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服务工作要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于印发《20**年纳税服务中心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局:
现将《2019年纳税服务中心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2019年纳税服务中心工作要点
20**年3月5日
20**年纳税服务中心工作要点
20**年,全市纳税服务工作的整体思路是:按照市局党组“实干创优、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局纳税服务工作部署,结合XXXX实际,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以纳税服务集成化、规范化、智能化、社会化、基础化建设为着力点,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持续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推进纳税服务集成化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有关部署要求,在总结现有服务举措的基础上,注重集成创新,深化整合好的经验做法,最大限度便民利民。
1、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根据省局要求,结合XXXX实际,制定“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开展好20**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持续提速减负、创新服务、精准发力,多推便民之举,多施利民之策,以春风行动为总抓手,统筹推进整体服务工作。及时总结、汇编、推广各地典型做法,展现各地工作成效。
2、持续深化服务入鲁民企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落实《关于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入鲁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创新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率,全力支持民企更好更快发展,促进全市经济创新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开展好领导干部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用足用好税收政策,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标准,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二、推进纳税服务规范化建设
以贯彻落实总局纳税服务规范和《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办税服务厅管理,特别是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管理,促进办税行为和服务礼仪的整齐划一,让纳税人办税更省心、顺心。
4、落实《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严抓纳税服务规范3.0版落实,加强纳税服务规范与其他规范、信息系统及多渠道服务的衔接,做到前后台衔接顺畅,实现多渠道同标准处理服务事项,确保一个标准服务纳税人,一把尺子规范征税人。
5、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总局《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持续开展办税服务培训,科学设置服务窗口,合理配备窗口人员,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强化办税服务厅综合管理系统的利用,以智能化、数据化手段管理好办税服务厅,并对工作质效开展科学评价。
6、引进社会力量提升规范化服务质效。做好引进社会力量加强纳税服务试点经验做法的总结、完善和推广工作,在办税服务厅管理、服务规范落实、纳税人学堂建设、涉税业务咨询解答等方面,引入专业机构参与相关管理和服务。
三、推进纳税服务智能化建设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积极拓宽便利化办税渠道,推进网上办税为主、自助办税为辅、实体办税服务厅兜底的“四位一体”办税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互补互促。
7、打造综合纳税服务平台。在现有12366系统、网上申报系统、外部网站等纳税服务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优化整合,打造XXXX系统综合办税服务平台,实现实体服务和虚拟服务、线上线下、前台与后台之间的协作联动、融合发展。
8、试点探索“互联网+精准服务”。通过外部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实现对纳税服务诉求的快速响应、咨询问题的智能解答、涉税信息的一户式查询、涉税事项的提醒预警、办税资料的预审预约、遵从信息的动态推送等“一对一”精准服务。
9、积极开展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通过网上办税平台、移动办税平台、自助办税终端等渠道向纳税人提供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探索利用银行、社区、街道等网格化网点,进一步延伸自助办税服务。探索丰富自助设备的服务功能,做好系统及设备的维护更新,确保操作顺畅,提升应用效能,方便纳税人自助办税,分流实体办税服务厅业务量。
四、推进纳税服务社会化建设
充分利用社会组织服务资源,为纳税人提供更多获取服务的渠道,加强部门联合,加大纳税信用结果应用的社会效应,不断拓展纳税服务社会化格局。
10、深化不动产登记与征税业务协同办理。做好省局不动产登记与征税业务联办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在全市的开展,规范、提升二手房办税服务水平,联合市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工作督导。
11、强化纳税信用评价与结果运用。强化信用评价基础性工作,做好金三优化版信用等级评价系统的培训、应用。做好纳税信用等级评价工作,4月底前向社会公开A级纳税人名单。完善纳税信用奖惩机制,对纳税人实行分级管理和服务。
加强部门间信用信息交换共享,进一步探索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增值运用。继续深化“银税互动”,持续扩大“银税互动”受惠范围。市局与市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启动“税保合作”项目,以纳税信用数据为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助力扶贫脱困、携手精准发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税务部门与市级保险行业协会的联合,扩大“征信互动”信贷产品受益企业的范围,有效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12、发挥社会中介作用积极服务纳税人。加强对行政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深入开展严禁税务机关和人员违规插手涉税中介机构经营活动清查工作。坚持鼓励、引导、培育与规范、管理、监督相结合,做好涉税中介组织行政登记工作,健全涉税中介行业制度,加强行业党建建设,加强行政监管信息化建设。依法依规扶持涉税中介组织自律健康持续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涉税中介组织在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征管效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推进纳税服务基础化建设
加强税法宣传辅导,不断提升纳税人办税能力,促进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加强内部督查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打牢工作落实基础,促进各项服务举措取得实效。
13、建立完善纳税人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对纳税人之家等权益保护组织的引导,整合、畅通纳税人投诉渠道,健全纳税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建立纳税服务咨询投诉“受理、承办、转办、督办、反馈、分析和持续改进”的一体化流程,对涉及纳税服务的咨询投诉事项,建立咨询投诉反馈机制。委托第三方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对调查结果和投诉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督导落实。
14、加强税法宣传辅导。加强对纳税人的咨询培训辅导,满足纳税人税法知情权。开展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宣传辅导,借助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开展税收“大宣传”。不断创新纳税服务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网上和实体纳税人学堂、12366热线、外部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做好对纳税人的税收政策宣传、培训、辅导。
(一)继续抓好为农气象服务工作政府化今年以来,我局积极争取县镇两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争取财政、农业等部门的配合和协助,依靠行政力量推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年初,以县政府办名义先后下发了“关于表彰2014年全年气象为农服务先进单位”([2015]14号)和“关于印发2015年全县为农气象服务工作目标及考核细则”([2015]15号)两个文件,戴楼镇、金南镇、财政局、农委、气象局4个镇(部门)被表彰为2014年度为农服务先进单位,对2015年度做好为农气象工作进行了目标明确和任务量化。这已是本县连续三年以政府行文的方式来推动为农气象服务工作,并形成工作惯例持续下来。
(二)继续抓好农村预警大喇叭网络管维本县在以预警大喇叭为主骨架的农村气象预警网络在去年实现村村通、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将重点放在了通响率和收听率提高上。建立和完善三级管维机制,即:村信息员日常管理、镇协理员定期维护、县局年度巡检,通过平台实时监控、明确专兼职维护人员,做到了及时发现网络故障,保证故障维修不隔日,有效提高了“通响率”。积极探索“收听率”提高的方法,主要采取了丰富信息内容,加强与农业部门信息联发,合理安排信息播放频次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了“收听率”。如在今年全县小麦后期肥药混喷战役中,其技术信息利用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网络播发后,引起了广泛的好评。
(三)继续抓好中央“三农”项目的落地生根今年是我县中央“三农”项目实施的第二年。在总结去年项目实施工作的基础上,既注重检查去年项目实施后功能发挥和效益评估情况,又扎实抓好本年度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局成立了中央“三农”专项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编项目实施方案,做到两个结合:中央“三农”专项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有机结合、中央“三农”专项资金与县为农气象服务统筹资金统筹使用。保证了中央“三农”专项资金使用的科学规范,确保中央“三农”专项资金的支付进度和综合效益。
(四)继续抓好为农气象服务资金的筹措为农气象服务工作顺利开展,资金是关键。今年我县同全国宏观形势一样,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县镇两级财力吃紧,给为农气象服务统筹资金筹措平添了很大难度。另外,由于县财政系统内部机构、人员的大幅变动调整,原先建立的工作协调机制被打破,需要从头理顺和逐步建立。年初,本局通过自下而上、自内而外,在县分管领导和财政部门的支持下,今年的46万统筹资金顺利落实,且于4月底前提前到位,至此,我局已争取得为农气象服务统筹资金累计近170万元。
