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没有梦想对于每个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如同无头苍蝇似的到处碰壁。很多人现代社会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发展很快,很难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佛家有云:“缘自性空”、“空无自性”。的确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更新换展非常快。如果如我们柔弱的个体,不加紧自己的脚步,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将很难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而有一份长期稳定的规划是有必要的。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柔弱个体对抗变幻莫测的世界的一种不变的工具。中国人讲究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就需要有一份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了。其次,稳定性的追求是符合人性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科学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应该是没有宗教的。但现代社会宗教的不断发展,信众的不断增加导致了马克思思想的直接破产。为什么在科学不断发展人类认识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还是有如此之多的人信仰宗教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宗教提供了人一个稳定性的追求和信仰……
那么对于在校大学生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众所周知,职业生涯包括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对于在校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晓自己的优点、缺点等等。另外在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完备的认识的时候要明确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目标,通过目标的明确要找准自己日后的社会地位定位,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能力,并对当代社会对自己的职业的要求和职业本身的发展前景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针对我个人而言,在人际关系当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xx有一著名的“话语权力”理论,提出的就是一个话语平台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必须懂得找准自己的角色。通过独善其身来达到一个更高的话语平台。
个人基本情况:酷爱思考,以“我思故我在”为意识自己存在的信条。注重厚积薄发,对一切我所不了解的事情都具有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适合于一份研究的工作。但本人实践能力也不错,曾在大一和几个朋友一直努力创建一个协会。由于协会所处理事务范围太大,涉及大学生素质这一大的方面,在团委那未活得批准。
协会前期开展了很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联系商家,组织会员进行社会活动等等,活得了一些成功。同时从读书到大一担任着班委或者其他学生自治组织等社会活动。于高中获得过演讲比赛二等奖,优秀播音员等荣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能是由于自己生活在农村有很大的关系),曾和老爸一块去东部发达省份打过工,对农民工的社会状况有切身的了解和体会,
职业兴趣:通过从接近20年来的生活体验来看,我的主要兴趣还是集中在思考这一方面。具有着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我的职业兴趣是一个研究性的学者,如果要有一个职业定位的话,我希望是大学教授。另外一方面,根据自己的专业或者未来的生活经历的变化,有预备不同的职业定向。
职业能力及其适应性:我具有很强的学术思辨能力,从来不迷从于权威。已经阅览过哲学原著或者其他相关著作80部左右,从高中开始正式接触哲学。从小就喜欢思考问题,并善于发现问题。有一著名的学者说过“真正的能力不在解决收集整理]问题而在发现问题”。对于在岗位上的人际关系和升迁等问题,已经变的不重要了。我是一个真诚的人,我想以真诚待人必将活得别人同等的真诚。我并不看重别人的回赠够不够多,只在乎我帮助别人的够不够多。“注重回报的帮助从一开始就不是帮助”。另外,我的价值取向是“知乐行善”,因此也就不会存在多少人际关系上的困惑,如果人际关系上有困惑那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我从小就没有在人际关系上有过多的纠缠。
职业价值观:正如我前面所说,我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我的职业价值也会偏向救济社会这边。以我的笔触去影响别人的灵魂,如果能够影响世人的灵魂,如果苦行僧可以作为一种职业的话,我很乐意去做一个苦行僧。学过哲学的人到最后都不会过多的去在乎自己的价值实现了没有,因为哲学的最高境界已经把价值这一概念从哲学家的头脑中给划走了。如果非要给一个价值的话,那就是我的思考有新的发现,如果能影响所在领域的进程,或者给人类的发展产生影响那就是我的价值。多少人穷其一生也只有微弱的发现,何况我等凡夫俗子呢。
胜任能力:这里就不在做过多的分析了。社会上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给世人宣扬了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谎言,这会导致很多如我一样之凡夫俗子一个做梦的机会,但最终的结果是社会充斥着实际能力并不怎么样的,但却始终执着自己一个不能胜任的职业上。自我分析小结:
哲学最大的悲哀是创设了“自我”,而人类最大的悲哀是强化了“自我”。
“生有涯,而学无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是一个在海滩上拾石子的人,偶尔拾到了一两块石头,但真理的海洋尚未被我们发现。”
我要加强不断学习,而另外一个主要限制点就是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加强自己的身体锻炼,我身体很弱,从小就体弱多病。于大一还上了在成都住了一个多月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有必要加强身体锻炼,加强营养。
家庭条件分析:我生活在国家级贫困县,而我们那村落处在高山上,虽然这座上就是著名的大别山。当地人生活水平很低,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很喜欢买书,可是总是得想着家里的经历条件,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于一个要支付庞大的大学学费的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是在是没有更多的经历去供养这个孩子其他的素质方面的培养了。由于我们家只有我还能称上是高级知识分子,同时父母对孩子的痛爱,父母总是砸锅卖铁为孩子的梦想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哪怕是只剩下最后的力气——多么感人的父爱母爱啊——向父母致敬!
在我国现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财经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虽说会计是热门职业,在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也明显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严峻。因此,做一份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把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安排规划好,可以为我们以后的人生做下铺垫,并且通过它来实现人生价值,走向成功的大门。
一、 个人基本信息
1、 个人基本分析
姓名:杨昊
性别:男
学号:2012010894
专业:会计学
座右铭: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请不要怨天尤人。
个人优势:运算能力和数字运用能力较好,能很快接收新事物。
个人劣势:性格有点内向,人际交往有点薄弱。
2、 职业兴趣分析
会计工作轻松,工作环境好,待遇高,是我理想中的工作,并且我的个人优势证明了我有选择这个职业的潜力。
3、 如何克服自己的劣势
①多与其他人交流接触
②多读些名人名著,提高文化素养
③多磨练自己,让自己更快的融入这个职业
二、 环境分析
1、 家庭环境分析
家庭环境和我的专业选择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家庭是促进了我对专业的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一个90后,我十分向往父母那种创业的历程,我希望将来创办一个公司,而公司的关键就在于它的财务。因此,我渴望能通过会计职业的学习,为以后实现自己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学校环境分析
学校是让我学习技能和知识的重要地点,学校环境对我的职业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的图书馆更是收藏者大量的书籍,可以更加有效地帮我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专业知识。
3、 社会环境分析
现在社会上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趋热。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尚缺9万名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国际会计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意味着我们正面临着拓宽国际视野和应对能力,向国际化、专业化迈进的崭新挑战。
三、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1、 学习生活规划
