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规划局工作思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高起点统筹空间规划布局
一是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启动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召开全市动员会,印发绍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完成前期基础资料收集和调研、双评估报告初稿和生态保护红线调整评估初步方案,基本完成总规相关的九个专题和五个专项报告。
二是完善规划体系建设。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优势,牵头推进了越城柯桥交界处融合规划研究、钱杨区块规划研究、兰亭旅游度假区总体概念规划等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的规划研究,同步推进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修编,开展市区社区生活圈划和轨道1号线2号线周边地块规划编制工作。分类指导控规编制工作,共审核和上报控规40多个。
三是加强古城设计成果转化。按照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和古城总体城市设计要求,完成了古城北入口、广场、阳明故里、绍兴饭店二期、震元堂改造等重要节点规划研究及相关地块的控规编制工作。认真实施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开展古城内国有资产、资源更新利用方案研究工作,对古城内的办公房等空置情况进行了初步摸排。完成传统民居修缮导则(图则)编制和古城宣传资料及视频汇编。
(二)高质量提供要素资源保障
一是助推投资项目落地见效。制定下发《关于做好市政府城交口2019年市级投资项目涉土涉规工作的通知》,对47个市级投资项目建立局领导挂联督办工作机制。除因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等政策壁垒原因近期难以推进的5个项目外,销号项目已达15个,主要问题得以解决进入正常审批流程项目4个,其余项目都得到有序推进。2019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报自然资源部审核,共上报总用地面积3887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3129亩(耕地2911亩)。2018年中心城区6个实施方案和市本级4个跨省增减挂钩指标实施方案均获批准。
二是加强资源要素精准配置。全年共争取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6万亩(耕地1.6万亩)。同时,针对“占补平衡”短板,累计争取国家统筹、省内调剂数量指标7114亩、水田指标6616亩、粮食产能指标471.4696万公斤,市内共享标准农田指标12000亩,补充耕地数量指标1272亩、水田指标1000亩、产能76.4213万公斤,全面保障了今年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各类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用地占补平衡需求,连续第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三是推进资源集约利用。全市完成闲置土地处置1429亩,完成率316%,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3550亩,完成率149%,完成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9472亩,完成率114%,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935亩,完成率105%。全面推行“标准地”制度,全市已完成“标准地”出让231宗,面积8413亩,省级以上开发区等重点平台实现投资项目100%“标准地”出让。与经信部门开展了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僵尸企业清理、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倒逼企业提高土地厂房利用率、产出率和贡献率。
四是维护土地市场平稳运行。通过编制年度计划、加大做地考核、合理安排出让时序等措施,维护全市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年共完成经营性用地出让1.35万亩,出让金总额达到828.98亿元,争取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达到53亿元。
(三)高标准提升资源保护力度
一是推进国土绿化美化。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进展顺利,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复评动态监测自查,新增省级森林城镇5个、市级森林城镇4个,“一村万树”示范村39个。持续高质量推进造林绿化,严格保护全市9.2万株古树名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完成造林更新1.65万亩,新植珍贵树161万株,建设珍贵树种示范林14片、示范点14个、示范单位15个。浙江绍兴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顺利获批。
二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02个;新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0个,上虞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列入省级试点。落实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任务,通过召开全市矿山生态修复现场会,加强督察通报和检查指导力度,全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新开工数量和交工数量分别达到省定任务的300%和150%。
三是推进永久基本农田“田长制”。进一步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实现保护责任全覆盖。目前,越城区已在全市首先公布了二级、三级“田长”、网格长、网格员名单,并率先在富盛镇凤旺村树立第一块永久基本农田“田长制”标志牌。其他各区、县(市)正在结合乡镇村撤扩并工作进行人员名单调查确定工作。
(四)高品质提升民生服务
一是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推广“浙里办”“浙政钉”。提前实现不动产登记事项100%网上申请,达到一般登记4个工作日、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一般商品房交易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探索“不动产+”服务,推进不动产登记与户籍联办、向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延伸和与公证协同办理等。
二是开展“多审合一”改革。落实“三减”,助推提速增效,将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合并办理,优化一套办理流程、整合一张申请表单、统一一套申报材料,并将两个事项办理时限由法定的40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创新制定出台森林植物检疫证核发与木材运输许可联办事项,强化“一网申报”,实现“一同发证”,并将两个事项联办时限缩减到不超过5个工作日。
三是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稳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加20个项目列入省级试点,涉及31个行政村、17.25万亩土地,计划新垦造耕地1226亩、农村建设用地复垦1336亩,计划总投资4.84亿元。推进《绍兴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立法,有效保障了美丽乡村建设、五星3A村庄建设、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村个人建房等“三农”事业的推进。加快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培育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加快推进森林旅游和疗养地建设,申报推荐5家基地参评全省森林旅游地和疗养地。
四是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森林消防暨矿山生态修复现场会,系统部署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年度任务,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项目回头看,市、县两级共完成检查351点次,查明问题143个,已整改到位79个;累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5处、不稳定斜坡272处、已核销隐患点220处、其它上报点34处,成功应对了“利奇马”“玲玲”“米娜”等台风威胁。今年全市共发生灾情3起,转移群众1438人,成功避险1起9人,无人员伤亡。
(五)高速度推进数据资源基础建设
一是全面展开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已完成内业数据处理、外业调查举证及数据建库等全部县级调查工作和市级核查工作,并通过省三调办核查向全国三调办报送五批次初步调查成果,根据全国三调办国家级核查反馈意见和省三调办整改方案要求,对问题图斑进行全面梳理,积极有序组织全面整改及补充举证工作,集中力量保障全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国家级核查整改成果分两批于9月24日和10月8日按时提交省三调办。
二是加强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建设。完成绍兴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项目一期建设;提升改造市级“一窗云”平台统一建设,实现全市云平台统一办理;联合公安、银监等多部门,提高登记信息共享水平。在上虞区率先开展不动产登记材料归档电子化试点工作。
三是提升基础测绘信息服务保障。绍兴市GNSS控制网及水准网复测、绍兴市1:2000数字线划图(DLG)生产制作更新2个项目技术设计书已通过评审,进入实施阶段,其余6个基础测绘项目正稳步推进。积极参与杭绍台高速公路镜湖互通兴越路连接线改建工程、越东路快速路工程等测绘工作,为市重点工程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2020年工作思路
1.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国土空间保护、空间要素配置、生态整治修复、文化传承发展、城市风貌提升等全域全要素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完成绍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报批稿,建立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平台,推进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
2.加强资源规划服务,开展袍江三江口区域空间规划研究,为大湾区四大平台之滨海新区做好资源摸底、存量利用、生态修复、优化产业布局等研究。深化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全力保障全市重大项目用地。优化中心城区格局,强化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等结构性管控,划分分区规划单元,组织编制分区规划,推动古城新城联动发展。推进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与用地批准合并办理实施;加强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和批后监管工作,优化营商环境。
3.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推进“152”耕地生态保护工程,完成补充耕地(含垦造耕地、农村建设用地复垦)1.04万亩、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2100亩。再启动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1个,新创建4个绿色矿山。
