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航模协会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全校范围内抽查
在全校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分别在本部、东校区、东山校区、南校区遴选出不同专业的班级,涵盖范围为每个专业一个班级,共发放问卷6610份,回收5955份,有效问卷5824份。主要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调查:对学生社团的认知、有无参加过学生社团、有无参加过社团组织的活动、对社团的评价、社团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2、社团成员抽查
抽查面向全校学生社团成员,平均每个社团发放2—4份调查问卷,共发放2850份,回收2725份,其中有效问卷2684份。主要针对加入社团年限、加入社团动机、对社团活动的看法、对社团负责人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
3、学生社团负责人座谈
采用座谈会的方式,按照不同类别分别邀请具有代表性的15个社团负责人进行访谈,主要针对当前制约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社团的制度建设问题、社团的组织架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解。
4、社团指导老师座谈
当前全校社团并未实现每个社团都配备指导老师,只有8个社团具备此条件,因此也只有这8位指导老师参加了本次座谈,并就当前指导的学生社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记录。
二、学生社团的基本情况
1、学生社团整体情况
截至2015年4月,全校共有各类学生社团95个,接近“”,其中本部有47个、东校区31个、东山校区2个(在校人数较少)、南校区15个。社团成员数量大约5100人,全校将近50%的同学加入或者曾经加入过学生社团。
2、学生社团分类情况
(1)理论学习型。此类社团主要围绕政治理论学习、社会舆论热点探讨、文学作品分享等开展相关活动。包括读书会、人文学社、电子学会、建筑沙龙等6个,通过追踪时事热点、阅读和分享热门书籍、传播行业理论知识等,以讲座或者辩论的方式,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分析。(2)文体爱好型。此类社团是学校社团中数量最多、参加人数最多、组织活动最多的一种类型,比较符合当前九零后学生的特点,尤其以街舞、轮滑、Cosplay(动漫)等新锐文化、前沿文化为代表。包括单车协会、街舞协会、足球协会、动漫社、书画协会等67个。(3)公益服务型。如三江学院有青年志愿者协会、手语协会等10个。这类社团开展校内外兼具的服务活动,校外影响力较大,经常参与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如2013年南京亚青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志愿服务、打工子弟学校支教等。(4)创新创业型。此类社团包括科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航模协会、创业协会、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等12个,定期开展科技节、航模比赛、电子商务比赛等活动。近年来学校重点扶持,配备专业指导老师,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智能机器人大赛等活动。
三、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团经费和活动场地受限
社团开展活动经费限制较大,其中75.6%社团组织活动较多,经费问题比较突出,仅有56.7%社团安排有办公室,其余社团尚未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活动开展有91.2%安排在会堂和学术报告厅,其余的占用教室或者在操场进行。
2、社团制度化建设不够完善
35.6%的社团具有自己的制度章程,其中64.8%的社团成员认为本社团执行制度不够严格,比较随意,尤其在社团负责人换届、经费使用等方面不够规范。88.5%的社团负责人表示社团应加强制度化建设,进一步理顺社团各方面事务。
3、社团指导老师缺乏
在社团指导老师配备这一块,82.3%的社团无指导老师,仅有27.7%的社团有指导老师,其中65.2%的社团成员并没有得到指导老师的有效指导。这成为当前理论学习型、创新创业型等社团发展的最大瓶颈。
4、社会影响力较低
78.8%的社团没有参加过校外活动,仅有21.2%的社团参加过政府或者社会组织、兄弟高校的活动。获得过省级以上荣誉的社团仅占到总数的9.3%。这说明在当前协同创新的背景下,三江学院学生社团需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扩大社会影响力。
5、社团活动质量有待于提高
在对2013—2014学年社团开展的活动进行统计后可知,87.3%的活动为娱乐型、爱好型,学术型、研究型活动仅占到12.7%,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呈现出两极化趋势。社团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社团成员的品质,社团整体上没有有效凝聚学生,社团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远未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实现。
四、实现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民办高校学生社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一套高效、灵活的动态管理体系;培养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优秀社团;开展一些高层次、高品位的精品社团活动;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社团骨干队伍。
1、切实加强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建设和管理
一是要逐步规范学生社团联合会各内设机构的工作目标、程序和方法,建立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调和合作的畅通渠道,使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组织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要抓好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通过建立一套公正、公平、公开的干部选拔方案,使学生社团联合会成为一个“精诚、团结、高效、务实、创新”的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服务组织。
2、逐步建立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社团格局
一是要形成校、院两级学生社团体系。校级学生社团由校团委直接管理,其级别相当于校团委内设部门,院级社团须在校团委注册、登记备案,参加校团委和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学期和年度考核评比,日常管理、活动开展等工作由各院负责。二是要构建类型多样的学生社团网络。主要由专业类社团、艺术类社团、体育类社团、兴趣爱好类社团、社会公益类社团等类型的社团组成。
3、完善工作机制,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
