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社区工作制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社区工作准入的项目
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以及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外,区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包括街道工委、办事处),原则上不得在社区内设立对应机构或下达工作任务。区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入社区或需要社区协助完成,属于常规性项目,可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实施;属于临时性项目,需要进入社区或需要社区协助完成的,要实行准入审批制度。
二、社区工作准入的审核机构
成立*区社区工作准入审核小组,负责区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进社区工作的审核。由区民政局、街道办牵头,成员包括区委组织部、区文明办、综治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办公室设在区社区办。街道可参照成立相应审核机构,负责街道工委、办事处进社区工作的审核、审批。
三、社区工作准入的审批程序
(一)申请。由申请单位向区社区工作准入审核小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填写《*区申请准入社区工作审批表》,注明申请事项内容、进入的时间、下放社区的相应权限和划拨的工作经费等项目。
(二)初审。由区社区工作准入审核小组办公室对其申请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初审。
(三)征求意见。由区社区工作准入审核小组办公室征求半数以上街道和一定数量社区的意见(或实行听证、公示)。
(四)审批。由区社区工作准入审核小组审核,报主管区长和主管书记审批。
四、社区工作准入的实施
经审批准入社区的工作项目,由区社区工作准入审核小组办公室负责通知申请单位,申请单位持审批表与各街道办事处联系,由街道办事处指导社区,严格按照《*区申请准入社区工作审批表》批准项目予以执行。对经审批进社区的工作,社区居委会要在任务主管部门或单位的指导下,积极协助完成。任务主管部门或单位,应按照“费随事转、事随责走、责随权变”的原则实施。
五、社区工作准入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一、考核对象
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
二、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的主要任务
坚持力量下沉,深入农村社区,协调强化农技服务窗口的硬件设施建设,搞好对乡镇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和农技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农业生产科技服务、农村政策和农业信息咨询,如期完成局里安排的各项任务,确保农业科技进社区工作顺利开展。
三、主要考核内容
一是农技服务窗口建设。协调所包靠社区搞好农技服务窗口建设工作,做到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上墙,坐诊记录等各种档案资料齐全,配备固定电话、专用微机,与诸城农业信息网联网,开通并正常使用农业专家视频等。
二是业务培训工作。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要根据所包靠农村社区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乡镇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和农技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农业科技服务形式,熟悉诸城农业信息网,熟练使用农业专家视频,熟练掌握12316“三农”热线电话的操作方法等。
三是履行职责情况。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要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如期完成局里交办的各项任务。做到每周至少在农村社区坐诊服务一天,按时完成材料上报,及时提供农技服务信息和各类典型材料。
四是社区满意程度。通过走访农业科技特派员直接服务的社区,进行定性测评,根据测评结果量化打分。
四、考核方法
成立由王树松同志任组长,张明文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室、政工科、信息中心等有关科室同志为成员的农业科技进社区工作考核小组,实行每月现场抽查与年终综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每月现场抽查与年终综合考评各占考核总成绩的50%。
1、每月现场抽查:每乡镇随机抽查2-3个农村社区,对照《农业科技进社区工作考核百分表》中的考核内容量化打分,考核结果每月进行公布。
2、年终综合考评:坚持年底现场检查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现场检查和民主评议各占该项成绩的50%。年底现场检查要抽查1/3以上的社区,对照《农业科技进社区工作考核百分表》中的考核内容量化打分。民主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办法,年底组织人员对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得分的计算方法是:以最高得票数为标准分值,其他人员按实际得票数与最高得票数的比值计算得分,即得分=实际得票数÷最高得票数×标准分值。
为进一步准确把握我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动态,广泛收集社区文化活动的信息,激励社区文化指导员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制定本制度。
1、积极了解、收集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活动信息,掌握社区文化活动特点、队伍现状等。
2、每月月底前填报信息反馈表,真实反映社区文化需求及存在问题、意见和建议。
3、文化指导员应及时向社区传达区、市重大文化活动、赛事等信息,并根据社区需求给予必要的指导。
4、各级文化指导员进社区工作领导机构对社区文化活动信息要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并研究确定服务内容和工作措施。
文化指导员进社区活动考核制度
文化指导员考核制度是文化指导员进社区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是激励文化指导员积极努力地开展工作、促进文化指导员队伍素质提高的重要方法。
1、实行月度考勤制度,重点考核文化指导员《信息反馈表》的上报、参加会议活动和当月工作开展情况等。
2、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对工作业绩显著、工作表现突出的文化指导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能履行职能的文化指导员给予批评,直至取消文化指导员资格。
3、考核重点检查信息反馈制度的执行情况、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社区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社区文化团队建设情况等内容。
4、实行文化指导员工作评议制度,由区文化指导员进社区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定期征求社区领导、居民对文化指导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个人,提出工作要求。
5、实行市、区(市)分级管理考核制度,考核工作以县市区文化部门为主体,按要求实施。市文化指导员进社区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县市区工作的督促检查以及重点示范社区工作的开展。
文化指导员进社区活动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镇江市社区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将文化指导员进社区工作推向新的层次,全面调动全体文化指导员工作积极性,特制定有关工作制度:
1、接受文化指导员进社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领导,妥善处理好本职工作与社区文化指导工作的矛盾,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在社区的领导下,协助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文化活动。每月到社区指导不少于0.5个工作日,要根据社区的需求,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做好文字记录备案。
3、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每半年召开一次各县市区参加的文化指导员进社区工作交流推进会议。
4、积极创造条件协助社区组建社区文化活动团队,建立健全团队的管理制度和活动计划。
5、配合社区努力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一年中必须为文艺团队排演文艺节目1—2个、组织各类活动1—2场次,并积极为社区文化活动出谋划策。
一、审计范围
凡由医院开支、应列入医院资产的下列工程项目,均属审计范围:
(一)新建、扩建、改造、大修工程项目;
(二)房屋、建筑物新建、改造工程;
(三)预算额在万元以上的维修工程;
(四)其他审计的项目。
二、审计内容
(一)开工前审查的内容:
1、工程项目有无计划和审批手续;
2、施工、监理单位有无资质证书;
3、概(预)算的编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4、资金来源是否足额,是否符合财务制度规定;