(五)继续完善为农气象服务工作长效机制近年来,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县实际、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经费投入上巩固好“政府主导、乡镇投入、财政统筹、气象管理”的机制;网络建设上构建组织指挥体系和县镇村服务机构的“双层”组织网络;服务形式上探索为农服务、预警服务和合作服务“三位一体”的模式;传播手段上探索大喇叭带上喇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全天候”格局。
(六)继续促进为农气象服务工作内涵式提升今年在推进为农气象服务工作的过程中,本局始终坚持建管结合、软硬并重,贴近需求、注重实效的原则,促进为农气象服务工作内涵式提升。今年我局根据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悄然增多,初步建立起农村干部、信息员、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及服务对象数据库,有针对性的开展气象服务,彰显直通式气象服务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周年服务方案”,研定为农气象服务指标集,编印「农业气象情报和「夏收专题等为农气象服务材料,开展送天气预报到大户和田间地头活动,与县科协联办“县科普报”,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四月份还开通了气象微信服务,积极尝试微信微博新媒体的气象服务手段,加强县镇两级政府门户网站气象网页的信息管理,按照“三个面向”要求,及时更新信息内容,点击率迅速提升。
(七)继续重视镇气象信息服务站阵地建设去年本县十一个镇全面建成“十二有标准”气象信息服务站。为了巩固建设成果,年初,本局专门组织人员到11个镇气象信息服务站进行调研,查“十二有标准”有无退化,查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功能是否发挥,了解今年推进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的重点,了解镇村气象为农服务的需求变化,帮忙指导镇协理员将为农气象服务工作目标落实到位、抓出实效。研究探索发挥镇气象信息服务站阵地作用,使气象服务工作向下扎根,向村民小组和大户辐射。
(八)继续加强为农气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计划今年为农气象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机制、重点目标和关键举措,将为农气象服务工作当作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指标和年度气象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推进。在今年内设机构调整和目标考核机制建立时,将为农气象服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由新设立的局气象服务中心主抓此项工作,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其他成员协同抓,构建齐抓共管领导格局。积极推进建立县镇为农气象服务紧密型工作机制。近期,我局与一个镇党委沟通协调,对该镇气象协理员进行了调整。加强涉农资金的管理,规范使用资金,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
二、为农气象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矛盾
(一)为农气象服务工作面广线长,工作难覆盖。为农气象服务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工作覆盖面广、战线长,工作盲区和空白区还客观存在,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比较突出。
(二)为农气象服务业务不精,工作难深入。近年来,我县投入大量资金,在网络建设、体系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要发挥效益,须要有为农气象服务业务技术支撑和人才队伍支持。网络体系与人才技术的结合,才能真正激活为农气象服务的功能。
(三)为农气象服务投入不足,工作难推进。尽管通过几年努力,我县农村气象大喇叭已实现了“村村通”,但其布设密度仍然偏低,在网络信息覆盖面上还存在不小差距。要做到无盲区、全覆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外,现有网络的长期管维也需一笔不低的经费维持。
(四)为农气象服务需求多样,工作难对接。广大农村干群以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是多样的,也是多变的,既有内容上的新要求,又有形式上的新要求,研判需求难,满足需求更难。
三、下一步我县为农气象服务工作要点
(一)加强为农气象服务网络和平台建设利用项目资金和统筹资金,构建到镇气象多媒体网络。按照集约、高效、实用的要求,升级和整合为农服务业务平台,加强为农气象服务网络和平台管理,提高上游技术和产品应用水平。
(二)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标准镇建设今年,继续开展争创全国气象灾害防御标准镇建设,力争建成1-2个国家级气象灾害防御标准镇。
(三)推进农村大喇叭带小喇叭扩面工作。在去年戴楼镇红岭村等地试点基础上,扩面至所有镇,力争覆盖率达到20%以上。
(四)着力抓好为农气象服务示范点建设。以运西农场观光农业示范点为主,以水产养殖示范点为辅,今年将再投入一定资金,精心策划、提高品位,进一步完善两个为农气象服务示范点设施,将之打造成我县为农气象服务工作两个对外展示的亮点。
(五)扎实推进中央“三农”项目实施工作按照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有关程序,规范运作,确保项目健康有序推进。重视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进度,保证项目实施时间和质量要求,以及项目资金的安全高效。
(六)放大气象直通式、专题式服务功能直通式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的服务品牌,要以直通式服务为抓手,深化本局“四精”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促进直通式、专题式气象服务再上水平。
一、推进“世代服务”体系转型,提升服务品牌形象
(一)加快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已完成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吕四、寅阳、海复、南阳、惠萍镇服务站,要增挂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牌子。汇龙、东海、近海、北新、合作5个镇,必须按照省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步伐。南、北城区、开发区、启隆乡也要参照省建设标准,建立面积达300-400平方米、可不设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但必须建立婴幼儿早期发展、青春健康教育、家庭营养指导、老年保健等服务职能的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中心。
(二)推进“世代服务”数字化建设。按照要求,2013年,市、镇二级服务机构完成“世代服务”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化服务和管理。以数字化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延伸科技服务范围,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扎实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全面开展创建国家和省优质服务示范站活动,拓展服务职能,提升“世代服务”品牌。市宣传指导站、南阳镇中心站创建为国家级优质服务示范站,吕四、惠萍镇服务站创建为省级优质服务示范站。
(四)拓展职能,提升质量和效益。在完善综合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延伸人口计生优质服务链条,全面实施家庭健康促进计划,在实施避孕节育服务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基础上,拓展儿童早期发展、青春健康援助、家庭营养指导、老年健康保健等服务职能。深化避孕节育服务,推广手动负压吸引+心语疏导术、臭氧雾化治疗等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适宜技术,拓展服务,业务量年递增5%以上,业务收入人均达1.5元以上,实现服务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二、推进“家庭健康促进”行动计划,深化优质服务内涵
(一)强化避孕节育服务。深入推进避孕节育服务,规范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倡导落实长效避孕措施,按照随访服务要求,做好镇、村二级随访服务。期内综合避孕措施落实率达95%以上、知情选率、随访服务率达90%以上。在避孕节育常态化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5月、10月作为优质服务月,全面向服务对象开展一次避孕节育知识宣传、送上一份计划生育宣传资料和避孕药具、签订知情同意书、进行一次随访服务的送知识、送药具、送服务的“三送”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效果。
(二)开展RTI综合防治。3-4月份,全面开展RTI综合防治,采取到站或下村等方式,组织实施RTI综合防治,RTI年综合防治率达30%以上。在开展RTI防治工程中,做到“三个结合”:即与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相结合;与查环查孕加强随访服务相结合;与普及育龄群众生殖健康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相结合,切实为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加强与卫生部门配合,延伸生殖健康筛查服务,开展RTI综合防治与“两癌”筛查相结合的生殖健康服务。
(三)推进家庭营养指导服务。一是加强硬件设施投入。中心站配置超声波体检器,南阳、吕四配置科学点餐设施。南、北城区、开发区、启隆乡结合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家庭营养指导室,制作居民膳食宝塔、孕妇营养指南等。向示范户配发“小盐勺、标有刻度的盛油器”。二是举办家庭营养专题讲座。邀请市营养学会专家,围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孕妇、乳母的营养与健康”举办二期专题讲座。人口计生委在各镇(乡)举办二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健康饮食知识讲座,乡镇每年组织不少于二次家庭营养指导知识讲座。三是开展知识问答和烹饪模拟竞赛活动。6月份,在今日组织一次“平衡膳食,均衡营养”有奖知识问答;10月份,开展一次“合理饮食,增进健康”的烹饪模拟竞赛活动。
三、扎实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目标人群覆盖率
(一)加强宣传倡导。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网络作用,强化新闻媒体宣传,做好宣传品发放和上门入户面对面宣传工作,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目的、意义深入人心,积极引导目标人群全面了解、主动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二)掌握目标人群。采用“村摸底、镇汇总、审核”的方式,准确掌握计划怀孕夫妇底数,及时将新婚、再生育人群纳入服务范围;村(居)计生专干要联合组级计生信息员,摸清拟婚对象信息,及时纳入服务范围。对外出务工、经商的目标人群,要掌握其流向及联系方式,加强联系,提前告知服务对象检查内容和服务流程,使其配合做好检查前准备。
(三)强化目标考核。根据本委下达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指标,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村(居),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促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扎实推进,10月底前,完成下达任务90%以上。实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一票否决制,凡完成率低于80%的镇(乡、街道),年终不得评为先进单位。
