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专项调查报告范文

专项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专项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专项调查报告

第1篇

一、富民县工业园区总体情况

(一)园区的级别

富民县工业园区是昆明市委、市政府批准建设的重化工产业区和钛产业基地,2012年初,经省政府批准,富民县工业园区进入省级重点工业园区行列;云南省工信委将富民县工业园区列为“省级新型工业化试点园区”。

富民工业园区以打造“云南特色山地生态工业园”为目标,按照“工业上山”和“一园多区、一园多片”的发展思路,规划面积56.36平方公里,覆盖全县1个街道办事处和5个镇;依托近郊区位和资源优势,确立了钛盐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清洁能源、环保科技、食品加工、商贸物流七大主导产业,全力以赴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持之以恒抓好招商选资、全神贯注致力产业发展,切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入园及工业项目投资情况

富民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到95家。其中:在建企业40家。2008年以来,工业园区已累计收储和开发工业用地6122亩,其中缓坡、未利用地和旱地3952.7亩,占88.2%。目前,建成北营钛产业基地、东元生态食品加工园,在建哨箐机械加工园、大营建材五金产业园、昆明环保科技产业园、火梨板中小企业创业园、麦精细化工产业园,即将启动建设大营仓储物流园、散旦新材料产业基地、款庄―东村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富民县委、县政府狠抓“工业上山”和加快工业突破载体建设工作成效,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多次做了宣传报道,富民县被列为昆明市的“工业上山”工作示范县。目前,园区建成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6户、规模以上企业21户;鼎承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科技企业,泽昌钛业、大互通钛业等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吉人包装、盛泽医药等高科技企业正在加快建设。

(三)园区经济运行情况

截止2011年,全部工业总产值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8.84亿元,园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54亿元,以上经济指标占全县同类指标的比重超过80%。工业园区钛白化工、水泥建材、饲料级磷酸氢钙三大支柱产业,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78亿元、同比增长37.8%,占园区比重为82%。机械加工、食品饮料生产等园区新兴产业,2011年实现产值1.58亿元、同比增长163.33%。

二、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情况

(一)各园区金融机构设立情况

园区覆盖全县1个街道办事处和5个镇,共设有金融网点16个,其中:农村信用社基层社13个,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农行营业网点3个,园区金融机构比较单一。

(二)金融对园区建设的支持情况

园区自开始筹建以来,其融资方式均以“招商引资”方式进行,因此,主园区建设没有直接的银行信贷资金投入。2008年至2011年,富民工业园区争取到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50万元、省市财政扶持资金853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852万元。特别是2010年底,通过成立富民工业园区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引入民营资本投资参与园区土地一级开发、建设用地预期收益质押银行争取项目建设贷款、BT模式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式拓展投融资渠道,已筹融到位园区开发建设资金4亿元,其中:省农业发展银行贷款1.5亿元,BT模式引入外资1108万美元,其他社会资本2.5亿元。2010年以来,富民工业园区招商引入产业类项目9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累计到位内资30.32亿元,外资1415万美元。

(三)金融对园区内工业企业的支持情况

自园区筹建以来,富民县域金融机构自始至终给以工业企业大力支持,截至2011年末,富民县农信社支持园区工业企业6户,贷款12笔,贷款余额5240万元;农行支持园区工业8户,贷款余额7175万元;辖外金融机构支持园内企业贷款39000万元(详见:附表5)。无其他融资方式和金融创新方式。

三、园区发展及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由于县域内金融机构比较单一,富民县农村信用社主要以支农为主,而富民县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受信贷审批权限的限制,满足不了大企业的融资要求,所以,园区企业的信贷融资多以大集体公司内部“上贷下划”的方式进行,如“云南国电电力富民风电有限公司”、“云南湘电众佳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新建富民风力发电,分别贷款2亿元、1.8亿元,其信贷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上级集团“上贷下划”使用。

四、政策建议

对落户工业园区的企业,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项目,建议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政府相关部门给予土地的审批与办证的全力支持,提高审批效率和办证速度,加快富民县工业企业发展速度。

第2篇

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的方式对四川省城乡常住居民进行了随机访问,共计完成2000个有效样本。其中城镇居民占65.3%,农村居民占34.7%;受访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性别分布较合理,保证了调查样本的代表性。

对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评价

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认可率为88.1%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2013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表示“有很大发展”的占14.3%,表示“有较大发展”的占25.9%,“发展一般”的占47.9%,认为“发展较差”和“没有发展”的分别占4.8%和7.1%。

综合来看,受访者对2013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认可率为88.1%。

四川社会和谐稳定总体状况:较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受访者对2013年四川省社会和谐稳定总体状况的满意率为91.8%,较上年调查结果提高3.0个百分点。

在问及受访者“今年您所在的地方是否发生过集会、闹事等”时,有59.1%的受访者表示“当地没有发生过”或“不清楚”。在对认为当地发生过集会、闹事等的受访者进行追问时,回答“医患纠纷矛盾” 的占比最高,为44.5%;回答“征地拆迁赔付”的比例排第二位,为39.6%;第三是“拖欠民工工资”,为20.8%。

与上年调查比较,医患纠纷矛盾由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征地拆迁赔付由第一位降至第二位,拖欠民工工资由第二位降至第三位。

十项民生工程实施成效:满意率平均为74.7%

受访者对2013年十项民生工程实施成效的满意率平均为74.7%。其中“文化体育”、“民族帮扶”和“教育助学”工程的满意率排前三位;“生态环境”、“扶贫解困” 和“医疗卫生”工程的满意率排后三位。

综合2011~2013三年的十项民生工程实施成效满意率调查结果看:“文化体育”工程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基础设施”和“就业促进”两项工程的满意率则连续下降;“医疗卫生”、“生态环境”和“扶贫解困”三项工程的满意率都较低,且排位都靠后。

个人或家庭生活幸福状况:满意率差距较大

受访者对2013年自己或家庭生活幸福状况满意率为80.7%,相比于2012年,受访者总体的满意率降低了9.8个百分点。

城镇受访者和农村受访者的满意率分别降低9.2和10.3个百分点;不同家庭生活水平的受访者满意率均有所下降,中等偏下生活水平的受访者满意率下降最明显,为15个百分点。

对2014年“两会”的关注情况以及发展预期

2014年四川“两会”的关注率:79.1%

受访者对2014年四川“两会”关注率为79.1%,较2013年四川“两会”关注率(81.8%)减少2.7个百分点。

受访者对本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充分反映民意、维护民权、保障民生、行使民利、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等方面的信任支持率为82.5%。

86.1%受访者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表示有信心

有86.1%的受访者对2014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表示有信心,较上年同期调查结果(92.4%)降低6.3个百分点。

在对2014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表示“基本有信心”、“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的受访者追问“影响其信心的主要原因”时,表示是“物价上涨较快”的比例尤为突出,占59.9%;表示“普通百姓收入增长不多”的比例排第二位,为55.6%;第三是“基层领导干部执行不力”,为45.5%。

60.5%受访者预期个人或家庭生活会更好

受访者预计2014年个人或家庭生活与2013年相比会“好很多”的比例占21.2%,会“好一些”的占39.3%,与2013年“差不多”的占32%,会“差一些”的占6%,会“差很多”的占1.5%。

综合来看,有60.5%的受访者预计2014年个人或家庭生活会更好,较上年同期调查结果(66.3%)低5.8个百分点。

进一步追问预计2014年个人或家庭生活会更差的主要原因时,表示是“物价上涨快”的受访者比例明显较高,为60.3%;表示是“收入减少生活质量降低”和“老人或子女抚养负担加重”的比例分别位列第二、三位,为52.1%和43.8%。

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方案

调查问及受访者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开始新一轮全面改革的感受”时,表示“非常鼓舞振奋”的占25.6%,“比较鼓舞振奋”的占23.3%,“感觉一般”的占33.3%,以上三者比较相加达到82.2%。另外,表示“不太鼓舞振奋”的占1.2%,“没有感觉”的占16.6%。

受访者也进一步谈到了对新一轮改革最关注的民生问题(见图)。

调查结论

群众期盼经济社会发展给个人及家庭生活带来实惠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的多项评价较上年同期调查结果有所降低,反映出受访者自身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与其认可经济社会发展、对未来的信心密切相关。同时,逾八成的受访者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感到振奋,同时也最关注社会保障、价格改革等民生问题,说明当前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要加快发展,而且发展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

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提升群众满意度

受访者对民生工程实施成效的满意率近年呈下降趋势,分项目来看,只有“文化体育”工程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基础设施”和“就业促进”两项工程的满意率则是连续下降;“医疗卫生”、“生态环境”和“扶贫解困”三项工程的满意率都较低,且排位都靠后。群众热切期望政府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矛盾纠纷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当前四川社会和谐稳定总体状况的满意率较上年有所提升,而且问及今年发生的集会或,受访者对“医患纠纷矛盾”的选择比例超过了“征地拆迁赔付”。虽然调查结果显示情况较好,但当前不同利益群体分化严重,矛盾易发多发,一旦激化,很容易引起突发性的大事件。因此还需高度重视,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矛盾纠纷化解。

