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美术教学方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施行提高小学美学赏析课程教学效率的相关对策之前,需要明晰相关的教学纲领以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相关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标准对学生能力所提出的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激发学生的。接下来,本文将系统论述小学美术赏析课程的相关方案。
一、当前小学美术赏析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对小学美术赏析课堂教学的改革缺乏科学的认知
小学美术赏析课程是学生美术学习与培养审美赏析能力的起步阶段,因此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确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非常重要。小学审美赏析课程是基本美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动手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当前很多教师以及学生对小学美学赏析课堂教学的认识不足,认为美学赏析学习只是单纯地讲授课本知识,忽略了师生互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以及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重要性。
2.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采用无差别的教学
由于选择学生美学知识基础与美学赏析能力本身具有差异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学习到真正对自己水平提高的东西,反而可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基于差异化教学,就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美学学习基础,以及他们对美学的认知与理解程度,为他们量身打造专属的课堂学习计划,可以制定单元学习计划、学期学习计划,甚至是学年学习计划。专属学习计划的制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学的内在动力,这是进行小学美学赏析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美学赏析课程的教学方案探究
1. 采用学生互评美学课程作业的方法
在小学美学赏析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将学生完成的美学作业制成幻灯片,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分析同学完成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会加强对美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要进行总结与升华,从而形成师生间的互动机制,使得学生能够在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学赏析课程知识讲解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缺乏兴趣甚至厌恶的情绪。这些学生由于美学相关知识理论基础本来就薄弱,加上对美学赏析这门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充满抵触,这也是根本上限制教师美学赏析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想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丰富学生的知识深度与广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对美学赏析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感兴趣或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载体的创新。与传统的教师单一利用课本与黑板板书来教课相比,利用多媒体中的PPT、视频等进行教学,可以非常直观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教材知识,进而加深记忆,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对学生美学赏析任务进行个性化编制
由于每个学生的美学学习水平与美学鉴赏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刀切”不仅使得美学基础薄弱的同学对美学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也使得美学赏析能力和水平较高的同学在美学赏析课程的学习中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笔者认为在美学赏析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尊重学生个性与个人想法的实现,从而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对美学赏析学习的热情,并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美学赏析的学习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优化,因此就需要从个性化角度进行全面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模式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接收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入手,而在此过程中,师生双方所构建的和谐的交流环境和生动的课堂氛围,都会促进学生的课程学习。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将会为整个教学工作都带来极大的便利。在进行相关模式施行时,还需要结合本班级的教学实际情况,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熊燕利.小学美术创造能力培养初探【J】.科技信息,2010(3).
【2】张荣舟.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与高师美术教学论教学改革【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2(5).
【3】甄桂平.对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的几点观察与思考【J】.考试周刊【J】.2013(61).
一、丰富教学情境,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主要由视觉感受、意象感受、审美心理以及心境共鸣四个阶段组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各种形式、别具一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心灵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获得不一般的艺术感受,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1.以故事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将讲故事串联到教学过程中,会更容易吸引住孩子们,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孩子们的快速学习。对于比较形象化的课文可以自编故事,用一些孩子们熟悉或喜爱的动物加以特定的情节把整个故事拟人化,与儿童更加贴近,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而方便孩子们对课程的快速学习。
2.以儿歌创设情境。在上课之前,准备比较好听的儿歌放给孩子们听,使孩子们在心中不由自主的形成愉快的上课气氛。也可以放一些有关课堂任务的歌曲,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前联想到课堂要练习的美术作业。
3.以音乐创设情境。小学生都是特别喜欢音乐的,舒适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在愉快、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不一般的绘画作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律动进行作画,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劲。
4.以表演创设情境。通过增加一些游戏表演手段让学生们参与课程中,使学生在一起玩耍的同时,更深入的接触到绘画的魅力,刺激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二、对作品的文化情境深入剖析,加速学生吸收
每一副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并不孤立存在。艺术来源于生活,各种美术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美术教学时,可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去户外见识各种美术的存在。去欣赏建筑的特点与建设风格,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不断加强。而对于与历史含量的作品,可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代表的意义。所以,美术教学不能单独停留在技能技巧的层面,而是要结合其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去引导学生们学习,体会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性,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的美术的热爱。
三、大力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
目前,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只有在课堂上发挥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吸引力,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探究意识,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如:在进行课程教学中可分组进行讨论,使同学们互相讨论,共同探究。改变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的体验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大力使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得到强烈的感官体验,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的教育技术的变革不仅包含对教育观念的改革还有对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传统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使用多媒体把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课件,使学生接触到直观的课程内容,从多角度使用多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提倡小短文的写作要求、发挥美术欣赏的功能
虽然美术课程以美术作画、口头语言为主,但是还要加强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从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探析,选取各自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层面进行文字描述,重点剖析自己的一些客观分析和感性认知,并按时完成评述作业上交。写作可以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对写作作业的考核,可以让老师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考是否认真有了判断依据,减少了肤浅、随意的不认真态度。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真收集资料、认真思考、从多方面了解作品的内涵与深度,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完善美术意境教育的整体性。
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们都是知识描述和要求学生该怎样完成课堂要求,压制了学生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有时候教师的评论是具有绝对权威性,学生们即使不理解也不会说出来。因此,必须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使其学习以专业的眼光去欣赏和看待美术作品。增加讨论,将学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到课堂分享中,完善审美观点的提升工作。
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围绕教学意境的创设方案问题,形成相对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充满积极性的课堂中,保持兴趣的去学习。在最佳的状态下吸收创造美术作品。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和信任自己的学生,给予其勇气去创新。当学生在创新和探索路上遇到困难或瓶颈时给予及时的帮助或教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能够在实际中学以致用时,好好对待美术课程,努力学习并为之而付出更大的精力。
参考文献
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搞好基地建设,抓好课题研究。本学期美术学科教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国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二、主要工作
(一)更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1、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改方向。在改革的实践中进行理论探索,在实践积累中进行理论创新,在教改实践中反思。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改革和创新,全方位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提高教育教学认识。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空间、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育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
2、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搞好课改年级课教材的集体备课,并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观摩研究课。
3、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4、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刊物、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
(二)改进教研方式,做好教学工作。
1、组织学科新教材的培训,组织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领会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单元教学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市美术学科教学建议》。
3、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日程安排
月份
1、召开全体美术学科教师会议,布置新学期教研工作。
2、一年级苏少版课标本教材以及四年级教材的培训工作。
3、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月份
1、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研究课、教材教法研讨座谈。
2、学科常规调研。
3、美术一年级集体备课。
