.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与博
--> 弈分析《.新财经(理论版)》,2012,1.
[3]杨京钟.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与博弈分析《.山东工商学院学报》,会计毕业论文范文2010,1.
【摘要】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应用与各个领域。会计审计作为衡量企业效益的一种手段,在信息环境中面临着一系列的诚信问题,本文对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科研能力训练 英语专业本科生 学术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99-02
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的要求,由在校大学生为核心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从而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该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本科生科研活动是美国高等教育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部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69年创立并实施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随后美国众多大学开展本科生创新或创业能力培养计划,诸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的“本科生研究经验计划”,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和“伯克利贝克曼学者计划”、斯坦福大学的“斯坦福本科生研究机会”等,鼓励独立完成研究项目,为学生直接参与研究机构的工作提供机会。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展开了本科生科研活动,如清华大学于1996年正式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浙江大学于1998年开始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计划已经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北京多所高校以及重庆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众多高校展开。
1 个案分析:“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
美国大学十分重视让本科生参与研究工作,形成了以创新为主题的计划或组织。笔者于2013年8~12月在美国东部一所公立大学进行访学研究,对该校“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进行了初步了解,总结特点为:
(1)成立专门机构,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术科研活动,本科生科研类型丰富。该校设置本科生科研办公室,鼓励学生深入挖掘本学科知识并促进知识理解,科研机会面向不同系不同专业学生。学生既可以参与由政府、私人基金会、公司或社区资助的教师科研项目,也可以个人独立开展科研活动。
(2)为原创性或创新性的科研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本科生科研办公室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为本科生科研提供帮助:科研拨款;旅费拨款申请;小型项目奖励拨款。
(3)重视学生科研成果的认可与发表。该校本科生科研办公室的网站推荐适合学术的期刊,为学生科研成果发表提供信息渠道。此外学校每年举办本科生科研成果展示会,学生通过口头报告、艺术展览、技术展示、电影展映等多种方式展示参与或独立完成的学术研究和成果,既使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科研努力在校园范围内得到认可,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为学生今后学术实践提供锻炼机会。
2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引文和参考写作问题
笔者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英语毕业论文指导相结合,根据本次实践和结合以往指导体会,发现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引用和参考写作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对引用和参考知识的系统认识,或虽具备学术英语写作的引用意识,但格式不规范。部分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知识体系不完整,引用和参考使用规范模糊不清,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略去来源标注;或者虽具备了一定引用意识,但混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没有使用双引号标注,擅自改变直接引语中的内容、标点、大小写及基本格式等。引用文献来源随意,对信息源出处可靠性和准确性缺乏辨别,有时对引用的文献没有认真阅读和领会,信息获取不全面。这些行为都可能造成无意抄袭他人的成果或发现。
(2)学生毕业论文中的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比重失衡。目前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术论文存在大量的二手引用,可能是我国的学术资源与可用性均不尽人意,很多文献资料无从得到,学生只有通过二手引用这种间接手段来获取有关资料。另外,学生缺乏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对毕业论文撰写往往采取“拼凑”想法。
(3)参考文献条目内容不完整,与文内引用不匹配。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要求文章中出现的引文必须在参考文献中列出,通常根据书籍、期刊、纸质来源、数据库来源、网络来源等规定了不同的文献条目格式,还涉及条目内容大小写、斜体、标点、页码等细节。部分学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条目排序杂乱无章,没有按照姓氏拼音排序,文献条目内容遗漏重要信息,期刊来源、页码、以及中英文标点混淆使用。
(4)不符合学术英语写作的撰写格式规范。国际上论文写作常用的文献引用的规范通常为MLA格式(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APA格式(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和芝加哥引文格式(Chicago citation style)。这三类格式在文内引用、夹注和参考文献方面均有不同要求,研究者通常选择不同的格式作为论文撰写格式规范。另外,绝大部分高校都制定了本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基本要求及格式规范供学生参考,但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各种文内注释交叉使用、脚注使用不贴切、文内注释和参考文献列表不统一、文献条目格式不准确等现象,不符合学术论文写作的科学性。
3 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探讨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是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经过近四年学习后提炼和产生基本科研思想的过程。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和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结合科研训练指导和美国大学本科生科研模式和课堂教学方式等考察,培养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并提出以下举措:
(1)将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训练纳入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将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置于英语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可能在初级和高级阶段都有系统讲授。高校英语专业相关英语写作课程明确学术英语写作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案、实施计划、评估方式等。
(2)强化对学术英语写作要领的掌握。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平时写作练习主要是小论文,字数要求较少,没有引用等格式要求,写作练习机会较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美国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对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都极为重视,往往从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学术论文写作基本技能,美国大学的课业要求大部分采用学术论文形式,是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培养途径。
(3)充分利用师生“一对一”辅导、学术讲座、讨论会、书籍、互联网资源等给学生提供各类学术英语写作支持。美国众多大学都设有写作中心(Writing Center),目的是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写作能力,写作中心的辅导员(tutor)以“一对一”方式面授辅导,主要服务内容涵盖学术类和非学术类英语习作,如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报告、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小说、新闻故事等,提供文章组织、风格、内容、文献编辑、语体连贯等方面帮助,但绝大多数写作中心不提供校对服务。美国大学的写作中心为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提供了借鉴,“一对一”辅导,学术写作课程、研讨会、学术写作参考书籍、互联网资源(如美国普度大学线上写作中心、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写作中心),是便捷和高效的教学辅助平台,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要求指导教师以自身为准则贯穿求真、求实的科研精神,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启发学生搜索、归纳、总结和科研活动思辨能力。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开展帮助英语专业本科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规范,促进学生采用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搜集、引用和评价相关研究问题的文献资源,从而使论文的研究结果具有真正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 IWCA:Starting up[EB/OL].Retrieved from.http:///basicsteps.htm,2006.