4.加快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推进国土绿化美化行动,全市完成造林更新2.3万亩,新植珍贵树137万株,新建“一村万树”示范村35个,创建国家森林乡村60个;启动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开展绍兴市植物园建设前期研究。
5.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和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不少于9200亩,完成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不少于5000亩,完成省下达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
6.全面推行投资项目“标准地”出让,除负面清单外,省级以上平台等重点区域企业投资项目100%“标准地”方式供地,省级以下平台原则上全部以“标准地”供地。
7.全面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以此为基础先行开展浙江五泄国家森林公园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建立登记制度,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主体;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林权统一登记,建立全面完整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体系。
8.加大基础测绘投入力度,组织全市1:2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新,完成绍兴市GNSS控制网及水准网复测,提升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9.推进建设森林公安专业派出所,其中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派出所2020年一季度动工建设;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派出所2020年三季度动工建设。
(一)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两查两提升”活动,把加强规划职工队伍建设作为增强规划执行力、提高规划效能的重要内容进行落实。一是局领导班子增强了对“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规划实践,推进规划工作创新,规划理念创新,自觉维护全区工作大局,凡区委、区政府决定的事情都不折不扣的完成,凡有益于统筹城乡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规划事项都优质、高效地办理,凡基层单位、群众咨询和需解决的事情都尽心尽力地做好,坚持做到重大事项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二是在各种会议或个别工作交流中,都要求职工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为规划事业发展增光添彩。三是规划执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无论是领导成员、科室干部,还是一般人员都能自觉服从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在规划事务办理中做到谁叫谁到,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受到区领导和相关部门、基层单位及群众的赞许。
四是全局上下坚持把维护规划形象作为自觉行动,认真执行各项 (五)成绵加油站搬迁工作。由于成绵加油站我区城市生态走廊项目规划范围内,区指挥部决定由规划牵头成绵加油站的搬迁。在会同区国土局、江城公司与中石油四川公司多次商谈后,在货运大道对其拟拆迁新建加油站进行了选址。目前,按政府要求,此项工作已移交区绿肺办继续推进。
(六)完成市下达城乡规划专项目标新增任务。认真按照省、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在配合做好全区场镇风貌改造和挂钩祥福康家渡社区、民强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结合市城乡规划专项目标的新增任务,对我区出入城道路两则的违建进行清理,将排查出的28处、3100平方米全部予以拆除;同时还完成了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古村落、古街区、优秀近现代建筑、古树名木的情况调查和上报。
五、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工作
1、精心组织,农业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统计局承担着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验收、录入等各阶段的全部工作。通过全县3500多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努力,已完成调查登记、抄录编码、录入上报等主要任务,调查登记、数据录入已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县政府被省政府表彰为农普先进集体, 19个乡镇、县级部门分别被国家、省、市表彰为农普先进集体,34人次分别被国家、省、市表彰为农普先进个人。为做好农业普查工作,统计局、县农普办共出动宣传车18台(次)、书写悬挂标语102条、发放宣传画8000张、电视宣传5.2小时/60期(次)、致被调查者公开信13.8万封。组成8个督查组分赴乡镇开展督促检查和指导,敦促调查员严格按照普查的技术规范和要求进村入户调查登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查处,对个别乡镇重视不够、工作不力、进展缓慢及时进行督查和通报,有效保证了普查质量。对每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进行细化,组织专人严格收表、审表,对全部调查表逐一进行逻辑审核、快速汇总、抄录编码,切实保证了普查的进度和质量。
2、抓点示范,“六有”建设有序推进。为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提升统计数据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我们以统计“双基”建设试点和信息化建设示范县为契机,扎实推进“六有”(有机构、有人员、有资格、有制度、有台帐、有网络)建设。选择县畜牧局、林业局、矿业集团公司、煤电有限公司、杨坝镇等20单位开展统计基础“六有”建设试点,指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统计台帐,制定统计工作流程、制度和职责,改进统计调查方法,积极探索建立抽样调查体系,提升技术手段,规范统计管理,督促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逐步实现统计工作“六有”。省农村数据质量检查组一行对杨坝镇等单位统计基础“六有”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
3、强化管理,数据质量逐步提高。一是依法理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政府综合统计管理职能,切实加强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标准、表式的审批(备案)和部门统计数据和管理,有效避免了重复调查和数出多门的混乱现象。二是积极探索统计调查方法,更多地采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现代统计方法,推动全县统计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加强基本统计单位业务管理,按季对基层统计单位报表和数据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并作为年度考核依据,源头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统计数据质量年”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和查找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调研活动,制定落实解决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和办法。推行阳光统计,定期召开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评估分析会议,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代表参与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数据评估论证,公开数据生产过程,接受群众监督,统计数据公信度不断提高,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不断增强。
4、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围绕新农村建设、“十大”惠民行动和县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更加注重调查的超前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今年,统计局、农调队联合新开展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灵活就业、发展环境、企业景气、企业融资、退耕还林等专项调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咨询服务内容。今年共印发《统计调查》、《统计内参》15期,其中《聚居-助推新农村建设》、《环境促发展,发展需环境》、《励精图治求跨越 艰苦奋斗铸辉煌》分别被《今日巴中》、县委《参阅》和省统计网转发。根据政务目标考核的需要,及时跟踪县委、政府目标考核指标,按月进行监测、评估、分析和反馈,按月编发“主要指标月报”,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了良好的统计服务。积极为社会公众和重点工程服务。在年初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期间,及时整理印发了“XX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图文并茂,为与会代表审议报告、建言献策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受到与会代表和“四大”班子领导一致称道。为“两路”某某段工程指挥部提供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为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法定依据。
5、加强法制,统计环境逐步优化。一是强化宣传教育,统计法制意识逐渐增强。继续深入宣传贯彻《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四川省统计管理条例》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一方面,先后选派19名优秀干部到省、市参加统计法律法规培训,培养造就法制宣传骨干
。另一方面,扎实开展法制教育和继续教育学习,今年共培训340多人次,重点培训学习《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基础理论与实务》、《统计调查与分析》和报表制度,并将学习情况和测试成绩作为统计从业资格年审的重要依据之一,统计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合格率100%。围绕规范上岗和提高业务技能,狠抓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受理、培训和认定工作,今年共受理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统计从业资格申请45人。再次是严肃查处,保证统计工作有序开展。今年,实施统计执法检查30件,立案查处7件,其中通报批评3件,限期改正3件,罚款处罚1件。查办的7起统计违法案件全部程序合法、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当事人无一申请行政复议。通过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对于维护统计工作秩序,提高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基础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接受县人大常委会对《统计法》的贯彻执行及统计工作审议,对《统计法》贯彻执行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整改意见。 [1]
