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单元教学实施方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第1篇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4.

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一、复习回顾

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你结合下面的知识框架,回忆一下吧。

1.

比的意义

师:关于比的意义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15÷1015比10,记作15

:

10。

生2:15

(前项):

(比号)10(后项)=15÷10=(比值)。

2.

比的基本性质

师: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师:化简比的方法是什么?

生:当比的前、后项是整数时,可以把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进行化简;当前、后项出现分数或小数时,可以先把前、后项化为整数,再根据前、后项是整数的情况化简为最简单的整数比。

3.

比的应用

师: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生1:把问题转化为整数的“归一问题”来解决。

生2:根据直观图和比的意义,算出要求的两个量分别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把问题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和一问一答的形式,使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的知识,为学生完整地构建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二、基础练习

1.

填一填。

(1)笑笑的房间长5m,宽3m,长和宽的比是(

)比(

),记作(

)。

(2)4

:

9=(

):(

)=

(3)4

:(

)=28

):

6=0.2

(4)小亮骑自行车3小时可行45km,小亮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比值是(

)。

2.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5

:

15

0.3

:

0.29

0.125m

:

2cm

3.

一种消毒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

:

200的比配制而成的。要配制这种消毒水603g,需要药粉和水各多少克?

设计意图:在基础练习中使学生巩固本单元相关的基础知识点,以照顾到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

三、易错练习

1.

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六(1)班三月份有一天请假2人,出席48人。缺勤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A.

1

:

24

B.

24

:

25

C.

1

:

25

D.

2

:

24

(2)在3

:

7中,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A.

6

B.

14

C.

21

D.

9

(3)音乐兴趣小组有45人,男、女生人数的比可能是(

)。

A.

3

:

7

B.

4

:

5

C.

11

:

3

D.

4

:

3

2.

人体每天约需要2500

mL水,直接饮水约为1300

mL,其他的水要从食物中摄取。写出从食物中摄取的水量和直接饮入的水量的比,并化简。

3.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cm,宽与长的比是3

:

5,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易错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易错点,减少学生的错误率。

四、拓展练习

1.

如图,两个圆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大圆面积的,相当于小圆面积的,求大圆和小圆的面积之比。

2.

某电子厂工人与技术研发人员的人数比是3

:

4,技术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的人数比是1

:

第2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8

一、单选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本题5分)用6个长、宽、高分别为3、2、1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则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为

A.80平方厘米

B.72平方厘米

C.66平方厘米

D.56平方厘米

2.(本题5分)把一个棱长为a米的正方体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

A.8

a2

B.6

a2+a2

C.无法确定

3.(本题5分)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不能折叠成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是(

A.

B.

C.

D.

4.(本题5分)下面各图中,不能拼成一个完整正方体的是(

A.

B.

C.

D.

5.(本题5分)一本书长16厘米,宽12厘米,厚2厘米,把2本同样的书包成一包,至少要(

)平方厘米的纸.

A.608

B.928

C.944

D.112

6.(本题5分)把一个长8

cm、宽5

cm、高3

cm的长方体加高3

cm,则表面积增加(

)cm2。

A.40

B.24

C.15

D.78

7.(本题5分)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0cm2,把它平均分开后正好是两个相等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cm2。

A.

15

B.

18

C.

13

D.

50

8.(本题5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48平方厘米,则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

A.6平方厘米

B.8平方厘米

C.12平方厘米

D.24平方厘米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棱长是4cm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____,体积是____.

10.(本题5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dm2,占地面积是____

dm2.它的体积是____dm2.

11.(本题5分)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____个面,____条棱,____个顶点.正方体可以看作是____、____、____都相等的长方体.

12.(本题5分)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3:2:5,已知它的宽是4分米,它的体积是____,表面积是____.

13.(本题5分)一根长90厘米的铁丝,用来做一种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框架,最多可以做____个.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

15.(本题7分)计算下列图形的表面积:

16.(本题7分)补画图形,使之成为长方体的直观图.

17.(本题7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5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18.(本题7分)学校门厅里有2根方柱,每根方柱高4米,地面都是边长0.5米的正方形.如果要在每根柱子四周贴上大理石,贴大理石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三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8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3×2+3×6+2×6)×2,

=(6+18+12)×2,

=36×2,

=72(平方厘米);

答:则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为72平方厘米.

故选:B.

2.【答案】:A;

【解析】:解:a×a×(6+2)=8a2(平方米),

答: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8a2平方米.

故选:A.

3.【答案】:C;

【解析】: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不能折叠成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是图C。

故选:C

4.【答案】:B;

【解析】:解: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图A、图C和图D能折成正方体,图B不能折成正方体;

故选:B.

5.【答案】:A;

【解析】:解:(16×12+16×2+12×2)×2×2-16×12×2

=248×2×2-384

=992-384

=60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608平方厘米的纸.

故选:A.

6.【答案】:D;

【解析】:8×3×2+5×3×2=48+30

=78(cm2)

所以表面积增加78

cm2。

故选D。

7.【答案】:B;

【解析】: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为:30÷10=3(平方厘米),

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6=18(平方厘米),

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8平方厘米。

故选:B

8.【答案】:B;

【解析】:解:48÷6=8(平方厘米);

答: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故选:B.

9.【答案】:144平方厘米;64立方厘米;

【解析】:解:表面积:4×4×6=144(平方厘米)

体积:4×4×4=64(立方厘米)

答: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44平方厘米,体积是64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144立方厘米、64平方厘米.

10.【答案】:9;27;

【解析】:解: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54÷6=9(dm2),

因为3×3=9,所以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dm,

3×3×3=27(dm3),

答:它的占地面积是9dm2,体积是27dm3.

故答案为:9,27.

11.【答案】:6;12;8;长;宽;高;

【解析】:解: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可以看作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故答案为:6,12,8,长,宽,高.

12.【答案】:240立方分米;248平方分米;

【解析】:解:长:4×

3

2

第3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例1、例2及练习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认识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

2.经历探索长方体特征的过程,借助实物图逐步建立立体感和空间感。

3.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根据需要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长方体框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学过的立体图形。

师:今天咱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长方体的认识。

师:大家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1)长方体平平的面是长方体的什么?(面)

(2)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是长方体的什么?(棱)

(3)长方体3条棱相交的点是长方体的什么?(顶点)

同桌互指什么是长方体的面,什么是长方体的棱,什么是长方体的顶点。

2.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有哪些面是相等的?

(2)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这些棱可以分为几组?哪些棱长度是相等的?

