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体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大学生设置的体育协会
大学生设置的体育协会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体育协会需要在高校中注册登记,其构建方式为招收学员,以此进行体育活动,其运营模式介绍如下:
1.1.1服务收费运营模式
这种类型的体育协会是大学生创建的,而这种组织却有运营成本,这种运营方式很特别,与其他两种协会模式不同,这个协会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报名的成员,这与学生会设置的体育部不同;另一方面,与营利性体育协会不同,企业构建的体育协会主要目的是营利,而大学生构建体育协会并不是想营利,而是为了协会长远的发展,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成员,就会适当地收取一些费用,但是这种运营费是极小的。
1.1.2管理趋于市场化
学生构建的体育协会在学校中,当然也会在学校的管理之中,以此,必然要与市场相脱离。因此,现阶段,很多这类的体育协会的管理趋于市场化,开始与学校管理相脱离,逐渐与学校管理相脱离,整顿组织内部,与学校明确责任,促进结构合理化。
1.2以营利为目的建立的企业体育协会
企业体育协会主要以营利为目的,运营商业化是其重要的特点。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尊重市场规律,企业会与高校形成联合开展企业体育协会,实现两者之间的共同利益。而这种模式的开展需要高校为企业提供办公区,而顺利开展需要通过大力地宣传,将会员吸引到协会中,而参加协会的会员会交一定的费用或是年费,企业会除去成本获得最终利益,而对于学校来说,就是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此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
2.大学生体育协会运营模式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大学生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开展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很多的优势,因此,其具有可行性,下面将优势简要分析:
2.1有利于高校顺利开展体育教学
学生会下设的体育协会是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补充了高校体育教学的不足,实现了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增强体育锻炼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对体育教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2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体育协会多种运营模式的开展,使得学生不但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增强其心理素质,特别是坚持不懈的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等等。另外,参加体育协会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的形式来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特别要说明的是由学生开展的体育协会,可以锻炼学生组织及管理的能力,而且也会使其沟通能力及思维能力增强,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3体育协会的运营模式对高校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开展可以为高校管理提供新的方向,尤其是商业化及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创新了学校的管理体系,使学生的业余生活得以丰富,学校的投资大大地减少了;其次,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多样化有利于高校社团文化的发展。体育活动中所体现的各种精神风貌都是社团文化建设中值得吸取的;最后,有利于提升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体育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体育教师会帮助体育协会开展活动,体现了体育教师的素质,同时体育教师在指导协会工作时,也可以从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体育协会的运营模式下,体育教师可以针对活动的开展,探索出各种体育教学新的路径,研究各种体育活动及开展方式的可行性。虽然以上阐述了大学生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可行性,证明其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不得不思考这种模式是否是完美的,通过深入的思考,我们不得不看到以下几个问题:学生是体育协会的主体,但是在协会中决策权缺乏;缺乏体育设施,专业化程度也不高。因此,必须针对这两个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完善,比如注重大学生主体建设,设立大学生委员会,加强其决策权。同时提升协会的品牌化,提升指明度等,以实现大学生协会运营模式的最佳效果。
3.结语
关键词: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比较分析
1前言
当前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这一特点在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上也、有所体现,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由于不同的经济背景和成长环境,在体育消费动机方面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消费动机是直接驱使消费者进行某种消费行为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反映了消费者在生理上、精神上和感情上的需求,实质上是消费者为满足某些需求进行消费行为的动力。【1】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愉悦身心、社会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追求等。但这种消费理念还不完全稳定体育论文,【2】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其消费行为容易受到感情的支配及攀比思想的影响,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正确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2 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五所普通高等院校随机抽取三个年级(包括大一、大二和大三,大四因毕业实习不作为调查对象)740名大学生为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生源地划分,其中农村340名,占45.9%;城镇327名,占44.2%;大城市73名,占9.9%。
表1 被试样本生源地情况一览表
生源地
农村
城镇
大城市
人数
340
327
73
百分比
45.9%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南阳市4所高校在校学生800名(男女各半)作为被试样本,进行调查研究量表采用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阶段量表),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68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为750份(男5496份,女254份)有卷有效率为93.7%。
1.2研究过程
随机对南阳市四所高校的80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发放、收集、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1.3研究方法
1.3.1问卷调查对南阳市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1.3.2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近期国内外有关体育科学、行为科学、运动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文献。
2结果显示
该研究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行为改变跨理论模式的阶段分布中以准备阶段为主,其次是意向阶段、行动阶段、前意向阶段和维持阶段,由此可以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切实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处于相对犹豫的意向时期,因此,急需积极、正确的引导。经过跨理论模型的运用,使同学们认识到要有一个好的身体,就必须从自身的健康运动开始,从而爱上体育运动,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也因为集体效应,越来越多的同学也会因此慢慢加入体育锻炼的行列中,也就容易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也使意向阶段和准备阶段的同学迅速进入到实际的锻炼当中。让原本对体育锻炼根本不感兴趣的同学开始关注体育,了解体育。特别是对处于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和准备阶段的在校大学生,增强实物的运用可能会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动机水平,更有利于向行动阶段发展。行为改变策略最有效的方式是以增强作用为枢纽,配合行为分析为辅导。增强物的选择要注意应该最能体现锻炼者的关注和需求,例如:拥有一个漂亮的篮球,对一个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同学来说,或许是一项有力的增强物,他会更加珍惜这项运动带来的;但是对一个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不一定有吸引力,对他的刺激性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见表2所示)
3结果分析
(1)经过跨理论模型引导之后,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的人数迅速增多意向阶段人数较之前下降许多
(2)跨理论模型的变化阶段包括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五个阶段。根据表格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各阶段分布最多为准备阶段。前意向阶段女大学生人数比男生多,行动阶段人数比男生少。
(3)经过跨理论模型引导之后,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的人数迅速增多意向阶段人数较之前下降许多。
(4)在前意向阶段,被试尚未形成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自身健康的意识,并且大多数被试不知道如何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假设当学生感到郁闷的时候,有人告诉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不良情绪,并试着尝试得到了正面的感受,接下来对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都会有所提高。
4结论和建议
(1)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南阳市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存在5个变化阶段,且意向阶段和变化阶段人最多,行动阶段和保持阶段人数较少。不过在运用跨理论模型之后,对同学的体育锻炼有一定的作用。