第3篇

【关键词】专项调研 工业园区 调查 报告

一、寻甸特色产业园区总体情况

(一)园区的级别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40个工业发展重点县、昆明市新兴的重化工业和能源基地以及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寻甸特色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云南省8个特色产业园区之一(云政发〔2006〕156号文),园区规划总面积33.2平方公里,为“一园四片区”的总体布局。其中,寻甸金所片区(主园区)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煤磷精细化工、新型能源、建筑材料、食品药品加工等产业;寻甸塘子片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磷硫矿冶炼、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及旅游产业;寻甸羊街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产业;寻甸先锋、柯渡片区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是以煤矿为主的矿产资源基地,对寻甸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2006年10月寻甸特色产业园区开始筹建至今,已初步形成了寻甸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工业发展的集聚区以及财政收入的主要增长区。

(二)入园及工业项目投资情况

截止2011年末,园区新开工企业8个,年末实有注册工业企业98个,从业人员8500余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个(详见:附表6)。园区内,正在建设中的投资额度较大的云南先锋化工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规划数)45.25亿元;有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云南南磷集团属下的云南磷电集团寻甸磷电有限公司、云南磷电集团云岭建材有限公司、云南磷电集团电化有限公司。

(三)园区经济运行情况

2011年,园区工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3.8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5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12亿元,完成工业税金2.1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9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17户企业,有8家报表反映为亏损(详见:附表2)。

二、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情况

(一)各园区金融机构设立情况

园区跨5个乡镇,共设有金融网点6个,其中:农村信用社基层社5个,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农行营业所1个,园区金融机构单一。

(二)园区与各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情况

调查日止,园区与各金融机构签订银企战略协议有两项,分别为:建设银行寻甸支行与云南先锋煤业有限公司签订的3.2亿元的战略协议;农业银行寻甸支行与云南磷电集团寻甸磷电有限公司签订的2.936亿元的战略协议。

(三)金融对园区建设的支持情况

园区自开始筹建以来,其融资方式均以“招商引资”方式进行,因此,主园区建设没有直接的银行信贷资金投入。2011年园区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内资17.4亿元,外资446万美元。

(四)金融对园区内工业企业的支持情况

信贷支持情况、其他融资方式的支持情况等。自园区筹建以来,寻甸县域金融机构自始至终给以工业企业大力支持,呈现出:“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金额小,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抓大放小金额大”的特点。2011年末止,寻甸农信社支持园区工业企业8户,贷款11笔,贷款余额7560万元;建行、农行、农发行均分别支持园区工业1户,贷款余额分别为3.4亿元、2.726亿元、0.05亿元(详见:附表5)。其他融资方式多以大集体公司内部“上贷下划”的方式进行。

三、园区发展及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项目审批与国家产业政策不配套,加大了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难度,企业挪用流动资金现象突出。

一方面是项目储备少,特别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银行支持条件的优质项目少。寻甸县招商引资项目大多集中于采掘业和制造业,重复建设多,污染大,与当前的信贷支持条件不相适应,难于得到银行支持。另一方面是融资渠道单一。寻甸县至今没有一家企业上市,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借款成为中小企业唯一的融资渠道。这一现象重要集中于高能耗企业,譬如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云南南磷集团属下的云南磷电集团寻甸磷电有限公司、云南磷电集团云岭建材有限公司、云南磷电集团电化有限公司的多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其项目审批均予通过,但在落实项目资金贷款时,就因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而搁浅企业“不得不”挪用流动资金“上项目”形成流动资金缺口的恶性循环。

(二)政府职能不配套,形成了“小政府”难服务“大企业”的“瓶颈”现象,制约着园区工业企业的发展速度

如前所说,园区的发展与建设主要以“招商引资”方式进行,招商引资离不开土地开发与审批。但土地审批环节往往是县一级政府职能力所不能及的,因此园区“企业发展快,土地审批办证慢”的现象突出,从而导致企业在建设期向银行融资时因没有土地使用权抵押而搁浅。

(三)县域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信贷审批权限,形成了“小银行”难满足“大企业”的融资“瓶颈”现象

寻甸县域金融机构单一,且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信贷授信审批权限,加之农村信用社因诸多原因制约不愿轻易单方面涉足较大型企业,无法形成“银团贷款”,满足不了企业的融资要求,所以,园区企业的信贷融资多以大集体公司内部“上贷下划”的方式进行。

(四)抵押难,担保难,抵押物折扣率高

目前银行对企业贷款大多采取抵押贷款方式,而企业能提供的抵押物除土地使用权、房产外大多是一些折扣率较高的机器设备,很难满足贷款需求,加之评估登记手续繁琐,所产生的中间费用较高。寻求担保贷款,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给别人作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又满足不了银行要求的担保条件,加之办理贷款程序复杂繁琐,一笔贷款至少要有十几道手续,往反上级行数次,少则一周,多则数月,即使钱到手,商机可能早已错过。

四、政策建议

(一)项目审批要与国家产业政策配套,要与项目融资配套

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应在“项目审批环节”加以限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审批时若需要信贷融资的,应取得金融机构的“融资意向书”,做到项目与资金配套。

(二)对落户省级工业园区的企业,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议有权部门给予土地的审批与办证的全力支持,提高审批效率和办证速度

(三)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增加市场前景较好企业信用贷款的比重

中小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继续严格抵押贷款这种信贷方式会进一步扭曲银企关系,增加一些信用贷款的比重,有利于市场看好的企业的发展。

第4篇

一、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依据、实施的基本情况、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建议。对于以上内容,应如何安排调查报告的结构和文字的表述方法,是撰写专项审计报告的写作技巧问题。所谓结构,就是报告的内容如何分段而构成一个整体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罗列调查出的问题,审计的评价、原因分析、意见和建议如何体现等。结构安排得当,能使审计调查报告条理清楚。否则,就达不到预定的目的。结合实践经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一般可作如下安排:

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审计调查的概况。在写明审计调查报告的标题、日期、受文机关后,就要阐明审计调查概况。写明根据什么可简单的交代调查的缘由、内容、目的等。

第二部分:主要写审计调查过程和结果。它是审计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写好这部分,是审计调查报告是否有说服力的关键所在。

(一)要叙述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

基本情况主要说明与调查目标有关的被调查事项背景信息,总体评价主要是针对调查结果发表评价意见。评价要针对被调查单位财经工作和存在的问题,依据调查结论,进行评价,做到把握总体、客观适当,充分体现整体性和宏观性。为防止审计风险,尽量不要作出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评价。

(二)问题的集中、分类和分析

从诸多的调查材料中,寻找带有共性的问题,将其相对集中在一起,按顺序单列起来。反映问题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切忌单个罗列、轻重不分、分类错误等现象。每类问题的表述原则上要先总体、后列举,要首先反映问题总量、占总体比率、发展规模、程度和趋势、影响面及其后果。要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要从大量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从中发现客观实质,真正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解决问题的审计调查建议

要针对具体问题,从根治和控制的角度,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法规等标本兼治的建议、促进整改和规范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措施。如审计调查中发现某县计生经费投入不到位问题,在写建议时不能简单写出加大计生经费的投入。可以建议政府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经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对计生经费支出要分类管理,据实测定,进一步细化预算,这样才能便于采纳,达到加大计生经费投入工作的目的。

第三部分:结尾。主要写清编写审计调查报告的审计机关的名称,并注明报告日期。

二、撰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步骤

(一)整理审计调查记录,分类归类

在审计调查工作结束之前,应对审计调查全过程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总结,做一番去粗取精,去芜存菁的整理工作,舍弃无关紧要和可有可无的材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实材料,针对审计实施方案检查审计任务是否完备齐全。如果材料不足,应予补足;证据不充分,应进一步充实;数据未核实的,应抓紧核准;工作底稿不齐,应继续补充,将审定后的材料,按照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如分成哪些是挤占、挪用方面的,哪些是违规发放奖励、补贴的,等等。

(二)拟订提纲

专项审计调查与其它文章不同,需要靠大量的事实材料说话,在收集和选择整理归类的基础上,可按照问题的主次,统筹安排,确定表现形式,编写较为详细的调查提纲。

(三)起草调查报告,修改定稿

通过资料的整理和提纲的拟订,审计调查的基本内容已经具备,只有用文字组织说明,调查报告初稿也就自然形成。初稿形成后,要经过研究,认真加以修改,尽可能做到完整无缺。

三、撰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写好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是审计程序的重要一环,是对审计调查事项的准确、客观、高度概括和评价,是为领导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撰写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上述谈到的形式,是一般的写法,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均可生搬硬套。在审计实务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和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采用适合表述各种不同需要的形式。

(二)语言要朴素、简练、确切,结论要有证有据

审计调查报告是应用文,不要用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形容词进行修饰,更不能大发议论,进行逻辑推理。

第5篇

1、确定人人能成才的办学理念

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教育资源仍将在相当的时间内继续保持这种不均衡也是客观现实,学校的困难将在很长时间内延续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在于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丈量原本就不一样长的学生,关键还是一个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的问题。用一句通俗化来讲,就是“换一个眼光,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情来看世界,世界也许就不同了。”基础教育:高中毕业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入国家级的重点大学。培养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的普通劳动者的教育,也应该是成功的教育;能发掘学生的民族艺术、美术、音乐、体育特长,也应该是成功的教育。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只需要用多元化的视野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来看待学生,也许每个学生都不再是难题,而是一份意外的精彩!于是,我们从学校现实出发,提出了“人人能成才”的办学理念。

“人人能成才”的理念内涵中,“能”强调了学校在实施公平和谐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它要求学校要树立崭新的人才观和全新的育才观,积极主动的为培养人才做物质、精神、理念上的准备;“人人”则强调了我们教育对象的全面性和广泛性,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珍惜的教育对象;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和谐教育观和全面成才观的受益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为自身即将进入社会做好智力和心理的准备。当学校真正树立了“人人能成才”的观念后,会有“暮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过程自身具有多元特征。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学校发展应与时代特征相一致。多元化的教育观,多元化的发展观,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的成才理念,受益的是学生,支撑起的是xx中学的素质教育的发展道路。

