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上网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上网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上网情况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第1篇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xx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沙河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第2篇

(一)中学生上网问题存在的原因

中学生上网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原因复杂混和而成的。

1.自身方面的问题。中学生处于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型期,这个时期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当中,青少年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任何新鲜事物都乐于尝试,并且容易上瘾。

2.社会方面的原因。一些网吧老班为了赚钱,根本不管上网者是否未成年人。学校管理不严格,对学生的要求不到位。文化稽查部门对黑网吧的管制力度不够,导致许多网吧钻了空子,大肆接纳未成年人。

(二)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三)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应该承认,网络对学生还是有诸多好处的,主要表现在:可以拓宽知识面;网络世界的出现,使学生的生活空间,从原先相对狭小的物理空间进入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层面;锻炼了社会交际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甄别现实与虚拟空间真伪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打字速度快,盲打水平高;经常玩游戏的同学反应速度快,思维敏捷。

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中学生上网存在很多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1、影响学业。中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和点歌等,这些娱乐方式对中学生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常常身不由己,情不自禁,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业。有的上网时间过长(有的甚至通宵达旦),不能很好地休息,上课无精打采,有的即使上课时也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有的为了上网甚至旷课、逃学诸如此类的现象日益增多,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影响了学生的大好前途。

2、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大多数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就会使他们减少和人交流的愿望,甚至患上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

3、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些网吧环境较差,大量的吸烟导致烟雾缭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有的学生上网时间太长,容易引发很多疾病。长时间上网不但对眼睛造成极大伤害,还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还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常常节省午饭费,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更可怕的是易导致心理疾病,这将给中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

4、诱发中学生犯罪。为了解决上网费用欺骗家长钱财或者抢劫小学生钱物。这种现象现在时有发生。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也会导致中学生的行为道德不规范。学生浏览不健康的网站,都容易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解决中学生上网的建议及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吧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家庭上网的也越来越多,中学生上网的人数也呈不断增多的趋势。这是他们的权利,学校和社会不可能也不应该禁止。但是中学生正处于成长之中,他们上网弊远远大于利,特别是不健康上网给中学生带来了严重危害,我们必须对他们的上网行为给予关心、引导和教育,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及对策:

1、加强各方教育。作为学校,如果只是强行禁止学生上网,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变堵为疏,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作为社会,通过各种媒体普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开设中学生心理咨询热线。作为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不要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强加干涉,配合好学校、社会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第3篇

我们将调查结果整理成以下五个部分。

1、 中学生上网最大的理由

(特别说明:由于一些调查题目被答卷者跳过,所以我们在按百分比计算时出现了小数点后两位数的情况,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下同)

成因分析:过去,很多人认为,大多数中学生上网是为了摆脱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网络的虚拟世界是他们发泄的最佳场所。然而,我们的调查显示,中学生上网最大理由是方便,其次是因为好玩。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很显而易见的,网络通讯的方便快捷,网上购物的价廉物美,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网上大量的音乐,最新的新闻,都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结论:大多数的中学生上网,是因为上网方便,但我们也须注意到,有30.23%的学生上因为好玩而上网,而这好玩,多办又指的是上网玩游戏,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是家长和学校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2、 中学生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看法。

调查显示,有64.34%的中学生认为上网不会学到有害的东西,有20%左右的同学认为上网会学到有害的东西,而15.66%的同学认为上网是否会学到有害的东西要看你是否有自制力。

成因分析:网上存在许多不良信息,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却发现,64.34%的同学认为上网不会学到有害的东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对近20同学进行了采访,结果和调查的结果大致相同,有14位同学认为上网不会学到有害信息。他们的理由是,虽然网上存在不良信息,但作为高中生,他们有辨别的能力。一位受访的同学表示:网上存在有害的东西,学校和社会也存在有害的东西,我们能在学校和健康成长,为什么不能在网上健康成长?大多数同学也表示,网上虽然存在有害信息,但我们不一定就会学到有害的东西。

结论:对于网上不良信息,国家和社会坚决打击固然是重要的,但中学生更应该提高过滤有害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在网上学到有害的东西。这才是治根本的办法。

3、 学生和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一致。

成因分析:虚拟的网络游戏对年轻人特别是高中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且,在中学生上网的各种活动中,最容易沉迷的也是游戏成瘾,这点上,中学生和家长的认识并没有分歧。

结论:中学生对家长的担心还是比较了解的。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身心健康。网络游戏对有些中学生来说无异于:明知道他的危害,还是要去吸。可以说,网络游戏对中学生来说是几乎没有一点好处的。有的学生认为,玩网络游戏可以开发智力,但这其实是个借口,有专家报告,过度上网,特别是上网游戏或连续上网6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低于常人。因此,我们呼吁广大的高中学生:为了自己和家长,请不要把网络游戏作为你的心灵家园。

4、 我校中学生上网时间(平均每周)

原因分析:上网过度的同学,大多是家中有可上网的电脑,并且父母对其上网时间没有任何控制,以致出现用在网上的时间比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多这一现象。

结论: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特别是高中生。花在网上的时间比用于学习的时间多,确实是一种极为不好的现象,家长虽然不该对孩子的生活进行过多的干涉,但也必须有一定的指导与限制,这样有利于避免孩子上网过度。

5、 上网是否影响中学生的社交

原因分析:认为上网聊天影响社交的理由是沉迷于自己的虚拟空间,而认为不影响社交的学生的理由则是在聊天过程中,需要聊天技巧,这实际上培养了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不影响现实社交。

结论:社会交往作为人际关系的一大组成部分,对中学生十分重要,我们可以看到,有58.14%的学生是比较自信的,认为上网聊天不会影响自己的社交。对于上网聊天是否影响中学生社交能力,恐怕也因人而异。这和中学生上网聊天的方式,内容等都有关系。

6、 中学生对网友的态度

有10.08%的学生相信网友的话,18.06%的学生不相信网友的话,而持中立态度的占70.54%

第4篇

一、调查对象:

招商银行__分行网上银行业务开展情况

二、调查时间:

l、20__年1月6日上午10:30--11:30在招商银行江北支行个人银行部办公室了解招商银行__分行网上银行业务的基本情况;

2、20__年2月7日上午9:00--11:00在招商银行江北支行行长办公室与部内人员讨论网上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3、20__年3月17日下午3:30--5:00在招商银行江北支行行长办公室就网上银行业务开展现状提出建议。

三、调查内容:

网上银行开展的基本情况;安全措施和操作制度;业务发展措施和制度;业务发展的难点和问题以及建议和措施

四、调查体会:

通过此次调查,充分了解了招商银行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制度措施、存在的困难及意见和建议。

内容提要:本调查报告对招商银行__分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了解了该行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制度措施、存在的困难及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招商银行__于20__年5月份开始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由分行个人银行部主管,目前该行的网上银行开展情况如下:

(一)网上银行的功能:

目前,网上银行提供了两个版本,即中文版和英文版。网银业务只提供对公业务服务,提供的交易种类有查询、转帐、支付等,具体功能如下:

1、查询:包括客户的帐户余额查询(汇总及条件查询)、交易明细查询(当日明细及历史明细查询)、活期帐户信息查询(存款利率、协定余额、协定利率、冻结情况、可用余额等查询)、对帐单查询(按页及按日期查询)。

2、转帐:转帐分为内部转帐和对外支付,内部转帐分为同一客户的不同网银之间的转账和集团公司的总公司和子公司帐户之间的转帐两类。无论是内部转账还是对外支付均可按客户的要求和手工操作时会计控制的模式设计角色,即有三人、两人、一人三种转帐和支付控制模式,能有效控制风险。

3、中间业务:目前对开立基本户的客户提供了工资、财务报销、国税等业务。

(二)网上银行业务开展情况

截止20__年6月止,该行的网银客户数为535户,累计交易额为287亿元,其中今年1——6月份共发生40亿元交易。

二、网上银行业务安全措施和操作制度

该行网银系统使用的是人民银行牵头,国内十二家主要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具有权威性、可信赖、公正的第三方信用机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推出的CFCA认证系统。该系统的权威性为网上银行安全性提供了强大保证。

该行在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主要的规章制度是人民银行和总行制订的有关制度。其中总行制定的制度有:

(1)招商银行__分行网上银行业务章程(试行)

(2)招商银行网上银行服务协议(试行)

(3)招商银行网上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试行)

(4)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业务流程(试行)

(5)招商银行网上银行客户操作指南(试行)

(6)招商银行网上银行岗位责任制

(7)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业务营销手册

(8)招商银行网上银行柜台业务操作手册

(9)招商银行网上银行客户经理手册

通过上述制度的实施与约束,目前该行的网银业务未有—笔业务发生风险,在客户中树立了很好的口碑。

三、业务发展措施和制度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为全面推进网上银行业务工作,分行将网上银行业务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各机构的业绩考核中。为配合考核工作的进行,分行个人银行部制订了《__分行关于下达20__年度网银计划及考核的通知》,明确了相关考核办法,提出了刚性的量化指标。在总行下达我行任务后,分行迅速调按了业务考核办法,使考核办法更为合理。同时,个人银行部作为主管部门,积极对试点单位江北支行及全行网银业务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和通报,形成了每周公布、每月总结通报制度。通过上述措施,完善了招商银行__分行网银业务的激励约束机制,对招行网银业务顺利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大力开展培训工作

为推动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加快业务开拓步伐,分行将网上银行的业务培训工作的优先环节来抓。依据不同的目的,分行将培训计划分为全面培训和专项培训两种,全面培训指在普及和推广、专项培训力求促进和提高。今年,为推广网银二期业务,分行举办了对全行柜台人员、客户经理的全面培训。培训中,为调动培训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培训质量,分行提出将培训效果落实到人,要求培训后必须保证能有效开展业务。同时,分行还针对网银业务开展落后的支行进行专项培训,如先后三次对沙坪坝支行业务部和营业部人员进行培训。专项培训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对改变业务发展不平衡的局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沙支行的业务已有很大改观。扎实的培训工作,为业务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难点和问题