大一期间:脚踏实地的学好基础课程,从高中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尤其是英语,听从老师安排,每天听说写,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并且多和师哥师姐们交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专业和就业的前景,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为以后面试做好基础。尽量在大一将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证书拿到手。
大二期间:基础课程仍然不可以放松,但要做好从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转变的准备。适当选读一些其他专业课程,让自己的知识多元化。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另外,由于专业课程等级考试需要工作经验,所以不能浪费空闲时间,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坚强的毅力,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
大三期间:更加深入的学习专业课程,并且要多向大四的师兄师姐打听求职信息、面试技巧和职场需求情况,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请教写求职信、个人简历的经验,积极尝试,以提高求职技能。并在假期开始为自己心目中的职业进行实践。
大四期间:对前三年进行一个总结,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积极参加各种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预习或模拟面试,参加面试。
2、 社会探索期间规划
在这个阶段,工作变动可能比较频繁,我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把握时机,适当地变换自己的工作环境,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尽快的适应新的工作。由于现在市场上严重缺少高级财务人员,所以我应该在工作之余,争取取得CPA或ACCA等高级财务资格证书。
3、 创新期间规划
这段时间由于我已经积累了几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并且培养出自己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成熟稳重的工作作风,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争做CEO,达到事业的顶峰。
四、结束语
【关键词】职业技术;生涯规划;职业辅导
职业技术生涯规划与现在的学习、工作和将来的就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爱祖国、爱行业、爱岗位的敬业精神,树立创业的自信心;就是要将社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有机地、全方位地、紧密地融合,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在岗的感觉,有就业的危机感,有社会创业的意识,知道如何定向培养自己的能力。学做事,先学会做人;学技术,先学会负责;学营销,先学会诚信;学管理,先学会自责。
职业技术生涯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归纳如下:
(1)职业技术生涯规划有近期的目标和远景的目标。近期的目标就是完成好学习任务,远景的目标就是过好我们美丽辉煌的职业技术生涯。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回报家庭,回报学校,回报社会;不但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还能够资助家庭。毕业出去的学生很优秀,很适合社会岗位的需要,那么学校的社会声望就会很高。老师和学校期望,今天学生以学校为自豪,明天学校以学生为荣耀。
(2)我们的职业技术生涯规划的心态应该保持一个中值的定理,既不要期望过高,也不要期望过低。保持一个适中的心态,才能获取最佳的效果。我们的一个脚踏实地的目标可以是这样的,我们刚毕业的时候是技术员,过了一两年可以成长为助理工程师,再过三五年可以成长为工程师,再过十年、八年可以成长为高级工程师。这个目标不是不可以实现,而是通过艰苦的努力,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的。
(3)做事先学会做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的目的是成为人才,积极准备争做有益于人民的人。先做人,后做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荣辱观。不知廉耻,不能成人。“八荣八耻”是先进的导向,集中表达爱国主义,体现社会主义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的体现,解决社会道德观念的问题,价值取向多元化,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礼貌,遵守纪律,改革开放,奋勇当先,立志勤学,努力成材。
(4)我们还要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自学的能力。例如IT行业是一个设备、知识更新很快的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朝阳产业。从事这样一个行业,应该怎么办?我们就要不断地去自学,不断掌握新的知识、设备和技术。到了社会工作岗位上才会发觉有很多东西根本就没有学过,甚至没有接触过,但老板却把这个任务交给自己了。那么就是看看同事们怎么做的,自己再琢磨琢磨,研究研究,就开始做了。实际工作中很多情况就是这么干的。工作,思考,再工作,再思考,直至成熟。在社会上有很多设备、知识和技能在校都没有接触过,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迅速学习的能力。在校时就要有目的地培养自学能力,通过平时做作业、记笔记、阅读、写工作日记、向别人请教、留心观察他人如何处理问题等方法来获取。
(5)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经理在面试时经常会问,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含义就是农村的比较能吃苦,企业比较喜欢要。当然许多城市的学生也很能吃苦。能吃苦耐劳是企业非常注重的一种能力。关键在于肯干,如果不肯干,就不会干。肯干、多干才能会干,会干才可能干,能干才能与众不同。
(6)工作要有责任心。有责任感,才能把工作做得出色。到了社会,领导看到你有责任心,就会加多一点责任给你,慢慢地你就成长起来了。如果不把握机会,煮熟的鸭子也会飞。举一个例子。我们学院在评估的时候,就有一大群老师通宵达旦地工作。我们不仅要有责任心完成工作,而且责任心还体现为向领导及时汇报工作情况。有些同学视这种汇报为打小报告,其实不然,及时汇报可让领导及时地了解工作进展,并可及时获得领导在工作上的支持和指示,从而使工作更顺利、圆满地完成。
(7)在一个集体中,团队精神是不可缺少。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利。如果不得利我就不干,这样整个团队的利益就会受损失。比如说,班集体搞活动,有的说去人民公园,有的说去狮山公园,有的说去青秀山公园,如果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要不然就不参加活动,这个集体活动就无法进行。所以要有迁就,迎合他人意见的牺牲精神,要有互相配合,与人合作的精神。
(8)所用非所学,每一届都有这样的学生。像这样的同学,就要很认真地、审时度势地分析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用自己的长项来应对社会。在做职业技术生涯规划的时候,要侧重自我探索,用自己的长项来培养应对社会的能力。例如喜欢搞管理和营销的同学,可以注重培养自己的礼节与礼仪、口才与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并非不搞专业就没有出息,鲁迅最初是学医的,刘翔在大学里也并非体育专业。
(9)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人无信而不立。要想获得别人的信任是件十分困难的事,而获取信任则是成功的基石。在工作中、学习中、办事中获取信任,在沟通中获取信任。珍惜友谊,将友谊发展为信任。在工作中要有措施,有汇报;在关键时刻一定要有关键的措施,要有信心,要表现出自己的刚毅,经受得起诚信的考验和磨练。信任一旦失去了就很难找回来,诚信只有失去了才知道它珍贵。信任一旦失去了,还往往会转化成一种报复。
(10)还要有爱心,有为同学服务、有奉献的精神。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候,我们要尽力地帮助别人,当我们需要帮助时,别人也会帮助我们。有爱心非常重要,爱家人、爱祖国、爱他人、爱社会、爱工作、爱劳动、爱岗位、爱事业,这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只爱自己的人,能很好地溶入社会、溶入企业、溶入集体。
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情。现在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理念,将来培养工作能力和工作理念。在校学本事,做准备,这些能力不能到时才培养,现在就应该着手进行,否则机会来的时候,我们就捕捉不住。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自强不息,才能够找到出路。职业技术生涯规划的一个要点,就是要让同学们现在把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在将来能更好地抓住历史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李明星编著.哈佛精英训练课.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2.
[2]刘登阁编著.一生应掌握的65种生存本领.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7.1.
[3]王东华编著.超薄学习:关于学习的93条建议.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1.
[4]俞涛主编.大学生行为指导与训练,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6.
[5]理清著.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0.
[6]陈允明等,译.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第3版),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2.
[7]杨立军编著.从十大名校看美国式精英教育,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1.
[8]李晓鹏著.学习改变命运(第2版),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7.