5、有无招标文件、议标合同,标的确定是否合理、合法,议标合同是否符合程序并经集体研究;
6、施工单位投标文件的有效性、合规性;
7、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图预算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8、其它须审查的内容。
(二)建设过程中审查的内容:
1、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2、施工记录、施工合同、监理记录是否完整、真实;
3、概(预)算的控制情况;
4、预付款和工程结算款等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5、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情况;
6、对于隐蔽性工程,如土方工程、设备基础工程、房屋、建筑物的基础工程等,审查是否符合施工图要求,施工记录、监理记录是否完整、真实;
7、改造、扩建工程中拆除的废旧材料物资的回收情况,审查是否按医院规定进行处理,有无擅自变卖、处理情况;
8、工程变更是否有详细说明及经过审批;
9、其它须审查的内容。
(三)竣工决算过程中审查的内容:
1、工程决算的真实性、合规性及完整性,套用定额和取费标准是否符合现行文件规定;
2、概算执行情况和工程造价的控制情况;
3、审查工程造价是否超出计划,超出计划的原因及在实施过程中是否经过审批;
4、通过竣工决算审计对工程项目进行总体评价。
三、审计程序和方法
1、工程项目开工前七天,由施工管理部门向审计科报送施工图纸、概(预)算、施工合同、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证书、招、投标文件等资料,由审计科审查确认。
2、建设过程中,由施工管理部门将施工记录、监理记录、工程变更说明等资料及时报送审计科,以便审计科及时掌握、了解工程进度。对于隐蔽性工程,施工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审计科进行现场审查,核实工程量,并由三方(施工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审计科)在有关记录上签字后各存一份,方可作为决算依据。
3、对于预算额在万元以上的维修工程,要将医院领导批准的计划、预算等资料报送审计科,由审计科审查确认。
4、工程项目完工后,由医院验收小组验收合格后,由施工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将验收报告、决算书等资料报送审计科,审计科现场核实工程量,进行决算审计,审查确定工程造价,经施工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认可,报送医院领导批准,然后送交财务部门进行办理结算、转资手续。
四、对有关事项的处理
(一)对于资质不合格的施工、监理单位,审计科有权提请医院领导予以更换;对于施工单位层层转包、未实行监理或监理中不严格把关、使用质次、价高设备、材料等问题,审计科发现后要及时提请医院领导予以制止和纠正;对于资料不齐全、内容不完整、数据不准确、手续不完备、格式不规范的决算报告,审计科应提出修改意见。
(二)对于隐蔽性工程,未及时通知审计科进行现场审查,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职责制度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职责制度一、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制度及工作责任追究制负责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查,建立和发展社区戒毒(康复)专业队伍,制定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规划,组织社区戒毒(康复)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委员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1、未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不落实社区戒毒(康复)措施,导致戒毒(康复)人员继续吸食、注射的。2、对戒毒(康复)人员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不履行报告和教育义务,或者发现戒毒(康复)人员在社区戒毒(康复)期间又吸毒而不向公安机关报告,导致严重后果的。3、在办理变更社区戒毒(康复)执行地点过程中,公安机关对申请人资格审查不严格,监督不力,导致严重后果的。4、有其他不履行监督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康复)人员,没有提供必要的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以及生活帮助,导致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三)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歧视戒毒(康复)人员及其亲属的,由上级部门责令改正;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二、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制度(一)认真落实《禁毒法》和《贵州省社区戒毒工作实施细则》的工作要求,制定办事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职责制度和工作规划,组织实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做好安排布置、检查和落实,定期组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成员召开工作会议,听取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情况汇报,协调处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二)组织和指导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依据公安机关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社区康复决定书》,对符合社区戒毒或康复条件的吸毒人员开展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并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现实表现和脱毒情况作出综合评估。(三)深入社区督导,调研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及时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制定整改措施,推广先进经验。(四)及时完成上级禁毒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接受各级禁毒部门的检查考核。
关键词 : 社区矫正;法律制度 ; 完善;
社区矫正是一项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在降低刑罚执行成本、解决监狱拥挤状况、加强实际行刑效果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贵州省作为全国第二批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地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配合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我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情况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与国内其他省区是无法相比的,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较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可见对于我省社区矫正工作法律制度体系完善势在必行。
一、贵州省社区矫正工作试点经验
截止目前,贵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基本健全,机制基本形成。全省99%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及办公室,82%的县级司法局设立了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其中,贵阳市云岩、南明两试点区均建立了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网络,组建了一支以基层司法所、派出所民警和社区矫正辅助人员及志愿者构成的工作队伍,并已初步摸索出一套"分类管理、因人施教、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的矫正工作模式。贵州省司法厅创新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制定下发了《贵州省社区矫正衔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编印了《贵州省社区矫正工作手册》,并先后在思南县、贞丰县召开现场会,全省社区矫正工作成效初步显现。截止11月底,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1225人,累计解除矫正2314人,在册8911人。其中,贵阳市云岩、南明两个试点区共接收、管理五类服刑人员139人,已有25人期满解除矫正,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道真县14个司法所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21人,截止2011年8月底解除矫正32人,现在册89人,其中城镇籍19人,农村籍70人,在校就读5人,就业73人,无业11人。从接管社区矫正工作以来,通过规范管理和帮助教育,使得矫正对象能够服从管理,接受教育,遵纪守法,表现良好,无一重新违法犯罪。芩巩县全县共有社区矫正人员97人,通过社区矫正,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帮扶97人,目前已解除矫正28人。