(一)客户普遍对网上银行业务交易的安全性存有疑虑,这是招行在开拓业务时遇到的主要问题。虽然招行在开拓业务时强调采用的是人民银行第三方认证机制保证安全性,但仍不易说服客户。主要原因在于客户对网络的安全性、技术的成熟性缺乏信心。

(二)客户普遍对使用网上银行办理业务有畏惧感。这与__作为内陆城市,信息化水平低有很大关系,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对计算机操作不熟悉、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慢等导致对网上银行业务认同度低。

(三)为满足客户的需要和贴近市场,网银系统提供的业务品种和功能有待进上步完善。

五、建议和措施

网上银行业务作业新的交易形式,其风险具有新的特点,央行可以制定规范性的业务操作和管理制度,供各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时遵守执行,同时加强业务监管和指导,降低金融风险。

由于网上银行是一种新生事物,无论是客户还是银行开展业务的部门均有—个了解、熟悉、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技术的成熟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就决定了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应当从长计议。发展业务的过程中需着重培养客户使用先进金融交易工具的意识,稳步推进网银客户的开发;着重培育市场、不断挖掘潜在的客户群,把市场做大做好。

目前,我行的业务发展规划的核心是稳步开展网上银行业务营销工作,重点在培育市场。在具体开发业务时,计划首先对条件较好、财务管理较规范的国有大企业、三资企业、证券公司做好营销工作,争取它们成为招行网银客户的中坚力量。

进一步加大业务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细化业务考核制度,同时加大培训督促力度为业务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参考文献:

1、《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中国金融出版社,20__年

2、《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原理与实务》,王庆华,中国金融出版社,20__年

3、《虚拟银行发展动态综述》,程平,《西部金融》,20__年第9期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 财务报告 披露 调查

一、导言

199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internet)商务性应用的急剧高涨,internet的用户呈几何级数迅速膨胀。1998年初internet用户突破1亿,1995年5拢澜缟贤耸汛?.7亿多。 1999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达890万,/">论坛第六届会议将2000年的会议主题聚焦于“网络经济”,与会的500强企业巨子们纷纷表示要把整个企业都搬到网上,有些还拟出了精确的时间表。许多国际企业开始对自己在线和非在线客户有所区别,对前者实行各种优惠倾斜政策。这些制定未来市场游戏规则的巨头们的行动,以及各国政府加速出台的网络化进程计划预示着网络经济的全面启动。使用internet为工具来交流公司信息正变得越来越普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对会计也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让信息使用者们感受到的影响和变革之一是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改变。

在国外,1995年美国证监会(sec)就要求上市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sec的edgar系统(电子数据收集、分析与检查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edgar系统与internet连接,为进入internet的用户能便捷地获取信息创造条件。之后许多国家也先后采取措施加快这方面的动作。网上披露财务信息发展很快。一项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之托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在检验了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660个公司在internet上的企业报告后证实有86%的企业上网,近三分之二的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以某种形式其财务报告。为能很好地适应网上报告的发展和实施必要的监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高度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它委托有关学术团体专门进行的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及其的研究报告,被认为是iasc进行网上财务报告准则研究的先导。

在中国,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网上财务披露的工作始于2000年。中国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开披露其1999年度的财务报告。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在2000年4月30日首次成功地实现了959家上市公司1999年报的网上披露……,上网浏览1999年报的投资者达9000万人次,累计下载年报共566万份,平均每家年报下载5000次。 2000年6月27日,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又联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全文上网。这一切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应用internet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另外,沪深两所网站的访问人次和年报的点击数激增,也反映了信息使用者对网上披露方式的关注和认可。可以预见,通过internet披露财务信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和技术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影响企业提供信息的能力,也影响用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目前,中国企业需要加快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使用internet提供信息,以此吸引投资,拓展业务和改进经营;信息使用者急需更及时、便捷地获取企业信息,支持其决策。因而,了解网上财务信息披露现状,查明已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技术进步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乃至财务会计发生怎样变化的任务已现实而急迫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我国上市公司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结果,并作分析。我们希望通过网上典型调查,对目前中国企业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希望能够揭示当前网上财务披露存在的问题,也力求能为未来会计的相关研究和财务报告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调查对象、调查问题和数据收集

(一)调查对象

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在有关上市公司排行和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调查对象,按网上搜索与观测渠道的不同分为三组:

1.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6月27日公布的上交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以下简称“沪市最佳”。

2.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简称“上证30指”。

3.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简称“大陆百强”。

(二)调查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1.使用条件与水平。了解调查对象中有多少公司已经具备使用互联网披露财务信息的基本条件及其使用水平。

2.重视程度。了解调查对象对在各自网站中披露财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3.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公司利用各自网站以何种方式、披露哪些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4.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及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

5.审计信息的披露。了解调查对象如何进行审计信息的披露,财务信息的可信性。

6.信息利用。主要调查利用网上财务信息的便捷程度。

(三)数据收集方法

主要采用网上测试和观察方法进行。

1.分别采用搜索引擎sohu、yahoo china和《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速查手册》提供的网址,对调查对象在线网站进行检测。

2.通过28项指标对上述六方面调查内容进行分项检测,指标设计见文中调查表。

3.本次调查网上测试时间截至2000年7月25日,之后的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将调查结果汇总于“网上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调查表”,并分析如下:

(一)基本条件

在网络环境下,网址是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联接、沟通最基本的前提。所以,我们首先通过“网址”与“进入网站”两项指标的测试,说明公司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与水平。

1.网址。采用中国证券报《2000年上市公司速查手册》中提供的网址,发现沪市最佳36家信息披露公司中,有同址的公司仅为30家,占83.33%;通过sohu进入“中国上市公司”网站,发现上证30指网页中有网址公司仅11家,占36.67%;通过yahoo china进入大陆百强网页,有网址公司仅24家,占24%。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前23年的水平。如美国95%(delletal,1998)、英国92%(lymer,1997),除沪市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外,其他两组调查对象还低于爱尔兰37%(nianih brennan,1998)。

2.进入网址。根据调查对象网址,测试能否顺利进入各公司网站。结果发现:部分公司有网址,但无法进入;部分公司有网址,却无法找到公司网站(可能网址有错);能够顺利进入的比例三组分别是:沪市最佳组75%;上证30指组33.33%;大陆百强组20%。

(二)重视程度

我们通过设置“网上信息的主要类型”、“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两类指标,目的是要了解调查对象在自己的网站中主要披露了哪些信息?财务信息居于何地位?以反映公司对在互联网上自愿披露财务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

1.各公司网站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如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新闻、股票与投资、电子商务、市场动态、信息反馈、企业文化、人才招聘、网站图、娱乐天地等等。比例最高的是公司背景(或简介)、产品或服务介绍,位居第三或第四位的网上信息即为财务信息。已有半数以上的公司披露了财务信息,具体比例是:沪市最佳组55.56%,上证30指组80%,大陆百强组50%。

2.财务信息披露的醒目程度。网络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在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情况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因而,醒目程度关系财务信息在“争夺眼球”之战中,能否有效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关键之一。本次调查将在公司网站首页中有独立财务信息链接或经1-2次点击即可发现财务信息标识的列为醒目。结果发现:沪市最佳组为29.63%,上证30指组为30%,大陆百强组为30%。而不易发现或很难查找的多为网页中没有单独体现财务链接,如海尔公司将所提供的有关财务指标放在股票信息栏中,还有的公司包含在投资栏或新闻栏中。

(三)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

我们发现三组调查对象中,部分公司按现行会计规范要求全文披露财务报告,全文披露的比例:沪市最佳组7家,占46.67%;上证30指组4家,占50%;大陆百强组5家,占50%。其他公司则大大缩减披露信息的数量,对信息披露形式也进行了重新选择:一部分公司采用文字形式摘要说明财务状况(多为原报载摘要文字部分的拷贝);有的公司则重新选取部分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披露,如前述海尔公司仅在股票信息区列出主要财务指标表,报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股东权益”“股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虽以往的研究均说明财务报表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但本次调查未见有公司单独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反映公司财务情况。许多采取摘要披露策略的公司反将报表略去,仅以文字摘要形式披露公司财务信息。这种在无强制要求和监控状况下进行的网上报露,反映了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自然心态”,但大大简化或省略的做法究竟出于避免导致竞争劣势的考虑,或单纯简化或便于下载之目的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还有不少公司同时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财务报告。

(四)网上财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对现有网上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我们主要通过“披露是否充分”、“有否披露审计信息”、“有无信息安全说明”。“是否可比”等指标进行检测。首先,披露信息的充分程度以会计规范要求为准,我们认为,大大简化和省略的财务披露将有可能对用户准确理解和分析利用财务信息形成阻碍,导致理解上的误差,或发生潜在问题。第二,“有否披露审计信息”和“有无信息安全说明”主要针对网上信息的可靠性而言。检测结果,渡蠹菩畔⒌墓驹?3%以上,其中:沪市最佳组11家,占73.33%;上证30指组6家,占75%;大陆百强组8家,占80%。信息安全说明在三组调查对象中均为零。这说明网上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仍无保障,存在应用财务信息的风险。第三,有些公司提供了往年的财务信息,有的则没有提供。总的看来,前者提供信息的口径基本一致,后者则部分地出于各公司建网时间不一之故,新建网站公司有些没有以前年度信息。

(五)审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本项检测旨在了解公司提供审计信息的形式。分“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简要说明”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多数公司采用全文披露审计报告的方式来披露审计信息,其中:沪市最佳组有7家,占63.64%;上证30指组有4家,占66.67%;大陆百强组有7家,占87.5%。其余公司则采用简要说明或提示的方式说明所被露信息已经经过审计。另外,各组均未见有任何提示提请读者关注信息传送安全问题。

(六)利用情况

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在此主要从用户能否方便地利用信息的角度考察。我们采用“便于浏览”、“便于分析”、“便于下载”、“便于反馈”等指标进行检测:1.便于浏览。主要观察财务信息有无明显标识、必要的链接、是否能在网上打开浏览等。从实际观测看,三组中有60%-75%的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基本便于浏览,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性问题,如无醒目的路标或网站图;许多公司报告中缺乏必要的链接,因而在浏览报表时可能发生不便察看有关报表附注的情况;不能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还有一些公司的财务报告须下载后方可打开阅读等。2.便于分析。主要观察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有无在线分析工具、能否下载等。调查结果各组的比例是:沪市最佳组为40%;上证30指组为50%;大陆百强组为50%。那些不完整或经过大量简化的财务信息加上没有提供任何在线分析工具,或不便下载,这样的信息对使用者有多少价值值得探讨。3.方便下载。我们发现调查对象的财务披露一般均能较方便地下载,只是全文披露公司的财务报告文件较大时,若不采用pdf文件,则须花费较长下载时间。4.便于反馈。沪市最佳组为60%,上证30指为62.5%,大陆百强组为90%。