[2] 李杨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4):24-25.
关键词:实践课程教学 课程设计 应用型人才
众所周知,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判断分析能力以及适应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因此,笔者在培养方案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课程,内容涵盖了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会计信息系统等多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接触到企业财务与会计业务的各个方面,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高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概况
笔者所在高校会计专业的办学特色是以培养会计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会计人才培养的技能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理念。在人才培养中既强调会计及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又注重会计实务操作、会计信息系统和财务软件应用、会计制度设计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实践课程按照实践地点范围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类型;按照实践内容分为课程设计、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其中课程设计大部分在校内以课程教学的方式,由任课教师主持集中进行;专业实践主要在校外实习单位由学生自行完成;毕业论文是学生于第8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以上课程最终都要给学生评定成绩,学生修完相应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所在高校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建设也与时俱进。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注重每一个阶段的调研和开发,从培养方案开始,每年均进行培养方案的研讨和修订,由任课教师提出对课程的修订意见,主要涉及到课程的增减、课时的调整以及具体时间安排、考核方式、课程软硬件建设及运行情况以及课程具体内容等,使得会计实践教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优点
(一)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
从教学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无论是手工记账还是借助计算机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处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认真操作。由于实践课程一般都是集中进行,每学期初的前4周和学期末的后4周是实践课程最集中的时段,每门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安排1至2周的课程设计集中学习,在此期间,一般避免安排其他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专攻一门课程设计。因此,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确定目标和任务,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完成。
(二)师生近距离接触,促进交流沟通
由于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只起引导和协助的作用,因此,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自己动手,遇到困难或发现问题时能够随时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也有时间和精力解答每一个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另外,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与理论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不同,课程设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这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三)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大部分理论课程都比较抽象、枯燥,实务资料也比较有限,加之现在课堂教学课时有限,学生缺乏对课程内容清晰和具体的认识、把握。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面对真实的案例和资料,曾经模糊的内容变得清晰,抽象的理论也成为具体的实际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得到了强化。以初级会计学中的凭证、账簿、报表教学内容为例,理论课程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只局限于一些浅显的概念、分类等方面的认识,但是在课程设计中,当在真实的凭证和账页上进行填写时,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很快就一一得到了印证。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实践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但是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通过全面衡量和评价实践教学过程,找出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积极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更进一步。
三、会计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个别学生存在抄袭现象
目前课程教学中最大的困扰就是个别学生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有抄袭现象。这一点,不仅理论课程中存在,而且课程设计中可能更严重。理论课程中,部分限定时间上交作业的内容,总有学生因为不会做或不愿意自己动手,而参考别人的作业。为此,每年教师都煞费苦心想对策、讲道理,包括提出不按成绩划分等级等。对于课程设计来说,全程只有一个案例作业,相同的资料,集中而有限的时间,大量而琐碎的计算和业务处理工作,都成为课程设计中先天不足的诱因,总有一些学生借鉴和模仿别人的作业,在课程设计的最后收尾阶段情况更为严重。
(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难以兼顾教学效率和效果
按照教学安排,一般先上理论课程,然后再安排对应的课程设计。但是,总感觉课程设计的安排时点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大部分课程设计安排在学期初的前4周或者学期末的后4周,也即第1至4周和16至19周,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安排在学期初的课程设计更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态度和效果都比较理想;而安排在期末,会与期末考试周重叠,学生容易手忙脚乱,一边复习其他课程,一边参加课设,遇到考试时间和课程设计时间冲突的情况,会选择为考试让路,课程设计的学习效果会因此受到影响。但是,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安排来看,本学期完成理论课程后安排实践课程应该是最好的一种选择。因为完成理论课程之后,学生对内容掌握得比较清楚,通过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在知识体系上得到很好的衔接和锻炼,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与之相比较,安排在学期初的课程设计,往往都是针对上学期所学过的理论课程,经过一个假期的间隔和休息以后,很多学生容易忘记之前学过的内容。此外,课程时间安排不仅仅是学科内容衔接问题,还会牵扯到其他课程安排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情况。在实践课程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在期初、期末均安排课程,才能满足目前所有的课程设计。
(三)课程设计教学中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难以确定
课程设计一般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平常课堂表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最后完成提交的作业,答辩,实践报告等。成绩评定过程中综合考虑以上各部分内容,采取五级评分制,按照一定的比例最后评定综合成绩。其中,诸如学习态度、提问以及答辩等方面,很难有精准的计量标准,在成绩评定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主观偏差。所以,即使相同的课程,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以及不同学生之间,可能会存在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上的偏差。因此,如何使考核和评价更客观,尽可能减少教师主观因素的干扰,成为目前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难题。
(四)专业实习难以控制,毕业论文流于形式
由于专业实习在校外实习单位进行,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有的是学校统一联系的实习基地,有的是学生自行联系的单位,加之毕业实习阶段还有很多学生为考研、出国做准备,因此,专业实习阶段具体情况和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诚信,教师鉴定学生的努力程度也只能通过学生提交的相关实习资料和实习答辩情况,在此期间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只能采取侧面的事后跟进方式。笔者所在高校对毕业论文要求要以实习单位的资料为依据,这样学生很多论文命题都集中在财务报表分析、应收账款管理、内部控制、存货管理等方面,很难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撰写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提高,毕业论文流于形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也耗费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五)教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水平之间的个体差异,影响课程设计教学效果
由于目前大部分课程设计均要借助于计算机和财务软件,而负责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师主要都是本系的专职教师,不同教师由于日常理论课程教学的分工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课程组,主要包括会计学、审计学、税法、成本与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不同课程组的教师对相关课程专业知识和储备存在一定偏差。其中,除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讲教师外,其他课程的教师都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师,对计算机、财务软件的熟悉程度很有限,而面对大量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同样,对于各课程组的教师而言,面对一些非本课程组的一些细节问题会有同样的感觉。由于课程设计往往是一个年级几个班同时开课,但以行政班级单独指派教师,一人一班,在安排教师时,在本门课程教师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安排其他课程组教师作为补充,这些教师本身学科和个人知识储备、计算机技能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到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四、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意识
当今时代,终身学习早已不再是一种口号,而成为一种必然。对于会计行业而言,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尤为重要。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作为社会科学的会计学科,对现存法规有着高度的依存性,只要相关法规进行修订或改变,会计处理就要随之发生变化,对新知识新内容的不断学习会成为会计人员工作的常态,要想成为一名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就是培养专业学习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会计实务和理论的发展和变化。学生只有彻底改变观念,认清学习目标,才能摆脱只求分数、只顾眼前的短视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作弊行为。
(二)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协调考试安排
理论上,实践课程是理论课程进行过程中的一种实际练兵,只能是同时进行或在理论课程结束以后进行,所以,在学期末安排本学期理论课程对应的实践课程应该是优选方案,但是只有在最大程度的降低期末考试或其他课程对课程设计的影响后,这种优势才能落到实处。建议在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安排、考试安排过程中组织有课程设计教师参加的专业论证,全盘考虑,得出最佳解决方案。教务部门在安排全校必修课考试时,也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另外,在教学改革中,可以针对部分课程进行试点,改变集中安排的课程设计为分散进行,这样既能缓解机房期初期末的资源压力,也能避开期末考试,但在具体设计进度时必须注意要和理论课程对接,分散学习的效果如何也有待实际来验证。
