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团员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政府层面集团化办学的制度与政策不够完善,专项投入不足
我国集团化办学的政策环境不够完善,许多地区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缺乏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首先,集团化办学缺少专门的对口主管部门,导致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等现象,难以对集团化办学开展统一规范的引导和监督,无法开展权威认证和考评;导致各级政府对集团化办学的指导和支持多数停留在政策文本上,集团化办学的专项投入不足,缺少用于职教集团日常运行的投入保障。据粗略统计,目前全国920多个职教集团中,只有10%左右的职教集团能得到政府的专项经费投入,制约了职教集团的良性发展l2]。其次,集团化组织成员结构不合理,大部分职教集团只是一所院校与几家企业的组合,集团成员数量少、结构不合理,职教集团受牵头发起单位主导过多,没有确立职教集团独立主体地位,人员配备不足,经费没保障,未建立日常工作机制。集团章程和战略规划流于形式,多元参与、多方投入、资产共建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载体太少,无法实现集团化办学的宗旨。
(二)职业教育缺少吸引力,受教育个体成本负担较大
国家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直接影响职业院校的建设及其人才培养质量,间接影响职业院校的招生。2010年,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达12000元的水平要求。但生均拨款的政策并未惠及高职院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主要还是用学生每年的学费来支付各种办学成本,导致高职院校的学费普遍高于普通本科高校。近年来,虽然在就业率方面高职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的差距不大,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业环境、劳动报酬、劳动关系和社会地位等都不容乐观,家庭为接受职业教育而投入的吸引力明显不足,职业院校也因此面临招生困境,社会资本也缺乏投资信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服务型社团;问题分析;发展对策
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为实现共同发展目标,按照一定的章程,自愿结成的具有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的群众团体。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多为理论学习型、文艺型、体育型社团,而对职业院校德育教育有重要作用的服务型社团却发展较晚,社团数量少而且规模也不大。引导学生发展服务型社团,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服务,树立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学生只有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中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才能认识到知识价值。另外,学生通过服务型社团与社会联系、交流,这是学生参与社会、体验社会的最好途径。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服务型社团发展状况调查发现,虽然这类社团发展比较迅速,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在高职院校学生服务型社团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活动形式内容缺乏创新;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社团经费资源短缺;横向发展不够;活动基地建设不健全等等。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上重视不够
以上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讲是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影响和制约着高职院校学生服务性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抓好学生服务型社团活动的前提。
2、指导教师力量不足
由于指导教师配备的严重不足,以及缺乏对学生服务型社团的调查研究,不能及时掌握学生服务性社团的动向,导致很多服务性社团学生兴致勃勃的组建,因为没有指导教师及时指导便草草收场。大部分指导教师由于兼任很多的教学、管理工作,真正指导学生服务性社团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少,使服务型社团活动总在低水平上徘徊。
3、社团干部培养力度不够
学校对社团干部的培养远远没有学生会、学生团委那么大的力度,在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和推优入党方面,学生社团的干部往往不能占一席之地。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都积极加入学生会和团委,能力一般的才到社团。而社团核心干部只关心自己任内的活动开展,不注重下一任的培养,大部分的社团没有社团资料的保存,没有活动档案,造成差的越差的不利局面。
4、长效性机制的缺乏
当今我国正在实行的教育体制改革为学生服务型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一些社团活动与研究性、拓展性课题相结合,为社团活动注入了新的内涵。但大部分服务型社团活动还只是停留在某项活动的单一内容和机械操作上,未做深入探索和发掘,缺乏辐射性和创造性。因此,服务性社团活动的水准与社团成员的期望值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高职院校学生服务型社团活动的发展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服务型社团的发展在理论建设、组织管理、受重视程度及规范化、精细化等问题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服务型社团的育人功能,我们应有的对策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助人自助”的现代志愿服务理念,推动活动开展
“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是以互惠为基础的“利他”精神和“利己”精神相结合,[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这种服务理念将服务型社团活动的志愿服务定位为相互支持和关爱,是种双赢互利的现代社会活动,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乐善好施,向他人提供全能的帮助。这种“助人自助”的现代服务理念强调服务型社团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是共同利益。
因此,服务型社团的服务应改变通常“单向度”的“奉献”理念,建立一种合情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双向度”的“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使高职学生在服务型社团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帮助他人进一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阅历,锻炼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学到宽容忍让和助人为乐的道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逐步树立“我能做到”的自信,在“助人”的同时达到“自助”,既“乐人”又做到“乐己”。让“助人自助”的现代服务理念在青年学生中牢固扎根。 “助人自助”理念不但丰富和发展了志愿精神的内涵,而且对高职院校服务性社团活动的广泛开展产生较强的推动力。
(二)更新高职教育观念,把服务型社团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和培养目标中来