四、总结、启示与建议

本研究提供了中国部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现状的实地研究结果。文中就调查内容所实施的检测揽括了财务信息网上披露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表明:

1.目前许多中国上市公司已经积极、大胆地在自己的网站中自愿披露财务信息。这使财务信息跨越地理限制,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得以更迅捷、广泛地传播,使公司财务信息真正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产品。internet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改变传统纸质报告仅限于在已要求和被要求收到财务信息各方中流动的状况,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大大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调查总体看,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比例仍然偏低。

2.互联网的特性导致网上财务报告产生了许多在传统传播媒体(印刷媒体)下不可能产生的问题,如网上财务信息的有用性不仅受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本身的影响,还受到发现网址和进入难易、披露信息的数量、信息传送安全,以及使用者能否下载和分析数据等因素的制约。当然,也受信息消费者“网上冲浪”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影响(此项暂未列入本次调查)。据观察,各调查对象的网站状况、披露策略和披露结果很不一致。鉴于目前尚缺乏网上报告准则,我们应该提醒信息提供者,他们的网上仍应遵守现存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免误导读者或发生潜在问题。同时,在衡量和评判网上报告优劣之时还应结合考虑网上报告的特殊性,对此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投资者事务协会的《“最佳互联网年度报告”指南及简要说明》中列示的最佳实务要求值得借鉴。这份最佳实务的要点包括:(1)年度报告要能独立且巧妙地集成于公司网站。(2)提供及时的信息。(3)能发挥电子媒体的杠杆作用,而不仅仅是复制报告的印刷版本。(4)应考虑电脑的屏面效果,而非页面效果。(5)灵活地使用pdf文件,使报告易于下载。(6)规定醒目的标志(路标)和网站图。(7)适当的提示能有效地导航。(8)保存历史记录,增加透明度,便于使用者对财务数据进行纵向对比。(9)具有反馈机制。(10)与其他相关领域相结合,如投资者协会。(11)使用多币种和多语言,增加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12)提供价格信息,反映当前和过去的趋势。(13)灵活地链接到相关站点。另外,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公司的网上报告实践也为我们作了较好的示范:英特尔、微软等在网站中留给使用者公司财务部分的清晰的提示;他们的网址中提供各种可下载的格式、采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告、反映以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准则表述的财务报表,并均给予明示;还有丰富的在线分析工具üチ岣卟莆裥畔⑾喙匦缘呐φ龋庑┚橹档梦颐茄啊o啾戎拢颐堑耐媳ǜ嬖谂都际鹾捅ǜ婺谌莸确矫娑蓟褂写慕?br> 3.关于网上财务信息的完整与安全。由于目前网上财务信息的本实施管制者监控,且网址中的内容又可以经常变换。信息提供者似有可能偏离会计准则要求的信息,或增减原按法定要求进行的披露。因而,对信息者应进一步明确其提供信息的责任;使用者应关注所读信息的可靠性;监管者应考虑可能的控制措施,如开展网上审计;建立一个可在监管部门控制下的服务性财务报告网站,这是一个带有强制性质的存档性财务信息网点,以牵制公司网站中的财务披露。我们的目的是要使信息使用者在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时不致于承担太大的牺牲财务信息可靠性的风险。

4.关于网络会计研究。网上财务报告实践发展很快,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看来网络会计的研究和对网上财务披露管理的研究已滞后于实务,现应大力鼓励开展相关研究,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实务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0年

2 《电子发展与决策》第1期第5页

3 j figg.study urges online reporting standards, the internal anditor, feb.2000

4 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上市公司1999年年度报告的通告.1999.12.28

5 上海证券报.2000.6.29

第6篇

1.1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员统一发放调查问卷,采用匿名调查,要求学生独立作答。统一收回问卷,所有调查于2011年10—11月间完成。

1.2统计分析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检测水平α设均为双侧0.05。

2结果

2.1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1876名受访者中,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为7.94%(49/1876)。不同学校类型、性别、年级及是否走读高职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2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个体因素中上学期间每月可支配费用、吸烟、饮酒、生活目标、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过去1a经历挫折、对现实中自己的满意程度、对网络中自己的满意程度,家庭因素中母亲文化程度、父母感情状况、对家庭满意程度、家长过问上网频率、父母不良行为,学校因素中对教学满意程度、对班级集体满意程度、与教师关系、学习乐趣体验频率、学业负担,人际关系因素中人际交往羞怯、关系密切朋友个数、与同学或朋友关系状态、恋爱经历对高职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2.3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以是否有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为因变量(1=有,0=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P<0.10的变量为自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有序多分类变量,若等级分组与logitp呈线性关系,则将其作为数值型变量引入,否则用哑变量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向前方法筛选变量(α入=0.05,α出=0.10),对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过去1a经历挫折、抑郁情绪、学习乐趣体验、家庭满意程度、家长过问上网情况、恋爱经历等7个因子。过去1a中经历过挫折且现在已不沮丧(OR=0.463)、抑郁情绪出现频率低(OR=0.493)、时常体验学习乐趣(OR=0.525)、家长较少过问上网情况(OR=0.650)均为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保护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初中或高中/中专(OR值分别为2.825,2.797)、家庭满意程度低(OR=1.481)、有恋爱经历(OR=1.533)均为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见表3。

3讨论

五年制高职在校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为7.94%,低于2008年广州大学生的报道(13.6%)。可能由于2次调查所用问卷不同,本次问卷侧重于网络社交,而广州采用的调查问卷侧重于网络社交与网络认知等方面,从而导致本次调查报告率偏低。时常能体验学习乐趣的学生不易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与张龙龙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时常能体验学习乐趣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网络使用的时间较少,出现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可能性也较小。家庭满意程度越低的高职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就越易发生,与周丽等研究结果一致。当孩子对家庭不满意时,其成长过程中人格特征和人际关系方面都会存在较多的问题,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很容易出现各种适应障碍,网络便成了他们能够进行情感交流的场所。父母较少过问上网情况的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率低,可能是由于学生有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导致家长经常过问学生的上网情况,或者是由于家长经常过问导致学生有好奇心或逆反心理从而产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与谈过恋爱的学生相比,没有谈过恋爱的学生不易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在现实生活中谈过恋爱表明该学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而这种社交能力也会在网络上表现出来,一旦没把握好度,就易导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网络上的人际关系也有可能是现实人际交往在网络上的延伸,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而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网络提供了他们认识朋友、社交与交换意见的场所。

第7篇

2017年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一

作为新时代的生存方式,网络生活正变得普及,它让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随时参与社会的变迁。而作为时代的骄子,未来社会的主人,大学生是如何运用网络,如何在寒假这段时间享受网络生活的呢?这两种新势力的碰撞又将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希望与担忧呢?了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对于更加准确的把握时代前进的方向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在此将其列为实践报告的主题,调查了寒假期间部分大学生的上网情况。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上网频率和用途的调查

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在寒假期间都会上网。上网频率一般以几天上一次网居多。上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5小时。看新闻、查信息、收发邮件、下载软件或资料、制作主页、跟帖灌水、交友聊天和娱乐休闲等为大学生进行的常规上网任务。据有关资料显示:前三者的比率较高,分别占到66%、67%和68%;上网目的只为完成上述内容的某个单项或双项者占24%,76%的人上网为完成上述3项以上的多重任务。人均电子邮箱2.46个,每周人均收发邮件3.34封。做过版主和建有个人主页者的比率分别为10%和15%。而在调查的大学生中,男女生的上网情况又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数据:

男生女生上网人数情况百分率差异表

上网频率(天/次) 用途

0 1 2-6 7 30 30以上 了解信息 娱乐 学习 联络

男生 0.00% 17.65% 43.14% 23.53% 1.96% 0.00% 68.63% 80.39% 13.73% 49.02%

女生 0.00% 5.80% 47.10% 42.75% 10.14% 3.62% 68.12% 87.68% 28.99% 74.01%

平均 0.00% 8.99% 46.03% 37.57% 7.94% 2.65% 68.25% 85.71% 24.87% 64.55%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上网的频率普遍比女生频繁,大都集中在1-7天一次。而在用途方面,了解信息两者大体相同,虽然女生在娱乐方面比男生还多1.29%,但在学习方面却比男生高15.26%,这似乎体现了女生的自律性更高些,而在联络方面,女生的``爱嚼舌头与``重感情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百分率比男生高24.99%也在意料之中。此外,调查显示男生和女生中从未上过网的概率是零,而经常接触网络的占半数以上。这说明网络生活在大学生中已经得到相当的普及。

纵观平均百分率,在用途方面,据首位的不是获取信息,也不是学习,而是娱乐。这也难怪,在这个充斥着诱惑的花花世界里,有太多太多吸引人的东西,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还未经历人生百态,世事沧桑,我们所拥有的阅历还不能够使我们在诱惑面前有张有弛,有时宁愿选择娱乐,满足一时的身心放松。但这也不是说我们对娱乐的态度应该一见就嗤之以鼻,适当的娱乐是必要的,毕竟娱乐能放松一个人的身心,它的作用不是其他东西轻易能替代的。但世事万物都遵循着一条不变的道理,那就是过犹不及,娱乐不应该占主导,这就像网络并不是单单为娱乐而发明的,我们始终都得记住网络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方便生活,方便信息交流。