4、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月份
1、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课题研究工作。
3、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月份
1、组织参加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
2、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3、课题研究工作。
月份
1、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
2、参加市区美术学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会议,商讨下学期工作。
关键词:小学生 美术活动 儿童创造力 培养方案
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无限的想象,并且会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一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创造空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而达到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一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教师只有不断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成长与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小学美术活动课程的教育活动中缺乏创新性,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从学生实际状况出发,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其创造力,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一、小学美术活动中儿童创造力培养研究的意义
小学生的生活是教师进行美术课程创新性设计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做课程设计时需要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比如,小学生创意性设计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其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提高其学习效率。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美术活动中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设计方式,要坚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计出适应小学生的美术课程,并引导他们提升自身的创造力。通过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可以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世界,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加以想象后通过画笔来描绘出来,从而创造出更多新的事物,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设计时,还要结合小学生的特殊心理需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感受生活之美。因此在今后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儿童创造力培养课程设计工作,为以后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小学美术活动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一)及时鼓励,适时指导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并且做出适当的引导,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告诉学生“画的真棒”“做的真好”等,让学生在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的付出得到认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往往会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活动。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必须要教师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开发自己的大脑,发挥无限的想象。笔者在《手指玩偶》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玩偶,让学生依照自己的爱好,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激发自身的创造欲望,从本质上改善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强化能力,提升水平
任何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的,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确保将能力教学充分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中,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为学生创造提供良好的契机。例如,在想象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日记画着手,通过绘画的方式对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一切进行呈现。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考虑一天中都经历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日记“写作”。这种日记画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美术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际美术训练中进行想象和创造,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引入环境,活跃氛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单纯的美术课本引入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学生在课堂开始就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这种状况,会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受到限制。因此,在小学美术创造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情境进行合理把握,要选取多样化元素、内容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思维在情境中得以放飞,自由想象和创造。笔者在《瓶子变个样》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开始时选取了装扮成娃娃、设计成花瓶、粘贴成树木的瓶子让学生观赏。笔者在学生观赏后询问学生:“你们发现这些都是什么制成的吗?”“这些瓶子还能够变成哪些样子呢?”等等。由该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由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对瓶子进行“创造”。这种情境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美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创造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把握自然,拓展思维
对于创造者来说,大自然永远是其灵感的来源。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为我们的设计所利用。小学生是充满好奇心的,只要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就可以进行非常轻松地引导,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大自然进行合理利用,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让学生对大自然中的事物进行想象,在想象过程中再造,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笔者在《山外有山》教学过程中,在学校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到大自然写生,让学生对自己眼中的山和课本中的山对比,分析自己眼中山的特色。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山进行创作,对大自然中的山进行描绘。学生在写生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创造,给山蒙上了一层美丽的面纱,为自身创造力的培养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合理评价,注重童心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以发展的眼光、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才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成长空间,让学生自由创造,在美术的海洋里恣意徜徉。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评价学生的作品,肯定学生的付出。笔者在《风车转啊转》这一课的教学中,对学生五花八门的风车进行肯定,告诉学生“你们真聪明,居然可以想象出这样的风车,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样式的风车呢?”这种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得以延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创造力是美术发展的关键,是美术能力提升的核心。只有充分提升创造力,改善学生创造质量,美术事业才能够得到突破,有所成就。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创造力,要围绕创造力的培养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和设计各项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改善学生能力水平,为学生今后美术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曹培敏.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95-96+98.
[2]张德秀.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35-36.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合作学习
小学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开放性比较大,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水平。本文将从介绍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概述入手,分析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一、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概述
在2000年我国制定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了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通过美术训练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由此可见,在众多目标中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2011年,我国对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改,将美术课程视为学校进行美育的一条主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知识面比较广,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包括绘画、书法、手工、雕塑、建筑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结合现实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还不够重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将美术课程看作是副科,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新课改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但这种思想仍是没有改变。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1)社会各方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存在问题,忽视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人们将所有不算考试成绩的课程都归为副科,美术在大家的印象中也属于副科,这就影响了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学校不重视美术课程,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也大多采用应付的态度;(2)美术教学的内容涉及面太广,知识点比较杂,缺少系统性。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难以全面吸收消化这些知识点;(3)小学美学教学的方式比较落后,传统教学思想的痕迹较为明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根本就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不太感兴趣。
三、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下文将具体介绍一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方法。
1.教师应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1)教师应全面分析和研究美术教学目标,掌握美术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规划设计。例如,在讲解《淅沥的小雨》一课时,教师应明确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带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的方式,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的能力。因此,在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紧紧抓到这一点;(2)教师应编制合理的教学方案。在编制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讲解《闪光的烟花》这一课时,教师考虑到学生都见过烟花,在编制教案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创造出烟花的效果;(3)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的美术基础、美术学习兴趣等,为分组工作作好准备。
