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信社领导履职报告范文

农信社领导履职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信社领导履职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信社领导履职报告

第1篇

一、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透视

农信社走过了风雨50多年的艰难历程,但内部审计工作成长缓慢,普遍存在着手段单一、人员缺乏、技术性不强、拓展性不高,甚至仍然沿袭以查错防弊为主的审计体制,暴露出种种弊端和一些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重五轻”现象:

(一)重体系设立而轻体制独立

在目前农信社的法人治理架构中,大都注重设立了审计部门或审计体系,在基>!主任或理事长负责。很显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内部审计往往经营责任与监督责任相互交叉、混淆不清,正由于缺乏独立性和规范有效的审计标准,往往受经营管理层干扰,内部审计所担任的角色并未能突显,很难真正发挥应有独立、客观、评价作用。

(二)重合规审计而轻风险审计

当前,农信社内部审计基本上仍停留在查错防弊、纠正偏差的层面上,往往局限于查处一些具体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注重检查会计凭证、报表等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业务操作是否合规、合法等,而恰恰缺乏对信贷资产质量、风险责任、经济效益等进行深层次审计、稽查,缺少对银行内部管理结构、内部控制状况、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等,尤其是专项业务、关键岗位、紧要环节作出客观、有效的风险评价和建议。

(三)重审计工作而轻班子建设

农信社在经营发展中也往往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进一步加大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频率和力度,但由于受自身人力资源限制或高层领导重视程度影响,往往对审计部门班子成员配备比较忽视,审计队伍的建设显得十分薄弱,主要表现为内审人员数量不足、综合素质不高、没有确定的用人标准、缺少审计工作考核等。

(四)重规章制度而轻技术流程

近处来,农信社依据国家的审计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但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审计技术、系统流程方面的建设仍十分缺失,特别在审计技术方法上,主要采用全面审计或依赖于审计人员个人经验判断的抽样审计方法,使得内部审计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也正是由于缺乏规范化、技术化和科学化,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常常会陷入无章可循、流程粗陋、成本较高和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中。

(五)重审计频率而轻后续整治

目前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有专门的部门、人员组织开展,审计频率和力度较以前有所增强,但对审计整改、后续审计工作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存在着“重审计而轻整治、重事后审计而忽视后续审计”现象,往往陷入问题年年查年年有、共性问题不断、个性毛病依然在等怪圈,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虽高负荷运转,而效率却依然不尽理想。

二、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及发展趋势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客观独立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实现价值增加并提高组织的经营效率。它采取系统规范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以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改进其有效程度,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同样,巴塞尔委员会也认为,建议或咨询应当是对内部审计基本职能——银行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功能,以检查和评价其内部控制系统——的一种补充。可见,农信社的内部审计工作应是一种对农信社日常业务经营、内控风险管理、经济发展效益的一种检查、监督、评价或建议,从而不断改善和促进其有效程度,实现价值增加和提高组织的经营效率。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内审报告内部审计范围一般应包括: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审查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审查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和有效性;审查已经建立的系统是否遵循法律和监管要求、行为准则和政策、程序的执行情况;测试交易和特定内部控制程序的功能等。因此,农信社随着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多元化、纵深化,其内部审计范围也应结合自身实际,从广度和深度上,严格遵循巴塞尔委员会内审报告规定的一般范围并不断地予以增扩和拓展,以更好地适应经营发展形势需求,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深入、有效、科学开展。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日渐渗透,商业银行正加快改制和转变经营机制步伐,按国际通行的规范公司制即现代企业 制度运作,其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主题趋势必然是审计标准的国际化、审计体制的垂直化、审计监管社会化和专业化。因此,农信社作为现代金融市场的主体之一,随着省级联社法人地位逐步明晰、向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过渡升级、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银行业市场国际化的纵深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也将越来越深入,层次也将越来越高,在审计职能上将实现以监督为主向以评价或建议为主的“风险型”审计转变,完全介入全面风险管理过程,突出内控第三道防线作用,成为风险审计和监管的行家。

三、提高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应对策略:

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是农信社内在的监督约束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国际上知名的大商业银行,如花旗银行等都设有非常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和组织机构,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农信社的现实情况及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趋势,不防从以下几方面作探索性思考:

(一)以审计绩效为先导,努力探索垂直型和独立性内审体制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78年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师必须对他审核的活动保持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能使内部审计师自由客观地工作。没有独立性,内部审计就不能得到所期望取得的成果。”农信社应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内部审计报告的原则,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和制度,充分认识到建立良好有效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是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关系,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监督力量,而公司治理则为内部审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和制度基础。

为适应新的形势,农信社可利用自身经营体制改革的契机,进一步进行内部审计体制改革,再造组织架构,努力构建“管理垂直、业务独立、工作有效”的审计体系,革除内部审计的“内部性”负效应影响,将内部审计“外部化”,使内部审计自成一个体系,直接向一级法人负责,在理事会领导下直接开展审计监督。在此基础上按照银监会《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要求,可探索建立起以股东会、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为主体的公司治理框架,并在董事会(理事会)下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对本社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主任委员由独立董事担任;同时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承担具体的各项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委员会模式是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产权制度形式,董事会(理事会)对建立和维持一个充分有效的内部审计和控制系统最终负责。一般地,审计委员会隶属董事会(理事会),独立于管理当局;农信社高级管理层向董事会(理事会)报告内部控制系统及其运转的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对管理当局及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拥有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改变内审部门地位低下的现状,提高审计独立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以风险管控为基点,牢固树立监管型和效益性审计理念

近年来农信社频频暴发了的损失数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的金融案件,发案率占全国金融系统之首,且居高不下,一方面暴露出农信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水平比较低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十分薄弱,显现出传统的审计模式已明显滞后于“风险控制有力,银行损失最小”的要求,这就迫使农信社内部审计由传统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模式向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转换。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银行管理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内部监控离不开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监控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内容。因此,农信社要以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为基点,牢固树立监管型和效益性审计理念,将审计工作介入风险管理全过程,把对农信社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价和报告作为重点,运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技术、方法,根据风险高低来确定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通过对内控制度的测试、评审,把不完善、不合理、不严密的环节、程序和方法查找出来,从风险识别、衡量、化解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管理层克服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避免失控,使之健全有效,真正达到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切实为农信社业务经营发展服务。

(三)以班子建设为根本,精心打造复合型和专业性审计队伍

作为业务经营活动“监督官”的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素。因此,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提高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的根本保证。按照知识结构“复合型”、业务技能“专业性”的要求,配备审计人员,强化班子队伍,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选好配足审计人员。在选人用人上把严准入关口:一方面,把好审计人员政治素质关。要切实把政治觉悟高、责任感和事业心强、为人正直的同志,充实到审计岗位上,同时采取多:请记住我站域名种形式、渠道对其予以经常性地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风险防范教育,结合风险案例、实际案例,强化审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其查错防弊能力,并把“风险、内控管理”作为教育的重点,使他们牢固树立监管型和效益性审计理念;另一方面,要把好审计人员业务技能关。对配备审计人员应偏向年轻化,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会计员以上职称,有五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在业务上既具有较强的金融、法律、计算机等理论知识,又具有深厚的工作经验和经历,能较好地胜任审计工作。

2、强化业务知识培训。要高度重视并逐步加大对审计人员业务培训的力度,调动审计人员学习钻研业务技能的积极性,加强对计算机知识、信用卡等新生金融业务、审计技术理论等知识培训和学习,不断强化业务技能,更新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审计工作向精、专、优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考核体制。应注重探索和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培育良好、健康的内部审计和控制文化:一方面,实行达标上岗制度。通过考试、考核持证上岗来选配合格的审计人员,建立“凡进必考、动态考评、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保证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来适应农信社经营业务电子化、科技化、综合化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建立奖惩责任制,严肃审计纪律。强化内部审计管理与控制,建立健全审计责任制,以便促进其增强纪律观念,遵守职业道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以技术流程为核心,全面推行规范化和科技型审计工作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81年公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应该围绕着检查和评价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及在实施指定任务中的作业质量来进行。目前,农信社鉴于自身审计工作现状,应从制度流程、审计技术、科技手段、非现场监管等方面入手,加快审计模式创新,整合审计流程资源,极力打造符合农信社自身实际的规范化、科技型和科学化的内部审计架构,从而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全面规范审计流程。应在高起点规划审计工作,将其纳入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常年布局,稳步推进。首先要加强审计制度建设,注重从审计文稿、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责任、审计队伍准入与退出等方面,全程规范审计操作。其次要强化审计 流程管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流程,强化每一环节管理,加强审计制度执行力,确保按制定方式、程序有序开展,提高审计工作科学性、有效性;再次要强化审计履职问责。要能过审计人员对审计制度的执行、审计效果的检验,来推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计职责,落实审计责任,从而高效开展审计工作。

