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童装调查报告范文

童装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童装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童装调查报告

第1篇

调查对象:我镇部分教师、学生家长及九年一贯制的留守学生。

调查内容:调查了解外出务工对孩子的影响,了解留守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现状。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

具体调查结果及分析建议:

满城县刘家台乡位于保定市西部山区,现有1.2万人口,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流动,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当然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据此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单亲家庭”孩子。

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的溺爱。

3.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这种也较为常见。

一、 现状调查与分析

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座谈、问卷、家访等形式进行。在龙居山村被调查的27名留守儿童,年龄都在7-14岁之间。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19名,占70.4%,一方在外打的8名,占29.6%。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刘家台学校的二年级和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取了3个班100名学生中,

留守学生82名,占82%。

留守儿童对父母在外打工持矛盾态度。

在刘家台学校与留守儿童交谈时,当问到“你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什么?你能理解吗”时,大部分回答:“能理解,他们外出打工是为我们过上好日子”。但当问到“你想让父母出去打工吗”问题时,大多数孩子又回答:不想。问其原因,大部分回答“想他们”。这说明孩子渴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想得到父母的关怀与温暖。

留守儿童学习单调,生活贫乏。

留守儿童日程安排基本不变,上学、写作业、看电视、睡觉…非常单调。如在回答“你节假日有什么活动吗”时,大部分回答“没有”,而“你在节假日会自己安排时间学习吗”问题时:“不安排”的仅占9.6%;“只安排做作业的时间”占51.9%;“安排时间写作业,还学习其他知识”的占38.5%。

附: 父母外出对留守孩子的影响(表中数字都是百分比)

二、存在问题

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等,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心理人格问题。

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根据调查,有20%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38%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

学习问题。

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只有9.8%的留守孩子成绩优良,大多数孩子成绩处于中等偏下,少部分孩子有逃学辍学现象。

三、思考和建议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积极关注与协调合作。

从家庭教育角度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因此,我们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诵读现状;边缘化;调查

Let the language classroom "read" together - ordinary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Survey Report

Zhang Xiao-ping

【Abstract】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been advocated for many years, we have harvested some affordable education, but also lost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language. Some teachers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continuity of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objectives to achieve quick success, but often overlooked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a long time, reading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field has been marginalized, lack of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has become a concern,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slowly becoming a distant recollection, students feel the magic and beauty of the language has become more familiar.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we must return to its rightful place teaching reading.

【Key words】Senior Chinese; Reading status quo; Marginalization; Survey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诵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诵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先生也说过:“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读起来,在诵读中感受文章的意蕴,在诵读中明白文章的事理,在诵读中感悟文章的情感。为全面了解当前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诵读教育的情况,笔者近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普通高中文科班39人,理科班45人,收回有效问卷84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高中诵读教学的一般状况

一是诵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回答“从小学到高中,你朗诵读语文的时间有何变化”的问题时,40人表示越来越少(占50%),23人表示没有改变,不到21人次表示越来越多。

二是文科生花在诵读方面的时间更少。在回答“每天诵读的时间安排”时,表示每天有30分钟以上的,文科班14人占35.7%,理科班29人占64.4%,文科班有5人次表示低于5分种或基本不读。

三是晨读依然是大家诵读的最佳时机。有72人次占86%表示早上是自己诵读的最佳时段。

四是诵读更多还是个体行为。有46人次表示自己喜欢单独诵读,22人次表示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诵读。

五是对于诵读的期待很强烈。有62人次(74%)表示,再增加点时间和花点心思,会读得更好些,只有6人次表示自己读的时间够了。在“诵读对自己学习语文的帮助”问题上,49人次表示很有帮助,25人次表示帮助不明显,12人次表示不清楚。

六是诵读的对象很狭窄,功利性很强,审美性不强。平时朗读的文章里,76人次(90%)表示是课堂上老师要求背诵的诗文,46人次(55%)表示为优秀作文,大大高出了优美散文(21人次)和说明文(2人次)、议论文(8人次)。在喜欢朗读的文章里,优秀作文达到45人次,超过了诗歌(44人次)、散文(38人次)。这些数据表明,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存在许多不足,造成学生参与诵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欠缺。

二、诵读教学边缘化的一些原因

一是学习任务繁重挤占了诵读时间。调查表明,有57人次表示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安排朗读的时间一般,只有22人次表示安排的时间较少。但是同时有70人次(83%)认为,课程增多,诵读的时间被挤占了。有24人次认为,在考试中诵读不能让自己得高分,所以不愿多花时间。在当前的高考体制中,语文教学是很受重视,但是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相对来说得分效应不很明显的诵读,被学生日益抛弃成为一种趋势。

二是教学手段陈旧消蚀了诵读兴趣。有49人次认为,教学手段单一,使自己诵读兴趣减弱。有的教师在指导诵读教学时缺少有效的指导,诵读教学没有充分营造氛围,没有很好发挥诵读对情操的陶冶、对心灵的感染,以及对思想的启迪教育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变得不想读,不愿读,“哑巴语文”、“安静课堂”渐成趋势。

三是教学内容不适合诵读。有50人次认为,语文教学内容越来越深,适合诵读的内容越来越少,这些是自己忽视诵读的重要原因。从教学内容来说,纵观小学到高中的教学序列,更多是从表层的、初步的形象思维培养转向全面的、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教材内容的选取从客观现实上限制了诵读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是少数同学认为有其他原因。调查显示,其中9人次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自尊心变强,怕同学笑话不敢读,5人次认为教师基本功欠缺,不能给学生很好示范,这些细节表明高中生随年龄增长,一些外在的因素并没有成为其减少诵读的主要问题。

三、提升诵读教学的一些建议

调查表明,在精细化教学的片面指导下,当今的语文教学更加偏重于以讲代读、以析代读、以问代读、以练代读,语文教学的技术性、工具性已经大大超越了其审美性、人文性,从而使阅读课堂失去了灵性,失去了韵味,也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内在规律。对于阅读教学,于永正老师有着自己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以读为本,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归宿。他曾说过:"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一个‘读’字","读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桥梁和手段,离开读这个阅读教学最重要、最根本的训练,语文本领的掌握就是一句空话","朗诵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

语文,语者,言也。诵读就是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学生的一些愿望来看,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进一步提升对诵读教学效用的认识。调查显示,有51人次认为,诵读对自己学习语文很有帮助,但是也有25人次认为,帮助不明显,还有12人次认为不清楚。对诵读有模糊认识的,文科生表现更为突出(56%)。新课标提出“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目标,表明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所具有的多面教学功能的认定,即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感悟文章、生成深层次的主体体验并形成个性化的言语表达方式。事实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作为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在考试得分效益上没有明显优势,但它在深入体味作品、提高表达能力、感受文学作品魅力、提升个人修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这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乃至整个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向。