一、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行业管理
严格医疗保健机构助产技术管理。执行国家产科服务基本标准,规范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助产技术服务,控制不合理剖宫产,实行“谁发证谁管理”的原则,采取不定期抽查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管理。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行为,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服务标准,审批准入项目;规范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服务的管理。
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管理。按照《省母婴保健人员资格考核办法》,加强岗位培训,规范技术考核,建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准入与考核制度。
严格《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规范新版《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两部委《关于启用和规范管理新版〈出生医学证明〉的通知》(国卫妇幼发[2013]52号)文件精神,凡取得助产技术服务许可的单位均应为新生儿出具《出生医学证明》,提高当年发证率,推行新版《出生医学证明》信息化管理和统一机打。
强化妇幼健康服务专项治理。严格技术和人员准入,严查“两非”行为,强化爱婴医院管理等工作,重点加强对服务机构和人员的监督检查。
二、扎实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提升新生儿急救能力。继续推进“降消”项目和新生儿复苏项目,大力开展助产技术、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全县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培训覆盖率达90%,人员培训覆盖率达85%、培训考核合格率达90%。
提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能力。举办产儿科、助产、护理等相关人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培训班,人员培训覆盖率达90%以上。
提升爱婴医院服务能力,规范孕妇学校工作。开展爱婴医院的创建和复核工作,已取得爱婴医院称号的医疗保健机构,年内要迎接省卫计委对“爱婴医院”工作进行复核。
三、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措施
实施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按照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方案要求,继续加大宣传,做好叶酸发放、登
记和管理等工作,落实医改工作任务。
规范产前筛查管理。建立健全全县产前筛查建设,提高产前筛查服务质量和胎儿缺陷发现率。妇保院开设“单独两孩咨询门诊”,加强孕前优生检测力度,对高龄高危孕产妇扩大产前检查范围和项目,增加产检频次,有效应对服务需求变化。
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完善我县新生儿疾病筛查分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全县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设,加大筛查工作力度,凡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均应按法律要求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力争年底全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80%、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60%以上。
规范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凡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按要求监测、填写缺陷情况,并及时上报。
四、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继续落实农村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在全县所有取得助产技术服务的机构实行直补,规范补助程序,加强专项经费管理。
继续实施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和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对农村妇女继续实施免费妇科病普查,进一步规范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工作。
继续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全县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妇幼健康常规管理,提高孕早期艾滋病、梅毒和乙肝3项检测率,做到凡孕必检。对全县发现艾滋病、梅毒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实行追踪、随访管理,将确诊的艾滋病病人纳入统一管理。重点加强县妇幼保健机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建设,改善筛查条件,提高筛查质量,全县孕产妇艾滋病抗体咨询检测率达到85%以上。
继续实施“降消”项目。按照“降消”项目方案要求,开展培训、进修、等工作。
实施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补助项目、儿童医疗保健人员培训项目、地中海贫血防控试点项目和地中海贫血防控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加强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开展健康教育与宣传,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五、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年”系列活动
以纪念母婴保健法颁布20周年为契机,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年”系列活动。举办妇幼健康技能竞赛等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院内文化活动。以群众需要为目标,广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树立行业优质妇幼健康服务新品牌。
六、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继续做好妇幼卫生监测、妇幼卫生年报、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网络直报工作。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真实性。
七、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开展关爱他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我县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等多个平台,组织我局广大志愿者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等弱视群体的志愿服务活动,与留守儿童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对子,对他们进行生活学习和心理关怀;积极开展送温暖、扶贫帮困、献爱心等志愿服务活动,努力为弱视群体排忧解难。
2、开展关爱社会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台广泛开展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维护公共秩序、文明交通、便民利民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办“文明你我他”栏目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人们知礼仪、重礼仪、守秩序、讲道德,真正使广大市民养成文明习惯。
3、立足岗位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局、台干部职工中,积极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干部”活动,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和生活中的道德闪光点,积极推荐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为营造更加浓厚的“好人”氛围而不断努力。
保护商标知识产权,想方设法搞好商标发展创牌服务,为全面实现市局党委提本文来自红盾文苑网站出的“六个明显增强”工作目标和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以执法学习培训为本,着力提高基层商标监管执法人员的素质,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商标意识
1、把提高商标监管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摆在首位。在系统开展商标业务知识培训活动,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以分县局为单位,市局商标处负责组织工商所长的培训,各分县局商广科负责组织商标监管执法人员的培训。
2、创新培训形式。依托市局“远程培训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在商标处网页上自主学习商标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典型案例等知识,不断提高培训实效。 4、强化企业商标法律知识培训。组织开办商标国际注册、农产品商标注册、争创驰著名商标、商标规范使用、商标评估及专用权质押登记等知识专题培训班,增强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意识。
5、开设驰著名商标广告一条街。坚持自愿原则,协调广告公司和商标企业,在××市繁华地段,设立驰著名商标广告一条街,借助广告提高我市驰著名商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以监管执法为重点,加大日常巡查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商标专用权
6、实行商标执法办案目标任务责任制。把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依法查处商标违法案件、有效保护商标专用权,摆在各级工商部门的突出位置,2012年,全系统查处各类商标案件不少于600件。各分县局要将商标办案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工商所,强化工商所商标监管职责,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发挥工商所在保护商标专用权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各工商所要把开展商标办案、保护商标专用权列为履行综合监管职能、开展维权服务的重点内容,将规范市场主体商标经营使用列为日常巡查的重点项目,作为经常性工作。
7、落实以市局为指导、分县局为骨干、工商所为主力的三级商标执法办案体制。以保护世博会标志、驰著名商标、涉外商标、涉农商标、地理标志、食品药品商标等为重点,适时开展专项行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商标侵权违法行为。加大农村市场商标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借家电下乡之名制售假冒侵权本文来自红盾文苑网站商品、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保护好农民利益。
8、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以日常监管为主,严厉打击与规范服务相结合以规范服务为主的监管原则,对全市的驰著名商标企业开展保护性检查,强化商标使用行为监管,强化规范指导服务提升力度。
