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茶叶包装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J524.2[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3.019
良好的包装设计具有诱导消费、提升产品品牌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多项功能。“精美的包装讨人欢心,能吸引人自觉不自觉地接近它,赏识它,最后去拥有它。”[1]所以,具有塑造产品品牌形象作用的包装设计也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
茶是中国最早发现的一种饮品。如今饮茶伴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已完全超越了解渴的范畴,茶叶因茶文化而成为人们大量消费的商品。品茶是一种欣赏生活、独具东方魅力的文化,“洁性不可污,为饮涤烦尘”的高雅品茗境界,更是为现代人所推崇。因此,茶叶包装设计应在实现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突出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品位,而有效的设计手段是在设计中融合中国文化元素。近年来,在平面设计领域屡放异彩的印文化艺术符号也可以作为茶叶包装赖以汲取的中国文化元素。考察中国印文化的历史可以发现,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艺术精髓之一,印由初始的权力的凭信、防伪的手段,发展为一种艺术文化,形成印文化符号,成就了别具一格的东方美感和丰富的文化意涵,展现出中国印文化艺术独有的魅力。将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丰厚积淀的印文化融入茶叶包装设计,无疑能使中国的茶叶包装设计在提升文化品位与展现民族风采方面更胜一筹。
作为茶叶生产、消费与出口大国,中国如何展现自己的茶文化特色,突出中国茶叶产品包装的形象,确立具有民族品牌特征的茶叶包装风格,已成为生产商、销售商和包装设计师们共同关注的课题。综观目前的茶叶包装设计艺术,作品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大量融合了印文化艺术的语言,其中不乏优秀作品。然而,学术界针对印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应用的讨论略显零散,以此专题进行论述的论文更是鲜见。本文拟围绕该主题展开研究、抛砖引玉,以期为茶叶包装设计艺术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本文认为,茶叶包装设计与印文化的融合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大有作为。
一、促进文化传承
传承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深层理解的基础上,而非简单照搬古典。中国的茶叶包装要体现独特的民族性,需要文化的传承延续,更需要超越创新。中国的茶叶品牌要立足于国际销售市场,就要充分突出包装中的民族文化底蕴,将一种精神渗透进去,使一种神韵体现出来,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茶叶包装设计作品。[2]
1.将印文化融入茶叶包装设计,有利于展现民族文化,造就更高的附加值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印文化的应用层面不断地延伸,并因其逐渐内化为深厚的民族文化涵养,且具有多元的面向而能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象征,历久而弥新,成为极具东方意象的文化符号。近年来,中国快速发展的茶叶市场商机无限,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中国茶产品形象的作用也日益显现,中国印文化的符号元素也因此被大量应用在茶叶包装艺术设计作品当中。特别是中国的印文化符号承载着东方文化的丰富内涵,能在视觉上具体呈现出东方文化的意味,经过新旧元素的古今融合,中国的印文化符号重新变幻出新样貌,可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中展现出由文化传承而造就更高的附加值。
2.将印文化融入茶叶包装设计,有利于弘扬人文精神,成就设计时尚
中国印文化符号在现代潮流发展下,不但延续了传统的文化精神,而且注入了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将印文化融入茶叶包装设计,不仅可以塑造出东方的生活风格和生活美学,更使得抽象的人文精神与日常生活实现有机结合。中国印文化符号所带给人们精神领域的意象,符合现代人追求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可成为设计应用中展现人文精神的东方文化符号。在众多西方包装风格形式的市场上,这种带有东方意味的中国印文化符号,能将东方文化具体展现在茶叶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中,以增强茶叶的商品形象魅力和价值,从而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进一步通过消费者去塑造出风格形象,达到以消费促文化的功能。这既符合时代的文化潮流,也是一种新兴的人文思维和设计时尚。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2014年
第3期
王志固:论茶叶包装设计与印文化的融合
二、突出视觉传达特征
茶叶包装设计表达语言与其他平面设计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茶叶包装是一种视觉传达设计,由于传达的方式、内容和媒体不同,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呈现出许多茶叶产品特有的形式特点和规律,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视觉传达特征的直接性、寓意性和竞争性。展开茶叶包装设计与印文化多形式、多层面的融合对突出视觉传达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1.将印文化融入茶叶包装设计,能增强视觉传达特征的直接性
包装设计兼具保护产品与刺激消费的双重功能。包装设计作为商品的外在附加物,其主要目的是让消费者正确而快速地了解产品的内容。在商品市场高度集中的条件下,由于时间与空间上的原因,包装设计不可能也不必要传达更多的东西。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受时代变化的影响,大多体现为一种简洁明快的格调。
有鉴于此,茶叶包装设计可以融合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中国印文化,运用其形式美法则进行茶叶包装的设计。在视觉构成形式中借鉴印文化内蕴的“结构相生”“布白相让”“计白当黑”等艺术理论与表现手段,包装设计中运用印文化“留白”的形式美处理手法和“有形有意”或“无形有意”表现技法,在茶叶包装设计有限的空间中达到主题鲜明和重点突出的目的,避免出现由过多地罗列与堆积而造成画面杂乱无章、产生视觉困惑的情况。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对“空白”有这样精辟的论断:“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空白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意,而尤在无穷之意。”[3]所以,茶叶包装应借鉴与融合中国印文化的形式美法则展开“空白”设计,赋予“空白”以无尽的生机。如图1新红袍茶包装,该作品以篆印造型“红”突出设计核心,综合文字与色彩的组合,所构成的风神流动、庄重典雅的视觉效果饱含冲击力和感染力,表达了中国茶叶包装设计的审美独特性。简洁而不简单,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4],能有效增强茶叶包装视觉传达特征的直接性。
2.将印文化融入茶叶包装设计,可实现视觉传达特征的寓意性
品茶就是在品文化、品友情、品亲情。所以茶叶包装需要导入有浓厚文化象征内涵的设计元素,以增强它的寓意性。茶叶包装通过视觉表达上的一些要素,能给消费者带来联想,引导消费者对包装内产品性质的理解,激发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识,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亲近感、信任感,最终促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购买的意愿。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追溯饮茶的历史,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多与饮茶有着不解之缘,特别是其品茗期间的意境,更是被吟风咏月的文人雅士所渲染。而有着同样历史文化积淀的中国印文化,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下,通过它的各种用途已承载着沉甸甸的象征意义。如古代帝王的印玺具有尊贵、至高无上及皇室继承的传统象征;帝王授印给臣子时,印是权力的象征;普通民众在商业往来中使用它时,印是信用、诚信的象征;文人书画家用它时,印是艺术的象征。印所拥有的千年历史,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此外,由印面意象美和意境美所营造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高远格调,又赋予了它引领观者步入自由梦想的空间,凭借想象的翅膀,达到理想的境地。因此,包装设计师可以透过印文化外在的特征与内在的意蕴,将其作为茶叶包装设计的视觉元素,并依据印文化在使用传统方面所具有的象征性,来诠释其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寓意性。这不仅可以强化茶叶包装内在的实质美,更能展现出茶叶包装外在的形式美。因此,若能将茶叶包装与印文化的内蕴相融合,借由印文化艺术元素提供视觉联想,透过作品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计语言准确传递茶叶品质与价值,则既可实现视觉传达特征的寓意性,又可达到商业宣传的目的。
3.将印文化融入茶叶包装设计,能提升视觉传达特征的竞争性
为了凸显中国茶叶产品的特征,茶叶包装设计在版面构成设计中的图形、色彩可多采用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相关的元素。其中,中国印文化的印面章法艺术就值得进一步的挖掘。如在印面上表现出印文间的大小错落、疏密虚实、屈伸挪让、俯仰向背、对称呼应、阴阳衬托、夸张变形等内在的章法都有浓厚的造型属性。[4]茶叶包装的版面构成设计可直接或间接地将印面章法艺术运用其中,而且这种在统一原则下追求丰富变化的特点,正是印文化的秉赋。实践证明,印文化内蕴的形式美章法与平面设计中的画面构成技法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因此,它与现代平面设计有很好的契合度。版面构成通过融合印文化元素,可充分发挥印文化独特的造型属性所传达出的视觉要素的强度,既能展现出茶叶包装的民族风格,又可以让包装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使之更具市场竞争力。
茶叶包装设计除了要有富有创意的版面设计形式外,还需要有画龙点睛的装饰。而在这方面中国印文化的钤印艺术最值得借鉴。钤印艺术作为中国书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论是其写意的奔放不羁、水墨的深沉梦幻,还是工笔的细腻唯美,只要加以红色钤印的点缀,画面顿觉稳定、严谨而又不失活跃生动之感。因此,一幅没有印章的作品不能算是完整的作品,一幅好的作品没有一方好的印章作点睛之笔,同样是一种遗憾。[6]由此可见,红色的方寸艺术在画面中所形成的视觉艺术美,及其表现出的视觉强度与辩识度都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其中的迎首章、押角章、肖形印等闲章外形轮廓自然而多变。如图2的正山堂茶包装版面设计,作品以水墨笔触和书法为底纹渲染版面氛围,重点文字“精品”与“茶”采用肖形入印,透过印文化符号里的文字和意象,突出产品的主要特色,所形成的画面“点睛”效果更是灵动无比。所以,在版面装饰设计中通过巧妙的古今融合,既能有效地传达茶叶包装产品的基本信息,又能作为装饰元素增强视觉形象的记忆度,直接提升茶叶包装产品在货架上的竞争性。
三、展现茶叶品牌形象
茶叶的品牌形象设计与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印文化相融合,不但可以体现出中国茶叶的文化内涵,而且可以在茶叶包装的形式中塑造出独具中国韵味的企业形象。
品牌形象设计与中国印文化的古今融合,不是简单地将印面的文字进行组合设计,这样只能使设计作品显得平庸和单调。它必须在了解汉字的意义和构成法则的基础上,融合中国印文化以形传神、以形表意的形式美特点,把它内在的精神转化为有形的物象,将之运用到现代品牌标志设计中,以设计出好的作品。此外,品牌形象设计融合印文化,应讲求色彩的明快,装饰风格的简约、明确、自然,达到一种单纯而又典雅的设计格调[5],从而表达出中国传统美学中老庄美学思想,这是茶包装美的最高形态。因此,将中国印文化的审美思想贯穿于整个茶叶包装设计装饰过程中,是一种以民族文化艺术为基础进行古今融合设计模式。特别是在品牌标志的设计与创意方面的融合运用,能更有效地传递出茶叶包装设计整体表现形式的中国韵味,提升中国茶叶包装的品牌形象,进而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图3为福建武夷山茶的知名品牌“正山堂”的包装设计。作为国内外畅销的红茶,该产品的标志设计充分吸纳了中国印文化的形式美语言,以草书“山”为图形元素的巧妙融入,成功地塑造了“正山堂”的品牌形象,其传递给消费者的不仅是茶叶的产品特征,还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极好地突出了“正山堂”茶叶的区域文化特色。
标志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标记或图形符号。中国的印文化融合了文字与图形元素,具有很强的符号特征。而这种符号的诸多元素呈现出的独特性、跳动性,又能吸引消费者的视线,凸显东方文化特有的审美形态,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超过语言文字。成功的品牌形象在视觉上具有鲜明的标志性,茶叶包装设计从突出品牌形象的设计角度出发,运用符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最具有效性,它可以达到强化视觉冲击的作用,成为近年来品牌茶叶的标志性特征。品牌标志的符号化,用识别性能良好的符号来浓缩画面信息几乎成为保证商品不被淹没的唯一有效手段。如图4的标志就是运用中国印文化符号设计而成的。作品在图形、色彩、字体等局部形象上的融合,将茶的特点、品牌特征等都很好地融入了茶叶标志设计当中。
好茶需要有一个好的标志,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一个成功的品牌标志被市场所赋予的无形价值,使得商家们趋之若鹜。所以,茶叶的品牌标志在包装的整体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目前市场上高品质的茶叶产品,运用具有深厚文
化底蕴的印文化符号来凸显中国茶叶包装艺术的民族风格与特点,已成为设计师们的共同设计导向,也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同。
四、结语
茶叶包装设计要展现出浓郁的中国韵味,就必须将具有民族独特性的艺术元素糅合到设计风格中。当代的中国茶叶包装设计要做到与国际化水融,既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设计理念,更需要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创新表达。将印文化从形式到内涵的精华元素加以提炼,有效地与国际包装设计艺术的审美形式融为一体,能准确反映当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创造出具有独特中国风格的茶叶包装设计作品,从而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树立中国茶叶品牌形象。因此,我们应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融合与创新,探寻中国印文化元素与国际化包装设计交融的方式,从而创造出富有中国文化意蕴的茶叶包装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
曾迪来.现代包装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0.