针对各社团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实际状况,应摒弃过去整齐划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分层评价、分级指导的方法,即把学生社团分为合格、重点、特色三个层次,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予以考评。同时,对优秀学生社团在工作中重点支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努力造就一批“精品”社团,使其成为学生社团发展中的主力军和领头羊。此外,还要注重发挥学生业务指导单位和业务指导老师在社团日常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4、办好社团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
首先要加强社团活动与学校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将社团建设成为培养兴趣、引导需求的阵地。其次要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搭建舞台、拓展空间、提供机会。再次学校团委要将准备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类和校园文化类活动以招标的形式向全校各学生社团进行,各社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计划,确定竞标项目后制作活动方案进行投标,校团委根据提交的活动方案择优选定中标社团和方案。最后根据项目开展的成绩与效果给予不同程度的经费和其他配套支持,实行目标管理。
5、优化发展环境,扩大社团影响力
首先争取学校党政支持,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学生社团工作者要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充分彰显人文精神,不仅要做到“为了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还要做到“依赖学生,满足学生,发展学生”。其次要积极争取校外知名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与合作,为学生社团提供创新实践基地,在深化校企合作教育的今天,要“把社团发展与走向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将活动深入到学校以外的社会大课堂中去,让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服务社会,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
6、重视利用新媒体,开辟社团发展新阵地
关键词:职业学校 体育艺术“2+1” 大课间 小社团 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和定位
2004年8月17日,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要求各中小学把“体育、艺术2+1项目”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并做好考核登记、档案管理工作,将学生参加项目活动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记录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要切实加强体育、艺术教育资源配置,配足体育、艺术教育设备器材。我校是一所新兴的职业学校,学校的体育艺术工作蓬勃发展。学校硬件设备堪称一流,还拥有优质的体育教师和音乐美术舞蹈老师队伍,为此,我们精心创设适宜的校园体艺2+1活动氛围,开展符合本校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设丰富多彩的艺术小社团活动,为学生生命的灵动搭建平台。
我们的课题研究定位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和“小社团体艺活动”。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各年级为区块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参与面广、形式灵活、活动强度适宜,时长30分钟。“小社团体艺活动”是以“兴趣开发,素养提升”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培养体育艺术情韵为目的,由自发的兴趣沙龙演变而成。社团学员不分年级专业,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再合并成组,成立各种社团,时长40分钟。通过活动,构建以大课间体育、小社团艺术活动为载体的“体育艺术2+1”内容体系,开发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体育大运动,开展以艺术熏陶为主题的美育小活动。身心兼修,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打造职业学校的教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的操作实践
(一)拟定选项指南,全面申报选项。
根据学生基础及意愿喜好,综合学校实际,把体艺“2+1”活动的项目分为公共性体育项目和自选性体艺“2+1”项目,其中公共性体育项目为全校性活动,人人必须参加,自选性项目则在校内公布,根据反馈进行调整,最终形成“项目选报指南”(见表1),供学生选择。体育艺术专职教师全程指导项目的选报过程,必要时给出引导性建议,指导同学们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填报。
表1 自选性体艺“2+1”项目的选报指南
1.项目分类:
分类体育(A类)艺术体育(B类)
备选 项目名称健身、长短绳、形体塑造、乒乓球、各种棋类、航模、礼仪书法、篆刻、摄影、广播、合唱、吉它、素描、动漫设计、艺术插花、语言文学 诗歌、青年志愿者篮球、足球社、排球、田径、网球、毽球、呼啦圈、羽毛球、劲舞
2.选报要求:自愿原则。要求对所选项目有兴趣有爱好,最好有一定基础。
3.选报方法:每人在体育A类和B类中各选报一项,作为体育项目,再在艺术类中选报一项作为艺术项目,多选或少选均无效。
(二)整合选项,确定活动方案。
根据学校场地、教师原有资源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了我校体育艺术“2+1”活动的基本方案为“公共性体育项目”和“自选性体艺2 +1项目”综合进行。“公共性体育项目”在大课间时进行,全校集体参与,人人参与;“自选性体艺2+1项目”则在每天下午第四节课时间进行,与学校原有的社团活动进行合并,统称为“小社团”(见表2)。
大课间的体育活动由学校政教处统管,学校值周组协管,班主任随班跟管,小社团体艺活动由学校团委统一归管,指导老师对活动内容进行技术指导,社长具体负责日常事务管理。
表2 自选性体艺“2+1”项目——小社团体艺活动
分类体育社团(A类)艺术社团体育社团(B类)
社团名称健身社团、形体社团乒乓球队、天元棋社航模社团、礼仪社团“绳”舞飞扬书法协会、篆刻协会、光友摄影家、广播站、天韵合唱团、吉它社、素描社团、动漫社团 馨和花协、新荷语协、闲潭忆诗社、青年志愿者协会 篮球队、阳光足球社、排球队、田径队、网球队 毽球队、呼啦圈队、 妙羽球社、DQ舞社、武术社
各社团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年级间体育小竞赛、诗歌朗诵比赛、征文竞赛、插花培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学生的体能接受挑战,情感产生碰撞,个性魅力得到充分展示,充分感受到体育美的视觉冲击和和艺术美的心灵洗涤。