(3)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出示教材第19页例2,小组合作制作并讨论例2中的两个问题。

(2)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什么?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第(4)题小组合作探究,集体汇报。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五第1~3题。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通过摸一摸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学生组内讨论,指名汇报,教师补充、完善,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从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入手,让学生体会到立体图形是占一定空间的图形。通过小组合作,观察长方体,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掌握。通过观察长方体的框架,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长方体的棱长特征,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定义。

第4篇

这次培训与以往的暑假远程教师培训很不同,一是难度增大了很多,二是学习时间增长,三是要求更高,四是收获比以往多了很多。

第一,使我认识到了主题单元规划的重要性。以主题单元进行课题设计从很大程度上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以一个主题来进行单元规划,可以很好地兼顾课程整体目标和课程结构,合理地安排主题单元课时,对于整个学期课时的合理安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主题单元规划更有利于整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加强了原来课时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更优化。

第二,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培训改变了我的观念,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师平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或方式来进行学习,有意识地将这种理念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理念渗透;通过特定的研究型或探究型课程来开展。在初始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精,难度要低,每做一次就有一点收获,就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了。

第三,感受主题资源网站的魅力。主体资源包的使用对教师帮助很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借助多级文件夹来组织管理自己的资源,文件夹资源包是以文件夹的形式管理教学资源,适合个人资源管理,却不利于资源的共享。主体资源网站是由特定主体的资源构成的一个资源包,可以包含多种资源形式,比较适合于不同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与共享资源。

第四,学会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教学评价就是指以教学目的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要根据学科特点不断地研习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如量规)。通过评价,教师才能正确了解学情,学生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以便修正自己在学习中的偏差。评价不仅要覆盖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等三维目标,评价要避免评价方法的单一化和简单化,要注意适时适量,要多元化,包含自评、互评;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监控技术 项目式教学法 应用设计

计算机监控技术与应用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开展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计算机监控技术的发展前景。因此,高校要能够根据计算机监控技术课程的要求、社会对计算机监控技术人才的需要,开创适合信息时代需求的计算机监控技术教学模式,以此来切实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一、项目式教学法基本内涵

项目式教学法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项目式教学法是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一个实际问题,设计出一个教学项目。也就是先设计一个整体教学方案,再在教学过程中将整体教学方案进行分解,设计出子项目,整个课程的每个单元内容都与子项目密切联系,子项目之间也存在联系,最终构成一个整体。在项目式教学法中,学生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需要从多种途径收集信息资料,最终找到教学项目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注意点

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思维,能够改善以往学生兴趣不高、教学质量欠佳的现象。项目式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范围也比较广泛,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含量及专业技术的深度提出了要求,对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挑战。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式教学法只适应与小班化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是应用项目式教学法的重要因素。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其次,项目式教学法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具有一定的难度,也缺乏可行性。项目式教学法比较适用于那些操作性较强的学科。

三、计算机监控课程中项目式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计算机监控课程的培养目标。计算机监控技术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计算机监控技术课程的特点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计算机监控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及技能性的特征,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监控技术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素养高、操作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需要对计算机监控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计算机监控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有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VB与C语言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应用、虚拟串口的使用、通信协议的设计、数据库系统等专业平台课的内容。教师要能够以将各单元的知识模块与教学设计项目相结合

(二)教学过程的项目化设计

首先,教师需要将整体教学项目及子项目下达给学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该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及该单元模块的学习目标。在计算机监控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以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为最终目标,各单元的知识模块需要为目标的实现而服务,设计对应的子项目。

其次,教师要能够做好知识点的引导工作。教师在计算机监控课堂教学中,要能够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掌握项目设计中所使用到的知识点,对于知识点中的难点与重点,更要提高重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知识点的讲解工作与传统的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主要以课本教材为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记忆知识点。而项目式教学法中的知识点讲解是与项目设计相结合的,知识点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最终项目设计。教师要能够有选择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因为在项目设计阶段,学生在面对同一个项目设计时,采取的方案不一定相同,教师要能够根据各小组的设计方案来进行个别指导。

第三,教师要能够组织学生做好分工。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最终项目设计的要求,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兴趣爱好来进行合理的分工,并制定出最终的实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项目设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对分工与实施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在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给予指导与帮助,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要能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地评价,做好经验总结工作。学习评价主要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这三个部分组成。教师可以将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项目实施方案、实施结果、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等作为评价指标。这样才能够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全面。在评价结束之后,教师与学生要能够做好项目实施的经验总结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能够学会反思自己的过失、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收获,相互提出改进意见,最终整理成项目总结报告,由教师查阅后整理归档。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监控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法,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第6篇

关键词:资源库建设;规划;思路;内容

一、整体规划

我院通过对临沂市当地物流、餐饮等服务行业,企业,学校的调研,构建“会计专业课程+基础理论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搭建“专业目录平台+课程平台+应用平台+资源包平台”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架构;构建虚拟实训系统平台、能力训练和测试系统平台,建设“模拟工作流程+会计岗位分工+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角色”相结合的实训平台,集职业认知、业务处理、实务操作、评价反馈、教学管理为一体,做到“期末综合测试,定期总结测试,即时分点测试”,形成“即时”反馈机制。

二、建设思路

1.顶层设计

进行会计职场调研―就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职业活动领域―确定会计课程标准―分析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制订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方案―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制订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2.资源建设

搭建四个平台(网络平台、课程平台、应用平台、资源平台)―上传并整合教学资源―试运行教学资源库。其中教学资源库运行由会计专业教师实施,教师根据我院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和上课进度自主决定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和形式。

3.推广应用

三、建设内容

1.专业目录平台建设

(1)会计专业目录。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会计专业目录内容,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就业面向等。(2)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社会调研基础上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为临沂市及周边区域中小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会计专业知识课程+基础知识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为核心,为我院会计专业提供规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3)会计专业课程标准。明确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安排、教学计划及授课类型等。核心课程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实践实训课程为主,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利用虚拟实训教学系统,做到理实一体。(4)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信息。提供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信息,包括会计从业资格、初级职称考试、中级职称考试的信息和大纲。

2.课程平台建设

(1)课程建设,课程类型有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素质拓展课,明确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教授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和考核评价,鼓励教师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2)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即教学实施过程方案,教师据此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步骤,运用教学资源,应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3)任务单元资源平台。根据“项目化”教学要求,将授课内容划分为若干项目模块,项目模块又具体划分为若干任务单元,根据任务单元组织教材讲义、教学课件、实物样例、任务演示、典型案例、教学示范、能力测试、虚拟仿真实训等项目。

3.应用平台建设

(1)虚拟实训系统。该系统是将“模拟工作流程+会计岗位分工+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角色”相结合的实训沙盘,模拟实际工作流程,学生通过平台选择不同的岗位角色完成任务内容。(2)能力训练与测试系统。由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充实题库,日常教学中教师依据课程类型、模块项目、课程综合测试等不同要求在题库中抽题自行组合,题库中题型以职业能力测试为主,题目序号反映该题考核的内容所属的模块项目、知识点、技能点和难易程度。该系统将“知识运用测试+职业判断测试+技能操作测试”相结合。

4.资源素材平台

(1)教材库。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对应的“立体化”核心课程教材,集教材、教师用书、能力训练用书、教学资源为一体。(2)电子课件库。课件需以“工作任务”为任务单元采用统一模板制作,体现“项目化”教学、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与其他教学资源进行链接。(3)任务演示库。每门课程选取5个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实地录像或动画演示反映工作任务流程和内容。其在制作上应贯穿“思考―职业判断―互动”的设计理念,并通过“项目分解”“任务驱动”“角色转换”等方式体现在实际办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判断或制度缺陷。(4)票证账表库。通过图片、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体现票、证、表的样表及填列要求,包含票据库、记账凭证库、账簿库、报表库,其中票据库要收集来源于实际业务的各种票据并分类整理。(5)典型案例库。典型案例可以是单个任务单元的案例,也可以是模块综合案例,其案例内容应涵盖70%以上的教学内容,可以为文本、照片、视频、动画等。典型案例可以以动画形式呈现,设计任务情境、人物形象、动作、配音等,以增强教学实用性,提升学生兴趣。(6)各级考试题库。提供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考试信息,并根据考试大纲,开发以从业资格试题为主的试题库,总题量不少于1000道。