[2]张斐斐.论中国茶叶包装的审美追求[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3]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C].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480.
[4]王志固.试论书籍装帧设计形式的“简”[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7.
关键词:茶叶包装;图案;色彩;设计
纵观商品包装设计创意的发展历程,除了技术手段的具体影响外,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背景的变化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于茶叶产品的包装来说,图案与色彩在包装的宣传营销效果方面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茶叶包装的设计内涵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图案与色彩的创新考虑。由于现今茶叶商品包装基本分为软包与硬包两类,而适应快节奏生活要求的茶产品又出现了快速冲泡的包装形式,于是茶的包装又形成了内包与外包的区别。故在软硬和内外包装互有交集的现代茶产品包装设计上出现了极为丰富的图案与色彩选择。
1茶叶包装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1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
设计是人的艺术创作活动之一,无论哪一国的设计师都会受到其个体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没有任何人的活动可以脱离其社会属性、游离于个体存在的时代或环境之外。因此传统文化是现代包装设计的根本和来源,不管设计者本人是否宣称其作品有无“传统”,其设计在本质上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差别只在于设计人员对于传统文化理解的程度与转变的幅度而已。一个优秀的茶叶包装设计作品必定是准确抓住了传统茶文化中与设计主题相符的“契合”点,将传统文化中最富于“民族性”、“地域性”等的精髓部分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了包装设计当中。因此,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吸取传统文化中有益于现代包装设计的“营养”成份,是让中国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能够被消费者认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关键之一。
1.2在有选择地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传统文化虽然可以为现代包装设计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但由于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很多时候或许并不能适应、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加上文化、习俗等相对滞后的历史现实,传统文化往往会在科学性、精确性及严谨程度方面不免有所缺失。因此,在吸收、融合传统文化时应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继承优秀的、顺应当代社会潮流的文化元素,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命。
2茶叶包装图案设计
2.1在“信息”推送中加重“艺术”成份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类商品包装无所不在的渗透,消费者每天都无法避免与各类形状、图案、颜色的包装有所接触,人们对于包装所传递的商品信息基本已经处于“麻木”状态。传统商品包装中信息与宣传营销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时的包装设计思维应注重在推送“信息”的同时叠加更多的文化艺术成份,使包装设计的创意在技术变革的同时体现社会文化发展的特征与趋势,让包装设计的受众群体不局限于商品经济模式下的产品技术营销,而是能够得到更多精神层面的触动与享受等。例如以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作为包装图案的主题内容,可以用一片茶叶作为背景框架,以茶叶叶脉构成茶壶、茶杯与饮茶的人,或者将咏茶的古诗词以立体形式镶嵌在茶叶脉络上;又如参考民族传统服装中的“扎染”工艺效果,将包装图案设计为在明黄的涟漪中飘浮的草绿色茶叶叶片等。以上两种相对简单的图案设计适用于较为普通的软塑料茶叶包装袋,若是相对高档的硬包装如木盒或纸盒则可以将盒盖设计为双层折叠可展开的形制,将一幅名画印制在完全展开的盒盖表面,比如《清明上河图》的局部,折叠起来后只有半幅露在表面,消费者购买产品后打开盒盖,全部展开才能看见另一半。
2.2提高休闲意识在包装设计的比重
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市场化竞争的加剧使当代社会的商品交易较以往任何时代更加难以达成,快节奏生活方式也给消费者群体带来更大的压力并产生了对商品包装更加挑剔和苛刻的选择标准。同时,消费者群体不再局限于满足传统商品包装相对一本正经式的“广告营销”模式,而转向以更加休闲和嬉戏的态度面对市场与商品。因此现代商品包装设计应注意提高设计中的休闲意识,满足受众新的要求。以猜谜游戏为例,无论软硬包装都可以将一条趣味谜题印制在包装外表面,比如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写下一条谜语“什么东西以T开头,以T结尾,中间也是T?”谜题的答案可以印制在包装内表面,比如以俯视角度从上往下看见一杯清亮的茶汤,其中飘浮着答案“Teapot”(茶壶)。这个谜题的游戏色彩在于英语中的字母T与单词“茶”(tea)谐音,茶壶这个单词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字母T,而茶壶中装的也是T(tea)。
2.3细分包装设计的对象
很长时间以来的市场经营和商品销售中都不难看到“一哄而上”式的大众群体式消费,但当前的消费发展趋势走向了“分众”,也就是常见的群体性消费正在被更加个性化的消费模式所取代,这不仅影响到了消费者个体对商品选择的变化,更对整个市场经济发生方向性转变产生影响。有经济研究者预言,十年后全球将会有一半的购买行为在消费者家中完成。经济环境的不景气促使消费者更多选择非实体店消费,未来的大型超市和商场都将“浓缩”在消费者手中或眼前的屏幕上,这种在今天看来是逃避现实的行为或将成为未来惯常的生活方式。传统商品包装模式对于已经步入中老年阶段的消费者暂时还可能起到一定的营销影响作用,但面对正在崛起的年轻一代受众就会倍感吃力。年轻消费者的反叛心理和被发达的资讯信息包围的生长环境决定了他们不甘于平庸和常态化的购物心理,尤其是刚刚开始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常常更不愿意相信漂亮包装下必然有好的商品。包装设计必须“投其所好”的原则对包装的图案与色彩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对成长中的年轻消费者的愿望更加重视。比如针对年轻人喜好甜饮品的特点,可以加糖加奶的红茶包装不妨尝试一下更有反叛意味的设计思路。比如袋泡红茶除了传统的红茶袋,可再增加袋装的糖粉和奶粉。外包装可以采用镭射变色设计,只印制中英对照的一句话“加糖或加奶,随便你!”镭射变色的字不要规整,而是要在确保容易辨识的前提下尽量夸张变形,或大或小,或正或斜。由于卖场中光线的角度问题,镭射字本身就能呈现出闪烁的效果,加上大小不一的字形,可以充分营造时尚气息,而包装用语又略带了年轻人特有的桀骜不驯的口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青年消费者群体的购买欲望。
2.4秉承跨国际化的设计思路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的中国企业和商品经济在遭遇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国外买家的更大的市场机遇。茶叶作为中国最传统的商品类型之一在包装图案与色彩设计上必须有所突破,适合国内消费者需求与欣赏眼光的设计方案不一定能够同样适宜外国消费者,文化与习俗的差异注定了茶叶包装面对中外受众时不能固守“以不变应万变”的设计原则。秉承跨国际化的设计思路的着眼点在于有继承地开创,有吸收地发展。属于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精髓必须有所保留,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基于本质之上的形式则应当不拘一格。茶叶包装设计除了继续研究国内消费者的喜好与倾向外,还必须开始增加对外国消费心理的揣摩,这不仅是单纯为了销售,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
3茶叶包装色彩设计
3.1搭配协调
包装色彩的设计重点在于协调,不论某种颜色单独看起来给人的感受如何,或个体色彩是否具备很高的艺术性,都必须能与商品需要传达的整体思想氛围搭配得当、选择适宜,最终的色彩悦目、美观,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色彩设计行为。因此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应用并非越多越好、越绚丽夺目越好。相反,恰当选择有限数量的色彩种类,使其风格、意蕴、内涵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才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提升包装的艺术品味。以色彩搭配为例,包装色彩的选择一般有三种:对比、协调、同化。在对比色的使用中,冷暖色调具有一定的“冲突”感,但应当有所侧重,比如较大面积的冷色调统领全局,而以小范围使用暖色调予以缓冲,或者相反亦可,显示出相对前卫、大胆、潮流的设计风格。使用协调色则主要营造温馨浪漫的感受,主要色调保持柔和,在一些细部或线或点适当采用纯色进行烘托,以突出变化感和兴奋感。使用同化色易显示更加平和安静、低调淡然的处世风格,这种氛围中的色彩往往采用饱和度和亮度相对较高的各类穿插使用,既显得温润也避免了单调。
3.2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商品包装中的色彩设计也需注意该商品原本的使用目的,比如专门针对青壮年商务人士的茶产品包装,由于这类消费者群体经常处于相对理智、冷静、客观的商务行为氛围中,这时的茶产品包装色彩就应当与这种实用氛围相贴近,如选择饱和度和亮度较高的粉蓝、粉绿或在其中适度点缀白色、银色等,从而烘托出安静、沉稳、内敛的人文精神特质。相反,如果是面对更加普通的消费人群,则应考虑尽量达到使人放松、休闲的目的,在色彩设计选择上可适当偏于冷暖色交叉搭配,比如粉色系列、亮色系列等。举例来说,针对年轻女性消费者的包装可采取面积较大的粉红、白与少量的亮绿色点或线条的搭配,营造出相对梦幻、甜美的感受。而针对年轻男性消费者的包装则可采取翠绿色的面与浅橙色的线条搭配,既突出青年活跃的生命特征,又显示其正向成熟、稳重阶段发展的过程。不发酵茶产品与发酵茶产品的包装色彩设计可分别选取冷色和暖色系列,不发酵茶产品的包装色彩偏向淡色的绿、蓝、黄、白;发酵茶产品包装则可倾向于稍浓烈的红棕色或浅咖啡色,从而引发消费者饮茶的欲望并烘托出较为温暖欢快的感觉。
作者:李海翔 单位:河南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茶包装;设计;文化语言;运用
1、 茶文化概述
我国几千年以来就开始种植茶树。我国茶文化的初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关联,是一种必备的生存物质。随着品种的增多、加工工艺的精细逐步促成了传统的、丰富的茶文化。从唐代开始,我国茶文化才真正开始,唐朝人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极大意义上形成了茶文化。两宋时期,为茶文化的顶峰时期,茶的理念深入贯彻老百姓的观念,认为喝茶是一种休闲娱乐的项目。商业货物的流通,街头商店迅速的发展,茶商店与迅速蔓延的发展起来,茶文化开始了新的历史发展。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茶艺是茶道在社会中主要表现形式。茶艺有形有名,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即是心灵的一种领悟,在于一个人对喝茶灵魂的理解。茶艺与茶道彼此之间相互联系,艺道不可分别来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茶文化进一步得到弘扬和传承,将茶文化对外开放与拓展。我国茶文化以新的视角的冲出国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茶文化以“和”为核心,注重集体价值,茶文化为当代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注入了新的理念,促进各地文化的沟通和交流[1]。
2、 茶文化语言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2、1以茶文化的v史性定位的茶包装设计
茶文化发展的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茶文化的发展也具有着跟历史文化同样的浓厚氛围,发生了许多古怪风趣的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大都可以被用在茶叶包装设计之中,来介绍某种特定茶文化。如,有一款茶叶叫《江山美人》,包装设计灵感来自唐明皇与杨贵妃共弹霓裳羽衣曲的场面,充分传递出中华悠久的历史故事。茶包装承载着茶文化,同时也是实和虚相结合所孕育的产物。目前,国画、壁画等传统背景文化元素用于茶包装设计中的图画,偶尔搭配诗词歌赋,对图画的进行进一步阐述。外包装除外,还有茶的内包装。内包装是用来直接包裹茶或者防止茶变质的一种容器或材料,常用直接包裹茶时的材质有陶器、瓷器、竹木、纸张等。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研究,新型材料的产生和推广,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茶的内包装的使用材料的要求标准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从茶叶包装的整体把握下手,在茶包装的形体、结构、材料等设计中,我们应该先利用中国千百年来在制作工艺艺术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我国的各种瓷器、青铜器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华丽奇特的造型艺术.这样的艺术设计可以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品味到浓厚的茶文化,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
2、2以茶文化的地域性定位的茶包装设计
我国有56个民族,人口十几个亿,各民族各地域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风俗,而各个民族之间不断地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形成了融合繁荣而又区别的多元的文化韵味。不同地域的茶文化都有不同而又独特风情。例如,华东、华北等北方地区是绿茶的主市场,细嫩整齐、色翠昧香的绿茶为华东人比较喜欢;华北、西北人偏爱叶厚肉实、耐冲泡的绿茶;而贵州、 云南、广东、福建等较南方人,喜欢发酵后的红茶[3]。中国名茶行业把地方特色列为显著特征,在当地特殊的自然人工条件下生长出来的茶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比如,在云南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竹、蓝印花布等材料作为包装元素,这些材料都具备浓厚的云南风情,购买者只要略微观察就可以知道茶叶的产地,感受到这款茶包装设计的独特之处,知晓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继而产生购买欲望。因此,茶包装设计者应前往产茶地进行考察,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保持当地的文化特色。