二是注重方法技术,大力推行科技审计。一方面,在审计方法上,农信社内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应注重实施风险评估和内控测试的步骤,普遍采用科学化的抽样方法,改变审计重点基本上凭经验确定的惯例,从而避免审计中很有可能遗漏重大风险点;在审计内容上,将会计信息审计与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紧密联系,合规合法性与提高盈利能力和防范风险结合起来;在审计方式上,将事后的审计监督向事前和事中审计转变。另一方面,大力推行科技审计,研发适合农信社自身审计工作实际的专门审计软件,在审计中广泛使用回归分析法、统计抽样法等专门的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运用计算机的查询、筛选、排序、统计计算等功能进行审计,以提高审计的科学性,降低审计成本,实现高科技、高效率审计。

三是建立审计档案,加强非现场性审计。随着国家“金审工程”的启动,农信社应在坚持“效用第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强对审计档案资料的管理,如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事实确认书、内审初步意见、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及处理意见等资料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建立健全审计档案,形成了较为规范、有效、全面、科学的计算机审计档案体系。在此基础上,农信社审计部门可探索通过审计档案、数据报送分析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加强和实施“非现场”审计,积极协同职能部门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大非现场审计比重,使风险控制重心前移,对各项业务的各类风险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评价和分析,识别异常波动的成因,找出高风险业务领域和风险控制点,提高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实现由非现场审计在前、现场审计从后的高效率审计,真正建立起风险防控和预警机制,实现动态、有效的监督。

(五)以防治结合为抓手,大力加强预防性和治理型后续审计

农信社内部审计对本系统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实行综合经济监督,但要真正实现良好的“暴露、保护、建设”的作用,必须改变目前“重审计而轻整治、重事后审计而忽视后续审计”的现象,而要注重实施“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坚持贯彻“一查二帮三促”的指导思想,大力加强预防性和治理型后续审计工作。

一方面,要落实问题整改到位。针对当前农信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内控管理偏松、制度执行不力、财务核算不准确、信贷管理薄弱等热点和难点问题,要本着“边审计、边辅导、边规范”的原则,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有计划地分期落实后续审计;其次,为每个被审计单位建立审计台账,保证一单位一档一卷,收集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为做好后续审计工作打好基础;再次,按计划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回头望”,对整改事项予以督查,整治到位,确保每审计一个单位,规范一个单位。

第2篇

【关键词】农信社 管理模式

一、建立新的财务管理体系,构建集中统一的组织形式

在两级法人体制下,农村信用社采取“分级核算”,财务管理比较分散,存在很多缺陷,在县级法人体制下,建立“集中统一”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已成为改革发展的必然。

(一)加快县联社财会部门建设,强化管理服务职能

实行县联社一级核算后,由于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等职能全部集中到联社财务部门,增加了联社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压力,对联社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强化联社财务部门建设步伐。一是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用一批组织能力强、懂管理、业务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充实联社财务部门;二是有意识地选送财会人员进行政治、业务、法律、计算机培训,学习商业银行同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取其精华,更新观念;三是财会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的职业道德,以确保县联社对各项财务工作的具体管理服务职能落到实处。

(二)推行财务主管派驻制,强化监督制约

长期以来,由于会计管理制度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基层信用社在业务进度上“玩数字”,在费用开支上“想点子”,在信贷管理上“绕圈子”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基层信用社财务主管也常常处于“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尴尬境地。因此,统一法人后,改革传统的会计管理体制成为必然。