9、加强对贴牌加工企业和商标印制企业的日常监管,规范商标使用许可和商标印制行为。积极拓展商标监管新领域,严厉打击网络交易中的各类商标违法行为。加大世博会标志保护力度,为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10、落实省局提出的在全省大中城市推广“商标授权经营制度”,密切结合我局年在全市工商系统推广的新城分局“三位一体”商标监管新机制的做法和经验,对全市确立的大中型市场、商场、超市进行复查,对不符合规定的重新进行筛选确立,在确立的市场、商场、超市建立入市商标数据库和各项制度,重点抓好以工商所为单位的大中型专业市场的商标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做到市场开办方、经营户、工商所三方责任明确,商标监管制度健全,商标监管信本文来自红盾文苑网站息完整准确,查询系统畅通。充分发挥市场开办单位和经营户的行业自律作用,建立商标专用权保护的长效机制。达到省局商标授权经营的要求和条件。
11、建立“关中—天水经济区”
商标行政保护机制。按照《规划》中确定的核心城市内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资源加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实行商标注册补贴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形成与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相对应的注册商标集群,提升创新能力。 三、以服务提升管理落实为宗旨,加大实施商标战略的指导力度,努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3、坚持一手抓商标监管执法、一手抓商标
发展服务,引导企业积极实施商标战略。把提高商标注册申请量作为工商部门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继续实行申请商标注册目标任务责任制和申请信息季度通报制。2012年,全市新申请商标注册不少于*件。将申请商标注册的任务下达到各分县局,分解落实到各工商所,实行专人定向指导、全程跟踪服务。 15、完善××市著名商标认定工作,重点在我市的高科技企业、文化、旅游、名优特色农产品、老字号中培育认定××市著名商标,对已经获得××市著名商标认定的企业,在同一产品上无特殊需要不受理新的认定申请;试行企业自行申报与主管部门推荐相结合的认定机制,主动联系相关部门,推荐申报著名商标企业,进一步提高认定质量。
16、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国家工商总局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意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完善培育措施,加大保护力度,加强商标品牌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力争使我市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17、加大对出口企业的商标服务工作力度。引导出口企业积极申请商标国际注册,运用商标品牌战略提高知名程度,争创驰著名商标和出口品牌,拓展国际市场,优化外贸结构,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大力推广“公司+商标+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农户”、“特色农产品协会+证明(集体)商标+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运用农产品商标增产增收,充分发挥商标在统筹我市城乡协调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加大农产品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组织开展农产品商标专用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对农民、涉农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和特色农产品协会提出的商标侵权投诉、举报,在本所辖区的当天受理、现场办理;在本区、县辖区内的3天内办理;涉及全市范围的5天内办理。
19、建立商标服务工作机制。每个工商所确定*名商标服务指导员,将商标服务的责任明确到所、落实到人。坚持向企业发送《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策略提示书》、《商标法律告知书》制度,建立《驰著名商标企业联系卡》,主动到商标企业上门服务。积极借助商标机构开展商标监管执法服务工作,充分本文来自红盾文苑网站发挥其、助手、桥梁作用,完善以企业经营户为主体、以工商部门为主导、商标机构参与服务的商标注册创牌维权“三方联动”工作机制。
一、2011年科技服务主要指标:
1、期内综合避孕率90%;
2、知情选择率90%;
3、随访服务率90%;
4、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90%;
5、计划生育药具服务率95%;
6、孕前保健知识知晓率95%、平均免费婚检率95%;
7、群众满意率95%。
二、持续发展,着力推进世代服务提质工程
根据省、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2011年为“世代服务提质年”。我区在世代服务体系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塑名牌战略,使“世代服务”成为环境优雅、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的公共服务优质资源。
1、凸显世代服务机构的功能转型,服务提升。区级中心建设成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中心,充分体现“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和便民维权的公益性质。街道世代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服务功能,拓展项目,凝聚人气,做好机构宣传,今年继续争创一批市级及以上优质服务示范站。指导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以家庭优生优育、生殖健康,营养保健为主要内容,创造性的开展覆盖家庭各类成员的宣传和服务。
2、强化信息引导服务。今年区局将全面完成社区的计算机配备工作,做到每个社区普配一台计划生育专用计算机,便捷信息采集和管理,街道落实专人管理,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的数据畅通,充分依托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全员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等虚拟网络资源流转信息,确保社区及时掌握服务对象情况,了解变更,实时跟进,服务到位。认真维护育龄妇女孕环情监测系统、生育服务联系单出具系统、孕前风险因素筛查系统等服务平台,辅助人口家庭健康公共服务纵深开展。
三、惠民惠家,双向延伸人口家庭健康公共服务
国家及省人口计生委提出人口家庭健康公共服务的概念,意味着未来的科技服务工作将更倾向于服务人的发展,偏重于家庭保健范畴,更关注优生优育和围老期保健这生命的两端。今年我区深入开展以下项目:
1、优生优育促进项目。围绕全局2011年“诚献四心、花开四季”行动,重点实施“呵护丁香花,慧心惠家庭”主题行动。继续宣传和实行免费婚检政策,平均婚检率保持95%以上;继续赠送健康宝宝险、优生检测券、早教体验券等普惠礼品。“健康宝宝工作室”正常工作,确保“社区孕前自查—街道/区孕前筛查—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四级服务网络畅通,宣传并组织待孕家庭免费参加市指导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面促进社区早教,将之与社区工作相结合,网格化辐射0-3岁婴幼儿家庭,协调相关部门、鼓励社会组织,合作组建流动的社区早教专业队伍,并合理制定课程;充分挖掘社区力量,探索并开设多类型的早期教育服务,如亲子俱乐部、亲子玩具图书馆、集体机构计时性托幼服务和临时性家庭托儿服务等;早教知识普及率和亲子教育体验率达100%。
2、重点对象避孕节育/生殖健康项目。按照《区社区计生服务纲要》的要求,开展规范化的随访服务,指导群众自主、知情、负责任地选择避孕节育方法。加强药具规范化管理,创新发放渠道,积极开展药具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时报告避孕药具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正常维护全区61台免费自动取套机,区、街道不定期回访督察。宣传推广国家计划生育药具免费咨询服务热线),为广大群众增加一条咨询建议的渠道。落实孕环情检测和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作,宣传推广市世代服务中心开展的“液基细胞薄层涂片(简称TCT)”低偿检查。
3、青春健康援助项目。以宣传倡导为主,利用区人口网、世代服务网等积极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咨询、心理疏导、意外妊娠等援助服务。各级积极探索实践青春教育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的举措,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4、围老期和男性生殖健康促进项目。以宣传倡导为主,利用多种媒介大力宣传更年期和男性保健知识。开展特色服务,各级酌情建立家庭膳食营养和中老年生殖保健点,或从更年期心理疏导的角度,开设符合中老年兴趣爱好的教学课程。今年将在全区选建一批项目示范点,进行表彰推广。
5、健康管理均等化项目。公平普惠是实施上述四个项目的原则,配合实施“守候风信子,暖心新市民”行动,注意以下关键点:①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的计划生育基本免费项目,推行免费孕前风险筛查,为其中的困难家庭提供分娩补贴;②为申请再生育家庭、高危人群做好优生指导,尤其是病残照顾再生育家庭的跟踪随访;③为弱势群体(特困、下岗无业、残障等)家庭的妇女提供生殖保健服务,为其儿童提供相适应的早教体验机会;④为使用避孕药或针剂五年以上或45岁以上妇女开展健康体检;⑤体现公平普惠原则的其他健康管理服务。
四、强基提质,努力提升服务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
1、继续实施世代服务中心督导评估机制。今年完成区级服务中心的校验和换证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和督导,区级督导和街道自我督导相结合,督导结果纳入考核。严厉打击非法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严格管理引产介绍信的开具,服务机构明确张贴“两禁止”标识。
一、进一步加强流管工作组织机构建设
根据中央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意见》精神,办事处成立了流管工作领导小组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兼任办公室主任。进一步加强流入和流出地及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推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工作
把流动人口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考虑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要,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做好流动人口卫生医疗和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多渠道解决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加强流动人口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强化工会等组织维护流动人口从业人员权益的作用。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加快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就业市场,积极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市场的监督管理。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三、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