2、3以茶文化的人文精神定位的茶包装设计
茶叶包装的设计语言要进行更好趋势的改进,茶包装不仅是方便携带储藏茶叶的容器,还可以使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茶的功能、文化历史等信息,传递出正确的品牌信息并被者和市场识别和接受。在茶叶包装领域,包装的一个关键作用就是挖一个产品与竞争产品之间的不同点,同一种类型的茶叶可能有许多不的属性。包括产地、海拔、种植方式以及制作工艺等等,这个不同点建产品自身显著特征之上,包装的责任就是对其强调和宣传。计语言可以通过文字、图像、色彩来传达。设计师和广告文案利用了文字的多样性,产生了多种表现形式,简洁而准确地传递信息。
茶包装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我国茶道精神所体现的清、静、雅、和,就是一些茶包装设计所追求的一种素材。我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是茶道的精髓所在,在儒家思想中表示一切恰到好处。“清”,是最根本的精神体现.茶包装设计应体现清的美学理念,“静”是美学要义,设计元素要达到创造出宁静的氛围和清净的心境。“真”,茶道精神对真正自我的追求,即是茶道的起点也是重点,这是茶包装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评价标准[4]。
想对人的品格和人的性情进行修养,我国的茶道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实现自我的生存之道。茶文化作为茶包装创意来源,是一种珍贵设计素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想在茶包装中体现茶文化的儒雅、宁静、清新,就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最好的价值目标,从中展开创新。现代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价值给予了茶文化新的启发和内容,充分展现了时代的进步和当代文化的色彩。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饮用,茶的影响力在不断地扩大。茶道精神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你我相辅相成的,但是茶包装设计元素不必局限于只与茶文化有关素材的范围内,可以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发现新元素,开拓新视野。
3、 结论
茶包装要想设计出不一样的效果,就要着手于肥沃的茶文化土壤当中。要想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要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和旨意价值,使这些文化语言更好的融入茶文化当中。一方面让消费者一方面在欣赏茶包装的时候可以更好的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李冬梅 茶文化对茶包装设计的影响与实践[D] 杭州师范大学.2014.
[2]张馨予.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论-茶文化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12.
[3]高阳 基于茶包装文化元素的当代包装设计语言分析[J].福建茶叶.2016(2).
商品包装设计体现民族文化、地域特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现:
首先,从商品包装的图形图案上去表现。这种表现方法比较直观、形象且生动。在应用图案设计时,适度的比例与尺度是所有美感的重要因素,它体现在包装设计的各个结构之间,比如黄金律就是一个普遍的理想比例。包装的图案设计由于受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影响,平面的图形图案或视觉立体的影像化图案都会被生动的再现还原,所以应用在商品包装上去体现产品特色和品牌文化比较容易展现效果,利于消费者的识别和接受。在印刷上除了印刷技术的提升,印刷材质的多样化也是现代印刷技术提升的一个表现方面。相同的印刷内容印在不同的印刷载体上,呈现的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相同的印刷内容印刷在吸墨性较好的材质上,印刷表面可能就相对哑光一些,虽然印刷表面看上去可能不够华丽,但是却给人一种质朴和内涵的视觉感受,有时印刷在自带固有色的表面时更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所以,图形图案在商品包装上的应用效果要想体现商品的属性和品质,除了设计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看印刷承载物的应用效果,这些都能左右整体包装设计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商品自身想要传递的商业信息和产品属性特色。
如在包装盒上用平面化的图形图案去表现产品的特点,并通过图案的造型和配色去体现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传统民族文化的包装设计主图颜色很多用到普兰色,上面妆点民间民族的代表图案,结合配色和印刷材质就可以强烈的散发着传统民族文化气息了。在印刷上配合能够凸显效果的相应的包装材料进行印刷,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民族文化特色倍增。
其次,商品包装的造型设计也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比包装的图案设计更能起到突出产品特色的作用。只是有时受商品造价、携带运输和陈设的影响和制约不能够随意进行造型设计。但是,应用率较高的具有一定特点的商品包装造型设计还是能够比较有效的吸引顾客的视觉关注度,也更直观的体现产品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
如茶叶的包装举例,包装的整体材质和造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材质部分分为纸质部分和金属部分。纸质包装部分上面的图案很多时候会应用到古代人物或图案,这种人物或图案突出了茶叶的传统文化历史感。茶叶原本是中国特有的传统饮品,具有很浓烈的历史感和民族文化特色,所以茶叶包装的一级包装部分也可为金属材质的茶叶罐。这种茶叶罐有的是带耳的青铜器造型,既体现了茶叶的品质又从器型上体现了历史和民族文化特色。
再说说酒瓶的包装造型,在设计上瓶型自身如果没有丰富的特别造型,那就可以在瓶身给酒瓶“穿衣服”衣服的款式如为盘扣旗袍,这就可以浓烈的散发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韵味,这样的包装也就不难体现商品本身的产品属性和民族文化了。
再次,从包装设计的文字和版式上也能够体现出商品的民族文化特色。如有些包装上的文字部分是具有典型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字体和字体变形的应用。例:民族食品――月饼,在包装上会经常应用到书法字体和书法字体的变形。书法字体是中国特有的具有强烈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感的字体,它的应用可使包装从设计上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
我们身边无处不充斥着各种日用品,这些日用品的包装设计从各个角度都附着有视觉符号,这些视觉符号体现着商品自身的产品属性和民族文化特色,使消费者在选购或使用该商品的同时感受着商品的包装所传递出来的民族文化气息和产品特色。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商品的包装设计可以从它的图形图案、色彩搭配、设计造型、包装材质、文字应用等视觉符号去体现商品的特点,使商品的包装设计独具民族文化特色倍受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它更是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载体,是与现代商业相结合的契合点,是商业与艺术、商业与技术、商业与民族文化的传播的途径,是使传统民族文化走向更广阔领域和空间的舞台。
(第一作者单位:黑河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天然材料;葫芦;茶;文化价值;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葫芦,谐音“福禄”,被视为降福纳瑞的吉祥物,具有多种文化象征意义。在古代用来制作食品器皿、陶制的模具和乐器等,当它被制成酒壶、药盒等传统包装容器时,不仅与绿色包装原则不谋而合,同时深浸了中国古文化素养,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的高超境界[1]。
在传统的工艺葫芦的制作中最普遍的是“烙画葫芦”。其特点是将葫芦的木质材料与中国传统的烫画技法相结合,以烙铁,在葫芦特殊的木质表皮上烙出山水、人物、花鸟等作品。烙画葫芦不宜盘玩,大多是作摆件用的,因其表面烙痕容易磨损,会导致画面褪色缺失而丧失趣味性。
近些年来随着工艺葫芦的发展,机械化的渗透,激光雕刻的工艺葫芦愈加普遍(如图1)。相对传统葫芦工艺,激光雕刻机的优势十分明显,它更容易实现复杂图案的设计与雕刻操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制作效率,更适合批量化生产。
图1
虽然葫芦最早是作为容器被人所熟知,但在现代各式各样的葫芦加工工艺里,葫芦很少作为主体材料出现在包装设计里,其最初包装容器的用途像是已经被遗忘,鲜有继承与延续发展。作为最古老的天然材料之一,葫芦如果作为主体材料用在包装设计中,在传承传统古文化的同时,包装产品将无疑更加富有灵动性且能提升商品自身附加值。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2],亦表明茶在中国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茶叶,从它的栽培到采茶、制茶、再到最后的品茶,中间每个过程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的长河中饮茶艺术进一步上升为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中国的葫芦文化与茶文化同样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葫芦作为包装材料具有朴素的文化气质且再利用价值很高。从生态、文化观念出发,如果将葫芦用于茶叶包装,两者的结合不仅具有强烈文化呼应,又创新了包装形式,集自然淳朴与文化意蕴为一身,一定能在众多茶叶包装中脱颖而出,打动消费者,进一步根植本土文化品牌、开拓国际市场。
在生态化、人性化逐渐成为包装设计主流的今天,葫芦这一最原始又具有文化特质的天然包装容器是值得大力创新推广的。而茶叶作为纯天然草本饮品,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针对包装材料葫芦、包装内容物茶叶所带给人们的天然质朴、文化艺术等特质,以此作为设计出发点,将我的设计定位“集自然淳朴及文化内涵于一身”的茶包装设计。
品牌名称是对产品包装的定位,决定消费者对包装产品的第一印象。因此考虑到本包装设计作品的特质,紧密结合最初的设计定位,我们以葫芦为包装材料的茶包装设计作品品牌名称定为“荼草・语”,“荼”即古“茶”字。宣传语定为“荼草一叶天地间 侧耳倾听 品味悠然”。
葫芦本身品种各异,修长、圆润、水滴等形态本就迥然不同,将葫芦进行形态切割、改造加工,以浮雕、透雕、绘画的形式进行装饰。在对葫芦造型结构进行改造装饰的同时,我们破坏了其原形态的完整性,同时必然也会破坏它的密封性,此外如果内部直接盛放茶叶会略显突兀,也有失美感。因此在葫芦内部,我们决定采用粗制麻布袋做第二层包装。作为天然环保材料,麻布的特点是强度高、吸湿耐晒、防腐抑菌且外观较为粗糙。采用麻布袋不仅可以符合包装技术上的要求,其自然亲切、温暖淳朴的特质与整套包装气质的定位亦十分契合。
以自然清新为出发点,整套包装的装潢设计以大自然最常见的花草虫鸟为主要表现形式,选择各种造型简练流畅的花草虫鸟的搭配设计,线条的自然流畅与葫芦特殊材质的粗糙雕痕感形成强烈对比,在人的视觉上形成一种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效果,使包装作品的形式感与艺术性大大提高。
文字应用在包装设计中,是视觉传达过程中最直接、最明确的表现手法。书法艺术与篆刻艺术作为我国特殊的艺术形式,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本作品的标志设计(如图2) 我们将书法字体与篆刻艺术相结合,融合朴实清新的整体包装气质。标志雕刻在葫芦身的装潢图案中,采用阳雕,以字线条轮廓为基准,将轮廓以外的部分雕去,凸出字形。这种手法会使作品看起来像是镶嵌在葫芦表面一样,以简洁大方的形式镶嵌在纷繁绚丽的花草中,整体格调古典高雅,在整套包装设计中赋予产品深厚的传统韵味,增加新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图2
图3
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包装形式的发展,而是应该在设计中坚持以文化为本位,以联系实际为基础的。本包装设计作品以天然材料切入点,借助传统造型元素,将茶的独特文化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使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融汇贯穿于作品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现代包装设计中生态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 浅议清代葫芦器的造型艺术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启示 - 大众文艺 - 2010(4)
注:
当下,面对着眼花缭乱却又大同小异、缺乏个性语言和原创性的包装设计,我们应该有所反思,毕竟该类设计商业性浓、强调形式、周期较短,且在无形中为高校包装设计教学造成了错误导向,既弱化了包装设计功能,也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故必须在高校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特色,以此有效展示产品,彰显民族品味,促进包装产业长远发展。
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包装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就当下而言,我国包装设计过度强调外在美,严重弱化了其功能和内涵,致使整个行业衍生了设计泡沫化、学术腐败等不良现象。要想真正改变这一现状,关键在于包装设计教育,毕竟设计灵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应以产品分析、艺术精髓、文化内涵等为基础,故高校必须引导学生重视吸收民族传统文化,将其培养成具有高人文素质的设计人才,同时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技术,将地方文化特色发扬光大,以此逐渐推动包装设计行业回归理性,贴近国情特色和传统文化,进而在国际包装市场中脱颖而出,稳步发展。
融入地方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教学分析
1.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于课程内容中