二、贵州省社区矫正工作法律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主体和工作主体在一定时间内还将继续并存。由于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都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公安机关不可能按照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来监管社区服刑人员,加之协调、沟通不及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必然造成权责不清、监管工作脱节等情况发生,导致刑事执行权力不能产生效益,不利于国家权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权力效用的发挥,最终的后果就是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二)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由于司法所人员不足,该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加之从事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匮乏,又无现成的经验可循,只在形式上进行了管理和教育矫正,重在监督管理、谈话、思想汇报和公益劳动,类型单一,只做了一些表面的工作,对服刑人员的矫正效果,没有一套明确、规范的考核标准,也无人进行考核,因而对于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方面存在极大的欠缺,也容易重新犯罪。
(三)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展后,由司法所负责教育矫正,公安派出所负责监督,执法主体交叉管理容易出现衔接工作空挡,反映出统计不全,情况不实,人册不符且核对不清的问题,加之社会转型时期人员流动大,社会面控制难度大,客观上存在脱管、漏管、失控的现象,各相关部门工作不衔接。
(四)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所承担,工作量大,矫正工作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基层司法所作为实施社区矫正的一线工作力量,大都是一人所,大所要辖十余平方公里,几万户,小所也要辖两三平方公里,几千户,职能工作繁多,普遍感到人手不足,任务太重。
(五)社区矫正制度没有专项财政作为保障,经费成为社区矫正制度深入发展的瓶颈。“受财政实力影响,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只能从自有资金中加以解决,但只是杯水车薪。另外,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贫困地区连公务员工资都保障不了,致使经费不能够完全到位”。我省作为全国第二批社区矫正试点省(区),尽管已经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近6年,但迄今仍未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专项经费全额保障制度,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经费多为自筹,这种状况与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客观需求显然不适应,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贵州省社区矫正工作法律制度体系
(一)完善法律体系
从当前社区矫正的发展前景和我国司法实际来看,对社区矫正进行专门的立法是十分必要的。这项法律的内容,著名学者吴宗宪已经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建议,“认为这项法律起码应当包括总则、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机构、社区矫正工作者、社区矫正工作程序、社区矫正工作内容、社区矫正工作保障等7章。应该包含社区矫正的概念定性、矫正对象的分类机制、矫正对象的权利和义务、矫正对象权利救济机制、矫正对象罚则、矫正主体资格制度、矫正主体权利义务、矫正主体罚则等基本内容”。S社区矫正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工作,需要调整的关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作保障。社区矫正工作最直接的法律依据,必须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与颁布的专门性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与《监狱法》一道组成我国的刑事执行法,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使刑事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同时,应尽快对刑法、刑事诉讼法和监狱法进行修改和补充,明确社区矫正的判决、裁定、决定、诉讼、执行和监督的法律依据,并与规划中的社区矫正法相配套、协调、吻合,以实现社区矫正机构设置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社区矫正乃至整个刑罚执行活动得以有效运行。
(二)建立完善的社区矫正组织机构
明确社区矫正属于刑事司法体系,是非监禁刑和暂缓监禁的刑罚执行方式。行刑权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统一。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行使是较为合适的,这有利于解决目前行刑权主体过于分散及行刑权的非均衡性等问题,从而实现刑事司法权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将省司法厅成立的社区矫正工作处改为社区矫正管理局,与监狱管理局并列。作为职能部门,负责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把公安机关作为非监禁刑和监禁社会执行的执行主体资格转入该局。要尽快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职业队伍,各级机构应确定编制、确定岗位、确定职责。同时招募一批社会志愿者协助帮教社区里的服刑人员。这些志愿者中,既有原先就从事司法行政工作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企业主、厂长、经理及社区服务人员,也有在校的大学生等。
(三)建立完善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1.尽快制定出台《社区矫正工作细则》、《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办法》、《社区服刑人员档案管理办法》和《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明确社矫机构的工作格局、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报到登记、入矫教育、日常管理、考核奖惩、解矫以及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为社区矫正机构对服刑人员实施严格、科学的管理教育和监督考察提供依据。要建立工作会议、请示报告、教育培训、责任追究、考核奖惩制度,逐步完善社区矫正制度体系。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管控措施,每个司法所都要明确专人负责社区矫正工作,服刑人员有矫正志愿者帮教,形成社区矫正工作者监督管理、掌握行踪,志愿者了解思想的综合管理体系。
2.在矫正执行中,司法所在服刑人员入矫之日起就要建立矫正档案。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认真填写各类表格,认真审核每个服刑人员的矫正期限。在档案管理上,采取了市(州、地)、县(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管理模式,即市(州、地)司法局掌握社区矫正工作者名册和社区服刑人员总体情况;县(市、区)司法局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名册、奖惩情况、服刑人员请假、迁居、脱逃、下落不明、重新犯罪人员情况及社区矫正工作者、矫正志愿者名册等;街道(乡镇)司法所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全部档案。
3.构建社区矫正制度应遵循人道、公平与正义、平等、保障人权等现代刑罚理念。“人道主义要求法律制度应当体现出对人的人文关怀,表现出对人的基本权利、人格尊严、自身发展的尊重”。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年龄、性别、犯罪原因、工作家庭情况、现实表现的不同,因人而宜制定个人矫正方案。规范教育管理,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每个月汇报一次、每个月走访一次、每季度考察一次、每半年考评一次,组织矫正对象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严格执行矫正对象外出请假、迁居申报等手续。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日常管理,使社区矫正对象自愿接受社区矫正、真心悔改。立足帮扶解困,巩固矫正成效。在对矫正对象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的同时,结合实际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走访帮扶活动,协助矫正人员解决低保,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阎志江.贵州99%县乡成立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载于省略. 2011-12-30 .