2.教师应在班级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在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多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为以后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打好基础。例如,在讲解《美丽的印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收集落叶,并让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第二,教师应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3.应在班级内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在进行分组前应充分听取学生自己的意见,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分组。同时在分组的过程中还应遵守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小组的人数最好控制在5人左右。
4.应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合作学习小组安排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应对其进行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以后应对其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
总之,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学习模式,将其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造力;孵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0-0066-04[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深化研究”(课题号:-c/2011/2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曹培敏(1980―),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德育处副主任,小学高级,南通开发区美术兼职教研员。
美术课程是将绘画技巧、艺术创作、欣赏、批评和艺术史融为一体的广义审美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则更偏重于对学生基本审美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而绝不是少数技巧高超的艺术家的早期训练。《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美术情操,完善人格”作为小学美术课程的总目标。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个人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新课标还将“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作为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之一,将“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有鉴于上述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我们认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创造力,必须要有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
一、创造力培养取向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小学美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意义得到了研究者和教师的广泛认同,也有不少相关专题的研究文献问世。刘明来(2009)认为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从人的根本特性出发,将内在的引导和外在的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多样性来促成创造力的培养。唐菲等(2009)认为应当从五个方面培育学生的创造力:顺应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儿童听音乐;把美术教育转化为游戏活动;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俞金梅(2008)认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儿童绘画兴趣和创造欲望;注重能力的培养,发挥儿童的综合创造力;用“童心”赏析和评价学生的创造成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林彩君(2004)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调动学生记忆思维,发展创造力;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创造性,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重视技法教学;善于吸取国外美术创造性教育的先进经验等。管单丹(2012)认为有效地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方法有:激发想象;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用实践激发创造潜能;多元评价等。这些学者普遍的特点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上给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办法,但是对小学美术课堂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拟在对创造力培养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特点的创造力培养模式,以此来增强小学美术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的效果。
二、托伦斯创造力孵化教学模式及其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托伦斯创造力孵化教学模式(IM)
托伦斯创造力孵化模式(the orrance Incubation Model)是托伦斯提出的一种创造力培养模式,本质上是通过课堂教学锻炼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模式。它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增强预期(eightening Anticipation),这一阶段主要是将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通过有效的课堂引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托伦斯认为,这个阶段是创造力培养“预热”的过程,这个“预热”过程包含了师生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而这些活动将为后续的创造活动提供有效的准备。第二阶段是加深认识和理解阶段(Deepen Expectations)。托伦斯认为经过有效“预热”之后,“预热”产生的效果在这个阶段不仅应当保持,而且还应该借助各种有效的策略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水平。第三阶段是继续拓展阶段(eep it going)。托伦斯认为通过不同策略的运用,教师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活力,使之在课堂外继续开展创造活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创造力。因此,这个阶段是超越课堂、教材和教师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其整个模式及实施策略如图1所示。
图1托伦斯创造力孵化教学模式及策略①
托伦斯的三阶段创造力孵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极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并极大地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即使在课堂教学完成后,他们仍然会保持足够的动力去学习,用各种创新的方法,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我认知,提升创造力。
(二)IM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对于IM模式的引入还鲜见于研究文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引入则几乎是空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其认知能力水平比较低,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欠缺,对于课程的学习方法也处于摸索阶段。同时,小学美术课教学以学生基本审美素质和个人能力(包括创造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因此,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引入IM模式时,教师必须将学生特点和美术课程特点综合加以考虑,对三个阶段中的实施策略加以调整,以保证模式实施的针对性、有效性,使之达到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最终目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第一阶段――增强预期(eightening Anticipation)中,美术教师应当通过课前教具(比如名画、手工作品等艺术作品)的精心准备、幽默有趣的语言、准确的肢体表达、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等“预热”学生的预期和期望,引发其好奇心,触发其想象力,随后可以通过美术课课堂教学主题的引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明白本堂课的目标,从而引发创造动机。
在第二阶段――加深认识和理解(Deepen Expectations)中,我们认为,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创造思维的养成和运用是这一阶段的关键因素。这个阶段可分为三个步骤来实施:第一步,结合美术课堂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联想,促进思维的有效发散,提升想象力。我们可以采用托伦斯提出的“深挖”“再次审视”和“为闻而听”三种策略。所谓“深挖”,即鼓励学生突破对美术课堂主题表象的认识而去探究隐藏在表象之下或尚未被别人发现的东西,形成对事物的新认知和新理解。所谓“再次审视”,即鼓励学生通过新联想将获得的信息再呈现、再评估,以加深认识。所谓“为闻而听”,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有效使用听觉、触觉、视觉等感①其中的策略,如“拥有一个球”“以自己的基调唱歌”“建设沙堡”“联接太阳”“与明天拥抱”是托伦斯对教学策略的一种比喻。
觉中的一种或多种去多方面感受事物,加深理解。第二步,结合已有材料,引导学生收敛思维,确定自己美术课堂的创作重点,明确创作难点。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三种策略,一是“自言自语,划掉错误”策略,这种策略要求学生和美术课所用的材料之间能够产生互动,所谓互动是指学生能够通过猜测、检查、纠正、调整、重复测试、完善等过程,剔除他们原先在美术作品创作设想中的错误因素和不合理方案,并通过这些处理改进其创作设想;二是“洞察透析”策略,这一策略要求学生专注于美术课中的重点信息和有针对性的信息,即能够认清美术创造活动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三是“剪角”策略,即学生经过思考,去除那些无用信息,实现新的思想飞跃并形成对即将要开始的美术创作的全新认识。第三步,面对美术创作,借助于前面形成的新认识,重新确定并执行新的美术创作方案。这个过程可以采用两种策略,一是“深入水中”策略,让学生深深地沉浸于对美术创作的思考,因此,他们可能会关注那些之前别人从未遇到或从未思考过的内容,从而引申出全新的美术创作方案;二是“走出锁着的门”,即鼓励学生突破以往局限,运用创新的方法设计并执行自己设定的创作方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提升创造力。
第三阶段为继续拓展阶段(eep it going),这一阶段是课堂创造活动的延续和拓展阶段,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延续效应保持学生创造的欲望及活力,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创造活动。对于小学美术课而言,这一阶段可以使用五种策略:一是“拥有一个球”,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运用幽默和能激发想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把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延伸到生活中。二是“以自己的基调唱歌”,即引导学生将美术知识、技能与日常生活经历相联系,并鼓励学生把这些美术知识、技能迁移到生活中,促进更多具有自身个性的创新想法产生,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建设沙堡”,即鼓励学生以已有的美术知识为出发点,让学生提出自身对某个美术创作问题的假设或想法,并从这些思想中找到最优创作方案。四是“与太阳联接”,即鼓励学生去生活中搜寻新的资源,比如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查阅资料,与他人交流或观察周边生活环境等,以获取新知,为实现其创新想法服务。五是“与明天拥抱”,即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不断尝试,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创新的解决方案。教师则应当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比如举办学生画展,现场写生,与工艺美术师、美术家交流等,进一步强化、维持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创造力。
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IM模式的教学实践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IM模式的教学实践情况我们制成简表,见表1。
表1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IM模式的教学实践
教学流程迁移教学实践方法和活动
建立预期
一、介绍植物、思考回忆生活中植物的不同类别和形态
(一)热身
1.由“植物”两字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种类繁多的植物,触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熟悉和了解的植物,触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2.教师简要介绍植物及其特殊功能。
深化期望
二、植物的组成
1.植物的基本共同点――组成(以大树为例进行分析)根、枝干、叶、花、果实
2.发展学生的联想力,对植物的各个部分进行有趣的想象,并渗透技法。
(二)深化
1.分析植物的各个组成部分。
它们虽然样子不一样,但是也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出示课件:以大树为例进行分析)根、枝干、叶。随着生长,还会有花、果实等其余组成部分。
2.对植物的各组成部分、不同姿态展开有趣的联想。
仔细分析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拓展想象,看看植物的各个部分像什么。再结合点、线、面等技法适时引导学生,如何表现这些根、枝干、叶、花、果实。
3.展示一株特殊的植物(多种植物拼接在一起的一棵植物图片),讲述创造这棵特殊植物的原因(太空故事),然后揭示并引出完整课题:太空里的植物。
a.全班分成9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6人,每人随机分发两个图形(有几何形、不规则形、糖果形、植物的某一个部分,如叶子、花、果实……)
续表
教学流程迁移教学实践方法和活动
3.拼接活动,对植物的原有造型进行改变,打破传统概念中对植物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b.小组合作思考如何将每人手上的图形巧妙合理地拼接起来,并最终组合成一棵造型奇特的植物。
例如:
c.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展示合作的成果,并讲述这样拼接的理由和植物的造型有何特别之处,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
三、巩固学习
用绘画的形式独自设计完成一幅太空植物造型。
(三)深入
1.提高难度、增强预期,让每个学生成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用绘画的方式创造完成一棵太空植物的造型。
如果真的能给你一颗太空植物的种子,你希望它长出来是什么样的呢?