(2)学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学校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体育课,体育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程序,多开设有趣的体育锻炼,使体育课堂丰富多彩,有多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断的灌输科学锻炼的理论知识和锻炼常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身体锻炼。
(3)让大学生认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普及健身知识和尝试,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锻炼行为,大学生应该主动自觉的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主动去锻炼,并坚持去锻炼。
(一)体育产业发展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
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进程中主要存在希望一步到位、专业对口、创业太难、想干大事和寻找稳定工作等传统的就业观念。体育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正是由于它的庞大性,大学生很难一步到位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体育产业是新兴的行业,它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探索。体育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创造巨大的财富,也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岗位,但是那些只想干大事、不能脚踏实地,只想有稳定工作、不能置身市场调节之中的大学生,只能止步于体育产业的洪流之外了。
(二)体育产业发展对就业市场规范化的影响
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市场活动的运行状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不规范情况。比如,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存在各类乱收费现象和非法职业介绍机构等,这些问题严重干扰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性,扰乱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行,制约了大学生就业市场向法制化迈进的步伐。同时,体育产业发展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和法规对其进行制约,它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的调控,这种状况不能为大学生在体育产业就业中提供法律保护,并且影响了大学生在体育产业就业的积极性。
(三)体育产业发展对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影响
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需要摄取文化知识,更应该通过参与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等提高个体在沟通、组织、协调和配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体育产业应能够洞悉市场变化,引领产业发展,具有满足行业需求的和较强专业背景的全方位人才,这是体育产业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出的要求。面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不仅迎来了机遇,更是面对着挑战,如何为自身赢得机遇,是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体育产业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一)政府要建立良好舆论导向,保障就业公平原则
落实到位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形式,其起步晚、发展快,民众对体育产业不甚了解,目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民众正确认识体育产业的概念,积极转变观念,为大学生就业排除观念障碍。就业公平原则是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最重要的原则,也是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最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体育产业市场尚处在发展阶段,各领域的行业规范尚未明确,面对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为了使本单位的利益最大化,通常会制定远远高于求职岗位要求的求职意向,令部分大学生望而却步,这种做法既不利于用人单位选聘合适的岗位人选,也不利于人才的发展,最终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和流失。面对这种现象,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进行合理监管,切实保障就业公平原则落实到位。
(二)高校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效,发挥体育产业市场的调控作用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高校担任的角色呈现出从无需负责大学生就业、到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再到主动服务于大学生就业的变化过程,显示出高校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虽然高校和大学生的关系主要是在教育范围之内,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高校办学的主要目标,但是随着高校就业率对高校招生的直接影响的增大,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已经开始足够重视。体育产业对于增加大学生就业岗位的直接效果显而易见,高校应该抓住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契机,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因循守旧,应该根据时代的需要和经济的发展进行适时的调整。高校应面对社会的需求和大学生的渴望,提供具有实效性的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明方向。同时,针对体育产业市场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混杂性,进行甄别和筛选,为大学生提供属实、合法的就业信息。
(三)大学生要树立就业危机意识,培养就业的科学观念
当前,随着高校应届毕业大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的培养较为欠缺,大学生对于就业危机的认识不足。作为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该正确认识当前就业的现实情况,根据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就业方向。面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就业机会,大学生必须树立新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就业观念。首先要解决大学生的基本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和生存地位等问题。面对高校大众化教育时代来临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要发掘自身在体育产业就业的潜力,为自身就业谋求出路。职业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每种职业的存在都是源于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在择业时,应该把能够提高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作为考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对所从事的体育产业行业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进而热爱体育产业工作。
(四)用人单位要积极挖掘人才潜力,建立合理培训制度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这种压力也慢慢的影响到高校中。随着种种压力的增大,在普通大学生中显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经常在报纸、网络媒体上出现某某高校一大学生自杀身亡的消息。心理健康是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部分[1],而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现今大学生必须去面对的一个重要部分,各种自我、偏激、孤僻、抑郁等现象正在不断的困扰着普通大学生的生活。体育舞蹈是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的舞蹈之一,它是一门融体育,音乐,美学,舞蹈为一体,以身体动作舞蹈化为基本内容,以双人或集体配合练习为主要运动形式的娱乐健身型体育运动项目[2]。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有体育舞蹈选修课供普通大学生进行学习,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体育舞蹈作为具有社交功能的体育运动项目,能不能通过练习,起到促进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呢?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随机抽取的200名长江大学二年级学生(其中男生、女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体育统计网等文献资料库,收集和参阅有关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资料,作为本研究的基础。
2.2.2实验法
把200名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实验组进行一年的体育舞蹈课程的学习,对照组进行一年的普通体育课程的学习。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所等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计分方法:总分即为90个项目的得分总和。该量表的临界点是160分,即被试的心理自评量表测试总分超过160分,说明被试者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问题。总均分,是问卷90个项目的平均分。如果因子得分超过2分则为认为是阳性,阳性项目总数超过43分,则说明被试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诊断[3]。