二是进一步增强诵读与阅读、写作的有机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加强诵读与阅读、写作的有机结合,让诵读成为有感情的读,成为主动将自己融入作品的美读,成为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的过程。同时,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强化诵读、提升语感来增进文章的理解、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引导,特别是加强以诵读提升语感,以语感促进答题、促进写作的训练,提高诵读教学的实用性。笔者在高三第二轮复习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心浮气躁。无论是古诗鉴赏还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都是讲速度,图便捷,不是主旨不明,就是断章取义,解题的得分率很低。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调整教学策略:鉴赏古诗,让学生反复诵读,着重对诗句意象和意境进行体味,强调整体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情感,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对文言文阅读,让学生至少读两遍,强调读懂文章大意。个别疑难字词,句式,有一定语感的学生也能自己消化;而对现代文阅读,同样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读描写生动优美的片段,读抒情议论的句段,读意蕴丰富的有哲理的语句。这样读下来,学生对文章主旨,作者的情感倾向、观点态度以及写作意图都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这样的复习课堂,把诵读和阅读结合起来,学生收获很显著,答题的准确率提高了,阅读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进一步改善诵读教学手段。推进诵读教学,课堂是基础,教师是关键。调查结果中有29人次表示,教师要热心引导,在课堂上多示范。语文教师自身要提高诵读基本素质,发挥诵读的感染力,善于将文字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善于将优秀的作品通过自己的诵读示范实现“再创作”,让学生更大程度体味到诵读的魅力,自觉投入到诵读。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语文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语言媒体,可以引进录音,录像、MTV教学,可以让学生欣赏电视散文,优秀影片中的经典台词,让学生在认真聆听的过程中感悟诵读的魅力。推荐或者播放一些优秀的诵读节目,让学生对诵读的优美有直观的感受,从而调动其诵读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古典诗词,写景抒情散文,演讲词等文体时尝试引进一些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示范诵读,让学生在优美动听而又具有个性特色的诵读中久久回味,难以忘怀,收到较好效果。

四是进一步营造诵读的良好氛围。文字语言具有感染人的力量,朗诵者进行朗诵,听众听别人朗诵,都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这次调查有49人次表示,学校要形成诵读氛围,以便在时间上有保证,36人次表示希望,平时学校能开展诵读竞赛,让同学既有展示机会,又能交流学习。诵读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很多学校已经开始了“经典诵读”进校园的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书声琅琅,但这一般局限于小学或者初中学校。高中学校要进一步明确诵读学习时间,特别是晨读时段要得到保证。另外要积极开展朗诵竞赛各类活动,以活动提兴趣、促行动,调动学生参与诵读的积极性。

第3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习惯;关爱;对策;统筹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87-01

符川乡秦家岔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该村共有30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和批评教育。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一、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

(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

(三)学习压力大。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

二、我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5.1%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

(二)临时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9.6%。所以,他们不会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政府及社会方面

第一,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儿童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

第4篇

(一)基本情况

目前,通过全县各镇(街道)妇联组织摸底调查,共统计出5209名困境儿童,其中留守儿童2519人,流动儿童170人,孤儿724人,服刑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88人,残疾儿童241人,特困儿童594人、单亲家庭子女530人,其他困境儿童343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困境儿童总数的48.36%。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多数同学对父母的外出务工表示不理解,认为父母常年在外,平时缺少面对面沟通交流,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失衡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的生活问题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常年不在孩子身边感觉亏欠孩子,所以在生活(主要是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儿童的满意度较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所以,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在外打工。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2、缺乏有效监管导致的学习问题

一方面,这些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

3、缺乏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中小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自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基本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4、缺乏亲情关爱导致的权益问题

由于脱离家庭的关爱,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一些留守儿童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惯,逐渐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留守儿童的普法程度低,不懂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年纪越小问题越明显。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面掌握困境儿童现状。

__县妇联成立了“向日葵关爱培养行动”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妇联主席任组长、副主席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县妇联儿童部,儿童部长、各镇(街道)妇联主席为成员。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按照宣传—启动—推进—总结—展示等不同阶段逐步推动。根据信息采集、活动开展及结对关爱,分别建立了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困境儿童基本信息档案、参加活动档案和2+1结对关爱档案,并实行电脑动态管理。

(二)巧设载体,强化举措,确保关爱行动惠及每个困境儿童。

一是高度重视,全面启动。2014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县、镇(街道)妇联先后举办了“牵手困境儿童—向日葵关爱培养行动”启动仪式,营造了全县上下联动、全面关注困境儿童的浓厚氛围。在此基础上县镇(街道)妇联陆续开展了情暖冬日、喜迎元旦、欢度新年、开学护航、快乐六一、共度中秋等系列关爱活动,同时面向社会广泛招募爱心妈妈和成长伙伴,制作并颁发具有妇联和__县特色的爱心妈妈和成长伙伴荣誉证书,鼓励爱心人士和在校儿童积极结对,开展双十帮扶,真爱护航。

二是整合资源,创新举措。2015年,为更好落实关爱困境儿童实事工程,县妇联召开了“向日葵关爱培养行动”县、镇(街道)对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开展“巾帼护蕾助成长—向日葵关爱培养行动”的通知》(__妇发〔2015〕4号),得到县直各单位积极响应。__县

法院、检察院、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__县中学、电信局、人民医院、农商行、红十字会等40多家县直妇委会利用春节、开学、三八、六一、暑假等契机开展了关爱困境儿童慰问结对活动,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部门联动,强化落实。针对我县留守儿童数量大、年龄小、问题多的现状,妇联、文明办、教育局、团县委、民政局、关工委、邮政局、联通公司等部门联动,召开关爱留守儿童联席会议,筹划构建了县关爱留守儿童微信平台和留守儿童安全守护行动。助力县公安、司法、检察等部门深入学校对弱势儿童进行重点帮教及安全指导;与宣传、教育、民政、团委、关工委、卫生等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在入学、健康、扶贫等领域积极为困境儿童提供服务。联合民政、残联、红十字会加强对孤儿及各类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同时,充分利用省妇联、省儿基会和社会各方支持,办好各类春蕾班,助推困境儿童学业发展,为春蕾儿童发放帮扶资金20余万元。

(三)强化机制,重点推进,确保关爱行动长效有序开展。

一是领导重视、政策保障。县妇联将积极推动关爱培养行动纳入2015年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争取政策保障和社会支持。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县开展牵手困境儿童——向日葵关爱培养行动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对结对对象、帮扶要求、主题活动开展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二是深入帮扶,儿童受益。__县妇联统筹资源,积极作为,累计投入60余万元,为我县5000多名困境儿童提供物质、情感关爱,利用镇(街道)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建立了向日葵活动点、读书点及儿童快乐家园,提升为困境儿童服务水平。活动中,“爱心妈妈”(集体)对结对儿童尽显关爱,涌现出一批先进的爱心妈妈(集体)、成长伙伴、自强儿童等,感人事迹枚不胜举,使困境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关爱工作成绩显著,先后有37个集体(个人)受到省市表彰,50个集体(个人)受到县级表彰。

三是项目推进,巾帼育蕾。县妇联申报实施了“巾帼育蕾行动—关爱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公益项目,针对20名单亲贫困家庭子女,积极和中国矿业大学陈世民教授联系对接,细化并落实公益项目。前期开展家庭走访和学校调查,对参与项目的20个孩子及其监护家长分别做了问卷调查,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高学历的“爱心妈妈”。在“喜迎新年 博爱送万家”向日葵关爱护蕾行动、“你的背包我的期望”开学礼等主题活动中提供物质帮扶,同时开展“春蕾绽放 悦心生活”心理讲座、“有你相伴 一路阳光”成长交流会、“让爱住我家”巾帼育蕾公益项目亲子diy活动等,通过系列活动,深切关爱儿童健康成长,引导孩子对道德的认知与修习,提高儿童道德水准,培养儿童高尚情操,涵养儿童文化修养,升华儿童思想境界。

四是立足实际,长效推进。活动实施以来,县妇联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向日葵关爱培养行动”等文件8个,将关爱工作与妇联各项工作相结合。在资金支持上,探索采取“政府投入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县妇联坚持妇联下拨、基层配套、社会赞助三方结合。在推进措施中,县妇联按照宣传—启动—推进—总结—展示—持续等不同阶段逐步推动。宣传阶段,着重营造氛围,采集信息;启动阶段,着重探索模式,结对孤贫;推进阶段,重在创新举措,全面结对;总结阶段,着重反思提高,建立机制;展示阶段,则是汇报表彰,鼓励先进;持续阶段,立足实效,长效坚持。