二,关于网上联络的调查

网友个数 少于5 6到10 11到20 20以上

42% 24% 14% 21%

其中16%的人交有同性网友,交异性网友者多达65%;有大龄网友者仅占4%,而同龄网友比率高达79%

聊天工具 qq 聊天室 bbs 其他工具

70% 40% 40% 8%

交流思想感情和相关信息是网聊的经常性话题,分别占到63%和53%,同时也有少量的胡扯和对骂现象,分别为17%和5%

看来上网聊天已成为现代大学生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网络交友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大学生有6个以上的网友,而有两成被调查者有多达20以上的网友,可以称这些被调查者已经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建立了一个不简单的人际网络。大家似乎对交异性同龄网友情有独钟,而大龄网友只占4%,非常的稀少。总体上网聊的话题与实际生活中相似,但也存在胡扯与对骂等不文明现象,虽然它们所占比例较少,但反映的问题仍不可被忽视。

三,关于网游态度的调查

1上网与学习 耽误学习 促进学习 不促进学习但增加综合素质

6% 18% 81%

2 网络信息可信度 较高 一般 较底

11% 73% 16%

3 网络黑客 崇拜 明确反对 有机会也想尝试

29% 27% 44%

4 网恋 支持 反对 既不提倡也不反对

11% 13% 77%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家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在我们周围埋下隐患。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是赞成网游的,积极肯定上网对于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或可欣慰的是,这些调查结果意味着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有所提高,整治网络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毕竟网络是存在风险的。

由于大部分大学生不反对网络黑客,这让人对于网络安全性不免产生担忧。众所周知,电脑一旦感染病毒就不能正常运行,里面的重要资料信息可能被盗取,如遇到病毒泛滥,整个感染的局部网络都有瘫痪的危险,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

另外,大学生对待网恋的态度比较成熟,只有11%的人相信网恋,多数人持观望态度。

一些看法与思考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信息时代这个大潮流下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作了初步了解。这其中有意料之外的结果,也有情理之中的答案;有令人担忧的滞后,也有使人欣慰的进展。总体来说,网络生活之于大学生利大于弊,大学生对待网络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网络还在继续的发展与完善,就像当代大学生还在不断的学习和进取。虽然他们都还不够成熟,但他们都在走向成熟。或许现在还看不到他们开出娇艳的花朵,但不久后一定能品尝到他们结出的饱满果实。

有人曾这样反驳那些害怕甚至敌视飞行的人,不是人人都会碰上空难,乘坐飞机比大多数运动更为安全,汽车和火车也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安全,而是常常只有空难才能荣登媒体的头条,于是说乘坐飞机其实很安全,那么我至少可以在这里肯定上网比乘飞机更加的安全!调查的结果应该也说服了不少网络者,此次的调查如果能增加大家对于网络的信心,也是我们所乐于看到的。

结语

此次大学生网络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到大学生对于网络的关注程度,喜好取向、欣赏程度,总体上勾勒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发觉某些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规范大学生网络生活。这次活动时间仓促,人手不足,样本带有局域性,且参照了相关数据资料,调查方面具有片面性,而评论难免具有推测性质,见谅。

2017年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二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

XX年2月10日上午,在我校团委,政教处的呼吁下,我们针对现阶段塑料袋使用的问题,开展了此次活动,宣传环保知识。

此次宣传活动我们在准备宣传材料期间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利用网络、书刊等方式查阅各种环保知识宣传资料。现将我此次环保知识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及心得体会(针对白色污染 )进行分析。

一、我们的实践过程:

首先,我们来到宣传台,认真阅读了展示牌上的环保知识宣传,了解了关于泰兴市污染治理及成果。紧接着,我们通过浏览网页,了解了污水处理情况和流程,展望了泰兴市未来发展规划和积极构建全社会关注环保的人文环境、绿色环境。

二、分析: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分析:什么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 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分析:白色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白色污染经过太阳光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

通过这次环保知识宣传社会实践,我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然而,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泰兴市,虽然每天都有很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在此,我建议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时刻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 ,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第8篇

大学生网瘾调查报告(一)

一、调查背景

随着1994年我国引入互联网,各大高校纷纷投入极大的财力和物力建设校园网络。信息丰富、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影响范围广便是网络的的显著特点。这也促使大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网络平台把自己锤炼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网络带给我们方便和效益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和冲击,其中一些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无节制地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自制力和自控力差,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按时就餐,夜不归宿,通宵达旦,影响纪律;生物钟混乱,影响健康;社会交往简单,人际关系淡薄等问题现象的出现。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扭曲了美好的心灵,荒废了学业。为此,针对此大学生网瘾问题,我将作出此次有关大学生网瘾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式

1.上网查找关于大学生网瘾问题的相关资料;

2.通过与身边的同学当面交流沟通,了解当今大学生对待网络的态度;

3.网上聊天,与网友、同学讨论大学生网瘾现状;

4.制作网上问卷调查,对部分大学生网瘾进行可靠数据收集;

5.私下出访校内外网吧,大概了解网吧上网人群。

三、调查结果

1.通过网上查阅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现有的网迷中,60%以上的是大学生,在此当中10%的大学生有网络综合症的倾向。早在2007年2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就对全国13所高校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情况不容乐观,在大学生中断学业的调查结果分析有80%的大学生是因为网络成瘾。据北京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3/4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

2.在调查问卷中,结果发现现在很多的大学生都基本上呆在宿舍上网,很少出校外网吧或者到校内网吧上网。宿舍成了大学生网络蜗居的场所。

3.由于大学生自身都携带电脑来学校,因此校外的网吧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没那么大。通过私下走访一些校外网吧,发现进出网吧的人群更多的是中小学生或者社会上的人。有些网吧甚至还出现未成年人自由出入的现象。

4.从网友和同学或者身边真实的现象中了解到网瘾的大学生思想幼稚,在现实中遇见困难或者人际关系等问题,他们习惯于在网上找心

理平衡,长期下来,自我封闭。对于自己的人生、大学生活从没有认认真真的规划过,对现实和将来都很迷茫。

5.网上一项数据结果显示, 60.5%的青少年网民的上网目的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等, 57.9%的青少年网民选择聊天或交友, 47.2%青少年网民选择玩网络游戏,另有43.6%、 39.5% 及 21.1%的青少年网民分别选择了

学习和工作、获取信息、通讯或联络作为其上网目的。

6.调查问卷中显示,当代大学生在对于自身上网的目的更多的是寻求网络游戏的刺激,查找学习工作信息,视觉与听觉的消遣,沉面于上网聊夭、网上购物或网络爱情。

7.通过调查与直接交流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在上网时间难以控制,从1-2小时到5-6小时,上网时间不断延长,。有些大学生甚至会出现没有上网时会倍感空虚、心烦。大部分认同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

8.在网上了解与现实调查中,发到现在的大学生在对待网瘾上很少与家长沟通,找不到共同的话题,无法进行交流。就算沉湎于网络也不去理会家长的焦虑与担心。家长的言语在大学生心中越来越缺乏威慑力。

9.大学生活更多的是靠大学生自觉,然而由于大学生活的随心所欲,很多大学生在对待学业上抱着一种漠不关心,冷淡对待的态度。一部分大学生宁愿花时间在网络上需求自我欣慰,也不愿抱起书本埋头苦干。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出现课少分散等情况,对部分学生网瘾的形成也是有一定影响。

10. 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老师、同学有较强的叛逆心理。网瘾的学生经常旷课、夜不归宿,既使来上课了,主要还是趴在桌上睡觉或者心神不宁。喜欢独来独往,不太愿意跟宿舍同学、朋友交谈。老师找其谈话时,要么爱理不理、要么大声顶撞。

四、原因分析

在调查结果的问题上,我做出以下原因分析:

1.互联网作为一个神秘的新鲜事物,深深的吸引住正值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大学生。大学生驻足网上,流连忘返。即使在现实世界里,也难以逃出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以网络游戏为例,在网络游戏中,玩家可以抛开显示生活中的种种规定,通过按钮为自己重新确定身份、财产、相貌、性别,也可以亲自设置生存环境,不需要任何背景关系和财产准备就可以挑战一切,在游戏中的每一次胜利都会得到具体的奖励。正是互联网的神秘与新鲜,使大学生在现实社会并不容易获得,互联网上无尽无穷的游戏资源及其提供的机会可以使大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得到满足。因此,往往会导致一些大学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而最终患上网瘾。

2.大学生没有中学生那样大的学习压力,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的大学生活使他们有了更多安排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权。有时课程的不合理安排更是让大学生在网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大学生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对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为和时间往往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控制。学习压力的骤减,让不少大学生通过网络途径打发时间,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不少大学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对网络的依赖心越来越强,沉溺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产生隔膜,网络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支柱,久而久之,影响了正常的认知,甚至影响学业。

3.家庭教育问题的不当,过度严厉或者溺爱、缺少幸福感或者管教子女的方法剧烈冲突,都会导致部分大学生与父母关系处于紧张或者僵硬状态。不可否认,大学生即使处于成年阶段,但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的闭锁性使他们与父母交流较少。就算家长反对自己的孩子上网,但是孩子已经不再重视家长的言语,甚至当成耳边风。所以,在大学生网瘾问题上,大部分都面临家庭关系不合(子女与家长关系紧张或父亲与母亲经常吵架等)、子女与家长缺乏沟通等问题。

4.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强烈欲望,也是导致其网瘾产生的原因之一。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更何况大学生。大学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需要在人前表现自我。但是,由于机会的偶然性与不可遇性。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中寻求实现自我需求。同时那些比较内向、不善言辞、不善交往、学习成绩较差的大学生机会就更把机会投入到网络中去,在网上得到满足。

5.网络作为一个虚幻的事物,好比一个集信息、知识和娱乐于一体的虚幻世界,它的不真实性、随意性、隐蔽性、匿名制、虚拟身份、时间和空间的无界限性,让大学生得到梦幻般的体验和满足感。在虚拟世界中,失败可以被否认和逆转,不承担任何责任,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禁忌、幻想都可以以象征的方式得到释放和满足。正式这种无时空感、无压抑感、虚拟的亲近感、成就感、满足感让众多的大学生产生追求冲动,导致上网成瘾,不能自拔。

五、提出建议

针对以上的调查与分析,我提出以下的建议:

1.作为家长,有必要提高自身对网络的认识,学习网络知识。主动与与孩子协商上网和共同上网,要适时提醒孩子上网有度,用自己对网络的态度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一方面多引导孩子参加娱乐或交际活动,帮助孩子培养新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满足其精神需求。尽量让大学生在虚幻的世界之外找到可以寄托的归宿,

