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

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演讲与口才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演讲与口才教案

第1篇

一,对礼堂的环境不熟悉,产生怯场心理。

课堂的讲台,对于一个经常讲课的老师来说是没有陌生感的。但礼堂的讲台可不同了,宽敞的会场,台下几百双盯着你的眼睛,伸到嘴前的麦克风......这一切也许对常做报告的领导是熟悉的,但对一个普通教师来讲是不习惯的。邵守义教授说:“这种时间,地点,环境的变更,这种大庭广众的局面,自然就要使人产生一种压抑,胆怯的心理。”心理学家认为,由于无知或未知,就会对一些事物或现象产生惧怕。我就是在这种变更的环境中,被不熟悉的麦克风和黑压压的观众吓倒了。

二,精神不集中,导致忘词。

刚一上台,一些熟悉我的学生就笑了,好像是说:“原来是张老师发言,看他说什么。”此时,我不自觉地寻找那些学生,观察整个会场对我的反映。就在这精力分散的一瞬间,原来想说的话就遗忘了。讲课时由于意外情况出现遗忘,可以借助于板书,教案,学生的提醒回忆起来,而礼堂的讲台可没有这样的有利条件。如果我在笑声中集中精力,按照自己的思路全力以赴讲下去,就能避免忘词。

三,对稿子机械记忆,导致不能随机应变。

第2篇

去年,领导让我在开学典礼上向新生致欢迎词。万没想到,我这个经常讲课的教师一上场竟把“开学典礼”讲成了“毕业典礼”。台下的一部分人听到今天举行“毕业典礼”,先是一愣,继而大笑起来,这一笑把我笑“毛”了,下边一句“我代表全体教师向来自垦区四面八方的新同学致以......”,致以“什么”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一卡壳,台下更乱了,笑声议论声充满全场。我的这次演讲失败了。我不看教案也能讲一节课,上台讲几句话怎么就讲砸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会后,我翻阅了邵守义教授著《实用演讲学》,还看了《演讲与口才》的有关文章,我才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

一,对礼堂的环境不熟悉,产生怯场心理。

课堂的讲台,对于一个经常讲课的老师来说是没有陌生感的。但礼堂的讲台可不同了,宽敞的会场,台下几百双盯着你的眼睛,伸到嘴前的麦克风......这一切也许对常做报告的领导是熟悉的,但对一个普通教师来讲是不习惯的。邵守义教授说:“这种时间,地点,环境的变更,这种大庭广众的局面,自然就要使人产生一种压抑,胆怯的心理。”心理学家认为,由于无知或未知,就会对一些事物或现象产生惧怕。我就是在这种变更的环境中,被不熟悉的麦克风和黑压压的观众吓倒了。

二,精神不集中,导致忘词。

刚一上台,一些熟悉我的学生就笑了,好像是说:“原来是张老师发言,看他说什么。”此时,我不自觉地寻找那些学生,观察整个会场对我的反映。就在这精力分散的一瞬间,原来想说的话就遗忘了。讲课时由于意外情况出现遗忘,可以借助于板书,教案,学生的提醒回忆起来,而礼堂的讲台可没有这样的有利条件。如果我在笑声中集中精力,按照自己的思路全力以赴讲下去,就能避免忘词。

三,对稿子机械记忆,导致不能随机应变。

第3篇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200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中提出了当前高职教育“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思想,“两个系统”是指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要按照“两个系统”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推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语文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课程教学目标的系统设计

从导向上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要服从高职教育的总目标,要符合高职学院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与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从结构上设计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系统目标应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1)知识目标: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领会口语交际规则、策略、技巧及其他相关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技能、写作技能、口头表达技能,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想象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从功能上设计 高职语文课程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形成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系统的设计思路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起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根据语文课程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系统设计,构建一个开放式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平台。针对的专业不同,课程内容系统设计侧重点不同。例如旅游类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风土人情的了解,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文学鉴赏》、《演讲与口才》、《中外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名人》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公共关系》等。市场营销类专业着重“一副好口才”的训练,同时又不能忽视应用文写作和聆听归纳能力的培养。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社交口才》、《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商务礼仪》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普通话训练》、《社交礼仪》等。文秘专业类应重点掌握一般公用文体、日常文体、事务文体的写作技巧,同时要求字迹一定要漂亮。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商务文书写作》、《书法训练》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文学鉴赏》、《商务礼仪》等。

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设计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编制课程所采取的计划方式以及基本框架。高职教育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要体现“教学做合一”、理实合一、手脑并用等特点。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设计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课堂教学目标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目标、语文课程目标相适应,突出职教特色、专业特色和语文课程特色。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应贯彻于整个课堂教与学互动过程,包括课文的导入、新知识的讲授、练习巩固、作业布置、课外辅导等各个环节,重点研究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选择,与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系统相对应,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即互动式教学模式,延伸式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即挑选一些比较易理解和掌握的章节,先让学生自学,上课时安排学生主讲,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最后教师做总结评论。这样既学到了知识,也进行综合实训,形成了能力。延伸式教学模式即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不同专业属性与学习需求,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以及与职业能力培养沟通的教学突破点,从语文出发,激发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项目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特定的项目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时,可设定这样的项目:模拟求职招聘现场,可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求职者、考官等角色,完成个人简历、求职演讲、现场答辩等环节,通过实际的项目演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才,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超越自我。

教学评价设计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系统设计应改革传统的以一考定乾坤的高职语文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按照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价值标准,建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个人参与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以“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学生与教师考核相结合,课内与课外考核相结合”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的课程,制定不同的考核目标,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例如《大学语文》应该从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勤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10%,平时测验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40%。《演讲与口才》应该从考勤、课堂实训、课外社团活动、课后作业、期末测评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勤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堂实训20%,课外社团活动参与(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表现20%,课后作业10%,期末考试40%。下面以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中“春江花月夜”一堂课为例,说明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方法。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把握好本诗的实质精神,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欣赏水平;(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并能运用这些能力解决国贸专业的有关问题;(3)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东西的态度。

2.内容定位。本课是《大学语文》第四章面对自然的第二篇课文,前面已学习了人类栖居的家园,本堂课承上启下,为后面的人与自然的对话做好铺垫。

3.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来组织教学。

4.教学过程。课前项目任务问题导入基础知识实际应用综合实训(项目作业)多元评价。(1)课前项目任务:请学生搜索整理古代诗歌中用“明月”、“江水”、“落花”为意象的诗句,寻找本堂课的切入点。(2)问题导入:播放三则有关中秋佳节、人们购买月饼来走亲访友的广告,提问三则广告能引起人们购买欲望的落脚点在哪来导入新课。(3)基础知识:通过看、听、读、品、说几个环节来分析主题、介绍作者、把握层次,然后讨论归纳本诗的艺术特点。(4)实际应用:中秋将至,请学生结合本诗所体现出来的情境作广告文案。(5)综合实训:课后项目作业,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训练。(6)多元评价:课前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占20%(学生相互打分),课堂随机测试占20%(教师当堂打分),课后项目作业占60%(教师批阅作业后打分)。

