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士品管圈汇报范文

护士品管圈汇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士品管圈汇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护士品管圈汇报

第1篇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护士;自我效能感

品管圈(QCC) 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发起的,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该活动于1978 年在中国开始试行,80年代逐渐推广并发展,在不同类型的行业中,品管圈活动挖掘了员工的潜力,提升了创新精神,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为提高全国护理工作的质量,国家卫生部组织了品管圈专项活动。中国人民第266医院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探索护理工作的新境界,提高护理质量,在2015年7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经过大家的努力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科室共有14名护理人员,参加品管圈活动成员7名护士, 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4名,专科2名,平均年龄34.2岁。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人,护士2人,见图1、图2。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 本圈成立于2015年7月21日,采用主动报名的方式,共有成员8人,其中辅导员1人,圈长1人(由本科护士长担任),记录员1人,联络员1人,圈员4人,确定圈名为骨力圈,并绘制圈徽,每个人讲述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一定的主题,采用头脑风暴法来选定一合适的主题,最后上报领导层进行实施。见表1。

1.2.2开展品管圈活动 执行时间是2015年下半年,品管圈每月定时召开一次圈会,圈长要第一时间了解活动的情况,搜集每个圈员的建议,好的建议要采纳,同时还要制定圈活动计划档案,档案主要包括圈员的理论学习、小组主题的确定、原因分析、确定目标、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结果研讨、经验分享,集中开题汇报、中期汇报、结题汇报,最终评奖。

1.2.3计划安排并科学实践 QCC 活动按10 个步骤(P阶段: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D 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 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和改进)进行。先从护士长管理较好、团队气氛优良的骨一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2科开始,树立标杆。然后分批开展QCC活动。

1.2.4效果评价 本研究主要采取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进行评定,主要包括10个项目,并且采取Likort 4 点量表形式进行评分,每项均按照1~4分进行评估[3]。1 分:完全不正确;2分:有点正确;3分:多数正确;4分:完全正确。并将10个项目的评分进行累加并除以10。活动前后圈员自我评定,每项每人最高5分,最低1分,总共8项,总分40分,填写原则不记名,并做好记录,由专人负责。

2 结果

3 讨论

3.1开展QCC 活动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护士自我效能感是临床护理中护士对自己能力的期望和评估,结果显示,开展QCC 活动,能使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P

3.2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在品管圈活动开展以来,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很多,护士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护士和患者的关系不断改善,护理工作进展更加顺利。护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患者需求,及时给出有效的护理服务。经过临床实践和集中培训,使护理人员更加贴合患者,认识护理服务工作,不断提高了护士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护理服务中需改进注意的问题,加强自我学习与改进能力的提高,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际服务中精炼职业技能。

3.3促进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 品管圈活动的有效推行建立在护士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基础之上,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指导,有利于品管圈成员服务意识的强化,还有利于组长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并且促进了科室之间的协调发展。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是护士综合素质的一次大演练,通过品管圈活动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总之,护士自我效能感主要指护士在本职工作领域中对自己胜任护理工作能力的信心,以及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技能的信念和意志。怎样采取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临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来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以提升护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周凯云,陈湘玉.品管圈活动用于临床护理人性化服务的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 2010,08(8):1057-1059.

[2]谭瑛.品管圈活动用于临床护理人性化服务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 2014,13(13):111.

第2篇

本刊讯(通讯员 黄 琦 李焕洲)“‘书’寓意着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进取精神,‘心’寓意着护理人员要不忘初心,专业用心,让病人安心。”4月25日,公安边防部队总医院军人保健科张晓明护士长在第二期护理“品管圈”成果会上介绍道。军人保健科、外二科、内三科等6个科室的“品管圈圈长”分别通过多媒体形式对各圈的主题改善活动情况进行了成果展示和汇报,总结分享了活动开展两年以来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总医院党委委员和各科室护理人员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书心圈”“守护圈”“绿洲圈”“朱骨力圈”等6个“品管圈”都是由科室的54名医护人员参与到科室质量管理中,积极探索和创新、集思广益后确立的圈名、圈徽及圈主题,并从住院患者和部队官兵中调研、征求意见和建议总结出来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前期的准备及试运行,总医院医护人员对“品管圈”的流程及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积极推动了“品管圈”活动的顺利实行。今年,总医院护理部将全面继续推行护理“品管圈”活动,不断提高护理品质,深化护理内涵,并注重加强护士与医生及辅助科室的合作,将“品管圈”活动提升到新的高度,让病人受益;将与医院机关多部门合作,把“品管圈”活动进一步完善。 “‘品管圈’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更是一种文化建设。护理‘品管圈’工作能切实解决临床一线工作问题,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理部汪列兵主任表示,院领导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极大鼓舞了护理工作者的士气,此次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会圆满成功的召开,也是对目前护理工作的肯定和激励。

据悉,开展“品管圈”活动,是提升医院医疗服务品质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组织单位员工参与“品管圈”活动,激发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每一位成员的聪明才智,从“要我做”变“我要做”,创建愉快的工作环境,增强工作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单位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从2015年开始,护理部在全院范围内培训“品管圈”(QCC,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活动相关知识,使全院医护人员通过活动积极学习和应用品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ふ椅侍狻⒎⑾治侍狻⒔饩鑫侍猓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三分医疗,七分护理”。标准化的活动流程,全面的质量管理,“品管圈”的开展使总医院各科室护理单元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团队凝聚力,减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完善护理容易忽视的细节,保障患者安全。

第3篇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12年7月-2014年9月,本院26个临床护理单元相继组圈52个,圈成员合计232人,年龄23-46岁,平均32岁,其中硕士3人,本科88人,大专139人,中专2人。

1.2 推行方法

1.2.1 加强品管知识的培训(1) 护理部组织护士长学习品管基础知识 2012年7月,护理部组织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学习品管基础知识,让护士长知晓品管活动是指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结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2] 。明确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协助护士长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同时告知护士长品管工作的实施步骤,还下发相关成果的品管课件给护士长,让其自行学习具体实施细节。(2) 派出2名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品管知识 为进一步将品管工作落实到位,护理部于2013年3月派出护理部副主任及病房护士长各1名外出学习品管知识。两名人员外出学习回来后,护理部再次组织全院护士长、各圈圈长及护理质控员学习品管知识,尤其学习各种品管手法的运用等。

1.2.2 加强品管活动开展的督导 自2012年7月各科开展品管活动以来,护理部通过中期汇报、下科室检查品管活动的开展情况等方式督导活动的开展,同时还派出专人辅导各科品管工具的使用。同时结合科室绩效考核确保活动的开展。

1.2.3 品管活动成果汇报 借5.12护士节之际,护理部组织医院第一期活动主题的成果汇报,初赛通过检查各圈实际落实资料及开展PPT汇报的方式进行打分筛选,结果从26个品管圈中选出8个优胜圈进入决赛。决赛主要通过各圈行PPT汇报的方式决定胜负,评选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2.结果

2.1 好的方面

2.1.1 严格实施圈活动计划 各科室护士长能很好地组织大家学习品管知识,各圈长也能很好地组织圈员组建圈组织,52个圈名及圈徽都紧扣相应科室专科特色及圈员特征而定,各具特色颇有创意。另外很多圈都能很好地按照QCC活动步骤进行,如选定主题、制定甘特图、现状把握、解析、拟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成果、持续改进等。

2.1.2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在52个圈组织中绝大多数科室通过认真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均有成果的,体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使科室护理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如关节外科降低药品的配错率、风湿免疫科降低理疗未落实率、泌尿外科提高护理满意度等。这些成果的获得值得推广。

2.1.3 促进医、护、患关系的和谐 圈活动活动实施中,医、护、患间的交流沟通必不可少,通过交流促进了相互间的信任与协助,使医、护、患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2.1.4 增强圈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QCC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圈员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使他们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增强了幸福感,同时更增强了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2.2 不足的方面

2.2.1 圈活动保障系统不健全 由于本院是第一次在护理部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其他相关部门对活动持有异议,相关保障系统尚欠缺,比如在成果的比赛中由于评价体系的欠缺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2.2.2 少数护理人员对品管圈活动认识不够 实施过程中,少数护理人员认为这是除日常工作之外的工作,活动费时费力,而且开圈会将占用私人时间,因此部分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2.2.3 圈员理论知识不足 一方面体现在圈员对品管知识的欠缺,尤其对品管工具的运用知识非常欠缺,这也是活动开展工作中大家比较畏惧的地方,部分人因此而止步不前;另一方面体现在护理知识的不足,尤其年轻护士更是如此,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指导过程中,往往涉及到专科知识、心理学、营养学、伦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年轻护士常常因为知识欠缺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影响圈活动成果。

3.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护理质量 从本院组织的52个圈成果显示,品管圈活动能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激情与主动性,增强圈员综合素质,促进医护患关系的和谐,能减少护理差错,切实提高护理质量。其他相关文献均能证实。

3.2 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理解与配合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品管活动虽然是一个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组成的圈,但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多部门的配合,如果大家对该项活动认识尚浅,相关保障系统欠缺,会影响圈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应进一步加强对该项活动的定位,将活动更加有效、持续地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J].全科护理,2011,9(4):1089―1090.

