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毕业德育论文范文

大学生毕业德育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毕业德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毕业德育论文

第1篇

大学生作为一个成人学生群体,其个性的独立与经济的不独立之间的冲突使得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不合理的趋势。在以往有关这一方面的文章中,视角多放置于消费形态的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对消费具体行为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是对以往研究的一个补充。

在实践方面,大学生非理性消费作为一个关乎社会、家庭和大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问题,对它正确全面地认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本文运用一系列量化指标对这一问题的各个方面作了充分的描述,这对于解决问题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 研究方向的动态及本文创新点:

当前,对于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文章并不多,撰文者多将视角放在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分析和消费引导方面,借助心理学方面知识进行分析的占多数。但这些研究的共性问题是对于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调查材料的收集和量化分析显著的缺乏。这使得建立问题本身情况之上的一系列解决方案显得苍白无力。

本文基于以往研究的这种状况,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了有关消费形态和消费具体行为的资料,并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对我校的非理性消费作描述,以期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点补充。

三、 主要研究内容及提纲:

一、 引论

二、 文献回顾

三、 研究方法

四、 大学生为理性消费

(一)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消费状态描述

(二)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具体行为描述

五、结论

四、 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问卷调查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刘佳刚、刘乐山. 非理性消费行为模型建构及启示.经济消费.XX(4)

[2]傅晓华.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及其道德防范.云梦学刊.XX(6)

[3] 徐磊.当代大学生消费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北京社会科学 XX(2)

六、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1.选题 XX年09月05日——XX年09月13日

2.开题报告 XX年09月14日——XX年09月27日

3.收集资料及实施研究 XX年09月28日——XX年10月27日

4.完成初稿 XX年10月28日——XX年11月17日

5.完成修改稿 XX年11月18日——XX 年11月28日

第2篇

关键词:军医大学;毕业论文;研究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需要完成的、与专业相关、合乎一定学术规范的文章或设计,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效果。它是学员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是培养学员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和集中体现。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专门通知强调:“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具体分析军医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策略措施,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军医院校学员创新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

一、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现状

我院系承担了我校大部分本科专业学员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系统完成了5届上千份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拥有比较完善的检验和药学学科体系、先进的科研平台、强大的师资力量,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实践平台。

以我校2011年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进行案例分析,我校2011届医学检验专业有33名学员,药学专业有62名学员,实验技术专业19名学员,生物技术专业41名学员,共155名学员完成了毕业论文。其中论文成绩优秀者47名,占31%;良好者95名,占61%;及格者10名,占6%;不及格者3名,占2%。其具体专业分布见下表:

从调查结果发现,2011年我校毕业论文整体质量有所提高,毕业论文优秀率较2007届(优秀率14%)、2008届(优秀率15%)、2009届(优秀率17%)有了一定提升。为进一步推进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我们对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改进的客观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校2011届医学检验专业、药学专业、实验技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共155名学员,论文完成时间为16周。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见下表: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

选取“政策了解”“选题情况”“资料获取”“老师指导”“时间安

排”以及“重视程度”6个维度自编《军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调查问卷》,共20个条目,开放性问题2个。对我校2011届毕业学员发放问卷155份,回收147份,回收率为95%。

1.政策了解

主要设置了“是否了解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关文件要求”

“了解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以及“对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3.6%的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清楚或非常清楚,主要信息渠道来自导师指导。

2.选题情况

选题情况包括“选题来源”“选题难度”“选题意愿”三个项目,其中79.6%的学生由导师制订研究方向,其余学生为自己选题、参考他人选题或其他。

3.资料获取

资料获取主要包括“获取文献资料的方式”“阅读外文文献的数量”“论文写作学习情况”以及“专业学术期刊阅读情况”,结果显示72.8%的学生会使用各类专业数据库或杂志期刊查阅文献,64%的学生阅读了5篇以上外文文献。

4.老师指导

老师指导包括“与导师交流次数”“导师指导情况”以及“对导师的评价”,其中92%的学生肯定老师的指导作用,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能与导师及时交流讨论,认为导师认真负责,严格监督。

5.时间安排

67%的学生认为整个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太短,考研、公务员考试、就业面试等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

6.重视程度

62%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成绩好坏对自己不重要,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发展没有多大影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过多,内力不足

部分文献报道:“教员不具备论文指导资格,缺乏带教经验,是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但与地方院校不同,近年来军医大学教师学历逐渐博士化,而生源相对不足,绝大多数老师非常乐意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带教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加之学校、院系、教研室对带教老师资格的严格把关,确保“一对一”指导,使指导老师的数量、质量并不构成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优劣的主要因素。而我们调查发现:相对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的内在动力不足,大多数学员认为毕业论文成绩好坏与自己未来的前途发展没有必然联系,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的精力和花费的时间远远不够。

(二)时间过短,彼此冲突

多数院校在学员大四专业课程学习或毕业实习阶段才启动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对学员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培训不够,根据我们对我校2011届毕业学员调研结果:52.3%的学员认为欠缺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68.7%和68%的学员认为缺乏搜索查阅文献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53.7%的学员觉得自己的专业论文写作能力较差,在较短时间内需学习多种科研方法和技术,显得力不从心。另外,近年来本科生规模持续扩张,就业与升学压力空前增加,必将挤占学生大部分时间,这都大大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

第3篇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    

目前,在部分高校内存在着拼凑、抄袭甚至购买论文的不良论文写作风气,其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不良风气的背后隐藏着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落后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在小学、中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发研究兴趣培养与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被忽略,其结果使部分学生形成被动地接受教育和学习知识以及被动地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写作的习惯。部分大学生在进人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仍不能将学术研究与写作、科学探索与成果性写作有机联系起来,仅仅将论文写作看作是一段学习完成之后的文字总结,是一种不得不做的被动性工作。    

人的科学探索活动应当包含两个过程:一为实际动手过程,包括调查研究、查证资料、引证理论思想、提取实验数据及推导实验结果;二为以文字材料的形式详录科学探索的全部过程,并以论文的形式表达作者的发现和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论文写作并不是单纯的工作总结,而是一项全面体现科学探索过程的活动。    

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高等教育,应当将论文写作与人的研究探索能力结合起来,与人的科研兴趣结合起来,与人的正确、有效、科学合理地表达思想与意志的愿望结合起来,变被动式的写作教育为主动性的写作实践,变拼凑式及堆砌式的写作形式为科学合理的探索和研究思想的逻辑性表达,并藉此来倡导并实施一种创新性的论文写作教育。    