2.2.3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所示:表1结果显示,在所有被试的200名学生中,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总分低于160分的学生为总人数的74%,总分超过160分的学生为26%。其中男生总分超过160分的学生占到受试男生的22.2%,占到受试总体的8%;女生总分超过160分的学生占到受试女生的28.1%,占到受试总体的18%。从这一测试结果来看,普通高校大学生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不容乐观,还有一些同学存在着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我们把所分成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总平均分和阳性项目数进行比较,其结果如表2所示:我们把实验前两组学生所测试的,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中的各项目因子的平均分进行比较,其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本研究所随机抽取,并分成的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自评结果的总平均分、阳性项目数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表3可以看出,所随机选取的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其(SCL-90)量表中的十个相关因子的平均分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程度相当。通过表2、表3可以看出,所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实验前处于一个相同的水平,能够满足本实验的需要;同时也从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和各心理健康因子等方面,客观的反映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训练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
3.2实验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用一年的时间,分别对其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训练和普通体育项目锻炼教学。再对所有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指标的测试,其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后,受试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总分小于160分为186人,占到总人数的93%,多于实验前的148人。说明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后,这批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这并不能证明这些学生都是经过体育舞蹈教学训练后的结果,为了验证到底是由哪种教学训练进行了影响,我们再对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总平均分和阳性项目数进行比较,其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后,通过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的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的平均分为1.27,小于通过其他体育教学训练的对照组学生的总体平均1.84,且对两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其P值<0.05。实验组的阳性项目数的平均分也低于对照组的平均分,且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的P值也<0.05。这些结果说明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两组实验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平均分和阳性项目数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学生。这也表明,通过一年体育舞蹈教学的训练,其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幅度要远远高于普通体育教学训练的学生。从表6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中的各分项目因子的得分均值,都要低于对照组的学生,且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六个因子上,同对照组学生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体育舞蹈的教学实验,在这六个项目因子上,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的改善程度要远远高于经过普通的体育教学训练。在实验前,我们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情况、阳性项目总数及各项目因子都不存在显著差异。我们通过一年的体育舞蹈教学实验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平均分和阳性项目数,都要高于对照组,同时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六个因子上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这都表明通过体育舞蹈教学能够提高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普通大学生通过一年教学实验后,经过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的实验组学生所测(SCL-90)的心理健康水平总分、总平均分和阳性项目数都要低于实验前所测结果。同时这些数据都要低于经过其他体育项目锻炼的对照组学生,说明体育舞蹈教学与传统的体育项目教学相比较,更有利于提高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4.1.2体育舞蹈教学实验组学生,实验后(SCL-90)量表的10个项目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实验前,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六个因子明显低于实验前所测数据,说明经过体育舞蹈的教学,能够促进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普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帮助普通大学生消除焦虑、克服其自卑心理,增强其自信心。4.1.3体育舞蹈是一种有益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项目,通过体育舞蹈教学训练,并结合相应的心理引导,能有效地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正确发展。
4.2建议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与他人的各种交流中,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能,较高的表达能力能展现个人独特的风采。学生步入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较好地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是与良好的表达能力分不开的。但是,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相当一部分老师的足够重视,严重限制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这里,笔者就根据实际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够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训练工作
因为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老师认为掌握了语文知识的标志就是在考试中取得了较高的分数,也就认为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语文知识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升学率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初中生的确面临着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导致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给语文教学安排的时间自然不多。于是,在仅有的时间里老师更难以把注意力放在培养或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而是以提高学生的试卷成绩来应对升学压力。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但却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不相符合,甚至限制了学生更好更长远的综合发展。毕竟考试成绩只是纸面上的说辞,有多少考生在取得高分的同时也能在众人面前或生活之中侃侃而谈呢?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语言表达能力。这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上进行合理的安排,然而老师的工作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所以学校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工作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学生自身没有深入认识培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的经济也飞速发展着,而不断进步的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现实中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数量却是有限的。这不单单是因为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还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习惯脱不了关系。但是很多学生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和家长的应试教育观念会常常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产生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不重视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掌握的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内心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的认识就没有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故当即使老师有布置相关的表达能力的任务时,也不会去积极认真地完成。而这一行为则严重影响了自身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难以应付激烈的社会竞争。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担心自己表达不够清楚,有可能被老师和同学嘲笑。长此以往,这样的心理会限制学生表达的欲望。况且,某些老师会在学生有表达方面上的错误时采取漠视甚至批评的态度。第一,老师可以在课下与学生进行真诚地交流,帮助学生战胜心理障碍,使他们有足够的勇气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在课堂上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消除心理障碍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接下来,老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减小心理压力的小窍门,比如每天与镜子中的自己进行对话。同样重要的是,在学生进行表达训练时出错的情况下,老师仍要微笑鼓励,给予安慰,使学生认识到出错没什么大不了,更积极地开口训练。
(二)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
其一,利用好口语课程。老师应认真备课,让学生可以通过课上的口语对话有效地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其二,增加阅读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际表达的过程中逻辑清晰,语速适中;其三,举办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游戏。例如举办朗读比赛,进行剧本的角色扮演。