(一)要着力构建党委政府主导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问题,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建立以党委政府为总揽,相关职能部门为支撑,社会力量为骨干的工作体系。

(二)要积极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需要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特别是要实现与教育、民政、公安、团委、妇联等组织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推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社会化、可持续化发展。

(三)要倾力构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体系。志愿者队伍建设是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经常化、可待续性发展的重要依托,要大力加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招募工作,开展志愿者培训,建立志愿者考评、监督、激励机制,组织专门人员对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的结对情况、监护情况、开展服务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和考核,倾力构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

务体系,推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深入开展。(四)要努力做好监护人教育工作,形成家庭学校共管合力。父母及其它监护人是“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赋有法定义务,他们的监护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要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办好家长学校,提高他们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知识和能力,增强他们关爱“留守儿童”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学校要加强与监护人的情况交流和信息沟通,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及时化解矛盾,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促进,形成合力。

第5篇

关键词:静宁县 留守儿童 教育现状

静宁县是陇东地区的贫困县,静宁的农民除农业收入外,还有好多人依靠外出打工来养家糊口,以至于在静宁的农村有很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就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做了关于静宁县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研究工作。

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静宁除城区以外的乡镇进行编码,然后抽签,选出了原安、三合、灵芝、红寺、四河、司桥、古城、曹务、甘沟、威戎、双岘、治平、雷大、深沟、李店、余湾、仁大、贾河等18个乡镇,并在每个乡镇随机选取2到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区域。这样就保证了样本选取上的科学性。

选取小学阶段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由于是平均发放,有些村子留守儿童少,问卷没有用完,最后有效回收302份。

二.调查结果

1.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

在我们调查的302名留守儿童中,年龄和性别分布如下表1:

表1:302名留守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分布表

年龄(岁)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男(人) ― 3 13 15 30 21 21 43 4 1

女(人) 1 ― 15 19 25 34 28 23 6 ―

可以看出,这些留守儿童的年龄主要分布在7―12岁小学学龄段,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义务教育的普及对儿童的入学不再有性别歧视。

但从不同年龄的留守儿童人数比较看,呈现出年龄越大人数越多、年龄越小人数越少的特点,这与以下几个以有关:

(1)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分布倒金字塔的缘故;

(2)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外出打工人员减少,留守儿童人数也就随之下降;

(3)教育资源不均的影响,由于城区教育资源相对于农村较好,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条件,从农村中学到城区的学生人数逐年自增,以至于出现这种结果。

但不管怎么样,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减少的趋势,并且在入学方面没有性别歧视,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2.留守儿童在不同片区的分布状况

静宁县农民大产业布局不平衡,北片乡镇的农民以种粮为主,南片乡镇农民以种植果树为主,种植果树的价值密度远远高于种粮的价值密度,果农收入要远高于粮农的收入,在这种收入差距的影响下,北片乡镇那么外出打工者较多,南片乡镇那么外出打工者很少,所以北片乡镇的留守率高于南片乡镇的留守率。具体留守率情况如表2。

表2:静宁县不同片区留守率比较表[ 数据来自于这几个村庄:原安乡齐埂村、坷老村,灵芝乡俊丰村,三合乡段渠村、古岔村、硷滩村,仁大乡王马村、高沟村,贾河乡高窑村、王坪村,治平乡刘河村、大庄村。]

片区 北片 南片

乡镇名称 原安 三合 灵芝 仁大 贾河 治平

留守率 40.7% 73% 50% 5.5% 5.4% 10%

说明:数据只是来源于个别村庄,不应定是每个乡镇的真实值,但也有很好的代表性

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南北差异很大。

3.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1)留守儿童在读书期间由父母亲当中的一方看护的较多,占留守儿童的52.8%,他们在儿童的教育当中只给了孩子母爱或父爱但反面的爱,使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的占43%,他们缺少父母亲的照顾,在性格上比较独立并表现出调皮,甚至于有些孩子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少年有一定来往;还有4.2%的留守儿童有其他的亲戚看护,他们在思想上感到很压抑,有自卑感觉,严重影响着正常的成长。

(2)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心情况是:在302个被试当中,有149个孩子认为看护人对他们的学习很关心,97个认为比较关心,45个认为不太关心,还有11个认为不关心。可见,绝大多数的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负责任的,只是他们给孩子在学习上的帮助不是很大,因为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当中71.5%的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3)留守儿童中有74.8%的人每天都有一定程度的家庭劳动,还有11.9%的人每天都有2小时以上的家庭劳动,对于这些孩子,他们在家的学习时间不是很充足。

(4)留守儿童中大多数孩子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72%。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往往比较成熟,对自己的学习比较负责,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

(5)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并不是十分关心,95%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没有给予他们特别的心理辅导,学校也没有设置相应的机构来关心留守儿童,只有8.9%的学校举办过有关关心留守儿童的活动。不过,在受访者中,他们有75.6%的人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这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他们的学业状况和非留守儿童的相当,好、中、差的比重呈橄榄形,并没有表现出留守对学业成绩的明显影响。

总之,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给他们的学业影响不是很大,留守的影响主要在心理方面,自卑、偏激是他们的普遍特点,除此而外,他们性格当中的坚强、独立又是他们的特点。在教育当中,家庭给他们没有太多的帮助,他们的学习只要靠自觉,在学校,虽然老师对他们很关心,但从学校对他们没有特别的照顾,国家制度也没有对他们的教育有什么特别的关怀。所以,我们更希望学校能给留守儿童教育能有一定的重视,国家制度能考虑对留守儿童教育有应对的帮扶。

参考文献:

第6篇

1.1地理位置

同心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隶属吴忠市管辖。地处东经105°17'~106°41',北纬36°34'~37°32'之间。东北部与盐池县接壤,东南与省界甘肃环县为邻,南与原州区毗邻,西连海原,北接中宁、红寺堡等地,南北长102公里,东西最宽处达135公里。海拔1283~2625米。地处鄂尔多斯台地西南部和黄土高原西北部相接,地势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倾斜,处于灌区与山区的衔接地带。

1.2地形地貌

同心h处于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分异明显,类型复杂多样。总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县城海拔1344米。东南部为黄土丘陵区,海拔1500~2000米;西北为中低山,缓坡、丘陵、川地纵横交错,海拔1283~2625米,以山地为主,较大的山有大、小罗山,马家大山、窑山、老爷山、青龙山;中等山90座,小山丘4000多个。西有清水河、长沙河,东有苦水河;全县较大的沟有三条,折死沟、金家儿沟和大洪沟。三大川即同心川、韦州、下马关川。境内由山地、丘陵、川盆梁峁交错分布,并以丘陵坡地为主。南以黄土丘陵为主,境内沟壑纵横,地形高低起伏,支离破碎。北为高丘陵和缓坡丘陵、洪积扇及川地为主,地势由陡渐向平缓,并有大面积的山间川地。

