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挂职考察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根据镇党委分工,**同志协助镇长××同志抓农村工作和财政工作。三个月来,该同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始终保持了思想上的先进性,工作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该同志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并注重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工作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能够更加适应和担当起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二、真抓实干,创造性开展工作。挂职期间,该同志在尽快熟悉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抓工作、促落实,以创新的思路抓重点、促全盘,分工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林业建设迈出新步伐。突出荒山造林这个重点,通过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加强管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提高了全镇造林绿化水平。全镇新造林**亩。二是“平安××”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和隐患的排查调处,建立了排查、反馈、调处、回访“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保证了矛盾纠纷和隐患及时发现、超前化解,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财源建设富有成效。围绕构筑大财源体系,巩固壮大现有税源,培植后续税源,引进外来税源,健全社会综合治税网络,强化税收征管,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上半年,全镇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占计划的**。此外,还参加了《征地安置补助费发放办法》、《农民养老补助费发放办法》的起草工作,建立起保障农民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三、严于律已,树立良好形象。挂职期间,该同志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崇尚实干;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深入企业、村庄调研,在“一线”解决问题,以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于挂职时间较短,到基层深入细致地了解掌握全镇情况不够。
20xx年,我到教研室任主任的第二年,我就到江苏南京开了一次研讨会,为了珍惜这次机会,我率领我室全体领导参加了会议。这一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全国参加会议代表急切希望听到专家对新课改的解读。江苏果然不负众望,苏派专家认真解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参加会议教师如坐春风,对新课改豁然开朗。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江苏教育专家,记得很清楚,为了强占好座位,我们三人吃方便面轮流休息。可惜的是没能记住讲课专家的名字。我一当主任就是多年,再未能聆听到江苏专家的报告
20xx年,榆林市教育局启动苏榆对口援助培训工程,全市教研室主任到苏州挂职培训,统一担任主任助理,在实践中感悟江苏教育,在实践中学习江苏教育基本理念和工作方法。这也是榆林市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创新。我也参加了这次培训。靖边县对口地区是苏州市吴中区,因此,我就到吴中区教研室任挂职主任。在挂职工作的二十天时间,我比较充分的感悟了江苏教育,比较充分的认识了苏州教研,一个真切感受就是:江苏真的重视教研,江苏教育就是教研引领下的教育。
一、 各级领导对教研工作高度重视
刚到吴中区教研室,陈主任就给我一份材料,他说你会看到我们的教研工作是怎么回事。我一看,原来是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在江苏省第二届教研室主任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题目就是:教研必须先行。胡厅长在讲话一开头就指出:江苏基础教育质量之所以能持续地走在全国前列,是因为江苏基础教育的教研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他说:“教研必须先行”已成为江苏基础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价值追求和鲜活的教学实践。胡厅长分析说:江苏教育基于教研,构建了正在走向全面的质量检测体系;依托教研,开发了以高质量教材为核心载体的综合教学资源;借势教研,造就了一支享誉全国的“苏派教育家队伍”;立足教研,建设了深受教育工作者欢迎的“教学新时空”学习研究平台。胡厅长进一步指出:在新的起点上,江苏必须心无旁骛地继续坚持“教研先行”的价值取向。
在苏榆对口培训班开班会议上,苏州市教育局局长在讲话中也突出强调了教研工作的重要作用,教研兴教被苏州市确定为教育发展核心战略。在吴中区,在我所看到的材料中,教研工作同样被提到很高位置。扬州市教育局局长余如进撰文指出: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加强教育科研,所有相关者都要成为研究者,包括校长、教师、教研员以及所有教育管理者。不重视教科研的校长不可能是好校长,不重视教科研的教师不可能成为好教师,不重视教科研的学校不可能成为名校。我们研究教育教学,必须首先研究如何优化教科研,着力形成氛围、形成团队、形成模式。惟有如此,才能在更高起点上提高教育质量的科研含量,开辟教育质量专型发展的新高地。总之一句话,教研工作在江苏教育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二、 强大的教研队伍
在吴中区教研室,我了解到:教研员均为该地区学科带头人或名师,主任陈泽诞是江苏省外语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省特聘课程专家,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教研室其他教研员也都是吴中名师。就这一问题我问陈主任:在我们那里,最好的老师不可能调到教研室去工作,那样会削弱学校教学力量。陈主任回答到:我们考虑的是区域效益,好教师在一所学校只有一所学校受益,而到了教研室就是整个区域受益——这一点,我们领导认识很清楚。
在吴中下乡过程中我发现:在这里,学校领导也都是学科带头人或名师,在我挂职期间,吴中区正在进行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不同的片区里,组织观摩活动的组长都是相关学校校长——因为他们都是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组织活动自然会起到重要作用。勿需教研室非得去组织。这些都比我们当地高明许多,专家管理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会走向内涵发展——这也是江苏教育领先全国的重要原因啊!
三、 教研活动真正落实在实践中
一、理论检测
理论检测是为了检测参训学员在“理论集中培训”过程中,系统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树立新的课程意识、课程计划意识、新的评价理念、新的问题意识及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学习与掌握程度。其命题、考试、阅卷均由主讲教师负责,考试随堂进行。检测形式可以是开卷也可以是闭卷,可以是以试卷的形式进行笔试,也可以以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形式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等原则,记分办法按“100%”记入考试成绩栏。
二、平时学习考核
平时学习考核是“理论集中培训”考核中的一个部分,其考核方式采用“主讲教师评价、学员自评、互评、班主任考核评定”相结合的办法,评价内容分“出勤、课堂学习投入程度、问题研讨参与情况、完成任务情况”四个板块。其中,出勤考核采取学员签到和班主任抽查点名相结合的方法(学员每天上午下午各签到一次,班主任随堂点名);课堂学习投入程度的考核主要记录学员在听课过程的态度和表现,如听课、记笔记、课堂提问等,由主讲教师根据学员的听课情况采用“A全神贯注听讲且思维活跃、B认真听讲且作好笔记、C消极参与”等描述性语言给予客观公正地评价;问题研讨参与情况,主要记录学员在课堂上的对话、研讨、质疑、建议等方面的表现,由主讲教师或研讨主持人采用“A积极且有独到见解、B积极但无深刻思想、C消极”等语言进行评价;完成任务情况部分主要是对学员在培训期间完成各项任务包括作业、评课、自我评价与互评等各方面的数量与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其中作业部分由主讲教师填写,其余内容包括专题讲座及其研讨等内容,均由班主任将学员“自评、互评、主讲教师评价、班主任考核”等情况进行综合后填写,其结果采用“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形成性评价语言进行记录,最后由班主任将各类考核、考试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同样采用“很欣赏、欣赏、不欣赏”等形成性评价语言记录其结果,作为“理论集中培训”阶段成绩直接记入学员学习档案袋。
表2将作为“集中培训”阶段成绩直接记入该学员学习档案袋,同时此表中考核部分的“投入程度、参与情况、完成任务栏的作业部分和考试成绩”由主讲教师填写(专题讲座及其研讨由班主任考核填写),其余内容由班主任将学员“自评、互评、主讲教师评价、班主任考核”等情况进行综合后填写。
三、教育实践活动考核
教育实践活动包括“麻雀解剖式”实践活动、“三课”(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三门课程是当前校长课程管理的瓶颈)教学观摩活动、县内教育管理现状剖析等内容。
附:发言记录(连同上表记入学员学习档案袋,作为平时学习成绩考核依据之一)
四、写好检查报告
考察报告按考察要求和考察报告的写作要求,委托专家或指导教师鉴定其报告质量,鉴定时要注重学员考察后的收获,以及针对考察情况结合已经掌握的教育新理念而进行的自我反思的质量。
五、单位实践考核
单位实践考核包括挂职锻炼与单位实践的跟踪培养两个方面。这种考核以挂职单位与实践单位的考核为主,评价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创新能力、领导艺术、带头作用、工作成绩等方面,评价方式同样采取自评、同行互评与单位领导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评价记录卡见表6),单位实践考核要结合教育行政统一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最后的综合评定将记入学员学习档案袋。
六、对主讲教师进行评教评学活动,以促进教师与学员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关键词:AACSB;认证流程;国际标准;财会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75-02
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认证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要求最为严格的商学院质量认证和评价体系之一。该认证不仅重视量化指标,更重视质量的考核,强调教学、师资、科研、管理等全方位的评估。AACSB商学院或会计项目的成功认证代表着商学院的工商管理学或会计学高等教育达到世界级水平。本文主要通过对AACSB标准过程和内容的阐释,希望对我国的财会类专业高等教学教学品质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AACSB的认证流程
AACSB认证主要包括四个步骤,会员资格申请(Membership Application)、预认证(Pre Accreditation)、初认证(Initial Accreditation)、保持认证(Maintenance of Accreditation)。
1.会员资格申请。会员资格申请比较简单,申请者只需提交申请学院准许学位授予的文件、教育部的资格鉴定文件、学校和学院的组织机构图以及主要领导的职位和相关的职责描述、学院的合作教育机构列表以及合作项目(双学位、师生交换等)简介、会费及会员申请表等材料就可以了。
