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规范化管理;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Work condition of campus counselor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its normalization management

XIE Ji-rong, ZHANG Li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chang university, Jiangxi province, 330031)

Abstract: Related conceptions about normalization management of campus counselor’s work are stated first. Then work condition of counselors from campuses of Jiangxi province is analyzed.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its normalization management are studied from aspects including feasibilities of policy, job content and technology. This study is the base of realization of normaliz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Campus counselor; Routine work; Normalization management

一、相关概念说明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目前,研究者基本上都是依据这一定义,作为研究的基础。高校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也是建立在这一概念基础上的。

辅导员工作:是本文规范化研究与可行性分析的研究对象,在规范化管理研究中指日常的常规性工作。其他辅导员工作,诸如随机或突发等非常规性工作,不在属于本文分析研究的范畴。本文主要针对高校辅导员面向学生工作的中观层面展开研究,弱化对辅导员的个人角色,以及辅导员作为学校的被管理者角色方面的内容研究。

规范化管理:从大学管理角度来讲,规范是一种理念,渗透和落实到高校办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规范化发展就是高校在办学的整个过程把规范理念渗透和落实到各个环节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以多功能性、多样性的全新理念来编制“大学分类”以及“办出水平和特色”的分类原则从政策上进行指导[2]。

辅导员管理工作具有教育性的特点,这决定了辅导员不能够向企业管理人员那样,用价值取向来规范工作对象,也就是不能够通过经济的奖惩来规范管理对象的行为。而且其管理团队——学生干部不如企业那么稳定也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但是企业管理的规范性流程可以为辅导员管理工作借鉴,这也是本文规范化研究的原因。

辅导员管理工作规范化:就是针对高校辅导员常规性、日常性工作加以研究、分析,设计出一个管理工作结构体系,形成管理平台工具,促使辅导员在该结构体系或管理平台中系统、规范地开展日常工作。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状

(一)普遍状况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实践性,国内外有关辅导员的研究侧重于应用,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在我国,辅导员制度建立的较晚,相关规范并不完善,无法满足当前高校对辅导员的高标准要求。而且,不同高校对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很大不同,其规范化程度也相差很大。从文献研究看,辅导员工作规范化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辅导员工作量化指标偏颇

辅导员工作考核指标主要局限于一些有关“勤”方面的次数指标[3]。辅导员每周与学生同吃同住的次数,走访学生宿舍的次数,与学生谈心的次数,平均每月学生活动的次数等等,基本都以次数为度量指标。但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能否很好的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缺乏一定的考核,这种管理事务性考核指标设计上的重数量轻质量,完全用数量评定工作的好坏得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得分高工作绩效好,得分低工作就有问题”的评价趋向。久而久之,辅导员的工作走向形式化,无法真正做到预防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辅导员工作计划流于形式

虽然,各大高校都会要求辅导员提前制定工作计划,但是多数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更有甚者,在网上套用辅导员工作计划模板,例如,在百度网上,“求辅导员工作计划”的帖子比比皆是。其目的不外乎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没有真正起到制定计划,落实计划的目的,致使学校管理部门对辅导员的管理浮于表面。

(3)辅导员工作缺乏规范

在高校里,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是辅导员,辅导员常常需要扮演“老师”、“朋友”、“救火员”等多重角色。辅导员事务的繁杂性使得一部分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么疲于奔命,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把工作完全甩手给学生干部,工作缺乏科学性、条理性和有效性,工作效率低下。

(二)江西省的情况

(1)现有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没能真正将学生工作管理起来

以江西地区唯一的211大学南昌大学为例,现有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数据库形式,没有很好的将常规性学生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迹。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仅仅包含一些学生的基本信息,辅导员有权限添加和编辑这些基本信息,但是系统并没有提供辅导员有关本职工作的输入、跟踪和管理等功能。

(2)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辅导员工作量日益增大

2007年,程祥国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做了一项“江西省高校辅导员队伍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辅导员配备极不合理,有的本科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是1:62[4],2007江西省20所本科院校有5所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超过1:300。这样严重失调的师生比,导致辅导员的工作量巨大,往往是一个人身兼数职,在采访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辅导员兼任学院党委职务,还带3个班,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此大的工作量,不但占用了辅导员工作之内、之外的很多时间,而且很容易存在工作不到位的现象,甚至工作效率不高的情况。