[2]司法行政工作调研文章:《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强化司法行政职能》,载于httP://jsf.cq.省略.
[3]康树华.未成年人立法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邱兴隆、许章润.刑罚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5]张天星.社区矫正走入百姓生活[N].上海法治报.2003-8-13.
[6]丁寰翔、余建明、陈立峰.社区矫正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
一、加强来沪人员的梳理和管理
我们辖区特点是既有高档酒店似服务的公寓楼,也有象xx小区一样建于八十年代的老公房。租赁户多、外来人员多、境外人员也多,特别是酒店似的公寓的人员流动快,加强来沪人员的管理成为我们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工作重点也要从原来的居委干部单一管理转向海纳社工、综治社工重点抓,居委干部共同负责,针对来沪人员流动大,变数多。海纳社工的信息采集、房屋租赁、治安责任书鉴定工作更加重要。如果居民反映强烈的情况要采取劝说、分解、强制等措施,及时解决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此外,综治社工和居委干部分块摸底上门核对、调查房屋租赁情况、通知纳税、我们将所有信息核对反馈给海纳社工。便于调查、登记、统计、确保来沪人员进入社区,信息就进入社区,做到来登去销,第一时间掌握好各种情况。我们还充分利用外籍人员多的情况,组织外来人士给社区居民及学生开办“英语会话”,提高居民和学生的英语会话和口语水平,鼓励小区居民及学生与外籍人员用上海话对话交流,让外籍人士学习上海话,便于双方能更好的交流。对于刚入住的境外人员,我就马上发放永久居留申请、签证申请、居留许可申请、警方提示等政策的小册子,方便他们办理、登记、了解中国的政策,使他们更快地融入我们这个社区的大家庭,邻里相处融合,共同享受着平安和谐的家园。
二、充分发挥调解委作用加强社区居民矛盾排摸
维护社区稳定确保一方平安,我做了大量的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单位与居民之间纠纷的调解与协调工作。要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是空口白话,调处好各种矛盾需要是智慧和艺术。首先:做到提倡文明和谐,再次:发挥好调解会和各级网络作用。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在发生的矛盾及时劝解、耐心劝解,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新疆石河子烤羊肉连锁店,在xx花苑7号房开烧烤,烧烤的烟雾影响到楼上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矛盾。居委会从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请来了街道负责少数民族的潘丽华同志。在2007年8月15日开了协调会并签定了协议书,使双方矛盾得到了缓解。又如:8月29日xx路200号402室居民在装修时将墙壁打穿大小20个洞,引起了隔壁401居民的不满。二家人由争吵发展到大打出手。我闻讯后立即上门做了大量调解说服工作,缓解了双方矛盾,促使双方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达成了共识。我们为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和小区安全做大量的必要工作。一年调处25起,调解率和成功率都达100。获得“百日无纠纷”竞赛活动“争创无纠纷楼组”奖和“百日无纠纷”竞赛活动,调解协议书制作规范奖。
三、加强群防群治工作社区的防范与巡逻
为确保居民小区的安全,小区安装楼宇防盗门24扇,对讲呼叫系统520户,红外线装置1只。每天早、中、晚“惠成志愿者”的同志们和小区保安70多人,在小区内治安巡逻,并且有完善网络和规章制度,每天做好值勤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采取办法和措施。做到警种长鸣,防患于未然。居民有了这支队伍安全感有了很大提高,真正做到群防群治,有效地防止入室盗窃的发生,维护了社区的稳定,确保一方平安。
四、加强对特殊群体管理结对关怀防患于未然
充分利用社区的党员、楼组长和社区的积极份子与他们结对,及时的掌握他们的近况,及时鼓励他们走正道,不要再做危害社会、伤害自己和家人的事情。这样我们就能第1时间了解他们及他们家人的动向,能及时给予各种帮助和关怀。如:xx路37弄1号405室的劳教释放人员吴音耀,去年回到社区后由于健康原因,要开刀做手术,而无法工作,女儿又闹着要生活费。因此,他一度很消沉彷徨,我们了解情况后马上找他谈心,一次次去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最后为他做了“伤劳鉴定”,为其申请了医疗补助和办理了低保手续。现在社区举办各种法制宣传、讲座活动时,我们也鼓励他们来参加,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他们有时也愿意现身说法来教育社区青年,帮教工作取得了良好得成效。
五、帮助社区的弱势群体共创和谐家园
一、奖励
1、对有下列表现之一的社区工作站人员,可给予奖励:
(1)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效率高,成效显著的;
(2)团结同志、密切合作、敢于负责、大胆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
(3)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验得到推广,或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社区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4)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起模范作用的;
(5)爱护公共财物,节约国家资产,有突出成绩的;
(6)在思想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等方面工作突出的;
(7)防止或者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8)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
(9)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治安,表现突出的;
(10)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
(11)其他应当受到奖励行为的。
2、对在本职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一般应结合考核情况给予奖励;对在特定环境中做出贡献的,可以及时给予奖励。
3、对在工作中表现较为突出,取得良好成绩的,在街道范围内给予通报表彰;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取得显著成绩的,区委、区政府或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每年表彰一次;对在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报市、省、部、中央表彰奖励。
4、表彰前应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七天。获奖情况进入本人档案,作为选任使用的依据,同时酌情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二、惩戒
1、对社区工作站人员的惩戒视程度分为:警示谈话、书面诫勉、降职、解聘。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作出,并下达《诫勉书》、《降职通知书》、《解聘通知书》。
对给予书面诫勉、降职、解聘处理的进入本人档案,并报区社区建设办公室备案。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解聘后报区业务主管部门。区社区建设办公室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行为,可直接给予或责成街道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理。
2、对有下列行为之一,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社工站人员,应给予警示谈话:
(1)上班迟到、早退或有事外出不请假,经指出不改的;
(2)上班时间无故串岗影响他人工作,或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事项,经劝告无效的;
(3)对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不按政策要求向服务对象解释的;
(4)无正当理由拒绝或不实事求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
(5)对来社区办事(或电话询问)的服务对象诉求事项不理不睬或刁难、训斥诉求人的;
(6)工作中作风粗暴、态度蛮横的;
(7)本职工作受到街道通报批评的;
(8)平时考核不称职或年度考核基本称职的。
3、对有下列行为之一,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社工站人员,应给予书面诫勉:
(1)不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府的决定、命令或多次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
