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历史教学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历史教学计划

第1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任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为了使历史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特拟定本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和实践能力。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内容安排注意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着力克服内容的“难、繁、偏、旧”,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动脑筋”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本教材以课为单位,上册叙述了从到的胜利的历史,共25课。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性格差异较大的情况,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对历史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对历史也稍感兴趣,但学生很不踏实,对史实的记忆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历史教学应重在监督学生记忆。总之,希望通过努力,使历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教学及学生学习常规

教师要深化对《历史课程标准》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要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1、抓好常规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抓好目标生、边缘生、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和帮扶工作,要求他们继续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加强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培养多向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作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在横向方面,掌握同一时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对外关系等等,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历史作用。在纵向方面,要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这两个方面增加学习的综合、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二,培养思维能力的准确性,指导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段限、明确概念、牢固掌握人、时、地、事等等重要因素,并力求把知识点扩大为知识面。

第三,培养思维能力的敏捷性,指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并能在一定时间里完成适量的书面或口头练习,不仅要强调准确,而且要强调速度。不仅要牢固掌握教材中的直接知识,而且对间接知识,还能够触类旁通,做出敏捷反应。

第2篇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上学本班学生历史期末测试成绩平均分为89.88,合格率为98.40%,优秀率为57.14%.高于整个初二年级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五分种,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四十二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二分钟分成三份:前五到十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第3篇

本学期在上两年的基础上,并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九年级中考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特制定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努力探索实践,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及强化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 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教学要面向全体与个体的发展,力求大面积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 教学目的、要求、任务:

初中历史,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初中历史,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初中历史,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教学主要内容:

本学年学习的是世界史。另外主要的教学工作是迎接2011年中考,所以在上好世界史新课的同时做好中考复习工作。

四、 教学重点、难点

完成世界史的教学任务,做好应对中考的三轮复习。

五、 学生现状分析:

从上学年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所授学生,优生少,中等生和差生多,学生一遇到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发言积极,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上面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

六、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先是要高质量的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第4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第5篇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6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共有3个班,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好的学习方法,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使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全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正确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尽管篇幅有限,还是适量增加了翔实、准确、与文字相配合的插图、地图,使历史教学更直观可信,更方便有趣。通过真实的图片及rdquo;rdquo;等栏目将许多传统的难点和疑点化难为易。

课本精心选材,科学阐述,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和各民族的历史。如第3课rdquo;,增添了黄帝的rdquo;(第12~13页),就在教材中成功地写好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第一笔。第14课rdquo;(第71~75页),把民族间的发展与和平相处归为主线。第20课rdquo;,以北魏的冯太后教育孝文帝的故事为导入(第106页),深浅适度,循序渐进地讲述了鲜卑民族的进步及其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这样,就使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教育落在了实处。

在单元题目上,用rdquo;rdquo;rdquo;等,使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文化类课文中,用rdquo;(夏商西周)、rdquo;(春秋战国)、rdquo;rdquo;等标识,准确勾勒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轨迹。加之图文并茂,有利于进行生动形象的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教育。

教学目标

掌握从远古居民到的魏晋南北朝的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

教材重点

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同时在集体备课中强化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rdquo;的要求为依。3整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教学进度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

学前教育1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4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7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3

期中复习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2)6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7

期末复习

第7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优化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话、动漫、影视等表现形式而变得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增强他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过去抽象苍白枯燥的历史事实形象生动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时空界限,突破课堂的狭小天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刺激多种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如在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时,我引用了《秦始皇一统天下互动地图集》,这是用Flas制成的一副动态地图,秦、韩、赵、魏、楚、燕、齐七国分别用七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通过变色的动态模拟秦国陆续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进程,配以雄壮的背景音乐,形象生动,然后再插入一副秦始皇的画像,展现其“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光彩神韵和威武气势,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当学生沉浸在其中时,我抛出问题:秦国为何能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使课堂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突破重点难点

