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信息管理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第1篇

1.1对信息环境的认知能力。

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必须要对信息环境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及时掌握环境的变化以及发展特点,了解信息传播对社会以及各行业组织产生的影响。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必须要全面掌握信息资源的生成、传播以及各类信息的特点,并筛选出有效的信息数据,对各类信息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评价。

1.2信息组织能力。

信息组织能力主要是指信息管理的专业人员必须要具备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感知、传输、处理和决策的能力。即,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以及利用信息。专业人员必须要提高信息组织能力,可以根据各类信息资源的特征以及用户的要求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做出合理的排序、筛选等,从而收录有效信息,提高对信息的利用效率。

1.3信息检索能力。

信息检索能力指的是信息管理人员需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检索,从而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数据。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必须要掌握信息检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且需具备对各类信息的检索能力,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检索服务。

1.4信息分析能力。

信息分析能力是指信息管理人员需对掌握的信息资源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利用数学、统计学等相关科学方法从而对传输中的信息数据做出科学合理的定量描述,并揭示社会信息交流的内在特征,更好的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信息管理人员还必须根据用户的要求,对各类信息资源加以收集、整理、鉴别、评价等,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数据,并加工整理成增值信息,提供优质的信息支持服务。

1.5信息系统的设计能力。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管理的专业人员必须要掌握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和工具,并能高效开发信息资源。要想掌握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就必须要熟悉计算机各类软件以及主要设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及其性能,还需具备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以及管理系统的安装、维护等。信息管理人员还必须要具备设计信息系统的能力,对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以及系统运营的状态、安全等问题都应进行良好的掌控和管理。在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必须要随时进行监控,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合理解决,并提出修改意见。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必须要保证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对于出现的问题应给予正确的应对策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1.6打造专业特长的独特性。

专业特长是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精湛技艺,是别人所不能比拟的,其独特性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特征。因此,信息管理专业人员要想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注重打造专业特长的独特性。在打造专业特长的独特性,要注重研究信息、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不能只强调突出其中任何一方,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打造信息管理专业特长的独特性,才能更好的提高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竞争力,更好的发展信息管理专业。

2.结束语

第2篇

1.2 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

社会需要实践能力强的信息管理人才,简单的说,目前在很多的企业,都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因此企业需要对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的人才,以及对企业员工培训的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因此企业需要实践能力高的毕业生,对企业进行高效的信息化管理[2]。

1.3 相关改进方式

根据以上分析,由于教师教学理念存在缺陷,导致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弱,基于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升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主要措施为:(1)首先对于院校的教学设备,院校一定要向相关部门申请经费,从而来增加院校的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2)院校在进行招生时,最好能够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危机主要是的考核依据,并且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在低年级开始;(3)教师改变自身教学理念,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库,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另外,院校在教师招聘时一定要重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以此来保证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质量。

2 信息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综合能力的差距

2.1 院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对于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有四个方面:技术导向型人才培养、管理导向型人才的培养、信息资源导向型人才培养以及公共管理导向型人才培养,因此很多的院校培养出的信息管理专业的知识面十分的广泛,同时适应能力比较强。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大的缺陷,院校对于一些专业培养的方向不够明确,并且部分学生有些偏重于经济管理或者是计算机课程,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实践锻炼。2.2 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人才的要求

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是:人才能够在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以及创新能力上均衡发展,并且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优势就是具有广阔的知识面以及身后的经济管理学底蕴,同时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几点综合来看正式目前所需要的。

2.3 相关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出了相关措施,主要是院校对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以此来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不仅具备高强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来说,只有将这些能力必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保证人才就业率。

3 具体课程设置上差距

3.1 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对于院校的信息管理专业来说,其课程的设置存在两种问题,一是排挤专业课程核心地位,过分重视技术手段的重要性,这种情况导致了信息管理专业无法明确自身的目标,影响了教的质量。二是忽视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在信息管理专业中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很好的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这就是所谓的“理论派”与“技术派”两种教学极端[3]。

3.2 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课程的要求

根据相关调查,各大企业对于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的要求是:计算机占有20%,经济管理占有20%,实践课程占20%以上,专业课程20%,剩下的是基础课程。这个调查主要是说明,目前很多企业对于信息管理专业来说,其学生必须具备计算机知识、经济管理知识以及信息管理知识。

3.3 相关改进措施

院校对于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一定要能够以专业的综合性为要求,对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将计算机知识与经济管理以及专业信息管理相互结合,以此来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学生。

4 结语

第3篇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的需求标准只会越来越高,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只能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制订教学计划,全力提升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

1.确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结合各高校实训教学的经验,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培养目标,开发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为实现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企业资源计划即ERP系列课程,确定课程的名称、授课内容,合理安排其开设时间、课时,研究ERP课程之间的连续性以及ERP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相关性。系列课程应包括:《ERP原理》、《基础会计学》、《ERP财务管理》、《ERP供应链管理》、《ERP成本管理》、《ERP提高应用》等。其中《ERP原理》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内容,了解ERP的思想和ERP软件的作用。《ERP财务管理》等课程以模拟企业如何使用ERP软件进行下订单、生产、采购、入库、出库、送货、成本管理、资金管理,通过模拟实验掌握ERP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了解和体会在实施ERP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ERP提高应用》课程是为了让学生真正贴近市场需求,对某些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使用的ERP软件进行具体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在使用软件时可以很快上手,它们形成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过程。

2.制定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由于ERP课程所包含的管理背景的复杂性以及对实践操作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ERP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体现管理与技术的融合、体现强化能力培养的特点,成为研究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的核心。在基于CBE模式下,借助于实验仿真环境,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导向型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效果。

3.加强实践环境建设

实施ERP实践环节,需要构建软硬件平台,尤其需要建设实验的软件平台,为了使学生能够更贴近现实环境,ERP系列课程应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课程主要在ERP实验中心进行,以学生上机实验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的实验方法。在每门实验课程开课前都编写有关该门实验课程的实验指导书,以便于学生进行实验和老师进行实验检查。

4.注重师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课程建设,教师的培训也必须同步进行。教师的培训可通过三种渠道进行:

(1)与企业合作。把专业教师轮流送到企业中去培训,不仅可以避免教师高学历、少实践的现状,而且也能扩大教师的视野,改变他们教学的思维方式。

(2)外出学习。派相关教师参加有关的师资交流会,研讨会,通过交流,学习其它院校教学实践的经验,更好地开展本校的教学任务。

(3)自己培训。由有经验的或接受过先期培训的老师对本校教师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使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二、结束语

第4篇

制度是保证技术得以实施的基础。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因为部分中等专业学校未能合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致使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难以规范科学操作。通常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在对人事档案进行收集时缺乏规范性,常常出现想交就交,不想交不交的现象,使得制度沦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对档案没有明确地予以考核。②在对人事档案进行整理时,没有规范统一的要求。通常在立卷阶段,未能严格依照卷内所标的文件目录顺序正确组卷排序,导致实际整理的文件与卷内目录不相匹配,卷内资料经常无故缺失。③对档案的查阅没有严格的权限审批制度。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的查阅未能给予重视,常常出现外紧内松的现象,常常对内部人员开放管理权限,为档案的安全埋下隐患。④在档案录入时,部分管理人员不能严格做到事毕录入,而是通常积累一大堆文件后才一次进行,这既违反规定,又十分不利于查找利用档案。

2当前我国中等专业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2.1加大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加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力度,切实使人们转变档案管理理念,一方面引起学校领导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加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使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明确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意义,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操作技巧,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此外,还可以促使更多的企业参与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的研发,使中等专业学校档案信息化真正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2.2提高管理技能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新时代,人事档案作为一项重要的特殊信息,对其进行现代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现代科技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流动人口信息的有效检索以及存储等功能,进行网络化管理在目前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新技术新软件的开发力度,并定期对管理人员的技能进行培训,提高中等专业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科技含量,用技术去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信息动态化管理不断完善。

2.3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规范体系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涉及面非常广的工作,为使工作能够正常高效开展,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约束,对档案查阅、档案更新、档案查阅权限、档案系统管理权限等各个操作环节的操作章程都应予以明确,建立统一的档案信息化平台。此外,当前我国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在晋升、聘任、培训、学历、学位、考核时,都需要对档案进行查阅或者转档,而学生的就业方向并不明确,这直接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后期工作带来困难与挑战,因此,在相关体系的建立上,应该力求与时代同步,求实创新,与社会接轨,真正使其有使用价值。

3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定位

1引言

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体系跨度大,涉及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技术、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相关课程知识,而学生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知识难以理解、接受课程的学习内容;由于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造成学生认为知识零散、学习难度大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学生感觉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课程的定位