(3)专职辅导员流失严重,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稳定性

在“江西省高校辅导员队伍调查研究报告中”还看到66.1%的辅导员选择准备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5 年以下,仅有10.2%的人选择“终身(长期)”。这只是2007年的数据,当前的数据更是不容乐观。资深辅导员流失,不但导致缺乏经验的新手应付繁重的学生工作,而且不利于学生工作的稳定开展。

(4)兼职辅导员的不稳定性,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延续性开展

目前江西省兼职辅导员在各大高校主要的辅导员队伍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这些兼职辅导员基本上由在读研究生和大四本科生组成,薪酬低于专职辅导员。他们不能够像专职辅导员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作为辅导员服务的对象学生来说,一名兼职辅导员带一个班级学生一年,刚刚培养出感情来,却因为辅导员更替,学生有可能情绪不稳定,产生出许多新的问题来。并且兼职辅导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由于工作时间短而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故而应付、拖沓、不尽心尽力的相对于专职而言会多一些。以上的因素都不利于学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分析表明,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势必造成辅导员自身工作的混乱,也不利于学校对辅导与及学生的管理。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对高校辅导员的常规性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条理化,帮助辅导员从容应对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本文旨在探索研究的目的。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可行性

文献[1]中提出:“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这对于调查和研究辅导员的工作,规范化发展其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层次划分

只有将辅导员的常规性工作内容进行层层细分,才有可能实现每项工作的步骤化和表格化,从而对辅导员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内容上的支持。如图1所示,文献研究表明,辅导员常规性工作一般从三个层面进行划分,即思政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以此为基础,每一项工作可进一步划分,这样层层细分,就是为了便于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归类,方便后续的规范化管理。

(二)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可行性

(1)思政教育工作的规范化

思政教育工作虽然很难量化,但是在每学期开始之前都会制定相关的计划,比如某一周将举行“实事政策文件的学习”、某一周开展思政文章竞赛等等,这类活动对于任何一所大学,每学期都会例行举行,所不同的只是举行活动的具体内容、方式有所变更。那么完全可能将所有思政工作的计划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只要辅导员登入自己的账户名,系统就会提醒当前工作内容及其紧迫性等。而且,在管理系统中,可以提供创建、修改、浏览、删除等基本的事务性操作功能,并可采用角色管理功能,学生也可以参与系统交互,及时向辅导员反馈信息,并作为当前实物的结果的一部分。这种线上的互动式交流方式,有助于辅导员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

(2)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学生管理工作是依据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工作内容进行划分的,为此将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划分为班级管理、生活管理和学习管理。并将这些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在每学期开始之前,做好详细的计划,计算机系统将协助辅导员完成每一项计划,比如当辅导员将进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时,可以通过登录高校辅导员规范化管理的系统,打开该菜单,就会将下一级工作内容展开,选择“寝室管理”工作,辅导员将会看到图2所示的相关表格:

这些表格详细记录了学生寝室管理的辅导对象、内容描述、完成进度等信息,当辅导员双击某一项内容,就可以看到该任务的子任务、工作要求、紧急程度、内容描述、完成情况等具体情况,辅导员可根据事务的紧急程度和完成进度将这些工作有条理不紊地逐一完成。

(3)咨询服务工作的规范化

多数咨询服务工作要求辅导员学习并提供具体的咨询内容,计算机管理系统不但能够提供大量的资料库和数据库,而且也会自动实现内容链接,只需要利用关键词进行搜索,便能够得到相关的咨询内容,所以该项工作内容如果通过规范化管理,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将会大大减少,工作效率也会得到极大提高。

同时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性文件以及求职信息等等也可以通过规范化管理系统进行展示,并根据学生的需求,随时查询。而且这个平台提供了学生和辅导员思想交流的平台,甚至可以实现可视化交流,这无疑扩大了双方的交流空间,有助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重要的交流内容将由辅导员摘录于系统,作为辅导员工作量的一部分。