历史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历史教材内容繁多、体系庞杂,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教学任务重。那么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要求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呢?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教师可在课前将教学所需的知识结构、历史图表、音视频、文字材料等制作好,在讲授过程中适时展示出来。这无疑大大节省了讲解、板书的时间,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更有利于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如在讲《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一课时,需要学生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如果仅仅是教师口头讲述,会显得十分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学生听不明白,更谈不上很好的记住了。动态演示正是电脑的特长。于是我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世界地图的出发地先出现一艘帆船,帆船沿着当年航海家们的航海路线行进的同时,又用红线条紧随船后,配以旁白与穿插相关图片,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整个行程配以声音讲解清楚。学生在看了这个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不知不觉地就记住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分析能力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指出:“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主要的智慧努力不应该放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英国历史学家柯林伍德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只有设计的提问点亮了思想,点燃了思考,才能在历史学习中与古人“对话”,实现思想的交流与互动。

如在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补充两则史料:“凤阳地多不打粮,磙于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如此对比强烈的花鼓词具体而生动的展现了改革开放前后安徽凤阳的巨大变化。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安徽凤阳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起来,开始主动地分析思考,对于理解这一内容也变得容易很多。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创设德育情景,陶冶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高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素材,历史教师的使命不单单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习能力,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情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空洞直白的说教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达不到教育的预期效果,而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呈现生动的画面,播放感人的音效,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导致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的认识,了解了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禁毒教育。而林则除为了民族的利益,不畏强敌查禁鸦片,将230多万斤鸦片付之一炬的“”,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振奋。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运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否则将会适得其反。⑴切勿过分追求形式,使课件的界面过于花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⑵切勿颠倒教师与多媒体课件之间的关系,导致备课不够充分;⑶切勿贪图省事,让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板书;⑷切勿忙于应付展示课件,而忽视课堂师生的情感交流。

使用多媒体教学呈现的知识信息量大了,节约了教师书写复杂板书的时间,但有时教师忙于展示眼花缭乱的课件,往往忽略了课堂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因素!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和学生缺乏一定的交流和互动,目光只是盯着课件的顺利衔接,局限于讲台之前,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俨然成了多媒体课件的一个播放者,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情感交流。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动感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因此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终身学习,把多媒体与有效的传统教学进一步优化,历史课堂就一定会魅力无限!

参考文献

1 鞠秀丽.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

2 卢晓燕.历史影视教学法在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

中学教学参考,2011,21

第8篇

以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以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面向新课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要在高一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三、本年度教学计划

教师通过一年教学,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选修)全部的讲课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第的基本史实,并培养学生相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综合概括等能力。上期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的教学和学习的任务,下期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的教学与学习任务。

四、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完成章节主要内容估计课节

1---5周3月4日到4月8日《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二章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4课时

6---8周4月9日到4月28日《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5课时

9周4月29日到5月6日五一放假

10-12周5月7日到

5月27日考试,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四章考试;两极格局的世界15课时

13-14周5月28日到6月10日世界近代现代史》(下)第五章世界格局的变化10课时

15-16周6月11日到6月24日世界近代现代史》(下)第六章章现代科学技术的也文化12课时

17-18周复习期末考试

五、教学方法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今年市教研室工作会议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观念为主线,结合高考“3+1+1”模式,重点抓好学校教研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狠抓重点,常查环节,努力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具体工作安排

    本学期工作的重点是加大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高历史教学及教研质量;加强高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我校历史学科高考水平;配合学校三星级高中评审,做好各方面工作。

    1、制定落实教研活动计划

      明确学期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抓好高中历史教学,特别是高高三的历史教学,针对学校制定的高三教学目标,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注重课堂即时效率,同时落实细节:

    ①、完善备课组工作,每周一次,常交流、多研究, 特别是对高考信息的采集、研究分析。

    ②、结合学校月考制度,做好平时测试工作,高三两周一次常规考试,认真、及时批改,重点同学要面批;分析、总结,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查漏补缺。

