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个人成长分析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广西区黎塘监狱)
摘 要:回顾自己三十年的成长,有欢乐、有艰苦、有成功,也有挫折,使我学会了关爱、感恩,学会了坚强,也学会了珍惜,更学会了积极进取。让我不断深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续感受助人自助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关键词 :成长与收获 付出与快乐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回首快乐童年
我出生在广西博白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据族谱记载,祖辈是广东迁徙过来的客家人,祖辈们都继承了客家人勤劳勇敢、善良朴实、真诚团结、热情好客的优点和传统。在我的记忆中,奶奶、父亲、母亲、姑姑、叔叔们都是这样的好人,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的关爱、呵护和熏陶下,也培养了我自信、乐观、真诚、坚韧的意志和个性。
童年中的我是很幸福的,无忧无虑,整天想着的就是玩,与村里的小朋友在房屋间,田地里,晒谷场玩捉迷藏、过家家等各种各样的游戏,其中最爱玩的游戏是几个小朋友分成两组模仿电影的镜头在房屋间隐藏进行枪战游戏,还用木头修成了枪。有时玩起来不分昼夜,也忘了饥饿。这也是让大人们最头痛的事情,家长们常常遍村在寻找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饭和睡觉,在他们看来,我们就是一群“野小子”。父亲对我自小就很严厉,要求严格,母亲善良贤淑,还生怕我和小朋友打架,常常给我讲故事,教导我如何尊重人,与小朋友们相处好,要乐于帮助别人等等,好孩子的形象常常在我脑子浮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我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大人们都喜欢我,还把我当做他们家小孩的学习榜样,小朋友们也喜欢和我在一起玩,我享受到了别样的快乐。
(二)艰苦的求学、成长路
进入中专阶段,是我人生中最“苦”、最难忘的阶段,也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回想起来,历历在目。那时,年纪小小的我,远离了家乡,怀着我的梦想迈进了警校的大门,让我揣着既害怕,又惊喜的心情,踏上一个陌生的土地。警校的军事化管理,每天除了学习,训练,还要洗衣服、洗鞋子,叠被子,各项要求都非常严格,让我很难适应,我经常躲在角落偷偷的哭,让我更加思念家乡,思念爸爸妈妈。但是每次父母的来信,信中母亲不停的念叨和关心,父亲的鼓励,让我欣感安慰。父亲担心我吃不消,专业挑选了一些名人成功的故事,什么司马迁、陈景润、爱迪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书刊让我阅读,让我深刻体会到父亲的用苦良心,使我深深坚信 “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也使我冲破了内心的障碍,坚定了自己的自信心,并朝着目标跨步向前进,经过警校的学习生活,培养了我独立的生活能力,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造就了坚韧的意志品质,练就了一身警体技能,掌握了专业知识。
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在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广西的一所监狱工作,地处偏辟,刚开始时,那里还没有通自来水,通讯设施也很少,唯一的就是办公室的一个电话。我并没有抱怨,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因为是刚参加工作的新警察,对监狱的一切都很陌生,所幸的是周围的老同志都很关心我,不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都给予我很大帮助,让我很快习惯了这里艰苦的环境。刚开始安排我负责内勤管教工作,由一名老管教带我,由于我的勤奋好学,积极肯干,很快掌握内勤管教基本的业务知识,同时还能把办公室的其它业务整理得有条不紊,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同,先后让我兼做物资管理员,团支部、女工委的工作,由于业务精通、工作认真、细心,成绩突出,2002年至2004年连续评为优秀工作者及“三八”红旗手、优秀团干。2005年从监区调到刑罚执行科工作,主要负责罪犯的减刑、假释工作,到了新的岗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要求也更高了,需要的知识更加专业,我深深的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有限,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业务知识,由于业务精通、拔萃,2012被提拔为副科长,我更加坚信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我来说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儿,这些主要得益于我儿时家庭的教养,学校的培养,组织的培养和曾经的人生经历及人生态度,得益我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工作13年来,我始终把加强学习,掌握新知识放在重要位置,2005年我通过函授拿到了法律大专文凭,之后又拿到了东北林业大学法律本科文凭, 2014年5月通过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这些,都是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工作,不断历练自我的体现。
工作的收获,同时也让我收获了爱情。由于共同的爱好乒乓球,让我认识了我生命中的他,性格缅甸的他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笑起来眼角边深深的纹,却是那么的可爱。他为我买菜、下厨,还在我生病的时候,细心的照顾着我。一路走过来,我们一起做饭,一起打球,一起学习,一起聊着天南地北,看到他为我着急,为我担心,为我做的一切,我坚信他就是我一生的依靠。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我,向着幸福出发。
二、职业行为分析
我单位先后安排我参加了三级、二级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通过林秉贤、李晖、徐晓锋、孙绍强、武国成、郭勇、张嫦、刘惠珍等知名教授、专家的授课与指导,我受益很深,一个不期而遇的机会使我从此真正走入了心理咨询这一领域,也得到了这么多心理学教授专家的点拨,对于我来说感到是幸福来敲门。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主要原因有:第一,我自身对于心理咨询这门研究人本身的科学有兴趣。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探索人的本质,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增强自我修复能力,提高调节自身不良情绪,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稳定情绪、自我平衡。第二,在未人人母的我对婴幼儿了解太少,学习心理咨询能让我随时了解孩子是否需要我的帮助,引导他更好的成长。第三,心理咨询是一份高尚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帮助自己的时候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别人。
(西南大学 心理学部 重庆 400715)
摘 要:本自我成长报告由自我成长分析和职业行为分析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自我成长分析,通过自我成长简介和成长记忆碎片来描述成长中的人和事对我的影响,以及一些自我分析;第二部分职业行为分析介绍了我选择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原因以及自身所具备的条件等等,最后构想了一下我的从业期待——要做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询师,助人自助。
关键词 :自我成长分析 职业行为分析 心理咨询师
1.自我成长分析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的一生集合起来就是一本故事书,你翻开这本书不经意一看,也许会觉得和别人的故事差不多,都是从出生到尽头。但认真研读的话,你会发现原来从出生到尽头这段路程各有千秋,就像树枝上的叶子般看似相同,仔细观察确各有各的独特之处。是相似,让我更能够了解人类的一生及人性;是独特,让我成为唯一的自己。
1.1自我成长简介
我家是在农村,我出生于1989年10月,我是家中的老二,哥哥比我大两岁,妹妹比我小一岁。因为妹妹只比我少一岁的缘故,妈妈的奶水供应不足,我喝母乳的时间相对较短,我的体质就比较弱,到现在都比较瘦,妹妹现在都经常开玩笑说,就是因为小时候我不喝奶,她帮我喝了,现在她都瘦不下去。因为家中兄弟姐妹有三个,爸爸妈妈需要耕种大量的田地以维持生计,所以需要爷爷、奶奶帮忙照看,我在一岁多的时候就是爷爷带着我睡觉。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爸爸和妈妈总是在忙碌着,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陪我们。我出现营养不良,时常会有一些小病小灾。
六岁之后,爸爸、妈妈因为家里的经济困境不得不把我们交给爷爷、奶奶帮忙照看,从此我们三姊妹成了留守儿童。爷爷、奶奶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为人厚道,督促我们学习,教会我们为人处事。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小我们三姊妹就非常懂事、很孝顺,帮着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使得我们都非常的独立。
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话,每周爸妈都会打到2隔壁的邻居家里让我们听电话,我们很少打过去,除非问他们要钱。后来上高中,一个月的样子会给他们打一次电话,汇报一下学习情况之类的,一般情况下,我都只报喜不报忧,因为害怕他们为我担心。和爸爸沟通少,几乎都是妈妈接,除非有很重要的事情他才讲几句;有时妈妈不在,和他没很多话讲,打个几分钟就挂了,可能是父爱要深沉一些吧。留守的经历虽然给我留下了缺少父爱、母爱的遗憾,这种经历使母亲与我的亲密感建立不够完整,安全感没有基础,我是属于不安全依恋的依恋类型。但是也使我养成了坚强、独立的性格。
感谢生命给我的所有经历,使我有机会细细体味人生。
1.2成长记忆碎片
1.2.1自我意识
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个男生总是说我长的丑,说我长的想猿猴。那时候我就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一直被别人说的事情,自己就会越来越关注,慢慢的我也觉得自己难看,自卑感油然而生。当时被那个同学那样说我的时候我很伤心,每次他一说我,我就会哭,觉得自己不争气,怎么这么容易哭。他还说要不是我的成绩好,别人才不会理我呢,当时我感到深深的被贬低,特别没有价值感。回家之后,也没有给家人说,使得我在这个事情上纠结了很久,初中时期都没有从自卑、退缩的阴影笼罩中走出来。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个方面现在没有那么大的困扰了,但是不自信的影响还是隐约存在着,但是当自己又开始否定自己时,我就会喊暂停,问问自己“这是真的吗?”。
1.2.2爸爸生病
爸爸在我印象中很憨厚、勤劳、善良,不太爱说话。在我大三的时候,有一天我正在上课,突然接到妈妈的电话,第一次我没有接,妈妈继续打,我猜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说,所以我就出去接了电话。只听见妈妈带着哭腔的告诉我,爸爸住院了。细问才知道爸爸因中风正在医院,当时还处于危险期。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子懵了,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胡思乱想着,如果爸爸不在了可怎么办,一种分离的恐惧笼罩着我,那是我感受到的人生当中一次最大的悲痛。幸好抢救及时,爸爸目前恢复的还不错,只是有些许后遗症。从那时起,我突然觉得自己需要成长起来,到了该承担属于自己那份责任的时候了。
1.2.3爷爷去世
爷爷在我大四上学期的时候去世了,这对我而言是一大创伤。爷爷从小就很疼爱我,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给我留着。在接到爷爷去世消息的那一刻我奔溃了,什么,爷爷去世了,我不相信,我还没来得及和爷爷说说话呢。我后悔、我内疚,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给爷爷打电话,现在再也听不到爷爷的声音了。听到奶奶说爷爷去世的时候都说不要告诉我,因为我在准备考研,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泪流满面。这是一个没有道别的分离,现在每当看到爷爷的照片,总觉得爷爷还能看到我,还能听到我说话,爷爷一直在我心中。
1.2.4我与初恋
我与自己的初恋男友(目前已分手)在一起近两年。他比我大5岁,我们俩性格方面有些相似,都比较喜静,他比较憨厚,和我爸爸比较像,兴趣、爱好总觉得有点代沟的感觉。我们待在一起久了就觉得特没趣,可能我俩情商都比较低的缘故。我总是在问这是爱情吗?也吵过、闹过,他能包容,我也比较珍惜我们的感情。有时我总觉得他不够爱我、不够在乎我,可能是我自己没有安全感的原因。
每当吵架的时候,我会对爱情产生许多的疑问。竟而问自己爱情到底是什么?如何让爱情持久保鲜,让他多爱我一点?在这样的纠结、痛苦中两个人的关系最终走到了分手的尽头。从成长的经历来分析,我早年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去外地打工了,得到的照顾自然就会有些缺失,所以现在特别需要得到爱的保证,把早年在父母身上没有得到的足够多的爱都想从恋人身上得到,对恋人抱有很多期待,但是恋人也是人,不可能满足对方所有的期待,而当恋人没有满足我的期待的时候,我就会体会到小时候不被爱的感受,有很深的恐惧感,感觉对方不爱我了,我就没有价值、没有存在感。现在我认识到,小时候对于我而言父母的爱就是天地,没有他们的爱,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但是现在我已经成人,如果还体会到小时候不被爱的那种恐惧,只能说明自己在被潜意识控制着。通过这次分手,我认识到当我一遍遍的问恋人是否爱我,其实是小时候那个小孩在问爸爸妈妈是否爱自己。当我向恋人要那么多的爱的保证,其实是小时候的自己在向爸爸妈妈索取爱。当我对恋人抱有那么多的期待,其实是小时候的自己对爸爸妈妈抱有很多期待,但是没有得到满足,所以现在期待从恋人身上得到满足。每个人都是带着家庭在前行,当把自己的潜意识变为意识之后,它就不会再操控着我们的行为了。
人因为经历过才会逐渐变得成熟,生命中每一个阶段的经历都会影响或决定着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这又将会影响着一个人生活中的每一个关键的抉择。这让我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的形成又与成长密不可分,所以又可以说早期的成长为成人后的命运之路做下了铺垫。
2.职业行为分析
2.1为什么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师
大学四年我学的并不是心理学专业,而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我最初接触心理学是在我大三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开了一门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我发现我对心理学非常有兴趣,心理学可以使我觉得学习很快乐,我很有动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就自学通过了心理咨询师三级的考核。到了大四的时候我继续学习心理学并奋战跨专业考取了心理学咨询方向的研究生。我很珍惜现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因为可以与自己喜欢的专业为伴,目前已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核。随着自己的心理学知识的增加、积累,我了解到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动力学习心理学,可能我潜意识里面觉得自己有某些方面、某些创伤需要修通。我相信心理学是一扇让我认识自己和了解他人心灵的大门,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助人自助——帮助别人自己帮助自己。
2.2个人所具有的从事心理咨询师行业的条件
首先,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凭着我目前对心理学的热爱及自己的探索精神,我学习专业课及相关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力图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圆满完成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其次,为了更好地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现在正在我们学院的一个咨询机构从事实践工作,使我平时有机会参加咨询案例督导及沙龙学习,该机构给我提供了接个案的平台,我相信理论结合实践会使我的心理咨询技术得到提升。最后,从我自身的气质、性格、能力三个人格角度来说,我的亲和力很强,善于倾听,喜欢与人交流,富于爱心,能很好的共情、同理、理解来访者。另外,为了使自己具备从事该行业的素质,我有意识地培养我的观察力、洞察力,以便于更有效地关注来访者的外部语言、感觉、情绪、想法、意图等。
2.3从业期待——我的奋斗目标
我的奋斗目标是做一名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实现自我的价值。我深知自己需要修通,正因为如此,我也将能真正体会到来访者达到自我领悟和成长的喜悦。心理咨询师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现在要做的就是积蓄力量,修通自我,这样我才有能力和资格去面对不同人生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师的道路是一个漫长的征程,途中会面临许多坎坷、痛苦,需要我们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迎接这一切。我相信能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成为我生活中最大的喜悦,我也将在这种喜悦中真正的实现自我、照亮他人,最终让自己成为真正能理解人心的心理专家,伴随来访者共同成长。
我深知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这条路还很长,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学无止境,目前主要学习的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技术。在这条路上,我要感谢我的来访者,是你们与我结伴同行,感谢你们愿意相信我并向我吐露心声。
参考文献: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幸福的童年生活
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我们家一共4个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我。爸爸从事XX工作,妈妈从事XX工作,姐姐上学。每天晚上是我们家最快乐的时候,大家吃完晚饭坐在一起,互相说说笑笑,度过幸福的时光。我是家里最小的,爸爸、妈妈和姐姐都喜爱我,一般事情都依顺我,家务事也不要我做。但我觉得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理应承担一些家务事,向爸爸、妈妈要求,爸爸、妈妈安排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我做完家务事,经常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感到很是高兴,激励自己做更多的家务事,当一名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二)快乐的学习生涯