1.3气象及自然条件

同心县属典型的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特点是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夏热短,且昼夜温差大。降水受海洋气流(季风)影响,年际变化大,干旱少雨,其降雨区域分布,大体由北向南每伸延1公里,雨量平均递增1毫米。年际分布较差甚大,年均降水量为277毫米,降水量的月际问分配变率也甚大,其特点是冬春雨量稀少,夏秋雨水集中,冬季南部占雨总量的1%,北部占1.9%,春季南部占16.4%,北部占18.1%,夏季南部占35.5%,北部占53.5%,秋季南部占28.6%,北部占26.2%。7、8、9三个月,南部平均降雨量占全年65%,北部占全年的53.5%。群众故有“三年两头旱”之说。年平均蒸发量2300毫米,北部比南部蒸发量多352.52毫米,是降雨量的8.3倍,北部比南部显著干旱。年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增。南部年平均为6.7℃,年较差30.6℃;最热7月,平均温度20.9℃,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9.6℃;极端最高温度37.7℃,极端最低温度28.1℃。北部平均气温8.4℃,北部比南部高1.7℃,年较差30.6℃;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22.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5℃,极端最热天气为39℃,极端最冷天气为27.3℃。同心县由于受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较久,大陆性强,多晴朗干燥的天气,故日照充足,属于长日照地区,年均日照为3018.9小时。同心县地处荒漠干旱区,气候干燥少雨,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全年太阳总辐射量达148.9千卡/平方厘米。南部地区积温≥0℃为3276.2℃,≥5℃为3146.3℃,≥10℃为2737.1℃,≥15℃为2124.9℃。北部地区积温比南部高,其中≥0℃为3709.2℃,比南部高433℃;≥5℃为3544.3℃,高398℃,≥10℃为3149.2℃,高412.1℃;≥15℃为2381.7℃,高256.8℃。南部初期霜以9月23日始至次年终霜期4月27日止,无霜期平均为146.4天,初霜期最早发生在9月5日,最迟发生在10月5日,无霜期最长天数176天,最短天数107天。北部地区初霜期平均在10月11日,终霜期在次年4月12日,平均为183天,初霜最早日期9月18日,最迟11月1日,霜期最长天数233天,最短天数119天。其主要灾害有:干旱、冰雹、暴雨、霜冻、低温、大风、沙尘暴、青干和热干风等。

1.4土壤与植被

同心县耕地土壤有6个土类、8个亚类、13个土属、19个土种。土类主要有黄绵土、典型新积土、典型灰钙土、典型黑垆土、淡灰钙土、草原风沙土、冲积土、钙质粗骨土。其中黄绵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6.9%;典型新积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6.5%;典型灰钙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7.1%;典型黑垆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5.4%;淡灰钙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4%;草原风沙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4%;冲积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0.2%;粗骨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0.06%。同心县主要植被类型有干草原、荒漠草原及沙生草原等。干草原植被分布于黄土丘陵地区,包括张家塬、预旺、马高庄、田老庄及窑山、王团、下马关等部分地区。植被由旱生多年生草木、蒿类、小半灌木为主。荒漠草原植被分布于本县干草原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丁塘、河西、韦州、下马关等乡镇及王团、窑山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地形多为平坦川盆地和缓坡丘陵地区,地势由南向北逐渐下降,海拔1260~2000米。土壤为灰钙土,植被构成以强旱生蒿类为主,还有小半灌木、半灌木等。零星插花分布于韦州、河西等乡镇荒漠草原地区,植被以沙生半灌木、灌木为主的白刺、沙蒿等构成。

1.5社会经济状况

同心县共辖7镇、4个乡、2个管委会,170个行政村,总人口3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75.8%;回族人口34.16万人,占85.79%。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2317万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农林牧业总产值109254万元,同比增长5%。其中,种植业产值131631万元,林业产值3134万元,牧业产值89078万元,农林牧服务业产值5778万元,实现农林牧业增加值109726万元,同比增长5.7%。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同比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3元,同比增长12.2%。

同心县土特产有甘草、发菜、二毛皮等宁夏“五宝”中的“三宝”,而且同心县是这“三宝”的主要产地之一。同心县甘草条杆顺直,色棕红,骨重粉足,味纯甜,是同类中的佳品;同心县的发菜丝细长,色泽黑亮,堪称上品;同心县的二毛皮毛穗柔软洁白,波浪弯曲,皮板柔软,轻便保暖,享誉全国。同心县土质适合生长洋芋、红葱、豌豆、扁豆、荞麦、瓜果等作物,尤其红葱闻名全区,瓜果含糖量高,香甜可口,耐储存。

2农业基本情况

2.1耕地及农业结构

全县土地面积665万亩,耕地面积212万亩。其中水浇地45万亩,旱耕地167万亩。常年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2015年,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47万亩。其中,冬小麦14万亩、春小麦10万亩、夏杂5万亩、玉米35万亩、马铃薯30万亩、糜子7.9万亩、谷子10.2万亩、荞麦6.9万亩、油料10万亩、露地蔬菜5万亩、西甜瓜5万亩。水浇地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油葵、枸杞、苹果。旱地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冬小麦、春小麦、油葵、食葵、夏杂(豌豆、扁豆)、油料(胡麻、元元)秋杂(糜子、谷子、荞麦)、中药材、枸杞、同心圆枣。

农业是支柱产业,“三红一绿”是同心县特色支柱产业,据专家检测认证,当地苦水枸杞含糖量50%以上,其药用价值高于宁夏同类产品;红葱、红枣发展前景广阔。预旺地膜西瓜具有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糖分高,易储运等特点驰名;沙土马铃薯个大皮白,淀粉含量高,远销越南及亚太地区;小杂粮(小米、扁豆、豌豆)出口韩国;玉米因籽粒饱满色泽好畅销西南各省市;食用精练胡麻油红遍我国西北,幅射西南、华北。同心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畅达、通讯便捷、电力充足。境内三纵(银平、包兰、惠平),一M(兴仁至惠安堡)四条公路线和宝中铁路大动脉经过同心县。

2.2种植业

玉米平均亩产水地850公斤,旱地地膜玉米400公斤;马铃薯水地及补灌种植平均亩产2000公斤,旱地种植800公斤;水地地膜西瓜平均亩产6000公斤,旱地地膜西瓜3000公斤;水地油葵平均亩产200公斤,旱地地膜油葵150公斤,旱地地膜食葵130公斤;旱地露地食葵80公斤;旱地平均糜子90公斤,旱地谷子110公斤,旱地荞麦130公斤;豆类平均亩产100公斤;旱地胡麻平均亩产60公斤。日光温室年平均棚产值(棚长80米)1.8万元,水地大田地膜西瓜平均亩产值0.3万元,旱地地膜西瓜0.1万元;水地枸杞平均亩产值0.8万元,旱地枸杞平均亩产值0.3万元;苹果平均亩产值0.3万元;水地番茄平均亩产值0.5万元。

2.3养殖业

2015年全县牛饲养量达到38万头,其中存栏13万头,出栏25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80万只,其中存栏70万只,出栏110万只;清真牛羊肉总产量达4.74万吨,清真牛羊肉总产值达20亿元。扶持建设标准化棚圈5717座、55.92万平方米;组建国家二级以上滩羊种母羊群7万只;投放滩羊种公羊2800只;开展基础母牛“见犊补母”2000头;完成黄牛冷配改良8000头;加工调制利用秸秆15万吨;扶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家,扶持发展养殖专业村13个。

第7篇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

农村空巢老人家庭还普遍面临看病就医、农业生产投入、人情往来等经济压力,同时子女外出务工还导致不少老人接替子女承担农业生产、人情往来等责任,加重了经济负担。

但70岁以上高龄空巢老人缺乏生活照料,他们在吃饭、穿衣、入厕、上床、洗澡、走动等方面遇到重重困难,尤其是两位老人同时得病,或一位老人独居更为困难。

精神慰藉是空巢老人渴求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来自家庭成员的上门探视、打电话问安等形式,他们渴求的探视频率要求在一周或一月一次。他们渴求向配偶、子女或亲友倾诉烦恼。

(二)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这种状况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燥、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通过对该镇秦家学区走访调查发现: 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和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据调查,有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19%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觉得自己受岐视,9%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第8篇

关键词:化肥、调查、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1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15