6、倾心帮扶,富民惠民办实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会议精神,深入关田乡东坝村、平岗乡天井村、蜀道茶业、翡翠米业、桦兴食品、矿业集团蹲点调研,通过调研采用多种形式反映群众的诉求和企业的运行情况。今年共发动职工累计捐资6400元、衣物110件、精米500斤、菜油200斤慰问贫困户56户;购买价值2.1万元的55只某某黄羊分送到东坝村受灾较重的35户农户家中,鼓励他们努力发展生产,抗灾自救;协调解决人饮工程建设资金8万元、水泥20吨支持东坝村建成供水池3口(解决了3个社860人、2200头(只)牲畜饮水困难),新建沼气20口。争取省统计局职工捐款11000元、衣物330件、建设资金100000元用于东坝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关田乡东坝村核桃aa级生产基地建设资金20万元。捐助价值8000多元的电脑、电视机、dvd等学习用品,建起了平岗乡“留守学生之家”,结对帮扶留守学生12名。
7、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机关和谐稳定。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机关干部作风整顿,通过深刻查摆问题和强力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机关党风、政风、作风建设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实行“周一安排、周五检查”例会制度,细化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人,绩效与奖惩挂钩,财务政务公开,内部管理均置于阳光下运作。邀请市局领导及专业人员进行现场业务培训和指导
,选派专业人员到市局相关专业学习培训,组织专业人员到周边县区学习先进经验和方法,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一年内所有干部职工都参加了两次以上专业知识培训,干部职工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明显提高。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学习考察和丰富多彩的机关活动,干部职工精神饱满,机关运转井然有序,呈现出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政务公开、诚信创建、精神文明、安全稳定、计划生育、爱卫活动等各项工作扎实有效。
二、存的主要问题
1、统计基础薄弱。部分单位不重视统计工作,不按规定设置机构、落实人员,统计工作无人员、无经费、无设备、无制度、无台帐,统计资料残缺不全甚至无人报送,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和改制企业表现更为突出。全县48个乡镇的统计人员全是兼职,担负着驻村、会核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多项工作,从事统计工作的精力不足30%。
2、统计法制观念淡薄。个别单位认为报多报少不造成什么社会危害,敷衍应付,随意填报数据。还有一些单位屡次迟报甚至拒报,特别是一些个体经营户、私营业主、改制企业拒绝履行法律义务,不愿接受统计监管。
3统计信息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一方面,统计信息需求多元化,党委政府、社会公众、企业等都要求拥有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且对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多样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统计调查对象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大,构成复杂而且变动频繁,新的经济活动层出不穷,调查的难度成倍增加,现有人力资源、经费投入、技术装备都难以做到有效供给。
三、2011年工作要点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中心,狠抓基层基础和统计管理,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统计服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主要工作 2、抓点示范,“六有”建设有序推进。为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提升统计数据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我们以统计“双基”建设试点和信息化建设示范县为契机,扎实推进“六有”(有机构、有人员、有资格、有制度、有台帐、有网络)建设。选择县畜牧局、林业局、矿业集团公司、煤电有限公司、杨坝镇等20单位开展统计基础“六有”建设试点,指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统计台帐,制定统计工作流程、制度和职责,改进统计调查方法,积极探索建立抽样调查体系,提升技术手段,规范统计管理,督促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逐步实现统计工作“六有”。省农村数据质量检查组一行对杨坝镇等单位统计基础“六有”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
3、强化管理,数据质量逐步提高。一是依法理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政府综合统计管理职能,切实加强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标准、表式的审批(备案)和部门统计数据和管理,有效避免了重复调查和数出多门的混乱现象。二是积极探索统计调查方法,更多地采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现代统计方法,推动全县统计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加强基本统计单位业务管理,按季对基层统计单位报表和数据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并作为年度考核依据,源头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统计数据质量年”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和查找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调研活动,制定落实解决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和办法。推行阳光统计,定期召开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评估分析会议,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代表参与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数据评估论证,公开数据生产过程,接受群众监督,统计数据公信度不断提高,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不断增强。
4、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围绕新农村建设、“十大”惠民行动和县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更加注重调查的超前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今年,统计局、农调队联合新开展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灵活就业、发展环境、企业景气、企业融资、退耕还林等专项调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咨询服务内容。今年共印发《统计调查》、《统计内参》15期,其中《聚居-助推新农村建设》、《环境促发展,发展需环境》、《励精图治求跨越 艰苦奋斗铸辉煌》分别被《今日巴中》、县委《参阅》和省统计网转发。根据政务目标考核的需要,及时跟踪县委、政府目标考核指标,按月进行监测、评估、分析和反馈,按月编发“主要指标月报”,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了良好的统计服务。积极为社会公众和重点工程服务。在年初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期间,及时整理印发了“xx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图文并茂,为与会代表审议报告、建言献策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受到与会代表和“四大”班子领导一致称道。为“两路”某某段工程指挥部提供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为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法定依据。
5、加强法制,统计环境逐步优化。一是强化宣传教育,统计法制意识逐渐增强。继续深入宣传贯彻《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四川省统计管理条例》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一方面,先后选派19名优秀干部到省、市参加统计法律法规培训,培养造就法制宣传骨干。另一方面,扎实开展法制教育和继续教育学习,今年共培训340多人次,重点培训学习《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基础理论与实务》、《统计调查与分析》和报表制度,并将学习情况和测试成绩作为统计从业资格年审的重要依据之一,统计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合格率100%。围绕规范上岗和提高业务技能,狠抓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受理、培训和认定工作,今年共受理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统计从业资格申请45人。再次是严肃查处,保证统计工作有序开展。今年,实施统计执法检查30件,立案查处7件,其中通报批评3件,限期改正3件,罚款处罚1件。查办的7起统计违法案件全部程序合法、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当事人无一申请行政复议。通过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对于维护统计工作秩序,提高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基础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接受县人大常委会对《统计法》的贯彻执行及统计工作审议,对《统计法》贯彻执行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整改意见。
7、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机关和谐稳定。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机关干部作风整顿,通过深刻查摆问题和强力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机关党风、政风、作风建设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实行“周一安排、周五检查”例会制度,细化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人,绩效与奖惩挂钩,财务政务公开,内部管理均置于阳光下运作。邀请市局领导及专业人员进行现场业务培训和指导
,选派专业人员到市局相关专业学习培训,组织专业人员到周边县区学习先进经验和方法,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一年内所有干部职工都参加了两次以上专业知识培训,干部职工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明显提高。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学习考察和丰富多彩的机关活动,干部职工精神饱满,机关运转井然有序,呈现出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政务公开、诚信创建、精神文明、安全稳定、计划生育、爱卫活动等各项工作扎实有效。