我性格中性,为人温和,能够遵纪守法,没有违反校纪校规,和同学团结友爱,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小学、初中、高中各科成绩都比较好,学校和老师对我的评价都比较高。因此,我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生涯是非常快乐的,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我还惦记着那美丽的校园、那亲爱的老师,在节假日期间和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经常会面欢聚,感受快乐的学习生活,共叙同学之间的真情厚意。
小学、初中、高中的读书生活天真快乐,没有思想和心理负担,日子如流水般的过去。到咸宁学院读大专,想到自己所读的专业是与自己今后的职业相关,关系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才有了一定的思想和心理负担。我所读的是护理专业,今后要从事护士工作,要服务病人。而要做好护士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不出质量事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于是,我集中精力放在理论学习和业务操作上,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学校老师对我比较满意,相信我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做好护理工作,能够给学校带来好名声。南丁格尔是护士的先驱和楷模,是她用小马灯的微弱灯光照亮一个个伤残战士的身躯,把自己至真、至善、至美融进每个病人的心灵,使即将逝去的生命得到挽救再生,因此南丁格尔精神成为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精神。我暗暗下了决心,要学习南丁格尔的伟大精神,把自己的爱献给病人,使病人能够早日康复,重返健康的生命世界。
(三)成长的工作经历
2009年11月,我参加工作,成为湖北麻城市人民医院一名骨科护士。护士工作是辛苦的,不分白天黑夜,没有有固定休息时间,一切要满足病人护理需要。护士工作又是崇高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精心和恰当的护理能够加快病情好转,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为了做好护理工作,让病人早日康复,我按照“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和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目标,认真细致做好护理工作,一是注重细节,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以救护生命为重,从细微之处做起,讲究服务礼仪,规范举止行为,让病人真正舒心、满意。二是温情服务,以子女服侍父母、晚辈尊敬长辈的亲情,给病人良好的护理服务,照顾好病人的饮食起居,让病人感受温馨亲情。近5年的护士工作,使我成长了许多,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就是为病人服务,在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近5年的护士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治好病,让病人尽快康复,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心理安慰,解除病人的思想负担,使病人摆脱寂寞,振作精神,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工作,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因此,我萌生了当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愿望,能够更好地服务病人,促进病人病情好转,早日康复。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成为心理咨询师是我的人生理想
通过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分析,我深深感受到:良好心态十分重要,健康心理是人生成功的前提。心理咨询师职业是一项能让我思想走向成熟、心理走向健康、人格趋向完善的高尚职业。我渴望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能结合自己的护理工作,给病人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帮助病人解除思想负担,使病人尽快治好病,重回健康世界。
(二)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一是我的成长经历为我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可以从中提炼出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二是我性格中性,为人温和、关心别人、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格特征适合担任心理咨询师职业。三是近5年的护士工作,我已会熟练给病人进行心理辅导,大大地提高了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水平。四是就读武大的心理学专业将极大提高我的专业理论水平。
不足:一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尚不够全面,遇到一些复杂的心理问题还不能给求助者以成功的解决。二是我以前主要给病人进行心理辅导,其他群体进行心理辅导不多,心理咨询的工作经验还不够全面丰富。
一份轰动北京的问卷
据权威数据统计,在美国,所有公民都有接受心理测试的习惯,包括上学、就业、其他人生选择及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时,平均一生达70次之多。而在中国,人们对于心理测试的应用至少要比国外晚100年。许多时候,人们宁可求助于“江湖术士”,也不愿相信真正的科学。
1993年,国内著名心理学家张贵良教授申请成立“高考生专业选择潜能测试”专项研究小组,在他的申请报告中有这样一些阐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大学专业就是在选择职业,就是在选择未来。虽然专业并不能决定某个人将来从事某项特定的具体职业,却基本上确定了未来职业的范围。因此填报高考志愿对于高考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然而,如今的高三学生在面临报考高考志愿时,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误区,有的完全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有的只凭一时的兴趣,有的是看哪个专业赚钱多就报哪个,由于在报考志愿时缺乏对自身特点及专业的客观认识及科学指导,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开始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喜欢、厌学,甚至有的退学;也有一部分人工作后根本不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而是重新选择其他的专业继续学习。这不仅影响个人发展,造成了个人成才时间的浪费和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潜能测试可以为学生认识自己、了解专业信息提供专业、科学的指导,在国外已普及多年,在国内势在必行……”张教授的报告字字中肯,很快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快批准立项,并将其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随后,一大批来自中科院、北京教科院、北师大的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专家投身其中……
2001年,经历了八年漫长而艰辛的研究,“IMAP高考生专业选择潜能测试”系统终于通过各项检测,正式投入应用。该系统以一份问卷的形式体现,涵盖500道选择题,分别测试学生的27大学科兴趣、7大生涯动机、9大能力优势、16种个性特点,通过将学生的答案输入特定电脑程序进行综合评析,最终给出最适合学生自身的10大专业及各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分析等,并提供30―50页左右的专家分析报告,深入细致、科学全面地指导学生进行高考专业的选择。据各阶段实验结果显示,系统的测试准确率可达90%以上,从而成为国内专业选择潜能测试领域最早和最权威的研究成果。
出成果了,研究小组的专家、教授都非常激动,迫不及待地奔走于市内各重点中学,将其介绍给正为“择业”苦恼的考生。没想到,竟遭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质疑和误解,更有甚者将其与封建迷信相提并论。于是,引发了《北京青年报》第一次失实的报道。对于媒体如此不负责任的行为,专家们都异常气愤,决定诉诸法律。研究小组的周亚楼研究员却不赞同大家的做法:“诉诸法律只是不得已的做法,不如因势利导,借助媒体的力量来一次大规模的宣传,正式将‘IMAP高考生专业选择潜能测试’介绍给社会。”他的提议让大家眼前一亮。
今年47岁的周亚楼是国内人力资源资深专家,曾担任过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及其他高级职位。参与过许多企业、项目战略规划设计和运作执行,对职业生涯设计、人才测评、甄别、定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造诣,并有着对大学生及成人学习、培训、专业选择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案例。谈到将研究成果产品化及市场运作,周亚楼无论从以往业绩还是个人能力,都是不二人选。
一项赞誉广泛的科研成果
2001年5月,《北京青年报》负面报道出来的第三天,周亚楼就代表研究小组找到《北京青年报》社,出具了“IMAP高考生专业选择潜能测试”隶属“国家863计划项目”,是国内最早获得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技术鉴定认证、唯一获得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的应用测定认证、最先申请商标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潜能测试成果的相关书面证明。果然引起报社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当即表示一经核实,定当妥善处理。与此同时,《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都争先与院方取得了联系,就此事予以报道,只不过,这一次都是肯定的声音。
几天后,《北京青年报》经多方面调查,正式在报纸上对自己之前的报道作出更正。没想到,这一举动竟然引爆了更大规模的媒体宣传热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30多家国家主流媒体纷纷对“IMAP高考生专业选择潜能测试”进行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2套节目及北京电视台对研究组首席专家张贵良教授作了专题采访;新浪网青少年频道邀请潜能测试专家雪颖老师作为嘉宾主持,为新浪教育潜能测试专栏提供技术支持;基于科技创新的贡献和广泛的影响力,该成果还被载入2000年《北京年鉴》和《北京史志》,被国家税务局批准为免征所得税项目。
由于媒体争议聚焦引发了北京市空前的“高考生专业选择潜能测试风潮”,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加测试,希望为孩子指点迷津。仅2002年测试人数就超过1万人,占北京市当年参加高考总数8万人的10%―20%。经过五年的发展,IMAP专业测试范围覆盖了全市含北京四中、101中学、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等在内的120余所中学。一位接受过测试的学生家长拉着周亚楼的手动情地说:“在孩子专业选择问题上,我们一家人都很迷茫,不知什么样的专业才真正适合孩子以后的发展。一旦选得不对,大学就白考了,这么多年的书也白念了。你们的测试真的很科学,一下子解开了我和儿子心中的疑团。”周亚楼说:“我们现在的家长爱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所有的希望和压力都压在孩子身上,相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据统计,在参加测试的学生中有90%都觉得IMAP潜能测试真正帮助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专业。杨帆是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源专业大四的学生,2001年做了“IMAP高考生专业选择潜能测试”,当时的分析报告表明她非常适合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但是出于学校名气的因素,她在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选择了清华大学中文系。由于高考发挥不理想,她与清华失之交臂,考上了第二志愿的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四年后对她进行回访时,杨帆表示IMAP专业测试的结果非常准确,她入学后不久就发觉这个专业真的非常适合自己,她不但很快学完了所修课程,而且成绩非常优秀。再加上她性格开朗、善于言谈,又参加过许多社会活动,现在被选中到诺基亚公司人力资源部进行实习。她感叹道,如果当初学了中文专业,虽然学校的名气大一些,但是并不一定会比现在学得出色,干得开心。
一份振奋人心的创业计划
周亚楼和其他研究组成员深深体会到要想推动这一科技成果的迅速普及,为更多的学生指明人生的方向,必须借助正规的市场运作。2004年,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学生潜能测试科学研究及产业推广的专门机构――北京易迈步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一本汇集了易迈步多年研究成果的理论专著――《高考生专业选择潜能测试》,也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正如周亚楼所预料的,这一年,又有1万多名来自北京市100多所中学的考生接受了IMAP专业测试;家长们表示:“十几万元的教育费都花了,这个测试能给孩子做正确引导,让他们得到最需要的专业、最准确的指导,花二三百元算什么!”周亚楼说:“这种准确率高,科学性强的测试,目前在国内只有我们能做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易迈步赢得了更多的认可和赞誉。看到易迈步五年来在北京的成功推广和数万个成功案例,一个又一个家长的电话从全国各地打来,有的甚至把孩子带到北京来测试。周亚楼感觉到社会太需要我们了,可我们的精力有限,怎样才能方便全国各地的需求呢?IMAP高考生专业选择潜能测试产品的直接切入对象为全国应届高中毕业生,2004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723万,按年增长10%的正常比例,2008年中国高考人数将呈持续高增长期,高考适龄人数将达上亿人。年市场的潜在利润就达几百亿,如此广阔的市场,如何才能全面铺开呢?既然肯德基、麦当劳能通过加盟连锁的形式将快餐店开遍世界各地,我们为什么不能借助这一形式让专业的潜能测试服务中心扎根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呢?为此,周亚楼和研究院商定,专门成立了北京市易迈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招商工作。与传统教育咨询指导服务不同的是,易迈步测试系统从测量题量,内容的准确可靠率、合理性到系统分析报告设计之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全程计算机模块作业编制及测后咨询指导,将软科学知识服务演绎成了实在成熟的计算机软件这一有形产品。因此可以不受时空影响,高效规模批量复制,完全符合连锁加盟的基本条件,成为一种操作简单、利润可观的投资项目,为每一位普通投资者提供创业良机。
上海一位孙先生面临自己的孩子今年高考毕业,苦于无法指导孩子正确选择学科,春节前几经周折,才找到了易迈步教育咨询公司,经过考察和与院方的沟通,感觉孩子的测试结果非常准确,而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孩子的高度认可,过完春节孙先生又飞到了北京,表示要把这个项目引到上海,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面对人生重大的选择时走进科学,可是又担心自己对教育潜能测试一窍不通不知能否做起来。周亚楼告诉孙先生,总部运作北京市场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加盟商准备好了成熟可行的市场运作方案,同时提供权威机构及专家文章推荐、权威媒体广告、高层次轰动效应的科普教育专题演讲会支持和不断更新的校长家长联谊会、学生会员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方案。加盟商只需按步执行,即可轻松启动市场。此外,总部还有国内一流的心理学、教育学研发咨询专家顾问团队作为加盟商的专业技术后盾,有高水平的市场顾问团队和资深经营管理人才团队为加盟商提供营销支持,随时帮助加盟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降低加盟商的投资风险。孙先生表示等院方招商工作一开始就第一个做。
打市场的同时,易迈步的科研创新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相继推出了“IMAP学习潜能测试”系统、“IMAP成人职业潜能测试”系统等产品,能为大学生及成人提供报考专业和选择职业的指导、中小学生学习潜能开发及心理疑难问题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为了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研究院和易迈步公司决定于近期在北京召开隆重的新闻会和招商恳谈会,周亚楼说:“易迈步的目标是与教育界及社会相关资源共生共荣,促进个人成长的个性化、教育界育人的针对化、企业界用人的适配化,为每一个人都打开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
地址:100088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8号金丰和物业B座408室
关键词: 大学生 朋辈心理辅导 模式
朋辈心理辅导(马歇尔夫,1981)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1]。朋辈心理辅导不同于专业的心理辅导,它是同龄人(朋辈指的是朋友或同辈)之间开展的为他人提供心理帮助、支持和关爱的互助活动。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是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有利助手,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但在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大多都只是停留在对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宏观探索上[2-3],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考核,以及督导方面具体实施过程的探讨还比较少。本文将针对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建立的具体程序问题进行探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必要性