课外课外活动的系统设计包括以培养兴趣为导向的系统设计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系统设计两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构建全方位的课外语文活动系统 其主要形式有:知识墙报、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辩论会、文学知识大赛、诗歌朗诵、书法比赛、专题讲座、社会调查、校园征文、本土文化采风、语文小组等。各类活动由语文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以学年为单位统筹安排。利用墙报介绍趣味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社会调查活动、校园征文、本土文化采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语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展课外语文活动,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例如组织文学社团、读书会、诗会、演讲会、辩论会、书画社等。这些社团活动能将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资源的系统设计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标准、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纸质教案、电子教案、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课外教学资源包括课外实训大纲、课外实训指导、学习指南、学习手册、项目习题、网络课程、教学视频、测试题库等。高职语文课程应构建多功能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教育部目前还没有制定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教学实际,编写高职语文系列校本教材。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教材的诸要素,充分考虑专业教学的需要,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例如《应用文写作》、《口语训练》、《社交关系》等都要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教材为基础,编制教学录像、实训指导、学习指南、项目习题,供学生使用,并编写比较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纸质教案、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供教师使用。可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构建课程网络教学应用平台,教师把课程基本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等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专门的聊天室、“BBS”、“E-m ail”、“Blog(博客)”等和学生沟通,为学生在课上、课下遇到的有关问题能及时答疑解难。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省高职语文学会这一平台,开发功能强大的高职语文网络课程学习系统,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库,不断充实教学录像、教学视频、测试题库、教学课件等资料,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提供帮助。

笔者从构建高职语文课程系统的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课外活动、课程教学资源等五个方面对当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进行了系统设计。当然,高职语文课程的系统化建设还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8).

[2]曾庆柏.高职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

第4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建设; 教学创新

《职业口才》课程建设课题从2005年12月申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开始,次年获准“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省级一般项目立项(项目编号:06-511-250)。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学院领导、教务科研处和公共课程部的领导下组成团结敬业、高效进取的教学团队—《职业口才》精品课题组,克服课程建设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经过三年不懈钻研与勤奋实践,按照预定计划,顺利完成课题阶段性研究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实绩,于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一、课程建设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外的现代化企事业单位对人才语言沟通能力均表现出高度的重视与需求。现实职场情况显示:求职过程中,沟通能力显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专业知识是进入企业和行业的通行证,然后的工作表现更多取决于一些软性技能—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从目前盛行的就业程序看,应聘、面试、试用等环节中,毕业生的口才应对与交际沟通水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世纪职业人才更多的是使用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从事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工作。这意味着既要能胜任当前工作,所学理论必须、够用,又要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具有转岗自学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层次结构方面分析,高职公共课程应是符合学生实际的高等教育课程,从类型结构上必须处理好人文型与科技型、理论型与实践型的关系。这就强调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注重管理能力、公关能力和表达技能的培养,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应该看到,高职教育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创新,都必须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服务于专业,发展应用型教育。

结合高职院学生主要来自中、高考考试成绩中低生源群实际,考察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营销管理、传媒、旅游服务、公关、护理、行政、文秘等技能紧缺性专业建设需求,作为文化公共课,理所应当的为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竞争力服务。

(一)课程定位

基于新时期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环境,通过对传统基础课程(语文)的整合、开发和创新,结合上述主要专业类型人才培养需求,建设一门以核心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应用操作能力的新型职业化公共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标

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服务于学生不同专业,开展人才核心能力应用型教育。培养学生坚定自信的心理素质与良好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清楚、生动、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具体要求能够用较准确和流利的普通话进行交流、交际;能综合运用态势语等多种语言表达技巧,在不同场合发表讲话、演讲,有效地进行社交活动并达成业务工作目标。

(三)教学内容模块设计

《职业口才》课程分三大模块实施教学:

前三章为基础模块。联系方言实际,纠正方音习惯;掌握口语表达的停顿和重音,快慢、升降和语言节奏等技巧;克服交际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拓展思维;掌握叙述、描述、介绍及阐述等一般语言表达方式,形成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的自然转换;熟悉态势语言的运用方法,逐渐培养优雅的言语风格及气质风度。这一模块教学为学生的人际交往奠定良好的语言表达基础。

五、六、七章是技能模块。训练学生掌握口语交际中对于语境的选择、利用、控制和创设。熟悉社会理解与口语听解,解读对象的意义;掌握演讲、答辩、应聘等基本技能;学习幽默、委婉、预设表达和说服、拒绝、安慰、巧妙诉求等表达策略与技法。第二模块训练学生口才社会实践技能。

八章以下是应用模块。根据专业需求训练学生掌握旅游服务、行政管理、营销、医疗护理等技能紧缺性人才业务口才的基本功。第三模块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口才的职业应用技能。

(四)确立常规教学模式

《职业口才》课堂以“活动教学模式”为主。一般情况下每次课(2学时)的教学程序大致为:课前讲练(内容:复习旧课;形式:讲说、讨论;时间:轮训学生5名左右);原理讲析(进行新课);案例讨论(结合图片、音频、视频案例);情景训练(模拟实况);小结;布置课后练习(联系现实、社会热点话题,以互联网为有效工具)。

课外实践以辩论赛、朗诵会、演讲比赛和普通话技能培训为主要形式,每学期在三系部分别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积极创造条件,联系安排学员参加商业促销、青年志愿者、义工等锻炼口才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运用先进教学手段

根据高职高专“两个导向”的办学宗旨,本课程确立了以服务就业、服务专业为前提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口语职业技能的训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先导,实际训练为主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量利用数码影视、音像资料进行口才实用示范,在现实、生动的职业情景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口才。这一先进教学指导思想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尚属首倡。之前国内尚无《职业口才》课程立项,因而具有突出的创新意义和良好的发展推广前景。

二、课程教学实践

我们首先组建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二级梯队的团结敬业教学团队。柔性引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汉语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谢小庆教授;邀请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演讲口才学会,市保险协会;领导、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市人民医院等十多家企事业单位的行家里手任客座教授;并以双师素质或社会兼职教师任主讲教师,均有较强人际沟通实践经历;确保教学教研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一)完成课程基本建设

按照课程建设规范要求,课题组集体讨论拟定了课程教学大纲,明确定位,规范教学内容与方式,突出职业教育课程特色。

教材建设方面,课题组教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现实的针对性和行业的实用功能;兼顾教材的系统性和通用性,融入口才学科前沿知识,以编者的创意引领学生的创新。编写出版全国高职高专口才学科的优秀教材《职业口才训练教程》并入选“全国高职高专精品课规划教材” ,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再版。 转贴于

(二)教法改革

课题组将课程建设的重点放在教学改革之上,根据教高“16号文件”精神,积极引进尝试先进教学理念:建构主义;主体主导论;个体发展论。例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为学习者营造工作任务情境。教师选择行业中有真实意义的内容、时间或问题,进行有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调动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核心能力与职业技能。

在教学方式上着重尝试研究式、讨论式、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大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职业口才》实践性教学与服务于专业的需要,本课程全程了采用近年来(“后PC”时代)IT行业的高新技术衍生物—数码产品。如:数码相机、DVD、MP3、MP4。这些尖端技术通过电脑辅助,配合目前普通教室配置的29英寸大彩电,表现出功能神奇、操作灵巧、轻小便携、切合课堂教学实际等几大优势。比传统的收音机、录音机、扩音机、CD唱机、录像机、摄像机、VCD等视听类电子教学媒体设备堪称有了质的飞跃。