到2006年底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对全国26022家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低于10%,已经应用ERP的企业仅为4.8%。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不仅需要懂技术的IT人员,而且需要管理人员的配合与参与。

具体来说,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企业业务及管理人员将在系统调研与业务模型设计、系统实施等过程中与开发人员进行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在系统调研过程中,企业的业务骨干及管理人员应该明确、准确地向调研人员描述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在业务模型设计中,企业人员应能够准确地描述当前的业务流程细节;能够阅读并准确理解业务流程的相关图表。在系统实施过程中,能够部分地参与软件的功能测试,从业务的角度对软件提出意见;具备全局意识,能够理解并配合企业进行的变革。

此外,企业的信息化是一个长久的进程,任何信息系统都不可能完全地解决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所有现实问题及潜在问题。

根据企业业务及管理人员在系统建设与运作中的使命,我们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后应该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在系统开发中配合系统分析人员确定系统需求;二是理解并配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及实施中对企业的变革;三是具备信息意识,主动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利用信息服务经济管理工作。

因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不是培养能够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人才,而是培养能够配合信息系统开发人才开发工作的经济管理人才。

3课程内容体系

上述三种能力是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的能力,也是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

第一种能力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准确地向分析人员表述管理人员对新系统的需求,二是对分析人员提交的分析资料(含各种流程图、模型等)进行审查,以判断分析人员提交的逻辑模型是否符合需求。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这个在相关课程中应该重点培养,还必须掌握系统分析的内容,特别是系统分析所使用的各种表达工具——如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等。

第二种能力也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要配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业务及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远远超过了其他阶段,如果企业人员不能主动配合,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会付出更大的成本甚至失败,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延期或失败必须会使这此企业人员的利益受损;这就要求学生应该明确系统实施的意义、步骤与方法,特别是系统切换的方法;二是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将伴随着组织结构、人员岗位、业务流程等利益格局的调整,管理人员应该顺应这个调整,尽早找准自己的定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观点,理解BPR以及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等内容。

第三种能力很难象前两种能力一样通过一个具体的内容来培养,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安于现状,有创新精神。学生在大一时已经学习过基本的信息技术如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与因特网的使用,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可以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对这此内容进行深化重组;增加部分信息技术内容如网络、数据处理等。根据以上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部分:

(1)信息化、信息系统与管理。这一部分包括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与组织的关系。应该首先让学生树立一个观念:信息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企业制定决策、进行管理控制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工具和支撑。其次是站在组织的角度看待信息系统与组织的关系,这个角度与学生是一致的,这也是培养学生树立信息意识的一种方法。

(2)管理信息系统概论。这一部分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态。重点是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从订货点法到ERP的历程,它很好地展示了信息技术是如何为管理服务的。

(3)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4)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开发方法。这一部分的重点是系统规划,培养的目标是树立学生的全局意识,理解为什么信息化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5)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这一部分的重点是系统调查的内容与方法,系统逻辑模型的表达方法,学生应该看懂系统的逻辑模型,这是用户与开发人员沟通的桥梁,是这门课程要重点培养的能力。

(6)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这一部分的重点是系统的切换与试运行,通过学生学生应该清楚系统切换的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明白不同切换方法的特点及工作量。以便在企业中能够理解系统切换阶段的工作压力。

(7)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管理。

(8)管理信息系统的生态环境。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CRM、SCM、PDM、DRP、EC等各种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9)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4结语

由于各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各不相同,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各校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该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并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虽然这门课程对于工商管理类学生来说比较难,但只要我们要上课前多思考,让培养的目标更具体,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在讲授方法上多钻研,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些。

参考文献

[1]滕佳东.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10).

[2]徐生菊.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02).

[3]朱恒民,翟丹妮,洪小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4]傅杰勇.经济类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8,(12).

[5]孙金凤,王文铭,丁浩.高校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21).

[6]陈忆金,王克强,黄建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概念图框架及内容设计[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4).

[7]郭伟光,李道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3).

[8]张戈,王洪海,王华杰.基于项目驱动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S1).

第6篇

管理专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对现场实际了解甚少,毕业后实际知识与操作能力往往需从头学起,难以尽快胜任现场工作。同时,由于经费少、实习时间短,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两个方面“空对空”的问题。管理科学属于“软科学”,传统的观点认为,软科学教育需要联系实际时,通过教师提供案例或辅之以学生实习即可,不需要建立实验室。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与教学观念中存在的这些谬误客观上导致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效果不佳。企业需要的是懂理论、通实践和能操作的复合性经营管理人才,这一需要呼唤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必须加以调整。管理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同样具有利用自然科学及现代技术进行观察、检验、研究、设计等方面的功能和属性。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和技术来源于生产现场,管理工作的绩效更是展现并落实在现场,因此,管理者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善于对生产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周密的观察和实验分析,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和参数,提出改进措施,选择最优方案,促进系统有效运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把企业和市场搬到实验室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教学方式调整的重点应当是建立和完善以企业实际为特征的实验教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高校对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美欧大学商学院,强调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而不仅仅是我国通常认为的案例教学。实际上,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在国外许多院校早已倍受重视,已有相当规模并建成了管理学科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院校早已开设了有关管理专业的系列实验,在实验中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环境的实际需要,在实验及案例中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逐渐增长实际工作的才干。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具有以下作用:①提供感性材料,使理论联系实际。②加深和巩固管理理论与方法。③加强能力培养,使学生成为“多面手”。④从整体上使管理学科所有课程的教学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实验教学可以应用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些主要核心课程,其应用范围很广。从目前来看,可以建立六大实验教学系统。

一、商务技巧开发训练系统

该系统包括:①决策过程与策略规划能力训练子系统。通过学生对各类决策者角色的扮演,体验不同决策环境与任务下的决策过程的特点及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各类管理决策的能力。②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模拟演练子系统。通过在不同环境下个体谈判和团体谈判情景与过程模拟演练,使学生熟悉商务谈判的特点,培养驾驭谈判过程灵活应变的能力;通过对某种产品与服务推销过程的模拟,使学生体会推销过程中情绪与态度、时间与空间、方法与技能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在推销工作中的独立性、自信心、创造力。③人际沟通与冲突训练子系统。通过正式沟通情景模拟,使学生熟悉组织内部法定信息传递渠道以及传递过程中的规范,掌握提高正式沟通效率的方法,促进正确合理的工作导向型行为的形成;通过非正式沟通情景模拟,使学生熟悉明示和暗示信息的作用,以及时间与空间距离在非正式沟通中的重要性,掌握提高非正式沟通效率的要诀;对沟通中遇到的冲突问题(包括人际冲突、团体冲突、组织冲突)过程的模拟,使学生了解各类冲突发生的原因、动力、表现形式、演变过程和可能的各种结果,掌握和了解应对各类冲突的方法以及冲突过程中第三方的作用与调解仲裁各类冲突的技能。④会议模拟系统。通过在不同会场环境下对各类会议(决策会议、执行会议、研讨会议、磋商会议)的准备、组织、实施和总结等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举行各类会议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尤其是在组织会议过程中,组织者、参与者双方工作导向型行为和关系导向型行为的正确把握与应用。⑤公关交际礼仪与形态语言训练子系统。通过公关场景的模拟,使学生掌握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交往目的下的言行举止及仪表形态的要求;模拟演练各种公关专向活动的组织技能。⑥头脑风暴及个人和团队创意激发子系统。通过各种个人和团队创造技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广告、公关、危机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创造性和创新管理技能。

二、企业运作模拟系统

该系统包括两大部分:①企业实际运作模拟演示系统。由企业计划管理子系统、企业制造子系统、营销管理子系统、资薪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物料管理子系统、技术管理子系统等构成。系统的运行以网络管理系统(如MRPII)为技术支撑,能够演示某个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便于学生了解企业、认识企业。②企业实际运作模拟决策系统。同样由企业计划管理子系统等子系统所构成。不同的是,它可以提供若干个决策环境,用户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扮演企业主要决策岗位中的不同角色,模拟运作一个企业,制定满意决策。

三、市场运作模拟仿真系统

该系统包括:①市场实际运作模拟演示子系统。由需求、供给和价格机制等方面的变量集所构成,能够直观形象地模拟演示一个市场的运作情况以及各主体的行为方式,主要功能是让学生了解与认识市场;②商战模拟决策子系统。模拟多个竞争主体,每个决策主体赋予一系列的决策变量,每个决策变量都影响其经营绩效,可以训练用户在市场中的综合决策能力。③证券市场交易模拟子系统。包括公共信息接收子系统和交易模拟子系统。其基本功能如下:行情显示功能,通过大型电子显示屏,可动态显示任一时刻的各种证券和商品交易的价格和成交量,为投资者(学生)提供交易信息;委托交易和申报、电脑自动配对成交功能,通过设置委托柜台,接受投资者的买进和卖出委托,通过设置申报柜台,将委托单输入交易电脑主机;盈亏计算与成绩评定功能,自动记录每位投资者的交易资料,计算其投资盈余,自动生成每位投资者的投资绩效并转换成百分制的成绩单。④金融市场投资分析子系统。包括钱龙股票、期货静态及动态技术分析软件;用友财务分析软件。该子系统具有以下功能:信息库功能,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及各金融产品交易的历史资料的存储、显示和打印;技术分析功能,借助信息库资料,运用配备的分析软件包使学生学会各种技术分析和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超级秘书网