    ③、认真完成听课计划,能够每周听一节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不少于20节。

     2、加强备课组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集体备课,丰富课堂教学,是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工作。对高三的复习,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精选资料,精选试题。认真做好提前备好一周课,由教研组长签字才能进课堂的工作。

3、抓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将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结合学校青蓝工程,以高考改革为契机,着重提高课堂即时效率。在活动中,将根据教研组实际情况,采取开设研究课与随堂听课等形式,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

    ①、开设高三历史复习研讨课。从能力角度出发,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着重培养运用生产力标准、实事求是、宏观与微观、人类文明演进四个理论尺度。

    ②、在高一的历史课中认真抓好素质教育,结合高考改革形势,在抓基础知识同时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

③、三月份的学校教师课展示活动中,将集中教研组智慧,认真组织,充分展示学校课题研究成果。

4、展开课题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针对学校提出的总课题,教研组将展开对“历史教学结构的优化与素质化教育”子课题的深层次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将对“问题式教学”进一步进行探讨,同时落实细节,明确各人分工,分阶段按计划实施。在过程将对阶段性研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解决,适当调整研究计划。学期中或结束时,针对课题研究进行经验交流总结。在这一学期中,准备将“问题式教学”模式基本定型,严格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进一步深化模式理念,完善研究的各项工作。

    5、、落实月考制度,做好成绩分析

      作为阶段教学检测的一种方式,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成效。在成绩分析时一定要细,明察秋毫。

    ①、认真出好每一份试卷。备课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

    ②、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完善课堂教学。

  ③、密切注意差生、优生的流向。通过测试发现差生,重点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导。

6、抓好初中课改工作,落实校本课程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化学教学激励体验

一、赏识每一位学生,激励学生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经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赏识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赏识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对于学生同样的错误,教师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不同,其教育效果也明显不同。例如,有学生在记纯碱和烧碱(NaOH)、生石灰(CaO)和熟石灰等名称相似的物质时老是混淆,如果就此而批评他们,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他们对化学失去学习的热情。由于每个学生智力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点鼓励,对于他们这种情况我们要表现出理解和接纳,鼓励他们多看多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慢慢地就会记住。我不禁想起法国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将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猛掀路上行人的大衣,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他轻轻地吹,使得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应该采用“南风”式的赏识教育,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更加向善向美。

二、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成功总能够使人兴奋,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人人都想当个成功者,学生也不例外,抓住这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使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成功后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格外重要,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尤其是对学困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方法很多,我例举一个在竞争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开展“男女对抗赛”、“小组抢第一”、“快乐做实验”、“元素符号书写”、“铝镁铁锌谁最快”等竞赛活动。我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从竞争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锻炼了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错综复杂的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用化学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化学的趣味性在于它是一门与人们的衣、食、住、行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其深奥的理论和知识都包含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实际事例中。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从化学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入手来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讲“碳酸氢铵的性质”时,教师除了通过实验来证明它的不稳定性外,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农民施肥一般选择在早上或傍晚这个时间段,而不是在中午”来说明碳酸氢铵的受热易分解的这一性质。在讲蛋白质在遇到盐溶液时,在溶液中溶解度降低而凝固时,可以例举生活中炖蛋的实例,因为炖蛋过程中加了食盐使蛋的最底部有少量白色固体产生。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在不经意之中,我们经常遇见一些化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有趣的。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将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

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必然产生进一步去了解、去认识的求知欲望,探究意识在这种欲望中自然形成。