(三)构建内容体系,挖掘课程资源。
1、大课间体育活动,即公共性体育活动 :上午两节课后课间时间,30分钟。具体活动内容分为固定项目和创新项目两种。(具体见表3)
固定项目一般为广播操(晴天)或室内健身操(雨天),全校集体活动,体育教师统一指挥。
创新项目,共五个大项25个小项,有固定的学期轮流表,供班主任选择和自主安排。
表3 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公共性体育活动
固定项目(15分钟)
夏秋季:中学生广播操《放飞理想》 室内健身操
春冬季:阳光长跑800米
创新项目(15分钟)游戏类:托乒乓球、拔河、 踢毽子、呼拉圈、双飞跳绳;
武术类:二十四式太极、太极推手、五步拳、角力、武术操;
竞技类:毽球、呼啦圈、跳长绳、25米往返跑、立定跳远;
艺术体操类:韵律操、啦啦操、跳长绳、球操、 绳操;
拓展训练类:爬杆、过天桥、平衡木、掷沙包、追逐躲闪;
2、小社团体艺活动,即自选性体艺“2+1”活动:下午第四节课外活动时间,40分钟。
全校学生根据项目设置表,在体育社团A类和B类中各选报一个社团,再选报一个艺术社团。每周一周四下午第四节为体育社团活动时间,每周二下午第四节则为艺术社团活动时间。各社团有固定的活动场(室),有专职的活动指导教师。
3、开创与专业契合的“体艺2+1套餐”。
根据各专业学生特征及课程开设情况,将体育艺术“2+1”备选项目合理搭配,形成“2+1套餐菜单”,供部分专业同学配套选择,并提出中肯的选项指导建议,要求所选项目尽可能与专业紧密联系,将专业的延展技能和体艺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艺术生活服务。(见表4)
表4 契合专业的体艺“2+1”套餐菜单
套餐系列适用专业体艺2+1套餐菜谱
套餐1 旅游服务专业形体 礼仪声乐
套餐2酒店管理专业健身 棋类书法
套餐3园林农艺专业体操 足球动漫设计
套餐4国际商务专业健美操 网球国画
套餐5中西餐烹饪专业拓展训练 航模插花艺术
(四)设置活动规则,创新活动模式。
一、设置大课间活动规则
我们制定了大课间活动安排表、场地区域划分表等制度和规定,以规范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练习、内容,基本做到了组织严密、内容丰富、气氛活跃。
1、划分活动区域。我们将学校的运动场地,进行统一的规划,分成几大区域,各班级的活动区域循环配置。
2、制定活动安排表。各区块的活动内容随季节、学生的兴趣程度和阶段变化而变化。在内容的安排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
3、统一口令和指挥。我们把指挥口令按提前设计好的时间及活动的进程录音,活动时进行音乐程控管理,不仅便于检查,还有效的控制了活动时间。
4、制定相关制度。逐步建立与活动配套的检查、监督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评比的方法和措施。
二、各社团统一管理,多头活动。
体育艺术社团由学校团委统一归管,具体活动的开展由社团指导老师安排。
1、固定的活动场所。各社团有活动教室或场室,制定活动规则和管理条例,张挂于社团教室。
2、固定的活动模式。一般在校内举行,如需外出等特殊的活动,须提前申请,经团委审批后方可进行。
3、严明的管理制度。社团成立需申请、登记并注册,解散则有注销手续,成员变动需填写《社团组织交接登记表》。
4、规范的组织结构。各社团必有指导教师一名,正副社长名一名,文书一名,多上至下,多层管理,维持社团日常事务正常运作。
5、社团活动以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习为原则。
(五)探索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1、建立组织机构。
“体艺2+1”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课题组通过实践探索,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网络和机构,现在基本形成分管校长统帅、教务处协调、体艺组牵头、班主任主抓、团委辅助、学生主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
2、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要使体艺2+1活动真正落到实处,高质量地进行,学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在制度上为大课间小社团活动给予保障。两年来,我校已建立科学合理的“领导督导制、班主任负责制、体艺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等。
(1)纳入学校制度。
课题实施研究之初,我们就把开展“体艺2+1”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作息时间表,同时纳入对学校教育整体工作评估,不断加大评估的权重,纳入对班级考核和社团指导老师考核的条件之一,制定评估量化标准,使“体艺2+1”活动的开展落到了实处。
(2)落实管理职责
大课间体育活动小社团艺术活动的管理实行三级负责制和课任老师安全保障制度。学校从上到下十分重视。校长亲自参与,全局协调;班主任老师负责纪律管理,提倡与学生同运动,共体会;社团指导老师开展具体活动,包括场室管理、卫生清扫等工作;体育艺术专职教师提供技术指导,进行检查记载评比等。学校全体一线教师参与安全管理,协助班主任进行后勤保障工作。五个管理层面,各负其责,确保整个活动过程“平安活动,健康成长”。
3、成立“体艺2+1”项目开发小组。
以专职体育、艺术教师为核心,辅导带动班主任和一批有体、艺特长的教师。召集一批有思想、有创意的教师、学生与家长组成开发小组,根据学生需求不断开发新的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项目。
4、设立信息反馈信箱。
积极向师生和家求建议,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保证我校“体艺2+1”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它更具生命的活力。
(六)创设人文环境,营造活动氛围。
1、加强校园体育物质环境的建设。
为满足学生在“体艺2+1”选项上的需求,学校在已有教学场地器材的基础上,又购买了大量的体育器材,篮排足球,羽毛球,毽球,呼啦圈,哒哒球,板球、长短绳等,在室内体育馆的周边,见缝这插针规划出两个正规的室内羽毛球场,又利用田径场边的空闲场地,扩建了三个室外篮球场,两个室外排球场地和十个乒乓球台,充分满足了2000多名学生集体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需求。增设了两间音乐教室一间形体房,并配备了全套多媒体设备。
2、开展校园艺术情趣环境的建设。
在校园艺术文化建设中,通过定期开展校园摄影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社团诗歌朗诵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活动,挖掘一大批有独特艺术才能的人才,扩充到广播站和校园主持人中去。特别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尝试将学校社团推向社会,由团委、实训部联络,让社团承担大型社会活动的服务工作、协助工作,向社会展示中职学生的风采,进一步推进学校社团的影响力。
(七)改革评价机制,形成评价体系
为了检验学生参与大课间小社团体艺“2+1”活动的实效性,督促各负责教师参与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积极性、责任性,学校进行了如下考核评价。
1、评价对象
①对学生和班级进行评价:根据考核的内容,纳入四项红旗评比,作为评选优秀班级、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
②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对班主任的管理进行评价,作为评优、评个人先进的指标之一。