四、管理岗位操作模拟系统

该系统包括:①管理岗位模拟演示系统。主要功能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管理岗位的基本要求及运作过程。②管理岗位运作模拟系统。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在某个管理岗位中进入角色,进行实际操作,并通过业绩评价系统衡量和改进其管理行为,学到多种岗位技能。五、EDI模拟系统该系统用于模拟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使实际业务的诸多环节集中在实验室内完成。包括:①外贸业务交易磋商模拟子系统。它包括了外贸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各种业务联系方法及技巧(发盘、接受、商检、发货、保险、运输、索赔、理赔等),通过设计若干业务内容,采用案例库的形式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学生的外贸业务联系技巧,提高函电交际能力。②合同签订模拟子系统。通过设置各种标准格式合同,进行合同签订,让学生掌握合同的类型和格式,学会合同的起草和签订。③外贸制单模拟子系统。包括从外贸业务员的角度准备制单和从银行的国际结算角度审核各种单据,使学生既能适应外贸工作,也能适应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④外贸运输模拟子系统。掌握海运、陆运和空运中各国、各公司之间的运输单据。

第7篇

1.产学研信息平台的系统操作流程 

在办公自动化应用以前,高校产学研信息管理部门(科技与产业处)对产学研信息的管理多数通过手工记载的操作方式完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的工作效率比较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比较容易出错,成本代价比较高,产学研成果信息若丢失,很难再恢复。手工操作的方式,对于信息的查询,难以及时有效地给各院系教师提供所需要的产学研信息。产学研信息的通过校报等印刷物进行传播,既不生动,也不及时。手工操作的流程如图1所示,对手工流程进行优化后,产学研信息平台需要实现的功能流程如图2所示。 

2.产学研信息平台的系统实现目标 

产学研信息平台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能够对产学研信息进行检索、存储、更新和注销,提高产学研管理工作者对产学研信息管理时的工作效率。 

产学研信息平台采用B/S结构,结合My Eclipse工具进行开发。开发使用的语言是JAVA,使用的数据库是SqlServer2005,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普通用户登录系统能够修改登录密码和用户的基本信息、、修改论文、发表出版物、修改出版物、修改项目、发表项目、申请专利、修改专利、下载打印相关的产学研信息资料。 

管理员登录系统能够修改登录密码、管理产学研用户信息(增加用户信息、查找用户信息、修改用户信息)、管理论文信息(修改论文信息、查询论文信息)、管理项目信息(修改项目信息、查询项目信息)、管理出版物信息(修改出版物信息、查询出版物信息)、管理专利信息(修改专利信息、查询专利信息)、进行数据备份管理、下载打印相关的产学研信息资料。 

产学研信息平台面向对产学研活动有兴趣以及从事产学研相关工作的所有人员开放,在业务方面实现与产学研管理部门数据的共享,取代了产学研信息管理在手工管理时代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实现信息的共享。 

产学研信息平台能够及时收集最新的产学研项目、产学研成果和学术活动等业务数据,并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工作。在市级产学研信息管理部门的支持下,系统的运行会趋于规范化。 

产学研信息平台是标准的产学研信息管理系统,产学研信息平台具备的功能是现实产学研信息管理的虚拟体现,是一个产学研信息自动化管理的平台,能够节约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完善业务处理,实现产学研信息平台真正的价值。 

3.产学研信息平台的系统角色说明 

产学研信息平台的主要角色分为普通用户和管理员,他们有不同的权限和功能,通过登录页面进入用户对应的操作子系统,进一步对产学研信息进行操作。 

普通用户登录系统能够修改登录密码和用户的基本信息、、修改论文、发表出版物、修改出版物、申请专利、修改专利、下载打印相关的产学研信息资料。 

管理员登录系统能够修改登录密码、管理用户信息(增加用户信息、查找用户信息、修改用户信息)、管理论文信息(修改论文信息、查询论文信息)、管理出版物信息(修改出版物信息、查询出版物信息)、管理专利信息(修改专利信息、查询专利信息)、数据备份管理、下载打印相关的产学研信息资料。 

4.产学研信息平台的系统功能说明 

产学研信息平台对产学研信息进行与管理,实现产学研工作者与产学研成果的动态交互,具体包括以下功能:产学研用户信息的操作、产学研信息的操作(论文信息、出版物信息、专利信息)、产学研信息备份的操作。 

用户可以在产学研信息网站上看到的产学研信息,通过各个功能模块的链接来浏览产学研成果的相关信息。 

(1)用户修改密码 

平台提供了各种信息操作的链接,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账户安全管理的“修改登录密码”,修改用户的登录密码。 

(2)用户修改个人信息 

用户通过点击个人信息管理的“修改个人信息”,修改除了登录密码以外的用户基本信息。 

(3)用户管理论文信息 

用户通过点击论文信息管理的“论文信息管理”,修改、删除以及下载用户的论文信息。用户点击论文信息管理的“增加论文信息”,上传论文信息。 

(4)用户管理出版物信息 

用户通过点击出版物管理的“出版物管理”,修改、删除以及下载用户的出版物信息。用户点击出版物管理的“增加出版物”,上传出版物信息。 

(5)用户管理项目信息 

用户通过点击项目信息管理的“项目信息管理”,修改、删除以及下载用户的项目信息。用户点击项目信息管理的“增加项目信息”,上传项目信息。 

(6)用户管理专利申请 

用户通过点击专利申请管理的“专利申请管理”,修改、删除以及下载用户的专利信息。用户点击专利申请管理的“增加专利申请”,上传专利申请信息。 

(7)用户退出系统 

用户通过点击退出登录状态的“退出登录状态”,用户退出产学研信息平台。

管理员通过产学研信息平台,对产学研信息和普通的产学研用户信息进行操作。管理员登录产学研信息平台对产学研信息进行管理。 

(1)系统用户管理 

管理员点击系统用户管理的“系统用户管理”,添加系统管理人员,点击系统用户的“修改登录密码”,修改用户的登录密码。 

(2)产学研用户管理 

管理员点击产学研用户管理的“产学研用户管理”,对产学研用户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打印;管理员点击产学研用户管理的“增加产学研用户”,增加普通的产学研用户;管理员点击产学研用户管理的“查找产学研用户”,通过用户号对产学研用户进行检索。 

(3)论文信息管理 

管理员通过点击论文信息管理的“论文信息管理”,修改、删除以及下载相关的论文信息。管理员点击论文信息管理的“论文信息查询”,通过论文名称查询上传的论文信息。 

(4)出版物信息管理 

管理员通过点击出版物管理的“出版物管理”,修改、删除以及下载相关的出版物信息。管理员点击出版物管理的“出版物查询”,通过出版物名称查询出版物信息。 

(5)项目信息管理 

管理员通过点击项目信息管理的“项目信息管理”,修改、删除以及下载相关的项目信息。管理员点击项目信息管理的“项目信息查询”,通过项目名称查询项目信息。 

(6)专利申请管理 

管理员通过点击专利申请管理的“专利申请管理”,修改、删除以及下载相关的专利信息。管理员点击专利申请管理的“专利申请查询”,通过专利名称查询专利申请信息。 

(7)数据备份管理 

管理员通过点击数据备份管理的“数据备份管理”,对所使用的信息进行备份。 

(8)退出登录 

管理员通过点击退出登录状态的“退出登录”,管理员退出产学研信息平台。 

二、产学研信息平台的数据需求 

数据的需求分析在产学研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数据的需求分析是对产学研信息平台实现时所需要的对象、对象的属性以及属性的变量进行分析。 

产学研信息平台实现登录功能,需要产学研用户的信息以及管理员的信息。产学研用户根据用户号以及密码进行登录。管理员根据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为保证产学研用户和管理员对象的完整性,产学研用户的基本属性包括用户编号、用户工号、用户姓名、用户性别、用户身份证、用户电话号码、用户地址、用户密码、用户专业、用户注册时间。管理员的基本属性包括管理员编号、管理员名、管理员密码、创建时间、状态、、登录次数、权限。用户登录产学研信息平台对产学研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 