第4篇

关键词:品管圈;压疮;难免压疮;急诊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将"压疮发生率"纳入医院的安全目标管理[2,3],但我院急诊科压疮发生率高,因此成立"抢救心行动"品管圈,2013年1~9月开始针对抢救室患者的压疮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展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活动前资料2012年10月~12月抢救室收治患者2226例,其中有压疮风险的患者277例作为对照组。活动后前资料2013年10~12月抢救室收治患者2325例,其中有压疮风险的患者342例作为研究组。活动前后两组有压疮危险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方法

1.2.1成员组成抢救室组长为品管圈组长,负责整理品管资料、督导落实工作;所有夜班组长、科室质控成员为组员,负责具体执行工作。护长负责日常工作检查。

1.2.2现状调查根据抢救室留存病历回顾调查品管圈活动前抢救室患者压疮管理流程的落实情况,包括难免压疮申报率、难免压疮评估正确率、预防压疮措施是否得当,皮肤交接情况等,讨论存在问题及对策及处理对策。

1.2.3原因分析应用鱼骨图从人、物、环、法4个方面进行分析,经过小组讨论,确定抢救室患者压疮发生率高的根本原因主要为:部分压疮高风险患者在抢救室停留时间过短导致护士不愿增加工作量,及早评估患者压疮风险;抢救室的抢救平车窄且硬,患者皮肤易受压且不易翻身;难免压疮评估方法掌握不足;护士保护患者皮肤意识不强、交接不清;防压疮用物不足。

1.2.4制定目标难免压疮申报率提高、难免压疮评估正确率提高、压疮发生率下降且无可避免难免压疮发生。

1.2.5对策与实施

1.2.5.1补充压疮管理流程及预防压疮用具:明确规定抢救室停留超过7h或有活动障碍的患者(入抢救室即实施CPR术且死亡的患者除外)必须填写难免压疮评估单,有病情变化者须再次评估;Braden评分大于等于20分的高危患者在病情允许前提下须更换抢救床为监护病床;增加预防压疮用具,如翻身枕、气垫床、减压敷料等;患者发生压疮后需请专科护士定性压疮是可避免难免压疮还是不可避免难免压疮,如定性为可避免难免压疮,当班护士需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定性为护理差错,并组织全科讨论。

1.2.5.2加强全员培训。从夜班组长中评选院压疮小组联络员,作为抢救室压疮管理骨干,承担全科护士压疮管理流程培训,包括压疮危险因素的识别、Braden评分表评分方法、压疮风险分级、各级须采取的预防措施、患者皮肤情况的交接、压疮请会诊制度、是否可避免压疮鉴定制度、压疮及难免压疮的追踪管理等。培训资料做到人手一份并给予理论考核,达到人人掌握。

1.2.5.3加强环节质控。组长每次上班时检查抢救患者病历,质控是否存在难免压疮漏报情况,评估是否需请会诊、请鉴定;护长早晨床旁交接班时检查护士对患者压疮风险是否掌握、皮肤交接是否全面仔细、预防压疮措施是否正确、会诊或鉴定是否落实;联络员负责质控难免压疮填写是否准确,登记资料是否完全。

1.2.5.4质量持续改进。对于质控发现的问题除及时对当事护士进行指导外,还每周汇总发生率较高的问题,以飞信的方式通知到全体护士修正概念、提醒注意,并进行效果追踪,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2 结果

2.1难免压疮申报率、难免压疮评估正确率比较 见表2。

注:*P

2.2品管圈活动前后压疮发生情况比较活动前发生压疮15例,占患者总数的6.74‰,8例定性为可避免难免压疮;品管圈活动后发生压疮5例,占患者总数的2.15‰,均定性为不可避免难免压疮,活动前后压疮发生率比较,χ2=5.471,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品管圈可提高急诊抢救患者难免压疮的预见性,急诊抢救室应作为院内预防患者压疮的首站。急诊科素以短、平、快的抢救为特点,一般病情危急的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经紧急处置后,病情稳定下来即送住院治疗,因此在传统上急诊的护士在预防患者压疮方面需要做的并不多。但随着医学的进步,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人口日渐老龄化,急诊抢救室收治的涉及多系统的患者日益增多,这类患者大多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同时也是专科收治的困难人群,滞留在抢救室的比例越来越大,滞留时间越来越长。因此,急诊护士必须更新观念,增强预防压疮的意识。品管圈活动前,护士有时因为患者是否能住院而纠结是否进行难免压疮评估及申报,其结果就是收治患者的当班护士未评估,而后续接班的护士认为填报难免压疮已不是自己的职责也未予评估,最终患者滞留急诊科而压疮管理在等待中被遗忘。Braden评估量表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评估表[4],可帮助护士识别难免压疮高危人群。经过9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急诊科做到了不考虑患者入院的不确定性尽早评估,难免压疮的申报数显著提高(P

3.2品管圈可降低急诊抢救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据报道,美、欧等发达国家目前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在5.8%~25.1%,较15年前相比没有下降的趋势,一直是护理人员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5,6]。在我国,"压疮发生率"也是考核住院护理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护士都极为重视。我院对于难免压疮的管理为护士对可能为压疮高危的患者应用Braden量表进行评估,大于等于20分的患者定为高危患者,申报难免压疮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患者发生压疮后,科室须请专科护士定性,如因为护士采取措施不到位所致,则定性为可避免难免压疮,科室及当班护士负有责任。急诊科的特点决定了急诊科患者的压疮管理有别于住院患者,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措施以利于护士执行。在历时9个月的品管圈活动中,经过小组讨论,在权衡了各类患者对护士难免压疮评估的工作量的影响后,明确了进行难免压疮评估的患者范围;通过培训加强了护士预防压疮的意识、丰富了护士预防压疮的专业知识;通过细节管理,如强调患者及时从转运抢救车转到有防压疮气垫的病床便于翻身减压,预防性的在骨隆突处贴减压敷料等;通过专科护士会诊、鉴定,促进护士压疮相关知识的更新,明确责任,加强护士落实预防措施的责任新和积极性;通过环节质控,及时发现问题,实现质量持续改进。品管圈活动后,急诊科抢救室压疮发生率同比显著下降,且未再发生可避免的难免压疮。

4结论

品管圈活动增强了组员的思考能力,提高了护士管理压疮的能力及改进工作的主动性。品管圈使护理质量改进由"护士长要求做"变成"我为什么做,我怎么做,我要做";组员通过头脑风暴,开阔了思维,学习了系统管理的思维方法,更能理解护士长管理的目的;组员间通过团结协作,提高了工作改进效率,促进了集体凝聚力。经过品管圈活动,我院急诊抢救室对患者的压疮管理工作有了显著的改进,同时也为接受急诊患者的住院科室减了压,得到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杂志,2008,1(6):255-256.

[2]2007 Nation Patient Safely Goals Hospital Program[S].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USA.2007.

[3]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S].中国医院协会,2007.

[4]曾斌,杨琴,李勤.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16):1494-1495.

第5篇

【关键词】 品管圈;门诊理疗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212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 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活动, 其目标是实现由知识的丰富到态度行为转变。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 防大于治的观念已经逐步加深, 特别是现在新形势下的医院护理, 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1]。品管圈是以全员参与, 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 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 从尊重人性出发, 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 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 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2], 通过品管圈的活动,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 以便提高护理质量。2014年12月本院治未病科开展了以“提高门诊理疗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的QCC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1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 两组患者通过筛查排除了理解障碍、沟通障碍。其中男98例, 女102例。平均年龄(56.1±5.2)岁。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方法, 实验组患者通过QCC活动, 接受运用各种品质管理方法后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组圈 治未病科于 2014年12月 1日成立品管圈, 由 8 名护士组成, 根据每人的特长, 进行了小组分工, 护士长担任辅导员, 一名资深护师担任圈长, 经过头脑风暴投票选定圈名为健康・普及圈, 圈徽由一颗红色的心和两个蓝色的翅膀组成, 圈徽中间为变形的大写字母“T”代表疼痛中心护理团队;心形的设计充分体现治未病科全体护士的同情心、责任心, 飞翔的翅膀象征护士职业的神圣和天使博爱情怀;寓意是给心插上翅膀, 让爱展翅翱翔。旨在通过圈员的努力, 增强患者健康意识, 普及健康常识, 提高防病能力。圈会活动日期 2014年12月 1日~2015年4月30日, 组织召开例会1 次/周, 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 分析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汇报各阶段工作开展情况。

1. 2. 2 主题选定 主题选定时, 圈员通过头脑风暴, 对工作现状进行剖析, 提出问题, 根据531评分法, 确定得分最高的提高理疗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本期活动的主题。主要原因是:对医院而言,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升护理品质, 减少医疗纠纷;对患者而言, 增进沟通, 提高健康意识, 尊享优质服务;对科室而言, 提升科室形象, 增强团队凝聚力;对个人而言, 提高语言沟通技巧, 增进友谊, 提升专业知识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1. 2. 3 拟定活动计划书 通过开圈会, 小组讨论并制定了一份完整的活动计划书, 以甘特图的形式对品管圈的十大步骤拟定了计划, 并按照计划进行实施。计划书包括活动内容、日程及步骤负责人, 充分调动圈员积极性的同时也让圈员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

1. 2. 4 现状把握 经过讨论对护理人员、患者因素及科室本身等因素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内容, 设计了理疗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表, 其中涉及诸如护士是否给你讲解预防保健知识、是否教你做功能锻炼、是否给你发放宣传页、是否根据护士的讲解回家锻炼等一系类问题。小组根据调查表制定查检表、柏拉图以便进行分析。

1. 2. 5 目标设定 2014 年12月20日开圈会, 圈员汇报现状把握, 评定圈能力, 基于品管圈每一个成员就管理目标对自己能力进行1~5分评估而推算的, 本次品管圈成员能力评分24分, 以40分为100%, 计算圈员能力为60%。通过“目标值=1-现况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能力)”的运算工具, 确定目标在 2015年4月30日前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由35.2%提高到66.4%。

1. 2. 6 原因解析 根据调查表的调查、查检表的分析, 通过头脑风暴圈员们认真讨论、透彻分析绘制出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鱼骨图, 深入追查找出了知晓率低的要因, 并在鱼骨图上选出主要因素, 根据进出的原则绘制了冰山图, 在冰山脚下找到了知晓率低的治本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护理人员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宣传频次不足;护士讲解不到位;没有逐个给患者做示范;宣传资料欠缺, 发放宣传资料不及时;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 文化水平不高, 理解不到位, 接受能力差。