2、建立全面的贫困生的资助体系

我校面向xx市城乡结合部,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学生来源的复杂性。在社会正处于巨大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家庭也经历了巨大的冲击。经过学校德育部门多年的调查,在我校读的学生中,离异单亲及主要家庭成员下岗失业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家庭普遍经济困难。

“人人能成才”首先要保证让每一个困难学生能够完成学业,能够成人成才。这是学校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体现。为此,学校建立了完整的班级——年级组——学校三级资助体系。

在班级中,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基层组织高度关注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突出平等性,尽力消除所有可能存在的对贫困生的歧视性因素。同时,在班主任的心中,则始终把照顾贫困生放在优先地位。班主任通过走访的方式,深入学生贫困家庭,了解贫苦家庭现状,力所能及的帮助贫苦学生家庭解决现实困难。当贫困生的父母亲和学生本人发生疾病,意外伤害的时候,班主任都会组织学生干部和代表上门慰问,在第一时间把班级的关怀送进困难学生家庭。

在年级组中,各年级组建立了贫困生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就读状况。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个别学生家庭突然发生重大变故,很多学生表现出来明显的弃学情绪,有的学生悲观失望,无心恋学;有的担心家庭经济收入无力负担学业,动摇不定;有的甚至瞒着家长和老师,利用晚上和假期,外出打工。所有这些状况都由班主任及时反馈到年级组,由年级组统一作出减免杂费的决定,切实减轻困难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学校是资助贫困生最重要的环节。每年,学校都会对残疾、下岗学生家庭进行登记,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困难学生的学费予以减免。3年来学校累计减免困难学生学费累计近三十六万元。学校用暂时的利益损失挽回了上千个家庭的希望,换回了社会的稳定,换回了公平教育。通过扶贫助学活动,我们为那些生长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的孩子们抹去了忧伤,描绘了希望,从经济上对贫困生的资助是学校贫困体系的一个方面,它甚至只是一个相对次要的方面,对贫困生家庭的资助解决不了实质性的,社会性的问题。对于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来说,学校的资助可能只是杯水车薪。真正的,能切实解决困难学生家庭状况的只有教育,让每一个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无差别无歧视的、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困难学生都能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让每一个困难学生都能因为教育而深刻的改变自身及整个家庭的命运,这才是学校教育对贫困生及其家庭最大的资助和最深切的关爱。

3、树立全面发展的德育观

我校德育实践中,始终以尊重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为学生实现优良个性品质、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搭建平台。“德育者,育德者“,每一个老师都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体,每一次教育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形成自我德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在哈佛大学350年校庆上,有人问学校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六位总统,三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她最重要的是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学生在学习成绩和智力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他们成为一个公民所需的道德要求和心理准备却是相同的。这就是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起跑线”。

在德育的“起跑线”上,我们承认起跑有先后,速度有快慢,路线有差别。实施素质教育,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中国的已有传统。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都能得到对自身有利,对社会有益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有些教师习惯在心理给学生加上一些“坏”、“差”、“不正常”“品行有问题”等等否定性的评价,把这些学生认定为“坏学生”、“差学生”。这样的教师不少,这样的主观评价肯定也是“事出有因”,但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可塑性和发展性,而且极有可能是片面的。许多学校,受过度的应试教育影响,为学生提供的成功非常少。许多教师只把眼光牢牢地盯在分数上,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他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因为教师从来没有夸奖过他们,他们得到的只有教师有意无意的“你们不是好学生”的暗示。没有赏识,没有成功,也就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希望,他们在深深的绝望和麻木中,只能自暴自弃。

我校面向每一个学生,高度重视行为规范的训导教育,把外在的社会公德内化为学生内在的道德要求;把外在的纪律意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习惯。学校的德育立足发展、从小处着手,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细节决定成败”,“让良好的习惯伴随学生的一生”是学校领导常常对青年教师说的话。我们认为,一个经常迟到的学生变得守时了;一个爱说谎的学生学会了诚信;一个从来不和父母交流的学生能够坐下来和父母亲说说话了;一个随地乱扔纸屑的学生开始把垃圾投进垃圾箱了;一个脾气暴戾的学生懂得了克制;一个缺少自信的学生明白了勇气的含义;一个把自己封闭在孤独自我中的学生和他的新同学在一起玩耍了……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成功。学生的进步可能是与学习成绩无关的,也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相对于他们自身,他们已经收获了很多东西。在校园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点点进步,汇集起来,我们的教育就有了巨大的进步。

4、坚持全面成才的教学观

由于受家庭、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千差万别,有的行为敏捷;有的反映迟钝;有的一点就通;有的一窍不通。作为一所普通综合学校,课堂上教与学的矛盾、考试后教师付出与学生收获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学生因为学习习惯差,成绩落后导致的不良后果正将学校导入不能自拔的恶性循环中,问题如何解决?

“因材施教”这一古老思想已经为问题的解答提供了可能的途径。“人人能成才”是目的,“因才施教”是途径。“因才”怎样“施教”?“人人能成才”就是提倡不同的人在公平的开放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所有的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人在学习上都有所成功。教育过程能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从面向每一个人出发,也能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文化成绩落后的考生如何与其他考生在高考中竞争?学校如何同别的学校竞争?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教才算成功,结合我校实际的生源状况和客观差异,我校坚定不移的走民族传统艺术特色发展之路。大文大理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在紧紧抓住文理教学不放松的前提下,学校做大做强做优美术艺术、民族体育特长生的教学,形成了一整套特色教育的模式。

第6篇

一、基本情况及运作模式

*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晋中市各旅游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22.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6.12倍,其中海外旅游者4866人次,增长5.96倍;门票收入266.85万元,增长4.8倍;旅游综合收入5144.l万元,增长10.33倍。较之2001年"十一"黄金周,人数占19%,综合收入约占50%,过夜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增加了三成。可见由于过年旅游活动的开展,游客的停留时间有所延长,旅游消费大幅增长。过年旅游作为第二届晋商社火节的重点和之一,重点围绕"走进千家万户,共度民俗新春"的主题,深入开展活动,晋中市3个县的4个点推出33户民俗宾馆,共计500多个房间,1100多张床位。其中平遥县城21户,900余张床位;祁县乔家堡4户,60张床位;祁县县城2户,30张床位;灵石静升镇6户,96张床位。从接待情况看,春节"黄金周"期间,过年旅游特色项目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实效,在平遥县城尤其显著。平遥县民俗宾馆普遍爆满,共接待5300人次;祁县县城及乔家堡民俗宾馆共接待200人次;灵石静升镇民俗宾馆共接待90人次。游客方面,回头率高及普遍偏爱民俗宾馆胜过正规饭店是突出特色;民俗宾馆方面,气氛浓淡及开发的迟早是影响出租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过年旅游专项活动的运作主要采取了政府及旅游部门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再加以规范管理的三个步骤。起初,政府及旅游部门的同志们在有关县、村进行宣传和发动,以近在平遥、远及丽江等地的生动事例,教育群众摒弃传统观念,提高商品意识,认识旅游,参与旅游,利用现成资源条件,开办民俗宾馆,走靠旅游致富的新路子。通过广泛的发动,县、村的群众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有条件的农民纷纷报名,提出开办申请。在此基础上,旅游部门订立硬条件,作为筛选依据,主要有:民居位置、房屋状况、交通情况、硬件设施等,选择后对外公布,统一宣传。在运行过程中,对其经营方式。价格、服务、卫生等进行监控,确保旅游者利益和安全,同时指导业主开展便于游客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民俗过大年活动,使整个活动健康、有序运行。根据计划安排,有关各县,特别是民俗宾馆积极开展旅游特色活动,如平遥16家民俗宾馆联合推出"在我平遥过大年"系列活动,他们将旅游者当作自家人,同他们一起剪贴窗花、写对联、包饺子、吃年夜饭、守岁、点旺火、放鞭炮、拜大年、会亲友,感受一系列晋中传统过年习俗。"县太爷"每天赴各院向游客拜年,免费赠送拜贴、财神像、古城报等,各店将翻印的古票号"两千两银票"送给游客当压岁钱,使游客既有家人的亲切感受,又有做上宾的荣耀。旅游者由衷地说,来晋中过年,游得开心,看得过瘾,吃得美味,住得舒适,真是不虚此行。

二、取得实效和作用

晋中市过年旅游特色项目的开发虽然为小试牛刀,但其效果和作用是多方面的,显而易见的。

(一)找到了旅游住宿与旅游景点、民俗文化的有机结合点。晋中各主要旅游景区普遍缺乏旅游住宿设施,在目前建设资金不足,正规住宿配套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发展民俗宾馆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使将来正规饭店有所发展以后,民俗旅馆仍将作为重要的补充,长期发挥灵活的调节作用。尤其对旅游业这个敏感性行业,在当今淡旺季性强、工作日及假日差异大的实际情况下,过多地建设正规大型饭店必将导致资金、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而民居宾馆以其成本低、规模适中、经营灵活等优势,在与大城市有一定距离的旅游景区点,应作为目前旅游住宿发展的主流。实践证明,晋中民俗宾馆有效地解决了住宿设施短缺问题,并将长期发挥调节作用。更重要的是民居宾馆解决的不只是为游客提供了简单的住宿条件,也不同于其他旅游地区单纯的民居旅舍,晋中的民俗宾馆都是古民居,本身就是文物和旅游景点,游客在其中感受着晋中大院建筑文化的方方面面,对其院落布局、建筑模式、砖、石、木雕工艺、取暖。照明、防护等细微构建有了亲身体验,深入了解了大院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发怀古之悠情;同时,游客融入了晋中人民传统的生活中,通过与当地人民一起过大年的一整套程序,感受晋中民俗文化的悠久和韵味,这对旅游者来说是一举三得的事情。不少游客讲,民俗宾馆比星级宾馆更有味道。