产学研信息平台对项目信息进行管理,根据项目的名称进行操作,项目在系统中作为一个对象必须具备以下属性:项目编号、项目信息名称、项目简介、项目经费、项目工作量、用户工号。 

产学研信息平台对专利信息进行管理,根据专利的名称进行操作,专利在系统中作为一个对象必须具备以下属性:专利编号、专利信息名称、专利简介、申请理由、申请人、用户工号。 

产学研信息平台对出版物信息进行管理,根据出版物的名称进行操作,出版物在系统中作为一个对象必须具备以下属性:出版物编号、出版物标题、出版物简介、作者信息、出版时间、产学研分类、出版物来源、用户工号。 

产学研信息平台对论文信息进行管理,根据论文的名称进行操作,论文在系统中作为一个对象必须具备以下属性:论文编号、论文标题、论文简介、发表刊物、发表时间、产学研类型、论文成果来源、用户工号。 

产学研信息平台数据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三、产学研信息平台的技术可行性 

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是系统研发采用的现有技术能否完成产学研信息平台的研发,软件和硬件的配置能否满足开发的具体需求分析,高校产学研信息平台的研发采用JAVA开发语言,调试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利用JAVA语言开发的平台界面友好,比较简洁,计算机的配置完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系统采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这种数据库普遍性很高,能够实现数据的处理。产学研信息平台采用了B/S模式,B/S模式软件比较完善,软件的开发平台是成熟可行的,它的运行速度快,容量比较大,可靠性能比较高,价格也比较实惠,能满足系统的研发需求。 

四、结束语 

随着高校产学研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级产学研投资的日益增长、产学研管理信息的数量不断增加,高校产学研管理部门(科技与产业处)对产学研信息进行管理的难度逐渐增大。高校产学研信息平台将以校内产学研人员作为服务对象,针对产学研过程中的项目申报、专利登记、、论著出版等产学研管理问题,建立产学研信息管理及平台,以满足本校产学研管理人员及科技工作者对产学研信息管理及产学研信息的需求。 

高校产学研信息平台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产学研信息的管理,实现科技文档存储、产学研信息管理、科技成果等功能,并提供更新和搜索产学研信息的管理平台,可以有效提高产学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产学研信息平台能够上传和下载产学研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化,实现信息传播的通畅性,满足产学研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平台对产学研用户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了产学研信息应用的安全性。?筅 

参考文献: 

[1]裴珊珊.基于B/S模式的实验室管理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6(8):20-31.

第8篇

在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之后,我们也应当对最后的毕业论文予以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在课程学习和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我特将自己在撰写计算机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体会写成本文,供将要着手进行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参考。

一、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着重研究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专业。这个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若按当前人才职位来讲,就是“系统分析师”的角色。同学们对此应有准确的认识,和自己所选择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应当符合这个角色定位。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应当适于进行“系统分析”的目的,这与一些“纯”计算机专业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如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专业)。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主要探讨研究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也就是说既关注组织机构,又研究计算机技术,是一个“管理”、“技术”两门包的专业。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的专业课程中既有“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工具”,又有“管理经济学”的原因。所以我们选择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特点要求。

目录

众所周知,撰写毕业论文是各专业学生毕业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在毕业之前最后的一项学习任务。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综合使用在学

院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讨论实践中的话题。它主要考查大家掌握知识、结合实际和表达的能力。 ............... 1

一般的讲,计算机毕业论文要求同学们做的工作是:运用生命周期方法(SDLC)开发建设一个信息系统。选题可自主决定。 .......... 2

。一般的讲,计算机毕业论文要求同学们做的工作是:运用生命周期方法(SDLC)开发建设一个信息系统。选题可自主决定。

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应满足这样的要求:

探讨管理信息系统(MIS)学术领域内的课题

选题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展开论述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了解的内容,可以说是“了解什么就写什么”

尽量不要选择他人写过多次的题目

二、计算机毕业论文所需资料

在确定了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之后,就要开始进行实际的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了。此时收集相关的参考材料十分重要。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计算机毕业论文工作要求,就是“分析建设系统”。无论哪项工作,都离不开参考材料来提供信息。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系统分析”是绝对的重点,也可以说是计算机毕业论文的核心。既然本专业培养的是“系统分析师”,那么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怎么可以在论文的“系统分析”内容部分马马虎虎、漏洞百出呢?因此,为了做好系统分析工作,准确分析一个单位的工作与业务,

就必须搜集该单位的相关工作资料,比如相关工作流程、制度、规章及单据、报表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材料可以比较全面、详细地了解这个单位,准确做出分析。

由于“系统分析”是全文的重点,将来计算机毕业论文答辩时,系统分析部分也是评委们关注和考查的重点,因此这部分的工作一定要做好。资料收集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系统分析阶段。在后面接下来的设计、实施工作中,相关的资料也会为你的毕业论文撰写提供有用的信息。比如在进行程序设计时,相关的参考书会成为重要的依据,书中汇集了众多程序方面的智慧成果,可以从中借鉴,丰富自己的信息系统。

三、计算机毕业论文格式

计算机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用词准确、要用术语(不要用俗语)。计算机毕业论文属于科技论文。文章应具备自己既定的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这样便于统一交流。从结构上看,整篇文章包括内容提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在正文中,应注意一些公认的格式规范,比如“图”要有图号(按章编号:章-号)和名称要写在图的下方,“表”的表号(按章编号:章-号)名称要写在表的上方,即“图下表上”原则;应注意一张图或表与其名称不能分开在两页上,应当保证整张图、表及名称打印在同一页;注意各段落开头空两格,行距要适当等等。

计算机毕业论文的用语应当准确规范。例如“数据流图”(DFD)不要写成“数据流程图”,这样的“笔误”会暴露出你概念不清。在答辩评委审阅时,看到你在文中连基本的格式、概念都不懂,十有八九会影响成绩。因此请同学们记住:书写毕业论文,是一个需要“精益求精、咬文嚼字”的过程。

四、计算机毕业论文的文档

“软件=文档+程序集”——根据这个公式,同学们开发的信息系统——一个软件,包括文档和程序两个部分,那么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同学来讲,应当重点着手准备哪一部分呢?综合本专业的特点,同学们应当着重书写文档部分。

如前所述,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毕业论文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对系统的分析能力,分析的成果就是文件——分析报告。特别重要的是其中的“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图”,必须准确表达绘制出来,它们可以说是单位工作的“照片”,是下一段论文设计、实施的基础,也是最后论文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绘制得“天衣无缝”,确保图例符号正确、逐层分解准确、布局合理、命名规范。否则,对于你的毕业论文成绩来讲“后果是严重的”。对此同学们要特别注意。

之所以要强调大家多多关注文档,是因为总有一些同学几乎是“出自本能地”想尽早尽快地着手进行最后的程序开发,不注意前面的文档撰写。对此必须明确:现代的软件开发是一个集体协作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两个人的作坊式生产(黑客除外)。而这个开发软件的集体,包括分析、设计、维护、管理等各方面的人员,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所应当承担的角色是“分析人员”,即要分析出系统应当“做什么”( What to do),写出文档。至于“怎么做”(How to do)那是程序员的事情,而不是你的主要任务。明确了这一点,就对这里所说的“着重文档”有所理解了。

整篇计算机毕业论文文档篇幅规模不能太低,基本上不能少于6000字,否则不容易将一个系统描述清楚,更不用说准确设计、实施了。这也是

前文提到“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有一定规模”的原因。

五、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络

在整个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应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系,对自己毕业论文的进展、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进行交流、探讨,按照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见进行修正、改进论文,确保文章的质量。

一些同学因为是业余学习,平日里工作繁忙,有时无法按时在约定的日期与指导教师见面,为此应采用其他方法与老师联络,如电话、传真、E-mail等等。而且要尽可能地参加老师约定的见面会。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探讨,确保自己的毕业论文沿着合格正确的方向进行。

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论文成绩是很有发言权的,其中包括你平日对待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成绩。因此,不要给指导教师留下你对毕业论文漠不关心的印象。

比如个别学生只是在最后论文答辩的那一天才来见一见老师交毕业论文,这样的做法应当竭力避免。

正文结构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正文一般有8个部分,一般要求6千字。

1、概述或引言。这个部分相当于大纲,主要是对软件开发背景,使用的软件工具、环境,最后达到的效果,自我在里面的贡献等;

2、需求分析。从用户角度来看,软件有哪些功能,处理那些数据和性能等;

3、设计方案和主要技术。主要是对里面每一部分的详细论述,使用的是什么技术,为什么使用。从专业角度详细的模块分析或遇到的难点是怎样解决的等;

4、具体的实现过程(用的控件、技巧和方法),从系统中截取图(少量);