有学者曾对1340名大学生进行过调查,题目是“在你遇到烦恼时,会选择哪种渠道寻求帮助呢”。有66.5%的同学选择向朋友倾诉,15.3%的同学会向父母征求意见,7.1%的同学会选择专业心理辅导,4.5%的同学会向老师征求意见。由此看出,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首先求助的对象是他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4]可见,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多校区合并的形势需要,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校区面临分散、专职心理老师配备相对不足等问题,传统的心理咨询方式形式化、单一化,只能针对极少数自愿前来咨询的学生起到暂时的辅导效果,但学生一旦又出现心理问题时,心理老师还是难以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干预或辅导,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明显不足,已无法满足全校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需求。而朋辈心理辅导具有友情效应、时效性强、简便易行的特点[4],朋辈心理辅导便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一种重要补充,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建立势在必行。
二、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建立的程序
(一)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
在选拔前首先要开展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招生宣传,在海报或通知上将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素质要求、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培训目的、工作职能、报名时间地点、培训所需时间、培训要求、培训费(象征性收取)等一一列出,使报名学生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一般可采用先选拔后培训的模式,即先通过一定程序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小组面试),将符合考核标准的同学留下来培训,培训结束后,再经过一次考核,选出符合标准的同学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
一般可以一个二级学院为试点来开展,一年举办两期(每年的三四月份与九十月份)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再推广到全校范围内。借鉴香港浸会大学朋辈辅导员训练计划和崔建华教授实施的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计划的经验[5],高校可通过学校学生工作处或二级学院下发招生海报或通知,由学生自愿填写报名表,报名表除个人资料外,同学还要列明参加朋辈心理辅导培训的原因及自己具备的条件。然后,由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协助二级学院辅导员老师完成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个人面试,在选拔中主要考虑以下标准。
1.帮助他人的动机和参加培训活动的目的。2.适应社会的能力。3.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5.社交技巧。6.解困技巧。7.能否抽出时间参与培训及有关活动。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成绩必须在及格以上。
最后对符合标准的同学张榜公布录取结果、培训时间地点等信息。在录取时也应尽量考虑到不同的专业或学科、不同的年级或地区、男女生人数平均等。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
培训和考核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前提。可利用周末时间,培训主要有六大方面的内容,加上开始与结束两次共安排主题,如表1,每个主题4―6课时,总共约30―50课时,培训均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且有活动桌椅,以便团体小组活动和共同分享。
表1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在培训时要注意:1.在培训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辅导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的心理问题,培训内容要有弹性;2.要注意让学员撰写个案报告和学习体会,以便于检查培训中的收获,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思考。学员在完成培训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践操作内容及其他指定活动(如自我成长分析报告)后,考核合格就可以颁发《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结业证书》和上岗胸卡,在胸卡上加盖印章,同时召开结业仪式,合影存档。并通知所在二级学院,学员可持证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或活动。
(三)考核
针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期间,会出现情感枯竭、缺乏热情、情绪低落、工作有压力等现象,对上岗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考核体系,这是朋辈心理辅导员个人成长与保持工作热情、保障队伍稳定与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1.建立考核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体系主要是围绕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和思想情况来定性定量考核,如心理辅导效果如何;职责分工是否明确;工作内容是否清楚到位;工作程序是否明了,能否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个人成长情况;在培训、例会、工作记录、信息反馈等方面来考核。一般,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管理与考核要有专人(最好是心理培训教师)负责、定期检查,以便定期进行评比表彰。
2.定期进行评比表彰
每学年要进行一次评比表彰,通过评比奖励本人,激励他人,带动大家的工作热情。评比形式要注意多样化。可根据工作分工表现的不同而设立不同的表彰称号。如:“优秀班级(或宿舍)学生心理保健员“、“优秀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员”,对有突出贡献的还可授予“最佳学生心理辅导员”称号。亦可设单项称号,如:“最佳接待员”、“最受学生欢迎的贴心人”等。考核及表彰结果都要及时通报各二级学院。评比表彰要与学校的奖学金、评优等挂钩。
(四)专业督导
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朋辈心理辅导员仍需不断学习提高、不断加强锻炼、定期不定期地接受专业督导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专业督导可以通过专业老师团体督导,朋辈心理辅导员小组自身督导,以及个人自我督导的形式来开展。专业心理老师可定期举行团体督导以解决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帮助其澄清、面对、分析和提升。朋辈心理辅导员小组也可定期举办小组成长训练营,学习最新咨询技术、探讨疑难个案、专业心理老师做讲座等来督导。自我督导是每一位朋辈心理辅导员定期学习、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自我督导对自身成长、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有重要意义,它是朋辈心理辅导员提升的最主要途径。
(五)建立朋辈心理辅导的四级工作网络
经过选拔、培训、考核和督导,学校就组建成由“校学生工作处―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二级学院党团总支、辅导员―朋辈心理辅导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组织。校学生工作处主要行使其全面统筹和行政治理职能;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主要发挥其专业咨询和对学院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与督导功能;二级学院党团总支、辅导员主要是面向本院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主动与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的教师合作,给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时必要的帮助;通过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员,广泛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在同学与二级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及时发现同学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预警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建设成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反应及时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队伍。
三、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建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建立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以待进一步完善朋辈心理辅导模式。
1.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
2.培训内容所覆盖面广,应根据培训效果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培训的重点内容;
3.可考虑进行岗前实习环节;
4.考核指标体系要建立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使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
5.督导自身的过程还应建立客观的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1]许素萍,吕冬诗.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交往・互助・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0.
[2]蔡莹,杨雪龙.朋辈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5):42-44.
[3]张泉,贾楠.朋辈心理教育模式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1,(2):108-110.
[4]颜农秋.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6-9.
[5]崔建华,李石,苏兆成.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5-8.
【关键词】咨询案例;合理情绪疗法;报告
1.一般资料
李某,女,汉族,20岁,大二学生。姊妹三个,一妹一弟,在家排行老大。父母均为农民,父母关系不和,经济状况一般。学习刻苦,性格开朗,同学关系融洽。近期因恋爱问题,出现情绪上的困惑,学习、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2.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多月来,求助者对男友与异性正常交往产生猜疑,出现了情绪焦虑、抑郁、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状态。近一周症状加重,几乎是课不上,饭不吃,靠打点滴维持,故前来咨询。
个人陈述:我是一个懂事、有主见的人,自幼父亲感情的出轨,对自己影响较大。深知母亲在生活中的不易和艰难。从小立志长大后要找一个一辈子忠诚自己的人。男友是高中同学,在西安上大学,自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几乎每晚都与男友煲电话粥,感情非常好。但从这学期开学以来,男友与本校一位女生在同一家公司做起了兼职,得知此事后,我开始一个人胡思乱想,越想越觉得问题严重,感觉天都塌了。特别是近一周以来,因此事过度的纠缠,男友常常借故不接电话,这让我很痛苦,茶饭不思,难以入寝。舍友们不断的开导我,自己就是走不出来,不知如何解决?
3.个人成长史
李某,童年时因为父亲感情出轨,父母在家经常吵架。虽然母亲的宽容让她从小到大有了一个完整的家,但懂事的她深知母亲为了维系这样的家庭付出的代价。这给她的心灵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她长大谈恋爱后对男友与异性的交往过分在意,平时与男友在一起不是查看手机短信,就是询问有没有女生给他打
过电话。如果发现有异性发的祝贺节日短信,也要询问半天,这让男友感到很无奈。
4.咨询师
来访者身材瘦小,面容疲惫憔悴,衣着整洁朴素。进行交谈时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对自己的问题认识较深刻,有强烈的解决问题愿望。在征得来访者同意后进行心理测验,结果如下:①.SCL- 90:焦虑2.5、抑郁2.4,其余正常。②.SAS:标准分57 分,为轻度焦虑。SDS:52分,为轻度抑郁。
5.病因分析
生物因素:该求助者为女性,20岁,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社会因素:存在负性现实生活事件(父亲有外遇)。
心理因素:①存在错误的认知模式:认为只要男友不与异往,感情就会牢固。②因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出现了焦虑失眠、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状态反应。[1]
6.评估与诊断
6.1 评估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咨询了解到,该求助者思维正常,感情专一。问题主要表现为:因与男友在交往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产生了心理困惑,导致心情压抑、焦虑烦躁,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
6.2 鉴别诊断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主客观统一,自我认知没有问题,自主求医,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该求助者虽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3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2] 所以,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过强的热恋中的排他性。
7.咨询方法与原理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核心是由于热恋中过强的排他性造成的,因此,针对当前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状态,需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的不合理观念进行校正,从而增强求助者的适应能力。
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又称理性疗法,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3]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真正的原因来自其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比如,求助者可能存在“父亲都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男友也可能一样”;“既然选择了我,就不应该与其他异性有任何往来”等一些“绝对化要求”。对生活挫折“反应过分强烈”,导致了她的自我挫折感增强。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以此消除情绪困扰。[4]
8.咨询过程
大致分为咨询关系建立与评估诊断阶段、心理咨询与干预阶段和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一次咨询:(时间:2011年10月10日)
目的: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其具体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实施相关的心理测验,确立咨询目标。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
过程:咨询过程中告知来访者相关的咨询理论,通过摄入性谈话了解其基本情况,探询来访者的心理矛盾,确定咨询的主要问题,做了相关的心理测验,初步确定了咨询目标。
第二次咨询:(时间:2011年10月17日)
目的:本次咨询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帮助求助者探究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帮助其认识自身的心理矛盾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1)让求助者谈谈对父亲扭曲情感的看法和对自己情感的影响。通过交谈,让求助者认识到,排他性是的基本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对维持爱情的稳定发展是有益的,但是排他性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对恋人的过度猜疑和无端伤害,给双方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通过启发与引导,帮助求助者分析自己在恋爱中存在哪些合理与不合理的排他性因素,从中领悟到自己的情绪问题是由哪些不合理的排他性因素造成的,找出问题的症结。(2)与求助者一起辨析探讨并列出与此次情绪问题有关的不合理排他性因素:①因父亲是一个对感情不负责任的人,所以不信任世上的任何异性。②一旦发现男友与异性有来往,就认为男友可能会感情出轨。③既然选择了我,就不应该与其他异性有任何往来,绝对排他。④我一心一意的爱他,他就应该同样爱我等等。
布置咨询作业:要求求助者反思列出的不合理排他性因素,帮助其把注意力从过分关注诱发事件和自我情绪体验上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排他性因素上来,并思考领悟自己的情绪问题与不合理的排他性因素的内在联系。
第三次咨询:(时间:2011年10月24日)
目的:本次咨询是帮助求助者改正或排除原有不合理排他性因素,建立积极正确的恋爱观,缓解或消除不良的情绪体验,这是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1)咨询作业回顾:求助者表示通过与好友深谈和自我反思,进一步肯定了此次的情绪问题确实与自己的上述不合理信念有关。(2)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排他性因素,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黄金规则”:要“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与求助者进行辨析和商讨,帮助求助者在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基础上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
咨询师:父亲的事对你有影响吗?
求助者:有一点,为此我在高中毕业后还找人把那个女人打了一顿,不过她也打我了。
咨询师:男朋友爱你吗?