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为我院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方案、课程实施方案、典型示范教学录像、动画和视频等资源,规范我院会计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内容,缩短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的距离,同时教学资源库平台对外开放,为校外人员、行业企业、兄弟院校提供学习的平台,我院发挥了对临沂市当地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与示范作用。

第7篇

[关键词] 化工专业 技能训练 模式

技能是职校生的立业之本,技能训练是学生技能形成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训练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本文以行动为导向,对职业学校化工技能训练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技能的内涵及形成特点

技能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能力。其形成一般要经历认知、联系形成和自动化三个阶段。在认知阶段,学生在理解任务及要求的同时也做一些简单尝试。在中期的联系形成阶段,练习者已掌握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将这些动作联系起来。在自动化阶段,一系列动作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巩固下来,练习者能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准确、自动地完成动作。

二、化工专业技能训练模式

1.积木式单元训练

技能都是由简单的基本操作单元组合而成的,犹如积木,有限的基本的积木单元可以组合成复杂的积木模型。积木式单元训练,指教师先将工种所需技能分解成技能模块,技能模块再分解为若干个技能单元,每个技能单元再分解为一定的基本操作。训练时,先对基本操作逐项训练,在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后,再进行动作连接组合,最终实现技能的自动化。积木式单元训练适用于技能的初级阶段。

(1)技能的分解。例如,化学检验工的操作技能可作如下分解:

(2)训练流程。整个流程可分解为明确任务――要领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评价小结五个步骤。训练时,任务布置要具体,老师讲解要细致、重点突出;示范要严谨规范,边操作,边讲解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训练可分组进行,教师要不断巡视,严格要求、见错就纠;检查评价,既要严格,又要注意赏识教育,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3)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在训练中,“师生”更像“师徒”。分组可以采取异质同组的方式进行。一般四人一组,一做三查。训练结束后,要小结讨论,明确得失,形成报告。采用“小组互查互纠式强化训练”,不但可以弥补班级人数偏多,师资不足的缺陷,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训练质量。

2.项目式技能训练

“项目式技能训练”是以“项目”为载体,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作协调水平的一种训练方式。

(1)项目的开发与选择。训练项目的开发和选择应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典型性。所选的项目应具有代表性。二是系统性。项目的开发应构成技能系统。三是独立性。项目之间应相对独立,以便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灵活选择。四是整体性。开发的项目不宜太大,最好能在4~8课时内独立完成,以保持项目的相对完整,便于教学的具体实施和成果展示。

(2)训练流程。项目式技能训练常包括六个步骤,如下图所示。

项目引入时,要呈现与项目相关的职业情景;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调用“库存”、收集信息、分析项目、制定计划,形成方案;方案论证时,教师要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学生小组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论证,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时,学生应根据实施方案完成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巡回指导并提供咨询和建议;最后,要在学生顺利完成项目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变化拓展,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项目拓展可以为优秀学生提供进一步提高的平台,也可以为下一项目的训练提供预习内容。

(3)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项目式技能训练宜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进行。项目式技能训练模式中,“学生”更像“员工”。教师在项目选取时既要考虑实际应用价值,又要考虑其完整性和代表性。项目分解时,应遵循“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原则。可多设计一些平行项目,提高训练的新鲜感,防止心理疲劳。

3.仿真式技能训练

仿真式技能训练是指使用仿真模拟技术来实现技能训练目标的一种训练方法。仿真可分为设备仿真、材料仿真和计算机网络仿真三种类型。

化工行业有别于大多数生产性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化的特点。学生刚进企业,一般不让自己动手操作,这给学生技能形成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大量应用,化工行业也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已经从传统的开关阀门、观看仪表发展到需要具备工艺过程判断、计算机操作、系统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上述两种训练方法已不能满足这些倾向于对心智技能有较高要求的技能训练。对于这些心智要求较高的技能,可以采用“仿真式技能训练方式”进行训练。

三、模式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积木式单元训练”适用于学生的入门训练,“师徒”相授,对教师技能的要求较高。“项目式训练”,适用于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进行“仿真式训练”适用于与毒危岗位有关的技能训练。

“教学有效,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技能形成规律,积极探索简洁高效的技能训练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训练中,还应将化工职业岗位必须的“安全、质量、环保”意识,“严谨、务实、高效”的工作态度,以及“团结、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培养贯穿在学生的技能训练之中,关注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李学喜.中职专业课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第8篇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3,4]。我们为了更好地开展项目化教学,一线教师深入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根据岗位及工作任务进行岗位能力与职业要求分析,从而确定《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实践与课程考核均是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来实现的。

一、教学方法

(1)教学场景设计:课程设置了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分析测试中心,教师担任测试中心主任,学生的角色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是资料员、化验员和项目组组长。学生以每4~5人成立一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均负责测试中心的分析检测项目。

(2)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教师通过问题引入,启发项目小组成员讨论制定工作方案并完成任务。

二、项目的选择与优化

选择确定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上半学期项目化教学共选择了五个项目,这些项目是根据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以及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确定的。五个项目的安排顺序是理论由浅入深,难度逐渐加大,综合性逐渐增强。既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突出了技能培养,让学生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实现课程内容中所提到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掌握所必需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单元的设计

我们以一个项目的一个子任务完成作为一个单元。教师的备课都是以单元形式进行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客观上也被分成这样的单元进行。这种单元教学的设计要点是:

(1)将课程内容按照实施时间划分为单元。确定每单元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2)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确定演示、实验的内容,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

(3)设计课程内容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践等过程。

(4)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课程所有的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四、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实例

本次课标题 目视比色法测定水中的铬

教学

目的 掌握目视比色法的基本原理;掌握二苯碳酰二肼的显色条件;会熟练使用比色管。

教学

第9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项目化;机电英语整体设计;单元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93-03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8年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特别指出:“高职英语是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化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参与一个项目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师设计项目的名称、主要内容和成果展示;学生设计具体的项目实施的步骤,如收集信息、实施方案、评价方式。通过对中国知网近10年的高职英语教学方法论文统计发现,有些论文涉及任务型教学法,有些论文涉及分层次教学,有些论文涉及ESP教学,但是,涉及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的论文仅有10多篇。这说明英语项目化教学还在探索过程中,具有公开价值的成果尚少。但是,鉴于项目化教学具有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优点,“项目化教学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作为全国首批高职院校示范校之一,我院近几年开展了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实验,在通用英语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立足于如何结合项目化教学“六步法”,开发符合我院的机电英语“六步法”。

二、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般认为,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

项目化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项目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均强调活动建构性,强调师生应在合作中学习,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中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项目化教学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提供真实的或虚拟的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动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并结合亲身经历,把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通过“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完成任务并同时获得知识和技能。

项目化教学是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场所为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采用混元方式参与活动,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与教师、同伴的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工作能力。

笔者认为,建立在以上三种理论之上的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情境、实用、合作,要体现知识和技能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具体性特点。

三、高职英语项目化设计案例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国内学者从工作过程、市场需求、工学结合等不同角度探讨了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特征,并介绍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如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的“六步法”。同时,还有“五步法”和“七步法”。综合来看,三种方法均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汇报三个阶段。此外,国内学者提供了具体案例,如金融保险项目化英语教学案例。

我院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英语项目化整体设计、项目化单元设计等内容,如机电英语项目化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均渗透了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见表1。知识目标主要和英语词汇、句法、翻译技巧有关,技能目标主要和运用英语词汇、句法、翻译技巧的能力有关,素质目标主要和基本职业素养、积累技术资料、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有关。