5、测试。介绍自己开发软件实际达到的效果;(网站的特点)

6、总结。介绍自己开发软件的体会,或自己开发的成果使用情况,有什么评价,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7、致谢;

8、参考文献。

另外,还可以加一个“附录”部分。正文只能有一个中心,其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例如有重要的代码、图表,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需要解释的等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

零碎提醒

第9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建设;应用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建立科学、有序、先进的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有利于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1 建设实践教学信息管理平台的重要性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一些专科院校改制升本,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所占比重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需求。其原因为:

(1)信息管理平台使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由于改制升本的需要,许多学校增加了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的专项基金,新建许多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硬件设施增多,但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实践教学包含的内容繁多,包含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项目、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学科竞赛等,这些数据信息庞大,缺乏关联和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规范性可言。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梳理,运用网络系统进行管理,使其变得规范。

(2)信息管理平台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能够解决实践教学管理人员缺乏的现状。

现有的实践教学管理大都采用手工方式,像实验项目的安排、实习计划的实施、毕业设计(论文)的监控、学科竞赛的统计等。在高校扩招中,新进的教师大都是年轻教师,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经验,从事实验室管理就显得缺乏应有的经验。这也造成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缺乏。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践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弥补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不足。

(3)信息化平台能够使资源得到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践教学的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乏,实践教学的资源和理论教学资源、学生就业等情况独立存在,各二级学院(部)之间也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信息平台通过网络,采取交流化管理方式,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化方式对实践教学各模块进行管理,使各模块方面相互交融,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及应用

实践信息平台以山东女子学院实践教学信息管理平台为例,进行分析。实践教学信息管理模块包括访问控制模块、实验室管理、实验项目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专业实习管理、学科竞赛管理。其中实验室管理、实验项目管理是和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中教务网络管理平台对接,使用其中的场地管理模块和实验教学排课模块进行管理。

(1)访问控制管理模块

该模块将访问权限分教务处、二级学院、专业教研室三级实践教学管理层进行授权,根据分工不同,权限范围大小进行管理。这种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各自的职责,使管理秩序形成规范。

(2)场地管理和实验教学排课管理

场地管理和实验教学排课管理这两个模块实际上就是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通过查看和管理实验室的基本场地信息,利用教务网络系统中的选课子系统对实验项目进行安排。通过这两个模块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实践教学过程的整体安排和实验室使用情况,有利于计划外实验课程的安排和实验室的开放。

(3)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模块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模块主要是通过对毕业设计(论文)整个过程的,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互动平台,有利于各级管理员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进行了解和监控,有效的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管理和督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方便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有关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4)专业实习模块

专业实习模块把实习工作从计划到总结整个流程各环节进行安排和监控。教务处管理员通过该系统可以查看全校实习情况、实习的异常变动、实习成绩以及实习评优等有关实习的各种信息。院部负责人可以在该模块提交实习计划、安排实习、查询实习成绩、对本学院整个实习情况进行监控。教师可以通过该模块查看实习安排、自己指导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录入实习学生分数。学生通过该模块可以报名实习、查看自己实习单位、提交实习日志、查询实习成绩。该模块强化了实习实训各环节的管理和监控,有利于加强实习工作的管理质量和效率。

(5)学科竞赛模块

该模块也可以叫"银行积分互换模块",主要包括提交创新竞赛作品、审核创新竞赛作品、学分互换、公布学分互换结果。主要学生参与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根据学校文件规定兑换一定学分,可以借此免修一定学分。学生通过该系统提交自己获奖作品,申请创新学分认定和兑换。院部管理人负责审核学分认定。教务处从系统中进行最终的审核和确认。

3 结束语

通过对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和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改变了实践教学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使实践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提升了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健.高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32(2):231-232.

第10篇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设计 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盲区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134-01

目前,高校大学生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而高校教师资源相对欠缺。毕业生毕业设计时,每个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教师和学生面对面指导交流的时间不断减少,现场指导学生也使得指导教师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往往容易形成指导毕业设计的盲区。因此,在高校毕业设计中引入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是非常急迫和必要的,进而使得每个教师更好地指导毕业生毕业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对促进本科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电脑等通讯设备的普及,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为高校各项工作服务,加强毕业生和教师之间在远程情况的交流,很多高校开发出适合本校特色的本科生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

一、本科生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信息系统采用B/S体系构架,基于.NET平台,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软件搭建,从而实现了系统信息的集中管理并提高了安全性。系统一般由如下五模块组成。

(一)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储存和管理系统中各个用户的相关信息,该模块主要由用户登陆页面、找回密码页面和系统管理员管理页面组成。该系统的用户为学生、指导教师和管理员。

(二)课题选择模块:指导教师将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输入到个人的信息资源库中。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题,而管理员最终具有对选题进行调整的权利,避免教师工作量过大,学生选题集中等。

(三)流程管理模块:毕业设计环节流程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学生登陆流程管理页面、教师登陆流程管理页面、教师上传任务书界面、学生提交文献综述及外文翻译、原稿页面、学生中期进展情况及中期报告提交页面、教师中期评语页面、学生提交毕业论文页面、教师论文检查审核页面、教师答辩成绩录入页面和学生答辩成绩查询页面等组成。

(四)规范管理模块:学院管理员可以通过该系统上传相应规范性论文、表格、文献检索及论文撰写要点和技巧等各类文档,供学生下载。

(五)在线交流模块:网络信息系统引入到本科毕业生中,一个关键的原因是方便指导教师和毕业生进行有关毕业题目的在线交流,并且这种交流可以是异地的,也可以是现场交流后,学生再进行文献的输入。在线教师模块主要有网络答疑室和学术交流论坛两部分组成。学术交流论坛可以实现学生之间资料的共享和相关课题技术的交流。

二、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优缺点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可以使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更加规范化。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在校毕业生和指导教师、管理人员来说能够更好地管理和规范本科毕业设计,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系统能够提供与毕业设计相关的资料和模版供学生下载,使得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适应性较灵活,而指导教师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2.学生可通过这个毕业生信息管理网络平台与指导教师进行阶段性成果交流,而系统将自动保存这类信息;而且学生能通过信息平台将论文终稿规范化。3.毕业生论文通过网络的管理,可以使学生的论文能够得到共享,从而便于了解指导教师对学生指导情况。

从实际的系统使用情况来看,该管理系统还是有一定的缺陷的。具体的缺陷是学院和系一级的管理部门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权限”较小,而只是在整体上执行学校上级管理规定的转发和执行,也就是说,作为基层教学和与毕业生接触最多的学院及系管理员对该系统的执行权限较小。此外,毕业设计工作过程的网络化可以使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网上更方便地交流,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在网络上的交流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起到了学术交流和疑难问题解答的作用。当然,这些系统存在的所谓的缺陷,除了和目前系统本身有关,更主要的是和一个高校的办学和管理思路以及学术氛围有关系。这是需要从长远进行考虑的问题。我们这里主要讨论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本身缺陷,因为作为硬件设施,如果长期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疏于管理和监控,那么管理信息系统将徒有表面功能而对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不能起到实质的帮助作用。

三、总结

总之,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将本科毕业设计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这是对高校教学环节的一大改革。作者认为对毕业设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应进一步深入,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过程中,根据各个高校自身的要求,不断地改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施行的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第11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146-03

随着全球网络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趋向采用信息管理手段的意愿也日趋增强。海西地区作为大陆与台湾联接的桥头堡,对既懂信息又懂管理的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长。目前所培养的信息管理人才在质量上与福建及周边省份经济发展的需求都存在差距。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缩小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间的差距、提升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急需研究的问题。

1 确定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内涵和定位

人才培养首要问题是人才层次定位,定位要明确清晰,符合环境特征及需求是要点。福建江夏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定位应是立足海西,辐射东南,及时地为海西经济区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信息管理人才,这是办好该专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据此,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具备高尚健全的人格、一定的国际视野、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基础和综合人文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潜质,具备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管理方面工作,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福建江夏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立在电子信息科学学院,其人员多是由具有计算机或信息管理背景的专业人员构成,具有较强的IT技术支撑能力。因此,比较重视计算机类的课程教学,在实践环节中亦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应用性学科,其实践教学占据教学主要地位。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指导他们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信息管理问题。福建江夏学院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基础性实践教学、专业性实践教学和毕业综合实践性教学。

基础性实践教学,包括军事训练、社会实践与调查、专业认知实践 军事训练安排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主要培养学员的纪律性;社会实践与调查安排在大学一、二年级暑假进行,目的是让学生走进社会,接触、了解和认识社会,锻炼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