二、存的主要问题
1、统计基础薄弱。部分单位不重视统计工作,不按规定设置机构、落实人员,统计工作无人员、无经费、无设备、无制度、无台帐,统计资料残缺不全甚至无人报送,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和改制企业表现更为突出。全县48个乡镇的统计人员全是兼职,担负着驻村、会核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多项工作,从事统计工作的精力不足30%。
2、统计法制观念淡薄。个别单位认为报多报少不造成什么社会危害,敷衍应付,随意填报数据。还有一些单位屡次迟报甚至拒报,特别是一些个体经营户、私营业主、改制企业拒绝履行法律义务,不愿接受统计监管。
3统计信息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一方面,统计信息需求多元化,党委政府、社会公众、企业等都要求拥有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且对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多样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统计调查对象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大,构成复杂而且变动频繁,新的经济活动层出不穷,调查的难度成倍增加,现有人力资源、经费投入、技术装备都难以做到有效供给。
三、2011年工作要点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中心,狠抓基层基础和统计管理,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统计服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三个基础”。一是以工业和信息两大板块为基础,既有分项目规划,又有“两化融合”规划。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工业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快速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创新升级能力,践行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十三五规划要以做大工业总量和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为途径,以促进“两化融合”为重点,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在行业、企业、区域分别实现关键性突破。二是以区域特色为基础,立足于我区“三产强、二产弱”,但二产不能少,工业是信息化载体和支撑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兼顾对接__的地域优势合理布局产业。我区位于__融城的核心区,作为两型社会创建的试验区,工业在调结构、转方式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拉动投资、促进消费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解决就业、创造税收,促进科研,维护稳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效果明显,并对我区范围内的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优质产业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随着__片区划归我区,工业发展也注入了新的血液。要充分发挥我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光伏产业等重点特色产业的优势,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三是以“三区建设”发展战略为基础,把工业作为“三区建设”的有益补偿,把__片区作为工业的主战场。在全力推进“小康先行区,‘两型’示范区,文化引领区”的“三区建设”的进程中,工业是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产业倍增,保持经济平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的产业,如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食品和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同时,充分发挥__片区的区位和产业优势,承接__三市的产业转移项目,突出产业功能集聚,促进__工业逐渐转型。
(二)注重三个方式。一是要多调查了解。要认真分析和了解国内工业和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企业面临的困境和技术难题,掌握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条件,为工业和信息化的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提供基础素材。要在全区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十三五规划调研工作。二是大数据整理。通过理顺我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资料数据,借鉴上级主管部门及兄弟区县的优秀经验做法,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数据、资料真实、完整、准确,进一步促进我区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新规划和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引进社会资源。集思广益是规划成功的关键。动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参与到“十三五”规划中来,引用社会化市场有关研究成果,不拘束于政府数据,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对我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三)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合理测算评估指标。要系统收集__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指标数据,进行潜力调查,资源整理,并与上级部门和兄弟区县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指标的变化趋势,结合我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提出我区工业信息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的当前实现程度、未来发展趋势和目标值进行预测测算。二是列举具体措施。要明确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主导方向、着力发展的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信息服务基地建设,促进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保障等。三是突出新的经济增长极。信息产业的发展为我区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要认真分析研究区内信息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十三五”加速推进信息化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实现途径和保障措施;研究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措施,研究开发和整合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化延长产业链,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把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等。四是突出产业间和谐发展,兼顾全区乃至全市产业平衡发展。要把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置于整个__区发展的大战略、大布局中去思考、谋划,通过基层调研走访、课题研究、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开展规划前期研究。要针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制约技术创新的突出矛盾,科学规划一批重大发展项目。
论文关键词 司法警察 规范化 专业化
鄢陵县人民检察院法警坚持用《检察机关司法警察规范化建设标准》管建队伍,严格按《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履行职能,围绕检察工作大局,提高认识、严抓管理,打牢基础、开创新路,始终坚持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方向,在队伍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以及保障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省院提出的“加快发展,保障有力”的工作要求。自2007年编队管理以来,先后被许昌市院荣记“十佳团队”、“集体三等功”,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市“优秀法警队”,被县委授予“青少年维权岗”,被县院连续3年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干警2人次荣记“三等功”以及被评为“院先进个人”、“鄢陵县直工委优秀党员”等。
一、夯实基础,创新进取,积极推动队伍规范化建设
1.更新发展理念,坚定发展目标。成立之初,院党组确立了“三年抓基础,三年出经验”的工作思路。目标就是2005年前要打牢基础,熟悉职能,理顺建制,规范制度。2007年,新一届党组对司法警察队伍建设提出了“快、新、高”的目标要求。“快”,即步子要快,“新”,即路子要新,“高”,即标准要高。现在,我院法警队已经成立七年,七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队伍建设的基础比较厚实,在管理上、履职上已经形成完整的、成熟的思路和经验。院党组、领导提高了对法警工作的重视,提高了对队伍建设的认识。我们按照省院法警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有“作”有“为”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劣求真,把队伍管理方面好的作法、履行职能方面先进的经验梳理完善,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用以指导工作。确定了“以队伍建设为主线,以服务保障为中心,紧贴我院实际,严格按照《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在创新发展上做文章的工作目标。事实证明:党组的正确观念、领导的重视支持、队伍的团结努力,是使我院司法警察队伍能够不断进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2.抓好建队基础,突出规范标准。我们主要从“人员结构、装备装具、履职能力”三方面基础入手,不唱高调子,不摆花架子,脚踏实地建设队伍。在人员结构上,2008年增转了五名30岁以下的警员,年龄结构得到了调整,平均年龄由原来的平均32岁降低为29岁;在装备装具上,先后为法警队按标准配备了警用车辆(含囚车)、警棍、手铐、警绳、钢盔、防弹衣、电脑、装备储藏柜等必配警械具,配备办公用房4间,建成了配有现代化设备、总面积近300平方米的独立办案区。有了这些装备装具,使我院司法警察队伍的软、硬件建设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更能展现检察机关的威严,体现威慑作用,保障办案安全;在履职能力上,我们坚持利用岗位练兵等时机,组织干警把法律赋予我们的九项职能逐项拆解,对在各职能各环节中经常遇到的不同情况进行梳理研究,讨论应对办法以及办案流程。几年来,我们在看押、外提、搜查、抓捕、追逃等职能履行上完全形成了程序经验,每位干警在履行每项职能时,都能较好地把握自己应处的位置,包括为配合检察官办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要求显露的态度、语气要有不同变化等等。我们还请具有多年从警经验的老同志对新归队的警员进行传、帮、带。