1. 2. 7 对策拟定 针对原因解析, 根据搜集的资料, 圈员一同参与讨论, 提出意见, 分析各个对策的可行性、效益性及经济性, 最后通过投票拟定具体对策。①针对护士讲解不到位, 沟通能力不足, 对护士进行对练式沟通培训, 树立其信心, 加强口头表达能力, 并运用宣传彩页为患者讲解。②针对护士示范动作不规范拟定的对策, 针对老年患者多、理解能力差, 研究搜集了常见病种的功能锻炼, 在候诊大厅以多媒体形式循环播放, 让大家观看学习。③针对护士健康教育掌握水平不一样拟定的对策, 制定培训计划, 分层级培训, 并且请主任授课, 每周抽查1~2名护士进行考核。把每次所培训内容, 编辑成一本《骨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手册》, 其中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病等, 发放给患者, 以更好的帮助患者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1. 2. 8 对策实施与检讨 做好对策拟定后, 在实施的过程中圈长随时掌握实施的动态过程, 辅导员给予督促, 使活动顺利进行。在该步骤中本圈依照对策拟定表, 按计划实施。制做 PDCA 为本圈对策检讨记录的重要方法, 根据每个对策制定PDCA循环, 及时评价效果, 并进行检讨。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有形成果 对照组:2014年10~11月发出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表100份, 收回94份, 问卷回收率达94%, 有效问卷94份, 问卷有效率100%。护士讲解不到位和没有做示范, 以及对健康教育知识了解不足61例, 对健康教育知识了解掌握33例, 健康知识知晓率为35.1%。实验组:2015年3月, 再次发放了100张调查表, 收回98份, 对健康教育知识了解掌握87例, 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8.4%。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自信心、责任心、 团队精神;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 分析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

2. 3 标准化 建立标准化的骨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手册、分疾病制作健康教育单及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表, 每月随访登记在册, 以上措施在科室形成制度实施。

3 讨论

3. 1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门诊理疗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影响 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正确讲解了解了健康教育知识, 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通过个性化一对一演示, 掌握了疾病的功能锻炼方法和预防保健常识, 对后期治疗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本次品管圈的活动, 增加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提高了健康教育的知晓率。

3. 2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影响 在品管圈的活动中, 通过圈员们积极参与, 相互协作, 增强了团队意识, 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沟通能力;在健康教育工作中, 学习了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 提高了护理质量, 规范了操作流程。

3. 3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在品管圈的活动中, 患者得到了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关心、 爱心和责任心, 因此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通过品管圈活动, 不断改善工作流程, 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锻炼了护理人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热情, 无形之中也加强了护理团队之间的默契和沟通, 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提高了业务水平, 更好地服务于患者[3]。

综上所述,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促使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改善了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 也大大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改善了医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让患者得到更加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孙峰.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PCI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 .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3):290-291.

[2] 李旺君, 王利香. 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 护理管理, 2007, 7(5):55-56.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品管圈护理),每组各60例。60例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17.3~82.4岁,平均(49±7)岁,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37例、高中及以上学历23例;60例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17.5~82.3岁,平均(50±7)岁;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36例、高中及以上学历24例。2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护理服务,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主管医师,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护理[2]:①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护理主题:品管圈小组包括圈长、辅导员、圈员,分别由科室护士长、护理部副主任、科室护师组成,通过圈员讨论,投票确定主题为提高患者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对治疗依从性、对护理服务满意度。②现况值调查:圈长每日负责收集数据,根据健康教育内容,设计检查表,通过座谈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宣教方式,根据检查表收集入院宣教、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方面数据,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③品管圈实施:培训全体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识,购置沟通技巧书籍,高年资护士示范,提高全科室护士的沟通水平;每周进行护士业务知识的考核,做好相关记录结果,并与绩效挂钩;组织健康教育查房,示范规范性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针对患者各个阶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

1.3观察指标:比较2组护理后护理质量,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对治疗依从性,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从专业护理水平、护患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病情动态掌握、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综合性评估护理质量,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3];根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态度、行为表现、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将疾病认知度分为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3个等级,掌握度=掌握+部分掌握[3];根据患者对医嘱的执行情况,将治疗依从性分为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个等级,依从度=依从+部分依从[4];根据护理质量调查表,对病区环境、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护理技能、护理舒适度、自我护理技巧掌握等方面,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满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总分>85分)、满意(60~85分)、不满意(总分<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5,6]。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理质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专业护理水平、护患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病情动态掌握、护理满意度等护理质量方面均明显提升(P<0.05),见表1.

3讨论

由于患者教育程度、护士沟通能力的差异性,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对治疗依从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科室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护理人员,患者的需求及不满最先反映给护士,常规护理管理中,往往采取命令、监督、处罚等方式,使护士对护理工作产生乏味,缺乏积极、主动性。因此,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等护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品管圈护理时为了解决护理问题,自动组成团体,按照活动程序,商讨质量管理问题,启发护理人员潜能,通过团体力量和智慧,使护士从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参与,制定改进措施,并将其落实到位,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专业护理水平、护患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病情动态掌握、护理满意度等护理质量方面均明显提升(P<0.05),结果表明品管圈护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水平.由于疾病种类复杂、患者背景混杂,多数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执行医嘱治疗,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背景特点,以通俗易懂语言、和蔼和亲的态度,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治疗必要性等,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另外,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严重警告擅自更改医嘱的危害性,要求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并签字。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对治疗依从性均明显提高(P<0.05),结果表明品管圈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及对治疗依从性。品管圈护理活动不但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还能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不仅可以完善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还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品管圈护理活动通过自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建立了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果表明品管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本卿,董盼,杨树新,等.临床护理开展品管圈活动的问题及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3):227-228.

[2]刘冰楠,赵丹丹.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0):125-126.

[3]赵庆华,肖明朝,刘捷,等.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4,29(6):94-96.

[4]李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4):573-574.

[5]王飞,李宁,潘旭静,等.品管圈活动对围术期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4):122-123.

第7篇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03-01

前言 品管圈(quality contral circle,QCC)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实践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并建立健康行为有重要意义[3]为了提高我科住院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对宣教内容的掌握,参与治疗和护理。结合我科现状于2013年1月6日开展了以“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的“拉手圈”QC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住院的442名患者为对照组(干预前),男209例,女233例,年龄为19~82岁,平均(49.51±6.31)岁,平均受教育年限(4.2±2.6)年,住院天数均≥4天,平均为6.23天;疾病种类均为我科常见病如阑尾炎、腹股沟疝、胆囊结石等。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485名患者为观察组(干预后),男237例,女248例,年龄为21~85岁,平均(50.14±6.20)岁,平均受教育年限(4.6±3.1)年,住院天数均≥4天,平均为6.23天;;收治疾病种类同前。排除因患者沟通障碍或医学已经诊断为精神病、智力障碍的病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原发病种类、手术治疗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对照组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按照患者住院疾病发展阶段治疗流程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用药知识、合理饮食、风险防范、出院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的宣教

2.2观察组在落实以上基本知识宣教的基础上成立品管圈,通过现况调查等品管圈十个步骤的开展,使住院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逐步提高。

2.2.1成立拉手圈品管圈小组:共十人,平均年龄27.3岁,护士长为辅导员,圈员由科室护士自愿报名,圈长由大家投票选举产生。制定了各自的职责。每周由护理部集中对每一步进行培训,每周科室选派一名品管圈成员对科室品管圈活动进展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直至该圈结束

2.2.2主题选定:根据科室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及医院的政策要求,每名圈员提出3个主题,通过记名式团体技巧法。选定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第一圈的活动主题。

2.2.3根据PDCA各占30%、40%、20%、10%的原则,拟定了活动计划书,设计现况调查表,进行了两周的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找出问题所在。

2.2.4解析:从人、物、法、其他4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根据80/20原则选定:宣教形式单一,内容繁琐、陪护更换频繁、没有掌握宣教时机、宣教后评价不及时,没有巩固宣教效果、护士长没有将护士的宣教质量和考核相结合这七个为我们需要改善的重点。

2.2.5对策拟定和实施:除继续落实以往的宣教形式和内容外还拟定了(1)制定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处分,发于患者便于患者极其家属学习和按照要求执行(2)制定了彩色饮食图谱张贴于病区走廊(3)将责任护士分组与医生绑定固定床位,利用晨晚间交接班补充宣教,针对每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宣教内容和形式。患者不知晓和不理解的内容给予解释,体现宣教的连续性。(4)要求护士不要在患者进餐、疼痛和手术刚回病房时宣教,掌握好宣教时机保证宣教效果(5)针对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影响沟通效果,故请了宣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护理心理学专业的老师,来我科对全科护士培训护患沟通技巧。(6)对策的实施每一步均有负责人,保证对策正确有效的实施。

2.2.6效果确认和标准化:通过柱状图对比每一项措施实施后,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是否有提高。经过八周的效果确认后,以上(1)(2)(3)(4)项是有效的,并制定了两项标准。标准一:制定我科常见病的宣教流程及饮食宣教手册,健康教育处方。所有新入科护士及轮转护士必须通过培训和考核。标准二:所有知识的宣教必须在患者疼痛评分≤2分的情况下才可以宣教,保证宣教效果。

二结果

1.品管圈实施前后我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比较:见表一。由此表可以肯定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是提高的。

三讨论

1.探索正确有效的宣教形式是患者的迫切需求。虽然比较医生,护士陪伴在病人身边的时间较多,但在健康教育及配合手术成功的重要性方面并未获得病人与医生一致的认同,这说明护士在病人个性化健康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充分[4]。

2. 我国《护士注册法》明确规定,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护理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分支已在医院开展多年,但大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宣教形式。满足患者对宣教的需求和保证宣教效果。