教材作为包装设计教学的主要载体,理应充分融入地方文化,这就要求高校适度整合课程内容,合理开发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以此引导学生树立珍视地方文化的意识,自觉学习民族文化,从而为后续的包装设计积累人文素材。
具体而言,在包装设计课程内容中融入地方文化特色时,不仅要将当地的理论文化、生活环境、传统习俗、民间工艺等内容纳入其中,还应涉及包装设计的题材、造型、色彩、图文、材料等诸多层面,以此为学生积累素材、沉淀文化创造条件。如福建高校在整合包装设计课程时,就有效融入了武夷文化,像久负盛名的九曲溪、玉女峰等自然景致,古粤城村、下梅古镇的建筑特色、雕刻纹饰等图案设计,建盏、宗教、宋明理学等历史文化,茶叶、美酒等土特产品均有所涉及,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学生在包装设计中获取灵感,提炼素材。
2.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于课堂教学中
选择包装设计与地方文化的契合点,是将地方文化特色融于包装设计的关键,这就需要学生切实了解地域文化,并加以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将其以视觉元素呈现出来,因此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方文化。
如我在网上看到一则为涪陵龙潭大米设计包装的任务,于是以此为主题展开教学,希望学生逐步重视本土文化,并学以致用,所以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事先搜集了涪陵龙潭大米产地的文化特色,经课上交流和讨论后,得知龙潭地区土壤肥沃,气候独特,风景如画,所产大米颗粒饱满,营养丰富,是当地的招牌特产,故其包装设计应充满本土特色,同时考虑到大米属于日常生活必需品,销售对象多为家庭主妇,因此最终将设计理念定位为绿色、健康、环保。而学生们基于对其当地文化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设计了多种富含龙潭文化特色的包装,其中一组设计尤为突出,其利用中国结缠绕稻穗为主体视觉元素,配以麻袋、纸盒、木桶材质,借助手工钉装、缝线呈现了一款色泽朴实、清新自然、充满地方气息和文化特色的包装。
3.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于课外实践中
若想切实提高学生在包装设计中渗透地方文化特色的意识和能力,仅依靠充实课程内容,发挥引导作用是不够的,还需借助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加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创造感知地方文化的机会。
如在以茶为主题的包装设计中,为使学生获取更为全面、深刻的体验和感知,我利用闲暇时间与学生一起去了当地的茶山,用于感受茶的自然魅力;参观了当地的茶叶企业,了解了茶的制作流程和工艺;并拜访了茶道人士,在品茶与论茶中深化了对茶文化的认知,而学生更是收获颇丰,为后续的包装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学校还加强了与地方企业的交流和合作,通过系统性、实用性的培训实践,促使学生逐渐掌握如何将地方文化特色应用于真正的包装设计中,以此为学生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积累了实践经验。此外,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包装设计竞赛活动,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教育,促使学生设计了一系列充满个性语言和地域文化的作品,利于其包装设计综合素质的提高。
结束语
论文摘要:本文以现代营销中,包装设计是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为出发点,分析了消费者对产品包装文化性的需求,论述了中国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运用,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提出只有在对传统文化合理继承与再创造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体系并在市场营销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繁荣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选择空间更多更大,商品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强,消费者追求产品新颖、独特和个性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不同的消费群体会选择不同兴趣爱好的商品,而这种选择主要受产品广告、品牌知名度、信誉度及产品的外包装等因素的影响。包装设计通过其独特的图形、文字、色彩视觉语言快速向受众传递着各种不同的信息,已成为现代商品“无声的推销员”。
一、市场营销对现代包装设计的要求
包装设计是为产品的包装而设计的。从市场营销的整合传播观念来看,包装设计已不只是产品销售中的一个环节,它已成为营销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媒介,作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最后一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包装已由简单的保护、容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融和工业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民俗风貌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包装,不仅可以保护、宣传商品,更可以促销商品和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包装设计通过一定的概念定位、超乎寻常的艺术语言,最终让消费者因为产品的包装而对产品从心灵上达到共鸣,以满足消费心理的整体需求。正如经济学家杜森·佰瑞说:“在人类涉及的各种活动中,都可以找到文化的决定性影响,……不管是产品的购买,还是产品的制造与销售;不管是提供物质上的途径,还是精神上的享受,都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现代包装设计已不能只满足的产品信息传达,同时也要传播特定的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人们对产品包装艺术性、文化性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应由过去的产品包装升华为更高层次的文化包装。美国心理学和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归纳为五大类,这五大类需求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关系,按照它们的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排成一个需求等级模式,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敬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明随着需求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和文化氛围的内涵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文化以特色着称,失去特色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一个民族能否保持自己的文化个性是其能否在全球文明融合的过程中获得身份证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现代营销中只有独具文化风格的产品包装,才能激发消费者文化的认同和共鸣;只有在各种文化艺术潮流中,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设计风格,才能最终促进产品的竞争与销售。
二、中国元素对现代包装设计的作用
现代包装设计一方面不断地吸收国外文化艺术的设计理念及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包装设计的形式语言,促进了我国包装设计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语境下,包装设计如不确定自己独特的文化定位与认同,将面临被消融的危险。这种文化认同的基础即一个国家的文化个性,象征着特定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也是对自身作为人类文明一分子的文化生存权的肯定。
伴随着全球化而来的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大量涌入,使得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力、消化力和创造力逐渐退化。包装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经济行为,一种审美文化的创造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到这样的思考中。包装设计以艺术手法与信息受众产生互动,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它蕴涵着合理的、可延续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方面的内容,与社会现代化发展有着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的特征,注重设计形式和本土人文精神内涵。因此,立足于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及审美意识,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具有民族气派和中国元素的包装设计更容易实现其传情达意的设计目标。
具有民族特征的视觉图形、色彩语言以及艺术形式以其强烈的生命力支撑着民族视觉艺术个性化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细心剖析本民族独特而丰富的中国元素,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体系,以本国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吸取民族艺术精华,融古通今,拓展视野,才能在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包装设计建立自主的设计立场和文化身份,走向世界、立足世界的根本。
三、中国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1.设计理念在继承的基础上注重发展
中国的包装设计艺术不仅起源早,长期根植于民间,具有广泛性和普及性,它们以其独立别致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的民族传统。这些符号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内容,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也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终演变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现代包装设计中,可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借鉴传统包装中丰富的造型形式,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比如,传统图形对实用性、完美性、象征性、概括性、随意性、抽象性等特征的追求;以非静止物象造型法、时空综合造型法、适形造型法等造型方法,富有中国哲理、宗教宇宙观和时空观的文化思想的太极、易经中八卦的动静结合、讲求和谐的天人合一与自然观念,无不反映出正负相生、阴阳一体、生生不息的哲学观念[4]。大众都是生活在本国传统文化构筑的氛围里,各种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已经深入到这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深处,成为一种心理定势。产生于各种民俗事象中,反映出一种独特的民俗内涵和审美意识的传统元素对于构建现代本土化包装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并不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即“形”的简单套用
和照搬,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入进去,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期“意”传其“神”,让中国元素为现代包装设计注入新活力。以现代视觉造型设计来看,传统艺术创作的精简与传意力量已达到非常高的标准,并极具现代感。全球化进程强烈的刺激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神经,为传统文化的更生带来许多的思考和契机。所以,在认识和了解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成为现代包装设计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是塑造中国包装风格的必由之路。
2.设计元素在借鉴的基础上注重创新
包装设计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其目的不是怀古或恋旧,而是在对其合理的借鉴基础上进行现代性的改造,使中国元素不断获得与时俱进的动力。通过对传统图案、纹样符号、色彩等基础元素进行设计分析与再造想象,形成崭新的富有时代感的视觉审美形象,已成为现代包装设计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
文化的传承有被动和主动之分。被动的通常称为沿袭和积淀,往往是隐性的,不自觉的,甚至可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动的则称为保持或继承发扬,可以通过自觉选择来实现。在包装设计中利用传统元素的再次造型,是基于对传统中国元素借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新的图形创作;是将结构繁复、形式陈旧,不符合现代审美需要的艺术形式,加以提炼、概括、醒目强化,通过新的设计重组,再将这种立足在传统中国元素原型上,而又对原型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型糅合到现代包装的设计之中。这样设计出来的图形,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包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再构成是在新时代审美意识下的一种再生创造,它是传统图案、纹样符号与现代图形设计新旧两种形式之间的激烈碰撞,在这种碰撞中得以诞生,并散发出其独特的民族神韵和魅力。例如:香港设计师陈幼坚设计的“竹叶青品牌茶叶包装”,其主题为“论道·竹叶青”。企业及品牌识别设计以“竹叶青”修长的茶叶形态构成成一个“竹”字,在中国传统传统文化中,“竹”象征君子,“竹”字设计能投射出正直、高雅、纯洁、谦虚、有气节的君子形象,亦充满生命力,能代表竹叶青茶业的企业文化及品牌个性,配以青绿色为品牌主色,一种品茶时闲适、舒服、自然的状态跃然于眼前。此外,陈幼坚为这一品牌做的系列茶产品铁盒包装设计,则是紧扣“竹叶青”的标志排列成一行整齐的图案,有源源不绝的含意。通过“论道·竹叶青”的设计,来表现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感悟和对完美品质的不懈追求,让“论道”品牌成为现代人品味和了解中国文化传承的一种独特媒介,为人们提供一个交流、传播茶文化的平台,一起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崇高境界。