3.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形象建设。一是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严格执警、文明履职、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勇于献身、护法为民。我们结合机关开展的教育活动,组织干警加强理论学习,把建设一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有战斗力的队伍做为目标,让大家充分认识只有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的道理;二是提高业务技能素质。我们坚持以学习讨论等方式引导干警认识司法警察的业务技能是履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技能,才能保证准确执法。我们以“一熟、两懂、三会”为基础训练课目,定期学习《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职责》、《暂行规定》、《用警执警规定》、《看守细则》、《警察法》等相关业务常识,强化队伍的技能素质;三是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把心理素质在执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主题研究,深刻地体会出,司法警察的心理素质既不同于一般公务员,也不同于检察官,有其特定的内涵。检察工作的性质和司法警察工作的特点要求司法警察履行职责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要随时做好挺身而出、不顾安危、制服罪犯的心理准备。我们要求每位法警在执行任务时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警惕、勇敢、机智、顽强、果断和独立完成任务的心理素质。
二、深化认识,强化管理,切实加强队伍作风建设
一是认识到位。强调要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地位、认识职能。通过学习《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了解司法警察的法律定位,让干警明白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职能性质就是保障和服务。只有认识了职能性质,才能摆正位置,才不至于有“职卑位低”、“权轻责重”的错误认识。同时也让干警清楚,从司法警察的工作性质上看,法警不单单是“配角”,在履行规定的职能过程中,我们又是“主角”,是“核心”。2007年以来,我队就派警1204次,出动警力2274人次,其中:提审134次用警268人次,看押140次用警612人次,搜查21次用警87人次,抓捕9次用警39人次,外提16次用警135人次,维护群众来访场所秩序18次用警93人次,执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56次用警118人次,完成省院调警保障大要案1次,动用警力5人次,均无差错。
二是领导到位。司法警察是维护法律尊严,保障检察工作顺利进行的一支武装力量,加强领导尤其重要。几年来,我院十分重视加强法警队伍的领导,几年来,院党组看到了加强法警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事件强调重视法警工作的好处和不重视的后果。在配备法警部门负责人的问题上,党组集体决策全局考虑,调整熟悉法警业务、热爱法警工作的同志到法警部门任职。把年龄小、身体好的同志配备给法警部门;法警业务培训,党组都要把培训计划列入议题讨论,从人、财、物上给予支持和保障;主管检察长亲自和法警部门的同志研究制定用警派警制度、警务值班制度、履职跟班制度等一系列规范章程;检察长定期听取法警工作汇报,及时了解队伍建设情况。领导的到位管理和重视,极大地改善了过去法警工作相对滞后于其它检察工作的局面,为这支队伍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组织保障。
讷河市城乡规划局是这场城乡建设的先行军,他们面对老城规划落后、居民意识淡薄、违规建筑难于规划和拆除的局面,规划局党委班子在市委书记马志军、市长王平的领导下,排除各界压力,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执法力度,保障了城乡建设和大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每天清晨当我们到达城改建筑工地或大项目建设现场时,发现市委书记马志军或市长王平已经等候在那里等着我们汇报工作,有这样的领导带领工作,激励着你必须把工作干好、干得更加出色”,讷河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杨树军说。
2012年,讷河市规划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城乡建设工作和大项目建设工作,各项工作扎实稳进并不断创新,成绩骄人。
认真完成规划编制
规划局首先完成了讷河市2012年至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报批工作。在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规划局先后向齐齐哈尔市政府、黑龙江省政府汇报请示修编工作,并委托哈工大设计院进行了高标准修编,现已上报省里待批,新版规划的实施将加快推进讷河市“南扩、西联、中兴”城市发展布局规划的实施。
二是完成了讷河市城区四个出城口、全城街景的规划设计。讷河市规划局委托省规划院进行了规划设计,该规划方案实施后,对提高城市整体居住环境和群众幸福指数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完成了2012年至2025年的镇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规划局聘请吉林省规划院,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到乡镇、村屯,逐一听取了“关于中心村、保留村和搬迁合并村的意见”,明确了到2015年全市将撤并186个自然屯,其中人口少于200人、自然灾害频发、自愿撤并的自然屯有34个。此项规划是讷河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步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已通过省建设厅小城镇专家组的评审。
四是编制了讷河市城南新区、劳动湖南侧等重点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五是编制了革命老区老莱镇聚宝村2012年至2015年建设规划。规划局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编制了聚宝村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规划,将对革命老区村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严格审查设计方案
讷河市规划局认真执行省、市有关规定,重点把规划设计审查和设施配套规划纳入到规划设计方案中。该局坚决做到不符合总体规划的不批;基础设施不配套或配套不全的不批;不符合规划标准或侵害群众利益的项目不批。2012年,规划委员会会议审查通过项目31个,其中开发项目11个、乡镇项目4个、公建项目9个、重点项目7个。重点在建筑体量、造型、色彩和亮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推行了规划设计方案竞标制,扩大了设计方案的选择面。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支持项目建设服务流程
为加强内部管理,2012年,讷河市规划局先后出台了《严肃机关工作人员纪律的规定》、《规划审批管理制度》、《领导岗位责任制》、《各股室岗位责任制》等6项制度,促进单位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严格了办事程序,坚持阳光、透明操作,杜绝。为更好地支持大项目建设,明确项目跟踪管理责任人,该局制定了《建设项目批后管理手册》,定期巡查、全程服务。
加大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
2012年,讷河市规划局强化执法监督,加大拆违工作力度,有效地规范了各类建设行为,维护了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拆扒非法建筑、构筑物427处,拆除面积达36197平方米,其中拓宽“五纵七横”道路,拆扒198处15380平方米;专项整治四个出城口、西环建材一条街和私搭滥建较集中的万兴源、学府等小区,拆扒87处7982平方米;配合低温楼“穿衣戴帽”工程施工和孔国、六合、二克浅、讷南等乡镇环境整治工作,拆扒142处12835平方米。
全力配合市政工程建设
在“五纵七横”道路铺装黑色路面工作中,讷河市规划局全体干部职工分成4组,起早贪晚地轮流看护巡查40余天,为保证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尽了一份力。
加强对上沟通协调
讷河市规划局针对物流建设专项规划、重点市政设施建设、数字城市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支持,保障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通过项目申报,规划局为拉哈镇争取小城镇规划资金50万元。
大力引进招商项目
讷河市幸福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是规划局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位于二克浅镇长兴村,是由河南省新乡市客商孙影投资兴建的,项目注册资金100万元、占地4600平方米、总投资1560万元,2012年6月开工建设,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主要经营杂粮、杂豆的收购和销售,辐射范围内年交易量可达3万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打开了新的通途。
2012年是讷河市城乡建设工作开局的一年,面对2013年,讷河市规划局局长杨树军和规划局领导班子更是信心百倍:
增加资金投入,加快规划体系编制速度
规划局将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进一步完善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承总体规划,下启修建性详细规划。)启动村镇规划、专项规划、景观规划的编制,实现城乡全覆盖,为城乡建设和管理提供规划许可的直接依据。
规范审批行为,加大规划实施管理力度
规划局将重点从规划设计审查、设施配套规划、外立面设计、亮化设计和公示制度落实方面,保证规划的控制力和执行
力,使城乡建设的理念和规划在具体实施中不走样、不偏差。
强化执法监察,加大违法建筑处理力度
规划局将重点对讷河市环路两侧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摸排,全力配合2013年道路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的实施。同时,针对历史形成的违法建筑,将分片分区地向主城区内延伸整治。
借鉴外地经验,加快数字城市创建进度
规划局作为负责启动数字城市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牵头单位,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尽快提供详细、准确的需求报告和基础设施数据资料,以利于科学编制数字城市项目设计书,早
日形成实施方案,为实现数字化管理城市奠定基础。
谋划项目促发展
一是领导重视,严格执行“一岗双责”责任制,从领导班子上下功夫。全省建设系统各级主管部门认真落实政风行风建设责任制,坚持党委(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干群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一岗双责”责任制,促进了政风行风建设的不断深入。如*市建委、新乡市建委在20*年政风行风建设民主评议中,采取积极的措施,真抓实干,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好评,取得了第6名的好成绩,*市房产局取得了第7名,都进入了本市40几个参评单位的前10名。