推进信息化建设,认真开展居住处所、服务处所和暂住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努力提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继续坚持“以房管人、以业控人”的工作模式,强化出租房主、用工单位、经营业主的管理责任。要按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完善流动人口居住地与用工单位间、流入地与注出地间的双向管理机制,有效掌握流动人口的动态信息。建立经常性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排查制度,实现流动人口动态化管理。强化高危人员管理控制,把流动人口中无正当职业、身份不明、居无定所、昼伏夜出、逃避登记等人员和有违法犯罪前科或嫌疑的人员作为重点,及时纳入视线,实施重点管理,落实管理控措施,掌控其基本情况、前科劣迹、社会交往和活动轨迹等,有效预防和控制犯罪。
一、扎实开展“作风整顿”活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年来,中心把提高效率和优化服务摆上重要位置。按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要求,通过扎实开展 “作风整顿”主题活动,使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树立了新的服务理念、新的服务标准和新的服务形象,全面推进了中心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1、全面动员,营造氛围。为使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中心对每个阶段的实施都进行了动员。中心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周密研究实施计划。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对整个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提出具体要求。在每一阶段实施过程中,中心都及时召开窗口负责人会议,进行认真部署。通过全面动员,把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统一到提高效率和提升服务水平上来,把全体人员的行动落实到窗口服务的各项工作之中。中心还在办事大厅制作活动宣传栏,同时运用《中心简报》、中心网络等载体为活动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氛围。
2、扎实推进,注重实效。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中心认真抓好主题活动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为切实抓好重点环节的组织实施,在整改提高阶段,中心积极投入力量全面过细地做好事项的梳理工作,促进各窗口针对问题组织整改。各窗口都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参与活动。有的边梳理边整改,切实将事项纳入中心办理;有的将事项提速提质,改进了服务的手段、形式;有的大力推进网上预审,努力提高网上受理数量;有的针对窗口在服务行为、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体整改措施。
3、明确目标,加强考核。活动开始之初,中心督察股加大了检查指导工作力度,研究制定了目标任务考核细则。中心各窗口自觉对照目标任务和考核细则,逐项逐条抓好落实。在考核实施阶段,中心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召开各种会议讨论和通报考核方案,提出量化目标,推动了各窗口对活动开展的逐步深化。
二、摸清事项 “底数”,再造审批流程,努力创新审批模式
一年来,中心进一步摸清进驻事项的“底数”,掌握各个事项的办件流程和进驻情况。在此基础上,组织各窗口进一步规范办件流程,推进并联审批,使中心的审批功能日趋完善,审批模式进一步创新。
1.摸清事项“底数”。为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中心认真落实事项进驻原则,对各部门事项的进驻率、办理程序、办件时限和收费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基本摸清了进驻事项 “底数”,为实现流程再造、提高审批效率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进驻中心的部门为19个,入驻项目总数为271项(其中:许可事项12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48项;可网上审批的的事项项为36项;收费事项62项)。
2.压缩审批时限。中心注重引导各窗口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提高审批效率。要求进驻中心事项尽可能现场办结,如不能现场办结的,按法定时间应提速50%以上(省法制办要求提速达30%以上)。其中就业中心提速53天、教文体局提速105天、司法局提速27天、安监局提速11天、水务农机局提速246天、民政局提速80天、卫生局提速177天、农业局提速96天、林业局提速66天、畜牧局提速43天、交通局提速110天、公安局提速25天、质监局提速47天、工商局提速453天、地税局提速50天、国税局提速162天,整个中心提速总计达1751天。通过清理规范和流程优化再造,压缩了进驻事项的办理时限,简化了办事步骤,确保了进驻事项现场办结率达到90%,现时办结率100%。
3.规范并联审批。跨部门审批事项的联合、集中办理是行政许可法对政府部门提高行政能力的具体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的有效手段。今年中心加大了对联办事项组织和协调的力度,制定和完善了联办流程。对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办理的事项进行认真摸排,理清办理程序、划分办理责任、明确牵头部门,初步实现了“申办材料一口受理、现场核查一同前往”。同时,中心还督促各牵头部门会同联办单位制定联办流程图,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7月底,中心牵头编制完成了《并联审批办法(试行)》,于8月开始并联审批的试运行工作。与此同时,管委会在中心办公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对局部进行改造专门设立了并联审批室,并将《并联审批办法(试行)》所涉事项的工作流程全部上墙予以公示,形成了公开、透明、快捷的并联审批运行模式。
三、狠抓落实,强力推进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确保系统提前运行
1、三个系统、对接运行。为迎接4月27日的省、市检查,管委会一班人加班加点、不分昼夜,采购设备,督促供应商调试设备。中心全体窗口人员放弃双休日全身心投入到信息录入中,于4月26日我区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监察、监控、审批)提前与省中心成功对接。入驻政务中心的所有窗口已全部使用行政审批通用软件办理相关业务。
共4页,当前第1页1
与此同时,政务中心还积极协调市信息中心和电信公司,将区水务农机局、林业局、农业局的审批流程纳入了省政务外网,为以上三个单位安装了行政审批通用软件,成功实现了行政审批项目的网上审批。我们还对相关局领导在软件使用方面进行了一对一的培训,使他们都掌握了行政审批软件的使用方法。
2、三项制度、应运出炉。自省、市、区会议后,政务中心迅速成立了行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5月8日出台了《##区政务服务中心首问负责制度》、《##区政务服务中心限时办结制度》、《##区政务服务中心责任追究制度》三项制度。并对落实制度提出要求:一是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所有窗口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衔接工作事务或咨询、反映情况的单位和个人,要做到热情周到、首问必答、负责到底。二是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各个窗口单位办理的所有项目,必须在规定期限或者本机关承诺的期限内办结。三是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以窗口首席代表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行政机关工作窗口办事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3、集中到位、分步实施。按省、市要求,区委、区政府对认真落实“两集中,两到位” 高度重视,中心因受办公场地的局限,在区编委出台的区级部门行政审批机构设置具体方案的基础上,拟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实施“两集中,两到位”。目前入驻中心的国税、地税、公安、民政、卫生、工商、水务农机等部门均已实施了两集中、两到位。其他部门准备在省、市对行政许可项目清理下放后,将二楼大厅进行重新调整布局,设置相关综合窗口,按有关要求对涉及行政审批的相关部门实施 “两集中,两到位”。
四、大灾面前,毫不畏惧,抗震救灾,不误办件
5月12日地震发生之时,管委会一班人随即组织前来办事的群众和窗口工作人员有序、迅速地撤离办公大楼,未发生任何混乱、拥挤踩踏现象。当第一次地震结束后,主任郭勇立即组织全体窗口工作人员在办公楼前的停车场召开短会,做了统一安排部署。
5月13日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工区街道办事处统计受灾情况和协助小浮桥派出所工作。同街道、社区的同志深入先锋路片区的各单位、社区统计人员伤亡、房屋损毁、其它财产损失等情况,将各项情况收集汇总,由工区街道在第一时间上报区委、区政府。晚上,再次按区委、区政府指示:组织为受灾群众准备食物。经过努力,在晚上12时之前让社区受灾的居民们都吃上了热饭。
5月14日下午,按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中心组织工作人员为受灾群众募捐,共捐款4400元。同时管委会一班人还递交了特殊党费。傍晚,组织安排:为绵阳灾民救助中心南河救助站制作标识、标语。管委会一班人花了一昼夜的时间,到15日早上7时将分区标识制作完毕,并发到各救助区。在标识制作完毕后,又被安排在绵阳市灾民救助指挥部南河指挥中心综合办公室,协助区政府办开展相关救灾工作,直到5月25日整个南河救助中心所有灾民基本撤完。
5月下旬,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公布唐家山堰塞湖险情预警应急预案后,郭勇主任立即安排管委会办公室通知各窗口首席代表召开紧急会议,并将中心处于低处的办公用品进行了转移。在此期间,还为唐家山堰塞湖三分之一溃坝淹没区的转移群众“川音安置点”制作标识标语。
5月下旬-6月下旬为方便群众办事,自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日起,先期安排中心各窗口工作人员轮流值班。为了不影响群众办事,经领导同意,郭勇主任安排中心各窗口工作人员回原单位为群众办事,将各窗口的办公地点、电话、具体负责人的手机等内容以公告形式张贴在中心大楼外墙上,并安排专人值班答疑,作好解释工作。
地震使得区政务服务中心、就业管理中心办公楼及裙楼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尤其是办公楼7楼顶水箱四周钢筋混凝土柱断裂,导致水箱悬在空中随时有坍塌的危险。经“震后房屋应急检查组”检查,认定:必须立即将7楼顶水箱拆除。随即向区上领导作了口头和书面汇报,经区上领导现场查看后,决定立即着手拆除。此项工程于6月11日全面完工。6月中旬开始按全市统一要求为尽快恢复中心对外办公,中心委托相关单位对办公楼进行检测和恢复性维修施工。至9月20日区政务服务中心与区就业服务中心震后恢复性维修工程完工,中心工作全面恢复到震前水平的运行状态。
四、搭建政务服务信息平台,为群众提供公共网络服务,咨询测评、服务良好。
——政务中心已按信息公开要求,在市信息中心、区信息中心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建立了##区政务服务中心网站(网址为fczw.my.gov.cn/)和##政务网——##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中的政务中心窗口(网址为:myfc.gov.cn),目前已初具规模。在网上公布了与政务服务密切有关的内容(工作通报、便民服务、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办事指南、招投标信息等),实现了信息的综合利用,为群众搭建了便利、快捷的信息平台。
——中心从运行之初就开始实行满意度测评制度,由办事群众现场填写满意度测评表,每周末由管委会统一从各窗口收集汇总。今年按照全省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的要求,各办事窗口均将安装电子评价系统,由前来办事的群众运用该系统对服务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中心已按要求订购相关设备,已安装调试并全面启用。运行以来,据统计群众的满意度达100%,至今未收到群众的有效投诉。共4页,当前第2页2