社会上及高校中出现的论文写作上的不良风气已经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为贯彻落实((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实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最近,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通知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视为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使学生们充分意识到毕业论文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第二,第二.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视为培养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与需求,掌握文化、科技前沿领域动态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学术意识,强化论文写作的社会实践意义,做到选题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第三,第三,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视为健全管理机制、倡导良好学风、培养优良学术道德风尚的重要手段与途径,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风教育。使学生理解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对自身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倡导科学、求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优良学风,切实纠正毕业设计(论文)脱离实际的倾向,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抄袭等不良行为。    

第4篇

2、内容:我系毕业生要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撰写毕业总结论文,记录对大学生

活的点滴回忆,对同学友情、师生情谊的感怀,对母校的惜别之情,记录大学

四年的心路历程、实践感想、对成功与失败的自我评判和反思,对青春及人生

的理解和感悟,重新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制订今后的计划和目标,在

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毕业总结论文由学生自己命题,可采用记叙文

散文、议论文等多种形式。

3、页面设置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用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

左3cm,右1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化工系统一规定的格式。

4、字体要求:文章要求3000-5000字,标题一宋体3号字,副标题、正文、标

题二均用仿宋体4号字。

5、页眉及页码: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大庆石

油学院华瑞学院化学工程系2011级届本科生毕业德育论文”。页码从正文开始

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第5篇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概述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它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中最主要的品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因素[1]。

强化责任感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而责任感又是道德教育的核心。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尤其是人文教育中都着力加强责任感教育。美国在这方面的教育重在培养“责任公民”,大多数高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提倡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现状与现实意义

我国也非常重视对其国民责任感的培养,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观点集中表现为:周茂东、苏岩提出,责任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要针对青年学生的特征,把大学生由理想的自我过渡到现实的自我,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强化他们的人格品质,并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为首要任务。丁文敏、杨燕提出了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意识是两个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概念,明确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构成,即大学生社会意识包括了国家忠诚意识、公共事务参与意识、社会问题关注意识、公共危机责任担当意识、志愿服务意识与社会关怀精神。学者杨文强调当代大学生主流群体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也不容忽视。而针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的专门性研究尚显不足。

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任务。培养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在于引导医学院校大学生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奋发成才,奉献社会。而且对于医德医风建设,改善现在及未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2]。

三、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保障机制研究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加强,是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外部客观环境共同努力的结果。医学院校需要立足于新时期和新形势下的社会实际和大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利用优势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引导,不断推进和完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保障机制建设。

1.医学院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制度保障。认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以总结经验为基础,以规范科学为目标,对社会责任感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理性思考,加以概括提高,结合形势发展,形成科学性、综合性的规章制度。借鉴对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方法,建立和完善责任测评制度、责任监察制度和责任激励制度。建立了科学的制度体系,社会责任感教育有了实施依据。责任制度要发挥作用,需要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按照制度的要求规范行为,进行管理和评价。

2.突出教师责任,多渠道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医学高等院校开展责任教育的重点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教育课。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社会责任感系统建设之外,还树立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医学院校各门课程的责任的观念,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挖掘各门课程的责任教育资源,树立教师的责任形象。除此之外,在我国的某些中医药院校,已经开始进行应届毕业生的德育答辩工作,即教师在指导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指导学生按照规范撰写合格的德育论文。在德育论文的撰写阶段,要认真帮助学生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和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并对个人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总结反思。在德育论文答辩前,教师与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相关问题的研讨和梳理。进行答辩时,不仅要鼓励答辩学生积极的总结反思、展现自我,还要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在对学生进行提问和评价时,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个人责任素质的提高。

第6篇

[关键词]德育答辩;医科院校;人才培养;价值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023-03

多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并把德育作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首要根本任务。作为培养医药人才重要基地的医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关乎人民生命健康。要提高医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必须抓住其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学校教育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无疑具有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目前,多数学者肯定德育的功能。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檀传宝教授从多方面论述了德育的教育功能,社会性功能以及个体性功能。他指出德育功能认识对德育实际的意义和影响不仅是一种理论分析,也是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线索之一。德育答辩是高校德育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和意义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肯定。高博从道德认知的尝试与解读中探讨德育答辩的理论和意义,他认为“道德认知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需要认知主体的参与,也需要制度化的程序设计,高校德育答辩是道德认知新的尝试。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有效系统地参与道德认知过程”。也有不少学者认为高校开展的德育工作以及整个德育体系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无论是其形式和内容,还是体系和定位都有待逐步完善,深入拓展。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平台。

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首次开展德育答辩,这次新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者魏俊兴认为德育答辩是毕业生走向成熟的良方,是引导教育学生将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这种教书与育人同步运行的教育方式,不仅符合教书育人的主旨,且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2013年云南中医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我国医疗行业现状,存在医患关系持续恶化,究其原因,有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医院过于功利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患者维权意识高等因素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较低。

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作为培养医药人才重要基地的医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关乎人民生命健康。要提高医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必须抓住其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学校教育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云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实践

为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更好的提升德育水平,云南中医学院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具体实施细则,成立了由校党政领导牵头,学工部、团委、宣传部、思政部、教务处等部门组成的毕业生德育答辩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毕业生的德育答辩工作,并投入专项工作经费为德育答辩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按照学院德育答辩的具体工作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分为宣传准备、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总结整理五个阶段。

在宣传准备阶段,云南中医学院要求各学院结合实际制订周密、详尽、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并通过各种途经,向本科毕业生阐述德育答辩的目的、意义以及撰写答辩论文的基本要求及答辩方式。引导毕业生妥善处理好求职就业、毕业综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与德育答辩的关系,集中必要的时间精力做好德育答辩准备。落实好每名毕业生德育论文指导教师。

在撰写论文阶段,要求每位毕业生回顾大学历程,认真梳理生活、学习思想成长过程及对人生的感悟,全面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挫折的教训,找准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撰写符合本人实际情况、个性化的德育总结答辩论文。

学生在撰写德育论文前,先与指导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基础上,拟订德育总结的论文提纲,成稿后先在班级内部互评修改,再根据指导教师审阅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经指导教师审核签字通过后,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经本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审核同意,方可提交答辩。

在现场答辩阶段,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组织毕业生以班级为单位,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规程组织答辩,要求每位毕业生必须参加,并安排低年级学生代表现场观摩。毕业班级的答辩由“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指定评审小组具体负责,答辩评委应不少于3人,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成绩评分细则进行评分,并指定专人负责记录。

现场答辩结束后,各学院综合每名毕业生平时成绩、论文成绩、答辩成绩,计算最终成绩,填写《云南中医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登记表》。按答辩人数5%的比例推荐“德育优秀论文”报学工部,同时在对撰写毕业生鉴定中使用好德育答辩评审意见。