第8篇

[关键词] 品管圈;骨科;功能锻炼;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5-0137-04

功能锻炼是骨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骨科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尽可能恢复正常功能,而功能的恢复必须通过患者积极的锻炼,任何其他手段都无法取代[1]。品管圈是在自愿的原则下,由工作性质相同、相近或互补的人员组成一活动团队,通过定期的会议和活动,来提出、讨论、解决和改善工作中的重要问题[2]。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在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到医院管理领域[3]。我科从2014年3~10月开展了以“提高骨科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骨科患者较多,本病区开放床位51张,2014年3~10月平均床位利用率为99.46%,手术患者比率为81.3%,包括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病区共有护士14名。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根据自愿原则由病区7位护士组成品管圈,年龄22~38岁,平均(32.6±5.6)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位,主管护师3位,护师2位,护士1位。投票选举产生1位圈长和1位秘书,护士长担任辅导员。每1~2周组织1次活动。在圈会上确定圈名为“携手圈”,寓意天使们与医院携手、与同事携手、与患者携手,共创未来。圈徽底色为白色象征纯洁、真理、光芒、快乐,中心为一双握着的心形手表示携手,外边为一圈绿色橄榄枝象征和谐。本圈活动时间为2014年3~10月。

1.2.2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病区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7个主题,小组成员从问题的重要性、上级政策、迫切性及圈能力四方面分别用5分,3分,1分三个等级打分,总分最高者为活动主题[4],最终确定“提高骨科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为本次活动主题。

1.2.3 拟定活动计划书 拟定活动计划绘制甘特图,活动进度由圈员共同讨论决定,活动时间从2014年3月4日~2014年10月27日共34周。

1.2.4 现状把握 设计调查问卷表,在患者出院前1 d进行书面调查。调查时间为2014年3月18日~4月14日共4周,调查对象为本病区共104例住院手术患者,内容为功能锻炼依从性(分为依从、未依从但已掌握锻炼方法、未掌握锻炼方法但护士已宣教、护士未宣教等项)。统计结果显示功能锻炼依从的患者为69例,依从率为66.3%,未依从率为33.7%,分析未依从的患者,见表1。根据80/20原则,即帕累托原则,由意大利著名的帕累托・维尔雷多研究发现,认为花20%的功夫可以把事情做到80%,要做好余下的20%则需要花80%的功夫[5],根据此原则确定已宣教未掌握及已掌握未依从为本期主题改善重点,占未依从率的88.6%。

1.2.5 目标设定 主题选定时圈能力得分为29分,共7人打分,计算圈能力为29/7/5=0.829×100%=82.9%。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66.3%+(1-66.3%)×88.6%×82.9%=91.1%。

1.2.6 解析

1.2.6.1 原因分析 圈员采用鱼骨图从护士、患者、管理、医疗环境四大层面对骨科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不高原因进行分析,共计23条原因。

1.2.6.2 要因选定 根据80/20原则,23×20%=4.6,可选4~5条要因。圈员以评价法按5分、3分、1分对各原因进行打分,取分数最高之前五为要因,按得分高低选定要因分别为护士宣教缺乏标准化及个性化、患者惧怕疼痛、患者对功能锻炼认识不足、护士宣教能力欠缺、护士对患者功能锻炼缺乏动态评估。

1.2.6.3 真因验证 调查统计2014年4月22日~5月12日共3周骨科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不高的要因进行真因验证,见表2。根据80/20原则,确定护士宣教缺乏标准化及个性化、患者惧怕疼痛、患者对功能锻炼认识不足、护士宣教能力欠缺为骨科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不高的真因,占要因的80.7%。

1.2.7 对策拟定 针对真因,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拟定改善对策,以评价法对每一项对策从可行性、时效性、经济性三方面进行评分,共确定4个对策并分阶段实施。

1.2.8 对策实施与检讨

1.2.8.1 制定骨科常见疾病功能锻炼流程单、个性化健康教育单 (1)制定骨科腰突症、髋关节置换、颈椎病、膝关节置换、胸腰椎骨折、骨盆骨折等十余种常见疾病的功能锻炼标准流程,使所有护士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内容更为统一,行为更为规范,增加了患者对功能锻炼的认可度[6];(2)手术日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年龄、耐受力等因素在与手术医生沟通后,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单,在术后1 d发放给患者;(3)在功能锻炼过程中护士基本上做到一对一,每天上午到床边指导、协助、督促患者进行锻炼,鼓励患者克服各种障碍[7],下午评估患者锻炼情况,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抽查;(4)重视术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术前介入功能锻炼教育及指导,使患者在术前即掌握功能锻炼方法,有利于术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对策实施时间:2014 年5月20日~6月16日。对策效果确认: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从改善前的66.3% 提高到74.4%。

1.2.8.2 减轻患者术后伤口疼痛 (1)成立骨科无痛病房,积极对患者实施超前镇痛、联合镇痛和个体化镇痛[8],将镇痛给药方法由按需给药改为按时给药,降低患者疼痛感增加舒适感;(2)每天下午14时常规评估患者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尺(VAS)[9],即一个长度为10 cm 的水平直尺,两端分别标明0和10,0 表示无痛,10表示所能想象的最严重疼痛,请患者选择0~10中的数字描述其疼痛强度,将疼痛分值作为第五生命体征[10]记录于体温单上。对疼痛分值超过3分者汇报医生给予临时加用止痛药物并评估药物效果,将用药后疼痛分值用虚线形式记录于体温单上止痛前疼痛分值的下方;(3)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要注意幅度、强度和整体协调性,防止强硬牵拉,每次练习到肌肉适度疲劳,避免引起疼痛。对策实施时间:2014年6月17日~7月14日。对策效果确认: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从改善前的74.4% 提高到82.1%。

1.2.8.3 提高患者对功能锻炼的认识。(1)向每位患者介绍功能锻炼对骨科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可举典型案例说明;(2)通过各种形式,如口头讲解、书面资料、具体演示等方式,反复讲解功能锻炼知识、锻炼方法,使患者懂得如何将功能锻炼参与到自己的康复中;(3)请医生在晨间查房时向患者宣教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达到医护一致,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对策实施时间:2014年7月15日~8月4日。对策效果确认: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从改善前的82.1%提高到87.2%。

1.2.8.4 对护士进行多种形式培训,以提高护士理论知识和宣教能力 护士不仅要掌握如何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还应了解每个锻炼动作的理论基础才能让患者信服并依从功能锻炼。(1)每周晨间提问2~3次进行培训,对于回答情况不良者,作为重点提问对象;(2)将日班责任护士分为三大组六小组,每大组安排一位高年制护士和一位低年制护士,以一带一形式高低年资护士共同巡视病房指导患者,通过实例让高年资护士传授经验与方法给低年制护士,从而达到培训与提升的目的;(3)增加护士主动学习的机会,让每位护士都成为主讲者每周一次举行业务讲座,让护士在主讲和听讲过程中巩固、更新知识;(4)每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考试,考试成绩与绩效挂钩。对策实施时间:2014年8月5日~8月25日。对策效果确认: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从改善前的87.2% 提高到91.8%。

1.2.9 标准化

1.2.9.1 将骨科髋关节置换、腰椎间盘突出症、胸腰椎骨折等十余种常见疾病的功能锻炼流程单标准化。

1.2.9.2 将骨科手术患者功能锻炼流程标准化,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规范化持续化,使本期品管活动效果持久保持。流程图见图1。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通过4个对策实施后,调查统计2014年8月26日~9月22日4周本病区共100例住院手术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统计结果显示功能锻炼依从病例为92例,依从率为92.0%。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92-66.3)/(91.1-66.3)×100%=103.6%,达到并超出了预期目标。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92-66.3)/66.3×100%=38.8%。

2.2 无形成果

无形成果是指间接的、衍生的、无形的效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每位圈员针对品管手法、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自信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及和谐度8个项目进行自评,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11],绘制雷达图,见封三图11。结果显示,通过品管圈活动,圈员在上述8个方面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 讨论

3.1 检讨与改进

本期品管活动主题符合实际需要,但范围偏大,今后品管活动可精选某个点进行;活动计划表时间安排科学合理,但项目负责人责任不够强化;现况调查表设计合理,调查方法全面,提供了本圈改善重点;目标设定科学,圈员量力而为;运用鱼骨图、柏拉图等QCC管理工具分析原因,找出了问题症结所在,但圈员运用品管工具的水平参差不齐,有待于进一步培训;对策拟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有些对策复杂,拟定耗时较长,如制定骨科10多种疾病功能锻炼标准化流程,今后应将品管活动做细;效果确定阶段资料收集全面,流程已标准化需进一步制度化。总之,本次品管圈活动已完成目标,结束后每月统计资料进行效果维持。

3.2 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骨科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

依从性是指患者的行为与治疗和健康指导保持一致的程度[12]。骨科患者正确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尽早恢复患者独立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13]。本期品管圈活动合理运用多种品管工具,找出问题的真因,制定有效对策并一一落实。通过改进,骨科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率从66.3%提高到了92.00%,有效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功能锻炼指导方法的改进和依从性的提高,势必会影响到整个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14],通过改进,有效提升了骨科专科护理质量内涵,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

3.3 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升护士综合素质

因品管圈活动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全员参与的质量改进工具,全员均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和管理权,护士积极参与对存在的工作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这些措施,使她们有被尊重、被认可、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工作热情[15],提升了护士对科室管理的主动意识,建立人人参与护理管理的良好氛围[16-19]。在品管圈活动中,全体圈员积极主动,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了护士的辩证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提升了护士综合素质[20]。

[参考文献]

[1] 罗凯燕,喻姣花. 骨科护理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7.

[2] 邢文英. Qc小组基础教程[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4.

[3] 王复苏. 从台湾经典案例谈医院的全面品质经营管理[J].当代医学,2002,8(9):22-27.

[4] 张幸国. 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3-25.

[5] 唐琴中. 试析帕累托原则在中学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32(1):32-33,48.

[6] 张玉萍,李荷琴,张惠玉,等. 功能锻炼路径在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应用的效果评价[J]. 吉林医学,2013,34(29):6140-6141.

[7] 苏胜梅. 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在骨科病房的作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253-254.