(三)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和成绩评价标准
建议以各课程组为单位,组织对课程设计的研讨和开发,积极改进考核方式,建立和完善成绩评价标准,使其具有可持续性。对于考核方式,要重点关注其实际效果,好的考核方式应该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努力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规范、可操作性强、量化程度高的成绩评价标准。例如借助于单机版的财务软件,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既定的任务,不仅可避免学生抄袭,而且更能反映其真实水平。
(四)增强专业实习环节的过程控制,更新毕业论文管理理念
在学生实习阶段,应加强导师对学生的日常引导和管理,重视实习答辩环节。另外,可以尝试双导师的运行模式。例如,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业务人员作为业务导师,安排和指导学生具体实习事务,在实习结束后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实习过程更顺畅,也能对学生实习过程有更真实客观的评价。毕业论文的目标需要重新定位,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把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掌握专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和技巧,同时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在论文命题方面应放宽要求,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选择财务与会计方面的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不同方法并行,以此改进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术和专业水平。
(五)加大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培养跨学科的多面手
目前,专业课教师对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不熟练,集中表现在一些较难的教学软件的应用中,例如用友U8、SAP 软件等,这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会计教师而言,是会计实践课程中最大的障碍,急需办法解决,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大教师的业务培训。包括计算机、财务软件、教学软件、办公软件等的培训,建议以学院为单位,定期举办计算机和软件培训班,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操作技术。
2.办公室中专门安排电脑安装常用的财务软件,以备教师平常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掌握都属于熟能生巧的过程,只要平时多加练习,常规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但是,目前的实际状况是,除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任课教师外,其他教师日常很少接触相关内容,难以建立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为便于教师日常学习,建议在系办公室中专门配备大容量的电脑并安装常用的财务软件,同时在平常教研室活动中增加相关业务学习内容,使财务软件的使用和学习常态化。
3.实施课程轮换制度。建议在教师个人能力所及的情况下,进行课程轮换,鼓励教师开设新课程,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培养多元化的专业教师人才,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例如鼓励专业课教师担任会计信息系统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
4.编制统一的课程设计教学指导书。在财务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程式化的问题,例如由于学生操作不当出现的一些计算机、系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常都有专业的解决办法。因此,在每次课程设计过程中均应编写统一的教学指导书,把常见的问题及其对应的解决办法列举出来,这对没有计算机基础的教师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也应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指导书,包括不同班级、不同教师之间,建议任课教师采取课程日记的方式,把每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其原因、现象以及解决办法都记录下来,同时课程结束前也应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以后的课程中积极改进。X
作者简介: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本论文在总结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原因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找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结合COSO关于内部控制五要素,针对各种风险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范对策,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1国内内部控制概述
1.1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
1)内部控制论理论是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事件进入了整体框架阶段,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的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四个要点:是一个过程;受人为影响;为了达到三个目标;合理保证。它由相互关联的五项要素构成,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2)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个人的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政策与程序。
3)风险评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清楚并应付其面对的各种风险。同时,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4)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刁一有助于确保既定目标及必要改善措施的有效实施。
5)信息和沟通:围绕着这些控制活动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获取和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指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经营。
6)监督: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受到监督,并在必要时得以修订,这样,系统及制度才能反应自如,并能视情况而随时调整。
1.2我国内部控制概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则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体制造成的。国资委管国有大中型企业;证监会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财政部管全国所有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并负责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制定。然而,内控指导原则、指引或规范由各政府部门分别制定,有许多弊病:
1)各部门各自研究与颁布内部控制的相关指导原则或指引,不利于内控制度的统一与协调。财政部正在陆续制定并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截至目前已经了十多个。而其他政府部门则仅制定了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指引或对企业各项业务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与制定缺乏具体的指导。
2)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范围、目标等不相一致,内控要素、内控内容,以及内控方法的解释也不一致。
3)缺乏统一的推进机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各部门颁布的内控指导原则、指导意见或指引在实务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上市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未上市国有企业的频繁出事便是佐证。
客观地讲,我国近几年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会计控制和审计评价为主线的,我们可将之简称为“会计导向”和“审计导向”。会计导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目前已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它们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基本上没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会计控制领域,甚至没有包括审计方面的内容。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等。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相对独立并且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但却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有的也流于形式。
2.2缺少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意识
各企业缺少对自身固有风险的评估以及制定相应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管理者还应在对固有风险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残存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2.3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滞后
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力度大,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却跟不上业务的需要。许多企业在员工的岗位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利于员工的素质提高。
2.4有效的价格风险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当前市场不完善,竞争激烈、恶意竞争以及“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游戏规则,都不能使企业按企业定额客观报价,为了争取中标,不惜压低报价,承担更大的价格风险。
3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3.1完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可使组织中各业务单位分散的决策者之间协调合作,使数据的收集、测量与处理更加一致,有利于审计和监督。企业要从全局、总体层面权衡利弊,使部门安排有关的业务流程都有所遵循。同时要制定严密的业务操作规程及信息传输报告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控制各方面的风险。
在机构内部广泛开展“深化内控理念,落实内控措施”的创建活动,结合自身情况及上级单位的要求,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3.2健全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控制具有的限制因素具体如下:
1)内部控制受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2)内部控制仅针对管理中的常规业务来设计。
3)内部控制可能会因执行人员的差池而失败。
4)内部控制可能会因不同政治气候、地方差异等环境影响而失去作用。
这些内部控制的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加以克服。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检查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建设成果,及时纠正各种错误和弊端,能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3.3营造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内部环境的基础之上,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风险管理的成败。内部环境的要素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力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要不断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需要一套企业层面的方法。这种企业层面的方法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哲学共同决定的。随着企业文化中风险敏感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者会进一步掌握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他们的推进、提供报告、贯彻相应的方法、构建适当的体系,以实施既定的风险战略和政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3.4设计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