整个德育答辩过程中,云南中医学院坚持德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又切实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毕业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

通过三年的实践,云南中医学院在本科生中推行的德育答辩,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目标。2013年、2014年、2015年全校分别有1288名、1415名、1445本科毕业生参加德育答辩,且全部都通过德育答辩,其中综合优秀的比例达到90%以上。从实施过程以及最后结果看,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从制度上确保了德育论文答辩的强力推行。事实也有力证明,德育答辩制度不仅较好地丰富完善了德育工作体系,而且还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效。

三、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成效和经验

通过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德育答辩对把德育落到实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德育答辩有效引导学生德育知行合一

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确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将一定的思想理论、社会道德传递给受教育的青年一代,以促使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使青年学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答辩是德育过程中的一个有机部分,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以及论文的撰写影响学生的思想,其过程的基本要素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构成的。德育答辩其实质是通过制度设计,由学生完成建构内心道德境界、发展道德知识直至指导自身行为、激发道德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由外在的强制内化为内心信念及准则,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德育答辩有效把握人才培养薄弱环节

德育答辩正值毕业生毕业之际,他们渴望理解与沟通,希望心灵得到关切,渴望困惑的问题得到明确的答案。德育答辩通过对大学生活的回顾,总结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其思想动态,是大学生心路历程的反应,能很好地呈现大学生内心世界与心灵成长的轨迹。高校德育工作的主题之一就是研究和回答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帮助他们解疑释惑,提高认识,其过程实际上是“德育对象在道德等方面的建构的过程,是环境与成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人价值建构的统一。”

通过德育答辩,教师能了解到个体成长中的困惑问题以及学生内心世界成长轨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激励学生走向至善。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是德育目标之一,同时还要改造学生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并建构学生内在的良好思想道德境界及行为习惯。德育答辩通过论文的撰写,德育指导教师一对一的引导,促使毕业生感情、意志、智力和能力得到完善。

德育答辩过程可以说是毕业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无论对个体还是对学校、老师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就德育主体而言,开展德育答辩可以引导其回顾在校成长、成才历程,总结收获,找准缺失,增强学生主体自觉意识。就学校办学育人实践而言,通过德育答辩,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成长轨迹,检验人才培养和德育实施效果,总结得失,改进工作。

(三)通过德育答辨,充实毕业教育内容

德育答辩正值毕业生进入实习求职阶段,群体分化明显,班集体难以统一组织活动,毕业生处于松散状态,极易诱发事端。“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道德生活”。德育不仅关注道德“生活内容”,而且关注“道德生活方式”。开展德育答辩,旨在激发“潜藏的自我意识,使毕业生更为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养成德性,而非脱离现实生活,在虚无缥缈的世界中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同时,增强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密切师生、同学关系,疏导离校前的各种不良情绪,引导毕业生珍惜时光,顺利度过大学的最后宝贵时光。

(四)通过德育答辨,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通过德育答辩系统工作,一是加强毕业生教育管理,既考核其思想道德素质,又依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对其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二是要求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发挥主导作用,从与学生充分交流思想,到指导论文选题、撰写审改,强化对学生成才的理性指导,有效弥合高校新校区显示存在的师生时空距离疏远的不足。三是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鼓励在校生学习成长,传承优良校风学风。

(五)通过德育答辩,全面衡量人才培养质量

云南中医学院对本科毕业生知识能力和学术水准的评判,已经有成熟完整的考查、考试、答辩制度,但对于其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评判,尚未形成和建立一套系统性、痕迹化、规范化和总结性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德育答辩,为云南中医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创新、新生教育、全面衡量和改进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证材料。

德育答辩是云南中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新颖而积极的尝试,旨在加强毕业生教育与管理,既考核其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又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旨在增强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密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疏导离校前学生中的不良情绪,增强毕业生的爱校情绪。旨在深入掌握学生成长轨迹,检验学生在校期间人才培养和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总结得失,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旨在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鼓励在校学生学习成长,传承优良校风学习。它需要认知主体的参与,也需要制度化程序的设计,其形式与内容,体系与定位都需要逐步的完善,深入和拓展。

第7篇

以人为本,育服务社会的新人

 

江苏省张家港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各位在百忙中光临我校检查和指导德育工作。各位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着系统的思考和总结,也必将极大地鞭策和鼓舞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加坚定、更加努力、更有方向地做好德育工作。创建苏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并不断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是我们从未停止过的追求。现在,我从三个方面汇报我校德育工作特别是近五年来德育工作的主要情况:

一、学校发展与德育工作概况。

与现在一些新建的学校起点高、设施好、规模大、环境优等优势所完全不同的是,我们学校的发展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则是苦孩子出身。1983年创办时,是借用原中兴中学的几间教室办学的,其后的十余年间,则是借用原港区香山中学、中兴中心小学的校舍办学的。尽管条件相当艰苦、位置十分偏僻,但我校的师生总是凭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敢争先的精神,不断地创造出令人振奋的成绩。尤其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大胆改革、长远规划,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树品牌,以德兴校、易地建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当时全市有大大小小的职业学校近30家,全市职业教育正进行着大规模的布局调整。我校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凭借过硬的办学质量抓住了发展的机遇,不但没有在结构重组中被撤销或兼并,反而在竞争中越做越大、越做越强:1998年顺利完成了易地新建任务并于同年9月正式迁址到位于原港区镇黄金地段、占地102亩的新校办学,同时正式更名为“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从而完成了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次飞跃。1998年以来的五年间,是我校历史上最为快速、最为全面的发展时期。此间的1999年和2000年,我们先后完成了江苏省重点职业中学、江苏省职业教育中心校的两次创建工作,以这两次成功创建为标志,我校的办学层次跃上了新的更高的平台,这是我校发展史上第二次大的飞跃。2002年8月,我校顺利地从港区搬迁到市区,实现了从农村办学到城市办学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学校得以快速发展的支撑是教育、教学、实训和科研等各个条线工作的齐头并进。近五年间,我们多次为全市德育工作提供观摩现场、连年在全市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不同专题的经验交流,1999年被评为“张家港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2001年被评为首批“张家港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之一,我校的德育管理制度特别是市内首创的“校园常规十项评比制度”、“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等在很多学校得到了推广。“德育先行”催生了“五育并举、共进共荣”的喜人局面。教学上连年获得张家港市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学生技能也稳步发展,连续三年荣获技能大赛银杯奖;学校连年被评为“张家港市文明单位”。