2.预认证阶段。预认证阶段一般由申请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一份完备的资格申请书,以便专家同行审查。待AACSB审查后,决定是否接受申请并对其进行资质认定(资质审查通过率50%)。在此过程中,预认证委员会会指派一名资深顾问协助申请院校推进预认证。顾问会定期对申请机构进行访问,指导撰写认证方案和战略方案,并协助学院解决在资格申请书中涉及到的问题,督促其逐步达到认证标准。一旦认证方案通过了预认证委员会的审查,将移交给初认证委员会。
3.初认证。初认证委员会对战略性方案进行反复审核,并提出修改建议。申请机构形成一份年度报告书,对认证方案中尚未完成的任务进行陈述。在此期间,顾问将继续与申请机构合作,实施认证方案。在认证考察前两年委任第三方专家评议小组,由小组中的部分成员对认证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督导。在与专家评议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申请机构积极准备自评报告,专家评议小组的其他成员审阅自评报告,同时专家会对申请机构进行实地考察,随后将考察报告包括专家审查意见送给申请机构和初认证委员会,初认证委员会视情况决定批准或暂缓认证资格,最后将初认证委员会的意见呈送给董事会予以审批。初审必须在认证方案得到初认证委员会的认可后的五年内完成。
4.保持认证。AACSB认证为期五年,通过后每年需提交年度报告,推动学院的持续改进。同时,AACSB又建立了“再认可”程序,即已经获得认证的学校,每隔五年仍必须以书面形式向AACSB申请是否能给予“再认可”,同样包括严格的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以促进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力。
二、AACSB认证标准内容
根据AACSB最新的2013版新标准,AACSB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学院和课程进行审查。
1.战略管理与创新。这一部分的标准,主要考核商学院是否有一个明确的使命,并且是否在这一使命的指导下进行各项活动,进而将使命转换为结果并发展战略。这一部分标准要求使命中能够重视包括雇主、校友、教职工等在内的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重视知识创新,并且学院能够明确阐述使命,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实现使命,关注持续质量改进。从战略管理目标部分起,AACSB就对管理教育的道德行为提出了要求。AACSB指出,学院必须能够证明设定的使命和愿景始终与每一项标准的核心内容相一致。而核心内容的第一条就是对伦理道德的教育,要求学院须通过学生、教师、行政和专业技术人员来推动对道德伦理行为的倡导和支持(道德伦理行为)。
2.参与者管理(学生、教员、教学管理人员等)。参与者管理包括了AACSB认证标准的6-14条内容。这部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参与者标准来确保商学院的教育资质,包括教师资源充足,教师能够高质量和积极投入教学,并且能被合理利用和分配;学生积极投入,学院有合理的招生政策和支持体系;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和管理层的有效互动。AACSB要求教师作为参与成员,在项目中要做到全程积极教学而非简单完成任务教W。AACSB根据教师的学术情况和职业实践经验,把教师分为4类:学术型从业人员(SP)、教学型从业人员(IP)、学者型学术人员(SA)和实践型学术人员(PA)。其中,SA师资通常指在过去五年里获得博士学位,从事学术科研的教师;PA师资通常指具备SA学历资质,并且也在科研基础上从事与商业管理实践相关的活动。SP师资通常是指具备丰富商业实践经验的、且大量参加学术活动的教师。IP师资通常是指来自业界的、具备丰富专业经验的教师。
3.学习和教学(学习质量保障体系)。为了保障教学品质,AACSB制定了学习保障标准(AOL,Assurance of Learning)。它的实施主要包括4个步骤:根据学院使命制定项目培养目标和目标学习成果;根据培养目标设立各项目的课程图谱,确定预期目标的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收集、分析相关数据信息;根据反馈信息对项目进行调整和改进。AOL的重点在于结果评估和持续改进。
4.学术和职业参与(Engagement)。2013版新标准还专设了第四个新模块:关注学生和教师在学术和职业方面的参与。该模块力求缩小学术和实践的距离,强调商学院教育的真实性,推崇体验式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实地考察、实习、参加咨询项目、现场教学、课外活动、课程作业、让学生充分接触活跃的商界人士等方法,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商业情境。
三、对财会类专业的启示
1.加强财会类专业的创新与特色建设。新标准引入三大核心思想,即创新、影响与参与,并贯穿始终。提升创新能力,突出办学特色,无疑是AACSB的核心和重点之一。对于传统的财会类专业来说,也应该办出特色,吸引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有特色且多样化的会计教育目标,体现个性化的办学理念。例如与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的财会课程体系,突出行业背景的财会课程特色。
2.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管理,强化学生动手能力。AACSB尤其强调职业参与性,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商业情境中,提高财会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因而财会类课程应该改变单一的讲授型授课方式,通过采用真实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小组协作、企业实习、课堂讨论、邀请实务界人士讲座或授课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在教学手段上引入ERP、税务系统、会计电算化软件、审计软件、计算机网络教学等会计实务操作软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业界先进技术手段。
关键词: 校长 提高培训 师资队伍 干训质量
校长提高培训是在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基础上,以继续提高其政治思想水平和任职能力为目标,以知识更新补缺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等的再培训、再提高,因而,它与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知识补偿性教育相比,更注重于针对性、研究性与实效性。
按照教育部要求,专题培训是校长提高培训的基本形式,其培训方法也应由过去的理论学习、案例教学为主向研讨交流、科研实践为主转变。根据这个前提和成人教育的特点,福州教育学院在干训教学环节的管理上,抓紧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注重教学质量管理。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领导认识到,在各种教学条件毕备的情况下,有选择地让高素质的教师上讲台是保证校长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效益的重要保证。而要建设好师资队伍,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福州教育学院是一所地市级成人高校,与其他兄弟院校一样,也存在着专职教师短缺的问题。学院干训处现有四位同志,而一年之中最多的要办6个班次。院长及干训处的同志都担任讲课任务,也无法满足培训发展的需要。而同时,福州教育学院地处省会城市,有众多的省、市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大、中专院校和达标中学可供依托,这是优势,更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师资资源。因此,在干训师资队伍建设中,必须坚持采用“专、兼、聘三结合”的办法,即干训处的同志在做好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尽可能登台授课,此为“专”;学院中所有的教师,包括书记、院长在内的领导,尽全力对干训班予以支持,只要有需要,就尽心尽力备好课,上讲台,此为“兼”;此外,还要依托众多的社科机构、兄弟院校、达标中学、特色学校,聘请高素质、高水平、高职称的教师,共同努力,完成培训计划,此为“聘”。事实上,我院在校长提高培训中,外聘教师达20人,均为副教授或中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绝大部分是名教授、名专家、名校长。这些教师都来自教科研的前沿或学校管理的第一线,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讲授,往往能够现身说法,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所以深受学员的欢迎与好评。至今,我院基本上已经造就了一个有30余人,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专、兼、聘三结合”的干训师资库。
除此之外,为了使校长提高培训班的理论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并能运用于实际,我院还高度重视教学创新,创设氛围,创造条件,放手让每一位学员既当学生,又当“先生”。无论哪一位校长,只要他在学校管理某一方面、某一环节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新做法、新见地、新成就,就尽可能安排上台讲演,抛砖引玉,引发讨论、质疑、问难、争论、研讨,努力做到“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官兵互教,共同进步”。
二、注重干训质量管理
在抓紧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干训处在校长提高培训中,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力求通过下述七个结合,努力在办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个提高培训教学创新的新模式。
(一)讲授辅导与预习反馈相结合
校长提高培训教学上的主要矛盾是时间紧、专题多、涉及面广。教学中如果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施教、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是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的。从学员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全部已经参加过校长任职资格培训,都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科学,在提高培训班上再泛泛地讲授实属没有必要。再者,他们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我们在提高班内强调运用学员预习反馈与教师讲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要求学员按照课程进度预习教材,在预习中联系实际提出疑难问题,交干训处汇总整理后反馈给任课教师,或从中选择那些与学校管理实际联系密切的重点、难点、热点、亮点问题,作为选题安排专题讲座辅导,对其他部分则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员自学或研讨去解决问题。这样,无形中学员也参与了教师备课,从而加强了教学针对性,也发挥了学员预习的主动性,更使教师得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研究、解惑专长,教学相长,大大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二)讲授辅导与自学指导相结合
自学是讲授辅导的基础与前提。在教师讲授辅导前学员自学是一种必要的学习准备,在教师讲授辅导后学员自学则是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扩展和深化。为了使学员的自学不流于形式,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加强对学员自学的指导,如根据需要编发自学提纲、给学员确定参考书目,提出自学要求等等,干训处还专门为每一位学员配发了自学专用笔记本,要求学员做好自学笔记,并在适当的时候统一收缴检查,或组织自学交流座谈会,交流自学心得体会,提出疑难问题共作研讨,以此来检查落实学员的自学内容、进度,保证自学效果。