(三)改善老师的教学方法
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各种压力,有些学校只注重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的不重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匮乏以及学校的管理等都会影响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薄弱的师资力量会加重各个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有些教师往往无暇顾及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埋下了隐患。如果不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就很难达到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
2、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工作。随着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社会竞争也越激烈,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企业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求大学生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学校就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这个过程是长期、缓慢的,不能一蹴而就。学校要在重视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和智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了解和实践“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高职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参加比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残酷,磨炼意志,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团体运动项目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集体意识,学会团结互助,互相协作,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1)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要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来改革体育教学,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专业设置和职业特点,积极开展职业性体育教程,为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服务,以合格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真正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认识到培养和提高职业素养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践中,要提高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的比重。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企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盲目效仿普通高校,要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职业工作和体育教学共同性方面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意识的将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在保证学生提高体育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更好的将体育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以后职业生涯的影响力,和对职业素养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意义,从而做到积极参加,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快的适应工作生活。
(3)改革教学模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要将体育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各运动项目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赛,让学生在输赢中学会如何面对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感知职业环境,了解自身的不足,便于后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职场环境的适应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合作项目的小游戏,让不同专业特点和身体素质的学生一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4)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保证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领路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加强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和了解,采用丰富多彩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5)让学生树立职业素养教育的观念
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对职业素养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最重要的还在于学生自己。如果学生能够自发的将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教学、生活结合起来,那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体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3、结论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的方式
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常常使用,对研究目的的达到有直接和积极的作用。笔者针对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利用自己优势,取张家口学院本科、专科学生各100人左右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具体涉及:学生年龄、性别、爱好、对体育课的认识、体育课是否能够对道德品质起到作用及体育授课教师是否进行过德育渗透教学等。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并经过研究讨论,初步有了一些解决建议。
2访谈法对个别具有代表性学生进行访谈式调查
这些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在选取时带有一定目的性,比如特别惧怕体育课程的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对体育课特别喜欢而自己专业成绩较差的学生、体育课成绩和其他科成绩均十分优秀的学生等。在学生选取上也注意到了男生和女生选择,尽量能够使访谈对象能够代表一部分同类型学生。在访谈方式上,不能正襟危坐,容易给调查对象造成压力。所以在访谈时,一般在课间或其他休闲时间,一般不用笔本进行细致提问和记录,这样就给访谈结果记录带来一些困难,为了保证学生访谈内容能够尽快真实地记录下来,访谈问题一般简单和直接,并通过不同时间、不同问题进行多次访谈,结束后迅速整理记录,从而达到了访谈调查目的。
3教育实验法
在初步进行了本课题的一些调查后,笔者开展了一些教育实验活动。有了一定的调查结果并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后,有了一些初步的建议和想法,这些建议和想法能不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起到预期作用,能不能够通过实践的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同时又在德育的影响下带动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这些都能够在教育实验过程中有所体现。笔者利用不同项目的体育课堂进行了一些实验,将一些有效和积极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记录,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二.结果分析
1调查结果分析
1.1通过调查问卷
将问卷具体问题进行了整理整合,大项结果统计如下: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学生,样本选取的对象从年龄和性别比例上大致相似,爱好比例上也无大区别,对体育课的认识和体育和德育的关系中也得出了几乎一样的结论,那就是体育课是有用的,但是对学生个人的品德和性格的影响上看基本处于无伤大雅状态,没有发挥体育课德育作用,体育教师在授课中也基本上着手于实践动手方面,对德育并没有加以应有重视。
1.2对访谈结果的分析
访谈记录1:对象为特别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访谈对象是一位女生,每每到体育课参加运动的态度不甚积极,总以各种身体不适的理由缺席,身体瘦弱,眼神迷离。对问题往往回避,觉得体育课对她而言可有可无,没有什么作用,对品德更加没什么影响。访谈记录2:对象为对体育课无特别兴趣的学生。访谈对象为一位女生,体育课参加程度一般,偶尔以身体问题缺席上课。体育课对她而言是一门必须要拿到学分的课,但是课程分数高低无所谓,及格就行,不影响毕业拿学位就够了。体育课不会影响道德形成,只是身体健康的问题。访谈记录3:对象为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访谈对象为一位男生,体育课程参加积极,从未缺课,而且在课余和闲暇时间大多会进行多样的体育活动,体育成绩突出,专业课成绩一般。访谈过程中眉飞色舞,围绕体育内容的话题多样,能够看出对体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认为体育课程不仅有利身体健康,而且能够让人培养进取、坚持的生活态度,更能注重团体协作。从选取访谈记录中可见,这些学生能够基本代表一部分学生态度,其中访谈记录1和3的特征学生数量都不多,说明在大部分学生心中,体育课和其他课程一样,都是为了拿到学历学位的必经途径而已,具体说到能不能够影响到性格形成,道德品质的影响,就更谈不上了。
1.3对教育实验结果的分析
笔者在拿到调查结果后,经过研究,选取了两个不同专项体育班级,进行了德育渗透的教育实验,在此以羽毛球专项课程为例。笔者在羽毛球专项体育课程中选取了两个班,实验班着重渗透了机智、灵活、拼搏、协作、团队、守法等意识。在授课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交流,采用多媒体的授课手段,不仅介绍具体的羽毛球的运动知识,而且让大家观摩著名比赛、分析比赛背景和运动员的积极品质,讲解违规违纪行为,让学生们全面地了解运动的本质和目的。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摒弃了单纯的模仿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单个辅导,尽量地深入他们的性格内心,找出需要改变或提高的弱点,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鼓励。课后还让学生们写一写、说一说上课的感受、克服的困难和取得的进步,这样可以直接地把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在一段实验时间后,试验班级与对照班级进行比较后发现,试验班级的学生上课态度更加积极,能够按时上下课,请假人数大大减少,完成基本项目的各项技能更加熟练,分析态势和问题的果断性灵活性大大提高,并且乐于与人分享、乐于协助他人,试验可以说是成功的。
