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德育教案范文

德育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德育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德育教案

第1篇

当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合作、与人彼此协作的能力也正是当代青少年所欠缺的。不少学生身上自我中心的倾向较为明显,与人交往缺乏合作的意向,或者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希望别人都听他的;另一方面,即使有合作的意向,不少学生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与人合作。本次德育主题班队会选用“合作”这一主题,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通过观看动画、游戏、课堂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眼看、心想、手动,体验什么是合作和怎样合作,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增强合作意识,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感受到做事情时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21世纪是个充分合作的世纪,教育学生学会合作,是走向新世纪的需要。

教法与学法选择

教法: 讲述、讨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学法:游戏法、体验法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皮球、小红旗等。

教学过程:

一、 通过故事,认识合作

主持人(甲 乙):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六8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讲故事

主持人甲: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五个指头兄弟,本来很和气。有一天,他们忽然闹起别扭来,各夸各的本领大,谁也不服谁。闹得正起劲儿,一个皮球跑过来说:“谁能把我举起来,谁的本领就最大。”大拇指说:“我来,我来!”可是,无论它怎么使劲儿,也不能把皮球举起来。食指说:“我来试试!”可是食指也举不起来。中指、无名指、小拇指都试呀试,累得满头大汗,也没能把皮球举起来。皮球说:“你们合作起来试试吧!”五个指头互相合作,一下就把皮球举起来了。

从此,五指兄弟同心协力,互相合作,再也不闹气了。

2.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觉得这五个指头都很骄傲,但是最后认识到错误了。

生:我想,如果我们以后也像这五个指头一样,做事情齐心协力,一定能为班级增光!

3.揭示课题:

主持人甲:看来,有些事情光靠个人的努力是办不成的,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能成功。合作是什么呢?

(出示合作的定义)合作: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主持人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合作的力量

二、观看动画 感受合作

1、观看动画《三个和尚》

主持人乙:听了五个指头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做事情不能只靠个人的努力,下面我们来欣赏动画《三个和尚》,你又能悟出什么呢?

主持人乙:大大的问号,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为什么人多了,反而没水吃了呢 ?那他们三个人怎样做才能有水喝呢? 请大家帮帮他们出出主意吧!

生:一人一天的去挑水。

主持人点头默许。

生:两个人去抬,今天你们俩,明天他们俩,两人抬一缸,喝完就换人去抬。

主持人乙:这个分工很好!

主持人乙,是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三个和尚只有合作才能喝到水,也只有懂得合作的人,才能做到人多力量大。

三、通过游戏,体验合作

主持人甲: 人说:百听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大家想不想真正的体验一下合作的力量呢?那我们就来做游戏体验一下吧!

1、 游戏(一)探险家(出示游戏要求和规则)

一组成员围成一个圈,另一组选一个当探险家在圈内。圈内有八个个皮球, 探险家要以机智、快速、灵敏的方法把球全部踢出大圈,然后安全逃出。踢出一个球为一分,探险家逃出为两分。时间为三分钟,圈外的人可极力截住或迅速踢回皮球,最后以积分多者为胜。

规则:探险家未踢完球不得逃出圈。

生做游戏。其余的同学在为自己组的同学加油。

2、游戏二 《心心相印》

主持人乙:咱们再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看看哪个小队的同学做得最好 做得最好的小队将赢得一面红旗。(出示要求)

游戏二:“心心相印”背夹球

规则:从教室这边到那边然后再走回来,分成4组,每组2人,背夹一篮球,步调一致向前走,以最先到达终点的小队获胜。

放音乐,学生做游戏,其余同学观看。

主持人乙:你们觉得这两个游戏有趣吗?

生:有趣!

主持人乙:这两个游戏看起来确实简单,但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这要靠大家齐心合力,动作协调一致才能做好。这就叫“团结合作”。

3、分享活动体验

教师的话 过渡:为什么有的小组同学用时很快得分也很高,有的小组却很慢呢?我想对于这两个游戏,大家都有很多体验后的感受要与你们组其他成员分享,接下来请同学们交流你关于这次体验的一些思考。但是交流时我对大家有要求:

(讨论) 交流的内容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

①活动中你有哪些特别深刻的感受?

②活动中促进你完成任务的因素有哪些?

③活动中阻碍你完成任务的因素有哪些?

(发言)请每组组长发言阐述自己组交流的结果。

主持人乙:点名让组长发言

第一组组长:第一游戏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在外面时,为了阻挡探险家踢出来,都在想,脚之间不要有空隙,千万不要让他们得了分。促使我完成任务的因素那就是:我们的集体的目标,还有我们协作的精神。阻碍我们的因素:他们下面的同学的故意捣乱的声音。

第二组组长:我对第二个游戏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做游戏的时候,我们组的两个同学商量好,一定要步调一致走,球不要掉了,不能慌。促使我们完成任务的因素就是一定要赢,不能落后于他们。

主持人甲 :过渡:大家的阐述都非常精彩,我想把大家的观点综合一下,主要归纳了三点:

(1)只有团队成功,个人才能成功

(2)要学会关注别人,为他人着想、为团队着想

(3)了解影响合作的内外因素:成员个性(自以为是、自私、宽容等)和能力、计划与策略、合作意识、旁观者压力等。

4教师小结:

看来要实现卓有成效的合作需要这些条件:团队统一的目标要放在首位、接着就是大家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写作的精神,还有就是有效的方法、策略、良好的沟通、成员的个性与能力等。这些是同学们在活动后总结的经验,当然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把活动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才可以使这些活动的收获持续地发挥作用。

四 联系实际,寻找合作

主持人乙:团结合作不只局限在游戏上,就像老师刚才所说的,要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从属于某个团队,比如班级、学习小组等等,在生活里面我们也会出现合作不良的情况。例如:班级大扫除中有的同学自私自利逃避任务,不愿承担力所能及的项目;还有上学期的校广播操比赛。成绩不错,值得表扬的同学有:王灿、沈通玮等同学集体凝聚力很强;教室卫生,1组2组同学的分工明确,体现出了他们对班级活动的积极参与和对班级的热爱;遇到同学请教学习问题不乐意回答;眼保健操、中午到校后纪律不好、爱讲话、爱做小动作;、上课迟到等。

看看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呢,请看屏幕:“这里有没有你”

出示幻灯片

(发言)请几位学生发言。

生:这里面有我,课堂上我有时候不认真听讲,影响别人听课。以后我不再这样了。

生:这里面也有我,有一次,同学问我问题,因为我想出去玩,就说自己不会。我以后也要改正。

主持人乙 总结:这里面的行为都会影响班级的共同荣誉,因此希望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中要有团体合作、奉献精神。

主持人甲: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要靠和别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希望我们都能从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合作,感受与人合作的快乐。也希望我们在班级中既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又要注意相互间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共同把一件事情办好。经过观察,我发现我们班也存在很多问题。

出示幻灯片

主持人乙 思考:“今后为了班级你该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先思考再小组内讨论交流。

请同学回答,然后出示幻灯片:我能为8班做些什么。

五、话题讨论,运用合作

主持人甲:现在我们知道了如何去与同学团结合作,下面让我们帮帮他们吧?

出示幻灯片,那些自私的学生,不为班级着想的学生的做法。

指名回答如何去帮?