(三)讲授辅导与研讨交流相结合
校长提高培训班的学员一般都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研讨能力。因此,干训处在安排课程时要求任课教师讲授时不必面面俱到,对知识性、常识性的内容基本上可以不讲,只精选某些重点章节,以研究性分析为主,作示范性学习辅导,而对专题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则更多地组织学员合作学习、研讨交流。实践表明,那些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内容,不但非常适合于师生间的研讨交流,从而调动起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使教师深受启发,收集到实践中的好案例,学习到学员的好经验,真正起到教学相长,智能互补的作用。
为了保证研讨的质量,使研讨成为教学辅导必要的延伸和补充,要实实在在地让学员在研讨中针对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我们在每次研讨实施前,都事先与学员一道,结合教研专题,明确研讨目的,确定研讨范围,提出研讨题目,并要求学员事先准备好发言提纲。研讨时有关教师分头下组,与班干部、小组长一道做好组织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员的主体作用。要求人人发言,并作好记录。教师则指导学员将研讨中提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对多位学员感到困惑的问题,还在教师集备会上提出,集思广益,统一意见后再由任课教师到班上作小结,进行解惑。这样,就使得每一次研讨都能做到中心明确、气氛热烈、内容深入。
(四)讲授辅导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
地市教育学院开展校长提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而引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正可弥补这方面的欠缺。为此,学院建起了校长培训专用多媒体教室,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从此,任课教师的授课提纲和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等声像资料均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既改变了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教学状况,又活跃了教学气氛。师生之间还可互动,合作学习,为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总之,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为校长提高培训中实现信息沟通、双向交流、增大教学密度、增加辅导信息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使课堂讨论质疑答疑、释疑辩疑成为可能。
(五)讲授辅导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提高培训与任职资格培训的不一样,还表现在学员的教育科研意识与课题研究水平的提高与否。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又正是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最薄弱的一环。因此,干训处非常重视在班级营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氛围。每期学员一报到,就要求他们自报科研选题,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学习、去思考,然后在《教育科研专题》讲授结束后,布置作业要求人人完成《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练习,交教师审阅并讲评;学员再结合课程内容学习的延伸,修改调整选题,确定课题后再写《开题报告・研究方案》并请教师给予指导;结业前夕形成阶段性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整改方案》或学术论文,最后参加论文答辩。这一过程贯穿提高培训的全过程,使学员紧紧围绕着自己的研究范围学习、思考、分析、交流,从而保证了培训班的科研气氛,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六)讲授辅导与考察调研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依然是教育部提出的校长提高培训的指导原则。要贯彻好这一原则,除了要组织好班级授课以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考察、下校诊断、现场咨询、易校挂职。现实的典型、鲜活的经验、明显的特色、强烈的对比,有形的示范无一不给身临其境的学员以深刻的启发、教益。为此,必须在理论讲授之后很好地抓紧考察调研这一环节。
为了使校长提高培训的“教育管理实践课”上得更直观、更形象,切切实实收到实效,干训处在市县(区)各级各类学校中,动态筛选出十所左右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校长提高培训班教育管理实践的基地校,归其特色,分别有:培养青年教师,建立激励机制,领导班子建设,目标量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等,各具不同的办学特色。
干训处在每次组织学员下校调研考察之前都制定出计划,确定考察调研内容并印发提纲,考察调研中引导学员认真学习,考察调研结束要求学员各自写出考察报告(调研报告、诊断报告),并对照本单位实际,找出差距,制定出整改措施与方案,以备回原校工作时施行。
(七)理论考核与训后跟踪考核相结合
考核是检查学员学习成效的一个必要步骤,也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
校长提高培训是在学员已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学员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更多的教育科学理论的过程,又是学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所以,这种培训不单纯只是指导学员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指导学员学会应用理论,指导实践,增长领导能力。因此,校长提高培训的考核应从理论与能力两方面进行。
理论考核从时间上分为平时与结业两个部分,平时在一个专题或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进行,由任课教师根据学员所学内容拟定数道思考题目,临考时由干训处指定其中的1―3道题目进行开卷作业;结业考试则以撰写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实验报告、诊断报告、整改方案等的形式出现,要求人人有成果。从形式上,又分为笔试与口试两种,笔试如上所述,口试则又分为小组研讨发言与班级校长论坛,同样要求人人过关,一则培养学员“说”的能力,二则可以反映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选题目有观点的鉴别、案例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教育措施的选择诸方面,以求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员的学识水平与诸方面的能力。
在结业论文缴交以后,紧接着的是进行论文答辩,我们先将学员所撰论文按照选题分作3―5个专题,打破班级小组的建制,按专题分小组研讨。每一位学员的论文先在小组宣读,由教师与组员进行评头论足,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共同讨论,形成意见,然后分头修改。在定稿的基础上,各专题小组分别推选2―3篇有代表性且质量较高的论文复印数份上交干训处转交主问教师评阅,并拟定需答辩的问题。然后集中一周左右的时间,按专题展开答辩。答辩者为辩手,其余同专题的学员均为自由人。每篇论文均经过紧张而热烈的答辩程序,最后由评议团写下评议意见与成绩,答辩才算结束。
应美国21世纪学会邀请,湖北省教育厅组派基础教育考察团,于9月26日至10月6日对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教育管理体制、教师聘用与管理、教学管理等进行考察,实地访问了芝加哥市沃特-培藤高级中学、瑞博市第31学区田园初中和小学,并与州教育官员、学区学监、学校校长及部分教职人员广泛座谈交流,对该州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人事管理等有了基本认识和了解。现将考察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考察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教育管理情况
; 美国实行三级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即联邦教育部、州教育厅、学区。联邦政府设有教育部,教育部不监管地方学校,而是以拨款和其他援助方式协助地方教育,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法令。州教育厅对全州教育事业发展有较大的统筹权,包括教育立法、教师资格标准的确定、课程设置、向各学校分划联邦和州政府的拨款等,教育厅的最高负责人是教育总监。教育总监是由民选、或由州教育委员会聘任、或由州长提名议会确认,州教育厅不介入学校的行政管理。美国目前有五千多个学区,学区的设置主要是根据历史沿革和地理因素确定,学区是地方教育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学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学监,学监对教育委员会负责。学区直接管理本辖区内的学校,学校校长会定期向学监报告工作,学监也定期向校长提出工作方面的要求和改进工作的建议,学区作为最基础的教育行政机构,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对学校有较强的影响和干预能力。
教育经费由三级政府投入,大体上联邦政府占10%,州政府占36%,地方政府54%,联邦政府、州政府对学校的总体拨款取决这所学校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学生人数,地方政府的投入主要是当地居民所交纳的房产税。除此之外,学校还成立的有工商企业人员参加的学校教育委员会,通过这个委员会帮助学校筹集资金。学校的收费是非常规范的,学生除乘坐学校的校车和使用学校教材要交费外,没有其他的收费。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生均教育经费7000美元,水平较高的学区可达到1.7万美元。学校收入的80%左右付人工工资和福利,10%用于教学器材的添置,3%-5%用于学校硬件维护。近几年,联邦政府、州政府不断削减了教育经费,学校校长们抱怨经费越来越少,校长最头疼的事是筹钱。
美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较长,为13年,从小学学前班到高中三年级,学前班至5年级为小学,6-8年级为初中,9-12年级为高中,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十分紧密。从总体上来看,美国的义务教育阶段都是小班化教学,富人区所在的学校,由于房产税收入较高、教育经费较充足,学校平均班额人数更小,一般在15-17人左右,穷人居住较多的地方,所在学校平均班额25-30人左右。
学校内部管理规范。学校行政管理班子比较精干,一般设校长1人,校长助理2-3人,学校的重大决策注重广泛征求意见,然后集中决策,学校经费的使用与监管一般由校长提出方案,教育委员会审批后再执行。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注重强调学生的道德实践,注重从小事和细节做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建设都富有特色和个性,学生的文明素养水平较高。学校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学校员工和学生进出学校都要凭证进校门,学校都是封闭式管理,有的学校专门配有安检设备,陌生人进入学校要实行安检。学校的硬件设施都非常配套,设施一流。后勤服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每所学校都非常干净、整洁。
(二)教育人事管理情况