2.将创作的植物剪出来,并植入(粘贴)到花盆中,师生共同分享创作的喜悦。
四、发展成果――延伸
1.由平面的绘画表现和想象向半立体或立体的手工制作迁移。
2.对比绘画完成的植物,深化经验。
3.延伸对植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四)课后延伸
1.展示手工形式完成的植物造型
希望同学们能变废为宝,创作出更新颖的作品,让神奇的太空变得更加美丽!
2.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下课后可以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再创造。
四、结语
在托伦斯的IM模式教学过程中,“增强预期”“加深认识和理解”和“继续拓展”三个阶段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从课题的实践来看,托伦斯的三阶段IM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的运用,确实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教师
21世纪是知识创新思维时代,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中非常重要。美术教育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思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往的教学形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美术教学的需求。因此,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同时要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情境。研究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了解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
教学实施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中,在实施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创新,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1)创新观念。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小学生具备有效的创新观念。这就需要学生建立个性化发展理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不能约束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成长。(2)创新思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基础。(3)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具备创新的能力。(4)创新依据。创新不但要依据智力,还需要结合远大的理想、坚定不移的理念等情感为基础,不断的努力。
二、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其主要分为几点:(1)小学美术教育有助于学生构建创新理念。美术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形式,需要对实际物体有很好的掌握,这也是意象的基础。意象就是对实际存在的事物实施记忆、总结之后获取的形态。大部分创造者的思维都是依据形象自观和理念抽象的结合获取。(2)小学美术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创新思维能力。美术学科的丰富性和教学的多样化促使学生可以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更多的自觉思维能力、灵感和想象力。
三、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创新观念
在实际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起初要培养学生学胆提问、不断研究的习惯。在实际美术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要按自身独特的观念和技能,建立特色。关注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促使学生自主观看、研究、分析。促使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训练,依据多样化的方向观察物体,并且突破了制度的约束,展现了新式的小学美术教育。
(二)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情境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实际研究的机遇,起初要建立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环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支持学生提出观点,并且对其给予肯定,构建和平共处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不断地学习知识,以此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奠定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学中全面发挥学生的影响力,促使学生在优质的教学情境中建立有效的创新思维。
(三)构建完善的评价系统
在小学教学中,学生更为关注教师的评价,因为教师评价的结果影响会实际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体教学工作落实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创作实施合理化的评价,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束缚,对实际学生学习的操作能力、研究能力以及积极性等实施全面化评价,同时还需要分析多样化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在实际创造教学课堂的过程中,依据相关的信息,设定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依据竞争系统,对发挥较为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激励其他学生坚持努力,不断研究和思考。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初要教师成为创新人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获取新的教学方案,深入学习美术知识,全面充实自身的知R和技能。同时,密切科目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实施创作。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起初需要以自己为警醒,对实际美术教学进行创新,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寻求最为基础、最为可靠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依据教师为典范,不断拓展自身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美术;个性化培养;素质教育
一、小学美术教学个性培养的必要性
美育教学是基础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或者美术从业者,还是为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小学教育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美育更为重要,这一时期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工作。
当前,小学美术教育课堂大都注重课本知识和基础演练,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认识和学习美术的起点,我们应该把握这一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做好美术启蒙教育,给学生普及美育教学。同时要进行个性化培养,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审美能力,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
1.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旧的美术理念有两种极端:一种是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美术教学;一种则是片面追求培养专业的美术天才而忽视文化教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小学美术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决定学习质量。现代教学提倡变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小学美育也不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创新,如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如何调配颜料,自己去摸索如何着色,思考如何让作品独具特色等。
2.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丰富课堂内容
兴趣是第一老师。艺术类教育都强调学生要全身心投入创作,只要激发学生兴趣,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活跃程度。美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为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师可以开设室外课堂,这样不仅可以营造独特的教学氛围,还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发现美术与自然生活的联系,培养个性的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要进行个性化教育,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制订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教案设计应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教师应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制定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水平需要的的教案,有效的促进教学与学生求知,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案不单纯是教师教学的方案,而必须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出发,其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目的是要教师改变传统观念,把课堂的主导交给学生,教师起到的是启发、引导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写美术教案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融进整个教案,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编写教案时,遇到较抽象的理论课时,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就会考虑是否有必要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又极易理解的课题。”小学美术教案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要考虑学生具备的理解能力、学习特点等,以避免把目标设定得过高或过低,在教具学具的准备方面也应根据学生的经济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用具。有利于编写出优质的教学案例,这样,“在设计案例时各个方面都考虑到学生,不仅有利于编写出优质的美术教案,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能够融洽相处,愉快学习。小学美术教案设计应符合学生素质培养需要。”现在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与美术欣赏能力,运用基本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最终使学生达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二、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关系
传统美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往往取决于教师个人经验,优秀教师的成果大多建立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艺术,这虽然十分重要,但毕竟因缺乏理性的指导和理论的归纳而难以推广。当代的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中的教学方法手段,应依据学生情况,尽可能把课程教学转化成学生较易理解又普遍喜爱的内容形式,确定课业类型,应根据课程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是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小组合作是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减轻学生压力,增强自信;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为进一步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构建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形成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美术课程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指标及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效果,此外还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