[8] 黄滚娥. 骨科无痛病房模式的建立与探讨[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3):148-150.

[9] 陈长香. 老年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

[10] Lynch M. Pain as the fifth vital sign[J]. J Intraven Nuts,2001,24(2):85-94.

[14] 张幸国. 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75.

[15] 贺彩霞,贺永萍,张慧. 护理干预对桡骨下端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J]. 中国医刊,2013,48(7):100-101.

[16] 王雏风. 浅谈功能锻炼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及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211-212.

[17] 沈文霞,宁余音,周艳琼,等. 移动教育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2013,27(9):2756-2757.

[18] 叶秒满. 参与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体会[J]. 护理与康复,2010,9(2):160-161.

[19] 刘婷婷,张艺. 运用品管圈提高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的实践.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9-11.

第9篇

方法:针对改善主题进行计划拟定、现况调查、设定目标、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

结果: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使一次性医用耗材取用方便,迅捷,减少护理人员体能消耗、保证手术质量。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物品供给满意度及护理工作效率,能够改善护理服务品质,增强圈员的团队协作能力,集体凝聚力。

关键词:品管圈一次性医用耗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88-01

外科学和耗材学的快速发展,使手术使用的一次性医用耗材品种繁多,数量庞大,我院手术室一次性医用耗材采用的是二级库管理模式,如何将二级库内的各类一次性医用耗材快速、准确的提供给手术所需,提高术中物品供给满意度,保证手术配合质量,是护理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由相同、相近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其在企业界已成功运用数十年,近几年逐步应用到医院管理中,我科于2013年6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手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管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成立“小蚂蚁圈”,设立圈长,圈秘书,圈员及辅导员,每月活动1-2次,汇报活动进展情况及商讨解决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会议形式多样化,如座谈会、网络会议,灵活利用时间,定期向护士长汇报,接受督导。

2方法

2.1主题选定采用头脑风暴法,自由畅谈,禁止批评,圈员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根据5M选题法[1],即力所能及、有效可量、需时适中、公司赏识、圈以自豪,提出多个可实行的主题,最终根据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可行性以民主投票方式产生活动主题:改进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模式,提高物品供给满意率。

2.2计划拟定本次活动时间拟定20周,其中主题选定,拟定计划,现状调查,设定目标,解析,对策拟定占30%,共6周;实施与检讨占40%,共8周;效果确认与标准化占20%,共2周,检讨与改进占10%,共1周。

2.3现状调查,设定目标计划拟定完成后,小蚂蚁圈对手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模式的现状进行各类调查及数据采集。

2.4解析绘制特性要因图(鱼骨图)[3]。从人、事、物、法四个方面讨论导致现行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模式满意率低的影响因素。确定要因为:一次性医用耗材摆放布局不合理;物品准备班职责不够明确;供给流程繁复。

2.5拟定、实施对策对要因进行确认后,制定相应对策。

2.5.1调整物品摆放布局。原有一次性医用耗材多存放于二级库中,与各手术间距离较远,且布局分散,取物耗时长。调整布局为将非计价耗材,定位、定量直接放置手术间内;每个手术间备收纳箱一只,存放低值耗材类物品,标明房间号,按基数配备物品的种类及数量,保证常规类别手术的需要量,每日使用后清点、添加,定期检查有效期。高值耗材类物品放置于限制区中心区域,物品准备班负责管理。

2.5.2改进物品准备班职责要点为:管理区域内的各类一次性医用耗材的清点、添加、使用、整理情况;高值耗材的清点、登记及核对。

2.5.3其他储物区域内由物品准备班负责一次性医用耗材的库存信息更新,标示缺货提醒,明确了解耗材的供应状态,减少无用功;医生特需喜好卡的及时更新,保证耗材供给的准确性。

3结果

3.1效果确认。通过圈员的努力,各项对策的认真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品管圈活动后一次性医用耗材取用方便,迅捷,护理人员体能消耗减少、术中物品供给满意度提高,巡回在岗得到保障,保证了手术配合质量。

3.1.1有形成果:品管圈活动前后数据:

(1)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94.45-41.74)/(90.00-41.74)×100%=109.22%

(2)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94.45-41.74)/41.74×100%=126.28%

3.1.2无形成果:采用评估问卷5分量表,对6项内容进行评价,由各圈员填写,每项每人得分为1-5分,满分为30分,统计各圈员评分的平均值,绘制雷达图。

3.2标准化、检讨与改进。将物品准备班职责列入各班职责范畴;一次性医用耗材定位,定量、有序摆放,专人管理;供给流程规范化。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模式管理以此为标准执行、检查、监督,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4讨论

一次性医用耗材供给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工作之一,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使一次性医用耗材取用方便、迅捷,管理人员体能消耗减少,满意度提高。作为一种护理管理工具,品管圈倡导质量管理理念,创造高效保质的工作绩效,增强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了较好的团队配合精神,在自发,轻松的氛围中,充分的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提高工作满意度,且从中获得自信与成就感。在活动的开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品管活动适用范围的选择,品管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品管手法运用能力的欠缺等,因此在活动中应加强过程的管理与评价,注重护理人员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此外,活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因素,如资料的收集整理繁琐,缺乏与其他圈的交流机会,缺乏奖励措施等。在以人为本的护理品质管理活动中将继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品管圈;ICU;护理;交接班;缺陷

ICU,即是重症加强监护病房。随着现代重症医学的发展,ICU的主要收治对象也在不断地扩大,其中不乏病情随时变化的患者。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交接班就能够迅速知晓患者的病情,以备在紧急抢救过程中做出及时正确的处置。同时交接班制度是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控制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1]。按照以往的交接班形式,我们发现在交接班过程中存在缺陷。而品管圈活动(QCC)能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现场管理、文化内涵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2]。因此,我院ICU于2015年6月1日~8月31日开展了以降低"ICU护理工作交接班中存在的缺陷"为活动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护理人员 我院ICU现有37名护理人员,其中主管护师7名、护师18名、护士12名;工作年资10年8名;本科生15名、大专生22名。

1.1.2交接班病例 我院ICU开设26张床位,规定每位住院患者均进行交接班。品管圈活动前后交班病例分别为2015年6月1日~30日806例,2015年8月1日~31日780例。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组织成立品管圈小组和选定主题:品管圈小组成员共7人,确定品管圈小组名称为成长圈,圈长1名(自荐决定),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圈员6名,负责具体任务的执行,活动1次/w。确定成长圈活动主题为:降低ICU护理工作交接班中存在的缺陷。选题原因:交接班制度是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控制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1]。交接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天的医疗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及患者的满意度[3]。标准化(SBAR)的交接班模式对于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4]。

1.2.2我院ICU护理工作交接班现状调查、存在缺陷要因分析和设定目标。

1.2.2.1现状调查。品管圈活动前,即2015年6月1日~6月30日,交班病例806例,护理工作应交接内容总计21762项,实交内容16320项,漏交内容5442项。

1.2.2.2要因分析 见图1。

1.2.2.3设定目标:圈成员根据柏拉图原因分析,80/20原则,得出ICU护理工作交接班中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以交接班内容过多、缺乏规范化培训、口头交接内容多、仪器设备及物品过多为主。将此类原因列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5442-5442×73.6%×82%=2158,降幅60.3%。即在品管圈活动后,我们护理工作交班存在缺陷次数下降到2158次,降幅60.3%。

1.2.3制定对策及实施:根据要因分析,我们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整改措施,并予以实施,现将对策及措施汇报如下。

1.2.3.1交接班内容过多 P-组织学习交接班要求,提高护士的记忆力和逻辑能力。D-①我院ICU施行APN排班模式,减少了交接班次数;②每床位患者一本记事本,有事随时记录并班班交接,已执行和未执行的事项标识清楚醒目;③针对患者情况,制定相应交接班内容模板,选择重点要交接的内容,按照整体护理的要求进行交接班,摒除无关的、非重点交接内容;④下班前各组组长对交接班情况进行点评,互相交流学习;⑤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抽查交接班情况,并对其中不足之处给予点评和整改,大家讨论经验教训,扬长避短。C-全科护士乐于接受,交接班内容齐全性提高。A-实施评估效果好

1.2.3.2缺乏规范化培训 P-制定ICU交接班流程及培训计划,进行交接班演练。D-①科室组织学习ICU交接班规范化内容及流程;②针对性地对新入科护士进行系统培训,人手一份ICU交接班内容模板,刚开始可以根据模板进行套入,熟悉后脱稿进行实地演练;③交接班流程、内容模板人手一份,护士站醒目处也应按要求张贴,以便随时提醒大家;④实地演练后,征询医生意见,进行修改后再次讨论更改实施;⑤加大考核力度,每日组长进行检查,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检查。C-全科护士学习主动,交接班顺序逐渐规范。A-实施评估效果好。

1.2.3.3口头交接内容多 P-减少接班,做到有理有据。D-①每床位患者一本记事本,记录特殊事项;②特殊事项包括特殊治疗、家属嘱托、特殊检查用药、自备药品物品等;③与医生沟通,除非抢救患者时尽可能避免开具口头医嘱;⑤强调口头医嘱的弊端,要求护士严格执行医嘱制度。C-口头交接班率减少,交接班内容准确性提高。A-实施评估效果好

1.2.3.4仪器设备物品过多 P-仪器设备按要求统一放置,做到帐物相符,心中有数。D-①科室仪器设备专人管理,每台仪器设备有标号和记录本,定期检测;②患者私人物品床边抽屉内有序放好;③床尾治疗车分三层,每层按规定放置物品;④急救物品仪器设备按要求放置,使用后及时补充消毒并检测好,使之处于备用状态;⑤患者特殊物品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名,贵重物品交还家属后需要双签名。C-仪器设备物品摆放有序,交接无遗漏。A-实施评估效果好。

1.2.3.5加强质量控制:成长圈的组员严格按照制定的ICU护理工作交接班流程表来实施品管圈活动,每周由圈长负责收集,组织成员集中一次,针对表格填写内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采取PDCA循环持续改进质量,保证该活动的顺利开展。

1.2.4效果确认 品管圈小组活动带来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我们再次统计调查了2015年8月1日~31日护理工作交班情况:交班病例780例,应交项目21060项,实交项目19464项,漏交项目1596项,目标达成率为117.1%,进步率为70.7%。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使用Excel2007进行数据收集,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者之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有形成果:品管圈活动前后ICU护理工作交接班中存在缺陷情况比较见表1。

品管圈活动后ICU护士交接班存在的缺陷明显下降,而且下降率高于目标值,目标达成率1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品管圈活动开展后,ICU全体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交接班的重要性,并提高了交接班质量,有效地降低了ICU护理工作交班中存在的缺陷。

3.2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减少了因交班问题对患者造成的各种不利结果,主要表现在护士能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在患者发生意外时能够正确及时处置;能够对医生进行合理的建议;提醒下一班护士所要关注的重点;家属嘱托也得到良好的反应,提高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从而共同保障了患者安全。

3.3品管圈活动重在全员互补互助,提高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整体护理的能力,激发了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4品管圈活动要求全体护士坚持落实措施,注重创新,持续改进,在今后有利于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洪辉樊.护理交接班本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2,(2):102-103.