因为《职业口才》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运用上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开发收集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口语交际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使课程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单一的课堂学习转而多方式多途径地发展。教材、教师、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主渠道。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多媒体展示的情景体验及课后在线自主学习,查询检索、分析探究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下理解口才学基本原理并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正确步骤。

如此,教学信息载体即向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延伸。课题组在互联网建立了职业口才课程网站(lszyxy.com:8180/),课程基本文件与学习资料(电子教案、网页课件、习题集和试题汇总)上网;并设置网上论坛、QQ聊天室,与课程同步进行网上辅导答疑,延伸师生互动。

同时,尝试革新课程考核方法。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平时占40%,包括:“课前3分钟演讲”;模拟应聘;脱稿演讲;书面练习(自荐书或演讲稿);课堂重点话题集中发言;口才知识小测验。期终占60%,根据所学生学专业与兴趣特长,进行实际业务(情境)口才交际能力测验。

三、创新职教公共课程特色

(一)形成高职公共课程鲜明特色

《职业口才》课程主要的创新特色可以概括为“三化”、“两性”:

“课程目标职业化”—以第三模块为教学重心,将口才的职业应用细化,专业特色强化;充分发挥高职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的作用。

“课程内容实训化”—由课内到课外的“活动教学模式”。以学生口头实训为主,突破传统教学“三中心”。

“课程形式互动化”—以师生互动为核心教学方式。课内采用数码手段创设实训互动情境;校内通过第二课堂,校外开展社会实践,网上借助论坛和QQ群延伸师生互动。

“学科内容边缘性” —顺应现代学科边缘化发展趋势,综合传统语文基础知识、普通话技能训练、心理学、社交礼仪、口才学原理和当代热门行业的专业语言规范,在多学科的交汇点(语言)进行综合性教学,信息量大,前瞻性强。

“素质教育人文性” —批判性地继承传统语文课的人文教育作用。通过声情画面并茂的情境教学、人际交往礼仪的示范练习和职业操守规范的展示,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做人”与“做事”的人文熏陶,培育其情商(IQ)。

(二)开展横向合作,服务社会发展

团队教师根据不同的教研项目与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分别前往本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演讲口才学会,保险等行业协会;电器公司、售楼部、市人民医院等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专业咨询与技术服务。柔性引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汉语专家委员,博士生导师谢小庆教授,就职业汉语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地位及教改研究,包括职业汉语系列精品课程建设、省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品牌打造,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结构、专业核心能力技能和社会能力与课程有效性和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程度等问题,进行指导;同时搭建起与北京华美杰尔教育咨询中心的合作渠道,团队教师为国家职业汉语讲学,被聘为教学顾问。

第5篇

对于评课我们一定要从研讨的角度出发,对教学中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即使是上得不够成功的课,也要善于挖掘出教者教学中的亮点,加以肯定;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也要以虚心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与教者共同分析研讨,善意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希望,尤其是对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来说,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决不能以评课者自居,居高临下去评课。否则,不仅使评课的目的大打折扣,而且会挫伤了教者教学的积极性。再说,本来评无定法,对任何一堂课的评价是无法用条条框框的标准准确量化的,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决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同时,还要善于倾听教者的自评,以体现对教者的尊重。

二、突出重点、切忌不泛泛而谈

尽管我们在前面谈到了评课可以从十个方面去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评课要面面俱到,评课时要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或抓住教者教学中的主要优缺点,或紧密结合研究的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析和研究,做到重点突出,条清缕析,不泛泛而谈。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依据教者的教案,结合教学的主要特色,围绕一、两个中心,对教学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做到既有对某些教学环节或细节的评析,又有对教学总的评价看法。但是,仍然要有一个很明确的重点。

第6篇

一、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哲理性小故事,为语文课锦上添花。

为上好课,我认真地观察和分析了学生的整体情况,针对班级中两级分化严重、不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充分重视语文课的文学性,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挖掘调动学生兴趣的因素。每堂课前安排5分钟的哲理性小故事讲述,让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在故事后的思考、分析中得到一种教育或人生的启示,而且每天一个小故事,一学期就有近100个故事,学生在写作中就有了一个新的素材之源。一学期下来,学生对语文课非常感兴趣。

2.专题式语文教学的构建,拓宽学生的视野。

我一直坚信在教书的同时更该牢记育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一直这样努力着。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发现高一学生的情绪普遍比较低沉,很多学生感到前途渺茫。我在思考后,结合课文中关于生命的话题开展了专题式教学的尝试,开展了“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主题教学,并结合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中领悟了生活的真谛。

3.丰富优秀的素材,让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

给学生收集一系列的素材,让学生有“源头活水”;开展系列语文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开展激励性的语文活动,如“优秀语文作业展览活动”、“阅读中外优秀作品”、“小组语文学习竞赛”等;积累性的语文活动,如“必背的语文经典文段”、“每天三个成语”、“哲理性小故事”等;拓展性的语文活动,如到图书馆上阅读课、到有关景点进行观察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兴趣,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抓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口语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材大纲要求,吃透课文,设计好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字斟句酌,让其反复诵读,细心揣摩,真正从课文中探“胜”寻“幽”,达到“入情、生情、悟道”的目的,品尝文章的艺术魅力,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陶冶其道德情操,感受做人的真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读”,才能提高表达能力。我通常作具体要求,如对情文并茂的散文、诗词、文言文,我先范读,再让学生听录音、个人读、分组读、集体读,形成课前、课堂、课后一条龙地“读”,并要求学生口齿清楚,字正腔圆,感情充沛。课外阅读具体的时间安排是:每周一、三、五课前早读;下午活动课让学生到阅览室阅读,每周1―2小时;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名篇,定期检查,要求其介绍作者、人物、故事情节等,为口语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有计划地组织演讲比赛、是非辩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敏捷、清晰的思维,以及即兴演讲的口才。

三、加强普通话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现代汉语规范化程度

掌握和使用普通话,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一些学生就是因为带严重的方言口音,难以胜任某些部门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在职教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普通话培训,使用《普通话水平测试》教材培训,定期测试,让普通话推广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路子。

我们的措施是:让学生组织“小记者采访组”,去采访交谈,应聘对话。每学期组织一次辩论会,就某一社会现象围绕一个中心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事先让学生准备草稿,最后达到脱稿演讲。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表达能力,真正让学生具有能言善辩的才能。

四、强化书法训练,以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也是世界艺术苑囿里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碰到许多电脑不能完成的书写程序,如签定协议、合同,绘制巨幅广告牌,等等。学习书法,掌握一定的书法知识,不论对提高汉字书写水平,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传统,还是对深入理解中国文化艺术,都是不可缺少的。开展书法教育对陶冶人的性情,落实包括美育在内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书法也是语文教学的必修课,要求学生切实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把字写得合乎规范,做到运笔正确、字体端正、结构匀称、行款整齐。我们制定了一整套的书法训练计划,主要从钢笔字、毛笔字两方面下功夫。作文、语文练习统一用钢笔书写,要求整洁、美观、快捷。毛笔字则要求每学期临摩一两本字贴,举行一次书法讲座、两次书法竞赛,以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