生:我会告诉他,旅游以后可以去,但是学校的集体活动可就这一次,你一定要为了班级的荣誉参加。

…… ……

主持人甲 总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有很多事情,要靠大家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

六、深化理解 升华合作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到黑板上写上:统一的目标、齐心协力、心中想着别人、自我牺牲的精神等。

课前我们做过调查问卷,请同学们拿出来那张试卷,对照一下,看看你能得多少分,看你的合作意识是否很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在这方面表现的会更出色。

师总结:学会友好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条件。因此,我们从小就要树立与人友好合作的良好心态和意识,它将指引我们走向一条成功的道路。老师送你们一句话:学会与人合作吧,这将是你踏上成功之路的捷径。

今天大家的表现让老师很感动,此时老师又想起一个寓言故事:天鹅,鱼和马一起拉小车,天鹅使劲往上拉,鱼用力向下游,马拼命往前奔,结果小车停止不前,于是天鹅改变方向,使劲向前飞,鱼用力往前游,马向前跑,小车拉动了。老师真心的希望大家,像美丽的天鹅,昂扬的骏马,快乐的鱼儿一样,团结奋进,努力拼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创造的像美丽的彩虹一样,在生活中留下光彩。

齐唱《众人划桨开大船》(在歌声中结束这次班队会)

第2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备课教案;德育渗透;教育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74-01

有人说:"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大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已显而易见。经过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各类中、高级技术人员已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工厂或企事业单位中的佼佼者。也就说:"成才的道路有千万条,有志者,事竟成!"那么,怎样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建什么样的职业学校?树什么样办学理念?已成为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共同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已经把德育教育提升到一个很高的范畴,要求各级教育机构不予余力地贯彻和开展。教育部日前制定并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就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教材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的相关要求进行正确地剖析和阐述之外,适当的掺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心理健康、感恩意识、安全意识以及是非辨别能力等方面的"德育渗透"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这不仅能够体现教师个人广泛的知识领域,而且还能给学生正确的学习引导,可谓"一举两得"。怎样将"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案、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表述出来?让学生在接受教学的同时又能体味社会的真实、生活的丰富和人生的意义;它又担负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就这一论点提出以下论证说明。

1.中等职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辩证关系

由于现今的职业教育过程已由原本完整的三年教学期限逐渐缩短为两年,在这短短的两年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不仅要教授课本上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素养,还要进行必要的德育思想灌输,在整个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把过去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地被调动起来。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几乎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等非常现实的问题,再加上学校管理出现漏洞、教师教学工作不够投入,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得过且过,终日混沌,长期处于等待分配工作的迷惘状态当中。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不良的学习状态呢?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抛弃他们的过去,按照同一标准严格要求、悉心教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行为引导,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同时在他们当中树立标兵,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由此看来,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德育素质教育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教会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教会他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常识和原则。同时,也可对症下药地进行一系列的"兴趣培养",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得到充实,投其所好,逐渐建立学习信心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总之,德育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起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怎样实现"德育渗透"在备课教案中的有机结合和充分体现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当学会在制作教学教案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把德育教育理念时刻地传输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美妙。要把"德育渗透"当成一个系统的教育理论来研究,渗透得要恰当、得体。如:《电工基础》中的",和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个问题看似和德育教育无任何内在联系,但只要我们深深体会就会发觉这个知识点包含了以下的"德育渗透内容":分析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有理有据;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具体阐述过程:把导体的长度比作《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要行走的"十万八千里"路程和途中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若只有"五万四千里"的路程,那么他们师徒四人所经历的磨难也就会减少一半左右。这不就正好印证了"导体的电阻大小和导体的长度成正比"吗?利用简单的生活实例将复杂生硬不易理解的抽象化问题变为易于接受和想象的一种变通技巧,同时也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即起到很好的调节教学气氛,也起到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两个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当然,这些"渗透"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认真解读本次课堂的具体教学内容,钻研教材,并且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这一点对于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教师来说不成问题,但对于初登讲台的新教师可能举步维艰、无从下笔。那么,可以采取多听课、多交流的方式来逐步加强和提高。所以就需要我们的青年教师一定要多下功夫,虚心请教;做到课前认真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自我,将"德育渗透"在我们的备课教案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和表达出来。"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3.将"德育渗透"升华为教育服务

德育渗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不论哪种形式的教育,其本质的含义就是根据社会的要求所进行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首先要把学生(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中等技术人员)看作是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社会群体,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角度、理解学生的思想定位,做到教学面前人人平等。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重新定位,那么,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教育具有服务意识;教师角色将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讲人转变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由信息源变成导航者,由过去的信息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与协调者。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与界定,为教育的服务思想找到了方向,无论是指导者、导航者,还是协调者、参与者,都不应该是传统观念上的高高在上者,没有温和的询问与参与,没有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服务思想的支撑,是很难引起学生精神的共鸣的!其实教师在制作备课教案时设计的"德育渗透"就是一种思维和意识上的重新定位过程,将简单的"道理"深入浅出地讲述给学生,让他们明白、理解和接受,从中吸取对他们有用和有帮助的成分,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当然教师也可以以自身的切身经历教会他们对事物认知的多角度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锻炼。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工作应以学生为主体,把每个学生当成一名"消费者"对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其中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套餐式课程讲述(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空间)、新事物的接触和辨别能力培养、道德品行锻炼、安全意识强化、身心健康引导、就业质量跟踪、荣辱主义和感恩教育等,这些都是为充实枯燥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添加的必备业务技能。怎样将看似粗略的"德育渗透"升华为富有深刻含义的"教育服务"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地积累和丰富,达到和谐课堂的理想状态。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备课教案中设计和添加"德育渗透"势在必行,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可以完善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改善人们对职业教育较为偏激的社会认知。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生管理和注重教育服务是每一个中等职业学校都应考虑到的根本问题,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数量上地增量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质量上地提高,不仅没有体现教育的真正含义而且还会造成诸多的社会负面影响,降低学校的美誉度,使我们今后的职业教育事业处于每况愈下的窘态之中。所以,当学生选择了职业学习以后,每一位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特别是我们的任课教师)都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潜能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德育渗透",并把它提升到"教学服务"的高度来严格执行,为家庭和社会培育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刘维良,教师心理健康百问百答,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41-50

[2] 刑晖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职教论坛,2001:9

第3篇

1、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成绩参差不齐,思想意识情绪波动较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学习无兴趣,无动力,无目标,不文明、不道德的不良行为习惯多,自控能力较差,令家长头痛,但这部分学生往往有强烈的表现欲,有一定的爱好特长,民主意识,平等意识非常强烈,可塑性还很大。因此,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规范,养成教育更需要进一步强化。

2、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以为是的骄傲心理,害怕别人超过自己的妒忌心理,难以接受批评的虚荣心理和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这部分学生也需要予以指导、关注。

3、经过多年的常抓不懈,我校已基本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但教师个体发展仍不平衡,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仍要加大,管理责任更需强化。

4、独生子女比例逐年增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较高,单亲家庭和特困学生的增加,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成功者的观念;

4、培养家长满意、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应对策略

转变育人观念,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形成“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

1、做到“三全管理”和“四育人”的协调发展。

建立和完善“三全管理”机制。

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教职员工,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要研究德育工作。各处室一定要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务处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育人因素,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列入到教师的考核评估之中;教科处要把德育作为重要的校本课题进行研究,把思想教育内容作为检查教师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务处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财务做到公开透明,公物维修要及时,进一步提高饮食质量。学校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风气。

全面管理。即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各类活动以其特有的形式发挥中间作用,校风、班风、学风,校园育人环境建设不断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从而保证全面管理的实施。

全程管理。即从学生每天起床到晚休,以至从学生入校到五年毕业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学校制定德育工作活动配档表,把德育全年的工作和学生五年受教育的活动全都包括进去,便于全程管理的具体实施。

我们实行“三全管理”最突出的特点是促进“四育人”的协调发展,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协调发展。全体教职员工要端正思想,克服那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管工作、不管育人的局面。在环境育人方面,从校舍、校容、校貌,到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良好局面。