二是在政风行风评议整改工作中,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上下功夫。各市地充分认识到要更好地关注和改善民生,就必须切实转变作风。只有切实转变作风,做到真正尊重、真情关怀、真诚服务,才能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落到实处,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各市建设主管部门坚持开门评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如郑州市建委、*市建委、鹤壁市房管局等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认真体察民情民意,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用新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用优质服务展示了建设行业新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优化服务功能,在树立良好形象上下功夫。通过实行“一站式服务制”、“首办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告知、两次办结制”,开设政务电话咨询热线和网上政务查询专栏,进一步发挥政务服务大厅“窗口”职能,提高了工作效率,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服务质量差、服务不到位、推诿扯皮现象日见减少。人民群众深切的感受到政府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政府,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党和政府的威望日益提高。
1、在“挂、包、帮”活动中,市政协副主席、县委常委联系我镇,市规划局、市工商局分别结对帮扶我镇踏村、村;县妇联、县地税局共同帮扶我镇村、村。镇党委把此项工作作为加快新会发展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班子其他人员为成员的“挂包帮”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抽调得力人员协助联系各村,积极配合,主动作为,积极构建共同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在活动开展初期,我镇组织驻村干部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把联系村的实际情况、存在困难、发展思路等进行收集整理,将被帮扶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工程等方面的需求向帮扶部门作好汇报。各帮扶部门结合自身优势和实地考察,为各帮扶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规划,在产业上重点帮扶发展苹果、核桃、魔芋产业,在基础设施上重点加强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同时,统一为各帮扶村制作了3年帮扶规划宣传栏,每村联系10户困难群众。
二、领导重视,前期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1、市、县领导高度重视,主席带领市工商局和市规划局多次深入我镇帮扶村进行调研。在听取了镇村干部关于村和踏村的产业发展现状、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重点帮扶的方面和下一步发展思路等情况汇报后,于5月29日上午,主席再次带领两个帮扶部门主要负责人,并邀请6名知名企业家,莅临我镇村和村帮扶谋发展,现场成功为两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筹集60万元项目资金(其中50万已经到位)。同时,两个帮扶部门分别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0名、“六一”期间看望慰问留守儿童6名,共送去慰问金6400元,市工商局还为村送去了12000万元的核桃树苗款。
2、县委常委肖伟带领县妇联、县地税局先后深入我镇村、桅杆咀村,了解联系村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情况。县妇联积极与镇、村干部一道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多方积极筹措资金,使得硬化村社道公路项目与修建蓄水池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同时,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村妇女进行帮助,特别是以妇女小额财政贴息贷款为依托,成功建立“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点,为该村妇女更好的发挥自我价值,实现创业就业给予了更多、更实在、更贴心的支持。“六一”期间,县妇联主席魏进一行走访慰问了村的留守儿童、劳教人员子女等3名特殊困境儿童,给他们送去了书包、牛奶以及现金等礼物。县地税局投入3万元支持村的千亩核桃、魔芋绿色产业基地发展,并为该村送上了3张崭新的办公桌、1个文件柜以及11套会议桌椅。
3、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挂包帮”活动纳入全镇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活动稳步推进。镇党委书记、镇长深入各联系村调研40余次,到上级部门为联系村争取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100余万元,成功引进5个项目,结对帮扶困难群众40名,协调解决问题34件,化解矛盾纠纷37起,新建、改建村级公路4.6公里,发展养殖大户5户。
三、加强学习,提升服务群众促发展能力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全力干好“515”为抓手,扎实开展五大行动。
上半年,我局围绕年初工作思路,干好“515”,主要是扎实开展“交通改革创新、大干项目攻坚、服务民生优美、运输保障提升、行业监管规范”等五大行动,着力抓好15个专项工作。
1、交通改革创新行动抓好“四件事”。
一是突出机制创新。深化改革完善运行机制体制,全面部署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精简和便民服务事项梳理、部门职权清理推行权力清单、涉批中介机构规范管理等工作,行政审批项目精简幅度达到60%。
二是完善交通规划。继续跟踪对接衢州市四省边际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衢州市交通运输局对接xx至龙游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提前启动“xx”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编制工作。
三是强化科技推动。建成并启用公路应急指挥中心,有效保障205国道安全畅通和应急抢险,保护路产路权,服务运输车辆,促进“平安交通”建设。协助公交企业与邮储银行基本达成合作意向,加快推进城市公交ic卡安装工作。
四是着力要素破解。加大向上争取力度,陈书记、吕市长等市领导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先后多次听取或实地检查交通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市政府还专门召开基础口项目建设推进会,帮助协调解决前期报批、项目资金、工程征迁等困难,督促乡镇(街道)加快推进工程关键节点征迁进度。
2、大干项目攻坚行动抓牢“两方面”。
一是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围绕“续建项目早复工、新建项目早开工”的目标,倒排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工程进度。今年续建重点项目3个,新建重点项目1个,上半年共完成投资15758万元,占年度计划 46.3%。
——48省道延伸工程,完成投资885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4850万元),形象进度54.9%。重点做好与清湖镇联系,督促推进征迁工作。快速通道6.6公里路基基本完成,祝家坂大桥悬浇箱梁左幅已合拢,高坑坞隧道、蜈蚣山隧道二衬施工全部完成。
——江广公路,完成投资27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XX万元),形象进度54.9%。支持乡镇加大推进征迁力度,通贤村安置地完成平整,卅二都村和苗青头村安置地完成施工。加快工程推进,继续推进路基施工和桥梁建设,读溪口桥梁板完成吊装,并做好市上村立交工程变更设计审批工作。
——礼贤路上跨立交接线工程,完成投资115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5450万元),形象进度63.4%,完成双塔电站杆线迁移政策处理、上海铁路部门报批、电缆辅设和原杆线拆除,以及路基石方开挖等。
——南入城口整治提升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项目建议书、施工图设计审查,以及工程招投标工作。
——交通战备道路。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做好湖山雷达部队专用道工程项目招标、林地征用等前期事宜,5月18日开工建设。
——其他项目。继续加快推进205国道xx服务站建设进度,主体工程完成进度90%。
(2)着力推进重大项目。
——淤头至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贺村姜家公路,完成施工图预算编制与施工图设计,并通过审查,土地已经省政府批复,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推进我县经济社会科学跨越的重要举措。4月初,根据县长蒋湘晖的指示,由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建设局、规划局等单位负责人,深入虎踞、腰陂、浣溪、界首4个重点镇就如何加快我县重点镇集镇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总体概况
(一)城建基础较好。4个重点镇分别位于**的北、东、南、西四个方向,区位优势明显,集镇邻近106国道或320省道,交通便利;常住人口都在5000人以上,集市贸易年成交额较大;工商、电力、公安、电信、城管等中心站所服务功能完备,城镇建设基础较好,是省或市重点镇,也是全县小城镇建设的典型。
(二)产业支撑强劲。特色产业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4个重点镇在培育产业发展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虎踞的苎麻、苗木、大蒜、水电;腰陂的石材、花炮、建材、植物油;浣溪的饮食休闲、水电、化工;界首的烤烟、牲猪、食用菌,为小城镇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发展目标明确。每个重点镇都对各自的小城镇发展作了详细的远景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虎踞以对接106国道、打造样板街、重塑新虎踞为城镇建设目标;腰陂以石材为重点,着力打造工业重镇;浣溪将做强饮食休闲和山水旅游,打造炎帝陵旅游的后花园;界首以商贸为平台,倾力打造“名墟古集、边贸重镇”。
(四)工作思路清晰。如虎踞的“一个中心两大亮点三项实事”,思路简明扼要。界首镇在与邻近乡镇发展的比照中,正视差距,科学定位,再谋求发展。一是加快土地开发,扩大镇区规模;二是打造专业市场,提升竞争力;三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品位;四是规范市场管理,树立城镇形象。这些举措既符合镇情实际,又切实可行。
二、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相对滞后。除浣溪镇以外其余3个镇的集镇建设规划都是20xx年以前做的,并且只是整体框架,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缺乏超前意识,可操作性不强,指导意义不大,乱占、乱建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二)基础设施不全。大部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环保、排水等设施不健全,没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站,公共厕所较少,道路交通不畅,绿化程度偏低。集镇街道上电信、广播、电力等线路纵横交错,形成了“线网”,既不美观,也不安全,不利于城镇形象的提升,不能满足城镇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资金制约明显。小城镇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制约发展是存在的普遍问题。靠财政投资非常有限,靠土地生财有待于县委、县政府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扶持,靠争取市里的20万元资金也只是杯水车薪。融资渠道不畅,筹资手段溃乏,没有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四)征地难度较大。在城镇土地开发的过程中,难免要涉及到农用耕地的征收,而农用耕地又是“高压线”,与国策相违,政策阻力大。征地涉及的村组矛盾多,镇政府调处的难度大。另外,由于镇区内闲置国有资产都是县属部门管理,镇政府没有开发权限。