前言
(1)自我解析
(2)环境分析
(3)目标确立
(4)短期目标规划——大学三年目标
(5)中长期目标
(6)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看法
前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竞争成为一种进步的工具,竞争是一种淘汰平庸者的战斗。真正的赢家是属于那些凡事都做得完美的人。每时每刻我们都要意识到危机,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来强化自己的生存本领,强化自己的竞争意识。一本书中这样写到: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
未来,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一天天消磨时光的日子里,不如抓紧时间多学一些知识来充实自己。人的大学时光一生中也许就一次,不把握好,将来自己一定回追悔莫及。于是,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把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哪里来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一)自我解析
1、自我兴趣爱好盘点
1爱好:看书、轮滑、听音乐、看电影、登山、旅游
2喜欢的书籍:《海底两万里》、《年华是无效信》
3喜欢的歌曲:《YouRaiseMeUp》、《蜗牛》
4心中的偶像:鲁迅、周杰伦、落落、SHEL
5信奉教条:做最好的自己
2、自我优势优点盘点
1具有冒险精神,积极主动。勤奋向上,只要我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烦都要去做,但却厌烦去做我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
2务实、实事求是,有目标有想法,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
3与人交往时随和,谦逊、不拘小节,对朋友忠实友好,有奉献精神,充满一腔热血喜欢关心他人并提供实际的帮助。
4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学习生活比较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依据明晰的评估和收集的信息来做决定,充分发挥自己客观的判断和敏锐的洞察力。
3、自我劣势缺点盘点
信心不足,不敢去尝试一些新事物;对失败和没有把握的事感到紧张和压力;兴趣容易转移;脾气有时温和,有时暴躁,容易激动,在公众场合不敢展现自己,有些害羞;做事情有时拖拖拉拉。
4、个人分析:
1我的职业价值观:小康型。追求虚荣,优越感也很强,渴望能有社会地位和名誉,希望常常收到人们的尊敬。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由于过分强烈的自我意识,有时反而觉得很自卑。
2相应职业类型:会计、记账员、成本估算员、税务员等
3我的职业兴趣:企业性工作。包括策划、管理、行政及商务专业工作等,需要具备领导才能、有决断力、并能在压力下独立工作。
4我的气质:多血
质。活泼好动,反应灵敏,乐于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和情绪多变,缺乏持久力,具有外倾型。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注册会计师
年级:大一
姓名:付苗
性别:女
2013年12月 11日
一、自我分析:
(1)个人特质:性格较内向 ,对朋友友好忠实,具有冒险精神,但信心不足,不敢去尝试新事物。脾气有时温和,有时暴躁,容易激动。在公共场合不敢展现自己,有些害羞,做事情喜欢拖拉,活泼好动,情绪多变。
(2) 职业价值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 相关职业类型:记账员,会计,出纳等。
(4)业余爱好: 听歌,唱歌,散步,各种体育运动,学韩语,旅游。
二、大学三年的规划
(1) 大学一年级:了解大学生活,了解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景,了解大学期间应掌握的技能以及以后就业所需要的证书。
(2)大学二年级: 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熟悉掌握专业知识,利用寒暑假找工作单位实习,提高自己的工作,交际,适应环境的能力。
(3)大学三年级:考会计初级证,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
三、现阶段的自我要求
主要的就是从现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不付出努力 的梦想是空谈,首先积极努力学习,上课认真听讲,特别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平时多读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实现自己规划的第一步。注意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要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课余时间多去图书馆,看自己有兴趣的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职业计划
(1)学位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使我们求职的敲门砖,是一个公司招聘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在大学期间拿到相关证书。
(2)能力培养 :公司招聘人才看的不仅是文凭和证书,更多的注重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所以,我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3)总结经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经验的缺乏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要想在众多 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就要在多方面占优势才行。所以。我们还要在大学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兼职来实现。大学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很多,我们可以合理分配这些时间,去参加社团活动,做兼职,志愿者等,让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在其过程中,要懂得总结经验。
同一时间段,记者从市内几家财会类培训机构了解到:现在,参加会计“上岗证”培训的人员,已经成为培训机构的一大主要份额;学员群体更是多种多样,有学过会计的大中专学生,有打算转行的非会计专业学子,还有同样为非会计出身的职场人士。
面对大家学习的热情,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别看会计知识学着不难,但了解并不一定能够做好;求学者在学习、考证的同时,一定要给自己做合理规划。
了解企业需求
避免盲目考证
重视实践
有多年从业以及教学经验的李老师表示:一般意义上讲,会计岗位多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但对于广大会计专业大学生来说,并非没有经验就找不到工作。建议科班学生毕业前,对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等方面的知识要有比较扎实的掌握,随时把握就业机遇。
专业教师任老师还透露:会计实务和各种法律法规是不可分割的。从业者除懂得会计行业操作方法、原则外,还要对税法、税收知识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要熟悉企业生产管理、人事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除此之外,二位老师还不约而同地指出:会计行业喜好综合型人才,从业者不但要专业功底过硬,还要拥有宽容、开朗、仔细、谨慎等性格。
专业老师告诉记者,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单纯为了上岗就业,有的则为了先拿着证书、了解知识、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一来,一些对这个行业不了解的学生便不由自主地陷入“盲目考证潮”,个别人甚至刚刚获得上岗资格便开始着手挑战注册会计师考试,由于知识衔接断层,难免出现屡战屡败的惨况。这是缺乏规划的直接后果。
据他们建议:不是科班出身的人,开始时不妨沿袭“从业资格证——会计实战——初级会计——中级会计”这样的学习、考证过程,掌握会计最基本的理论、方法,站稳行业脚跟。而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清职业方向:想从事会计系列工作的,可通过单位考核的方式拿到“高级会计”职称、进而职业生涯得到更好的发展;想从事审计方向工作,可以备战注册会计师考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理论与实践脱节,是眼下很多想涉足会计行业的求学者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业内老师透露:这样的学生带着考证的目的,单纯背书,不但学得累,还不懂得操作。即便培训毕业了,也很难被企业看中。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职业生涯规划课;有效性
一、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以职业理想教育为主线,以创业品质培养为保证,目的在于传授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找准自己的目标,赢得未来发展的机遇。正是因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所以一直被认为是中职学校重要的德育内容之一,是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载体。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已经成为了拓展人类思维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创造性工具。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很多都是涉及最新的企业发展动态、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并且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都离不开包括计算机、多媒体、闭路电视、网络等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而且,不少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知识只有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才会更加鲜活,更加有说服力,不仅教学效率高,而且还可以更加深入地发掘职业生涯规划课本身的价值。课堂有效性的高低,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的大小。显然,有效的课堂不是单纯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加一张嘴巴的枯燥教学,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这样一门需要紧密结合时展、与时俱进的课程,更需要融入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一)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促进人际交流互动。
课堂有效性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否顺畅。所以说提高课堂有效性,首先就是要构建一个顺畅的人际沟通平台,职业生涯规划课也不例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QQ群、校园BBS、班级主页、手机短信平台、E-mail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作为课堂沟通平台,形成基于网络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学习社区。尤其在共享一些求职信息、比较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案例的时候,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会起到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便捷效果。同时,对于不少中职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总感觉自己比普高学生差,自信心不够强,性格偏于内向,不善言谈。因此,课堂上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意主动与教师沟通,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有了网络平台之后就不同了,学生可以不用见面,依靠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学生也可以采取匿名方式,把心里的一些想法告诉教师,一方面学生可以倾诉内心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安排更为有效的教学思路。这对于教学有效性的形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开发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具备非常强烈的表达效果,融合听觉、视觉的综合效果可以把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地传递出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比如以前教师提问都是让学生站起来,回答完后教师说对还是错,然后学生坐下,这样非常费时而且学生有时紧张还答不出来。在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之后,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拓展教学思路。比如可以尝试使用Authorware软件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看题后即可选择答案。如果答案正确,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您答对了,恭喜!”若答错了,窗口就会显示“您答错了,继续努力。”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学生求职相关的励志电影,通过电影感染学生可以克服面前的种种困难,不断前行。也可以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Blog比赛,让学生各显神通,把自己的才华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尽情地展示。
(三)利用人机对话技术,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机对话技术是在系统运行当中,使用者与计算机系统之间通过终端屏幕或其他装置进行一系列交替的询问与回答。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如果可以对人机对话技术有效的开发应用,必将对学生职业心理的测评、心理测试、人格测验、兴趣评价等方面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开发一套求职模拟软件,主要内容是职业咨询。教师可以预先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看看大部分学生兴趣都是什么,对求职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统计之后,由教师把问题做成软件,学生即可面对这些问题选择答案,软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作答给出相应的评价。包括学生求职的倾向是否合理、所抱有的心态是否正确、对自己的判断是否科学、其求职预期是否现实等,这对于指导学生正确的求职心态、预期,求职的方法都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结语
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办学实力都在相应地发展,必将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越来越多的一线技术性、应用型人才。而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目前的办学现状,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有效性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有效性,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这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社会科技进步的共同要求。一系列的现代信息技术相互配合,可以让中职职业生源规划课堂的内容形声并茂、音画同步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平衡发展。这就对中职职业生源规划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是如何有效地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融入的能力。只有这样,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才能真正获得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自身素质、学生个人能力最大限度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敬玲.浅谈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J]. 职业时空,2011,(2).