2、实施成功教育模式。成功教育主张:

①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巨大潜力,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

②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成功的体验是进一步获得成功的动力。

③教师要为每一个同学创造成功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④成功不应局限于学习的进步和优异成绩的取得,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进步都是成功。

⑤对学生而言,学习经常给学生带来的是失败的体验,学习之外的成功往往是学习获得成功的突破口。一、现状分析

1、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成绩参差不齐,思想意识情绪波动较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学习无兴趣,无动力,无目标,不文明、不道德的不良行为习惯多,自控能力较差,令家长头痛,但这部分学生往往有强烈的表现欲,有一定的爱好特长,民主意识,平等意识非常强烈,可塑性还很大。因此,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规范,养成教育更需要进一步强化。

2、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以为是的骄傲心理,害怕别人超过自己的妒忌心理,难以接受批评的虚荣心理和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这部分学生也需要予以指导、关注。

3、经过多年的常抓不懈,我校已基本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但教师个体发展仍不平衡,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仍要加大,管理责任更需强化。

4、独生子女比例逐年增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较高,单亲家庭和特困学生的增加,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成功者的观念;

4、培养家长满意、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应对策略

转变育人观念,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形成“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

1、做到“三全管理”和“四育人”的协调发展。

建立和完善“三全管理”机制。

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教职员工,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要研究德育工作。各处室一定要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务处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育人因素,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列入到教师的考核评估之中;教科处要把德育作为重要的校本课题进行研究,把思想教育内容作为检查教师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务处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财务做到公开透明,公物维修要及时,进一步提高饮食质量。学校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风气。

全面管理。即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各类活动以其特有的形式发挥中间作用,校风、班风、学风,校园育人环境建设不断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从而保证全面管理的实施。

全程管理。即从学生每天起床到晚休,以至从学生入校到五年毕业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学校制定德育工作活动配档表,把德育全年的工作和学生五年受教育的活动全都包括进去,便于全程管理的具体实施。

我们实行“三全管理”最突出的特点是促进“四育人”的协调发展,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协调发展。全体教职员工要端正思想,克服那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管工作、不管育人的局面。在环境育人方面,从校舍、校容、校貌,到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良好局面。

2、实施成功教育模式。成功教育主张:

①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巨大潜力,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

②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成功的体验是进一步获得成功的动力。

③教师要为每一个同学创造成功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④成功不应局限于学习的进步和优异成绩的取得,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进步都是成功。

⑤对学生而言,学习经常给学生带来的是失败的体验,学习之外的成功往往是学习获得成功的突破口。④尊重学生选择,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教风促学风:

①加强师德教育,积极在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活动。每学期召开一次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评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②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加强师生沟通,用教师求学、治学和为人处事的经历、经验教育和引导学生。

③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和成功,多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加强对优秀学生的鞭策和引导。

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和我为学校添光彩活动;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积极与家长联系和沟通,每年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不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

(3)请社会成功人士作报告。

(4)认真组织学生会、团支部、班级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5)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激发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6)大力指导和发展各种社团组织并积极开展活动,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3、诚信教育活动遵循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灵活为主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1)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诚信教育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要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

(2)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3)以“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为主题,利用校、班、团队会组织研讨会、辩论会;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我讲诚信故事、相声小品等活动;充分利用文化长廊、黑板报、广播、校电视台等形式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

(4)要充分利用每年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契机,将诚信教育作为重点之一,安排时间组织相关教育活动。(5)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寓诚信人物、事件等于课堂教学之中,理科教学要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

4、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第4篇

赞科夫认为,培养师资的工作,“主要缺点之一就在于:教育学和心理学没有跟教学和教育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大家逐步认识到,教育管理案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管理案例.可以认为是教育工作者把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能够启发思考的典型事例,客观地写成能指导教育实践的描述性文稿。教育案例一般要附上分析。

本文所说的教育案例主要是指包括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数学研究、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要让教育案例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让教师撰写教育案例。

一、撰写教育案例

1.收集素材

①案例素材的特点。教育案例来自教育事例,但并不是任何教育事例都能作为教育案例的素材。一是案例要典型。教育案例的素材要有典型性,能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有无穷的回味,有实用的价值。二是故事要生动。教育案例应该是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某个隐含观点的教育故事,要具体、生动,要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三是寓意要明确。教育案例能够启发大家思考,能够让教师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规律和本质,对教育工作有指导作用。

②收集素材的途径。一是在教育实践中收集。实地收集案例,便于获取真实信息。这些案例,可以是自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别人经历的。比如,可以从自己课堂教学、教育学生、教学研宄的过程中,从听课、评课的记录、观察和思考中,从教师、学生交谈的某些内容中,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中收集素材。二是在教育音像中寻觅。可以从电视、磁带、光盘的课堂教学录像、教学经验介绍的观看中收集素材。三是在教育书刊中查找。可以从备课教案、说课讲稿、教学实录、教育经验等材料的阅读中收集素材。

③收集素材的方法。收集教育案例的素材,一是要突出重点。每天发生的教育事例太多,有些事例太平淡,没有多少思考的价值,不必都收集起来,只需要收集那些有典型意义的问题。二是要经常注意。对于具教教育现象及其反映,要注意倾听,注意观察,注意思考,否则,就会对许多典型案例熟视无睹,让许多很有价值的案例从我们眼前滑过。三是要坚持记录。因为案例要写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单靠记忆,不可能记得那么完整、准确,必须及时记录。记录时,主要写出有关人员的特点,包括语言、行动、作法、效果和相互关系等,不必过于计较写作的语法、修辞、逻辑与字迹,可以在记录结束之后再规范地进行整理。

2.提炼主题。

教师收集到的教育案例素材,仅仅是教育情景。需要针对某个现象或某种情况,进行反复、深入的研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提炼出重要的、鲜明的、深刻的、有指导意义的主题。

3.撰写案例。

①目的要明确。敦师撰写的每一个教育案例.都要能反映某个问题或某项决策。教育案例不仅要描述人物语言和行为,而且要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需要、动机、态度等,还要将某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工作原则、活动构想蕴含其中。

②内容要真实。案例素材要反映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工作实际。因此,撰写的教育案例必须是真实情景,不能虚构,不能杜撰。对于事件原貌,不允许进行夸张,更不允许歪曲。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适当增删一些细节、场景等。为了保护正当的隐私权,可以虚构地名和人名代替真实的地名和人名。

③情景要完整。教育案例要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写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如

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要写出解诀一个问题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的过程。故事要具体,要真实感人。

④取舍要恰当。教育案例通常篇幅较短,要求文字简练。因此,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尽量写好主要事件,尽量精简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

⑤叙述要客观。写作教育案例的教师,对于所写的教育案例,必然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案例写作中,只能客观地介绍典型事例,不能直接地提出问题,直白地表述观点,流露出感情的褒贬。要让读者仔细品味,悟出其中隐含的道理。

二、撰写案例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教育案例的后面,要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请他人写,也可以作者自己写。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折,也可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实际紧密结合。撰写案例分析时,不要就事论事,需要就事论理。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力求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去讲教育理论。

2.教育思想必须先进。案例分折的立意要新,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指导,要跟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3.分析要有求实精神。案例分析需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分析要实在,有针对性,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不要讲永远正确的空洞的大道理。不要热衷于抄录教育理论的条条框框,要将教育理论的观点自然地融会于分析之中。

4.分析需要突出重点。对于已写成的教育案例,要反复阅读,找出案列的基本目的和主要问题,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画龙点睛地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