(二)探索出了挖掘利用软旅游资源\发展主题旅游的有效途径。山西省提出重点发展"晋北佛教古建文化"、"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三大品牌以来,如何深入挖掘和利用好文化内涵,尚未寻找到特另可行的办法。而晋商文化节和过年旅游首开先河,形成这方面典型的范例,使晋商文化的三个层次得到了展示和发挥。一是传统的名城、名院、名山观光项目。世界遗产平遥古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的古城文化,乔家、渠家、曹家、王家。常家、孔家的大院文化,介休绵山的道教文化等,通过整体宣传促销,形成了一条品位高、结构优、条件好的重要文化旅游线路产品;二是晋商社火项目。晋商社火一个题目将晋中各地、各景点串联成一条整体主题鲜明、个体风格各异的旅游风景线,既互相辉映,又互相融合,从而形成了规模效应和整体效应。平遥、祁县、太谷、介休、灵石、榆次六县(市、区)紧扣弘扬晋商民俗文化和展示民间艺术风采的主题,在县城及主要旅游景点、景区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社火、民间艺术活动,不仅有背棍、秧歌、高跷、龙灯、舞狮、霸王鞭、腰鼓、旱船、灯展、旺火、架火等常见项目而且有撅棍、二鬼摔跤、抬棍、小花戏、挂祥铃等晋中独有的项目;通过办活动,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现失传几十年的竹马、火龙球等古老艺术形式的风采。丰富多彩的晋商社火表演令旅游者目不暇接,每到一县一地一点都有新的感受、新的享受。三是民间民俗项目。当地群众司空见惯的过年习俗,甚至平时的吃、住、礼仪等成为旅游者喜闻乐见的娱乐和参与性特色项目,自然融入旅游过程中,从而使晋商民俗文化的软旅游资源得到升华。

(三)走出了一条发展度假旅游、冬季旅游的新路子。长期以来,山西省旅游的弱点集中体现在只限于观光旅游和暖季旅游,度假旅游和冬季旅游基本空缺。过年旅游项目则在这两方面有了突破。"走进千家万户,共度民俗新春"特色项目的推出,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观光旅游格局,旅游者在晋中民居以别一种休闲方式度过假期。而这种度假旅游又是以往山西旅游的淡季,近自省内,远及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及海外的旅游者蜂拥而来,使晋中各大旅游景区、景点客流量大增,停留时间延长,收入成倍增长。各景区景点、民俗宾馆喜出望外,都说没有料到春节黄金周会如此火爆。晋中各界都深深地体会到旅游的魅力和旅游经济的活力,大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连连称赞过节旅游活动创意好,办得好。

(四)产生了城乡文化交流和互补的巨大社会效益。晋中的过年旅游特色项目使大城市市民往这里"倒流",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一次在县乡欠发达地区亲密交流的机会。来自各大城市和开放地区的旅游者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意识,他们在休闲度假、享受晋商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当地人民勤劳巧技、纯朴善良的美德。晋中城乡人民从客人身上学到了新的工作生活理念,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经商、从事旅游工作的实惠和乐趣,提高了商业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开发过年旅游活动的实践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司空见惯的生活和环境会是游客最看好的旅游产品;自己认为是"下里巴人"的东西在游客眼里竟是"阳春白雪";以往自娱自乐的"闹红火"可以当做商品出售。通过开发民俗宾馆,使濒于倒塌的老房得到了维修,保护了文物,从而焕发了新的风采。通过过年旅游活动的开发和运作,优化了旅游环境,搞浓旅游氛围,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和艺术品位。在这里城乡文化的融合和互补实现了"双赢",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启示及建议

晋中"过年旅游"特色项目经过精心策划,积极运作,在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启示良多。但还只能说是初起步,在许多方面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欠。一是动手不够早,组织不够到位;二是活动显得有些凌乱,未形成体系;三是过年旅游项目在节前还不够深入人心,以致没有形成规模,氛围还不够浓;四是市场化程度低,宣传促销手段有限,对外影响面比较窄;五是社火表演与经营性运作的结合不够。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发挥优势和长处,以利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一)早动手早安排。旅游项目作为一项经营性活动,必须有相对的提前量,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目前晋中的旅游市场仍以国内为主。对国内市场的促销工作至少要提前半年。2003年的活动方案及实施细则要在*年6月份前确定,下半年付诸实施。要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在运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活动有序进行,收效更大。

(二)精策划巧包装。根据游客需求,在现有活动基础上,策划推出新亮点、兴奋点,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通过提炼和提高,力求雅俗共赏,形成魅力,尽快使社火活动形成产品,形成体系,形成规模,创造浓厚的晋商文化旅游氛围。

第7篇

一、调查对象

(1)婺源县43所中小学校填写《婺源县中小学电子备课专项调查活动问卷调查表》(学校卷)。

(2)由抽样选取的样本学校(城区初中、小学各1所,县城附近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初中、小学各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合计13所样本学校)组织本校教师登陆“问卷星”网站,填写《婺源县中小学电子备课专项调查活动问卷调查表》(教师卷)。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活动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现场观察与座谈交流为辅。调查组收回学校问卷43份,借助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网站收回有效答卷319份。另外,调查组成员还进入基层学校与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进行了交流。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受访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数据显示,受访教师中男、女比例比较平衡,他们的一半是中级职称,其中62.7%的受访者任教于中心小学,任教于初中的教师占30.72%,另外还有21名村小教师参加了本次问卷填写。

数据显示,受访者中各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有,有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也有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受访总数的60.19%。

从上述两个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受访者的涉及范围比较广,代表性比较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我县基层学校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实际想法。

2.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大多认可和支持电子备课活动

表3内容是学校问卷的统计,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超过一半(53.49%)的学校认为在中小学校开展电子备课“非常有必要”, 39.53%的学校认为“比较有必要”; 对于我县中小学当前办学条件下开展电子备课的可行性,13.95%的学校认为“完全可行”, 53.49%的学校认为“基本可行”,不过也有30.23%的学校认为“有一定难度”。从整体上看,基层学校对电子备课活动大多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

表4内容是教师问卷的统计,从数据中可以看出,84.64%的受访者喜欢“电子备课”的方式,有85.89%的受访者认为“电子教案能够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79.31%的受访者认为“电子教案可以网上撰写、提交,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有68.65%的受访者提出“需要提供教案生成功能的电子备课平台”。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的长处,中小学教师对电子备课活动大多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

3.中小学已经基本具备开展电子备课的物质与技术基础

通过对学校问卷的统计,我们发现约有30所中小学校园内的电脑台数与教师人数的比例接近或超过1:1(统计中的电脑台数包含学生微机室内的电脑),绝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在各个教室安装了“班班通”设备,并实现了宽带网络校园全覆盖。因此,就多数学校而言,开展电子备课的物质基础已基本具备。

从学校问卷的统计数据中我们了解到,有20所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班班通”设备运用的教师培训活动,其他学校每学年也会开展一次类似的活动。从上表可以看出,76.74%的学校认为本校教师大部分能够熟练运用“班班通”设备和资源上课,只有少数教师操作不熟练。

从教师问卷的统计数据中我们了解到,38.24%的受访者“参加过培训,并能熟练使用班班通设备”, 35.11%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培训,但会使用班班通设备”,不大会使用的教师只占受访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从上述两个表格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县多数中小学教师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开展电子备课所需的技术基础。

4.受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情况

调查发现,94.67%的受访教师“有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准备的经历”。从多选题中了解到,一线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准备时主要进行的活动是“制作多媒体课件”(86.52%),“观看相关的优秀课例”(81.82%),“寻找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77.74%),“撰写教案”(59.56%)等等。调查还发现,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其中有90.91%的受访教师教学课件的主要来源是“网上下载之后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加工”,由此可见网络资源在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运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其中10.03%的受访者每周使用超过5次,35.11%的受访者每周使用达3-5次。这可以看出“班班通”设备已经比较好地融入了一线老师的日常教学之中。

根据一线老师在工作中的使用体验,班班通设备与资源的优势主要有“能增强课堂趣味性”“交互性强,提高课堂互动”“配套资料详细,使用方便”等等,38.24%的受访者认为班班通设备对教学的作用“非常大”,48.28%的受访者认为班班通设备对教学的作用“比较大”。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对一线教师教学工作的帮助是明显的。

5.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的期盼与建议

调查发现,影响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与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可供选用的教学资源数量”“学校硬件配置情况”以及“网络速度”等。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的期盼与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资源库的问题。如果让一线老师到网络上四处寻找有用的教学资源,既费时又低效。因此,许多学校和老师提出要建一个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数据库,教师选用其中的电子教案资源,以便高质量地完成电子备课工作。

(2)硬件设备的问题。虽然全县有30所中小学校园内的电脑台数与教师人数的比例接近或超过1:1,但是,这其中有许多是学生微机教室内的电脑,并非在教师办公室内。因此,不少学校和老师希望给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以便开展电子备课工作。