[2]郝孝海 .谈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1) .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策略
一、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传统的教育观念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让学生就要专心于学习,学有所成再论职业,这样一来学生对自身的评价也就出现了偏差,对社会上的各行业基本上一无所知,“职业”对他们来说,还是个非常遥远的词汇;并且,目前很多就业指导课开的很少,不定期为学生举办就业讲座,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很“虚”、“不实用”、“信息量小”、上课的教师大多没有接受专业的训练,或缺乏理论基础,就事论事,缺乏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或是上课的老师本身就对就业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空谈理论,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未做任何规划,作为学生自身来讲只有迷茫、困惑、彷徨。同时学生对自我认知程度及个性气质了解不深刻,导致他们无法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学生认识模糊,普遍认为学习竞争压力大,需要放松自己的心理;虽能紧跟时代潮流,渴望与不同层面的人交流但又缺乏与现实生活接触的十足准备,人际交往、工作预见既渴望被认可又害怕被拒绝和否认。
(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普及。目前,虽然中职学校的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但真正的普及面还不够广。首先,学校对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其次,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及工作还远远滞后,调查发现44.5%的同学回答无专门的课程,但偶尔有讲座;通过讲座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占有34.26%,从课堂上获得是仅为9.26%,还有15.74%的同学是凭自己的经验知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有46.5%的同学认为自己学校的就业网站中几乎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还要37.14%的同学认为学校就业网站中有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但无法满足需要。此外,还有很多学生认为在学习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时过早,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是走入社会后自然而然就会做的一件事,这些调查结果都反映出一部分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普及。
第二,缺乏明确的发展计划及长远的职业规划。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向性调查中显现出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计划没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有关调查显示,只有50%的人明白自己三到五年内的发展计划,仍有很多同学对此问题“不清楚”(36%)或“没考虑”(14%)。普遍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具有盲目性,调查中发现,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的人达到61%,但对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却不甚了解,较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只有27%,认识一般的达到42%,不熟悉的却达到15%,同时,学生也不愿意接受专业机构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调查表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平台的期望较高,占到55%,大家普遍愿意投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或重要的学生中,有89%的人愿意投资职业生涯规划,这说明他们意识到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第三,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就业和成材的灵丹妙药,它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身体力行去实践,而目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一个普通问题是,学校只给毕业班学生举办讲座或者在毕业前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有如把职业生涯规划当作了学生就业的“急救药”,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缺少专业的指导人员。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老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老师来指导,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例如就读专业的志愿的选择由家长做主,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没有考虑学生自己的意愿,因此,进入中职学校后仍有相当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很大。
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我们深知目前学生的数量不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质量问题才是关键。所以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建筑施工技术专业人才,有必要积极探索和思考新问题,改进工作思路,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加强指导,以促进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一)加强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其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成功的第一步,是树立、形成和实现正确职业理想的关键。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20岁之间,正处于职业理想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自主意识发展迅速,开始摆脱对老师、家长的依赖,独立地走向社会。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并随着接触社会的增多和对社会职业的进一步了解,开始探索自己的职业前景,对职业进行价值评价。此时加强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即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价值观、学识、技能等个人的基本素质,能够知己所长、知己所短,知己所能、知己所不能;帮助他们认识职业,了解社会。让他们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对人才要求是什么?知道自身处于什么位置,明确自己将来成为哪一方面的人才,打算在哪一个领域成才,有哪些优势和急需补充的知识。让他们找到自身能力及价值与社会需要的最佳结合点,按照社会经济需要来确定、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使他们的职业理想逐步系统化、科学化,并开始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努力。
(二)重视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在择业取向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职业期望教育
职业期望是学生对自我所从事职业的一种预期,也是人们选择职业的依据。人的一生中,对职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随之的职业期望也在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的年龄一般不足20岁,身心都还不成熟,但他们马上面临就业,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客观准确地制定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自然是必不可少,这样能使自己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很快适应和发挥个人的潜力。对他们进行择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和正确成才意识的指导,加强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期望值教育,在职业选择中既要满足自我的需求,又要满足社会的需求,把个人意愿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艰苦创业精神,调整过高的期望值,理性地审视自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三)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将会为职业生涯减少障碍和阻力。随着现代化建设速度加快,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的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衡量员工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来对待。因为市场竞争的实质是深层次文化的较量,不单纯是产品、技术与能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信誉的竞争。而职业道德是支撑企业竞争的基础和核心,企业把职业道德作为招聘员工的先决条件和辞退员工的重要依据。在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中,在意志力、忍耐力、吃苦耐劳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精神,或只盯着待遇高、工作条件好的单位,不讲实干和奉献,不讲诚信而随意毁约。因此,培养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现实的、科学的、适宜的职业理想,是增强他们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觉性的必要措施,也是促进他们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必要条件。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也需要对个人所从事的职业、要为之服务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确定明确的目标。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融于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养成教育之中;结合行业、岗位的不同工作特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四)引导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注重自身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增强竞争实力
德育课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生求知、强能、塑品质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渠道。加强入学专业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制定适合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教育计划和教学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生涯和人生探索的辅导。针对不同年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年级要注重对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的进路指导。为学生提供全面而详细的专业信息,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毕业出路以及学习该专业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要求等,让学生全面把握专业决策,尽可能促进专业与学生的互动和适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二年级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及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升自我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水平以及专业实践能力;全面发展以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的全面素质;进一步巩固和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让学生明白职业学校是为现代企业培养优秀人才的基地,明确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是将来走向社会竞争的法宝。三年级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主要进行职业适应,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的教育,在职业实践活动中找到自身素质与职业对从业者要求的差距,以便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实现由“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与能力。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强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培训,让班主任和教师要熟悉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职业能力要求、实施方法等,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主题班会和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能讲解、引导,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断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特殊内涵,以最大限度地增强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模式;省属本科高校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指导的促进作用
全国高校从1998年扩招,到2012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已达680万,就业压力前所未有。近几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就业率维持在70%的水平,这表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功不可没。然而,由于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沿袭传统做法,主要面向毕业生,形式单一、内容单薄、课堂教学为主,较多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缺乏专业化的指导教师,过分强调暂时的实用性,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学生日益突出的个性化发展、专业化指导的需求。