在中国元素创新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设计语言的现代性,同时应更加关注本土受众在价值认同、意义表达等诸多方面的顺利沟通,使意义得到更好、更有效地传达。把传统“意”推向一个更高层次的现代传达,将约定俗成并已经在中国民众心中达成共识的传统艺术中的“意”,沿用到包装设计所固有的内涵之中,从而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现时代的文化性与社会性。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包装设计运用中国元素,不是对传统文化直线性的继承,而是一种发展中的求舍,传统中的扬弃,是在民族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的再创造。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吸取外来先进设计理念和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风格的包装设计;进而才能引发消费者的认同和共鸣,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真正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斯黛茜·金·高登.包装再设计——适应市场变化的平面再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 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3](美)玛丽安·罗斯奈·克里姆切克.品牌的塑造——从概念构思到货贺展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8.5
[关键词]笔墨技法 包装设计 运用
[中图分类号]J5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114-03
上世纪50年代末,水墨画便和设计走到了一起,这种技法在设计上得到了发扬,在平面设计的众多领域均有所体现,并显示出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在包装设计上,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的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大量运用水墨画的笔墨语言,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同。这以后,水墨画笔墨形式就一直是一个比较受设计界关注的话题。
水墨画和包装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水墨画是纯绘画艺术,而包装设计是一种设计艺术。它们之间既有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也有部分不同点。要很好地将水墨画笔墨技法运用在设计之中,必须将它放在设计中去具体分析,才能清楚认识,以便合适地运用。
一、笔墨技法的特点
作为艺术表现,笔墨技法是水墨画的精髓,墨随笔形,笔因墨而显。“笔墨”,是用笔用墨的合称。水墨画发展到今天,很难将笔与墨生硬地拆开。但笔与墨毕竟是两个不同概念,如果说笔所表现的是“点”和“线”,墨则多用于“面”。然而这也不尽准确,用墨的技法必须通过用笔才能完成,应该是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离墨则无笔,离笔则无墨”,两者相依,不可分开。
笔墨的技法和特点,是在点、线、面这三种基本造型元素上充分地得以表现出。如果说西方绘画就是体、面和色彩的交响,那么中国画是“点”“线”和“水墨”的协奏。它们在中国画中有其各自的艺术特点,水墨画将白描、工笔技巧和水墨形式综合运用,寻找它们自身的特异性与普遍性,使其得以丰富和发展。
(一)笔线的特点
对于用笔方面讲究的是勾勒、皴点等笔法和下笔的轻重、偏正、曲直及湿笔、侧笔、圆笔、中锋、偏锋、逆锋等,利用不同的笔法勾划出粗细、曲直、方圆、刚柔、毛涩、轻重、虚实、繁简、顺逆、偏正等不同感觉的线条,并运用这些线的渐变、重复、排列、组合、交错、分割、呼应、对照,在画面上构成以线造型的各种形式。笔线擅长表现形体、骨架,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所以笔线既能充分地表现出民族文化艺术的传统性,还能体现中国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概括、提炼和理解能力,及驾驭物象的主观创造力。
除此之外,国画艺术家对线条还有具体的品格追求。他们认为好的线条是体现以下原则的:简约、含蓄、灵活、飘逸、洒脱、空灵、刚健挺拔、浑厚苍劲、质朴、古拙、天真、崇高。反之,则板、刻、结、死、浮、轻、弱、俗的线条为画家所不取。所以线条不为真实的表面所局限,却能更深刻地、更本质地表现人的性格和情绪,同时也使线条带有了画家自己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
(二)墨色的特点
用墨方面讲究的是浓墨、淡墨、泼墨、破墨、积墨、烘墨、染墨、焦墨、飞墨等,墨最突出的功效是可以较好地表现质感,还可以表现光的明暗以及色彩感觉,墨色的深浅浓淡能够造成不同的光感和明暗的调子,画论中讲的“墨分五彩”,③就是指墨色可以表现不同的色彩感觉,所以说笔墨不光能定形质、分明暗,还能代替色彩。墨色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制造画面的气氛,即笔墨能够体现一种生动的气韵感觉,在还没有看清具象形态之前,已被画面笔墨中所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
关于中国画的墨和色彩的关系,自古至今一直是个受争议的话题,有人主张重墨轻色,而有人却主张重色轻墨,而中国画的墨和色彩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如今中国画家越来越重视墨和色彩的协调关系,有人就提出“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彩”的观点,也就是说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化解了矿物重彩与墨骨之间的矛盾。如齐白石的水墨画中的水墨色彩,既有民间色彩的直率,又有儿童的天真。墨色和色彩相辅相承,二者搭配相得益彰。
二、水墨画技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对于包装设计中的笔墨语言表现,我们应做具体分析,不应肤浅地理解。在看到其在设计表现上优势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它可能在设计传播上的不足。现代包装设计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面向大众的,需要非常理性的逻辑推理,客观地进行分析。所以从设计思考到设计表现都是非常严谨的,不能太随意,而且表现意图常常比较直接和意思理解要准确到位。
(一)“笔”的运用
水墨画的笔线,是中国画艺术的显著特点。深厚的线条笔墨功夫,成为设计师在设计上终身探求的根本课题之一。包装设计的主要元素是图形、文字和色彩。笔者认为水墨画的用笔造型,就是包装设计中的图形塑造,论文拟从包装设计的图形这一方面来说明水墨画的笔线技法在设计中的运用。
1.突出作品内涵。水墨画如同音乐中的各种音符、符号,通过排列、组合、对比,在包装设计中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产生优美的旋律和各种节奏感,使水墨元素成为设计的全部或一部分,从而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包装设计作品。如“集品堂”品牌的海参产品的包装设计(图1),主题就用水墨形式勾绘出的海参形象,所以在技法表现中,用浑厚的线来提炼出海参的形,再加以点和短线来充实海参形象的完整,墨色淡雅柔和,图形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增加了形象的真实、生动感。其设计表现出厚重的气度,似大篆粗犷有力,显得豪放,图形呈现出充实、稳重之感。所以,水墨技法应根据设计的主题来确定选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图1
由上可知,作为设计师,要将笔线技法游刃有余地运用在设计造形中,一方面,必须对产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必须要掌握笔线变化带来的笔墨韵味。
2.突出作品力量上的美感。水墨画的用线技法在设计上的运用,能突出作品力量上的美感。力量感包括力度感和量度感。力度感除了上述的速度感和重量感外,还表现在形态对外力的反抗上,如向上性,克服引力,拔地而起感;向光性,争取能量感;扩张性,争取空间感等。量度感包括物理的量和心理的量。物理的量就是大小、多少、轻重。而心理量不是对物理量的估测,而是形态由于结构准确而给人的一种结构严密不松散、结实、浑然一体的感受,以及由力度带来的扩张感、速度感、运动感等。包装设计作品的形象由物理和心理的量感共同构成画面,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如果没有力量感,就会给人没有生机和松散、软弱无力的感觉,没有形式美感。如图(2)“力樽”保健品的包装设计中,它的笔法,运用了粗犷、富有动感的线条,从而来作为主要的图形来衬托品牌名称的醒目,突出了产品使用效果的长效性。其设计增加了商品重量感和扩张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引人入胜。
图2
3.突出作品的气势。在水墨画中,运笔要讲究气脉往复,源源不断,没有了气,就失去了气,也就失去了内在的联系。只有以一气贯穿笔划,并在笔划间以气连接,画出后才能“气势逼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画面也要呈现出大家风范、气度不凡的感觉,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目,从而产生购买欲望。反之,则小家子气。如“家连”酒的包装设计中(图3),运用了粗犷奔放的线条来作为主要图形的形象,增加了产品的重量感和向心力,使作品显现出非凡的气势和大家风范,其设计体现了中国的骨气精神,当然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图3
(二)“墨”的运用
随着设计的发展,水墨画与包装设计更紧密的结合是一大趋势。由于传统水墨画特别注重墨色的表现,在包装设计上探索墨色的运用,也即是水墨画的墨和色彩对包装设计影响的具体体现。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水墨画笔墨技法的墨色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1.突出作品的主题。墨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其色彩也应有主次之分和明度变化。浓墨、淡墨、白色均承担着组成画面的重任,但在具体运用中它们应有主次之分、明度变化,避免不浓不淡、不轻不重、不虚不实,不然画面就没有节奏美感。
在包装设计中为了突出主题,浓墨在设计中大多是做主色,白色做背景成为衬托色,不同层次的淡墨做缓冲的中间色使用。如徐立设计师的酒类包装设计作品“高炉家酒.微风皖”(图4),是2005年的包装之星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他恰当地运用墨色的特性,使作品呈现出了黑白灰的形态。浓墨的形态在设计中和文字“家”的巧妙组合,它突出了主题,充实了主题“家”的形象,从而形成强烈而集中的视觉吸引力,尤其在白色的有力碰撞下更显得有劲力和醒目。白色在设计中多数是做背景,而且使用效率极高。白色画纸本身的白,也属于“色”,因此画家尤其注重对画面空白处的处理。
图4
图5
2.突出作品的意境。在包装设计中,如果需要营造轻松明朗的意境,那么墨色的对比一定强烈,如墨色面积大小上的对比、墨色明度上的对比均比较大。如灵芝的药材包装设计(图5),墨色的强烈对比,使设计的灵芝形象个性鲜明,突出主题,体现出明朗、开阔的意境美,使消费者联想到灵芝生长在云山穿插的仙境中和采其药材可漫游仙境的感受,更突出了灵芝的高贵气质。
在包装设计中,如果需要营造柔和雅致的意境,那么墨色的对比一般比较弱,无论是从墨色的面积对比上和明度对比上差距都不易太大。如“品位”茶叶的包装设计作品(图6),为了突出茶叶的口感和品质,设计者在画面上用大面积渲染,来突出绿茶的淡淡幽香,使消费者一目了然。如(图7)“活颜”化妆品的包装设计作品,墨色的纯度、明度对比效果相差不大,其处理十分恰当,它将含蓄、传情、细腻的民族文化精神实质融入其中,同时也不失现代感,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
图6图7
注释:
①杨成寅编著.石涛画语录图释.杭州:西泠印社出版,1999年版,第116页.
②恽寿平.石涛论画.载郭玫宗编著《中国画艺术赏析》.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页.
③张同标编著.北派山水画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3页.
【参考文献】
[1]张红华.留白技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映射[J].美与时代,2005.02.
[2]邢雅琴.论传统产品的包装设计思路[J].人文艺术,2009.06.
[3]何丽萍,万昌平.论现代平面设计国水墨画的借鉴[J].艺术天地,2007.01.
[4]谭平.中国画空白的美学观[J].贵州学院学报,2004.03.
[5]王玉霞.浅析中国画与平面设计[J].甘肃科技,2008.0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越来越个性化,人们对产品包装的要求也逐步增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人与物品之间的交流,这使产品的包装趋向于一个独立的个体。认知心理学为研究包装交互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交互式理念在包装设计上的运用可以使消费者与包装产生互动,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从而提升对产品的关注度。
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包装设计;交互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关注于人类自身,强调人与物品之间的互动性,这些需求都离不开设计。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人,所以设计的任务是“服务于人,创造便于大众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在包装设计中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研究人的心理需求,从用户的认知心理出发,研究包装,产品,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模型可以分析和解释设计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心理现象。为研究包装交互设计提供了理论与指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可以说是我们把所得到的信息储存到我们的大脑中,通过经历阅历,成为一种个人认识事物的经验。认知心理学为人的选择行为,对事物的感知,记忆等方面的的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被应用到各个领域。