四、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增加真实体验。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因此,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化学。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紧张的中学生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到真实的化学,从而巩固化学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并且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化学兴趣实验是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的一种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学生在课堂中看到教师的演示实验后,仍有一种不满足的求知心理,我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外开设这类活动。如:“会生烟的神笔”、“烧不坏的手绢”、“无字天书”等,既满足了其心理需求,又巩固了课堂所学,同时又提高了其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我们周围的环境情况,如:我们周围化工厂的数量、冒黑烟烟囱的数目、阳澄湖水质情况,等等。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向社会学习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真实存在,并在此过程中恰当渗透德育教育,让他们知道化学能造福于人类,同时也能给人们带来灾难,应该好好地学好化学,尽可能地利用化学为人类谋福利。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做有心人,就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利用的化学知识多做一些小研究,小发明,小制作等。如:自己动手配制制作皮蛋的原料、从废电池中制取二氧化锰、自制过滤装置,等等。教师通过这些活动不但能掌握知识,而且能应用知识为社会直接服务,同时也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11篇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护理学;基础教学

一、立体化教学模式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的开放教学模式为基础,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的多元立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1网络课程的开展

网络课程旨在“导学、助学”,网络课程必须具备完整性、全面性的统一,在各方面都必须有一致规划,学校可以将网络课程分得更详尽、更清晰,方便学生自行学习。网络课程应当有几个层次:第一,包含教学公告、章节知识点以及所囊括的课程资源和信息的提示;第二,包含在线课堂所必须设置的理论内容建设;第三,解答疑问,包括常见的问题以及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解释;第四,利用电子公告板,师生可以进行交流讨论;第五,作业形式简易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批改;第六,便利的考试组织形式;第七,学生的成绩分析,作业、问题、测试、论坛的统筹结合,可便利地了解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第八,穿插配套的资源和相关的链接,如操作的课件和相关的学习录像资源;第九,功能需要包括课程讲解目录、知识点分布情况、试题类型、修改试题、功能扩展,为便于学生辨认应采用合适的教学图标。

2立体化教材的创建

为了提高护理学基础教材的建设水平,必须对该书进行内容上的集合,并引进国外教材建设成效显著的先进理念和更新教材建设观点,立足于高校教材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问题所在,结合中、大专院校教材使用的特点,挖掘优秀的教材内涵,为教材建设打下可操作的基础。标准完善的教材里须包含课程实施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以及学习评价、学习材料等,可最大化帮助初次接触护理专业的学生了解课程并掌握较高效的学习方式,此外对学生善于记录问题并学会结合临床情景以及反映学习过程感受要有所要求。学生善于使用学习记录,老师利用学生的学习记录获取学生的想法,作为课堂具体建设的参考内容,及时调整课堂教授节奏以及教学安排。立体化教材破除了现今单一纸质教材的单调性,为临床学习的开展以及成效验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信息化教学素材库的建设

信息化素材库脱离单调的文字阐述,为了丰富教学素材,必须开展信息化教学素材库的建设,增加文字的综合电子教案、电子幻灯片、电子视频、图片、案例等,将零散的素材资料进行集合统一,并增加自身院校的特色课程内容,将优秀的教师教授课程录像做成配套的VCD教学光盘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

4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水平的提高

为了跟上信息化教学的步伐,必须及时更新陈旧的硬件设备。第一要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教师必须人手一台可连接校园网络和沟通互联网的计算机,同时配设可供沟通的话筒、摄像头等输入和输出设备;第二则是提供和完善实训学习基地,配备多媒体的设备,方便学生根据自身的要求观看教师的课件和课程录像,进行第二次教学回放,提高教学效果。而所谓的软件建设,则在于提高教师对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和使用软件水平。唯有定期参与师资培训班以及多媒体技术培训等相关课程,加紧跟上信息化教学的步伐,具备软件操作的技能,才能为信息化教学建设提供人力和技术保障。此外则是对于管理教学支持的制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立足于前期的教学经验,针对现有落脚点,对于实验室开放制度的制定以及考试教师负责制度的落实、专项学习的指导制度必须加以调试改造。

5教学评价

为了促使立体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得到发展,必须开展教育评分制度,可获取最新最确切的数据,为日后的教学提供更好的前情资料。教学质量评分,分为优、良、中、差几个等级。依据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评价和护理学院组织专家教授对护理学基础教学质量的评定及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成效进行考核和评分。