三.结论与建议
在高校的环境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容易为客观不特定的因素所影响。相较于那些在课堂上主要依靠听、读、写的课程,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各种各样的观点、信念、情感、意志和态度容易表现出来,如果体育老师能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接近学生,就更容易了解学生思想状况,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反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体育拼搏竞争的过程中产生荣誉感、责任感;在体育锻炼提高过程中培养积极进取、轻易不言败的意志;在了解运动规则制度的过程中了解规范的公正、诚实的意义;在集体配合过程中体会团体的力量、协作的功效等等。做好高校体育教育德育渗透,对学生而言,无论是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都会得到巨大提高。所以在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当中,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获得优良比赛成绩,还要将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品质融入其中,让学生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升华。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全面而有重点的科学教学计划
为了获得最满意的体育教学效果,就需要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按照一定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体育过程中的德育进行规划。首先,要明确德育目标,这种目标不是大而空的,而是具体可操作的。比如,将集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拼搏进取精神、遵纪守法等等教育目标列出,一堂课的哪些方面可以涉及哪些品质的培养,要用一些特别方式让学生向着这些方向发展。其次,制定教学计划不能依照传统,只将时间和授课内容排列,还要讲训练、项目、时间和德育目标融为一体。在有这样科学全面的目标前提下,来设计和制定行动方案,保证在课堂教学顺利完成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道德教育,培养了积极正确的品格。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采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完成或者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就应该积极寻求其他教学方式,用什么样的方法加强什么样的德育效果,在进行教学安排的时候都应该有所考虑。要采取那些针对性强、效果优良的方式,全面地完成体育教学。
2注重课堂的教学
首先要有良好的授课环境,寓情于教,形成良好的课风;其次要挖掘出每次课的德育侧重点,结合体育知识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德育;再次,一定要组织好教学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注重仪表和言行。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庄重严肃,同时也要体现出健康和朝气蓬勃。其次,在组织教学中应该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这些准备出了认真备课外,还需要有序布置场地和器材,指导学生收拾和整理器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遵守纪律的集体观以及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3结合比赛及各种活动
体育比赛是体育锻炼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具有竞争性与公平性的特点,为了实现体育比赛的公平性,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比赛规则,在比赛过程中,每位队员参加者的行为都要遵守约定的规则,这样才能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其中参加者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必须依规定约束运动行为。在特定情况下,为了符合规则的要求,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较长时间的比赛实践,每位参加者在自己的思维与行为中,就会受到比赛规则和社会相互文化的制约。比赛过程中队员角色之间的互换,都增加了他们对于比赛规则的理解,由此参加者实现了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的平衡,提高了他们的适应能力。
2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措施
2.1注重对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
体育健康锻炼方式、内容与锻炼环境的差异,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基础上,优化与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比赛的组织开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减少高校体育教学功利性、目的性的基础上,注重大学生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情感体验、参与性。让其在快乐、主动的心态下,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2.2合理选择体育教学的难度
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运动中,需要参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客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包括自然的以及人为地,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获得各种心理体验,提高抗挫折能力。体育课堂中,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遇到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2.3加强团队集体意识培养
当前在校的大学生属于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由于师长的过分溺爱,自我以比较强烈,缺乏团队集体意识,但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各个行业以及行业内部都需要广泛的合作,这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大学生进入社会后,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反映了自己满足社会需要的水平。职场中的任务一般都是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的,而成果也是以分享的形式来实现的,因为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大学生必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它也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发展方向之一。
2.4加强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参加冰雪体育文化活动或者运动而形成的一种涵养或者能力,就是大学生冰雪体育文化素养,这种素质将大学生的冰雪体育品质和精神结合在一起,也是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冰雪体育文化素质包括了几个方面,即:冰雪体育技能、冰雪体育知识、冰雪体育行为、冰雪体育精神等。
1.1冰雪体育知识
大学生冰雪体育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和安全知识以及必须掌握的生理常识等,要求学生了解冰雪体育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的各种作用,大学生必须科学的安排自己的冰雪体育活动,并培养自己对冰雪体育活动的评价能力和欣赏能力,恰当的了解冰雪体育赛事和冰雪体育代表的人文文化和知识等。
1.2冰雪体育技能
大学生冰雪体育技能包括基本技能、锻炼技能、审美技能和娱乐技能和自我评价技能等,还需要掌握冰雪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处理办法,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冰雪体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要在运动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冰雪体育素质,保证自己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均衡的大脑意识,促进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
1.3冰雪体育精神
冰雪体育运动中蕴含着有价值的作风、思想,能够启迪大学生的思维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有利影响,这就是冰雪体育精神。具体来说,大学生在参加冰雪体育活动时所展现的精神、面貌、心态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就是冰雪运动精神的组成部分。冰雪体育精神包括乐观向上的态度、良好的适应能力、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遵守规则的优秀品质、公平看待问题的能力等。
1.4冰雪体育行为
大学生的冰雪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冰雪体育生活,就是冰雪体育行为,冰雪体育行为也反映出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冰雪体育行为包括冰雪体育时间、冰雪体育活动、冰雪体育消费等,在冰雪体育素质的组成因素中,冰雪体育行为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也是冰雪个性的体现形式,冰雪体育行为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2.冰雪体育文化素养的影响要素
2.1兴趣因素
大学生进行冰雪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冰雪体育课,如果冰雪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能够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年龄特点,就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冰雪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性,树立正确的冰雪体育价值观。如果冰雪体育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一成不变,那么就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再加上冰雪体育教学课时不多,很难激发学生兴趣。
2.2教育因素