(3)参与电子备课的人选问题。有31所学校认为参加工作满三(或五)年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老师统一参加电子备课,其他的老教师自主选择。一线教师的观点与此大体相同,他们认为工作年限在三年内的教师一般不提倡电子备课,而45岁以上的老师可以自主选择。

(4)教师培训的问题。由于还有不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强,对电子备课了解十分有限,班班通设备的运用熟练程度不够,一些学校和老师建议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5)教案的携带与使用问题。就“开展电子备课后,教师怎样带教案进课堂上课”这一多选题,有16所学校选择“U盘携带”,12所学校选择“在课本上标注”,10所学校选择“打印教案”,8所学校选择“手写简案”,7所学校选择“在个人云盘中上传下载”。也有老师建议学校申请一个开放的云盘,供全校老师上传教案和上课下载资源所用,全校老师均可以在云盘中查看自己和其他老师的备课情况。

(6)有些学校和老师建议县教研室制定一套全县中小学教师实施电子备课的管理方案,以鼓励性为导向,有选择地、分层次地慢慢推广此项工作。

6.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所存在的困惑

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存在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子备课方式给学校管理者对备课工作的检查、督促、评价带来新的困难。如何甄别教师电子备课的原创性,如何实现电子备课的有效监管,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待在实践中探索。

(2)许多人担心电子备课方式将导致复制、粘贴的抄袭行为更加突出,背离了备课的初衷,部分教师为备课而备课,忽略了钻研教材的关键环节。

(3)电子备课方式,年轻教师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老教师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对于办学条件欠佳的农村学校,实施起来难度也不少。

(4)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型的备课是否都适用这一方式?比如说语数外等主要学科之外的其他课程都要采用电子备课的方式吗?测试课、复习课、实践类课堂等又如何进行电子备课?

(5)有学校和老师提出,电子备课后打印出来的纸质教案,在职称评审时是否能够得到上级的认可。

(6)一些学校和老师对电子备课形成的教案、课件、习题等电子材料的存储安全有所担忧。

四、思考与建议

为了更加稳妥地开展此项工作,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实施工作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中小学电子备课工作,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我们建议成立一个“全县中小学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局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全面布署此项信息化教改工作,通过行政强力推行。

2.充分调研论证,提高实施效果

一项政策的出台,一个改革措施的推行,只有事先做好充分的调研与论证工作,才能更接地气,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减少实施过程中的摇摆与困惑。因此,我们认为在本次调研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一个中小学教学业务管理人员的小型研讨会,商讨相关实践问题,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3.试点探索,逐步推行

由于各中小学办学基础不尽相同,各校领导与老师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为此,在电子备课推行之初,有必要先选择两三所办学条件较好、学校改革意愿较强的中小学校进行试点工作。

4.以考定配,提升设备使用率

在校园信息化的过程中,对教育现代化设备的配置可以采用“以考定配制”,具体方式是指先给县域内各校配备部分新设备,视学校使用的效果再确定是否继续增加配置。由县电教部门对学校进行督查考核,设备用得好的学校可以优先配备,全部配齐;已有的设备没有使用或者用得不好的学校,设备投入可以缓一缓,或者不予配置新的设备。

5.加强学校业务管理和校本培训

基层学校要对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加强指导和督查,引导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恰当的教法,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设备与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要多多开展针对性强的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能力,让广大一线教师把现代技术和理念比较好地融入传统的课堂,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6.大胆尝试网络联盟,促进校际均衡发展

第8篇

关键词:信用卡;分期付款;购车

近几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增长迅速,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也直线上升。以铜陵地区为例,人均汽车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列。迅速增长的汽车消费需要同时也催生了很大的汽车消费贷款需求。汽车消费贷款的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据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的一份针对我国车市的调研报告显示,未来愿意采用贷款购车的比例人数达到34%,但这一数字还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贷款购车最盛的西班牙占比高达80%,其次的美国(曾一度达到90%)、英国均为70%,发达国家德国、日本分别为60%和50%,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占比竟高达65%。这种强烈的反差,预示着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从铜陵市国税局了解到,2012年一季度铜陵地区新增3024辆征税车辆,征税车辆总价4664万元;2013年一季度征税车辆数量为3093台,征税车辆总价4799万元;2014年一季度征税车辆数量为3215台,征税车辆总价5201万元。征税车辆数量和总价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4年3月10日至31日,笔者通过对铜陵本地两个汽车市场的深入走访,了解到70、80后现已成为购车主要群体,且他们大多数能接受贷款买车的消费理念。这批接受过一定程度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将成为汽车消费贷款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

一、汽车消费贷款的三种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主要有两类共三种模式:一类是厂家金融公司;另一类是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一般商业贷款和信用卡分期付款。其中一般商业贷款对贷款者审查较严、审批周期较长,而信用卡分期付款因免除利息、手续费率低、手续相对简便等优势越来越成为银行方面主推的贷款方式。本文重点比较汽车金融贷款及信用卡分期付款这两种模式。

汽车金融贷款在对贷款者的资质审核上比银行宽松,审批时间较短。汽车金融公司依托汽车经销商为汽车贷款的销售终端,同时配备专职信贷人员。通常会采取厂家贴息贷款、与经销商业绩直接挂钩、给销售代表奖励(提成)等各种激励措施来刺激放贷,促进汽车销售。但汽车金融公司发放的汽车贷款一般只为自身品牌的汽车销售服务,以往消费者选择汽车品牌范围局限的劣势已被迅速扩张的汽车金融公司所弱化。

目前在铜陵汽车销售市场开展汽车金融业务的就有: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宝马金融(中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福特汽车金融公司、大众汽车金融公司、一汽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东风标致雪铁龙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等等,基本上涵盖了铜陵汽车消费市场所有国内、国外汽车知名品牌。

汽车金融贷款的劣势是费率偏高,两年期的汽车分期费率一般在10%以上。相比之下,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购车)最大优势在于其无利息,只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且手续费率普遍低于同档次的汽车金融费率。

工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为了有效防范风险,符合我行标准的个人征信记录是办理信用卡分期付款的首要条件。贷款人信用记录不良,不符合发卡标准或贷款额度过高等等,均无法通过审批。

信用卡分期付款购车业务不仅可以为我行带来中间业务收入、拓展牡丹卡发卡、促进POS消费,还可同步为客户提供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工行信使等诸多联动服务,进而促进我行金融产品的推广。各行均将信用卡分期付款购车业务作为重点业务加以推广。

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行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实践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目标客户接触困难

潜在的购车消费者通常都是前往4S店选择、了解相关购车事宜,首先接触的是汽车销售代表,汽车销售代表会根据客户购车初步意向详细、热情地介绍本店合适客户的产品性能、指标。进而梯次商议汽车优惠价格,如客户有购车按揭意向,销售代表出于公司效益及自身利益驱使,会第一时间推荐为本品牌服务的汽车金融公司分期付款业务,直接计算出月还款额(一般不直接告诉客户分期付款费率,主要是为了避免与银行分期付款分期费率直接比较)。当客户提及能否走银行分期渠道和与银行分期费率比较时,销售代表则会告知客户:银行分期业务需要提供的资料多、审批时间长,放贷成功率低等,不推荐走该渠道。客户执意走银行分期渠道的,销售代表会推荐诸多合作银行中的战略伙伴或业务流程相对较短、对购车人条件要求相对较少、放贷成功率高的银行。如奥迪4S店销售代表向客户极力推荐大众金融公司、奔驰汽车4S店销售代表向客户极力推荐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别克和雪佛兰汽车4S店销售代表向客户极力推荐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等等;大多数汽车4S店销售代表向客户推荐银行汽车贷款时则首推建行。

(二)汽车分期审批流程复杂

在我行办理信用卡汽车分期付款,客户经理需要收集客户的基本资料,如身份证、工作收入证明、婚姻状况证明、房产证明等。在充分调查、了解客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得出调查报告,并在一系列相关资料上签字盖章(要求客户全方位配合)。在客户资料提供齐全的前提下,客户经理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收集汇总资料。再将收集好的资料报送卡部,由卡部相关业务人员进行初步审核通过后,将全部文件影像上传至省行审批中心,这一般需要两至三个工作日的时间。待审批通过后,客户须缴纳首付款、办理保险、缴纳汽车购置税。客户经理须持相关抵押的证明资料,前往车辆管理所,协同办理汽车抵押手续。待一切手续办妥,客户即可持调额后的信用卡刷卡支付购车分期款并提车。

实践中,一些他行优质客户和汽车分期目标客户并未持有我行信用卡。信用卡作为分期付款的介质,汽车分期目标客户必需申办我行信用卡。申领我行信用卡从申请―审批―制作卡片―快递卡片到当地行―调额―通知客户领卡―客户持卡到柜面启用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且时间不确定。

(三)担保要求高手续繁琐

从转移风险的角度出发,我行信用卡分期业务需要客户不仅办理所购汽车抵押,还需要提供担保。即需要客户之外的自然人提供担保,需要担保人提供自身及配偶的身份证、收入证明、婚姻状况证明、房产证明并签订担保合同;或在指定保险公司购买履约合同。另外还需要一次性购买三年汽车保险。而与铜陵工行合作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近期为了控制风险,将汽车首付比例上调至40%,不少客户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或保险公司的高首付比例而放弃银行汽车分期。