大学期间,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需要对未来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根据兴趣、特长、价值观等内部因素,结合时代特点、就业形势等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目标,并持续采取有效行动达成目标的过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唤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科学选择职业发展目标、有效地规划学业、有计划地提升职业素质;同时,从根本上促进就业指导的长效性,为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外关于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指导的研究日趋完善。1908年美国工程师弗兰克·帕森斯首次提出职业指导概念,并迅速广泛发展。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陆续通过立法,制定了《生计教育法案》、“职业发展纲要”等。国外学生很早就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有目的地规划设计自己的未来生涯,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随着时展,生涯辅导在当代美国更加具有突破性,不仅成为企业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成为学校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尤其在高等学校中,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就业指导的一个核心环节[1]。而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对大部分青年人来说是个新鲜词,高校长期以来不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关注的只有就业率,忽视了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特殊性,也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要关心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教育部办公厅[2007]7号文件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起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二、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省属本科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构建
目前国内外在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中一致认为,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准备阶段,在本阶段以在校学习为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影响,建立初步的职业规划认识,逐渐培养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技巧,完成对职业规划中对职业素质(如自信心、领导力、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等)要求的初步认识。而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下,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资源,个性特征、专业技能、发展动机等自我资源,整合社会政策、文化、经济、家庭等社会资源实现更好就业。[2]
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下,省属本科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在个人自我情况、家庭和学校培养、社会发展需求基础上,整合影响就业的各个方面,探讨家庭、高校、社会和个人对大学生就业的协同和促进作用,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如上图所示,生涯指导体系由四个方面组成,自我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和高校教育是支柱,社会教育是发展。四个方面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决定性影响,共同协作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其中,自我教育包括职业生涯觉醒、自我兴趣开发、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职业目标认知、生涯发展目标确定等,家庭教育和高校教育包括招聘会开展、职业生涯课程开设、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家庭支持、职业测评平台建设、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等,社会教育包括各类社会实践、用人单位实习、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才市场协助,第三方职业生涯服务咨询机构运作、志愿者活动、校友网络建设等。
三、构建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模式的原则
1.自我化。所有的社会教育、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属于外部教育,只有内部的自我生涯意识觉醒了,大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作为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省属本科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基础,缺乏学生主体的自我意识觉醒,一切工作都是徒劳而已。
2.全程化。大学四年是个中期规划,不是为了就业而就业指导,而是为了发展而职业规划。如果将这个中期规划细分,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探索期—适应大学,包括高中和大学之间角色转换、专业接触、了解个人兴趣和价值观等;定位期—认知职业,包括了解职业生涯规划、锻炼综合技能、认知目标岗位、初步确立职业目标等;实践期—专业教育,包括参与专业竞赛、修正就业观念、提供就业信息和加强实习指导等;分化期—就业指导,包括就业心理指导、求职技能指导、就业维权和职业适应、发展等。
3.个性化。大学生的生理条件、心理特征、心理倾向、所学专业、性别、家庭状况、成长经历都有所不同;同时就业目标、择业动机、就业类型、薪资要求、工作地域等也各不相同,需要针对性、个性化指导。据此,高校和社会的职业指导师必须专业化,便于开展个性咨询。同时,在校生的自我学习和指导必须尊重个性特征,不能盲目随大流、跟风他人。
4.社会化。高校教育虽然是学生生涯教育的主题,但是缺少社会教育的支持,效果便会打折。这体现在:首先高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工作于社会,必须与社会对接;其次高校的内部资源有限,非常需要社会的政府有关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咨询指导机构、校友等进行扩容。
5.网络化。这里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信息渠道网络化,二是生涯指导网络化。当前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通过英特网可以部分实现职业测评、职业咨询、职业认知和找寻工作等。同时,在学生的生涯指导网络中,不仅有高校里的老师、同学,社会上的老板、同事,还有家庭中父母、亲朋。比如,有别于同学、老师等角色,家庭不仅在学生的个性、兴趣、价值观等方面有影响,而且在今后的职业选择、工作地域、职业发展中一直发挥作用。
四、构建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模式内容
1.构建生涯课程体系。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必须让大学生学习并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其中课堂教学是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3]。目前不少高校已经贯彻执行教育部办公厅[2007]7号文件,开展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校公选课,甚至一些走在前列的学校开设全校必修课。同时,国内高校均已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如果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就可以初步构建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包括始业专业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这些课程可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开展,如大一学生开展始业教育,在了解专业发展的同时建立生涯意识,并初步认知自我兴趣、性格、价值观等;大二阶段重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做出个人中长期规划;大三阶段,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提升综合实力;大四阶段则重点放在择业心态调整、创业准备、签约维权和职业适应等方面。
2.注重师资队伍培养。目前高校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主要以思想政治辅导员为主,以就业指导人员为辅。无论辅导员,还是就业指导人员,都面临着大量琐碎和事务性工作,缺乏专业培训和辅导,常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能解学生一时之忧,而不能深入发掘和解决学生困惑。很多一线指导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历过社会磨练、缺乏职业指导的实战经验。针对这类情况,高校可以采用理论结合实践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培养师资队伍,首先安排所有一线老师进行全国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培训;其次安排上课老师参加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TTT认证培训,初步解决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普及问题;再次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训和挂职锻炼,特别是人才市场、企业人事部门等。
3.建设职业咨询测评。面向所有学生,职业测评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验兴趣、人格特征、就业资源占有情况、创业成功几率及职业价值观等。面对学生个体,职业咨询则可以进行一对一面谈,有效解决个体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国际国内公认的职业测评工具只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MBTI人格测验以及职业锚测验。当前高校基本上开设了职业测评,职业咨询则由于专业人员缺乏而相对稀缺,需要大力扶持。
4.建立生涯规划档案。在入校时,大学生就可以建立生涯档案,初步确立生涯发展目标,当然此时主要依赖的是父母影响和个人兴趣。在大学期间,随着学生社团、志愿者活动、生涯规划竞赛等活动的进行,随时记录并修订目标。临近就业时,通过了解就业市场、企业实习等,确立就业目标和中短期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建立和修订生涯规划档案,大学生可以充分提升自我规划意识,明确个性发展路径。
5.充分挖掘各类资源。构建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模式,可以由学生工作部、就业中心、教务处、团委、家庭、校友会、企业专家顾问团、第三方职业生涯咨询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才市场等部门共同参与。学生工作部负责低年级大学生自我认知指导,涵盖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长、能力、职业倾向等测试内容,团体、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就业心理调整。就业中心负责高年级学生就业技巧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就业、择业、创业,协助学生搜寻就业机会。教务处负责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教授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相关技能。团委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提升学生规划能力。家庭通过自身资源和价值观影响大学生的决策和目标制定。校友会通过榜样引领作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路径选择和职业发展模拟。企业专家顾问团结合市场需求和专业情况广泛开展实习、实践活动的指导。第三方职业生涯咨询结构负责师资培训和个体咨询。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入伍、支援西部、维权保障等就业政策,同时人才市场开展招聘会、人事和职称晋升等工作。
五、浙江某省属高校就业指导现状
浙江某省属高校创建于1980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集工、理、文、经济、管理、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现有12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中心),设有45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名,留学生600余名。该校近年来大力开展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模式,实施情况如下:
1.理论教育。首先,生涯课程体系基本构建。该校已经针对大一新生开展始业教育、大二和大三同学开展全校公选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四同学开展就业教育,针对创业感兴趣的同学开展KAB、SYB等创业教育,同时于2012年9月开设全校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师资培养初有成效。目前已经有专职就业指导人员2名,参加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TTT认证培训人员2名,获得国家职业指导师二级人员30余名。再次,网络化建设卓有成效。校内就业指导中心定期各类招聘信息和就业政策指导,“我的职业”专题网站作为全校公选课的有益补充日益得到学生重视。
2.实践教育。一方面挖掘校内资源,建立了职业发展协会、大学生创业广场管理委员会、KAB俱乐部等一批职业生涯规划类社团,举办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设计比赛、勤工俭学招聘超市等多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大学生职业技能;另一方面紧密联系企业,既有企业家进校园、百家企业进校园等社会资源的引进来,又有企业直通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走出去,加强学校和社会之间联系,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该校的学生签约率维持在90%-96%的高位。对2011届毕业生进行抽查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学生不太满意。这说明,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通过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模式的实施,大多数毕业生有了比较充足的思想准备、比较现实的就业认识和能力。因此可以说,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模式对该校学生的就业指导是比较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杨琳.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3):11.
[2] 谢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下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341.
[3] 惠太望.构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中):75.