高校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念、思想和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生存发展技能,因此良好的体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优秀的身体条件。但是教师要注意素质培养和技术教学同等重要,教师不仅要看到冰雪体育教学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还要看到其休闲娱乐、素质教育的作用,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提高。
3.培养大学生冰雪文化素养的方法
3.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很难培养学生的冰雪文化素养,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高校要通过冰雪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冰雪体育教学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逐渐贴近社会,从这个角度将,冰雪体育教学不仅是素质教学的内容,更是一种手段。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心理条件、生理条件和适应性等因素,努力由“育体”向“育人”转变。
3.2革新教学模式
冰雪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对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行为,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应注着手进行冰雪教学改革,革新教学计划、教学环节和教学课程,结合大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生理特点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技能培养。
3.3改革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也是冰雪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冰雪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改革课外活动,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冬季锻炼的意识,继而发展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教师应设置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冰雪冬令营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4.结语
1.过于求成的心理状态。体育专业大学生不仅富有激情、充满活力,还具有开拓精神、活跃的思想。尤其是对于世界的发展、国家的形势和社会的变化等相关信息非常关注。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此时的思想价值观还尚未定型,但是他们却渴望自己能够成功,并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希望自己能够马上得到社会认可。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由于这种太过于强调成功的心态,使得他们往往只知道一味地去追逐功利而忽视了自身贡献,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
2.思想结构单一、遇事容易冲动。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处理事情上,思想易受干扰,容易冲动,以至于出现“我行我素”的现象。但是,他们也有优秀的一面,其思想文化素质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并且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坚韧的意志与不服输的精神。只是由于长时间参与运动训练及投入学习精力的不足,使得他们的思想结构单一。如一旦在奋斗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与失败或功利取舍时,体育人特有的耿直个性会使他们很容易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状况形成的原因
1.社会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中国社会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会观念认识、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如媒体报道的运动员退役之后得不到良好的安置、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等,在无形中给他们带来了就业压力,容易使体育专业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其健全人格和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
2.教育因素。长期以来,思想文化素质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很多高校也成立了专门的思想教育工作部门,还配备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从课内到课外对大学生实施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但实际这只是一些表面工作而已,从外表上看是重视,实际上却是轻视,如仍然采用一些传统的思想教育案例,内容不科学。这种跟不上时展形势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效果。
3.自身因素。由于体育专业大学生还没有涉足社会,导致他们的社会阅历欠缺。虽然他们都已经到了成年的年龄,但是还并不具备选择或判断人生之路,以及支配自己思想行为的能力。如果他们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思想观点,做事任由自己的性子来,那将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极为不利。因此,高校应采用科学、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目标与内容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探索。要把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应积极端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振兴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重任。
1.加强做人教育。只有学会了怎么做人,才能将事情和学问做好,如果一个人不会做人的话,就谈不上做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体育专业大学生不仅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足球、篮球等团体运动中善于与人共事的团队组织能力。体育专业大学生不仅要了解最基本的体育专业知识、运动技能等,也应具备科学的体育态度和主动创新的意识。
2.加强智育教育。智育教育就是指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有了认识以后,能运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智育教育,首先,要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条件、开学导向、考试测评等方面为入口,为智育开发积极创造条件。其次,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最后,还要让体育专业大学生树立始终服务于祖国、服务于人民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理念。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今天与未来。“而社会创新,主要还是要依靠教育,需要学校肩负起培养未来建设者创新能力的重任。”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学校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通过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来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策略分析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当前的体育教育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要想获得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效果,就必须紧紧围绕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的教育目标与内容,制定出一套适合体育专业大学生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将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1.构建协调联动的思想文化体育教育组织机构。学院各级领导与教师,要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放在体育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并健全党委宣传部与体育社团工作。各体育教育部门也要层层负责,积极协调好体育教育工作,并且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计划。如可以结合国际、国内体育形势变化以及体育专业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来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统筹安排体育教学计划,实行学年考核制度,以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思想文化类课程的重视,为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和思想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2.营造“校园、社会、家庭”教育“三体合一”的思想文化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是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内部环境,在奠定知识基础的同时可以使体育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社会、家庭教育及其他因素则是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社会教育是学生发育成长、成才的基本空间,而家庭教育也同属于社会教育组织的一部分。要想真正做好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就必须内外结合,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有机结合,从而让体育专业大学生接受良好、文明、健康的教育熏陶,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3.建立体现体育元素的思想文化教育模式。在理论上有研究,在教育观念上有更新,才能在实践中有突破,收到实效。面对21世纪个性张扬的体育专业大学生,高校体育教育必须要针对性强、计划措施得当、实施目的明确,体育教育内容与方法要切合实际,考核标准要体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性。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进行学习与创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社会知识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学习等,还应积极研究受教育者的性格特点,研究当前国内外的体育发展形势,研究社会体育人才需求标准,研究体育热点与难点问题以及社会体育的新思潮等,制定出一套具有体育特色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新模式。