二、立体化教学效果显著 立体化教学利用网络的平台,借助多方的资源,使得内容健全完善,功能多样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工具。充分完善的课堂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网络课程的开办,脱离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激起教学上的互动,有利于学生汲取优秀成果。网络课堂的信息量广泛且沟通方便,对于一些隐性的教学资源可以进行充分的开发。

三、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讨论 立体化教学模式将近几年的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融入其中,具有开放性、立体化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科的人文精神和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立体化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促使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1立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结合实际

理论可以通过教材学习,纸上谈兵在真正实践中将会面临极大的困扰,因为缺乏临床的工作经验,在处理问题时就不能灵活应变,只会照搬硬性知识。为了促使学生更快熟悉临床工作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必须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除了在课堂上经由老师教授,在教学支持系统里必须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培养和训练。只有通过大量的临床模拟情景进行实际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护理学基础这门专业中得到学习反思。

2立体化教学模式更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立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专业的学习,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思想教育的建设。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启发,拒绝墨守成规。学生学习模式多元化,以期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模式下培养出好的职业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具备人文关怀的优秀品质。通过立体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工作实际操作情境之中,对未来的就业发展有更深刻的个人见解。实践证明,该系统确实有利于职业情感的培养。

3立体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立体化教学模式方式多样,内容丰富充盈,旁类知识的组织集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立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将上课内容与网络教学课件结合起来,从而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总结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网络的沟通平台,弥补传统纸质教材的缺憾,以其内容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将其信息化、网络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高等教育界的普遍认同。

参考文献:

[ 1] 易淑明,叶 玲,戴肖松.高职护理学生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 [ J].现代护理,2005,11(13).

[ 2] 罗先武.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 [ 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7.

[ 3] 赵小平,黄玉兰,李奇能,等.合作学习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 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3).

第12篇

历史教研活动要立足于为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奠定基础,立足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素质,立足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基于这三方面的认识,寻找历史学科师资状况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按教育科研的规范和要求,开展课题研究,重视经验的提升和规律的总结推广和应用,真正实现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要求。本学期我们要结合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通过专题和课题研究,来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这样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水平。为使教研工作课题化,我们确立工作目标是:

①继续以苏州市级课题“中学历史学业成绩评价模式探索”研究为抓手,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将课题研究方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教学时空,增强实践性,力求突出课题阶段性成果的实效性和示范性。

②针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结合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要求吴江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每人必须确立或参与一项教研教科专题研究,将课题由课题组辐射到全体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来带动本校本组学科教研工作,从而形成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都参与的课题研究的氛围。

③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题研究的科学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课题化有一个阶段性成果。近几年我市历史教研成果显著,新人辈出。为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准备将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水平的课题成果或教学论文汇编成册,供全体历史教师学习和参考。

二、教材培训实效化

以课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实施使用为契机,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突出培训工作,注意培训的实效,把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在实施时,必须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以管理为保证,以质量为归宿”。忠实地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积极建设好校本课程,保证课程改革实验的完整性;组织好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探索课必中的问题,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规程;加强管理,能把课程理想转变为理想课程,把政策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的习得课程;按规律,扎扎实实抓好质量,使课程改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学骨干的培养,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课改工作研究化,课改研究过程化。

三、教研活动专题化

针对以往教研活动存在着弊端和不足,本学期教研活动力求实效性和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都确立一个专题,注重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改革、实践性课题课程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下功夫,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教研活动专题化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学习教育新理论,不管是哪一级的教研活动,教育理论学习是必备内容之一,尤其是现代教学方法、教育名家经验、多媒体网络资料等,要创设学习研究的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和研究。

②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加强示范课、新老教师的对比课、新课型的研讨课、录像观摩课的评议工作,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听课和评议。本学期将三个问题列为每次听课的必备内容之一,一是本堂课有哪些可供你可取之处;二是本堂课有哪些不足之处;三是你认为本堂课最好的教法是什么?