求助者:很爱。
咨询师:所以你不允许他与异性有任何往来?
求助者:(沉默片刻后)如果我发现他手机上有女生的电话和信息,就会很难过。缠着他给我解释清楚。
……
咨询师:如果你男朋友这样要求你,你能做到吗?
求助者:做不到。
……
(3) 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意见:
①恋爱中适度的排他是正常的,但过分就会产生猜疑,影响爱情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同时正常的交往是每个人的权利。②爱一个人就要学会信任他,为他着想,猜疑只能让你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③爱情不仅需要守护,更需要用心去经营,只有用宽容的心态,给它充分的空间,它才能沐浴着阳光,吸收着养分,才能茁壮成长。
(4)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进行对比,认真思考,并在情绪平静时可以给男友通次电话。
第四次咨询:(时间:2011年10月31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1)咨询作业回顾:求助者经过认真思考后,与男友通了电话,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今后不会再干涉男友的正常交往了。(2)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延伸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3)引导求助者深刻领悟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内涵。
9.咨询效果评估
9.1 求助者的评估
“我的情绪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了”。
“我的睡眠状况已好转,饮食正常,能够专学习了”。
“我明白了爱情不仅需要守护,更需要用信任、宽容的心态去经营”。
9.2 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咨询过程完整。
9.3 心理测验评估
求助者的SAS测验分由52分降到了38分,SDS测验分由57分降到了34分,说明焦虑、抑郁情绪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景霞,等.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咨询案例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2(6):114.
[2]马娟.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1(9):92.
[3][4]仲崇健.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0(4):115.
一、概念界定
(一)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是指一种专门向他人提供帮助与寻求这种帮助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助人者的手段及其所创造的气氛使人们逐步学会以更积极的方法对待自己和他人,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纳对咨询的一种定义。在我国《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心理咨询师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其职业定义为“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二)人格
对于人格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表述。1937年G.W.奥尔波特曾列举出50种人格定义,故本文仅列举出两种笔者最为支持的人格定义。
人格是指个体行为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个人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所谓的人格特征,从字面上说就是自己本身的性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自己的想法,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个体差异。
人格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
二、心理咨询师人格特质研究
心理咨询师究竟应该拥有哪些人格特质才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对此,许多学者也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孔珊珊(2011)总结了心理咨询师绩效水平的特征,有如下几项:富有爱心、幽默感、良好的倾听能力、有宽容心、咨询的经验、必要的人生阅历、洞察力、敏感性、随机应变的能力、富有激情、感染力强、较强的亲和力、奉献精神、对自我角色的清晰定位、个人魅力、主动学习的能力、有责任感、富有爱心、宽容心、责任感、亲和力。
曹玉红(2011)认为心理成长只要包括自我概念清晰化、价值观提升、情绪处理、职业枯竭现象处理等。
张书帷(2010)运用半结构性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发现,以下15个个人特质词语的选择率均为100%: 真诚、细心、机智、尊重、共情、包容、耐心、亲和、温暖、创造性、乐观、接纳、理智、礼貌、专注。
吴垠(2010)通过对比心理咨询师绩优组与一般组,得出二者在建立关系的基本态度、人际理解和洞察、弹性、影响力、自我觉察、自我控制力、人格健全与完善上存在差异。
李小艳(2012)经多次分析,把内容相近的个人成长分析归类,最终形成总结出:人格特征包括自信、能客观认识自己、接纳身边不同观点、对他人能力和潜力有正面期待,能坦言自己的失败感受,善于倾听,有耐心,有亲和力,让人感到温暖。
陈贞兰等(2011)指出成功咨询对心理咨询师的人格特征有以下要求:乐观、积极、理解、宽容、接纳、共情、尊重、热情、幸福感强、客观、高道德标准等。
笔者检索到2010-2013年28篇心理咨询师个人分析报告,并对其提及的人格特征词汇进行了统计,列举出前五位,如下表。
对于心理咨询师人格特质的要求,一直是学者们热衷于讨论的。某些已经公认,但是更多的人格词汇被提及。鉴于此,笔者不胜惶恐,也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心理咨询师人格标准:自我觉察、洞察力、健康的心态、尊重、价值观中立、人性观自知、乐观积极、真诚。
三、心理咨询师人格成长途径
作为心理咨询师,不能只专注于专业成长。人格的完善亦不可忽略,只有双管齐下,心理咨询师才能更好服务来访者。如韦耀阳所说,人格成长是心理咨询师助人自助的必要前提。心理咨询师有哪些途径可以促进自身人格成长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的自己的看法。
(一)自我觉察
心理咨询师进行自我觉察的途径主要有:自我提问、写咨询日记、填写个案评核、观摩咨询录像、参加培训和学术研讨、接受相互咨询和朋辈辅导、寻求专业督导、收集来访者回馈意见及分析他人对自己言行的模仿行为等。自我觉察可以让心理咨询师积累经验,提高咨询技能,降低挫败感。这对于初期进行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非常必要,也是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途径。
(二)洞察力
自我觉察主要是指心理咨询师对自我心理咨询工作的意识,是对如何更为出色地帮助求助者自助并更好完成心理咨询工作的意识。而洞察力则是指对其他人的洞察,特别对心理咨询师来说,是对来访者的洞察。在这方面,心理咨询师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训练,先从一系列的视频资料开始,对人物表情、行为等进行分析;直到足够熟练再对自己周围的人进行“训练”,并与亲朋好友直接交流是否完全正确。
(三)尊重
真正的尊重,意味着对来访者不仰不俯地平等对待,同时也是一种对其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一个真正懂得尊重来访者的咨询师,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去面对他的来访者,不论他是幸运抑或不幸、成功还是不成功。心理咨询师可试着从尊重自己开始,不看轻自己和自己的职业;在生活中尊重每个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一点心理咨询师应牢记在心。即使是来访者,他被一些事情所困扰,这也改变不了他跟你一样同是个人的事实。
(四)价值观
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来访者,心理咨询师甚至会陷入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并教育来访者的黑洞。关于长幼尊卑秩序,关于自私或者奉献,关于公平,关于性别角色,关于重要人际关系中的权利关系,关于进取、努力或者退缩、安适,这些是中国心理咨询师常面对的一些价值主题。在面对来访者这些问题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理解其之所以这样做的想法以及事后的所有情绪,而不是指责其错误,并如父母般教导其往左还是往右。心理咨询师可以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对来访者指手画脚。
(五)人性观
图1 2003年-2012年8月份同比增长
但从图书的生产商——出版社的生产情况来看,根据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8月7日的《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580家,共出版图书369523种(重版、重印162017种),我国已经以年出版新书20余万种的出版品种而稳居世界第一位,总印数77.05亿册(张)、定价总金额1063.06亿元,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12.53%(重版、重印增长16.48%)、7.46%、13.57%。无论从图书出版的品种数量、印刷册数来看,都依然呈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是由于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资讯来源的多样化导致的购书意愿下降,图书市场并没有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同步增长,纸质图书零售市场开始进入低速增长的下行通道;另一方面,随着全国图书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任务的基本完成,出版社的市场意识更加增强,上品种上规模的冲动得以骤然释放和提高,所以说,虽然图书销售的整体增长趋缓,甚至在逐步缩少,但图书品种(包括新书品种)和印刷册数依然增长迅速。两相挤压,必然导致很多出版图书品类门槛较低的出版社面临越来越大的库存和退货压力。面对如此市场环境,出版社该如何作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呢?
首先,从国家对图书出版行业发展方向的规划和政策来看,近期目标是国家将推动出版行业的资源整合,鼓励兼并重组,继续深化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和培育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所以很多大型出版社特别是一些上市的出版集团在政策的支持下,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和良好的出版资源,开始上演一场场“圈地远动”,大举拓展自己的出版领域,在切入的新领域成规模地迅速推出多品种产品,使图书出版行业进入了快速洗牌的时代。虽然在当今时代,网络化使得信息传播有着前所未有的快捷和方便,而物流的畅通也为这一切提供了便利和可能,同时,读者的“泛阅读”习惯正在形成,这一切都使得大出版社(出版集团)的迅速扩张成为可能。但就长远来看,这种扩张不具有可持续性,只是更挤压了许多没有优势特色的中小出版社的生存空间,对于整个图书行业来说,并没有提升整个行业的利润和增加收益能力。种种迹象已经显示,虽然新书的品种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数在增长,但图书自然品种增长对图书整体自然增长的重要性开始降低,对于低增长下的图书市场来说,靠增加品种的扩张战略将难以为继。出版业经过一番洗牌,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理性的市场轨道上,即利润为王的市场铁律。
其实,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这种出版业在信息变革时代的洗牌,可以给我们以很好的借鉴。那就是对于有规模和实力的大型出版社(出版集团)来说,必须进行出版行业赢利模式的深刻转变,一方面,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逐步建立从纸质书过渡到电子书的商业赢利模式。另一方面,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大型出版社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两大资源——专业的作者资源和大量的读者资源,将其发展成为一个连接读者和专业人员之间的专业综合解决方案平台,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一个专业的技术解决方案平台和综合咨询服务平台,为目标客户提供系统、成套的个人成长和工作生活帮助。
对于不具有雄厚实力财力的中小型出版社来说,就必须深入细致地研究图书市场,在某一自己专长的领域内做深做透,才能在未来的图书市场中争取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一、瑞典国家考试制度的现状
(一)国家考试制度的主要内容国家考试制度包括强制或自愿参加的全国学科考试、自愿使用的诊断性测试材料以及基于网络的试题库。目前,瑞典国家教育署为2年级和7年级提供诊断性测试材料,为3年级、5年级和9年级提供强制性参加的学科测验(详见表2)。高中阶段(10~12年级)国家考试科目最多。学生必须根据自己选学的不同专业,参加相应的国家科目考试。[2]为确保国家考试制度的正常运作,瑞典国家教育署负责委托大学和研究机构建设题库以及历次国家考试实施后抽样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并全国及区域性分析报告。目的在于方便学校与全国考试情况进行比较。
(二)评分系统原来的常模参照评分系统主要反映学生个体成绩在当年学生群体中的百分排位,更多地带来竞争的压力。新的评分系统采用的是标准参照制,具体分数的意义参见表3。瑞典教育系统规定,8年级以上的学生开始用分数评价,高中学生所有课程都要评分。而8、9年级学生成绩如果达不到10分,则不计成绩。标准参照评分制基于课程大纲规定的学科目标,是基于评分标准的等第制评分。评分标准相当于“学业成绩标准”,规定了学生得到某个分数等第需要完成规定的相应目标以及具有的学力。每一个等第成绩都代表着相应的学生学业目标的具体说明。不同的分数等第对应不同的能力层次、知识水平的要求。在国家考试科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其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分。标准参照评分制成绩的意义是反映学生个体的学业达标情况,不足之处在于相同等第的成绩无法反映出学生个体的不同。为此,依据规定的“学业成绩标准”,教师还要给出一个描述学生优点及缺点的个人成长报告,并包括学校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个人成长报告必须包括学生所修习的每一门课程,且为书面形式。个人报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有关学业能力的信息,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课业上的能力发展。
(三)国家考试的目的和组织1.目的国家考试是瑞典国家教育署对全国整体教育质量监测时收集数据的重要渠道。瑞典国家教育署负责考试结果数据的收集,并进行国家级、市政级和学校级的汇总分析。收集的数据来自所有的参试者,即全样本收集。分析基于性别、移民背景、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学生的最终成绩等信息与国家考试的相关性。这些分析结果是国家监测全国教育质量的重要数据支持。国家考试的结果用于支持评价和评分,也为学生和父母提供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需要获得具体帮助的描述。这些成绩与学生的能力回顾和个人发展计划结合起来,希望能准确描述学生的能力。当一个学生在他的知识能力发展中有明显的不足时,必须为学生草拟相应的补救计划,以确保个体的特殊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帮助。学生的最终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既包括国家考试结果,也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教师给出的评价。义务教育的9年级进行的瑞典语、英语和数学的国家考试是终结性的,既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大纲要求的工具,又是校准学生校内评分的重要工具。5年级的国家考试是形成性的,分析学生的长处和不足。考试主要用于为学生及其父母提供相关信息,并不用于辅助评分。在8年级之前,瑞典学生没有分数说明。诊断材料将提供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知识发展水平。高中阶段学生的国家考试成绩包含选拔的功能。国家考试成绩与校内成绩均是标准参照评分系统,这两部分的所有科目的成绩将按照一个公式转换成一个平均分数(GradePointAverage,简称GPA)。该转换公式包含所有科目、科目的学分以及科目的权重,经过转换以后,将得到一个0~20的数值。在公式中所有的科目分数都是平等的,但是权重依据课程时长的不同而不同。[3]高中阶段的GPA是大学入学选拔的重要依据。2.组织开发一次国家考试需要1.5~2年,每次约需150万克朗(约合21万美元),由瑞典国家教育署全权负责。开发过程包括很多内容,例如决定考试内容、考试实施的条件、任务格式、结果解释等。当开发一个国家考试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包括考试的目的、内容、结果的使用、考试的结构、试测、试测并调整考试题目的偏倚、在此次测验开发中使用的技术、不同的作答情况与完成的学习目标的关系以及评分标准、考试结果数据的收集等。印刷和分发国家考试试卷的费用目前全部由瑞典国家教育署承担,对学校和学生都是免费的。非强制性的国家考试试卷则仅向学校收取印刷和分发的成本价。瑞典国家教育署还负责国家考试试题的保密工作,要保证接触试卷的各个环节的保密。国家考试的具体日期和时间由瑞典国家教育署决定(口语子测验除外),日期决定后,所有学校将同时开始相应科目的国家考试。此外,瑞典国家教育署正在进行着基于互联网的考试的研发。
(四)国家考试的影响1.国家级考试结果的收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瑞典自由选举的政体模式,导致了新的党派成为执政党。而新的执政党推行基于目标的政府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变大。而有关国家考试的统计数据为随后的追踪调查提供了基础。其二,对全国教育质量监测以及地方教育质量提高的职责使得对全国的整体统计数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和市政层面也更需要对提高自身教育质量有帮助的统计数据信息。而在家长和学生层面,选择学校的自由也使得他们需要有关学校的质量信息,以便做出决定。其三,国家考试的数据分析,也为与PISA、PIRLS、TIMSS等国际项目的测试结果提供比较信息。这一点对于政界和媒体来说也很重要。2.国家考试让各方更清楚各自的位置多数校长和教师认为,国家学科考试很重要并且满足了很多需求。例如,可以清晰了解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一部分教师认为,这些国家级考试有助于对教学大纲的了解,也为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提供了很好的测验例子。大多数教师不会有意迎合考试,也不会被考试控制教学。但也有教师认为国家考试加重了工作负担,所以不希望再扩大范围。很大一部分教学人员会利用国家考试的结果信息进行后续的追踪改进。教师们能感到,学生会积极地尽最大可能去准备考试,在考试前会感到焦虑和压力。3.国家考试在不断改进中瑞典国家教育署为了研究评价和评分的标准一致性问题,已经实施了几次调查研究。2000年,专门举行了一次全国考试,根据这次考试暴露出的不足,实施了一些初步措施。瑞典国家教育署还研究国家考试评分与学生最终评分的一致性。9年级的全国考试成绩是该研究的重要对象。虽然9年级的全国考试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对所有目标的掌握情况,但是这个成绩能反映各个学校对标准的理解和使用的情况。研究表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对评价标准、评分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还需要开发更多的工具解决一致性问题。
二、评析