根据多次走访发现,我院机电装备制造类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目标大多是一线机床操作员工。因此,教师根据现有的加工设备,结合英语项目化教学整体目标,进行了单元项目化设计,见表2。具体包括技能训练项目名称、技能目标、主要支撑知识和训练方式。

1.分组收集机床用途/构成,特色/操作注意事项的20~30个词汇和简单句和较复杂句句型;分组收集机床用途/构成,特色/操作注意事项等的词义的选择、增词、数量、倍数技巧等5个例句

2.分组总结机床用途/构成/特色/操作注意事项的100个词汇和简单句和较复杂句句型;分组总结机床用途/构成/特色/操作注意事项等的词义的选择、增词、数量、倍数技巧等共10个例句

3_通过看图解说、看实物解说等方式介绍机床用途/构成,特色/操作注意事项等

在项目化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参与信息收集、实施方案设计和评价方式设计。以单元设计为例,学生也提供了具体的六步实施方案,见表3。

五、结论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以项目化教学为手段,以机电英语为教学平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最终目标,是专业英语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必经之路。从学生角度来看,机电英语实施项目化教学一年后,学生的口头汇报能力、笔译机电英语的能力、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遵守时间的意识得到加强,合作学习的氛围日益浓厚。

第10篇

一、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

目前,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一定的文体特征分单元编排的。这样,就有利于进行单元比较阅读教学。而且,由于每册书的各相同单元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知识贯输的渐进性,这样,就有利于进行单元比较阅读教学,使学生能把各册之相同单元的知识连贯起来进行联想记忆,又更能使学生在贯通的系统学习中加深理解,得到一些能力方面的启迪。又由于每册书是按单元编排,我们就有可能把该册各单元之间的外在区别和内在联系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学生能较灵活的掌握各自的规律。这样,就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比较阅读教学法纲要

(一)单元比较阅读教学的内容

首先我们应搞清楚的是单元的概念。这里所谈的单元,当然指教材的自然单元形式,也指我们所运用来进行比较教学的材料的单元形式。单元比较阅读教学就是把这些单元阅读材料拿来进行整体的或部分的比较阅读教学与训练,从而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基础知识点的串通比较分析。其实,除下文所谈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外的所有语文基础知识点,都可以进行各自的串通比较分析。这可以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某个多音、多义字或词的归纳总结,可以是从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语选择的角度来比较分析语言的修辞特色。可以是通过对造句的异同的比较来分析其句法现象等等。

2.思想内容的比较分析。这是指单就思想内容对文章或文学作品进行的比较分析。包括对句、段、篇、单元整体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单项内容的比较分析。

3.文章写作特点的比较分析。这主要指单对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是某一写作特点的比较分析,也可以是对写作特点的整体比较分析。

4.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有别于一般的文章,因此,它除了有一般文章所共有的一般规律外,更重要的是有它自身的规律性。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比较分析作品的人物塑造方面的特色。可以是比较分析作品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者是通过这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可以是比较分析作品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尤其应注意对于作品艺术技巧的比较分析。

5.教材单元内部篇与篇之间的整体比较。这是我们已在教学中较好的运用,也已运用得最多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更应多进行这方面的教学。

(二)单元比较阅读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总的原则是:在单元比较阅读教学中,应体现教师的主动、示范性和启发、诱导性,应体现学生阅读的能力、主体性和思维活动的活跃联想性,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终目的。根据教坛同仁的教学研究成果和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此提出“三步四课型”的实施方案,供教界同仁参考。

1.讲读课型。根据教材课文的每个单元都分为三个小单元(即讲读课,课内自读课,课外自读课),第一步,让学生预习该单元中的那两篇(极个别是三篇)讲读课。然后,教师就根据前文所谈的内容的某些方面,对该讲读课进行宏观的总体的比较分析。第二步,由学生再根据教师所分析的内容,再对照阅读该两篇(或三篇)讲读课文,反复体会。第三步,教师总结,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完成课外训练。

2.导读课型。这种课型,在初级阶段主要是用于该册书中体裁相同的两个单元的第二单元的那两篇讲读课文,在高中二、三年级逐步取代(或部分取代)讲读课型。第一步,由教师讲解该两篇课文的比较分析的要点及其结论。第二步,由学生带着这些要点及结论去比较阅读课文,从而印证教师所讲的要点及结论的正确性。第三步,教师答疑总结;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完成课外训练。

第11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中所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它既是前期理论课的延续,又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选择应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组成各种检测系统的能力和各种测试模块电路的设计制作能力,这些能力是构成本专业职业岗位技能的重要部分。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主要有《工程制图》《电子电路基础》《电子线路CAD》《应用数学基础》等。

二、课程整体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1能力目标

(1)能够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检查各种传感器性能,判别其好坏;

(2)能够根据检测要求合理选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

(3)能够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计合理的检测电路;

(4)能够设计一般电子检测产品;

(5)能够正确维护常用电子检测设备。

1.2知识目标

(1)掌握测量及误差理论等知识,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基本知识,电桥测量电路的基本特性;

(2)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理解它们的工作过程,掌握它们的各种应用场合和方法;

(3)掌握信号处理及抗干扰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解典型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清楚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特性。

1.3职业目标

(1)能独立学习、工作,掌握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

(2)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在实际工作中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常识;

(4)掌握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2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选择,采取项目教学结合虚拟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培养典型电子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人员。教学内容包括产品开发市场调研、产品电子线路设计制作、工艺文档编制、质量检验等,通过项目执行使学生了解项目从调研到成品检验的全过程,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见表1。

表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内容

工作过程

课程内容模块

子模块

课时

市场调研

传感器常识

传感器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情况

4

电子线路设计制作

传感器选用模块

电阻传感器及其应用

4

电容传感器及其应用

4

电感传感器及其应用

6

热电偶传感器及其应用

6

光电传感器及其应用

4

霍尔传感器及其应用

4

压电传感器及其应用

4

超声波传感器及其应用

4

工艺文档编制及产品质量检验

检测系统集成模块

信号处理与抗干扰技术

4

传感器网络的组成与应用

4

简易电子秤系统的设计

10

小组答辩

2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学期初,将学生分成四至六名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分配在编号固定的传感器实验台上,上课在传感器实验室进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常用传感器选型应用训练和典型检测系统集成与使用维护训练等10个项目。前9个项目属于传感器选用能力培养训练方面,每次按不同检测要求的需要合理选择所需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完成检测要求,最后1个项目为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检测系统的理论设计具体的能力训练项目安排见表2所示:

表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能力训练项目

编号

能力训练项目

传感器应用

拟实现的

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结果(可展示)

1

常用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训练

1.1 电阻应变片的选型与电子称的系统分析

能够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合理的电阻应变片型号,进行性能测试,并组成相应的测量电路

测量误差理论、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变片的型号组成、粘贴工艺技术

电阻应变电桥、运算放大模块、液晶显示电压表及标准砝码

应变测量电路的测量结果与标称值的误差情况,说明测量精度

1.2 电容式传感器的选型及电容式接近开关的分析

能够根据被测物的理化特性正确选择电容式物位传感器的型号,并组成合理的测量电路

物位测量原理、物位传感器的类型、电容式物位传感器的型号

能够用电容传感器测位移

能正确组装电路,画出测量曲线

1.3 电感式传感器的分析

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用合理的电感式传感器并组成符合控制要求的控制电路

差动变压器、电涡流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型号组成、应用场合

教师讲解传感器原理和型号组成后,提出控制要求,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组成控制电路