设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为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指引也是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统一制定各行业通用的行动指南,也可由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适合各公司实际情况的行动指南。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被评价单位可以聘请年报评价的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点进行必要的改进,保证财务报告的编报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借鉴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报告中的做法,在事务所内部组建由高级和资深的评价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专门从事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业务。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王东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环境分析[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9
[2]林光华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17
[3]王振英马丽萍,王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商业经济[J]
2006年5期:48
[4]丁翠芝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本论文在总结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原因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找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结合COSO关于内部控制五要素,针对各种风险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范对策,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1国内内部控制概述
1.1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
1)内部控制论理论是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事件进入了整体框架阶段,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的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四个要点:是一个过程;受人为影响;为了达到三个目标;合理保证。它由相互关联的五项要素构成,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2)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个人的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政策与程序。
3)风险评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清楚并应付其面对的各种风险。同时,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4)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刁一有助于确保既定目标及必要改善措施的有效实施。
5)信息和沟通:围绕着这些控制活动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获取和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指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经营。
6)监督: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受到监督,并在必要时得以修订,这样,系统及制度才能反应自如,并能视情况而随时调整。
1.2我国内部控制概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则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体制造成的。国资委管国有大中型企业;证监会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财政部管全国所有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并负责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制定。然而,内控指导原则、指引或规范由各政府部门分别制定,有许多弊病:
1)各部门各自研究与颁布内部控制的相关指导原则或指引,不利于内控制度的统一与协调。财政部正在陆续制定并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截至目前已经了十多个。而其他政府部门则仅制定了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指引或对企业各项业务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与制定缺乏具体的指导。
2)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范围、目标等不相一致,内控要素、内控内容,以及内控方法的解释也不一致。
3)缺乏统一的推进机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各部门颁布的内控指导原则、指导意见或指引在实务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上市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未上市国有企业的频繁出事便是佐证。
客观地讲,我国近几年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会计控制和审计评价为主线的,我们可将之简称为“会计导向”和“审计导向”。会计导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目前已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它们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基本上没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会计控制领域,甚至没有包括审计方面的内容。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等。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相对独立并且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但却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有的也流于形式。
2.2缺少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意识
各企业缺少对自身固有风险的评估以及制定相应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管理者还应在对固有风险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残存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2.3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滞后
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力度大,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却跟不上业务的需要。许多企业在员工的岗位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利于员工的素质提高。
2.4有效的价格风险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当前市场不完善,竞争激烈、恶意竞争以及“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游戏规则,都不能使企业按企业定额客观报价,为了争取中标,不惜压低报价,承担更大的价格风险。
3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3.1完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可使组织中各业务单位分散的决策者之间协调合作,使数据的收集、测量与处理更加一致,有利于审计和监督。企业要从全局、总体层面权衡利弊,使部门安排有关的业务流程都有所遵循。同时要制定严密的业务操作规程及信息传输报告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控制各方面的风险。
在机构内部广泛开展“深化内控理念,落实内控措施”的创建活动,结合自身情况及上级单位的要求,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3.2健全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控制具有的限制因素具体如下:
1)内部控制受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2)内部控制仅针对管理中的常规业务来设计。
3)内部控制可能会因执行人员的差池而失败。
4)内部控制可能会因不同政治气候、地方差异等环境影响而失去作用。
这些内部控制的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加以克服。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检查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建设成果,及时纠正各种错误和弊端,能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3.3营造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内部环境的基础之上,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风险管理的成败。内部环境的要素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力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要不断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需要一套企业层面的方法。这种企业层面的方法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哲学共同决定的。随着企业文化中风险敏感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者会进一步掌握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他们的推进、提供报告、贯彻相应的方法、构建适当的体系,以实施既定的风险战略和政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3.4设计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
设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为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指引也是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统一制定各行业通用的行动指南,也可由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适合各公司实际情况的行动指南。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被评价单位可以聘请年报评价的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点进行必要的改进,保证财务报告的编报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借鉴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报告中的做法,在事务所内部组建由高级和资深的评价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专门从事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业务。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王东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环境分析[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9
[2]林光华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17
[3]王振英马丽萍,王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商业经济[J]
2006年5期:48
[4]丁翠芝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
诚信是会计的立身之本,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现状是令人堪忧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会计文化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作为会计人员的后备军,理应具备诚信品德,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现状如何呢?