第5篇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教学原则 德育课

论文摘 要: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典型案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探索的过程。它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发掘自身潜能的客观规律,践行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教师若能高屋建瓴地运用案例,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在长期探索案例教学中不能盲目效仿,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基础环节。首先要坚持以下教学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面临的对象大多是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内心深处充满自卑,对社会了解不多,对职业了解甚少,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认真的思考,职业意识、职业理想、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因此,这是进行职业道德与指导教育的最佳契机。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选择成功学生的案例,最好是本校或本专业的;让学生不觉得遥不可及,感受到“行行出状元”的真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热爱所学专业。

二、目的性原则

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激发职业道德情感,指导职业道德行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做到知识统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单纯去引导学生追求一种正确的答案,追求这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教材上结论性语言学生在生活中时有所闻,并不陌生。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案例讨论或辩论过程中,越辩越明,互通有无,把德育主线落在实处。

三、互动性原则

教学互动可以避免“教”与“学”的割裂和教学惰性,其中“生生互动”会使学生互相启发,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成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互动”会使教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更新教法,成为教学的主导。

四、实践性原则

“明理笃行”是各教学法育人的最终价值取向。而案例教学是最省时、最经济的“社会实践”。面对纷繁复杂的职业生态环境,教师要利用案例教学“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奠定职业人生的根基,绘就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

总之,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同时又要贴近学生生活,收集整理与大纲要求相符的案例,特别是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案例。教材上的案例在教学中应重点选择。

一堂成功的德育课,应该有起伏有致、张弛有度的节奏变化;有循序渐进、动静相生的过程优化;有人性关怀、寓教于乐的角色转换。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不容置疑——课堂。教师要驾驭好案例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策略:

一、抓住课堂。精雕细琢。环环相扣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要抓住案例教学课堂,教师应做以下努力:

1.细读案例,自主探究

这个起始环节必须抓牢,否则如建空中楼阁,使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本课程中的案例,人物形象光彩夺目,可读性、趣味性都很强,易于学生阅读。

2.讨论案例,集体攻关

这是培养组员合作精神、集中智慧的核心环节。教师可布置学生事先预习书上案例。然后进行陈述、讨论,也可将另外准备的案例展示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务必要展开,但不得走过场。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小组长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号召力;二是控制小组人数,5-7人为最佳;三是议题应集中,不宜宽泛;四是轮流发言,不让小组长唱独角戏;五是限时完成,“超时下岗”。

3.案例评价,提炼升华

在展示各自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教师要将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观点呈现给学生,目的是引导学生辨清是非曲直,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案例评价也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以达到对主题探究的升华。

二、知行统一,纵横交织,铸就人生

孔子十分推崇“力行”的道德教育。他说:“力行近乎仁”,成功的职业课教师必须践行“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规范内化为个人内心坚定的情感、意志和信念,并将之外化为个人自觉行为,大胆实践。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案”与“理”脱节

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误入顾此失彼的歧途:对案例印象深刻,但忽视理论提炼。

2.教学时间难于调控

在教学中,教师“预设”与学生“实作”往往难于掌控,因此教师应随机应变处理偶发事件。对于“节外生枝”的教育资源,应向课外延伸。对于“冷场”状况,教师要“加温升热”,可用“降难”“化小”“切实”之术以启之。

3.善用现代教育手段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课堂,具有大容量、超时空、交互式、多感官等特点,将会对德育工作增加效能。职业课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案课件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繁为简,让学生有身l临其境之感,优化育人环境。

总之,教材淡化了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原有的学科体系,围绕德育主线进行了内部取舍,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职业课中案例教学更需要教师身体力行,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方能彰显它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李书华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学习与训练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6篇

论文摘 要: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典型案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探索的过程。它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发掘自身潜能的客观规律,践行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教师若能高屋建瓴地运用案例,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在长期探索案例教学中不能盲目效仿,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基础环节。首先要坚持以下教学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面临的对象大多是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内心深处充满自卑,对社会了解不多,对职业了解甚少,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认真的思考,职业意识、职业理想、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因此,这是进行职业道德与指导教育的最佳契机。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选择成功学生的案例,最好是本校或本专业的;让学生不觉得遥不可及,感受到“行行出状元”的真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热爱所学专业。 

 

二、目的性原则 

 

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激发职业道德情感,指导职业道德行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做到知识统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单纯去引导学生追求一种正确的答案,追求这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教材上结论性语言学生在生活中时有所闻,并不陌生。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案例讨论或辩论过程中,越辩越明,互通有无,把德育主线落在实处。 

 

三、互动性原则 

 

教学互动可以避免“教”与“学”的割裂和教学惰性,其中“生生互动”会使学生互相启发,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成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互动”会使教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更新教法,成为教学的主导。 

 

四、实践性原则 

 

“明理笃行”是各教学法育人的最终价值取向。而案例教学是最省时、最经济的“社会实践”。面对纷繁复杂的职业生态环境,教师要利用案例教学“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奠定职业人生的根基,绘就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 

总之,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同时又要贴近学生生活,收集整理与大纲要求相符的案例,特别是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案例。教材上的案例在教学中应重点选择。 

一堂成功的德育课,应该有起伏有致、张弛有度的节奏变化;有循序渐进、动静相生的过程优化;有人性关怀、寓教于乐的角色转换。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不容置疑——课堂。教师要驾驭好案例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策略: 

 

一、抓住课堂。精雕细琢。环环相扣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要抓住案例教学课堂,教师应做以下努力: 

 

1.细读案例,自主探究 

这个起始环节必须抓牢,否则如建空中楼阁,使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本课程中的案例,人物形象光彩夺目,可读性、趣味性都很强,易于学生阅读。 

 

2.讨论案例,集体攻关 

这是培养组员合作精神、集中智慧的核心环节。教师可布置学生事先预习书上案例。然后进行陈述、讨论,也可将另外准备的案例展示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务必要展开,但不得走过场。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小组长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号召力;二是控制小组人数,5-7人为最佳;三是议题应集中,不宜宽泛;四是轮流发言,不让小组长唱独角戏;五是限时完成,“超时下岗”。 

3.案例评价,提炼升华 

在展示各自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教师要将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观点呈现给学生,目的是引导学生辨清是非曲直,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案例评价也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以达到对主题探究的升华。 

 

二、知行统一,纵横交织,铸就人生 

 

孔子十分推崇“力行”的道德教育。他说:“力行近乎仁”,成功的职业课教师必须践行“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规范内化为个人内心坚定的情感、意志和信念,并将之外化为个人自觉行为,大胆实践。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案”与“理”脱节 

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误入顾此失彼的歧途:对案例印象深刻,但忽视理论提炼。 

 

2.教学时间难于调控 

在教学中,教师“预设”与学生“实作”往往难于掌控,因此教师应随机应变处理偶发事件。对于“节外生枝”的教育资源,应向课外延伸。对于“冷场”状况,教师要“加温升热”,可用“降难”“化小”“切实”之术以启之。 

 

3.善用现代教育手段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课堂,具有大容量、超时空、交互式、多感官等特点,将会对德育工作增加效能。职业课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案课件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繁为简,让学生有身l临其境之感,优化育人环境。 

总之,教材淡化了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原有的学科体系,围绕德育主线进行了内部取舍,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职业课中案例教学更需要教师身体力行,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方能彰显它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李书华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学习与训练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7篇

一、暗示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途径

1.暗示教育的含义

暗示教育告诉我们,人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体,在情感的作用下,理智的心理活动会进行得更敏捷、更富有成效。人只有在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处在最和谐状态时,才是活动最顺遂、最有效的时刻。暗示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未意识到的刺激的影响作用,以及环境与人之间信息交流。如声音、颜色、语言、嗅觉等都可以对我们构成暗示,使人们不知不觉地形成一种观念,进而转化为某种行动或产生某种效益。暗示教育的研究表明,即使最强烈的观念,也必须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期待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结合,并且和他个人的情绪、智能、意志以及要求等特性协调,才可能产生暗示教育的效果。