(2)工作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贻误工作的;
(3)因个人工作不到位,给服务对象造成损失的;
(4)故意刁难、打击报复举报投诉人的;
(5)要求服务对象承担规定之外的义务的;
(6)本职工作受到有关部门通报批评的;
(7)违道德准则,损害了本单位声誉的;
(8)一年内被连续警示谈话达3次的;
(9)年度考核不称职的;
(10)其他需给予书面诫勉的情形。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给予社区工作站站长、分管的副站长警示谈话:
(1)一年内社工站人员有2人次被书面诫勉的;
(2)社工站年度考核为基本合格的。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给予社区工作站站长、分管的副站长书面诫勉:
(1)社工站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2)对其他工作人员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的;
(3)其他需给予书面诫勉的情形。
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给予社区工作站站长、分管的副站长降职处理:
(1)为服务对象提供虚假证明,导致较严重后果的;
(2)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单位资产的;
(3)社工站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4)本人年度考核不称职的;
(5)其他需给予降职处理的情形。
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工站人员,应给予解聘:
(1)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称职的;
(2)工作、渎职失职,造成事故,使国家、集体、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或者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的;
(3)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中,有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的;
(4)不服从指挥,无正当理由对上级多次提出的改正要求拒不执行的;
(5)工作能力差,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6)不履行社工站工作人员职责,严重违反社工站纪律和各项制度,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社工站工作的;
(7)当年病事假累计超过60天或旷工超过7天的;
(8)其它应被解聘的情形。
按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根据服务人口3000-5000人设立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少于250平方米(改建应不少于200平方米)。内部设置要通过市卫生局审核,要求流程科学、布局合理,要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站内应设有以下科室:全科诊室、观察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处置室、药房(库)、预防保健室、健康教育室、康复室、计生指导室、健康信息管理室、卫生间等,有条件的地方可设中医(理疗)科。要根据实际需要添置必要的基本设施设备,主要包括至少设置三张日间观察床(不设病床),以及诊察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和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药品柜、档案柜、电脑、电话及健康教育影像设备。
二、人员配置
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二名以上社区医生,目前主要以注册乡村医生为主,其中一名为女性,均具备执业资格。鼓励医院将医生、护士下派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工作。
三、机构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站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法人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兼任,人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调配,社区卫生服务站会计核算工作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各村(社区)根据服务人口提交12元/人/年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报酬、社医保费用及学习培训费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包括中层干部、责任医师、责任护士各一名组成的服务团队,定期下社区服务站进行业务指导及帮助开展工作。并制定相关考核细则,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日常工作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发放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报酬。
四、社区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由政府举办,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并受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所辖范围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中的作用,着力推广针灸、推拿、拔火罐等中药适宜技术和中药治疗、养生保健咨询等特色服务。
五、经费安排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随着我市乡村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改制的深入,乡村居民逐步由“单位人”单个人”向“社区人”转换,社区正逐步发展成具有经济服务功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场所,价格和收费问题也成为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把价格服务延伸到社区,贯彻落实好各项价格和收费政策,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居民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维护居民价格权益,引导价格诚信,疏导价格矛盾,维护社区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各级政府和物价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价格服务进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价格服务进社区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各级政府和社区的工作职能和任务,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二、价格服务进社区工作的主要任务
㈠积极宣传价格法规政策。围绕社区群众关心的价格问题,采取设立咨询台、价格与收费公示牌、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并辅之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把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送到社区群众手中。
㈡落实社区内经营者和收费单位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把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电信服务、有线电视、物业服务、停车场等收费和水、电、燃气等价格以及相关行业性收费政策,包括下岗再就业收费的优惠政策,城镇低保户价费优惠政策等告之社区居民。
㈢充分发挥社区价格举报的作用。社区内设立价格举报箱,设立社区价格举报电话,方便社区居民进行价格咨询和投诉。定期或不定期在社区内组织开展宣传、咨询、现场受理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公布12358价格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消费者的监督,使我市的各项收费更加公平、透明和人性化。
㈣建立社区价格监督服务网络。聘请社区义务价格监督员,乡村社区建立价格监督服务站。建立健全社区价格监督服务工作联系、管理等制度,与社区坚持密切联系。
三、工作要求
㈠建立社区价格监督服务站。社区价格监督服务站是开展价格服务进社区工作的载体和依托,各社区今年都应建立价格监督服务站,并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活动经费、有工作制度、有举报电话等。社区价格监督服务站工作人员23人,站长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其他工作人员可由居委会工作人员兼任,也可聘请社区价格监督志愿者。