③对指导老师进行评价:评比出勤率,指导成效、社团管理及社员满意度。
④对社团进行评价:社团的组织建设、工作质量、档案(文字影像资料)保存完整度、社团成员满意度等等待进行评价。
2、评价内容:评价活动人数,活动秩序,大课间进出场速度秩序,和社团活动的管理成效等;
3、评价方法:①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②结果评价以班级为单位,按综合分(综合分=优秀率*4+良好率*3+合格率*2—不合格率*2)评定体艺2+1项目开展情况 。争取每位学生获得体艺2+1合格证书。
(八)建立立体网络,促进全民体育能力和艺术修养。
校园体育艺术活动氛围的形成也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只有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
1、家校交流:学校与家长保持积极的交流,定期组织家长观看学校的大课间体育和小社团艺术活动,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举行的体育节艺术节和社团成果展示活动,鼓励家长为学校深入开展体育艺术2+1活动出谋划策。
2、档案跟踪:布置形式多样的体育艺术家庭作业,为学生建立家庭体育艺术活动档案。举行学校体育节、艺术节、大型健身操表演,礼仪展示和对外服务等系列活动,促使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推动全民体育艺术运动。
三、我们的收获
1、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艺术修养。大课间活动中学生掌握了自主锻炼的技能,提升了体育能力;小社团活动中体育艺术氛围推向了。活动的触角伸向了兄弟学校、周边社区、附近风景区、街头广场等场所。学生们在欢快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在艺术插花中陶冶情操,充实了精神生活,促进了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风气的形成,发扬了学校“自强不息、和谐奋进”的校本精神,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在玩中锻炼身体,愉悦心身;在乐中愉悦身心,调节情绪,提升生活情趣。
2、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我区职教专业设置的重新调整,学校的发展有了巨大变化。杭州市教育系统的体育专家、教师曾慕名来我校观看大课间体育活动,并给出了较高的评价。2011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上,我校的礼仪社团承担了部分礼仪服务工作,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第八届全国“文明风采”竞赛中,我校成绩斐然,师生个人获得一、二、三等奖共13项,学校获得第八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全国决赛组织奖。体艺2+1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为学校创下了良好的口碑。
四、我们的感悟
体育艺术 “2+1”活动的开展,使学校到处充满了生气,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歌声与笑声。灿烂的笑容,由衷的微笑,优雅的举止,热诚的眼神,如冬日的暖阳,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我们感受温馨的同时,也在深深地思考:在体艺“2+1”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既能充分自主自创,又能自律自控,仍是一个有待继续探索的问题;如何更有效利用有限的场地、有限的师资力量,更科学地安排活动内容;如何更好地让体育艺术与职校专业相契合;如何在集体活动中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如何更好地开展社团活动等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在实践中研究探索。(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1体育政策法规要素株洲市全面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制订了《株洲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体育篇》。在《株洲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树立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制订了打造株洲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职工体育、社区体育和具有炎帝文化特色的农民体育品牌,推动全市人民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力争全市体育人口达到50%,保障体育经费的总目标;确定了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培育壮大体育产业的主要任务。2012年底,株洲市体育局成立了全面健身工作计划制定小组,为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实施,制定了《株洲市全民健身工作章程》和《株洲市体育总会章程》。调查结果表明:一是株洲市政府贯彻执行了我国的体育法律、法规;二是依据株洲市经济状况及地方特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保证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
1.2体育经费要素株洲市全面健身经费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财政拨款。株洲市坚持全民健身的“三纳入”工作,即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器材的购买和体育活动开展的经费纳入到市财政的预算。如2010年,在株洲市的沿江风光带建成了初具规模的人行步道、自行车道、标准篮球场、室外健身路径,这些场地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购买投资达1900万元。二是体育彩票。2012年,株洲市发行体育彩票约2个亿,其中百分之一为公益金,用于五县四区群体活动经费、全市群众职工各项体育活动及会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各协会群体活动等。三是社会赞助和自筹经费。单项体育协会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社会赞助和自筹资金。如株洲市广场舞的比赛由三一歌雅郡赞助10万元,《自行车协会》的台湾环岛游以自筹经费的方式,每个参与者出资一万多元。调查结果表明:一是全民健身经费来源以政府投入为主;二是经费主要投入到场地设施的建设;三是株洲市全民健身活动的保障经费人均将近6元,比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经费较少。主要原因是株洲市与我国东部的中小城镇相比,经济欠发达,社会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1.3体育场地、设施要素株洲市共有体育场地1319个。