2.暗示教育的特点

开发性暗示教育是通过激发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激发人脑接受教育的潜力,从而使人脑接受信息的潜能得以发挥。

易接受性暗示教育符合学生自尊独立性强的个性心理特点,使学生和教师能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从而增强思想教育的接受程度。避免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妥当的语言直接刺激学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愉悦性暗示教育强调在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进行,使思想教育寓于快乐之中。

多义性暗示教育对心理的影响遍及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合理地运用暗示教育必将有利于个性与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思维与体力的结合并统一于学生自身的活动之中。其中既有个人的单独练习,又有集体的协作配合,这些活动和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

1.体育教学环境的特殊性

体育教学室外环境变化多,有绿树、蓝天的自然环境;也有障碍、器械、场地的限定;有烈日炎炎的酷暑,也有寒风凛冽的严冬。这些教学环境同其它课不一样的特殊性,给教师暗示教育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暗示、激发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2.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新颖;各项技术练习手段、组织教法均有所不同。球类集体项目的互相配合、协同作战的有趣练习,田径项目个体战胜自我较为枯燥的练习等,都会给暗示教育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和情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不同的场景,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暗示教育。

3.组织工作复杂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场面大、人数多、分组练习项目多,加之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给组织工作带来困难,一些不利因素还会起到消极作用。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利用学生自尊、自强的优点更好地组织学生,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互相观察,互相指导,营造互相帮助的气氛。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指导,教授某些技术的技能、技巧,对自己充当组织者角色而感到心理满足;而且由于自己当“小教师”,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利于克服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

4.技术教学的反复性

学习各项体育技术,学生不可能一次就完全掌握,需要多次反复练习才能学会。学生学习中往往产生急于求成的心理,但欲速则不达,反而使其产生沮丧情绪。体育教学中的这种反复性,在一定程度上为思想教育的心理暗示教育提供了条件。

三、体育教学中

运用暗示教育的基本思路

1.情境、气氛的暗示

不同的情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境。良好的教学环境、课堂气氛可使学生产生最佳的生活交际情境。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高尚的情操和行为在团结、活泼、协助、和谐的集体中,在快乐的体育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2.榜样的暗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良好言行和优秀学生的积极示范,其榜样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严以律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声望,才能使暗示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

3.语言暗示

教师的语言暗示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艺术,风趣的话语、诙谐的小故事等,都会起到暗示教育的作用。教师如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不失时机地运用暗示语言,会使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行为更加自然、和谐。

4.艺术暗示

实践表明,艺术是一种最有力的暗示。它不仅以理性的逻辑方法,而且能以感情手段产生影响。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不同阶段、不同项目、不同内容,有目的地选用适当的音乐、图片,利用色彩、韵律、节奏、语调进行暗示教育,通过艺术的“载体”将暗示教育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

5.自我暗示

第8篇

一、具有创意

当我看了《彼岸的教育》中,对美国学校开学第一天的描述后,我感到惊讶极了。对于学生来说,开学总是令人兴奋的,但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开学第一天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怎样让大家尽快相识,怎样一开始就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怎样鼓舞学生的士气......在这方面,美国有经验的教师有不少很好的创意:1、是对还是错。2、他是谁。3、猜猜猜。4、思想家。5、目标、目标。海外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的创意添加。有些创意的着眼点很微小,但却大大加强了教育与生活的融合,使得教师和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深了解,为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氛围。在加入小创意后,那些我们日常教学中很看重的有一定意义的日子,如开学的第一天、新学期的第一课,乃至一学年最后一天,都通过孩子们容易接受的交流方式,为学弟学妹们送出寄语来进行教学承接,在轻松的氛围中迎送学生进入新的环境。

创意作为点睛之笔,使学生领悟到教与学的乐趣,而要完成树人的重任,还要依靠教师的内功和对学生个性的把握,使那些不喜欢上学的孩子感觉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是教育的大创意!

二、为了孩子

本书第三辑的主题是:为了孩子怒放的生命,在这一辑中,我体会到教育者首先要把让孩子获得完美人生作为教育的第一目标,如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能够使得自己的生活保持平衡,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帮助自己的人格在多方面得到发展,让自己的生命如鲜花般绽放,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是英国威灵顿公学的校长所说的话。他说:“我们对学术课程过于重视,丢失了更加重要的东西”。因而在威灵顿公学,每周上一节幸福课,幸福课旨在增进学生获得完美人生的可能性。

我觉得孩子到学校上学,不仅带着他们的脑,还带着他们的心,他们的热情,他们的体验,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梦想,以及他们的畏惧。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也对孩子的这些情感问题加以重视,提高认识,我想会让更多的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

《彼岸的教育》就像是一张活生生的事实地图,让我捕捉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线索和主题,它带领着我,静静地走进西方的学校,亲近他们的环境,走进他们的课堂,聆听他们的教育者的声音。

三、关爱教师

第9篇

我所任教的班上有一位男同学,王晓伟,性格偏激,自尊心强,经常迟到、旷课,上课不专心听讲,扰乱课堂秩序,甚至顶撞老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校内外吸烟、喝酒,打架。除此之外,他的一些细节表现让我更客观地认识他,虽然他不善言辞,但却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有时默默无闻的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分析与诊断〗

该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父忙于工作,每天起早摸黑的,和孩子的交流很少,对于孩子的错误不是耐心的说服教育,而是指责,打骂,甚至是放任自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王晓伟同学感受不到父爱和母爱,行为出现了危机,养成了很多的不良习性。

〖教育方法与过程〗

一次上课,很多同学在铃声响起的时候匆匆忙忙的走入教室。这时我发现第三张桌王晓伟还没有回来,问同学们才得知上节课的时就没有看见他。大概过了十几分钟王晓伟一声报告,教室门撞开走了进来,没等我问一句,就疾步走到自己座位上,爬在桌子上不肯起来。我冷静下来想: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这么胆大,就算王晓伟特殊以前也没这样不礼貌的行为,今天肯定事出有因。于是,我用镇定的语气说:“同学们,我们继续上课!”学生们逐渐安静下来专心听课,王晓伟也坐在位子上不做声,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下课后,学生们都跑去做操了,教室里只剩下我和马晓伟。“马晓伟,你今天上课这样子表现很不好,有什么意见和不满可以和老师说啊……”“老师,我昨晚吃完饭,可能饭菜质量问题,肚子疼了一夜,今早起晚了,所以……”这时听到学生唧唧喳喳的议论,“王晓伟昨晚上网一夜未归。”我意识到王晓伟在说谎,这种行为违背诚实守信原则,但也是为了自我保护。我不在追问,当面揭穿学生的谎言,容易使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表明老师对学生缺乏信任,为后续的教育工作埋下了隐患,受损的师生关系要弥补也很困难。

接下来的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最近老师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视频很有感触,今天特地带来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请大家用心来观看,(播放视频)”2010年2月9日,为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回家的民工发工钱,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水林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不幸在南兰高速上发生重大车祸:一家五口在车祸中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33.6万元工钱发到60多名民工手上,这是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视频结束了,但它留给我们的震撼是强烈而持久的。我在黑板上写上:“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 孙东林20年来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的承诺在网上广为传播,这兄弟俩,被人们称为“信义兄弟”。信义兄弟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谛、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他们重大义、讲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道德楷模!“信义兄弟”用他们的义举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诚信,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良知,什么是值得我们坚守和尊敬的品德。