五、精心打造教案,与新课程同步

语文课本包罗万象,如果不顾课堂上的实际和学生的反应,一味按现成教案上的内容来施教,那么无论在教学方法上使什么招数、喊什么口号,都不可能成为成功的课。这在无形之中就已把新课程拒之门外,因为很多教学内容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生成的,无法预设。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编写要求我们抛弃以前的一些模式和种种顾虑,鼓励教师大胆地去编写适应自己、适应学生、适应课堂要求、适应本地情况的教案。教师在写教案时无须将具体的施教过程写出来,但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什么、问什么、什么值得给学生教,教师就教什么,那么教案就备什么,使教案发挥最大效能:灵活、多样、具有应变能力。具体模式有框架式、线索式、发挥式、提纲式、眉批式、练习式等。

六、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在传统的教学中,偏置的师生关系普遍存在,如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教师作为权威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作为学习者和接受者,这种师生关系是不会轻易容纳学生的自由意见与自主思想的。这种教师观反映在师生交流的指向上是单向的:老师―学生。亦如叶澜教授所讲: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或“听众”。

第7篇

关键词:师范生 职业 技能

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其未来职业的特定性决定了它应具备教师职业技能的特殊性。职业技能是指从事某项职业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专业技术的技巧和能力,它是每位劳动者从事劳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劳动素质。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是指就读师范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为今后从事和胜任教师职业所必须掌握和运用的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这种技巧和能力的培养,是师范院校培养师资和各类教育工作者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项目,涉及的内容颇为广泛,加强这种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完全引起学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在具体实施培养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重学科专业教育轻职业技能培训

这直接导致了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够系统、规范和完整,强化训练软弱无力,以致出现相当部分师范毕业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2.重理论学习轻实践锻炼

这直接导致了师范生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脱节,出现了师范毕业生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无法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有的师范毕业生在校时专业学习成绩很好,但走上教师岗位后却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教学,存在着忙于课前写教案、课上背教案、课后理教案,以及教态不自然、板书不规范、提问无目的、点评不到位、表达无条理、心理承受力低、多媒体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等教学技巧和能力问题。

3.重应试考试轻技能自主训练

专业学习和测试与技能强化训练对师范生来说是同等重要的,但受到"应试教育"定势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师范生还认为只要考试过关就万事大吉,导致平时只重视应付考试而不注重技能的自主训练,以致难以培养成良好的职业技能。

4.重个性发展轻技能的全面培养。有些学生过于注重培养自己的个性,若有一技之长就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忽视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等。

总之,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存在,使得师范生得不到系统的规范完整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给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带来了困难,也给促进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培养合格人才带来了阻碍。

二、师范生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形成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中介。在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实践活动为中介,要注重在培养过程中加强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

2.全面培养的原则

教师职业技能是一种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特殊技能,各构成要素紧密相关。培养与训练必须考虑技能的各个要素,全面培养。

3.因材施教与突出重点的原则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的师范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要根据专业、年级和个体的差异,有重点地来进行培养与训练。

三、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具体规划

1.大一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形成基本的教学操作技能及良好的专业思想。

主要内容:结合课程学习,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重点开展“三字一画”活动,提高书写技能,努力培养自己的口才与文字表达技能。

2.大二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教学基本技能培养进一步深化,并形成初步的教学认知技能、教学设计技能,培养自己多方面综合技能。

主要内容: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学习,进行班级管理技能等方面的训练;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培养亲和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组织、管理、协调技能;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大三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教学认知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技能得以提高,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技能、教学研究技能。

主要内容:积极参加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提高自身的表达技能;开展说课、评课、课件制作、板书设计、编写教案、文献检索等训练;参加各中小学校的教育见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观摩,制定班队活动计划等;在校内进行微格试讲,做好教育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4.大四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得以全面提高,树立起优良的专业品质,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教学与管理工作。

主要内容:参加教育实习工作,通过“教育实习”使自己在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与研究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进一步深化专业思想教育;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研究能力;进一步加强说课、评课、教案编写、课件制作与教学技能的培养,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四、总结

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只有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分阶段有重点地培养与训练,才能使师范生在教学认知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操作技能、教育技术技能、教学监控技能、教学反思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专业品质等方面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容世彦.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北京:宇航出版社,1999

第8篇

先生之谓,一半出自本然,一半源于景仰。从21岁湖北大学中文系本科师范毕业,光阴荏苒近三十春秋,中学教师是他的正宗,即便后来做书记、当校长,兼任政府督学、师大教授,也还是师者之师。他是改革开放后中学语文早期教改实验的试航员,是湖北省第一个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他既见证了名校黄冈中学的鼎盛辉煌,又亲历了薄弱学校图强变优的艰辛探索。但先生之谓,又不足以概其全貌,他还是政协常委、文联委员、作家协会和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等。

一、专业历练话成长

徐老师1983年大学毕业后去的第一间学校是七年后享誉全国的湖北省黄冈中学,称得上一开始就处在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中,又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参加人教社中语室编写的全国六年制重点中学分编型初中语文教材在黄冈中学的实验。

所谓分编型初中语文教材,就是按照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新的语文教学结构体系把每学期一本的全国统编语文教材分编成两本——《阅读》和《作文·汉语》,其厚度、容量和难度都远超全国统编教材,却没有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这给执教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次,他讲授名家作品《紫云英》后,信心满满地准备接受肯定和表扬,可等来的却是听课的学校领导、名师对他老旧的课堂套路、沉闷的课堂气氛、低质的课堂效果提出的善意批评,以及对所谓名家作品在构思、遣词、语法等方面的研讨和批判。这是一次让他倍受震撼和洗礼的评课。

他深知自己的差距所在。为了能够胜任教改实验,他要求自己“善教、广学、深研、精思、苦练”。善教是目的,广学、深研、精思、苦练是途径和过程。教而广学,学以养教,方能教学相长;教而深研,研以助教,方能教研共进;教而精思,思以善教,方能知行合一;教而苦练,练以为教,方能熟能生巧。为此,他攻读过别人很少涉及的专著《文章学》,自学过五十年代的汉语语法教材,对问题的研思几近考据;他主动承担试验课、公开课的试讲任务,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反复修改教案,他跟随学校富有专长的名师苦练演讲和硬笔书法,不断尝试各种文体的写作。

教改实验促进了徐老师的成长,徐老师的成长又浸润着教改实验汲取的养分。

1986年,他以自己数年的教改实验为例,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富有创见的思考,在《演讲与口才》杂志上首发中学说话教学教改实验论文《以说为主兼练听读写》,认为中学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说话训练,要把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列入考评内容,要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为主带动学生听读写能力的提高。该刊主编邵守义先生因此发表《中学语文教学应该从说入手》一文,阐述自己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深入思考。

1992年,其11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专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之光》经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印行1.5万册单行本后,被多家报媒推介评论为“采用散点式透视手法,用引人入胜、饱蘸真情的文学笔触,揭示了(黄冈中学国际数学奥赛选手)林强、王崧、库超的成功之路,揭示了一所普通中学为什么五年之内连续四次登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领奖台之谜,从更深层次上对中等教育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是经验的抽象,更是人生的足迹;是谜底的破射,更是人生的窥探;是抽象的思维,更是形象的诱导;是文学海洋中的浪花,更是启迪智慧的金钥匙。”