(一)瑞典国家考试制度是与其他教育改革配合的体系,是逐步形成的众所周知,瑞典是著名的高福利发达国家。教育政策一直是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策略。平等受教育,是实现个人民利、整个社会民主化的重要途径。在瑞典独特的中央集权化的福利国家模式下,以预留资源、法律法规为保障,在教育体系中形成了统一的综合义务教育学校和统合高中(职业导向和学术导向的高中合并)。这种模式保证了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保障了平均分配教育资源。基础教育中基本没有全国统一的考试。主要原因是防止竞争思想和意识的产生。然而,弊端也随之产生。比如,有些人过度占用教育资源。研究表明,高就学率或许意味着教育系统的低效率,很多瑞典人利用成人教育项目、在职学习弥补学习缺失,使中学教育持续的时间特别长(至少10%的瑞典人一生都没有完成中学教育),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4]社会人士也认为,学校缺少评分体系,公民选择权太少,尤其是择校权,同时几乎没有评估教育的工具和标准。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加之瑞典经济环境的变化,教育体制改革终于逐步实施,分权化、选择和引入市场竞争力成为主流。课程大纲决定权下放到各市政一级,允许开办私立学校,允许学生择校。此时,国家考试制度也作为配套改革的措施逐渐进入到基础教育体系中。第一次全国9年级数学考试于1989年开始,之后推广到核心科目。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仅有9年级的数学、英语、瑞典语的国家考试必须参加。2009年,3年级、5年级的瑞典语、数学、英语成为强制性国家考试。生物、物理、化学成为9年级的全国考试科目。同时,逐渐完善的国家考试制度配合了教育体系中的分权化改革和择校改革。教育体系中的分权化改革促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权、自授予了瑞典地方、学校,这带来多样化的同时,也导致国家监测和评估教育质量遇到了新问题。由此,统一考试内容、统一评分标准的国家考试成为收集数据的有效渠道,这一点至关重要。此外,教育体系改革的亮点——给予学生、家长择校权,使得有关学校质量的信息变得至关重要。而瑞典相关法律规定,国家考试结果必须在相关媒体公布,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家长、学生合适且必要的提示。
(二)充分发挥国家考试的教育质量监测功能和服务功能在瑞典,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除了国家考试以外,还有瑞典学能测验(SweSAT)。瑞典学能测验是一个独立于学科的能力测验,目的是为了测试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能力,重点测试语言文字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并以分数为学生排序。该测验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有一定的考试费用,类似于美国的学能测验(SAT)。SweSAT的题目全部为选择题,共160个。考试结束后由计算机自动评分,经过标准化过程,将原始分全部转换为0.0~2.0的对照量表的标准分,增量为0.1。[5]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考试与SweSAT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体系。SweSAT的成绩主要用于申请进入大学,约30%~60%的高等教育招生名额根据申请人的SweSAT成绩决定。尤其是当申请的学位有限时,大学就会根据GPA成绩或SweSAT成绩来决定录取名额。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用自己的GPA成绩还是SweSAT成绩申请。而且,对于那些没有完整的高中GPA成绩的申请者,参加SweSAT就是重要的申请途径。另有30%~60%的高等教育招生名额根据申请人的GPA成绩决定。国家考试科目是GPA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申请大学时,GPA成绩与SweSAT成绩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而参加这两类考试的人,有一部分高度重合。另外,SweSAT是独立于学科教育的一种考试,无论命题、评分等都与中学教学无关。所以,挖掘国家考试数据中与SweSAT成绩相关的部分,可以发现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目的,专家们对1997-2002年的SweSAT成绩及相应学生的GPA成绩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瑞典学生的GPA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趋势。但是原因并不是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而是教师在评分上放宽了标准。[6]该研究的重要意义是印证了两类考试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学学校体系之外对中学教学质量进行了监测。对于一种考试制度,通常应用最多的是其选拨、评价功能。极端的例子就是通过考试给学生打上分数的标签。而瑞典国家考试制度在设计之初,就只是选择核心的科目,并且尽可能降低比例。瑞典高中课程计划规定学生无论选择国家专业计划中的哪类课程方案,都必须包含8门核心课程,即英语、数学、瑞典语(或作为第二语言的瑞典语)、艺术、体育与卫生、科学、公民、宗教。[7]核心课程总学分约占高中生毕业所需学分的30%。而这些核心课程中也只有数学、英语、瑞典语是国家考试科目。如此,国家考试中的学科成绩占学生最后总成绩的比例很小。为了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瑞典已经将国家考试的排名作用尽量削弱。瑞典教育主管部门希望国家考试制度的实施能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首先,充分利用国家考试这个途径收集信息数据。目前,国家考试科目统计分析采用的是所有学生的全样本数据,并建立完备的数据库,而且数据库对公众开放。其次,在数据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提供不同侧重点的报告。报告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为教育研究、咨询、决策者提供的报告。此类报告信息完整,多有反映教育现状的概貌信息及比较信息,并加入根据数据分析出的显见趋势分析等信息,有利于研究者继续进行深入、有针对性的决策研究。二是为市政、学区、学校中各级教育管理者提供的报告。这类报告相对中观层面,区域性的比较分析信息较多,在比较中,多呈现对相同目标、相同标准执行结果的不同,希望为管理者提供管理方面的借鉴,从而维护教育的整体公平、公正。三是为学生、家长提供的报告。这类报告属微观层面,强调对个体的服务。内容包括对学生个体学业情况的说明及原因,而不只是报告分数等第,同时包括家长需要的信息。
(三)瑞典国家考试制度是一个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评价瑞典国家考试制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次终结性考试。该体系是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既有必须参加或自愿参加的全国学科考试,例如9年级国家考试的学科测验都是终结性的,又有自愿使用的诊断性测试材料以及基于网络的试题库,例如5年级国家考试的学科测验就是形成性的。而终结性的考试可以认为是学业成就考试,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学科教学目标。形成性考试不仅要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学科教学目标标准,还具有诊断功能。形成性考试中有些任务既可以给一个人完成,也可以由一个小组完成。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结果为学生个体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调整自己的教学。在评价体系理论中,个体自评、互评也是非常重要的模式。为此,瑞典国家考试的学科测验中,设计了基于表格模式的限定性问题和完全开放性问题,用于学生自评。限定性问题是要求回答“是”或者“否”的题目。主要测试学生本人对自己知识能力掌握程度的认识,鲜有感彩。而开放性自评题目则主要是收集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使用信息等。所有这些都说明,为了能让学生有兴趣回答自评的题目,以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出题者尽量在考试时间、试卷的长度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国家考试中开发出合适的形式。充分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的意见,坚持肯定自我评价的作用,并能够真正贯彻执行。
眼下,很多大学新生走进大学校门的激动心情还没有消减,就已经有老师提醒他们要了解必须面对的就业现实,并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麦可思公司7月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7%,较上届均下降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当前有三成以上本科毕业生、四成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着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有人说,这说明大学生开始跳出传统思维,逐渐转向选择“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人说,这说明大学生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从选择专业到选择工作都非常盲目。总之,人们把目光聚焦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上。
2007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进行详细规定,但课程设置则由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安排。现实中,很多高校也是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设系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很多人认为,这时开设已经晚了,而且目前的教学模式也有待改进。
本期《话题》“职业规划教育,从何时开始”旨在通过大家的讨论使人们认识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时机和方式,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职业规划教育,从大一开始
张 威
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在多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因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不了解社会上的职业类型,不清楚职位的具体要求;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过于依赖学校和政府;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临近毕业仍在迷茫中徘徊;求职择业缺乏思路和方法,导致获得的面试机会不多。
分析以上因素可见,不少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有三个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楚:第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怎么读;第二,大学阶段如何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全面的就业准备;第三,求职择业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正是因为这三个“不清楚”,不少在校大学生都处于没有目标或者即使有目标也不清晰的状态,被动地适应大学生活,找工作时自然会四处碰壁。
因此,大学生要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呢?我们认为,从大学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应对三个职业准备清单(职业准入条件、核心知识结构和必备的职业技能),帮助大一学生逐步树立职业目标,并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学习才有清晰的目标和充足的动力。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专题报告会、讲座等指导型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就业能力的提高仅靠这些方式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大学生最需要的是由“知道”转变为“做到”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基于此,如何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让大学生“知道”,二是帮助大学生由“知道”转变为“做到”。
专题报告会、讲座、就业指导课等指导方式基本实现了帮助大学生“知道”的目的,而团体辅导、个体咨询、校内网络信息平台辅导等辅导型指导方式则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由“知道”到“做到”的转变。
团体辅导,就是把有相同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围绕着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探讨、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核心是帮助大学生分析困扰他们的问题,并理出头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个体咨询,即一对一咨询。这对大多数高校来说都难以实现,因为高校能做专业咨询的辅导老师很少。但是,如果能对某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一定数量的一对一研究性咨询,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成解决该类问题的手册提供给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参考,应该是可行的。
校内网络信息平台也就是高校各院系网站。在该平台上,各院系通过将各专业职业准入条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例及毕业生去向分析报告等信息上传,供全体学生查询,以此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的标准,提高求职择业能力。
(作者系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培训专家)
责编:思 齐
职业规划教育,创新才能发展
王 兴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004年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超过50%的人毕业后一年内更换工作,可见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显得被动、盲从。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导致自身定位不准,学习针对性不强,缺乏长远规划,就业竞争力下降。
基于此,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是亟须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学校作为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主体,应充分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以保证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一是将学科教育渗透到职业规划教育。在学科教学中,以拓展学科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职业价值观、职业规划意识等,如核心课程与德育课、大学语文课、心理辅导课等相关内容的融合。二是建立“全程式”职业规划教育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合理的规划指导,如大一时侧重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市场对职业的需求,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大二、大三时通过课堂教学、各种职业测试、咨询、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潜能,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同时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便于定期了解学生职业发展情况,完善相应的就业跟踪机制。三是要创建本土化的职业规划理论和测评工具。目前,我国职业规划教育所运用的理论和测评工具多是从西方引进的,其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高校要从国家、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有效的研究方法揭示客观规律,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四是培养高水平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应积极投入,培养熟悉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并拥有职业规划师资质的“专家”型教师。五是知行统一,强化大学生职业活动体验。高校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互动座谈、自我测评、范例引导、模拟职场、辩论会等,让学生亲自体验职业生活,加深对职业世界的了解,进而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科学准确决策,确立自己生涯发展目标,最终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优结合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
“符号大学”折射的职业规划教育
何红兵
有人曾问,如果用标点符号表现大学生活每一年的特点,该如何表现?有人回答:大一是“?”,因为那时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凡事都想问为什么;大二是“――”,因为大二是分化的一年,有的同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的则浑浑噩噩过日子;大三是“!”,你会突然发现时间飞逝,得到的和失去的都是那么明显;大四是“……”,意味着当时的一切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上面的回答,我们暂且称之为“符号大学”理论。透过“符号大学”理论,我们可以好好分析一下职业规划教育何时开始的问题。
对于大一的学生,他们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经历过高考的洗礼,暂获难得的轻松,激动的心情溢满心间,对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在这个时候,如果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可能较为困难。毕竟,理想中的大学是伊甸园,丢掉了压力,获得了自由,他们并不能够也不愿意想象接踵而至的就业压力,只是想享受大学生活的轻松与自由。可以想象,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怎会去思考那么多看似遥远的现实困境呢?苦口婆心的说教毫无用处。
大三的时候,回首走过的两年,望向毕业的前方,很多大学生会感到时光飞逝,遗憾自身知识的不足,并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在我看来,此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有必要的,却有点晚。一方面,剩下的大学光景不多,难以收到理想中的效果;另一方面,临近毕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学生的浮躁情绪变得浓重,难以静下心来给自己设定目标。而到了大四,大学生活即将成为历史,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职业规划的缺失也只能成为碌碌无为者的遗憾。
“符号大学”理论中说大二是分化的一年,这个分化是双向的,既有人找到方向奋发崛起,也有人浑浑噩噩一无所获。而在此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大学生分化形成的现实差距会让他们产生紧迫感,很多人渴望改变现实,却不知从何下手;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已经在学校各类社团、各种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需要专业的指导帮他们实现这个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规划教育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意义更大,效果也更好。
其实,职业规划教育并不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现实的交叉很多,离不开现实。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属于比较枯燥的文科类知识,难以让学生产生很高的兴趣。但要是结合现实,让大学生了解到就业形势之紧迫、职业规划教育之重要,他们的兴趣自然会大大增加,教育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当然,职业规划教育何时开始只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它是个长期工程,对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在大学的任何时间段进行职业规划教育都是必要的,只要认真对待,付出努力,职业规划的目标终将成为现实。告别大一的懵懂,淡化大三、大四的无奈,在大二的时候将职业规划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既结合现实又注入希望,因而可助学生勇往直前,收获成功。