其中,体育馆15座,运动场204个,游泳池17个,各种训练房1252个,人均体育公共用地面积达到1.1769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加大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使有条件的社区建成1个公用篮球场、1条健身路径和1个室内健身场所;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村为重点对象,建设了篮球场、乒乓球台等经济适用的健身设施,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篮球场。2015年,力争人均体育公共用地面积达到1.30平方米2011年,在株洲市茶陵县和荷塘区兴建了农民健身广场各一个,完成35个行政村的配置任务。2012年,在全市建设全民健身广场2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0套,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0套。株洲市所有的大学、中专、职业学校的部分体育场地,在早晚两个时间段对外开放,15.8%的中学部分体育场地定时定点对外开放,小学的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调查结果表明:一是株洲市体育场地少,体育设施不足;二是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因投资大,收益小,所以以政府投入为主,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和第三部门的参与少;三是学校场地对外开放力度不大。
1.4体育活动开展要素2011年以来,株洲市体育局组织、协办、参赛各项全民健身活动70多个。如:2011年举办了第四届市大众体育运动会,2012年的株洲市风筝文化节、航模表演大赛、“两型看株洲、健步神农户”市直机关健步行竞赛活动,2013年举办的第十二届运动会等等。打造了万人广场舞、万人自行车赛和环城跑等具有株洲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据统计,2012年参与各项群众体育竞赛的人数超过12万人次。株洲市的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指出:2015年,力争使株洲市体育人口达到50%,其中城区达到70%。届时,株洲市将超过全国体育人口平均水平,即:32%。调查结果表明:一是株洲市领导带头参加体育活动,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二是株洲市民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手段多样,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三是随着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人口快速增长。
1.5国民体质监测株洲市没有专门性的体质监测点。但2005年、2010年的国民体质监测株洲作为湖南省的三个样本城市之一,参与了全国国民体质测试,对3-69岁的公民进行了体质测试。调查表明:一是株洲市由于经费、人力、场地不足等原因,没有开设专门的国民体质测试点;二是由于大部分市民没有进行体质监测,他们没有运动处方,参与体育锻炼针对性不强。
1.6体育社团组织要素在株洲市民政局注册,体育局登记的各项体育协会、俱乐部有41个。株洲市不仅拥有传统项目协会如:自行车协会、乒乓球协会、武术协会、羽毛球协会、高尔夫球协会,还有新兴项目协会如广场舞协会、排舞协会、轮滑协会、民间龙舟龙灯协会、风筝协会、气排球协会、桥牌俱乐部等。其中,自行车单项协会规模2万人,广场舞协会上万人,场地上千个场地,乒乓球协会规模2千人。还有部分协会得到了政府和一些单位的资助,如:武术协会每年有政府下拨的扶植费5万元,有专门的办公室;象棋协会有国税局、601厂资助。大部分体育社团组织没有自己的体育场地,它们采用付费租赁的方式获得体育公共场馆的使用权。株洲市体育社团组织完善,每个协会建立了党支部。调查结果表明:一是体育协会多,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人们的体育需求;二是场地设施是制约各体育协会发展的瓶颈。株洲市有两大协会分别是自行车协会和广场舞协会。自行车协会快速发展的原因是:首先,2007年株洲市为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改造了道路,满足了自行车爱好者们的场地需求;其次,株洲市拥有全国第一家自行车租赁系统,政府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目前在株洲市主次干道、居民区、公园景区有1000个自行车租赁点,20000辆车为广大市民提供3小时内免费的服务,因此,株洲市交通公共服务满足了自行车爱好者的器材需求。广场舞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广场舞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低,一块空地、一套音响设备就能组织广场舞活动。另外,部分协会因受到场地设施的制约,社团发展较慢,如:网球协会。
1.7体育信息要素株洲市体育信息的途径主要通过《株洲市体育局门户网站》、《株洲市政府网》等网络媒体;株洲市电视台的新闻频道,株洲市电台的交通频道;《株洲晚报》、《潇湘晨报》等纸质媒体。株洲市体育局门户网站的信息反馈内容包括:部门文件、法律法规、惠民政策、政策解读、规划计划、资金信息和行政权力几个栏目。部门文件了《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办法》等,在法律法规一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株洲市体育局行政执法依据》、《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政策解读中了《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文件。除此之外,在全民健身日,各小区用宣传栏传播体育知识。调查结果表明:一是株洲市体育局在信息公开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体育比赛新闻及时,信息的途径多,且较全面;二是其门户网站上的相关政策信息时效性不强,大部分是2000年以前的信息;三是没有与其所管辖的县、区体育局网站进行链接。
1.8体育指导员要素至2012年底,株洲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已超过6000人,每千人中有两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国家文明城市的评比标准。株洲市培养体育指导员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一级、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由株洲市体育局培训。株洲市体育局每年开设培训班6期,根据体育项目、内容的变化,及时更新培训项目和内容。如: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传统项目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是每年进行一次,其它运动项目则是不定期开班。二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由国家体育总会培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途径有两种:一是由各协会推荐,二是全国参加群众体育比赛获得单项前三名的运动员,2012年株洲市4名一级体育指导员经培训升至国家级。从2010年开始,株洲市体育局对于体育指导员的信息管理采取网上建档的形式,对于他们的体育指导工作没有强制性要求。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指导员大部分是湖南省队退役运动员,指导水平较高;新兴运动项目体育指导员大部分是年级较大、学历较低的女同志。