能正确组装电路,画出测量曲线

1.4 热电偶的分析

能够根据测温环境要求选择恰当的热电偶,并组成温度测量电路

热电偶工作原理、类型与型号、温度测量电路

教师提出测量温要求,指定用热电偶进行测量,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理型号的热电偶并组成测量电路进行测量

实际测温效果,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测温仪表,并对温度测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1.5 光电传感器的分析

能够合理选择光电传感器的类型与型号,组成所需测量电路进行测量或控制

光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常用类型及其型号构成与基本应用

提出测量或控制要求,合理选择光电传感器型号,在实验室构建测量电路完成转速、振动的参数测量

能正确组装电路,画出测量曲线,调查光电传感器的应用情况

1.6 霍尔元件的分析

能够根据测量要求,结合霍尔元件特点,选择合适的型号,并能够熟悉多种应用方法

霍尔元件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其典型应用

明确测量要求后由学生选择合适的型号,在传感器实验台上构建测量电路,测量转速、频率等

转速测量效果

1.7 压电传感器的分析

能够根据压电传感器的特点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和恰当的测量方法实现测量目的,达到测量要求

压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及适用场合

老师明确测量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压电传感器,在实验室设计测量电路进行制作

压力测量效果,调查压力测量在工业测量中的应用情况,

1.8 超声波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场合,了解这些传感器的类型与维护常识

超声波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型号构成与适用场合

老师讲解为主,学生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完成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情况调查作业

超声波传感器应用的调查报告

2

综合设计训练项目

简易电子秤系统的设计

能够利用实验室的设备自己组装一台简易的电子秤系统,通过调试能测出砝码、手机等物品的质量。

电阻应变片的原理及粘贴技术,全桥电路的分析计算。

布置该设计的各项要求,上网查找所需技术资料,本组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系统的设计

完成系统的理论设计,会对系统进行参数调试,正确设定系统的参数

4、教学方法

4.1采用任务驱动法

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内容要求,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具体任务,根据每个工作任务实施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方法出发,培养学生在设计和实践中发现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2采用动画演示法

采用flash动画演示,可以把传感器在现场中的应用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讲到压电传感器测量动态力时,可以模拟机床震动的测量;电涡流传感器探测金属时,模拟安检门的检测过程

4.3采用案例分析法

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讲到相关传感器时引入这些应用可以增强学生业余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创造的灵感比如:在讲到涡流传感器的原理涡流效应时可以引入电磁炉的怎样加热,探雷器怎样扫雷的案例

三、课程单元设计

绪论

知识目标:

1.掌握传感器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情况。

2.传感器分类及型号表达方法,测量误差类型及处理。

能力目标:

能够用传感器知识正确识别常用传感器的类型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其在所学专业中的地位,使同学们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二.本课程对职业技能培养的作用与地位

三.要求

1.学生要理论结合实际去学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 采用的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二. 教学步骤

1.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电饭煲饭烧好后可以自动切断电源?可以通过给出实物图片、电路等帮助学生思考。如有人能讲清楚,可让学生来讲解,再组织讨论,最后点明传感器在自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引出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其在所学专业中的地位,使同学们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2.教师讲解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让学生举一反三

可先向学生提问,如何测量电路中某点的电位、电流等基本电路参数,让学生考虑几分钟,再由学生解答,老师对解答情况进行分析讲解,引出测量误差、传感、检测技术、测量电路等概念。

让学生用万用表、电桥等仪器来测量相应参数,结合仪器实物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们的操作技能。

在测量过程中讲解传感器在测量中的作用及其定义,传感器的类型和形式表示。

在得到测量数据后,分别讲解测量误差的定义、类型及其在测量中的重要作用,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提问学生检测系统应该由哪几部分组成,根据回答情况结合所用仪表讲解检测系统的组成及检测技术的概念。

3.小结:

第一次课主要让学生对本课程有一大致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布置一些课后学习要求,要求学生到有关传感器、自动检测专业网站或专门论坛,查找一下电动自行车是如何调速的,并找一下看,有哪些测量速度的传感器,各有何不同?并形成书面作业。以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教后感:主要记录结果的评价。教 案 用纸

项目一 电阻应变片的选型与电子称的系统分析

知识目标:

1.测量误差理论、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变片的型号组成、 粘贴工艺技术;

2.电阻应变电桥、运算放大模块、液晶显示电压表及烙铁、钳子、起子等工具和标准砝码的正确使用。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合理的电阻应变片型号,进行性能测试,并组成相应的测量电路对标准量进行检测。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电阻应变效应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类型及特点。

二、电阻应变片及检测线路—桥路。

三、检测线路的零点补偿和温度补偿。

四。、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本单元在传感器实验实训室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提问和案例教学法,明确学习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 采用的教学法:提问和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二.具体实施方案:

1.教师提出问题

1)超市电子称、汽车衡如何称重?让学生去想象,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2)什么是电阻应变效应?

3)怎样将电阻的变化转为电压信号?

2.教师讲解案例

1)电子称的组成及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称;

2)汽车衡的组成及与电子称的区别;

3.教师出具电子称电路系统图并引导学生识图。

4.提出任务

让学生用电阻应变电桥、运算放大模块、液晶显示电压表及烙铁、钳子、起子等工具和标准砝码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称。

三.效果的检查:

1.学生谈学习后收获;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提问学生。

4.教师答疑。

四.教师总结

1.内容总结;

2.存在问题;

3.注意事项;

五.效果评价

1.学生自我总结.评价;

2.学生集体总结.评价;

3.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参与度和结果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项目二电感式传感器的分析

知识目标:

1.电感式接近开关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型号组成、应用场合

技能目标:

1. 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用合理的电感式接近开关,并组成符合控制要求的控制电路

2. 能够用电感式接近开关组成工作台控制电路,会正确应用电感式接近开关,能够正确用电感式传感器进行控制或测量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二、变间隙式自感传感器的原理及灵敏度的分析

三、差动式变间隙自感传感器的优点

四、螺杆式自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五、检测线路-变压器式电桥以及相敏检波电路

六、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七、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八、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位移及其金属表面温度的测量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电感式接近开关的控制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用电感式接近开关组成工作台控制电路

2.教师讲授:

1)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线路-变压器式电桥以及相敏检波电路;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2)运算放大器的选用

3)电路焊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三电容式传感器的选型及电容式接近开关的分析

知识目标:

1.物位测量原理、物位传感器的类型、电容式物位传感器的型号

2.差动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型号表示方法及其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

1. 能够正确选用差动电容传感器组成测量电路

2. 在教师指导下用电容传感器设计制作物位测量电路,进行位移的测定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二、电容式传感器的三种形式及灵敏度分析

三、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的分析

四、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及特点

五、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位移、压力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电容式接近开关的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用电容传感器设计制作物位测量电路,进行位移的测定

2.教师讲授:

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的分析;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及特点

2)运算放大器的选用

3)电路焊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项目四压电传感器的分析

知识目标:

1.压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及适用场合

2.压力测量在工业测量中的应用情况

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压电传感器的特点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和恰当的测量方法实现测量目的,达到测量要求

2.老师明确测量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压电传感器,在实验室设计测量电路进行制作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压电效应的定义

二、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分析--

石英晶体的三轴/石英晶片的的获得

三、其他压电材料的介绍

四、压电元件的串、并联

五、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电荷源和电压源

六、压电传感器测量线路的作用

七、电压放大器线路分析

八、电荷放大器的线路分析

九、压电传感器为什么不能检测静态力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选择恰当的压电传感器,在实验室设计测量电路进行制作