1994年,作为三位主要参研人员之一,湖北省教科研课题中学选修教材《实用交际常识》一书荣获该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徐老师独立完成了第二章“现代中学生交际口才”近5万字的编研任务。与此同时,他多次参加校内外演讲和书法比赛,频频获奖。其新闻通讯等各类文章也不断在各级报刊登载,被同事们戏称为黄冈中学“一支笔”。

教研夯实了他的教学根基,教改激发了他的教学创新,写作、演讲和书法为他增添了多彩的教学元素。他的优质课多次荣获市内外青年教师业务比赛一等奖第一名。他的课堂教学严谨、灵动、实效,氤氲着激情、创新的活性因子,成为下课铃敲响时学生最不愿意结束的课程之一,其《景泰蓝的制作》、《与朱元思书》、《想像与作文》等阅读和写作教学更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名片。

1987年,徐老师荣获湖北省教研室颁发的“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学工作者”称号。1995年,徐老师成为湖北省第一个破格晋升的最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1996年以后,他开始兼任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肩上的担子越挑越重。2004年他担任黄冈中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筹划并亲历了黄冈中学的百年大庆。这是学校发展史上光荣而又璀灿夺目的重大里程碑。

每每谈及在黄冈中学的成长经历,徐老师总是十分感慨。他说,教师头十年或者说三十五岁以前的专业状态,基本上为其奠定了此后的事业基础,自己后来能够走上学校管理和领导岗位,多半与这十多年的专业历练有关。青年教师要不怕压担子,要能够挑重担、吃大苦、练真功。他又说,人生之幸有“五好”,一个人如果出生后遇上好父母,读书时遇上好老师,成家后遇上好伴侣,工作后遇上好领导好同事,困难时遇上好朋友,想要不成功都很难;自己如果不是遇上了像曹衍清校长那样的著名教育家,如果不是得到了黄冈中学名师群体的帮教濡染,个人的努力都将是微不足道的;名师们崇高的敬业境界、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的思维品质、开阔的眼界视野、求真的批判精神,对自己都是一辈子受用的财富。

诚哉斯言!

二、治校办学开新天

徐海元是一个勇敢面对挑战、锐意创新创造的人。

2005年,他应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召唤,参加了广州市教育局面向全国公选校长的招聘考试;2006年,他走马上任广州市南沙第二中学校长。

第9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青年教师;素质培养;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08(2016)05-0001-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5.001

现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青年硕士、博士都成为了高校教师,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素质,转变其教育观念,增强其教学、科研的能力,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稳定、长远发展。

1青年教师临床医学教育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青年教师比例的不断加大,为师资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血液。目前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患矛盾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医学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的医师,也是医学发展的后备军,其素质高低与医学事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一名刚刚走出校园、走上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其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合格医学生的责任。青年教师作为大学生的学习导师、生活导师、人生导师,不仅要具备博学的知识,还要具有崇高的理想、坚毅的精神,这样才可以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与指导者,为此,一定要提高青年教师临床医学教育素质水平,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为临床医学教育的全面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生提供可靠保障。

2提高青年教师临床医学教育素质的措施

2.1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所以,一定要重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为教学的全面展开奠定可靠基础。2.1.1强化教案书写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案是不可或缺的指导性书面材料。在书写教案时,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内容予以展开,是课程教师的主要指导文件之一,也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展开学习以及科学设置课程、落实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1]。在书写教案时,一定要保证内容的逻辑性与条理性,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讲授时间,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写出满足教学要求与规范的教案,确保教学顺利完成。2.1.2强化课堂教授能力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其水平高低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青年教师要重视“说功”的训练,用普通话授课,并保证发音准确、音量适中、语言规范,这样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授课效果;同时,也要重视“讲功”的训练,要求青年教师具备良好的口才与演讲能力,掌握课堂节奏,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重视“做功”的训练,要求青年教师可以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保证课件内容精炼、图文并茂、形式多样[2]。通过以上训练的全面落实,可以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质,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转变教育观念

我国大多数学校教育中,均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独立性与创造性,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目前的主要趋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教学效果[3]。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所以,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成果[4]。

2.3重视师德、医德建设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具备的素质就是师德。因为专业与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大多数医学院校学生毕业之后,均会从事医务工作,职业要求其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医德,还要具有精湛的技术,这样才可以成为人们健康的守护者。青年教师身兼教师与医生的双重身份,倘若信念不坚定,就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青年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道德理论及相关知识,重视自身道德、人格、医术等方面的提高,在教学中发挥带头作用,从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2.4提高科研能力

在医学院校发展中,教学与科研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青年教师一定要树立教学科研的意识,将教学、科研看成是立身之本、立校之本。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青年教师需要在健全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从而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深入的研究,为教学的进一步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3体会

总而言之,在医学院校教育中,一定要重视青年教师教育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同时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水平,能够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为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云,郝艳梅.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298-300.

[2]李英迪.加强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素质的培养[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3,32(2):226-228.

[3]杨阳,马淑然,周爱民,等.论方剂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的培养[J].中医教育,2013,32(1):79-81.

第10篇

一、课前3分钟,让课堂预热

从上课预备铃响开始计时3分钟,可以即兴演讲,可以分享美文美段,也可以解读一些名言等。第一次提这个要求时,绝大部分学生是拒绝的。但班上总有那么几个“冒险家”愿意试试。我就不断“怂恿”:这可是锻炼自己胆量、口才以及提高个人素质的最好时机。我还率先垂范,学生出题,我做即兴演讲。又因前面几个孩子或成功或失败的表现,更让台下“不服输”的孩子有了超越“前人”的“欲望”。所以这项计划就算完美启动并一直贯穿于我的语文课,成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一块乐园。

二、活动体验式课堂让孩子们“欲罢不能”

课文改写成诗,这个灵感来自于我上《紫藤萝瀑布》时的导语设计。上课时,我将课文拓展资料改写成一首打油诗呈现出来,反响看似不大。课毕,我无意间说了一句:“孩子们,其实你们也可以把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写成一首诗。”没想到,惊喜不断,佳作不断涌现。我一狂喜,给每个孩子提了修改意见,还让孩子们互评提意见,修改后传我的邮箱。我当时,心里盘算着等诗歌积累到最后,出一本诗集给孩子们。那将是孩子们多纯粹的记忆与留念啊。孩子们不停地传作品到我的邮箱,我的整理编辑工作紧张地进行着。虽不专业却真心付诸全力了。

如此一来,因为习作写打油诗被我肯定并全班分享而找到学语文的乐趣和自信的学困生,成绩从60分到100分,甚至到120分的学生,不在少数。

实践也证明,演课本剧或者辩论赛等活动对学生学语文的“刺激性”相当大。

临近毕业,“老师,毕业了,没什么礼物,送您一首诗吧。”

有孩子问我:“老师,我们的课前3分钟呢?我还没过到瘾呢?”