(五)管理有待加强。目前,4个重点镇都组建了城管队,但由于没有执法权,所谓的管理仅仅停留于说教层面,城管队员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导致小城镇“脏、乱、差”现象难以彻底改变。规划、城建等管理也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没有形成管理效应。
三、建议和对策
(一)高起点规划。规划是龙头,决定着集镇发展的方向。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高起点规划,科学规划。建议由县规划局负责聘请省市规划0压设计部门,按照“结合实际,体现特色,引领发展”的设计理念对界首、虎踞、腰陂3个重点镇进行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另外,考虑到县规划局经费紧张的实际困难,县财政可按一个镇15万元的标准拨付规划设计经费,打包给县规划局实施规划。
(二)多渠道融资。资金短缺是小城镇建设的最大瓶颈,建议多渠道融资。一是财政拨付。参照醴陵市的做法,每个重点镇每年财政预算安排1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经营土地。土地开发及镇区内闲置国有资产的处置收益,可按照以奖代返的形式,全部返还给4个重点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争资立项。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鼓励重点镇积极向上争取垃圾处理厂、农村客运停车场等建设项目。发改局、水利局、交通局、农业局等职能部门在工程立项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四是市场融资。推行承建方带资建设有收益的项目,按照合同约定在收益中按比例提成。
一、2018年项目前期工作总结:
1、2018年完成前期测风工作项目4个,分别为:银川200MW风电项目、武当100MW风电项目、峨眉100MW风电项目、东山100MW风电项目。取得水土保持批复文件3个,分别为:山西50MW风电项目、山东100MW风电项目、大河50MW风电项目。
2、接入系统工作完成情况:
2.1大庆50MW项目接入系统可研已通过省电力公司的评审,计划明年开工建设;
2.2哈尔滨100MW项目接入系统已取得省电力公司绿色许可,计划明年开工建设;
2.3大河50MW项目、山东100MW项目和山西50MW项目的接入系统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经与省电力公司沟通,准备近期组织评审。
二、2019年项目前期工作计划:
1、东山50MW风电项目
(1)与县政府重新签订开发建设协议;
(2)项目列入2019年省开发规划;
(3)取得市国土资源局用地预审批复文件;
(4)取得市住建局的选址意见批复文件;
(5)完成项目申请报告审查,并上报市发改委完成项目核准。
2、榆林50MW风电项目
(1)取得县国土局、林业局、住建局、环保局和文旅局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文件;
(2)项目列入省2019年风电开发规划;
(3)取得市国土资源局的用地预审批复文件;
(4)取得市规划局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5)完成可研报告编制、项目申请报告评审,取得项目核准批复文件。
3、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根据《××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的实施方案》(普治工发20093号)文件精神,××县结合县情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全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细化排查工作目标任务上狠下功夫
为了认真抓好全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于2009年12月20日专题召开排查工作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并制定出《××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的实施细则》,细化了排查工作目标任务,使全县排查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抓好排查工作的落实
为认真抓好全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县强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排查工作收到实效。一是抽调充实排查工作人员,组建排查工作督导组,从县纪工委监察分局和相关单位部门抽调人员,由监察分局局长任组长,组建4个督导组,负责全县排查督促指导工作;二是明确县城乡建设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发展改革局等8个牵头单位排查工作任务,结合部门实际,落实排查工作。在具体开展排查工作中,紧紧围绕《××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突出重点,努力抓好八个方面的排查工作:一是查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看是否依法合规;二是查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运行情况,看是否合理规范;三是查城建规划许可程序,看是否规范合法;四是查招投标活动,看是否公开、公平、公正和规范;五是查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的管理,看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责任是否落实;六是查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情况,看是否合理安全;七是查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情况,看是否公开透明;八是查投诉举报渠道,看是否及时受理和处理。由于工作重点突出,措施有力,目前全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为了认真抓好全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自查阶段工作,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成2个检查组负责全县自查阶段工作,第一阶段工作将于2010年1月15日全面结束。
当然,在全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中存在不足和问题:一是全县排查工作各单位发展平衡;二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三是工作经费困难。
一、认真做好开发区新一轮规划研究编制工作
要搞好开发区建设工作,必须做到规划先行,我局在开发区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开发区的实际情况,以认真、细致、负责的态度做好开发区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着重抓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完成开发区地形图测量工作。为满足开发区规划和开发建设的需要,我局全面完成了开发区地形图测量工作,为正在开发区启动的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检查验收,测量成果质量等级为优良,与原测地形图拼接后,实测图规划区内的地形图覆盖率达100%。
二是全面铺开开发区新一轮规划研究编制工作。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搞好开发区新一轮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我局全面动员,认真组织,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首先做好前期准备。通过广泛调研、深刻分析,反复论证,成立了开发区新一轮规划研究编制工作领导工作小组,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为开发区新一轮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基础。二是开好动员大会。为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开发区新一轮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我局组织召开一次动员大会,为研究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了广泛动员。三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为了让开发区全体市民对研究编制工作有深入广泛的了解,我局通过电视、报刊、网站、公示栏等宣传媒体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同时,坚持“开门规划”的设计理念,组织召开了多次座谈会,会同开发区领导、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就开发区新一轮规划研究编制工作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换意见,取得了共识,促进了开发区新一轮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认真规划,提升园区形象
作为开发区,园区形象十分重要,有了好的形象,才会提升园区人气,才会吸引外来客商投资、安家落户,也才会真正建设好园区。我局非常重视提升园区形象,一是坚持向领导多汇报,仔细领会领导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规划设计工作中。二是走群众路线,搞“开门规划”,多方听取不同意见,对正确、合理、先进的规划意见采纳到实际规划设计工作中。三是借鉴外地开发区的成功做法与经验教训。对外地开发区的成功做法,我局运用到自己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对外地开发区的经验教训,我局引以为戒,决不重蹈覆辙。通过这些认真细致的工作,我局做到认真规划,切实提升了园区形象。
三、树立服务意识,做好规划工作
我局为做好规划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采取一定的工作措施,保证各项工作的完成,获得用户单位与广大市民的一满意,主要抓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岗位责任。为抓好工作,促进发展,我局按照工作项目、工作概述、工作标准和所需知识技能等四方面内容,制定岗位责任,落实到人,做到每个部门、每个个人都有岗位职责,每件工作、每项事情都有人管、有人抓。
二是开展优质服务。优质服务的关键在于方便人民群众办事,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工作效率。我局一方面狠抓职工的业务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树立职工的优质服务思想,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获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全面提升我局规划服务的形象。
三是强化工作创新。我局规划工作领域广泛、内容丰富、任务繁重,要做好工作,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强化工作创新。我局以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开展各项规划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违法建设 现状 机制建设
Abstract: for many years, binzhou city planning bureau always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create the Yellow River delta center city and create national garden city for the target. But illegal construction remains pervasive, how to stop illegal construction, establishment of illegal construction investigate long-effect mechanism, become planning law enforcers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and consider subject.