2. 为了缓解大学生的网瘾,自身必须有意识地加强上网控制力,提高自制能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制定学习计划,确保足够的学习时间,在学习之余,不断强化控制意识与上网动机,减少对网络的心理依赖。。

3.对于网络成瘾的大学生,采取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技术治疗。使大学生认识到网络的消极影响与负面作用,教育大学生合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更多地关注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帮助大学生提高辨析信息真伪的能力,掌握网络使用的技术方法。进而不再沉迷于网络,危害自身发展。

4. 学校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成长环境。学校多开展一些丰富大学生生活和锻炼能力的课余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积极的校园交往,减少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另外,学校还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网络管理制度以及配套措施,对于大学生上网时间给予适当的限制,对他们不良的上网行为进行惩处,从而引导他们有目的、有选择、有节制、守规则地上网,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科学使用网络的知识,预防不健康的内容。

大学生网瘾调查报告(二)

一、前言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建设者,他们在祖国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关注这一群体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关注我们祖国的发展,我们民族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本校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揭开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缘由,重新反思高校,家长,学生,网吧,社会管理部分所承当的责任,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研究相干说明

1、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缘由及对策研究》SRT课题组实施,具体目标以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校学生网瘾现状,把握网瘾比例在年级、地域和性别上的散布情况。

(2)通过对不同上网目的、网民分类(非网瘾、网瘾偏向、低度网瘾、中度网瘾、高度网瘾)的交叉对照分析,探索上网成瘾与网上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对不同程度网民的家庭状态等题目进行分析对照,调查家长对大学生消费及上网题目的态度。

(4)通过对调查对象平时的在校情况及上网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学校及社会其他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题目的影响。

(5)通过对不同程度网瘾大学生网民的人格因素进行对照分析,探究人格因素对网络成瘾程度的影响。

2、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11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以后确定操纵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以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终究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问卷的方法。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本校除大四年级、硕士生、博士生之外的在校学生。访问地点为学校、网吧和其他公共场合。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35份,有效问卷387份回收率为88.9%

(1)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次调查主要触及到三大类共五个指标。分别是:1、核心指标――网瘾;2、参考指标――网瘾程度与网瘾偏向;3、其他相干指标――上网目的特点与调查对象自然状态、人格因素等。

(2)核心指标:网瘾

网瘾是本次研究的核心题目。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咯噔博格(Goldberg)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Dr. Kimberly Young)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 PIU),指在无成瘾物资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致使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侵害。

依照金伯利?扬的观点,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点:(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取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假如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甚么;(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前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前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遭到严重影响;(7)固然能意想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题目,依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在这七个标准和研究所遵守的网瘾定义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在多方征求意见以后设计了相应的问卷。

固然金伯利?扬博士很早就对网瘾概念进行过界定,并且在网瘾调查研究方面获得了丰富成果,但由于美国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其实不能直接拿来作为我国网瘾状态的研究根据。因此,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和课题小组成员的屡次深进探讨,制定了以下网瘾评判标准:

网瘾评判标准的条件(必要条件)为:上网给大学生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问卷第5.7题)。

在这一条件下,只要网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补充条件)中的任何一个:(1)总是想着往上网(问卷第5.1题);(2)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问卷第5.5题);(3)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缘由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莫衷一是(问卷第5.6题)。即判定他属于网瘾。

调查问卷中,针对这些标准设置了组合型的或然题项。在第5.7题选是的情况下,第5.1题、第5.5题和第5.6题中只要有一个选是,即判定该网民属于网瘾。

(3) 辅助指标:网瘾程度和网瘾偏向

分析中所使用的两个辅助指标,分别是描写网瘾群体和非网瘾群体的。对已被界定为网瘾的个案,我们考察他的网瘾程度有多深;而对还没有成瘾的个案,我们考察他是不是具有网瘾偏向。

网瘾程度的丈量方法是:在网瘾的三个补充条件中,满足的条件越多,则其网瘾的程度越深。即:被访者在对问卷中第5.7题回答是的条件下,第5.1、5.5、5.6题回答是的题项越多,其网瘾程度越深。

网瘾偏向的丈量方法是:在非网瘾群体中,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向亲人隐瞒自己的上网时间(问卷第5.4题);(2)实际上网时间常常比自己预期的时间长(问卷第5.9题)则表示该被访者具有网瘾偏向。之所以这么确定,是由于这两个选项可以反映出网民在上网时行为和心理上的一种失控趋势,即:行为上没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心理上固然已意想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却没法自拔,因此才向亲人隐瞒上网时间。

(4) 其他相干指标――上网目的特点与调查对象自然状态、人格因素等。

本次调查中,上网目的被分为文娱性目的和实用性目的两类。

文娱性目的包括:(1)玩网络游戏,(2)聊天或交友,(3)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等;

实用性目的则包括:(1)获得信息,(2)学习或工作,(3)通讯或联络。

网上活动丰富性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网上活动的数目体现出来,参与的种类越多,表示活动越丰富,反之则越单一。

调查对象的自然情况由以下几方面的题目加以体现,包括其性别、年级、籍贯、月生活费等。

而研究发现,一些消极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有关。网络成瘾者具有自持性、敏感、谨慎、个人主义等特点,喜欢单独生活,限制自己的人际关系途径,特别具有抽象思惟能力,较遵守社会风俗,相对其他人更轻易情感化。

对调查对象的人格因素的调查,主要体现在题目1318当中,本次调查主要是从调查对象对本身状态的满意程度情况进行分析的。

(5)数据预处理

在所有调查问卷回收后,经过数据登录和逻辑查错与净化处理构成终究数据库,研究进程中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6)数据处理说明

本报告对问卷调查的样本结构进行了描写,但在后期分析的同时,又对身边已知沉溺网络程度较深的同学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的结果主要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和参考。

三、我校学生上网情况分析

1、具有网瘾和网瘾偏向的学生范围

(1)我校学生网瘾比例约16.3%

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我校网瘾学生约占学生网民总数的16.3%,网瘾现象在我校已不容忽视,需要引发多方关注。

以往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约有10%15%的网民上网成瘾。例如,有报导称,整体而言我国上网人群中大约有6%的网瘾用户,而在青少年中这个数字更高达14% 。另外,民盟北京市委2002年的一项抽样调查也显示,北京市中学生中网络成瘾者比例达14.8% 。本次研究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的结果都与以往相干研究的结果比较接近。

(2) 我校学生网瘾偏向比率为8.6%

除现有的数目庞大的网瘾学生群体外,调查结果显示,在非网瘾群体中,约8.6%的学生存在网瘾偏向。可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瘾预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网瘾群体散布情况及生活用度状态

第9篇

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让学生经历活动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引发学生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锤炼学生的活动能力,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发展合作、主动创新的探究精神。

一、凸显活动指导,丰富相关经验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与现实世界对话的倾听者,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指导,注重创设积极活动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挖掘现实世界对语文的发展价值,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选择有效的研究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提升活动能力,丰富和完善活动经验。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走进信息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新课伊始,为了让学生产生了解和掌握信息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信息的积极性,为学生选题制定计划奠定基础,教师采用形象化的情境,先让学生明确信息的种类,如文字信息、声音信息、影像信息、自然信息等,使学生构建了比较完善的信息体系。接着,学生了解了综合性活动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及需求,自由组合若干个学习合作小组,引导学生梳理出学习主题。如《平和第三实验小学水、电情况调查》、《2009~2012年平和第三实验小学学生参赛获奖调查》、《平和第三实验小学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等主题,让学生对这些主题进行讨论,采用适合本学习小组特长的主题作为活动研究主题,并按学生参与研究的主题内容命名学习小组,教师对于每个活动小组提出恰如其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建议,并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分工:做事较为细致的学生负责上网查资料,到图书馆查阅与课题有关的材料,做好详细记录;表达能力好的学生担任采访工作;思维活跃的学生对活动材料进行整理;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执笔写调查报告,让每一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有所表现和发展,培养了合作互助精神。同时,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合作讨论、制定活动计划,提出符合生活实际的各种活动措施和建议,最后填写活动计划表,确定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过程。教师的指导与学生主体凸显和谐统一,丰富和完善学生相关的活动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效地开展活动,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二、整合学科内容,增强探究意识

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要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流信息的实践活动过程,可以发展人的言语生命张力和思维活力。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资源,捕捉有价值的学习信息,注重结合生活实践,由课堂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探究主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活动策略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意识。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一文,课前,教室布置学生学唱《小白杨》这首歌;学一学怎样画白杨树;上网或到学校图书馆查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模范人物资料,并做成资料卡。研读文本语句时,教师采取有效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在小组阅读活动中积极探究、讨论,运用不同的阅读形式,展示并交流了课前搜集与文本中心相互关联的资料、图片,让学生对文章中心形成个性化的解读。阅读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或以唱歌的形式,或以畅谈形式表达了长大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向往。又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课前,教师布置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历史材料,学生在搜集材料的实践活动中,对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教师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深化对文本内涵的解读。研读文本之后,教师提出:“假如你是下面其中的一个角色,面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你会怎么做?”出示皇帝、大臣、将士、老百姓等角色,让学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角色进行演绎,学生演绎之后,在小组中交流角色演绎的体验与感悟,动笔写下来,整理通顺后,工整地抄写在课前搜集的资料后面,再独立撰写《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教师整合学科内容,深化学生对文本内涵地解读,强化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实践活动中生成。

三、注重探究过程,生成活动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重实践性,它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教师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实践中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活动,运用多种活动策略进行探究,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发表各自对活动探究的见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长处,克服缺点,在活动中表现自己,展示自我,通过合作学习,协调发展,在探究过程中完成研究任务,生成搜集材料、整理数据、写调查报告等实践能力。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这组课文描述了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教师引导学生把“爱我中华民风民俗”的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把它化为日常的行为,开展了“缅怀语言大师,弘扬语堂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为弘扬家乡“林语堂”名片尽自己一份力量。当教师提出这一主题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极高,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并制订书面活动计划,然后根据活动计划实施如下活动步骤:

1.查找有关林语堂的文化资料。先到平和网或县博物馆、图书馆查找有关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快乐的童年生活及他的理论著作等。寻找对林语堂文化了解的人士交谈,初步感知林语堂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2.组织学生到平和县坂仔镇林语堂的故居(纪念馆)参观,身临其境感受林语堂的个性魅力,进一步探究林语堂文化的丰富内涵。

第10篇

【关键词】无锡市青少年;网络应用;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6--035-04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中,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近几年出现了“网络世代”(NetGeneration)、“数字原住民”(DigitalNative)、“G世代”(Google Generation)等词汇,用来形容那些出生在互联网诞生之后,对于信息技术非常熟悉,同时又十分依赖于这些新技术的年轻人。在我国,青少年网民(指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体网民人数的比例的46.3%;其中,12-18岁之间的网民最为集中,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比例达到近五成。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行为以及互联网本身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工具、文化载体和社会交往媒介对青少年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已成为多学科共同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 相关研究综述

网络与青少年的研究是一个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早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刚刚出现之时,就有学者敏锐地意识到网络将会对青少年生活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

“美国在线”与Roper Starch调查公司合作从1998年开始通过电话对美国网络用户进行追踪调查,在1999年还专门针对9-17岁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的上网频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交流是青少年最喜欢的网上活动;在9-11岁的孩子中,网络游戏最受欢迎;对于网络的作用,有44%的青少年认为网络增加了他们对事物的兴趣,39%的人说网络增进了朋友间的友谊,39%的人说网络提高了其写作和语言水平,33%的人说网络帮助他们在学校表现得更好。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者在2001年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人日记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对加州一所公立学校261名中学生(7年纪和10年级)的网络应用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者发现:有90%的青少年回家后会经常上网,其中有40%-65%的中学生几乎每天回家后都上网;有59%的7年级学生拥有2年的网龄;男女生之间在上网时间和网上活动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交流(尤其是借助于即时通讯的交流)是中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且多任务同时工作是青少年网上行为的主要特性之一;另外,在被调查的中学生中,有5%的学生(大部分是男生)存在较为严重的网络游戏行为。

就国内而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曾连续公布了《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和《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西宁、呼和浩特少年互联网采用、使用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第一个报告显示:有76.6%的青少年家里有电脑;上过网的青少年占37.7%;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在学校上网的占10.8%;青少年用户大都通过向同伴或父母亲戚学习或依靠书籍自学来获得互联网知识的,只有不到17%的用户依靠课程和老师;约40%左右的青少年用户几乎不常使用电子邮件;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三个主要功能为:打游戏、聊天和电子邮件。2003年的数据表明,七个城市青少年的平均上网比例为63.3%(比2000年的37.7%有很大提高),但各城市间差异显著;在家上网的青少年用户比例最高,为78.6%。家庭是否拥有上网资源与上网吧呈负相关,即家庭拥有上网资源的青少年,越不经常使用网吧;青少年不采用互联网的原因中,“家里没有电脑”的比例为44.2%,其次是“学习太紧张,没有时间上网”(22.1%),“家长不让我上网”被列为第三位原因(18.8%);青少年选择互联网,比例最高的是“满流的需要”(65%),其次是满足学校学习功课的需要(50%)、满足有人做伴的需要(45%)和满足摆脱孤独的需要(41%)、满足娱乐的需要(40%)。

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的研究者对上海市七所中学612名中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该研究表明:41%的中学生家里配备了电脑:中学生最主要的上网地点是学校,有19%选择了“家里”(学生的家庭上网条件并不理想,而蓬勃发展的校园网建设为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的机会);浏览网页、下载资料和收发电子邮件是中学生最频繁实施的网上行为;只有45%的中学生经常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网络资料,有13%的学生不使用搜索引擎,7%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

2006年北京大学研究者对北京市中小学生的“网络文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已成为当前北京中小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调查者平均家庭计算机拥有率已达到83.1%,其中82.5%的计算机能够上网,北京中小学生的家庭计算机拥有率及联网率远远超过国内平均水平,甚至已达到美国2003年的平均水平;北京中小学生去网吧的情况并不像有些媒体所宣传的那样严重,对于在家庭里拥有上机和上网条件的北京中小学生来说,网吧对于其吸引力并不大;学生们在家里使用计算机时,居前三位的最常做事情分别是:查资料、听音乐和玩游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C)自2008年开始《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2011年4月的《2010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12月中国的青少年网民(年龄在25岁以下)已占据了整体网民的半壁江山(46.3%),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60.1%。在家上网的青少年网民比例显著增加(86.5%),在学校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也有所增加,达到42.9%。在网吧上网的比例小幅下降,为48.1%;另外,中小学生网民网络应用的娱乐化特点比较突出(中学生网民网络游戏使用率为76.4%);青少年网民在网络沟通交流上表现得更为活跃,有62%的青少年网民使用社交网站,74.1%的青少年网民使用博客;青少年网民对搜索引擎有较强的使用需求,使用率达84.7%(中学生为85.6%)。

江苏作为经济和教育大省,同时也是互联网发达地区,一直就非常重视青少年的网络应用问题。自2008年开始,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江苏省互联网行业管理服务中心、江苏省互联网协会联合组织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以及《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的编撰工作。2008年的首次调查显示江苏青少年学生属于高互联网普及人群,但互联网依赖性并不高,互联网的发展已经高度渗透到江苏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之中;2010年度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省7—18岁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达95%,是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群体;半数青少年在10岁之前已经开始接触互联网,青少年群体接触互联网正逐渐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江苏省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总体状况良好,大部分青少年能合36理安排上网时间,每周上网总时长主要是以3小时以内和3-10小时为主。但仍有部分青少年未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有3.2%的青少年每周上网总时长在30小时以上,有33.2%的青少年经常玩网络游戏,有8.5%的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的时长在3小时以上。

二 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1)以无锡市的中学生为对象,研究青少年群体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有哪些基本特征?

(2)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男生和女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无锡市初二(14-15岁)和高二(16-17岁)的青少年群体,研究者以方便抽样与分层抽样结合的方式,选取了无锡市2所初中、2所高中进行调查,其中一所为重点学校,另一所为普通学校,每个学校抽取2-3个班级不等,其中包括重点班和平行班。问卷发放时间为2011年3月,研究者到班级当成方法、填写,并当场回收,共收到有效问卷405份。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信息技术(含网络)应用的总体状况、网络学习现状和网络娱乐与网络交往现状。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下:

(1)初二学生占56.3%,高二学生占43.7%。

(2)男生为55.1%,女生为44.9%。

(3)重点中学学生占56.3%,普通中学学生为43.7%。

(4)互联网的普及率己达到100%。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青少年网络应用的基本情况

(1)电脑拥有率及网络接入率

1)94.3%的中学生家里至少拥有1台电脑,有20.7%的学生家里有三台及以上的电脑。

2)87.7%的同学在家里有上网的条件(与CNNIC2011年的青少年数据86.5%相近);虽然50.6%的同学表示所在学校也可以上网,但在学校上网的比例只有9.1%(远远低于全国青少年42.9%的比例),去网吧上网的频率很低(4%)。与北京青少年的研究结果相似,中学生去网吧的情况并不严重。

3)青少年主要通过台式电脑(77.1%)、笔记本电脑(53.6%)和手机(39.3%)三大方式接入网络,还有个别同学拥有itouch、ipad、psp等可以连接网络的电子产品。大部分同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上网,由此可见被调查青少年的网络接入条件已十分完善和便利。

(2)青少年网络使用时间

从调查所在学期的上网情况来看,有30%的同学会经常上网(包含每天上网),有14.1%的同学极少上网;青少年每周的上网时间并不长,90%的学生每周上网不超过15个小时,63.2%的学生每周上网小于5个小时,平均每天不到1小时;但有4.7%的青少年每周的上网时间会超过25小时(其中有2.7%会超过35小时),存在上网过度的现象(与江苏省2010年的相关数据一致)。

(3)青少年网络活动

搜索引擎(71.2%,略低于全国青少年85.6%的数据)和社交网站(69.3)是青少年访问最多的网站,音乐网站(57%)和游戏类网站次之(49.4%),教育、学习类网站为21%;青少年上网经常从事的三项活动为信息搜索/查询信息、收听/下载音乐和看视频,如表1所示。

(4)青少对自身信息技术(包括网络使用)能力的自我评价

总体而言,有65%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信息技术能力处于中等及偏上水平,有8.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高手,还有8.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较差;多数学生对于word、excel、ppt等office基本操作都比较熟练,但中学生自认为最熟练的是网络搜索技能;青少年最熟悉的几大网络新事物分别为是SNS(例如开心网、人人网),视频分享网站(例如优酷、土豆),Wiki(例如百度百科),淘宝,微博以及web2.0,而对于和学习相关的一些网络新事物都相对不熟,例如脑图软件、m-learning、e-learning等等。

(5)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作用和影响

在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方面,有26.6%的青少年比较消极(有3.2%会拒绝信息技术);关于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作用方面,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包括网络)对于学校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8.2%认为非常有帮助),但有23.4%的同学认为没有什么帮助,另有11.3%认为说不清;信息技术(包括网络)对学习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扩大知识面(84.7%)、开阔视野(81.3%)、提供学习辅导材料(67.3%)和解决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65.4%)。

(6)对信息技术课程及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满意度

有20.3%的中学生对学校开始的信息技术课程表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并且认为所在学校有54.3%的教师的信息技术处于中等偏下和很差的水平。

2 性别与青少年网络应用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性别与青少年每周上网时间、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技能的自我评价几个方面都显著相关。

(1)性别与每周上网时间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女生的上网时间比男生要少。

(2)性别与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女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比男生要消极。

(3)性别与信息技术技能的自我评价也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即女生对自身信息技术技能的自我评价要低于男生;就具体的信息技术技能而言,男女生在视频编辑、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维护技能方面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男生的技能要高于女生。

此外,在性别和网络活动的关系方面,性别与搜索/查询信息、网络学习、玩游戏及网络社区活动都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除网络游戏外,女生在网络搜索/查询信息、网络学习和网络社区活动的频率上都有高于男生。