与此同时,为方便群众查询政务服务信息,政务中心还在大厅设置了触摸屏系统,将中心基本情况、职责、各类政策法规、各窗口办事指南、服务项目、工作流程等事项全部录入,并将该系统升级与审批系统连接,增加了办件查询等功能,极大地满足了办事群众查阅相关信息的需求。
五、延伸服务,进一步探索并完善乡镇、街道政务服务运行模式
为推动政务服务向纵深发展,按市上的要求我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XX年年年底都先后建立了便民(政务)、惠民服务大厅,各村、社区相继建立了便民、惠民服务站和便民、惠民服务协办员队伍,先后制定了乡镇、街道的便民(政务)、惠民服务的工作职责、运行机制、办事流程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于2009年1月正式运行。运行一年来,中心管委会对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务(便民)服务机构采取定期、不定期指导、检查、监督其相关的政务服务工作并加以规范,将其接、办件,收费情况进行统计,使得全区便民服务网络体系更加完善。截止10月全区各乡镇、街道受理56个便民(政务)项目31969件,办结31916件,办结率99.83%,收费25.02万,咨询983人。我区自下而上地形成了健全的政务服务(便民)的工作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的感受到了便民、惠民服务的高效、快捷。
2009年工作要点
为进一步提高机关行政效能,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为抓手,切实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为加快建设我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政务服务环境。2009年,我中心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大力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按照全省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确保现场办结率不低于90%、按时办结率不低于99%,我中心力争达到“双百”目标,群众评价满意率95%以上。
中心管委会协助区级各部门按照区编办批复的“两集中、两到位”方案组织实施,严格定岗、定责、定人,确定首席代表,做到集中办理、现场办结。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管理,明确职责权限,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结率,确保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按省上统一要求各县(市、区)部门要于2009年底前完成“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我中心力争在2009年10月前全面完成该项工作。
二、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切实改善政务服务环境
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对各窗口实施首问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将其纳入对部门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
全面实行限时办结制。中心各窗口所有面向社会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将按照比法定时限减少30%以上的标准,确定承诺办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布。
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以窗口首席代表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严格问责。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对政务大厅实行管理,确保行政效能管理及时高效。
三、规范行政审批项目管理,着力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中心将协助区级各有关部门按省上要求,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清理后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同时更加规范的对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招、投标现场进行管理和服务。
中心将加强对行政审批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部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合法有效、规范运行。对已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原审批部门要加强衔接,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防止行政不作为或者利用备案、核准等形式搞变相审批,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要建立行政审批项目审批效能评价机制,对保留的项目进行适时调整并定期对外公布。对年均受理量很少且未在政务服务中心单设窗口的项目,应授权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集中管理,其中审批条件单一的,授权综合窗口现场办理。
四、创新审批运行方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按照并联审批的原则,创新审批运行方式。多部门共同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要优化审批流程,整合审批环节,实施并联审批。推行并联审批会商、会审、会签制度,有条件的应对审批项目实行共同现场勘查。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将与并联审批相关的检验、检测、评估、论证、等中介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规范管理,开展配套服务,确保并联审批顺利推进。
加强政务服务中心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适时向企业通报政务服务工作情况,介绍加强和改进政务服务的举措,听取企业对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工作。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等形式,及时向企业通报法律、法规、政策的变化情况。公开政务服务投资、咨询、查询、预约、投诉电话,尽可能方便企业办事。
中心将开辟灾后重建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严格规范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意见》(川府发〔XX年〕14号)和《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9〕21号),积极支持灾后重建工程建设,保障灾后重建项目尽快实施。
五、强化管理,积极探索中心新的管理模式
中心在管理和服务上要向高层次迈进,需进一步改进和创新,以不断适应办事群众的需求。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心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严肃工作纪律。完善对窗口的考核细则,搞好双月度考评考核。要重视考核过程的量化和公开,完善督查方式和方法。通过修订和完善考核条例,加强了对窗口人员督查和考核。认真做好双月度“优秀窗口”、“先进个人”的推评工作。共4页,当前第3页3
二是以赴各入驻中心的相关部门调研为契机,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计划在2009年年初由中心主要领导带队,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分别到进驻中心的19个部门进行调研,争取通过走上门、面对面的沟通与协商,增进中心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达成共识,取得成效。
三是中心准备在2009年适当的时机,走出去请进来。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考察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做法,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以此提高中心的管理理念,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四是积极营造中心文化。中心拟在2009年组织迎新春团拜会、春季郊游、秋季运动会等多种方式努力打造团队精神,发挥管委会核心组织作用,营造和谐向上氛围。
六、继续在扩大服务规模上、打造阳光工程上求突破、求发展
为更好地发挥中心集中统一审批与服务的载体功能与集聚效应,优化进驻中心部门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窗口各部门的服务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拟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向区政府建议,将区政务服务中心纳入震后基层政权建设序列,并按省、市要求新建政务服务中心,从而在规模上提升服务型政府的形象,在载体上保证行政权力集中、公开、透明、规范运行,在功能上增强与完善中心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一、加强舆论宣传
召开一次镇、村、组三级干部大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广泛宣传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和意义,传达到村、组、户,要组织专人在人口繁华地段设点宣传,要进村入户发送宣传材料,要在集镇街道、行政村村部和自然村张贴宣传标语,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实施统一管理、规范操作
1、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岗,上班时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2、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不徇私情。
3、工作认真负责、服务到位,对来办事的群众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按照岗位责任制认真接待,不推诿、不说不知道、不能办,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能够一次办结的事项必须一次办结,不能解决的作出解释,并限定时间给予答复。
4、在整个接待服务过程中,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您好相称、一把椅子请坐、一杯开水请喝,使办事人切实感到进门有亲切感、咨询有信任感,工作有高效感、出门有满意感。
5、建立工作台帐,认真做好记录。做到“四登记”,即预约电话登记、上门服务登记、代办结果登记、办结签收登记。
6、继续做好每月的报表汇总上报工作。
三、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制作印发明白卡、连心卡
明白卡有涉农收费公示栏、各站所服务指南。连心卡有便民服务责任制、便民服务队、镇党政班子成员分工及联系方式、服务部门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让群众清清楚楚办事,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与农民群众心连心。
四、继续加强村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完善代办点的服务功能
村便民服务代办点距离群众最近,最方便群众办事。2014年,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服务项目,尽可能的让群众在村便民服务代办点就能把事情办好。首先,代办点要根据本代办点服务项目,严守法律、法规,不违规操作,尽可能满足群众提出的诉求;其次是要发挥好桥梁作用,能代办的就不让老百姓多走路,特别是老弱病残,要将办事所需证件携带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办好后送到他们家中,并将信息反馈到镇政府相关部门。