㈡设置价格收费公示栏。将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价格和收费通过公示栏等形式在社区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并对公示内容及时进行更新、调整。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随着我市乡村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改制的深入,乡村居民逐步由“单位人”单个人”向“社区人”转换,社区正逐步发展成具有经济服务功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场所,价格和收费问题也成为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把价格服务延伸到社区,贯彻落实好各项价格和收费政策,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居民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维护居民价格权益,引导价格诚信,疏导价格矛盾,维护社区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各级政府和物价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价格服务进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价格服务进社区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各级政府和社区的工作职能和任务,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二、价格服务进社区工作的主要任务
㈠积极宣传价格法规政策。围绕社区群众关心的价格问题,采取设立咨询台、价格与收费公示牌、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并辅之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把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送到社区群众手中。
㈡落实社区内经营者和收费单位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把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电信服务、有线电视、物业服务、停车场等收费和水、电、燃气等价格以及相关行业性收费政策,包括下岗再就业收费的优惠政策,城镇低保户价费优惠政策等告之社区居民。
㈢充分发挥社区价格举报的作用。社区内设立价格举报箱,设立社区价格举报电话,方便社区居民进行价格咨询和投诉。定期或不定期在社区内组织开展宣传、咨询、现场受理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公布12358价格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消费者的监督,使我市的各项收费更加公平、透明和人性化。
㈣建立社区价格监督服务网络。聘请社区义务价格监督员,乡村社区建立价格监督服务站。建立健全社区价格监督服务工作联系、管理等制度,与社区坚持密切联系。
三、工作要求
㈠建立社区价格监督服务站。社区价格监督服务站是开展价格服务进社区工作的载体和依托,各社区今年都应建立价格监督服务站,并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活动经费、有工作制度、有举报电话等。社区价格监督服务站工作人员23人,站长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其他工作人员可由居委会工作人员兼任,也可聘请社区价格监督志愿者。
㈡设置价格收费公示栏。将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价格和收费通过公示栏等形式在社区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并对公示内容及时进行更新、调整。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制度建设,严格行政管理,规范工作秩序,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严格落实区委"领导干部走进基层、社区干部走进群众、各方同志走进问题"的"三进"工作要求,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制定皇城街道"三进"工作制度。
一、领导干部走进基层制度
1.领导干部"三个一"包保制。班子成员每人包保一个社区,要做到每月至少参加一次社区党委会、参加一次社区活动、召开一次居民座谈会,构建零距离的党群干群联系网络,帮助社区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干群关系融洽。
2."7+1"工作模式。领导干部采取"7+1"工作模式,即每天办公7小时,下社区指导工作1小时。每日要保证工作时间、效果,完善下基层台账,包括时间、地点、指导的工作范围、解决的问题以及达到的效果等。
3.督导考核制。党工委定期检查台账、听取社区反馈。每名班子成员要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每月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任务的落实情况、是否按期完成并说明原因。
二、社区干部走进群众制度
1.全能社工培育制。全街各科室定期对全体社区工作者进行全口径培训,确保每名社工都能基本掌握居民事务性咨询、办理和民政、计生、纠纷调解等基础社区工作技能,能够实现首问负责,帮办到底。
2."三人社工小组"工作机制。将社工分成三人小组,每天由一名"全能社工"坐班,统一受理居民的各类事务,其余二人进行网格化走访,面对面了解居民诉求,保证社工坐班与走访的时间与效率。
3.巡视督考制。为确保社区工作者做到进民居、进身边、进民心,制定每天巡视制度、督考制度、奖惩机制,及时发现、解决社区工作者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整改。
三、各方同志走进问题制度
1.分工认领责任制。将领导干部、社区干部"带上来"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科室按照分工认领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科长按照对应主管领导安排包保社区,确保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20个小组参与的艾滋病项目活动情况进行调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项目执行和小组成长情况,关注小组与当地托管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关系。
结果 小组绝大部分顺利完成项目活动,技术支持与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受欢迎,大部分小组与托管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发现的问题:小组存在能力不足,经费使用有"白条"现象;项目从国家层面到地方进行督导,督导成本大,地方政府对外来人员介入较为敏感,感染者存在暴露风险,经费托管机构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等。
结论 由国家项目办制定统一标准,让地方承担现场督导与技术支持的模式更为适合于基层社区小组开展的草根项目。
[关键词] 艾滋病;基层社区小组;现场督导
[中图分类号] R59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9)15-0007-02
基层社区小组参与艾滋病控制工作是全球基金第三轮艾滋病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全球基金和国际社会的一个关注点[1\]。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体系中,民间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目前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基层社区小组较为活跃,他们绝大部分组织成员是普通的农民,同时也是感染者,涉足艾滋病防治工作,在某些地区还是个较为敏感问题,当地政府对他们聚集开展活动有一定的顾虑。
全球基金第三轮中国艾滋病项目国家项目办支持了20个草根项目,分别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湖北六省的感染者较多的自然村。针对基层社区小组参与工作热情高,但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另由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和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承担一个“草根NGO活动跟踪和技术支持”的支持项目,专为该20个草根项目进行督导和技术支持。笔者资料来源于对该20个草根项目的两次现场督导和技术支持,目的是通过现场督导和技术支持帮助小组顺利地完成项目,探讨更为适宜基层社区小组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现场督导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研究对象为20个基层社区小组参与的草根项目的项目执行负责人或执行人员、托管机构知情人、项目活动点的社区干部。