也有孩子跟我说:“老师,我们再来一场辩论吧,上次我都没准备好,这次我一定舌战群儒。”

还有孩子跟我讲:“老师《桃花源记》我最熟悉了,那次我扮演的就是其中的渔人嘛。”

毋庸置疑,体验式教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也是孩子们最能学到知识的“捷径”。

三、学生讲课、评课,发挥榜样带动学习激情

“学生展讲,小组展评”是师生互换角色――学生备课评课,老师听课评课的学习模式,这是我一次“偷懒”发现的良策。当时,我挺着大肚子,大热天高强度上课,身体有些吃不消,但学生不仅不领情还因为燥热而松散浮躁。我一拍桌子,“孩子们,老师讲课你们已经耳熟能详可以充耳不闻了,所以有谁愿当小老师来讲课,给咱们植入些鲜料呢?”一下子竟有十几只小手举得老高。“哦,原来这些安分地坐在位子上的学生早就盘算要露一手了,我真是投其所好了。”心里想着,忐忑地成全了孩子们。可当时“自负”的我还不敢把精读篇目交给他们。实践证明,我错了。孩子们都会精心准备,教案手写实录,有时又充分又有创意。

前面的孩子讲完课,后面的孩子吸取经验和教训,讲课时越来越有范儿。更重要的是,台下的孩子居然听得那么认真,反应那么活跃。我又羡慕又庆幸,更是乐享其中了。

四、作文现场互评,写作不再是难题

写作文,学生不喜欢;改作文,一直是语文老师头疼的事情。一次作文练下来,有的老师可能会堆上半个月也不愿翻阅,我却乐在其中。前几次我“费力不讨好”地批完作文本后,我发现在台上分享“优秀”作文时,台下一直在嘀咕传阅彼此的作文,还热烈地讨论起来。于是我果断地做出一个决定:课上15分钟交换阅读作文,要求读完打分、写评语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推荐分享你读到的最好的作文,得有推荐词。我则屏显出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下台参与讨论。

课堂热烈了,集体的智慧汇集了,孩子们接下来高兴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去了,我也轻松了。

五、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教育家加里宁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但老师与孩子们一样有着瞬间的喜怒哀乐。我会因为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安静地听一节课而开心,因一个好孩子贪玩而郁闷,还会因一个孩子不经意间的落寞而感伤。因为年轻,因为细腻,因为“好脾气”,我成了孩子们的知心姐姐”。这一亲昵的称呼,是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单调教学生涯中的幸福浪花。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整合资源,找准目标,突出专业性,在校本教材上下工夫

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提出:“各地和职业学校应对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实施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分。积极开发面向不同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同时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教育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环节的要求”。教材为教学提供了平台,是教与学的承重载体。

一方面要加强新教材的研发,在保留传统优秀篇目的同时,应结合时代特点,设置更多实用性强、针对性强、趣味性足的教学内容,甚至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元素,编撰出既不偏离语文学科性质又富有地方文化色彩的校本教材,让学生想学、乐学,学后能用;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要充分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从幼教教师职业特点、需求、技能等方面出发大胆对现行《语文》(《阅读与写作》)教材进行整合加工,补充调整,突出口语交际、写作和活动设计等与学前教育专业息息相关的内容,使之成为能满足学生“生活之需,职业之用”的富有学校特色、卓有成效的经典校本教材。

二、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性,在教学内容上下工夫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能引起他们积极的情绪体验,首先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具有的内在魅力,也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对他们就业、从业、提升自身文化层次的重要作用,从而主观上树立爱学语文的意向,乐于学才能学得好。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准幼儿教师”,他们今后的工作对象,根据“蒙氏理论”研究:3―6岁的儿童是语言的“敏感期”。为此,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就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培养我们的“准幼儿教师”们熟练驾驭、使用语言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能顺利地帮助幼儿度过这个“敏感期”。

首先,制订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在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听读说写能力基础上,应侧重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和普通话训练,培养学生能够学会倾听,明白说话者的讲话意图,能够介绍、交谈、拜访、接待、主持、演讲、辩论,提高其语言沟通能力,适应幼教岗位需要。更侧重对学生进行专业写作能力的训练,加强在幼教工作过程中经常碰到和使用的计划、总结、工作日志、情况说明等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以及听课笔记、课堂实录的操作练习。

其次,模拟专业与岗位的实况,借助专业实习,培养学生语文技能。例如,通过举行“校园XX活动”设计大赛,要求学生作为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计一次适应儿童在节日期间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既体现专业特点,又融入个人智慧和专长,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做一个完美的活动设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口语方面,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让学生提高“说”的能力。例如开展模拟与家长沟通训练、系统地训练学生讲幼儿故事、举办各种演讲、设置场景进行应聘面试的模拟训练等。这种语文教学向“职业化”的倾斜,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另一方面,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课堂,由于学生对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并不太重视,加之本身语文基础较薄弱,在课堂上往往一问三不知,语文课堂上就只剩下教师一个人在“表演”,“独角戏”、“满堂灌”有些情非得已,语文教学也就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如何走出这个“死胡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备好学生”,紧紧围绕教学主体――学生,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准确把握讲与练的度,让两者有机结合,同时突出实践能力,以练为主,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职业学校,学生动手能力的养成更加重要,语文学科也不例外。这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掌握学习的方法变多,思维变敏捷,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例如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每周以不同的命题收集幼儿园教案,每月将各组收集的成果汇总,期末将一学期的成果汇总并编辑成册,复印后每人保留一本。这类作业交由学生自己轮流评优,负责评优的学生会把好的作业贴在教室的墙面上,并要注明自己的评优推荐理由。学生对此十分重视,几乎每篇教案他们都会精心设计,并附上精美的花边、贴画,教案册成为学生的心爱之物,也成为将来走向幼教工作岗位书写教案的资料。

(二)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非常差,在课堂上由于知识面窄,见识不多,表现出胆小怯弱,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知如何讲清楚自己的观点,往往信奉“沉默是金”。“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代贤者告诉我们兴趣是最有效的学习动力。每个学生可能都喜欢听故事,我们的课堂可以从讲故事入手,先由教师来讲故事,学生听,然后角色互换,学生讲,教师听。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同年级和不同的教学进度,可以把“讲故事教学”分为五个阶段和步骤。1. 一年级第一学期:重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讲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2. 一年级第二学期:重点讲成语故事、寓言故事;3. 二年级第一学期:重点让学生结合书本教材讲课外故事;4. 二年级第二学期:让学生运用技巧进行声情并茂的故事表演;5. 三年级:训练学生编写故事的能力(缩写、扩写、续写、改写故事和创作故事),然后讲自己编写的故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活跃了语文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量,而且在收集故事资料、课下练习讲故事、课上表演讲故事和倾听其他同学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丰富。另外,课前或课后,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心得交流,对于让学生的口动起来也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口头表达夯实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尤其需要这方面的训练。

(三)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有个有趣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一天不上语文课,一周不上语文课,甚至一个学期不上语文课,而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下降,甚至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师把握语文课的真谛――让学生有思想的境界,有思考的活力。换句话,就是要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因为语文是终身发展的教育。还学生思考,这是应该和必需的。学生的思考,老师和其家长不能“替代”,我们要支持和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那样他们得到的东西才是实在的,有用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抓住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的脑随着教师的有效提问动起来。