特别重视专业认知实践,其内容主要有:1)调研某企事业单位内部信息管理的方式;2)调研某银行与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中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3)到某地区(市、县、乡镇)综合管理部门或情报(或市场)调研机构,了解当前产业构成及发展趋势;4)到教学科研管理机构或学校调研业务信息的内容及管理形式;5)对私营或其他组织形式的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调研。这些调研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当前企事业单位中信息化的现状、未来发展前景、相关岗位技术需要等。

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三个部分,即课堂实践、专业集中实践和第二课堂创新实践 课堂实践分别在不同的学年中与对应的理论课程同步进行。早期以学校的相关实验室为主,主要开设ERP课程实验、数据结构课程实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实验、C程序设计课程实验、Web编程课程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数据库应用课程实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等八门课程实验。课程所采用的实验内容与同类专业课程主流实验内容基本一致,但发现效果并不好。经过反思,认为根源在于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不应单纯地培养信息系统应用开发能力,而应当侧重于培养应用沟通交流能力主动找寻问题的能力、确定问题域能力、应用专业技能处理问题能力,还有小组协作与人际影响力的培养。为此,引入“16+2”的教学模式(即将每学期18周的教学时间分为理论教学16周,集中实践教学2周),将课程实践内容细分成课内实验和专业集中实践两个部分,课内实验以三个目的为主:对相应章节理论内容的验证;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相关邻域经典问题的求解及分析比较能力。

专业集中实践,虽然是从课程实验中来的,但与课内实验往往独立完成不同,专业集中实践是小组完成。通过小组项目协作来有意识地训练和引导学生。目前将专业集中实践目标定位为要让学员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目标有较清楚的认识,能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ERP系统实施与建设与企业Web型OA系统建设)。据此设定了相关的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ERP认知实践、Web编程课程设计、信息系统开发课程设计等五个次序开展的实训环节。各环节的实验内容可能涉及多个已学课程,是个实际问题综合分析求解的过程。表1简明说明实训内容[1]。

此外还建立了创业创新基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创新活动。充分利用不同等级的竞赛、各种创新活动及讲座,让学生接受先进的理念,鼓励学生开办创新创业项目。每个创新项目都有专门的专业教师负责指导,并提供资金支持。学员参与度逐年提升,造就了比较好的专业学习环境,也实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专业实习通常安排在二、三年级后的暑假,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尽早地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实际情况,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整个信息系统运作流程的基础,对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进行重新认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习既要求能够准确把握信息管理的流程,同时要熟练地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一方面根据本专业特点及实际要求,选择一批信息管理条件较好、效果显著、经验丰富的政府机关、工商企业及其他各类社会组织作为实习基地。目前,已同十余家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虽然还不能一次性地满足全部学生定岗实训的需求,但通过有目的的持续建设,将能营造一个有利于信管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环境。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或有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具体的实际工作,使学生从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中收集信息,提炼知识并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综合实践性教学,重在顶岗实践与创新思维训练 这一环节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两者相结合。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1~6周)进行,学生深入实习单位进行岗位实践锻炼,通过企业组织的岗前培训、岗位能力培训、实际业务处理等环节,使学员能参与实习单位的相关信息管理活动,了解实际工作中各单位的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具体工作流程及不同模式,从而使学员能明确具体岗位工作的形式和能力要求,为将来能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重要教学和实践环节,是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还可根据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要求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路线和方向进行明确。福建江夏学院毕业论文相关工作通常在第八学期(7~12周)进行。本专业的毕业论文内容主要是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数据挖掘应用等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管理、物流管理、企业经营模式、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索性研究[2]。

3 与时俱进,确保效力

任何改革或变革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建立有生命力的制度并找合适的人来确保其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这里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制度只是确保人变成组织认可、能胜任此工作的人,是选人、用人的标准[3]。具体的人员因素这里暂时不谈,认为应当至少建立包含如下内容的制度。

1)师资培训制度:每年实训项目执行团队至少要接受培训一次。

2)项目管理制度:要建立有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的活力,其中包含每三年更新实验项目的具体措施以及项目总结、项目点评的具体实施环节等。

3)每年增加校外实训基地1~2家。

4)继续改进和健全实践教学的专项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考核内容。

第12篇

【关键词】 学位授予 二级学院 研究生 系统模型

1 引言

学位授予是研究生符合在校培养的各个环节要求的最终结果;因此,负责学位授予的管理部门需要收集并审核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把握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出口关。

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及增长速度有了很大提高;而研究生管理人员的岗位数却基本没有增加。以我校机、材、电、信4个学院为例,各个学院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基本上在1500名左右,而各学院的研究生管理机构基本上设职员1-2名,且要担负起研究生日常教学管理及学院相关的科研管理工作。

目前,绝大多数学位信息管理系统都比较适合一级管理模式(校级)[1-2];然而,实际中,一级学位管理部门内设机构各有分工,各有明确的工作重点,例如教学、导师管理、学科建设、学位授予、课程及成绩管理等;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诸多的具体事务全部下放至二级学院,再加之研究生学位管理工作的自身特点,导致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管理内容幅度大和工作强度高[3],进而造成对信息的反馈和处理困难,对部分培养环节难以进行有效落实;原有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扩招形势下研究生学位管理工作的要求[4]。

由此可见,学位管理部门,尤其是二级学院,应充分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搭建符合研究生二级管理的网络平台,将研究生管理人员从繁重的、重复性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学位管理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使得管理人员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工作中去,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5]。

本文以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学位授予的实际工作为例,分析了二级学院研究生学位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角色及权限、系统使用流程及各模块主要功能。

2 系统角色及权限分析

2.1 系统角色

从我校研究生学位信息二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学位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具有多种角色,且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该系统模型的主要角色有系统管理员、研究生、导师/论文评审专家、格式审查专家、学科负责人、主管院长、答辩秘书、答辩委员会主席。

2.2 角色权限分析

(1)研究生角色权限。该角色是系统的重要用户,具有较多的操作权限,如填写和保存人员、学位基本信息、上传电子版学位论文、在线填写答辩相关表格、查询格式审查专家、查询本人格式审查结果、根据审查结果修改论文格式、查看本人的匿名评审返回意见、在线填写“答辩材料”、下载“答辩材料”、查询本人的答辩记录等。

(2)导师审批/论文评审专家。该角色可对研究生提出的答辩申请进行审批、查新本人指导研究生结果,评审其他导师的研究生论文。

(3)系统管理员角色。该角色是这个系统的管理者,除负责系统用户的维护工作外,还具有研究生答辩环节的多项管理功能,例如审核申请答辩人员信息内容,导出申请答辩人员信息汇总表;审核答辩人员导师审批,导出导师审批通过人员名单汇总表,随机分配格式审查教师;分类上传下载的学位论文,结果上传;创建答辩组,分配答辩学生;随机或是人工分配学位论文,查看并导出匿名评审结果;导出学位信息统计,管理维护格式审查人员库、校内论文审查评委库。

(4)格式审查教师的主要权限是:查看本人需要审查格式的电子版论文、提交审查意见。

此外,答辩秘书的主要权限是在线撰写并提交答辩记录、评语等;学科负责人权限是对学生的“答辩材料”学科负责人签名处使用电子签名;主管院长角色权限是:对学生的“答辩材料”主管院长签名处使用电子签名;答辩委员会主席角色权限是在签名处使用电子签名。

3 系统模型使用流程分析

研究生首先登录系统填写答辩申请及相关个人信息;导师进行申请表审批;管理员进行研究生答辩资格审查;审批通过后由学科负责人、主管院长填写电子签名。对学生上传的学位论文进行;如果论文符合学校规定的答辩标准,系统将把论文随机分配给各位格式审查专家。格式审查通过后,研究生参加预答辩并按答辩委员会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后,再提交论文进行盲审。盲审通过后,安排答辩相关工作,最终完善学位授予的相关信息。

研究生学位信息管理使用时的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研究学位授予的前期管理将均被该系统覆盖,从而使得繁杂的管理流程得以大大简化。

4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结合系统用户的角色权限及使用流程,依据“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设计原则,该系统应划分的主要模块及其功能描述如下。

4.1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

该模块实现对系统用户的增、删、改、查等功能,并可以指定用户的角色权限。系统用户的登录名统一以学生学号及教工工号为标准。用户登录系统时,系统首先根据登录名验证其对应的角色权限,并进入相应的操作界面。

此外,学生用户时,还应从其学号中提取相应的年级、专业、硕博类别等信息,以判断其是否符合毕业年限的要求。

4.2 学位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对预答辩研究生学位信息的分散采集和集中管理,包括基本信息录入、答辩材料的逐页填写、误填漏填提醒、评阅书及答辩材料的打印等;最后形成授予学位人员数据表,便于学院上报学位人员授予数据库。

4.3 答辩申请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各类研究生在线提交答辩申请及学位论文的功能。