而汽车金融公司只需进行车辆抵押,无需担保。同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建设银行顺势推出龙卡汽车分期,打出口号“零利息、优惠手续费、免抵押、免担保”。这也是在客户觉得汽车金融公司利率高不愿接受的情况下,销售代表向客户推荐建行信用卡分期的主要原因。

三、完善汽车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建议

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发展离不开有效控制成本及风险,但更需要站在消费者角度,剖析消费者购车心理,适应汽车消费市场需求;需要站在汽车经销商角度,提高银行放贷效率,有效促进汽车销售。

购车目标客户(特别是初次购车目标客户)购车计划一般都会酝酿很长时间,购车前习惯于在亲戚、朋友、同事间谈起购车计划,征询、听取购买品牌、价位等意见,这一特征有利于我行早期发现、挖掘目标客户,要充分发挥员工和网点优势,早发现、早营销。对发现有汽车分期付款需求的目标客户要持续跟踪并提供专业的服务。

现实的汽车分期付款市场竞争激烈,我行现行的营销模式、实际投入的人力与财力、与汽车经销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和汽车金融公司都不在一个层面上。汽车金融公司与经销商合作紧密,促销活动配套开展,名目繁多,有店庆促销,月末、季末、年中、年末冲量促销,有国家法定节日促销,有赠送油卡、保养、装潢礼包促销等等,时常还有分期零手续费促销(如2014年3月,铜陵奔驰小排量车型就推出一年内付款分期零手续费促销);铜陵顺达集团财务总监吴女士称,通过自身金融公司办理汽车分期贷款,每销售出一台公司可获得6000元提成。销售代表一接触到有购车意向的客户都会要求客户留下联系号码并现场拨通留存,只要你不拒绝,会一直通过短信、电话推销到你实现购车为止,一般都具有超凡的韧劲。加上汽车金融公司与经销商名目繁多的短期促销活动诱惑,很容易冲淡信用卡汽车分期手续费低廉的唯一优势。我行公司、个人客户经理手头事务繁多,很难腾出专门的精力持续地投入到汽车分期目标客户跟踪服务。针对以上种种竞争劣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目前信用卡授信审批集中省行体系下,二级分行能否在银行卡中心或一级支行(网点)设置汽车分期专员,主要承办我行汽车分期业务,为目标客户提供持续跟踪服务,包括收集分期业务资料、系统资料录入、抵押登记等一条龙专业服务,可相对抵消汽车销售代表和分期专员的专业优势,也可为客户提供客观的车型比较及建议。

2.汽车分期目标客户信息收集任务要落实到所有客户经理、支行管理人员头上。鼓励全行员工向汽车分期专员提供汽车分期目标客户信息,汽车分期专员要建立汽车分期目标客户信息档案,内容涵盖客户身份信息、住址、联系电话、购车意向品牌、车型、价位、大致购买时间和分期金额;信息提供人信息,用于跟踪服务、考核奖励等。

3.选择与有实力的、销售业绩良好的汽车经销商开展深度合作,如铜陵奔驰、铜陵奥迪。特别是我行信贷支持客户,如铜陵顺达(旗下有4家4S店,多达10个以上汽车品牌)、铜陵通用等;积极配合深度合作汽车经销商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将我行信贷支持客户力度与客户推荐在我行办理汽车分期年度总额挂钩(意向计划额度按月下达、通报)。

4.加大我行汽车分期业务广告投放力度和频率,重点突出我行汽车分期费率低廉的优势。腾讯汽车调查显示,64.6%的被访者选择通过“网络搜集购车信息”,通过“品牌专卖店实地看车”获取购车信息的比例占44.9%,通过“参与车型试乘试驾活动”获取购车信息的占18.4%。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通过网络搜集购车信息在购车前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显著。我行在投放汽车分期业务广告要重点考虑本地主要网络媒体。

5.通过我行综合数据平台,梳理、挖掘潜在汽车分期目标客户,如有分期付款消费习惯的消费群体、住房按揭群体等等、在我行开户的企业主和企业管理人员群体、由我行工资且额较高的群体等等,向这些客户发送推送信息,重点介绍我行汽车分期费率低廉、专业服务,可开展咨询抽奖活动,化解难以第一时间接触汽车分期目标客户之困。

6.将客户(汽车分期客户和经销商)在我行办理汽车分期付款业务体验列为重大课题进行研究,业务流程设计、风险控制等等要切实以客户为中心。对我行优质客户可否比照汽车金融公司汽车分期付款条件执行(费率除外),只办理汽车抵押、购买当年车辆保险、免除担保等。在客户提供必要资料齐全的前提下,对外承诺我行汽车分期付款业务期限不超过3个工作日,最长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无我行信用卡的目标客户应在第一时间为客户申办,规避因客户申办我行信用卡导致的期限延误。

参考文献:

[1]邹靓:《汽车金融“补”车贷信用卡分期异军突起》,上海证券报,2011:6-7。

[2]孙博奕:《信用卡车贷实务中的模式与风险控制探讨》,银行信用,2010:72-74。

[3]房佳:《商业银行信用卡平台发展车贷业务的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4]王睿:《汽车金融:银行新“蓝海”》,上海金融报,2007, 8-9。

[5]龚光敏:《银行车贷方式趋向多样》,深圳商报,2006, 10-12。

[6]张永强:《中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7]徐宝达:《吉林省居民汽车消费信贷调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第9篇

近几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委以及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救助,明确提出了强化救灾款物监管,切实保障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防范救灾救济工作领域腐败问题的要求。为此,我们组织市政府职能部门,对2006年以来全市在各县区自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监察。重点检查救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情况、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农村低保的发放情况,通过检查调研,比较全面了解掌握了我市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意见。

一、基本情况

1、各项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的接收、拨付与管理情况

2006年度接收省里下达(含省分中央补助款)民政救灾款515万元(含上年来款较晚,未能下达到县的20万元),其中: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款426万元、救灾粮差价补贴款44万元、灾区民房恢复及受泥石流、滑坡威胁农户搬迁建房补助款45万元;市本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156万元,其中:一般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100万元(主要用于灾区民房恢复)、匹配救灾粮差价补贴款56万元;县级及乡镇地方财政安排民政专项救灾款合计97万元;各县区上年结转累计368.8万元;各县区接收社会捐款合计32.5万元(不含为农村贫困户赠送电视机捐款);各县区接收捐赠衣物合计5.4万余件(含新平县接受省厅分配上海市民捐赠的旧衣物4万件)。各县区救灾款收支情况详见附件《2006年度救灾款收支结转检查情况表》。

检查结果表明:省市安排的救灾款已于当年及时足额下拨至县区;县级财政对上级下达的指标款,大多数县也能够按照工作计划及时、足额拨付并发放到灾区和灾民手中(如红塔区财政局对上级下达的救灾指标款,能够在收到上级拨款文件后十天内拨付到区民政局帐户);在资金的运作管理过程中,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工作到位,拨付、接收手续健全,总帐目清楚。

2、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情况

2006年度全市支出救灾资金785.6万元(含县区本级安排部分):用于采购救灾救济口粮支出308.4万元,救助灾民贫困群众6.89万人次;用于采购、缝制救灾衣被和冬寒衣被支出194.1万元,采购衣被等救灾物资3.2件(套),救助灾民贫困户2.75万人次;用于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和受滑坡威胁村民进行民房搬迁建房补助支出190.3万元,得到资助的受灾农户1155户;用于因灾致伤致病灾民和特困群众就医治疗补助支出22.8万元,救助664人;用于火灾救助、临时安置灾民等救助支出70万元,救助4262人次。这些救灾款物的发放,各乡镇普遍能够做到有申请,有村民小组签字,有村委会意见,有乡镇审批要件,领取款物时有本人签字;发放名册、审批表一应俱全,并且与县民政局的相关帐册相符;有的乡镇的民政助理员和村社干部不仅能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而且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救济对象做到亲自将款物送上门;有的县还具体针对救灾款物的发放管理制定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如新平且出台了《新平县救灾款物发放管理登记制度》。

从检查的结果看,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基本符合“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在具体使用救灾款物时,能够按照救灾款物的使用范围使用,救助对象和范围符合有关规定,而且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救灾救济款物分配方案,发放救灾款物的过程符合规定程序,救助对象准确,重点突出,未发现挤占、私分、冒领等问题,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灾民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3、救灾款物公开发放与监督情况

从实际抽查的12个乡镇17个村委会的资金管理、核算、发放等基层工作情况,并且随机抽查和走访43户受救助对象的受灾情况、家庭困难程度和救济款物领取情况看,总体来说,各地均能够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基本做到了发放对象公开、发放金额和物资数量公开,并及时向社会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救助对象都能如数领到或受到相应的救灾救济款物资助。

另外,对救灾款物的监督,县级人大、监察、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不定期的开展相应的检查工作,有的县已将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列入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行考核。

二、检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全面了解掌握了当前我市救灾救济和低保工作的状况,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确保了中央和省、市关注弱势群体政策的落实;三是促进了各县区对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工作的重视和规范;四是提高了社会对救灾救济工作的关注;五是及时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如华宁、通海、澄江县政府已按市检查组的要求,于10月底如数将2006年度市里下达的指标款拨付到县民政局帐户。

三、存在问题

1、部分县区救灾款物结存较多,有的县级财政在拨付上级下达的指标款中存在不及时的问题,如:通海县2006年度市里下达的53.8万元指标款,在市检查组到县开展检查工作时尚未给予拨付。