五、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制定工作流程图、工作人员职责及各种工作制度
有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等五项服务制度,且各种制度统一上墙。便民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在服务中心大厅设立意见簿、举报箱,方便群众提出意见建议和举报。每天24小时接受群众的求助与监督,电话号码为,非上班时间实行呼叫转移。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委扩大会和市人代会会议精神,抓住当前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业“五五”工程重点为抓手,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力、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创业富民的带动力。
二、工作目标:
2013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9.5亿元,同比增长15%,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亿元,同比增长2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
三、工作措施:
2013年我市服务业工作将以继续组织实施服务业“五五”工程为重点,赋予服务业“五五”工程新内涵,着力狠抓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点乡镇、重点市场和重点企业,坚持“围绕一个目标,狠抓两个建设,加大三个力度,着力四个优化”,大力提升服务业运行质态,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1、“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围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目标,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传统服务业,促进我市服务业再上新台阶。
2、“狠抓两个建设”就是狠抓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和集聚区建设。项目建设一是新建项目抓开工,开工建设戴南金茂大厦、东岳庙景点等项目;二是在建项目抓推进,确保国际大酒店、大润发超市等项目年内竣工,加快天宝花园酒店、金港商业街区、徐马荒项目建设步伐;三是储备项目抓规划,规划好合陈粮食物流园区,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四是市场项目抓发展,进一步提升戴南不锈钢市场、戴窑粮食市场等传统特色市场形象,改善外观环境,提升运营质态;进一步提高戴南不锈钢交易城、昭阳水产品批发市场、金富商业街等新建市场的入场经营率;进一步抓好万源商贸城、桃源畜禽屠宰市场、戴南不锈钢集群贸易加工区、张郭立业不锈钢市场等在建市场的竣工开业,完成市场的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江浙商业广场、楚水招商城经营大户的培植。
加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步伐。在已建立的管委会基础上,明确专职负责人,建立工作班子,制定空间布局详细规划,把不锈钢交易城、万源商贸城、不锈钢原料市场及钢城物流等核心区有机地整合起来,建立统一、健全的统计制度,塑造在全国有影响的省级现代聚集区形象,提升运行质态。抓好聚集区内配套项目建设,建设国家级不锈钢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商务服务区和信息平台,发展为聚集区内企业服务的金融担保公司,做优做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一、推动制度建设,完善过程监
(一)根据国家总局工作安排,按照风险管控、分类许可原则,改革食品经营许可制度,推进食品经营许可数据库系统建设和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二证合一”。
(二)加强餐饮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台账登记、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卫生管理、餐厨垃圾处理等制度。
(三)扎实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以等级评定和公示为抓手,开展寻找“笑脸”就餐活动,逐步提高寻找“笑脸”就餐认知度,实现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全覆盖。
(四)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监督和指导,继续健全完善农村自办宴席申报备案、厨师持证上岗、食品及原料检查、加工场所和用具清洁消毒等制度。积极探索学生“小饭桌”、“敬老院食堂”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五)完善旅游景区“农家乐”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旅游景区服务安全监管。
二、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日常监管
(一)认真开展餐饮服务监管业态调查摸底工作,详实掌握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状况,建立健全餐饮企业监管数据库,推进餐饮监管信息化建设。
(二)大力推进餐饮服务监管重心下移,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的日常监管。
(三)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完善日常监督检查通报制度,及时在网站和媒体上公开监管信息。
(四)加强农村餐饮服务监管,提升农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
(五)配合教育部门开展春秋季学校食堂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督检查。确保学校食堂配备一名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着力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三、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
(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监管手段,强化监管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二)完善监管体制,实施网格化、痕迹化、精细化管理,构建监管网、督查网和巡查网,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三)积极推进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作,明确建设任务和考评标准,重点是大中型餐饮企业、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实现餐饮服务操作过程可视,提高学生家长和餐饮消费者的安全感。
四、开展专项整治,提升防控水平
(一)强化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突出大中型餐馆、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等大型聚餐消费场所,开展重点防范,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二)强化对餐饮服务环节不合格食品处置情况的督查,特别是监督抽检及投诉举报中问题产品的处置,及时追根溯源,严肃查处。
(三)继续推进小餐饮整顿规范工作,在巩固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小餐饮示范店、示范街创建工作,今年新创建100家小餐饮示范店、1条小餐饮示范街,确保年度整规任务完成,全面提升小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四)开展食品添加剂、野生蘑菇、冬季火锅、夏季凉菜、年夜饭等专项监督检查。
五、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监管能力
(一)广泛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举办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讲座,提高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发挥“四员”作用,健全完善基层监管网络体系,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二)组织开展餐饮服务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强化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
(三)通过多种手段,采取普训、轮训、专题培训、模拟演练等方式,加大监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专业化技能。
六、推进诚信建设,构建社会共治
(一)健全餐饮服务信用管理档案,实行分类分级监管。开展餐饮企业约谈工作,对苗头性问题、发生过较大食物中毒事故、已暴露问题又不及时整改的企业要及时约谈当事企业和当事人,提出警示告诫,确保整改到位。
(二)实行餐饮企业“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规违法餐饮企业,查处后及时在媒体和网站上曝光,惩戒不良失信企业。
一、专项治理的方法与步骤
为加强物业服务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县成立物业服务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镇物业监督管理指导办公室单位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县的物业服务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发改委,工作人员在各成员单位抽调,负责专项治理工作。
专项治理工作通过自查自纠与联合检查的方式进行。自查自纠工作由各物业服务企业自行组织实施。联合检查由县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卷宗、实地走访、根据需要组织座谈听取业主意见等方式开展工作。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一)动员部署阶段
成立县物业服务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工作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物业服务企业根据本方案于5月18日前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自查自纠措施。
(二)自查自纠阶段
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将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自查整改。各物业服务企业要严格按照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内容所列条目,开展自查整改活动,纠正自身存在的乱收费行为,各物业服务企业于5月25日前将本单位自查表和总结,报县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联合检查阶段
县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各物业服务企业收费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同时还将对各物业服务企业自查情况进行督查。
(四)整改落实阶段