二、近几年德育工作实况。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在管理理念、机构设置、制度建设、队伍培养和特色打造等涉及到德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坚持了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使学校德育工作在面上不断拓展,在点上不断深化。这五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组织网络,狠抓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我校不但成立了以梅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而且还配套组建了德育科研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舍务管理工作、实习学生管理工作等多个工作小组。把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党团负责人、教研组长、班主任、政治教师、校外辅导员等力量整合于领导小组中,并明确内部成员分工,使他们人人有事、有权、有责。现在,我校德育工作在网络构建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两轨并行”、“三方参与”的格局。“两轨并行”指的是“校长室--德育处--班主任--学生--家长”的管理链和“党支部--工会--妇委会--团委--社会德育基地”的教育链的有机配合;“三方参与”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齐抓共管。我们每年还根据新的情况适度调整并公开领导小组的最新成员,使他们在接受工作考验时又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从而使整个小组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得到了不断增强。

在注重德育领导机构力量配备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德育基础力量和一线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加强了“三支队伍”建设:即在过程管理中始终紧紧依靠并不断强化班主任队伍、学生会干部队伍和舍务管理队伍的力量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充分调动并全面激活这三支队伍的积极性,持久地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才能赢得平稳、和谐的德育工作局面;反之,则负责德育工作的领导和老师很有可能成天忙于“救火”,疲于应付。为了长期保持队伍的活力、持久发挥它们的作用,我们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研究制定了以星期为单位,按月份为阶段的新考核方案。这个方案着眼常规,侧重过程,尊重事实,很具体,易操作;考核结果既与报酬直接挂钩又与评先紧密相连,极大地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保持了这支队伍作用的持久发挥。我们还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了学生会干部和舍务管理人员定期汇报交流岗位工作情况的例会制度。每一个月内,学生会必须召开一次会员大会,舍务处必须召开一次全体室长会议,学生干部和舍务处总室长要在大会上总结交流工作,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有所为”,才会在阶段总结时“有所言”。每一次这样的会议学校分管德育的领导都要去参加,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和鼓励。例会制度的促动和领导的鼓励,是激发学生会、舍务处的活力、持续发挥它们作用的有效动力。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过程管理。

近五年间,我校在尊重和遵循《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原则下,根据本校学生和所处的环境实际,相继制定了《市二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十条细则》、《后进学生行政结队帮教制度》、《市二职中校园常规管理十项评比制度》、《文明班级奖励及评选制度》、《市二职中爱心基金会章程》和《市二职中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重要的管理制度。不同的管理制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有重点地或对广大学生、或对班主任老师、或对学校行政人员赋予了具体的常规性的工作,从而有效地严密了管理的环节、规范了管理要求。比如在对学生的一日常规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我们制定了能够与之基本全面配套的《十项评比制度》。它包括“勤学、清卫、公物、排车、两操、板报、舍务、就餐、胸卡、礼仪”十项内容。每一项内容的下面还进一步细化,形成四至八条管理细则。仅就“公物”一项为例,我们的管理细则就包含1.桌凳门窗玻璃三机一幕的保管;2.卫生保管区公物、生活区设施设备、绿化护理区植被的管护;3.教室、宿舍电源、门窗的按时关锁;4.“无人灯”、“晴日灯”、“长流水”等浪费财物问题;5.期末总评公物零损坏、财物零浪费班级的加分规定。再如,为了改变当代不少青少年生活不拘小节,言行随便的不良习惯。我们从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处着手,主要以“卫生”和“物品”两项内容为载体,以“教室”和“宿舍”两个基地为重点,强化了内务管理:卫生方面,无论教室宿舍还是包干区,必须全天候保洁,做到室外无漂浮物,室内地面无纸屑、墙壁无污渍;无论是玻璃窗台阳台面砖还是扶手栏杆,必须做到一尘不染。在我校,这些细微的工作天天有人做,天天有人查,天天有通报;物品方面,教室内,桌凳要求按地面划定的直线横向排平竖向排直;学生课本要求整齐排放于课桌的左、右上角;卫生工具要求统一排列在室内的指定角落。宿舍内,物品有三点要求:全,齐,净。“全”即个人的生活用品要配全,如脸巾脚布牙膏牙刷口杯必须人手一份,禁止共用;“齐”即物品摆放要统一标准整齐一致,如牙膏牙刷必须摆放在指定位置且各自的方向必须一致;“净”即要求保持物品干净整洁。我们每学期都分阶段开展卫生宿舍、文化宿舍和星级宿舍的评比活动,活动对衣服被子等物品甚至宿舍地面的清洗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样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从宏观着想,从微观入手,体现了我校德育工作上“把虚事做实、把实事做细、把细事做勤”的传统。各项常规制度有机结合、互益互补,有力地将各项管理纳入了规范运行的轨道。

3.突出管理重点,构筑优势领域。

德育工作能否抓好关键不在于能否面面俱到,而在于能否抓住重点、能否善于发现并填补“德育真空”。我们很早就发现,在学生管理中客观地存在着一些管理的真空地带和管理的重点对象:比如从时间上讲,课间十分钟、自修课时间、课余饭后,夜间以及双休日、节假日等特殊的时间段都不容忽视和放任,因为纪律上的松懈甚至出格现象往往会在此时发生。从对象上讲,后进学生、女生、寄宿生、实习生、特困生、特殊家庭学生等这些群体的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德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确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把特别的爱心献给特别的他们。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了对特殊时间段和特殊对象群的管理,用“非常”的措施努力填补管理的真空:比如我校把课间文明休息的要求和自修课纪律纳入了学生会日常检查的范围,现在,即便是没有教师巡视,我校也达到了休息文明、自修安静的良好境界。我们在全校的寄宿学生中全面执行了《出门证制度》,还通过家长学校、班主任家访、《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提醒和指导所有家长,强化对子女离校后的教育和管理。我校在特殊对象的管理上特别花力气、下功夫,比如在后进生的管理上,坚持沿用行之有效的行政人员与后进学生《结对帮教制度》。目前我校的每一位行政人员都与三名同学结成对子,每一个星期都要与他们各至少谈一次心,而且每周都要把谈话的专用书面记录交学校德育处查阅留存。通过对特殊时间的严格管理和对重点学生的爱心教育,我校近十年中未出现一起违法犯罪事件,从而使特殊学生管理成为我校的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作领域。