眼下,很多大学新生走进大学校门的激动心情还没有消减,就已经有老师提醒他们要了解必须面对的就业现实,并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麦可思公司7月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7%,较上届均下降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当前有三成以上本科毕业生、四成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着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有人说,这说明大学生开始跳出传统思维,逐渐转向选择“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人说,这说明大学生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从选择专业到选择工作都非常盲目。总之,人们把目光聚焦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上。
2007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进行详细规定,但课程设置则由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安排。现实中,很多高校也是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设系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很多人认为,这时开设已经晚了,而且目前的教学模式也有待改进。
本期《话题》“职业规划教育,从何时开始”旨在通过大家的讨论使人们认识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时机和方式,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职业规划教育,从大一开始
张 威
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在多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因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不了解社会上的职业类型,不清楚职位的具体要求;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过于依赖学校和政府;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临近毕业仍在迷茫中徘徊;求职择业缺乏思路和方法,导致获得的面试机会不多。
分析以上因素可见,不少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有三个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楚:第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怎么读;第二,大学阶段如何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全面的就业准备;第三,求职择业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正是因为这三个“不清楚”,不少在校大学生都处于没有目标或者即使有目标也不清晰的状态,被动地适应大学生活,找工作时自然会四处碰壁。
因此,大学生要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呢?我们认为,从大学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应对三个职业准备清单(职业准入条件、核心知识结构和必备的职业技能),帮助大一学生逐步树立职业目标,并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学习才有清晰的目标和充足的动力。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专题报告会、讲座等指导型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就业能力的提高仅靠这些方式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大学生最需要的是由“知道”转变为“做到”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基于此,如何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让大学生“知道”,二是帮助大学生由“知道”转变为“做到”。
专题报告会、讲座、就业指导课等指导方式基本实现了帮助大学生“知道”的目的,而团体辅导、个体咨询、校内网络信息平台辅导等辅导型指导方式则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由“知道”到“做到”的转变。
团体辅导,就是把有相同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围绕着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探讨、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核心是帮助大学生分析困扰他们的问题,并理出头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个体咨询,即一对一咨询。这对大多数高校来说都难以实现,因为高校能做专业咨询的辅导老师很少。但是,如果能对某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一定数量的一对一研究性咨询,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成解决该类问题的手册提供给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参考,应该是可行的。
校内网络信息平台也就是高校各院系网站。在该平台上,各院系通过将各专业职业准入条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例及毕业生去向分析报告等信息上传,供全体学生查询,以此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的标准,提高求职择业能力。
(作者系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培训专家)
责编:思 齐
职业规划教育,创新才能发展
王 兴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004年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超过50%的人毕业后一年内更换工作,可见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显得被动、盲从。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导致自身定位不准,学习针对性不强,缺乏长远规划,就业竞争力下降。
基于此,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是亟须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学校作为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主体,应充分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以保证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一是将学科教育渗透到职业规划教育。在学科教学中,以拓展学科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职业价值观、职业规划意识等,如核心课程与德育课、大学语文课、心理辅导课等相关内容的融合。二是建立“全程式”职业规划教育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合理的规划指导,如大一时侧重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市场对职业的需求,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大二、大三时通过课堂教学、各种职业测试、咨询、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潜能,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同时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便于定期了解学生职业发展情况,完善相应的就业跟踪机制。三是要创建本土化的职业规划理论和测评工具。目前,我国职业规划教育所运用的理论和测评工具多是从西方引进的,其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高校要从国家、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有效的研究方法揭示客观规律,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四是培养高水平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应积极投入,培养熟悉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并拥有职业规划师资质的“专家”型教师。五是知行统一,强化大学生职业活动体验。高校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互动座谈、自我测评、范例引导、模拟职场、辩论会等,让学生亲自体验职业生活,加深对职业世界的了解,进而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科学准确决策,确立自己生涯发展目标,最终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优结合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
“符号大学”折射的职业规划教育
何红兵
有人曾问,如果用标点符号表现大学生活每一年的特点,该如何表现?有人回答:大一是“?”,因为那时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凡事都想问为什么;大二是“――”,因为大二是分化的一年,有的同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的则浑浑噩噩过日子;大三是“!”,你会突然发现时间飞逝,得到的和失去的都是那么明显;大四是“……”,意味着当时的一切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上面的回答,我们暂且称之为“符号大学”理论。透过“符号大学”理论,我们可以好好分析一下职业规划教育何时开始的问题。
对于大一的学生,他们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经历过高考的洗礼,暂获难得的轻松,激动的心情溢满心间,对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在这个时候,如果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可能较为困难。毕竟,理想中的大学是伊甸园,丢掉了压力,获得了自由,他们并不能够也不愿意想象接踵而至的就业压力,只是想享受大学生活的轻松与自由。可以想象,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怎会去思考那么多看似遥远的现实困境呢?苦口婆心的说教毫无用处。
大三的时候,回首走过的两年,望向毕业的前方,很多大学生会感到时光飞逝,遗憾自身知识的不足,并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在我看来,此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有必要的,却有点晚。一方面,剩下的大学光景不多,难以收到理想中的效果;另一方面,临近毕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学生的浮躁情绪变得浓重,难以静下心来给自己设定目标。而到了大四,大学生活即将成为历史,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职业规划的缺失也只能成为碌碌无为者的遗憾。
“符号大学”理论中说大二是分化的一年,这个分化是双向的,既有人找到方向奋发崛起,也有人浑浑噩噩一无所获。而在此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大学生分化形成的现实差距会让他们产生紧迫感,很多人渴望改变现实,却不知从何下手;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已经在学校各类社团、各种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需要专业的指导帮他们实现这个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规划教育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意义更大,效果也更好。
其实,职业规划教育并不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现实的交叉很多,离不开现实。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属于比较枯燥的文科类知识,难以让学生产生很高的兴趣。但要是结合现实,让大学生了解到就业形势之紧迫、职业规划教育之重要,他们的兴趣自然会大大增加,教育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当然,职业规划教育何时开始只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它是个长期工程,对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在大学的任何时间段进行职业规划教育都是必要的,只要认真对待,付出努力,职业规划的目标终将成为现实。告别大一的懵懂,淡化大三、大四的无奈,在大二的时候将职业规划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既结合现实又注入希望,因而可助学生勇往直前,收获成功。
【关 键 词】 教育督导;监测;评估机制;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测评结果等。”这既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又为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如何在以往的教育改革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怎样建立区域教育监测评估机制,以体现区域教育改革的前瞻性?我们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深化教育改革,不断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大渡口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84所,其中,公办校(园)33所,民办校(园)51所。近年来,大渡口教育坚持课程改革,注重优质特色发展,形成了拥有市级示范幼儿园、小学、初中、重点高中、国家级重点职高、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的立体化优质教育体系。为此,我们提出,到2020年,大渡口将建成教育的“一品五区”。“一品”即西部都市教育精品;“五区”即普及教育领先区、特色名校汇聚区、教育人才成长区、素质教育创新区和职业教育示范区。
要完成这一宏伟的目标,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发展阶段转变。我们同样面临着提高质量、促进个人发展与推进社会公平发展的新挑战。为此,迫切需要对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监控,以便及时了解教育变化情况,掌握发展的趋势;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监测体系,在关注规模和普及水平的同时,加强对结构、质量和学生发展的检测,并通过对检测结果的深入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为教育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迫切需要了解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掌握详细的信息,以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这样,在努力推进区域教育发展的同时,教育监测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几经探索,我们把新课程改革、督导评估与监测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由教育科――“推”、进修校――“引”、督导室――“督”的教育发展新格局。2012年,我区接连出台了《大渡口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大渡口区教育系统2012年评估与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下设立大渡口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引导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区监测中心主要承担着以下几方面职能:
一是摸清教育家底,服务教育决策。为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信息支撑,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全面、准确、详实地掌握学校教育状况,探索人才培养的规律,提供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依据,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三是建立健全教育督导评估与教育质量监测的长效机制与信息机制。
二、依托网络平台,努力创新教育监测评估机制
为解决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因教育评价标准模糊而导致的评价失真现象,我们建立了区级教育督导监测网络平台。依托这一个开放平台,实现两大功能、体现三大特色、搭建四大系统、实现五大创新。
实现两大功能。网上督导评估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体现三大特色。“国家要求”和“重庆实际”有机结合、“分类规划”和“强化监管”有机结合、“顶层设计”和“规划落地”有机结合。
搭建四大系统。问卷调查和数据采集系统、督导系统、学校特色展示系统、交流互动系统。
实现五大创新。教育督导评估理念、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教育督导评估规划、教育督导评估手段、教育督导评估效能),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基本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满足学生、家长、学校以及行政管理部门对互动教育资讯的需求,充分展示我区教育发展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为建立起覆盖全区的较为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大渡口区结合区教育督导工作的现状,主要从几个方面着力创新机制建设:
(一)着眼宏观,全面推进监测
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完善监测评估体系”的要求,继续加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力度,逐步实施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的监测评估。逐步建立政府手段与监测信息机制相结合、区域质量保障体系和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相结合、学校管理评估与学生教师个体评估相结合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即监测调查制度、评估与监测信息制度、责任区督学公示制度、督导专家团评价建议制度,形成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教育督导评估”+“教育质量监测”新模式。
(二)关注内涵,完善评价体系