1、校长的产生与聘任:校长的产生一般经过个人申请、面试考核、上一层管理机构考察挑选,最后由学区教育委员会举手表决,学区学监聘任。作为校长除具有教师资格外,还应有教育管理培训方面的资格证。州政府有专门的校长培训学校,校长每年至少接受7.5小时的继续教育,过去强调校长管钱、管物、管人,现在更强调校长要成为教学的领头人,校长在学校都代课。校长的解聘必须经过学区教育委员会举手表决。在美国,校长职业化水平较高,小学与中学校长可以打通使用。
2、教师的聘任与待遇:州政府对在本州任教的教师有具体的资格要求,教师在该州任教必须要取得本州的教师资格,除此之外,学区在州政府的基础上还有一些附加要求与条件。教师一旦取得资格认证,有效期一般为三到五年,到期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脱产培训并通过考试,才能延长资格,正是因为这种制度上的保障,使得美国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学校在聘任教师时比较注重:
①毕业于什么大学,学习的课程与成绩;
②个人的经历,是否有国外生活的经历;
③推荐给对应学科的系主任,若双方愿意,再进行面试;
④面试中比较注重是否热爱教育,是否具备团队精神,是否能言善辩,是否具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聘任合同一般为四年,完成了四年合同,可签终身合同。在美国,每位教师都要参加教育工会,教师待遇由教育工会代表教师与学区谈判达成一致,教师待遇一般取绝于教师的学历、经历、水平与业绩。初参加工作的教师年薪一般在3万美元左右,资历较长、水平较高的教师最高年薪可达8-10万美元。在美国,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合理规范,除工资福利待遇外学校没有奖金、加班工资、课时补贴等。
3、教师培训、考核与激励:在美国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是较高的,一方面表现在教师的高尚职业道德精神,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培藤中学为例,该校有58名教师,其中持硕士学位的60%,持博士学位的占2%。学校对教师的培训主要侧重于两方面:一是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到国外参观考察学习,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和接触世界各国文化;二是定期安排教师脱产到大学进行理论学习提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可以延长教师从业资格。学校对教师亦进行定期的考核,考核的主要特点是:①不把学科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仅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②强调考核的过程。校长和学校管理层人员会经常深入到教师课堂中去听课,校长定期同教师对照年度工作目标进行交流;③强调教师个人和同伴的参与;④考核结果没有同教师福利待遇直接挂钩。校长认为怎样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学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激励,但主要侧重于精神方面的:为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为教师提供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
4、学校编制与管理:联邦政府、州政府对中小学的编制管理没有统一的要求,具体到一所学校的教职工编制由该学校所在学区的教育委员会决定。教育委员会决定学校编制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富人区所在学校编制松一些,穷人区所在学校编制紧一些。即要考虑到编制的限制,又要保证小班化教学,美国教师的工作负担总体上比较重,在小学除开体育、艺术课教师是专职外,其余教师都要包班。在中学一名教师往往要代4-5个班。美国教师亦常常抱怨时间较长,劳动付出与报酬不成比例。
二、考察学习的主要感受
这次考察虽然时间不长,也来不及进行全面深入地学习,但我们感受仍然很多,就教育工作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法制建设非常完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经以及各个学校运转有序。
美国是一个法制社会,教育法制也特别健全。联邦政府制定教育法律,联邦教育部制定教育法律的执行政策;各州立法机关也有权制定本州的教育法律,州教育厅协助制定有关政策,因而各州之间的教育法律和政策标准不尽相同,由于法律监督机制健全,教育法律和政策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美国联邦教育部与州教育厅、州教育厅与学区之间没有直接的管理关系,但由于法律责任明确,职责范围清晰,各自在独立动作的过程中非常秩序化。同时,联邦政府注意发挥教育工会和教师协会的作用,教育工会主要承担教师利益保障的职责,而教师协会承担教师资格认证、继续教育、培训、学术研讨等本应由教育部门承担的工作。这样一来,教育部门的具体事务大大减少,行政管理职能得到突出和强化。美国政府还注意发挥社会的力量来监督教育机构,如州教育委员和学区教育委员由民选产生,不拿财政薪酬,尽社会义务,尔后再由教育委员集体聘用州总学监和学区学监,把州和学区的最高教育管理者置于社会(社区)监督之下。在这种机制中,教育部门和学校不仅仅要对法律负责,更要对当地的民众负责,真正去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教育环境十分和谐,有利于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
首先是学校与社区关系和谐。一方面,学校注重与社区的联系和沟通,每个学校(学区)都有专门的公关顾问,专门从事对外联络、宣传、推介工作,通过录音电话、网站、校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把学校的一切活动宣传到每一个家庭,让居民了解学校,支持学校;另一方面,社区拥有完备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场所,向学校、学生开放,社区热爱教育的人士积极为学校发展提出规划建议,筹措教育经费,学校与社会形成了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其次是校内人际关系和谐。校长象企业经理和系统主持人,把学校的重大事项交给全体教师决定,体现民主民治,因而学校的凝聚力比较强;教师没有象我们存在入党、提干、调资、评职称、年度考核等人为制造的矛盾竞争因素,关系比较融洽,能互相观摩交流,互相支持教学。据他们调查统计,95%的教师对教师之间人际关系表示满意,94%教师对师生关系表示满意。教师对学生的缺点不是横加指责,对调皮捣蛋的孩子不向家长告状,认为向家长告状是教师没有尽到教育责任,这样的教师肯定受学生喜爱。在学校,我们看到教师笑容可掬,学生活泼可爱,师生关系随和,对来访者热情而有礼貌,人文素养普遍很高。第三是校园环境和谐。校园环境人文化、童心化,寓教育于环境之中。校园内绿草成茵,环境优雅。学校走廊有教师与学生的群体浮雕,校门口摆放有学生的手工或艺术作品,并定期更换;墙上有学生入学第一天的彩色手掌印记,记录有该生基本情况;橱窗里有学生自我介绍的一段话;教室里学生作品更是琳琅满目,墙上贴满了文字和图片,尤其是美术、生活教室居多,框架上摆得层层叠叠,学生在向我们介绍这些的时候显得格外兴奋和自豪。
3、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美国的基础教育十分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强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亦非常注重基础学科的质量。阅读写作、社会实践、科学和数学等学科在学校教学中的位置较突出,州一级都有专门的考试评价机构,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校在每学年都会选择和全州、全国的统一测试,有的学校甚至同国际上知名学校进行比较交流。培藤中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国际化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国家学生交流,并作为一门课程支规定。另外,他们还定期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去发展中国家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能。布什政府还响亮提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育计划,以此促进教育公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校里我们看到:班主任办公桌就放在学生教室,与学生平等相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共同的参与者和学习者,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表现充分赏识和宽容;教师对残障儿童给予极大的爱心和耐心,手把手地辅导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人格受到尊重。总之,美国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的一言一行,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了实处。
三、工作建议
1、进一步理顺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逐级明晰并认真落实县、乡、村三级办教育的责任,落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职称评定、工资晋级等方面的管理权;中央和省级财政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解决县级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使“以县为主”真正“主”起来;在县以下积极探索教育管理的新路子,取消以行政区划为单位成立的中心学校管理层,以农村初中为单位成立学区,按生源分片管理农村小学(教学点),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提高管理效能和质量。
2、建立科学的教师培训、交流、考核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尝试教师资格定期(可按教师年龄划线)复考制,促进教师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严把资格关;完善省、市、县三级培训机制,将大面积的继续教育与分批轮训、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培训考核,提高培训效果。教师编制实行以县为单位的总量控制,同时在教育内部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减少工作环节,促进教师合理流动。
关键词:林业教育;生态环境;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13-03
江苏的森林覆盖率、林用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在全国分别排在第27位、29位、26位,是一个“资源小省”。但江苏人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把江苏变成了“产业大省”:2004年,江苏林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五位;苗木,面积全国第一,产值全国第二;“十五”期间,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杨树成片林面积和蓄积量、林木种苗花卉面积、银杏面积、以杨树为主的人造板年产量,列全国第一位,其中,林业技术人才功不可没。
生态环境是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生态环境,夯实国民经济发展基础,2004年,江苏省开始实施“绿色江苏”行动,这是我省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其主体是植树造林,目标到2010年左右,全省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0%和40%。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支撑。
但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人才严重不足。由于种种原因,江苏的林业人才已出现断层现象,有的地区40岁以下的专业人才几乎为零,有的林业场圃甚至没有技术人员。因此,培养生产一线的林业技术人才已成为重要课题。据江苏省林业主管部门估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共需各级各类林业人才14700人,其中企事业管理人才1800人,专业技术人员4100人,专业技能型人才8100人。