3 年级与青少年网络应用

(1)高中生和初中生在家庭拥有电脑情况(初中生明显优于高中生)、第一次上网时间(初中生明显早于高中生)及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满意度(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满意度更高)方面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但在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的自我评价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初中生的整体评价甚至比高中生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

(2)在具体的网络活动方面,年级因素和看新闻、收发电子邮件、网络社区活动三方面在0.01水平显著相关,高二学生的活动频率都远远高于初二学生。

4 学校性质与青少年网络应用

(1)与普通中学学生相比,重点中学学生家里拥有更多的电脑,家里能够上网的比率更高,第一次上网的时间更早(P

(2)在具体的网络活动方面,两类学校的学生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重点中学学生在信息搜索/查询(P

四 研究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的研究结论:

(1)无锡市青少年的网络接入条件和设备都已具备且非常便捷,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开的重要部分,但青少年网络应用的娱乐、社交特点较为突出,在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社交方面应用较广,可见互联网的娱乐性是目前吸引他们使用网络的重要动力之一。

(2)无锡市青少年(尤其是女生)对于搜索引擎的使用需求非常高,与全国青少年互联网应用的特性相一致,可见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另外,在互联网的应用方面,男女生及初高中生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群体特征:男生更喜欢网络游戏,而女生更趋向于从事网络搜索/查询信息、网络学习和网络社区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在看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网络社区活动方面会表现得更活跃。而且,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学生在网络应用行为特征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普通中学学生更多地将网络用于游戏和聊天,而重点中学学生则更趋向于用网络来进行信息搜索/查询、网络学习和收发电子邮件,这种网络应用行为的差异是否是导致学习差异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第11篇

Abstract: The network as one kind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has been basically popularized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Along with the time development,the network is increasingly inseparable with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study and the growth and it has bad side,as an educator,you must know fully that the network not only takes opportuities to university students but also makes negative effect to them,and so it is an urgent duty to guide students to use the network correctly at present stage. Through educating and guiding university students to use net correctly,during the using process,we should note to use advantages and avoid disadvatages of net and use net rightly,enhance own campus net management,net knowledge education,the education to neers and families to make university sutdents use much more rationally network to enrich and improve themselves.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引导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network;guidance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172-01

0引言

网络作为一种集学习、通讯为一体的系统工具在大学生中已基本上普及。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成长与网络的发展密不可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网络信息十分丰富,正确利用网络对学生学习有巨大的帮助作用;但另一面,大学生身心还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易受网络一些不良信息的引诱,丧失自我,甚至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后果。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良性发展,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关注大学生上网行为,并对其进行合理指导、干预就变得尤为重要。

由于上网引发的“网瘾”、“网恋”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面对这一变化,禁止学生上网是行不通的,网络作为一种现代通讯手段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得力工具。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让学生摆正位置,明确方向,教会学生控制、使用电脑,而不是让电脑左右。

1搞好校园网络文明建设

搞好校园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网络中心有关部门增设对网上不良信息的拦截过滤模块,加强规范学校机房及校园内的网吧上网行为制度,为大学生输送健康、科学、正确的信息。同时对于新入校的学生,学校还应开设《网络交际》、《网络伦理》之类的讲座,让学生正确、高效地利用网络工具来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自觉抵御有害信息和干扰和侵蚀,并以道德标准规范自身的行为与活动。另学校可以定期不定期通过举办诸如网页设计、计算机技能大赛等活动,将大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转移到正确合理使用网络上来。搞好校园网络文明建设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上网氛围。

2加大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

各高校也应配套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以通过日常对学生行为管理对学生起到一定约束作用。辅导员、班主任要帮助新入学学生尽快明确学习目标,做好人生规化,学会生活、学会自我管理。规范学生作息时间,防止大学生在校外无节制上网,及时对网络成瘾或有不良上网行为的学生予以重点观察和批评教育。加大日常教学、学习、生活的监督和管理,在学生中确立信息员,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将不正确的上网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3充分发挥同伴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3.1 对于在校大学生上学期间更多是与同学的接触,因此针对少数“网瘾”等不良行为的同学,应充分利用同伴影响力对其自身的行为反思。在班级中可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使阳光活泼、积极向上同学与整天沉浸在网络世界里的同学结成同伴,通过同伴的影响使其多参加各种活动从而减少对网络的迷恋。

3.2 家庭的教养方式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已有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品德发展有显著的影响。良好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自信、开朗、乐观,而不良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大学生自卑、孤独,这一结论已被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所证明。如杨慧芳、刘金龙以及董奇等研究表明过分严厉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大学生自卑等特点。Becker和Ojha指出,限制控制下的大学生多有退缩或攻击行为。Baumrind及其他人的研究都证实了Becker的观点。Parke&Slaby,Maccoby&Martin以及Yarrow研究表明,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成就动机、自我概念、自尊、品德等社会性发展的诸多方面均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可以肯定,有关家庭教育方式与大学生发展关系的研究对于上网成瘾大学生也有普遍的适用性。

通过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在网络使用过程中注意扬长避短,合理使用,不断加强自身校园网管理、网络知识教育、同伴及家庭的不断教育,使大学生更加合理地利用网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李国毅.在学生网络问题与干预机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3,(4).

[2]陈刚.大学生上网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子教育,2007,1.

[3]苏立位,孙作青,耿越铁,钱施光.新时期大学生上网问题对策研究[J].教育目的,2009,3.

[4]姜涛.大学生上网状况调查报告[J].调查研究,2006,8.

[5]孙绍君,花汉兵,肖泽龙.对当代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12.

[6]吴亚飞,王学良,杜证伟.大学生上网情况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9.

第12篇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教学改革;计算机水平;调查报告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来华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是文化软实力输出的切入点,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与改革[1]。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中有200个国家和地区有来华留学生,占比为89.3%[2]。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国内本科生的基础必修课之一。然而,由于留学生群体的复杂性,其计算机素养与国内本科生相比差异明显[3]。为此,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期望通过对留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调查,调整教学模式,为提高留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南京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2—2014级全体留学生,共242名,其中男生106名,占总人数的43.8%,女生136名,占总人数的56.2%。他们分别来自15个国家,除去一名美籍华裔,其余都来自非洲、亚洲,其国籍情况如图表1所示。2.调查方法:采用书面问卷调查,随机抽样,三年间共发放纸质问卷216份,收回216份,其中2012级79名、2013级78名、2014级59名。数据录入Excel,有效问卷210份,有效回收率为97.2%,再运用SPSS进行相关统计分析。3.调查内容。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方面:(1)学生使用计算机频率及上网情况;(2)学生入学前已学习计算机理论及常用软件技能掌握情况[1];(3)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兴趣及需求情况。调查内容涵盖了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和应用能力、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等等,确保调查内容全面具体[2],条理清晰简练。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计算机拥有情况及上网用途。关于拥有计算机情况:除去2人未作答,只有7人没有电脑,5人拥有电脑但没上网,其他202人均拥有电脑且已联网,占总人数的93.5%。关于使用计算机频率:181人回答天天使用,占总人数的83.8%;18人说每周都用;17人说偶尔用;无人表示基本不用电脑。由此可见电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生对它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依赖性较大。在学生上网情况中,三年用于学习的比例分别为92.4%,83.3%,81.4%,逐年下降,而用于浏览网页、社交及网购的比例明显增长,2014级分别达到86.4%,78%,71.2%。一些外国留学生自学能力不足,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浏览网页、聊天购物等等,采取应付考试的态度学习。2.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和应用能力。(1)大多数学生曾经学习过计算机理论。2012级被调查学生入学前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达67.9%,2013级为79.7%,2014级达81.4%。多数学生(其中2013级均超过半数以上)入学前已经接受过基础理论、软件和硬件的学习,而在数据库、编程方面则较为薄弱。(2)现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部分重叠。关于软件操作能力:有2人未作答,其余有192人回答学习过软件操作,占总人数的88.8%。绝大多数同学对Word、Excel、PPT软件有一定的操作基础,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达到熟练程度。(3)计算机课程兴趣。在所有被调查同学中,34.3%同学表示对本课程非常感兴趣,50%同学表示兴趣一般,15.7%同学表示一点都不感兴趣。该数据显示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授课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

第13篇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生健康   影响  措施

        在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因特网的不断推广普及,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也逐步深入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小学生健康与成长的问题不可忽视。根据cnnic 2011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上网用户数已经达到4.57亿,其中青少年学生的比例占到了27.3%,即目前我国将近有1.25亿中小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由此可见,互联网对小学生的影响正在迅速增强。

        魅力无限的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青少年拓宽视野,掌握丰富、最新的信息,但同时,也会传播一些不良信息,“诱使”他们沉溺于网络,荒废学业,从而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利用好互联网,防范互联网对小学生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呢?