(三)技术可行性

借助软件开发技术能够实现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管理,包括对思政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分类维护,如事务性工作的添加、查阅、统计等功能。其基本思路是:

1)辅导员、学生、管理者的职能实行角色化管理;

2)呈现用户界面,将辅导员工作录入数据库;

3)搜索数据信息至用户界面显示;

4)在用户界面中对相关数据进行修订、删除、统计等维护性工作;

5)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工具,对辅导员常规性工作做深入分析。

以上软件功能的实现,将使得从管理层面上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规范化成为现实。在软件系统中,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施行分类管理,并可按日期、维护人、重要程度等项目进行排序,辅导员对自己的历史和当前工作一目了然。管理者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获得各位辅导员的分类项目的统计信息,这些信息是辅导员工作管理决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2006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2] 刘振兴. 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与学生管理规定及案例分析全书[M]. 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 2005, (4).

第2篇

【关键词】 辅导员;机制优化;创新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现今一些国家的一流学府,之所以历经数百年还是具有极强的创新实力,都离不开校园内深厚的创新文化土壤。大学生是国家非常重要的人才储备资源,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从1998年高校扩展至今,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创下了一个又一个新高,维护大学校园的稳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的民办教育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地发展壮大,从民办高校走出的学生在各个岗位上都发挥了一定程度的贡献作用。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在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涌现了更多的“80后”年轻辅导员,他们充满年轻活力在面对“90后”的学生时,在给校园生活带去青春活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学生工作要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学生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1]。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教育处和各学院党总支书记的领导下开展在校学生的奖勤助贷补各项工作。具体到事务性中就是学生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青团工作,班集体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开展各类班团集体活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归纳起来就是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责任,辅导员扮演着多重角色。所谓机制是机构的具体实现和运作方式,优化辅导员工作机制,就是更好的实现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职责。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人数少工作重,承担着多重任务,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处理事务性的工作。许多民办高校辅导员在校学习期间来自不同的专业,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在学生工作队伍管理中明显缺乏专业化导向,例如,在人员的选拔方面,各校一般很注意选拔德才兼备的大学毕业生或免推研究生,但没有有意识地考虑其是否具有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背景;在人员的绩效评估方面,单纯以学生人数为标准来量化考核,不能体现专业性贡献的价值;在培训方面,没有从急需提高队伍专业化程度的角度安排专业培训时间和内容,以至使学生工作者整天忙于事务,难以提高工作的专业水准[2]。“80后”辅导员面对“90后”学生,年轻辅导员工作经验不足。辅导员个人威信不够。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不够。辅导员更多的时候作为管理者,学生对辅导员的抵触情绪有时会比较大。

三、民办高校学生特点

通过工作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存在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普遍较弱。都说没有成功的个人,只有成功的集体。由于更多的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导致学生团队意思比较薄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享乐主义盛行。大学里告别了高中时期老师强制性要求繁重的课业负担,更多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并选择安于现状,缺乏好胜心和进取心,个人职业发展危机意识比较淡薄。尤其是在笔者工作的校基础部,刚刚入校的大学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别,个人情感问题,专业学习与兴趣爱好的不同,社会实践与人际关心的冲突问题较为突出。在实行了全国范围的招生之后,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地区差异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相处会呈现出较多的冲突和不理解。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不应该单纯的继续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位置之上。应该追赶时代的脚步,集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国的教育一直在探索人才的培养模式。多少年来教育工作者不断在呼吁和提倡素质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实施要优于大学教育。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重要使命,对于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高校辅导员来说,要更加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创新人才应对措施

在我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经历了思想政治工作到学生工作再到学生事务的演变过程[3]。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为了更好的教育和指导学生,辅导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掌握更加全面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校学工部和学生教育处也应该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更多的提供一些关于辅导员的培训。上海市对于新进辅导员的岗前培训,还有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培训、党团建设培训等专题培训都是非常好的形式。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更多的辅导员参与其中。同时民办高校应积极努力做到按标准比例配足辅导员,让辅导员工作有的放矢。对于处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自身也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自我提升,不要把自己完全的定位在“高级保姆”的行列之中,要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对于学生工作,我们辅导员更多的是要转变由原来的事后处理为事前干预,及时发现问题。