三、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要素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编写优质教案,要求我们应尽量使自己编写的教案符合新课改中对小学生美育的各项要求。同时还要多研读一些优秀的小学美术教案,注意其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思路的阐述、教学活动的组织。其次,重视美术课程的整体设计。确定课业类型,根据课的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如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怎样的能力、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学习爱好等特点,通过分析,找到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过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即让学生懂得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完成什么作业。过程与方法目标,即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和先后顺序,如何使教学更有效。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即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要清楚地了解,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将三维目标全面实现,所以,又应根据实际情况,宁缺毋滥,不必求全。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指教学知识的要点和要害所在,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确立最重要的教学重点,再依据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难点,第三,列出教具和学具。美术教学用具要针对性强、可操作,范画、板画、板书及现代媒体等设计布局要合理。教学反思,即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四、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优化
第一,延伸教材与工具材料。小学生爱好美术,不仅因为可从习作中获取成就感,得到成功的体验,而且还因为能从工具和材料的运用中获得审美愉悦。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差,并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和情绪性,如果提供的知识是单一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改变与拓新教学内容与工具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当代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整合现代的视听教育手段来进行教育活动,它具有形象化、生动性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特点,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创造力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课前我们可以利用PPT、FLASH等软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自己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友好的人机对话环境中,在图文并茂、声影一体的呈现过程中,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试之积极的设想、主动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扩宽他们的认知空间。”
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束缚,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现代社会要求人才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进行了分析,以小学美术教育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新思维的含义以及美术创新思维
1.1创新思维的含义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了解何谓创新思维。具有独创性的思维才能够叫做创新思维。在实践中,要具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能够利用创造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解决中要体现出新颖和独特。
1.2美术创新思维
美术创新思维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敏捷性,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能够积极寻找创新型的办法和策略;第二,新颖性,要采用独特的、原创性的方法来解决美术作品的创作问题;第三,流畅性,要能够在创作的短时间内迸发灵感;第四,精细性,能够不断改进美术作品,精益求精;第五,灵活性,对于同样的美术题材要能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
2.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的创新思维
2.1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创新意识
要让小学生获得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就要让小学生获得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的要旨在于给小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对小学生的个性进行束缚。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发挥小学生的艺术天性,保护小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创新意识。
2.2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创新思维
美术是一门艺术,其本身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更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美术作品的价值就在于求异性和想象力,在于其中蕴含的活跃的灵感。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创作,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创作上的突破。
2.3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创新情感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情感,美术创作不仅是一种智力与技巧的展现,更是一种充沛的情感的体现。可以说情感是美术作品的驱动力,通过美术教育小学生可以获得创作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培养创新型人格。
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1改革教育模式,改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要求学生要按照教师既定的模式来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找到问题的标准答案。而在美术教育中,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开放性,发挥小学生活泼自由的天性,让小学生能够在自由、愉快、轻松的美术课堂中找到天性的释放。
小学美术教育属于美术教育的初级阶段,一般以模仿为主。这是美术学习的必经之路,但单纯的模仿是不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师可以在小学生模仿作画的时候强调创新意识,并非小学生画的越“像”越好,而是要提醒小学生,有创新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作品。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提问的方式,提醒小学生注意拓展思维,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要求小学生不要拘泥于模仿,要画出每个人的特色。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能遇到一些“怪画”,教师绝不能粗暴的加以否定,而是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对其中蕴含的创新思维要给予鼓励。
3.2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使小学美术教育获得更为充沛的灵感。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看到更为丰富的美术作品,了解更多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从而给小学生更多的创新灵感。多媒体能够使创作一幅美术作品的过程向小学生充分的展示出来。小学生还能够将各自的美术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提高小学生美术创作的动机。小学生要通过对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和其他学生的创作中获得创新的灵感,不被同样的风格所束缚。
3.3加强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交流和沟通,小学美术教育要给小学生一个自由沟通的空间。要将教师讲授型的课堂转变为师生之间共同交流和学习的课堂。小学生要获得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获得合作创作的能力,让小学生获得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小学生,自己作为课堂方案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师生之间要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和互动,展现小学生的创作活力。
3.4注意对小学生创作灵感的启发
小学美术教育要帮助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象,迸发创新灵感。创造性的发生需要视觉灵感,形成视觉意象。教师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给予小学生更多的灵感和载体和诱因,让小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创造,形成丰富的心理意象,使小学生能够在直观形象的积累中逐渐走向理论抽象的总结,最终形成创作的灵感。
3.5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情感
艺术是一种对情感和人格的熏陶,美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将美术作品中蕴含的道德、审美和认知情感合为一体,使小学生潜伏的创新情感被激发起来,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减少疲劳,在适度的兴奋中体会创造性火化的迸发,从而带来的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师在课堂中要做的就是激发这种创新情感,并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具体操作技巧,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具有创造性的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不应该苛求所谓的标准答案,美是一种意识形态,在美术教育和美术学习中应该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以情感为驱动来进行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创作,增强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变通性和流畅性。
4.结语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美术教学水平,引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特别是美术课堂教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科学、健康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经研究,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拟定于2014年共同举办“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交流活动”。
请各位理事做好相关组织、申报工作。有关申报的详细事宜见附件。
附件:
1. 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交流活动方案