这是江苏省林业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的机遇。作为江苏省内高职高专中唯一的专业,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江苏林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责无旁贷,也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一、已有基础与存在的不足
1.已有基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林业专业创建于1978年。我院是江苏除南京林业大学外,唯一开设林业技术专业的学校。经过近三十年的办学,目前在省内外已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毕业生遍布县、乡林业部门,是江苏省基层林业队伍的主力军,为江苏林业发展做出了公认的贡献。专业拥有一支产学研结合的师资队伍,积极从事科研推广和产业开发工作,已拥有3项国家发明和新型实用专利,获得江苏省、镇江市科技进步奖3项,开发形成了“无土草毯”、“彩叶苗木”两大产业,并积极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近5年来,培训已达1000多人次。现为教育部林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林业职教分会常务委员单位、中国林学会化学除草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林学会理事单位。
2.存在不足。①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②实践教学条件的先进性和工位数需要进一步提高;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内容
1.建设目标。坚持“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创建“五段递进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本专业建成国家重点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引领示范作用。
2.建设重点。①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职教集团、校外合作企业三个平台,创建“五段递进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②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工场、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实训中心,建成国内一流。③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建立一支“双师”教学队伍。④以“技能包”为核心,以4门优质课程为重点,构建课程体系。⑤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升三农服务能力。
3.建设内容。①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植物工厂化育苗实训中心:A建设目标:示范实训基地。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建成特种园林园艺植物的种苗中心,成为引领“彩叶苗木”等地方特色产业升级的龙头。B建设地点:校本部和农林科技示范园。C建设内容:总投资290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140万元。新建4000m2智能温室,分为:设施播种区(200m2)、微体扦插区(600m2)、组织培养区(700m2)、种苗嫁接区(500m2)、设施栽培区(2000m2)等部分。D建设功能:本中心集实训教学、技能培训、科技研发、种苗生产等为一体。满足专业的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设施环境调控、管理养护等实训需要,具有80位学生同时实训的工位数;成为植物品种开发、繁育技术研究的场所,并向社会提供技术培训和优良种苗。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工场:A建设目标:示范实训基地。建成国内同类院校中最大的植物种质资源库和教学标本园,成为江苏省“彩叶苗木”、“室内空气净化植物”、“观赏草坪”的引育中心。B建设地点:主校区和农林科技示范园。C建设内容:总投资440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140万元。分植物引种区和栽培开发区两个部分:植物引种区,200亩,建设期内,实现林木种质资源1800种(品种)、观赏草种质资源220种(品种)的目标;栽培开发区,100亩,分设施栽培和大田栽培两个区域,重点围绕“彩叶苗木”、“室内空气净化植物”、“观赏草”三类植物,建立较为先进的栽培技术体系。D建设功能:具备园林植物引种、示范、推广和产业开发等功能,成为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基地。具体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满足园林技术和林业技术以及相关专业教学实训需要,具有120名学生同时实训的工位数;二是开展园林植物引进、扩繁和乡土树种开发等科研活动;三是向社会提供园林实用技术培训和优良苗木。②师资队伍建设:以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为核心,坚持“专兼结合”的建设方针,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项目期内,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如下:A专业带头人: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双师”素质。能正确把握专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地区和行业企业对专业发展的需要,能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教学计划,具有全面实施专业教学的能力。B骨干教师:分别为《林木种苗生产》、《林木培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清查》等4门专业主干课程负责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双师”素质。能配合专业带头人实施专业教学,制定计划,能把握本课程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并负责相关课程年轻教师的培养。C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通过学院“茅山能人”计划聘请能工巧匠。要求在创业教育、企业运作管理、苗木培育、森林测绘等方面中具有一项专长。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或技师。其中“创业教育”必须具有成功创业经历者;“企业运作管理”为企业管理阶层人员;“苗木培育”、“森林测绘”必须为第一线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实践水平,能独立承担实践教学任务。D“双师型”教师:每学期选派教师,通过校内实训基地锻炼、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企业挂职、新农村建设蹲点等途径,切实提高实践水平。实现“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的目标。
三、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
1.建立“五段递进式”的全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提高就业竞争力,本专业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借助职教集团和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实施全程实践教学办学模式。
林业技术专业“五段递进式”全程实践教学模式:
第一段:1~3学期。校内实训基地。以“管好一棵树,护好一片苗”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管好责任苗圃;根据行业岗位技能标准要求,理实结合,开展专业实践实训教学,切实掌握职业技能。
第二段:4学期上。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根据“高级种苗工”要求,开展实践实训。
第三段:4学期下至5学期上。进入递进式提升阶段,并开设新内容。
第四段:5学期下。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根据“高级营林工”、“高级森林管护工”、“森林资源检测技术人员”的要求,开展实践实训。
第五段:6学期,校外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2.构建以“技能包”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参照国家林业行业工种以及江苏就业状况,确立了构建以“技能包”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目标岗位(表1)。
3.课程建设目标。根据本专业就业岗位面向,确立《林木种苗生产》、《林木培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清查》等为项目课程,按照学院“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的要求进行建设,制定课程标准,编写以“技能包”为主的工学结合活页教材和技能实践训练方案。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公共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其具体目标见表2。
专业核心课程实行以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成绩评价体系。制定技能训练项目以及考核标准;理论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开卷、论文写作、口试、分析考察报告等形式。
4.服务“三农”能力建设。①推广林业实用技术,致富当地农民:依托专业技术优势,展开“红叶石楠繁育技术规程”、“无土草毯生产技术规程”研究,实现生产标准化;依托“植物工厂化育苗实训中心”、“植物栽培教学工场”,进行绿化树种研究开发,选育1~2个优良乡土树种,进行扩繁技术和栽培技术研究;筛选室内空气净化植物,为“室内绿化”产业提供技术支撑。②开展林业职业技术培训:项目期内,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开展林业技术人员和新农民培训,通过三年努力先后为江苏省培养了1525人林业人才。③开展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与西部地区5所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对口支援,为其提供实训、专业教学资源等服务。④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组织本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进行村镇规划设计和农民培训,提供绿化苗木繁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根据泉州市教育局的部署安排,今年为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年”,为更好地推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水平,有效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在专业建设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市教育局组织我市部分职业学校校长,实训主任到山东青岛进行专业建设的参观学习和有关教育考察活动。考察团一行参观考察了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青岛市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青岛市平度职业教育中心、青岛市电子学校等单位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状况、专业建设情况及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形式,对青岛市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现就考察团的考察情况提出如下报告:
山东省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黄海,环抱胶州湾。全市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102平方公里),人口总数740.9万,2005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2695.5 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在落实基础教育战略地位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市的重要措施来抓。“十五”以来,青岛市的职业教育始终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04所,在校学生17.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职普比例达到51:49。职业院校每年为全市培养输送5万多名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一、政府加强宏观统筹,确保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青岛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宏观统筹的领导。在我们的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清楚的了解到他们在职业教育工作中,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统筹工作:
1、统筹教育结构,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合理的教育结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职业教育的投资大、成本高,而且目前社会上依然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合理的教育结构,保持各类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协调发展,政府就必须加强统筹,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为此,青岛市提出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三个不动摇”,即: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不动摇:以初中后分流为重点不动摇:高中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保持大致相当不动摇。“三个不动摇”从根本上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十五”期间,青岛市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始终保持1:1左右。
2、统筹经费,为职业教育发展做物质保障
职业教育需要大量实训设备和专业师资,没有经费投入的保障,培养技能就是一句空话。为了保障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青岛市制定了一系列经费投入政策:从1998年到2004年,青岛市统筹全市企业职工工资的8‰用于职业教育,仅此一项就筹集资金达到2亿元。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青岛市立即落实了“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每年增加经费2000多万元。2004年,又出台“各级财政按照城市每班5000元、农村每班4000元的标准,拨付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经费”的政策。同时, 青岛市还重点统筹实训基地和师资建设经费。今年,青岛市政府还计划投入1.3亿元,按照“政府主导,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运作”的思路,在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建设占地174.6亩、涉及6个专业的大型现代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自2003年以来青岛市每年均从市职业教育经费中投入100万元,专门用于专业教师培养和引进。
3、统筹重点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建设,实施品牌发展点战略
青岛市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实施品牌战略,培养了一批各牌企业,同样,他们认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也需要一大批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的支撑。2000年开始,青岛市即实施了职业教育“双名牌”工程(名牌学校、名牌专业),通过加强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使一批职业学校做大做强。当前,全市有44所学校被评为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校22所,省级重点学校14所,市级重点学校8所,72个专业被评为骨干专业;在校学生达3000人以上的职业学校有15所。
4、统筹城乡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三农”
近年来,青岛市把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一是统筹资金支持。2002年以业,青岛市每年从市职教经费中列出300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干部职业教育发展。二是统筹调整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根据青岛市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的需要调整专业,使农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全市经济发展相匹配;2002年以来,先后将设在乡镇的部分职业学校撤并重组,学校由于某种原因40所合并成24所,校均规模由1500人增至2500多人。当前,平均每个县级市(区)至少有1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三是统筹城乡职业成学校培训基地建设,为转移农村劳动力服务。在23个职业学校、17个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建立了转移劳动力培训达5.7万人;通过职业教育每年使4万农村新增劳动力成为技能型人才。
5、统筹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促进办学模式转变
为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独立发展、缺乏联合的职业学校发展模式,青岛市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推进“以名牌职业学校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由企业和学校参与的校企结合、城乡结合起来、校校结合”的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把企业与学校、学校与学校联合起来。青岛市先后建立了两个职业教育集团。一是面向现代服务业,组建以青岛旅游学校为龙头、23家旅游企业和20所相关职业学校参加组建的“旅游服务业教育集团”。形成了市场条件下校企结合、跨区域招生、参与国际劳务输出市场竞争的新办学模式。二是以山东轻工工程学校为龙头,中国集装箱公司、青岛机电公司、意大利老人头发展公司等21家企业和27所学校加盟,建立了“青岛市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了龙头学校的品牌优势和企业的设备、资金优势、实现了校企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紧密结合、共同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青岛市还将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筹建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如即将建立的是电子信息化职业教育集团,计划征地200亩,总投资一个亿人民币。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为全市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困难;为集团成员提供了高效的可利用资源平台,如信息资源平台、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平台、就业沟通联系平台、师资培训平台等。
二、围绕产业办专业,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青岛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不断进行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了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拥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钢铁控股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玛集团、颐中烟草(集团)、双星集团、青岛广源发集团、利群集团、青岛港(集团)、青岛建设集团、山东绮丽集团等。青岛啤酒已经拥有百年的生产历史;海尔集团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企业,2005年实现全球营业额达1039亿元人民币;海信集团、双星集团、澳柯玛集团等均已成为中国的名牌企业。其中青岛啤酒、海尔电器、海信电器、双星集团、澳柯玛这五大知名品牌,号称青岛支柱产业的五朵金花。
基于对当地的产业发展特点及劳动者素质不高、人才短缺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的认识,青岛市始终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不动摇,坚持普职协调发展的方针不动摇,将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特点来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及时增设和调整专业设置。近年来,针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拓展新专业,同时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将“计算机应用”专业这一模糊综合专业细分为“网络管理及运用、软件及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网站建设开发”等某一领域实践技能更加突出的专业;将原“农学”专业改为“农牧技术工程”,在“果林”专业增加了果酒酿造、果品加工等内容。目前,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一百多个,基本覆盖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骨干专业建设方面,积极搞好专业服务产业的功能,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大幅度增加了二产专业,特别对数控技术等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机电电子等工科类专业和外资、民营企业需求的工种、职位给予了更大的重视支持,使各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专业服务产业,青岛市从强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示范辐射功能和社会化服务功能入手,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三、大力推广实施“双元制”办学模式,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功能