现代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其分支机构实行财务主管派驻制。即上级部门对所辖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会计主管亲临第一线,对财务会计行为做原始确认,从源头抓起,实施有效监督,从而确保其规范性和真实性。实行委派制后,财务主管实行“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各个信用社的财务主管分别由县联社垂直管理,实行业务上的专门领导。一是财务主管在派驻社日常的财务管理,实行双线负责制。一方面要负责本社内部所有的财务管理事务,协助本社主任开展工作,参与本社的财务决策;另一方面,也要对联社负责,贯彻县联社或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监督本社的所有业务活动在可以控制和可行的范围之内。二是接受县联社财会部门的直接管理。财务主管由县联社任命和考核,实行任命制,代表县联社对信用社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工作,参与所在信用社经营管理决策,督促所在信用社员工认真执行财经纪律和相关制度、办法,对违反国家政策、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的行为拒绝办理,不能制止的及时向联社反映;检查所在信用社所有财务收支、财产保管和资金使用情况,对违规问题向信用社领导提出质询,并书面报告联社;凡职责履行不好,对问题隐瞒不报的,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三)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强化预算执行力

一是年初县联社财务部门利用建立的财务信息系统,特别是对存、贷款、成本、利息收支等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预测经营前景,初步确定年度总体的经营目标;二是县联社经营班子召开业务经营分析会,对总体经营目标进行分析,找出目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三是结合各基层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测算和分解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和资产流动性等几方面的约束指标,确定信用社的目标利润,寻求实现目标利润的最佳《预算方案》,并配套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责任制度和考核办法;四是将《预算方案》报请社员大会或理事会审核通过后下发各分支机构和县联社各业务部门执行。五是总结目标,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分析。每到财务预算考核期,对各项经营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进行比较,计算出差异,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评价和考核所属单位的绩效,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并将所有情况纳入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以预算为前提的财务管理模式,使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而开展,从而带动和推动信用社的各项工作,提高信用社的经济效益。

(四)强化全员核算意识,增收节支“双管齐下”

一是加强宣传,强化全员核算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每位员工深刻认识到信用社面临的困难,关键在于拓宽增收渠道和降低成本。以此提高职工对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参与意识。二是努力降低存款成本。作为农信社主要资金来源,存款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信社的经营效益,降低存款成本无疑成为农信社的“另类收入”。三是培植多种效益增长点。搞好贷款营销,最大限度地用活资金,减少无息资金占用,培植优良的客户群体和优势项目,增加利息收入。四是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提倡“过紧日子”思想,以“勤俭办社、厉行节约”为宗旨,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开支,杜绝一切不合理支出。

二、建立新的信贷管理体系,集中解决信贷方面存在的难点

信贷工作是农信社各项工作的重点,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存亡,当前随着农信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管理模式由县乡两级法人改变为县级联社一级法人,工作重点由指导、协调、服务转变为直接管理、授权经营。如何加强对授权经营下的农信社信贷管理,管理的难点是什么,如何对策,成为农信社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第3篇

在两级法人体制下,农村信用社采取“分级核算”,财务管理比较分散,存在很多缺陷,在县级法人体制下,建立“集中统一”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已成为改革发展的必然。

(一)加快县联社财会部门建设,强化管理服务职能

实行县联社一级核算后,由于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等职能全部集中到联社财务部门,增加了联社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压力,对联社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强化联社财务部门建设步伐。一是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用一批组织能力强、懂管理、业务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充实联社财务部门;二是有意识地选送财会人员进行政治、业务、法律、计算机培训,学习商业银行同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取其精华,更新观念;三是财会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的职业道德,以确保县联社对各项财务工作的具体管理服务职能落到实处。

(二)推行财务主管派驻制,强化监督制约

长期以来,由于会计管理制度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基层信用社在业务进度上“玩数字”,在费用开支上“想点子”,在信贷管理上“绕圈子”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基层信用社财务主管也常常处于“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尴尬境地。因此,统一法人后,改革传统的会计管理体制成为必然。

现代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其分支机构实行财务主管派驻制。即上级部门对所辖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会计主管亲临第一线,对财务会计行为做原始确认,从源头抓起,实施有效监督,从而确保其规范性和真实性。实行委派制后,财务主管实行“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各个信用社的财务主管分别由县联社垂直管理,实行业务上的专门领导。一是财务主管在派驻社日常的财务管理,实行双线负责制。一方面要负责本社内部所有的财务管理事务,协助本社主任开展工作,参与本社的财务决策;另一方面,也要对联社负责,贯彻县联社或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监督本社的所有业务活动在可以控制和可行的范围之内。二是接受县联社财会部门的直接管理。财务主管由县联社任命和考核,实行任命制,代表县联社对信用社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工作,参与所在信用社经营管理决策,督促所在信用社员工认真执行财经纪律和相关制度、办法,对违反国家政策、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的行为拒绝办理,不能制止的及时向联社反映;检查所在信用社所有财务收支、财产保管和资金使用情况,对违规问题向信用社领导提出质询,并书面报告联社;凡职责履行不好,对问题隐瞒不报的,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三)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强化预算执行力