③教研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及作用发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较适当的教学目标,毕业班确立知识能力坡度,加大综合应用能力,高一高二要在新授课上好的基础上处理好“问题探究”的环节,加强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

④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紧紧依靠历史中心组和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联络广大青年教师,结合本市示范课活动和重点中学研讨会,使课堂教学模式走“模仿——创新——实效”之路,完善提高吴江市原来三种教学模式,要求骨干教师人人有模式,一般教师个个都参与,在此基础上,形成吴江历史教学研究的特色和风格。

四、教师培训能力化

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发挥群体的力量,需要全方面、立体化地规划教研网络,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本学期要组织和协调好学校历史教研组、中学历史教改协助组、中学历史课题研究组、历史教学研究中心组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群体力量,搞好历史师资队伍建设。

①本学期要将教研组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指导教研组的业务工作,特别是在怎样开展好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实效性上深入研究,使教研真正促进教学,对新教师多听课多鼓励,注重师徒对子工作的形式新效果实。

②“中学历史教改协作组”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摇蓝,由于目前我市部分学校规模原因,跨年级上课教师较多,青年教师往往“单兵作战”。本学期我们把上岗三年左右、业务水平基础好的教师全部组织起来,确立学习和研讨的主题,结合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备课的形式,让他们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改经验,创设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给他们压担子,创机会,让他们更快成长。

③继续以中学历史课题研究组为骨干力量,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围绕课题研究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提高课题组老师的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求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成绩评价这两个方面积极探索,以科研带动教学,提高整体水平。

④“历史教改中心组”要发挥教改的核心力量作用,要站在教改的最前沿,一方面我们提供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让他们加入名师、特师后备的行列,同时把他们的教学经验推广到各个学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学期主要活动安排

1.精心准备和布置好高三历史复习计划,提出在3+1+1考试模式形势下,历史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2月底)

2中学历史课题组课题活动。(2月底)

3.高三历史中心组活动。(3月)

4.初中历史评优课(3月)

5.高中历史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4月)

6.初三历史教学研讨活动。(4月)

第13篇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在发展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特别是实践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显著。传统教学中常采用听、赏、动、演、创等方式来突出音乐艺术特点及其实践性、创造性。鉴于此,网络化计算机教室情境下的音乐教学设计的核心,应该以音乐教学的本质为基础,围绕着如何高效利用网络化的教学设备来加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上做文章,使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网络化教学互动性好、个体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培养学生的网络化学习和实践、创作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音乐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学生主体教学模式,这也符合当前课改的发展方向。具体的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网络化欣赏教学模式、网络化实践创作教学模式、网络化多元音乐教学模式等。对于网络化多元音乐教学模式,则更多地采用研究性学习、课题式自主型学习、合作型学习。对于学生的主题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中应注意设计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阶段性任务,并使之具备实践和交流评价的功能,可包括有音乐表演任务、学习讨论版、学习自我测试功能等。

在部分网络化教学课型教学中,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资源设计成交叉式,也就是可以将教学中的教学导入、教学新课、教学拓展、教学实践、教学创作、教学评价的步骤设计成网页格式或软件格式,并实现跳跃式点击学习及与主页的快捷切换。这样的程序设计更适合网络交互式和自主式的特点,适合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鉴于音乐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还可以把教学过程归纳为:设计学习(欣赏、认知),设计实践(演唱、演奏),设计创作(创编、表演),设计交流(共享、交流)。

在各种网络化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突出对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安排一些音乐实践性软件的创作学习,特别是演唱、演奏、创作类软件。如:虚拟钢琴电子琴软件,文件容量不大,使用方便,通过计算机键盘或数字化音乐键盘左右手演奏实践,加上软件能够显示音符的音名、唱名、位置等信息,使学生能够很快了解键盘乐器的基本原理和演奏方法。唱歌软件则能帮助学生同步显示歌词进行学唱和录音,学生能够听见自己演唱的效果,对于音准也是很好的提高。