此外,我们还积极在同类学校中构筑其他方面的比较优势。行家们可以透过某些直观的现象看见学校管理的水平。在学校众多直观可感的人、事、物中,堪称校园“风景线”的莫过于卫生状况、自行车管理,广播操水平,就餐秩序和宿舍内务等方面。这些管理领域中所表现的形态,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语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形象工程”。我校一贯重视打造这些形象工程的“景观效果”。就广播操一个方面而言,我们就下了很多的功夫:每一个学年之初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广播操训练和比赛活动;每一天的出操做操和收操,我校都有学生干部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对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评比,检查的内容包括行进时队伍的整齐性,行进过程中各班的安静程度,行进过程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做操动作的整齐性和到位情况等。另外还有专人负责检查班主任的到位情况,每一天的课间操,班主任全部能够自觉地到位,分管校长和德育主任也从不缺席。严格的管理使我校的广播操一直在全市保持了领先水平,成了又一个具有优势的管理领域,不少学校慕名前来观摩。

4.开展主题活动,繁荣校园文化。

有意义的德育活动特别是竞赛类、评比类活动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凝聚班级人心、推进班集体建设。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条主线。我们把每一周的升旗仪式、每一天的广播操、眼保健操都当作德育活动来抓并进行检查评比。在坚持不懈地抓好这两项常规性活动的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利用重大纪念日、节假日的契机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传统的活动有:学雷锋为民服务、五四艺术周、科普宣传周、法制宣传周、读书节、体育节、运动会、家长会、纪念“一二·九”等活动。此外我们还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电教片、参观展览、聘请校外辅导员和邀请有关专家开设讲座等形式,加强了法制教育、青春期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等专题教育。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坚持“学校掌舵、学生划桨”的工作思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组织活动、管理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长才干、增进团结。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起步较早。搬迁到本校址办学后,我们争取上级支持,投巨资大力改造陈旧的基础设施,精心规划新建和改建项目,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得到了根本改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了的校园新环境发挥了潜在的育人功能。在精神领域上,我们加强了“三风”的教育和渗透。“团结、务实、文明、创新”的校风、“严谨、求实、敬业、争先”的教风、“勤学、守纪、实践、成才”的学风被印制到校园各类宣传广告、学生手册、奖励证书甚至校歌歌词中;“教风”还经过专门制作,“走进”了每一间教师办公室;每一个教室都精心布置,黑板正上方悬挂标准国旗,国旗两侧张贴根据专业特点制订的班风奋斗目标,墙壁内外则悬挂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图书阅览室、国旗下讲话、宣传橱窗、黑板报和校史陈列室等宣传阵地加强教育,宣传上做到了全覆盖,弘扬了先进、树立了正气浓郁了文化气息。

5.强化德育科研,坚持理念创新。

学校德育工作既要“反复抓、抓反复”,又要力求抓活、抓新、抓深。这就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在继承中创新”和“在创新中继承”的关系。把握这二者的关系则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时代触觉和前瞻眼光。为此,我校确立了“以德育科研兴德育队伍、促理念创新、求德育实效”的工作思路。设立了德育处、教科室、成立了德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省级和苏州市级等两个德育科研课题,并分别组建了课题研究组,定期举行课题研究“沙龙”活动。此外我们还坚持德育工作例会制度,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每个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校内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每个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德育论文评比活动并选编结集。通过这些活动,我校德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近几年间,我校先后6次被邀请在全市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不同专题的交流发言;先后3次为全市并先后10多次为兄弟学校提供德育观摩现场;已经有近十篇德育研究文章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职教通讯》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有十余篇德育论文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有数十位老师获得了苏州市和张家港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伴随着学校德育科研的进步,我们的工作理念得到了不断创新。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并适应形势发展的德育工作新思维。我们积极转变观念,逐步把教育行为转变成了一种服务行为。我们感到:一所学校能够服务于所有的学生,并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立足和服务于社会,才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体现,才能真正体现党的教育事业中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种认识,就是我们汇报的标题所概括的“以德为先,办体现宗旨的教育;以人为本,育服务社会的新人”。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我们还认识到:只有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以德为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明辨是非能力,才能使学校和学生都能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只有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高青少年的行为品质,营造健康文明的精神氛围和文化环境,把学校建设成为地方精神文明的窗口,才能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不折不扣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劳动者和毕业生,向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成果,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有了上述的正确认识并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地加以实践,我校的德育工作才得以充分融入和适应新的形势,才得以能够多次抓住机遇,才得以与时代的发展协调同步。

三、未来德育工作思路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虽然我们尽心竭力,在德育工作上下了大功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社会发展和上级领导对优质教育的期望值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德育队伍虽然整体水平较高,但内部存在能力不平衡、外围面临后续力量不足和不强的问题;在德育方式方法上,虽然组织学习了当前先进的教育思想,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掌握并忠实实践的还不是全部,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手段尚没有在根本上消除;心理教育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目前还不是我们的优势,有待在进一步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新形势让我们感到:在富裕了的经济条件下,在更加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德育工作所承载的社会压力将更大、社会责任也将更大。我们一定以这次检查验收为新的起点,一方面要努力巩固和不断放大业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一方面更要花大力气把“短腿”补长、补强。同时我们决心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素质教育的思想统领德育工作。把社会对我们的学生接纳不接纳、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把我们的学生在社会上适应不适应、作为不作为、成才不成才作为最重要的质量标准,为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作出不懈的努力。

最后,我代表校行政和党支部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庄重承诺: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办体现宗旨的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服务社会的新人。

第8篇

非常感谢各位在百忙中光临我校检查和指导德育工作。各位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着系统的思考和总结,也必将极大地鞭策和鼓舞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加坚定、更加努力、更有方向地做好德育工作。创建苏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并不断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是我们从未停止过的追求。现在,我从三个方面汇报我校德育工作特别是近五年来德育工作的主要情况:

一、学校发展与德育工作概况。

与现在一些新建的学校起点高、设施好、规模大、环境优等优势所完全不同的是,我们学校的发展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则是苦孩子出身。1983年创办时,是借用原中兴中学的几间教室办学的,其后的十余年间,则是借用原港区香山中学、中兴中心小学的校舍办学的。尽管条件相当艰苦、位置十分偏僻,但我校的师生总是凭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敢争先的精神,不断地创造出令人振奋的成绩。尤其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大胆改革、长远规划,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树品牌,以德兴校、易地建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当时全市有大大小小的职业学校近30家,全市职业教育正进行着大规模的布局调整。我校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凭借过硬的办学质量抓住了发展的机遇,不但没有在结构重组中被撤销或兼并,反而在竞争中越做越大、越做越强:1998年顺利完成了易地新建任务并于同年9月正式迁址到位于原港区镇黄金地段、占地102亩的新校办学,同时正式更名为“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从而完成了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次飞跃。1998年以来的五年间,是我校历史上最为快速、最为全面的发展时期。此间的1999年和2000年,我们先后完成了江苏省重点职业中学、江苏省职业教育中心校的两次创建工作,以这两次成功创建为标志,我校的办学层次跃上了新的更高的平台,这是我校发展史上第二次大的飞跃。2002年8月,我校顺利地从港区搬迁到市区,实现了从农村办学到城市办学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学校得以快速发展的支撑是教育、教学、实训和科研等各个条线工作的齐头并进。近五年间,我们多次为全市德育工作提供观摩现场、连年在全市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不同专题的经验交流,1999年被评为“张家港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2001年被评为首批“张家港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之一,我校的德育管理制度特别是市内首创的“校园常规十项评比制度”、“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等在很多学校得到了推广。“德育先行”催生了“五育并举、共进共荣”的喜人局面。教学上连年获得张家港市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学生技能也稳步发展,连续三年荣获技能大赛银杯奖;学校连年被评为“张家港市文明单位”。