第一,在教育学生方面,辅导员要多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辅导员更应该参与到学生的第二课堂中,都说言传不如身教,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和影响学生,变死板的说教为实实在在的行为指导,比起单纯的“唠叨”是更加有效的。努力使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成为正常授课的一个很好的补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以专业社团为依托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以文化类社团丰富学生精神世界,让学生在社团这一组织形式中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民办高校辅导员也应该加强和任课老师联系,尤其是专业老师,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转化到实际的应用中。比如笔者带领的是会计、财务管理和工商管理专业,就积极动员班级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比赛,例如中英文财报分析,会计学会建设,创业创新比赛。同时自身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有效地带动了班风和学风建设。

第二,在管理上加强班级管理,努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班级是学生接受知识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基层单位,所以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信任。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各类团体比赛和活动,鼓励号召集思广益。活动后保存照片和视频,通过各类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表扬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重视班级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做到设计合理、奖惩分明、适度宽松、有始有终的管理体系。重视培养学生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学生干部的职责分工,同时强调团结协作。指导学生在办事的过程中多加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完成一些事务性的任务,要多做分析和对比,有所成长和进步,牢固树立学生干部服务和表率意识。

第三,在服务上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在校期间精神动力的提升。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最直接接触者,辅导员需要承担许多的责任,只有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领,才能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80后”高校辅导员作为新型力量,更应该对学生的成才起到关键性作用,例如对学生的心理进行适当的调节,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传播,关心学生的日常动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予以关心[4]。工作中发现,由于学业目标不理想、男女生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同学和家长的不理解、对个人外表的不自信等都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因子。所以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更加注重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细心观察做好个别重点记录。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尤其关注单亲家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动态。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人人等大学生常用社交平台了解学生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找学生谈心排解。对大一新生进校初期做大学生心理普测,辅导员应该重视并保留数据,重点学生长期重视关心并加强和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联系。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非常严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在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大学之前均未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多学生在高考志愿选择上都是父母一手包办导致大一新生进校后对自己所学专业不了解不接受,严重影响了大学4年的学习和发展。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有指导学生为考研、出国留学和找工作做好准备的能力。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所以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特殊的优势,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辅导员要指导学生重视学校安排的职业规划课程的学习,充分利用班会、团日和形势政策课程等形式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内外各类与专业职业相关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及实习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校园图书馆的藏书资源和网络媒体工具来开阔视野扩展知识,提高个人内涵,发散思维。在活动中发现和了解自身的特点,在毕业后能选择好适合个人长期发展的职业。

教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背后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到全面细致,学生事务无小事,培养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衍涛.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理念创新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 文晓灵.从中美比较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比较教育研究,2005.2.

[3] 李辉.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的教育视角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

[4] 王君君.“80后”高校辅导员职业威信的树立探索,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第3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边缘化学生 思政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5-01

前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要重视边缘化学生问题,对边缘化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边缘化学生以健康的心理和正确价值观面对生活和学习,鉴于此本文对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边缘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1.边缘化学生类型和特征分析

1.1边缘化学生类型和特征

首先,边缘化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漠视教育、厌倦课堂教学生活等现象,该群体学生在思想观念上不受社会各方面规则的约束,其思想和某些行为也不存在固定模式,大部分边缘化学生性格内向、稳重且喜欢安静,对生活中一些事物没有兴趣,表现出了冷漠,将自己沉浸在虚拟网络世界中,以此逃避现实生活中喧闹、复杂的问题,甚至还有部分边缘化学生表现出反应迟缓现象,由于他们极少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与外界和他人的接触较少,该部分学生越来越讨厌与现实打交道,比较而言他们更喜欢生活在虚拟化的网络世界中,只有在虚拟世界中才能使他们身心放松,轻松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边缘化学生类型和特征之一。