Based on Career Planning of the Provincial Model of Undergraduate Career Guidance
WU Lin
Abstract: At present,the vocational employment problems involve many aspects,but a very important point is that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can not meet the business needs.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s closely linked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thoughts and practice of permeating career planning in dyeing and finish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ducation,the methods of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s are explored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enable students better adapt to the job needs and social needs.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等职业教育;学习兴趣
Key words: career planning;vocational education;interest in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222-01
在染整技术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①专业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与学习动机。很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感到前途无望,没有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更没有方向和目标。在入学专业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过程,是学生恢复自信、树立理想、形成动力的过程。几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染整技术专业入学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能够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提高以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并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实现远期目标做准备。
职业的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与前后步骤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共同决定着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向。同时人的职业的选择趋向必须依赖于个人的年龄和发展。每个人都是作为不同的个体存在的,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个性、能力、兴趣不同。当一个人在做出职业选择与确定职业道路的时候,必须在个体特征和现实机会之间取得平衡。
入学专业教育中,针对染整技术专业岗位群的特点,将职业规划、职业发展与专业联系起来,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发展的关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染整技术专业兴趣与学习动机。
大学生时代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事实上在探索期,许多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因此,我们将专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帮助学生在未来较短时间内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匹配。
②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专业的目的和方向性。当前,高等教育尤其是其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其瓶颈问题就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涉及的方面较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需要。职业能力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密切相关,所以抓好高职学生的专业教育是解决瓶颈问题的关键。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了。
染整技术高职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绝大多数都是非智力因素。问题的核心集中表现为学习专业课的目的性不明确,因而没有学习兴趣;方向性较差,而且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培养没有计划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染整高职生对专业课的学习。
通过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兴趣以及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促进了染整高职学生专业课的学习,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迈好人生第一步,为今后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教育学理论角度来看,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教学的意义是学生学,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教师教好是为了学生学好。在专业课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③在染整技术专业职业指导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走好就业第一步。《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内涵上却有极大差别。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应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得到全面发展,为今后一生不断面临的就业竞争奠定基础。
职业生涯设计是贯穿职业指导过程的主线,其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学会选择,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处理好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个人特性与职业需要之间的关系,自觉地完善、提高自身素质,挖掘潜能,主动适应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就业竞争中达到预定的目标。
近年来,染整技术专业的职业指导工作一直将人生发展规划与职业发展规划渗透其中,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以“人职匹配”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找出自我完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提高对专业的兴趣,明确每一行动步骤的目的、方向和计划,从而为自己完成职业规划进行职业准备。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渗透作用,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了解、喜欢甚至热爱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并为胜任即将从事的职业不断提高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从而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了解企业对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和设计,确定自己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总体目标都与自己的专业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秀华,王飞鹏.劳动关系――理论 规范 调整[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唐钧.适应竞争现实,作好就业准备――关于大学生着业设计的调查报告[J].当代青年研究,2000(5):10-16.
【关键词】独立院校 艺术类低年级学生 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021-03
一 问题提出及调查目的
随着近年来各高校的扩招,使得艺术类学生日益增多,在学校扩招的同时,相应毕业生的人数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在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不乏看到一些与艺术相关的专业被贴上“最难就业的标签”。独立院校的艺术类学生相比于专业艺术院校而言,在学校知名度和专业能力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如何使得独立院校的艺术类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和特色,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即将步入社会职场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职业规划不仅可以带动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自主性,也可以切合实际地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而大学低年级是生涯发展教育的关键期①。因此,本文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了对独立院校艺术类低年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展开调查,并对呈现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二 调查设计及对象
本调查问卷共设计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情况;第二部分了解学生对职业规划知识认知的程度;第三部分则是了解学生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对象为2015级艺术学院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232份。
三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第一,学生对自我认知情况。(1)在对自身性格认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36.21%的人选择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格,有60.34%的选择比较了解,3.45%的人选择不太了解,无人选择不了解。(2)在对自己特长和能力方面的了解:有12.07%的人选择非常了解,68.96%的人选择比较了解,18.97%的人选择不太了解,无人选择不了解。
第二,学生对职业规划知识认知程度。(1)是否了解什么是职业规划:有6.43%的人选择非常了解,62.53%的人不是很了解,听说过的占28.45%,一点也不了解的占2.59%。(2)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学习是否重要:非常重要的占33.62%,重要的占42.24%,不太确定重不重要的占24.14%,认为不重要的无。(3)目前获得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来源:31.03%是从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规划教育;老师或辅导员的一对一指导占4.31%;学长指点占8.62%,凭自己的经验认知或从书籍网络获得的占52.59%,目前没有任何获得的占3.45%。(4)是否参加过职业测评:没有参加过的占72.41%,参加过不完全测试的占19.83%,从网上搜索并简单填写过的占6.04%,参加过专业职业测评的占1.72%,这说明学生对职业测评的认识度较低。(5)是否参加过职业性格测试:21.55%的人选择有,78.45%的人选择没有。鲜明的数据差别显示出学生没有从社会角度进行自我评价。
第三,了解学生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1)在选择专业依据方面:根据本人兴趣爱好选择的占29.31%,认为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占30.17%,家长或老师推荐的占23.28%,因高考成绩所限或学校调剂的占17.24%。(2)在调查目前对大学生活和学习有无明确的目标时:有12.07%的同学选择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有42.24%的人选择有清晰但比较短的目标,有39.66%的人选择目标模糊,有6.03%的人选择无明确目标,这说明过半的学生在学习时带有目标性。(3)是否制定了符合自己性格特征和能力的职业规划:有25%的学生选择有,有75%的学生选择没有。(4)对于未来从事的职业:与本专业相关,并开始付出努力的占50.86%;考虑别的行业,并开始付出努力的占26.72%;尚无任何想法的占6.9%;处于观望状态,但职业意识还比较模糊的占15.52%。(5)是否清楚将来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有43.97%的人选择很清楚,有40.51%的人选择不太清楚,有15.52%的人选择不清楚。
四 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全面的自我认知
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良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它有利于大学生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职业期望。②调查结果显示,作为个性突出的艺术类学生,大部分人对自身性格和特长都选择了较为肯定的答案,这一点值得肯定。遗憾的是,在随后的调查题目中,职业性格测试和职业测评的结果却显示出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过相关的测试,这说明学生的自我认知带有片面性。学生们没有注意到“社会我”③的重要性。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除了对自己的性格特征与自身特长了解外,还应该注意在社会方面的自我认知,将自己置身于社会背景下客观地进行自我评判,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我。
2.缺乏对职业规划知识的学习和规划能力
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一年后,对于相应的职业规划信息接收滞后,只有少数学生已经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在低年级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点归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在摆脱高中的学习模式后,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快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模式,主动性低。而主动性低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规划意识薄弱,常常漫无目的地度过低年级的学习阶段,这也最终导致了高年级择业前的茫然和准备不足。另一方面,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往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导致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低。④正如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学生有目标,但利用相关的职业规划信息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计划的同学却很少。这种认知度的不清晰必然会导致盲目地跟从现象,不能客观地从自身的能力与特征出发,阻碍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二点则是与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殊性有关,艺术类学生过于执着自身的专业,尤其强调艺术性和专业技能,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相比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学习却不够积极。