2. 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交流活动登记表
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
2014年5月26日
附件1: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交流活动方案
一、推荐对象
具有三年以上教龄的普通中小学在职、在岗美术教师。已获得过本项活动一等奖的教师不再参加本届活动。推荐对象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
二、推荐要求
1.推荐课应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突出审美教育和美术学科的特点,具有创新精神和常态课的特征。
2.推荐课必须使用经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美术教材。
3.推荐课须是一个完整的课时,第一课时或其他课时均可。小学每课时40分钟,中学45分钟。每节课可以有1至2名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只能担当一节推荐课的指导。
三、推荐方法及报送要求
1.此次交流活动分为录像课推荐和现场借班授课两个阶段。在各地推荐的录像课中选出入围课到现场进行借班授课和观摩。
2.各省推荐名额(略)
3.上报材料及要求
(1)“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交流活动登记表”一式两份(每课一表,登记表可自行复制)。纸质表格需加盖学校和省级报送单位公章邮寄至下述地址,同时需将登记表电子版发至下述邮箱。
(2)推荐课须刻制成DVD光盘(每节课一式2张,使用普通DVD光盘格式,能够在普通附件2: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交流活动登记表(略)DVD机上播放)。光盘需附光盘标签(见附件表格),并在光盘表面注明所属省份和课名。光盘的内容中不要出现所在地区、学校和授课教师的姓名。
(3)详细教案及在教科书中该教学内容,一式两份。
(4)登记表电子版文件名为:省份、学校、年级、课名以及报送内容名称,如:省学校年级课评选登记表。
4.录像课报送截止时间:2014年9月1日(以邮戳为准)。
5.报送方式:美术课推荐录像寄至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邮编:100081,收件人:赵军,联系电话:010-58758581,13810048939。邮箱:719297526@qq.com。
四、奖项及组织工作
1.本次活动设一、二、三等奖和指导教师奖(获一等奖推荐课的指导教师将颁发指导教师奖)、组织奖。
2.由主办单位聘请有关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组成评委会,对推荐课进行评选。评选环节不收取任何费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 创新思维 美术教育
小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要想自己解决好,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具备这种能力还有利于小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并且可以将学到的这些新知识运用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其自身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一、小学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积极意义
1.小学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大大提高
美术活动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美,但我们都知道,美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范畴,它所涵盖的领域很广。进行美术学习和美术教育工作时,学生有了发挥自己个性特征的舞台,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创造美。所以,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思维更加的灵活、流畅。
2.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与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
分析小学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不难发现,其所具备的基础性以及非专业性意味着中小学美术其实就是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道德以及认知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能够充分挖掘儿童的创新潜力,且道德意志和认知情感的提高也会使儿童的观察灵敏性、记忆长久性以及学习积极性都有很大的提高,能够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终将这种能力转化为实物。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主要组成
1.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
进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时,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创新的基础不是逻辑,但必须要经过逻辑思维的整合才能够达到最终的创新目标。进行中小学美术教育时,逻辑思维是和艺术思维互相促进的,最终实现两者的共同进步。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从一个差异化的角度来分析、理解问题,从而得出新的观念和新的思考问题方式。许多学者都将发散性思维定义成创造力,所以培养发散性思维是提高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美术教育人员一定要给予发散性思维培养足够的重视,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
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想象力思维及创新力思维的培养。其主要教学内容就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以及综合探索能力的培养,而这正是培养想象力以及创新力的最有效途径。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1.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工艺设计制作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也就是说在学习期间要让学生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才够新颖、大胆,才能真正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2.创新精神的培养
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并找出问题之间的区别,最后发现两者间的联系,制定解决方案。
3.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要想实现各种美术教学目标,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绘画构图不仅能培养学生按规律行事的能力,还能使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并且能启发其使用创新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命题创作画,在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含义后,就要启发他们对各种选材进行取舍、思考各种组织方式、各种表现方法,灵活地进行处理,以创作新颖、独特的作品。在美术教学中,类似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只要有意去做,内容比比皆是。
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
1.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老师应当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趣味性强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并且要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对美术学习抱有强烈的兴趣,从而更高效的学习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做出积极大胆的设想,以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美术课的最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所以,进行教学时,老师应注重于激发孩子们的童心,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进行想象。比如,在教学“画汽车”一课时,学生在欣赏、了解各种汽车之后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汽车,甚至有很多同学都设想出了未来汽车的样子,而教师就应善于抓住这个机会和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求知意识,使学生能够对创新有饱满的热情。
3.教师也应注重自身工作素质的提高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地位,因此,教师本身就应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并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特征创造出新颖、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模式。另外,课堂上教师还要带领着学生画画,通过示范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若落实有非常深厚的专业水平,独特的画风以及较高的创新能力,则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还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4.要善于使用双向沟通的教学方式
进行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工作时,一定要使用最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的由老师来讲解。长期的实际教学经验表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会因课堂太过枯燥而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我国有关教育部门也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制定了解决方案,中、小学、高中乃至大学也都在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将原来的单向沟通教学方式改革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使学生能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工作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自己具有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今后遇到各种问题时,都能够靠自己的头脑寻找出创新型的解决方式,不至于遇到问题后手足无措。除此之外,教学工作者还必须意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小开始抓起,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给予这项工作高度的重视。教师的素质对于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各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做好表率,以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1).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美术;以人为本;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7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16