2、国内交互设计研究交互理念在我国兴起较晚,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包装中属于新领域。国内早期一些设计师已经对包装交互设计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发表相关方面的专著。
3、认知心理学在交互包装设计上的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包装交互设计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国内设计师已经认识到了认知心理学,交互理念对包装设计的重要影响。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心理学在西方心理学中站主流地位,认知心理学不是通过人的外在行为来研究内心的过程,而是对信息进入大脑加工过程的研究。认知心理学在国外兴起较早,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
2、国外交互设计研究国外交互设计兴起较早,有较丰富的研究资料,其研究理论也达到了一定高度。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著有《设计心理学》注重产品的可用性,还有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强调加强设计与人的感官沟通。
3、认知心理学在交互包装设计上的应用
国外强调包装设计要与顾客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交互设计以人为中心,更具人性化,与人的情感因素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交互包装设计有引导作用。
二、包装交互设计表现形式
新时代,科技迅速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作为设计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才能走在时代的前端,交互设计在包装上的运用可与消费者有更多的信息交流与体验互动,所以发展前景很可观。
(一)包装交互设计在包装结构上的运用
1、包装的整体结构
(1)包装使用中的交互,产品除本身的品质外,就需要靠包装来吸引消费者。交互设计在包装结构上的运用,可以使用户与包装产生互动,从而增加用户的情感体验,使包装形态发生变化,从而更便于消费者的使用。如图1,是麦当劳的外卖包装设计,它与平时我们常见的纸袋打包不同,由于麦当劳是快餐行业,这款包装将薯条,番茄酱,鸡块,汉堡,可乐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方便消费者食用尤其是上班族手里拿很多的文件材料等,这样的组合设计使他们一只手就可以拖住实物,并且方便他们在路上食用。这款设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抓住了顾客的心理诉求,在使用过程中充当了实物托盘,与顾客产生互动,从细节关怀上打动消费者。
(2)开启方式的交互,对于包装开启方式的交互设计,是一个情感经历的过程。这需要设计师对消费者的内心需求有清晰的认识”。如图2,巧妙的将茶叶的包装仿造成小笼包的形象,消费者拨开“包子”、“粽子”的外皮,里面的茶叶就显现出来了,而包装并不浪费,还可以做茶杯的垫子,开启方式很生动,使消费者在打开包装时充满了惊喜,与消费者的互动性很强,达到了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效果。
2、包装的拆分组合结构
包装的拆分组合在交互式包装设计上的运用,可以使消费者与包装产生更深层次的交互体验,增加了消费者使用的乐趣,提升了对包装及产品的喜爱。如图3、图4,是文具小工具的组合包装,整体组合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的盒子,方便携带,同时又可以根据消费者自身的喜爱拼成不同的动物形状,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这种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让包装发挥了超越自身的功能,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上互动。
(二)包装交互设计在包装装潢上的运用
包装图形上的运用:交互设计在包装图形上的运用使产品,包装,顾客三者之间产生互动。将产品与包装的视觉形象相结合来完善创意,要产生这样的巧妙构思,需要设计师深入了解消费者的使用缘由,如图5,是一款专门为健身中心设计面包包装,装潢上是一名男子拉开上衣,腹部位置留白,通过开窗展现出面包的形态,好像一个健壮的男子腹部的肌肉,信息清晰易懂,给消费者一种吃了这个面包身材也会如此之好的感受,既宣传了健身中心又宣传了面包,又给消费很强的互动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包装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
如何在市场竞争激烈,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中设计出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包装设计,成为了设计师需要重视问题。包装的功能不再是简单的对产品进行保护与运输,而是通过包装,将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产生情感的连接。通过认知心理学的应用与交互设计的应用,提升产品与品牌的认识度,给消费者多感官的体验,从而吸引消费者。
(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更具人文关怀科技的发展对包装设计起推动作用,各种新材料的出现更有助于设计师进行包装设计的创新。将新科技与交互设计理念相结合,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设计出方便人们使用的包装,将产品的情感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从而引发对方的共鸣,与其产生互动,激发购买欲。
(二)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更具创新与个性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展的要求,环境的保护需要大家共同承担责任,作为设计师更有义务通过设计体现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保护环境。我们的包装设计即要符合绿色生态环保,利用可再生资源,使产品包装可循环使用,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同时还要不失自己的特性,通过交互设计在众多的包装设计中用独特的创意,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消费者。交互设计理念独特有新意,倡导与现代科学结合,倡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认知心理学层面看包装交互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对用户心理的关注。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
四、结语
包装的交互设计的原则是以人为本,而认知心理学正是了解人的内心的一门学科,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可以为研究包装交互设计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因此设计师要重视交互设计对包装设计的影响,对其进行有意识的研究。交互设计在包装中的运用丰富了包装设计的语言,增强了消费者五感的体验,加强了产品,包装,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因此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情感需求,加强消费者与包装之间的互动与共鸣,解决实际问题,是做好包装设计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乐山.工业设计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赵伟军.设计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韩淑娟.认知心理学在包装的交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1.1“特”特在产业
就是要围绕五大特色产业,把镇江现代农业做大做强。优质粮油产业,稳定16.67万hm2粮食、33万hm2油菜种植面积,确保全市粮食自给有余的同时,依托中中储粮镇江公司、中海油脂、正大油脂等大型企业,实施“粮油产品集中加工区建设工程”,将镇江打造成华东地区一流的粮油生产基地。精品茶果产业,按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设施化栽培,加强特色果品园区建设,提高应时鲜果的综合生产能力,到2020年,应时鲜果面积达1.167万hm2;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升茶叶质量、增强茶叶品牌影响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生态茶业,主打“金山翠芽”品牌,开发系列茶叶产品,到2020年,茶叶面积达到0.567万hm2。特种养殖产业,重点打造江鲜特色产业,做响“扬中河豚”、“镇江江蟹”等地理标志产品,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2万hm2,到“十三五”期末,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00亿元。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发展珍稀乡土树种、彩叶苗木、高档草坪、林下经济,扩大和新建苗木交易市场,打造以大亚木业、肯帝亚木业等为龙头的木制品加工“航空母舰”,将镇江林业产业发展成为复合型产业。休闲观光农业,打造镇江市郊都市观光农业圈、312国道休闲观光农业带、沿江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集中区、茅山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集中区四大农业旅游版块,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20条精品线路,到“十三五”期末,实现农业旅游综合性收入40亿元。
1.2“精”精在园区
就是要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水平,推进农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重点是对现有的3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行有效整合,借鉴湖州、金坛等兄弟城市的做法,提升规划水平,强化政策引导,推进市场化运作,做到园区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与丘陵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带动一批产值达1亿元以上的特色农业镇、1000万元以上的特色农业村,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和样板。
1.3“优”优在品牌
就是要做响农产品品牌,提高镇江现代农业的知名度和延伸效益。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合作联社、农业园区等载体,对应时鲜果、绿色茶叶的品牌进行有效整合,打响“句容葡萄”、“句容草莓”、“镇江水蜜桃”、“戴庄有机农产品”以及“金山翠芽”、“茅山长青”、“扬中河豚”、“镇江江蟹”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果品、茶叶、水产品品牌。加大名牌农产品市场运作。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委托策划公司,对自有农产品品牌进行包装设计、市场营销,提高品牌的市场形象;鼓励农产品与文化的有效嫁接,提高品牌品质。加强对名牌农产品实施动态监管。对品牌主体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实施地方品牌农产品保护行动,保障农产品品牌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省市名牌农产品总量达到100个。
1.4“强”强在龙头
就是要按照“接二连三”的思路,提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五大特色主导产业,依托现有市以上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因地制宜统筹建设市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推动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到“十三五”期末,新建成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集中区2个,新建成市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0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过50亿元、过10亿元、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家、5家、15家、65家。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力度,明确其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强化龙头企业人才创新团队建设,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服务,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完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探索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的龙头企业建设模式,从而建立起彼此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1.5“美”美在农村
就是要坚持“生态立农”的理念,不断放大农业的生态功能。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清洁生产及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到“十三五”期末,全市有效“三品”总量达到900个,“三品一标”认定面积占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保持在90%以上。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功为新起点,推进宕口复绿、绿色示范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乡村等建设,确保林木覆盖率保持在26%的水平。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整合农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风情、豚类保护、湿地保护等资源,并嫁接大旅游资源,建设一批美丽乡村和农业旅游示范点,走出一条具有镇江特点的“以旅促农”发展道路。
2围绕“七个重点”,突破“瓶颈”制约
要把镇江现代农业做特、做精、做优、做强、做美,必须突破制约发展的七个“瓶颈”问题。
2.1以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