2.教师讲授:

1)压电效应的定义;压电元件的串、并联;压电传感器测量线路的作用;电压放大器线路分析;压电传感器为什么不能检测静态力

2)压电传感器的选用方法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五光电器件的选用

知识目标:

1.光电效应及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常用光电器件的测量电路

技能目标:

1. 能够识别各种光电传感器的型号,会根据需要正确选用光电传感器的规格

2. 教师提出检测要求,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理的光电器件在实验台上进行操作,获得测量数据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光电效应与光电元件:

a)外光电效应:光电管、光电倍增管;b)内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敏晶体管;c)光生伏特效应:光电池

二、光电元件的特性:光谱特性;光电特性;温度特性等。

三、光电传感器—模拟式与数字式

四、光导纤维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五、激光的本质、性质及其特点引入激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六、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CCD图像传感器的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选择合理的光电器件在实验台上进行操作,获得测量数据

2.教师讲授:

1)光电效应与光电元件;光电元件的特性;激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光电器件的选用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六霍尔元件的正确选择

知识目标:

1.霍尔元件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其典型应用

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测量要求,结合霍尔元件特点,选择合适的型号,并能够熟悉多种应用方法

2.明确测量要求后由学生选择合适的型号,在传感器实验台上构建测量电路,测量转速、频率等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霍尔效应

二、为什么导体和绝缘体不适合制作霍尔元件

三、霍尔元件的温度特性及其补偿方法

四、零位特性及补偿

五、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霍尔传感器测速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选择合适型号的霍尔传感器,在传感器实验台上构建测量电路,测量转速、频率等

2.教师讲授:

1)霍尔效应;霍尔元件的温度特性及其补偿方法;零位特性及补偿;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2)霍尔传感器的选用方法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七 温度传感器的分析

知识目标:

1.温度电阻的性能特点,型号组成,温度控制的工业应用情况

2.掌握温度电阻的原理和温度信号调理电路的类型

3.结合温度控制和测量讲解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介绍目前常用的产品

技能目标:

能根据温度控制要求选择合理的温度传感器,设计出温度控制电路,并进行实物制作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介绍热电效应(接触电势、温差电势)

二、热电偶的四定律及其实用价值

三、热电偶的材料、结构及分度表

四、热电偶的测温线路

五、热电偶为什么要进行冷端补偿及补偿方法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热电偶测温的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设计一个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源的温度计

2.教师讲授:

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热电偶的材料、结构及分度表;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法

2)运算放大器的选用

3)电路焊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八超声波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知识目标:

1.红外线、激光及超声波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型号构成与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

1.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场合,了解这些传感器的类型与维护常识

2.学生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完成有关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情况调查作业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超声波的特点、超声波的发生、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二、超声波的接受-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三、超声波传感器在自动检测中的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超声波报警器的设计制作

2.教师讲授:

1)超声波的特点、超声波的发生、超声波的传播特性;超声波的接受-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超声波传感器的选用方法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四、考核方案

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的特点和课程整体设计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检查,重在测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为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考核分按照“3:3:4”的原则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包括到课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训完成的熟练程度进行评定,此项为30分。具体分配如下:到课率15分,课堂表现5分,作业完成情况10分;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项目教学;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应用

项目来源: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零试用期’人才培养培养模式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3020062。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日益扩大和迅猛的发展,电子商务也随之发展起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可大大降低经济活动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高职院校尤其是电子商务专业大多数都设置了电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很多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授课方式,照本宣科;完全按着制定的课程大纲和计划进行“规矩”的授课。多半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这样就完全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挫伤了他们对电子商务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很不利于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项目教学法正是迎合了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过去陈旧的教法。

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英语课程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法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性与实操性、创新性的结合。教学方向应该是“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备语言基本功的能力,还要强调培养运用英语进行电子商务业务的操作能力。然而,在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还不完全符合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结构的培养相适应,无法实现英语学习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导向发展有机结合。

二、项目教学法含义解析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根据实际工作和教学的需要,指定某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要求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拟订方案、推进项目,评价完成情况,最后教师全程进行点评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式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探究为中心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自主性学生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项目完成的负责人。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探究为中心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自主性学生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项目完成的负责人。同时项目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相关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掌握技能。

三、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实施

1. 确定项目

教师在设计项目任务后布置传达给学生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的方式而是以实际工作流程顺序进行。例如,在《英文网站进行一次性质购物》的单元实践练习。教师和学生一同复习在中文网站进行网购的过程,总结网上购物的基本流程;之后一同浏览英文购物网站,本单元实践的工作任务。帮助学生分析英文购物网站和中文购物网站的异同,引导学生寻找完成本单元教学任务的方法。

2. 制定项目计划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此项目的特征,并让学生制定一个清晰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针对本单元《英文购物网站一次性购物》的任务,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英文购物网站首页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尤其是对英文网站中相应的导航功能、宝贝详情等相关的英文说明有一个非常了解,对于不熟悉,不认识的单词应如何进行系统的查询以及应用核实的工具进行查询等工作。然后,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组合分组协作,结合在中文购物网站上进行网购的基本流程开始分工进行英文网站的一次性购物任务的完成。

3. 项目实施

1)项目小组划分环节。项目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为小组合作学习与实践。因此小组的划分和有效管理与项目教学的成败有着必然联系。小组成员在学生自由结合的基础上教师应适度干预分组要体现异质性和平衡性的原则。适当平均每组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各组学生的性格构成尽量做到外向、内向相搭配,每个小组要确定一名负责人。在此单元项目中,学生自由组合并在教师的适当干预下进行自由分组,给个小组的负责人都是本小组成员共同投票产生的。

2)小组实施方案制定环节。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工作任务的要求制定各组的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时间进度、要查阅的资料和资料来源、查询资料的最佳工具的使用以及成员的任务分配和角色定位。并最终由教师进行指导和确定。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集思广益确定较好的解决单元实践任务的实施方案。例如,要对英文购物网站进行简单的导航翻译和所挑选宝贝详情说明的翻译都需要进行相应角色的分配,然后根据具体的角色分配和工作任务分配进行相应的工作任务。

3)项目具体实施环节。

完成项目实施方案之后,每个项目小组和各小组成员开始着手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依据项目计划、查阅参考书、在网上搜集信息、运用各种适当的网络工具进行辅助任务,最终实现《英文网站一次性购物》单元实践任务。例如:对于购物进行实际操作的角色,应充分熟练和掌握网购的基本流程和步骤,承担网站翻译的角色应辅助实践操作的角色;在团队互帮互助,共同解决在完成任务时遇到的问题。在此阶段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学生的角色才是主体。

在整个项目具体实施环节,主要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思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到真实的职业氛围,体验到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实现学生职业角色意识的转换。

4. 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

在项目实施结束后,小组成员进行简单的总结,之后对小组成员进行考评。具体的考核模式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定3方面的结合来综合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具体为:小组成员对同组的成员的工作状态以及完成情况进行自评,之后每个小组所完成的结果即总结报告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评定,最终给出每个小组成员学生各自的单元实践考核成绩。

项目教学评价要遵循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的内容上应从学生的认知、 情感、能力、态度、行为等方面多视角出发进行综合评价。在肯定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和价值的同时促进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反思不足从而树立不断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总结

项目教学法是一项有益的教学尝试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更积极地、有目的地展开自主学习。目教学本质上就是“教学做合一”它以商务活动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项目为主体在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融教、学、做为一体学生不仅能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而且学习积极性、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都能有所提高实现在校学习与在职工作的 “零距离” 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曦.商务英语项目教学法理论与实践[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2] 何培芬.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10(4)

第13篇

这是英特尔公司开展的一个培训项目,这个课程中,将学到通过何种评价策略使您和您的学生受益,并学会如何在您的课堂中计划、开发和管理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体系。那么21世纪新技能都包括什么?教师怎样在课堂中体现21世纪新技能的培养呢?