1 一次无意的诚信考核
笔者一朋友公司要接待较大型的会务,需临时聘请数十人在各宾馆收取会务费,于是委托笔者组织了三十多名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有的参会人员报到较晚,部分学生收班后回校时已无公汽,会务组就让学生乘坐出租车回校,然后再凭车票据实报销。但在报销车费过程中就出现了以下几种作法。作法一:虚报费用。学生们回校的出租车费用是可以估算出来的,但有学生来报账的车费大大高于估算数;作法二:重报费用。一学生由于当天没带钱,于是会务组一工作人员先预付了车费,但该生却拟再报一次费用;作法三:分报全费。有两个学生分管的宾馆离的较近,于是会务组安排他们合坐一辆出租车回校,但两人却分别来报销全额车费。
这本应算是一次非常短暂的社会实践活动,却成了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一次无意的诚信考核。毫无疑问,我们会计专业的学生没能顺利通过这次考核。除了这次“偶然”事件外,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诚信缺失的表现更是比比皆是,如编造谎言请假请假、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毕业论文从网上下载、恶意欠费、编造履历等等。学生们的诚信缺失除了自身原因外,还有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
2 高职会计专业诚信危机原因分析
2.1 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存在误读
自1999年试办高职教育以来,对其培养目标的表述虽然在不断更新,但基本定位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但“高素质”三字成了修饰词,总被人忽略,而且“高素质”到底有什么内涵,也没给予解释,很容易让人认为只指业务素质。这就导致了高职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只看重业务素质,而忽略了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这最终导致了学生重技轻德、急功近利、道德水准低、抗压能力弱、责任意识差、不讲诚信等。
2.2 社会大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许多新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在各行各业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危机。在会计行业,会计造假案频频发生,会计人员贪赃枉法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都对学生们都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在进行“专套本”的学习,以及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的考试,这些学习和考试本来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但由于很多社会团体将“专套本”和考证当成牟利手段,只管收费不管教学质量,不仅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而直接且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诚信观。
2.3 会计专业教学活动与诚信教育脱节
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对会计专业而言,讲授任何一门课的教师都有义务有责任也有可能将职业道德的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教师们都能找到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但是很多教师却仅仅将自己当成了“教书匠”,为上课而上课,缺乏育人意识,认为只要按时上下课,不出教学事故就行,所以即使讲授与职业道德有关的内容,也只是机械性地讲授条款,没能融入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们在学习时也只是死记条款,根本没内化为自身修养。
3 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建议
3.1 完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未来各个职业战线上的主力军,学生在校期间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走向职场后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否则,一个具备高技能但缺乏职业道德的人反而会给社会给国家带来更大危害。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应予完善,应将职业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并明确表述,因此,建议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以扭转当前人们重技轻德的偏颇认识,并指导高职教育实践。
3.2 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文化
文化是立国之本、固国之基、强国之魂。文化不仅表现为对经济活动中各种丑恶现象的谴责,而且包括对某些合法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的扬弃,特别是对经济活动所指向的价值目标的矫正。会计文化作为文化的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其内容丰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其中精神文化应是主体,它在实践中发挥着对会计人员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因此,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文化,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诚信的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在步入职场后才能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维护经济秩序。
3.3 将诚信教育贯穿会计专业教学活动始终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会计专业更应将诚信教育贯穿会计专业教学活动始终,而且都能找准切入点。在入学环节,可通过军训、入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诚信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毕业环节可通过就业教育对学生强化诚信教育。通过各个环节的配合教育,诚信观念一定能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3.4 营造诚信环境和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高职会计专业的诚信养成离不开一定环境和氛围。高职院校对社会环境难以控制,但可以在校园内营造诚信环境和氛围。学校首先要营造一个校风、教风、学风、文化氛围良好的大环境,再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营造诚信氛围,可采用黑板报、校报、广播站、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工具,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诚信教育宣传;可以将国内外典型的会计舞弊案例材料进行整理后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真实而鲜活的案例中去感受会计舞弊对国家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同时感知舞弊对自己可能带来的后果。另外,学校应加快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工作,扎实推进大学生诚信建设,在校园内形成了讲诚信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姚苏芮,论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与职业[J],2010(14)
[2]张劲松,浅论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科学咨询[J],2012(12)
[3]许绍定等,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融入课程的思考,统计与管理[J],2013(5)