1 调查方法内容

1.1 调查方式

由通榆县农业总土肥科成员亲自进行实地入户随机访谈农户并填写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家庭中购买和使用化肥具有决策权的家庭成员。同时兼顾规模经营的化肥使用情况。

1.2 调查的样本量

本次调查农户60户,共填写问卷142个,获得有效样本142个,样本有效率100%。其中玉米56份、绿豆32份、葵花21份,高粱25份,谷子8份。包含了7个村。

1.3 调查项目

主要有农户姓名、地址、施肥水平、作物种植面积、总产量、基、追肥的各种肥料施肥数量、复合(混)肥料养分含量、及村社名称等。

1.4 调查方法

调查在3个有土壤代表性的乡镇,在每个乡镇中进行随机调查。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通榆县各作物的实际种植面积

通榆县耕地面积有30万hm2,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11.3万hm2,绿豆种植面积为3.1万hm2,葵花种植面积为4.2万hm2,高粱种植面积为4.9万hm2。谷子种植面积为1.7万hm2。

2.2 化肥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参与玉米化肥使用量调查的农户共56户,总耕地面积为181.8 hm2,玉米总产量为1204300kg,平均产量为6624kg/ hm2,玉米化肥使用量为113810kg,平均施肥量为625.95kg /hm2。公顷施肥量

参与绿豆化肥使用量调查的农户共32户,其总耕地面积为55 hm2,绿豆总产量为86340kg,平均产量为1569.8kg/ hm2,绿豆化肥使用量为11920kg,平均施肥量为216.75kg/ hm2。公顷施肥量

参与葵花化肥使用量调查的农户共21户,其总耕地面积为45.8 hm2,葵花总产量为89150kg,平均产量为1943.7kg/ hm2,葵花化肥使用量为22670kg,平均施肥量为494.25kg/ hm2。公顷施肥量

参与高粱化肥使用量调查的农户共25户,其总耕地面积为72.9 hm2,高粱总产量为366900kg,平均产量为335.3748kg/ hm2,高粱化肥使用量为29750kg,施肥量为407.9kg/ hm2。公顷施肥量

参与谷子化肥使用量调查的农户共8户,其总耕地面积为17.5 hm2,谷子总产量为74600kg,平均产量为4254.8kg/ hm2,谷子化肥使用量为8800kg,施肥量为501.9kg /hm2。150kg≤公顷施肥量

3 目前通榆县化肥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目前化肥使用存在的问题

3.1.1 使用化肥品种品牌繁多

目前通榆县经营化肥品牌100多个,每个品种养分含量也多个比例,以一次性高氮复混肥居多,能占50%以上。

3.1.2 使用一次性化肥比例大

目前我县有80%以上的农民使用一次性肥,不分什么土质,什么地形都用一次性肥料,底加追施肥的少,且施用的肥料也多以高氮复合肥居多,高氮复合肥使用不好造成烧苗。

3.1.3 施肥量不合理

据调查,目前通榆县施肥量较高的粮食作物是玉米,玉米化肥使用量超过50kg/667m2的只占玉米耕种面积的16.01%,其他作物化肥使用数量不大,有的作物施肥量不足。经济作物是辣椒化肥使用量较大,大都化肥使用量超过50kg/667m2。

3.1.4 区域间肥料投入差异较大

过量和不足并存。肥料的结构不尽合理,致使氮磷钾比例失调,还有可能造成养分间互相抑制,使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的相对缺乏。

3.1.5 微肥的使用情况

目前我县使用微肥的农民很少,只有锌肥还有使用,其他的微肥很少有使用的。

3.2 原因分析

3.2.1 有机肥使用少的原因

农家肥在堆沤、施用过程中,费时费力,再加上又懒惰的心理,这就制约了农家肥的使用;目前商品有机肥品种和质量都不稳定,农民也不太认识其作用,所以使用的就少。

3.2.2 一次性施肥比例过大的原因

由于一次肥的问世,农民都变得懒惰,没有人再愿意追肥了,所以不管什么样的土质,什么样的地形,都使用一次性施肥。另外,大多数农民认为化肥含量越高效果越好,故一次高氮复混肥使用比例过大。

3.2.3 施肥量过大的原因

多数农民存在着“化肥投入量越多,产量越高”的误区,造成目前化肥投入量过大的主要原因。

4 通榆县科学施肥的对策

4.1 增施有机肥培肥肥力

通过增施有机肥来培肥地力使土壤保肥保水平提高,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来减少肥料使用数量。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农家肥的存有量;大力开发生产商品有机肥;引导农民使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4.2 减少过量部分化肥,平衡施肥以达到增效作用

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引导,让农民懂得,化肥不是施用越多越好,过多会造成减产或降低效益,帮助农民减去多余那部分化肥,平衡施肥以达到增产增效。

4.3 引导农民增施微肥来提高产量

微肥在当今产量水平和施肥水平的前提下,应该说是相对缺乏的.从我县各个土壤类型上的微肥试验看,凡是微肥试验,不论是玉米绿豆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特别是硫、锌、钼等。

4.4 实行秸秆还田,弥补有机肥不足

土壤有机物质最大的来源,就是农田收获物本身。秸杆归还于土壤,是维持与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所在。大量研究证明,在目前生产水平条件下,如果能够保证足够的作物残茬、秸秆量的一半归还于土壤,即可达到稳定并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之目的。

4.5 加快推广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作物上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从而达到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提高作物产量。

参考文献

[1]黄照愿. 科学施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1-150.

[2] 褚天铎,林继雄,杨清,刘新保. 化肥科学使用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142-231.

第9篇

关键词: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

同伴沟通是指同龄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同伴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中学生时期,由于家庭和学校在青少年性教育过程中发生角色失灵现象,同辈群体在此时期比父母更有影响力。同伴之间的性话题沟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对象和方法

方法:采用自编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问卷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正式问卷共发出了600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再根据测谎题去掉废卷(4道测谎题有三道答错则认为其问卷作废),剩余445份有效问卷。

二、结果

(一)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特点

1.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特点及各维度的总体特征

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特点在总量表及各维度的总体测试结果显示: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在各维度上的沟通得分依次为:沟通状况沟通态度沟通内容沟通动机,其中沟通状况维度均数最高,而沟通动机维度的均数水平要明显低于其他几个维度的均数水平。

2.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方差分析结果

对性别、学校、父母受教育水平在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问卷及各维度上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从具体因子水平上看,沟通动机维度在性别上的主效应显著;沟通内容维度在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四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没有显著差异。

(二)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及各维度的性别特点

1.不同性别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测试结果

2.中学生在沟通动机维度和沟通状况维度上的性别差异

中学生在沟通动机维度和沟通状况维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采用多重比较法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沟通动机维度(F =7. 203)和沟通状况维度(F= 11. 364)上均显著高于女生。

(三)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在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上结果与分析

1.不同性质学校的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及各维度的总体测试结果

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方面,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总体沟通上的平均分均要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3. 3593. 259,F=2.069)。在各个维度上存在的差异相同,都表现为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具体维度上的沟通水平均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并且在沟通内容和沟通状况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在沟通内容维度与沟通状况维度上的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在沟通内容维度与沟通状况维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学校差异,因此采用多重比较法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普通中学的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内容维度(F=5. 741)与沟通状况维度(F=6.440)上均显著好于职业中学的中学生。

(四)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在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上的存在的差异分析

由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的主效应及与性别和学校两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而把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分开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及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和沟通态度维度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为: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及总体沟通上,父亲学历为大学及以上的中学生沟通要好于学历为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而父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沟通态度维度上也存在的差异为: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中学生在沟通态度上明显好于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学历的中学生,而与另外2个受教育水平差异不显著。