研究生登录系统填写基本信息后,上传学位论文,在线填写申请答辩人员信息汇总表、申请答辩导师审批表。学位论文上传成功后,需经过导师审批、管理员审批、学科负责人审批、主管院长审批后,系统将通过知网的系统,对学位论文进行,并根据率来给出相应的结果。

论文结果的评判算法为:在扣除与本人文献的重复率后,率20%以下,可以进行答辩;在20%-30%之间,申请者需要撰写相关说明,并请导师、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席签字;在30%以上,则不允许参加本次答辩。答辩申请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4.4 格式审查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格式审查过程的管理,包括格式审查专家的选取及授权、格式审查论文的分配、格式审查意见的填报与汇总等。

系统首先将参加格式审查的论文分配审查专家,并向专家发送电子邮件进行提醒。格式审查专家登录系统,查看本人需要完成审查格式的学位论文,进行在线格式审查,并提交格式审查意见。学生登录系统后,可直接查阅自己的格式审查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论文修改。

4.5 论文评阅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学位论文的网上匿名评审业务,包括内审评阅人的选取,外审评阅单位的选取、学位论文的送审、评审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和评审结果的回收及汇总等。

4.6 答辩委员会创建模块

答辩委员会创建功能是系统管理员的一个重要功能。可依据要答辩的学生情况,由系统管理员创建一个或多个答辩委员会,并可指定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及秘书,以及在该答辩组进行答辩的研究生。答辩组成员及研究生可通过登录该系统,查阅与自己相关的答辩信息。

5 结语

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及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一套网络平台来对与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的全程工作;经过系统梳理,构建了高校二级学院研究生学位信息管理系统模型,并对该系统的整体使用流程、各主要模块的功能及流程进行了分析,为开发出一套符合实际、面向网络、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二级学院学位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同类系统的开发具有有益的参考价值。

同类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将使研究生管理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政策研究制定之中去,进而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研究生培养机构能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输送更加优质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善文.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科技资讯,2008,(16):245-247.

[2]高志同,沈苗,来天平等.多部门协同合作下在职研究生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11:1-9.

[3]赵瑶丹.地方院校两级研究生管理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2):58-60.

[4]冯果,田维毅,柏静.高等院校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及管理工作初探[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26(6):41-43.

[5]王洪江,闻世宇,武瑞.对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和建议.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10):16-17,175.

基金项目: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2025A078);项目名称:高等院校二级学院研究生学位信息管理系统模型

第13篇

在分析实验室信息管理方法之前,首先要确定所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对实验室内容的界定是一个必要过程,只要在清楚了解实验室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内容的特点、性质进行不效的管理。实验室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验室管理的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所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这些信息的提取为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详细参考,实验室应该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名称、建立年份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实验室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情况;实验室面积包括学生实验用房面积、实验准备室面积、实验办公用房面积;实验室工作任务(指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教学学时或科研课题、生产项目名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状况信息;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信息;实验室环境及基本安全设施信息;实验室经费信息;实验室工作档案信息;实验室基本倍息管理流程。

2.实验室技术管理信息。文验项目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室刘外开放信息:实验室学术骨干信息;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包含著作、论文、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技术改革、实验仪器设备改进等内容。

3.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信息。实验室物资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低值耐用物品管理办法;大精设备使蝴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

(二)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实验室队伍信息,是实验室信息管理内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实验室队伍信息的详细了解可以整体把握实验室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人力的调整。主要包括实验室领导阶层、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的信息情况。相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所学专业等基本情况;实验室工龄;指参加实验室工作时间、累计实验室工作时间;专职技术职务:指现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间、获得资格时间;业务专长:指在学术上、技术上或业务上得到承认的专长,获奖的技术或技术成果,获得证明的业务专长等;进修学习情况,进修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单位等;情况:指论文标题、刊物名称、发表时间等;会议交流文章情况:指会议文流文章题目、会议名称、地点、时间等信息。

(三)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以促进科技进步,符合科教兴国战略。对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科研成果,以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审核。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验室承担课题能力信息。承担过科研项目名称、项目批文、计划任务书;参加或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及论文被引用情况;承担外来科研及合作科研实验项目情况。其二,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发表的研究论文、著作、产品、专利、技术成果等;获奖、成果转让情况。其三,实验室技术水平信息。基本的、稳定的实验技术方法及被推广应用情况;实验室培养科研人才情况(研究生、技术人员)。

(四)实验室设备基本信息。实验室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有利于对设备的管理,以保证设备使用和维护。主要包括一般设备信息和大精设备信息两个部分。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微机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卡片;实验室低值耐用品卡片;仪器设备的损坏、维修情况;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答等内容。大精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产商、使用状况、维修损坏等内容,其要求比较严格,必需详细、准确的收集、记录相关信息。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实践

通过对实验室信息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各个部分的信息收集和整理都要求比较严格,为了准确、及时的处理这些大批量的信息内容,一般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这些信息,以防止手工处理的失误。主要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来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其实,LIM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随着多年的发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广大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功能、技术、效率处理上不断走向成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模块并不是完全依照实验室信息内容来进行设计的,而是对其综合性的处理,以保证操作的简洁、清晰、准确。其实,实验室信息管理只是LIMS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的资源管理模块(人员、仪器管理)、查询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基本上涵盖上述所有信息处理内容,除了基本的信息处理外,LIMS系统中的自动提醒功能可以提醒实验室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及时处理,以防执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遗漏。

LIMS在信息内容、功能方面已经表现的比较完整,如果能在操作上掌握以下,则可以保证实验室信息的有效管理。

1.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实验室信息管理中众多的信息数据处理,给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信息录入时的失误是一个常见现象,所以要求在使用LIMS系统时,要保证其准确性,特别是相关数据的录入,应该进行有效的核对。

2.信息管理的完整性。在处理众多信息时,遗漏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首先在信息收集时就应该保证其完整,其次运用LIMS进行信息录入时,要分档或者标记,录入过的和还没录入的一定要进行合理区分。

3.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在实验室相关信息中,有些信息必须及时的审报,如大精设备的信息状况,如果存在延误的话,可能会造成设备运行的停误,严重的会引起机器的损坏,甚至是事故的发生,需要及时的收集的录入相关的信息。

第14篇

关键词:科研 系统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053-01

1 构建二级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网络办公的新时代,各高校科研成果信息管理系统陆续上马。然而,这种网络化的科研信息管理几乎停留在学校层面上,针对二级院系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却很少见。目前来看,在二级院系的科研信息管理工作中的许多问题是学校科研管理系统所不能解决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统计要求不一致,科技统计时需要收集的数据包括专利申报及实施管理、科研论文统计管理、科研获奖成果等内容;(2)科研项目相关数据包括申请管理、结题或鉴定管理及产业化管理等信息未形成有效关联,材料重复收集;(3)校级的科研管理平台无法按二级学院要求对各类业务横向、纵向进行分析,难以为各类科研系统负责人(科研团队、研究所等)以及分院领导提供所需的支撑数据;(4)学科建设、团队建设、实验室建设需临时收集科研成果材料,每次都需要教师提供科研成果的相关材料,增加了科研人员的工作量。因此,构建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 二级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技术

本系统采用作为应用程序开发平台,基于开发技术的B/S结构,开发工具选择Visual 2008,后台数据库SQL Server 2005,Web服务器采用IIS7.0及以上版本,客户端采用IE7.0 或以上版本的浏览器,通过技术访问数据库,整个开发过程是在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2操作系统上进行的。[1]

本系统综合考虑采用三层结构设计体系,即页面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三层体系结构的目标是将业务逻辑层从用户界面层分离出来,这样可以将各个层次分成不同的开发模块。数据访问层处于系统的最底层,通过处理数据库表中记录的添加、修改、删除以及查询操作,并将这些操作以接口的形式预留出来,以便让业务逻辑层调用。业务逻辑层处于数据层和WEB展示层之间,负责接收浏览器传来的请求并将请求传给数据层,同时将请求处理结果发给浏览器。页面表示层主要负责与用户交互,接收用户的输入并将服务器端传来的数据呈给用户。

3 二级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

高等院校二级科研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系统权限分为两级,第一级为普通用户如普通科研人员和科研负责人。他们能够修改个人信息、科研成果、查看和统计科研项目信息等;第二级为院系管理员,统筹管理整个科研系统的所有材料。负责审查基础材料的完整和准确性,添加和修改所有用户的信息并能综合查询和统计报表。系统登陆可以选择不同权限级别的用户进行登陆,如教师、管理员、项目负责人、访客。不同的登陆身份决定了用户在登陆后能够查看的内容和操作的权限。管理员拥有最高的操作权限,可以修改、添加、删减任意的用户信息;教师和项目负责人能够修改绝大部分的内容;而访客则只能查看部分教师和科研项目课题的部分信息内容,没有任何修改的权限。