二、近几年德育工作实况。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在管理理念、机构设置、制度建设、队伍培养和特色打造等涉及到德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坚持了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使学校德育工作在面上不断拓展,在点上不断深化。这五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组织网络,狠抓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我校不但成立了以梅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而且还配套组建了德育科研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舍务管理工作、实习学生管理工作等多个工作小组。把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党团负责人、教研组长、班主任、政治教师、校外辅导员等力量整合于领导小组中,并明确内部成员分工,使他们人人有事、有权、有责。现在,我校德育工作在网络构建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两轨并行”、“三方参与”的格局。“两轨并行”指的是“校长室--德育处--班主任--学生--家长”的管理链和“党支部--工会--妇委会--团委--社会德育基地”的教育链的有机配合;“三方参与”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齐抓共管。我们每年还根据新的情况适度调整并公开领导小组的最新成员,使他们在接受工作考验时又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从而使整个小组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得到了不断增强。

在注重德育领导机构力量配备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德育基础力量和一线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加强了“三支队伍”建设:即在过程管理中始终紧紧依靠并不断强化班主任队伍、学生会干部队伍和舍务管理队伍的力量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充分调动并全面激活这三支队伍的积极性,持久地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才能赢得平稳、和谐的德育工作局面;反之,则负责德育工作的领导和老师很有可能成天忙于“救火”,疲于应付。为了长期保持队伍的活力、持久发挥它们的作用,我们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研究制定了以星期为单位,按月份为阶段的新考核方案。这个方案着眼常规,侧重过程,尊重事实,很具体,易操作;考核结果既与报酬直接挂钩又与评先紧密相连,极大地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保持了这支队伍作用的持久发挥。我们还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了学生会干部和舍务管理人员定期汇报交流岗位工作情况的例会制度。每一个月内,学生会必须召开一次会员大会,舍务处必须召开一次全体室长会议,学生干部和舍务处总室长要在大会上总结交流工作,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有所为”,才会在阶段总结时“有所言”。每一次这样的会议学校分管德育的领导都要去参加,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和鼓励。例会制度的促动和领导的鼓励,是激发学生会、舍务处的活力、持续发挥它们作用的有效动力。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过程管理。

近五年间,我校在尊重和遵循《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原则下,根据本校学生和所处的环境实际,相继制定了《市二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十条细则》、《后进学生行政结队帮教制度》、《市二职中校园常规管理十项评比制度》、《文明班级奖励及评选制度》、《市二职中爱心基金会章程》和《市二职中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重要的管理制度。不同的管理制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有重点地或对广大学生、或对班主任老师、或对学校行政人员赋予了具体的常规性的工作,从而有效地严密了管理的环节、规范了管理要求。比如在对学生的一日常规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我们制定了能够与之基本全面配套的《十项评比制度》。它包括“勤学、清卫、公物、排车、两操、板报、舍务、就餐、胸卡、礼仪”十项内容。每一项内容的下面还进一步细化,形成四至八条管理细则。仅就“公物”一项为例,我们的管理细则就包含1.桌凳门窗玻璃三机一幕的保管;2.卫生保管区公物、生活区设施设备、绿化护理区植被的管护;3.教室、宿舍电源、门窗的按时关锁;4.“无人灯”、“晴日灯”、“长流水”等浪费财物问题;5.期末总评公物零损坏、财物零浪费班级的加分规定。再如,为了改变当代不少青少年生活不拘小节,言行随便的不良习惯。我们从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处着手,主要以“卫生”和“物品”两项内容为载体,以“教室”和“宿舍”两个基地为重点,强化了内务管理:卫生方面,无论教室宿舍还是包干区,必须全天候保洁,做到室外无漂浮物,室内地面无纸屑、墙壁无污渍;无论是玻璃窗台阳台面砖还是扶手栏杆,必须做到一尘不染。在我校,这些细微的工作天天有人做,天天有人查,天天有通报;物品方面,教室内,桌凳要求按地面划定的直线横向排平竖向排直;学生课本要求整齐排放于课桌的左、右上角;卫生工具要求统一排列在室内的指定角落。宿舍内,物品有三点要求:全,齐,净。“全”即个人的生活用品要配全,如脸巾脚布牙膏牙刷口杯必须人手一份,禁止共用;“齐”即物品摆放要统一标准整齐一致,如牙膏牙刷必须摆放在指定位置且各自的方向必须一致;“净”即要求保持物品干净整洁。我们每学期都分阶段开展卫生宿舍、文化宿舍和星级宿舍的评比活动,活动对衣服被子等物品甚至宿舍地面的清洗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样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从宏观着想,从微观入手,体现了我校德育工作上“把虚事做实、把实事做细、把细事做勤”的传统。各项常规制度有机结合、互益互补,有力地将各项管理纳入了规范运行的轨道。

3.突出管理重点,构筑优势领域。

德育工作能否抓好关键不在于能否面面俱到,而在于能否抓住重点、能否善于发现并填补“德育真空”。我们很早就发现,在学生管理中客观地存在着一些管理的真空地带和管理的重点对象:比如从时间上讲,课间十分钟、自修课时间、课余饭后,夜间以及双休日、节假日等特殊的时间段都不容忽视和放任,因为纪律上的松懈甚至出格现象往往会在此时发生。从对象上讲,后进学生、女生、寄宿生、实习生、特困生、特殊家庭学生等这些群体的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德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确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把特别的爱心献给特别的他们。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了对特殊时间段和特殊对象群的管理,用“非常”的措施努力填补管理的真空:比如我校把课间文明休息的要求和自修课纪律纳入了学生会日常检查的范围,现在,即便是没有教师巡视,我校也达到了休息文明、自修安静的良好境界。我们在全校的寄宿学生中全面执行了《出门证制度》,还通过家长学校、班主任家访、《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提醒和指导所有家长,强化对子女离校后的教育和管理。我校在特殊对象的管理上特别花力气、下功夫,比如在后进生的管理上,坚持沿用行之有效的行政人员与后进学生《结对帮教制度》。目前我校的每一位行政人员都与三名同学结成对子,每一个星期都要与他们各至少谈一次心,而且每周都要把谈话的专用书面记录交学校德育处查阅留存。通过对特殊时间的严格管理和对重点学生的爱心教育,我校近十年中未出现一起违法犯罪事件,从而使特殊学生管理成为我校的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作领域。