[2]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第11篇

关键词:品管圈; 输液滴数; 准确率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最直接的治疗手段之一,特别在抢救危重患者生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临床工作繁忙时,实际输液速度与标准输液速度有差异,过慢则影响药物疗效,过快易则引起患者肺水肿、心力衰竭或其他严重后果,甚至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1]。而控制好输液速度,对于充分发挥药效,促进患者康复意义重大。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ele,QCC)即品质管理,是指在工作性质相似或相关的人,本着自动自发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目标[2]。2015年9月我科针对输液滴速不准确的现状,采用品管圈方法对其实施质量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方法

1.1组圈 2015年9月,肾内科9名护理人员自发组圈,成立品管圈小组,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3名;本科学历4名,大专5名;平均年龄27岁。通过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1名护师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项目主管。选定“肾康圈”为本次品管圈圈名,其寓意是肾脏早日康复。并制作了圈徽,提倡肾内科和谐,以人为本的精神。

1.2 选定主题 经过全体护士就科室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了5个欲评价的项目主题,9名圈员运用优先次序矩阵中的评价法通过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对各个主题进行评估,每项按5、3、1 分进行评分[3]。最终选出分数最高者“提高输液滴速准确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1.3现状把握 通过2015年9月25日~10月31日为期1月的输液滴速情况查检得出:共603例 ,不合格75例,准确率87.60%,不准确率12.40%。根据80/20原则[3] 从表1中得出:护士目测调速,患者自行调节滴数,护士未主动巡视,不知各药物正确滴数为导致输液滴数不准确的主要原因。

1.4目标设定 设定输液滴速准确率为目标值,由主题评价表中得出,此次品管圈活动的圈能力应为68.89%,依据公式: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1-现况值X圈员能力X改善重点)[3]计算出本次活动的目标值=87.6%+[(1-87.6%)×68.89%×81.34%)]=94.55%,应达到的输液滴速准确率为94.55%。

1.5 解析及要因确定 通过绘制“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共找到引起输液滴速不准确的原因包括:①护士不知药物正确滴数,未主动巡视,目测调速;②患者知识缺乏,影响,自行调速;③输液耗材的影响,输液装置的影响;④督查不到位,未设定奖罚制度。

圈员将所有原因进行评分,再次按80/20 原则选定要因,接下来再进行1月的真因验证,找出实际影响包括:①护士未调速;②患者自行调节滴数;③护士未主动巡视;④护士不知各药物正确滴速等4个方面。

1.6对策

1.6.1改进调节输液速度新流程,主要原因是护士凭主观意识目测调速,安全意识淡薄。因此改进调节输液速度新流程,并配备专用测速工具人手一表,并培训计算1min滴数的方法。在工作中要求护士戴表上岗,输液滴数准确计算1min时间。病区交叉检查滴数:A1、A2、A3、A1,相互监督,组长抽查1次/次,质控组长或护士长不定期抽查。认真组织科室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考核,使其正确掌握新改进的流程,并且听取反馈意见,使大家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对输液滴速准确性进行追踪。

1.6.2制作输液告知卡、书面输液风险告知书,主要原因是患者对输液速度准确重要性认识不足,健康教育不到位及自行调节滴数。告知卡内容包括输液杆的高度,输液不同年龄的滴数,输液注意事项等,贴于病房显眼墙壁上,并在患者入院接诊时进行介绍告知,使患者及家属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输液滴数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宣教力度,使宣教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防止患者自行调节滴数,统一输液器材,更换成五号半头皮针,告知患者换针头的目的,强调不自行调速。对上述措施履教不改的患者,请医生加入沟通,建立书面输液风险告知书,仍不听阻劝的、沟通无效的给予签署输液风险告知书。

1.6.3制作输液速度时间/时间参照表、常用药物使用速度参照表,针对护士专业知识缺乏,不知各药物正确滴速和时间,对临床护士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考核,让她们掌握滴速与时间的计算,知道正常输液速度和应快、应慢输注的药物和随时需要调整滴速的药物,学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年龄、身高、体重、用药种类、心肺功能、输液目的来计算速度和时间。并粘贴于病房及移动护理车,方便护士随时随地可查看。

1.6.4活动管理 9名圈员共同制定“输液滴数检查本质量管理检查表”与“检查反馈跟踪表”,由圈长及护士长不定期检查输液的滴数。定期召开小组会议,总结工作经验,提出下一步可行的整改措施。科室内汇报,1次/月。

2结果

2.1有形成果 由圈长负责收集统计2016年2月3日~3月3日为期一个月发生的输液滴数总数和不准确数,4 w检查共计输液滴数总数374例,不准确滴数20例,不准确率为5.30%,准确率为94.65%,较预期目标值94.55%更高。

2.2无形成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就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等8 个方面按每项5、3、1分进行评分,并计算平均分,活动前上述项目的平均分值分别为2.6、2.7、2.7、2.8、2.4、2.1、2.3、2.3分,活动后分别提高到4.0、4.4、4.4、4.1、3.9、4.0、4.2、4.1 分。所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积极性与品管手法运用两方面提高最明显。

3讨论

3.1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输液滴速准确性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存在护士不严格遵守操作流程,不J真调整滴速或患者自行调整滴数等现象。而本次品管圈活动通过全体护理人员自动自发地发掘、分析、改善问题,通过改进流程、制作输液速度时间/时间参照表等内容、建立输液滴数检查本质量管理检查表与检查反馈跟踪表等措施,切实提高了输液滴速准确率,从改善前的87.6%提高至94.65%,达到了预期目标。说明利用系统性、逻辑性的品管圈活动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大大提高了输液滴速的准确率,使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3.2开展品管圈活动是提高了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提高用药安全”作为患者安全的关键性问题在中国医院协会《2009 年度患者安全目标》中被提出[4]。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静脉输液速度的快、慢与输液安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输液速度的管理是临床工作的重点。通过改进及培训调节输液速度新流程、常用药物使用速度参照表等内容,不仅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还让护士有章可循,根据统一的操作规范[5]准确调节输液速度,确保输液滴速与医嘱相符,从源头上消除患者不安全因素。与同小利研究结果相一致[6]。通过输液告知卡、书面输液风险告知书做好患者宣教,让其明白输液速度准确的重要性,能积极配合协助监督输液速度,主动参与安全管理,从而不断提高用药安全。

3.3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品管圈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工作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大家发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与患者沟通中,标准化及多样化宣教方式体现护理了工作的完整性和严谨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依从性和信任度,使护患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与桑海燕等研究结果相一致[7]。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6.

[2]张幸国.医院品管圈管理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4-25.

[3]张幸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14: 51-56.

[4]郑敏.老年患者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J].医学信息, 2015,28(38):215 -216.

[5]楼萍.品管圈活动缩短门诊输液患者等候时间[J].护理学杂志,2014,29(8):68-70.

第12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品管圈 改善品质 提升效率 降低成本

中图分类号: R 47- 4 文献标识码:A

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质量改善小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5~8人左右),这个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圈手法(QC新旧七大手法),来讨论、发现并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从而改善品质、提升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竞争日趋激烈,公立医院进入业务增速放缓新常态,医院在坚持公益性的同时,更要注重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走成本精细化管理道路。笔者所在院2015年实行新绩效改革方案,将成本考核纳入绩效方案,肝胆外科将降低科室管理成本作为第一要务,为提高经济效益和更好利用资源,减轻社会和患者的负担,由医生、护士、财务三方共同参与,自发组织品管圈活动以降低科室可控成本, 2015年5―12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院为一所大型三甲医院,床位3000余张。2015年是医院全面深化医疗改革的关键之年。医院因时因地制宜,在深入推进“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试点科室运营管理”项目。由运营管理办公室派出2名专科助理,担任科室的专科运营助理,负责科室的运营分析、绩效考核、流程优化等多项涉及行政管理方面的事务,通过进行效益分析,提出科室最佳的运营方案。

(二)方法

一是组建品管圈。2015 年 4月成立品管圈,确立了圈长、辅导员、圈员共13人,其中辅导员由医院总会计师和护理部主任担任,负责对整个品管圈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圈长负责对活动进度的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圈员负责对活动每个步骤的实施并轮流负责活动某一环节的工作计划安排。通过全体圈员集思广益和投票确立了圈名和圈徽。圈名为肝胆相照圈,涵义为“肝胆指的是肝胆疾病方面的患者,他们的健康离不开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护,需要护理人员用耐心去照看,用细心去呵护”。

二是主题选定。 应用主题评价表建立评价矩阵,对由圈员头脑风暴法提出的6个待选题目进行评价,根据上级政策、可行 性、迫 切 性、圈 能 力 四 方 面 的 评分,最终选定“降低成本控制比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