1.2 调查方法
1.2.1 个人深入访谈 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个人深入访谈方法。访谈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来完成,访谈地点设在相对独立的场所进行,按事先准备好的访谈提纲一对一访谈,每次访谈前在征得调查对象口头同意后开始,每次访谈约50分钟。
1.2.2 小组座谈 参与式的座谈,由调查人员做主持人,事先准备好的座谈提纲,提纲为半结构式。
1.2.3 查看项目相关记录文件 对项目活动的相关记录文件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查看,并对存在问题进行现场及时纠正。
1.3 调查内容 了解小组项目执行情况、与托管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关系、对督导与技术支持的反馈、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4 资料处理 访谈结束立即将原始记录进行整理,据定性研究的方法,反复阅读原始记录,以不同问题分组,归纳各种观点或看法,找出主要观点和次要观点,并进行分析讨论。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情况 本次访谈了48人,其中小组负责人20人(17人为感染者),托管机构知情人22人,社区干部7人。
2.2 项目执行情况 督导显示,20个项目除三个项目进度没跟上和一个项目未报批国家项目办和督导单位而对计划稍有调整外,其余的项目基本按计划开展项目活动,相关记录资料也较完整,经费使用绝大多数按预算进行。
2.3 督导与技术支持的反馈 在督导的同时,与技术支持相结合,针对大部分基层小组是初次参与项目工作,经验不足,且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对项目的执行、相关项目文件的书写、活动的记录等进行“手把手”的指导。访谈中发现(20/20)小组普遍反映这样“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对他们帮助很大。把督导工作定位于旨在帮助小组完成项目,鼓励为主。例如:对项目活动记录不全的地方,不会采用责备的语气,而是用商量的口吻,教他们如何记录才是较为规范。一方面督导方能心平气和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被督导方易对督导方产生认同感,乐于接受督导专家的指导,最终达到既能将项目做好,又能提高小组能力的目的。(20/20)小组普遍反映这是一种平等、民主的督导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能力。
2.4 小组与托管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关系 项目执行之初,大部分托管机构有一定的担心,对小组开展活动不放心,认为会由此带来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但随着活动的开展及相互间不断的交流,同时有的小组还帮助当地政府调解感染者与相关部门的一些纠纷,事实证明小组是在配合政府开展工作。因此大部分小组与当地托管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当地政府从不理解到认可,到最后给予大力支持。但也有极个别项目点,小组进行了项目活动以外的维权活动,让地方政府对他们有了负面印象。
2.5 督导、技术支持及经费管理的可及性
2.5.1 技术支持 项目执行过程中,大部分小组文化程度较低,一些档案文件的记录与书写有一定的困难,能力不足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小组反映获取技术支持较为困难,地方相关机构又没有提供的义务,从国家获取相关信息因没有网络等相关条件而受到限制,这给工作带来了不便。
2.5.2 现场督导 基于艾滋病问题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在局部地区政府对感染者参与艾滋病相关工作还相当敏感,如有外来组织的介入,他们担心会给当地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当地相关机构相当谨慎。另外,督导人员对当地来说,是外来人员,会引起当地老百姓的注意,村民对此有一定的好奇和猜测,给感染者的暴露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项目分布于六个项目省,极为分散,且均在最基层的乡村开展活动,地处偏远,交通极为不便。另外,项目执行人员大部分为农民,白天要忙于农活,督导工作还得考虑到农闲时间,无形中加大了督导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
2.5.3 财务管理 因为大多数小组(18/20)没有注册,项目经费需要托管。作为财务托管部门,其责任与义务不明确,托管到什么程度,如何托管,各地操作不一。极少部分(2/20)托管机构过多参与项目活动,从项目的申请和执行所有的活动均一手操办,小组的参与性极低,缺乏自主性,脱离了项目的初衷。“白条”现象存在,项目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常常是额度相当小,无法索取正式发票,给项目执行方和财务托管方在财务管理方面带来了困难,涉及项目资金的安全问题。托管机构没有提取一定的管理经费,对托管过程中发生的一定费用无法支出,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有的托管机构只是承担报账工作,对所开展的项目活动缺乏了解,对项目经费的具体使用难以监督。同时极个别地区对督导工作配合不够,有故意避开督导人员现象,使得财务督导遇到了一定的阻力。
2.6 督导与技术支持的正面影响
2.6.1 宣传国家艾滋病相关政策和全球基金项目 在了解项目活动开展情况的同时也了解目标人群对国家艾滋病相关政策的理解情况,发现部分感染者对国家艾滋病相关政策有一定的误解,认为每个地区政府应给予同样的救助,督导人员进行了及时的纠正。目标人群小组座谈中,针对大多数感染者对项目资金来源未知的情况,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释,让他们对全球基金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开展活动的资金来源于全球基金,而不是当地政府发放的救助款,避免由此而引发感染者到当地政府索要救助款的事件发生。
2.6.2 兼顾政府与小组的利益, 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为小组,更多关注的是感染者本身的利益,希望有外界的帮助;而政府部门,更多考虑的是社会的稳定,站在更全面更高的角度来关注小组的项目活动,他们担心外来人员的介入,会引起当地的不稳定,对外来人员或组织有一定的戒备心里,由此,双方理解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引发一些冲突。督导过程中针对感染者提出的一些敏感问题,给予及时的疏导,告诉他们问题的解决要据当前现有的相关政策和实际情况来进行,让感染者逐步形成理智地与政府沟通的意识。督导的同时也帮助了小组建立与当地相关机构信任关系。本着就地开展活动的原则,项目活动一定要与当地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相结合。而小组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对地方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当地相关机构对他们工作情况及产生的结果无法预测,存在过多负面影响的担心。项目督导人员的到来,将民间组织工作的理念传递到相关部门,给了当地相关机构了解民间组织工作的一个好机会,由此部分机构开始对小组工作有了一定的关注。
2.6.3 营造民间组织的社会支持环境 小组经费托管机构基本上是当地的项目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局,大部分小组在未参与项目工作前极少与这些部门有接触,甚至有的还不知这些部门的具体地址。在项目的申请与执行过程中,小组成员开始与这些部门有了不同程度的接触,部分地区,小组还要与当地行政机构如乡政府等有交流。督导过程中,督导人员对托管机构知情人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具体情况,对存在的沟通协调上的问题及时给予当事人反馈,并现场解决,增进了双方彼此间的合作与信任,为项目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小组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作用大,工作效率高,成本低,他们有一定的水平,但缺乏参与的空间和机会,地方相关机构应给他们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让其充分发挥优势,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3 建议
3.1 提倡平等、民主的现场督导方式 督导工作定位旨在帮助小组完成项目,鼓励为主,采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开展督导,督导工作完成的同时小组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有双赢作用。
3.2 现场督导与技术支持相结合 作为草根项目的督导,原则上应以帮助其提高能力,促进小组的成长为主。在督导的同时,与技术支持相结合,针对大部分民间组织参与项目工作经验不足,且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针对具体操作进行“手把手”的指导,解决了存在问题的同时又进行了规范。同时关注资金使用的安全性问题,项目中经费使用发生的“白条”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督导过程中结合当地具体财务管理规定和项目执行方的实际困难帮助协商解决,因此在督导现场既了解项目活动开展的情况,又解决了项目执行过程的技术操作问题。