21世纪教学需要的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掌握一套核心技能,为面对未来的世界做好准备。所以学生21世纪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创造力和创新、交流和合作、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技术素养、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社会的和跨文化的技能、生产力和责任感、领导力和责任感。下面以城市与城市化例来呈现在课堂中体现21世纪技能及评价

单元主题:城市与城市化

第1步:选择单元

学习城市与城市化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城市的起源、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科学认识城市化、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第2步:21世纪技能

考虑在本单元培养某种21世纪技能后,将21世纪新技能的培养应用到教学课程中,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

本单元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中关于人类的聚居地的学习介绍,它与第一章人口联系非常密切,与后面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工农业联系也很紧密,是承前启后的一章。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1.课标和教材使用:

(1)以课标为准。凸显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获取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

(2)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依托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适当取舍与拓展

2.学习活动设计:探究——发现式

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材料分析、绘图分析、阅读归纳、经验总结、课题研究

教师协助促进——创设情境、思维牵引、方法指导、课堂调控

3.师生活动过程;

(1)选定活动主题:潍坊市的城市化发展

(2)成立课题小组: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划分成课题若干小组,每小组由6-8人组成,民主推选小组长,同时设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开展活动时合理分工,共同行动。

(3)确定实施方案:

依据“山东的德州的城市化发展”研究计划书,根据活动主题确定不同的子课题,每小组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子课题。制定各自的活动目标与研究方案,形成小组的实施方案。

(4)开展课题探究:

走访、摘抄、现场查看、收集各种资料,画出德州市土地及人口变化图片;写出活动体会、形成调查报告并制作课件,填写学习经历表。

(5)展示探究成果:

各小组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分析研究德州市人口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各小组为德州市城市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预期成果:

能够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及借助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归纳总结出德州市的城市化发展,进而学会分析城市发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体会、手抄报、图片展示、调查报告、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

第3步:创建一个评价量规

第4步:在教学活动中嵌入评价

第14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开展技能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库区安置区移民群众的职业能力,帮助移民群众创业就业、增产增收,促进和谐稳定。

第二条技能培训分为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创业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六种类型。

第三条技能培训工作采取鼓励移民群众参与自主培训和集中组织培训两种形式。移民自主培训补助政策由县财政局负责会同县移民局共同制定,报政府批准实施。本实施细则适用于集中培训管理。

第四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坚持与部门资源有效整合,实行政府统一领导,移民部门综合主管,行业部门归口负责,培训机构承训,培训资金各记其帐管理工作体制。

第五条移民局为全县移民技能培训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全县移民技能培训实施规划项目库和年度计划,下达年度培训计划任务,对技能培训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县财政局为技能培训资金使用监管单位;

县农业局为全县蔬菜、药材等种植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农机局为全县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责任单位

县畜牧局为全县畜牧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特产局为全县柑桔、茶叶培训责任单位;

县林业局为全县核桃、食用菌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为全县电子商务培训责任单位;

县旅游局为全县旅游服务培训责任单位;

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为全县创业培训责任单位;

各企业或相关用人单位为岗位技能提升和就业技能培训责任单位。

鼓励创新培训种类,根据移民群众实际需要,有培训意愿单位可向移民部门申请,移民部门根据年度资金计划进行安排。

第二章技能培训范围、对象、内容及标准

第六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范围和对象为库区移民群众。

第七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类型、标准及要求:

(一)创业培训。主要是通过电商等新型创业形式培训,帮助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创业意愿的对象掌握创业知识,成功创业或做大做强企业。培训对象年龄在20至50岁。创业培训补助标准30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创业培训可结合小微企业帮扶政策进行。

(二)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主要是帮助培训对象提高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技能,实现增产增效增收,培训对象年龄18至64岁。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补助标准5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30学时,随农事季节安排,分次进行。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方式,培训地点以田间地头、村落院坝为主。

(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主要是帮助农村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培训对象掌握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成为库区安置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带头人。培训对象18至55岁。培训补助标准18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90学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可采取参观学习、理论讲授和实作训练相结合方式进行。

(四)致富带头人培训。主要是帮助有一定经营头脑和经济基础的培训对象通过发展种养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服务业等成为专业大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培训对象20至50岁。致富带头人培训补助标准15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可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等实际需要开展培训。

(五)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是帮助已在企业就业的移民群众,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和适应转岗就业的要求,主要在企业生产岗位上进行。培训对象18至55岁。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助标准8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是理论提升和在企业生产岗位上进行实践。

(六)就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帮助培训对象掌握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实现上岗就业。培训对象18至55岁。就业技能培训补助标准500元至3000元/人(详见附件《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参照表》,未列入表内的专业可参照相近专业分类确定)。就业技能培训主要采取定单培训和“招工与招生结合培训”的方式进行,订单培训是指培训机构先落实企业用工需求定单,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培训;招生与招工相结合培训,是指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就在该企业就业。

第八条培训工作坚持群众自愿,贫困对象优先原则。各培训责任单位应以市场需求、群众期盼、简明适用为要求,以提高培训质量为宗旨,充分结合我县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等实际需要,深入研究创新培训种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第三章培训组织实施

第九条年度计划申报。根据省局计划申报时间要求,移民局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编制申报年度培训计划。

第十条年度计划下达。根据省移民局下达的年度计划任务,县移民局会同县财政局将计划任务分别下达到培训责任单位。

第十一条确定培训承训机构。各责任单位根据下达的培训任务,对自愿申请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采取竞争性比选方式确定,将计划任务合理分解下达到各承训机构,并与各承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培训的专业、人数、资金、时间、地点、质量、就业要求等。

第十二条培训实施方案编制。各培训机构根据下达的计划任务和培训专业类型要求,编制培训实施方案。培训实施方案编制基本内容包括:培训类型、培训专业、培训对象名单、培训地点(有实训要求的要明确实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课程安排、培训教材、培训教师资质、组织形式、预期效果、考试颁证,就业途径等。

第十三条方案审核。培训机构将编制的培训实施方案报送培训责任单位,由培训责任单位组织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方案审查同意后,培训机构方可组织开班。

第十四条组织实施。培训方案审核通过后,培训机构按照批准的方案组织开班和实施培训。

第十五条培训考核。培训班结束时,应对培训学员所学技能进行考试考核(农业适用技术培训除外)。就业技能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原则上应使参训学员达到相应的职业技能水平,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应获得农业主管部门新型农民认定证书,创业培训应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创业培训证书。相关部门没有培训专业证书的,由培训机构对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培训证书。

第十六条组织验收。培训机构完成培训任务后,组织自验,进行查漏补缺,自验合格后,按要求整理好培训资料,申请培训责任单位进行验收,培训责任单位应组织验收组按照合同、实施方案对培训工作进行验收,验收办法采取查阅资料、电话抽查、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