        一、胶南地区小学生上网的现状

        自互联网登陆胶南地区以来,经过近年来的迅速普及推广,广大青少年已经成为了网民的最强主力军,而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主要有:

        (1)根据胶南地区小学生上网情况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小学生上网较为频繁的人数比重占35%,偶尔上网的人数占57.5%,且上网人数和频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2)上网的时间段。据调查,小学生上网的时间一般为晚上或者周末,其他时间段较少,占32.5%,平日晚上上网的占18.23%,有空就上的占9.12%;

        (3)每次上网的时间,大部分在一个小时左右大约占64.1%,上网在两个小时左右的占19%,在寒暑假上网时间更长,有的甚至昼夜不下线;

        (4)互联网功能的使用情况。小学生上网玩游戏的人数占上网人数的56%,可见目前大多数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功能仅限于玩游戏,很少用于学习和获取知识;

        (5)家庭态度及学校教育。家长对小学生上网持“不管”态度的有15.38%。

        二、互联网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1、正面影响

        (1)拓宽了思路和视野

        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方便、快捷地为小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娱乐的心理需求,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使思维更加活跃,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可以说,互联网为小学生开辟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

        (2)网络交往可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由于互联网具有前所未有开放性,使得小学生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地获得丰富的信息、观念及生活方式,突破传统狭隘的人际交往局限,形成开放、独立、个性化的人格,这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后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夯实的基础。

       2、负面影响

        (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发现,长时间对着电脑的青少年的视力比其他的青少年的视力要差。一些眼科专家认为,每天长时间的对着电脑可能会诱发各种相关的眼科疾病;而长时间的上网以及不正确的坐姿则会不利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以及骨骼发育。

        (2)容易造成网络综合症

        首先,互联网上的信息过多,有有利的,但是又不乏不良的信息,如果接触过多,不可避免的会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其次,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迷失自我,许多青少年因此荒废了学业,得不偿失,甚至还扭曲了有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再次,互联网导致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障碍。最后,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三、防范互联网对小学生健康负面影响的措施

        1、加强引导,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机的使用水平和安全上网的意识

        要引导小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使用网络,减少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上浪费的时间,逐步加深对计算机使用的相关知识的学习,避免网瘾的产生;同时要提高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在网上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变化成果,学会更高效的查阅信息,最终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做一个合格的网民。

        2、多多开展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生的课余生活越是丰富,学生放在网络的时间就会越少。多开展文艺工作,多多鼓励学生参加文艺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团队精神和荣誉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这些课余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逐步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积极向上,加强其自控力。

        3、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就要时刻的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关注学生的动态,正确引导,不要采用暴力,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使学生自己明白网络是一种学习的工具,上网要能够学到有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用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家长要和老师一起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养成控制上网的好习惯,知道上网该干什么,又该有多长的时间。要做学生的支持者,鼓励他们加强自律意识,提高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使得网络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好助手。

        4、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的人,才知道生活的艰辛,才会更加的珍惜生活,珍惜时间。所以适当的挫折可以使学生变得成熟,明白网络世界的不真实性,明白生活无法逃避,网络只是怯懦者的选择。要想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就只有勤奋工作,踏踏实实学习,踏踏实实做事。

参 考 文 献

[1]陈光磊.青少年网络心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第14篇

【关键词】品质形成赛伯空间网络心理网络技术

赛伯空间就是网络社会的生存空间即电子空间,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青少年学生网民(20岁以下)占总网民数的1/3(32.9%),已达到1.26亿人。

为了探索赛伯空间影响学生品质形成的心理因素,我们于2009年6月和12月分别作了“当前青少年学生上网状况”的调研活动。在淮安市部分学生中发放“学生上网状况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归类分析,对我市日前青少年学生上网情况有了初步的掌握,对深入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加强青少年的网络知识教育有了理论依据。

一、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因素

针对当前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广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网络道德缺失、道德任意、网络心理障碍以及网络犯罪等问题,我们以学生上网心理为切入点,研究学生个人品德形成的心理机制。着重探讨网络失范行为的心理因素,以有效的教育措施进行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受教育者的德性品质的形成,而人的品质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在影响人的品质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主要的,因为教师的影响是有意识和有选择的。

二、影响学生上网的心理因素

1、求知心理。通过调查,得知39%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查资料,以此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放松心理。很多学生都认为上网能放松心情,以为紧张的学习之余上一上网能调节心情。但事实证实,上网既费财,又费神。

3、好奇心理。听别人说上网好玩。触网的同学把网络游戏说得天花乱缀,很有趣味。更有甚者,把网络游戏说成一种深奥的东西。于是,很多学生就上了第一次网。

4、从众心理。人类已跨入了信息时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世界越来越出色,对人类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青少年对网络的接触也越来越多。上网已是一种时尚。为了跟随潮流,学生争先恐后的上网“冲浪”,玩“游戏”,以吸收更多的网络知识。

5、求异心理。学生的生理已逐渐发育成熟,对异性会产生好感。但在现实生活中又羞于开口,往往怕被别人笑话。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会上网玩“QQ”。

6、自卑心理。学生的性格很多不同,内向的学生往往轻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己孤僻一方,现实中没有知心朋友,自己又不善言记号,人际关系很差。于是,不得不来到虚假空间以释放自己的孤独。

7、逆反心理。学生心理并不成熟,没有恒心毅力,上课轻易开小差,常受老师责备,于是就产生叛逆思想,去上网吧,上网后成绩越差,老师就会有更多的批评教育。于是很轻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8、迷恋心理。上网的学生中有4%的同学对网络有严重的依靠、留恋心理,学生未成熟的心理,使其很轻易沉迷于其中。

三、调查报告显示学生上网的心理过程

1、学生上网认知情况,40%的学生认为上网能认识很多朋友帮助减轻心理压力。

2、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引起学生上网存在弊端的原因之一。

3、建议网络德育工作者要了解熟悉学生心理特点,发挥网络积极的心理效应,利用网络对学生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的双重影响,建立适合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做好引导示范作用。

四、积极构建“3+1”体系

要正确对待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网络带给学生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多。对存在的弊端及不利影响,我们应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和监督体系,更应该发挥学生网上的他律和自律意识。号召学生都要模范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做一个文明的网络人。

五、结论

第15篇

关键词:手机入袋;手机依赖症;文明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社会,手机的使用已经濒临泛滥的边缘,对于大中专学生群体尤甚。据调查,90%的学生认为,手机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基本“生存”需求:起床后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机,吃饭的时候经常看手机,走路的时候不时看手机,在宿舍大部分时间在玩手机,上课的时候会时不时摸手机,甚至偷偷聊天、看小说、玩游戏、发短信……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而且明知这是一种弊病却又难以有效控制。

一、高校学生手机上网情况调查

2014年5月,某学校在网上进行了一次关于手机上网的调查,来自湖北高校的占92.14%,陕西高校的占1.52%,北京高校的占2.08%,山东高校的占0.66%,上海高校占1.32%,天津高校占0.81%,未知的占0.47%;被调查的学生大二的占69.21%,大一的占17.03%,大三占9.85%,大四占3.91%;理工类学生占64.32%,文科类占32.41%,艺术类占3.27%。

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拥有手机的占98.46%,没有的1.54%。

2、上课经常玩手机的男生占35.78%,女生占17.67%;不玩的男生占31.18%,女生占15.37%。

3、玩手机做的最多的事,看新闻的占42.68%,看小说的占18.82%,聊天的占25.56%,查资料的占9.92%,玩游戏的占5.02%。

4、平均每天上网时间1小时的19.28%,2小时的占23.86%,3小时占 28.43%,4小时占13.86%,5小时占17.57%。

5、上网做的最多的事:看电影的占40.34%,看新闻的占23.4%,查资料的占16.49%,聊天的占13.02%,玩游戏的占7.74%。

笔者本人在大学做过一些暗查,大教室合班课(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科目),教师讲课激情高昂,声音抑扬顿挫,台下学生的反应却截然相反。有的嗡嗡作响,有的虽一无人说话,但认真听课的只有前面几排少数学生,65%-70%的学生却在低头玩手机。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某类高校的个别情况,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0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集中在4个小时以内,上网仍然以娱乐为主要目的”

武汉是全国乃至世界高校最多的地区,本地区高校学生玩手机现象的调查结果具有很大的代表性。“调查显示,大学生利用手机阅读的主要目的包括了解新闻资讯占85%、休闲娱乐占73%、打发无聊占63%、应急查阅信息占58%。”

有记者调查了武汉8所大学发现,不论是重点大学还是独立学院,不管是课业相对轻松的文科学生还是学习紧张的理工科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的一种普遍现象,结果显示,至少有1/3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上网。

二、不同角度看待上课用手机现象

(一)从教师角度看

大学的功能在于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从评价高校和相互竞争的角度看, 科研和社会服务明显能提高学校的声誉,带来实际利益。 而且决定教师命运的主要是科研,教学所占比重非常少,教师的职称一般只与发表的论文、参与的课题挂钩,教学方面只要按照学校安排按时上课、不出教学事故就可以。所以教师的主要精力就花在科研上,花在教学上的精力不足,教学质量显然会受影响。对于在课堂上上网的学生,大部分教师的态度较为“宽容”,只要不是过分影响课堂秩序,教师基本不会制止学生的行为。有教师反映,即使当时制止了,几分钟后学生又会重新拿出手机,教师上课时间有限,不可能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管教学生上面,所以就出现屡禁不止的现象。而且与中学不同,大学生学习的主要靠自主性,教师不可能强迫学生学习,只要不对其他同学造成影响,也不会多管。

(二)从学生角度看

学生认为上网原因是多方面的:1、上课玩手机,折射出一部分同学性格比较孤僻,与同学的关系相处的不是很融洽,缺乏自信;2、这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缺乏认识,心里产生巨大的就业压力,对学习持消极态度,对学业失去信心,从而感觉大学生活无聊,把这些精神压力通过在课堂上玩手机发泄出来,进行情绪迁移;3、有时候老师上课讲得很投入,却疏于对上课纪律的强调,这就使得很多同学认为上课玩手机很正常,更有甚者,明目张胆地将手机排放在桌子上玩,丝毫没有避讳的意思;4、部分同学选择性的听课,他们认为有些课程对自己帮助不大,对未来就业没有用,所以没有必要学习。

三、学校采取的应对措施

为有效干预“手机依赖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武昌理工学院于2015年新学年开学初便开展了“文明课堂,手机入袋”活动,实行课堂上“人机分离”的管理办法(此举措始于2013年11月江苏大学课堂上出现的 “手机暂存袋”),要求大家进入教室后都把手机放入“手机收纳袋”一个专门在教室存放手机的袋子。为避免手机拿错,学校对“收纳袋”按照学号或宿舍号进行了编号,同学们也都非常自觉地将手机静音或关机放入手机袋。“手机入袋”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支持,任课老师认为,“学生上课玩手机,不但会影响学习,也会影响老师上课的心情,是对老师劳动的不尊重。现在课堂上没有了手机的干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多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容易了许多,课上的学生开心,老师舒心。”

同学们也普遍反映,手机没有被收纳前,课堂上大家都经常会不经意间把手机拿出来瞅瞅,几乎成了一种“生理”习惯,严重影响了听课的连贯性,一堂课下来课听得断断续续,对老师讲的似懂非懂,搞的自己心情也很郁闷、很苦恼、很困扰。现在好了,手机被放进“收纳袋”,再也没什么“心事”了,听课效果好多了,心情也晴朗多了。

参考文献:

[1]李文蕊.调查显示国内大学生上网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EB/OL].20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