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个人猜想,在探究中有所发现。李政道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由此可见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质疑”“解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唯有学会思考,其学习品质才能得到有效改变。学生有了问题后,我们让其或再读一读,或讨论,或查资料,运用多种方法,自己解决问题。这样不断地质疑并想办法解疑,脑筋就会动起来,思维也就随之活跃起来,创造性思维就会逐步发展,这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四、淡化分数,科学评价,突出综合能力,在评价引导上下工夫

长期以来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考核评价沿用传统语文学科评价方式即采用闭卷考试,依靠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一锤定音,作为学生的升留级、评优评先、评奖学金、毕业与否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过分关注结果,缺乏形成性评价,具有很强的片面性,学生的听、读、说、写等能力很难从试卷中体现出来,不能适应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却往往无权过问,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协作等情况无从体现,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的质量,唤起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热情,必须彻底改变评价方式,重新建构学生的评价体系,要更加注重能力与过程,让学生真正找到学习的兴奋点,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工作者要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逐步使学生了解教育目标,学会自我评价,在进行学习与情绪的自我感知的基础上,把握好自身的学习状态,适时地进行学习状态的自我调控。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地考核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把语文的基本素养作为考核的首要环节来抓

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这些语文的基本素养可以通过试卷的形式,在期中、期末分阶段实施考查考核,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把语文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来抓

应侧重对适应幼教岗位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专业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核考查。同时要把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在考核评价中加以体现。因为一个墨守成规的学生,不想着去创造,就无法创造性解决问题,也就很难解决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三)把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关键来抓

学以致用是关键,作为以后的“幼儿教师”,应加大与幼教行业对口的能力训练和考核力度,不断提高他们运用语文知识解决以后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和求职信的写作等,使能力、就业、专业紧密结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改革需从教材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根据学生的现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特点,增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下大功夫,才能为学生接受,让家长放心;才能为社会所认可、乐于接纳,也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黄尧.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余文森,郑金洲.新课程语文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第12篇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⑴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⑵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丰富的学识

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学高为师”,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学识。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这样在教学课堂才会紧扣专业内容,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地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为浓厚。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而要这一桶水不干涸,教师应不断用知识充实头脑,必须先做到学而不厌,才能真正做到诲人不倦。

教师进行教学,必须要有好的口才,这里所指的口才,绝不是单纯地的伶牙俐齿,巧舌如簧。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演讲口才艺术,表现出来的是言辞得体,恰到好处。初中语文教育的对象是12~15岁的青少年,处于这一求知阶段的学生,知识积累比较薄弱,分辨能力亦不如成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恰当、准确的语言,清楚明白地进行表述,如果语无伦次,前后不连贯,甚至错误演绎教材,就会误人子弟。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张口会说,提笔能写的应用型人才,这就更需要教师首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言传身教,为学生做出表率。

三、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

由于学生的基础、智力水平、爱好及特长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学生的领悟能力及兴趣的侧重点必然有所不同。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活动与学生产生共振,发生共鸣,首先要全面了解教育对象。同是爱好语文的学生,兴趣的着眼点也有所不同,有的人喜欢小说,有的人喜欢散文;有的人喜欢诗歌,有的人喜欢戏剧。从初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既是遵循教育规律,又是适应培养语文专业人才的需要。

为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指导学生语文学习时,对于问题的设计、讨论的内容可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大家都能有感而发。

四、教法和学法要有机统一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是有机统一的,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我们的有效课堂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因此,教法与学法的密切配合,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更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第13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能力本位;学生为本;综合职业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 ,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语文素养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现状,树立以下几种理念。

一、要树立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

以往中职校的基础课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的,即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智能型的操作人员,显然以知识为本位,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始终抱着培养学生能力这一宗旨,让学生多参与教学,在实践中培养能力。针对现代社会对学生再学习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学生获取获得知识的方法,如:如何阅读,如何表达(含口头和书面)等。此外,可以组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课本剧比赛、征文等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利用校园广播站、校报等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规划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已经由过去的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体。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在生本理念下进行思考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更能有效地发挥中职生的潜能,提升中职语文能力。

1.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基础相适应

中职语文教学是初中后语文教学的继续,然中职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针对中职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鹜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重点进行字、词、句、文的认、释、读、写,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不能把对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为对中职生的要求。

2.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相适应

职业教育具有“就业教育”的特性,这就决定了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课一定要和专业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未来职业发展“必须、够用”的语文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去发现学科之间的关系,让语文学习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为学生未来就业服务。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职业渗透,教学内容的处理也要有职业侧重。

首先,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中职生毕业后将直接融入社会,其口头表达能力是决定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在某种程度上,说比写更重要、更难,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结合专业设置应用情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情境恰当应用语言材料、语言范式进行恰当表达的能力,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引导学生的感悟能力,以生成未来就业岗位中所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中可以随课堂依附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讨论、辩论、口头作文等训练;结合专业组织采访、演讲比赛等语文课外活动;开设朗诵、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等选修课;还可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胆地让学生在社会中进行说话训练。

其次,注重应用文教学,提高文书写作能力。

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应用文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重点选择与专业联系密切的文种作为教学内容,根据学校机电、计算机、学前教育等专业的不同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大纲,设置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如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强化教学计划、教案、教学总结的教学;对机电专业的学生则应突出产品设计说明、实验实习报告、科研报告的教学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与专业要求相匹配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学到与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提升职业能力。

三、要树立有职教特色的教学评价理念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有大纲中提出的内容和要求,却没有在实际教学中统一的评价方法。所以根据目前职校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我们应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笔者曾在所教班中尝试过这样的考查方法:把考查内容分为五块: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阅读能力、口头交际、专业有关文体写作活动、综合表现。并分阶段进行考查,在学期中进行口头交际的考查;在期中进行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测试;然后,期末进行一次和专业有关的文体写作,一方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结合专业,考查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并将学生的出勤、纪律、态度、方法、参与意识、作业书写、特长才艺表演、荣誉加分以及学习努力和进步程度等采用自评、组评等方式纳入教学评价中,做到教学评价既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第14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职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49-01