如今,美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美术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审美能力。在小学阶段进行美术教育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应用技能和在综合素养,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小学生可以通过美术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还可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习兴趣。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素质教育为小学美术教育奠定了基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学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理念,引导小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每个小学生发展的空间,确保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不断发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评价、美术作品赏析等四个方面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编排教学内容,体现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和学情编排教学内容,使美术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拓展,从而真正体现美术教学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改变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鼓励小学生独特的见解,其实小学生画得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参与了、收获了,才是最关键的。小学美术教学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为了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和观察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小学生画熊猫时,在新课引入时我会设计一段启发的话:“同学们,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有趣的熊猫,他们长得十分可爱,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入熊猫的世界,教大家如何正确地画熊猫。”这样的开场会激起小学生的好奇,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同时,为了让小学生学会简单的构图知识和色彩搭配,我会让小组合作画出熊猫的轮廓,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熊猫身上的黑白花纹以及周围的竹子等景物,使整幅画活灵活现。
二、巧妙运用教学手段,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手段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游戏教学法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小学生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趣味教学法有利于缓解课堂中枯燥的氛围,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视听能力,促进教学内容清晰化和简单化。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情况,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教学手段。我在教学中鼓励小学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校园里有很多树叶,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是非常有趣的,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体验到生活带来的快乐,还能够增强美术课堂的活力。当发现小学生制作的作品较为出色时,我会在全班进行展示,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激励班级中的小学生积极探索,共同进步。同时,我为小学生创设了学习园地,并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的美术书或者画报等刊物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不断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三、有效提高教学评价,实施多元的课堂评价方案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评价在整个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时候,美术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可能对小学生影响深远,美术教师要规范评价标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实施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案。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需要教师、家长的共同培养,无论在校园里还是在家里,我们都要积极为小学生创设学习美术的氛围,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意识,使他们能够从心理上喜欢美术。美术课堂评价方式具有互补性的特点,美术教师要避免教学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使课堂教学具有公平性和普遍性。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差异化评价方式,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以培养小学生的自尊心,唤醒小学生的欣赏能力。同时,小学美术教学还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达到灵活多变、运用自如的效果,并且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四、增加美术作品赏析,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小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欣赏水平,我在课堂中会适当增加美术作品欣赏环节,在课前上网查找多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或者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通过多媒体大屏幕给学生播放优秀的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当小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欣赏的时候,我会鼓励小学生进行作品评价,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知识运用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美术主要以线条的感受和情趣为主,所以我设计了《绘画游戏》《我们身边的线条》等多种作品赏析活动;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美术主要以线条的基本技巧和画法为主,所以我设计了《画中的线条》《植物线条写生》等作品赏析活动;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美术主要以表现线条的艺术美为主,所以我设计了《精细的线条》《画人像》等作品赏析。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小学美术教师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唤起小学生的美术欲望,激发小学生绘画的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课堂评价方式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美术教师还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在充分肯定小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加强对个性的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目标;现状;整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2-0023-03
一、培养目标
教育部在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规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1] 湖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参照此规定并结合学校彰显“医、师、核”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路,确定(2010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专门人才,培养具备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能适应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改革需要,具备从事中、小学校美术教学、研究及科学管理能力,也能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美术应用型人才。”
现时的目标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理想,理想和现实总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达到这个理想,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中小学美术教学所需和湖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简称我校,下文同)美术学专业培养人才的现状。
二、培养现状
为厘清现状,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调查:一是2010级美术学专业学生求职心理与意向调查;二是我校美术学部分毕业生、实习生在中小学的工作实际调查及他校美术学毕业生情况;三是我院2011级国培班学员及所在学校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查。调查方式和时间:
1.问卷与访谈结果分析。
(1)从国培班学员看小学美术教育所需。在所调查的19名学员中,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方面依次是:美术专业技能技巧17人,美术史及美学理论5人次,审美素养和美术教育理论都是3人次;学员所了解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最欠缺的方面依次是:美术专业基本功12人次,创造能力7人次,教育能力1人次;19名学员中,有16名学员已经属于资历较老的教师,从教6年以上,但从教美术6年以上的仅1人;培训前有10名学员没有教过美术,9名学员是兼职美术教师;学员中有10名毕业于中师,6名毕业于文科非美术类专业,1名来自理科专业,仅有2名来自美术教育专业。 学员们认为中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不重视,缺乏美术专业教师,教学设备缺乏;对培训的建议主要是:培训时多注重基础,增加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应尽量贴近小学美术教材,加开美术教学法课程,提供图书馆电子阅览服务,支持学员上机操作等。
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农村中小学美术课几乎成了“摆设”,一方面每个老师带其他两三门课程,兼任美术课,根本没有精力钻研美术教材和备课,大多数是被语文、数学等课占用,即使偶尔有老师上美术课,也是让学生自己随意画,学生处于美术中的“放任自流”状态。
另一方面,一旦上级有人来检查美术课的实施情况,就会先有人“通风报信”,领导来了应该怎么“应付”检查和“汇报”自然不是问题,查也查不出真的问题。因此,学员们提议:上级领导要真的想发现问题,就应该“微服私访”,这样的检查才可能有效。不过,学员们也普遍反映:一般的县级实验中小学都很重视美术教育,基本不存在这些情况。
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学还处于异常艰难的时期。中小学美术教学对高校师资培养的主要需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美术专职老师,尤其是缺乏具有扎实专业基本功和富有创造力的专职美术老师;二是呼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对美术教学实施有效督查;三是针对职后培训这一块,培训内容上应多针对美术教材需要的内容,培训时间也应再充足一些。
(2)从美术学专业毕业生看部分高校培养美术师资的问题。调查中通过QQ、电话和2006级美术学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交流。他们是山东淄博某小学吴老师、北京零一零美术培训中心的成老师、山东曹县某小学的晁老师。主要了解到三方面情况:①他们所在的学校对美术都很重视,美术在学校属于“香饽饽”,他们仍然十分热爱美术教学;②设计类的课程知识、美术史知识和美术教学法在教学实践和教师资格考试中都很有用;③小学美术教学班额大,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比较难。
利用QQ的访谈方式,我们也和正在实习的2008级的宋同学进行了沟通交流,她所反映出的主要情况是:①一个班学生多,组织教学难;②实习单位缺乏美术教学资源的基本配置;③学校不重视美术教学;④学生非常喜爱美术课。另外还对一名毕业于同级别的兄弟院校毕业生进行了访谈,他是美术学专业毕业,通过教师编制考试以后,又考了国家公务员,最终离开了美术教师的岗位。从他那里得知:①在农村教美术太清闲,年轻人呆不住,本身对教师职业也不感兴趣;②考教师编制必备的知识是美术史、教育学、专业技能等等。
从以上五名美术学专业毕业生(包括一个实习生)的情况来看,现在高校美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组织教学和管理能力欠缺;二是对设计制作、美术史、美术教学法等课程还重视不够。不过,湖北科技学院美术学毕业生都热爱美术教学,对教学充满了热情,这是最值得我们欣慰的。
(3)从2010级美术学专业学生看学生的求职倾向与心理。在2010级美术学专业的求职意向调查中,146人参加,83人首选教师,29人选择设计师,20人选择画家,14人选择其他。
146名学生规划职业时间为:
职业取向为教师的83人中规划职业时间为:
83人选择教师职业的理由:
从上表看出:①我院2010级美术学专业学生对自己职业进行规划的时间比较早,在一、二年级能对自己未来职业进行规划的占82.2%。②过半数的学生有当老师的意愿,这为我院2010级美术学专业的教师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现状结论归纳: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制作,我们不难归纳出艺术学院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已有基础和现实问题:
(1)已有基础:美术学专业学生能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尽早规划,这为我院教师教育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我院修过美术教学法课程的学生对教师职业十分热爱,这更坚定了我们大力实施美术教师教育的信心。
(2)现实问题:美术学专业学生的组织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欠缺;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亟待改进,一是基础性不够,二是与中小学美术教材内容相去太远。
三、培养模式探究
1.抓住学生已有的求职心理基础,狠抓三段式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教师职业倾向,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这里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见习、课程技能实践、毕业实习等环节。
(1)课程见习是指在部分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中给出一定的课时,安排学生到中小学教学一线去观摩、学习与美术教学有直接联系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活动。它适合在学生即将开始学习专业课程时安排。具体操作时可利用机动周时间参照下表进行。
(2)课程技能实践是指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中加大学生实践的力度,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教育理论的同时参加美术教学实践(包括听课、讲课、评课、说课等等),不仅能深化他们对理论的认识,而且能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融合起来,并强化他们的教师职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3)继续抓好毕业教育实习。在现有教务处带队的基础上,安排艺术学院相关专业老师不定时去实习点检查与督导,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和相关协调与组织工作。
2.有机整合美术学课程的设置,让高师美术课程真正地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接轨。整合美术学课程的设置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课程内容要体现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学习模块;二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有助于美术教师和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对师生产生积极的终身影响;三是各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安排应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与技能的把握更加深刻。
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具体方式很多,如组建美术培训基地、举行多媒体美术课件大赛或模拟课堂教学大赛、针对当前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热点问题请专家讲座交流、积极参与中小学美术教学听(评)课、微格教学、教学现状调查、美术馆或博物馆担任义务导游、增设相关的活动课程(如儿童美术心理学、美术教育史),等等。
4.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标中强调教学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实施好这个建议,未来的美术教师必须首先尝到课程资源开发的甜头。在美术学专业的活动课程中,可以加入服务地方的民间美术资源,根据湖北科技学院生源的实际(如咸宁、湖南、山东等地的学生比较多),就可以在活动课程中彰显各地民间资源的利用。如咸宁本地的石雕、竹编等,其他生源地的学生可以自己搜集并整理家乡的民间美术素材后再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综上所述,艺术学院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应以课程的有机整合为核心思路,兼顾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三段式的实践环节为突破点,以美术第二课堂的活动课程为助推器,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正确领导下,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专门人才为目标,使美术学专业学生成为具备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能适应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具备从事中、小学校美术教学、研究及科学管理的能力,也能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美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美术不仅是一门学科,同时它还是一种艺术,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所以当代小学教师应该重视美术教学,努力培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促进其综合成长。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注重绘画技巧的传授,还要注重美术情趣及美术感知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发挥出美术教学的基本作用。但是如今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学校及教师去克服和改善,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使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1.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缺陷
1.1教学方法不够完善
教学方法是影响美术教学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美术技巧,使学生形成高质量的美术素养。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也没有将学生的心理变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之中,这使小学美术教学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之中。小学的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基础知识教学法、专业绘画能力培训法、大量练习法。这三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提高小学生的美术能力,但是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这几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大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而经常使用专业绘画能力培训法,并为小学生布置了大量的练习任务,小学生面对枯燥的美术练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致使小学生对美术缺乏足够的热情,降低了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1.2缺乏高效的教学设备
美术教学设备对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大型城市及经济发达的城镇都可以为小学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也可以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设备,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美术教学系统,也没有比较高效的美术教学设备,不是缺乏专业美术教师,就是缺乏相应的多媒体设计,这就限制了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如果学校缺乏有效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材料,那么教师只能通过简单的铅笔或水彩笔开展教学,无法教导学生更全面的美术知识,这降低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也缩小了学生的学习范围,不利于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1.3师资力量不够强大
美术教学一直都没有引起过人们及社会的重视,因为它并没有被纳入考试范围之内,很多小学也并不重视美术教学,在美术教师招聘过程中,并未对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进行严格的审查,甚至是自降门槛或者降低美术教师的福利待遇,这就使学校招聘的教师没有过硬的专业绘画能力和教学能力,从而使高质量的美术教学成为空谈。美术教师的专业绘画能力及教学能力是开展高质量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教师没有较强的专业素养,那么他们就无法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美术知识及技巧,这就导致了小学美术教学空有其表,却没有内在意义,使小学美术教学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2.如何改善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完善教学方法
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高效的教学方法,要想提高小学的美术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积极的了解美术教学的内在含义及作用,充分重视美术教学的价值,努力使美术教学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作用,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点及艺术情趣,争取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本教学要求,针对小学生所独有的特点完善教学方法,将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不仅要为小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将专业的绘画技巧教导给学生,并通过有效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美术情趣,确保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能得到有效的开展。
2.2加大美术教学资金投入
我国大部分小学都得到了国家的资金帮扶,但是这些资金都都流向了应试学科,大部分学校并未对美术教学进行有效的资金投入,所以我国的相关部门在进行教育拨款时应该规划好资金的去向,尽量保证美术教学得到一定的教学资源,确保美术教学拥有一定的物质教学基础。另外我国很多贫困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自身得到的教学资金有限,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帮扶力度,不仅要提供一定的教育资金,还要为美术教学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绘画工具及材料,保证教师拥有充足的教学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美术教育。
2.3加强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建设
学校在进行美术教师招聘时,应该加大教师的考核力度,确保每一位教师都是美术专业院校毕业,并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另外对在岗的美术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每一名在岗教师都要有较强的美术能力和教学能力,这样才能确保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可以进行有效的实施。同时还要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待遇,拉近与其他主科教师之间的差距,这样才能对美术人才形成有效的吸引力,确保学校可以招聘到高素质的专业美术教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对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及审美素养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教师应该充分的重视美术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其次要完善教学方法,最后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高质量的美术教学,努力克服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争取为小学生的综合成长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高秀明.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3(1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