调查结果表明:一是株洲市群众体育基础好,热心参与体育指导的人数多;二是株洲市体育局能根据体育项目和内容的变化向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免费的培训,保证了体育指导员的知识更新速度快;三是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虽然数量多,但是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9体育监督反馈和体育绩效株洲市对体育工作的监督反馈和体育绩效的考核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株洲市政府每年对株洲市体育局的工作进行评价,其中对群众体育工作的考核权重为45%;二是株洲市体育局采取自评的方式,对各部门每年的工作进行评价。调查结果表明:一是株洲市体育工作的绩效评价以政府部门为主,主要是上级政府部门对下级体育部门进行考核;二是体育部门采取自评的方法;三是群众参与少。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1.株洲市政府贯彻执行了我国的体育法律、法规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保证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2.体育经费来源和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和参与较少。场地设施是制约株洲市体育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3.体育单项协会、社团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开展好群众体育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促进了体育人口的快速增长。4.信息的途径多且较全面,但时效性不强,没有与其所管辖的县、区体育局网站进行链接。5.国民体质监测力度不大。6.在体育监督和绩效评价方面缺乏群众参与。
一、教育如水,化育生命
南通依江临海,南通教育,承载了扬子江的源远流长,又经历着南黄海的潮涨潮落,千余年江风海浪洗涤,成其化育童蒙、敢为人先的江海品质。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宽阔无边的大海,给我以很多启发。我们惊喜地发现,水润之地,茂林修竹,奇花异草,一派欣欣向荣;水近之域,莺歌燕舞,狮吼虎跃,处处生机盎然;水流之疆,更是文化繁荣,商贾云集,人杰地灵,历史源远流长。水,以其质朴与清净,滋润万物,化育地球多彩生命,成就一个缤纷世界。
真水无香,却能以一化万。这个“一”,便是水之“道”,水的本真属性――滋润,清澈无言,平和守望。这是水之化育的大“道”,也应是教育之大“道”。教育,是一项化育人的事业,虽不能如水般孕育一个个伟大的生命,但它成就个体生命的精彩,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以至简至朴的等待和润泽,拥抱每一个幼小生命花朵的精彩绽放。教育如水。真水无香,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所要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二、循道崇真,文化之根
教育如水,应该有自己的原则与坚守。教育的原则是遵循规律,教育的坚守是追崇真实。基于这样的思考,2011年10月,我们将“循道崇真”作为学校的价值追求。这个“道”就是事物的本源、规律,这个“真”就是真实。具体来说,就是遵循教育教学和师生个体发展成长的科学规律,崇尚真实,展现真实,传递真实,培育真实,达成真实――用教师的真知识、真本领、真情感、真创造,促成孩子们“积储真德,蕴藉真情,培养真趣,获取真知,历练真能,敬重‘真劳’,欣赏‘真美’,追求‘真健’”,成长为“真人”。
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中这样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孩子遇到了“早开的紫丁香、好奇的鱼儿、飞绕的海鸥、父亲的慈爱”,这些,就成了孩子的一部分。这首诗给我以灵感,孩子最初遇到的“真东西”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是爱心、好奇心、自信心、好习惯。教育就是创造这种“美丽的遇见”,引领孩子向前、向上、向善。因此,我们把“办向着儿童生长方向的学校”作为我们的办学目标定位,努力建设“童真文化”,让孩子享受自然而温暖的童真生活。
我们构建的童真文化:返璞归真,大道至简,尊重自然规律,尊重每一个可贵的生命个体,让教育贴近自然,靠近心灵,真实、亲切地发生,散发着美好而又不乏理性的光芒。用文化滋润孩子自然生长、激励孩子自信生长、引导孩子自由生长、实现孩子自觉生长,让孩子“携爱心同行,伴信心齐飞,与童心共舞,牵手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我们向往这样的校园生活:每一棵树都有诉不尽的童年的故事,每一幢房子都怀揣一群教育人的美好梦想。栖居在这样一个温暖如画的校园,于“崇真楼”上,静静聆听,来自童年的天籁声音;落日的斑斑余晖里,指尖上的童心闪烁,樟树叶隙筛下童年的光影流年。有风吹过,不知是树在动,抑或影在动,绰约的风姿里,总有一份宁静闲淡穿梭其间。
围绕“循道崇真”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设计了自己的标识系统:“真字”校徽、“香樟”校树、“龙娃”吉祥物、校歌《遇见》……每一个后面,都有“童年的故事”。
在“循道崇真”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我们以“做真人,真做事”为校训,形成了“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校风。与“做真人、获真知、动真情”三个方面相呼应,我们建设了“童真园、知真园、情真园”等三个主题园,形象地展现“童真文化”的构建路径。我们具体从六个方面入手,即:归真,崇尚管理的科学与人文;绘真,展现环境的静美与动感;修真,历练队伍的个性与素养;达真,追求教学的生动与深刻;储真,回归德育的浸润与熏染;练真,绽放童年的梦想与精彩。
三、核心素养,童真内核
水的存在就是利生――滋润花草树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滋润人与动物发育、成长,奔腾、欢悦。教育存在价值的“利生”不只是生命的延续,更是社会意义上安生立命――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那什么是人的核心素养呢?《人民教育》杂志刊发的《走向核心素养》一文中指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逐渐代替传统的课程标准体系,改革的视点也从单一重视学科教学规律走向人的成长规律与教学规律的叠加和融合。”这段话,给我两点启示:我们可以将“核心素养”理解为“那些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的素养”,是“促进个人发展”和“维系终身学习”的素养;我们先前所思考的那些“孩子最初遇到的‘真东西’――爱心、好奇心、自信心、好习惯”,是小学阶段儿童应该拥有的核心素养重要组成。
围绕“循道崇真”的核心价值观,我们通过反复研究,把“懂得关爱、充满自信、热爱运动、敬畏规则、勇于担当、享受阅读、自主探索、乐于创新”作为我们开发区实验小学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概括出其通俗易懂的外显成长样态:关心的品格、自主的本领、创造的志向。关心是一种品格,是一种美德,也是道德素养。自主是一种本领,也是一种能力,是个人独立生活、学习的素养。创造是一种志向,也是一种智慧,是社会层面的基本素养。这“三大核心素养”体现了“童真文化”的核心理念,朝向儿童生长与发展的美好未来。每一条核心素养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大写的人。它超越了分数,超越了知识,超越了能力,让儿童成为真正的、真实的生命个体。