4.实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想文化体育教育手段。“养成”教育就是指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通过严格的规范来要求自己,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各个方面的行为习惯。如学生通过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课后追忆笔记、整理寝室卫生等活动形式,可以养成良好的锻炼行为与生活习惯。但这种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与生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分阶段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引导,耐心地教育,才能让体育专业大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弟子规》中的“圣与贤,可驯至”。
5.强化社会实践的思想文化教育活动。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体育专业大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如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研究体育文化开发、体育活动推广或社会公共体育服务工作等。对于利用假期时间主动参与到城乡支农或支教,以及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体验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们进行表扬。学校在进行教学总体规划时,也应该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并通过设立社会实践学分,来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使其建立正确的思想文化价值观。
五、结语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域下所看到的教学图景,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程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过程。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是意大利瑞吉欧的“案例教学”、英国的“开放教学”以及美国的“自然发生教学”;从国内来看,目前多数教育工作者对生成性教学的认识有些偏颇,很多教师视生成性教学为“随机应变”的教学小技巧,有的教师认为生成性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固化等失范现象。事实上,生成性教学强调的是学习的自主建构,更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教学过程应由教师和学生在启发、质疑、讨论、合作、探究、发现中完成,而不是老师讲、学生记这种单向传授。我们认为,生成的起点是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生成的动力是交流互动,生成的目标是共同发展;教学的本质即为信息重组,动态生成。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维和自主建构,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生成性教学不是刻意地追求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深化理解,推理演绎,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的生长壮大,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处于信息时代的当今大学生心智成熟,已经具备相当的知识水平和发展经验,这就为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学生生成新的认知,尊重学生的现实发展提供可能。
二、生成性教学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石,因此学好运动解剖学至关重要。而运动解剖学概念繁多,内容枯燥乏味,面对如此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感到知识繁琐抽象,难免产生厌烦心理。长期以来,运动解剖学在教学中较严重地存在着“重习题轻问题,重结论轻过程,重定义轻推理,重形式逻辑轻辩证逻辑”的现象。如何增加学生对运动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寻找全新的教学技巧,为此,我们把生成性教学的思想应用于体育基础理论课程运动解剖学。这种把运动解剖学生成规律和学生思维规律有机结合的教学,即为运动解剖学的生成性教学。运动解剖学课程的生成性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一)运动解剖学概念的生成性教学
运动解剖学的概念可以通过对相应的动作进行观察和试验、归纳和类比、推广和限定、直观和直觉、联想和想象等方法而生成,特别是观察、试验、直观等方法。臀大肌是人体下肢最大的肌肉之一,下面将以此肌肉为例来展示运动解剖学概念的生成性教学。臀大肌概念的教学可以从模型观察开始,从后摆腿和正压腿动作引出。1.模型观察。仔细观察臀大肌的具置,位于臀部皮下,形状呈四方形,是人体中最为粗大有力的肌肉。2.动作体会。后摆腿:站立状态,上肢固定,大腿尽量很后摆动,做出类似驴踢的动作,也称反式腿举。做动作时,要求学生认真体会肌肉的收缩及伸展过程。3.触摸。在学生做后摆腿动作的同时,引导学生找到臀大肌的位置,进行触摸,体验肌肉收、舒过程中松紧、软硬的变化。4.生成。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在触摸的过程中,通过形象思维,生成臀大肌的形态和起止点。臀大肌起点位于髂骨翼外面后部及骶骨背面,止点是肌束斜向下外,腱呈平板状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二)功能评价与训练方法的生成性教学
概念明确后,学生可以感受及体验各块肌肉的主要功能。以臀部肌群为例。臀部肌群主要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层。臀大肌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旋外;上部肌束可使大腿外展;下部肌束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对侧旋转;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维持人体站立。体验该块肌肉的功能后,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如练习俯卧直腿上摆,俯卧直腿上摆类似于反式山羊挺身式向上挺起双腿,双腿绷直尽量向上摆起到最高点时。身体下落的时候尽量要慢,身体起来的时候,要快,要尽可能保持慢下快起的频率。目的主要是利用臀大肌收缩产生力量,而达到锻炼臀大肌的效果。练习跪姿屈膝抬腿。小腿伸直,可使腘绳肌和臀肌得到锻炼,如果保持屈膝,就只能锻炼臀肌。在肌肉伸展终末,可增加或限制动作的幅度,可在动作终末肌肉最大限度收缩时维持几秒钟。要得到更大的训练强度,可在踝部捆扎沙袋。概念明确,功能了解后,然后进行推理分析,掌握训练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维和自主建构提,不仅教学效率良好,学生也真正的掌握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训练效果。
(三)动作解剖学分析的生成性教学
运动解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是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而归纳和演绎模式的综合运用,生成新的知识点则适合于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教学。下面以立定跳远为例,讲述动作解剖学分析的生成性教学。立定跳远是一种发展下肢弹跳力的重要练习,也是常用于测定下肢肌肉力量的项目之一,动作可分为预备、起跳、腾空及着地4个阶段,其中起跳为功能性动作,这里对起跳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1.动作演示。学生站立,快速下蹲,减速制动,蹬伸,落地,完成一系列动作后,对各个环节的肌肉、关节、骨骼及上下肢动作的配合有了初步认识;2.分析。以起跳动作的快速下蹲为例,进行解剖学分析。3.评价。立定跳远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起跳动作,因此,为较好完成立定跳远,需要发展髋关节和膝关节伸肌群、踝关节屈肌群的爆发力,其主要作用肌为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4.练习。进行解剖学分析后,经常做立定跳远练习,可增大上述肌肉的力量及工作速度,提高弹跳素质。用这种形象、生动的实例来学习运动解剖学的概念及相关功能,学生亲身去体验后进行动作分析评价,了解生成背景,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以自身已有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来理解新内容,自然而然生成各种新的知识,学习和训练也会更有针对性。
三、结论
武术的传承是极其讲究的,它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可能你的天赋和资质不算很突出,但是你谦虚又好学,尊敬师父和师兄,老师会摒弃一切,还是会收你为徒,传你武艺。这跟祖祖辈辈的武德教育是分不开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一日为师,终身为母”的思想在每一位习练武术的孩子心中都是根深蒂固的。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打造了其带有强烈民族文化特点的体育运动模式与修身养性的方法。把武德教育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始终,才能收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最佳效果。并通过武德教育,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汲取中国传统武德之精华,把尊师重道,团结师长的情怀发扬并继承下去,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抛头颅、撒热血。
2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对思想教育的影响
易经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武德的传承中,这种观点也被推崇到极致的地步。从祖逖为了国家投笔从戎,闻鸡起舞,到民族英雄戚继光、俞大猷,自强不息,率领戚家军抵抗倭寇侵略。无数史实都昭示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最优秀的品质都是在武德教育产生的。武侠小说,武侠电影都为我们勾勒了那个习练武术的人群有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伟大抱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从荧幕和书籍中走了出来,并逐渐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努力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指导思想,使所有的有志青年成为“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的新时代人才和栋梁。
3建功立业、精忠报国对思想教育的影响
无数金庸迷对小说迷恋的原因也许就是在于,在金庸的小说中,它可以为自己勾勒一幅精忠报国、建功立业的伟大场面,其实在武德的教育体育中,老师的言传身教对于这方面也是多有涉及的。传统的武德思想中,要求习练者必须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且在成长成才以后必须要为自己的国家奉献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病。从古代到近代,无数仁人志士,霍元甲、黄麒英、大刀王五等深受武德思想的影响,在祖国、民族危难的时候,毅然而决然地选择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行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了大义凛然、精忠报国的高尚情操。在当今大学生中,就应该树立精忠报国、为国为民的思想,通过武德感召他们,摒弃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成为更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4武德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消极影响