此外,我们还积极在同类学校中构筑其他方面的比较优势。行家们可以透过某些直观的现象看见学校管理的水平。在学校众多直观可感的人、事、物中,堪称校园“风景线”的莫过于卫生状况、自行车管理,广播操水平,就餐秩序和宿舍内务等方面。这些管理领域中所表现的形态,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语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形象工程”。我校一贯重视打造这些形象工程的“景观效果”。就广播操一个方面而言,我们就下了很多的功夫:每一个学年之初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广播操训练和比赛活动;每一天的出操做操和收操,我校都有学生干部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对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评比,检查的内容包括行进时队伍的整齐性,行进过程中各班的安静程度,行进过程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做操动作的整齐性和到位情况等。另外还有专人负责检查班主任的到位情况,每一天的课间操,班主任全部能够自觉地到位,分管校长和德育主任也从不缺席。严格的管理使我校的广播操一直在全市保持了领先水平,成了又一个具有优势的管理领域,不少学校慕名前来观摩。

4.开展主题活动,繁荣校园文化。

有意义的德育活动特别是竞赛类、评比类活动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凝聚班级人心、推进班集体建设。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条主线。我们把每一周的升旗仪式、每一天的广播操、眼保健操都当作德育活动来抓并进行检查评比。在坚持不懈地抓好这两项常规性活动的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利用重大纪念日、节假日的契机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传统的活动有:学雷锋为民服务、五四艺术周、科普宣传周、法制宣传周、读书节、体育节、运动会、家长会、纪念“一二·九”等活动。此外我们还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电教片、参观展览、聘请校外辅导员和邀请有关专家开设讲座等形式,加强了法制教育、青春期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等专题教育。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坚持“学校掌舵、学生划桨”的工作思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组织活动、管理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长才干、增进团结。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起步较早。搬迁到本校址办学后,我们争取上级支持,投巨资大力改造陈旧的基础设施,精心规划新建和改建项目,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得到了根本改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了的校园新环境发挥了潜在的育人功能。在精神领域上,我们加强了“三风”的教育和渗透。“团结、务实、文明、创新”的校风、“严谨、求实、敬业、争先”的教风、“勤学、守纪、实践、成才”的学风被印制到校园各类宣传广告、学生手册、奖励证书甚至校歌歌词中;“教风”还经过专门制作,“走进”了每一间教师办公室;每一个教室都精心布置,黑板正上方悬挂标准国旗,国旗两侧张贴根据专业特点制订的班风奋斗目标,墙壁内外则悬挂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图书阅览室、国旗下讲话、宣传橱窗、黑板报和校史陈列室等宣传阵地加强教育,宣传上做到了全覆盖,弘扬了先进、树立了正气浓郁了文化气息。

5.强化德育科研,坚持理念创新。

学校德育工作既要“反复抓、抓反复”,又要力求抓活、抓新、抓深。这就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在继承中创新”和“在创新中继承”的关系。把握这二者的关系则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时代触觉和前瞻眼光。为此,我校确立了“以德育科研兴德育队伍、促理念创新、求德育实效”的工作思路。设立了德育处、教科室、成立了德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省级和苏州市级等两个德育科研课题,并分别组建了课题研究组,定期举行课题研究“沙龙”活动。此外我们还坚持德育工作例会制度,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每个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校内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每个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德育论文评比活动并选编结集。通过这些活动,我校德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近几年间,我校先后6次被邀请在全市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不同专题的交流发言;先后3次为全市并先后10多次为兄弟学校提供德育观摩现场;已经有近十篇德育研究文章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职教通讯》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有十余篇德育论文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有数十位老师获得了苏州市和张家港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版权所有

伴随着学校德育科研的进步,我们的工作理念得到了不断创新。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并适应形势发展的德育工作新思维。我们积极转变观念,逐步把教育行为转变成了一种服务行为。我们感到:一所学校能够服务于所有的学生,并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立足和服务于社会,才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体现,才能真正体现党的教育事业中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种认识,就是我们汇报的标题所概括的“以德为先,办体现宗旨的教育;以人为本,育服务社会的新人”。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我们还认识到:只有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以德为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明辨是非能力,才能使学校和学生都能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只有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高青少年的行为品质,营造健康文明的精神氛围和文化环境,把学校建设成为地方精神文明的窗口,才能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不折不扣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劳动者和毕业生,向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成果,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有了上述的正确认识并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地加以实践,我校的德育工作才得以充分融入和适应新的形势,才得以能够多次抓住机遇,才得以与时代的发展协调同步。

三、未来德育工作思路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虽然我们尽心竭力,在德育工作上下了大功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社会发展和上级领导对优质教育的期望值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德育队伍虽然整体水平较高,但内部存在能力不平衡、面临后续力量不足和不强的问题;在德育方式方法上,虽然组织学习了当前先进的教育思想,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掌握并忠实实践的还不是全部,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手段尚没有在根本上消除;心理教育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目前还不是我们的优势,有待在进一步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新形势让我们感到:在富裕了的经济条件下,在更加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德育工作所承载的社会压力将更大、社会责任也将更大。我们一定以这次检查验收为新的起点,一方面要努力巩固和不断放大业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一方面更要花大力气把“短腿”补长、补强。同时我们决心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素质教育的思想统领德育工作。把社会对我们的学生接纳不接纳、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把我们的学生在社会上适应不适应、作为不作为、成才不成才作为最重要的质量标准,为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作出不懈的努力。

最后,我代表校行政和党支部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庄重承诺: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办体现宗旨的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服务社会的新人。

第9篇

下午好!