核心素养如“真水”,是滋养生命根须的“源头活水”。她本身纯洁、澄澈、宁静、无香,但一旦悄无声息地滋养了儿童的生命之后,她就能让生命散发出淡淡的馨香,让人性闪耀温暖的光芒,让每一孩子都能感受到悠远的幸福。
四、润物无声,花开童年
水因时而变,因势而为,因器而异,故曰“水无常形”。水因势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同样,教育的路径与手段应有水的灵动,与时俱进,因人而异,因事而新。尽管我们童真文化建设的路径不同,但都是指向人的成长与发展,指向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关心的品格、自主的本领、创造的志向”的人。
(一)营造自然柔和的管理氛围
清澈、自然,是水;调和、柔性,是水;自己流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很多时候,管理就是这样的引领,这样的推动。童真文化建设首先营造的是一种轻松如水、包容万物的氛围。为此,校长应该是一个能让别人读懂的简单人,能读懂师生的明白人。
1.做一个宽厚包容的校长。校长不仅应该欣赏优秀,更应该接纳平凡,宽容失误。常常的,我给因生病迟到的教师一个微笑的眼神,在不够出彩的随堂课中挑出几处亮点,在学生不经意犯错时抚摸一下他的头……
2.做一个简简单单的校长。做简单的校长,应该是管理目标简练、管理制度简明、管理流程简易、交际沟通简直、思想简单,往往能出奇制胜;制度简单,效率更高。
3.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校长。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每位教师的内心渴望的是得到学校领导的赏识、关心、尊重。于是,我尝试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校长。无论是行政例会还是校务会议,我喜欢以讲故事方式向全体教师传递自己的声音,我从传承学校文化、诠释教育理念、化解棘手问题、激发教师行动、鼓励团体协作、调节和谐气氛、勾画美好未来等方面来说故事,事半功倍。
4.做一个善于改变的校长。会改变,才能创造。我认为,学校的常规事务,常变常新,微小的“形变”可以撬动管理的质变。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学校每学期对学校工作计划的解读,我都安排不同的方式。有时是“答记者”会,行政领导即兴回答老师就学校工作计划的提问;有时是“有奖竞答”,随机抽取教师回答问题;有时是“论文答辩”,校长出题,中层领导阐述工作要点……
(二)传递大音希声的关爱力量
水,无声。在秋天的夜晚,似乎并没感觉到水的存在,但在外面坐久了,就会感觉衣服被濡湿了。这就是水的智慧,悄然无声中给万物以影响。在养成学生关心的品格中,我们汲取水的智慧,多用熏陶、浸染、渗透,于不经意中、在不易觉察处,给予童心的沐浴和行为的引领。
1.关注校园,将关心的种子悄悄撒播
我觉得,作为学校的管理者,目光凝望的方向,就是儿童生长的方向,但是,仅仅关注儿童,而忽略儿童生命中“重要他人”的教师是不可取的。让学生养成关心的品格,我们从关心教师做起。
2015年9月10日,我校开展了以“与责任相约 和梦想奔跑”为主题的庆祝教师节活动。伴随着鼓号队演奏的《迎宾曲》,教师们走过师生夹道欢迎的红地毯,然后在签名墙上签名,接着分批进行集体宣誓。最后把老师们走红地毯、签名、宣誓的三张照片印在纪念封上,给老师们留下一个永久的美好记忆。这种别开生面的庆祝教师节方式,让我校每一位老师既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也享受到心里的温暖。
关心与爱可以无声传递。在校园中,从学生的天性出发,让他们关心的种子自然萌芽,是我们最欣喜的事情。像这样的关心活动,还有“我与龙娃同成长”“我为同学献真情”“我给花木写介绍”“我让爸妈露笑脸”等系列活动,都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感受璀璨动人的关心之光。“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教育的力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学校的文化具有弥散性,弥散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并能春风化雨。
2.关注自然,将关心的行动默默展现
儿童,是成人的影子。要使儿童拥有自然,首先必须成人拥有亲近自然之行动引领,为此,我们开展了系列的活动。
首先,我们倡导并组织教师开展亲近自然系列活动。除了教师利用节假日游览名山大川、家住农村教师回家探望双亲外,近几年,学校还组织教师到城市绿谷感受森林的静谧生机,到石港渔湾水道体验生态湿地的缤纷多彩,到通州湾滨海沙滩踩文蛤、拾泥螺,到金土地生态园去观赏奇花异草,到启东圆陀角看海上日出,到黄泥山上梅庵亭聆听江涛声,参加一次田间劳动,推荐一处乡间小景……我们力求让每一个教师,尤其是40岁以下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教师,人人都有“大自然的故事”,人人都有“大自然的情怀”。
学校课题组和家长委员会研究制定《开发区实小学生亲近活动指南》,倡议家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带领孩子到乡下、到大自然中去,走走,看看,做做。我们通过《指南》唤醒家长的“自然意识”,借助家长的力量,培养孩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的意识,树立人的生存基于自然、人对自然的索取要有节有度、人与自然万物要和谐相处的理念。
我们组织孩子们走进长江边,欣赏绿浪起伏的芦苇荡,呼吸清新的空气,看数十种鸟儿嬉戏翻飞;我们带孩子们来到狼山脚下,翻拨小石块捉蟛蜞,把水洼里里小鱼儿送回大江。同时,我们也让孩子们在江边在山脚下,目睹了偷猎者布下的捕鸟网中那一只只被缠死的鸟儿,目睹了被波浪送到砂石滩上成堆的塑料瓶、泡沫盒等生活垃圾。我们带孩子们去欣赏素有翡翠项链之称的濠河,带孩子们去开发区竹行街道看被钢丝绳企业排水污染的褐色小河小渠。我们尽可能地把自然应然的美好,把因人类过度掠夺开发留下的疮痍真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作为人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从珍惜一粥一饭、一水一电着手,珍惜自然的馈赠,关注自然的变化,维持生态的多样平衡。
3.关注社会,将关心的春风柔柔吹拂
如果说关心是爱的感性形式,那么对社会承担责任则是爱的理性升华。孩子并非只生活在童话般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所以他们必须要有关注、关心社会的意识。
“同心圆”爱心团队是由家委会的家长们出谋划策,老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这个团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义务卖报纸、拍卖物品,将所得全部寄给新疆伊宁第十三小学;主动捐图书、献出旧衣服,与江海晚报联系,将它们寄给贫困地区的学生;看望福利院的孩子,与他们共度节日;红领巾义卖活动,筹得善款捐给红十字会等。这些小活动,却有着大内涵,让学生体会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同时,也开展“争当绿叶”“站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等活动,让学生懂舍、懂得,有舍、有得。
(三)设计顺应天性的多样课程