今天我们就开展一次素质评价工作,首先请每位学生先自评,从好人好事、诚信方面找出自己的优点,然后同学进行互评,最后全班同学进行总结和评价。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那就让我们开始吧!。”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积极响应起来。张某同学说道:“我的优点就是遵守纪律,作业按时交,缺点就是胆子小,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下次我要改正。”刘某紧跟着说:“我的优点是爱帮助同学,上次同学生病,我主动给他打饭,缺点就是脾气暴躁,说话不考虑,爱得罪人。”轮到王晓伟发言了:“我没有优点,缺点是迟到,上课说话、不写作业、还谎言……”王晓伟把自己的缺点列举了很多,然后就低头不语了。听到王晓伟的自评后,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孩子内心大部分由阴影覆盖着,这样的孩子生活在自卑中,可见他的内心有多么的痛苦。

自评环节后,接下来是互评。我说,“同学们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几乎每个同学都听过这个故事,老师小时侯也不止一次的地听过。可以这么说,《狼来了》这个故事伴随着我们几代人的成长。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够这么广泛地代代相传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位诚实守信的同学呢,同学们互相对视,没有一个人说话,我首先打破了这种尴尬的局面,走到王晓伟眼前,诚恳地看着他说:“在老师的印象中,你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同学,上次我让同学们把制作的模型交上来的的时候,也有你按时上交,说明你很重视这件事,这就是你的优点呀。 还有一次劳动挖树坑,是你第一个按时到的,没有任何人的监督,按规定完成了6个树坑, 这一次次小的细节和行为都说明你是诚实守信的好同学”。我说完这些话时,他抬起头来看着我,我微笑的看着他并点点头。后来本组的同学都开始对他进行评价;“王晓伟同学你还记得那次的运动会吗?因为你刚刚生完一场病身体还没恢复好,使得比赛时没有拿上名次而后悔吗?同学们从心里感激你,因为你是为了班集体的利益而带病参加的,所以你关心集体也是你的优点。”这时他的脸慢慢的红了起来。接着肖某又说道:“上次下大雨,我没有带伞,是你借伞给我的,不然我就会淋雨的,我从心里感激你……”同学们表扬王晓伟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后来王晓伟的眼睛里充满了感激的泪水,站起来说:“今天是我最难忘的日子,同学们对我的评价让我很吃惊,没有想到我身上还有优点,谢谢老师和同学们,从今以后我会慢慢的改掉身上的缺点,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来,做诚实守信的好学生,请老师和同学们相信我,随后他深深地向大家鞠了一躬”。这时班里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掌声中给予了王晓伟无限的力量,也代表了同学们对王晓伟的信任。几周后,他的纪律明显好转,对班级的事情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第10篇

到了德国,你根本看不到铺天盖地的教育公司和补习班招生的广告,然而德国的教育水平却是世界顶尖的,特别是它的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更是闻名世界。这里有条法规让我感到很奇怪:德国的《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就是说孩子们在上小学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对儿童进行所谓的学前教育,比如跳舞、体操、绘画、钢琴、外语、奥数等。那么小学前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呢?根据德国专家杨佩昌的总结,大致是如下三点: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二、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养成从小就主动做具体事情的习惯。三、培养孩子的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德国的小学生没有什么功课负担,每天只上半天课,上午上课,下午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非强制性的,可以学习钢琴、绘画、手工和体育等有关素质修养的课。德国教育界的普遍观点:如果太早强行教授所谓知识,小孩子各方面并不成熟,没有思辨能力,最后会变成背书和读书机器。另外,德国的中学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是非常重视的。德国中学(初中至高一)的劳动技术教育课要学这些课程:一般由“劳动学课”和“操作课”组成,前者讲授生产劳动和就业的理论和知识,内容包括:劳动的含义(其中要讲到马克思的思想)、就业问题、劳动的法律(如违法的“黑工”问题)、生产、工序、工人的基本素质、安全保护、环保等。操作课又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如有的中学7~10年级,必修内容包括:办公技术、制图、打字、财会、职业指导、销售(消费);选修内容:缝纫、家政、电器类、护理类、商业类、管理类等。

另外,德国有8 800万人口(其中600万为常住外国人),却有公立大学300多所。任何人在德国都可以上大学,因为德国没有高考,只有申请和推荐制度(老师推荐),通过了申请就可以上大学,并且德国上大学是不用交学费的,这样的福利也惠及外国留学生。在德国,老师和家长并不会紧紧盯着名牌大学。初三和高中阶段,学校、家长和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制定进一步的教育,这样,会有一部分学生进入技工培训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这里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技校出来的毕业生的待遇不会比名校出来的毕业生的待遇低,至少不会有歧视性的用工制度。因此,孩子们不需要上很好的大学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获得很好的收入,这正是德国有最好的职业教育的根源。另一部分学生则可以读名校进一步深造。但是,能进去大学读书,并不意味着谁都可以顺利地拿到大学文凭,在德国混文凭是绝对不可以的,你只有老老实实并且勤奋努力才能毕业。

阅读提示:

德国的安静教育,其实就是素质教育。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教育;有效结合;健康成长

安全问题重于泰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对小学生安全问题加以重视,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然后对学生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各种体育教学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安全防范。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投入,完善各种体育安全设施,并根据教学要求改革体育教学方式,杜绝各种安全隐患,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

一、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效结合的现状

(一)在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强在体育课程中,教师要开展安全教育,就需要加强对安全教育的分析,根据教学需要教给学生各种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在目前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安全意识不强,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足,总是让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项目运动,却忽视了安全问题。部分教师即使开展安全教育,也是以口头形式进行简单警告,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没有较深的认识,甚至造成一些意外损伤。

(二)体育教育中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教育模式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措施改革,将各种安全知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安全教育质量。在很多体育教学模式中,安全教育没有真正融入到体育运动项目中,在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没有进行有效连接,使学生只能单纯地学习各种安全知识,或者参与体育锻炼。这影响了安全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体育教学方式,在体育锻炼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各种安全隐患。[2]

二、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效结合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创新安全教育模式要实现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教育能力,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安全运动。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健康成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学习安全知识,参与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及时了解各种安全案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提高安全教育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创新安全教育模式,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

(二)根据学生体育表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自身不仅要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能够时刻注意学生的身体安全,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可以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因此,在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结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体育表现,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3]比如,有些学生比较调皮,在运动时喜欢相互推搡,或者做一些恶作剧,在关键时刻吓唬同学,影响其他同学正常运动,从而造成各种意外损伤。有的学生甚至会因此摔倒而出现安全事故。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或者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安全隐患,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起警惕,逐渐树立起安全意识。

(三)结合体育运动项目,渗透安全教育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而且自制力较差,在体育活动中很容易出现意外,对身体造成损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活动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介绍相关的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及时认识各种安全隐患,让学生在运动时加以注意,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单双杠的技巧时,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身体平衡,然后要求学生时刻注意自己在运动时的身体状态,并要求学生周围时刻要有其他学生看护。又如,在指导学生跳绳运动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跳绳的速度和力度,先慢慢跳,等熟练了之后再加快速度,以防止绊倒或碰伤。

第12篇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2、在“买东西”的活动中,经历估算的应用,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的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渗透。因此,设计本课时力求切入学生的经验世界,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教学目标定位上,除了让学生掌握估算的解题方法外,还要让学生在购物实践中体会估算的价值。不同的人估算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完全一致。课堂的主流活动应该让学生面临具体的生活情景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让学生认识到,在具体的情景中,估算的结果可能是一个具体的数值,也可能是一个范围。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接受过中大班的教育,他们较聪明伶俐,接受能力也较强,生活背景是乡镇,学生课程资源丰富程度一般。从学习情感上看,由于本班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创造欲相对没那么强。从学习方法上看,由于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想学什么,怎样学,所以学生已逐步走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切入生活,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有自己去买过东西的经历吗?能说说你买过什么东西,大约带多少钱吗?(生兴趣盎然,畅谈买东西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学会自己去买东西,而且初步懂得根据东西的价钱确定所需的钱数, 这里面就运用了数学知识——估算(板书课题:估算)这节课邓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逛我们学校对面的利亨商场,学估算、用估算好吗?