近几年来,会计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鼓励的“双师型”教师应在教师队伍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只有展,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提供专业论文写作服务,包括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硕士论文等高端论文服务,请联系:电话13795489978,qq357500023谈一下自己的看这样,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才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融为一法。体,“边学习边实践”体现了会计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课程学时重复性问题为了加强会计师资力量的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应鼓励自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生员有两类:职专类考己的专业任职教师,走出校门到相关的行业、企业去兼职锻生和普通高中类考生。绝大多数职专类考生在职专时学过炼;教师自己也应该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建设一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会计课程,而高中类考生和少一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部分职专类考生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也就是说,同时进人键,会计专业尤其不能例外。会计专业学习的学生专业基础相差甚远。我认为可以从两个
三、教材问题途径加以解决。第一,按照两类生员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优秀的教材能够提高学课程和学时;第二,规定免修但不能免考。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目二、专业教师问题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会计教材有以下两种情况:高等会计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于它的职业性。怎样1.高职专科使用现有本科类会计教材。如果学校原有本体现这一特点,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而绝大多科会计专业,则大多数学校在给自己的高职院校的专科学生数情况下,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又取决于任上课时选用的教材基本上和本科生一样,只不过在讲课时做课教师。
因此,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师,如果没有一些删减或降低一些难度。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教材和学生不从事过企业会计实务工作,那他在职业教育这方面是欠缺能很好地协调,学生在预习时不知道该看什么,该掌握哪些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普通教育是基内容。而且,一本教材有自己的前后顺序,有自己的体系,讲础知识传授在先,实践实习过程在后。而职业教育则强调实课时如果跳着讲、挑着讲,势必造成知识体系的不连贯、不畅践与基础并重,甚至实践课的学时应多理论课时。这就要求通。这样做,教师讲课费劲,学生听课也不容易。会计教师必须是身兼两职:教师和会计师,即国家教育部门2.高职专科使用专科类会计教材。如果学院是新成立的或会计专业是新设置的,那么教材很可能是从各出版社买进的,可能出现不尽适用的情况。针对以上状况,学校最好是组织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自编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和专业建设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内容、案例,做到特点鲜明、重点突出。如果学校不具备自编教材的能力,在购进教材时应该舍得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详读、研究,做到优中选优,而不是盲目购买。
四、课程设置和考试方法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能立即就业。这就要求它所设置的专业课程要紧跟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形势的发展。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指出: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高专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专业口径可宽可窄,宽窄并存。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与经济有密切联系的会计专业,课程安排大多模仿会计本科设置。其实,很多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定位在专科层次上,学历水平比本科教育低,学习时间也比本科教育短。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不应该模仿本科教育,可以少设置一些专业课程,如只设置《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其他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高级财务会计》、《西方会计》、《税务会计》则可以不设置或开设课时量较少的专题。这样,我们把较多的时间用来讲专业核心课,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可以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采用传统的试卷测试显然不很适合。超级秘书网
那么,怎样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呢?解决案例和大作业不失为很好的方法。如,考查《会计原理》时,可以布置相关企业的背景资料,给出若干必备条件,让学生有所选择地使用,从凭证到帐簿,再到报表,每个学生的选择和实际操作都会有所差别,但可能都正确。除此以外,学生课余时间对会计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探讨,都可以作为考试成绩的参考。那种期末卷面成绩一锤定音的考试方法最不符合会计职业教育的特点。
五、会计诚信教育贯穿高等职业教育始终高等会计职业教育与会计本科教育相比,更注重实践技能,但这并不等于忽视对学生的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后者。只有夯实理论和技能基础,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我们的毕业生更多的是从事具体的、简单一些的会计实务工作,接触帐务和金钱的机会多。因此,在学期间,要不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这方面,除了学习《会计法》以外,更多的引进国内外的相关案例教学,会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近几年来,会计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鼓励的“双师型”教师应在教师队伍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只有展,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提供专业论文写作服务,包括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硕士论文等高端论文服务,请联系:电话13795489978,qq357500023谈一下自己的看这样,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才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融为一法。体,“边学习边实践”体现了会计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课程学时重复性问题为了加强会计师资力量的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应鼓励自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生员有两类:职专类考己的专业任职教师,走出校门到相关的行业、企业去兼职锻生和普通高中类考生。绝大多数职专类考生在职专时学过炼;教师自己也应该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建设一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会计课程,而高中类考生和少一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部分职专类考生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也就是说,同时进人键,会计专业尤其不能例外。会计专业学习的学生专业基础相差甚远。我认为可以从两个
二、教材问题途径加以解决。第一,按照两类生员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优秀的教材能够提高学课程和学时;第二,规定免修但不能免考。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目二、专业教师问题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会计教材有以下两种情况:高等会计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于它的职业性。怎样1.高职专科使用现有本科类会计教材。如果学校原有本体现这一特点,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而绝大多科会计专业,则大多数学校在给自己的高职院校的专科学生数情况下,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又取决于任上课时选用的教材基本上和本科生一样,只不过在讲课时做课教师。