三是现状把握及原因分析。首先全体圈员讨论制定了与主题相关的“科室申领物资流程图”,由负责数据收集的运营管理办公室的圈员调取肝胆外科2014年的可控成本明细,包括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其他材料、氧气费、消毒费、洗涤费、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市场推广费、设备器械维修、其他费用等,算出2014年的成本控制比率(支出/收入)为13.9%。并对科室医生、护士、患者进行访谈,汇总出成本比率高可能存在的原因,并将原因 根 据 “人、机、料、法、环”的分类进行整合归纳。采用头脑风暴法查找和分析原因,将成本比率高的原因绘制成鱼骨图。见图1。

四是改善重点的确定。图中低值易耗品占比最大为56.8%;器设维修占比为13.1%;水电支出9%,办公用品5.6%,合计占比为84.6%。根据80/20法则,且与鱼骨图中的要因相符合,把科内人员成本控制意识淡薄、物资申领流程不规范、操作不当造成科内设备维修费用高及物资浪费,作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五是目标设定。医院根据2014年肝胆外科业务费占业务收入占比测算制定出的政策性指标,成本 /业务收入 =13.54% 。

六是对策拟定及实施。针对改善重点,结合目标值,通过头脑风暴法,8名圈员根据5W2H 法则,对3个改善重点共列出11项对策,每项对策根据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采用5、3、1打分标准,进行对策选定,每项对策的满分为120分,选取总分大于100分的对策进行实施,经评定后11项对策均为可行政策。经过整合归为3类改进措施。

首先,针对科室人员成本控制意识淡薄,采取了①制定成本管理制度,制作巡查表由护士长每月不定时巡查。②晨交班时宣读巡查结果,对员工不良习惯每月进行公开,并在月底对个人进行考核。③每周业务学习之余,加强成本知识培训,每月对报表上的成本数据进行解读。其次,针对物资申领流程不规范,采取了①每次领物前进行物资盘点。②查既往领物资料,制定月、周领物标准,并可根据患者在院人数进行动态调整。最后,针对医护操作不当,采取了①对操作不当进行分析,纠正错误。②制定胆道镜操作流程进行培训、考核。③使用手术设备列入晨交班内容,由使用医生每天口头汇报,科秘书进行登记、收集胆道镜使用数据,对于漏登记使用记录人员进行考核。④科室设备编号,制定设备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对设备指定责任人,定期保养、维护,给予奖励和处罚措施。

二、成果

(一)有形成果

一是改善前、中、后数据。收集肝胆外科2015年5月至9月份核算报表,算出成本控制比。改善中收集5―6月平均每月肝胆外科的成本控制比为:11.1%,改善后收集7-9月平均每月肝胆外科的成本控制比为:10.73%。目标达成率为110%,进步率为22.8%。见图2。

二是科室人均获得医院节约奖金。

三是医院院报发表三篇文章,带动全院临床科室开展节约成本的工作。

(二)无形成果

无形成果以问卷形式,从QCC 品管手法、责任心、幸福感、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积极性、自信心、团队凝聚力8个方面,对圈员进行无形成果调查,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调查结果显示,幸福感成长最多,品管手法、积极性次之,解决问题能力第四,见图3。

三、讨论与结论

(一)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利用相关管理工具找出及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我们通过收集以前的数据,发现肝胆外科的成本控制比例(业务支出/业务收入)较高,且有很大的下降空间。运用鱼骨图、柏拉图等形式分析原因,找出了科室成本比率高的要因.自从采取措施后,科室浪费现象明显好转,设备维修率下降,也解决了科室货物长期未用,造成货物囤积现象。

(二)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科室成本比例明显下降使科室医护人员也成了直接受益者。据2015年5―12月数据统计,由于科室成本控制理想,科室人员绩效都有一定幅度增长,因而提高了科室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现在做到了人人参与节约和自我管理。

经历了此次活动的运作,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体现了大家的努力成果,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力量,寻找日常工作中存在浪费的现象,并在科室会议上积极提出改进建议,改善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团结协作性,也提高了医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13篇

摘要目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方法:运用品管圈手法,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实行护理质量检查登记本,对存在的护理缺陷问题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和整改反馈。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护理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质量安全意识增强。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可减少各种护理缺陷,质量、安全、服务意识等方面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 品管圈;急诊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42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的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集团[1]。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的原则下,运用各种统计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的进行护理质量的管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共有护理人员19名,对如何创新护理管理,提高大家工作积极性,凝聚团队力量,降低护理风险,避免护理差错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共有护理人员19名,男1名,女18名。年龄21~44岁。学历 :本科1名,大专14名,中专4名。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7名,护士7名。

2方法

2.1创建品管圈护士长担任圈长,由副护士长担任副圈

作者单位:545002柳州市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医院急诊科

钟蕊忆: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

长,另选小组长3名,通过大家投票方式产生,也是护理带班小组长。

2.2调查分析现状急诊科是医院诊治急危重症病人的场所,是抢救病人生命的第一线。我院急诊科除急诊功能外还兼门诊注射室、输液室、观察室、外伤处置等功能,但存在护理人员少、护龄短、技术不过硬、应急处理能力差、病人多、病种复杂、节奏快、压力大、法律意识淡薄等现象。

2.3制定计划制定QCC小组制度与职责,把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类,制定详细的护理缺陷检查表,每天及时记录、现场反馈与整改;制定详细的奖励及考核制度,让大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措施的执行

2.4.1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设立护理带班小组长,负责本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服务态度、投诉及纠纷等工作的监督和第一时间作出处理,协助解决护理业务疑难问题,遇突发重大事件及时逐级汇报并协助处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2.4.2设置一级护理质量检查记录本对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记录、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每处不符合要求均记录1次。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汇总、分析、评价和整改反馈。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2.4.2.1日常工作细节输液治疗单上的生理盐水要用红笔画圆圈,100 ml的葡萄糖要画红杠提醒,输液查对牌的整理,废纸篓、输液塑料袋的整理等。

2.4.2.2三查七对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好病人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医嘱、处置单的查对。

2.4.2.3各班职责履行情况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每一项的护理、治疗、操作、处置、出诊、抢救、医院感染、床单元的整洁等均责任到人。

2.4.2.4“120”工作根据院前急救护士的岗位要求,每班负责对随车急救物品的检查、更换、补充、平车单元的干净与整洁、出诊记录的规范书写、急救技能的抽查演练等。

2.4.2.5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的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的使用率是否达100%,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医疗垃圾的分类、储存等。

2.4.2.6服务态度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具有其特殊的工作性质:病人多、病种复杂、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多为被动服务,有求才应,机械服务,工作不积极主动,对病人缺乏爱心和同情心。为了改变服务模式,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应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奖惩分明,让大家用心去服务好每一位病人。

2.4.2.7带教工作每年的实习同学将近100名,轮转护士和新分护士都要求规范的管理和培训制度,认真做好师带徒工作,手把手教,放眼不放手。

2.5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的管理和完善的制度可以让制度管人,制度约束人,避免人管人的尴尬局面,急诊科每一个检查签名及履行职责的护理工作均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并附有详细的考核奖励说明,不符合者均纳入护理质量考核。小组长对日常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进行控制,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汇总、分析、评价及考核奖励。

3结果

护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增强,2010年1月至今,无1例护理事故发生, 2012年仅有1例护理投诉,只是因为病人等候输液的时间过长(15 min),护理部和二级质控检查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在不断上升,2012病人满意度为99%。开展 QCC活动以后,每个班均有带班的岗位要求,每班负责对随车急救物品的检查、更换、补充、平车单元的干净、整洁、出诊记录的规范书写、急救技能的抽查演练等。

4讨论

4.1开展QCC活动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2]。急诊病人通常具有死亡率高、病情较为复杂的特点,这就对急诊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急诊护理人员熟练的抢救技能和敏捷、快速的应急反应能力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急诊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能够促进急诊抢救的规范化运行,而且能够大大降低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各项纠纷的发生率,大幅度地提高整体的治疗和护理效果[3,4]。

4.2开展QCC活动有利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QCC活动中,人人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大家互相监督,有效规避各种护理风险,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对于存在的护理缺陷,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让大家从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不断的改进活动方式,细化检查指标。

4.3开展QCC活动有利于提高团队凝聚力通过QCC活动,不同层面的满足护士爱与归属的需要,强化大家的团队责任感,培养团队的进取精神、协作精神,构建和谐的医护、护护、护患关系,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通过开展QCC活动,加强了急诊护理质量的管理,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大家参与护理质量的管理和加强护理管理制度执行力,是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5],QCC理念在急诊护理和安全管理中值得倡导。

参考文献

[1]林荣瑞主编.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157.

[2]李华,赵锦仲,陈文玉,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病人骨质疏松防治知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4,19(9):60-61.

[3]马真琴,苗凤花,马晓英.急诊护理质量控制中的缺陷和对策[J].医学信息,2010,23(11):212.

[4]闫君艳,路晶.浅谈急诊分层次护理质控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132-133.

[5]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4):1103-1104.