学校应将服务型社团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纳入课程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并完成一项校内和校外的服务型社团的活动计划,以此作为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服务型社团的领导和管理,深入宣传报道服务性社团的实践、服务活动,为服务型社团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加强服务型社团的网站建设,构建实践、服务的网上平台,通过网络加强对服务型社团活动的宣传与交流,引导社团成员走出认识误区,同时利用网络维系会员,节省管理成本。
(三)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拓展其服务功能和社会化空间
共青团组织要利用现有的权威和资源等优势和学校党政组织一起,共同发挥对服务型社团活动的核心指导和推动作用,把工作重点放在培育和扶持各种服务型学生社团上。具体讲,要从学校的生源状况、学科和专业设置等不同的情况出发,立足校情,建立各种服务型学生社团,帮助他们形成各自特色。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与实践、服务活动的冲突,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并努力克服由于高职学生流动性强而容易出现的服务经验继承上断层的局限;要为服务型社团组织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拓展新的空间“鸣锣开道”, 学校建立规范有效的服务型社团管理制度,鼓励高职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实践、服务、勤工助学活动。
(四)强化活动项目管理,做好指导监督
高职院校服务型社团活动是通过具体的项目来实现的。一个项目就是一项具体的服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否选好项目是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科学的进行服务型社团活动的选项和立项,首先要坚持从社会需求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围绕党政关注、群众关心、青年学生热心的问题,从社会需求中找出最急需的服务作为项目内容,多做“雪中送炭”,少做“锦上添花”的事情。
其次要坚持“需求加可能”的原则,将社会需求与服务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量力而行,坚持不懈。再次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切忌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第四,要坚持成熟一个、开发一个、做深一个的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全,胡子眉毛一把抓或随意“换频道”。 转贴于 (五)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实现持续发展
资源是学生服务型社团服务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实现学生服务型社团服务活动的持久发展,需要对社团活动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一是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广大富有爱心、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高职学生是志愿服务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充分发挥他们的人才效益,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二是要扩大活动经费筹措渠道,合理调整资源投向。三是要注重提高服务型社团活动的科技含量,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其服务内容和管理手段都需要用先进的技术来支持。
(六)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提高活动质量
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机制,学校、政府、社会要努力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社团组织。做好业务指导,发挥教师在社团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由社团自主选择和学校指派相结合确定工作认真、精确业务、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和班主任都要参加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同时,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德育基地、职业素养教育基地,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力争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长期坚持,使学生受锻炼,当地见效益。定期评选表彰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和优秀基地,充分展示社团活动的成果,创造条件帮助社团全方位介绍社团组织的基本情况和展示社团活动成果。
(七)加强活动理论指导,促进学习交流
“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还是一项年轻的事业,要推动志愿服务的深化和发展,需要不断从实践中和他人的经验中研究它在发展中具有的规律性的东西,形成具有指导性的理论,并以此来指导志愿服务活动,使活动的开展不断走向深入”。[王芳,张乐天.试析转型期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与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7.(01).7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发达国家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志愿服务的历史中,积累和形成了不少成熟的经验,国内不同省市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服务型社团活动中也形成了不少富有成效和特色的工作方法,学习与借鉴这些工作方法和经验,进行互相间的沟通与交流,既可以使各地的学生服务型社团组织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有,又可以汲取他人之长来不断推动本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服务型社团活动的开展。因此,各高职院校学生服务型社团在加强理论指导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兄弟学校服务型社团组织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增加校际间的交往,争取政府、社会的更多支持,逐步走上正规化、良性化的发展道路。总之,高职院校生服务型社团组织只有善于学习一切好的经验和做法,才能使这项活动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才能保持其活力,才能使其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开展学生服务型社团活动的目的意义,结合学生的特点,切实加强对服务型社团组织的指导和管理,提供良好的社团活动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服务型社团组织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
[2]刘红霞.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社团工作的途径与方式[J].新东方新领导,2006.(12).22.
[3]王芳,张乐天.试析转型期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与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7.(01).71.
[4]王万民.国外学生社团发展的特征及启示[J].青少年研究, 2003.(02).
[5]贺军,谭程.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6.(01).