2、大多数县未按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救灾管理体制要求,配套相应的救灾经费。

3、对于救灾款物的管理,部分县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加强。如:易门县由于具体从事救灾救济工作的人员变动频繁,新接手人员业务一时不能全面熟练,对救灾款和捐赠物资的管理缺乏工作经验,不注重对工作资料的整理和汇总,致使有关资料显得有些零乱;有的县救灾救济工作和城乡两个低保全由一位同志负责,工作中顾此失彼,超负荷运转的问题十分突出,致使在救灾救济款物的管理使用中,形成该记的帐没有及时记,该对的帐没有及时对,填报报表不够全面等问题;有的村委会对救灾款物的发放张榜公布制度坚持不够好,有一定的随意性。部分县不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原始凭证、发放名册等资料不全,没有形成完备档案进行系统化管理。

4、个别地方的民房恢复补助款长期未发放到户。如澄江县九村镇在滑坡搬迁工作中,镇政府为督促村民建好新房后及时将旧的危房及时拆除,把是否拆除旧房作为领取修房补助款的一个条件,使得一些一直没拆除危房的受灾户至今领未到补助款,有的补助款已在当地财政所摆放了3至4年。

5、在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环节上,发现了手续不完备的情况。如部分村委会在发放花名册的签字过程中,存在一人代多人签字的问题。虽然经核实未发现冒领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带来“说不清”的嫌疑。

四、几点建议

1、严格要求,及时、足额拨付救灾款,杜绝截留、挪用现象的发生。救灾救济款是党和政府安排用于解决灾民和特困户基本生活的救命钱、保命钱,是灾民和特困户民生问题赖于保障的重要条件,能否足额及时拨付到位,事关灾民和特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各县区政府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及时、足额拨付救灾款,避免截留、挪用现象发生。同时,救灾款结存较多的县区,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在全面了解和掌握灾区群众生活状况的基础上,对自救能力有限的灾民和特困户进一步实施救助,避免出现一方面有较多的资金结存,而另一方面需要救助的得不到救助的现象。

2、坚持原则,严格程序,完善手续,规范管理。救灾救济款物的使用与发放,要始终坚持“专款专用,专物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在采购救灾物资前,要做充分的市场调查,尽可能使采购到的救灾物资质优价廉。发放过程中要始终按照相关程序操作,做到范围明确、对象准确、重点突出、手续完备,杜绝虚报冒领现象的发生。

3、加强监督检查,制定和完善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具体措施。对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省政府办公厅2007年8月21日下通知要求执行的《云南省救灾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具体措施,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公开发放,接收群众监督。

4、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共同管好用好救灾款物。民政和财政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协商,共同管好用好救灾款物;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不定期给予跟踪检查,督促工作的落实。

第10篇

一、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领会其精神。审计调查首先要吃透相关法律法规精神,针对调查事项,认真学习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把握好政策尺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项审计调查。

二、制定详实周密的调查方案。首先要认真细致地搞好审前调查。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摸清该单位财务收支的特点、职责范围和管理体制,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为制定专项调查方案打好基础。其次制定有效可行的调查方案。围绕审计目标和重点确定调查步骤和调查方法,积极争取被调查单位的配合和支持,这是审计专项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三、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一是同级审与上审下、交叉审相结合。各级审计机关特别是上级审计机关,在安排大的行业或系统搞专项审计调查时,可上审下,亦可安排下级审计机关开展交叉审,这样更便于发现问题。二是重点调查与延伸调查相结合。针对许多行业系统摊子大、下属单位多、情况复杂的特点,应采取重点调查与延伸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专项审计调查过程中,对一级单位全面调查,突出重点,对二、三级单位及其他调查对象,从调查事项资金线索入手进行延伸调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针对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少、审计工作量大的突出矛盾,在计划安排时应考虑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又可以通过审计全面掌握被调查单位的相关情况,提高专项调查的效率。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审计;职能;作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B

随着高校改革的日益深入,高校的深层次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如何建立和健全高校内部控制、促进高校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和损失浪费,已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内部审计逐步得到了高校领导层的重视。高校内部各项内控制度正在逐步建立或已趋于完善,内部审计为此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内部审计如何保障高校事业健康发展谈几点看法及建议。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职能

对内部审计科学界定,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部门所研究和关注的,也是内部审计立法首先要明确的内容。国际上关于内部审计的通行定义,是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所作的界定,即“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该定义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原则、内容和目的,代表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为适应内部审计形势发展的需要,2003年初,国家审计署《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同年6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所称“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质的客观要求和内在功能,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职能、评价职能、保护职能、建设职能、管理控制职能等。这些标准规定,为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的地位和作用给出了科学、适当的定位,完善了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保证了内部审计能够更加广泛地发挥服务和建设性作用,也有利于推动内部审计健康发展。

二、高校需要为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国家供给侧结构性的深化改革,必然呼唤引领教育上的改革。高校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的作用至关重大,转型、创新、发展必须要有人才支撑,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保障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供给能创造需求,需求也能倒逼供给。随着国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得到增强。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腐败案的层出不穷,使许多高校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监督和控制体系,才能彻底解决舞弊和管理不当的问题。在这一监督控制体系中,内部审计是内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三条“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高校内部审计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格局目前仍将并存,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将日益增强。譬如我校审计是在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其内审工作,2013年独立设置内审机构。学校把内部审计摆在管理重要日程,在进行重大审计任务时,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能够定期听取内审工作部署与汇报。特别是对其重点部门、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给予关注,规定工程不经审计不得结算等,充分发挥内审服务与监督保障作用,为内部审计顺利开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内部环境。

三、高校审计要围绕改革发展,积极为其宏观决策服务

基于供给需求理论,内部审计能为高校提供哪些职能的供给问题;高校需要内部审计提供哪些职能的需求问题。实践证明:“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随着高校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绩效审计、管理审计、内控风险审计将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内部审计必须顺势而为,紧紧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创新审计工作理念,认真探索开拓审计服务内容,为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服务。高校内审部门只有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才能在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保障以及为高校防范经济风险、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一是要围绕高校改革发展要求,认真开展审计专项调查研究,为高校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调查报告。譬如我校开展的《关于所属企业财务运行情况的专项调查报告》、《关于所属企业清产核资的调查报告》、《关于后勤各中心运行与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等;二是要关注高校带有倾向性、苗头性趋势问题,譬如开展的《关于后勤食品采购及安全内控的专项调查报告》、《关于对学生实习经费专项调查报告》等专项审计调查;三是加强基建修缮改造工程等项目力度,促进学校增收节支,譬如我们开展的《关于校园修缮改造工程情况的专项调查报告》等。几年来我校内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完成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审计建议得到了有效采纳,内审部门为管理层宏观决策以及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审计保障和服务作用。

四、高校审计要增强使命意识,突出监督重点,促进增收节支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高校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在开展工作上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创新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高校审计要适应新常态,以创新为动力,开拓审计新领域,要将重心逐渐转向教育“供给侧改革”。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给环境方面,要创新审计思路,必须向全方位、宽领域拓展。要紧紧围绕高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研究和业务研讨。在审计目标上,从“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实现从查错纠弊向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转变,开拓绩效管理审计等新领域。在审计思路上,超前思维,从宏观上去思考审计要达到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更高层次上提出建议和意见,为高校管理层决策提供服务。内部审计要按照新常态、新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将审计监督寓于服务之中,想基层之所想、办基层之所急,将内审工作与高校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强化审计在促进发展、服务基层等方面作用,在对其下属单位审计中,不能只关注会计账簿等账内财务情况,更要关注下属单位市场经营管理等“账外”情况。内部审计要关注绩效,侧重管理,体现服务意识,帮助分析研究其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下属单位“筹谋划策”,真正为高校教育的发展“科学供给”提供保障。我校几年来对重点项目严格执行“三审制”和“三级复核制”,坚持工程不经审计不予结算的原则,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从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转变,累计完成基建修缮工程审计项目100多项,审查工程总金额上亿元,审减工程金额千万元,为实现各重大管理环节无失控现象做出了有力保障,有力地推动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高校审计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推进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管理的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又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高校为维护总体经济运行良好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也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高校审计要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来确定自己的定位,并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标准和业务流程,不断深化各项制度创新,构建与高校相适应的、科学完备的审计制度体系,提高依法审计的水平。几年来,我校内审部门制定了《内部审计处理处罚实施办法》、《内部审计绩效暂行办法》、《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办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与控制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此外内审部门还完成了《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执行情况调查评估报告》、《关于年度内控风险评估报告》、《年度内控有效性评价报告》等,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建设,使内审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六、高校审计要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和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不仅越来越体现出其管理控制的功能,而且渗透于管理的全过程。对内部审计来说,监督是手段,服务是宗旨,内审部门要树立“以预防为主,防范胜于纠正”理念,更好地发挥影响力作用。内审部门要积极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协作配合,改变审计就是“找问题、挑毛病”的片面看法。内部审计要发挥“一审、二帮、三促进”的作用,寓服务于监督之中,要立足于审、着眼于帮,将以审促改,以审促帮,以审促效贯彻于工作之中,使被审单位真正理解支持审计,达到审计的目的。审计实施、定性和处理的依据是各项法规制度,内审部门处理问题要充分考虑高校发展背景和被审单位实际情况,要正视客观现实和社会环境,特别是当遇到某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制度相矛盾之时,要用发展的、辨证的、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区别不同性质。要善于从苗头中发现趋势,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监督评价与合规性检查,找出内控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实,把问题消灭在内部,消灭在萌芽状态。譬如高校科研经费存在使用不当问题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这也涉及到一些制度上的问题,我们应当不断改进制度,让老师能够高效地去使用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避免不规范的行为。