怀着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第二次走上台前向大家专题汇报我的学习、工作经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成长的过程。同时诚恳地请求大家对我的汇报给予关心和支持,并能给予批评指正。

我于1997年参加工作,转眼间走过了12个年头,也可算得上是一位年轻的老教师了吧。回顾走过的四千三百多个工作日,犹如昨天一般。我的经历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这里我想首先有必要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来这之前的有关于我学习工作上的经历。

我曾经在原太安中心小学任教过除英语和自然以外的所有学科,真正做到了以学校大局为重,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并能在各个工作岗位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记得邗江学校刚流行建电脑房开信息课的时候,我甚至承担了全校的信息技术课,并能从狠抓学生电脑兴趣培训入手,辅导的学生电脑绘画屡次在省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在扬州市引起了积极的反应,当时与沙头小学(高超老师)、公道小学(沈伟老师)一起成为邗江小学信息技术应用排头兵,尤其是辅导高双同学创作的电脑绘画连环画作品——《流行畅想曲》一举获得全国比赛三等奖,全市仅有两家(沙头小学也是三等奖)。本人也因此被全国基础教育司表彰为活动优等辅导员,到省城南京领奖。

在小学工作的时间内,我担任过班主任、学校团支部书记、少先队员总辅导员等职务,多次被团区委、教育局表彰为优秀团干部。本人也曾参加了首届区少先队辅导员基本功大赛,获区一等奖,并代表区组队参加了市大赛,为区赢得了团体一等奖荣誉。本人也因为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被授予“扬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邗江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的光荣称号。工作中本人善于总结和理性思考,形成了《与学生心灵交谈的十分钟》、《少先队it型人才培养》、《德育的催化剂》、《“以德辅德”话教育》等十余篇论文在市、区《邗江教研》杂志上发表和在德育论文年会评比中获奖,尤其是谈创新教育的文章《由横切苹果想到的》在江苏省《小学教师培训》杂志上发表。

因为本人第一学历中师,深感到学识浅薄和在工作中出现捉襟见肘的窘迫,于是在98年开始参加了江苏教育学院小学教师大专自考,逢考必过,特别是在XX年一次参加了六门科目的自学考试,克服了困难,顶住了压力,最终以均分85.8的高分通过了所有课程,取得了专科学历。

XX年,由于学校布局调整,我被调入中学部工作,与大家团结一致,并肩作战。泰安学校这几年的快速健康发展,给了我个人成长的宽阔舞台,也正是有了同志们对我亲如一家的关心,使我感觉到了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教学是教师的立命之本。我深知只有站稳课堂,适应初中教学并能达到游刃游余才是教师的根本。刚开始接触物理,自己确实感到了有形的压力。实话说,仅是当初初中物理的水平,又如何能“大孩带好小孩”?好在原教务主任焦世霖给予了我很多的关心,从课堂到课外、从教案到实验都给了我很好的示范,同时陈庆丰老师、邬瑞阳老师、嵇豪老师也都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从问题的解惑到课堂作业纸设计,甚至是物理学科专业术语的界定都曾给我友情提醒,在这里表示感谢。包括近两年来理化组的陈龙云和马永安两位高级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握也给了我指教。我也与年轻教师刘丽、李梅经常流学习,虚心请教,她们都毫无保留,倾囊相助。遇到教学中的难题,甚至焦立新老师也热心参与我们的实验,使我学习到了很多,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今年,郭晶老师也加入了理化组。我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团结协作,提高团队整体战斗力,争取在理化教学上树立学校的招牌和品牌。

在这个大家庭中工作的人文环境如此和谐,我不断给自己加压,做好了吃苦几年的准备。首先从熟悉教科,熟悉学科,熟悉中考开始。刚开始时,我都坚持独立备课,借助多媒体,加班带晚制作新授课课件累计近20节。在物理组其他几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物理组自制课件资源已相当丰富。自己也深感在其过程中逐渐融入了教材,教学上也开始得心应手。另一方面,我也常利用同步课程和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以提高和充实自己,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我也注意搜集自己课堂教学信息,利用摄像机将课堂实录下来,再回头浏览,潜心研究。努力发现自身教学的缺陷与不足。在XX年年省物理实验优秀课大赛中,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赛,百分百的准备,一是可能报名参赛的选手不多;二是因为我是农村选手代表;三是我的课型是综合实验课,多种因素造就了我一等奖的好成绩,让我尝到了物理教学的甜头。

在2010年市物理优质课大赛中,感谢理化组的教师对我的信任推选我参赛。尤其是嵇豪、刘丽、李梅、邬瑞阳几位老师给了我太多的帮助,修改教案,准备教具,甚至加班加点。这次获得市一等奖的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用黄健翔的话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的,这是泰安学校集体备课的成绩,同时我也真心地预祝嵇豪老师在7号的基本功大赛上能再创佳绩。

在一边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也非常注意教学点滴的积累,与焦世霖主任共同合作了教学心得《冰的熔化实验探究》并在区《邗江教研》上发表;与焦立新主任合作了《运用物理原理巧解教学难题》;与嵇豪主任合作了《正确求解变化了的电功率》;与李梅老师合作了《实验是解决物理难题的唯一良方》等多篇教学札记。撰写了《“三个把握”帮你学好惯性》论文并在《现代教育报·教师专刊》上发表,同时有《猜想——打开物理学探究之门的金钥匙》、《感受物理教学的喜悦和尴尬》等论文在省物理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有《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长度的测量》等多篇教学设计获区评比一、二等奖。同时,本人撰写的教育论文《家校合作﹒构建科学的育人环境》获省论文一等奖,同时在扬州市网校上转载,并被编入市高中父母读本。有关注农村弱势儿童群体的论文《让冰封的世界在暖暖春日下融化》获市一等奖;有《两棵枣树的启示》、《父母退一步,孩子进一步》等教育文章在《扬州晚报》上发表。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肯定,老百姓的口碑较为积极。

在学校行政工作中,本人注意严格要求,努力做好校长助手工作,以贯彻校长室会议精神为主线,能借助网络报刊媒体加强对外宣传。XX年本人也被区委宣传部表彰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主要由办公室协调策划的学期手册、学年手册、校园文化手册、折桂诗词集、宣传五折页、文化台历等相关产品陆续与大家见面,与教科处合作的《教海拾贝》也即将问世。在校园物态文化建设中,办公室的人员也都付出了较大的努力。XX年,本人负责分工扬州市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区率先创成,学校网站也被评为市十大优秀学校网站。

在今年分管的财务审批工作中,本人坚决执行三人签证制严格手续,遇有大宗或是疑惑问题能直接向校长室递交和汇报,做到为校长室负责,为集体负责,为自己负责。在平时的办公中,坚持节俭、对口原则,力争管好学校来之不易的每一分钱。

在平时的工作中,本人还不断注重学历提升。XX年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本科自学考试,于XX年顺利毕业。本人也在XX年第四届名师评选中,被评为市教坛新秀。几年的工作,同志们给了我认可,其中两年被推荐考核优秀和嘉奖,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