一是年初县联社财务部门利用建立的财务信息系统,特别是对存、贷款、成本、利息收支等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预测经营前景,初步确定年度总体的经营目标;二是县联社经营班子召开业务经营分析会,对总体经营目标进行分析,找出目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三是结合各基层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测算和分解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和资产流动性等几方面的约束指标,确定信用社的目标利润,寻求实现目标利润的最佳《预算方案》,并配套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责任制度和考核办法;四是将《预算方案》报请社员大会或理事会审核通过后下发各分支机构和县联社各业务部门执行。五是总结目标,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分析。每到财务预算考核期,对各项经营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进行比较,计算出差异,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评价和考核所属单位的绩效,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并将所有情况纳入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以预算为前提的财务管理模式,使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而开展,从而带动和推动信用社的各项工作,提高信用社的经济效益。

(四)强化全员核算意识,增收节支“双管齐下”

一是加强宣传,强化全员核算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每位员工深刻认识到信用社面临的困难,关键在于拓宽增收渠道和降低成本。以此提高职工对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参与意识。二是努力降低存款成本。作为农信社主要资金来源,存款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信社的经营效益,降低存款成本无疑成为农信社的“另类收入”。三是培植多种效益增长点。搞好贷款营销,最大限度地用活资金,减少无息资金占用,培植优良的客户群体和优势项目,增加利息收入。四是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提倡“过紧日子”思想,以“勤俭办社、厉行节约”为宗旨,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开支,杜绝一切不合理支出。二、建立新的信贷管理体系,集中解决信贷方面存在的难点

信贷工作是农信社各项工作的重点,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存亡,当前随着农信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管理模式由县乡两级法人改变为县级联社一级法人,工作重点由指导、协调、服务转变为直接管理、授权经营。如何加强对授权经营下的农信社信贷管理,管理的难点是什么,如何对策,成为农信社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信贷管理授权经营的难点:一是基层信用社贷款营销积极性调动难。取消基层信用社法人资格后,职工的收入不再由所在地信用社效益与盈亏决定,而是由联社分配任务完成情况决定收入的高低,目标任务的分配主要依据贷款规模。二是信贷客户部门履职难。取消两级法人实行统一法人实质是取消了管理上的中间环节,由县联社一步到位实行扁平化管理,联社职能部门履职由依靠中间环节改变为自己直接面对所有网点,在对法人社主任的授权上基本满足基层信用社贷款的需要。三是操作风险、道德风险防范难。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是造成信贷风险的主要方面。农信社在经历了人民银行、银监局、农业银行的代为管理,进人渠道不一,而且均在联社管理部门,基层信用社职工大多是按部就班的操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缺乏综合性管理人员,每个网点的负责人都能得到一定额度的授权,这部分人员素质参差不一,操作风险不同程度存在,不能避免个别人有意识地为了自身利益损害集体利益,因此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防范难也是统一信贷授权面临的新问题。

解决难点的对策:一是严格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形成以“横向制衡、纵向制约”的运作机制,以科学决策、规范操作、风险防控、责任追究为核心,贷款发放必须在评级的基础上授信,在授信基础上贷款。二是因地制宜合理授权。统一法人体制下,权利不能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授予的职权只是上级职权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因坚持决策管理权集中,业务经营权下放,按照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要结合不同地域、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实际,适度授权,既保证基层社正常的工作秩序。三是加大违规处罚力度。职能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办法,信贷部门对签批的贷款要进行贷后检查,驻片稽核人员要对新增贷款的用途、贷前调查的真实性逐笔落实,加大检查频率,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坚决重处,决不姑息迁就,要充分发挥稽核大对职能作用,严格序时稽核、专项稽核,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监督管理,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监控网络,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确保无案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