(出示例图:热水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

二、创设情境,探索估算

师:假如邓老师想买热水壶、烧水壶和水杯这三样东西,请小朋友们当参谋,老师大概需要带多少钱?

学生进行估计时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大部分学生都把28元估算为30元,把 43元估算为40元,把24元估算为20元,于是得出大概带90元。

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不行, 这样估算的话, 那带的钱就不够了, 估计90元不合适。” ( 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开了, 有赞成的, 也有反对的。)

生1:“我反对,因为估计90元比实际少了,带的钱少了东西就买不成。我认为应把28元看作30元,43元看作50元,24元看作30元,这样110元就够了。”

师:喔,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在购物估算时,要注意往大的整数靠,使估算的结果比实际付出大一些,才能买到东西。大家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2:“老师,我认为,90元是不够买,但是,? 我们买东西不都可以讲价吗, 我想90元是够的。”

生3:我同意90元够买,你就对老板实话实说:“我只带90元,卖不卖随你”,然后装着要走,老板一急,不就卖给你了嘛。(生笑)

生4:(不以为然)现在是在超市,不能讲价的,怎么办?

生5:“我赞成,既然是估计,结果只要求接近准确数值,数大一些或小一些没关系。”

[点评:当数学问题与儿童生活情景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小朋友思维的火花就会撞击出来,课堂生命的活力就会焕发出来。]

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相机质疑:“对于‘出现购物问题时,怎样估算更合理’这一问题,同学们都敢于发表各自的见解,估算方法多种多样。看来,生活中常常要用到估算,想不想把估算的知识学得更扎实?”(生:想。)那就把第21页的“做一做”完成。(出示“做一做”题目,学生埋头试做)

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各自的估算策略:

39 + 42 40 + 40 ≈80 39 + 42 40 + 45 ≈ 85

师:看了这两位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几两题的相同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进行估计再算出得数,不同点是估计的数有些不同,结果也就不同了。

师:你的眼睛真亮,发现了近似数的取法会直接影响到估算的结果,那么大家认为近似数应怎么取合适呢?

生1:我认为尽量接近原来的数,这样结果就比较接近准确值。(师让其例举印证。)

生2:老师我认为可以这样估算,尾数小于4的就去掉为0,大于4的就进1。

生3:取整十、整百数计算比较简便。

师:同学们真棒!能够想出这么多方法来估算,尽管方法不同,但老师发现大家在估算时使用了同一个基本的数学思想,想想是什么?

生:我们都在想方法凑整数。

师:对,在估算时,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我们都在不知不觉应用了“凑整”的方法,把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当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使估算后的计算结果更简便。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独立完成练习六的第1题估算题。

2、应用:“买东西”

电话机90元 计算器28元

玩具车95元 电风扇45元

钢笔18元 水彩笔11元

①要买下面物品,大概带多少钱?

物品 估算

计算器+玩具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机+电风扇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 笔 +水彩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用“100元”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一个购物方案

(先独立设计--小组讨论是否合理--全班交流)

3、拓展性作业:调查自己的家庭收入与开支情况,估算出每月收入与支出多少钱?

[点评:引导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日常思维向科学思维的方式发展,体现“知识的价值存在于知识的运用之中”的教学理念。]

四、师生共同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今天的学习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教学反思

通过对《加、减法估算》这一课的教学,本班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发言,主动合作探究、乐于发现新知,本人认为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切入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切入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小朋友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到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2、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创造和谐活跃的气氛,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我始终放手给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充分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在自由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案例反思

第13篇

一、安全感的缺失

安全感的缺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之一。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教师面临职业的挑战,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缺乏职业安全感。其次,近30年来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很多家长对子女过于娇惯,对子女成长的环境缺乏安全感,容不得教师对子女进行动作甚至语言的惩戒。第三,学生个体意识的逐步形成,使其常常检视教师对自己甚或对同学的惩戒行为是否构成心灵的伤害,并在这种检视中失去安全感。第四,随着国人人权意识的逐渐唤醒,人们常有意无意地将教师的惩戒行为与学生个体的生命或者权利尊严受到侵害混为一谈,这制约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施必要的惩戒。正是这几种不同的安全感缺失现象,使得现阶段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施教育惩戒时显得迷惑心悸、手足无措。

教师没有职业安全感,便不敢对学生实施惩戒教育;家长没有对儿女成长的安全感,便不准教师对孩子实施惩戒;学生没有对教师的敬畏感,便不可能接受教师的惩戒教育;社会中充满了对他人的恐惧感,便不可能理解及包容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教育。

二、教化过程的焦躁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教育亦如此。对学生道德的培育与规范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而教师在教化过程中的焦躁行为是教育惩戒失效、失位、失败的原因之一。

将正确的人生观植入学生的大脑乃至融入其血液,使其最终形成优良的人格,是教化的目的,需要时间与耐心。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化的内容不能多,教化的速度不能快,教化的过程不能省。对于在道德规范过程中存在偏差的学生,更是如此。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理好责任与规则、耐心与速成、生成与戒成的关系。

实施教育惩戒,教师须担责任依规则。学生的行为发生偏差,学生有问题,教师亦是有责任的。教师的责任主要表现在:发现问题的实情,是责任一;了解问题的过程,是责任二;找出教化的缺陷,是责任三;承担教化的责任,是责任四。对学生实施教化,对有偏差的学生进行纠正,须依据问题的性质、程度、缓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素质等,运用相应的规则,以期达到其心自省、其行规矩的效果。现今的教育惩戒靶向不准,效果不佳,从而造成校园缺少教育惩戒的假象。

实施教育惩戒,多生成少戒成。惩戒,在于惩其偏差了的心念,在犯错误学生的内心竖起防偏差的警戒,而非惩罚其心,摧毁其理智的警戒。网传某地一学生因故上课迟到,被班主任批评、罚写检讨,并要求当着同学们的面宣读检讨。该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强烈刺激,羞耻感导致她从学校教学楼四楼纵身跳下。该班主任不是以唤醒学生内心自觉意识的方式引导学生生成良好行为,而企望以羞辱学生自尊的严厉戒行达到惩戒效果,结果适得其反。

实施教育惩戒,须耐心戒速成。速成,绝不是教育的真谛。教育是百年树人,不是十年树木。教授方法如是,发展思维如是,教化人格道德更是如此。在这个梦幻般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一切都追求快,追求速成,所以,一切都焦躁了,包括教化。因而就有了惩戒方式的非耐心,惩戒策略的非耐心,惩戒过程的非耐心,惩戒反应的非耐心,惩戒效应的非耐心,结果导致某些惩戒行为演变为惩戒事件。

教育,需要慢一点,需要从焦躁中找回来时的路,只有这样,教育惩戒才会走到该走的路上去。

三、教育视界的固化

教育,应该以什么名义进行,决定了教育惩戒的出发与归宿。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对教育中的爱的理解,却因人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有的人理解为热爱,有的人理解为关爱,有的人理解为爱护,不一而足。教育中的爱,真正指向的应是尊重。因为,尊重,才是公平,才是根本,才是教育,才是爱,才是把学生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看待。