因此,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师,如果没有一些删减或降低一些难度。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教材和学生不从事过企业会计实务工作,那他在职业教育这方面是欠缺能很好地协调,学生在预习时不知道该看什么,该掌握哪些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普通教育是基内容。而且,一本教材有自己的前后顺序,有自己的体系,讲础知识传授在先,实践实习过程在后。而职业教育则强调实课时如果跳着讲、挑着讲,势必造成知识体系的不连贯、不畅践与基础并重,甚至实践课的学时应多理论课时。这就要求通。这样做,教师讲课费劲,学生听课也不容易。会计教师必须是身兼两职:教师和会计师,即国家教育部门2.高职专科使用专科类会计教材。如果学院是新成立的或会计专业是新设置的,那么教材很可能是从各出版社买进的,可能出现不尽适用的情况。针对以上状况,学校最好是组织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自编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和专业建设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内容、案例,做到特点鲜明、重点突出。如果学校不具备自编教材的能力,在购进教材时应该舍得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详读、研究,做到优中选优,而不是盲目购买。
三、课程设置和考试方法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能立即就业。这就要求它所设置的专业课程要紧跟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形势的发展。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指出: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高专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专业口径可宽可窄,宽窄并存。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与经济有密切联系的会计专业,课程安排大多模仿会计本科设置。其实,很多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定位在专科层次上,学历水平比本科教育低,学习时间也比本科教育短。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不应该模仿本科教育,可以少设置一些专业课程,如只设置《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其他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高级财务会计》、《西方会计》、《税务会计》则可以不设置或开设课时量较少的专题。这样,我们把较多的时间用来讲专业核心课,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可以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采用传统的试卷测试显然不很适合。超级秘书网
那么,怎样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呢?解决案例和大作业不失为很好的方法。如,考查《会计原理》时,可以布置相关企业的背景资料,给出若干必备条件,让学生有所选择地使用,从凭证到帐簿,再到报表,每个学生的选择和实际操作都会有所差别,但可能都正确。除此以外,学生课余时间对会计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探讨,都可以作为考试成绩的参考。那种期末卷面成绩一锤定音的考试方法最不符合会计职业教育的特点。
四、会计诚信教育贯穿高等职业教育始终高等会计职业教育与会计本科教育相比,更注重实践技能,但这并不等于忽视对学生的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后者。只有夯实理论和技能基础,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我们的毕业生更多的是从事具体的、简单一些的会计实务工作,接触帐务和金钱的机会多。因此,在学期间,要不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这方面,除了学习《会计法》以外,更多的引进国内外的相关案例教学,会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从总体上看,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 参与意识和竞争进取观念增强, 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观念正在形成, 开放意识和务实自强的价值取向得到拓展。
【关键词】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
【本页关键词】自然科学 工程 财会 会计期刊征稿
【正文】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从总体上看,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 参与意识和竞争进取观念增强, 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观念正在形成, 开放意识和务实自强的价值取向得到拓展。但是, 我们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思想进步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当今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出新的问题, 不应忽视。其主要表现是:1.功利主义倾向明显, 价值观扭曲目前, 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他们往往将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就业相联系。在知识学习中, 学生们特别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从而, 大学校园内出现了辅修热、外语热、计算机热、考研热、出国热等等。当然, 这无可厚非。但这样一种过于功利化的学习目的, 使得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于狭窄、功利, 大学生们的人文素质普遍下降, 出现了一些专业成绩好, 公民道德水平不高的学生。2.集体主义观念淡漠, 个人主义思想较重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行为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调节与他人、集体的关系上, 表现得无所适从。加之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 从市场领域渗透到人际关系上, 加剧了人际交往中的功利化、孤立化和情感淡化倾向, 致使一些大学生注重个人利益, 自主观念意识增强, 却冲淡了集体观念和团结合作意识。3.考试作弊泛化, 诚信失范, 社会公德意识差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 大学生数量的急剧攀升, 高校疏于管理, 在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已形成了风气, 考试不作弊就等于吃亏。因此, 在大学校园里, 每逢一场考试下来教室以至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散落着各式各样的夹带, 甚至伪造证件, 雇佣“”代考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学风。有些学生不讲信用, 随意拖欠学费, 不偿还助学贷款等大学生诚信失范的现象也日渐突出。另外, 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不讲社会公德, 诸如卫生习惯差、酗酒、斗殴、语言不文明、不爱护公共财物、浪费严重; 不尊重老师和同学, 在课堂上聊天、吃东西、听音乐、接打电话、互发短信取乐等。这些都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社会公德水平滞后于他们的智力水平。
【文章来源】/article/65/3199.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State encourages that the gener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change into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ies. Combining with our teaching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in the article, we try to built a new accounting educating mode basing on application. We believe that the basic framework containing "professional ethics with basic qualit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ertificate, practice and competition" can cultivate the social-needed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 greatly and make them quite be qualified for their work.