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及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为:在沟通状况及总体沟通上,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中学生在沟通上明显好于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学历和小学及以下的中学生,而与母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沟通内容维度上也存在的差异为:母亲学历为大学及以上和高中的中学生沟通均要好于学历为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而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与高中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

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生在同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平均分高于女生,男生在沟通动机和沟通状况维度水平高于女生并表现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这可能与我国传统文化对男女不同角色期望有关,传统上更强调女孩子文静、内向、顺从,男孩子则更独立、叛逆。刘霞等的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发生边缘性行为的次数高于女生,报告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韩仁生等对中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调查结果也显示,男生交友数量显著地高于女生。郑琰对广东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由于比较敏感,所以自尊心水平比男生低。男女在交友数量、角色期望和心理素质上面的不同,造成了沟通动机和沟通状况的显著性差异。

第10篇

__市__县__街道是__县城驻地,经济发展较好,有较多的工作选择,相对__县其他乡镇来说,父母全部外出留守子女在家的情况较少,但不排除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据调查,__街道共有234名留守儿童。23名在读中学,179名学生在读小学,32名在读幼儿园。208名留守儿童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21名留守儿童寄养在亲戚朋友家,还有5名留守儿童无人监管。这其中,还有30%的留守儿童生活较为困难。

一是学业问题。进入学龄段的儿童在校时间较多,其主要任务理所当然是学习,据了解,约有80%的留守儿童有一定的学业压力,极少数的留守儿童表现优秀,在校优秀学生中,留守儿童仅占2%,而所谓的“问题儿童”,即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异常的儿童,留守儿童占达40%。上初中以后,这类群体的学业问题更加明显。生活缺乏目标,学习没有规划,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这让他们还未完全开始的人生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二是人际交往的障碍。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爱无可替代。而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人诉说,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也没有父母的及时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这类孩子易形成孤独、自卑、敏感、脆弱、少语的性格。据调查,73%的留守儿童存在人际交往的障碍。

三是意外伤害。儿童的生活无非以学校和家庭两点为主,在校期间,学校可以尽到监护职责,防止意外发生,而学校之外的时间,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便是最大的隐患。据调查,21%的留守儿童存在摔伤、动物咬伤、碰伤、溺水、坠楼、烫伤等,意外伤害等安全问题。

四是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和不法分子的侵害,如抢劫、拐卖、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将形成代际传递,直接影响着留守儿童的社会融入。

一是亲子教育的缺失和隔代教育的不尽人意,降低了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留守儿童多由祖辈代为监管,据了解,街道234名留守儿童中,高达50%以上的儿童一年才能见到父母一次,更有1%的儿童由于父母出国务工,已经四五年没见了,这样的情况谈何亲密,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父母的亲子参与,抗挫力和适应性必然不及同龄的正常孩子。

二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人都想过好生活,在农村,只靠种地满足不了一家老小的物质生活,进而就有一大批年轻人为了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背井离乡,选择去大城市甚至出国打工,试图快速给>文秘站:

三是学校和祖辈监督不周导致留守儿童的案例问题频现。学校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安全、健康心理、社会交往等问题;祖辈年纪较大,精力不足,自身素质也跟不上,往往只是满足孩子的吃穿住行,重学习轻教养,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不能及时引导和鼓励孩子全面发展,从而使留守儿童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四是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也是留守儿童问题不断的一大诱因。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家庭生活不完整,很多留守儿童由于成绩不理想,厌烦学校生活,早早的就步入社会,但由于年龄尚小,是非意识模糊,无法正确应对处理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信息与状况,不法分子威逼利诱就有可能侵犯一个儿童的身心健康。

针对以上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帮助留守儿童,不仅是解决留守儿童本身的问题,而是要其成长不至于成为社会的敌人。留守儿童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关注其健康成长,将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哪一部门或个人是无法改变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街道将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关爱措施,形成政府、学校、村(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第11篇

1.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抽取河北省医学院校在读的500名学生,其中男生284名,女生216名,年龄18~23岁。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467份,有效问卷456份,有效率91.2%。

(2)研究方法。采用整体抽样的方式向参与本次调查的500名不同专业医学生发放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调查问卷,闭卷作答。

2.结果

(1)医学生对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态度。大多数医学生对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持一般喜爱态度,少数学生不喜爱此类作品。具体见表1。

(2)医学生能背诵的课外古诗词数量。能背诵课外古诗词数量超过30篇的医学生仅有30名,绝大部分医学生很难将一些著名的课外古诗词背诵出来。具体见表2。

(3)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超过65%的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仅仅为一般了解,还有14.1%的 医学生对传统文化不了解。具体见表3。

3.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对于古代优秀的文化作品,多数医学生只是偶尔翻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认为该类书籍作品晦涩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

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还包括多数医学生很难背诵出一定量的古代优秀诗词作品。这可能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对古诗词并不感兴趣,而在高中时期学习的古诗词都是课内的,对课外古诗词的了解非常少,加上进入大学时期以专业课学习为主,从而忽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查发现,大多数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多,这表明当代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医学生受到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不愿花时间了解传统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生虽然获得了物质满足,却忽视了在精神方面的塑造与追求,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了变化。

综上所述,当前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象较为严重,这对其日后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均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学校应当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政府应当出台政策扶持传统文化建设与发展,而医学生也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以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第12篇

摘 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原来生活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迁徙”,并且规模逐渐加大,这就导致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

关键词:留守儿童;生命关怀;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来生活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迁徙”,而且规模逐渐加大,这使得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开始日益突出。我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通榆县第三中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概况

此次调研区域选取通榆县第三中学校招生范围的“两镇”“两场”“一乡”(鸿兴镇、双岗镇、双岗鹿场、第二良种场和八面乡)。为了确保本次调研的真实性和典型性,调研对象主要是父母双方(含离异后抚养孩子一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13~17岁之间,调查共涉及12个班级,总人数353人。据统计,第三中学招生区域所辖人口27300人,在27名被调查对象中,父母双方均常年在外务工的留守生共19人,占70.4%,父母中有一方外出务工的比例为29.6%,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7.7%,较往年呈上升趋势。

二、我校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我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很多负面影响。被调查的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思想品行等方面,明显差于正常家庭学生,整体状况不乐观。从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亲情关怀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时间缺乏父母亲情的关怀,往往会觉得生活缺乏安全感。根据我的调查和座谈的情况看,多数留守儿童都表现出对父母的情感依恋和对父母安全的忧虑,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同时在调查中我也发现:随着父母回家探亲联系次数的减少,留守在家的子女在与人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学业成绩等方面的障碍明显上升。

2.留守儿童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

由于外出务工父母常年从事的多是体力活,他们的工作劳动强度高,空闲的时间少,因此与孩子联系的次数很少。在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父母的联系方式,由此可见这些外出务工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导致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和孤僻,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性格发生了变化。另外,在调查中我们知道:放v溺爱型监护人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溯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可怜,舍不得去管,所以这些留守孩子几乎是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这就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逆反心理等极端性格。

3.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通过学习出息的几率不高,所以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初中毕业,然后跟自己外出打工。还有一方面就是监护人对留守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介入。从我校留守儿童的调查情况来看,有88.9%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监护的仅占11.1%。这个监护群体普遍年龄大,身体不好,而且文盲比例高,不但在学习上不能帮助留守儿童,而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也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再加上这些老人还要承担家务劳动,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4.大多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

调查数据显示,我校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很少,关注度不够。遇到困难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求助对象是教师(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6.7%),第二为同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2.2%),第三才是亲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1.1%)。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身变化和学业压力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产生许多烦恼,这时的他们就需要找人倾诉,同时也更需要监护人正确耐心的引导。由于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的交流,而监护人又没有时间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时间久了就会使这些孩子产生缺乏自信、消极悲观等心理问题。