为建立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长效评价机制,大渡口区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探索:一是在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区域督导监测研究中心,开展理论研究。依托重庆市教育评估院技术指导,在深入研究、广泛调研和先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中小学实际,着力研究学生成长、教育教学质量、财政投入与实效、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力求在遵循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基础上,从道德品质、交流与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教师成长、学校管理等方面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监测与评估,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聘请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成立督导专家团,定期评价建议。建立专家团例会制度,定期借助老专家的丰富经验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诊断把脉,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情况,认真研究解决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参考,为区域行政管理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三)以导代管,创新管理手段
一是建立监测评估的信息机制。逐步建立区域政府督导评估与监测信息制度,形成《监测与评估要报》内部刊发,印发全区中小学校,对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了解和认识教育质量的实际情况,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资讯需求;二是建立监测评估的快速反应机制。现代教育对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作用不断加大,需要不断回应来自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个人的要求,导致教育改革发展的艰巨性前所未有,教育发展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在这样复杂的客观条件下,建立一个能迅速反馈信息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我区教育现状,引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化解发展中突显的矛盾,使教育决策更加科学有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统分结合,兼顾激励保障
一是优化队伍专业化结构,构建“三维督导”机制。结合区城乡统筹结对帮扶工作,调整了督导队伍人员结构,由在职书记、副校长等 任兼职督学,从人数、结构、年龄等多方面进行了统筹协调,形成了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片区督学、责任督学“三级”结构,以点带面盘活了督导评估与监测建设工作。
二是盘活随机督导机制,健全督导评价制度。一方面大渡口区建章立制,实现随机督导制度化,为督学责任区督学开展随机督导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实行程序管理,实现随机督导规范化,通过“亮证督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程序合法”的办法来规范工作程序,要求督导监测记载详实,实现随机督导专业化,进一步贴近学校管理现状,贴近教师的发展要求,促进校长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
三是结合督导公示制度,保障督导监测地位。一方面实行责任区督学负责制,在行使责任区督学职责时,亮证代表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为督学提供了工作便利;另一方面保障责任区督学开展活动必需的经费,年初区财政专项预算10万元经费,专职督学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制度,统一安排督学下校车辆。
(五)强化结果,建立问责机制
一是实行定期召开责任区督学、专家团联系会议制度。通报督导监测数据,听取责任区督学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责任区督学所反映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
二是建立问责机制。把督导监测结果作为对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对取得成效的督导学校,给予通报表彰奖励;对于督导评估中存在问题,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区教委组织纪检室进行跟踪问责,由责任区督学具体执行整改、跟踪、复查。
三、开展监测评估,切实服务区域教育发展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育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为此,要加强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工作。
我们通过在三所学校试点,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大渡口区特色的教育督导评估与教育质量监测流程:与责任区督学、督导专家团工作相结合,由责任区督学对学校随机督导、综合督导、实施监测;区监测中心采集、整理信息数据,形成数据报告;督导专家团对数据进行诊断、挖掘,梳理成果;区教委内部刊发评估与监测要报,学校印发评估与监测通报,建立反馈制度;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实施问责;区教委领导班子集体审议决定,进行行政干预。概括讲,就是建立标准、监测、反馈、问责、干预五个步骤。
一是建标。根据《重庆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方案(讨论稿)》等内容,通过借鉴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标准、学生身心健康标准、特色文化校园标准,研发我区的指标体系和调查问卷,逐步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区域数据库,建立健全区域评估与监测工作机制。
二是监测。按好、中、差三类分别确定样本校,以五、八年级学生为监测样本,由责任区督学根据区监测中心学期规划,按要求实施监测。
三是反馈。区监测中心整理监测结果,责任区督学通过督导监测网络平台汇总相关考察材料,共同形成区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数据报告,由督导室专家团分析、诊断,撰写分析报告,形成监测与评估要报,报送区教委主要领导,通报全区各学校进行信息反馈。并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向社会有选择性的公布监测结果。
四是问责。让结果产生利害关联性,即根据结果,采取物质或非经济的激励措施。既要问责教师,也要问责学校、教委各科室等部门,建立定期通报、整改报告和大会反馈、个别反馈,以及回访督查、约谈机制相结合的问责机制。
五是干预。干预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区内教育均衡发展。区教委根据督导监测反馈,从“软”、“硬”两方面着手干预。“硬”主要是指六室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该投入资金的,一定要满足。“软”主要指与“中国教师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课改,由其提供改进建议,提供专业上的扶持;与教育评估院合作,提出“心动课堂、快乐学习、幸福教育”的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对农村教育在政策方面优先落实、经费方面大力倾斜、师资方面优先配备、待遇方面充分保障,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 素质教育的督导与评估[J].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那为什么施耐德(中国)公司不愿重新录用离职的员工?“我们认为,公司辞职的一些员工除了私人的原因外,大部分都到了公司竞争对手那里。从竞争对手单位再回到公司是我们比较忌讳的。因为在几个竞争企业之间人员过分频繁的来回流动是不利于公司的良性发展;再有,你既然离开我们公司了,你再回来的话等于是对那些踏踏实实在施耐德长期发展的员工是一种不公平,一般跳槽的员工大都追求更高的职位,再跳回来也会要求更高的职位,这对个人事业发展来说等于是走了一个捷径。
“好马回头”玉难抵
Jason是北大中文专业的毕业生,1999年7月加入R公司——一个采取销售和技术为双驱动战略的高科技公司。Jason学习能力很强、很聪明,但是受专业所限无法从事技术工作,受性格决定也对销售工作不感兴趣。虽然得到老总的欣赏,但长期只能从事行政、公共关系等边缘性的工作。由于感到自己的特长不能够发挥,2000年6月,Jason离开并加入了深圳一家软件公司。
2001年11月,Jason向老总婉转表达了重回R公司的意愿。当时仅是出于对其人的认可和昔日的感情,老总同意了他的请求。这可是R公司成立至今唯一一匹“回头马”。
但让R公司没料到的是,在这一年多,Jason在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据库技术上有了较深的修为,并成功实施过数个ERP项目。而这时候,R公司正准备上Oracle的ERP系统,在和咨询公司的合作中正缺少己方项目负责人的人选。
接下去的事情,相信大家也猜得到。R公司的ERP项目由于有了Jason的领导,在实施、上线和后期开发上都受益非浅。
由于行业特点,管理咨询行业在业内和业外的员工流动率都很高。一方面,顾问们出于个人成长的需要,会跳到同业或实业的公司里去工作,或者选择到大学里去深造或任教;另一方面,在很多咨询项目结束时,客户会力邀请优秀的咨询顾问担任高管。但很多时候,这些走出去的“千里马”出于对咨询的热情和对原公司的感情,都会重回公司服务。
我所服务的营销管理咨询公司,更是一个充满着“回头马”的公司,甚至有“三进三出”的例子。Nancy就是离开而加入过西门子的老员工,现在已是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她从西门子回来之后,给公司带来了很多IT咨询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在跨国公司经营和管理方面与同事分享了众多有价值的体会。
所以,对“回头马”,咨询公司一直是持欢迎的态度。其实,在一些培训和咨询项目上,老员工都会经常性的以兼职顾问的身份参与。有时候,这些兼职顾问,在某些行业经验、知识结构等方面比专职顾问更胜一畴。
中国有句古话:“浪子回头金不换”。其实,对于企业来说,好马回头更是玉难抵。
“好马回头”好在那
在招聘广告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字眼:“经验丰富、有相关行业经验、认同企业文化……”等。对于回头的好马来说,这些条件是再符合不过了。
1. 熟悉企业的内外环境
回头马在企业中有过实在的工作经验,无论是对行业的大环境(宏观政策、消费者、竞争者等),还是对企业的小环境(制度、文化等),都是非常熟悉的。这时候,企业基本上不用对其进行培训,他就能很快融入团队并承担起自己的工作。
2. 企业了解回头马
在招聘中,很多潜在的特质是无法通过简历、笔试和面试等了解的。特别是象销售、市场、管理这样的岗位,对一些素质性的东西要求很高,而不是象技术性岗位,主要是考察一些技能性的知识。这时候,回聘老员工比招聘新员工风险要小得多。
因为,“回头马”在原企业有过实际的工作记录,成功业绩、失败案例、员工评价等使得企业很明白他的特长和不足。
如果是一匹有着良好成功记录的好马,为什么不去重新聘用他呢?
3. 新的知识、经验和视野
离开的马受聘了新的公司或自己创办了企业,或进入了新的行业,或从事新的职位,他们必能将新的经验和知识带到企业中来,特别是考虑问题的新思路和新视野。这些即了解企业情况,又学习了新东西的回头马,甚至有点象“海龟”一样,能为企业带来新风尚和新气息,象一股新鲜的血液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特别是很多回头马,在职业发展和知识水平上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象Jason那样,重新学习了一门公司急需的新技能,对企业更是雪中送炭。
如何挑选“回头马”
好坏的标准是最基本的标准,要挑选的肯定是回头的“好马”。简而言之,那些在企业工作业绩不佳、因为不适应或能力不足而主动或被动离开的员工,基本上不在考虑之列。特别是,一些在工作态度和道德品质方面有严重问题的离开者,更是避之不及。
除此之外,如何挑选和使用回头马呢?
1. 与离开者保持联系
笔者所在的咨询公司历来和员工都是好合好散还好聚。所以,在员工离开期间,双方都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甚至公司一些活动,都会邀请老员工参加。这样,当公司需要某方面的人力支持时,就可以在老员工中选择。因为,老员工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公司都了然于胸,可以运用自如。
所以,与离开的员工保持联系是随时准备召回“好马”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2. 记录和考查离开的原因
在员工离开时,企业应该询问并记录其内在原因。这一方面是出于企业反醒自己的必要,另一方面是寻找员工召回的信息积累。
当决定要请好马回头时,除了能力之外,还需要了解曾经让其离开的原因是否依然存在。比如,有的员工是因为家庭或私人原因离开的,那么这个原因存在吗?或者,有的员工是追求个人能力或职业生涯发展而离开的,那么现在他的目标达到了吗?他的下一步目标是什么?企业是否能满足其进一步发展?
所以,一定要再次考查这些原因。只有这些原因基本上不存在了,召回其重新为企业服务才是合适的,才能保证任职的稳定性和投入度。
3. 了解回头马的期望
很大一部分员工离开,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职位和更好的发展。而通常经过几年在外的历练,职位和经验都和离开时不可同日语。这时候,无论是主动要求回来,还是被动被接受邀请,其期望值肯定是不同的。
这时候,企业就需要与回头马交流这方面的要求和想法,最终达成双方愉快的结果。
4. 沟通和平衡员工间的利益
正如施耐德担心的,老员工被召回委以重任,对于那些忠诚的员工是一个打击。特别是本来同级的员工,回头马通过“一出一进”得到了更高的职位,这不仅仅是鼓励员工的向外流动那么简单,潜在的危害是可能“得一人而失天下心”。
所以,这时加强与相关人员的沟通,并平衡回头马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就非常重要了。
首先,相关人主要是指回头马未来的上下级、流程相关部门的员工和与其有相当参照对比意义的员工。企业管理者需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在充分了解了员工的真实想法后,再决定下一步的决定。
其次,应优先从内部选拔。当有人可以胜任该岗位时,如果选择召回老员工,其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即使对于回头马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面对的将是一个棘手的环境,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得不再次离开。
[关键词]企业统计;企业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F22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131-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改革和管理革新也一直在不断深入,企业统计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科学完善的企业统计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企业各方面虚而不实的情况,从而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各种专业化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然而,每一种专业管理,均离不开各自的统计指标和体系。这些统计指标和体系均建立在科学完善的企业统计的基石上。因此企业统计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企业统计的作用
1、调查与预测作用
企业在市场中处于经济、法人主体的地位,经营上是负盈亏的。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要随时掌握并紧跟市场步伐,掌握市信息就有必要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通过这些信息再调整和改善企业经营营销渠道,不断提升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2、计划与决策作用
科学而完善的调查预测以及相关分析会对企业决策带来很大影响。出于扩大经济效益的目的,需要将社会需要与自身条件相结合,然后再确定相关经济技术指标,进而制定相关计划和决策。如果要了解计划、决策被执行的情况,就需要采取企业统计这种手段来监督、检查,再通过回馈信息进行相关调整。
3、组织与指挥作用
企业的计划项目一般都需要企业的不同部门相配合才能完成,企业应该将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要素进行有效结合,企业统计在其中就会发挥其量化指标、监督各个环节相关人员完成情况的作用,从而在整体战略与局部分工上面起到组织和指挥作用
4、监督与控制作用
监督与控制是指对企业计划的执行情况的经常性检查、质量等技术标准进行控制行为。在实际经营中,监督与控制作用也有赖于企业统计,这是因为控制标准往往是以历史统计数据作为根据的,很多监督活动本身就离不开企业统计。因此、企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控制作用。
5、激励与约束作用激励和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有让对企业贡献大,工作积极的员工得到经济利益激励、权利与地位激励、企业文化激励等;制度约束、法律约束文化约束以及契约约束是约束机制的一般形式。这些激励与约束机制均建立在大量的考核与审察上,是以统计手段为依托的。因此,企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激励与约束的作用。
6、经济核算作用
经济核算是指通过对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消耗、资金占用、销售收入、生产成果等进行记录、计算、对比与控制,确保以最小的投入、带来最大的回报。而企业统计的主要工作就是记录、汇总、整理与分析等,自身带有核算功能。统计核算带有系统性、连续性及完整性等特点,是企业最丰富、全面的一项核算工作。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统计起到了经济核算的作用。
三、目前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重视力度不够
大多数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力度均不够,没有明确的统计职能,很多管理者认为统计职能只是搜集各方面数据再进行简单处理并汇总,过于简单化;很多领导认为会计核算和收支把关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从而造成严重的重会计轻统计现象。从而导致统计员变动频繁,兼职多而专职少。同时,企业重组调整的时候,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的情况很常见。
2、信息质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对统计的需求
信息统计的质量包括信息统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两方面。首先,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自基层,然而而企业往往出于缩减开支的目的,很少在基层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往往是由会计或办公室人行政人员兼职的,这些兼职人员通常都没有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对统计方面的认识性也不足,统计规则意识较薄弱;另一方面对统计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掌握情况也参次不齐,这些都不可避免造成数据偏差,从而影响信息统计的准确性。其次,由于基层统计人员兼职现象严重,导致企业统计信息相对滞后,这也严重影响了信息统计的质量。
3、企业统计基础薄弱,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企业制度改革改造的历史不长,,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正在趋于多样化,各类新兴企业相继建立的同时其企业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在这些新兴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统计基础薄弱,统计数据质量不高,或者还未建立规范有效的企业统计制度。这些企业中,统计工作经常由财会人员或行政人员兼职,缺乏专业性,并且很多统计指标未能正确及时地按照统计标准进行统计、计算以及填写报表,这也直接导致了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4、统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部分企业统计人员专业素质还有待加强,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无法运用正确、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加工,导致统计调查、分析、预测、统计咨询、统计监督等工作等均无法顺利开展,从而致使企业不能准确、及时的掌握其经营管理所需的有效内部统计资料。
四、加强企业统计管理的建议
1、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管理体系
建立企业的专业统计部门并明确其主要职责,制定企业的相关统计指标,完善统计信息报送制度。统计制度要以企业管理经营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满足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企业管理与统计部门要结合企业实际,规定该企业统计信息的报送时间、内容及方式等。