关键词:技工院校;班级社团;学生管理;团队精神;教学相长;自主管理
一、班级社团文化概述
班级社团文化是指在学院相关部门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并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专业性文体活动,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班级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技工院校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尤为明显。班级社团成员通过章程的制定、机构的报批和备案、组织构架的搭建、管理干部的物色、团队成员的甄选和培训、活动的计划组织和社团的日常管理等内容,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技工院校通过班级社团文化体系建设,可以营造活跃和包容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内涵和品位。有效的班级社团活动和教学研及学生管理活动等紧密结合,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引导和鼓励各班级学生自主成立或参与社团活动,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高团队精神的同时,也让班主任或指导教师不断积累学生社团管理经验,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赣州技师学院班级社团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截至今年6月,赣州技师学院以班级为单位创建的学生社团数有30余个,参与班级社团的人数达二千余人。较之往年相比,班级社团的类型日趋多样,不仅有传统的专业及文艺体育社团,也有益智、拓展类的实践社团,社团活动及成果展示也改变了过去的单一模式,发展到与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节竞赛以及“我能出彩”等学院主抓活动的有机融合,深受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欢迎。在班级社团文化建设中,学院不断总结提炼以往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汲取兄弟院校在班级社团文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通过指导各班级创建符合R堤厣的学生社团,并依托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加之学院和系部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赣州技师学院现设有艺术类社团、学习类社团、体育类社团、公益类社团等四大类学生社团,采用“特长训练+社团活动”的形式,每个社团设1名指导老师。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期,学院会统一进行社团招新活动,学生面对学院和各班级推出的形式多样的社团,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参加。学院设立的社团在人数和加入条件等方面有一定的门槛,而各班级设立的社团基本不限人数,只要有意愿,只要能够遵守社团活动规程,就可以报名参加。通过严格训练和引导,学院班级社团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班级社团活动的展示和汇报都是一大亮点。随着各类学生社团的不断发展壮大,班级社团活动逐渐做到了有指导老师、有活动时间、有活动内容,通过规范班级社团工作的开展,避免了以前学校行政手段指导和学生无目标的摸索,并初步建立起了设置相对合理、活动相对丰富、社会效果相对较好的社团发展模式,满足了广大学生多层次、高品位和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需求。
三、班级社团文化建设在学生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1)真正提高“课余生活”的质量。赣州技师学院不断提高班级社团活动质量和文化内涵,所开展社团活动能紧密结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实际,对促进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作为班级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社团活动,并尽量做到集思想性、专业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必然要在社团活动的创意策划、质量品位等方面多下功夫。在班级社团文化发展过程中,学院团委作为具体的业务指导部门,通过不懈地探索和创新,班级社团活动日趋经常化和多样化,学生在各类社团活动中不断受到的熏陶和启迪。
(2)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赣州技师学院大力加强班级社团文化建设,一是为广大师生搭建学习成长的平台。根据专业特点而设立的班级社团,和学生的专业学习相互促进,所组织开展的活动,也是学生喜闻乐见且参与性强的活动。班主任或指导老师在引导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团活动时,可以从中积累社团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社团发展的需要迫使他们认真学习社团工作管理理论,尽快地熟悉和掌握社团工作业务流程,部分老师在学院打造的“党建+”特色工作中,逐步成长为学者型的社团活动指导老师,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社团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让部分有专业天赋的学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与提升。在班级社团文化建设中,学院积极发现和培养各类专业苗子,指导他们参加学院和省市相关部门组织的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让班级社团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快速的提升;同时,班级社团文化建设也培养了一大批懂管理、肯钻研的学生干部,他们在班级社团工作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能积极和学院相关部门进行交流沟通,把社团活动和学院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能自主策划和组织各类社团活动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3)真正实现“自主管理”的目标。赣州技师学院高度重视班级社团文化的内涵发展,班级社团大多是由学生自主进行管理,社团活动也大多是学生自主组织和开展,班级社团真正成为了展示学生个人潜能和体现团队协作精神的舞台,班主任或社团指导老师则逐步过渡成社团活动的见证者和分享者,主要工作是为实现班级社团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学院自开展班级社团文化建设以来,一直鼓励和支持各类社团走出校园,积极去开拓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做到优势互补,努力把班级社团文化建设成为学生管理的一张名片。
参考文献:
[1]王俊.构建发展型高校学生工作模式[J].江苏高教,2010(05).
[2]李宪玲.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8).
[3]吴娴兰.充分发挥社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领作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