教师都是爱学生的,也都是以爱的名义对犯错的学生实施教育徒涞模但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之所以会遇到重重的困难甚至产生纠纷,实际上就是在尊重这点上出了问题。在这个人权意识逐步唤醒的时代,但凡人权觉醒的人,都把尊重视为最直观的权利,视为真实的爱,视为爱的直接表现。可以说,没有了尊重,便没有了爱。在以往的教育中,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常常在指正、教育的同时,不自觉地在潜意识中降低了他们的人格,使得他们在尊严上失去了维护。我们众多的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点,教育的视界还没有拓展到这个领域,没有在此进行冷静、理性、深刻的思考,依然以那种固化在我们思维中的所谓“热爱”“关爱”“爱护”等作为教育中爱的核心,并据此施展教育惩戒,结果以失效为多,以失败为多。

四、需要怎样的惩戒

世更,惩戒也须有所变化。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源于理解的惩戒。教师理解学生会犯错;学生也明了犯错之后必须接受相应的惩戒,惩戒的目的是规范自身的行为,让自己更加完善的同时,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出于尊重的惩戒。在真诚与尊重中实施惩戒,这才是爱的表现。在接受惩戒的过程中,只有依然拥有人格的平等与尊严,学生才能理性地接受“惩”,较好地形成“戒”。

唤醒自省的惩戒。让学生抑制内心杂念,唤醒内心深处的向善力,使之不断生长,获得生命的自由,这才是惩戒的意义。

第14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英语;模范榜样;协调结合

在当前教育改革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对小学生的德育越来越注视。一名合格的学生不仅学习能力要过关,而且更需要具备优良的人格和品德。小学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小学生思想未成形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和熏陶。笔者从英语教学的实践出发,对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问题进行了两方面分析。笔者分别论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模范榜样作用和实际应用中德育与英语课程的有效结合,以及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所起到的作用。

教师对小学生的模范榜样作用有一种无可代替的感染力。对于他们来说,教师的品格所起到的模范榜样作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都无法达到的。教师如果结合自身经历来进行身教,会比一味的说教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例如,英语作业中学生对出现的“Tom picked up a red purse.”一题议论纷纷。我把握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我问学生“If you are Tom, what would you do?”然后,结合自己的观点,告诉学生该怎么正确处理捡来的钱包。将自身的模范作用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口服心服地接受我们的教学,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教师可以将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及行为相结合,这样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做到与德育教育两方面的协调统一。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端正教学的态度,对待小学生要热情、真诚,并且尊重学生的想法。这样学生自然会喜欢教师,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就高涨,达到一举多得的好处。例如,在课堂提问时,经常使用“Please.Thank you.”等语句,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密融洽,学生感受到英语教师的尊重与欣赏,无形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为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树立了榜样。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动性作用对学生的德育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世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道理,就能够达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目的,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15篇

一、医学道德教育的新难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医学道德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面临着许多新难题。

1.医学道德问题的多样性。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的医学道德生活变得日益复杂多样,仅就人们的医学道德观念领域而言,有传统医学道德观念、有现代医学道德观念,还有后现代医学道德观念等等。各种观念之间有的是相互重叠、有的是相互补充、有的还相互冲突,此外,人们的新的医学道德观念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旧的医学道德观念的破除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使医学道德领域呈现出纷纭复杂的多样性局面。

2.医学道德内容的复杂性。在现实的医学道德实践中,任何一个医学道德问题都会涉及到复杂的多方面的医学道德内容,如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体制、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院管理水平、医生的技术能力和医学道德水平、患者及亲属的经济承受能力、对疾病和医学的认知程度、道德状况及心理准备等等。因此,对任何一个医学道德问题的分析并解决都必须涉及到上述种种因素。

3.医学道德选择的两难性。人们面对许多医学道德问题都会感到左右为难,如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情感与理性的矛盾、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对立等等。人们在这些医学道德难题面前面临着多重选择,表现为多种情形:第一是医学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如“尊重”、“不伤害”、“公正”、“自主”等。第二是医学道德效果之间的冲突。如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患者与其家属之间的利益冲突、患者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冲突等等。第三是医学道德规范与医学道德效果之间的冲突。医学道德规范往往是舍弃了具体的道德情景而抽象出的带有共性的理论规定,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而医学道德效果是在当时的具体的道德时间和道德空间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抽象的“先在”的道德规范与具体的“此在”的道德效果之间也可能形成冲突。总之,这些冲突多是“正当性”之间的冲突,面对着多重道德冲突,道德主体如何做出有效的道德选择?

4.医学道德主体的自主性。医学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是双重主体,即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亲属都是道德主体,他们都具有越来越强的道德自主性。在医疗实践中,这双重主体之间在价值观、医疗观以及利益观等方面有共同的追求但也存在着差异,必须有效的协调和处理好这双重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调动起医患双方的医疗主动性,以共同维护和实现医疗的整体利益。

所有这些医学道德难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一个医学道德事件同时并存着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行为选择,而每一种行为选择均有足够的伦理学依据。

所有这些都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面对复杂的道德境域,必须学会进行合理的道德分析、判断并进行及时而有效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决策,从而实现患者利益、生命科学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最佳结合。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道德的一般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进行道德分析和道德选择及决策的能力。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医学道德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是医学道德教学的根本宗旨,在这方面,医学道德教育的“案例教学法”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在特性及其功能

案例,或叫个案、实例,是指对某一客观情境的真实描述和典型处理。医学道德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典型的医学道德案例的描述、分析、研究,达到对受教育者进行医学道德教育的目的。

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法的区别。“案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二者区别如下:传统的理论教学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案例教学法”是以开发智力为主;传统的理论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直接讲述医学道德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是以案论理;传统的理论教学法主要回答学生的“是什么”的问题,“案例教学法”主要解决学生的“为什么”的问题;传统的理论教学法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是“唯一”的、“一元”的,“案例教学法”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是多视域的、多元的;传统的理论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对学生是单项的知识灌输,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并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积极界入到教学之中。

相对于传统的医学道德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法”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但这并不表明可以忽视甚至抛弃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以及其它教学方法。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教学内容、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等。因而,“案例教学法”必须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如理论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自我修养法、医学道德实践法等等。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功能。“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教学主体的双向主动性、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性、教学内容的实践可操作性等等,所有这些都把医学生置于具体的医学道德情境之中并最终优化了教学目的,实现了“案例教学法”的独特功能,即提高医学生解决现实的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

(1)提高了医学生发现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学习与训练,使医学生明确不管是发展医学科学还是从事医疗卫生工作,都不仅仅是单纯的生命技术问题,还必然涉及到广泛而复杂的医学道德问题。对医疗方案的实施在进行医学技术分析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医学道德分析,道德分析能力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医学生要善于从医学道德的角度分析医疗实践中的诸多问题。

(2)锻炼了医学生对复杂医学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学相关的道德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案例教学法”要求对每一道德问题都必须从多领域、多层次进行综合分析,这就锻炼了医学生对复杂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的能力

(3)增强了医学生面对复杂多元的道德情境,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道德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医学道德问题都不是一元选项而是多元选项,在这多元选择之中许多又是相互冲突的选项,医学生面对某一医学道德问题的多元选项必须进行分析、比较并做出最后的抉择,这就提高了他们解决现实的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基本程序

医学道德的案例编写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医学道德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说明一类医学道德问题;二是逻辑严谨,语言准确,不要使阅读者产生歧义;三是难易程度要适中,有一定的伦理冲突点可供学生充分研究讨论,但又不能太复杂,不能超出他们的知识背景与分析能力。

对应用医学道德案例讨论的班级人数一般应控制在60人以内,这样便于每个学生都有较充分的参与讨论的时间,便于把讨论引向深入。

讨论之前把案例、与案例配套的相关材料以及需要学生进一步阅读的书目等一并发给学生,使学生事先有所准备,使他们能够在上课时积极界入到讨论之中,增强讨论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