P键词: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创新;培养模式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Accounting profession;innovation;educating mode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060-02
0 引言
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会计专业虽然属于管理学科,但应用型较强,属于一门技术。因此,笔者认为除国家重点建设的一流会计学科院校外,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有必要转型为应用型。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本文试图构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创新性培养模式。
1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定位应区别于学术型本科和高职专科,学术方面应低于前者,动手能力方面高于两者。培养目标应为面向大中型用人单位一线会计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基本素养,会计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职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高的本科层次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 创新性理论教学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基本成熟,不同院校大同小异,笔者不再赘述,在教材选取时注意区别于学术型院校,侧重于应用型,或有能力的院校自编教材。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办学创新性理论教学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2.1 重视职业道德和基本素养教育
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的危害性有目共睹,诚然有多方面原因造成,但会计从业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的缺失无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作为培养一线会计岗位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牢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使命。
Office办公软件在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会计人员经常利用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然而很多会计专业大学生基本的操作都不熟练,因此有必要开设Office办公软件操作这门课程以提高其基本技能水平。
我们国家是礼仪之邦,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并不乐观,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仪容仪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同等重要,因此有必要开设商务礼仪与沟通课程以提高其基本素养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大学生读书越来越少,语言写作能力日渐衰退,虽然校内实践环节需要提交实习实训报告及撰写毕业论文,但抄袭现象严重,因此有必要开设财经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以提高写作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应该增加开设会计职业道德、Office办公软件操作、商务礼仪与沟通、财经应用文写作这四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养。
2.2 三证融合,以证促学
双证融合的概念在高职院校中已经提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要体现较强的理论水平必须加一证书即毕业证、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三证融合。在教学环节中,必须把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会计师证纳入培养方案,作为必修课程配以相应的学分。在校学生只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和助理会计师证书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也才有可能获得毕业证。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集中培训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二下学期集中培训学生参加助理会计师考试。这种模式对学生和老师均提出较高要求,教考分离,教学难度大,任务重,压力大,因此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但笔者所在单位经过几年的运行,只要教师认真负责,加之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次性通过率非常乐观。这两项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即检验了教学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也为后续开展实训环节做好铺垫。
一、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国外对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尝试比较早,而我国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情况很不平衡,总体上还处于发展较缓慢的阶段。
(一)国外概况 1870年前后,美国哈佛大学前院长克里斯托佛・哥伦布・郎得尔就将“案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使用于哈佛大学的商科(包括会计学)教学中。1990年美国会计教育变革委员会(Accounting Education Change Commission)在第一份公告中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应该界定和解决那些需要利用多种信息来源的非结构性问题。这一公告在会计教育领域被视为是更多使用案例教学法等实践。在德国,“企业主导型”的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典型,会计专业学生有两个完整的学期被安排在企业财务部门进行顶岗实习,并将实习与毕业实践结合,解决企业实际的真实课题。而且,国外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已有不少成功经验,如美国的应用型大学都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在工厂、企业进行,毕业论文题目也都是工厂、企业的实际课题。
(二)我国现状及原因分析 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才市场的快速变化,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实践教学理念滞后,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滞后。造成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长期以来教师主导型和应试型的教学范式,实践教学环节及其理论研究往往被忽略,近年来虽然有所改善,但其中不乏有讲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实践教学在会计本科教育中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功能也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对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和探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精神的具体落实。
二、“4+2+2”立体化实践教学工程的构建
在教学改革理念上,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以会计理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教学体系,着力打造与完善以知识验证、能力提升为目标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工程,即按照“4+2+2”的人才培养模块,突出“理论够用,技能管用,应知为用,应会为主”的教学改革理念。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该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体现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特点,符合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个面向、一个加强、两个突出”,即面向企事业单位管理类岗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突出会计实践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实践教学工程的基本构成如图1:
(一)理论教育模块 大学本科教育共八个学期。前面四个学期(第一、三、五、六学期)学生完成理论(课程)教学模块,即完成通识课程、学科共同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建成精品课程,并提出精品课程建设理念:以能力、素质为抓手,立足于培养会计学理论基础扎实,系统掌握通用会计准则,具有组织管理和沟通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诚信品德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创新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仿真实践模块 两学期(第二、四学期)实施学生的校内实验实践教学模块,即完成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实验和学科综合实验。通过师生的演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习等渠道,使学生结合所学理论进行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如通过在实验室安装财务软件,使学生能进行仿真操作。以工资管理及核算系统为例,学生动手设置系统参数、工资类别、基础资料及辅助资料等,使学生掌握工资系统的初始设置;通过工资数据录入、所得税计算、工资审核、费用分配等操作,使学生熟悉日常工资业务处理;通过工资条查询、期末处理等,使学生了解工资系统的期末处理。这样,通过每一个具体知识模块的模拟操作,使学生能从理论教育层次的理性认识提升到感知层次,从而达到仿真性实践的效果。
(三)创新与就业模块 在最后的两个学期(第七、八学期)实施创新与就业模块。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为据点,把企事业单位作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孵化器,让学生走出去,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实地考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顶岗预就业,从而了解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实际情况,使学生有一个真实、完整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种以校企“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的方式,形成了将学习内容与将来工作内容有机地融于一体的、以就业导向为主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的应用型创新与设计模块。
三、实践教学工程的教学范式与保障机制
为了整体推进“4+2+2”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工程,形成学校(理论,学生)-工厂(实践,学徒)-学校(理论,学生)-工厂(实践,学徒)相结合的“双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建议采用“五元一体”的教学范式,并具备相应的保障机制。
(一)实践教学工程的“五元一体”教学范式 在具体实施“4+2+2”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工程时,应创新其教学方法和手段,采取“五元一体”的教学范式,即融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等五种教学方式于一体,充分把现代技术、实务情景融入到教学之中,通过问题教学、实务引导、课堂讨论以及自我认知、专项训练等教学手段。实施自主性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将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先进技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采取短信、电子邮件和教学博客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同时通过专项科研课题申报指南,设计与课程相关的招标课题,由学生自由组队参与课题招标等形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做好学生课外能力训练安排,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总之,教师要将教学重点由教师导向转型为学生需求导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完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加大对教学的投入,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着想,做到因人施教。
(二)实践教学工程的保障机制 以“4+2+2”模块为基础的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工程的实施必须具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在教育部所颁发的关于“本科教学改革工程”文件中明确提出,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支持15000个创新性试验,择优选择500个左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这为立体化实践教学工程提供了根本保障。同时,建立由政府通过有关法规使合作制度化的合作教育项目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教师队伍保障机制,开发适应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教材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为保障实践教学工程的顺利实施,按照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及操作规程,从组织、时间、地点、师资、经费和制度等六个方面进行一一落实,从而使实践教学工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湘教通[2009]321号)、2010年校级教改项目“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