5.留守儿童存在行为上的偏差

很多留守孩子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与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的错误,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调查中我发现,近50%的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而且偶尔与祖辈产生矛盾,在学校常有说谎、迟到、旷课、逃学、纪律散漫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聚一起喝酒,酒后打架……

第13篇

【关键词】特殊儿童家庭 社会支持 儿童发展

随着《义务教育法》的颁行,后来《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实施,推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教育部为主,民政部门、残联部门、卫生部门和社会力量做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渠道,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贺州市桂岭镇平安村特殊教育儿童家庭的学生家长,贺州市市内特殊儿童教育学校校长和特殊教育老师,贺州市爱心人士和贺州市市民为调查对象。共进行家庭访谈五次,其中智力障碍儿童家庭一次,肢体残疾一次,智力残疾两次,情绪障碍一次。

1.2研究工具。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中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成果以及特殊教育儿童家庭经济研究成果为基础,自行编制学生和家长问卷两份,爱心人士问卷一份。结合特殊教育研究成果和特殊教育儿童发展为基础,自行编制校长老师问卷各一份。为了方便讨论,我们以特殊儿童父母为轴心,把他们获得的社会支持来源分为三个方面。我们把特殊教育儿童的家庭内部的核心成员,父母、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分为一方面;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群体(如特殊儿童父母的亲朋好友、同村村民、志愿者以及特殊教育机构中的老师等群体)分为一方面;特殊教育儿童所在的村委会、民政办等机构分一方面。在每一个支持方面,我们将探讨他们对特殊教育儿童父母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以及特殊儿童对支持的利用情况。

2调查结果

2.1社会对特殊教育儿童家庭基本问题支持体系现状

2.1.1特殊教育儿童家庭基本问题。据调查,特殊教育儿童父母的客观支持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经济支持。二是技术支持。

2.1.2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特殊儿童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在所得到的经济或技术支持中,给予支持度最高的是特殊儿童所在的教育机构的老师,经过特殊教育的老师懂得如何和孩子们沟通,在沟通中进行一定的教育。在与特殊儿童教育学校校长的交流中,我们发现,现在学校最需要的是在边缘农村和偏远农村建立更多的教育点以及需要更多的经过特殊教育的老师们担任特殊儿童的教育工程。再而是志愿者,作为志愿者,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农村父母一些在城市内的家庭教育和一定的经济物资,但是接触的时间和次数不是特别多,因此,农村父母得到的支持率较低。

2.1.3社会对特殊教育儿童家庭的支持状况。在农村,特殊教育儿童基本没有受到过来自于机构或团体的经济或技术支持。在以上的支持的选项中,支持率的高低依次为:特殊教育机构的老师、志愿者、家庭所在的镇街道办、家庭所在的村委会。

2.2特殊教育儿童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现状

2.2.1特殊教育儿童主要成员支持。特殊儿童父母在和其家人讨论家庭教育的问题上,一致得到家人们对自己的支持,虽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但是家人因为文化程度不高,不懂得如何向特殊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很难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在遇到很多情况是,都是给予自己一些言语上的安慰。

2.2.2社会对特殊教育儿童父母的支持体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殊儿童父母明显的感受到来自中观层面不同群体的支持。首先,就是孩子所在学校的老师,他们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家访,和特殊儿童父母相互交换孩子在校在家的状况,为开展下一步的家庭教育奠定基础。其次,志愿者不定期的开展活动,在和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正能量传播给孩子们。

2.2.3有关机构就特殊教育儿童现状分析。在与宏观层面的有关机构的交流中了解到贺州市内的特殊儿童数目过于庞大,在进行登记特殊儿童时都是由街道办进行登记的,在前期关于特殊教育儿童的宣传中,因为城市边缘农村的普遍文化程度偏低,所以还有很多孩子没有得到相关的教育。

2.3特殊教育儿童父母对社会支持体系的使用现状。在特殊教育儿童父母支持体系利用度上,我们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父母是否向他人倾述,二是在遇到问题时是否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前者注重于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问题时的情感状况,后者注重的是父母遇到问题的解决。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很多人都是选择自己默默承担,很少向他人倾述,不是不愿向他人倾述,据了解,主要还是因为家庭经济问题,父母的大多时间都花费在经济问题上。

2.4目前特殊教育儿童家庭急需的援助。在谈及当前最需要的帮助,我们发现父母们最需要的是经济上的帮助,其次就是技术上的帮助,还有就是情感上的帮助。

3分析讨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贺州市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现状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家庭教育需要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2、特殊儿童所在学校的老师为特殊儿童父母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3、特殊教育老师和特殊教育学校的欠缺。4、群众对特殊儿童了解程度不高。5、特殊儿童宣传的效应未达到最大化。

第14篇

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

1.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6.行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因其监护人不力或无临时监护人常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长的教育素养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学校要主动负起指导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农村学校必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低起点,高效率,灵活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二是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辅导;三是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理性地去开展家庭教育;四是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融,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点,引导同辈群体的交往和活动

同辈群体虽是孩子自发的组织,但只要引导得当,它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诚的关心赢得孩子的信赖,掌握同辈群体交往的小秘密,尤其要与群体的小首领交上朋友。其次通过交谈、游戏、讨论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妥善处理群体内的矛盾,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孩子对不良社会诱因的免疫力。最后通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闲暇教育,吸引群体成员投身于集体生活,弥补孩子的亲情缺憾,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群体文化。

(三)发挥农村优势,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

学校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对家庭和同辈群体加强指导外,还应从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开发活动课程,愉悦留守儿童的身心,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动为平台,构建留守儿童手拉手体验教育互动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队组织的经典项目,已有众多少年儿童从中受惠。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可以利用这种平台,构建起两种手拉手的少年儿童体验教育互动模式。一是在农村学校内部,构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利用同辈群体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带领和倡导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交朋友,尽量打破原来留守学生一般只和留守学生交朋友的现象,让留守学生积极融入到班级、少先队或校团委这样的大集体中来。二是构建城市少年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人到生动有趣的手拉手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教育城乡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的未成年人,培养他们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社区环境对儿童少年乃至成人来说,是最直接、最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社会氛围。一般农村人包括一部分农村教育工作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环境的教育功能,因而优化农村社区育人环境,首要的是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强化大教育观。要提高社区领导(在农村一般是村级领导)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和参与意识。由学校、村委、家长代表组成联合教育委员会,校长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开会,关心留守儿童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在教育力量的整合中起协调作用。通过有线广播、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广大农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知识。争取人人都成为教育的有生力量。其次是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抓手,形成科学文明的育人氛围。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建好村级图书室、文化室,用丰富的书籍和科教影片、娱乐活动吸引农民,为留守儿童开辟活动园地。

第15篇

关键词: 艺术类学生 分级教学 学习需求 群体特征 英语学习状况

艺术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学习背景和英语基础的不同,艺术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群体差异。根据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适合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计划,完成分级教学是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教学大纲指出,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8)因此,根据学生不同英语基础进行分级教学是体现个性化英语教学的关键,而了解不同起点学生的群体风格、英语学习特征及学习需求,更是保证分级教学成功的重点。为了更加明确不同学习起点的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状况,我针对分级教学班的艺术类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一、技术路线

1.调查对象

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共619人。他们全部是北京服装学院艺术专业的新生,来自艺术设计和服装两个专业。其中A级学生240人,B级学生244人,C级学生135人。

2.调查工具

所用的测量工具有两个。一是一份我自行设计的《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问卷》。二是个别访谈。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整体情况的调查,第二部分是有关艺术类学生学习需求的问卷。问题以选择形式出现,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类型。单项选择按选择人数的比例进行统计。多项选择采取排序的方式,排在第一位的加分最多,以此类推得到不同选项被选择的频率次序。