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后备劳动力,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根本手段,为解决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低,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矛盾。青岛市从1991年开始积极引进、借鉴实施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所谓“双元”,“一元是学校,一元是企业,双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培训,实践性教学课在培训中占70%以上。” 这是一种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技术农民为目标,以实践为核心,以企业为重点的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之一。我们参观了实施“双元制”办学模式最成功的学校——青岛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平度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双元制”办学模式的实施,他们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企业行为来对待,积极提供政策和物质保障,先后成立了经科教结合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双元制”工作协调委员会,建立了推广工作班子,并聘请德国专家任顾问。“双元制”办学模式在平度市得到大力推广,并逐步成为该市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目前,全市实施“双元制”办学的专业已由1991年的3个增加到15个,85%的专业借鉴实施了这一模式,相关专业年招生能力也由288人增加到2500多人。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措施:“车间即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即教师”,在青岛市山东轻工工程学校,我们见到的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半天学理论,半天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勤工俭学,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有一些经济补助,为农村困难家庭子女铺设成才之路。学校建有金工、钳工、数控、汽修、焊接、生产车床等一系列的生产实践实训基地,推行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项目教学法,根据学习项目专业分开归类上,实行“车间上课——实践实习——技能操作——讨论反馈”的项目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来讲授职业基础知识,以技能实践反求专业理论。学校和青岛青机机电公司合作企业联姻,学校出场地,企业建厂房,投设备,共建生产实习基地。青岛青机机电公司是经营机床设备的专业公司,学校与公司合作,投资创办了青岛市第一家专业数控加工培训学校——青岛青工数控加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机电公司投入300万元,政府投入500万建有2500平方米的实习培训车间,投建数控设备20台,生产性机床25台,40台的数控编程微机可供学生进行生产性的实习实训。培训中心主要面向校内外,面向社会,为山东省培养机械加工,模具制造行业急需的数控操作、维修、编程的一线技术人员。学校还与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借助学校的实训基地,把它作为工人招培基地,学校在设备场地、师资力量、学生能力储备能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公司则为学校无偿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优秀的指导技师和大量实训耗材,并且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工人招培基地建成以后,中集集团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重点培训学校数控技术、焊接、机械制造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学生,并且在集团下属的各级各类企业中实现人力资源共享。招培基地的落成,一方面会极大地促进该集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将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实现校企双赢。
四、强化专业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
近5年来,青岛市平均每年向重点职业学校的骨干专业投入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从2005年开始,青岛在胶州湾东海岸和西海岸将各建一处规模大、面向现代制造业的实训基地。目前东海岸的实训基地已见雏形,西海岸的实训基地正在筹办中。这两处基地建成后,每年将为数万名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为了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青岛在23个职业学校、17个农村成人教育中心建立了转移劳动力培训基地。两年来,全市利用职业成人教育资源开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成为城乡劳动力转换的催化剂,成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领头羊。
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推进专业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青岛市的职业教育十分重视专业建设的市场指导作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根据,在完成布局结构调整、整合配置教育资源、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保持职教与普高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基础上,青岛市把职业教育工作重点转向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专业实训的装备水平上来。围绕师资、设备、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重点专业建设,大力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做强中等职业教育。
青岛市积极创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目标是依托国家级、省级重点职校,建设两个先进现代制造业、一个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培训基地,5个国家级、20个省级和47个市级骨干示范专业,4个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18个专业性实训基地,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培养培训能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鼓励学校与企业组建教育集团,将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作为评定重点学校的基本条件,对积极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并取得显着成效的企业,减免其职工教育统筹费。全市职业学校加挂培训中心牌,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要求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大学本科学历达到95%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占1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其中高级工以上占40%。三年内,专业教师必须到企业轮岗培训一次,通过考证,获取“双师型”资格,众多专业教师获得了专业技师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优先安排主干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相应院校和企业进行培训。
青岛市的职业学校还十分重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场所的建设,实习设备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实习条件。配置最先进的设备,实施完善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实行“车间教室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产品作品合一,教材与机器合一”的技能培养模式,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能根据社会生产实践及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配套建设有专业实习实训车间或生产型企业,学校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建有汽修、服装、果品加工、畜牧养殖、肉类和奶类食品加工等五个产教结合的校办企业,推行“知识教学——车间实训——技能实践——师徒讨论——总结反馈”的连动教学模式。毕业生上岗前不需二次培训,直接可以上岗。
【关键词】 在职培训 投资 费用
一、引言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资本、物质等有形的资源转移到对素质优良的人力资本的竞争。加里・贝克尔认为工人通过直接在生产中学习新技术,固然能够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但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一个比较主动的方法就是在职培训。企业员工培训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有效的员工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人力资本存量,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本文将回顾关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中有关培训投资的主要内容,分析员工培训投资问题并给出相关对策。
二、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的文献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国外的先进做法为基础对企业培训工作进行分析,从企业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角度入手,分析国外企业员工培训方面的先进做法,并对我国企业的培训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杨伟军,2003),也有以赴国外考察企业改革运营情况的考察报告的形式,对我国的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当中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相关建议。第二,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胡本杰,2006),设计企业员工培训方案(滕勇,2006)。第三,分析员工职业能力要求,从而对员工培训工作提出相关要求(Jennifer G.Tichon,2006;T.Luke.N.Brook-Carter.A.M.Parkes,2006)。贝克尔(1989)对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也做了详细的阐述;后来日本经济学家桥本(1993)对其做出了重要扩展,他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认为企业特殊培训之所以要分担成本,是因为投资完成后在估价和确认工人在本企业以及外企业的生产力方面存在着成本,即交易成本,它的存在使事先分担投资成本成为必要。