Keywords: illegal construction situ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基本情况
自2001年撤地设市以来,滨州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坚持‘五个统筹’,打造系统‘九州’”(小康滨州、开放滨州、生态滨州、诚信滨州、科教滨州、人才滨州、文明滨州、民本滨州、平安滨州)的战略部署,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我们看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违法建设行为屡见不鲜,暴力抗法现象时有发生,这都极大地阻碍了城市发展的布局,提高了城市发展的成本,降低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据统计,违法建设主要发生在城郊结合部等偏远地带及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多年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一直坚持多措并举,突出重点,严管重罚,狠抓落实,强力控制违法建设。
二、违法建设的认定和查处分工
根据相关职能分工,违法建设由滨州市规划局法规监察科认定,由滨州市规划局规划监察支队进行查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凡符合以下八条内容的皆为违法建设。即: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进行建设的;擅自改变使用功能建设的;擅自买卖、转让《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利用失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批准的临时建设工程改变成永久性、半永久性工程或者临时建筑逾期不拆除的;旧城改造中规划明确应予以拆除的建筑而未拆除的;利用越权审批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其它违反城市规划进行建设的行为。
三、违法建设产生的原因及查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违法建设产生的原因
一是经济利益驱动。这是违法建设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不论是开发商开发还是城中村改造,均可涉及到拆迁补偿的问题。一些居民在拆迁过程中,受到利益驱动,希望通过拆迁补偿达到迅速致富的目的,便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甚至不惜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违章搭建,试图扩大被拆迁面积,牟取更多的补偿款。二是法律意识淡薄。虽然新规划法自2008年已经实施,但是很多居民受到利益驱动,心存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在看到别人违法建设获利时出现跟风现象。有时,开发商为了快速征用局部土地,适当认可违法建设的存在,对违法建设的处置标准不一,让群众觉得有利可图,于是多占多建,从中获利。三是规划建设滞后。规划滞后主要原因有村两委内部矛盾、村集体经济薄弱、镇(街道)等管理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村庄规划得不到及时修编。同时,由于历史原 因,我市的城中村有一部分未经规划建设,更多的是由村居委会自行规定建设地点,导致村居范围内房屋院落风格不统一,建设地块随意,布局杂乱无章,甚至严重影响交通。更严重的是,村居民规划意识淡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随意建设现象严重,擅自加层,改变建筑外观,变更建设位置等行为层出不穷。四是监管难度较大。一方面,有些基层的村居委会存在违规收取村民建房费用,随意批准宅基地的行为,同时对违法建设视而不见,知而不报。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工作难度大。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广大与监管人员的数量形成鲜明的对比,导致监管人员对于突发性强、隐蔽性高的违法建设缺乏有效的监察措施,导致违法建设短期内不能受到有效处理,助长了违法建设行为的气焰。
(二)查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违法建设查处过程中存在着三大现象一大难题。
三大现象:一是开发商改变规划进行建设。建设前开发商规划手续完备,设计外观、体量、容积率等相关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划强制标准和有关规定。但在建设过程中为了减少开支,有的开发商往往“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有意识、有计划的去改变已经批复的规划。他们瞅准时机,加速建设,造成事件的突发性,形成木已成舟的事实。有的开发商擅自改变外观设计和颜色,有的加建、扩建和改建等,不一而足。二是个别机关、企事业单位改变规划进行建设。同开发商一样,建设前一般都办理规划相关手续。在具体的建设中,由于受长官意志等影响,往往会改变原来审批的规划,而且随意性较强。他们在改变规划时,自恃有背景,往往不予办理规划变更审批手续。被查出时,要么倚势凌人,要么故意拖延,敷衍塞责。三是城中村改造中居民私搭乱建。城中村违法建设由来已久,屡禁不止,这其中固然有群众逐利的内在因素,但个别村、镇干部暧昧的态度也成了幕后“看不见的推手”,甚至出现了个别村干部带头违建的现象。有的城中村地理位置好,出租房屋效益可观。为增加收入,居民采取加层、扩建、改建的方式,建设“贴心楼”“靠背楼”;有的准备开发的城中村,虽然政府明文规定不予补偿其违法建设,但开发商为了赶工期,息事宁人,主动给予较高赔付款,使这些违章者尝到了甜头。一些其他地方的居民,纷纷效仿,大肆违法建设,导致了城中村违法建设在个别地方的泛滥。
一大难题:违法建设认证容易执行难。一是执行违法建设成本高。一般对违法建设拆除的执行,都必须提前制定执行方案,涉及部门广、人员多、成本高。如今年5月份,市西办事处洼于居委会3户居民在长江三路以北渤海十八路东侧建设的房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之规定,严重影响城市建设的布局和进程。当时,由市政府牵头,组织规划、执法、消防、电力、卫生等部门,召集约400多人,并租用挖掘机两台,最后彻底拆除三户房屋,建筑面积1200,可谓是兴师动众。二是执行违法建设过程难。一般来说违法建设,当事人损失比较大,情绪比较对立,且此类案件一般都不只是一户而是几户甚至几十户,很容易引发暴力抗法,也极易造成群体性上访。同时,对扩建、改造、增高部分的“切蛋糕式”的拆除处罚,一方面合法性审查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对混凝土结构的违法建设部分难以切割,实际执行难以操作。
四、违法建设查处经验
滨州市规划局自2008年以来,以新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强化组织领导,增强责任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宣传,加强督查,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推进规划执法工作不断向纵深进展。自2008年以来,违法建设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逐年降低。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直以来,滨州市规划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和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全面加快旧城及城中村改造为重点,从提升城市规划执行水平,加强城市规划监管力度入手,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部门联动,使市城区内规划建设环境明显改善,市民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城市形象明显提升。二是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最近几年,滨州市年年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2011年市规划局牵头成立市城区规划管理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信息组和督导组。根据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分解目标,细化责任,抽调专人负责,迅速启动了城区规划管理综合整治工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领导体系,确保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对此,我们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参与执法整治活动。各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规划执法的重要意义,全方位、高密度、多角度、深层次宣传报道,形成人人关心执法整治,人人支持执法整治,人人参与执法整治的浓厚氛围。一是向新闻媒体投稿并编发简报、信息进行宣传。我们及时收集各方面信息,向新闻媒体投稿,同时不断加大简报信息的编发力度,严把质量关。自2008年以来,已在各类报纸、期刊、简报上发表相关文章300余篇,进一步提高了宣传效果。二是发放材料进行宣传。规划执法工作人员在商场、居民小区、广场及车站人员集中的场所多次举办宣传活动,通过展出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明白纸、宣传单)、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规划执法的意义。共举办宣传活动50余场次,印发宣传材料10余万份,悬挂、张贴宣传标语1500余条。三是出动宣传车进行宣传。同办事处联合,出动宣传车200余次,在城区进行巡回宣传,全力营造强大的舆论宣传声势。
(三)强化治理,突出重点
一是加强巡查,集中检查。一直以来,滨州市规划局坚持日常巡查机制,对市城区划分区域,分片管理。首先,以早发现、早制止为主。加大对重点路段、重点项目的巡查监控力度,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其次,探索建立建设项目承包责任制。细化包保责任制,由划片包干到定点承包,实行建设项目承包责任制。再次,抓好“三个”时间段:工程建设施工前、施工中和竣工验收前;把握好“三关”:施工前放验线、施工中建设的“拐点”、竣工前验收。第四,集中时间重点针对建设单位违规变更规划用地性质、容积率,规划审批程序履行不完备,擅自增加建筑面积,变更规划效果等内容开展执法大检查活动。在保证对违法建设高压态势的同时,采取调查摸底集中检查的方式,全面梳理滨州市在建工程规划审批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为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部门联动,拆除违章。根据日常巡查和集中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滨州市规划局采取自行拆除及的方式处理违法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三是行使督查,促进整改。滨州市规划局除日常巡查和集中检查外,还行使城市建设管理总督查职能,针对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
(四)探索机制,巩固成果
一是坚持“二个机制”,推进规划执法工作稳步推进。一方面在内部建立了综合协调机制。信息组负责采集重点工作的信息,定期编制整治工作简报,填制各项报表,整理汇总整治工作开展进度、存在困难和其他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并向上级领导及时报告;督导组负责履行总督查任务,对违法建设等重点问题进行巡查,并通过督导通知书督促责任部门按期整改问题。另一方面在外部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在违法建设查处过程中,联合办事处深入到基层,既坚持属地管理,又坚持齐抓共管,切实建立“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机制。并在市西办事处多次召开执法现场会,在洼于、西谢拆除多户违法建设,有效打击了违章业主的嚣张气焰,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二是坚持“两个结合”,推动规划执法工作全面深入。一方面坚持正面宣传与反面曝光相结合。在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发动群众、鼓舞士气的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和社会监督的作用,重点结合大型违法建设行动,对违法建设单位、个人在报纸、电视台进行曝光,提高群众的关注度和满意率,打击违法建设的气焰,确保各类问题能及时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治理相结合。针对集中整治过后容易出现反弹的状况,进一步明确职责,不断探索完善长效治理机制,使各个环节责任到人、落实到人,杜绝出现“一阵风”现象。
五、对策与建议
(一)协 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违法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面积广、数量大,已经成了阻碍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顽疾,仅靠某个部门管理是无法遏制其蔓延态势的。要彻底解决违法建设这个“老大难”问题,必须结合各级政府的力量,加强规划部门与各办事处、村居委会的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才能在工作中形成对违法建设行为的快速反应,保持快速查处的高压态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等措施。因此,若当事人拒不拆除违法建设,违法建设所在地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拆除组织的主体职责,采取强有力措施,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