二、结果与讨论

1.关于群体特征的统计

在针对艺术类学生个性特征的调查中,A级和B级学生的选择排序相同,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宽容随和;本分认真;感性、情绪化;聪明活泼,参与意识强;具有冒险精神,敢于尝试新事物。C级的选择顺序与A、B级学生的选择大体相似,但C级学生把聪明、活泼,参与意识强,以及具有冒险精神,敢于尝试新事物排在了感性、情绪化前面。这说明C级的学生情绪相对稳定,并且更愿意尝试有挑战性且新鲜的事物,因此在C级英语教学中可以考虑丰富课堂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参与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

2.关于学习目的的统计

为了了解不同学习起点的艺术类学生在学习目的上的共性和差异,我分别对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和学习英语的目的进行了统计。在回答上大学的目的时,A级有54.2%,B级有49.1%,C级有53.1%的学生选择为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和提高修养,说明大部分艺术类学生希望通过大学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因此通识教育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不能忽视的。艺术类学生由于从小进行有关艺术的相关训练,接触其他方面知识的机会受到限制,因此无论从艺术类学生自身的状况,还是学生个人的愿望,通过英语教学普及通识教育的理念都是非常必要的。

在有关英语学习目的的调查中,我得到如下排序。各选项如下:A因为是一门必修课不得不学;B应付各种考试获得社会认可的证书;C作为工具为专业学习服务;D找到合意的工作;E出国深造;F出于对英语的喜好。表格首行数字表示选项的顺序。通过表格可以发现各个级别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目的上有相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各级别英语学习目的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哪个级别的艺术类学生,都非常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希望英语成为辅助专业课学习的工具。而接下来,不同级别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的各不相同。A级的学生更多地希望出国深造,B级的学生希望获得社会认可的证书,提高毕业后的职场竞争力。而C级学生只是因为英语是必修课不得不学。这说明C级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不强,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没能把英语学习和自身发展更深入地结合起来,学习状态被动。更加值得注意的是B、C两个级别的学生都把出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排在了最后一位,说明他们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非常弱,如果不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就很难从根本上转变他们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不只是研究如何教学,更重要的是了解教学对象,引导教学对象,把英语教学与学生的未来挂钩,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由于大部分学生首选的英语学习目是为专业课服务,那么与艺术类专业有关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大学英语与艺术类英语的衔接课是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开拓的教学领域。

3.关于影响英语学习因素的统计

不同级别的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不尽相同,C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A级的英语水平相差很多,那么究竟什么因素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出这么大的差异呢?通过对艺术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英语基础、自学能力及学习策略的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以及导致C级学生英语水平提高较慢的关键问题。

上表针对不同级别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进行了相应的统计,通过明显递减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英语基础、自学能力及策略水平与学生最终的英语学习结果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就谈不上有效的学习。无论是哪个级别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教学的关键。而对于学习兴趣相对较弱的B、C级学生来说,针对艺术类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力强等特点,可以适当通过英语话剧表演等轻松的形式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推动教学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那么任何教学工作都是在做无用功,所以激发不同级别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至关重要;英语学习基础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且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丧失了信心,就不会有学习主动性,进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最后两项,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是从学习技能层面进行统计的。一个有效的学习者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培养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长足的进展,所谓磨刀不费砍柴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该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工作。关于学习策略,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首先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再进行有步骤的策略训练,帮助学生积极应用学习策略并使用策略为英语学习服务,而不只是单纯停留在对学习策略的认知阶段。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这两项是可以通过培训得到提高的,但是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前提。

4.关于对教学管理看法的统计

在有关教学管理的调查中,A级和B级都有77.6%的学生,C级有66.2%的学生提出教师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尤其是当学生不太自觉的时候教师应及时提醒。这说明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自觉性还不是很自信,希望得到老师的提醒与要求,也愿意配合老师的管理工作。甚至C级还有6.2%的学生希望老师对学生严格管理,因为没有严格的管理,自己的自觉性是比较差的。这给教授艺术类大学英语的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要加强对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循序渐进地把艺术类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关于学习需求的统计

在艺术类学生在针对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理解和文化知识几项中哪项知识掌握最差的排序中,各个级别的学生都把语法和词汇放在了首位,说明艺术类学生整体英语基础较差,在教学中关注基础知识的强化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排序中,各个级别的学生都认为听、说技能对今后的工作更有用,说明艺术类学生对于交际能力的培养非常关注,这正符合了大纲关于培养学生较强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要求。学生意识到了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就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可以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对艺术类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说训练。

在被问及希望在大学的英语课上学习什么内容时,各个级别的排序基本相近,都把提高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放在了首位;其次是加强基础知识的输入,提高英语基础词汇、语法的学习;最后是学习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内容和学习职场英语。

在回答希望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侧重什么时,不同级别学生的选择有些差异。此题的各选项内容分别是:A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B加强基础知识的输入,提高英语基础词汇语法;C加强课外知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D教授与学生专业有关的知识;E加强实用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如英语面试技巧、应用文写作等;F多搞些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G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排序如下:

A级B级的学生选择在课堂上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和与专业有关的英文输入,而C级学生选择加强基础知识的输入,因为C级的英语基础较差,更加需要先打好基础,所以C级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加强基础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的讲解。通过调查还可以发现无论哪个级别的学生对于学习策略的培养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都很期待。艺术类学生比较有参与意识,有创造力,只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意识到了只有学到有效的学习策略才能做到事倍功半,因此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也能够得到学生的配合。

三、针对不同起点学生特征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首先,通过调查发现,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学习基础、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水平成正比。因此,无论哪个级别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补充基础知识的学习,训练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策略水平都是不可忽视的工作。

其次,英语学习是连续性的学习过程,大学不是起点,基础差异导致学习进度和自信心不同。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目的及要求差异,因而学习方式不同,学生对各种媒体的适应程度也不同;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问题要求不同的处理方式,将不同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整合是解决这些差异最有效的方式。(贡美芳:41)因此,需要满足不同级别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并依据各级别学生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A级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并且对英语学习兴趣比较浓,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英语学习是为专业课学习服务和出国留学,因此在A级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要加大听、说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B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介于A级和C级学生之间。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自信心不是很强,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也低于A级的学生。通过调查得知,B级学生希望学习实用英语,掌握学习策略。因此,在教学中一手抓基础语法、词汇的补充,一手抓学生感兴趣的实用英语学习,并通过学习策略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才是B级英语教学的重点。

C级学生以英语基础知识的巩固为教学重点,同时注重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感,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再次,满足学生英语学习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愿望,设置艺术类大学英语衔接课。在针对艺术类大学英语课程安排的问题中,A级有58.6%,B级有70.1%,C级有61.7%的学生希望大学英语课程能够打基础培养学生英语技能同时,加入衔接性课程来帮助熟悉专业英语。这说明艺术类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很准确,了解自己英语基础的欠缺,也意识到英语对于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所以非常支持衔接课的学习。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从英语基础着手,并为专业课学习服务,才能够得到广大艺术类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

最后,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调查艺术类学生对网络学习的看法的时候,22%的A级学生,16.4%的B级学生和15.7%的C级学生表示以前就有过网络学习的经历,希望通过网络学习英语。同时,A级有49.3%,B级有48.3%,C级有47.8%的学生表示虽然没有网络学习的经历,但是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学习英语。艺术类学生具有冒险精神,喜欢尝试新事物,网络这个新事物如果能够被很好地利用,就能有效提高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就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艺术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分级教学是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了解教学对象的特征与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与愿望细化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全面提高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

[2]贡美芳.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应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