三、在职培训理论
1、在职培训成本收益理论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满足感及生活质量;对企业而言,可以提高其竞争力,增加利润;对社会而言,可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在职培训投资成本与收益有两种计算方法,即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是一种对员工培训前后的效果直接观察对比并加以评价的方法;间接计算法有三种。模型法,主要是计算员工在培训前后的边际产品价值的改变幅度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净现值法,计算培训者在培训后和培训前工作成果(现金流入量)的差值;经验公式法的思路是首先找出影响在职培训收益的因素,然后根据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计算投资收益。同时在边际成本方面,员工个体之间由于教育背景、学习能力、工作经历等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在培训过程中的边际成本也有较大的差距,具有较高边际成本的员工对人力资本需求要少一些;而具有较低边际成本的员工在培训过后的预期收益要大,他们对培训的需求也大,对于企业来说选择边际成本较低的员工进行培训更有效率。
2、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
一般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训,这一类培训任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完成。如果企业提供普通培训,一般是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一个低于本来能获得的工资更低的起点工资。特殊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在此条件下,员工的辞职率要低于普通培训条件下的员工的辞职率,因为受训员工承担了一部分培训成本,而且由此得到的特殊技能还不被其他企业所接受。同样,企业也不愿解聘员工,此类员工的离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双方协商解决各自承担的成本与分享收益。
3、特殊培训成本分担理论
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一样具有风险,而且相比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更复杂和更加不确定的投资行为,投资风险更大。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的特性,造成了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企业所投入的人力资本无法像商品买卖和物质资本投资那样直接收回或者自由让渡,在无法用契约事先规定或者契约不起作用的情况下,使人力资本投资的产权问题异常复杂。培训成本分担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接受培训的员工承担全部成本并获得全部收益、企业承担全部成本并获得全部收益和企业与受培训员工共同承担培训成本并共同分享收益。在特殊培训条件只有第三种情况具有现实意义。第一种情况下,员工的特殊培训成本支出将面临两种基本风险,其一是市场风险,即如果由于市场需求变化而导致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陈旧过时,相应的生产技能也将报废,原先培训此种生产技能而耗费的成本将丧失其市场价值。其二是所谓的要挟风险,这是一种非市场或非系统性风险,它主要来自与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果企业为了占有或剥削员工个人进行培训投资而获得的收益,而以解雇或其他手段相威胁,以迫使员工让渡某些培训收益。第二种情况与第一种相似,只是投资主体发生了换位,这时员工可以公开辞职或用隐蔽的偷懒或怠工来实施威胁。而第三种模式,即双方共同承担成本分享收益,是可行的。这样可以弱化或避免机会主义的行为,因为这时任何一方的违约行为都会给自己和对方带来损失,而如果彼此合作则会同时使双方获益,所以它将有助于增进双方的合作,由此形成比较稳定的雇佣关系。
我国企业在培训投资方面采用的是第二种模式,即企业承担全部成本并获得全部收益,但这种模式有其致命的缺陷。对于特殊培训来说,由于企业承担了全部培训成本,一旦员工离开企业,企业通过特殊培训投资物化在员工身上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存量将永远也无法收回;另一方面,即使员工不离开企业,如果发生隐蔽性的偷懒和怠工行为,这种降低自身努力程度的行为也会使企业的投资效率从而使起预期收益大打折扣,而且这种机会主义风险发生的概率更大,其基本原因在于这时存在着“交叉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与人力资本实际载体是分离的。在这种分离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受到侵害将是不可避免的。
四、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费用分担不合理
企业培训采用单独承担成本,并单独获得收益的模式。由于培训经费全部由企业承担,员工在培训前后的工资水平几乎没有变化,或者变化不大,员工在培训期间的工资水平也基本不发生变化,更多的员工把培训当作一次企业发给的福利,培训与否对自身的物质利益甚至职业生涯关系也不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培训的效果、削弱了员工对培训工作积极性,给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了负面影响。
2、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应在何时、参与何类培训、达到何种目标在具体运作上却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很多的培训内容具有共通性,很难区分为特定类型员工的专署课程,而作为参加培训的个体或其所在的组织对于具体的培训内容的认识则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这很容易导致培训活动丧失其应有的针对性。培训比较偏重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提高,甚至片面追求证书与学历,忽视对员工建立正确态度的培训;培训教学大纲的制定,往往是根据任课教师的经验来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案,随意性大。
3、培训对象范围狭窄
有的企业在确定培训对象时只考虑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员工,每次不管培训什么内容都让他们参加,从而忽视了其他人员的培训;还有的领导认为单位的现时工作最主要,只让那些没什么事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于是培训就集中在某些人身上,造成了“闲人培训,忙人没时间培训,急需人员不培训”的结果。
4、培训缺乏规划
只注重短期培训,不注重长期培训;培训缺乏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目的、步骤,不系统,效率低下。很多情况下是出了问题后才想到培训。
5、缺乏相关配套措施
员工培训与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机制是好的,但落实不到位。培训后的考核不到位,多半是走过场,没有好的考核指标来评估员工的培训成果,结业考试也多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员工也放松了自己对自己的培训要达到的效果的要求;待遇也没和实际劳动生产率结合起来,培训后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但实际待遇并没有明显地提高,甚至根本没有变化。
五、对策
1、合理分担培训成本
按照贝克尔和桥本的特殊培训分担理论,要让参加培训的司机也承担一部分成本,分担培训风险;同时也分享一部分收益,这样以来不仅可以提升培训的效果,节约培训成本,重要的是可把员工和企业凝聚在一起,使二者目标一致,激励相容。
2、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不能被分割开来,要有相关的措施与之配合。培训工作要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只有把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与企业战略规划相结合,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的培训体系。培训要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如招聘、薪酬、绩效管理体系等密切相关,构成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系统。
3、强化培训的组织、实施
培训准备阶段的培训需求分析,即在设计培训的内容时,以员工的需求为起点并区分培训的层次,使得各项培训课程能够满足组织与个体的需求,达到预期的目标,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把培训与员工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把培训与履行岗位职责和追求自身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培训贯穿于员工成长的始终,并有相应的措施予以保障,这才是真正从制度层面给予员工培训以支撑,并有效的解决员工个体参加培训的动力问题。应评估受训者对培训课程、培训教师、培训安排的喜好程度;测试受训者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及其掌握的程度;受训者行为变化的评估,即学员在回到工作岗位后在组织绩效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上的变化,对培训项目结果的评估,即考察培训项目给企业带来的改变,产生的积极影响等。
4、科学选拔人员进行培训
那些边际成本高的员工对培训的需求是相对较少的,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同样的培训对每一个人产生的效果也不是尽相同,边际成本低、接受能力较强的人,他们预期的边际收益也高,所以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也比学习能力弱的人更倾向于参与培训。应挑选那些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能力强、有潜力并且对公司忠诚的员工参加培训,这样可使培训投资回报率更高些。
5、运用灵活培训方式
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将员工当前或未来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及相应的理念、价值取向等通过恰当的方式和手段传递给受训者,并为其所接受。运用多种的培训方式、培训手段对于企业培训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视听教学、模拟演习、研修讨论、职务轮换、自我测评、基层锻炼、挂职锻炼、游戏、电脑化培训、互联网培训、情景模拟、行为模拟等等,可以提高受训者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减少设备的占用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6.
[2]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 杨伟军:我国铁路职业培训工作的思考[J].职业培训,2003(13).
[4] 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5]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6] 胡本杰:优化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对策探讨[J].铁道货运,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