其次,另一种边缘化学生是指,在生活和学习中比较懒散、无心学习类型,这一类型学生也是高校辅导员需要重点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群体,这类型学生往往都乐于想象,但很难将想象付诸于实际行动,行动力相当差,常常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该类型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缺乏目标,在高校学习中出现混日子的思想,此外这种类型边缘化学生自制力极差,思想意志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却不会将心思放在学习和生活规划中来。

第三种类型边缘化学生,重要特征表现在抗挫折能力较差,常常会因为小小的失败而一蹶不振,无法接受自身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这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影响或者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使其缺乏自信、缺乏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同时还不愿将自己的压力发泄出来,不肯与他人交流与接触,对这部分边缘化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关键。

1.2边缘化学生形成的原因

边缘化学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以下方面介绍:第一,社会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以及社会思想道德等都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变化,大学生活也会受到社会一些影响,一些高校学生之间出现不良攀比现象,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就会被这部分学生边缘化,同时在高校中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会自觉组织在一起,使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被边缘化,这都是形成边缘化学生的重要原因。第二,高校学生主体性的变化,高校学生边缘化现象还来自于以下原因,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不足,管理中常常出现强制性,还有些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这使部分学生思想受到束缚,久而久之加大了这部分学生的思想负担,使其成为边缘化学生。

2.高校辅导员开展边缘化学生思政工作的措施

2.1通过信任和理解拉近师生距离

高校中边缘化学生通常具有鲜明的个性,正处于思想性格的成熟期,一些行为能力与思想观念还没有固定,在对这一类学生开展思政工作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工作,才能使思政工作取得更好效果,由此可见,良好的沟通是高校边缘化学生思政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而有效地沟通需要建立在信任与理解的基础上,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开展边缘化学生思政工作时首先需要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理解与信任关系,通过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拉近彼此之间距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校辅导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高校辅导员进行边缘化学生思政工作时,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积极发现与寻找学生身边存在的热点事物,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围绕学生关心的事物、对象,对思政工作活动进行多样化设计,进而有效调动边缘化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思政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朋友身份共同参与,积极对边缘化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与学生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第三,在思政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组织学生资源,通过分组团队等形式发挥学生团队关系作用,促进边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2尊重和欣赏学生,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

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应当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开展边缘化学生思政工作时应当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并欣赏学生身上的优点,才能更好为边缘化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由于边缘化学生在适应周边环境时存在一定的适应障碍,针对这一问题,在思政工作开展过程中高校辅导员一方面应当针对不同边缘化学生,依据其平时综合表现制定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并在具体方案中将教育任务目标分解形成量化、容易完成的阶段性目标,使边缘化学生参与思政教育时达到循序渐进效果。另一方面,针对高校边缘化学生主动性较差特点,高校辅导员应当努力为边缘化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在生活与学习上加强对边缘化学生的关心,通过学生工作协调、融洽学生之间关系,通过组织活动增进学生之间友谊,进而使学生在轻松、舒适、健康的环境中接受思政教育,提高高校边缘学生思政工作的效率。

2.3帮助和关心学生,增强在学生心中的亲切感

大学是学生心理健康成熟的关键时期,由于高校边缘化学生大多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如果高校思政工作开展不及时、或效果不佳,容易导致边缘化学生在以后工作生活中形成自我封闭性格,变得更加自闭与边缘。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当注重高校边缘学生心理问题,在工作中以增强学生心理健康作为首要工作任务,通过帮助和关心加强对高校边缘化学生的心理疏导,鼓励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心理世界。同时通过加强对学生亲切感提高学生主动与外界交流的意愿,使学生在遇到挫折困难时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探讨与交流,通过帮助学生学会用轻松、积极的心态融入集体生活,有效提高高校思政工作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在转化高校边缘化学生中背负着重大的责任,高校辅导员应积极主动与边缘化学生交流和沟通,从关心学生角度出发,走进学生心理,从正面引导学生,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发挥学生主体性,利用多元化思想教育方式主动帮助和关心学生,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以健康的心态融入到高校团体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黄亚夫.增强大学生思政工作针对性和实际性的新举措[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4(0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