2、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统计信息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统计部门。为保证统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应对各部门的明确其工作中的相应统计职责,要求其按照统规定的方法、方式以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报告。
3、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进渗透到各行各业,并发挥着日益强大的作用。企业统计与信息分析工作的开展需要采用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实现对统计数据的采集、录入、处理、分析和管理。逐步实现计算机技术直接替代或部分替代人工进行数据统计的各个环节,这样在避免人工误差的同时能有效减少管理成本。
4、相应提高统计人员的地位
积极完善统计部门的同时需要将开展统计职能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作为辅助。相应提高统计人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使各部门已经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企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企业统计的执行力度和统计结果的准确及时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诉,企业统计涉及到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在形式不同的企业管理中均扮演 着重要角色。企业统计是一种管理手段、调查研究活动,更是一种分析方法,有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不可替代性。企业统计应该立足于企业管理,为企业经营发展而负责。同时,企业决策者也要及时认识到企业统计的重要性,促进并将其监督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此外,企业领导者还要重视企业统计工作者的个人成长需求,定期进行专业化培养并提高其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宝瑜.企业经营统计学[M]科学出版社.2015,(1)
[2]王艳明.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创新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4)
[3]杜树靖.企业统计基础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5)
[4]徐利媛.企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探讨[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8)
论文摘要:主要介绍了上海市电力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以后新组建的久隆电力集团,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需要,针对公司人力资源结构状况,推进建立以人才“蓄水池”工程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的内容、方法和过程。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有效改善了人力资源结构,缓解了关键岗位人才短缺的局面,为电力集体企业员工的培养和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借鉴。
论文关键词:劳动组织综合改革;储备系统;人才培训
2010年以来,上海市电力公司率先在国家电网系统试点推行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以来,新组建的上海久隆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隆电力)整合了原市区供电公司所属的4大集体企业,成立了新的久隆电力,其业务范围也由过去的以电力工程总承包为核心,转变成为以电力工程总承包和电力综合服务为重点的发展模式。随着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做好人才储备,适应企业快速成长需要,已经受到公司上下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作为久隆电力对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重要手段,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在一年多的实践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为企业输送了各类人才累计超过320名,有效保障了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人才需求,也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作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久隆电力人才储备系统实施的经验,以期为类似的电力集体企业解决人才结构性缺员问题提供借鉴。
一、久隆电力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及问题梳理
新组建的久隆电力整合了原上海市区供电公司所属的各类控股多种经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全口径员工人数达1630人,多种经营从业人员中全支集(即主业支援集体,编制属主业)人数为1126人,集体编制人数504人。尽管人员数量众多,但由集体企业性质所决定,一部分人员为主业安置型人员,导致久隆电力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关键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久隆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力资源结构亟需优化
从年龄结构上看,工程类分(子)公司员工平均年龄超过47岁,年龄结构明显老化,青年员工只占20%,而科技类分(子)公司又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年员工只占14%,缺乏具有一定经验的员工,对公司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从学历上看,员工总体上学历层次偏低,大专及大专以上仅占36%,具有硕士及以上的高学历员工更少,从整体上影响久隆电力未来的竞争力和成长性。
从工程类分(子)公司职称结构看,员工职称等级比较低,中高级职称仅占职工总人数的5.57%和0.98%。工程类分(子)公司与市场上的标杆企业差距非常明显。
2.关键岗位人才储备不足
久隆电力及其所属电缆工程公司具有一级总承包资质,其“名义上”已经具备一级项目经理40人,但是专职的项目经理中4/5并不具备一级资质项目经理证书,造成证书与岗位分离。公司非常缺少既具有证书又胜任项目经理岗位的人才。另外,公司建造师、安全工程师等专业人员数量也有一定不足。久隆电力人力资源实际现状与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缺乏人才成长竞争机制
受体制影响,久隆电力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无法引进企业需要的关键人才;晋升机会不太多,对核心人才的吸引力不强;KPI考核设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考核结果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偏于形式化;没有一套科学的人员测评系统,人才也不能合理流动。
造成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人才储备与评价机制,以致于人才不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脱节。基于这种考虑和认识,久隆电力借助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之机启动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工程。
二、发挥人才“蓄水池”效用,构建人才储备系统平台
1.人才“蓄水池”的概念
人才“蓄水池”工程是久隆电力启动的在企业内部培训、培养、储备优秀管理人员的一项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是面向企业内外遴选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从一线岗位开始实习,通过在项目部、基层单位和本部职能部门岗位培养,使其熟悉公司业务模式与运作,从而将其逐步培养成为公司业务或管理骨干力量;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专家人才队伍,企业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沟通跟踪机制,让这些专家人才参与到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形成潜在的专家人才库。它是通过这两方面“储备”,使人才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久隆电力发展要求的一项系统工程。
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要以获取人才信息为核心,借助内外部人才市场,在内外部人才信息与内部人才需求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存”。其好处是:一方面,延长了企业对于人才的考察期,可以提高人才甄选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储备了足够的人才信息,可以提高公司人才招聘的及时性。
2.人才储备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久隆电力人才储备系统是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以人才(人才信息)的输入、输出为要件,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存储、更新、甄选等功能。
(1)系统输入。系统输入端明确了输入对象、输入标准及信息获取通道等问题。在获取大量基础人才信息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进一步的评价,然后才能进入战略性人才储备系统的人才蓄水池。人才储备的实施步骤是:
1)人才需求预测。根据久隆电力“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公司人才需求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围绕企业愿景组建的电力科技研发人员、电力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工程管理、项目投资管理等战略性人才,以及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和产业拓展急需的经营管理、项目管理、综合服务以及采购、法务、工程预算等相关人才。
2)人才信息收集。人才信息的收集是人才储备系统建设的基础,采取内外部两种方式相结合搜寻相关人才信息。研究表明,各个公司60%至90%的领导岗位都是由通过内部晋升的人员担任的。这些人才的专业经历和受过的专业培训是晋升的台阶。因此,久隆电力非常注重内部人才的挖掘,并尝试采用人才派遣的方式挖掘外部人才,由人力资源部专业人员负责填制《人才储备信息表》。
3)人才入池评价。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对前期收集的人才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哪些人才可以进入公司的人才蓄水池。评价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前期填制的《人才储备信息表》。人才信息入池评价只是初步评价。久隆电力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还需要通过面试、笔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等手段,最终做出较为科学全面的测评。
久隆电力人才入池评价除了重点关注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等共性标准外,还重点关注岗位任职标准和个人成长性、适用性及职业性等的个性标准。对于同一职位,原则上都要有3-4份人才资料的储备。人才的匹配度根据初步评价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经过专家评价认定通过的人才信息,即可进入久隆人才蓄水池,人力资源部负责录入相关人才储备管理信息系统。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4)入池人才管理。对于进入人才蓄水池的外部人才,久隆电力通过组织相关研讨会、交流会、项目短期合作等方式进行联络,以体现公司对他们的关怀,增强企业以人为本的用人形象。对于内部人才,久隆电力则以培训成长为主。一方面,公司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及其具体的工作性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另一方面则引入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挖掘各类人才的智慧和潜能。
5)人才考核评价。根据企业每年制定的培养计划,久隆电力人力资源部组织定期进行考核。对于确实取得实际效果并在工作中有良好表现的入池人才,人力资源部进行备案并记录进入人才储备信息管理系统,还对整个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6)系统信息更新。对已进入人才蓄水池的人员涉及主要职务变更、工作调动、职务调整、重大奖励、调离本企业或离职(含退休、死亡等)以及新增的符合条件的新入池人选等重要变动信息随时更新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系统输出。系统的输出是对人才蓄水池人才信息的综合运用,即根据公司人才需求,对人才蓄水池的人才做进一步的面试、测评,以招聘其进入久隆电力相关岗位。
1)输出方向。人才信息输出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招聘程序进入久隆电力对应岗位,二是由于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人才个人意愿等原因,将该人才信息清除出人才蓄水池。
2)输出程序。从人才储备系统输出人才,原则上依然需要通过公司《员工管理办法》规定的招聘流程,即要通过面试、体检、品德鉴定等步骤,然后签订劳动合同。
人才输出后,人才信息依然保留在久隆人才储备系统,并对该人才日后的工作情况继续跟踪评价,并记录在人才储备信息系统存档。
三、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应用与实践
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分准备、实施、阶段性评估三个阶段开展实施。
1.准备阶段
2010年1月起,根据上海市电力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划,久隆电力结合人力资源子规划的制定过程,全面分析、审视人力资源现状,对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涉及管辖范围内的全部64家公司(含原4家集团公司本部)的电业编制人员进行了全面的人员结构统计、分析,针对公司实体化运作和工程总承包要求,对工程类公司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落实到具体措施,为人员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还建立和完善未来人才需求岗位的《岗位描述》、《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招聘管理流程》、《录用管理流程》、《合同(协议)续签流程》、《离职管理流程》、《工资结算流程》等配套制度和措施。
在此基础上,久隆电力领导层和人力资源专家根据近期发展规划和岗位设置原则,经过充分讨论和协商,确定部门、机构的定岗定编(其中公司本部定编105个,15家基层单位专职及以上岗位定编455个)。
根据电力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和企业发展要求,久隆电力将近期人才目标分为四类,由电力科技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电力工程专业技能、综合服务等人才组成,初步预测目标需求人数分别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才50人左右;电力工程专业高技能人才150人左右;电力科技专业技术人才100人左右;综合服务专业人才50人左右。这些人才缺口按计划逐步实施,每年需引进或培育70人左右。
公司还研究确定了人才储备系统管理办法,做好相关组织、人员保障工作。至2010年6月,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2.实施阶段
久隆电力实施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以来,2010年上半年,久隆电力在企业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根据企业对“蓄水池”储备人才统计分析功能的需求,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进行完善和升级,全面实现了系统输入与输出设定的全部功能。
在此基础上,久隆电力全面开展内外部人才信息搜寻和培育工作。公司建立的人才“蓄水池”着重从以下5个方面做好工作。
(1)敞开视角,建立人才“蓄水池”。公司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专家在人才选拔和梯队建设上承担更大的责任,用心研究目标人选的性格特点、工作作风及心理状态,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挖掘培养后备人才。久隆电力结合年度人才招聘工作,每年都有选择、有目标地招聘“蓄水池”人才。对入池人才管理,公司借助系统管理平台,根据民主推荐得票率、个别访谈记录、年龄、学历职称条件等,形成入池人才考察报告,经报党委会讨论同意后,初步建立公司入池人才人事信息档案,为后备干部考评提供依据。
(2)循序渐进,全力培养梯队人才。久隆电力根据入库人员的核心优势安排合适的岗位和工作,并根据核心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一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项目共50余项,参加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有9人获得一、二级建造师、经济师、监理工程师等证书,组织92人参加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复证等培训,150余人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造价员、合同员等复证及培训,280余人次参加安全生产三类人员继续教育、安全干部、消防安全等培训课程,并对取得企业急需的各类资格证书的员工进行了奖励,对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学习培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鞭打快牛”,让储备人才在压力中成长。久隆电力给予梯队人才能力发挥的空间和绩效目标的压力。为了加速其成长,公司实行“鞭打快牛”,将纳入“蓄水池”储备系统管理的人才全部安排在生产和服务一线,给他们压担子,使其接受一个又一个高目标的压力,督促其全身心应对挑战,在学习中提高,激发潜能,提升素质,良性竞争,让人才在压力中成长。一年来,在久隆工程分公司、电缆工程公司工程一线的储备人才有1人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2人获得上海市文明服务标兵,5人被评为闸北区青年岗位能手。
(4)竞争考察,大胆使用梯队人才。久隆电力在选人用人上,坚持有德有才者,大胆任用;有德小才者,量才录用;无德有才者,坚决不用。领导干部首先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把确实是基础好、作风正、有朝气、能力强、有潜力、能服众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看准就用,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年轻人才的特长和才能,还能防止埋没优秀人才,使其职业生涯更加明确。经过努力,一年来,久隆电力共提任中层干部46名,调整中层干部岗位10余名,有效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保证了公司改革的平稳过渡。
(5)关心爱护,鼓励储备人才健康成长。久隆电力各级领导干部非常重视“蓄水池”中的人才管理,经常通过座谈会、一线慰问、集中培训、讲座等形式,在思想上关注,在工作上帮助,在生活上关心,做青年人才的知心朋友,让其时刻感觉被重视,令其保持旺盛的工作劲头,对单位的培养感怀在心,自觉做到司其职、尽其责、使其智、成其事。公司还进一步严格监督机制,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觉性,并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促使其在前进的道路上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