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范、提质。2015年完成省、市、县三级示范社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名录的建立,建立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动态运营监测体系。拓展农民合作社发展形式。着力培植10个产加销一体型合作社、10个“托管式”综合服务型合作社、10个跨区域联合型合作联社;依托“苏合”销售合作联社,培植一批市场联结型合作社,并开展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积极推广“戴庄经验”,开展“四位一体”示范社创建,实现具有“戴庄经验”特点的行政村辖市(区)全覆盖。积极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坚持“两个主要”(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主要主收入来源),规范发展家庭农场,引导和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强化对家庭农场开展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到“十三五”期末,示范家庭农场总量达800家,其中种粮类占比不低于60%。
2.2以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为重点
着力解决科技支撑的问题充分发挥镇江境内5所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依托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创建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我们的设想是,围绕五大特色主导产业组建“1个科研院所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技推广小组+若干个经营主体”的产业联盟,创立“1+1+N”的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实现高校科研与基地产销的无缝对接,并制定出产业联盟专家组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根据实绩考核奖惩。通过建立“1+1+N”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激活农技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
2.3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重点
着力解决农业投入不足问题一方面,按照“政府搭台、银社唱戏、共谋发展、实现多赢”的思路,充分发挥“惠农贷”、“助农贷”、“富农贷”、“金农贷”的作用,缓解农民发展农业生产“融资难”问题。我们将适时举办银企、银社、银场、银园对接会,向金融部门推荐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并会同金融部门对其资格、信誉等严格审查,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开展专题招商、小分队招商、网上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招商活动,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投资我市农业,同时,加强对工商资本投农的监管,防止土地“非农化”问题的发生。
2.4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
着力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提前下,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于2016年总体完成,2017年全面完成,2018年融入城乡房地产一体不动产登记体系,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登记制度。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进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2017年完成试点工作,2020年底前全面推开。创新土地转移形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等。培育和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2.5以农机和标准农田为重点
着力解决物质装备和基础设施水平不高的问题实施农艺农机相结合的技术发展战略,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以集约化生产的思路,实现农艺技术与农机研发两个方面相向推进,不断提高农机装备、农机作业、农机服务三项水平,到“十三五”期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60万kW,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90%,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98%,全市农机服务经营年收入达到14亿元,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业面积、服务农户数分别占全市总作业面积和农户数的65%以上。以丘陵山区为重点,着力在荒山荒地开发、丘陵旱地合理利用、三级以上缺水稻田的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十三五”期间,将有计划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吸引一批社会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新建1.33万hm2。
2.6以加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为重点
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把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的主抓手。做大做强本土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好“亚夫在线———中国镇江农业合作经济联盟”电商平台,支持“原味生活超市”实现爆发式发展,推广“基地+网络+消费者”的会员制农产品营销模式,并向市外辐射。大力发展本地农产品同城化网络销售。依托“亚夫在线”、“苏合”、“原味生活超市”以及镇江本土农产品销售QQ群、微信群、网络论坛等,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展农产品同城化网络销售,打造“4小时农产品消费圈”。以丹徒高桥、句容天王唐陵花木市场、句容后白西冯村为重点,培育一批以农产品网销为重点“淘宝村”。
2.7以开展学习赵亚夫活动为重点
摘要:本文针对食品包装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三方面探讨提高食品包装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培养学生对食品包装学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食品包装;课程改革;教学
食品包装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内容包括包装材料学、包装技术方法、包装机械设备、包装标准和法规等多方面内容,其内容丰富、技术实用、特色鲜明,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力有直接的作用,使学生今后能更好地面向企业生产。传统的食品包装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知识面广,跨学科性强,前瞻性强,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1)内容多而课时有限,若将此课程讲深讲透需要较长的时间;(2)多媒体教学尽管已成为当下主要的教学模式,但对于抽象的包装设备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多媒体资源的缺乏也使教师教学遇到困难;(3)学生对于课堂上的知识掌握不足,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更缺乏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能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无趣,鉴于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现就食品包装学课程教学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
1教学内容的调整
由于食品包装学内容多,课时少,授课时教师应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对于学生而言,选修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获得包装知识,后期合理选取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便于更好的匹配食品需求。教师一般根据自身专业背景知识将包装学中的材料、设备、原理作为重点知识章节,但实际应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分配课时,对授课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删减一些其他课程中的重复内容和次要内容,剩余课时可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由于本课程与食品化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等课程有交叉,因此在教学上可适当删减已重复的关于食品包装原理与方法的教学内容,同时,对于次要内容关于包装材料的原料和制作工艺进行简短的介绍,更多课时去讲解包装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实际用途,以期未来学生掌握课程核心内容,可根据食品不同特性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此外,新型材料的涌现已超出课本教材内容,可根据当前包装的发展趋势对包装材料的教学进行相应的增减,将新材料的介绍和发展趋势顺理成章地引入其中,适当删减已衰退包装材料的介绍,做到与时俱进,参照教材的同时紧密联系市场。
2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灵活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中心教学法是最为传统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教师板书、口授,学生笔记、耳听,整个过程教师占据课堂中心成为主导,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占被动地位,很显然教师的知识范围、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模式长期以来占据我国教学的主流模式,尽管其中有改变教学场所,搭载多媒体,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缺陷仍很明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低,阻碍了教学的发展,这不利于当代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现代教学模式已趋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教学方法的趣味性也越来越多,由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法转为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具体是教师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初次采用引导的形式,循序渐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有实践表明,教学方法越科学,教学水平越高,学生吸收越全面和充分。
2.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定具有典型代表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给出自己的评价,其中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食品包装学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其中一些知识是需要掌握的并能够合理应用于实践。为更好地实现课程的价值,教师应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其中,塑料包装材料及容器部分教学内容可通过案例开展教学,收集多种常用的塑料树脂包材和不同包装形式,进行对比性的案例教学分析,讲解其化学性质和结构差异对其包装性质造成的影响,课堂讲解完毕后,引领学生去学校超市落实课堂成果。由于超市中的食品布局集中并有规律,可让学生说出同等大类下的不同食品包装差异,以及同种食品不同包装形式的原因,此种教学方法,可加深学生对其包装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的理解和掌握。
2.2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
为了使课堂上相关内容讲授生动形象,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制作网络课件或网络课程,网络平台的原则是互动性、合作性、全面性,利用多媒体资料合理优化课堂。对于核心章节,仍需将易混淆的知识直观的展现,多采用一线资料或录制相关视频,这些资料需经过精心的筛选和剪辑,因为课时有限,课堂枯燥的技术性知识,特别是食品基本技术方法和设备,一些技术性的知识需要此种方法的授课才能很好地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对于这些不常见的设备或专业技术较强的知识,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很难达到良好地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食品包装专用技术方法时,关于防潮包装、气调技术、无菌包装技术以及微波包装技术和要点的内容,可采用图片,精美ppt结合剪辑后合理的简短视频等形式,此外,对于经典课程教师也可通过制作网络课程及对应的测试进行课时教学,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让学生可从多维度直观的理解这些技术知识和关键注意点,吸引其注意力,加深学生的深刻印象,有助于在未来食品加工及相关工作中更好的使用这些技术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提高课堂中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转化率。