或许是对于武德认知有偏差,部分从事武术的人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喜欢争勇斗狠,传统武德的门户之见,武人相轻的思想对武术的发展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重视兄弟江湖义气,误入歧途的事迹也屡见不鲜,为此武德的发展似乎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不仅是错误的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也是对武德思想最大的亵渎。传统武德规范的基本内容说到,生活处世之德,择徒拜师之德,授艺习武之德,用武施武之德。传统武德的当代社会价值体现为,重视群体精神,强调为民族、为社会奋斗的爱国主义思想,提倡见义勇为、舍己助人,主张以匡扶正义为己任,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以武会友”和谐的人际关系及重视人伦价值。
5结语
1.1享受生活的奢靡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消费习惯受到西方商业体育、体育运动明星的享乐奢靡生活的影响,或是在社会“物化”和拜金主义的潜移默化下,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奢靡把追求享乐作为生活目标,这种全新的消费习惯已不能小视。使得这一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学习奋斗的意志,浪费了青春毁掉了自己的未来。
1.2虚荣盲目的攀比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大学生由于虚荣心的驱使,在运动鞋、运动服饰、运动器材、运动饮品食物等方面,往往盲目追求名牌,不顾家庭经济能力。有甚者利用国家助学贷款将学费消费掉;还有将国家发放的贫困助学金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追求,购买运动名牌而不是用来解决自身的贫困问题。
1.3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习惯
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十分享受对于时尚的追求,面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消费生活的引诱失去理智,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商品的性价比来进行消费而是根据流行的喜好进行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高科技产品成为大学生追求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的主要对象,还有追求夜生活的时尚消费也是大学生所追对象。
1.4为搞关系的“人情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人情消费过度,表现在消费项目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增高、消费比重不断扩大、消费金额不断膨胀,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2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导致的危害心理
(1)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胸无大志,精神颓废,学业荒疏,更忘记了自己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2)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3)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冲动和浮躁心理,出现了“符号主义”消费的特征。
(4)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背上沉重的“人情负担”,这种负担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3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正常正确消费观念
3.1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消费观
利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日常规范、自觉奉行的理念信念,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虚荣攀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
3.2加强国情教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正确消费习惯要建立在对国情透彻的了解的基础上。虽然我国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但是还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大学生还要成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勤俭节约美德,抵制不良消费习惯的排头兵。
3.3加强校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和寝风形成的优秀的大学校园氛围,成为大学生抵制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形成勤俭节约消费习惯的主导作用。加强学校的校风建设端正大学生的人生目标,营造“端正人生目标,构建节约校园”的育人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3.4发挥家庭协同作用,形成健康的大环境
(一)在体育锻炼中能够形成一定的社会交往面,从而有利人们改善其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相应地,人们的社会联系面也越来越窄,必要的人际交往也日益淡漠,然而在社会化进程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具有与人协作的能力。早在十几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说明现代人的综合素质中就提出了与人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人们与他人协作与配合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和发展人们的心理素质,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疗治学生的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在现代心理学界已被公认为是一种较好的心理治疗手段,特别是对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等病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尽管在目前来看,心理上疾病的产生原因以及为什么体育锻炼有利于治疗心理疾病还没有十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大量治疗实践中已证明体育锻炼是一种疗效很好的治疗手段,并在国内外开始流行。但是,笔者必须指出只有科学的体育锻炼才可能有利于心理疾病的治疗。
(三)通过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在人格方面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除了培养和发展其上述能力外,还能使其性格得到磨练,使其变得更加乐观、开朗、刚毅和坚强。在体育锻炼中,促进大学生学会对自身动机以及需要进行合理地控制,从而促进其个性倾向性向着成熟方向发展,使其克服孤僻,在运动中学会淡忘痛苦与烦恼,学会人际关系的有效协调,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面,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世界著名学者麦亦尼在其著作中提出:游戏和运动对人们具有巨大的乐观、保持友谊、消除紧张、启发独创等心理保健价值。
(四)通过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们在所有的行为活动中,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行为结果的好坏,所以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而笔者认为,大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可以通过大量的体育锻炼而形成。体育锻炼的基本特点就是要求人们在锻炼过程中需要克服大量的来自主客观的障碍与困难,所以体育锻炼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手段。
二、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一)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强化学生的自我认识。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有的特点,所以要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个学生,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自身的特长与优势,以及自身的不足之处,能够客观恰当地评价自己的性格与能力,还能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使运动成绩得到有效提高,也使体育锻炼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自身价值所在,从而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
(二)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学生间互相了解和互相协作的机会。
在当前高校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大量的需要多人协同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的体育项目,如跆拳道、舞蹈、球类等等。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往往都是利用身体动作、表情、手势等等方式进行交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着间接的或直接的交流与接触,不经意间产生亲近感,以及安全感与自信心。老师在活动开始前,要合理分析学生的技术水平,尽可能让技术水平相差不多的学生进行搭配,或者女生由男生带,或者技术水平低的学生由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带。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间交换搭当,使其交往面得到一定的扩大,从而认识和交往到更多朋友。
(三)努力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而获得对自身情绪进行调节的方法与手段。
在体育锻炼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既深刻又强烈,在忧伤与憧憬、欢乐与痛苦、挫折与时取、失败与成功的情感交织中,可以促进学生在调节自我情感方面的能力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更加成熟。鼓励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去渲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释放生活学习中的压力。
(四)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