本系统按功能可分为三个模块:个人信息模块、论文管理模块和项目管理模块。

(1)个人信息模块。

该模块主要管理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管理员只添加了教师的账号和初始密码。教师负责录入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岗位职称等,如姓名、性别、专业名称、毕业院校、职称聘任时间、政治面貌、任命时间、最高学历、最高学位、毕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办公室电话、手机号码、获得学位时间、现任行政职务、身份证号码、籍贯、隶属平台等。

(2)论文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管理教师发表的所有的论文信息。包括:论文标题、刊物名称、期刊日期、期刊号、论文位置、起止页码、刊物级别、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ISBN、检索信息、论文状态等等信息,并通过相关链接与对应科研项目关联。

(3)项目管理模块。

科研项目管理总体上由科研项目、项目经费、科技著作、科技论文、专利、获奖成果六大方面内容构成。它包含了科研项目的各个方面的详尽资料和信息数据。全面的展现了教师科研项目从申请、审批、拨款、研发、测试、、成果展示与总结、结题等众多环节的过程。使得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执行者都能在整个项目科研周期的任意时刻及时的跟进课题进度,从而提高科研办公效率。

4 系统主要的特点

实用性。本系统适用于当前应用较广泛的软件环境,如WinXP/Win2000/WinNT/Win7等。本系统所建立的日常工作平台软件界面友好,便于一般人员操作,接口的兼容性强,需要时可调用校级科研管理平台的个人信息来建立相应二级学院的科研信息管理数据库的初级平台。[2]

安全性。系统的整体技术架构、数据访问机制、数据存储与更新机制、权限管理与控制机制等,根据系统安全性、OA IS数据存储管理安全性、数字文件真实性保证的要求来设计开发,以满足系统高级别的安全性要求。

可靠性。基于科研信息高可靠性的要求,采用高可靠性技术和备份技术,使整个管理系统具有备份,冗余及快速维修等功能;系统基于三层网络体系结构,是具有跨平台操作,开放性好,扩展性能强等特点的分布式网络结构[3]。

5 结论

二级学院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必须结合高校与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既保证学校科研目标的实现、科研管理的有序进行,又能使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发展的过程,需要科研工作者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以保证信息的不间断实时更新。这样不但可以为科研信息资源建设提供较为稳定的平台保证,而且通过实现二级学院科研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动态化,可以更有效地、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师。

参考文献

[1] 徐海波,杨明.基于的成人教育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继续教育研究,2013(8).

第15篇

[关键词]军事硕士;质量管理;学位教育

[DOI]10.13939/ki.zgsc.2016.02.144

当前在院校专业全面质量管理中一个最热门的做法,无疑是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应用。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军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与机制,将教学的各个过程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可控因素进行全面、系统持续的有效调控,是军队院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借鉴国内外高等学校一些成功的做法,笔者认为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ISO 9000族标准管理体系及其在国内外高校中的应用

ISO 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下简称ISO 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通用性标准。1987年首次了世界第一套质量管理标准。其最新版本(X2000版)与以前版本相比有了全面的改进,适用于所有产品类别以及各种类型的组织,如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和服务行业等。2001版ISO 9001标准明确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目前,以ISO 9000族标准为基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做法已经在北美大陆、欧洲等地的高校得到了广泛关注,有500余所大学和教育机构通过了ISO 9000标准的认证。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部分海洋或海事大学按照《国际海洋公约》的要求,开始强制实施ISO 9000族标准认证。1998年年底,国家认证委员会了《教育类质量保证标准实施指南》,确定了教育服务的流程和相应要素,为我国教育机构建立教育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提供了指导。教育行业通过ISO 9000族标准认证的数目在逐年增加,且呈加速增长的态势。

2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构想

2.1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内容

依据ISO 9000标准,结合军队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了军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架。该体系包括以下五个子系统:

(1)决策系统。由院校领导及机关组成决策机构,确定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重大问题,编制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统一人才培养的标准等。

(2)文件系统。主要包括:纲领性指导文件;程序文件(各类管理文件);方案措施性文件;记录性文件(质量记录)。

(3)运作系统。包括组织、协调、监督、控制四个环节,主要由学校领导、训练部、各系教学管理机构以及教研室、学员队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关军事专业硕士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管理活动。

(4)评估系统。制定院系教学工作综合评估方案、专业评估方案、课程评估方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方案、毕业论文质量评估方案以及教材评估方案等。

(5)信息与反馈系统。该系统要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生源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军硕专业建设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课程建设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学员学习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质量信息系统、毕业生质量信息系统等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几个环节: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反馈。

2.2构建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质量保证体系的步骤

一是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总结分析等方式,全面、系统、科学地调查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现状,查明院校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军队相关法规、政策,结合院校办学实际及部队对人才的需求,提供系统诊断报告,制定新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二是建立ISO 9000标准执行机构,确定院校内部机构、职责、权限和资源配置,借鉴“科层管理理论”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各教学专业中去。三是分步骤、有计划地对贯彻体系标准的小组、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广大教员和教辅人员进行ISO 9000标准培训,为编制文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将质量保证体系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都纳入文件,用文件的形式明确教学和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施方法及措施等。五是在运行过程中验证各类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正确性。根据教育规律以及院校实际不断进行合理的修订与调整。

2.3实施新型军事硕士人才质量保证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不生搬硬套ISO 9000标准,将该标准的要求与院校的实际情况有机地融合,建立具有本院校特色的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二是应理顺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打破“部门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尊重学员个性发展,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员全面发展。四是要处理好军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与本科教学评估的关系。要将质量保证体系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将本科评估作为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性测评的乎段,并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对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估,是提高军事专业硕士质量、提高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水平、保证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促进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事关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生存与发展。

3.1确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一是质量性原则。“质量”是一个多维指初;不仅要考虑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如导师水平、生源素质、科研水平等,同时还要考虑评估时是否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评估制度,包括质量保证监督机制是否完善等。

二是特色性原则。通常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往往注重把一些外在的、可量化的东西列进指标,而把一些内在的、不可计量的因素排斥在指标之外,而这些因素却往往更能表征事物的本质。制定评估指标时,应注意考虑一些特色的内容。

三是科学导向性原则。坚持科学导向性原则,首先是指标体系要正确体现教育指导思想,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具有反映教育规律,特别是军事教育规律的正确导向作用。指标体系的导向性是衡量科学性的重要标志,能够促使院校教育发展在宏观方向的性质上、在宏观方向的结构上、在微观方向的素质质量上,达到最优化的结合。其次是指标系统层次和分化要符合逻辑。

3.2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3.2.1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涉及专业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水平、课程考核方式等。因此,课程评估体系的二级指标应设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考核方式五个指标。对应每个二级指标,每项都规定相应的内涵和要求,按照其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量化标准区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格”“较差”五个等级。同样,对于三级指标,每项也都进行相应的规定。

第一项教材,占课程整个评估分值的25 %,由三级指标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系统性5个要素组成。

第二项教学大纲,占课程整个评估分值的15%,教学大纲是教员实施课程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管理部门进行质量控制的依据。对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地位、作用、目的,教学内容体系,内容的广度、深度,课时分配,实践性教学环节等进行研究分析。依据课程设计理论中关于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大纲的格式结构、目的确定、内容设计、方法选择、时间分配等进行具体规定,形成对教学大纲的评估标准。

第三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占课程整个评估分值的25%,主要包括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系统性与岗位的针对性、一致性(是否与人才培养日标相一致),课程适应程度等指标要求。评价的要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军事斗争准备,贴近部队训练实践,容量适宜重点突出,把握前沿内容新颖。

3.2.2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建设一支稳定的有较高水平的,致力于课程教学的教员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为此,要把教员队伍结构,思想表现,教学、科研水平,学术梯队纳入课程教学质量的考评范围。导师队伍建设的二级指标主要包括队伍结构(学术梯队)、学术地位、思想表现、科研水平等。

队伍结构的三级指标主要包括导师队伍职称结构、正高职人数、副高职人数;导师队伍年龄结构、导师队伍学历结构、导师队伍任职结构,在总部、军区机关或作战部队担任过领导职务的人数及代职人数。

3.2.3论文研究能力

该指标体系包含五个二级指标即论文的五个方面,每个指标所反映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如立项选题指标主要是考察论文是否选题得当、前景如何;研究方案则反映学位论文的实现内容、目标以及研究方法是否正确;论据及结论则反映的是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可靠,能否得出正确结论;论文写作则考察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内容;学术成果则反映的是学位论文的价值,这也是学位论文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位论文,其指标也各不相同,对此,应着眼培养目标,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