第12篇

专项调查助力新疆建设

为贯彻落实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新疆发展能力,制定新疆农业发展规划做出贡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决定协助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开展新疆农副产品进入北京市的渠道及品种的调查。

接受调查后,北京局队领导十分重视。北京调查总队总队长潘瑶召集有关处室商讨此项工作,指出北京局队坚决贯彻落实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圆满完成调查任务。副总队长邢志宏作为主管领导亲自组织、安排,部署调查。相关处室迅速组成了由业务骨干参与的调查组,在一个月内完成了调查的布置、收集数据,整理资料和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

近日,应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的邀请,邢志宏一行6人携全部调查资料和1.5万宇的《新疆农副产品进入北京市的渠道及品种调查报告》赴新疆交流调查情况,共同评估分析调查结果。

新疆调查总队领导高度评价北京局队这次调查工作,认为此次调查对新疆农副产品打开市场、扩大销路、创立品牌提供了帮助,并希望北京局队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加强对新疆发展的信息支持。

陕西局

建立农村数据处理新平台

近期,陕西省统计局改革延用了多年的农村统计数据处理办法,建立了新的农村统计数据处理平台,并于日前对全省十一个市区和107个县(市、区)统计局的150余位农村统计业务骨干进行了新数据处理程序培训。

新的农村统计数据处理平台建立在当前全省农村统计方法制度体系基础上,适应了新时期农村统计工作改革变化的新形势,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数据处理上报平台简单、直观,新手能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数据的录入、审核、上报;

二是数据处理可拓展性强,非常适应当前变化快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

三是数据导出导入方便,快捷,为各级农村统计部门及时整理、分析数据提供了便利;

四是数据处理系统还特设置了操作人员交流平台,便于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及时与上级管理员及专业人员交流,及时处理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据悉,新农村统计数据处理平台上线后普遍受到了用户好评。

海南局

完成全省公众幸福感调查

近期,海南省统计局统计监测中心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开展了海南省公众幸福感调查。

该调查根据随机抽样原理随机抽中并成功访问了800位海南居民,调查对象基本涵盖了全省各社会阶层和职业群体,调查内容为生活幸福感、工作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等方面的评价,并形成了《海南公众幸福感调查报告》。

调查表明:近年来海南公众幸福感有了较大提升。九成以上的居民对在海南生活、工作或学习感到幸福;90.63%的居民对家庭生活感到幸福,社会和谐稳定;居民对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指数为92.21%,工作积极性高。该调查报告也反映了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13篇

预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与挑战,新形势下首都预防工作必须坚持“职务犯罪研究”和“廉政宣传教育”并重的科学定位。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给权力涂上防腐剂”“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的十以来,中央就反腐倡廉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预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与挑战,新形势下首都预防工作必须坚持“职务犯罪研究”和“廉政宣传教育”并重的科学定位。

以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体系为方向,树立“职务犯罪研究中心”的定位。预防调查是预防工作的根基,无论是开展个案预防、行业预防还是专项预防,无论是撰写检察建议还是开展预防宣传、警示教育,搞好预防调查,深入研究职务犯罪发案的特点、原因、规律及对策,都是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并取得实效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北京检察机关始终高度重视预防调查,在传统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反腐败形势的发展,更加关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相关行业、领域的制度疏漏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不断增强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影响力。近两年来,北京检察机关不断提高预防调查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2013年1月制定下发了《预防调查工作标准和要求(试行)》,全年全市共完成57项预防调查工作,建立或完善相关行业、领域的规章制度60项。其中,各分院、区(县)院形成了43份有区域特色的专项预防调查报告,以提出制度性对策为出发点,以完善权力运行中的监督制约机制为落脚点,向相关行业、单位建言献策,促进了多家单位内部制度建设的完善。督促已建立或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切实发挥作用,深入推动相关行业或领域的预防职务犯罪制度建设和相关法律法规和完善。2014年,全市预防部门将继续围绕金融、国家机关、司法、国企等重点领域,统筹全市预防部门开展专项调查,查找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漏洞,分析其特点、规律和趋势,从体制、机制、制度、管理上提出有效预防对策。

以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和营造廉政文化为主线,树立“廉政宣传教育中心”的定位。从预防职务犯罪的实践来看,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关键。因此,从教育入手,开展预防宣传,特别是结合办案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警示教育,是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的重要途径。对此,北京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强化“廉政教育宣传”作用,着力弘扬廉政文化。一是规范工作、严格要求,如在预防调查成果转化过程中提出“六个一”要求,即“形成一份预防调查报告,出版一本警示教育图书,举办一堂廉政法制课,组织一次预防职务犯罪图片巡展,召开一次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大会,编印一本预防职务犯罪宣传册”。 以宣传文化领域为例,举办了警示教育巡回展览,出版了《宣传文化领域职务犯罪预防与警示》书籍,发放给全市宣传文化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形成了较好的廉政氛围。又如,2012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廉政法制课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从审批、授课、效果评估等几方面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规范,先后开展了全市首届“廉政法制课工作评比”、“十大廉政法制课讲义评比”活动,进一步提升讲课效果和讲课质量。二是注重开拓和创新检察宣传工作的途径和方法,结合重点行业、领域的特点,采取成立宣讲团、展板巡展、发送警示教育图书、印发宣传手册、开展模拟法庭、制作廉政微小说和公益海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加大与电视台等媒体的合作力度,适时推出全市检察机关创作的优秀廉政作品。召开全市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新闻会,集中展示预防调查等工作成果,扩大检察机关预防工作影响力。在去年的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廉政公益海报评选中,市院预防处报送的《字不出格权不越界》荣获特等奖;在全国检察机关“百优”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评选中,北京市反腐倡廉法治教育基地、怀柔区人民检察院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荣获“全国检察机关百优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称号;在北京市廉政微小说创作征集活动中,昌平院报送的《不同战场》荣获一等奖。另外,房山、大兴等院报送的多个作品也在各项评比中分别获奖。

2014年,北京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将进一步夯实预防基础,注重预防工作质量和预防效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面对机遇和挑战,为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积极贡献。

第14篇

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营造一个活跃、向上、丰富的文化气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学生面临着来自校园内外的多重压力,课业负担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学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技能,增长知识,修养身心,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圆满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近日,针对大学生课余时间活动这个话题。了解自己,了解自己身边同学的课余活动状况,我展开了对我院大一大二各专业的125名学生的调查(其中大一:58人,大二:67人)这次调查,我采取了任意抽样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调查方法交叉运用,主要调查了大学生课余活动的内容和他们对自己大学课余生活的评价。现在,结合一项专项调查结果,对我院学生课余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一、课余活动内容取向概况 根据一项专项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参加课余活动方面存在内容上的不同取向。

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表现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点。课余学习、聊天、社交、阅读课外书刊报纸和体育锻炼四项是大学课余时间参加的主要活动。而我院学生课余活动取向是以课余学习、聊天、社交、体育锻炼为主要活动。由于大学学习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加之大学生活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调查结论相比,聊天、社交成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第二位。我院学生也普遍承认用在这方面的时间不少。这表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性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正在提高。

二、大学课余生活取向表现出年级和性别差异 各年级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对大学生的适应性以及学习任务不同,在课余活动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专项调查表明,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年级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各活动项目加权选择率的排序不同,课余学习被二、三年级学生排在第一位,被一年级学生排在第二位,而聊天、社交被一年级学生排在第一位,而在二、三年级学生那里却退居第三位; 二是年级主导取向有差异,

第15篇

根据工作安排,今年7月份省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全省法院立案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为做好审议前的准备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成立了调查组,在听取报告前分别赴松原、延边对全省法院立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调查。6月4日上午,调查组在长春听取了省法院关于此项工作情况的介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化辰、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文显参加了会议。

周化辰说,近年来,省法院高度重视立案工作,明确了立案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质量第一,坚持“公正尚善”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了公开、高效、规范、有序的立案工作新机制;全省各级法院严格按照“三大诉讼法”和最高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立案工作,确保受理、登记、移送等各个环节都合法有据;不断调整充实立案队伍,全面提升立案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利用社会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周化辰希望全省各级法院要积极面对、冷静思考当前形势,能够做到热情接待,使群众诉求有倾诉的渠道;能够认真倾听,了解群众诉求的权益内容;能够翔实剖析,明辨群众诉求虚实,有效分流化解。周化辰要求调查组成员要认真学习与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围绕省人大常委会调查方案确定的调查内容,结合实际,有重点地开展调查。对立案过程中反映的社会焦点问题和立案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要进行认真总结和梳理。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常委会审议提供一个较全面的调查报告,推动全省法院进一步做好立案工作。

据了解,2008年以来,全省法院大力加强立案工作,把立案工作的服务职能最大程度地延伸到人民群众身边,切实发挥司法为民的窗口服务作用,尽最大努力化解涉诉矛盾纠纷。四年多来,全省各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25.2万件,通过立案受理切实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全省各级法院把做好立案调解工作作为立案机构的重要职能,在立案环节深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设立了先行调解程序。全省法院共成功调解262012件一审民事案件和300多件群体性诉讼案件。目前,全省已有95%以上的法院将立案接待窗口建成了集立案、、法律咨询、诉前调解和其他辅助于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了硬件标准化、软件规范化、服务亲情化、设施人性化的“四化”标准。全省各级法院全部实现了立案公开,提供“一站式”服务,对老弱病残进行上门服务,营造和谐温馨的诉讼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