2.3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创设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调动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情境教学是通过对社会或者生活进一步加工后影响于学生,诸如课内游戏、角色扮演、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朗诵等,寓教于境,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各类食品包装和后期的食品包装设计教学方面可分别采用角色扮演和课内游戏进行合理的授课,激发了学生情感,让他们更多的参与活动,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去发现,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融于具体的情境当中,活跃课堂气氛,通过相互交流,加深相关内容的理解,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还可开设辩论课堂,学生模拟相应的食品包材,为自己代言,无形中将食品包装应用进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在欢乐中超额输出,避免了课堂的枯燥,系统的将重点知识整合梳理。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情境突破,尝试新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有深入工作现场的感觉,同时,引入企业管理的概念,推行计划总结制度,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能够为食品包装学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也为企业输出专业性强的人才。
2.4实践教学法的应用
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往往根据课程需求,引导学生们进厂参观或课下短期实习,带领学生对相关的包装知识进行完整的呈现,应在前期的教学进行后更适合去实际的工作中去观察,带着疑问回归实际运用,又从实际应用中找到新的出口,深度梳理知识掌握障碍。实践教学前期,教师应统计当前大家的疑问和不解,然后进行相关分组,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协同进行,参观或实习前,有明确的目标进行观察分析,先靠自己小组解决,如果难度较大,可发挥全班同学智慧甚至教师引导进行解决。例如一些多媒体教学不能明确传达多维信息的部分课程建议采用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进行三维立体化实际教学,能让学生的认识不止局限于屏幕课堂,能够从实践中带着思考和尝试发现并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难题。最后,针对企业面临的几个包装上的技术难题,让学生利用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智慧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针对不能的方案由大家给出相互的评价,选出一、二、三等解决方案给予相应奖励,便于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实际的解决方案上。总而言之,要想方设法地给学生多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大胆尝试,这才能让学生自己去融入知识的海洋。只要教师敢于放手,就很可能发现得意外的惊喜,但放手绝不等于放任,还应始终坚持作为整个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把握大局、运筹帷幄的重任牢记心中。所以要想管理好实践教学,我们就必须松驰有度、收放适宜。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而且有着极大的潜能等待开发。
3核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应的考核方式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学生的成绩完全根据期末考试部分或者70%期末考试成绩加和30%平时成绩。在实际的考核过程发现,一些学生以及格为自身目标,临考前一周进行突击学习,只关注哪些内容可能考哪些内容可能不考,整个学习及考核兴趣薄弱,敷衍了事,这种行为的出现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都有很大关系,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随着其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使用,应对其考核方法进行调整,为实现改革教学过程的控制,避免考核方式单一,提高学生主体性,可采用课堂表现考核、阶段性测评、课外成果测评、课程论文等方法,避免学生平时不努力,只是在考前赶工,考后丢掉的现象。
3.1课堂表现
考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记录课堂表现,转化成个人成绩,例如提问如下问题:包装生产线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利乐包材料构成六层材料中,每一层材料的作用是什么?针对某种食品选用哪种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推断某种食品采用灌装机还是包裹机进行包装?采用灌装机包装时使用何种方式和如何封口?茶叶包装应考虑哪些特性去设计?生鲜肉和加工熟制肉在包装上有什么区别?具体可根据学生的个人回答给出成绩考核。
3.2阶段性测评可在学期初和学期末之间再设置两次阶段性测评,测评的形式以轻松娱乐无压力的方式进行,针对当下所学习的重点知识或者开展的重点活动结合实际进行总结或进一步升华,针对其缺陷,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运用的灵活性是对知识吸收最直接的检验,教师可根据学生运用的广度和深度给出综合成绩。
3.3课外成果测评
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与知识面对面,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活动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说的好不如做的好,课外成果的测评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考核方式,但对于范围的把握有难度,教师应根据此方式的开展选取合适的测评内容,能够较好的对其结果进行区分,学生可以组队进行参与,人员任务的分配也是学生智慧的体现,考核标准设计整个流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3.4课程论文
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可考查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起学生对包装学课程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的关注,要求其观点明确,内容充实,逻辑清晰,用统一模板进行撰写,杜绝论文抄袭和东拼西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完成课程论文,最终教师根据课程论文评分表进行给每个学生单独给成绩。
4结束语
食品包装学是食品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三方面的探讨,进一步提高课堂效果。其中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加强学生对食品包装材料、包装方法、包装技术的理解,引导学生追踪专业前沿,培养学生对食品包装知识的综合运用,期望由此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食品包装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大高校花样课堂的出现,课程改革学校、教师、学生都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不断进步,在探索中成长,激发本科生独立思考,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章建浩.食品包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余炼,颜栋美.浅谈《食品包装学》课程教学体会[J].广西轻工业,2010(7):133-137.
[3]王晓宇,杜国荣,张宝善.食品包装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12):135-137.
[4]王丽影.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5]师希雄.食品原料学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5):50-51.
[6]黄美娜,赵彬,张书彬.混合式教学在《绿色包装》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46):169-170.
[7]范俐.“教学合一”情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03(5):80-82.
[8]刘睿,姜威,刘书琪.浅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0(3):73-74.
[9]张鹏伟.高效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2011(3):47.
一、建立数学模型的现实意义
数学模型,一般是指用数学语言、符号和图形等形式来刻画、描述、反映特定问题或具体事物之间关系的数学结构.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是确定性数学模型,广义地讲,一般表现为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等. 数学模型具有一般化、典型化和精确化的特点. 中小学数学建模的目的是内化学生的数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首先,数学模型的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小学阶段,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是一系列的概念系统、算法系统、关系、定律、公理系统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一系列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过程. 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模式,可以表征为:抽象——符号——应用.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更多地表现为数学的实践、探索与体验,而不是仅仅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渗透模型化思想,正是顺应了这种改革的趋向和要求. 其次,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教学本质特征的反映. 数学模型是对客观事物的一般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以数学方式认识具体事物、描述客观现象的最基本的形式. 第三, 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形式. 数学模型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在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从实际情景中发展数学,获得再创造数学的绝好机会,并更加体会到数学与大自然和社会的天然联系. 总之,在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训练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2)锻炼学生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思考方式. (4)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获得情感体验.
二、夯实基础,为建模做充分准备
一是掌握数学语言,既能看(听)得懂,能识别、理解;弄清数学问题的语言表达,并能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思想,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表达;又能写(讲)得出,能将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观点、思想、方法、过程用恰当的语言标准流畅地表达出来. 二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好非数学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的互译、转化工作,使学生理解数学语言表达的意义,把非数学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是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数学教学也必须重视数学阅读. 作为数学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乐趣及对学习的益处. 如让学生学会说题,即让学生阅读题目后,进行分析思考,说出题目提供的信息条件、现象过程、解题思路及应采用的规律方法等. 又如让学生“写数学”,写学数学的心得体会、知识小结、解题反思、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等,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写作、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三、根据学情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按《数学课标》倡导“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的能力. 而提高这一能力,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启发、引导、点拨,和不断地探究、反思、思维碰撞、纠错磨炼. 所谓:谋定而动,马到功成. 建模前的准备工作:选材要联系学生和教材的实际,资源是学生的家长及他们的实践,相关刊物和网站,内容要好入手,趣味强,思维开放,可使用计算工具,并能多途求解. 再设计下面的活动方案:
(1)利用放学的机会,认真观察商场“打折消费”、“诱导消费”的各种广告信息,测算花200元可以最多实际买到价值多少钱的商品. 计算实际打折率. 如果你是商家,能为商场设计收益较多的购物方式吗?
(2)到超市观察各种不同包装设计的同种商品,如同一个牌号的各种茶叶,收集它们的价格信息,找一个表示它们的重量和价格的公式. (如每克的价格是多少?)
(3)观察不同商品的外包装(用塑料纸装或塑料装、厚度、重量、大小等),提出一个与“节约”有关的问题,将问题数学化,并用学过的知识试着解决它,能将自己得到的结果发表,甚至向厂家推广.
(4)自编一道方程应用题,要求联系实际,有真实的实际背景,请写出题目、题解,看谁编的有趣. 或根据实际问题情境只提问题,或仅仅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