3.缺乏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机会常常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职业发展而言,合理的规划和充分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则是重中之重。但针对目前艺术类学生的扩招形式而言,门槛低、分数低成为大家选择艺术类专业的最大原因。很多成绩中等的孩子为了踏入一所名牌大学,选择了自己可能不喜欢的艺术类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批批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陷入了迷茫和恐惧⑤。尤其在独立院校,在专业分数和文化课分数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被动地”选择了专业。只有29.31%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因为兴趣,而更多的是服从于社会认为有利的一面。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后,迎来自由和广阔的学习机会时,就应当重新审视专业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确立目标除了客观地进行自我剖析外,更重要的是对想要从事职业的了解,从而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未来从事的职业不了解,对于从事职业所具备的能力不清晰,学生盲目地择业方向必然会导致就业时的迷茫。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被动地选择了不喜欢、也可能不适合的专业进行学习,同时,在大学期间,又没有充分地审视自身的能力和缺陷,只是服从式地将所学专业作为以后的职业目标,无疑这种学习带有痛苦性,也带有盲目性,这或许会成为日后职业发展的绊脚石。
五 相应措施
1.引导学生全面认知自我
自我认知其主旨就是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⑥。从职业发展角度来讲,学生需要从自身兴趣、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等不同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认知,切实做好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真正认清自己。因此,学校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的引导者,应在学生入校后,对低年级学生灌输全方面自我认知的教育观点,相应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发挥辅导员老师的影响力,鼓励新入学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鼓励新生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多与老师、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参与活动,可以使得学生从中体会自身的能力和缺点;通过交流,可以从别人的评价中找到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2)以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平台,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有关自我认知的知识和重要性,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职业测评。(3)发挥学生就业团队的功能,组织一些关于自我认知的体验活动。
2.加强学生自我培养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良好的素质和基础是成功的第一步,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过窄的知识面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平时除了对专业课进行学习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借助大学的丰富资源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学习。前文指出,艺术类学生过于专注本专业的学习,也往往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结构,对相应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都应当有所了解,以提高竞争力。尤其对于那些选择从事非本专业和尚无任何想法的学生而言,就应当拓宽知识面,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3.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知识的宣传,有效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目前学生已有的职业规划知识更多是从从书籍和网络上获得,这一比例占52.59%,这一庞大的数字也表明在传达相关职业规划信息的同时,除了利用学校开设的课程外,应注意多元化的教学。作为“90后”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是非常普遍的,也习惯于从网上了解相关的信息。本人认为,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应注重网络宣传,利用大学生常用的QQ、微信、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相关的职业规划信息。例如目前流行的微信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平台,网络手段不可忽视。
注 释
①②④胡静、徐迅.低年级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原则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4):60~63
③社会我: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职业社会环境,以及与自己职业发展、职业选择相关的社会资源的认识。
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当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欠缺不无关系。本文借鉴信息系统面向信息的建模方法IDEFI及目标管理方式对职业决策过程进行了流程式设计,并以此为依托,沿着职业决策的基本过程,探讨每一环节可能出现的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分析得出大学生自我决策和管理能力包括职业决策能力的缺失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目前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时性、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有效性方面的建议。
一、绪论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职业选择自由使绝大部分毕业生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但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却让他们感到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不容乐观的是,今后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就业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全社会整体就业环境不宽松造成的,另一方面则与当今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不足有着相当的关系。因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对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本论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1.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指的是从兴趣、特长、性格、价值观、品德,能力等方面深人认识自我。具体包括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个人的特长、优缺点、学历和能力、实践的经验,还有智商、情商、性格、生理情况等方面。
1.1兴趣
调查表明,从事与自己兴趣相关的职业,能够将工作做得更完美,更充分地展现个人才华。因此兴趣特别是职业兴趣也就成为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认识自我这一环节中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毕业生们,常常碰到难以将自己的兴趣与职业发展联系起来的困扰。
l.2价值观
个人的职业价值观是工作稳定性和忠诚感的来源。当代部分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如只从个人功利主义、实惠性主义出发的思想,以及典型的眼高手低的作风。因此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并将其融人自身的工作实际中就显得相当的重要了。
1.3个人能力、技能
关于个人能力、技能方面。个人职业能力即自己能做什么是个人职业成就感的来源。目前在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有如下现象:一种是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却眼高手低;另一种却是自信心不强,低估了自己的水平;第三种情况是高估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而忽视了职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以上所举的现象是由于大学生对自身职业能力认识不到位造成的。
要准确地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除了要考虑自身的特长、优缺点、技能外,必要的实践的经验还是必不可少,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为成功就业作好准备工作。
2.了解社会
了解社会是指通过与亲友、老师、同学的沟通,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与期望,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大学生认识社会环境对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外围宏观环境—家庭的期望、社会的需求、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兴衰、政策法律的影响;微观环境—企业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企业的文化、工作岗位的要求等。
2.l对于就业政策和社会环境的认识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引人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机制,大学生可以在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长、目标和理想选择职业。因此,大学生应该全面认识和了解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分析自身条件,把握就业形势,进而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
2.2关于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
在就业初期,经常出现大学生不适应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或者工作作风,用人单位抱怨大学生要么稚气未脱、动手能力差,要么试用下来并不是企业所需的人才。对此,一方面大学生在选择岗位时要充分了解应聘单位的用人要求、工作风格是否与自己所拥有的或所期待的一致;另一方面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以缩短适应期,在社会的大坐标中找好自己的定位,毕竟对应聘者某些品质和能力上的要求是大多数企业都共通的。
3.确定职业目标
确定职业目标是指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确立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及实现目标所拥有优势和可能面临的困难。
主要涉及下几个方面:设定该目标的原因;达到目标的途径;达到目标所需的能力、训练及教育;达到目标可能得到的助力;达到目标可能遇到的阻力。
大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两种情况,即目标过分高于自身能力和目标过分低于自身能力。在此只把目前就业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高期望值”的现象及原因作一分析。造成近几年来就业压力较大的原因,有一部分是由于毕业生就业目标过于集中而产生的相对过剩。如在就业地区方面,绝大多数毕业生希望能够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工作;在单位类型方面,毕业生们仍然期望进人大企业工作;而在工资待遇方面,仅有三成左右的学生可以接受2000元以下的底薪。
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心理怪圈,放不下思想包袱;二是对目前形势的错误估计,高学历和高人才并不能划等号,取得学历只是取得了某种就业的资格,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质量如何,要视宏观环境、个人的才能等方面而定。
4.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制定实现目标计划是引导大学生在先前已设定的职业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制定大学学习生活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步骤、措施,增强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使长远职业目标与大学学习有机衔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落实目标措施方面:教育、训练的安排;获得发展的安排;排除各种阻力的计划与措施;争取各种助力的计划与措施。
因此大学生要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正确考察要达到目标所需的要素特征及自身优势,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计划。
5.采取行动
采取行动是指在确定职业目标并对完成对实现职业目标的措施设计后,落实所决定的或写简历找工作,或考研,或出国深造,或进行职业培训等一些活动。
6,生涯评估
生涯评估是指引导大学生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父母、同学、朋友,教师的评价(反馈)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析,评估,修正。
职业决策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循环,可能每次的循环所达到的结果不尽相同,可能是进步,可能是倒退。因此在生涯评估的过程中心态要平稳,明确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是沉迷于一次循环的悲与喜、失与得之间。
三、结论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自青春期以来到退休期,对一生理念,工作,生活,家庭及社会等目标所做的妥善安排及计划,用以追求理想之人生。具体来讲,就是个体在充分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愿景,兴趣,能力及价值观等内部因素,结合当前社会的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职业和组织环境等外部因素,进行合理决策,从而确定个人的生涯发展方向,目标和发展路线,并采取有效行动及合理调整来达成目标的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特别是对大学四年学习计划的合理安排。
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相结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以明确学生今后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为重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将各阶段的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系统完善的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一 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课程,实施分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根据生涯发展理论的特点,我们把大学阶段分为探索期、准备期、强化期和实践期。
(一)探索期:大学一年级。经过紧张的高考,跨进大学的校门,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大一新生往往会感到迷茫和徘徊。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就应该从这时候开始,帮助学生快速完成从高中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为:
1课程介绍。如专业、必修、选修课程介绍;与专业相对应的领域介绍;职业素质要求与培养等。
2导入职业规划理念。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
3自我评价的方法。如个人对自身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的认识;人才素质测评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正确选择职业方向。
4依据方向制定“学习计划”,包括实施过程中的评估与调整。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初步制定好个人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并告知大学生在大学4年的学习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规划。
(二)准备期:大学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同学们已经能够适应大学生活,遇到各种问题也能较为轻松的应付。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既要正确认识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大学二年级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为:
1“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大学发展与人生职业设计”等此类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帮助学生自我定位,展望未来职业发展前景。此类课程重点讲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人职匹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
2开设“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科技创业”等课程,此类课程主要是针对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学生。课程重点讲授创业概论、商业机会、公司创建、市场营销、竞争分析、企业战略、创业融资、创业计划等内容。
3职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去单位实习,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第二学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在大学学习期间实习、兼职或创业需要应用的知识,尤其是与用人单位交往方面的知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职业潜能和兴趣,从而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
(三)强化期:大学三年级。经过两年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所学的课程已形成初步清晰的认识。进入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往往徘徊在考研、留学、或准备求职的十字路口,此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初步正确的选择或决策。
第三学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可结合个人职业目标进行选择,帮助学生合理进行职业定位,以实现毕业时顺利就业或考研,并为今后个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
(四)实践期:大学四年级。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就业服务。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方法,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就业。
大学四年级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为:
1“就业技巧”、“就业政策”宣讲、“面试技巧”、“就业程序与权益保护”、“进入职场”等课程,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2就业压力的心理调整,帮助毕业生缓解压力。
3求职技能拓展,主要是体验式课程,通过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等,对求职技能进行全方位训练。
现阶段,桐城望溪职校在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质量差、教学设备落后、教师力量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中职生正处于思想变化的特殊时期,他们渴望成功,却又对未来感到迷茫。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做才可以取得成功?我该选择怎样的工作?”其实,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的那一刻,就代表他们已经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加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还可以让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迎接挑战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果学校想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学校内部建立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思想品德优良的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如下:聘请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师担任学生职业规划教师或辅导员;对学校原有的教师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利用,例如,培养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补充兼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在校内加强专职教师培训,在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同时,加强教师职业资格考核,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持。
2.加强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入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加强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创想。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外面的世界,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无限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引进一些优秀案例,加深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收集职业规划方面的资料,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3.组织中职生在校期间的竞赛活动
自2009年开始,我国每年都会开展一系列中职生竞赛活动,如“创业之星”征文活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就业热情。
在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竞赛活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学校要竞赛内容进行设计,待内容确定后组织全校师生参加,让学生针对活动内容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和小型创业计划书,并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业教师进行评选,对参与竞赛的优秀计划书和创业书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竞赛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其次,在班级组织各种职业规划主题班会,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这类活动中,班主任可以邀请语文老师和心理健康老师共同参加,让两位老师在活动中分析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最后再结合专业知识辅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
4.将实习与教学相结合
中职院校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主要采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学校就会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到企业之后主要是从阶段实习到顶岗实习。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很快地从“学校人”转化为“职业人”,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很多学校不能慎重选择实习单位,很多学生在实习时,遇到一些挫折,就会情绪消极,影响了职业方向的确立;很多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一旦学生到企业实习之后经常出现被欺负的现象,这就很容易让学生对未来进入社会产生恐惧感。针对上述两种情况,中职院校在为学生选择实习企业的时候,要认真进行考察,淘汰一些管理较为混乱的企业;其次,要检验学生在校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与企业发展方向一致,提高职业岗位匹配度;最后,再通过学生的实际实习情况适当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为学生适应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三、小结
1.课程设置与学生发展存在冲突
根据中职课程设置标准的要求,《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应在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完成教学工作。经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在课程结束之际制订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和《个人创业计划书》,课程教学目标也能够较好的实现。但是,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创业就业的设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职学生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定位和自己未来发展的认识都较模糊,此时制定的职业、就业、创业规划科学性不强,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对自己的未来作用不大。
2.课程教材的指导性有待加强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一书遵循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项目、案例十分丰富,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有成效。但是,一方面存在着以成功教育为引导,忽略以就业为导向的问题,为激励中职学生的创业就业理想,成功案例较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职业规划观;另一方面,强调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技能教育,忽视对学生自我价值培养的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步骤的操作训练,强化学生为就业而就业的理念,不利于其终身发展。
3.课程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有待提升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知识交叉的课程,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统筹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的知识视野直接影响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由于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且长期受技能教学优于文化课程教学观念的影响,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这一新兴课程重视不足,大部分学校由德育课程教师兼课,师培工作也相对滞后。教师队伍专业化素养的不足,成为了束缚该课程正效能发挥的重大因素。
4.课程教学方法有待优化
大部分学校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受德育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枝笔,一本书,一张试卷就构成了该课程从授课到评价的全过程。灌输式的填鸭教育方法的沿用,使得这门本应是理论与实践并举,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极具趣味性的课程在学生的心中变得索然无味。单一的书面式终结性考核方式也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遭到严重打击,教学、评价方法的不科学也阻碍着中职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实现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提升策略的浅议
1.课程教学依据学生发展分阶段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包含学生个体设计职业规划、学生求职就业和创业两个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的教学内容。现行的课程教学是在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完成教学任务,不利于中职学生对自身职业与就业观念的科学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教学阶段,在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上半阶段完成该课程“学习领域一”~“学习领域四”的教学内容,系统教授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以“巩固拓展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设计”为中期考核,使得学生通过半程教学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状况、个体自身的各项职业潜在素养有基础性了解,掌握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基本要领。在中职二年级第二学期的下半阶段进行该课程“学习领域五”~“学习领域七”的教学,以“巩固拓展两个人求职书设计”“巩固拓展三个人创业计划书设计”为终点。通过分阶段的教学,可以使得中职学生拥有职业规划设计的基础能力,并允许他们随着中职学习生活的深入,对专业、自我认识的发展和个人发展方向定位的变化而重新进行设计,这样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就能够大大提升,改变“叫好不叫座”的窘状。
2.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的强弱是课程教学成效优劣的重要因素。针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起步晚,师资队伍专业化不强已经影响课程实效的状况,可行的办法就是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一方面,积极对该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集中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等模式的课程教学能力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可以胜任该课程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另一方面,要逐步加强该课程教师的上岗专业要求,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促使该课程教师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考证,并将其作为职务聘任、考核和晋升的指标。通过这两种做法可提高课任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素质,能够辅助中职学生合理规划职业、就业和创业。
3.了解个体状况进行针对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体差异性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全面掌握个体状况,进行针对性的个体教学,这对提高课程教学成效效果明显。首先,要摸清学生状况,在授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向班主任了解等办法,了解学生的性别、专业性质、个性特征和教室任职等对未来职业规划影响较大的因素,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辅导得更到位;其次,要熟悉专业特征,了解自己所任课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不同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对人才的个性要求都不尽相同。只有全面了解课程性质,才能够使该课程达到“三贴近”的中职课程教学要求。
4.创新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不是一门空洞的理论课程,而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囊括实践活动、模拟训练、文化传授的综合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该课程特点,对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进行创新。一方面,要积极采用现实案例教学法,让优秀毕业生进课堂演讲,通过学兄、学姐自述就业和创业历程的鲜活经历,让学生全面认识求职、创业风险和机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实践活动,可以应用中职学生好表现的特点,组织展现类活动,增强课程吸引力,还要大胆改革课程评价,以赛代考,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全面考查学生课程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文字组织和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能力,通过评价促使学生习得真本领。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