第十七条资金拔付。培训责任单位组织验收合格后,将培训资料整理分别报送县移民局和县财政局各一套,申请县财政局将补助资金直拔责任单位或培训机构。

第四章培训工作管理

第十八条培训机构管理。各主管单位应根据培训任务需要,会同财政、人社、农业、教育等部门,采取竞争性比选方式确定具备技能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承担年度培训项目任务。具备技能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包括优势大中型企业、中高职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就业培训中心等。各责任单位通过竞争性比选将培训机构确定后,应将培训机构情况报送县移民局上报省移民局备案。

第十九条实施监督管理。各培训责任单位应加强培训过程监督管理,安排专人对培训工作进行现场监管。核对参训人员,掌握培训进度,考核学员培训质量和效果,并将检查和抽查情况进行记录。

第二十条档案资料管理。培训档案资料由培训机构负责以培训班次为单元进行整理,建立培训台帐,并按要求完成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训信息系统录入。培训档案共分三个部分:

综合档案。综合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合同、培训实施方案、教材、学员花名册、学员培训期间考勤表、培训实施责任单位监管记录、考试考卷、学员理论考试成绩,学员技能考核成绩,学员颁证情况、学员就业情况、培训总结、以及培训过程中形成的照片和声像档案等。

个人档案(见附表:培训对象参与培训档案表样)。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对象姓名、姓别、年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及家庭成员信息和从业情况;身份证复印件、职业技能证书或培训证书复印件,就业协议复印件。学员对培训工作评价意见,由培训机构根据不同类型培训班要求,负责将培训内容、培训学时、纪律要求统一印制,开班时统一发放给学员,培训结束,培训学员对参与培训情况进行认定,对承训机构的培训过程、教学质量、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签属意见后统一交培训机构,存入个人档案。

验收档案。包括培训机构自验情况、培训责任单位组织验收情况。

第二十一条培训资金管理。县财政局为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的监督管理单位。负责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

(一)培训资金由财政局直达培训责任单位或培训机构。

(二)培训资金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使用,严格执行《兴山县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以培训班次为单元建立专业台账,实行专帐核算与管理,严禁与其它培训资金混合建帐。

(三)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支出,即培训教材费(文字教材、教辅资料和声像教材等方面支出),教师聘请费(授课教师的课时费、交通费、食宿费等方面的支出),参训学员费(学员食宿、交通、实习、参观交流、学习用品、实训教材、考试考核等方面的支出),以及用于技能培训所发生的招生、场租、宣传、资料印刷、在线学习、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四)培训机构应自觉接受上级及同级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严禁培训机构以任何方式弄虚做假,套取培训专项资金,对弄虚做假,套取培训资金的,一律取消培训资格,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培训计划管理。各培训责任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下达的年度培训计划,按批准的计划任务,将培训对象确定到人,实施精准培训,不得随意调整和扩大实施范围、改变培训内容和突破计划人数,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程序申报审批。

第二十三条组织实施管理。各培训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培训方案组织实施,讲究培训信用,确保培训课时和培训质量,承训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培训项目转包给其它培训机构或个人,严禁擅自减少培训课时或更换授课教师,降低培训质量。

第15篇

一、课程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职业教育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体现就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一致。

为了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应包含在课程目标中。关键能力是指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无直接关系,超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的能力。它属于社会以及方法能力的更深层次的发展,同时也属于抽象后的专业能力,该能力重点关注的是:在个人的岗位出现更换或是其劳动组织出现变动的情况下,员工仍然具备在这方面的能力,面对新生地工作条件与本身的职业知识技能存在差距时,不会慌乱而不知道怎么办,反而会根据其转变后的环境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本文将关键能力理解为在学习、计划、工作中的独立能力。上述能力都应该在课程培养目标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在课程的执行中更好地完成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的设计要以职业活动作为其核心

要想获得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就必须要依赖于课程。要实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形成。“学习领域”创建的基础是从某一工作具体过程出发,确定要完成此工作应该采取的行动,按职业行动体系来组织和建构复杂的教学内容。结合“学习领域”的创建,在课程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做法如下:

1.课程设计理念

在《市场调研》课程中课程设计本着内容编排按照市场调研工作的“程序编排”、能力培养按照工作岗位的要求确定、教学实施通过实际的项目载体实现、学生学习在任务驱动下完成的设计理念设计课程整体教学方案。即对工作程序的划分和提炼的前提是对市场调研工作的了解,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序化并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能力目标的确定要在了解企业对市场调研工作的需求及岗位对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来对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和分析,这些方面要在市场调研中进行,包括各工作程序岗位、流程、能力、对象、方法、知识、职业素养、职责、任务等方面。

对教学目标的各个知识点的覆盖要用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实际项目,然后再由点到面,这些项目组成一个各种各样不同的项目群,最后教学设计的布局渐渐完整起来,让学生对市场调研的工作技巧和方法有所掌握,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实际的训练来达成目标。知识与技能、市场调研过程与方法等组织,给学生规定特定的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这些任务来主动探索研究。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按照确定市场调研工作的典型职业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并构建学习情境二个步骤设计实施方案。

第一步:市场调研工作最具有代表性的职业任务。

在进行一个市场项目的调研的时候,其专业调查人员或者市场调查机构都会通过调研项目测算、市场调研任务的承接、组建项目组、拟订工作计划、签订合同(协议)、市场调研实施、项目验收、提交报告初稿专家组评审、资料处理和分析预测、修改并完成报告终稿等步骤来完成。分析这类工作的步骤,可以总结提炼出6个典型的职业任务。包括:市场调研项目策划与实施方案设计、撰写市场调研企划书、设计问卷、访谈和文献查询、运用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及数据分析、撰写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第二步:确定行动领域,构建学习情境。

本课程根据市场调研实际工作程序,将典型职业任务与技能集成的教学内容有机组合为以下的3个主学习情境。

情境1,××休闲服装市场调研项目策划与问卷设计,对典型工作任务:市场调研项目策划与实施方案设计、撰写市场调研企划书;

情境2,大学生通讯市场概况调查,对应典型工作任务:调查问卷的设计、访谈法和文献查询法的应用、撰写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情境3,武汉中百光超市连锁营业点经营策略分析预测,对应典型工作任务:运用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及数据分析。

通过结合企业工作流程来确定课程知识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确定能力目标,能保证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技能是企业所需要的,体现专业用能力的培养。依据能力目标确立行动领域,构建学习情境则主要体现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三、“双元”合作是课程实施的基础

学校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对企业合格职业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学校和企业要加强合作关系,培训课程是教育活动的主要部分,因此合作双方事实上是通过在对课程的相互配合来完成的。这样做有几大优势:其一,两方的相互协作可以让学生获得符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从而满足企业的职员素质需求;其二,加强社会企业加入其职业教育的观念,通过各个渠道提供支持;其三,双方合作既保证了企业的需求,又符合学校的需要。

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学活动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体现出能力培养的价值。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老师和学生的身份都发生了转变,老师作为指导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学生学习上也从被动变成了主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是灵活设计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把学生推动到主体的位置上。

比如,在课程中灵活运用了项目导向法、情境设置法、角色扮演发,设置了7个教学单元,老师的任务是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对学习情境进行构建,然后由行动领域再分解为若干个子情境。根据不同的课堂,让学生扮演不同工种来模拟工作过程,让学会在参与实践工作中进行学习讨论,对策划行动方案和市场调查知识进行学习。

这样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改变了教师为主体、过于强调知识传输、学生被迫学习的情况,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在核心能力的培养上也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敏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关键能力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