第14篇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透析患者查对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管理;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管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查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模式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实施查对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品管圈 血液透析 查对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0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69-01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由日本专家率先发起的,从尊重患者人性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轻松愉快的管理的模式,可以使相关人员更加自动自发的参与到整个管理活动中,在实际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获得更大满足感与成就感 [1]。本次研究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模式进行查对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44.1±1.6)岁;血液疾病病史1-18个月,平均病史(4.2±0.8)个月;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21-87岁,平均年龄(44.3±1.5)岁;血液疾病病史1-19个月,平均病史(4.1±0.7)个月。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采用常规透析患者查对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管理;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管理,主要措施包括:①人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对品管圈活动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并应用到实际护理服务工作当中;②组圈:相关护理人员可以自发组圈,然后选出圈长,制定活动的主题和具体时间,每个星期应该保证召开两次圈会,讨论并决定选定的主题;③活动主题的选择: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主要分析导致查对正确率降低的原因,将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如何进一步充分落实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查对制度”;④活动计划的制定:在3个月内完成本次活动,每星期进行两次活动,每次活动持续一个小时左右,制定具体的计划;⑤实施计划: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按照活动谈论的相关内容实施计划,并不断总结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研究调整 [2]。

1.3 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对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查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管理模式满意度评价方法。在所有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实施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对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患者查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打分形式,总分为100分,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三个级别。不满意:得分不足60分,基本满意:得分不足80分但超过60分,非常满意:得分超过80分 [3]。

1.5 数据处理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

2 结果

2.1 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共计实施(24.18±3.11)d,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共计实施(17.46±2.54)d,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

2.2 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有30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有19例出现不良反应,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

2.3 对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查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查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广大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能够使工作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会自觉的讨论问题出现的原因,对查对工作的重要性能够进一步明确,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主动的消除不认真查对等现象。发现相关问题能够按照标准的具体要求严格执行,在科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护理工作氛围,可以使其参与感和成就感明显提高 [4]。

参考文献

[1] 周永玲,李淑秀,于坤.营养教育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1,12(01):166-167

[2] 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8(05):134-135

第15篇

【关键词】 品管圈; PICU; 氧气管; 脱管率

doi:10.14033/ki.cfmr.2016.30.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94-03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活动形式,近年来,很多医院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

吸氧即吸入氧气,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氧疗中的一部分,缓解缺氧的一种方法。吸氧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工作量大而且繁忙,氧气管脱管是经常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无家属陪护的PICU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保持无效吸氧的状态。无效吸氧状态的持续包括住院时间的延长,心肺疾病的加重,突发的呼吸停止,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改变这种状态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在各科室推行品管圈活动,笔者所在科将品管圈应用于降低患儿氧气管脱管率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PICU住院的吸氧的患儿280例为研究对象,按对策实施前后分成两组,各14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品管圈运行程序

1.2.1.1 成立QCC小组及圈名 品管圈成员采取自动自发组圈,最终确定成员共7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4人。本科学历占86%。此外,选出辅导员1人,圈长1人,圈员5人,并确定成员职责。圈长设立微信群,通知圈员提前预想好圈名,在开会当天现场投票,决定圈名为“放心圈”,圈徽设计为OK手势,代表患儿及家属满意,代表医护患的和谐,围成心形象征以患儿健康为宗旨,同时影含“放心圈”圈名。

1.2.1.2 主题选定 召开圈会,全体圈员使用脑力激荡法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选出5个主题,分别依据重要性、院方政策、迫切性、可行性、达成性、圈能力,采用5、3、1分打分标准,最终选出本次QCC活动主题为“降低PICU患儿氧气管的脱落率”。选题理由:保证患儿有效吸氧,保障其生命安全,减少护士工作量,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质,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整体品牌形象。

1.2.1.3 拟定活动计划 按照PDCA循环步骤各占30%、40%、20%、10%的比例预计各步骤所需的时间,决定活动日程及工作分配,拟定活动计划书,并制成甘特图,每周周四晚召开1次圈会议。

1.2.1.4 现状把握 氧气管脱管率=调查期间氧气管脱管例数/调查期间总的吸氧例数×100%。为了充分掌握PICU患儿吸氧的护理工作内容,“放心圈”小组成员首先绘制了“PICU患儿吸氧护理流程图”;圈长设计出“PICU患儿氧气管脱落原因查检表”,指定圈员不同班次随机进行现况调查,观察吸氧患儿总例数140例,查检脱管总例数58例,脱管率为41.4%,见表1。根据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约瑟夫朱兰博士的二八原则(80%问题是由20%原因造成的)[3],查检数据表明,氧气管完全脱落及单塞脱落至鼻唇沟占86.20%,将此两大情况列为本次主题改善重点。

1.2.1.5 目标设定 根据品管方法目标值设定公式[1],对PICU患儿氧气管脱管率进行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现况值通过现况调查得出为41.4%;改善重点从查检数据中得出为86.20%;圈能力通过全体圈员进行自我评估,采用“5、3、1”评分方法得出为80%。因此,此次的目标值=41.4%-(41.4%×86.20%×80%)=12.85%,即拟定笔者所在科PICU患儿氧气管脱管率由41.4%降到12.85%,降幅为69%。

1.2.1.6 解析 明确目标后圈员们共同参与,头脑风暴,从人、环境、设备、方法四方面进行要因分析,绘制出鱼骨图,见图1。全体圈员根据投票方式圈选出要因,并进行真因验证,绘制改善前柏拉图(图2),得出PICU患儿氧气管脱管的要因为:胶布缠绕方式不当、分泌物过多、胶布选择不当3个因素,为此次品管圈改善的重点。

1.2.1.7 对策拟定 根据六何分析法5W1H原则,即什么(What)、在哪里(Where)、为什么(Why)、什么时候(When)、谁(Who)、怎么做(How),细拟定对策[4]。全体圈员就每一评价项目,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项目进行对策选定,评价方式:优5分、可3分、差1分,圈员共7人,以80/20定律,84分以上为实行对策,共拟定3个对策:改进胶布缠绕、固定的方法;落实患儿分泌物清除情况;正确选择胶布。

图1 PICU患儿氧气管脱管原因鱼骨图

图2 改善前的柏拉图

1.2.2 对策实施

1.2.2.1 因胶布缠绕不当的问题点制定对策实施 (1)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制定了适合患儿的合理有效的双层缠绕方式的固定方法。(2)制定PICU患儿氧气管固定的培训计划,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3)实行导管塑形,无张力张贴,“U”型弧度固定。(4)妥善固定导管,将吸氧导管近端固定于衣被或床栏上,减少导管负重。

1.2.2.2 因分泌物过多问题点制定对策实施 (1)固定氧气管前首先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清洁患儿口鼻腔周围的皮肤。(2)每次操作过程轻柔细致,喂奶喂饭备好纸巾,避免奶液、米汤或者水湿润脸面致胶布失去粘性,更换胶布动作宜轻柔,禁止用力撕扯胶布损坏面部皮肤。(3)加强责任心,加强巡视患儿,发现口鼻腔分泌物及时清理,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如雾化、翻身拍背等,必要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感染的药物。(4)不能配合或烦躁的患儿可采取适当的约束,例如戴好小手套、包被包裹等,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定时松解。

1.2.2.3 因胶布选择不当问题点制定对策实施 (1)QCC成员全体通过亲身体验和反复实践,最终选出性能更好、对皮肤刺激性小、顺应性更佳、透气性良好的胶布,进行适当的裁剪后给予固定。(2)通过厂家及设备科,联系采购3M易撕敷料胶布,其透气好、粘性力好,同时不易过敏。(3)护士长通知全体护士统一使用该胶布,并认真有效执行。

1.2.3 标准化 在实施总结的基础上将PICU患儿鼻导管吸氧操作流程标准化,并对新进护士及实习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技能的考核,同时对品管圈活动后的PICU患儿的吸氧管理做好持续跟踪调查,以防范问题再度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QCC活动的有形成果及无形成果。有形成果是指与患儿直接的相关成果[5],体现在改善前、改善后的数据的比较。无形成果:QCC活动前后用5级评分法对每位圈员QC手法应用、团队精神、促进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感、荣誉感7项内容进行调查,分别计算出每项的总分及平均分,绘制出雷达图。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PEMS 3.1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通过QCC活动后,笔者所在科PICU患儿氧气管脱管率从41.4%降到1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无形成果

绘制出的雷达图见图3,雷达图结果显示,每项指标都有提高,尤其是活动信心、团队精神以及责任感提高最为明显。

3 讨论

QCC活动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理念,要求护理工作更有序化、标准化,用科学的方法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难题,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6]。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缺氧,都会改变机体的功能和代谢状态,持续的无效吸氧容易发生心力衰竭,严重缺氧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弱,或者出现潮式呼吸,甚至呼吸停止。笔者所在科通过开展QCC,科学地分析出氧气管意外脱管的要因,制定并认真实施对策,通过成果确认、评价、标准化,最终结果显示PICU患儿氧气管脱管率从41.4%降到13.6%,有效改善了患儿无效吸氧的状态,保证PICU患儿的有效吸氧,保障其生命安全,促进患儿早日康复。虽然取得良好的成效,但仍需不断努力,持续改进。

通过开展QCC活动,在工作之余,大家不仅学会了头脑风暴法、柏拉图、鱼骨图、雷达图、统计数据等基本的管理工具,也通过成果汇报提升了PPT制作能力;而且能够享有更高参与权、自以及管理权,在轻松愉悦的管理模式下提出问题,从诸多因素中找出要因,制定长久有效的实施对策,达到降低PICU患儿氧气管的意外脱管率,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质,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使临床的护理工作及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7]。

品管圈活动使护理管理实现了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8],提高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创新性、团结性,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及自信心,使全体圈员真正能主动去发现问题,发挥集体的优势去解决问题,做到人人参与管理,有效减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社会效应,提升医院的整体品牌形象。

综上所述,PICU的患儿吸氧是非常普及的一项操作技术,也是重要的治疗缺氧的方法之一;笔者所在科室通过品管圈活动小组的临床调查进行要因分析,最终制定了规范的操作流程,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实施并追踪,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3.

[2]杨红.品管圈改善0-3岁婴幼儿鼻导管吸氧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5,24(9):159.

[3]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及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7-76.

[4]勒利敏,李星丹,王芳新,等.品管圈在降低颌面部负压引流管脱管率中的作用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9):1716.

[5]邓慧芳,吕小英,李春华.品管圈在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脱管率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14):90.

[6]谢肖霞,黄利娥,范清秀.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12,9(5):19.

[7]王丽,张先红,付利珍,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毫糁梦腹芤馔馔压苤械男Ч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