二、网络化计算机教室情境下音乐教学资源的建设

第14篇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种,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三十八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三十八分钟分成三份:前五钟到六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分钟左右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第15篇

一、化学实验中学生的心理现象分析

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现象多种多样,较为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趣味心理。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第一感觉是“有趣”。这种有趣大体上有3种情况:①对化学实验中的各种变化所发生的“奇特现象”产生直接兴趣;②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产生兴趣;③对化学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产生兴趣。

2.放松心理。在化学课堂上学生感觉“受制于人”,被动学习,没有太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一走进实验室,一方面是空间变化而感到的相对轻松,更主要的是,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验,可以积极尝试、自主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实验的探索。

3.好动心理。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都有一种简单的“冲动”,没有明确实验目的,没有熟悉实验过程,就急于求成,匆忙实验。

4.探究心理。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究的学习过程。化学实验就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将“有待验证、加深理解、综合应用”的理论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探究心理是引导学生顺利进行化学实验的一种动力。

5.怀疑心理。“怀疑是问题的源泉。”面对书本知识的描述,有些学生不习惯被动地接受教材上的知识,经常要问“为什么”,因此,学生带着怀疑的心理走进化学实验,以检验教材上的说法是否正确。

6.轻视心理。在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验,对实验课敷衍了事的心理。

7.畏难心理。在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习惯人云亦云,草草了结。

8.紧张心理。化学实验中有些物质如浓硫酸、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一氧化碳有剧毒等,若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意外伤害;有些化学实验反应非常剧烈,如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会爆炸等。这些因素都容易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影响学习效率。

9.依赖心理。依赖心理是指少数学生所形成的不发挥学习主观能动作用而让老师“推着走”的不良习惯。比如,很多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总是在观望,看看别人怎么做,好生搬硬套。

10.造假心理。实验是一项非常精确的事情,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药品的用量等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实验老师出现与实验结果不符的现象也是很正常的。然而,在我们实验中,学生却很少出现失败,他们的实验报告总是与实验要求相一致。学生害怕实验不成功会受到教师批评,因此就凭书本上的知识去应付或者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报告,这就使实验失去了应有的教学功能。

二、积极心理学关照下的化学实验指导策略

我们认为,心理现象对于正在成长、学习中的学生而言,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此,不能简单地以优劣、好坏来评价,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引导与教育。

1.创造情境,给学生“一片心中的绿地”。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实验室里,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也是巨大的。所以,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奇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书本上无法获得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2.积极鼓励,给学生“一个欣赏的眼光”。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赞赏。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力量。所以,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与课堂教学设计不同步的“现象”,比如随意的提问、学生的笑声、紧张的表情、轻声的惊讶等等,要给予一定的宽容。我们不妨多俯身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近他们的实验,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做好化学实验的信心。

3.培养毅力,给学生“一把利剑”。积极心理学认为好奇是人们的共同心理。中学生好奇心很强,对实验课常有一种神秘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有些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屁股未坐稳就迫不及待地动这动那,实验器材乱拿、试剂乱加,总想自己先搞个什么“新”发现。这些就是意志力不够、自控能力差的具体表现。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再三强调实验室纪律,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不能高声谈笑,更不能“热血沸腾”。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些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将对实验的“好奇心”转化为“我有能力做好实验”的信心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

4.打破常规,给学生“一把思维的钥匙”。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问题,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思维定式。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往往会把生活中的定式迁移到实验中,导致实验不规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另外,传统的实验有很多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在课本中已经有了描述,学生实验前就已经有所了解,观察现象时就不会去主动地发现,而是等待书中描述的实验结果的出现,久而久之,学生就变得懒于观察、思考。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既要注重规范,又要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既要等待实验结果,更要期盼实验“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