对自查自纠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迅速组织整改落实。一是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乱收费行为及时制止纠正,提出相关整改要求;二是对问题突出、情节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乱收费问题依法进行严厉查处,直至吊销物业资质;三是对物业服务等级质量不达标的物业企业限期整改仍不达标的,由业主大会重新选聘具备资质的物业企业负责后续管理;四是全面总结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在全县通报,并通过媒体公布专项治理相关情况和典型案例,对问题较多、整改不力的物业服务企业在全县范围予以通报。通过集中整治,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和收费行为,不断完善物业管理服务相关制度,推动建立物业服务管理和业主委员会监督、政府监督、公众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专项治理的重点内容
1、检查拜政办发44号文件落实情况。
2.未取得物业资质从事经营收取物业费的。
3.未经价格部门备案擅自收取物业费的;擅自自定收费标准、收费项目的。
4.资质证书、服务内容、收费项目及标准没有上墙公示的;收费项目没有明码标价的。
5.未经业主大会同意,擅自收取场地停车占道费;在电梯内、屋顶、墙面等部位设置广告栏收取费用,且经营收益未入账或未用于物业管理的。
6.强制业主选择指定的装修、运输安装等队伍及电器、建材等供应商的;强制业主购买高价沙子、红砖、水泥等建材的。
7.在业主办理入住手续时,违反规定收取保证金、押金,乱收管理费、服务费、电梯使用费的。
8.除接受委托外,收取物业费时“搭车”收取供暖费、水费、电费和强制收取取暖费滞纳金以及强行“搭车”代收水、电费的;超出委托方成本价标准收取门禁卡、水、电卡费用的。
9.未按约定服务等级,减少服务内容,降低服务标准变相提高收费标准的。
10.业主大会已解除物业服务合同,但拒不退出物业服务仍收取物业费的。
11.未按规定公开上一年度物业项目收支情况的;
紧紧围绕“五个”发展目标,全面落实“五个一”总体要求,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行政效能监察、规范电子政务大厅运行管理,促进依法规范行政、公开透明行政、高效优质行政,为加快“五个”建设,争当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营造便民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
二、工作任务
(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为市政府代拟《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环节,推行窗口首席代表制度,对窗口审批授权到位,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部门窗口办事能力,促进效能提升。进一步健全审批服务相关制度和制约监督机制,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二)深化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创建一流政务服务平台
1、巩固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果,继续深化以“590”工程为标准的“两集中两到位”措施,按照集中办理原则进一步清理未进驻事项,简化申请受理程序,提高现场办结率。拟实施政务服务岗位标准和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完善政务服务绩效考核机制。
2、加强“一窗式”统一受理,全程代办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服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改善投资服务软环境。制定和修改完善《市投资并联审批实施方案》,优化并联审批审批流程,明确和规范实施并联审批的受理范围、工作职责,并联审批主要受理窗口及事项。加大对并联审批的协调力度,对项目办理进行跟踪调研,掌握项目审批的运行情况,严格限时办结,确保行政审批行为规范。进一步加强与经济开发区的协调联系,为经济开发区投资项目服好务。
3、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加强交易场所建设、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工作。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开展招投标活动主体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诚信记录。探索招投标电子化评标模式,逐步实现公共资源的网上交易、网上监管,使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三)进一步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市级相关部门审批服务业务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相应窗口业务对接,落实职位制度,确保群众到便民服务中心找得到人,办得了事。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站延伸,全面推广全程代办、延时服务、预约服务、服务上门等便民措施。依托三级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行政效能建设、政务公开、依法行政等工作。
(四)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行政服务电子监察
1、深入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密切干群关系”两个主要目标,大力实施“23444”作风建设工程,增强科室和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服务发展的水平。
2、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加大电子监察力度。配合省、市要求进一步规范和改进电子监察系统,完善电子审批、视频监察、效能分析、综合查询、网上投诉咨询为一体的综合监察体系。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运用视频监察、数据监察、网上投诉等有效手段开展电子监察工作,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监控巡查、预警告知和督促整改等方法,切实加强对各窗口行政审批、服务、收费行为的监督管理。
(五)加强政务中心网站建设和电子政务大厅运行管理
1、加强政务中心网站建设。做好网站栏目的日常维护更新工作,确保网上信息的全面、完整、及时和准确。向公众公开中心的政策制度、服务项目、窗口电话、工作动态、办件情况等信息;
2、加强电子政务大厅运行管理。网管科做好电子政务大厅的日常维护更新工作,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和考核制度;督查科加强电子政务大厅运行的监督检查,强化在线值守监督,建立巡查机制,做好检查记录,部门运行情况纳入月度和年度考核;逐步实现以在线咨询和网上预审为主的服务功能,积极拓展网上服务功能,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在线咨询等功能。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1、调整政务服务中心机关行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任组长,任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督查科,由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中心行政效能建设日常工作。
一、拓展价格认证领域,凸显服务发展职能
一是进一步优化价格认证服务。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对市重点工程有关价格认证服务,进一步简化环节,优化服务,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重点做好龙烟铁路、西海岸工程、潮水机场等项目涉及的地上附着物价格认证工作,确保按照工程进度要求及时、准确地完成任务。二是扎实推进价格鉴定工作。做好公、检、法、司和行政执法机关涉案物品等价格鉴定工作,努力探索价格认证新领域,不断拓展涉税、涉纪等行政执法机关委托涉案物品价格认定工作。同时加强交通事故车辆定损的管理,保质、保量出具交通事故车物定损报告。三是积极开展企业、群众价格纠纷调解工作。在做好认证工作政策咨询、宣传同时,对部分企业之间,当事人之间发生的财产价格纠纷,在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的情况下,客观、公正地做好价格认证工作,使价格纠纷在进入司法程序前予以化解。
二、切实加强收费管理,优化经济社会环境
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狠抓收费行为规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是严格落实省市取消收费项目和调整收费标准的规定。组织相关部门,对我市收费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调研,并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对所有收费单位的收费项目进行审核。二是加大对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价费清理。全面落实免征小型微型企业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和免征3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三是规范收费行为。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和服务性收费单位严格实行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收费公示、收费年审和收费票据五项制度,从源头上治理乱收费现象。四是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的定期监测,每月汇集情况,对调整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与相关部门共同对运行情况中的价格问题进行分析,及时提出调整意见,以确保实现医疗机构正常运行、患者负担减轻的良好效果。
三、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创新市场监管方式
进一步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创新监督方式,努力维护我市公平、公开、竞争、有序的市场价格秩序。一是开展涉农收费、教育收费、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专项大检查。二是规范我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开展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检查,加大物业收费管理力度。三是进一步创新市场价格行为监督方式。对超市、集贸市场等属于经营者自主定价范围内的市场价格行为开展监督方式创新,采取上门提醒、告诫和座谈会等方式,严厉打击价格欺诈、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和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四是大力推进价格诚信建设。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价格诚信单位的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规范市场明码标价,大力推进明码实价工作;集中整治和规范商业促销中各种不规范行为和宣传用语;选择与民生关系密切、消费群体大、近年价格执法涉及较多的超市、商场、医院和旅游景点等,先行起步,建立企业价格诚信档案。五是积极处理价格矛盾。着力打造“12358”无障碍价格投诉平台,使之成为老百姓与价格主管部门直面交流、投诉举报价格违法问题的“绿色通道”。
四、扎实推进价格改革,积极疏导价费矛盾
一是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稳步推进用电价格改革,加快推行居民生活阶梯电价方案实施。二是深化公用事业价格改革。调整城市供水价格,落实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进一步理顺天然气销售价格。三是深化服务价格改革。落实上级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完善物业服务企业收费备案和服务等级标准审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