水,善于应对困难的多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它会始终前进――是山,绕过去;是平原,漫过去;是沙滩,就渗过去。校园里,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自由的、独特的。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跑道”(课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活,巧妙点燃孩子的创造火花。
1.实践“童真课堂”样式
从2011年10月,自提出“童真文化”的主张后,我校就努力构建“童真课堂”,力求“用课程观照每一个生命的生长”,追求“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对于童真课堂的探索,我们从实践“童真语文”开始。
我们认为,童真语文,即儿童的语文,真实的语文。就是顺应儿童学习语文的天性,研究儿童语文学习的真实需求,善待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独特方式,丰富儿童语文生活,培养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儿童自信、向上生长。我提出了一个基本构想,即确立一个宗旨、树立三个基本理念、坚持四个课程核心要素、实施六个课堂操作路径、收获八个方面的进步。具体来说,“一个宗旨”就是让每一个儿童都向上、自信生长;“三个基本理念”是儿童本位、语文本色、习得本真;“四个课堂核心要求”是“教在起点”“重在经历”“贵在倾听”“乐在分享”;“六个课堂操作路径”是指以儿童的“真思”为视角,解读教材文本,以儿童的“真力”为原点确定生长目标,以儿童的“真趣”为导向设计教学方法,以儿童的“真言”为底色走向深度学习,以儿童的“真情”为观照关注个性体验,以儿童的“真性”为取向实现多元评价。“八种收获”即觅得真趣味、投入真感情、进行真思考、说出真心话、获取真知识、悟出真方法、练就真能力、得到真发展。
我们以语文学科为参照,全面推进童真课堂建设。我们以“诊断式听课”“学科工作室”“放羊点评”为抓手,以“我的课堂每天有,我的课堂我做主,坚持突出一项、研究一点、改进一法、获取一得”为策略,强有力推进“理念到教学行为自觉”的转化。我校被南通市教育局确定为“南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培育学校”。
2.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我们学校除了开设一些活泼的“配方课程”(社团活动)以外,还形成了一些特色课程。
(1)童谣课程。童谣是孩子们喜欢的文化语言。孩子们爱读、爱背,甚至喜欢创作。学校就顺应儿童的天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让孩子自主成长。在“童谣汉堡伴我成长”的日子里,我们开展了“画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的系列活动,让童谣真正走进了每一个儿童的稚嫩天地。一个个“童谣汉堡”在师生手中出炉了。学校精选300首,汇编成一本厚重的《童谣汉堡》。童谣汉堡正涵养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童谣成了诱发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催化剂。
(2)农庄课程。2010年,一所城郊小学被拆并了。怎么把这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呢?阳春三月,队旗猎猎,老师、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农庄,他们用手中的五彩画笔,描绘出农庄的美好蓝图。小河清清,那不是垂钓的好去处吗?于是,钓鱼台应运而生。清风拂柳,那不是动物撒欢的好场所吗?于是,有了生机勃勃的牧趣园。忆故屋、摸鱼池、报春图、知耕篷、自炊乐、百草亭、钓鱼台、打谷场、种子室、毕业林……一个个景点诞生了,饱含着独特的创意和寓意!
(3)“银行”课程。德育评价是学生评价中一块“硬骨头”。如何让学生评价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依据儿童的兴趣和特征,通过建立“储真银行”课程,引导儿童追寻正能量。所谓“储真银行”,就是参照银行运行模式,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行记录和奖励的一种德育形式。“银行”给每名学生免费发放一张储真卡。“银行”发行的是仿照1元硬币制作的“真真币”。学生可通过努力从老师那里获得“真真币”,积储自己的道德资产,并在累积到一定数量时进行相应的奖励兑换。我们制定了《“储真银行”学生个人获得“真真币”细则》,分为三大类(“关心”“自主”“创造”),每大类包括八小项,比如“关心”类包括尊敬长辈、主动问候、团结协作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通过发放“真真币”,巩固强化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引导缺乏文明行为习惯的学生逐步改进不良行为。德育处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都会统计学生储币情况,并定期评选出“晨迎小龙娃”“升旗小龙娃”“绿龙娃”“红龙娃”“蓝龙娃”等荣誉称号。玩转“储真银行”,孩子们意趣盎然。
(四)展现滴水穿石的指尖风采
水,一滴水,不起眼,但却以她的韧性,穿透了磐石。教育的事情大大小小,看似简单而又平凡。但是,是一种有韧性、有创造地坚持。我们引导学生养成滴水般的毅力和定力,为他们提供体验成功的舞台,尽显指尖智慧的精彩。
1.指尖作品,扮靓校园。走进我们的校园,琳琅满目的校园小品,独具创意的五彩图案,都诞生于学生的指尖。由孩子们设计、剪刻而成的剪纸作品,林立于校园景观之中,个个会剪纸,已成为全校孩子的骄傲;知真园里,用易拉罐搭成的“龙娃一号”火箭造型,用塑料桶叠成的“桃园三结义”图腾模型,用草绳扎成的“勤劳的小蜜蜂”等,栩栩如生;藏真楼的墙壁文化自然是孩子们的杰作,“罐上风情”那是废旧易拉罐的变身,“蓝色的海洋”那是五彩瓶盖的整队待发……徜徉在校园里的每一处景观,满眼尽是指尖上舞动的童年。一件件变废为宝的环保作品,传递着孩子们绿色的环保梦;一件件奇思妙想的科技作品,表达着孩子们蓝色的科技梦;一件件意蕴悠长的艺术作品,讲述着孩子们多彩的艺术梦。
2.指尖算盘,神算惊人。2014年,由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珠心算比赛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行,我校黄英琪同学代表江苏队参赛。在强手如林、紧张激烈的比赛中,黄英琪同学沉着应战,获得个人一等奖。两天后,黄英琪同学又获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第五届珠心算比赛一等奖。黄英琪同学是我校珠心算社团中的优秀代表。我校是江苏省珠心算实验学校。近年来,在一、二、三年级全面开展珠心算实验教学。学校将珠心算与数学教材融合起来,让珠算走进课程,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孩子们每天手不离算盘,有了这样的坚持,才有了学生们表演时的神奇效果,比赛时的骄人成绩。
3.指尖课堂,自由驰骋。基于“指尖上的童真课堂”的理念,我们成功开发出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并建设了三个基于安卓系统的电子书包互动教室。“电子书包”教室里,一人一台平板电脑。随着手指尖轻轻一点,一堂以信息化为技术支持的智慧变革在这里悄然进行。孩子们或互联网上畅游,或拍照上传,或录音比对,或记录、或圈画、或批注……平板电脑进课堂,让教学更自由,学生更自主。电子书包作为一种运用新技术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应用范围从最初的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拓展到思品、科学、音乐、美术等十多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