教育部2009年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教学内容和结构上更突破性地将职业模块作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有效推动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但目前来看语文教学中的“职业化”特色并不明显,为专业服务的意识也不强,教师在授课时无视学生的专业属性,其结果必然是让语文陷入教师叫苦、学生痛苦的尴尬境地。要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学与用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专业特色,突出实用性,让学生在有专业特色的语文教学中提高职业能力,从而认同语文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一、根据岗位要求,确定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的“拳头”专业,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事业更加重视,家长、园长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应根据幼教行业职业能力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根据我校学生目前的情况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训练。1.阅读理解能力,能根据职业需求,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具备较强的幼儿文学作品的解读领悟能力;?2.口语表达能力,能根据语言环境,借助语气、表情、肢体动作恰当地表情达意;3.语言交际能力,能根据工作需要,准确、清晰、得体、有条理地进行沟通与交流。4.文字表述能力,能根据岗位需求,正确编写教学案例以及相关的应用文体,格式规范,用语准确。5.活动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活动项目,引导幼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二、立足职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一本教材要满足所有专业的能力需求显然是不现实的。新课改要求我们对现行的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增删,我们的标准是舍弃那些远离时代背景又脱离专业能力训练的,增添一些既能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又贴近学生兴趣的内容,并按照阅读理解、口语表达、语言交际、文字表述、活动设计五种能力训练的模块层层深入,逐步推进。为此,我们立足专业需求,根据我校使用的人教版的《阅读和写作》教材与高教版社中职《语文》教材相结合,选取更跟适应职业需求的内容,如加强日常的应用文写作,利用学校图书馆借阅《演讲与口才》等等,调整的课程内容,既不失语文课高雅的文化品位,又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职业能力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应用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语文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见习的机会和网络资源,将学生分成小组收集幼儿园的教案,分学科,分时间段的汇总并装订成册发给学生保留,养成学习和积累教学资料的习惯。利用教室中的黑板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设置“文学欣赏”、“每日一练”、“儿园教案设计展评”等栏目,展示学生的作品,这样不仅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能力,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的平台。

模拟专业与岗位实况,借助专业实习培养学生语文技能。实用性、应用性、职业性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精髓,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现场实践性教学很难频繁的实施,多数情况下只能进行模拟仿真教学,因此教师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策划出仿真度高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幼教职业语文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个“准上岗”的实践培训和就业前的综合演练的大舞台。比如讲“求职应聘”知识时,我们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幼儿园招聘场景的资料片,然后由各个学习小组组织策划,选出代表模拟招聘,学生自觉地进行分析、交流、对话沟通。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实际应用、应变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

四、作业设计贴近学生,体现专业特点

第15篇

一、“EIO”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

(一)人才素质需求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江西省,尤其是赣西北对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状况,我们连续三年展开人才需求调查。调查发现: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的英语师资教法陈旧,对新课标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不适应。我区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需要能准确解读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掌握英语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教师的职业技能,具备独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各个学校选用英语教育人才时,不是看重学历,而是更注重其英语教学实践技能和经验、沟通协调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于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EIO”式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运而生。

(二)“EIO”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EIO”式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历经三年的整合与修正。“E”是英语单词employment,表示“就业”。“以就业为导向”,就是在教学内容中实施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岗位适应性,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I”即infiltration,表示“透入、渗透”,即强化“全程渗透”的观念。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宗旨,在理论课中加入实践课时,在实践性课程中加大实践内容的比重,实现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从入校至就业前的全程关注、全程实施。“O”即英语单词open,表示“开放”。实行“开放式”实践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目标,破除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英语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和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到课内外、校内外实践中,同时采用有效的评价机制,从而构建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将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到每个学期的各阶段课内外教学之中,确定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采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内容、方法和手段,使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形成了一个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紧密配合的有机整体。

二、“EIO”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一)调整课程体系,突出实践特点

以往的高职高专实践性课程常被作为“附带”课程,典型地表现在实践性和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教育类课程与总课表的比、率明显偏低。针对英语教育人才应用型、技能型特征不明显的缺陷,我们根据就业岗位确定学生的职业能力模块,对职业能力要素进行分解,与每个学期的各阶段相关课程一一对应。先后增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英语视听说等实践性课程,将多媒体课件制作、英语教育有关技能训练等与英语教师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将英语活动、音乐、体育舞蹈、演讲与口才等实用型课程列入选修课范围,强调教师教育课程的情感培养。至2009年4月,经过多次调整,三年制高职与五年一贯制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课时在总课时的权重比分别达到了58%与53%。主要的实践实训环节包括:(1)必需教育,即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军事训练;(2)基本技能,即英语听说技能、教案设计与教学模拟技能;(3)专项技能,即教师口语技能、英语读写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技能;(4)职业综合能力,即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有集中实习和顶岗实习两种形式。从每个实践实训环节的组织落实、监督检查到验收总结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和举措。

(二)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

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是落实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历次修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时,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应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精讲多练,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门课程、每个教师的教学之中。授课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课堂讲授、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小论文、研究性学习、课下阅读、课后辅导和网上答疑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英美文学选读》课程适当以讨论课形式呈现:《英语精读》采用研究式、角色扮演、任务型、模拟教学法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英语活动》课程以英语歌曲和英语游戏为手段,把教学模拟作为主要实践方式,在课堂中进行实训。

(三)创设学习环境,拓宽自主实践,

实施“开放式”实践教学,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做到实践教学课内外、校内外呼应。

1.教师主导下的自主实践。为激发学生学习主体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我们编撰了《外语系学生学习指导手册》,在入学教育阶段就安排学生学习,并安排教师进行专题解答,使学生了解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实践要求、实践实训环节,其别制订的“第二课堂活动规定”向学生明确课外实践的必要性。2009年10月,我们建成的省级精品课程《英语精读课程》网站成为良好的自主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在线学习、在线练习与测试及在线讨论。我们还从课程角度悉心研究、着力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英语活动》的授课教师根据小学英语课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实施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默契衔接的教案计划,选派学生组织我校附属小学八个班级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未进入实践小组的学生可以随堂听课。《英语教学法》与《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开课后,又安排学生分组以活动课形式承担附属小学的英语复习课,并指定老师每周对学生的课外实践进行指导。这种课程实践方式惠及学生与实践学校,深受各方好评。

2.集体活动式的校内自主实践。每学年安排英语技能月与英语文化月活动,规定集体赛事必须学生人人参与;承担我校广播台每天的英语节目,各班轮流做节目,给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口语实践的平台;与外教一起组织学校的每周英语角活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积极倡导的校外自主实践。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分散见习,或者在课余时间做公益活动、英语培训兼职、家教。、大学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协会活动也是全方位实践的绝好舞台,学生可以实践英语教育专业技能。

三、“EIO”式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注重实效和过程评估

建立有利于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评价学生的主体性、评价的过程性和评价的多元化。学生的课程成绩由“课堂表现+课外实践+考核成绩”三部分构成,其比例为3:3:4。形成性评价指课堂表现和课外实践。课堂表现包括口试、课堂表演、课堂讨论、见习报告、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其中,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从而自觉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课外实践的成绩有第二课堂活动表现、校外授课记录或听课记录(或评议等),以及“职业相关证书”的获取情况等。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主动认真地接受技能训练,提高了训练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实践教师也有很大的触动,有利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强化实践教学制度建设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外语系实践教学的教育质量,使学生掌握教育、教学及教书育人必备的基本技能,我们制定了“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规定汉语言文字基本功、英语语言基本功、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五项训练内容及训练要求和训练方法,又修订“英语教育专业实训项目及实训考核方案”,其中包括教师口语技能、英语听说技能、英语读写技能’、教案设计、教学模拟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等项目的实训与考核。制定出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确保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常抓不懈、保障有序,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完善专业基础教学条件建设

作为校级重点专业,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实训条件较优越,现有的语言实验室可同时满足360名学生的语言实践教学。学校定期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及时添置适用、先进的模拟软件,提高教学软件体系的效用。学生课余可利用连通宿舍的校园网及计算机中心的电脑网上平台搜索相关学习内容,上网提交练习、要求教师进行网上答疑或与教师沟通探讨专业问题等。

(四)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