3.3 建立地方督导机制,国家统一规范,宏观管理 草根项目的实施地点多为较偏远的农村,且项目执行人员要忙于农活,督导时间要灵活安排,国家督导人员下到现场进行督导不切实际,人力、物力、时间大大增加;另外还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外来人员给感染者的暴露带来了一定的危险,因此将督导相关工作由地方承担,对其进行统一的培训,并与地方相关项目督导相结合,在节省资源的同时,也可以解除地方政府的担心与敏感,还考虑到了感染者暴露问题,更是降低了督导成本,也确保了督导队伍的稳定和督导工作的顺利进行,更符合社区基层小组就地开展活动的原则。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社区;传染病;消毒;质量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b)-147-02
随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深入,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健康咨询、康复指导、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1-2]。传染病防治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3]。2010年1~6月,对全市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消毒工作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本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消毒质量现状,探讨社区传染病防治管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市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辖区内报告的162例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98例,女64例,年龄2~76岁,平均34.82岁,其中肠道传染病104例,呼吸道传染病51例,性传播疾病7例。本组162例传染病患者中2008年88例,2009年74例,所有患者均由专业机构诊断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传染病消毒质量调查表》,由经过集中培训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专业人员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建立社区传染病家庭消毒档案;指导消毒方法;跟踪和评价消毒质量;终末消毒情况。
1.3 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不同年度社区传染病患者家庭消毒情况。所有数据录入SPSS 11.5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008~2009年度本市社区传染病患者全部建立家庭消毒档案;2009年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传染病患者家庭消毒上门指导率达35.14%,人均跟踪随访(2.36±1.29)次,终末消毒指导率达70.27%,均显著高于2008年度(P
3 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传染病患者,病源携带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4]”。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完善,对居家康复常见传染病患者隔离期内的家庭消毒任务转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目前,国家卫生部尚未出台传染病患者家庭消毒的硬性规定,但本市参照先进地区的做法,已经开展了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其中传染病患者隔离期内的家庭消毒隔离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通过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2例传染病患者家庭消毒质量调查发现,本市2008~2009年社区传染病患者全部建档,消毒跟踪指导逐步到位,消毒工作质量逐年提高,尤其是2009年上门指导率、人均跟踪随访次数和终末消毒指导率均显著高于2008年度(P
[参考文献]
[1]温亚彬,李强.实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对策[J].河北医学,2010,16(6):767-768.
[2]赵秀玲,赵军.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37-39.
[3]李莹,任东,郭培飘,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防控作用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4):3937-3938.
[4]张淑萍,叶建国.搞好镇(街)村法定传染病社会防治工作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9,25(23):287-288.
[5]张文红,刘涌元.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传染病防治现况[J].上海预防医学,2009,21(4):173.
[6]程文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消毒工作质量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6):657-659.
一、工作目标
逐步建立健全社区价格监督网络,完善社区价格监督机制,提高价格政策的透明度,保障国家价格法律法规规定及价格收费政策在社区的贯彻执行。努力发挥价格主管部门的服务职能,加强价格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及时发现和化解价格矛盾、价格纠纷,切实维护社区居民的价格权益。
二、工作举措
(一)建立社区价格监督网络。以市、县(市、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为主导,城市街道(办事处)为基础,通过建立价格监督点或聘请义务监督员等方式,逐步建立健全城市社区价格监督网络。依托社区价格监督网络,将价格社会监督与价格服务有机结合,把价格监管职能延伸到社区,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价格监督的积极性,切实维护社区居民的价格权益。
(二)完善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各地要认真总结推行城市社区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完善公示内容,改进公示形式,提高公示效果。价格主管部门要结合社区价格监督网络建设,探索建立社区价格和收费公示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价格服务。价格主管部门要建立社区价格监督、社区价格服务联系制度,加强对义务监督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工作指导。要通过价格监督点或义务监督员及时了解社区价格问题,疏导价格矛盾,化解价格纠纷,并定期向社区居民宣传价格法规和政策。
三、工作步骤
(一)*年上半年,做好调查、规划、制订实施方案等准备工作。全省11个设区市要选择一个所辖县(市、区)先行试点,并全面完成试点县(市、区)的价格监督服务进社区工作。
(二)*年三季度,在总结各地试点工作情况基础上,全省召开价格监督服务进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介绍各地试点工作情况,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全面部署价格监督服务进社区工作。
(三)*年年底前,各县(市、区)全面完成价格监督服务进社区的实施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服务。价格和收费政策在社区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将价格监督服务进社区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内容,认真抓实抓好。价格主管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服务于人民群众,加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把价格矛盾化解在基层,创造一个安定有序的和谐氛围。
(二)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价格监督服务进社区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价格监督服务进社区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并给予必要的扶持。价格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步骤,采取先行试点、典型引路、稳步推进的方式,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价格监督服务进社区工作取得实效。